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的开发及实践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的开发及实践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的开发及实践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的开发及实践研究报告开题报告书

“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实验是当前我国高等院校数学教育课程中的一门重要新兴课程,对其容、方法等的研究,已经并正在进行着大量的工作。而在发达国家中,数学实验也已经成为中学常见的教学形式,美国的中学里有专门的数学实验室,英国的中学教材中有许多数学实验材料,我国大陆的一些中学也相继建立了数学实验室,在的一些教师个人,也开发出了优秀的数学实验专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特征的数学实验正在日益受到中学数学教师的关注,把数学实验引入到中学来,必将对我国中学数学教育改革起到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然而,在中学长期以来只有物理、化学、生物有实验课,数学是不必做什么实验的。因此,对于一线的数学教师,数学实验是一个新的课题,教材中什么容可作数学实验,如何设计数学实验,如何构建数学实验平台,这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为配合我校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即“数学实验课型”)的教改试验,促进我校教育技术现代化的跨越式发展,我们选定了“几何画板”软件作为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开发平台,旨在通过研制数学实验教学软件,开展数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教学,为教师上好数学实验课提供必要的教学素材、好用的教学软件和第一手的实践经验及理论依据。

二、课题的界定和涵

一鸣先生在《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一文中把数学实验界定为:为获得某种数学理论,检验某种数学思想,解决某类数学问题,实验者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在数学思维活动的积极参与下,在特定的实验环境中所进行的探索、研究活动[1]。

过去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常采用测量、手工制作、实物或教具演示等形式进行数学实验,属于数学实验的初级形式,其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把握数学概念、定理,而现代数学实验,是以计算机软件为应用平台,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模拟实验环境,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试验来探索数学问题的解决,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为主要目的。

数学实验教学模式,通常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明确的教学情境,教师根据数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依靠现代教育技术,让学生进行发现、探究,进而获得相关的过程体验、情感体验,开发学生的潜能。

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实践与活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符合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能够从根本上解决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与数学教育中忽视创造性能力培养之间的矛盾,与当前社会对数学教育的要求相一致。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认知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学习和学习者的看法,与传统的观点有本质的区别。建构主义认知理论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构造意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主:

(1)注重以学习者为中心

既然知识是个体主动建构的,无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直接传输给学生,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自己先前的经验来建构新知识的意义,这样,传统的老师“说”、学生“听”的学习方式就不复存在。

(2)尊重个人意见

既然知识并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只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因而不应该以正确或错误来区分人们不同的知识概念。

(3)注重互动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个主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证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确的科学知识。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意味着教师应当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全新的教学方法和全新的教学设计思想,因而必然要对传统的教学理论、教学观念提出挑战,从

而在形成新一代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新一代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思想。

数学实验这种教学形式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主动学习,积极建构新的认知结构的学习环境,使教学中心由教师变为学生,教学形式由灌输变为主动建构,应该说是适应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2、数学“再创造”学习理论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认为,数学教学方法的核心是学生的“再创造”。“再创造”理论认为教师不必把各种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灌输给学生,而是应该创造适合的条件,提供很多作为知识载体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自己“再创造”出各种数学知识。也就是说每个人都应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数学实验能够使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化并实现再创造,数学实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设计出“再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之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进行发现并作出猜想;也可以做实验,并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数学实验是一种能够使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再创造”过程的教学形式,能够使学生通过体验牢固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并且能够使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养成用数学的习惯,能够克服学习数学而不用数学的弊端。

四、课题研究的意义及目标

通过本课题研究,探索出一种适应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探索精神、突出学生主体、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好奇心、鼓励学生独立学习的新型的教学形式——数学实验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一套适应高中“数学实验课型”的“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

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有如下几点:

1、通过数学实验,有利于实施数学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当今社会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开拓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素质教育

的一项重要任务。很难想象,一个没有创造性人才的群体会在知识经济时代有大的作为。不断进取,勇于创新,是现代社会新人的基本特质。数学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再创造过程,数学中对定理、结论以及解题方法的探索,都需要学生具有创新思维和开拓精神,同时也正是通过这种数学活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大胆地让学生进行探索、猜想,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甚至是错误的想法。数学实验教学不是直接将现成的结论教给学生,而是根据数学思想发展脉络,创造问题情境,充分利用实验手段,设计系列问题,增加辅助环节,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猜想,然后给出证明,从而使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逐步掌握认识事物、发现真理的方式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数学素养。因此,数学实验是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源泉。

2、通过数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数学教学往往过分强调形式化的逻辑推导和形式化的结果,而对数学发现过程的展示和数学直观性的背景注意较少,从而给学生数学学习带来困难,导致学生越来越害怕学习数学,使学生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而数学实验课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使得严谨单调、枯燥无味的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丰富、轻松有趣起来,学生可以动手做、画、量,可以用眼观察、比较,可以互相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可以运用计算器、电脑研究问题,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实际,从而使数学学习真正成为人类有意义的一种活动,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3、通过数学实验,有利于为广大数学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数学实验课的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对于教师而言,用实验的方式教授数学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有益补偿。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主体的知识发生过程,必须根据自己已有数学经验进行知识建构,要经历反复猜想、验证、归纳、证明和应用,在不断摸索中才能掌握知识并形成能力。但学生由于已有经验的缺乏,他们的经验积累速度明显跟不上知识的传授速度,因此教师应为学生学习创造一个愉快而和谐的实验环境,鼓励他们亲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培养他们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所以教师的教学思想应该有所更新,从“讲授知识”的权威模式向以“激励学习”为特色的顾问模式转变。开展数学实验课的研究能够帮助我

们教师积极投入到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中去,探索一种新的数学教学模式,为更多的数学教师上好数学实验课提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依据.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容

1、“几何画板”软件学习课程的教学研究

2、高中数学教学容中适宜开设“数学实验课型”的课题选择研究(建立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

3、高中“数学实验课型”的教学设计及实践研究(构建“数学实验”教学模式)

4、“数学实验课型”的教学效果评价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此项研究的最新动态和相关课题情况,收集与课题研究相关的理论资料、文献资料,以便对文献资料整理分析,形成研究成果。

2、调查法: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综合调查和专题调查、团体调查和个案调查等多种调查形式,收集“数学实验课型”的教学设计及操作的反馈信息。

3、实验法:通过该课题的实验研究,逐步完成对数学实验课的设计要素、原则、策略及影响数学实验课的主要因素的研究,了解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数学教学效果的情况,以进一步完善“数学实验课型”的教学设计和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的建设。

七、课题研究的周期与阶段

研究周期:二年

第一阶段:课题组织、申报阶段(2006年2月—2006年12月)

确定研究课题,制订计划,选定参研人员,组织教师培训(培训容:几何画板软件学习与课堂应用,校本教材《高中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学习研究),完成课题论证和课题立项申请。

第二阶段:课题素材准备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8月)

组织参研教师研究高中数学教学容,筛选适宜开设“数学实验课型”的教学素材,

完成实验设计,编制实验软件。

第三阶段:课题运行调正阶段(2007年9月—2008年8月)

创设实验环境,安排实验细节,分析实验办法,及时做好阶段小结、调整工作,在实验中不断优化实验设计及实验软件。

第三阶段:课题巩固发展阶段(2008年9月—2008年10月)

初步达到课题的目标要求,力争将“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推广到全校各班。

第四阶段:课题总结阶段(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解释结果,检验假设,组织验收,形成最终成果(研究报告、优秀实验案例、论文集、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网页和光盘)。

八、课题研究的保障条件

我校是市级重点中学,拥有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有丰富教育教学经验和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有着健全完善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管理制度以及奖励条例。学校有良好的教育科研传统,有多个国家级、市级教育科研课题结题和立项。本课题负责人杜方禄校长曾参与了多个立项课题的研究,有丰富教育科研经验,全体参研人员都是有多年数学教学经验、工作在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绝大多数教师具有高级技术职称,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熟练掌握了现代教育技术,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完全能够胜任这一研究课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参研教师已经积累了大量有关数学实验的文献资料,我们也早在教学实践中进行过“数学实验课型”的教学尝试,我校自主开发的校本教材《高中数学建模与数学实验》已经脱稿并即将付印;学校拥有的四个高速网络教室可供四个教学班同时上课、每班教室都配有的联网计算机和投影设备方便了教师的日常教学;学校还为我们课题组提供了充足的研究所需要的基本经费。因此,我们已经具备了开展课题研究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确保课题的顺利开展。

九、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课题研究报告集

(1)立项申请报告

(2)开题报告

(3)研究报告

2、课题研究成果

(1)学生优秀实验报告、优秀论文和心得集

(2)教师课题实验案例及分析集

(3)教师课题实验论文和教学设计集

(4)高中“数学实验”数据库网页、光盘

十、课题组负责人及成员

课题承担单位: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课题负责人:杜方禄

课题组成员:梁治明、向忠、吉海、冉明兰、宇、春

[1]曹一鸣.数学实验教学模式探究[J].课程·教材·教法,2003(1):46.

[2]谢云荪,张志让等.数学实验. 科学出版社,1999

[3]骆魁敏.高中数学虚拟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03;13(3):55-57. [4]殷红,李忠海.中学数学实验的教学模式探讨[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75.

高中数学教育调研报告

专业代码:070101 楚雄师范学院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数学系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 中学数学教育调研报告 实习姓名黄昌明 学号20081021228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2008级 实习单位禄丰县第一中学 实习时间2011-10-9——11-19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编制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中学数学教育调研报告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改革在朝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扎实推进,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目前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低效的现象。部分数学教师对新课程教学内容中的基础知识把握不到位;教师讲授的效果并未真正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和规律的理解;有的教师过分依赖多媒体教学手段,没有发挥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的优势;教师指导方面,教师对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引导、点拨和具体帮助;在课堂提问和组织学生课堂讨论中,学生参与的水平还有待提高等等。由此可见,低效是当前课程改革在课堂教学方面所遭遇的最大的挑战。 我于2011年10月9日,被分到禄丰县第一中学进行为期六个星期的教育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顺利的完成实习工作。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这门课而言的。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对我将来的从业有很大的帮助。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班级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数学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楚雄州禄丰县第一中学坐落于县城北郊的松园山,始建于1932年,1960年更名为云南省禄丰县第一中学, 2006年实行初高中分离,成为一所高级中学,承担着全县近60%的高中招生任务。中共禄丰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一中的建设发展,从2002年开始,实施学校改扩建工程,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建设工程有序推进,学校占地面积扩大到223.5亩。学校现有60个教学班,在校生2744人,生源覆盖全县各乡镇。教职工221人,其中研究生学历14人,本科生学历203人;高级教师42人,一级教师63人;国家级优秀教师1人,省级骨干教师1人,州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人,县级骨干教师17人。已建成计算机室2间,教师电子备课室5间,大型多媒体教室4间,班级多媒体教室58间,语音室2间,现代化的理化生实验室10间,报告厅1个,标准化田

核心素养导向的重点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样例)(1)

核心素养导向的重点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样例)(1)

————————————————————————————————作者:————————————————————————————————日期: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 --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观念,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与必备品格.《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是建构了核心素养体系,给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核心素养统领学业质量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重大趋势.核心素养的研究应加强将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冲破长久以来横亘在专家的“理论研究”和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阻隔,将教育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总体素质塑造.理念的落实最终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该怎么做?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表明,“课例”是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最有效的中介,好的课例可以为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抓手.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的关键问题 课例研究是一种集专业培训、课堂观察、教师参与、改良过程、合作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于一体的研究平台,指的是教师系统合作,改善课堂教学,分享教学策略,共享教学资源的研究过程.一般采取“上课→说课→评课→反思→重新设计课例→整合形成新的课例”的流程对课堂教学展开循环式改进研究,强调教师合作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必然要求研究者要转变视角,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是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实现教材、教学、考试、评价一致性的研究.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设计并形成了如下的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

高中数学成绩调研报告

高中数学成绩调研报告 高中数学成绩调研报告一、调查目的: 为了真正掌握XX中学XX届高一新生数学学习的基本情况, X 月27日至X月30,我真对高一12各班,622名学生的四次月考数学成绩进行了调研,对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调查和了解,并对成绩进行了细致的数据分析、表格整理,此外还有和高一年级八名数学教师进行座谈沟通进一步了解当代学生学习数学所呈现的特点,形成本次调研报告。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1) XX中学高一622名学生四次月考数学成绩分析。并随机抽取班级进行详细分析。 (2) 针对全体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与看法及自身成绩,学习方法等方面。 (3) 抽取高一七班学生每人进行了谈话,了解他们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看法。 (4) 高一8名数学教师针对每个班级学数学的情况。 2、调查方式:调查问卷,成绩查询分析 三、调查内容及调查结果分析: (一)学生成绩调查及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1、根据新中分班情况,四次月考中数学成绩进行多方面比较,首先是在几类班级中的比较,领军班四次平均分均在 100-110之间,重点班平均分在70-80之间,而平行班集中在 40-0分,及格率不足90%,差距较大,学生整体数学成绩有待 提咼。

2、然后是个人成绩的四次月考学生的成绩变化比较,整体 看来增长率不高,学生进步幅度基本无较大变化,个别学生进步较大300名左右,但是也有退步较大的。 3、参与问卷调查的,在数学教学堂上,7. %的学生大部分 内容都能够听懂,37. %的学生都听不懂,一些学生认为数学老师讲能够放慢语速。 4、在数学学习中遇到困难时,有38%的学生愿意向任老师 寻求帮助,其次是向同学寻求。而剩余的32%则认为会视情况而定。 (二)与学生座谈调查结果分析 1、学生对于数学的理解能力薄弱,导致没有数学兴趣 2、36%学生认为老师上时候的堂纪律也会影响到数学成绩 3、数学较难,理解耗费时间长,作业效率低,上掌握较少,没有足够的练习时间,也是成绩较差的原因。 4、部分学生上难以集中精力,下练习较少,不敢问题。 、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不能真正的举一 反三。 (三)与数学任教师座谈调查结果分析 几位任教师都认为学生数学成绩较低的原因有一下几点。 1、在12个班中,领军班1班和重点班 2、 3、4班数学 成绩较好,而在平行班中的学生对成绩不是很重视,学习成绩较差,数学基础薄弱,缺乏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程度不一。 2、对于学科本身而言,数学的理论性较强,学习起来比较 枯燥,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数学的抵触心理。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能力要求都是一次飞跃。这就要求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高中数学

重点高中结题报告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

《重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结题报告 一、选题的缘由及课题研究的背景 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层面上来说,本课题的选择是基于以下的一些主要因素: (1)新课程实施以来,特别是省新课标教学要求颁布以来,由于新教材留给老师的空间很大,不少老师对现在新的高中数学教学要求的把握以及在课堂中有效地落实好教 学目标和要求还存在着“新教材老要求、新要求老套路”等问题,这些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有效度的达成。 (2)课堂教学中,教师讲的多,包办的多,许多本该达到解释水平的课,不少教师将此下降为记忆水平,“满堂灌”或“满堂问”(填空式问答,懂的要问、不懂的不问);有的课把教学混同于学科习题机械训练和简单强化,“表面上像探究,实际上是讲解”,大部分学生还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思考力水平明显下降。不少老师对一些主要课型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原有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的层 面上。 (3)课堂教学的预设设计与课堂动态生成性调控脱节。当堂的学习质量和效益明显偏低。 与本课题相关的研究,中学数学界一直没有停止过,在近期还逐渐趋热。有的侧重于有效教学的策略研究,有的侧

重于有效学习方式的研究。特别是郑毓信教授的研究文章“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与开放性”(见课程?教材?教法2007 第7期P.28),从新课程实施以来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兴起,什么是有效的数学教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研究需注意的问题等角度,进行了阐述和剖析。这些研究对本课题有着积极的指导意义。但从总体上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成功模式还远没有建立起来,尚未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特别是缺少成功的有效课堂教学的案例研究。本课题着力于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案例剖析,从微观的操作层面入手,通过对案例的收集、分析、反思、提炼等,形成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具体策略和方式方法。因此,本课题的研究,对当前的课堂教学更具有现实意义。 二、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这一阐述为本课题研究的组织、实施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提供了实质性理论支撑。

高中数学教学的调研报告

专业代码:070101 楚雄师范学院 (Chuxiong Normal University) 数学系2008级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育实习 基础教育改革调研报告实习生姓名茶本卫 学号20081021112 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 年级08级 实习单位紫溪中学 实习时间2011年10月---11月 楚雄师范学院数学系编制 二0一一年九月二十八日

高中数学教学的调研报告 经过几个星期的实习,我对高中教育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于教育的现状有了自己的一点想法。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新课程改革下的基础教育改革的现状 数学是科学的语言,同时,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是刻画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科学语言与有效工具。数学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学在形成人类理性思维和促进个人智力发展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质是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下面我们从教材、教师、学生来研究高中数学改革的现状。 一、课程设置与现实的矛盾 目前高中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统编教材,这套教材的内容设置是在六天工作制,高考不提前的基础上依据修改后的大纲,对原有内容作的简单的删减,但又迫于与国际接轨(尤其是与新课程接轨),又增加了向量、导数、线性规划、概率统计、函数极限等近代数学的内容,先不论这些内容教师不熟悉、难度大给给教学造成了巨大的困难,单纯从客观上讲,这些内容需要增加半年的课时量才能完成。 目前的现实是高考提前一个月,六天变五天工作制。99%的高中学校又习惯于三年课程两年完,剩下时间复习一年。各科争相向校长要课时,为了解决课时少这一突出矛盾,大部分学校只能压缩每一课时的授课时间,把国家规定的每节课45分钟,改为了40分钟一节课。我粗略地算过一笔帐,假若周六不讲课(实际上市内学校高一、高二周六、周日不补课,到高三周六补课),每课时少5分钟,加上“五一”、“十一”长假及高考提前一个月进行,仅此一年下来,实际授课量与原来相比少近100课时,相当全年课时量的1/3还多。 另外,新增内容在高考中难度有逐年增加的趋势,所占分值也呈越来越大的态势,而旧的内容教师又舍不得放弃,仍主观上愿意给学生补充,明明知道补充作用不大,但怕万一高考出现了怕对不住学生。实际上多数教师也是这样做的。这种认识虽然有偏差,但从情理上这种想法也值得同情(高考擦边球有时也打,考纲规定依据大纲,又不拘泥于大纲)。 综上,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繁多,难度较大,课时量严重不足。这必然造成教学上赶进度,结果学生必然吃到的是一餐又一餐的夹生饭,而不是营养餐。 二、教材呈现方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悖

最新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2010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高一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高一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沛县湖西中学郝培影 一、问题提出 在很多学生的眼里,数学是比较难学的一门学科。新的课程改革后,高中数学的内容又增加了很多内容,尤其是高一要求学生学完四册必修课程,内容多知识点多,有的学生抱怨说公式多记不住,学过的知识点很容易忘;还有的说课本内容简单,一看就懂,但做题时却不会用.时间一长,很多学生怕学数学,对数学的学习产生畏惧的心理,为了更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我设计了一份关于高一150名学生学习数学态度的问卷调查,希望从中找到问题所在,指导今后的教学,消除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畏惧心理. 二、问卷调查表及结果

三、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从调查表可以看出,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对课本重视不够,能够坚持提前预习的只占16%,从来没有达20%之多,学习数学处于被动状态; ⑵上数学课思考不够积极,有时有积极思考占70%左右,这说明多数同学对数学缺乏兴趣,听课不够专心,把数学的学习看做一种兴趣,有兴趣就学,没兴趣就不学,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态度; ⑶上课时的消极态度直接体现的就是对作业的处理问题,有33%的学生认为作业很难,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以至于产生厌恶学数学的心理; ⑷从对课后思考题的处理上来分析,学生太依赖教师,缺乏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等着教师讲解,习惯灌输式学习方式; ⑸对课后探索问题更是不敢涉及,缺乏钻研精神.

四、教学建议 针对目前高一学生学习数学现状,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建立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学生学习数学的畏惧心理,对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⑴教师要制定好计划,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可以课前布置几道关于下节内容的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思考,使学生慢慢养成课前预习、提出问题,能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的好习惯,从而了解教学内容,提高听课效率; ⑵教师课堂教学注意和学生沟通,可以把学生的问题集中,针对性讲授,提高教师上课效率;也可以采取分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高对数学问题的探讨兴趣,加深对课本知识的再认识; ⑶教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课后先复习知识点,对书上的公式要非常熟悉后再去做作业,这样就在处理作业的时候就不会时不时去翻看书上的公式,做题效率得到提高,并从独立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领悟所学数学知识的作用,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⑷教师对学生的错误要进行面批,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真正原因,及时补缺,对所学内容要彻底领悟,决不能轻易放松,做到每节知识点过关,做题方法掌握的程度; ⑸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数学兴趣小组,通过兴趣小组活动,增加学生的数学视野,了解数学的应用,变枯燥的演算为快乐的研究,使学生从内心深处感到数学的魅力,加强对这一学科的理性认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⑹教师要注意新课程教学理论研究,并在自己教学实践中探索实践,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篇一: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一数学备课组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XX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学校:十里墩中心校 年级:七年级 学生姓名:汪若晴刘书云 指导教师:王静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为了研究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对七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安排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找出提高成绩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无为县十里墩中学七年级学生,3个班级60余人。 三、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平均每班抽取2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共发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为60份。利用下午活动时间统一进行(20XX 年3月3日),数据由人工统计整理,结果供所有老师和学生参考。 四、调查人: 汪若晴、刘书云

五、调查内容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22个调查问题,本报告由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安排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吗? A.非常喜欢(38.3%) B.比较喜欢(15.5%) C.一直不喜欢(46.2%)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2、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 A.没有(28.8%)B、偶尔有(25.8%)C.经常有(30%) D.有过,感觉不明显(15.4%) 有的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影响了教学的实效。 3、你对数学学科有何认识? A.数学有用(32.5%) B.数学训练思维(40.6%) C.数学解决许多实际问题(18.9%) D.数学没有多大用处(8%) 部分学生没有对学习数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常常使老师不能及时的掌握教学实效。这种状况有待改变。 4、你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参与讨论情况: A.听老师讲,一般不回答提问也不参加讨论(13﹪); B.以听为主,偶尔也回答问题或讨论(35﹪); C.听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高中数学探究性教学案例及反思

1 ——谈“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设计 设计人:郭 勇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我们通过“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教学案例,对探究活动中的问题进行讨论。 1、问题的提出 1. 新课程必修5课本第91页的“阅读与思考”——错在哪里? 若实数x ,y 满足1311 x y x y ≤+≤??-≤-≤? (i) 求4x +2y 的取值范围. 错解:由①、②同向相加可求得: 0≤2x ≤4 即 0≤4x ≤8 ③ 由②得 —1≤y —x ≤1将上式与①同向相加得0≤2y ≤4 ④ ③十④得 0≤4x 十2y ≤12 以上解法正确吗?为什么? (1)[质疑]引导学生阅读、讨论、分析. (2)[辨析]通过讨论,上述解法中,确定的0≤4x ≤8及0≤2y ≤4是对的,但用x 的最大(小)值及y 的最大(小)值来确定4x 十2y 的最大(小)值却是不合理的.x 取得最大(小)值时,y 并不能同时取得最大(小)值。由于忽略了x 和 y 的相互制约关系,故这种解法不正确.(其中有小部分学生仍处于迷惑之中。) (3)[激励]此例有没有更好的解法?怎样求解? (4)[提问1] (2)中的描述能否从形(即从几何)方面直观得到解释?请同学们想一想:不等式组(i)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许多同学心头一亮,跃跃欲试。) 教师趁机把动手的机会让给学生,要求他们打开几何画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指点,并注意收集信息的返馈。) 最后利用展示台交流,达成共识:不等式组(i)表示的平面区域是一个以A(1,0),B(2,1),C(1,2),D(0,1)为顶点的正方形区域,而由不等式组(i)得到0≤x ≤2,0≤y ≤2表示的区域是一个以O(0,0),E(2,0),F(2,2),G(0,2)为顶点的正方形区域,显然由原不等式组(i)导出x ,y 范围,使得区域变大了。确定的0≤4x ≤8及0≤2y ≤4独立表示时是对的,但合起来求其交集时所表示的可行域的范围明显变大了,在错误的可行区域求4x+2y 的取值范围,难怪做错了。(学生沉浸在做数学的快乐中。) 此时趁热打铁,继续探究: (5)[提问2]既然我们已经完成了把不等式组(i)从数向形的转化,那么这个问题能不能从数形结合上得到完整的解决呢?也就是说:问题转化为:求4x+2y 在约束条件不等式组(i)下的值域。(学生开始寻找4x+2y 的几何意义) 有些同学做了这样的尝试:f(x,y)=4x+2y 关于x 和y 的二元一次函数。函数在直角坐标系里又表示什么呢?学过的有关二元一次的只有二元一次方程表示直线了。终于,经过学生的一番思考探究之后,找到了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把问题提问2转化为: 求Z=4x+2y 在约束条件不等式组(i)下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而2 Z x 2y +-=,此时Z 的几何意义是直线Z=4x +2y 的纵截距的一半。故截距越大,Z 的值越大。(有些思维比较活的,省去f(x,y)=4x+2y 这一步的思考,有些基础比较差的虽想到了f(x,y)=4x+2y 这一步,就无法更进一步了。此时教师巡堂,及时发现问题,加强个别指导。)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数学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数学 中学生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的差异,使的学习需求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的特点。以下是小编搜罗的教育实习调查报告内容,欢迎参考和借鉴! 教育实习调查报告数学【范文一】我被分到马鞍山市红星中学进行教育实习,实习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专业课的教育实习,二是班主任的工作实习。在这期间我积极地努力地工作,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同时,我还在实习期间做了一次深入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语文这门课而言的。调查的过程十分辛苦,为了得到教师和学生的真实想法,我颇费了一番心思,最终的调查结果还是很让我满意的。 为了全面、详细地获取材料,我不仅只限于我实习所带的两个班的调查,而且还跨班级、年级调查,甚至还到其他同学所在的实习学校调查。重要的调查的形式是发放调查问卷。同时,我也积极地找学生谈话,同老师交流,以便更好地了解情况。 在此,我介绍一下自己的调查的结果,谈谈对中学语文教与学的一些看法,其中有些问题可能是前人已经叙述的或者是老师们常谈论到的,但我想这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体验和感受,而不仅仅是以前从理论上的

认识。希望我的认识能对自己以后的工作有些效果。 首先,从教师的角度来谈一下语文教的情况。 我调查发现,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学,大多数老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正确的,它符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很多语文老师在备课时,设计了很多的问题,以便上课时提问学生,达到和学生交流的目的。调查中有的语文老师对我说现在的学生比较懒,对学习不是很重视,尤其是语文这门课,认为努力与否考试时都不会得太高的分,也不会得分很低,和其他同学不会有太大的差距,况且努力了也不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因而,你让他们回家预习课文的时候,大多数学生基本上是不看。因此上课要多提问题,这样才能迫使他们课后去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多问个“为什么”,这一方面可以使老师和学生交流,另一方面也可以进一步挖掘教材的有关内容。我自己在实习的教学中也采用了此方法,成绩果然不错。 一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我发现在现在的中学的教学中并不是很受欢迎,重要的原因就是采用这种教学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减少了师生互动的机会。以使用多媒体教学为例,上课时学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学生再看书本了。学生多爱看一些图画,对图画的记忆倒很清楚,但却忽略了图画旁边的文字。这种教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样例1

核心素养导向的高中数学课例研究与实践 --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为例 高中数学核心素养是指通过学习高中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而习得的让学生终身受益的重要观念,学生解决问题时所需要的综合性能力与必备品格.《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的最大亮点是建构了核心素养体系,给出了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六大数学核心素养,并以核心素养统领学业质量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学实施、考试评价等. 关注“核心素养”的培养是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变革的重大趋势.核心素养的研究应加强将理念落实于教学实践的研究,冲破长久以来横亘在专家的“理论研究”和教师的“实际教学”之间的阻隔,将教育理念落实于课堂教学行为,关注学生的总体素质塑造.理念的落实最终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作为一线的数学教师,更应关注: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数学教学该怎么做?如何在课堂上有效的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实践表明,“课例”是理念转化为实践的最有效的中介,好的课例可以为教师提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载体,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抓手. 一、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的关键问题 课例研究是一种集专业培训、课堂观察、教师参与、改良过程、合作研究等多种研究方式于一体的研究平台,指的是教师系统合作,改善课堂教学,分享教学策略,共享教学资源的研究过程.一般采取“上课→说课→评课→反思→重新设计课例→整合形成新的课例”的流程对课堂教学展开循环式改进研究,强调教师合作与反思. 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必然要求研究者要转变视角,与时俱进,特别是要关注以下三个关键问题。 1.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 核心素养导向的课例研究是基于《课程标准》,立足课堂,实现教材、教学、考试、评价一致性的研究. 经过研究与实践,我们设计并形成了如下的课例研究的基本框架:

高中生数学学情调查报告及现状分析(2015.6)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为了研究高一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对高一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安排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找出提高成绩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中江县龙台中学高一年级学生,2个班100余人。 三、调查时间:2015.6 四、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平均每班抽取3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共发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为60份。利用下午活动时间统一进行(2015年6月3日),数据由人工统计整理,结果供所有老师和学生参考。 五、调查内容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22个调查问题,本报告由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安排等四个主

要部分组成。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吗? A.非常喜欢(38.3%) B.比较喜欢(15.5%) C.一直不喜欢(46.2%)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2、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 A.没有(28.8%)B、偶尔有(25.8%)C.经常有(30%) D.有过,感觉不明显(15.4%) 有的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影响了教学的实效。 3、你对数学学科有何认识? A.数学有用(32.5%) B.数学训练思维(40.6%) C.数学解决许多实际问题(18.9%) D.数学没有多大用处(8%) 部分学生没有对学习数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常常使老师不能及时的掌握教学实效。这种状况有待改变。 4、你在高中数学课堂学习中参与讨论情况: A.听老师讲,一般不回答提问也不参加讨论(13﹪); B.以听为主,偶尔也回答问题或讨论(35﹪); C.听后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积极讨论(42﹪); D.更愿意自己看书、思考或参与讨论(10﹪)。 可以看出,学生大都习惯于听讲,自主学习、积极合作讨论的意识有待加强。

关于中学数学课数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数学课数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数学课数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学校:鞍山师范学院 专业:学科教学数学 学号:170207 姓名:罗雨薇

⒊课程教学的进度和难度不易把握控制。在座谈中,很多老师提出,课程教材中例题类型明显偏少,难度偏小,但在后面的练习和作业中题型较多、难度较大,很多中等程度的学生都难以做出,长此下去,容易使学生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教师们普遍认为教材上讲到的技巧与方法明显不足。应当说,课程教材对于数学基础知识和技能训练是比较重视的,但从考试中涉及的技能和知识体系的完整性来权衡,仍需要大量补充。目前,技巧与方法的掌握需要老师组织学生大量练习,然后总结一些套路让学生熟记,极大的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也增大了对教师经验的依赖性。结果,既降低了教材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也违背了启发式教学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初衷。另材中部分内容编排顺序不尽合理,教学中需要运用的知识前面还没有讲到,学生无法参与。如在《勾股定理》中,直角三角形求边长的化简过程要用到二次根式的运算,学生根本不理解,影响了对结论的认可程度。 ⒋教师课堂施教的模式与角色得到不断改善。通过调查,我们认为,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适合时代需要的新的教学理念正在形成。几乎所有的数学教师都充分认识到数学课程应突出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许多教师(如丁薇、张春旭、贾文博等)的数学课堂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数学知识的传授,而是由现实生活情境引入,通过生动有趣的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目前,多数教师已经转变成了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正逐渐转变成一个主动交流探索的过程。同时,大量多媒体课件的使用使抽象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极大地提高了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情况 我了解了初二年级、初三年级的学生的数学成绩、学习风气和班级纪律分别处于优秀、中等和一般三个层次。学生把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喜悦与收获、苦恼与挫折真实地予以告知,客观反映自己的想法。总体来看,调查气氛活跃,学生配合比较好。 ⒈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情感与态度不容乐观。学生学习数学的自我感觉,有信心成绩好20%;有困难愿意学56%;不愿意学14%;厌烦数学10%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课题研究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结题报告 刘根祥 摘要:本课题从高中数学有效课堂研究的背景、界定、理论意义、原则等入手。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为主线,结合课题组成员多年的实践。探索出六个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学策略即:有效的行为常规养成、强化非智力因素的积极作用、实施差异教学、重视数学再创造过程、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和观念的渗透、精心设计和谐的师生对话,期间也简单谈谈采取这些策略取得的成效。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策略 1、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校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行为发生了显著变化,课堂教学面貌明显改观,但课堂教学的总体水平,与“优质轻负、充满活力”的新课程改革要求尚有差距。目前我国的课程改革在深入发展,数学课堂教学形式也逐步发生着一些显著的改变,如:以往的“师问生答”变成了“畅所欲言”,“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师说生听”变成了“自主探索”,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很活跃。然而,凝眸反思,我们清醒地看到:一方面,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折射出放任与浮躁,我们的课堂数学教学多了些新

颖的形式和茫然的教学行为,却丢失了宝贵的东西“有效”,即数学课堂教学效益低的问题有待于解决。 另一方面,从课改以来大量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看,高中数学老师放不开手脚。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解为主,大搞题海战术。使老师和学生身心都很疲惫。许多教师循规蹈矩、安于平常,只为机械完成每天、每学期的教学任务,甘做在浅层次上无限重复简单劳动的教书匠,对教学理念很少追问,对教学行为缺乏反思,对教学风格不甚关心,对如何在同等时间内取得高效的教学质量很少思考、很少追求,因此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个突出的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学生没有达到有效学习、得到真正的发展。 总之,数学课堂教学失去了教师和学生生命价值的依托,也就失去了教学核心的生长性质,数学课堂就缺乏活力。如学生对数学没兴趣,感觉数学是一堆枯燥的数字和烦琐的公式,与生活联系不大;又比如学生学习数学缺乏动力,许多同学只是为了高考能考好一点的成绩,此外毫无动力,所以经常出现靠老师采取威逼利诱成绩才会有所进步;最后即使学数学,又有很多同学方法认识不当,成天把自己潜伏于“题海”中,以为学数学就是做题目。实施新课程以来,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全球化、个性化的时代需求,教师也做出了自己的思考与应答,华东师大许纪霖教授有一句豪言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学校:十里墩中心校 年级:七年级 学生姓名:汪若晴刘书云 指导教师:王静

中学生数学学习情况调查报告 正确的学习态度,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发展才智的重要条件。为了研究七年级学生学习数学的情况,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我们对七年级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安排等情况进行了抽样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调查目的: 1.了解现阶段中学生的学习情况。 2.分析学生学习效果产生差异的原因。 3.找出提高成绩的方法。 二、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对象为无为县十里墩中学七年级学生,3个班级60余人。 三、调查形式: 本次调查采用无记名问卷调查形式,调查以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平均每班抽取20名学生进行调查。这次调查共发问卷60份,回收问卷60份,有效问卷为60份。利用下午活动时间统一进行(20XX年3月3日),数据由人工统计整理,结果供所有老师和学生参考。 四、调查人:

汪若晴、刘书云 五、调查内容说明: 本次调查问卷包括学生数学学习情况的22个调查问题,本报告由学生对数学的看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课外学习安排等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六、调查结果与分析 1、你对学习数学有兴趣吗? A.非常喜欢(38.3%) B.比较喜欢(15.5%) C.一直不喜欢(46.2%) 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没有兴趣,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是以后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2、你是否有过解决数学问题后的愉悦? A.没有(28.8%)B、偶然有(25.8%)C.经常有(30%) D.有过,感觉不明显(15.4%) 有的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学习,影响了教学的实效。 3、你对数学学科有何认识? A.数学有用(32.5%) B.数学训练思维(40.6%) C.数学解决许多实际问题(18.9%) D.数学没有多大用处(8%) 部分学生没有对学习数学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常常使老师不能及时的掌握教学实效。这种状况有待改变。 4、你在初中数学课堂学习中参与讨论情况: A.听老师讲,一般不回答提问也不参加讨论(13﹪); B.以听

培养高中生数学兴趣的研究研究报告

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研究 研究报告 四川省简阳市石桥中学毛兵、黄丽芬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人称颂的高科技本质上是一种数学技术”,这句话精辟地揭示了信息时代的学生数学水平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人潜能的发挥而且还关系到国家民族未来发展的大事。 近年来我校部分学生表现出学习数学的愿望不强烈,对待数学态度消极。把数学学习当做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在数学课堂上表现出走神、讲话、甚至出现了一上课就开始打瞌睡的现象。另外,还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厌恶情绪,甚至延伸到了对数学教师产生反感的情况,体现在上课的时候和老师唱对台戏的现象。造成这种不愿学习数学的现象的根源:一是高中应试教育只以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二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产生过程,而只关注公式结论;三是学生的感到茫然,不知道学习数学的重要性,不知道学习数学的作用是什么;四是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学习就没有认真学习,导致基础太差,上课听不懂。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是“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数学的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通过数学学习活动,让学生的理性思维和个人智力得到更好的发展,并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世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对我们教师而言:如何让这部分不愿学习数学的同学喜欢数学,提高高中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就显得十分必要。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我们认为对高中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培养的研究不仅是个人的事,而是关乎学生个人发展和国家兴亡的一件大事。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活动是学生通过一定的情景,借助教师与同学的帮助,通过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达到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认知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引导者;书本知识的

高中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高中数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调查成员:武静万彩虹 第一部分关于数学学习计划 通过饼状图可以看出,从不自主制定学习计划的学生人数占19%,坚持制定学习计划的人数占17%,大部分学生只能做到有时制定学习计划占64%。可以看出学生大多具备制定学习计划的意识,但由于课业压力大,自主支配时间少,自身惰性等主客观原因,仅有少数学生能克服问题,坚持制定学习计划,具备良好自主学习习惯。 进一步,我们看到坚持制定学习计划且经常完成的比例仅占3.23%,说明高中生数学学习普遍存在自主学习空间少,能力差的问题。 第二部分关于预习 预习是扎实学习的重要环节。通过分布图可知,从不预习的学生占36%,偶尔预习的占52%,经常预习的占12%。而从预习方法上我们发现在具备预习习惯的学生中有51%的学生预习时只是看一遍,27%能做到把不懂得地方记下来,只有22%的学生能试做课后练习。 可见,高中生数学学习普遍不具备预习习惯,即使预习也只是看一遍了事,只有2.64%的学生能预习并试做练习,自我检测。这可能成为学生数学学习落后的原因。 第三部分上课 高中生每天24小时的时间中,每天有6小时都用于上课,因此保证课堂效率是学生搞好学习的重要保证之一。在课堂40分钟时间内,有8%的学生集中听讲不到20分钟,50%的学生能集中听课30分钟左右,可见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讲课记笔记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通过数据表明13%学生从不记笔记,37%的学生偶尔记笔记,50%的学生经常记笔记。可以发现学生大多数都具备记笔记的学习习惯,学习态度较端正。 在例题与数学概念讲解的问题上,有49%的学生希望讲解概念时,老师讲解概念的形成过程,35%希望教师创设情境,师生互动得出概念,仅16%的学生接受直接给出概念。这与数学教学教法不谋而合。学生都不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更接受灵活的教学方式,希望了解概念形成的过程。 对待例题45%的学生希望先做,老师再讲,28%认为老师提示再做,27%认为老师先讲例题,再做变式训练,表明学生对数学学习具备一定的主动性,能积极自主思考。 第四部分关于复习小结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每章内容做单元小结不太重视。50%的学生从来不做单元小结,39%的学生偶尔做单元小结,只有11%的学生常常做单元小结。调查结果分析:50%的学生没有认识到数学学习中总结的重要性,忽视总结对数学学习的提升和巩固加深作用,39%的学生由于缺乏意志力或者其它原因,时而中断小结,11%的学生认识到了小结的重要性,并坚持做小结,自主地对知识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实现知识条理化、网络化。 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老师的督促,学生对每章内容的复习情况较好。复习时,有62%的学生经常使用数学资料来掌握没有理解的知识,形成过去未曾形成的经验和技能,扫除知识盲点。37%的学生偶尔使用数学资料,只有1%的学生从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