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实验报告

流体力学

实验指导书与报告

静力学实验

雷诺实验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学生实验守则

一、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遵守课堂纪律,衣着整洁,保持安静,不得迟到早退,严禁喧哗、吸烟、吃零食和随地吐痰。如有违犯,指导教师有权停止基实验。

二、实验课前,要认真阅读教材,作好实验预习,根据不同科目要求写出预习报告,明确实验目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课上必须专心听讲,服从指导教师的安排和指导,遵守操作规程,认真操作,正确读数,不得草率敷衍,拼凑数据。

四、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必须独自完成,不得互相抄袭。

五、因故缺课的学生,可向指导教师申请一次补做机会,不补做的,该试验以零分计算,作为总成绩的一部分,累计三次者,该课实验以不及格论处,不能参加该门课程的考试。

六、在使用大型精密仪器设备前,必须接受技术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使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详细填写使用记录。

七、爱护仪器设备,不准动用与本实验无关的仪器设备。要节约水、电、试剂药品、元器件、材料等。如发生仪器、设备损坏要及时向指导教师报告,属责任事故的,应按有关文件规定赔偿。

八、注意实验安全,遵守安全规定,防止人身和仪器设备事故发生。一旦发生事故,要立即向指导教师报告,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重大事故要同时保护好现场,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事故后尽快写出书面报告交上级有关部门,不得隐瞒事实真相。

九、试验完毕要做好整理工作,将试剂、药品、工具、材料及公用仪器等放回原处。洗刷器皿,清扫试验场地,切断电源、气源、水源,经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方可离开。

十、各类实验室可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实验守则,报经系(院)主管领导同意后执行,并送实验室管理科备案。

1984年5月制定

2014年4月再修订

中国矿业大学能源与动力实验中心

流体静力学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掌握用测压管测量流体静压力的技能;

2. 验证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3. 通过诸多流体静力学现象的实验分析和研讨,进一步提高解决流体静力学实际问题

的能力。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1.1所示。

图1.1 流体静力学实验装置图

1. 测压管

2. 带标尺测压管

3. 连通管

4. 通气阀

5. 加压打气球

6. 真空测压管

7. U型测压管8. 截止阀9. 油柱10. 水柱11. 减压放水阀

说明:

1. 所有测管液面标高均以标尺(测压管2)零读数为基准;

2. 仪器铭牌所注▽B、▽C、▽D系测点B、C、D标高;若同时取标尺零点作为静力学

基本方程的基准,则▽B、▽C、▽D亦为z B、z C、z D;

3. 本仪器中所有阀门旋柄顺管轴线为开。

三、实验原理

1. 在重力作用下不可压缩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const =+

γ

p

z

或 h p p γ+=0 (1.1) 式中: z ——被测点在基准面的相对位置高度;

p ——被测点的静水压力,用相对压力表示,以下同;

0p ——水箱中液面的表面压力;

γ——液体容重;

h ——被测点的液体深度。

另对装有水油(图1.2及图1.3)的U 型测管,应用等压面可得油的比重0S 有下列关系:

2

1100h h h S w +==

γγ*

(1.2)

图1.2 图1.3

据此可用仪器(不用另外尺)直接测得0S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搞清仪器组成及其用法。包括: 1) 各阀门的开关;

*

该式推导如下:

当U 型管中水面与油水面齐平(图1.2),取其顶面为等压面,有

H h p w 0101γγ== (1.a)

另当U 型管中水面和油面齐平(图1.3),取其油水面为等压面,则有

H p w 002γγ=+ 又 H H h p w w γγγ-=-=0202 (1.b) 由式(1.a)、(1.b)两式联解可得: 21h h H += 代入式(1.a)得:

2

11

0h h h w +=

γγ (1.c)

2) 加压方法:关闭所有阀门(包括截止阀),然后用打气球5充气; 3) 减压方法:开启筒底阀11放水;

4) 检查仪器是否密封:加压后检查测管1、2、7液面高程是否恒定。若下降,表明漏气,应查明原因并加以处理。

2. 记录仪器号№及各常数(记入表1.1)。

3. 量测点静压力(各点压力用厘米水柱高表示)。

1) 打开通气阀4(此时00=p ),记录水箱液面的标高▽0和测管2液面标高▽H (此时▽0=▽H );

2) 关闭通气阀4及截止阀8,加压使之形成00>p ,测记▽0及▽H ; 3) 打开放水阀11,使密闭箱体内形成00

B

p ,即B H ?

测记▽0及▽H 。

4. 测出真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5. 测定油比重S 0。

1) 开启通气阀4,测记▽0;

2) 关闭通气阀4,打气加压(00>p ),微调放气螺母使U 型管中水面与油水交界面齐平(图1.2),测记▽0及▽H (此过程反复进行3次);

3) 打开通气阀,待液面稳定后,关闭所有阀门;然后开启放水阀11降压(00

1.记录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2号 各测点的标尺读数为:

▽B =2.10cm , ▽C =-2.90cm , ▽D =-5.90cm ,

=w γ9.8× N/cm 3。

2. 分别求出各次测量时,A 、B 、C 、D 点压力,并选择一基准检验同一静止液体内的任意二点C 、D 的???

?

??+

γp z 是否为常数。 3. 求出油的容重。

4. 测出真空测压管6插入小水杯中的深度。

表1.1 流体静压强测量记录及计算表 单位: cm

注:表中基准面选在标尺零点处,z C =-2.90cm , z D =-5.90cm

表1.2 油溶重测量记录及计算表 单位: cm

1. 同一静止液体内的测压管水头线是根什么线?

测压管水头是指(z+

),即静水力学试验仪显示的测压管液面至基准面的垂直高度。测压管水头线指测压管液面的连线。实验直接观察可知:同一静止液面的测压管水头线是一根水平线。

1. 当0

<0时,相应容器的真空区域包括以下三部分,

1)过测压管2液面作一水平面,由等压面原理知,相对测压管2及水箱内的水体而言,该水平面为等压面,均为大气压强,故该平面以上由密 封 的 水、气 所 占 的 空 间 区 域,均 为 真 空 区 域。那 2)同理,过箱顶小水杯的液面作一水平面,测压管4中,该平面以上的 水 体 亦 为 真 空 区 域。

3)在测压管5中,自水面向下深度某一段水柱亦为真空区。这段高度与测压管2液面

低于水箱液面的高度相等,亦与测压管4液面高于小水杯 液 面 高 度 相 等。 3. 若再备一根直尺,试采用另外最简便的方法测定0γ。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直尺分别测量水箱内通大气情况下,管5袖水界面至水面和袖水界面至油面的垂直高度力和0,由式h=Yoho ,从而求得0γ

4.如测压管太细,对测压管液面的读数将有何影响?

假设被测液体为水,测压管太细,测压管液面因毛细现象而升高,造成测量误差,毛细高度由下式计算h=

,带入相关数据,有h=

,一般来说,当测压管的内径大于10mm

时,毛细现象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另外,当水质不洁时,毛细高度也会减小,当采用有

机玻璃做测压管时,浸润角较大,毛细高度比普通玻璃小。如果用同一根测压管测量液体相对压差值,则毛细现象无任何影响。因为测量高、低压强时均有毛细现象,但在计算压差时,互相抵消了。

5. 过C 点作一水平面,相对测压管1、2、7及水箱中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是不是等压面?哪一部分是同一等压面?

不全是等压面,它仅相对管1、2及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这个水平面才是等压面。因为只有全部具备下列5个条件的平面才是等压面: (1)重力液体;(2)静止;(3) 连通;(4) 连通介质为同一均质液体;(5)同一水平面。而管7与水箱之间不符合条件(4),因此,相对管7和水箱中的液体而言,该水平面不是等压面。 6. 用图1.1装置能演示变液位下的定常流实验吗?

关闭各通气阀门,开启底阀,放水片刻,可看到有空气由c 进入水箱这时阀门的出流就是变液位下的恒定流。因为由观察可知,测压管1的液面始终与c 点同高,表明作用于底阀上的总水头不变,故为恒定流动。这是由于液位的降低与空气补充使箱体表面真空 度的减小处于平衡状态。医学上的点滴注射就是此原理应用的一例,医学上称之为马利奥特容器的变液位下恒定流。

7. 该仪器在加气增压后,水箱液面将下降δ而测压管液面将升高H ,实验时,若以

00=p 时的水箱液面作为测量基准,试分析加气增压后,实验压力(H +δ)与视在压力H

的相对误差值。本仪器测压管内径为0.8cm ,箱体内径为20cm 。 加压后,水箱液面比基准面下降了,而同时测压管1、2的液面各比基准液面升高了H ,由水量平衡原理:2×

H=

,则

=2

,本试验仪d=0.8mm ,D=20mm ,故

H=0.0032 于是相对误差 =

=

=0.0032,可以忽略不计。

雷诺实验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观察层流、紊流的流态及其转换特征;

2. 测定临界雷诺数,掌握园管流态判别准则;

3. 学习古典流体力学中应用无量纲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并了解其实际意义。 二、实验装置

本实验的装置如图3.1所示。

图3.1 自循环雷诺实验装置图

1. 自循环供水器;

2. 实验台;

3. 可控硅无级调速器;

4. 恒压水箱;

5. 有色水水管;

6. 稳水孔板;

7. 溢流板;

8. 实验管道;

9. 实验流量调节阀。

供水流量由无级调速器调控,使恒压水箱4始终保持轻微溢流的程度,以提高进口前水体稳定度。本恒定水箱还设有多道稳水隔板,可使稳水时间缩短3~5分钟。有色水经有色水水管5注入实验管道8,可据有色水散开与否判别流态。为防止自循环水污染,有色指示水采用自行消色的专用色水。 三、实验原理

KQ d Q d ===

γπγν4Re ; γ

πd K 4

=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

1. 测记本实验的有关常数。

2. 观察两种流态。

打开调速器3的开关使水箱充水至溢流水位,经稳定后,微微开启调节阀9,使颜色水流入实验管内并使颜色水流成一直线。通过颜色水质点的运动观察管内水流的层流流态,然后逐步开大调节阀,通过颜色水直线的变化观察层流转变到紊流的水力特征,待管中出现完全紊流后,再逐步关小调节阀,观察由紊流转变为层流的水力特征。 3. 测定下临界雷诺数

(1) 将调节阀打开,使管中呈完全紊流,再逐步关小调节阀使流量减小,当流量调节到使颜色水在全管刚呈现出一稳定直线时,即为下临界状态; (2) 待管中出现临界状态时,用体积法测定流量;

(3) 根据所测流量计算下临界雷诺数,并与公认值(2000)比较,偏离过大,需重测; (4) 重新打开调节阀,使其形成完全紊流,按照上述步骤重复测量不少于三次; (5) 同时用水箱中的温度计测记水温,从而求得水的运动粘度。 注意:

a. 每调节阀门一次,均需等待稳定几分钟;

b. 在关小阀门过程中,只许逐渐关小,不许开大;

c. 随出水流量减小,应适当调小调速器3的开关(右旋)使供水量减少,以减轻由溢流量引发的扰动。

4. 测定上临界雷诺数。

逐渐开启调节阀,使管中水流由层流过渡到紊流,当色水刚开始散开时,即为上临界状态,测定上临界雷诺数1~2次。 五、实验成果及要求

1. 记录、计算有关常数: 实验装置台号:1号

管径d =1.37cm , 水温 t=19℃ 计算常数K=90.1 s/cm 3

运动粘度=++=

2

000221.00337.0101775.0t

t ν0.01032cm 2

/s 2. 整理、记录计算表

六、实验分析与讨论

1. 流态判据为何采用无量纲参数,而不采用临界流速?

因为流态不仅与流速有关,还与特征尺寸,密度粘性系数有关

2. 为何认为上临界雷诺数无实际意义,而采用下临界雷诺数作为层流与紊流的判据?

实测下临界雷诺数ec R 与公认值偏离多少?原因何在?

根据实验测定,上临界雷诺数实测值在3000一5000范围内,与操作快慢,水箱的紊动度,外界干扰等密切相关。有关学者做了大量实验,有的得12000,有的得20000,有的甚至得40000。实际水流中,干扰总是存在的,故上临界雷诺数为不定值,无实际意义。只有下临界雷诺数才可以作为判别流态的标准。凡水流的雷诺数小于下临界雷诺数者必为层流。实测下临界雷诺数为2330, =30,误差主要受截面影响。

3. 雷诺实验得出的园管流动下临界雷诺数为2320,而目前有些教科书中介绍采用的下临界雷诺数是2000,原因何在?

下临界雷诺数也并非与干扰绝对无关。雷诺实验是在环境的干扰极小,实验前水箱中的水体经长时间的稳定情况下,经反复多次细心量测才得出的。而后人的大量实验很难重复得出雷诺实验的准确数值,通常在2000-2300之间。因此,从工程实用出发,教科书中介绍的园管下临界雷诺数一般是2000。

4. 为什么在测定R ec调小流量过程中,不许有反调?

当流量由大逐渐变小,由紊流变为层流,就对应了一个下临界;当流量由0逐渐变大,由层流变为紊流,就对应了一个上临界。上临界受外界干扰不稳定,而下临界较之更稳定,所以一般取下临界。由上可知,反调破坏了产生下临界的调节,因此不允许。

5. 分析层流和紊流在运动学特性和动力学特性方面各有何差异?

从紊动机理实验的观察可知,异重流(分层流)在剪切流动情况下,分界面由于扰动引发细微波动,并随剪切流动的增大,分界面上的波动增大,波峰变尖,以至于间断面破裂而形成一个个小旋涡。使流体质点产生横向紊动。正如在大风时,海面上波浪滔天,水气混掺的情况一样,这是高速的空气和静止的海水这两种流体的界面上,因剪切流动而引起的界面失稳的波动现象。由于园管层流的流速按抛物线分布,过流断面上的流速梯度较大,而且因壁面上的流速恒为零。相同管径下,如果平均流速越大,则梯度越大,即层间的剪切流速越大,于是就容易产生紊动。紊动机理实验所见到的波动破裂旋涡质点紊动等一系列现象,便是流态从层流转变成紊流的过程显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