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福建著名茶叶

福建著名茶叶

福建著名茶叶
福建著名茶叶

福建是中国最著名的茶叶盛产地,每年产出的福建茶叶不计其数。其中有不少享誉全国的茶叶,下面为大家介绍福建最著名的茶叶。

一、铁观音

家喻户晓的铁观音原产于福建安溪省,属于乌龙茶。因茶沉似铁,制茶人疑为观音所赐而提名,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了。优质的铁观音茶条卷曲,沉重,红点明显。汤色金黄,浓艳清澈,叶底肥厚明亮,具绸面光泽有“绿底红镶边”之称,滋味醇厚。

二、永春佛手

永春佛手原产于福建永春县,乃佛手品种茶树制成的乌龙茶。1919年佛手茶苗由安溪移植到永春。30年代初,部分佛手茶才开始传销国外。优质佛手茶结实肥壮,卷曲。汤色橙黄清澈,耐冲泡。

三、武夷岩

武夷岩原产于福建武夷山。品种花色数以百计,茶名复杂。武夷茶生产发展很大,从唐朝开始,经历历代制茶经验之精髓很创造,品质十分优异。

武夷岩品种分类极多。以产地分为:正岩茶、半岩茶、洲茶。正岩茶指武夷岩中心地带所产茶叶,品质最佳,岩韵最显。武夷山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蕴藏无数优异品种。茶人往往选择生长优良的茶树若干丛,分别采制,品质上佳,称之为武夷名丛。著名者有武夷四大名丛之大红袍、白鸡冠、铁罗汉、水金龟。

四、黄金桂

黄金桂原产于安徽安溪县,因汤色金黄,奇香似桂花而故名。黄金桂成茶条索紧细,色泽润亮金黄,香气带桂花香,滋味醇细甘鲜。

五、闽北水仙

闽北水仙主要产区为建殴、建阳两县,属乌龙茶中上品。光绪年间产量曾达500吨,畅销海外。优质成茶条索紧结沉重,叶端扭曲,色泽油润暗砂绿,呈“蜻蜓头,青蛙腿”状;香气具兰花清香;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澈橙黄,叶缘朱砂红边或红点,即“三红七青”。

六、白毫银针

白毫银针产于福建福鼎、政和两县,为不可多的珍品,欧洲某些地区于饮用红茶时,添加少量银针,以示名贵。优质成品茶芽头肥壮,遍批白毫,挺直如针,色白似银。福鼎所产茶芽茸毛厚,色白而有光泽;汤色浅杏黄,味清鲜爽口。政和所出,汤味醇厚,香气清芬。

七、白牡丹

白牡丹属白茶,福建特产,分布于福建政和、建阳、松溪、福鼎等县。优质白牡丹成茶两叶抱一芽,叶态自然。色泽深灰绿或暗青苔色,叶张肥嫩,呈波纹隆起。叶背遍布白茸毛,叶缘向叶背微卷,芽叶连枝。汤色杏黄或橙黄,叶底浅灰,叶脉微红,汤味鲜醇。

八、8.贡眉(寿眉)

贡眉属白茶,主要产于福建建阳县,建瓯、浦城等县也有生产。主要销售香港、澳门地区。优质贡眉毫心显而多,色泽翠绿,汤色橙黄或深黄。叶张主脉迎光透视,则呈红色。

九、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属福建特产红茶之一,主要产于福建崇安县星村乡桐木关,已有百年历史。优质成品茶条索肥壮,紧结圆直,色泽乌润。冲泡后,汤色红艳,香气高长带松烟香,经久耐泡。滋味醇厚,似桂圆汤味。以醇馥之烟香和桂圆汤、蜜枣味为主要品质特色。加入牛奶,茶香不减,茶色愈加绚丽。

十、政和工夫

政和工夫产地以政和县为主,产量极少。政和工夫以大茶为主,适当拼以小茶。成品茶条索肥壮重实,色泽乌黑润泽,毫芽显露金黄色,颇为美观。香气浓郁芬芳,隐约似紫罗兰香;汤色红艳,滋味醇厚。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目录 摘要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二、福建茶叶生产规模 三、福建茶叶产品结构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二)国际市场价格 五、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六、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战略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历史上,福建茶叶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福建省茶叶出口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当前分析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对提高我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福建茶叶进出口现状发展战略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乌龙茶,原对全国茶叶的影响可谓是无关大局的,市场份额也不大。长期以来,福建茶人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使得福建乌龙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福建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二、福建茶叶的生产规模 茶区遍布全省九个地市、64个县市区成为我国最大、茶类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全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销、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 三、福建茶叶的产品结构 福建省茶类主要有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其中又以绿毛茶和乌龙茶为主。近几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年年增长,特别是乌龙茶产量的增长更为显著。另据了解,从出口品种看,主要为乌龙茶、花茶、绿茶、红茶和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乌龙茶为福建省特有的茶叶品种,其他国家没有生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大竞争优势。福建省生产的花茶也是国际市场上主要花茶来源之一。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我国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浙江省茶叶出口位于第一位,2012年出口量达到16.61万吨,占全国出口份额的57.39%;出口金额达到31849.1万美元,占全国比重的52.46%;福建省2012年出口金额为13868.5万美元,居第二位。出口数量为4.78万吨;茶叶出口额居前三位的还有上海。 (二)国际市场价格 从出口产品价格看,福建茶叶出口单价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福建茶叶出口价比斯里兰卡出口茶价高20%左右。20世纪80年代保持在3.0美元/kg左右,90年代受国际市场需求影响茶价稳定。2000-2002年福建茶叶出口单价在2.56美元/kg左右,高于全国2000-2002年1.37美元/kg的平均价,高于斯里兰卡2.46美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现状分析 文/谢雅玲陈永昌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易发展迅速。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2009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09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而其中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长59.4%。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第五,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第六,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 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 高。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福建省茶叶生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 福建省茶叶发展历史悠久,是我国重要的茶叶产地。福建省作为我国茶叶生产和出口大省,多年来其茶叶产量和出口量在全国都位居前列。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茶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茶叶出口也在福建省出口创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不断发展,茶叶市场的开放,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下,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也面临着各种不同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阐述了福建省茶产业的发展概况和出口贸易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中存在的问题,并从企业、政府、行业组织协会三个角度提出了促进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的发展对策,从而使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更好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福建省茶叶出口贸易存在问题发展对策 Abstract Tea has a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Fujian province,and it is China's important area where the tea is produced . As the major province of tea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China, over the years, the tea production and export in the country are in the forefront. After continuous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tea industry has become a pillar industry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tea exports also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Fujian .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trade liberalization, the tea market is open,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in this economic environment, Fujian tea exports are also facing variou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general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ea industry in Fujian province an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xport trade, analyzes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tea export trade in the Fujian province , and from three angles ,the enterprise, government, industry association , it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Fujian tea export trade, so that the tea export trade can realize better and faster development of Fujian province. Keywords:The tea of Fujian province Export trade Problem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4927749.html,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与发展对策建议 作者:张志雄 来源:《对外经贸》2013年第10期 [摘要]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生产大省,也是茶叶出口大省,茶叶出口有效带动了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茶叶生产面积的大规模扩张及进口国对茶叶质量要求的提高,茶叶出口阻力加大。福建省应提高茶叶质量,积极开拓新兴市场,打造知名品牌,扩大企业规模,以迎接新的挑战。 [关键词]福建;茶叶出口;绿色壁垒 [中图分类号]F752.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10-00-02 茶作为一种天然的健康饮品,越来越受到各国消费者的青睐。但面对欧美、日本等传统市场绿色贸易壁垒的提高,福建省茶叶出口阻力加大。克服困难,跨越壁垒,迎接挑战,对于福建省茶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福建省是茶叶生产大省,茶产业已经成为福建省农业的支柱性产业,茶业经济的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福建省农村经济发展。茶叶作为福建省重要的传统出口农产品,远销全球5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建省主要出口乌龙茶、花茶,其次是绿茶、红茶和白茶,还有少量保健茶。其中乌龙茶作为福建特种茶的龙头品种,约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5%左右。福建省茶叶出口在我国茶叶总出口中所占比重较大,主要出口日本、欧美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65%出口到日本。2013年上半年,福建口岸出口茶叶6139.3吨,货值4177.9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2%和14.2%,出口量与出口货值实现齐涨。其中输日茶叶3258.1吨,货值1358.9万元,同比分别增长5%和19.6%,成为带动福建省茶叶出口的“主力军”。另外,乌龙茶和花茶的出口形势也较为喜人。1—6月,福建出口乌龙茶4439.4吨,占全国乌龙茶出口量的52.47%,比2012年同 期增长1.21个百分点;出口花茶942.5吨,占全国花茶出口量的33.90%,比2012年同期增长8.21个百分点。 二、福建茶叶产业存在问题 (一)与国际标准不接轨 福建茶叶种植分散,以农户为主体,大型茶叶生产企业较少,茶叶开发投入不足,没有形成规模经营。许多中小企业的标准意识、卫生安全意识薄弱,生产技术落后,茶叶生产技术标准不一。茶叶生产技术含量低,致使茶叶品质较低,福建茶叶农药残留、非茶异物等问题屡见不鲜,从而影响福建茶叶的出口。目前,福建茶叶的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有一定的成果,但仍不完善2。一些标准对茶叶内销部分十分宽松,主要针对一些大型茶叶生产企业,中小茶商、茶

福建茶叶出口现状开题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题目: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 专业:指导教师: 学院:学号: 班级:姓名: 一、课题任务与目的 (一)选题背景 茶叶是世界上消费人群最多的无酒精饮料之一,以其天然、健康、环保以及文化的非凡魅力,正受到全球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能以一叶之轻,牵众生之口者,唯茶是也。”中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生产一直在实际占据着重要地位,茶叶是中国传统出口农产品,出口量居世界前列,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并且正好顺应了世界消费潮流的变化方向,未来极具出口潜力。 作为中国最大的产茶省份,茶叶是福建出口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我国加入WTO 后,福建茶叶出口更具有广阔的潜在市场优势和明显的比较优势,其茶叶远销世界60多个国家,是福建省出口创汇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以前,中国垄断了世界茶叶生产。19世纪以后,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等发展中国家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打破了中国茶叶垄断世界的局面。随着当前国际茶叶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国际贸易壁垒的加强,消费者对茶叶品质的提高,使得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新的严峻挑战。 (二)研究目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过程中,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产品出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技术壁垒限制,农产品已经成为受技术性壁垒影响最大的产品之一,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而通过查找文献、资料找到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制约福建茶叶出口的因素,并通过对其研究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方法,从而发挥自身优势,创造更大的价值,加快我国茶叶贸易的发展,提升福建茶叶的国际竞争力。为我国成为茶叶大国,茶叶强国做出贡献。 (三)主要任务 通过研究福建茶叶的现状,问题及以及相应对策的研究,本文将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福建茶叶出口的现状; 2.福建茶叶出口存在的问题; 3.福建省茶叶出口问题题产生的原因;

浅谈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浅谈福建茶文化的发展 赖英斌 (福建农林大学) 摘要:中国被称为“茶的故乡”、“茶文化的发祥地”。连绵中国茶文化历史,福建茶文化凝聚着地理灵性,茶在福建已有上千年之久,茶类的创制要数福建最多,品茶的技艺也数福建最奇,福建茶叶在中国茶叶发展乃至世界茶叶发展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文化价值。 关键字:福建茶文化武夷岩茶安溪茶客家擂茶 从柴米油盐酱醋茶到琴棋书画诗酒茶,茶与百姓生活,如此贴近,雅俗共赏,茶是一种深沉而隽永的文化。数千年的历史积淀和文明传承,使绚丽多彩的华夏文明奇妙地溶化在茶香之中,以至在人类历史上,人们视茶为生活的享受,友谊的桥梁,文明的象征,精神的化身。 1、茶文化之历史渊源 莲花茶襟书东晋,南洋思乡忆石亭福建产茶文字记载,最早见诸于南安县丰州古镇的莲花峰石上的摩崖石刻“莲花茶襟”(公元376年)。这比陆羽《茶经》记载的要早三百余年。“闽之山何苍苍,闽之水何泱泱”,山水交融的八闽大地,遍植被茶圣陆羽誉为“南方嘉木”的茶树。饮茶始于神农,品茗盛于中唐。福建历史与嘉木一起成长,八闽农耕与茶品一起芬芳。这些都足以证明事茶、饮茶自古就是我省百姓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 我省不仅种茶历史悠久,茶叶产量高,而且茶品种类繁多。红茶、绿茶、乌龙茶、白茶,还有花茶。每个种类中又有许多佳品,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正山小种和红茶三大工夫(坦洋工夫、政和工夫、白琳工夫),天山绿茶,福鼎白毫银针,福州茉莉花茶等,形态色泽各有别,甘苦滑涩皆不同,构成了福建茶品的多彩多姿。由于茶与人们生活之息息相关,制茶工艺之神奇有趣,茶汤滋味之丰富多彩,以及茶于健康之特殊功效,因此,茶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还是精神的载体。辞书说,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谓之文化。千百年的日积月累,也就形成了底蕴丰厚的茶文化。 2、茶文化之福建名茶文化 茶文化萌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唐陆羽《茶经》载曰:“岭南生福州、建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又说,“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指明了闽北和闽东一带皆为茶文化肇始之重要地域。福州腊面贡茶和建州(今建瓯)北苑贡茶,闻名遐迩尤其是后者“初露于唐季,发展于南唐,盛于北宋”更是茶中极品。福建茶文化闻名于世,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目录 摘要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二、福建茶叶生产规模 三、福建茶叶产品结构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二)国际市场价格 五、福建茶叶出口贸易发展分析 (一)优势 (二)劣势 (三)机遇 (四)挑战 六、福建茶叶出口贸易战略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摘要】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 在中国乃至世界茶叶发展历史上,福建茶叶占据着重要地位。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福建省茶叶出口也不断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当前分析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的现状对提高我省茶叶的国际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福建茶叶进出口现状发展战略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乌龙茶,原对全国茶叶的影响可谓是无关大局的,市场份额也不大。长期以来,福建茶人辛勤耕耘,勇于开拓,使得福建乌龙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福建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 二、福建茶叶的生产规模

茶区遍布全省九个地市、64个县市区成为我国最大、茶类品种最多的产茶省份。发展茶叶产业,已成为茶区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目前,全省从事与茶叶有关的生产、加工、运输、经销、机械制造、生产资料供应等行业的人员超过300万人,占全省农村劳动力的近四分之一。 三、福建茶叶的产品结构 福建省茶类主要有乌龙茶、白茶、绿茶、红茶和花茶等,其中又以绿毛茶和乌龙茶为主。近几年来福建茶叶生产年年增长,特别是乌龙茶产量的增长更为显著。另据了解,从出口品种看,主要为乌龙茶、花茶、绿茶、红茶和普洱茶。在国际市场上,绿茶和乌龙茶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而且乌龙茶为福建省特有的茶叶品种,其他国家没有生产,因此,在国际市场上有着较大竞争优势。福建省生产的花茶也是国际市场上主要花茶来源之一。 四、福建茶叶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一)进出口概况 我国福建茶叶近几年的单位出口金额是最高的,但几年的出口量排在我国出口量排名的第二位。浙江

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分析

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分析

天然茶行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八年,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理念得到客户的青睐和肯定。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红茶、白茶、绿茶、青茶、黑茶、黄茶六大系列下各类茶叶的出口。 欧洲、亚洲作为中国茶叶销售的两大市场,一直是中国茶业出口的传统市场,本文主要从产品出口到消费出口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天然茶行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茶业至欧洲、亚洲做出口茶业成本核算,为出口茶业的宣传和推广设计出口经营方案。 关键词:茶业出口贸易市场分析 一、出口商品概况 天然茶行进出口有限公司经过多次深化改革而成的专门经营研发茶业进出口的国际品牌

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营养丰富,可以防止疾病。 适宜人群 一般人均可饮用。

1.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2.长期吸烟饮酒过多,发热口渴、头痛目昏、小便不利及进食奶类食品过多者也宜食。 绿茶主要有西湖龙井、碧螺春、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较为出名。 黑茶依据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名黑茶。六大茶类之一,属全发酵茶,主产区为四川、云南、湖北、湖南、陕西等地。黑茶采用的原料较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按地域分布,主要分类为湖南黑茶(茯茶)、四川黑茶(边茶)、藏茶、云南黑茶(普洱茶)、广西六堡茶、湖北老黑茶及陕西黑茶(茯茶)(俗称黑五类)。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福建省茶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2010年6月18日) 为学习借鉴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先进经验,按照省委、省政府领导的指示,5月24-27日,省委农办组织省农业厅、有关省辖市的同志和部分专家,对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考察团先后参观了福州市茶叶批发集贸市场、武夷山生态茶园、武夷星茶叶公司、武夷山茶叶研究所、厦门茶叶市场等地,与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茶叶生产企业、茶商进行了座谈交流,走访了基地茶农。所到之处,总的感到,福建省从上到下、从领导到茶农、从政府到涉茶企业,都积极在茶字上做文章,到处产茶,人人饮茶,人人知茶,确实无愧是茶的故乡。通过学习考察,我们认为,福建省茶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对我省茶产业今后的发展具有较好的借鉴作用,只要突出优势,差异竞争,就可铸造河南茶叶新的辉煌。 一、福建省发展茶产业的主要做法 福建素有“茶树品种宝库”之称,是茶叶生产最适宜的地区之一。其中武夷岩茶、铁观音、福鼎白茶、永春佛手茶、福建茉莉花茶誉满海内外,尤其乌龙茶和白茶更是福建特有的优势茶类。近年 来,福建茶产业发展进入了新阶段。2009年,福建省茶园

面积发展到254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6万吨,居全国第一位,占全国茶叶总产量的1/5左右,其中乌龙茶产量12万吨,占全国乌龙茶产量的80%;涉茶总产值超20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万人。在许多地方,茶产业已成为地方财政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福建省的主要做法是: (一)政府推动,实现了向茶产业强省的转变。 一是政府高度重视。福建省各级都高度重视茶产业的发展,制定茶产业发展规划,加大对茶叶生产、科研、宣传的扶持力度,建立成规模的茶叶交易平台,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管,促进不同范围内的茶叶生产经营单位联合宣传和打造品牌。如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专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规范武夷山市茶产业发展若干意见》(武委[2010]24号)、《关于进一步加强茶叶品牌营销推广实施意见》 (武委[2008]76号),指导当地茶产业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二是培育龙头企业。福建省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积极培育、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头作用。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每年安排100-300万元茶产业发展基金,专项用于全市茶叶的品牌营销推广、市场质量监管、茶文化宣传等工作。 三是整合品牌资源。为凸显千年茶树“大红袍”的品牌资源优势,武夷山市将“大红袍”资源进行整合,对外大力宣传推介“大红袍”品牌,从而将品牌放大做强,将资源优势转化

浅析福建省茶叶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壁垒

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论文 题目浅析福建省茶叶出口如何应对绿色贸易 壁垒 系部商学院 年级 2010级 专业国际贸易实务 学生姓名朱红 学号 1004053227 指导老师於丽娜职称讲师 二〇一三年四月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述 (1)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及实施条件 (2) (二)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2) 二、分析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 (3) (一)福建省茶叶出口概况 (3) (二)福建茶叶出口特征 (3) 三、分析福建省茶叶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主要原因 (4) (一)生产技术标准 (4) (二)质量安全管理问题 (4) (三)市场信息的把握 (4) (四)行业协会作用 (5) (五)缺失企业品牌 (5) 四、绿色贸易壁垒对福建省茶叶出口的影响 (5) (一)正面影响 (5) (二)负面影响 (6) 五、福建省茶叶出口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6) (一)加强国际间的合作 (6) (二)转变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打破绿色贸易壁垒 (7)

(三)建立完善的行业中介组织,提供信息服务以协调贸易 (7) (四)积极拓展国际市场,实现市场多元化 (7) (五)充分发挥茶叶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 (7) 六、企业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的策略 (7) (一)加强对目标市场贸易壁垒的特点研究 (7) (二)积极参与茶叶检测标准的制定 (7) (三)茶叶科研机构是茶叶企业应对绿色贸易壁垒的技术保障 (8) (四)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8) (五)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品牌茶叶发展 (8) 七、行业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应对的策略 (8) (一)整合茶叶行业的产供销链条,减少环节,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8) (二)积极调整茶叶产品的产业结构 (8) (三)整合茶叶企业,实行优胜劣汰,为优势企业创造迅速扩张的良好竞争 (8) (四)整合行业协会,委派行业代表 (9)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福建茶叶出口遭遇反倾销的问题研究

毕业论文

摘要 本文通过对福建茶叶企业遭遇反倾销的现状的描述,进而重点从福建茶企业低价出口竞销、企业不积极应诉、出口市场过度集中、技术含量低等方面分析福建茶叶遭受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了制止低价出口竞销、做好反倾销应诉工作、拓展出口市场、提高加工技术含量、建立反倾销预警机制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使各企业能针对自身遭遇的原因进行有效的应对,进而促进福建茶叶的对外贸易。 【关键词】福建茶叶反倾销原因对策 ABSTRACT This thesis begins at the description of the status of Fujian tea encountered the anti-dumping. Then focus on the reasons that the low price export strategy of Fujian Tea companies, the negative attitude towards anti-dumping, the export market concentration, low-tech aspect of Fujian tea. At last come up with some usefully suggestions, such as stopping low price export strategy, positive to anti-dumping, expand export markets, increase processing technology content, the establishment of anti-dumping measures the areas of early warning mechanism. So that Fujian tea companies can respond to anti-dumping actively and increase the sales volume of Fujian tea. 【Key words】Fujian Tea Anti-dumping Reason Strategy

福建茶叶发展现状

道闽茶,描前景 福建农林大学07国贸孙美虹 悠悠历史,共话今朝 “福州、建州所产之茶,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中国茶圣唐代陆羽所著《茶经》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 ——宋代苏辙 这是中国茶圣和好茶文人对闽茶的评价,形容闽茶品质之上乘。中国是茶的故乡,而福建是我国最古老的茶区之一。福建是茶之乡,福建是茶之祖,福建是茶之源,福建又是茶之韵。茶叶是福建省分布最广的经济作物,全省除偏远岛屿外几乎县县产茶。宁德市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产茶区,全市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均占全省的1/3强,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安溪县是全国最大的产茶县,被农业部授予“中国乌龙茶之乡”。 目前,我省茶园面积13.07万公顷,占全国的11.45%;去年茶叶产量13.39万吨,占全国近20%,居各省之首;茶叶亩产80.8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30%,全国第一;出口创汇1亿多美元,占全国1/4;6大茶类中的红茶、青茶(乌龙茶)、白茶3大类以及再加工茶──茉莉花茶都起源于福建;全省从事茶产业者有300多万人左右,即每10个福建人中约有1 人从事茶业种植、加工、经营活动,去年茶叶营销总额达110亿元。 茶业数据调查 2008年底,海峡消费报对福建茶的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定点拦截访问、网络调查的方式,同时组织了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06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在福州东街口、五里亭茶叶市场、西营里茶叶市场和汉唐文化城进行定点拦截访问。 调查结果显示,茶叶的消费者绝大多数为男性,占67.1%,女性仅占32.9%。在茶叶消费者的年龄分布上,主流消费群体以中青年为主,31~40岁占36.1%,其次为16~30岁占35%,41~50岁占16.5%,50岁以上占12.4%。在职业分布上,茶叶消费者主要集中为企、事业人士,占74.3%。此外,调查结果显示,茶叶消费者为中高消费群,月收入主要集中在1500元-3000元/月,占62.9%,1500元以下占20.6%,3000元-5000占12.4%,5000元以上占4.1%。学历上总体比较高,47.4%是专科本科学历,37.1%为高中以上学历,其他占15.5%。 结果分析:福建消费者最喜欢的是乌龙茶,福建人种茶已有千余年历史,饮茶也是传统风俗了,所以福建茶叶消费市场是巨大的。乌龙茶,占62%;其次是绿茶17%,红茶15%;白茶、花茶和黑茶很少人喜欢。但是,我省是红茶,乌龙茶,白茶和花茶四大茶类的发祥地,却只有很少消费者提到白茶,所以对于红茶,白茶,花茶的推广还需要进一步努力的。其次,,但喝茶的原因主要是习惯,会客。对于茶的健康知识了解少,而且一般是在家里或单位,为了解渴和习惯性喝茶,很少到茶馆去品茶,大部分对于茶叶的冲泡还是不了解的,对于质量的鉴别也是一头雾水,所以茶叶行业还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另外,消费者对品牌的依赖仅占9%,所以茶叶品牌还是没有深入人心,对于企业来说,品牌是企业发展的核心,是产品质量和品位的标志。企业成为名牌,拥有了较高的知名度,特别是较高的美誉度后,会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起极高的威望,表现出对品度的极度忠诚。企业就会像磁石一样吸引消费者,消费者会在这种吸引力下形成品牌忠诚,反复购买、重复使用,并对其不断宣传,而其他品牌产品的使用者也会在名牌产品的磁场力下开始使用此产品,并可能同样成为此品牌的忠实消费者,这样品牌实力进一步巩固,形成了品牌的良性循环。

福建茶叶出口论文外文原文及译文

北京联合大学毕业论文外文原文及译文 题目:福建省茶叶出口现状及对策研究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指导教师: 学院:学号: 班级:姓名: 一、外文原文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evelopment of global tea production and tea products Alastair Hicks FAO Regional Office for Asia and the Pacific Tea is globally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lowest cost beverages, next only to water. Tea is consumed by a wide range of age groups in all levels of society. More than three billion cups of tea are consumed daily worldwide. Tea is considered to be a part of the huge beverage market, not to be seen in isolation jus t as a ‘commodity’. Tea active ingredients are of interest to functional foods markets. Africa, South America, the Near East and especially the Asian region produces a varied range of teas, this, together with a reput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s for high quality, has resulted in Asia enjoying a share of every importing market in the world. Huge populations in Asia, Middle East, Africa, UK, EU, and countries of the CIS consume tea regularly and throughout the day. The main tea producing countries globally are: in Africa: Burundi, Kenya, Malawi, Rwanda, Tanzania, Uganda, Zimbabwe and others. In South America: Argentina, Brazil and others; In Near East: Iran and Turkey. In Asia: Bangladesh, China, India, Indonesia, Sri Lanka, Viet Nam and others. In addition, the Russian Federation and CIS countries produce quantities of tea. Numerous types of teas are produced in the countries listed above. In China, for example, the country with the largest planting of tea and second in output, green tea is around half of the total export, black tea around one third and other teas one fifth. Depending on the manufacturing technique it may be described as green, black, oolong, white, yellow and even compressed tea. The Intergovernmental Group on Tea monitors market conditions and provides an update of potential market prospects for tea over the medium term. which examin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medium term prospects for production, consumption and trade of tea, and its impact on the world tea market. In summary, tea is considered as having a share of the global beverage market, a

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福建乌龙茶发展现状分析 引言:进入21世纪以来,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茶叶的需求也在不断上升,茶叶贸 易发展迅速。在激烈的贸易竞争中,福建省的茶叶贸易是一个怎样的发展现状,有哪些发展优势和发展的制约因素,进一步探索和发展福建茶叶贸易现状,对福建茶叶经济效益 的提高、影响力的扩大、竞争力的提升和贸易量的增加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福建茶叶的地位 福建省是我国茶叶的主产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和茶叶流通体制改革,我省茶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我省农村经济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优势产业。2017年,福建茶叶生产呈现乌龙茶质优价高、红茶产销两旺、白茶 量稳价升的良好态势,全年茶叶生产总产量26万多吨,居全国第一位;茶叶出口创汇5734万美元,同比增长8.6%。 二、福建茶叶的出口现状 据统计2017年月,中国出口茶叶数量为302,949.3吨,同比增长2.0%,金额为70,495.4万美元,同比增长3.3%,平均单价为2,327.0美元/吨,同比增长1.3%。而其中 福建省出口茶叶数量为1,254.41吨,环比增长2.7%,金额1,221.7万美元,环比增 长59.4%。出口量在全国第五位。 三、福建茶业贸易发展的优势条件 福建茶叶贸易发展在多个方面占有主要优势。主要有第一,自然条件优越,劳力资源丰富。第二,福建茶叶茶类多、良种多、名优茶多,品种资源丰富、茶类品种齐全。第三,政策支持力度大。近年来国家加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各项措施上都有较大支持。第四,福建港口条件优越,交通便利,区域优势明显。第五,科技不断进步。科技利用率不断提高,在茶叶产品的深加工方面也取得进展,保健茶、速溶茶及茶食品的开发利用,茶叶 中有效物质的提取应用等,足以表明福建茶叶在生产、加工方面都具备了较高的科技水平。第六,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日益增强,茶叶的保健和药用功能倍受关注。近年开发出来的罐装茶汁、瓶装茶饮料,在市场上十分畅销,并成为饮 料市场的主打产品. 四、福建茶叶贸易发展的制约因素 1、成本居高不下。福建省茶叶生产科研成果整体水平不高。为科研而科研的传统研究模 式与生产、市场不对接,导致许多研究项目的成果不能推广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另一方面,成果转化率较低,一些先进实用的茶叶生产科技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推广应用。 2、经营模式粗放、加工和深加工环节薄弱。福建省茶叶生

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题目:福建茶叶进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发展 一、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我国福建是茶叶原产地,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地区,已有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加工工艺,乃至茶叶的品饮,应用等等,莫不源于中国。我国福建茶叶以其源远流长的历史积蕴闻名于世界,长期以来,茶叶是福建传统的出口创汇产品之一,其生产量、消费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前列。 并且,福建茶叶的技术含量和产品附加值均较低,在国际市场上尚不具备竞争优势。随着国际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茶叶贸易的竞争日趋激烈,消费者对茶叶产品质量的要求也日益提高,欧盟、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地区)相继采取各种技术性贸易措施,我国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考验,技术性贸易壁垒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的主要因素,对福建茶叶产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响。另外,品牌的缺失使福建茶叶不能在世界市场占主导地位。 为此本文从行业、政府、企业三方面对福建茶叶的进出口状况进行分析,根据现有问题,作出一些推动发展的措施。 本文以福建往年进出口量及金额的列表比较福建茶叶贸易的位置以及现状。并与外国其他国家的规章制度比较我国福建对茶叶的安全卫生检测,质量技术水平等,从不同角度,分析福建茶叶存在的问题, 二、主要参考资料 [1] 欣华.期待中国茶叶进入欧洲市场[J].中国贸易报2009(6). [2] 姜含春.中国茶产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J].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3):23-28. [3] 蔡知凌.福建乌龙茶出口现状及对策建议[J].思考-探讨,2011(7):45-47. [4] 李连清.十年来中国近代茶业研究综述[J].贵州茶叶,2009(5)112-115. [5] 张紫琴.福建安溪茶叶生产集聚现象的成因分析[J].茶世界,2011(2):33-36. [6] 蒋颖.福建茶叶国际竞争力比较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4):23-26. [7] 陈荣冰.加入WTO对福建茶业的影响及其对策[J].福建茶叶,2011(4):89-92. [8] 沈佐民.我国茶叶出口制约因素及其对策[J].池州师专学报,2010(1):78-80.

福建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对策

福建茶叶出口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对 策 摘要:福建省是我国最大的产茶大省,茶叶产业是福建省重要产业之一。但近几年由于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断提高,技术性贸易壁垒已成为影响福建茶叶出口主要的障碍。文章分析了福建省茶叶生产、出口现状,遭遇技术性壁垒的原因,及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解决对策,并从国际经济学的角度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探讨。 关键词:技术性贸易壁垒;茶叶卫生质量;福利效应;WTO争端解决机制;品牌战略 一、福建茶叶生产和出口现状 福建是茶叶的生产和贸易大省,1996年以来茶叶产量就稳居全国第一,茶叶的出口也位居前列。入世以来,茶叶生产和贸易总量总体上都呈上升趋势,但增长趋势又有所不同。福建茶叶产量一直在增加,年均增长率为10.6%左右。据统计,XX年产量达24.73万吨,占全国的19.2%,稳居全国第1位。其中XX年福建乌龙茶产量达12.6万吨,占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85.7%。而茶叶的贸易总量和总额呈U字形趋势,XX年茶叶出口总数为2.04万吨,出口金额为5.71

千万美元,XX-XX年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特别是XX年出口数比上年下降了21.2%。XX年和XX年茶叶出口的到了恢复,且XX年的出口总量为2.3万吨超过XX年,比上年增长了29%。但出口金额却仍然没有突破XX年的5.71千万美元。 从表1的分析不难看出,入世以来,福建省茶叶产量以每年10.6%的增长速度增长,但出口量、出口金额方面却不如人意,出口量、出口金额的增长率较低,呈U字形缓慢增长。福建茶叶生产和贸易仍然存在这许多问题如:茶叶的科技水平低,出口以散装和低附加值为主,茶叶出口的无序竞争,国际知名品牌少,茶叶农药残留率高等。 二、福建茶叶出口面临的主要技术性贸易壁垒状况 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涵义 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全球关税逐渐降低,农产品的进出口进入后配额时代。相反,以技术法规、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突显出来。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指一国或地区组织以维护其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及动植物的生命及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一些强制性或自愿性的技术性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是非关税壁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茶叶贸易的过程中,技术性壁垒是我国茶叶出口的主要阻力。

茶叶出口贸易市场分析报告

天然茶行进出口有限公司成立于一九八八年,产品畅销海内外市场,优质的产品和真诚的服务理念得到客户的青睐和肯定。目前公司主要经营红茶、白茶、绿茶、青茶、黑茶、黄茶六大系列下各类茶叶的出口。 欧洲、亚洲作为中国茶叶销售的两大市场,一直是中国茶业出口的传统市场,本文主要从产品出口到消费出口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天然茶行进出口有限公司出口茶业至欧洲、亚洲做出口茶业成本核算,为出口茶业的宣传和推广设计出口经营方案。 关键词:茶业出口贸易市场分析 一、出口商品概况 天然茶行进出口有限公司经过多次深化改革而成的专门经营研发茶业进出口的国际品牌企业。公司的主要产品有红茶、白茶、绿茶、青茶、黑茶、黄茶等六大系列,在此专门介绍红茶,绿茶,黑茶三大系列。 (一)红茶、绿茶、黑茶的基本概况 红茶属于全发酵茶,是以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为原料,经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一系列工艺过程精制而成的茶。凋萎是红茶初制的重要工艺,红茶在初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因其干茶冲泡后的茶汤和叶底色呈红色而得名。中国红茶品种主要有:祁红、霍红、滇红、越红、苏红、川红、英红等,尤以祁门红茶最为著名。

祁门红茶独具的特色是:成品茶条索紧细苗秀、色泽乌润、金毫显露、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鲜醇酣厚、香气清香特久,似花、似果、似蜜的“祁门香”以闻名于世,位居世界三大高香名茶之首。 绿茶绿茶,又称不发酵茶。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因此较多的保留了鲜叶的天然物质,含有的茶多酚、儿茶素、叶绿素、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等营养成分也较多。绿茶中的这些天然营养成份,对防衰老、防癌、抗癌、杀菌、消炎等具有特殊效果,是其他茶类所不及的。绿茶是以适宜茶树新梢为原料,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制成的茶叶。其干茶色泽和冲泡后的茶汤、叶底以绿色为主调,故名绿茶。绿茶是将采摘来的鲜叶先经高温杀青,杀灭了各种氧化酶,保持了茶叶绿色,然后经揉捻、干燥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绿茶是未经发酵的,中国产量最多,饮用最为广泛的一种茶。它的特点是汤清叶绿,营养丰富,可以防止疾病。 适宜人群 一般人均可饮用。 1.适宜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油腻食品食用过多者、醉酒者。 2.长期吸烟饮酒过多,发热口渴、头痛目昏、小便不利及进食奶类食品过多者也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