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统计学》习题 (3)

《体育统计学》习题 (3)

《体育统计学》习题 (3)
《体育统计学》习题 (3)

《体育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

1. 试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简述学习体育统计的要求?

3. 简述学习体育统计的方法

4. 体育统计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第一、二节

1. 为了考察一枚骰子出现点数的规律,掷骰子若干次,问统计总体是什么? 2. 为了研究某人的百米跑水平,测其若干次百米跑成绩,问统计总体是什么? 3. 举例说明,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4. 如何理解“小概率原则有出错的可能”? 5. 结合实际,分析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或途径

6. 从统计和几何的角度分别解释总体参数μ和σ的含义 7. 如何理解区间估计的可靠性与精确性的关系? 第三章

1.设)1,0(~x x v r ?? 求 (1))1(-?P 0.1336 (3))5.01(<<-x P 0.5328

2.设

)2,10(~2

N x v r ??,求 (1))9(>x P 0.6915 (2))1310(<x P 0.0228

3. 设

)5,20(~2

N x v r ??,已知3.0)(=

第四章

1、某班级50名男生的体育课100米期终考试成绩如下:(单位:秒)

请列出该班级100米成绩的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 2、求出上题50名男生100米成绩的平均数和标准差 3、已知某篮球队8名球员的身高和体重:

身高(米):1.98 1.89 1.92 1.99 2.05 1.96 2.07 1.87 体重(公斤): 77 83 84 84 79 82 98 86 求该队篮球运动员的身高和体重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4、简述标准百分、累进计分在应用中的优缺点

5、已知某班级体育课100米期终考试成绩:=x 13.6秒, S=0.4秒,求14.6秒和12.8秒的标准百分。

6、某班级体制达标测试,测得男生立定跳远成绩=x 1.98米,S=0.2米,设x -S 为60分

x

+3为100分,求1.92米和2.06米的累进计分。

7、有20名成年女子身高的x =162.1cm ,S=4cm,现有两位女子的身高分别为150cm 和164cm ,试求她们身高的标准百分。

8、某年级男生跳高成绩x =1.58米,S=0.1米,若以x -2.8S 为起分点(0分) ,x +2.8S 为满分点(100分),试求1.53米 和1.70米两个原始数据的累进计分。

9、现有一组男子200米跑的x =26s ,S=0.4s ,原始变量基本服从正态分布,若规定12%为优秀,20%为良好,30%为中等,30%为及格,8%为不及格,试求各等级的标准。 10、随机抽测了一批男大学生的体制指标,其结果为:身高1x =170.3cm,

1S =5.2cm;体重

2x =56kg,,2S =4kg;60米跑3x =8.2s, 3S =0.2s ;跳远 4x =5.3米,4S =0.2米;肺活量 5x =3380ml,

S=250ml;安静脉搏6x=72次/分,6S=3次/分,试根据上述材料,建立离差评价表。

5

11、测得某标枪运动员的成绩:x=52.4米,S=1.2米;某铅球运动员的成绩:x=14.1米,S=0.7米,试比较两名运动员的成绩稳定性。

12、某教练员要从三名太极拳运动员中选派一名参加亚运会,现有三人近期各项赛事的比赛成绩:

甲:9.70 9.75 9.35 9.65 9.55 9.75 9.70 9.80

已:9.60 9.45 9.65 9.70 9.75 9.65 9.80 9.85

丙:9.50 9.45 9.40 9.65 9.70 9.75 9.80 9.70

试选派出合适的运动员参赛。

13、测得某校男生1500米成绩的平均数x=5.30min ,标准差S=0.12min,原始变量基本呈正态分布,该校男生共800人,试分别估计1500米成绩在6.00min以外,5.50min 至5.20min之间,5.10min以内的人数。

14、某年级男生100米跑的成绩x=13.2s,S=0.4s,该年级有n=300人,若要估计100米跑的成绩在13s~13.8s之间的人数,问该区间的理论人数为多少?

第五章

1、已知某铅球运动员的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0.52 ),μ未知,今抽测该运动员20次,得x=13.9米,求该运动员铅球成绩平均值的95%置信区间。

2、某游泳运动员的100米蛙泳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0.032 ),μ未知,今测得该运动员的100米蛙泳成绩10次,得x= 1.16min,求该运动员的100米蛙泳平均成绩的99%置信区间。

3、已知某中学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0.152),μ未知,现测得该中学100名男生的立定跳远成绩:x=1.96米,求该中学男生立定跳远平均成绩的95%置信区间。

4、某中学男生的身高近似服从正态分布N(μ,2 ),μ和σ未知,现测得该校100名男生的身高值:x=1.71,S=0.03米,求该中学男生平均身高的95%置信区间。

5、某校抽样调查228名男生立定跳远成绩为240cm,标准差为13 cm。试求该校男生

立定跳远平均成绩95%的置信区间。

6、否定域为什么取在两端,而不取中间某一部分区域?

7、显著性水平α是不是越小越好?

8、如何理解“只好接受原假设”?

9、已知某学生的初始立定跳远成绩为:71.10=μ米,0σ= 0.03米,经过一段时间的专项训练,测得该学生20次的立定跳远成绩平均值x =1.94米,问该学生训练后的成绩与初始成绩有无显著差异。

10、预估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为64.10=μ米,现测得1000名青少年的身高值:x =1.67米,S=0.03米,问我国青少年的平均身高是否为1.64米。 11、测得某校83级男生身高1x =167.5cm,

1S =5.80cm ,N1=430

人。而84级男生身高

2

x =168.4cm,

2

S =6.45cm ,N2=438人,试比较这两个年级男生的身高有无差异。

12、现测得男、女全力跑后60s 至70s 间的运动心率数,其统计量如下表,问男女之间是否有显著差异?

N x

S 男 1285 27.52 2.87 女

1036

28.33

2.42

13、测得篮球队员和排球队员的纵跳数据如下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篮球队 67 51 68 61 70 65 70 49 61 59 52 60

排球队 64 69 77 69 72 60 55 72 73 63 70 64

14、试分析不同专项的运动员纵跳水平有无差异?

15、某校18岁女生身高x =1.57米,S=0.05米,N=298人,现已知全省18岁女生身高

58.10=μ米,问该校

18岁女生与该省18岁女生身高有无差异?(?=0.05)

16、某教师为研究短跑教法,设置了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后测得50米行进间跑成绩如下: 1. 实验班:

1x

=6.77s,

1S

=0.304s ,N1=30人 2. 对照班:2x =6.90s,

2

S =0.296s ,N2=30人

3. 问两班学生实验后50米跑水平有否差异? 第六章

1. 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2. 假设检验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3. 在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中,检验统计量的实质是什么?

4. 如何理解假设检验的两类错误?

5. 如何确定假设检验的否定域大小?

6. 影响两样本t 检验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7. 统计检验中,小样本和大样本哪个更容易获得统计显著的 结论? 8. 两样本t 检验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9. 随机抽测安徽师范大学2003级280名和2002级300名男生的身高,得到cm x 5.1671=,

cm S 80.51=;cm x 4.1682=,cm S 45.62=,试比较这两个年级男生的身高有无差异。

10. 现测得男、女全力跑后60秒至70秒间的运动心率,其统计量如下表,问男女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

N x

S 男 女

1285 1036

27.52 28.33

2.87 2.42

11. 为了研究游泳锻炼对心肺功能有无积极影响,在某市同年龄组男生中抽测了两类学生的肺活量,一类是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学生,抽测n1=30人,其肺活量指标均值

,5.29801ml x =S1=320.8ml ;另一类是不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学生,抽测402=n 人,肺

活量ml x 3.2713

2=,ml S 1.3802=,问两类学生的肺活量有无显著差异?若20,1021==n n ,其它数据不变,试问检验结果有无显著差异并给出解释。

12. 某教师为了比较两种不同的短跑教法效果,拟采用对照实验,以50米跑作为实验指标,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实验前分别测试两组的50米跑成绩,结果如下:

实验组23人,,5.81=x 855.01=S 对照组25人,,9.82=x 855.02=S

问:两组学生实验后50m 跑水平有无差异?对此结果,你有何看法?试解释原因。 13. 有甲乙两名体操裁判员,同时对10位运动员的跳马成绩进行 评分,其成绩统计量如下表,

N x S

甲乙10

10

8.975

9.125

1.63

1.76

①这两位裁判员的评分标准是否一致?

②假设检验结果是0.01< P <0.05,请解释其含义。

14.现有两种不同的100米跑训练方法,为了比较其训练效果,设计了两种教法的配对

实验,实验得到甲乙两组样本含量均为10的男子800米跑成绩,成绩如下表所示:(单位:分钟)

甲教法 1.50 1.56 1.46 1.49 1.52 1.47 1.45 1.49 1.50 1.47

乙教法 1.47 1.53 1.43 1.49 1.51 1.48 1.42 1.47 1.46 1.46

①两种教法的训练效果是否一致?本题的检验结果能否直接对总体进行推断?

②如果用两组成绩的样本均数T检验方法来比较训练效果是否合适?请解释理由

第七章

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

2.组内离差平方和,组间离差平方和与总离差平方和各反映了什么?

3.总方差与组间方差和组内方差的关系

4.为了了解跳远运动员比赛服的颜色是否对运动成绩的发挥造成影响,现抽取10名跳

远运动员在保证参赛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让他们在比赛中分别穿红、白、黑三种颜色比赛服参赛,其运动成绩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10

红14.2 14.4 14.9 13.5 14.8 14.3 13.6 13.7 14.9 14.4

白14.4 14.3 14.6 13.7 14.6 14.0 13.8 13.5 15.0 14.2

黑14.0 14.6 14.5 13.2 14.3 14.2 13.6 13.6 14.6 14.7

问:比赛服的颜色对跳远运动员比赛成绩的发挥是否造成影响?

5.铅球运动员选材中,为了弄清血型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否有影响,设计一实验,在

除血型以外其他实验条件非常接近的铅球初学者中,按A、AB、B、O四种不同血

型各找8位同时接受相同的铅球训练,一个月以后进行铅球测试,成绩如下表:(单位:米)

1 2 3 4 5 6 7 8

A 9.4 9.0 9.3 9.3 9.2 9.1 9.4 9.3

AB 9.7 9.3 9.0 9.4 9.2 9.2 9.3 9.1

B 9.4 9.5 9.0 9.2 9.3 9.1 9.1 9.2

O 9.3 9.0 9.1 9.4 9.6 9.3 9.0 9.2

问:血型对运动成绩的提高是否有影响?

6.为探索简易有效的大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训练方法,随机抽取36位大学生(身体发

育水平基本相同的同年级女生),随机分成三组,用不同的三种方案(A1、A2、A3)进行心血管系统机能训练,三个月后,测得哈佛台阶指数如下表: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1 76.5 43.1 58.9 73.5 48.9 71.4 58.6 64.3 68.2 64.5 47.9 46.8

A2 58.3 44.6 59.5 71.5 46.7 69.3 48.5 56.8 61.9 66.4 51.2 45.1

A3 69.4 51.6 61.4 62.3 54.6 73.5 49.3 72.6 65.9 66.1 46.2 44.9

分析三种训练方法对女大学生心血管系统机能影响有无显著差异?

7.对1994年48个大陆州的人均收入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把这48个州分成8 个地

区;结果如下表:

来源平方和自由度均方F-比P-值

地区195.0 5.33 0.0002

残差209.1

总计404.1

(1)填补上表空白处。

(2)在分析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

(3)你对哪些变异感兴趣?

(4)从这个方差分析表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第八章

1、从某一行业中随机抽取12家企业,所得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数据如下: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

2、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据:

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在95%置信水平下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优质教案

第3课土地改革(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的内容。土地改革彻底废除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并为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本课前承新中国政权的建立,后启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在本章教材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知识。初二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原因、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引导收集整理或向家人、长辈了解有关土地改革的信息,理解和认识解放后的土地改革,形成正确的历史概念,学会收集、分析、整理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土地改革的作用与抗美援朝的胜利一样,都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还为即将到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准备了条件。 四、重点和难点 1、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开展和完成。 2难点: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提前预习课文,向家人了解土地改革的历史。 六、教学方法

通过播放视频创设情景,分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七、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白毛女——秋收》通过杨白劳的唱词中唱到:“高粱谷子望不到到边,黄家的土地数不完,东家住高楼,佃户们来收秋,流血流汗当马牛……”这种状况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农民什么时候有了自己的土地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第3课土地改革。 2、讲授新课: 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农村筑起土地梦 改革掀起创新路 农业走向发展路 板块(一)农村筑起土地梦 课件展示中国农村解放前的具体情况。 师:通过上图可以看出当时土地大多掌握在谁的手中? 生:土地大多掌握在地主手里。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题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毛泽东曾兴奋地说:“我为新中国数万万农民获得翻身的机会和国家获得工业化的基本条件而表示高兴,表示庆贺。”据此可知,让毛泽东高兴的是() A. 新中国成立 B. 抗美援朝的胜利 C. 土地改革的完成 D. 西藏和平解放 2.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1957年 3.土地是人民的命根子。1952年底的土地改革,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下列对当时土地改革后的土地所有制理解正确的是() A. 由私有到公有 B. 由私有到私有 C. 由公有到公有 D. 由公有到私有 4.“斗地主”现在已经成为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游戏,使“地主”退出历史舞台的变革是() A. 土地改革 B. 三大改造 C. 文化大革命 D. 改革开放 5.19501952) A. 土地改革运动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社会主义改造顺应了广大农民的愿望 C. 集体经济制度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D. 过渡时期总路线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6.1953年,农民王老汉家贴出了一副春联:“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从春联中可看出让王老汉高兴的事情是() A. 他参加了农业合作社,走上了集体化道路 B. 他成为了人民公社社员,吃饭不要钱了 C. 种上了责任田,使他勤劳致富 D. 他分到了地主的田地,成为了土地的主人 7.如图反映的是哪个重要法令的颁布受到农民欢迎?()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共同纲领》 D.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 8.如下表是1950年至1952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表。这些变化说明()

体育统计学试题

统计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参数:在统计学中,反映总体的一些数量特征称为总体参数 2、样本统计量:由样本所获得的一些数量特征称为样本统计量 3、随机事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为随 机事件 4、集中位置量数:反映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5、频数:是将数据资料按一定顺序分成若干组,并数出各组中所含有的数据。 6、统计推断: 7、抽样误差:抽出的样本统计量之间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偏差,立要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所造成。 8、相对数:相对数也称为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率,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9、假设检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要判定被检验的统计量之间的偏差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还是由于总体参数不同所造成的,要作出判断就需要对总体先建立某种假设,然后通过统计量的计算及概率判断,对所建立的假设是否成立进行检验。这类方法称为假设检验。 10、平均数:反映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11、变异系数:也是反映变量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它是以样本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数来表示的!记作:CV 12、总体与样本: 13、离中位置量数:描述一群性质相同值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14、抽样:指在总体中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 15、频率: 16、系统误差:宏观世界是由实验对象本身的条件,或或者者仪器不准,场地品格出现故障,训练方法,手段不同所造成的,可使测试结果杨倾向性偏大或偏小。 17、结构相对数:是在分组基础上,以各个分组全计数值与总值对比的相对数。 18、a=0.05或a=0.01:指检验水准称小概率水平

试听课教学环节及话术教学内容

试听课教学 话术 一、开场: 同学们好,我是xx老师。首先问一下大家,你们相信每个人都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吗?(相信,不相信) 举个例子:大家都应该出去旅游过,对吧?这位同学你去过哪里?(北京)。那如果过了十年甚至二十年,当你再去北京的时候,你还记得你当年来过吗?(记得),你不会说这个地方我没来过,对吧。而且你不光记得你来过,甚至记得你在天安门前拍过照。还记得当时摆的pose。对不对?那这属不属于记忆能力。还有你看过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过了一年,再看这部电影,还有没有印象?有,对吧。这也属于记忆能力。大家有没有发现,不

管是旅游,还是看电影。这些是不是都是图片。我们记住的都是一幅幅画面。图片记忆就是右脑记忆。那么今天我们来体验一下如何用右脑记忆。在我讲解的过程,大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可不可以做到?(让孩子们大声回答) 二、教学+复习:(案例:词组记忆) 这是中文词组,今天我们来挑战一下中文词组的记忆。大家先跟我读一遍?篮球......冠军。好,大家记下来了吗?(没有) 接下来,我们换一种方式记忆,用右脑记忆。刚才说过我们记住的旅游景点,电影都是一幅幅什么?图片对吧。那么接下来我们也尝试用右脑图片记忆。但是我教学有个特点,只教一遍。而且保证每个人都可以记忆下来。大家相信吗?(不相信)。不相信也没关系。 所以大家要认真听我讲,篮球,可以想到篮球的图片吗?想象一个篮球撞到了飞机上......冠军。 好的,我讲完了。大家记下来了吗?(大家应该是很没底的) 我们找一位同学试一下,好,你来。篮球......冠军。太厉害了,掌声送给他。是不是连自己都不敢相信。(如果卡壳适当的提醒) 还有谁可以试一下。好的,你来试一下,等会,你倒背吧。(让孩子措手不及)。冠军......篮球。掌声......自己都不敢相信吧。 大家是不是发现右脑记忆是不是很厉害。而且我只教了几遍(一遍) 我们不仅顺背还可以倒背。我们不仅顺背倒背,还可以点背。随便问你一个词的前面是什么?或者一个词的后面是什么?我们来试一下:猪八戒下一个是什么?(卫星)。飞扬前面是什么?(跳舞)。(这时候要考核所有的孩子都可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你们都太棒了,一会上台展示有没有信心? 我们今天学的开心吗? 一会上台大家回答问题声音一定要大,知道吗?(大点声) 表现好了,有礼物哦。 (对接主讲老师) (注:圆周率,英语单词话术雷同)

部编本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篇一: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三课土地改革教案 第三课土地改革 内蒙古通辽奈曼旗义隆永中学张艳春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一、导入新课 1. 你看过电影《白毛女》吗?故事发生在河北省某县杨格村。穷苦农民杨白劳 忠厚老实勤劳善良与女儿喜儿相依为命,只因租种恶霸地主黄世仁六亩田地,年年还不上东家的租子一到过年的时候不得不离家出去债。到除夕的深夜才 偷偷回家,为过年带回三样东西二斤白面,一根红头绳,两张门神。在除夕 之夜杨白劳刚到家地主的狗腿子就来借逼租要债,杨白劳无奈在女儿的卖身 契上按下手印,后来在万分悲愤中喝下卤水自尽了。喜儿被抢进黄家遭奸污。 后喜儿逃入深山,过着非人的生活,头发全白。几年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下,杨格村获得解放,喜儿也由过去的“鬼”变成了社会的主人。请讨论 一下:在旧中国的农村地区,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人间悲剧?土地改革为什 么把地主的土地分给农民? 二、教学新课 2、指导学生阅读第一段后回答。[在旧中国,占农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富农, 占有70%~80%的土地,他们借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90%的贫 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他们受尽剥削,不得饱暖。] 3、师述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只用几年时间就彻底推翻了这种封建土地制 度。 4、右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为什么他们是那么地高兴和激动?原来他们在焚烧 地契。你知道这一现象发生在什么时期吗?在土地改革中,政府对地主占有的土地采取了什么政策? 5、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 6、然后探索、交流、讨论。 7、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⑴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 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⑵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 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⑴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 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⑵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 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三、加深巩固 7、看谁说的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背景时间内容结果 土地改革的意义

土地改革练习题

土地改革练习题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三课土地改革 【学习目标】: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达标练习】 一、轻松入门(必做题,每题10分): 1、下边两幅图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 B、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西藏和平解放 D、大跃进运动 2、建国后保证农民在政治、经济上翻身得解放,成为土地主人的法律法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第一个五年计划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②解放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 展,改善农民生活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主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关于1950~1952年土地改革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改革前我国农村均是维持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中国土地法大纲》是这次土改的指导文件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指导土改的文件之一 D、这一时期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也进行了土改 二、快乐晋阶(必做题,每题10分): 1、如果要了解有关建国后土地改革的历史资料,可以查阅下列哪部作品() A《暴风骤雨》 B《狂人日记》 C《雷雨》 D《班主任》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3、判断对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废除了在我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 土地剥削制度,从此,农民成为土地真正的主人,在政治、经济上翻了 身。() 4、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四年中,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为巩固新生的中华人民共 和国展开了哪些斗争?结果如何?

第3课土地改革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同步练习 第3课土地改革 一、选择题(请将唯一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写在表格内) 1.1952年,全国土地改革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归() A.农民所有B.合作社所有C.集体所有D.国家所有 2.下表为四川省资中县某镇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表中阶级结构变动的直接原因是()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 1948年83197116180272 1953年3743550407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D.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3.“耕者有其田”是中国世代农民梦寐以求的愿望。新中国成立后实现了农民这一愿望的是() A.土地改革B.人民公社化运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4.从取消农业税牧业税和特产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中国的农民来说无疑都是重磅好消息,1950﹣1952年中国农民也收到一个重磅好消息,它是() A.实行减租减息政策B.实行土地改革 C.推行农业生产合作社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 5.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指导解决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问题的基本法律文件是() A.《农业合作化报告》 B.《朝鲜停战协定》

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惩治反革命条例》 6.中国共产党制定的下列农村改革方案中,哪一方案的实施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中国土地法大纲》 C.土地革命路线 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7.1949 年9 月,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下列不属于该会议内容的是() A.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 B.采用公元纪年 C.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D.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土地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B.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C.实现耕者有其田的社会理想 D.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 9.1952年的一天,农民张大爷看着自己刚分到的土地,激动得喜泪涟涟。下列选项中,关于土地改革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彻底废除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D.标志着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0.如图是建国初期画家米谷的漫画“从泥土中站起来!”,它体现的主要内涵是()

体育统计学计算题

计算 计算题 1. 调查500个大学生,平均身高x=1.73m ,标准差S=7.05cm,求:95% 99%的置信区间? 解 x+1.96S\-1.96S 95%的置信区间为:1.73+1.96*7.05 1.73-1.96*7.05 99%的置信区间为:1.73+ 2.58*7.05 1.73-2.58*7.05 答: 2. 跳远 N=280 x=5.284m S=0.4m 定4.5m 为及格 求有几个人不及格? 解 Z=(4.5-5.258)/0.4= -1.96 Y=2.5% N=280*2.5%=7 3,跳高 x=1.5m S=0.08m 要2.5%的人达到优秀 那么x=? P=1-0.25=0.975 得出Z=1.96=(x-1.5)/0.08=1.96得出x=1.6568 三、论述题 1.正态分布曲线的性质? 答:1) 曲线在 X 轴上方,以μ=x 。为对称轴,且在μ=x 处 )(x f 有最大值,称峰值; 2) μ 和 σ为正态分布的两个参数,其中μ确定曲线在X 轴上的中心位置,σ决定曲线的“平扁度” (其中,σ值越大,曲线越扁平,反之则陡); 3) 自变量X 可以在实数列(-∞<X <∞)范围内取值,曲线覆盖的区域的概率为1。即曲线与X 轴所围成的极限面积为1。当±∞→x 时,曲线以X 轴为渐近线。 2. 累进记分法的步骤? 答:① 确定起分点和满分点的成绩与分数: 起分点一般为0分,满分点一般为100或1000分。 ② 求累进方程式:分别计算出起分点和满分点的D 值(利用D 值公式),然后分别代入累进分计算公式 Z kD Y -=2 ③ 计算某一成绩对应的D 值: ④ 依次将各成绩的D 值代入累进方程式,计算出累进分数,可以制作成评分表。

试听课如何与家长沟通模板-(47147)

稳定持久赢高分 试听课后如何与家长沟通话术参考 家长您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对孩子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一起来梳理一 下孩子本节课的学习情况。 一、您孩子目前的学习动机 通过这节课学习,我发现孩子的学习动机不是很明确,缺乏学习的目标。根据学习活动 的目标可以将动机分为内在动机和外来动机。内在动机是由学习活动过程本身作为学习的 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活动自身成为学习的目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满 足感,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并不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外来动机指由学习结果或学习 活动之外 的因素作为学习目标而产生的学习动力,即学习的目标在于学习的结果和意义,学习只是达到目标的手段。 在本节课的开始阶段,我发现孩子对我所讲知识的接受能力尚可,但是并没有从课堂 上体会到太多的快乐,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也就是说,孩子的内在学习动机不明确。经过观 察,我适时的调整了教学策略,增加了更多的互动环节,多鼓励,让孩子找寻到了学习 的乐趣,孩子的笑容才渐渐增多。 二、今天这节课我讲了什么知识点?学生接受程度如何?课堂互动效果如何? 本节课我主要带孩子学习了中考作文的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通过课堂上孩子的表现及孩子所提交的一些作品,我发现,孩子在写作中能够根据中考作文的相关要求,基本完成作文。比如这篇作文《*** 》,文从字顺,平实淡雅是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孩子如数家珍似的把自己一学期来所取得的成绩一一列出,令人羡慕。但文章写得有点类似于年终总结,没有灵性,没有血肉,更缺少情趣,犯了写作之大忌。 因此,我从明确作文写作要求,作文审题,写作关键词,拟题技巧等给学生做了讲解。 孩子在课堂上积极配合,很好的掌握了如何审题、立意,如何拟题,如何恰当的表明情感。 因为找到了恰当的学习方法,有较好的学习效果,所以课堂上的互动效果较好,孩子的笑容也慢慢增多。 三、教师对小、初、高考的了解,给予家长专业方面的信息指导。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 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解析版) 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 一、选择题 1.欣赏下列“话剧”。农民对地主说:“你被消灭了。”地主对农民说:“你翻身当 家了。”土地兴奋地说:“我要换新主人了。”农民、地主、土地一起说:“一切都变了。”该“话剧”所反映的史实发生于() A. 1937—1945年 B. 1946—1949年 C. 1950—1952年 D. 1953—l957年 2.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 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 土地改革的背景 B. 土地改革的内容 C. 土地改革的性质 D. 土地改革的影响 3.为了彻底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人民政府颁布了() A.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D.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20世纪50年代初,分到土地的农民们欢天喜地地说:“过去头顶地主的天,脚踏 地主的地,现在都成为我们的了”,“分了地,出了气,翻了身,见了天。”材料表明土地改革 ①在少数民族地区开展②得到了农民的拥护③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④使 农民获得了解放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5.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全国粮食总产量比1949年增加44.8%, 这主要得益于土地改革() A. 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B. 极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 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 6.解放战争时期,揭开土地改革运动序幕的文件是 1 / 12

《体育统计学》习题

《体育统计学》习题 第一章 1. 试问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 简述学习体育统计的要求? 3. 简述学习体育统计的方法 4. 体育统计的特点是什么? 第二章 第一、二节 1. 为了考察一枚骰子出现点数的规律,掷骰子若干次,问统计总 体是什么? 2. 为了研究某人的百米跑水平,测其若干次百米跑成绩,问统计 总体是什么? 3. 举例说明,概率与频率的区别与联系 4. 如何理解“小概率原则有出错的可能”? 5. 结合实际,分析减少抽样误差的方法或途径 6. 从统计和几何的角度分别解释总体参数μ和σ的含义 7. 如何理解区间估计的可靠性与精确性的关系? 第三章 1.设)1,0(~x x v r ?? 求 (1))1(-

(2))5.111(>?P 0.1336 (3))5.01(<<-x P 0.5328 2.设)2,10(~2 N x v r ??,求 (1))9(>x P 0.6915 (2))1310(<x P 0.0228 3. 设 )5,20(~2 N x v r ??,已知3.0)(=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土地改革》习题新

2019-2020 年八年级历史下册第一单元第 3 课《土地改革》习题精选 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土地所有制是在() A. 《共同纲领》 B.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 《宪法》 2.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个土地改革是在() A. 1950 年 B. 1951 年 C. 1952 年底 D. 1953 年 3.下列选项中,属于土地改革意义的是() ①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②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③建立了土地公有制 ④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

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请回答: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是何时颁布的?是什么政府颁布的? (2)当时为什么要进行土地改革? (3)全国土改在哪一年基本完成? (4)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三、识图题 仔细观察下图,请你为图片写出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一、1. B 2. C 3. D 二、(1)1950年,由中央人民政府颁布。(2)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占全国三亿多人 口的新解放区,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农民迫切要求得到土地。(3)到1952年底,全国大 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基本完成。(4)土地改革的完成,使我国存在两千多 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彻底废除了,地主阶级也消灭了;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在政治上.经济上翻了身;解放了生产力,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 三、图片说明:干部正在向农民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土地法规定:废 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听了以后,高兴地举起手 来,表示拥护和赞扬。

体育统计学

体育统计学习题——第一次作业 名词解释: 1.总体:研究同质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 2.样本: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出用以推测总体的部分同质对象称为样本。 3.个体:个体是总体中的每一观测对象称为个体。 4.样本含量:样本含量是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量称为样本含量。 5.统计量:统计量是有样本所获得关于样本特征的统计指标,称为统计量,如 由样本所得集中趋势统计指标样本平均数,离散程度统计指标样本标准差,都是统计量。 6.统计参数:统计参数代表总体特征的统计指标称为参数。参数常用希腊字母 表示,如总体数用μ表示、总体标准差用δ表示、总体相关系数用ρ表示。 思考题: 1,试述体育统计学的主要应用过程。 答:1.体育统计设计;2.体育统计调查;3.体育统计整理 4.体育统计分析; 5.体育统计信息的提供和开发。 3. 试以体育实例说明总体和样本的概念。 测试学生的体能,测试项目为1000米,把某个市的高一男生作为总体,然后随机机抽取三个学校的全部高一男生进行测试并记录成绩作为样本来估算总体的趋势。 5.怎样才能收集到正确、完整的统计资料? 资料收集: 1,直接资料的收集,(1)对常规性资料的收集(2)对专题性资料的收集;对专题性资料的收集分为专题调查和专题实验。专题调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又需要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与抽样调查。 2,间接资料的收集。 3.第一,应该要保证资料的科学性。 第二,应该要保证资料的完整性。 第三,应该要保证治疗的持久性。 第四,应该要保证资料的代表性。 第五,应该要注意间接资料的核实与评价。 7.结合体育科研实例,说明如何对直接数据资料进行审查。 1.初审,仔细检查全部数据资料的原始记录表格或卡片,逐项检查是否有缺、疑、误数据。 2.逻辑检查,对数据资料进行初审后,还要运用专业知识,从理论上、常识上和指标间的关系上对其进行进一步的逻辑检查,以找出具有逻辑性错误的数据。

八年级历史下册第3课土地改革练习题(新课标人教版有答案和解释)

一、选择题: 1. 从历史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是学习历史的能力要求,如下图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1950-1952年土地改革 C. 农业生产合作化运动 D. 人民公社化运动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土地改革”可知,几幅图片记载的历史事件是1950-1952年土地改革。为了改变不合理的土地制度,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开始了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土地改革运动极大的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2. “贫农得地开心,中农有利放心,富农不动定心,地主劳动回心”这一局面出现于() A. 1931年 B. 1941年 C. 1947年 D. 1952年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土地改革的实施策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即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应得的一份,让他们自

食其力。在这次土地改革中,注意保存富农经济、政治上中立富农的政策。这样,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完成土地改革。故选D。 考点:人教版八年级下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土地改革3. 1950-1954年中国农村小同阶层人扣及其占有土地比重变化表 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 A. 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完成 C. 三大改造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图表信息可知,到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导致这一改变的原因是土地改革。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获得了解放。A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A。 点睛:抓住题干图表信息“1950---1954年、贫民和中农所占土地比重大幅增长”是解题的关键,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被彻底废除,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4. 某同学利用下面《李庄农户构成变化表(单位:户)》开展研究性学习。研究的结论应是()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

第3课土地改革(教学设计)

第3课土地改革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关系 教学过程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及其历史意义 导入新课 1 组织学生阅读66页“导入框”图文,讨论回答:农民拔除原来地主所立的地界碑,意味着什么?(这片土地原先属于地主所有,现在已经归翻身农民所有了。) 2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过程中,走的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里,土地大多集中在地主手里。农民长年累月“面朝黄土背朝天”地辛勤劳作,收获物大部分要交租纳税,自己所得无几。因此,他们热切期盼着“耕者有其田”,翻身当家作主人。谁能够满足他们的愿望,谁就能得到他们的真诚支持。过去共产党就是通过“打土豪分土地”、“减租减息”等政策获得农民的支持,夺取了全国政权。当时,新解放区还有3亿多人口未进行土地改革。新中国政权要想巩固下来,特别需要这些农民的支持。本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新中国建立后的土地改革历史,具体情况请看书。(安排学生先阅读全文,作读书标记;然后探索、交流、讨论、练习)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本第12页“文献资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条款”,讨论回答: 1土地改革的起止时间与抗美援朝的起止时间有什么异同?(都开始于1950年;但是,全国土改基本完成于1952年底,抗美援朝胜利于1953年7月。) 2 这次土地改革同过去的土改有什么不同?(注意保存富农经济,也给地主分上应得的一份土地,让他们自食其力,富有人文主义精神,减少了改革的阻力。) ·教师过渡:近3亿农民真正地翻身当家作了主人,将产生多么巨大的能量? 土地改革的意义 ·指导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7页《土地改革》图和课本相关插图,形象地了解土改经过和农民心情,通过讨论加深理解土改的历史意义。 1土改完成后,我国的土地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彻底摧毁了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了土地的新主人,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理想。) 2 农民翻身后,对于新中国人民政权的生存和发展起了什么作用?(起了巩固的作用。因为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农村生产力获得极大解放,农业生产迅速恢复和发展,粮食产量不断增加,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练习巩固 1 完成课本13页“练一练”:应选C(那时农民对于分得的土地拥有支配权,土地归于农民私人所有,尚未“建立土地的公有制”。) 2 组织学生阅读课本14页“自由阅读卡”,了解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措施还包括开展反腐败斗争等。 3完成《历史填图册》第5页各题。 4 以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为题,展开“接龙”活动,加深理解记忆。 5提醒学生预习第4课《工业化的起步》。

体育统计学试题终审稿)

体育统计学试题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体育统计学模拟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总体参数:在统计学中,反映总体的一些数量特征称为总体参数 2、样本统计量:由样本所获得的一些数量特征称为样本统计量 3、随机事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为随机事件 4、集中位置量数:反映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5、频数:是将数据资料按一定顺序分成若干组,并数出各组中所含有的数据。 6、统计推断: 7、抽样误差:抽出的样本统计量之间或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偏差,立要由于个体间的差异所造成。 8、相对数:相对数也称为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率,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 9、假设检验:在实际检验过程中,主要的问题是要判定被检验的统计量之间的偏差是由抽样误差造成的,还是由于总体参数不同所造成的,要作出判断就需要对总体先建立某种假设,然后通过统计量的计算及概率判断,对所建立的假设是否成立进行检验。这类方法称为假设检验。

10、平均数:反映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 11、变异系数:也是反映变量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它是以样本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数来表示的!记作:CV 12、总体与样本: 13、离中位置量数:描述一群性质相同值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 14、抽样:指在总体中抽取一定含量的样本。 15、频率: 16、系统误差:宏观世界是由实验对象本身的条件,或或者者仪器不准,场地品格出现故障,训练方法,手段不同所造成的,可使测试结果杨倾向性偏大或偏小。 17、结构相对数:是在分组基础上,以各个分组全计数值与总值对比的相对数。 18、a=0.05或a=0.01:指检验水准 19、中位数:将样本的观察值按其数值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就是中位数,中位数通常用X表示,它处于频数分配的中点,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 20、组距:组距指的是组与组之间的区间长度。 二、填空题。 1、a=0.05和a=0.01在统计学中称为(小概率水平)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下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 知识点 习题

第3《课土地改革》预习笔记 1.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严重阻碍了和 中国社会的发展。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 2.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 所有制,实行的土地所有制。到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3.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为国家的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课土地改革》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原因:新中国成立后,新解放区还未进行土地改革。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颁布: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具体内容: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成果: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政治方面: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经济方面: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3《课土地改革》习题 1.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约20%~30%的土地,他们终年劳作,仍不得温饱。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的背景 B.土地改革的内容C.土地改革的性质 D.土地改革的影响 2.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重视农村工作,其中包括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下列关于我国1950~1952年土地改革运动有关内容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其主要目的是将土地收归国有 B.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C.土地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到了土地 D.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3.1949—1953年,新中国在巩固新生政权方而取得的成就有()

2020春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精讲精炼附答案:第3课 土地改革

第3课土地改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土地改革的原因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占全国3亿多人口的____还没有进行土地改革。 (2)全国土地改革前,___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3)广大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2.土地改革的过程 (1)开始标志: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____》。 (2)主要内容:废除____的土地所有制,实行____的土地所有制。 (3)具体措施: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____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____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4)结果:到____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易混易错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地改革,使农民获得了土地,土地由私有制变为公有制。() 2.到1952年底,全国大陆已经全部完成了土地改革。() 【问题思考】 如何认识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的异同点? 类别名称 不同点 相同点土地占有 者 地主阶级与农民的 关系 产品分配封 建土地所有制__地主__ 地主阶级和农民之 间是剥削与被剥削 的关系 地主阶级占 有绝大部分 劳动成果 土地归__ 私人__所 有 农民土地所有 制__农民__ 地主和农民一样参 加劳动 农民自己占 有劳动成果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 000多年的____制度,消灭了____阶级;____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2.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____。 3.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____建设准备了条件。 【问题思考】 结合土地改革的意义,谈谈为什么要废除封建土地制度。 【归纳总结】 [ 1.(2019·贵州遵义二模)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开始的标志是() A.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B.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C.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D.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 2.(2019·河北唐山期末)1950年开始的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 A.贫苦农民B.知识分子 C.领导干部D.工人 3.(2019·云南楚雄期末)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下列不会出现在这一法令中的规定是() A.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分给地主同样的一份土地

体育统计学

1.体育统计:是运用数据统计的原理和方法对体育领域里各种随机现象规律性 尽兴研究的一门基础应用学科,属方法论学科范畴。2.体育统计工作的基本过程: 1.统计资料的搜集; 2.统计资料的整理; 3.统计资料的分析。 3.体育统计研究对象的特征:1.运动性;2.综合性;3.客观性。 4.体育统计在体育活动中的作用:1.体育统计是体育教育科研活动的基础;2.体育统计有助于训练工作的科学化;3.体育统计能帮助研究者制定研究设计; 4.体育统计能帮助研究者有效地获取文献资料。 总体:根究统计研究的具体研究目的而确定的同质对象的全体。 6.总体可分为假想总体和现存总体。现存总体又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7.有限总体:指基本研究单位的边界是明晰的,并且基本研究单位的数量是有 限的总体。8.无限总体:指基本研究单位的数量是无限多的总体。 9.样本:根据需要与可能从总体中抽取的部分研究对象所形成的子集。可分为 随机样本和肥随机样本。10.随机样本:指采用随机取样方法获得的样本。非随机样本:指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寻找具备一定条件的对象所形成的样本。 11.样本含量用n表示,n大于等于45为大样本;n小于45为小样本。 12.等距随机抽样:机械随机抽样是先将总体中的个体按照与研究目的无关的任 一特征进行排列,然后根据要求按一定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13. 必然事件:事先能够预言一定会发生的事件。 14.随机事件: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

15.随机变量:在统计研究中随机事件需由数值来表示,我们把随机事件的数量 表现成为随机变量。随机变量分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 16.连续型变量:在一定的范围里,变量的所有的可能取值不能一一列举出来。 17.离散型变量:变量所有的可能取值能一一列举出来。18.总体参数:反映总体的一些数量特征。19.样本统计量:样本所获得的一些数量特征。20.收集资料的方法:1.日常积累;2.全面普查;3.专题研究。21.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1.抽签法; 2.随机数表法22.整群抽样:是在总体中先划分群,然后以集体为抽样的单位,在按简单随机抽样取出若干群所组成样本的一种抽样方法。 23.频数整理:该方法是将数据资料按一定顺序分成若干组,并数出各组中所含 有的数据个数,制成频数分布表。24.集中位置量数:反映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平均水平或集中趋势的统计指标。25.中位数:将样本的观察值按其数值大小顺序排列起来,处于中间位置的那个数值就是中位数。26.众数:是样本观测值在频数分布表中频数最多的那一组的组中值。27.几何平均数:是反应集中位置量数的一种方法,它是样本观测值的连乘积,并以样本观测值的总数为次数,开方求得。28.离中位置量数:描述一群性质相同的观察值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29.标准差:方差能全面的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可是由于方差的单位与原观察值的单位不一致,为了统一单位起见,将方差开方,便得到了标准差。 30.标准差,它只能在同一项目的情况下,对不能够组的数据进行离散程度的比 较。31.变异系数也是反映变量的离散程度的统计指标,它是一样本标准差与平均数的百分数来表示的,没有单位,记作CV 32.变异系数兼顾了标准差与平均数两者,故它不受单位是否相同或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