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20095-weigf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20095-weigf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20095-weigf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教学大纲20095-weigf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电子信息工程教研室编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2009 年 5 月

课程名称:数字图像处理课程编号:054411

英文名称: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课程负责人:魏广芬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

课程属性:专业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8 实验学时---8 课程总学分---2.5 实验学分---0

实验者类别:本科生

适用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先修课程:线性代数,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计算机仿真及应用

一、课程简介

数字图像处理是研究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智能化检测中应用的学科,本课程侧重于数字图像的基本处理理论和方法,并对图像分析的基本理论和实际应用进行系统介绍。目的是使学生系统掌握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实现方法和实用技术,了解数字图像处理基本应用和当前国内外的发展方向。要求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智能化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问题的初步能力,为在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从事研究与开发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实验教学的目的、任务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的认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要求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完成对图像的锐化、模糊、加噪声、读取、变换等处理。

三、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实验方式:学生一人一机,独立实验,注意记录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

基本要求:实验前,学生要认真预习实验任务,了解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实验时,要认真上机,做好观察分析和记录;实验后,按要求编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项目设置

序号实验

编号

实验项目名称实验内容提要

实验

时数

实验

类型

实验

类别

实验

要求

每组

人数

1 01 图像处理的MATLAB基础MATLAB应用复习,图像读入和读出验证专业必修 1

2 02 空域图像增强图像灰度变换,直方图均衡,均值

滤波和中值滤波验证专业必修

1

3 03 图像频谱和频域增强图像二维傅里叶变换、图像频谱的

意义,理想低通滤波

综合专业必修 1

4 04 彩色图像处理彩色空间及其相互转换,彩色增强

和滤波

综合专业必修 1

5 05 边缘检测图像锐化和边缘检测,图像分割综合专业选修 1

合计

注:实验类型:1.演示/2.验证/3.综合/4.设计研究/5.其他;实验类别:1.基础/2.专业基础/3.专业/4.其它;实验要求:1.必修/2.选修/3.其它

五、教材(讲义、指导书):

《数字图像处理》,冈萨雷斯著,阮秋琦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8。

参考书:

1.《图像处理》,章毓晋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Castleman R K. 朱志刚等译,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六、实验报告要求

每个实验均按统一格式编写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内容包括:实验要求,典型程序流程图,程序清单,数据结果和分析讨论。

七、考试(考核)方式

实验的考核由实验指导教师完成,本课程实验由学生单人独立完成,学生的实验成绩根据实验结果、实验中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纪律、预习情况、操作技能、数据分析能力等综合评估。

1.基本要求

(1)学生在实验前认真预习准备实验。复习教材中相关知识,并根据需要查找资料。明确实验目的、任务,拟订实验方案,规划流程图。

(2)实验中认真分析实验结果,主动解决出现的问题,学会自主调试程序。

(3)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研究,书写实验报告。

2.实验考核评价要求

实验成绩=实验过程(60%)+实验报告(40%)

八、使用说明

本实验教学大纲适用于电子信息工程和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按照课堂讲授进度可适当调节实验内容。

制定人:魏广芬审定人:批准人:批准日期: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项目1

一、实验项目名称及实验项目编号

图像处理的MATLAB基础,054411-01

二、课程名称及课程编号

数字图像处理,054411

三、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使用MATLAB进行数字图像处理的基本语句。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数字图像基本概念来设计的。

本实验的准备知识:MATLAB语言基础;数字图像的基本概念。

(一)图像数据文件格式

图像数据文件的格式已有很多种,不同的系统平台和软件常使用不同的图像文件格式。例如Macintosh机普遍使用MacPaint格式;Sun Microsystems支持Sun光栅格式;Photoshop下使用PSD 格式等。

目前常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有:BMP格式,GIF格式,TIFF格式,JPEG格式等。

1、BMP(bitmap)格式,全称为Microsoft设备独立位图(device independent bitmap, DIP)

bmp文件大体上分成四个部分,如图所示。

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HEADER

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HEADER

调色板Palette

实际的位图数据ImageData

第一部分为位图文件头BITMAPFILEHEADER,是一个结构,这个结构的长度是固定的,为14个字节(WORD为无符号16位整数,DWORD为无符号32位整数),其定义和各个域的说明如下:typedef struct tagBITMAPFILEHEADER {

WORD bfType; //指定文件类型,必须是0x424D,即字符串“BM”,也就是说所有.bmp文件的头两个字节都是“BM”。

DWORD bfSize; //

WORD bfReserved1; //指定文件大小,包括这14个字节。

WORD bfReserved2; //为保留字,不用考虑

DWORD bfOffBits; //为从文件头到实际的位图数据的偏移字节数,即图1中前三个部分的长度

} BITMAPFILEHEADER;

第二部分为位图信息头BITMAPINFOHEADER,也是一个结构,这个结构的长度是固定的,为40个字节(LONG为32位整数),其定义和各个域的说明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BITMAPINFOHEADER{

DWORD biSize; //指定这个结构的长度,为40。

LONG biWidth; //指定图象的宽度,单位是象素。

LONG biHeight; //指定图象的高度,单位是象素。

WORD biPlanes; //必须是1,不用考虑。

WORD biBitCount //指定表示颜色时要用到的位数,常用的值为1(黑白二色图), 4(16色图), 8(256色), 24(真彩色图)(新的.bmp格式支持32位色,这里就不做讨论了)。

DWORD biCompression; //指定位图是否压缩,有效的值为BI_RGB,BI_RLE8,BI_RLE4,BI_BITFIELDS(都是一些Windows定义好的常量)。要说明的是,Windows位图可以采用RLE4,和RLE8的压缩格式,但用的不多。我们今后所讨论的只有第一种不压缩的情况,即biCompression为BI_RGB 的情况。

DWORD biSizeImage; //指定实际的位图数据占用的字节数,其实也可以从以下的公式中计算出来:biSizeImage=biWidth’×biHeight要注意的是:上述公式中的biWidth’必须是4的整倍数(所以不是biWidth,而是biWidth’,表示大于或等于biWidth的,最接近4的整倍数。举个例子,如果biWidth=240,则biWidth’=240;如果biWidth=241,biWidth’=244)。如果biCompression 为BI_RGB,则该项可能为零。

LONG biXPelsPerMeter; //指定目标设备的水平分辨率,单位是每米的象素个数。

LONG biYPelsPerMeter; //指定目标设备的垂直分辨率,单位同上。

DWORD biClrUsed; //指定本图象实际用到的颜色数,如果该值为零,则用到的颜色数为2biBitCount。

DWORD biClrImportant; //指定本图象中重要的颜色数,如果该值为零,则认为所有的颜色都是重要的。

} BITMAPINFOHEADER;

第三部分为调色板Palette,当然,这里是对那些需要调色板的位图文件而言的。有些位图,如真彩色图,前面已经讲过,是不需要调色板的,BITMAPINFOHEADER后直接是位图数据。

调色板实际上是一个数组,共有biClrUsed个元素(如果该值为零,则有2biBitCount个元素)。数组中每个元素的类型是一个RGBQUAD结构,占4个字节,其定义如下:

typedef struct tagRGBQUAD {

BYTE rgbBlue; //该颜色的蓝色分量

BYTE rgbGreen; //该颜色的绿色分量

BYTE rgbRed; //该颜色的红色分量

BYTE rgbReserved; //保留值

} RGBQUAD;

第四部分就是实际的图象数据了。对于用到调色板的位图,图象数据就是该象素颜在调色板中的索引值。对于真彩色图,图象数据就是实际的R、G、B值。下面针对2色、16色、256色位图和真彩色位图分别介绍。

对于2色位图,用1位就可以表示该象素的颜色(一般0表示黑,1表示白),所以一个字节可以表示8个象素。

对于16色位图,用4位可以表示一个象素的颜色,所以一个字节可以表示2个象素。

对于256色位图,一个字节刚好可以表示1个象素。

对于真彩色图,三个字节才能表示1个象素。

要注意两点:

(1)每一行的字节数必须是4的整倍数,如果不是,则需要补齐。

(2)一般来说,.bMP文件的数据从下到上,从左到右的。也就是说,从文件中最先读到的是图象最下面一行的左边第一个象素,然后是左边第二个象素……接下来是倒数第二行左边第一个象素,左边第二个象素……依次类推,最后得到的是最上面一行的最右一个象素。

一个位图文件只能存放一幅图像。

2、GIF(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e)格式

一种公用的图像文件格式标准,是8位文件格式(一个像素一个字节),最多256色。其图像数据均为压缩过的。一般包括7个数据单元,分别为文件头,通用调色板,图像数据区,以及4个补充区。

一个GIF文件可以存放多幅图像(有利于实现动画)。

文件头中包含适用于所有图像的全局数据和分属于每幅图像的局部数据。

3、TIFF(tagged image formate file)格式

一种独立于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的格式(在Windows环境、Macintosh机、Sun Microsystems 环境下都可用),便于在软件之间进行图像数据交换。包括:文件头(数据存放顺序、文件目录的偏移信息等)、文件目录(给出文件目录项的个数、图像数据区的地址等)和文件目录项(图像数据区)该格式支持任意大小的图像。文件可分4类:二值图像、灰度图像、调色板彩色图像、全彩色图像。可存放多幅图像。

4、JPEG(joint picture expert group)格式

JPEG是对静止灰度或彩色图像的一种压缩标准,可节省空间,目前数码相机中大部分为该格式。该格式文件通常包含单幅图像。图像可以是灰度的(其中的数据为单个分量);也可以是彩色的,其中的数据为Y,Cb,Cr分量)。

(二)图像文件读取

对文件操作,一定要注意文件格式。不同文件格式的读取和存储方式都不相同,读出的数据也不同。

如MATLAB环境下,读取图像使用命令imread,一定要指明图像文件格式参数

A=imread('G:\Images\coins. jpg',‘JPG');

B= imread('G:\Images\coins. bmp',‘BMP');

可以用help 查询该命令的使用方法

(三)用于数字图像基本处理的函数:imread; imshow, imwrite

A =imread(filename,fmt) 读入图像文件; imwrite(A,filename,fmt) 输出图像; imshow(I,n) 图像显示。

五、实验内容

(一) 复习MATLAB 基本命令、基本绘图方法和编程方法

1、 输入A=[7 1 5;2 5 6;3 1 5],B=[1 1 1; 2 2 2; 3 3 3],在命令窗口中执行下列表达

式,掌握其含义: A(2, 3) A(:,2) A(3,:) A(:,1:2:3) A(:,3).*B(:,2) A(:,3)*B(2,:) A*B A.*B A^2 A.^2 B/A B./A

2、 同屏绘制正弦曲线y=sin(x)、余弦曲线y=cos(x)、y=sin(x)cos(x)、y=sin(x)+cos(x)的

图像。 3、 设)

(2

22y x e x z +?=,求定义域x=[-2,2],y=[-2,2]内的z 值,网格取0.1见方,画出三维曲

面图。 4、 编程计算30!。

(二) 熟悉imread 函数,imshow 函数,imwrite 函数的使用方法

1、 读入图像lena_gray.tif ,并显示。读入图像rice.tif ,并显示。

2、 令I=imread(‘lena_gray.tif ’);求得图像的尺寸。显示图像I(20:200,20:100),将该图

像存储为bmp 格式的图像。 3、 对图像rice.tif 和lena_gray.tif 进行加法、和旋转运算,并显示结果。 4、 读入彩色图像lena_color.tif ,并显示。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 回顾MATLAB 语言和编程方法。参考以前的教材或者MATLAB 语言指导参考书进行复习回顾。

2、 根据实验指导书,完成上述所有实验内容。

3、 将程序和实验结果整理成word 文档,分析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七、实验要求

1、本实验由学生单人独立完成。

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签到,再综合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最后的成绩。

八、场地、设备与器材

信电学院实验中心;高性能计算机, windows 操作系统,编程软件Matlab7.x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项目2

一、实验项目名称及实验项目编号

灰度图像增强,054411-02

二、课程名称及课程编号

数字图像处理,054411

三、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使用MATLAB进行灰度增强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方图、基本灰度变换和空域滤波的理解。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图像变换和增强理论来设计的。

本实验的准备知识:第三章,空域图像增强方法。重点如下:

1、直方图和直方图均衡:

画图像的直方图命令, imhist(A),其中A是某图像矩阵

直方图均衡命令, Aeq=histeq(A)

2、基本灰度变换

3、空域滤波技术:

添加噪声命令:An=imnoise(A,’gauss’,0.2); 可通过help imnoise 命令查询该函数的使用方法以及各种不同噪声。

中值滤波命令:B=medfilt2 (I,[3,3]) %使用3×3中值滤波器对I滤波

均值滤波技术:

先定义模板,如 H=1/9*ones(3,3), 或 H=fspecial(‘average’,[3,3]);

然后使用命令 I1=imfilter(I, H)对图像I消噪。

【说明:可适当引导学生自己练写中值滤波或均值滤波的m函数,加深对这两个滤波器的理解。另外,图形窗口分区的命令为 subplot, 例如subplot (2,2,1) 是将图形窗分为2×2的4个区,在第1个区画图。】

五、实验内容

(一)直方图均衡

1、读入lena_gray.tif图像文件,画出其直方图,并解释之;

2、对该图像进行直方图均衡,显示均衡后的图像及其直方图,并解释之;

3、将均衡后的图像存为lena_gray_1.tif文件。

4、再将lena_gray_1.tif文件读入并重复上述过程,说明增强效果并解释之。

(二)图像灰度变换

读入lena_gray.tif文件,对其灰度进行下列调整,并显示图像:

(1)将图像的灰度降低70%,同屏显示原图像和灰度调整后图像;

(2)将图像灰度加上一个值(如50),使图像变亮,编程,同屏显示原图像和灰度调整后图像。

思考:灰度变换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空间滤波

读入lena_gray.tif文件,进行下列操作:

(1)将图像添加上椒盐噪声, A_noised=imnoise(A, ‘salt & pepper’, 0.02),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加噪图像,说明椒盐噪声的特点;

(2)设计3×3、5×5,7×7三种模板的算术均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同屏显示加噪图像和消噪图像,对滤波效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3)设计3×3、5×5,7×7三种模板的中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同屏显示加噪图像和消噪图像,对滤波效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4)将图像添加上高斯噪声, A_noised=imnoise(A, ‘gauss’, 0.02),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加噪图像,说明高斯噪声的特点;

(5)设计3×3、5×5,7×7三种模板的算术均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同屏显示加噪图像和消噪图像,对滤波效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6)设计3×3、5×5,7×7三种模板的中值滤波器对图像进行滤波,同屏显示加噪图像和消噪图像,对滤波效果进行解释和说明。

思考:椒盐噪声和高斯噪声有何不同特点?分别使用何种滤波器消噪效果好?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顺序完成上述实验内容

2.按照实验内容要求,分析编程,将程序和实验结果整理成word文档,分析结果,编写实验

报告。

七、实验要求

1、本实验由学生单人独立完成。

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签到,再综合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最后的成绩。

八、场地、设备与器材

信电学院实验中心;高性能计算机,安装软件Matlab7.x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项目3

二、实验项目名称及实验项目编号

二维傅里叶变换和频域增强,054411-03

三、课程名称及课程编号

数字图像处理,054411

四、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使用MATLAB进行二维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加深对二维傅里叶变换的理解和图像频谱的理解。

五、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二维傅里叶变换理论来设计的。

本实验的准备知识:第四章频域图像增强中的一维傅里叶变换和二维傅里叶变换,频域图像增强的步骤,频域滤波器。实验用到的基本函数:

一维傅里叶变换函数: fft, 例如 F=fft(x)

一维傅里叶反变换函数:ifft 例如 x1=ifft(F)

频谱搬移函数:fftshift, 例如 F1=fftshift(F)

二维傅里叶变换函数:fft2, 例如 F=fft2(I)

二维傅里叶反变换函数:ifft2, 例如 IF=ifft2(F)

绘图函数:imshow, mesh, 例如mesh(F)

【说明,对上述所有函数的使用,如有疑问,可借助help命令查询。建议先使用help命令查询其应用方法,再做具体实验内容】

六、实验内容

(一)一维傅里叶变换的实现和分析

1、生成一个一维向量,x=[1 2 3 4 5 6 7 8]; 计算该向量的傅里叶变换F1,并由傅里

叶变换求反变换,验证结果。

2、在时间域中将x乘以(-1)n,计算其傅里叶变换F2,实现傅里叶变换的平移性质

3、对F1使用fftshift函数F3,将结果与F2比较,说明原因。

(二)二维傅里叶变换的实现和分析

产生如图所示图象 f1(x,y)(64×64大小,中间亮条宽

16,高40,居中,暗处=0,亮处=255),用MATLAB中的fft2

函数求其傅里叶变换,要求:

1、同屏显示原图f1和FFT(f1)的幅度谱图;

2、若令f2(x,y)=(-1)x+y f1(x,y),重复过程1,比较二

者幅度谱的异同,简述理由;

3、若将f2(x,y)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f3(x,y),试显示

FFT(f3)的幅度谱,并与FFT(f2)的幅度谱进行比较。

(三)任意图像的频谱显示

1、读入图像lena_gray.tif,计算该图像的频谱,并将频谱原点移到中心位置显示。

2、读入图像rice.tif,计算该图像的频谱,并将频谱原点移到中心位置显示。

(四)频域增强

设计不同截止频率的理想低通滤波器,对lena图像进行频域增强。观察频域滤波效果,并解释之。

七、实验方法与步骤

1.按照顺序逐步完成上述实验内容。

2.按照实验内容要求,根据实验指导书,逐步完成实验内容。

3.将程序和实验结果整理成word文档,分析结果,编写实验报告。

思考并回答:

图像频谱有何特点?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在图像频谱中是怎样分布的?频域增强的步骤有哪些?

八、实验要求

1、本实验由学生单人独立完成。

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签到,再综合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最后的成绩。

九、场地、设备与器材

信电学院实验中心;高性能计算机,安装软件Matlab7.x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项目4

一、实验项目名称及实验项目编号

彩色图像处理,054411-04

二、课程名称及课程编号

数字图像处理,054411

三、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使用MATLAB进行彩色图像处理的方法,加深对彩色空间和彩色图像的理解。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彩色图像处理理论来设计的。

本实验的准备知识:第六章彩色图像处理中的彩色空间,彩色图像处理方法。重点如下:

1、彩色空间及其相互转换:

a)RGB空间

b)CMY空间

c)HIS空间

2、彩色空间中各图像分量的演示和意义,关键命令:

f=imread(‘C:\...\lena_color.tif’, ‘TIF’);

显示: imshow

红色图像分量: f(:,:,1)

绿色图像分量: f(:,:,2)

蓝色图像分量: f(:,:,3)

3、彩色图像消噪

添加噪声命令:imnoise

中值滤波技术,均值滤波技术

五、实验内容

(一)彩色RGB空间的各个分量

读取lena_color.tif图像,显示彩色图像,

(1)提取三个图像分量,同屏显示彩色图像及其各个分量图像,说明各个图像分量的意

义。

(2)同屏显示三个图像分量的直方图,并解释之。

(二) RGB-CMY空间的转换

(1)编写程序,实现将lena图像的反色,也就是转换为CMY空间。

(2)提取CMY空间的三个图像分量,同屏显示彩色图像及其各个分量图像,说明各个图像分量的意义。

(3)同屏显示三个图像分量的直方图,并解释之。

(三)彩色变换

读取lena_color.tif图像,

(1)将该RGB图像的亮度降低70%,并同屏显示原图像与亮度降低后图像。

(2)将该RGB图像中的红色分量的亮度降低50%,并同屏显示原图像与变换后彩色图像。

(3)将该RGB图像中的绿色分量的亮度降低50%,并同屏显示原图像与变换后彩色图像。

思考:彩色变换时应该注意什么?

(三)RGB空间的彩色平滑

读取lena_color.tif图像,进行下列操作:

(1)采用7×7均值滤波器对彩色图像的所有分量进行相同平滑,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平滑后图像,对结果进行说明;

(2)采用7×7均值滤波器对彩色图像的红分量进行平滑,其它分量不变,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平滑后图像,对结果进行说明;

(3)采用直方图均衡方法,对彩色图像的三个分量进行增强,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增强后图像,对结果进行说明;

(4)将图像添加上椒盐噪声, A_noised=imnoise(A, ‘salt & pepper’, 0.02),选择合适的滤波器进行滤波,观察滤波效果;

(5)将图像添加上高斯噪声, A_noised=imnoise(A, ‘gauss’, 0.02),选择合适的滤波器进行滤波,观察滤波效果;

思考:彩色图像的滤波应该注意什么?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顺序完成上述实验内容

2.按照实验内容要求,分析编程,将程序和实验结果整理成word文档,分析结果,编写实验

报告。

七、实验要求

1、本实验由学生单人独立完成。

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签到,再综合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最后的成绩。

八、场地、设备与器材

信电学院实验中心;高性能计算机,安装软件Matlab7.x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实验项目5

一、实验项目名称及实验项目编号

图像边缘检测,054411-05

二、课程名称及课程编号

数字图像处理,054411

三、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使学生掌握图像边缘检测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图像分割的理解。

四、实验原理

本实验是基于数字图像处理课程中的图像分割理论来设计的。

本实验的准备知识:第三章空域图像增强,第十章图像分割中关于图像锐化和边缘检测的方法。重点如下:

1、图像锐化的意义,其中的关键算子有:

a)Prewitt算子

b)Sobel算子

c)LoG算子

2、图像分割的意义,其中的关键算子:prewitt算子,sobel算子

3、图像边缘检测技术

五、实验内容

(一)图像锐化

读取lena_gray.tif图像,

(1)使用prewitt算子对图像进行锐化,同屏显示原图像和锐化后图像,并解释结果。

(2)使用sobel算子对图像进行锐化,同屏显示原图像和锐化后图像,并解释结果。

(3)使用LoG算子对图像进行锐化,同屏显示原图像和锐化后图像,并解释结果。

(4)对比上述锐化结果,说明三个算子的优缺点。

(二)图像边缘检测

读取house.tif图像,

(1)设计合适的算子,检测图像中的横向边缘,同屏显示原图像和边缘图像,并解释结

果。

(2)设计合适的算子,检测图像中的纵向边缘,同屏显示原图像和边缘图像,并解释结

果。

(3)将上述两幅边缘图像叠加,试解释结果的意义。

(三)图像分割

读取rice.tif图像,

(1)使用prewitt算子对图像进行分割,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分割后图像,并解释结果。

(2)使用sobel算子对图像进行分割,同屏显示原图像和分割后图像,并解释结果。

六、实验方法与步骤

1.顺序完成上述实验内容

2.按照实验内容要求,分析编程,将程序和实验结果整理成word文档,分析结果,编写实验

报告。

七、实验要求

1、本实验由学生单人独立完成。

2、学生进入实验室后签到,再综合实验报告情况给出最后的成绩。

八、场地、设备与器材

信电学院实验中心;高性能计算机,安装软件Matlab7.x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关于加强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和使用工作的规定 (2013-2014学年校政字13号)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有效落实本科人才培养路线图,进一步规范课程建设及其教学标准,加强课堂教学组织,改进课堂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现行《中国人民大学教师本科课堂教学规范》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所有本科课程都应制定并使用教学大纲。各学院(系)、部(处)应根据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组织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并根据教学需要定期组织对教学大纲进行修订和完善。 第二章大纲制定及修订 第三条任课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自觉编制课程教学大纲,经所在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后,报学院(系)人才培养(教学)委员会讨论通过,由主管院长签字报教务处备案。

第四条同一门课程若开设多个课堂,原则上由课程负责人负责制定内容基本统一的教学大纲。若确为教学需要,经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研究同意,在基本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不同课堂的任课教师可对大纲部分内容进行适当调整。 第五条学院(系)根据学科发展和教学需要,每隔3-4个学年,应自觉组织研究和调整专业课程体系,并要求对课程教学大纲作相应调整;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每学年均应对相关教师的全部教学大纲进行讨论完善。 第六条体育部和其他教学单位组织开设的相关课程,亦需制定和定期修订教学大纲,经相关领域专家审核通过、主管领导签字后报教务处备案。 第三章大纲基本内容 第七条课程教学大纲应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一)课程基本信息:包括课程中英文名称、课程编号、学分、课程性质、授课对象、先修课程要求以及课程教学目标、课程简介和学习要求等。 (二)任课教师及助教(如有配备)基本信息:包括教师姓名、职称、办公时间及地点、办公电话、邮箱地址;助教姓名、联系方式、助教办公(答疑或辅导)时间。 (三)课程基本内容:包括课程章节名称、主要内容及掌握程度、教学进度、每节课研究性学习要求(包括课前预习、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1

实验一 实验内容和步骤 练习图像的读取、显示和保存图像数据,步骤如下: (1)使用命令figure(1)开辟一个显示窗口 (2)读入一幅RGB图像,变换为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并在同一个窗口内显示、二值图像和灰度图像,注上文字标题。 (3)保存转换后的灰度图像和二值图像 (4)在同一个窗口显示转换后的灰度图像的直方图 I=imread('BaboonRGB.bmp'); figure,imshow(I); I_gray=rgb2gray(I); figure,imshow(I_gray); I_2bw=Im2bw(I_gray); figure,imshow(I_2bw); subplot(1,3,1),imshow(I),title('RGB图像'); subplot(1,3,2),imshow(I_gray),title('灰度图像'); subplot(1,3,3),imshow(I_2bw),title('二值图像'); imwrite(I_gray,'Baboongray.png'); imwrite(I_2bw,'Baboon2bw.tif'); figure;imhist(I_gray);

RGB 图 像灰度图 像二值图 像 05010015020025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5)将原RGB 图像的R 、G 、B 三个分量图像显示在figure(2)中,观察对比它们的特点,体会不同颜色所对应的R 、G 、B 分量的不同之处。 [A_RGB,MAP]=imread('BaboonRGB.bmp'); subplot(2,2,1),imshow(A_RGB),title('RGB'); subplot(2,2,2),imshow(A_RGB(:,:,1)),title('R'); subplot(2,2,3),imshow(A_RGB(:,:,2)),title('G'); subplot(2,2,4),imshow(A_RGB(:,:,3)),title('B'); (6)将图像放大1.5倍,插值方法使用三种不同方法,在figure(3)中显示放大后的图像,比较不同插值方法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将图像放大到其它倍数,重复实验;A=imread('BaboonRGB.bmp'); figure(3),imshow(A),title('原图像'); B=imresize(A,1.5,'nearest'); figure(4),imshow(B),title('最邻近法') C=imresize(A,1.5,'bilinear'); ; figure(5),imshow(C),title('双线性插值'); D=imresize(A,1.5,'bicubic'); figure(6),imshow(D),title('双三次插值 '); RGB R G B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 实验教学大纲 ××××××××化学与化工学院 二〇一三年七月

2.大纲正文格式 《分析化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学科基础 教材及实验指导书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学时学分:总学时 96 总学分 3 实验学时 96 实验学分 3 应开实验学期一~二年级二~三学期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一、课程简介及基本要求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系各专业本科生的基础课之一,它即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主要内容包括滴定分析法,重量分析法及分光光度法。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达到下列要求: 1. 了解分析化学试验在生产实际及科研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2. 树立量的概念,掌握分析化学试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 3. 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设计分析方案,初步具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细致、踏实的作风以及做事认真、实事求是的人生态度,培养良好的实验素养,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科学品质。

二、课程实验目的要求(100字左右) 分析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课程之一,它与分析化学理论课教学紧密结合。通过实验加深对分析方法的原理及其有关理论的理解,并能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实验操作;学习并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操作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学会运用误差理论和分析化学理论知识,找出严重影响分析结果的关键环节;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以保证试验结果准确可靠。使学生初步具有解决分析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基础。 三、适用专业: 化学、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材料化学、制药工程; 四、主要仪器设备: 托盘天平、电子天平、电炉、烘箱、漏斗、马弗炉、瓷坩埚、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滴定管、移液管、锥形瓶、容量瓶、烧杯、试剂瓶。 五、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1.本课程以实验为主,为单独设课,所以开课后,任课教师需向学生讲清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课程安排和进度、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及实验室安全制度等。 2.该课以验证性实验为主,教材中给出相关的实验内容,实验前学生必须进行预习,任课教师向学生讲述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后,方可进行实验。 3.实验1人1组,在规定的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出现问题,教师

汇编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授课教师李娜 授课对象 05计科、网络、06计科 授课时间 07-08学年第一学期 授课地点一、二、四机房 课程简介 一.实验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学好计算机底层系统构成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汇编语言程序程序设计实验教案是教案的重要环节,是理论教案的重要补充,只有通过实验,学生才能熟练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对其有更深刻的认识。本门实验课是单独设课。 二.实验教案的方法和手段 为了提高实验教案效果,实验严把预习、实验、实验报告3个环节。实验在软件实验室机房完成,单独设组,个人完成实验,每项实验以小班为单位,实验考勤采用电子签到制度。 预习:安排学生学习实验内容,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操作规程,并布置思考题和预习报告,让学生有目的地去查阅与实验相关的资料。 实验:实验开始前由指导教师讲解实验要点,提出注意事项。实验过程中,主题是学生,教师是辅助作用,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强调学生及时填写实验记录表,对实验过程进行详细记录,对实验结果细致地分析、讨论,完成相关思考题作业。 三.课程学时 本实验课实验总学时为32学时。 四.实验成绩的考核方法 汇编语言实验成绩按百分制核定。实验过程占50%,实验报告占50%。五.大纲的适用范围 本大纲适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计算机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 六.主要设备与器材配备

七.实验项目汇总表 实验一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2)掌握基本汇编程序。。 二.实验仪器设备 计算机 三.实验重点、难点 熟悉汇编语言编程环境; DEBUG常用命令的正确使用。-T/-U/-Q/-G 四.实验题目 比较两个字符串string1和string2所含的字符是否相同,若相同则显示‘metch’,否则,显示’no match’。 五.实验内容、步骤 1.调用EDIT建立ASM源文件。 2.用汇编程序MASM对源文件汇编产生目标文件OBJ。 <如有问题,可用DEBUG调试。) 3.用LINK联接程序产生执行文件EXE。 4.执行程序。 附:源程序 ;PROGRAM TITLE GOES HERE—COMPARE STRING ;******************************************************** data segment string1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String2 db 'move the cursor backward.'

厦门大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XMU Undergraduate Course Syllabus Course name Differential Geometry Course code Category code MATH Programme Semester Semester 1, Year 3 Course type □Basic Common Courses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Disciplinary General Courses Specialized Courses □Other Teaching Processes Course focus Lecture □Experiment □Skill-training □Practical Credit Others Practical Total hours Total learning 3 0 0 0 64 64 0 learning Lecture Tutorial Experiment Prerequisites Mathematical Analysis, Linear Algebra, Elementary Geometry,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 1.Course description 2. Learning goals This course is one of geometry courses facing to undergraduate student in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curves and surfaces in Euclidean 3- spaces and the research subject for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is general manifolds. This course will focus on the classical one. The content includes the local theo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frames and fundamental theorem for curves and surfaces, intrinsic geometry of surfaces. The method for this courses is based on calculus. 3.Teaching approaches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classical differential geometry, that is the basic concepts and methods in geometry of curves and surfaces in three-dimensional Euclidean space, and use this to solve some geometric problems. Train the students their capability of geometric and graphic imagination, from the concrete to the abstract. Meanwhile let the students feel the basic ideas and methods of modern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further study of modern mathema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 Lectures, Exercises, combination of teaching and exercising; Mainly blackboard-based teaching and multimedia teaching as supplement. hours=L+T+E+P+O Tick a box Tick a box Filled out by department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报告 实验一数字图像基本操作及灰度调整 一、实验目的 1)掌握读、写图像的基本方法。 2)掌握MATLAB语言中图像数据与信息的读取方法。 3)理解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4)掌握绘制灰度直方图的方法,理解灰度直方图的灰度变换及均衡化的方 法。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熟悉MATLAB语言中对图像数据读取,显示等基本函数 特别需要熟悉下列命令:熟悉imread()函数、imwrite()函数、size()函数、Subplot()函数、Figure()函数。 1)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forest.tif图像文件读出.用到imread, imfinfo 等文件,观察一下图像数据,了解一下数字图像在MATLAB中的处理就是处理一个矩阵。将这个图像显示出来(用imshow)。尝试修改map颜色矩阵的值,再将图像显示出来,观察图像颜色的变化。 2)将MATLAB目录下work文件夹中的b747.jpg图像文件读出,用rgb2gray() 将其 转化为灰度图像,记为变量B。 2.图像灰度变换处理在图像增强的作用 读入不同情况的图像,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用常用灰度变换函数对输入图像进行灰度变换,比较相应的处理效果。 3.绘制图像灰度直方图的方法,对图像进行均衡化处理 请自己编程和调用Matlab函数完成如下实验。 1)显示B的图像及灰度直方图,可以发现其灰度值集中在一段区域,用 imadjust函 数将它的灰度值调整到[0,1]之间,并观察调整后的图像与原图像的差别,调整后的灰

度直方图与原灰度直方图的区别。 2) 对B 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试比较与源图的异同。 3) 对B 进行如图所示的分段线形变换处理,试比较与直方图均衡化处理的异同。 图1.1 分段线性变换函数 三、实验原理与算法分析 1. 灰度变换 灰度变换是图像增强的一种重要手段,它常用于改变图象的灰度范围及分布,是图象数字化及图象显示的重要工具。 1) 图像反转 灰度级范围为[0, L-1]的图像反转可由下式获得 r L s --=1 2) 对数运算:有时原图的动态范围太大,超出某些显示设备的允许动态范围, 如直接使用原图,则一部分细节可能丢失。解决的方法是对原图进行灰度压缩,如对数变换: s = c log(1 + r ),c 为常数,r ≥ 0 3) 幂次变换: 0,0,≥≥=γγc cr s 4) 对比拉伸:在实际应用中,为了突出图像中感兴趣的研究对象,常常要求 局部扩展拉伸某一范围的灰度值,或对不同范围的灰度值进行不同的拉伸处理,即分段线性拉伸: 其对应的数学表达式为: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实验报告题目:子程序设计 班级:rbw111 姓名:吴德鹏 学号:201107092416 完成日期:2013.12.22

概述: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是非计算机、非电类的其他专业:包括纺织、机械、热能等专业的《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课程配套使用的实验指导。在理论课的教学中着重介绍微机系统的组成及工作原理,针对INTEL 8088/8086系列介绍相应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介绍了接口的一般概念和CPU与外设交换信息的常用方式的软硬件设计思想。实验课测重培养学生的汇编语言设计能力及一些简单接口程序设计的方法,训练学生汇编语言程序调试的能力。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综合使用微型机的初步能力。其中实验一、实验二是后续实验的基础,通过该实验,学生应能了解汇编语言源程序的一般格式,熟悉汇编语言程序的上机过程和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重点放在DEBUG调试程序的命令使用方法上。也可以将实验一、实验二合并为一个实验,按照*实验一的要求进行;实验三、四、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各种结构的程序设计能力;实验六主要是简单接口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建立一个微机应用系统的概念,使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对相关的接口有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学时的多少和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开设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进一步熟悉分支、循环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用DEBUG调式程序的方法。 2.熟练掌握子程序的参数传递的方式、子程序的嵌套、递归调用及其设计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独立运用所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属性: 显示学生名次表:编制一程序,要求接收从键盘输入的一个班的学生成绩,并存放于50字的grade数组中,其中grade+i保存学号为i+1的学生的成绩。然后根据grade中的学生成绩,把学生名次填入50字的rank数组中,其中rank+i的内容是学号为i+1学生的名次。再按学号顺序把名次从终端上显示出来。 说明:程序设计中应体现出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 提供实验条件。 Pc机并在debug的环境下进行调试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项目教学大纲

西南石油大学本科专业课程(实验项目)教学大纲 编写规范 一、基本要求 1、教学大纲应有利于指导教师组织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能成为教材选用及编写、课堂教学、学生学业检查和成绩评定以及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标准。 2、教学大纲应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导向,以实现课程教学目的为目标,以学生应掌握的知识体系、培养的能力、具备的素质为主线,科学规划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搭建课程的知识结构体系,合理安排课程的教学进度。避免局限于一本教材或参考书进行编写。其中,有国家指导意见的课程,应在国家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定位进行编写。 3、各教学单位应组织各教研室或课程教学团队认真学习学校有关教学大纲修订的要求及本审定意见,研讨课程教学内容,达成共识,并按照相关规定和要求进行编写。 4、教学大纲的语言应简明扼要,教学内容的层次及逻辑顺序清楚,重点明确,难点准确,学时分配合理;如对教学方式方法有建议,可进行总体阐述或在各部分中阐述。 5、课程教学大纲的格式符合统一规范。字体、字号规格统一。文本表述要简明扼要、科学规范、层次清楚,杜绝错别字。正式文稿应删除课程不需要的多余栏目(即该大纲未涉及或无内容的栏目)。 二、理论(含实验)课程、实践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要求 1、基本信息 应准确、完整的填写课程的各项信息,并符合学校的有关规定。 (1)中文名称、课程编码:必须与“教务系统”中培养方案所开课程匹配,且相互统一。 (2)英文名称:按照国际标准,科学、规范、准确翻译中文课程名。 (3)开课学院:教学单位全称。未纳入学院的教研室则填写教研室名。 (4)属性:选择填写“理论”、“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之一。以理论授课为主的课程为“理论”类课程,以实验授课为主的课程为“实验”类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实验二

实验二MATLAB图像运算一、实验目的 1.了解图像的算术运算在数字图像处理中的初步应用。 2.体会图像算术运算处理的过程和处理前后图像的变化。 二、实验步骤 1.图像的加法运算-imadd 对于两个图像f x,y和 (x,y)的均值有: g x,y=1 f x,y+ 1 (x,y) 推广这个公式为: g x,y=αf x,y+β (x,y) 其中,α+β=1。这样就可以得到各种图像合成的效果,也可以用于两张图像的衔接。说明:两个示例图像保存在默认路径下,文件名分别为'rice.png'和'cameraman.tif',要求实现下图所示结果。 代码: I1 = imread('rice.png'); I2 = imread('cameraman.tif'); I3 = imadd(I1, I2,'uint8'); I4 = imadd(I1, I2,'uint16'); subplot(2, 2, 1), imshow(I1), title('?-ê?í???1'); subplot(2, 2, 2), imshow(I2), title('?-ê?í???2'); subplot(2, 2, 3), imshow(I3), title('8??í?????ê?'); subplot(2, 2, 4), imshow(I4), title('16??í?????ê?'); 结果截图:

2.图像的减法运算-imsubtract 说明: 背景图像可通过膨胀算法得到background = imopen(I,strel('disk',15));,要求实现下图所示结果。 示例代码如下: I1 = imread('rice.png'); background = imerode(I1, strel('disk', 15)); rice2 = imsubtract(I1, background); subplot(2, 2, 1), imshow(I1), title('?-ê?í???'); subplot(2, 2, 2), imshow(background), title('±3?°í???'); subplot(2, 2, 3), imshow(rice2), title('′|àíoóμ?í???'); 结果截图: 3.图像的乘法运算-immultiply

2019.1《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分析化学实验》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分析化学实验 英文名称:Analytic Chemistry Experiments 课程编号:A081530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化学专业)。课程总学时:42;课程总学分:1.5;实验课总学时:42 ;实验课总学分:1.5(应用化学专业)。 开设学期:第二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无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 二、课程简介 分析化学实验是高等师范学校化学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它即是一门独 立的课程,又是与分析化学理论课紧密配合的课程。分析化学实验主要内容 为定量分析实验,重点学习滴定分析法(酸碱滴定、配位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的实验原理及基本操作技能。 本课程需完成10个实验项目,大纲共安排实验项目12个:基本操作实验2个、验证实验8个、综合实验2个。12个实验中必做实验8个,选做实验4个,选做实验由学生任选其中2个实验合计组成10个实验。在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要求学生按时、独立完成全部内容。合计42学时。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基本操作技能和典型的分析测定方法,树立“量”的概念,加深分析化学〈定量〉理论部分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为学习后续课程和将来从事化学教学和科研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习本门课程的要求:为了完成本实验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认真做好实验前的预习工作,必须写好实验预习报告,明确各个实验的原理和实验内容,加深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的理解,在实验中做到心中有数。学会正确合理的选择实验条件和实验仪器,掌握天平、滴定管、移液管、容量瓶等基本仪器的使用,正确处理实验数据,保证实验结果准确可靠。培养学生清洁整齐、有条不紊的良好实验习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严谨细致地进行科学实验的技能、技巧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初步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考核方式 1、考核方式:考查 2、实验成绩根据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30%)、加平时实验综合成绩(70%)为实验课程总成绩。 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授课结束后对实验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内容进行考核。 平时实验综合成绩:平时成绩30%:包括实验预习、实验操作、纪律考勤等各个环节中的表现综合评定。实验报告40%:实验报告要写明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应包含数据处理、误差分析)。 最终成绩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五级评定。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指导书 编写:郑利平 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2008-9-1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指导书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实验是学习本课程的每个考生必须要通过的一个重要的实践环节,根据“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规定:上机实验单独作为本课程的实验考核成绩。《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有多上机操作,对汇编语言源程序进行编辑、汇编、连接、调试和运行全过程的训练,才能加深对本课程基本知识的理解,才能熟练地掌握程序设计的方法与技巧,才能学好本课程。 本实验指导书是完全按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自学考试大纲》中“实验大纲”的要求编写的,为便于考生较好完成上机操作和实验报告,特此作出如下说明和要求: (1)做好上机实验的准备工作:应考者对每个实验需要进行预习,了解相关内容和具体要求,熟悉上机操作步骤,学会相关系统软件的使用,掌握各种操作调试命令。 (2)编写源程序:按照实验题目的要求,应考者要事先独立完成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编写工作,并对源程序进行认真的静态检查,减少错误的发生。 (3)完成实验报告:做完上机实验,应考者要严格按照实验报告的格式要求写出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内容为:实验名称、实验的目的、实验的内容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并附上源程序清单和程序流程图。

实验一DEBUG的使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DEBUG程序中的命令,学会在DEBUG下调试运行汇编语言源程序。 2、掌握8086/8088的寻址方式及多字节数据的处理方法。 (二)实验设备 硬件环境:IBM-PC及其兼容机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DOS3.0版本以上 调试程序https://www.doczj.com/doc/5a10892779.html,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内容: 1、利用DEBUG程序中的“E”命令,将两个多字节数“12345678H”和“FEDCBA98H”分别送入起始地址为DS:0200H和DS:0204H两个单元中。 2、分别用直接寻址方式和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编写程序段,实现将DS:0200H单元和DS:0204H单元中的数据相加,并将运算结果存放在DS:0208H 单元中。 实验要求: 本次实验的内容均在DEBUG下完成,实现数据的装入、修改、显示;汇编语言程序段的编辑、汇编和反汇编;程序的运行和结果检查。 (四)预习要求 1、复习DOS启动方式和DOS有关命令的使用; 2、阅读本书后的附录,熟悉掌握DEBUG调试程序中的A、D、E、G、Q、R、T、U命令的书写格式及功能; 3、复习寻址方式和相关的数据传送指令及算术运算指令。 (五)实验步骤 1、启动DOS操作系统 2、运行https://www.doczj.com/doc/5a10892779.html,程序(若当前盘为C) C:>DEBUG↙ – ;(“–”为DEBUG提示符,仅当屏幕出现该提示符后,才可输入DEBUG 命令) 3、用“A”命令编辑和汇编源程序 –A ↙ 186E:0100 MOV AX,[0200]↙ 186E:0103 MOV BX,[0202]↙ 186E:0107 ADD AX,[0204]↙ 186E:010B ADC BX,[0206]↙ 186E:010F MOV [0208],AX↙ 186E:0112 MOV [020A],BX↙

数字图像处理——彩色图像实验报告

6.3实验步骤 (1)对彩色图像的表达和显示 * * * * * * * * * * * *显示彩色立方体* * * * * * * * * * * * * rgbcube(0,0,10); %从正面观察彩色立方体 rgbcube(10,0,10); %从侧面观察彩色立方 rgbcube(10,10,10); %从对角线观察彩色立方体 %* * * * * * * * * *索引图像的显示和转换* * * * * * * * * * f=imread('D:\Picture\Fig0604(a)(iris).tif'); figure,imshow(f);%f是RGB真彩图像 %rgb图像转换成8色索引图像,不采用抖动方式 [X1,map1]=rgb2ind(f,8,'nodither'); figure,imshow(X1,map1); %采用抖动方式转换到8色索引图像 [X2,map2]=rgb2ind(f,8,'dither'); figure,imshow(X2,map2); %显示效果要好一些 g=rgb2gray(f); %f转换为灰度图像 g1=dither(g);%将灰色图像经过抖动处理,转换打二值图像figure,imshow(g);%显示灰度图像 figure,imshow(g1);%显示抖动处理后的二值图像 程序运行结果:

彩色立方体原图 不采用抖动方式转换到8色索引图像采用抖动方式转换到8色索引图像 灰度图像抖动处理后的二值图像

(2)彩色空间转换 f=imread('D:\Picture\Fig0604(a)(iris).tif'); figure,imshow(f);%f是RGB真彩图像 %转换到NTSC彩色空间 ntsc_image=rgb2ntsc(f); figure,imshow(ntsc_image(:,:,1));%显示亮度信息figure,imshow(ntsc_image(:,:,2));%显示色差信息figure,imshow(ntsc_image(:,:,3));%显示色差信息 %转换到HIS彩色空间 hsi_image=rgb2hsi(f); figure,imshow(hsi_image(:,:,1));%显示色度信息figure,imshow(hsi_image(:,:,2)); %显示饱和度信息figure,imshow(hsi_image(:,:,3));%显示亮度信息 程序运行结果: 原图 转换到NTSC彩色空间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实验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学化学实验研究 英文名称::T he Research for Experimental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Chemistry 课程性质:学科基础课程(必修) 课程属性: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化学 学时学分:54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分析化学实验化学教学论 二、课程简介 《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是研究化学实验教学规律的一门学科,是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学生在高年级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本科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探索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改进,为学生从事化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打下基础。 三、实验课程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方法。通过实验使学生具备准备实验和演示实验的能力。掌握规范的操作技能、技巧,并具备一定的改进实验仪器和实验方法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准确、细致、整洁的良好科学习惯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 四、考核方式 平时成绩占50%,采用课堂提问、实验小作业等形式进行;期末课题交流,交流成绩占50%。本课程不设书面考试。考核内容有以下几方面组成: 1.平时做实验的态度、实验的结果; 2.每次作业及实验报告有否创新的设想; 3.交流发言或模拟演示讲课; 五、实验项目、学时分配情况

六、实验内容 实验一、灯的使用和玻璃管加工 目的要求:1、了解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的构造和原理,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了解正常火焰各部分的温度。 2、掌握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实验内容:1、灯的使用 2、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酒精灯、煤气灯(或酒精喷灯)、石棉网、木条、硬纸片、 锉刀、橡皮胶头、玻璃管、捅针、灯芯绳、玻玻棒、米尺、 量角器。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每组人数: 1人 实验二、电解水实验的准备和演示 目的要求: 1、掌握“电解水”演示实验的操作技术。 2、探索水电解器的代用装置。 3、培养学生“以教师的姿态”做好演示实验的预备实验以及进行 演示的初步能力。 实验内容:自行设计实验装置(要求装置简单、便于操作、现象鲜明、装置合理) 主要仪器设备药品:导线、水槽、直流稳压电源、电插板、试管、铁钉、保 险丝、1:10的稀H 2S0 4 、l0%的NaOH溶液 计划时数: 4学时 实验类型:必做 实验性质:设计性实验 每组人数:1人 实验三、氧气的性质演示实验的准备 目的要求:1、了解氧气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实验的操作 技术,总结实验成功的关键。

余敦辉《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实验1-实验3

《汇编语言》实验指导书

目录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3) 实验二基本汇编指令的使用 (9) 实验三汇编语言程序的调试与运行 (13) 实验四系统功能调用程序的调试与运行………………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五分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六循环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七子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八高级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九I/O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中断程序设计……………………………………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验十一综合程序设计 (38)

实验一Debug命令的使用 一、知识点 1、DEBUG简介 DEBUG.EXE是DOS提供的用于调试可执行程序的一个工具软件。在汇编语言程序调试中很常用。 DEBUG的提示符是“-”,所有DEBUG调试命令军在此提示符下输入。 DEBUG命令都是一个字母,后跟一个或多个参数,也可使用默认参数。 DEBUG命令的使用注意问题: (1)字母不分大小写 (2)只使用十六进制数,但没有带后缀字母“H” (3)命令如果不符合DEBUG的规则,则将以“error”提示,并以“^”指示出错位置。 (4)每个命令只有按下回车键后才有效,可以用Ctrl+Break终止命令的执行。 2、Debug的调入和退出 以WIN7环境为例,点击“开始/运行…”,在“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cmd,然后点击“确定”,进入DOS命令行状态: C:\Documents and Settings\lfy> 然后输入命令: >Debug 进入Debug调试状态,出现Debug命令提示府“-”,在此提示符下可运行所需要的Debug 命令了。 退出Debug的命令:Q 3、Debug常用命令 (1)汇编命令A,格式为: - A [地址] 功能:从指定地址开始允许输入汇编指令,并将该指令汇编成机器指令代码从指定地址开始存放。若不指定地址,则系统从默认的地址开始存放。按回车键退出汇编状态 应用:用于调试一条指令或几条指令组成的一个程序段。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东北农业大学本科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 Experiments of Principle in Resistance of Plant Disease 一、理论课程(或实验课程)课号: 适用专业:植保(植)、植保(农药) 理论课程总学时:40 实验总学时(周学时):16(4) 学分:0.5 开出实验个数:7(验证实验 5 个;综合实验 1 个;设计实验 1 个;创新性实验个)(选修4个) 应开实验学期:第7学期 二、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是以植物抗病性机制,植物病原物的寄生专化性及其变异,植物抗病性遗传和变异,植物抗病性鉴定为方要研究内容,通过实验的方法,了解植物体的各种抗病因子在抗病中所起的作用,结合理论教学,使学生更加深刻的了解植物抗病性的原理。 实验课程的特点,发展现状 三、实验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通过该项实验,使学生掌握重要植物本身结构与形态特征、植物本身含有的物理化学物质、病原菌的变异、品种间的不同抗病性等与抗病相关的因素在实际中是如何作用的,为将来如何控制病害,更好的进行病害防治与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要求学生有一定的植物病理知识、实验技能和植物抗病性的理论知识支持。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2000年后出版的书籍) (一)教科书 1.植物免疫学李振岐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年 2.《植物抗病性原理实验指导》李永刚主编东北农业大学统编教材2004年(二)参考书 1、《植病研究方法》(第三版)方中达主编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年 五、考核办法 本实验采用百分制考核,其中实验操作中表现及出勤占总成绩的20%,实验报告占总成绩的80%。 大纲主撰人:杨明秀 (一)实验项目1 木栓化在植物抗病性中的作用(必修) 1.实验特点 实验类型:验证实验类别:专业基础计划学时:4 每组人数:5~6

数字图像处理实验

《数字图像处理》 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姓名: 2015年6月18日

目录 实验一图像的读取、存储和显示 (2) 实验二图像直方图分析 (6) 实验三图像的滤波及增强 (15) 实验四噪声图像的复原 (19) 实验五图像的分割与边缘提取 (23) 附录1MATLAB简介 (27)

实验一图像的读取、存储和显示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熟悉及掌握在MATLAB中能够处理哪些格式图像。 2.熟练掌握在MATLAB中如何读取图像。 3.掌握如何利用MATLAB来获取图像的大小、颜色、高度、宽度等等相关信息。 4.掌握如何在MATLAB中按照指定要求存储一幅图像的方法。 5.图像的显示。 二、实验原理 一幅图像可以被定义为一个二维函数f(x,y),其中x和y是空间(平面)坐标,f 在任何坐标处(x,y)处的振幅称为图像在该点的亮度。灰度是用来表示黑白图像亮度的一个术语,而彩色图像是由单个二维图像组合形成的。例如,在RGB彩色系统中,一幅彩色图像是由三幅独立的分量图像(红、绿、蓝)组成的。因此,许多为黑白图像处理开发的技术适用于彩色图像处理,方法是分别处理三副独立的分量图像即可。图像关于x和y坐标以及振幅连续。要将这样的一幅图像转化为数字形式,就要求数字化坐标和振幅。将坐标值数字化成为取样;将振幅数字化成为量化。采样和量化的过程如图1所示。因此,当f的x、y分量和振幅都是有限且离散的量时,称该图像为数字图像。 三、实验设备 (1) PC计算机 (2) MatLab软件/语言包括图像处理工具箱(Image Processing Toolbox) (3) 实验所需要的图片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1.利用imread( )函数读取一幅图像,假设其名为flower.tif,存入一个数组中; 2.利用whos 命令提取该读入图像flower.tif的基本信息; 3.利用imshow()函数来显示这幅图像; 4.利用imfinfo函数来获取图像文件的压缩,颜色等等其他的详细信息; 5.利用imwrite()函数来压缩这幅图象,将其保存为一幅压缩了像素的jpg文件设为flower.jpg语法:imwrite(原图像,新图像,‘quality’,q), q取0-100。 6.同样利用imwrite()函数将最初读入的tif图象另存为一幅bmp图像,设为flower.bmp。 7.用imread()读入图像:Lenna.jpg 和camema.jpg; 8.用imfinfo()获取图像Lenna.jpg和camema.jpg 的大小;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学分】120 学时;【开课模式】必修 【实验学时】36 学时【上机学时】 【课程类型】专业课【考核方式】考试 【先修课程】【开课单位】石油化工学院 【授课对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精细化学品生产技术、有机化学品分析、煤化工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为主的基础课程。实验是无机化学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环节。 学生通过无机及分析实验课的学习,不仅加深对分析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而且学习和掌握分析化学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树立严格的“量”的概念。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使其初步具备作为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掌握常量组分定量分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 1、掌握常用仪器分析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 2、掌握实验数据的误差分析和统计处理方法。 实验是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各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的、独立的基础实验课。课程的安排服从“一体化、渐定式、多层次、开放式”的教学体系和模式。着力于培养学生具有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基本技能、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教学内容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在学习无机化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通过实验研究活动,学习和掌握无机化学专业的基本实验技术,研究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重要性质,熟悉重要无机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加深理解和掌握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比较牢固地掌握化学实验

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准确观察化学反应 现象,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达到训练学生基本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课程的任务包括: (一)实验室一般知识介绍 1.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对学生进行实验室安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2.简介有效数字和误差理论。 3.介绍正确书写实验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方法。 (二)基本操作和仪器使用 1.初步训练的内容包括:掌握重结晶,离心分离,滴定操作和常用溶液的配制方法;掌握半自动电光天平、pH计、电导仪、温度计、比重计、气压计、干燥箱、直流电源和分光光度计的使用方法;掌握选择干燥剂和冷冻剂的原则。 2.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洗涤和干燥方法;掌握玻璃的切割和弯曲,塞子打孔,仪器的安装和拆御方法;掌握固体和液体试剂的取用,直接加热和水浴加热的技能;掌握气体发生器的组装,气体的净化、干燥和收集方法;掌握台秤、洒精灯、洒精喷灯、量筒、容量瓶和移液管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实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性能,化学试剂,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校准以及无机物分离和提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四)实验和专题讲授的内容 二、实验内容与时间安排表 (一)实验室基本安全知识及基本操作 1、熟知实验室的基本安全知识 2、掌握滴定分析仪器的基本使用及操作。 (二)分析天平的使用 实验目的 1、了解分析天平的构造及性能 2、掌握分析天平正确的使用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TG-328G型半机械加码电光天平,台秤,称量瓶,锥形瓶实验内容:NaCl的称量 (三)醋酸电离常数的测定 实验目的: 1、掌握用酸度计测定醋酸电离常数的原理和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