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一、背景概述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同时也是影响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能源作为经济系统的基础要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能源要素高投入和经济高速发展可能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

压力;

●经济增长为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前提,能源特别是新能

源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要依靠经济的有力支

持。

因此,能源、环境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世界潮流,它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深刻变革。

在我国,能源问题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2010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2010年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指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谋划长远发展大计;二要加快能源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下大力气落实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三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40%-45%的目标;四要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能源国际务实合作;六要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能源法制建设。

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背景下,很多国际大都市如英国伦敦、日本横滨等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海、保定两市也成为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根据WWF提出的“CIRCLE”原则,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紧凑型城市遏制城市膨胀(Compact)、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Individual)、减少资源消耗潜在的影响(Reduce)、减少能源消耗的碳足迹(Carbon)、保持土地的生态和碳汇功能(Land)、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济(Efficiency)。可见,能源管理是城市低碳化的关键,“低碳城市”

离不开城市能源管理平台的有效支撑。

二、需求分析

为实现低碳城市的能源目标,需要组建一个从事节能环保综合性工作和承担政府委托职能的专业机构——城市能源管理中心。

城市能源管理中心不仅考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能源生产系统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问题,还将能源战略与城市经济综合起来考虑,以能源管理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和经济增长点。

根据能源管理体系的要求,城市能源管理中心需要确立能源方针、目标,以及实现这些方针和目标的一系列相互关联要素,包括:

●能源方针:有效的管理首先要公布一项方针。

●组织:人员的组织、职责的分配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整合。

●沟通:各级职员用于沟通能源事务的渠道。

●信息系统:如何监督和报告能源绩效。

●推广:如何在组织内外宣传能源意识和成就。

●投资:投资能源节约的政策和规定。

城市能源管理中心还需要一套可以支撑和保障中心高效运转的信息系统——城市能源监测管理平台。

城市能源业务的全过程管理需要借助于信息化平台,来实现能源管理的自动化,推动能源管理的标准化与系统化。包括:

●能源输入管理:对能源输入进行管理,保证输入能源满足生

产生活需要,准确掌握输入能源的数量和质量,为合理使用

能源和核算总消耗量提供依据。

●能源转换管理:能源需经转换时,对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

维护监测、定期检修实施管理,以提高转换效率。

●能源分配和传输管理:对能源输配电线路、供水、供气、供

汽、供热、供油管道实施管理,保障能源安全连续供给,降

低损耗。

●能源使用管理:通过优化工艺和实施定额管理,合理有效地

利用能源。

●能源消耗状况分析:对能耗状况进行分析,掌握各种影响能

耗的因素及其变化规律,挖掘节能潜力。

●检查与评价:对能源管理系统进行检查和评价,促使能源管

统持续改进。

三、解决方案

设计宗旨

从政府管理角度出发,遵循“一体化”能源管理(Integrated Energy Management )的设计宗旨,集成城市各领域(如工业、交通、建筑等)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信息,面向城市政府、企业、公众三类实体,提供“一体化”的综合能源管理平台,促进城市节能减排和能源平衡。

系统架构图

功能特点

集能源发展规划、能源建设管理、能源供应环节、能源输送、能源使用、能耗统计分析、节能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于一身,为支撑政府节能主管部门与企业能源互动机制提供信息化平台。

●能源发展规划

基于电子地图对城市当前能源现状和发展规划的空间信息和属性信息进行展示和分析。主要功能包括能源现状分析、能源规划、节能减排、政策法规。

●能源建设管理

在政府行政区划地图的基础上,直观展现新建与能源有关的重点

项目的空间地理分布情况,同时对重点项目的立项、审批、投资、能耗评估以及项目实施和进展情况进行跟踪管理。主要功能是不同能源种类的项目管理、政策法规。

●能源供应环节

统筹管理整体能源的供应情况,完成各能源日、月、年的供应趋势和结构分析,以及结合能源消费情况,实现能源供应的价格数据数量的预测预警。

●能源输送环节

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输配主干网信息查询分析管理;参照各能源类型的运输企业报表统计信息,建立标准能源运输分析;建立能源输送能力的综合评估,同比环比分析各能源的单位时间运输量以及各能源的运输安全、运输执行单位具体能力。

●能源使用环节

建立重点能耗单位的基本信息库,并完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分析管理,为政府总体的节能降耗目标达成,提供有针对性的管理目标和对象;建立重点能耗设备的基本信息库,掌握区域能耗基本水平,对制定正对性的能耗政策提供辅助决策;在拥有重点能耗单位耗能数据的基础上,辅助能源管理部门科学制定区域的能耗单位能耗定额,并实时监督管理能源定额的执行情况。

●能效统计分析

实现对用能数据及相关参量进行在线监测管理,提供对异常能耗数据的预警、纠错等功能;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和GIS信息,对城市重

点单位、区域、设备进行综合同比环比分析,通过实现数据智能挖掘,发现能耗企业用能特性,比对能耗标准,编制标准能耗分析报表;根据历史能耗信息提供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不同能源类型的用能单位能耗预测分析。

●节能管理

通过使用节能管理,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和评价考核制度,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建立统一的节能指标体系和检测体系,同时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

●辅助决策

对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全面评估,提供各个行业的能耗数据,供能源管理部门决策使用。通过统计分析,为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方便制定产业政策提供支持。

客户价值

●为政府和用能企业提供节能决策支持

●有利于政府节能监管部门开展工作

●有助于用能企业自主实施用能管理

●为政府、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

四、推广模式

推广应用城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是能源管理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信息化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能源管理效率、提升政府决策能力和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能源、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

●模式一:客户全资采购

-客户利用节能专项资金等方式,全资采购城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城市能源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商负责运维服务和相关技术支持,在系统运行期间,保证节能设备、软件系统的安全

有效运行。

-节能收益由客户进行支配,用于能源系统改造升级、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等工程。

●模式二:方案提供商投资(合同节能)

-引入市场化运作模式,由方案提供商或更专业的节能服务公司与客户签定能源服务合同,实施节能减排项目。

-方案提供商自带资金、技术,为实施节能改造提供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的全套服务。

-在合同期,方案提供商与客户共同分享项目实施后产生的节能效益来回收投资和获得利润;合同结束后,设备及效

益归客户所有。

-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信、生产网络进行物理隔离,各网络相对独立并通过核心汇聚网互通;企业各个子系统通过数据中心进行数据交换,实现信息共享。 方案为客户带来网络建设成本、效率和体验上的最佳平衡,让网络像供水、供电一样,随需而用。 制造业园区互联解决方案

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工业园区建设方案 建设背景 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国内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背景下,在国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形势下,聚集式发展产业成为各地政府的重要工作,园区是承载这一任务的主要载体,在已建园区继续转型升级的同时,大量新建园区不断涌现,园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园区探索新型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建设对于争夺高端产业发展要素、加快科技自主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完善民生保障体系、打造园区独特品牌中具有关键意义。随着信息化走向更广泛、更深入、更智慧,信息化如何支撑园区发展战略、信息化如何应对园区核心业务的需求、如何应对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冲击等方面成为园区面临的共同课题。 园区创新发展趋势 园区经济向生态型转变 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积累了丰富的产业,形成了企业聚集发展的态势,但是,我国的园区在开发建设的快速推进过程中,仅仅解决了产业“进区入园”,即只关注了产业的地理集中或产业集聚问题,而没有解决产业的链式发展和集群化竞争。随着国家优惠政策统一化、土地、环保政策趋紧,单纯依靠规模效益的粗放型园区经济发展方式已经难以为继。 在可持续发展的压力下,园区迫切需要改变园区内产业间、产业内部关联度低、配套性差、资源利用率低的状况,着力完善产业链和产业配套,促进资源利用由“资源-产品-废物”的现行模式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循环模式转变,尽量减少生产端的资源投入、尽可能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与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实现资源再循环。显然,在两型社会的要求下,建设“资源循环、经济发展”的生态型园区,促进产业的生态化和生产、生活、生态的协调发展,是今后我国各类园区发展的大趋势。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力控科技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1概述 能源紧缺和环境恶化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中国,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引发了能源供应危机及环境严重污染等问题。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不再只是一个社会的热点话题,更是我们未来的必经之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实现“十三五”规划任务,要求加快推进节能降耗,加快实施清洁生产,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向节约、清洁、低碳、高效生产方式转变,实施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能源发展战略。 要实现能源的智慧管理不仅要考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改进能源生产系统和开发可再生能源等能源问题,还要可以将IT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应用到管理平台中,最终建设能源互联网,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以及完成能源智慧调峰等。要实现智慧能源管理需建设一套能管理和保证中心高效运转的信息管理系统——能源管控平台,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推动能源管理的标准化、系统化、智能化。 ●实现能源的在线平衡调节; ●实现动力能源设备的集中监控; ●规范能源设备的运行管理; ●完善能源数据的核算体系; ●实现计量仪表的实时管理; ●实现能耗数据分析; ●进行能源预测预警分析; ●节能评价辅助决策支持。 能源管控平台管理内容包含企业能源使用的管理和能源成本的管理。 ●能源使用的管理 ?企业用能状况和能源流程;

?能源使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 ?能源使用的效率; ?能源排放; ?能源使用意识; ●能源成本的管理 ?能源使用和主要耗能设备台账; ?企业能源成本统计核算; ?产品综合能耗和产值能耗指标计算分析; ?能源成本分摊和账单管理; 2系统整体拓扑结构介绍。 2.1集团集团级管控平台系统架构 集团级能源管控平台产品采用力控“工业采集网关+pSpace+能耗分析平台”的产品部署方案。以下属企业能源平台、及智慧城市相关平台为基础,关联企业综合办公平台及智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法规要求............................................................. 设计依据............................................................. 核心理念............................................................. 优势特点.............................................................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能源网络组建.........................................................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系统功能详述...................................................... 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能耗数据分析......................................................... 能耗指标统计......................................................... 能源消耗分析......................................................... 四、界面展示设计...................................................... 界面总览示意图....................................................... 系统分析图........................................................... 实时数据监测......................................................... 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空调能耗分析图....................................................... 能耗分户计量图.......................................................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例)

智慧工厂解决方案 制造业园区基础网络解决方案 随着企业信息化的不断深入,企业业务的扩张、商业模式的创新使得制造企业更多的业务与网络绑定,网络与业务、用户、终端需深度融合协同运作,才能更好的共同支撑企业的运维与业务部署。而传统的制造业园区网络所呈现出的多种业务的分散网络和数据隔离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制造企业全球化的业务拓展和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或合作伙伴多元化的业务应用,需要企业通过过网络平台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

云制造、物联网和多媒体业务的应用对制造园区网络的移动性、安全性、业务质量等方面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网络复杂度的提升需要更加专业的规划部署和更加精细化的运维策略; 传统安全防护不可避免地成为网络安全防护薄弱环节,无法真正满足目前企业客户信息安全防护需求; 终端的多样化和应用场景的复杂化,制造企业网需要能实现随时随地、任何终端的方便接入; 制造企业网络需要承载关键业务的7×24小时不间断运营,可靠性要求高; 制造业企业网络需要建立高效和简洁的网络,避免冗余设备、链路带来的能耗;

制造业园区网络经常面临覆盖范围、区间、带宽、业务属性的调整,园区网络需要能够平滑地适应这些调整。 在“云制造”和“物联网”时代,为了助力制造业企业应对上述挑战,加速全球化和信息化运营改革,长期致力于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的研究和开发,可以为用户提供端到端的制造业企业统一网络解决方案和服务,有效解决用户在制造业企业园区网络建设中遇到的各种难题。 方案概述 制造业统一互联解决方案为全IP承载的统一网络架构,在网络汇聚层将办公、安防、通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审批稿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在保障高舒适的同时,坚持以“低碳、高效”为原则,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建筑。 关键的核心产品采用非常先进的绿色建筑的能源管理技术,实时监测各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系统自动分析各设备的能耗、能效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对设备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确保建筑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侧重于系统整体的节能运行,其运行管理模式及系统控制策略易于理解和应用。 法规要求 为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的建立准备条件,促使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8 年6 月正式颁布了一套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共包括5 个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GBT26759-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_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电子设备雷击保护守则》GB7450-87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 2.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投身于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投资规模正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2011年,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10.8%。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达到550亿元。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物联网与智能建筑的物理架构具有很多相似性,各个子系统相当于物联网的数据采集节点,利用物联网技术,将数据汇集到数据服务平台,由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处理,从而提供更高级的动态数据应用服务,将使得传统智能化系统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基于物联网数据服务平台提供了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同时对园区的智能化管理系统进行了整体规划,保证了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实现。 (2)充分发挥物联网开放性的基本特点。传统的园区内楼宇智能化系统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封闭的系统,而物联网是开放的,具有连通性。采用这一技术,可以在世界上具备互联网接入条件的任一地点,与自己的物联网相连,从根本上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 (3)把各个子系统集成在一个统一的数据平台上,实现各系统之间实时数据的交流和共享,弥补了传统智能建筑数据采集孤立的缺陷,解决了系统难以联动的问题。

智慧工业园区整体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整体解决方案 XX有限公司XX分公司 2016年12月

目录 1. 项目背景 1. 合作愿景 2. 解决方案 3. 成果展示 4. 推进计划与实施方案

项目背景 四川江油工业园区是1992年经四川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工业开发区。原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新扩区20.73平方公里,园区规划总面积达到28.02平方公里。 园区为进一步落实“一园一主业、园区有特色”和江油市委市政府打造“特钢新城”以及“两化”互动、产城一体、园城一体发展的要求,完善园区设施、管理、产能,全面提升园区软硬件技术环境、提升园区对外形象、满足入住企业需求,致力打造西部中小企业腾飞基地。 江油市胜峰天然 气化工有限公司 成都无缝钢管 公司江油钢铁厂 四川艺精长运超 硬材料有限公司 四川清香园调味 品股份有限公司 某某- 有限公司等 四川江油工业园区

需求分析(1/2)-信息资源整合 01园区基础设施不完善 园区服务整体水平需提升 02 03基础应用平台零散 园区集中统一管理平台空白 缺乏统一管理各个区域的数据和信息资源手段 园区内外部产业互动缺失对外业务拓展能力不强

招商环境 目前四川江油工业园区决心打造一流的智慧园区,以互联网为载体的信息化体验环境打造可以提高企业的感知度,增强企业入驻信心。 招商引资 目前园区招商引资面临四川其他产业园区的各方面竞争,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现有的园区内企业生产力过剩,多余产能浪费严重。 价值提升 区域内的企业以孤立存在为主,对于区域内的上中下有产业链资源没有有效的信息互通渠道,无法形成集中发展、资源共享的优势,也无法形成高效、互补的完整产业生态圈。 产业升级 一些产业发展碰触到产业升级瓶颈障碍,亟需依靠移动互联网与“互联网+”实现产业的升级改造。 以手游、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创新、孵化团队在起步阶段需要技术、资金、市场、渠道等多方面的扶持,受限于资源缺乏造成发展困难,创新孵化成果无法进行市场检验并转化为有效收益。完备的交通物流产业链 多个大型创业园区 企业剩余产能进一步释放 大量中小生产型企业 引入产业链稀缺企业入驻 企业生产力进一步提升 产业特色 需求分析(2/2)-产业转型升级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1.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系统概述............................................................. 法规要求............................................................. 设计依据............................................................. 核心理念............................................................. 优势特点............................................................. 建设目标............................................................. 系统结构............................................................. 能源网络组建.........................................................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 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三、系统功能详述...................................................... 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能耗数据分析......................................................... 能耗指标统计......................................................... 能源消耗分析......................................................... 四、界面展示设计...................................................... 界面总览示意图....................................................... 系统分析图........................................................... 实时数据监测......................................................... 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空调能耗分析图....................................................... 能耗分户计量图.......................................................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智慧能源管理系统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2) 1.1系统概述 (2) 1.2法规要求 (2) 1.3设计依据 (2) 1.4核心理念 (4) 1.5优势特点 (5) 1.6建设目标 (5) 1.7系统结构 (6) 1.8能源网络组建 (7) 二、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9) 2.1能源数据采集范围 (9) 2.2建立用能计量体系 (12) 2.3建立绿色建筑评价体系 (12) 三、系统功能详述 (13) 3.1建筑基础信息配置 (13) 3.2能耗数据实时监测 (13) 3.3建筑分类能耗分析 (13) 3.4建筑分项能耗分析 (14) 3.5能耗同比、环比分析 (14) 3.6能耗数据分析 (15) 3.7能耗指标统计 (15) 3.8能源消耗分析 (15) 四、界面展示设计 (16) 4.1界面总览示意图 (17) 4.2系统分析图 (18) 4.3实时数据监测 (18) 4.4设备分项分析饼图 (19) 4.5空调能耗分析图 (20) 4.6能耗分户计量图 (20) 4.7管理诊断示意图 (21) 五、用户收益 (21)

一、建筑能源管理系统 1.1系统概述 绿色建筑是指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建筑。建筑能源管理系统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在保障高舒适的同时,坚持以“低碳、高效”为原则,打造低能耗、高舒适的绿色建筑。 关键的核心产品采用非常先进的绿色建筑的能源管理技术,实时监测各弱电子系统的运行状态,并将数据汇集到中心数据库,系统自动分析各设备的能耗、能效情况并给出合理建议,从而进一步对设备进行优化,以实现整个弱电系统信息资源的合理共享与分配,确保建筑内所有设备处于高效、节能的最佳运行状态。侧重于系统整体的节能运行,其运行管理模式及系统控制策略易于理解和应用。 1.2法规要求 为能耗统计、能源审计、能效公示、用能定额和超定额加价等制度的建立准备条件, 促使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提高节能运行管理水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在2008 年6月正式 颁布了一套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技术导则,共包括5个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采集技术导则》 ◆《分项能耗数据传输技术导则》 ◆《楼宇分项计量设计安装技术导则》 ◆《数据中心建设与维护技术导则》 ◆《系统建设、验收与运行管理规范》 1.3设计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技术规范》JGJ 176-2009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中央空调水系统节能控制装置技术规范》GBT26759-201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 16-2008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_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智慧能源管理解决方案 一、背景概述 能源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同时也是影响城市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制约因素。 ●能源作为经济系统的基础要素,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能源要素高投入和经济高速发展可能带来巨大的资源环境压 力; ●经济增长为能源发展和环境保护提供前提,能源特别是新能源 与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要依靠经济的有力支持。 因此,能源、环境和发展已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议题,“低碳经济”的理念应运而生。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低碳经济”是实现全球减排目标、促进经济复苏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已成为世界潮流,它将引领全球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国家权益的深刻变革。 在我国,能源问题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关注,发展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2010年

3月,政府工作报告对2010年我国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方面工作提出了要求和指示: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一要以工业、交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进节能,提高能源效率;二要加强环境保护;三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四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2010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国家能源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中强调,要抓好以下几项重点工作:一要加强能源发展战略研究,谋划长远发展大计;二要加快能源调整优化结构,大力培育新能源产业;下大力气落实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5%的目标;三要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要实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减排40%-45%的目标;四要提高能源科技创新能力,支撑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五要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深化能源国际务实合作;六要推进能源体制机制创新,加强能源法制建设。 在低碳经济和节能减排政策背景下,很多国际大都市如英国伦敦、日本横滨等都以建设发展“低碳城市”为荣,关注和重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代价最小化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上海、保定两市也成为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的试点城市。根据WWF提出的“CIRCLE”原则,低碳城市建设应遵循:紧凑型城市遏制城市膨胀(Compact)、个人行动倡导负责任的消费(Individual)、减少资源消耗潜在的影响(Reduce)、减少能源消耗的碳足迹(Carbon)、保持土地的生态和碳汇功能(Land)、提高能效和发展循环经济(Efficiency)。可见,能源管理是城市低碳化的关键,“低碳城市”离不开城市能源管理平台的有效支撑。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详细

智慧园区建设 解 决 方 案

1.概述 智慧园区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互联网+产业”融合产业模式为 手段,面向园区提供全产业链支撑服务的解决方案。能够帮助园区在信息化方面建立统一的组织管理协调架构,业务管理平台和对对外服务运营平台。将相关资源形成紧密联系的整体,获得高效、协同、互动的的整体效益。 1.1.建设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2.园区信息化现状 产业园区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有效途经,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而园区信息化的建设情况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园区经济的发展。提高园区信息化建设水平,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成为当前园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园区管理支撑、服务创新以及品牌营销等方面的整合应用存在不足;园区企业规模化IT应用、特色化专业示需要进一步提升。融合前沿技术的智慧园区成为中国园区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 园区管委会部门之间,以及各企业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和应用层次不齐、相对孤立。这导致政府部门、企业与园区、企业与企业之间沟通障碍与资源独立。 相较于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园区信息化投入以及整体信息化应用不足,特别是基于园区管理服务以及SMB应用平台成为园区信息化重要瓶颈。 大多数园区在IT硬件、网络、通信设施建设方面已经基本成形,为推动信息化建设奠定了物理基础。 1.3.信息化发展趋势 (1)服务网络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的发展,园区入驻企业越来越重视园区网络覆盖程度,网络覆盖已经成为园区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基础建设。

智慧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智慧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念:什么叫智慧工厂 美国ARC总结:以制造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并考虑了原材料、能源供应、产品销售的销售供应,提出用工程技术、生产制造、供应链这三个维度来描述工程师的全部活动。 通过建立描述这三个维度的信息模型,利用适当的软件,能够完整表达围绕产品设计、技术支持、生产制造已经原材料供应、销售和市场相关的所有环节的活动。 实时数据的支持,实时下达指令制导这些活动,全面的优化,在三个维度之间交互,我们叫数字化工厂或智慧工厂。

CPS在生产过程的实现构成了智慧工厂 信息物理系统(CPS) 计算和物理过程的整合集成:计算机和网络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CPS 是工程系统,由一个嵌入在物体中的计算和通讯的内核,以及物理环境中的结构所监测和控制。

二、智慧工厂的基本架构 物联网和服务网是智慧工厂的信息技术基础。 与生产计划、物流、能源和经营相关的ERP、SCR、CRM等,和产品设计、技术相关的PLM处在最上层,与服务网紧紧相连。 与制造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控制、调度、排产等相关的PCS、MES功能通过CPS 物理信息系统实现。这一层和工业物联网紧紧相连。 从制成品形成和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维度,还需要具有智慧的原材料供应、智慧的售后服务,构成实时互联互通的信息交换。 智慧的原材料供应和售后服务,需要充分利用服务网和物联网的功能。

三、智慧工厂的构成 智慧工厂由许多智能制造装备、控制和信息系统构成。 智能制造装备有许多智能部件和其他相关基本部件构成 现实,工程技术、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的数字化不是十分成熟,没有广发推广应用。数字化工厂可理解为: 1、在生产制造的维度发展基于制造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成套装置 2、将他们纳入企业业务运营系统(ERP)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管理之下 3、建立完善的CAD、CAPP、CAM基础上的PDM、PLM,并延伸到产品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智慧工厂产品 ■运维管理产品 λ集成质量信息管理系统(IQS) λ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解决方案 系统概述 智慧园区背景 在经济快速发展和政府政策的推动下,以产业聚焦为手段的园区经济发展迅速。各地园 区经济呈现出覆盖区域不断扩大,产值越来越集中,GDP占比越来越大的趋势。? 园区企业逐渐向高(高技术)、新(新领域)、专(专业性)行业发展。未来趋势,园区 将是高新技术产业的集中研发地,高新企业群集的区域,高新产品孵化和生产的基地。? 园区规划建设整体性越来越强,更加注重各种基础配套设施,以更好的服务促进高新产 业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产业园区的信息化建设,构建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信息资源网络,以信息化带动产业化是加快产业园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各类产业园区发展迅猛,规模扩张也越来越明显,高新企业纷纷入驻,企业对园区信息化要 求越来越高,同时对园区服务和管理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据分析,目前各类园区由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统一专业的园区现代化管理规划, 因此园区管理方式落后,主要体现在: ●园区定位及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建设起点不高,没有形成特色。园区运营商只提供基本 的水电气、交通、建筑等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智能化都由入驻企业自行完成。园区管理 平台和入住企业平台不能交互互动; ●园区信息建设自成体系,信息化水平低,缺乏远程、集中控制方式,同时业务系统封闭 运行,软硬件各个系统相对独立,数据库也相对独立,不能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园区管理局限于园区安防、园区消费等几个方面,没有覆盖到园区节能管理、空间管 理、建筑管理等领域。在管理方式上处于被动状态,无法针对园区各类情况调整管理策略。 ●园区服务对象主要面向园区运营商,入驻的中小型企业缺乏企业信息资源共享、发布、招商引资平台。智慧园区应用前景 伴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工业园区投身于智慧园区建设,智慧园区 投资规模正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据分析认为“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 资总规模将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2万亿元的产业机会。? 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着业绩,2011年,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 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年增长 10.8%。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10%左右的增长速度,其总规模达到550亿 元。 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从更高的公共数据应用、异构网络的共享、多重数据的融合的层面出发,解决了以上面临的问题。

智慧能源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述 本项目为XX产业园区应用智慧园区能源管控系统,主要实现园区内部配电保护、能耗监测、水电缴费管理等功能,并安装屋顶光伏发电设施,为园区提高清洁能源。 智慧园区能源管控系统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技术,采集器通过RS485/RJ45/Lora/M_Bus等方式与水、电、气、热表实现通信。网络层通过4G/5G /NB-IoT等方式与平台通讯,实现对电、水、气、热表实时数据、历史数据和事件记录等信息的采集;数据应用层实现对电、水、气、热表各类数据的处理和存储,支持有序用能管理,异常用能分析,电、水、气、热能源质量数据统计、报表管理、损耗分析、增值服务等应用功能;应用层是用户和系统之间交互的桥梁,支持WEB浏览器、手机等多种查看方式,支持报表、柱状图、曲线图等多种图表形式,实现数据可视化。同时,结合3D可视化技术,直观、全面地反映系统运行状态,并能提供建筑关键场所的各子系统综合运行报告,提高突发事件的响应能力。

二、需求分析 目前产业园规划建设用地303亩,建筑面积XXX平方米,其中生产厂房XXX平方米;办公用房XXX平方米;配套用房XXX平方米。为提升园区能源信息化管理水平,达到绿色智慧园区,需要对各类能源进行信息采集,分类分项管理。 三、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3.1设计原则 系统的软件设计方案需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软件为核心,通过信息交换和共享,集成监控、管理整个园区的能源,提高系统维护水平、管理自动化水平、协调运行能力及详细的管理功能。 3.2设计目标 能源管控系统的设计目标就是要在提高能源系统的运行、管理效率的同时,结合3D可视化技术,通过与生产系统的数据共享与对比分析,更加快速、直观地统计能源消耗数据,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能源系统整体管控解决方案;建立一套先进的、可靠的能源系统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并实现安全稳定、经济平衡、优质环保、监督考核的基本目标。 四、方案设计 整个方案从四个方面进行规划设计,主要包括配电监控、园区能效管理、缴费管理、光伏发电。 4.1 配电室及用电设备监控方案 实现对园区内配电室的实时监控,实时采集各厂站远动工作站遥测、遥信、电能量、数字量、微机保护信息等数据, 数据类型包

智慧园区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解决方案 智慧园区怎么建设?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这一疑问吧。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分享一份智慧园区建设解决方案,以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用! 一、智慧园区痛点 1、无视产业运营管理,导致产业低效运行 当前,众多开发园区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只注重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和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却罔顾园区产业的运营管理,忽视了产业运营服务,服务资源较少,导致经济增长缓慢,多数开发园区发展面临低效困境,强建设弱运营是当前开发园区的通病。如何提升园区整体的服务水平,推动整体园区运营管理体系的智慧化,让产业园区实现高效发展,是众多开发园区建设面临的一大挑战。 2、无法实现集中管理,导致运营成本过高 当前,在传统开发园区中,园区管理平台和入驻园区的企业平台从无交互,园区缺乏统一数字智能系统,对园区企业的数据采集呈孤立状态,信息难以全局掌控。比如经济发展中涉及的各类报表及社会发展中涉及的各类数据等,均处于数据采集孤立状态,难以实现对整个园区企业的信息数据系统联动,一方面,除了给日常工作中增添大量重复性劳动外,还极易造成对企业运行监测的误判,急需一套完整的智慧运营系统为园区开辟可行的运营模式和盈利空间。 3、缺乏高效运作手段,导致运营周期较长 由于对园区产业没有整体的运营规划及智慧监测,多数开发园区仍以传统的方式进行招商引资,有的招商引资项目库的项目已经过时,有的招商引资策划包装业已陈旧,有招商引资宣传方案已经落伍,有的即便招引到项目,由于招商方式落后,招商手段滞后,导致引进企业的招商周期长,招商过程复杂,以致于整个招商环节的运营周期较长,由此引发招商引资项目的拖延甚至流产。 二、解决方案 应助推传统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实现园区与产业发展及城市化管理的高度融合,建设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着力打造智慧园区。 1、实施智慧园区智慧全局规划 一是构建综合的“智慧”服务体系。以智能化管理和运营方式,注重将智能技术融入到园区的日常管理中,以便全面感知、随需应变,通过将各方面优势资源加以整合,以信息化、智慧化的方式助力园区的可持续发展。二是提供差异化“智慧”服务。针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提供差异化的服务内容,有效整合产业园区内、外各种资源,营造经济全球化时代的智慧网络

智慧工厂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念:什么叫智慧工厂 美国ARC总结:以制造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设计为中心的数字制造、以管理为中心的数字制造,并考虑了原材料、能源供应、产品销售的销售供应,提出用工程技术、生产制造、供应链这三个维度来描述工程师的全部活动。 通过建立描述这三个维度的信息模型,利用适当的软件,能够完整表达围绕产品设计、技术支持、生产制造已经原材料供应、销售和市场相关的所有环节的活动。 实时数据的支持,实时下达指令制导这些活动,全面的优化,在三个维度之间交互,我们叫数字化工厂或智慧工厂。 CPS在生产过程的实现构成了智慧工厂 信息物理系统(CPS) 计算和物理过程的整合集成:计算机和网络对物理过程进行监测和控制。CPS是工程系统,由一个嵌入在物体中的计算和通讯的内核,以及物理环境中的结构所监测和控制。

二、智慧工厂的基本架构 物联网和服务网是智慧工厂的信息技术基础。 与生产计划、物流、能源和经营相关的ERP、SCR、CRM等,和产品设计、技术相关的PLM处在最上层,与服务网紧紧相连。 与制造生产设备和生产线控制、调度、排产等相关的PCS、MES功能通过CPS物理信息系统实现。这一层和工业物联网紧紧相连。 从制成品形成和产品生命周期服务的维度,还需要具有智慧的原材料供应、智慧的售后服务,构成实时互联互通的信息交换。 智慧的原材料供应和售后服务,需要充分利用服务网和物联网的功能。 三、智慧工厂的构成 智慧工厂由许多智能制造装备、控制和信息系统构成。 智能制造装备有许多智能部件和其他相关基本部件构成

现实,工程技术、生产制造和供应链的数字化不是十分成熟,没有广发推广应用。数字化工厂可理解为: 1、在生产制造的维度发展基于制造智能化的自动化生产线和成套装置 2、将他们纳入企业业务运营系统(ERP)和制造执行系统(MES)的管理之下 3、建立完善的CAD、CAPP、CAM基础上的PDM、PLM,并延伸到产品售后的技术支持和服务 四、智慧工厂产品 ■运维管理产品 λ集成质量信息管理系统(IQS) λ企业资源计划管理系统(ERP) λ成本管理系统(CST) λ制造执行系统(MES) λ多项目管理系统 ■综合管理产品 λ数字档案馆一站式解决方案 λ知识工程 λ企业标准信息化解决方案 λ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系统 λ保密业务管理系统 λ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λ运营管控系统 λ航空兰台档案资源管理系统 λ知识管理平台 λ网上报销系统 λ财务管控系统 ■工程信息化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