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业竞争中,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已占据90%以上的份额,呈现日、韩和台湾地区三足鼎立之势。目前,韩国的三星和LG、台湾的友达和奇美、日本的夏普排名全球液晶显示面板厂商前五名,占据全球生产和销售总量的80%以上。

(二)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处于发展的机遇期。

“十一五”期间,在市场需求和技术创新推动下,我国新型显示

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产业链中上游技术创新与国际水平差距逐步缩小,下游整机应用系统集成技术得到跨越发展。其中,我国激光显示技术保持与国际同步,3D 显示技术与国际同行差距较小,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产业发展迅速。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等主流显示技术自主产业创新步伐明显加快。目前,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激光显示技术和产业均处于蓄势待发阶段,未来显示储备技术场发射显示的发展势头也较明显,多种显示技术在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集成应用得到快速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迎来了十分难得的机遇期。

(三)我国显示产业转型升级需求迫切。

随着电子消费产品的更新换代,加速了阴极射线管显示向以液晶

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为主的新型显示过渡,迫切需要加强数字化和平板化引领,带动上游原材料、元器件和核心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推动中游模组、下游整机制造业的发展,不断完善我国新型显示产业链,3

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随着更为严格的节能降耗标准的实施,迫切需要开发高光效发光材料、低能耗背光模组等,促进显示制造企业

向节能环保方向发展。

二、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

以前瞻性技术研究开发与成熟技术产业化并举为导向,以科技创

新能力和产业竞争能力建设为核心,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分层次发展我国新型显示技术。优先支持新型显示的核心材料、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研发,突破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瓶颈,注重显示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培养,建立完备的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体系,完善新型显示产业链,逐步掌握显示产业发展主动权。

(二)基本原则。

1.坚持全创新链设计。

重视基础研究,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器件。加强前沿技术研究,研发核心材料和关键技术,掌握核心知识产权。增强应用研究,开发产业链所需的配套材料和关键装备,加强新产品开发应用。推进产业化示范,实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加强对新型显示全创新链的统筹规划与顶层设计,促进显示产业科学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2.坚持全产业链布局。

重点支持上游核心材料、产业配套材料、元器件及重要装备的研

究开发,重视中游面板和模组开发生产,抓好下游应用产品开发和整机集成应用,完善产业链建设。加强区域平衡,聚散有序,配套合

4

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

3.坚持企业主体地位。

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鼓励企业增

加研发投入,支持新型显示行业骨干企业建立高水平研发中心和国家级创新平台。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兼顾市场的整体需求以及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近期利益和长远发展有机结合。

4.坚持人才发展导向。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培养产业技术

创新人才。充分发展和利用科技创新平台,聚集创新人才,为显示产业提供高端技术和管理人才。

(三)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重点发展激光显示和3D 显示的共性关键技术,增强移动互联网终

端显示创新能力,推动产业化进程;切实加强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的基础性和应用性研究,提升新型显示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突破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的产业瓶颈和商业模式,

提高当前主流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全面掌握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源有机发光显示、有源电子纸显

示和场发射显示等关键技术,促进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产业发展,培育一批液晶显示和等离子体显示龙头企业和产业集群。到2015 年,实

现显示产业链新增产值超过5000 亿元。以企业为主体,建立高效的技

术创新体系,建设若干产业化示范基地和技术研发平台,形成一批新5

型显示产品的核心专利及国家和行业标准,培养若干主导方向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2. 具体指标。

表1.“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科技类主要指标

类别技术方向指标属性

1、激光显示

(1)能效6 lm/W,光通量50000 lm

(2)色域:>160% NTSC

约束性

2、3D 显示

(1)真三维和全息3D 显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多视点裸眼3D 显示产业化:不少于16 视点

(3)非裸眼3D 显示大规模生产

(4)功耗:2W/英寸

约束性

3、有机发光显示

(1)有源:>50 英寸样机,手机屏产业化

(2)功耗:<2W/英寸

(3)柔软显示技术:200cd/m2

(4)喷墨打印材料与全印刷技术:200cd/m2

约束性

4、电子纸显示

(1)反射率≥40%,响应时间≤200 ms

(2)有源电子纸显示产业化,150 dpi,8 级灰度

(3)功耗:30mW/英寸

约束性

5、场发射显示

(1)高性能阴极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印刷型低逸出功场发射显示:34 英寸,1024 768

(3)纳米线场发射显示:21 英寸,800 600

约束性

6、移动互联网终

端显示

(1)分辨率≥300ppi

(2)尺寸≥4 英寸

(3)亮度≥200cd/m2

约束性

7、视觉健康

(1)研究激光显示和3D 显示对视觉健康的影响

(2)建立视觉健康评价标准和规范

约束性

8、专利标准

(1)发明专利:1000 件

(2)标准:国际、国家及行业标准20 件

预期性

9、团队平台

(1)领军人才10 人

(2)国家级创新团队3-5 个

(3)国家级创新平台3-5 个

预期性

6

表2.“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经济类主要指标

类别技术方向指标属性

1、新增产值产业链新增产值5000 亿元/年预期性

2、示范基地规模化示范基地7 个,工程化示范基地10 个预期性

3、激光显示

(1)产值100 亿元/年,产量50 万台/年

(2)光源模组生产线2 条

(3)激光显示影院系统:30%占有率

预期性

4、3D 显示

(1)产值3700 亿元/年

(2)形成3D 电视、3D 显示器、3D 投影产业集群

(3)建立3D 电影院体系

预期性

5、有机发光显示

(1)产值300 亿元/年,年产能1.5 亿片

(2)4.5 代及以上生产线5 条

(3)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6、电子纸显示

(1)产值30 亿元/年;产量1000 万片/年

(2)国内市场占有率50%

预期性

7、移动互联网终端

显示

产值1000 亿元/年预期性

7

表3. “十二五”新型显示科技发展社会类主要指标

类别技术方向指标属性

1、节能降耗省电30%,节能200 亿度/年预期性

2、激光显示

(1)主要材料通过认证,产业链完整

(2)国产化率:总体70%

(3)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3、3D 显示

(1)主要材料国产化

(2)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基本形成

(3)建立3D 显示评价和标准

(4)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4、有机发光显示

(1)原材料国产化率>50%

(2)完善产业链

(3)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5、电子纸显示

(1)材料国产化

(2)引导无纸化绿色环保的阅读习惯

(3)形成面板产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6、场发射显示

(1)核心材料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建立场发射显示知识产权体系

(3)关键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7、移动互联网终

端显示

(1)主要材料通过认证,产业链完整

(2)国产化率:总体80%

(3)总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预期性

8

三、重点任务

(一)基础研究。

探索新型显示技术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器件,重点解决新型显

示中的科学前沿问题,提升我国新型显示基础研究能力,为未来新型显示高新技术的形成提供源头创新。优先开展先进显示材料、新型显示器件、显示模式、显示方法等共性重大基础科学研究,着力研究激光显示中的半导体激光与晶体材料、真三维及全息立体显示、有机/ 高分子发光显示发光材料、电子纸显示彩色化材料、场发射电子束源以及蓝相液晶材料体系,探索激光全息显示、场发射气体激发显示、无彩色滤光膜的彩色场序显示机理,全面优化设计薄膜场效应晶体管(TFT)基板、有源驱动(AM)有机发光显示和场发射显示器件结构,开展3D 显示、激光显示视觉感知与人体工学研究,为下一代显示技术

的研发打下良好基础。

重点研究方向:

1.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与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新机理研究。

开展人工微结构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与动态激光全息显示技术新

机理研究,突破传统半导体激光器设计思想,深入研究人工微结构材料及器件性能,通过联合调控光子和电子,研究高性能半导体激光器的新原理与新机制。实现基于数字全息技术与相位调制技术的激光全息投影技术的创新发展。

2.真三维及全息3D 显示机理与新器件研究。

研究全息3D 显示和其它高视觉感知真3D 显示的基础科学问题,

9

探索快速液晶相位调制和固态光折射聚合物相位调制机制及其器件物

理问题,建立人脑感知3D 信息的心理与物理模型,提出3D 人机交互新方法,建立基于电信号调制和光信号调制的大尺度、宽视角动态全息显示基础理论,获得原型器件。

3.新型有机发光显示发光材料与器件结构研究。

研究高发光效率、长寿命的有机/高分子复合发光材料,高发光效率、高稳定性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结构,新型有机发光显示彩色化技术,新型大面积TFT 有源层材料。

4.新型类纸性显示原理、材料与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快速响应的彩色电子纸显示体系、相关显示材料,彩色显示

的驱动机制;研究新型电子纸显示原理、相关显示材料及器件结构。

5.新型场发射气体显示机理及其显示材料研究。

研究场发射气体激发显示阴极材料、器件结构、显示原理、制作

工艺和驱动技术,研究新型微纳电子发射材料及其电子发射结构,探索电子激发气体发光机理。

6.微秒级液晶显示关键材料与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

研究无彩色滤光膜的彩色场序显示技术,研究微秒级响应蓝相液

晶体系,拓展蓝相液晶工作温度范围,优化蓝相液晶显示器件设计,研究无彩色滤光膜的彩色场序显示驱动技术,探索研究目前彩色场序显示中彩色劣化的机理,提出消除或改善彩色劣化的途径和方法。7.新型高效气体激发发光显示材料与显示技术研究。

研究电子注入型等新型高效气体激发发光显示器件结构设计、新

10

材料、新工艺和驱动方法, 研究高发光效率电子注入型显示机理、驱动模式。

(二)前沿技术研究。

开发激光显示的激光晶体材料和光源模组技术,在全息3D 显示、

裸眼3D 显示、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等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研究有机发

光显示和电子纸显示共有而又各具特色的TFT 技术,突破有机发光显示的有源、柔性和高分子印刷喷墨技术,解决电子纸显示的有源、彩色化和快速响应等技术难点;研制低逸出功印刷型和一维纳米线场发射显示样机,解决新型显示技术的产业化量产关键技术。

重点研究方向:

1.半导体激光材料与三基色激光光源模组技术研究。

制备高质量低成本性能优越的功能晶体材料;研究绿蓝激光用低

位错密度氮化镓衬底材料、红光和蓝绿光半导体激光器结构设计、外延生长技术和器件工艺与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展半导体激光器自动化封装工艺与设备研究;研究三基色激光光源模组技术,发展智能化驱动技术;突破激光与荧光发光相结合的新型显示光源关键技术;开展主

动式多视点3D 显示激光投影技术、激光显示视觉健康评价与标准研究。

2.高性能3D 显示技术研究。

开展大尺寸可变焦透镜的真三维、全息三维显示技术研究,开发

集成成像3D、视点跟踪3D 和便携式3D 显示器件;研究透镜与光栅设计、制备、对准与贴合技术,研究2D/3D 图像相互转换和兼容技术,3D

11

图像处理技术,突破裸眼3D 多视点显示关键技术;开发高性能3D 显示屏;全面掌握非裸眼3D 显示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建立3D 显示评价、数据处理方法与标准,进行3D 显示视觉健康研究。

3.有源、柔性及印刷型有机发光显示核心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金属氧化物TFT 基板技术、有机TFT 技术和有源有机发光显

示集成技术,开发硅基TFT 基板生产技术和中大尺寸有源有机发光显示屏技术;开发柔性显示屏技术和柔性封装技术,研究印刷型有机发光显示溶液配制技术、超薄薄膜印刷技术和全印刷阴极制备技术。4.电子纸显示先进显示材料与面板技术研究。

研发彩色电子纸显示的新材料、器件结构及显示原理、驱动及其

面板制备技术;研究适于柔性电子纸显示的驱动基板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薄膜制备工艺和面板制作技术。

5.低逸出功和纳米线冷阴极场发射显示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制高性能低逸出功可印刷场发射显示阴极材料及其后处理技

术,制备34 英寸高性能低逸出功可印刷场发射显示器工程化样机;研

究大面积器件结构中均匀发射的纳米冷阴极的制作工艺,制备21 英寸

纳米线场发射显示样机;开发高性能场发射显示专用隔离子,开发场发射显示驱动芯片、驱动模块与驱动系统,开发场发射显示阴极后处理与封接封离技术与专用装置。

6.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用材料与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用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2D-3D 兼容转换微透镜阵列、微

狭缝光栅与微柱透镜光栅、基于微孔成像的集成光栅阵列一体化设计、

12

材料研制、光栅制作等关键技术;开发低功耗技术、多基色超高分辨率技术、高性能多点触控技术、肢体识别与互动技术,开发高光效和视觉健康等新型高性能显示材料体系与器件,开发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显示器等全系列移动终端显示屏及其相关产品,实现量产及规模应用。

(三)应用研究。

开发新型显示产业配套材料、重要装备、低成本技术、低功耗技

术和产品设计技术。开发新型显示产业链上游配套材料,完成配套材料的在线测试、企业认证与产品应用,提高主辅材料的国产化率。加强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着力攻克产业化关键技术,突破瓶颈制约,提升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为我国新型显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重点研究方向:

1.激光显示关键配套技术与设备研究。

开展激光散斑测量与激光模组集成老化测试研究,以及设备研制

与开发;开展高性能、智能化驱动电源技术研究,高性能视频图像处理与颜色管理技术研究及其配套硬件开发。

2.3D 显示配套材料及整机应用研究。

开发3D 显示用眼镜光阀、柱镜光栅板、微位相差板、高性能光学

膜等材料与部件,开发高性能3D 显示屏;突破3D 显示模组和整机制备与集成技术,实现量产与规模应用。

3.有机发光显示配套材料开发。

13

开发TFT 靶材、光刻用化学品材料、高纯特种气体材料、高性能

光学膜、掩膜板及其批量生产技术等内容,建设技术支撑平台,为生产企业提供技术和人才保障,提高有机发光显示产品上游配套材料和国产化率。

4.电子纸显示生产技术开发。

开发高反射率、高响应速度的电子纸显示材料和显示薄膜的中试

生产技术,专用TFT 及有源显示屏的规模生产技术,研究电子书产品的驱动集成电路设计与开发。

5.高世代液晶显示关键技术研究与配套材料开发。

高世代线玻璃基板和彩色滤光片、滴下式注入法(ODF)用液晶材

料开发、驱动芯片开发、新型半导体照明背光、高性能光学膜等国产化配套材料的研发与国产化导入,化学刻蚀液的国产化开发。

6.等离子体显示关键技术研究及配套材料开发。

开发八面取玻璃基板,3D 等离子体显示用荧光粉、电极材料、障

壁材料、列选址芯片、行扫描芯片、多功能集成逻辑控制芯片、显示

屏设计技术和制备工艺,透明3D 等离子体显示模组;研究开发超薄等离子体显示模组需要的产品结构、器件、电路工艺、散热技术和制造技术等;研究等离子体显示低功耗显示屏和驱动电路设计技术,开发适应低功耗要求的新型介质材料、电极材料、荧光粉等,实现低功耗等离子体显示产品产业化。

7.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系统集成技术开发。

开发用于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的高性能显示器件,开发移动互联

14

网终端显示模组与整机制造技术,突破显示系统低功耗技术、轻薄化技术、系统集成技术与整机制造技术,开发全尺寸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及其相关产品的工程化与产业化技术。

(四)产业化示范。

建设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源有机发光显示、电子纸显示、移动

互联网终端显示生产线,获取重要产品的知识产权,建立国家级或地方政府资助的技术平台和示范基地。

重点研究方向:

1.高性能激光显示关键器件及整机产业化。

开展超高亮度激光显示、高性能低成本激光显示、大屏幕激光电

视以及便携式(含微型)激光显示等整机产品的工程化与产业化开发,突破光源集成、自由曲面光学元器件、光学引擎、散斑消除、高速图像处理、高效热管理等关键器件,建成1~2 个产业化示范基地并进行

市场应用示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3D 电视及影院产业化示范。

建立眼镜式3D 显示生产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规范,提升快门和

偏光眼镜式3D 电视的显示品质;开发3D 显示投影影院系统,实现3D 影院系统国产化,建立3D 电视及3D 影院示范基地。

3.有机发光显示材料及产品开发与产业化示范。

突破关键技术和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将有机发光关键材料和显示

技术应用到产业,实现有机发光产品规模批量生产,以市场拉动材料和技术发展;重点实现有机发光材料的批量生产,低成本批量生产无15

源发光显示屏,规模量产有源发光显示屏,逐渐扩大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竞争力。

4.电子书产品及配套材料生产技术开发。

建设有源电子纸显示面板生产线,研究电子书驱动技术及其批量

制造技术。开发电子书所需的配套材料,设计并批量生产驱动专用集成电路、产品系统和应用软件;建设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电子纸产业发展。

5.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产业化示范。

开发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智能显示器的全系列移动互联网

终端显示器件,建立2~3 条高性能移动互联网终端显示器件工程化与

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3~4 条生产线,完善产业链,提高国产化率。

四、保障措施

(一)完善组织保障与管理机制。

利用国家科技计划等资源,实现各个创新环节的有机衔接。充分

发挥总体专家组的作用,建立高效管理机制,建立技术与管理问责机制,对项目进行全过程监督和控制,对项目产生的科技成果水平、应用效果等作出客观评价。

(二)加强产业化示范推广应用。

以点带面,通过产业化示范带动新型显示技术推广应用,逐步大

规模实施示范推广工程,推动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成熟可靠的技术参与示范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创新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技术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搭建和完善示范推广技术和服务链,不断推16

进产业升级和产业链延伸。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平台建设。

自主培养与对外引进并举,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显示领

域兼具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的复合型人才。推进创新团队建设,着力锻炼和培养显示产业领军人才。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加强集成协同创新,支持建设若干国家级创新平台,加快新型显示标准化体系建设进程。__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完整版

全国化工科学技术大会资料之二 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 科技发展规划纲要 (征求意见稿)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二O—O年十月

目录 一、行业概况 (1) 二、行业科技发展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趋势 (1) 三、产业发展科技需求分析 (14) 四、指导方针、总体目标及重点任务 (16) (一)指导导方针 (16) (二)总体目标 (17) (三)重点任务 (18) 五、技术重点方向 (22) 六、政策措施 (39)

前言 石油和化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经济和社会发 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快速发展,目前全行业总产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成为名副其实的石油和化工 大国。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 别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行业长期积累的矛盾日益凸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及时出台了一系列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措施,使我国率先实现 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社会和谐稳定。实践证明,科技创新不仅是应对国 际金融危机的强大武器,也是经济持久繁荣的不竭动力。 2009年,在丹麦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我国政府做出庄严承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 至45%。这些都对行业的科技创新工作提出了迫切要求。 “十二五”期间,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攻坚阶段,是 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从“石化大国向石化强国 转变”的关键时期。制定并组织实施《石油和化学工业“十二五”科技发 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对于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调整结构、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增强行业竞争力,推动行业稳定较快发展具有 重要意义。 《纲要》在总结“十一五”我国石油和化工科技创新取得的成绩,分 析科技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行业发展面临的科技需求基础上,按照《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总体要求,充分吸纳《我

科研项目分类

科技攻关项目,一般泛指是国民经济社会各领域,各行业在发展中需要的创新的科技项目,这科技项目代表着发展的方向目标范围,并且技术难度比较高,关键性,重要性,都需要集中力量攻克[1]。科技攻关项目的等级分类和采用科技攻关措施有相关性,按照科技攻关项目分类;如果是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是采用政府部门组织各专家集中力量,在保密情况下研究和试验,鉴定,实验,再投入实践应用。如果是企事业,一般的科技攻关项目和科技产品可以采用投标招标,邀请外部专家,单位内部组织技术力量,委托有关人员等等方式。科技攻关项目立项一般涉及到专业性,整套项目程序和环节十分严密。政府部门参与的科技进攻关项目在申报和立项和实施上都需要国家科技部门审批。科技攻关项目的工作环节一般有技术应用,评价分析,试验鉴定,实践效果,总结备案等工作过程。 二、应用基础研究 所谓应用基础研究是指那些方向已经比较明确、利用其成果可在较短期间内取得工业技术突破的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中的理论性研究工作也称为“应用基础研究。 OECD(世界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将R&D活动划分为三种类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在此基础上,中国科学研究院将应用研究细分为两类,即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并将应用基础研究定义为:针对具体实际目的或目标,主要为获得应用原理性新知识的独创性研究。

技术开发:是指利用从研究和实际经验中获得的现有知识或从外部引进技术,为生产新的产品、装置,建立新的工艺和系统而进行实质性的改进工作。目前,国外一些大的企业或公司,像IBM、松下、西门子、微软等公司都成立了专门的技术开发机构,在激烈竞争中,抢得先机,形成自己的人力积累,使别人难以模仿和超越,确保企业的竞争优势。 技术开发 技术开发(Technical Development)是把研究所得到的发现或一般科学知识应用于产品和工艺上的技术活动。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的对象主要有:产品的开发、设备与工具的开发、生产工艺的开发、能源与原材料的开发、改善环境的技术开发等。不同的企业可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技术开发的重点。 编辑本段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 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没有本质的区别。技术创新是与新技术的研发、生产以及商业化应用有关的经济技术活动。它们关注的不仅仅是一项新技术的发明,更重要的是要将技术发明的成果纳入经济活动中,形成商品并打开市场,取得经济效益。 技术开发与技术创新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技术创新与科研管理的关系 在技术创新过程中必须理清技术创新与科研管理的关系: 1)技术创新必须建立在企业现有技术基础上,如何确定技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科技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大气污染防治重点专项实施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一、意义和必要性 我国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巨大,以PM2.5和O3为特征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大范围重污染天气频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提出要像对贫困宣战一样,坚决向污染宣战。2014年国务院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强调了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的要求。 然而我国大气污染来源多样、成因复杂,大气污染防治需要从重霾天气的应对向大气PM2.5和臭氧的协同防控转变,控制技术重点需要从以往末端治理为主向全过程控制转变,管理技术要求从城市向区域尺度的空气质量监管转变,这些都对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提出了新的迫切的需求。 二、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 自上世纪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和英国伦敦煤烟污染事件之后,发达国家经历了漫长的治污历程,通过建立严格的监测-减排-核查-评估等管理机制和支撑技术体系,不断升级空气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实施全过程的污染综合治理,实现

了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从国内情况看,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科技取得了长足进步,开展了污染成因解析、污染源头治理、污染监测预警等核心关键技术研究,建立了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技术示范区,相关技术成果在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北京APEC会议等活动中得到应用,积累了短期保障城市空气质量的宝贵经验。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正在实施被称为“史上最为严厉”的大气污染治理行动计划,面对严峻的污染形势和艰巨的治理任务,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加强,全面提升我国大气污染科学认知能力、源头治理能力和决策支撑能力。 三、现有工作基础 “十二五”期间,各部门、地方相继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科研的支持,科技部、环境保护部制定了《蓝天科技工程“十二五”专项规划》,实施了“蓝天科技工程”、“清洁空气研究计划”等专项工作,中科院启动了“大气灰霾追因与控制”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在广大科学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批标志性科技成果,形成了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为核心的科技创新平台,培养了一批经验丰富的高水平人才队伍。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防治科研工作。2014年4月,按照国务院研究部署加强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支撑工作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国家科技部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项目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 术研发与应用” 课题申请指南

附件1: “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信息化测绘技术服务体系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项目课题申报指南 本项目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建成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国家基础地理信息集成管理系统、分发服务系统和应用开发示范工程,形成基于遥感影像的变化检测、地图缩编更新等创新性技术成果,以及一批实用化的软件、行业标准。项目成果能够促进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共享和有效应用,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 项目总体目标: 针对信息社会对测绘服务的需求,研究解决基础地理信息动态更新、数据管理、分发服务等业务方面的关键性技术问题,初步形成一套信息化测绘服务技术,基本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测绘保障提供科技支撑。具体内容包括:(1)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开发更新生产所需要的实用化软件系统,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工程提供技术支撑。 (2)基于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GIS软件平台,研究建立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集成管理系统,实现海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高效管理、分发和应用的业务化运行,提高我国GIS软件应用的整体技术水平。 (3)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分发服务技术,建立分布式基础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网络化的海量影像数据快速浏览系统,为社会提供更加

丰富和方便的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本项目拟支持3个课题,课题实施年限为2007年-2009年共3年。各课题的研究内容和考核指标如下: 课题一:建立基础地理信息动态变化监测系统研究 研究目标: 根据国家基础地理数据库更新生产的实际需求,研究基础地理信息变化发现、测定和更新技术方法及软件系统,包括影像的自动纠正与处理、目标识别、变化发现、综合判调、矢量数据缩编、数据库增量更新等,为国家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研究内容: 1、多源遥感数据融合与信息变化提取系统研究 1)多源地理信息的精确配准 ●新影像与矢量化地图数据的配准 利用广义点摄影测量原理和自动线状地物提取,通过影像自动纠正,实现二者精确配准。 ●多源影像的精确配准 研究不同传感器获得的影像之间、不同几何分辨率的影像之间、不同时相影像之间、原始影像与正射影像之间的配准理论及配准方法。 2)主要地形地物要素的快速识别 拟针对空间分辨率为5~10m的卫星影像和航空影像中的道路、水系、居民地等主要基础地理要素,研究具有已有知识引导的目标智能识别方法。 ●利用已有矢量数据的知识进行道路提取 ●集成多种特征的遥感影像集团式居民地识别 ●利用分类和缓冲区检测在中小比例尺影像中提取水系目标

科技部十二五经费管理改革解读

专题报道———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解读 国家科技部“十二五”对科技部管理的各类计划项目经费管理办法进行了较大调整,为了使科研工作者能尽快了解调整的具体内容,科技部调财司、科技部经费监督管理中心、科技部风险事业评估管理中心对全国科研院所、高校等参与科技部国家计划项目的有关单位的经费管理及科研人员进行了培训,在此特以专题报道的形式对此次经费管理办法在概预算部分的调整内容向我校教师做解读:“十二五”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概预算编制及执行,下面我们也就按照编制和执行两大部分为大家解读。 第一部分:概算、预算编制具体要求 一、进一步明确了概预算的概念、重要作用及规范申报、审核过程及需要把握的原则和承担责任的主体 1. 概预算的概念及作用 项目概算是确定科技计划项目经费投入规模的依据,是项目各任务合理配置资源的基础。经过咨询评议后的项目概算,将作为项目立项决策和控制项目(课题)总预算的重要依据。 项目预算是确定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期内经费安排的依据,是课题各任务合理分配和使用资源的基础。经过评估评审后的项目(课题)预算,将作为预算执行、监督检查和财务验收的重要依据。 2. 概预算申报与审核过程需把握的原则 概预算一定要符合政策相符性、目标相关性和经济合理性原则。 3.明确概预算的申报与审核过程中的责任主体 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法人)是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根据项目(课题)任务特点和实际需求,组织项目(课题)负责人和单位财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共同完成概预算编报工作,并进行审核把关。 二、进一步规范了概预算的申报、审核程序 概预算的申报、审核程序按项目类别划分为三类项目 1.973计划项目概算申报与审核程序 973计划项目科技部只针对项目承担单位,课题承担单位由项目承担单位统一管理,973项目立项一般需要经过初评、复评、进入备选项目库和综合咨询等步骤。在对备选项目进行综合咨询时,科技部相关部门就会发布项目概算申报的通知,收到通知后项目申报单位即可开始进行概算申报工作。 在将项目概算上报科技部后,科技部对项目概算进行咨询评议,并报财政部备案,科技部相关部门通知项目承担单位组织各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编制课题预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锁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 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目录 1机构简介 2历史沿革 3主要职能 4下属机构 5机构领导 1机构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 科技部负责提出科技发展宏观战略 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

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2历史沿革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主管国家科学技术工作的部门, 其前身是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成立于1956年5月。1958年11月23日,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102次会议决定撤销国家技术委员会,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1970年6月22日中央决定撤销该机构,1977年9月恢复科学技术委员会。1978年改为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1998年3月10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决定》,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 3主要职能 科学技术部 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 组织编制全国民用科学技术发展的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研究多渠道增加科技投入的措施;优化科技资源的配置;负责归口管理的科学事业费、科技“三项费”和科技外事经费等有关费用的预、决算。 研究制订加强基础性研究、高新技术发展的政策措施;负责重大基础性研究计划、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科技攻关计划、科技创新工程和社会发展科技计划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强化高新技术产业化及应用技术的开发与推广工作;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国家级高新技术重点新产品工作;负责火炬计划、星火计划、成果推广计划等科技开发计划

(完整word版)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管理,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暂行规定》等相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计划的主要任务是:以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为目标,综合运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工程技术多门类、多学科知识,为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支撑。 第三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资助的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面上项目和出版项目三类。重大项目是根据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需求,由科技部综合各部门、地方和专家建议确定的年度重点研究任务;面上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立项的研究任务;出版项目是指各申报单位提出,经科技部组织专家评审同意资助出版的软科学研究成果。 第四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按照管理规范、职责明确、公开公正、简明高效的原则组织实施。 第二章组织与职能

第五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并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共同组织实施。 第六条国务院各部门归口管理本部门的软科学研究工作,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各级地方科技厅(委、局)归口管理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负责编制本地区的软科学研究计划,并协助科技部组织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的实施。 第七条科技部负责对各部门、各地区的软科学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与协调,组织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的重大软科学研究。 第三章计划管理 第八条科技部负责编制和发布《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年度项目指南》(以下简称《项目指南》),确定年度研究重点和申报要求。 第九条国务院各部门、地方科技厅(委、局)根据《项目指南》要求,组织本部门和本地区的申报工作。 第十条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按规定程序确定项目责任人和依托单位。项目责任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自然人作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推动科技经费管理迈上新台阶-王伟中副部长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培训

创新机制、深化改革, 推动科技经费管理迈上新台阶- 王伟中副部长在“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 培训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精神,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管理改革视频培训会议,对于加强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推动有关政策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十一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取得阶段性成果,支撑产业结构调整与振兴取得实效,科技在保增长、调结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科技事业步入了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当前,“十二五”各项科技工作已经全面启动,为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规划纲要》,促进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科技部出台了《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政策改革工作,修订了国家三大主体科技计划管理

办法,发布了《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科技部、财政部向国务院有关领导进行了专题报告,克强副总理、延东国务委员给予了充分肯定。 为确保国家科技计划和经费管理改革措施落到实处,加强政策宣传培训是当务之急。万钢部长、志刚副书记对宣传培训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做出重要指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和大家进行沟通交流。 一、“十一五”以来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主要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发展,科技资源总量保持稳定增长。2011年中央财政科技拨款预计达到2440亿元,比上年增长19%;地方财政科技拨款与中央同步增长,预计达到2460亿元。全国科学研究与试验(R&D)经费预计达到8610亿元,比上年增长22%,R&D与GDP的比值约为1.83%。全国R&D 人员预计达到280万人年,继续位居世界首位。随着科技投入的不断增长,各部门、各地方,课题承担单位、广大科研人员高度重视科技经费的管理和使用,积极探索科技经费管理机制,科技经费管理制度日益完善,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健全,全过程管理得到加强。 第一,科技经费管理制度不断完善。2006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财政部科技部关于改进和加强中央财政科技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对财政科技经费管理改革做出总体部署。在此

科研项目分类

昆理工大校字〔2009〕95号 昆明理工大学关于印发 《科研项目分类与认定办法(试行)》的通知 各院、部、处、室、馆、中心及直属部门: 《昆明理工大学科研项目分类与认定办法》(试行)已经2009年11月11日第十七次校长办公会研究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九年十一月十六日 昆明理工大学 科研项目分类与认定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充分发挥科研在支撑学校学科建设和高水平大学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统一我校科研项目类别,规范科研项目管理,为全校教职工的学术业绩量化提供科学依据,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学校科研项目的分类、认定、定级与管理。依据本办法

规范和认定的科研项目,作为学校与学院专业技术人员绩效考核、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研究生导师评聘等的重要依据。 第二章科研项目的定义与分类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科研项目,是指以学校名义承担、经学校科技处认定、由学校教职工负责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及转让、咨询服务等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各类政府科技计划、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和国际组织资助项目。 第四条本办法将科研项目按项目来源、技术难度和研究经费,分为“国家级(A级)”、“省部级(B级)”、“地厅级(C级)”三个级别,每一个级别又分为“重大”、“重点”和“一般”三种类型(A1-A3、B1-B3、C1-C3)。未进入上述三级九类的项目,为其它项目(D类)。 第五条国家级(A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际合作等科技部其它项目,国家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各类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其它部委(局)项目;联合国及国际组织资助项目,企业重大科技攻关项目与重大技术转移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才项目(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云南省高端科技人才引进项目;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 第六条省部级(B级)科研项目包括:教育部各类项目,国家其他部委(局)和行业协会项目,司法部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项目;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省科技创新强省计划项目(工业与高新、农业、国际合作、省校合作)、重点新产品开发计划和社会事业发展专项计划项目,省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重大产业技术开发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其他厅局科技专项项目;联合国及外国政府国际基金资助项目,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校企业预研基金项目;省创新人才团队项目,省人才引培工程项目(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技术创新后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管理办法 苏州智为铭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李晓明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规范管理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国家平台),推进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共享,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创新创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国科发基〔2017〕250号),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国家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属于基础支撑与条件保障类国家科技创新基地,面向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社会治理、建设平安中国等需求,加强优质科技资源有效集成,提升科技资源使用效率,为科学研究、技术进步和社会发展提供网络化、社会化的科技资源共享服务。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国家平台主要指围绕国家或区域发展战略,重点利用科学数据、生物种质与实验材料等科技资源在国家层面设立的专业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 科研设施和科研仪器等科技资源,按照《国务院关于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的意见》(国发〔2014〕70号)和《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国科发基〔2017〕289号)进行管理。图书文献等科技资源,依据相关管理章程和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第四条国家平台管理遵循合理布局、整合共享、分级分类、动态调整的基本原则,加强能力建设,规范责任主体,促进开放共享。 第五条利用财政性资金形成的科技资源,除保密要求和特殊规定外,必须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形成的科技资源通过国家平台面向社会开放共享。 第六条中央财政对国家平台的运行维护和共享服务给予必要的支持。 第二章管理职责 第七条科技部、财政部是国家平台的宏观管理部门,主要职责是: 1.制定国家平台发展规划、管理政策和标准规范; 2.确定国家平台总体布局,协调组建国家平台,批准国家平台的建立、调整和撤销; 3.建设国家平台门户系统即“中国科技资源共享网”(以下简称共享网); 4.组织开展国家平台运行服务评价考核工作,根据评价考核结果拨付相关经费; 5.指导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开展平台工作。 第八条国务院有关部门、地方政府科技管理部门是国家平台的主管部门(以下简称主管部门),主要职责是:

国家“十二五”海洋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vdΓ?ǔeê q

? ? q 8 ] ? @ q q) S??; Ф Ф9? ?e @ pJ?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关于印发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通知 科技部门户网站 2012年09月06日 国科发高【2012】89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技局,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推动新型显示技术和产业发展,我部组织编制了《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现印发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情况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技部 2012年8月21日1 附件: 新型显示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显示产业是年产值超过千亿美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信息时代

的先导性支柱产业,产业带动力和辐射力强。为实现新型显示产业的加速创新发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精神,制定本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全球新型显示技术发展迅速。 显示技术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阶段。目 前主要的显示技术有阴极射线管显示、液晶显示、等离子体显示、有机发光显示、激光显示、三维立体(3D)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发光二极管显示、硅基液晶投影显示、数字光处理显示等。其中,阴极射线管显示已基本退出显示技术历史舞台,液晶显示技术和等离子体显示已经成为显示主流技术,激光显示、3D 显示、有机发光 显示、电子纸显示、场发射显示将是未来主流显示技术。我国激光显示是最有可能领先国际水平的显示技术,3D 显示是最有生命力且终将 成为显示技术共性平台的下一代显示技术,有机发光显示是最具发展潜力的新型显示技术,电子纸显示和场发射显示是值得关注的下一代显示技术。 2 自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新型显示产业快速发展,总产值超过 1000 亿美元,其中90%以上为液晶显示产业创造。在全球液晶显示产

十二五国家科技

“十二五”国家科技计划信息技术领域2013年度备选 项目征集指南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落实《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根据国家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的总体精神,信息技术领域按照“以网络为基础、以计算为核心、以应用为导向、以安全为保障”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在信息技术前沿领域寻求基础性突破、掌握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加强集成创新和应用模式创新、延拓信息技术应用尝试与广度、支撑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等重点任务,在2011年和2012年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在先进计算、网络与通信、虚拟现实与数字媒体、信息安全、微电子与光电子等主题方向征集备选项目。为做好2013年度信息技术领域备选项目库的建设工作,特制定本指南。 一、指南方向与内容 1. 先进计算 1.1 面向大数据的先进存储结构及关键技术 研究基于新型半导体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体系结构及数据组织、管理及运用等关键技术,形成智能存储系统平台技术和系列存储软硬件产品核心技术,构建相应原型系统及示范性应用系统。下设3个研究方向。 1.1.1 基于新型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与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针对现有存储性能和处理器能力之间的差距问题,研究基于新型非易失性存储器件的存储系统结构和相关关键技术,探索其在存储系统与服务中的应用模式,建立相应的验证性原型。 1.1.2 面向大数据的智能存储体系结构及关键技术(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面向大数据的新型分布式存储架构及数据组织模式,包括大数据归约、元数据高效存储与分布式索引、全局数据共享、异构数据集成与融合;系统随应用环境变化自适应调整的智能存储技术、大数据并行访问优化技术;系统安全架构与方法;系统能耗感知及低能耗方法等,并构建原型系统. 1.1.3 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前沿技术类、国拨经费限700万元) 研究溯源存储(Provenance-AwareStorage)、存储虚拟化、自动精简配置、动态分级存储、重复数据删除、瓦记录存储等新型存储方法与机制,研发相关软件,以支持高效存储,建立应用示范系统。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

国家科技部认可查新机构名单国家发明奖励评审委员会 1990年公布的国家发明奖项目查新单位名单: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即我站) 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咨询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中国化工信息中公安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技术情报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陕西省科技信息研究所 煤炭技术信息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公布第一、二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通[1994]23号)公布的第一、二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文献信息中心 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 上海科技情报研究所 机械工业信息研究院 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天津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中国航天信息中心 辽宁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 山东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 河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林业科技信息研究所 江苏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冶金信息标准研究院 黑龙江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航空信息中心 湖北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 广西区科技情报研究所 兵器工业情报研究所 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公司技术经济研究院 广东省科技情报研究 国家科委《关于复审一级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情况和公布第三批科技查新咨询单位的通知》(国科函信字[1997]005号)公布的第三批科技查新机构名单:铁道部科技信息研究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科技部公布了《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规划》提出以重大新药、医疗器械、中药现代化为核心,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中高端医疗产品的国产化能力,提升产业规模和技术竞争力,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为提高医疗服务能力提供产业支撑。以下是该规划全文。 目录 一、形势与求 (6) 二、指导思想 (10) 三、基本原则 (10) 四、战略目标 (12) 五、重点任务 (13) (一)发展前沿技术,引领医学发展 (14) (二)重视基础研究,解决科学问题 (15) (三)加强预防研究,降低患病风险 (17) (四)突出临床转化,提高诊疗水平 (19) (五)强化保健康复,服务全民健康 (20) (六)关注公共卫生,构筑安全屏障 (21) (七)推动健康产业,促进经济发展 (22) (八)完善条件平台,支撑医学发展 (24) 六、保障措施 (25) 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医学科技是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加快医学科技发展,对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提高公众健康保障水平,支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培育发展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改善民生服务,以及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以及《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为加快医学科技发展,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特制定《医学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一)疾病防控挑战艰巨。 近年来,我国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糖尿病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呈持续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并带来沉重的医疗负担。结核、艾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发病率居高不下,SARS、甲型H1N1流感等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我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方面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未富先老的老龄化问题也接踵而来,老龄人群的疾病防治和健康保障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压力。此外,出生缺陷已成为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心理精神疾患日益增多,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频发,呼吸、消化等常见病、多发病仍然困扰着广大公众的健康,食品安全和环境危害对健康的影响加重,职业病和地方病高发,医源性和药源性疾病不断出现,亚健康状态人群扩大,广大农村基层地区医疗机构的诊疗技术水平较低,进一步加剧了疾病防控的严峻形势。面对诸多挑战,现有医学认识水平仍存在很大的局限性,许多重大疾病包括常见多发病仍然缺乏经济有效的防控办法和诊治手段,疾病防治的科技支撑能力亟待提高。 (二)健康需求快速增长。 健康是人类自身最普遍、最根本的需求。现阶段我国健康需求的主要特点是起点低、总量大,居民整体健康状况相对较差。随着经济条件、教育程度、科学技术、产业发展等各要素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公众健康需求快速释放,人们越来越重视防病治病,拉动了医疗服务业以及包括药品和医疗器械在内的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也导致我国医疗资源紧缺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同时,伴随着广大公众健康意识的不断提高,家庭医疗、康复保健、个人健康等产品逐步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在个人消费支出中所占比例逐步提高,现代健康服务业快速增长。医学科技的目的已不仅仅是解除病痛,更要满足人们健康水平提高和生活质量提升等多层次需求,提供更好的健康服务。 (三)科技创新高度活跃。 认识生命现象和解决健康问题带来的内生动力以及以生命科学为主的多学科理论和方法的不断进步,促进医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及整体等层面的研究不断深入,推动医学向预测、预防和个体化诊疗等新的方向加速发展;医学影像、分子诊断、基因治疗、细胞治疗、微创手术、组织工程、生物医用材料、靶向药物治疗、无创检测、实时监测、数字化医疗、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新技术不断发展,疾病防治手段和医疗服务水平不断进步;传统医药的健康观念、医疗实践与现代医学的结合日趋紧密,中西医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发展的突出特色;多学科的交叉渗透融合日益广泛,医学逐步成为促进生物、材料、信息、工程等学科领域集成融合应用的重要引擎,医学科技发展进入了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四)医学模式加速转变。 随着科学认识的不断深入,探索生命的奥秘、揭示人体健康与疾病的本质、寻求更加安全有效的干预方法,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物医学问题,而是包含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等在内的复杂系统科学问题,医学科技进入了多视角、全方位研究的整体医学的时代,医学科技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跨领域的交叉渗透融合和紧密协同的大兵团作战。紧密围绕医学科技发展需求,加强医学研究资源的共享集成,推动不同学科和技术领域间的交叉融合,促进前沿技术、基础研究和临床医学的紧密衔接,加快建立整体协同的研究模式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五)产业竞争日趋激烈。

专项规划-国家科技部

附件: 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十二五”专项规划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加强“十二五”期间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的实施,按照《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和《国家基础研究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的总体要求和任务部署,编制本规划。 一、形势和需求 科技基础性工作一般指围绕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需求而开展的获取自然本底情况和基础科学数据、系统编研或共享科技资料和科学数据、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制定科学标准规范、研制标准物质等科学活动的统称。 科技基础性工作是基础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识自然现象和发现科学规律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具有基础性、长期性和公益性等特点。达尔文历时20多年科学考察完成的《物种起源》、我国几代人几百位科学家花费50多年完成的《中国植物志》等经过长期积累形成的成果,对于推进基础学科发展、支撑国家宏观决策、促 —1—

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由于科技基础性工作在国家科技、经济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新兴国家都普遍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部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例如:欧美等国家的探险家对我国青藏高原、新疆等地区的科学考察和对南北极的大规模、多学科的综合科学考察;英国著名的洛桑农业实验站;世界发达国家主导形成的全球碳监测网络等。 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十分重视科技基础性工作。建国伊始,在《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中就把资源环境综合科学考察列为重要内容,全面、系统地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本科学数据、资料和信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基础性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开展了南北极、青藏高原、海洋和沙漠等科学考察,建设了一批长期定位观测站,系统采集保存自然科技资源,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等,取得了可喜的成就。2009年,科技部还组织召开了全国野外科技工作会议,回顾总结了我国六十年野外科技工作的发展历程和科技成就。—2—

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国家公共安全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科学技术部 二〇一二年三月

目录 一、形势与需求 (1) 二、指导思想、发展目标 (3) (一)指导思想 (3) (二)发展原则 (4) (三)发展目标 (5) 三、重点方向 (7) (一)公共安全应急管理支撑技术与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7) (二)公共安全脆弱性分析与保障技术 (8) (三)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救援技术与装备研发 (9) (四)公共安全标准体系建设 (9) 四、重点任务 (10) (一)生产安全领域 (10) (二)食品安全领域 (12) (三)社会安全领域 (14) 五、保障措施 (16) (一)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大公共安全科技投入 (16) (二)建立科技创新机制,整合公共安全科技资源 (17) (三)建立科技激励机制,推进公共安全产业发展 (17) (四)加强学科建设和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公共安全意识17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公共安全科技创新能力 (18)

公共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石,是预防与应对各类重大事件、事故和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减少社会危害和经济损失的基础保障,是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是科学预防与应对突发事件、强化公共安全综合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之一,也是加强民生科技的重要任务。 本专项规划根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和《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编制,是指导“十二五”期间公共安全领域科技工作和制定相关科技政策的重要依据,重点包括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和社会安全等领域,防灾减灾领域另有专项规划。 一、形势与需求 1、公共安全科技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我国一直重视公共安全科技工作并给予了持续支持,特别在“十一五”期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加大对公共安全领域的支持力度,公共安全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得到了快速发展。一是初步建立了公共安全科技体系。以构建科学预测、有效防控与高效应急的公共安全科技体系为目标,在国家科技计划支持下,重点围绕国家公共安全应急平台、重大生产事故预警与救援、食品安全与出入境检验检疫、突发事件防范与快速处置、生物安全保障和重大自然灾害监测与防御等优先主题突破了一批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科技成果。二是积极推进部门联动,行业科技水平取得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解读 作者:李文君 来源:《教育与职业·综合版》2012年第02期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制定的背景是什么? 徐建国:为贯彻《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科学指导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时期的建设,特制定《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现状如何? 徐建国:“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基地。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体系初步形成,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2010年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如何发挥高校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徐建国:国家大学科技园面向产业发展需求,依托高校技术和人才优势,创新产学研用合作模式,与地方共建产业化基地,较好地满足了地方对科技的迫切需求,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日益显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不断完善,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在集聚和培养人才方面有何成效? 徐建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努力营造良好环境,制定激励措施,吸引高水平人才入园兴办企业。建立了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支持学生来园创业实践,形成了校区园区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认定了41家国家大学科技园为高校学生科技创业实习基地。 《教育与职业》: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发展模式有哪些? 徐建国:国家大学科技园形成了一校一园、多校一园、校府共建等模式,有效整合了各类创新资源,促进科技园的快速成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