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管理

第十一章动物实验的管理

内容提要:动物实验的管理是保证动物实验成功的可靠保证。本章主要介绍了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实验动物选择原则、动物实验的设计,目的在于了解动物实验的管理规范和动物实验基本设计思路,提高动物实验的科学性、创新性。

关键词:保动物实验;管理;实验动物选择;试验设计

第一节 动物实验的质量管理

动物实验质量的管理,首先要了解国家、各行业部门、地方颁布实施的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及涉及实验环节的有关法律、法规、质量标准,在已经获得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管理机构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的单位进行实验,然后依据实验单位的特点及实验目的,制定彻实可行的质量管理办法,在生产和实验过程中加以认真严格执行,以保证动物实验的质量达到标准。

当前动物实验要求达到实验室操作规范(Good Laboratory Practice, GLP)和标准操作程序(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这些规范和操作对实验动物和实验室条件,工作人员素质,技术水平和操作方法都要求标准化。

一.动物实验质量管理的标准

动物实验质量管理是指在动物实验过程中由第三方即质量监督人员对动物实验全过程达到标准化所实施的职能和活动。质量监督人员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应对操作程序、方法、环境条件、受试对象、施加因素和实施途径的标准化实施连续记录和分析。进行动物实验质量管理参照的标准包括:

(一) 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已颁布的影响动物实验的标准

如化学试剂的标准、药典、实验动物的质量标准、实验环境条件的标准、仪器设备的标准、饲料饮水标准等法规性标准,有关实验动物质量的标准参见相关章节中的内容。

(二) 洁净动物实验室自行制订的各种标准

如灭菌净化标准、灭菌物品的贮存期标准、以及在国家、行业部门和地方已经颁布的标准或在此基础上本实验室自定的(高于标准)内部标准。

(三) 内部质量标准

由动物实验室会同有关技术、管理部门专家共同制定,作为暂定依据,待批

准公布后按国家、行业部门或地方、颁布的标准一起执行。

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和职责

1.收集保存有关动物实验的资料、实验方案、总结报告的副本。

2.根据实验动物法规,对动物实验全过程进行全面审核。主要内容有实验记录、总结报告、项目实施条件、检测方法和实验进度。对实验的软硬条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管理,实施实验档案管理与检查制度。

3.每项动物实验实施检查与监督,并制定检查计划,详细记录检查的内容、存在问题、采取的方法,并在记录上签名,保存备查。

4.定期现场检查动物实验设施、仪器设备和动物实验室管理情况。

5.及时向单位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报告检查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报告。

三.质量管理的组织实施

质量监督方案由质量管理负责人主持起草,经过单位批准后,由质量监督机构组织实施,负责收集、整理、核对有关数据,并起草阶段性和最终结论性的质量监督管理报告。动物实验质量监督管理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动物实验环境的全面运行管理状况。

2.实验动物饲养人员、管理人员的上岗证件。

3.仪器、设备完好运行的确认。

4.项目计划书、实验方案、标准操作程序与执行情况的核对。

5.实验报告中原始资料、标本、样品数据与实验报告书的核对。

6.实验方法、测试、分析、统计方法等与实验报告的核对。

7.实验中所有动物死亡、剖检记录的核对。

8.实验过程中对影响实验因素纠正方法与实验报告的核对。

9.实验动物及饲料合格证及项目计划书要求的核对。

10.国家或地方实验动物管理机构半年或12个月对动物实验室最近一次的检测结果。

11.动物实验质量监督的综合评价。

四.实验动物质量管理具体要求

1.动物实验中仪器的控制要求

按国家计量部门的法规标准,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的检查和校验。

2.实验动物的质量管理

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理》研究生毕业论文以及省部级别科学实验和生物制品必须应用清洁级或以上级别的实验动物。国家级课题和国际合作项目必须使用SPF级或以上级别的动物。动物实验设施必须与相应的设施配套。

3.实验动物用饲料、饮水的质量管理

应该根据动物种类、级别和不同生理阶段饲喂不同营养水平的饲料。生产饲料必须取实验动物管理机关颁发的实验动物饲料生产许可证。购买饲料也必须到有上述设施合格证的单位去购买。严格控制饮水的质量标准。普通环境饲养的动物使用人的饮水标准,屏障环境、隔离环境使用灭菌水或酸化水。

4.人员管理

从事动物实验的饲养人员必须取得相关属地或部门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饲养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从事动物实验的科技人员必须取得相关属地或部门的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实验动物技术人员资格认可证。

五.动物实验室文件、资料的管理

文件资料管理是动物实验结果可行性保证体系的重要部分,其目的就是保证洁净动物实验全过程按文件规定进行。

(一) 文件资料管理系统

文件分为两部分即标准和记录(凭证)。标准主要指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1.技术标准 是指动物实验过程中由国家、地方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布的技术性规范、细则、标准和规程等书面文件。

2.管理标准 是指动物实验部门为行使其管理职能所制定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制度、规定、办法等书面文件。

3.工作标准 是指对动物实验室各部门的工作范围、职责、权限、工作内容等的规定标准,岗位SOP等文字要求。

资料中的记录(凭证)包括记录(实验操作记录,结果记录)、凭证(物品、动物、设备、设施等的状态的单、卡牌等)和实验动物设施运行状态的记录。洁净动物实验管理的文件系统见图11-1。

(二)文件系统的管理要求

实验工作结束或终止,专题负责人应将实验方案、标本、原始资料、文字记录和总结报告的原件与实验有关的各种书面文件、质量保证部门的检查报告等按照标准操作规范要求整理和存档。

1.标准文件资料应精心设计和准备以便有效正确地使用。记录(凭证)文件应认真详细地准确无误地反映实验结果。文件的标题、内容,文字应简练,条理清楚,用专业术语表达准确。各动物实验部门应统一文件格式、编号,便于检阅。存档文件不应用手抄,实验记录、图表也应尽量保存打印件。

图11-1 洁净动物实验管理的文件系统

2.实验记录内容真实,记录及时,字迹清楚,不得用铅笔记录,不能任意撕毁或涂改。若更改实验记录(凭证)必须填写改正人姓名日期,但不能使用涂改液,应划去后在旁边重写。

3.各种表格内容应详细填写,不能简化,留有空格,如若无内容填写应用“——”表示。内容与上述项目相同时应重复抄写,不能用“ ”或“同上”字样表示。

4.填写记录(凭证)者应填写姓名,不能简化、潦草,填写日期不能简写。

5.记录(凭证)应有质量监督人员负责复核,并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记录。

6.文件、凭证的保管与归档应有专人负责,并应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要求。

7.各种文件、资料应保存3年以上。

(三)实验结果的报告要求

每项洁净动物实验结束后都应由项目责任人写出实验报告书,原则上必须记载下述事项:

1.标题和实验意义。

2.实验设施的名称和所在地以及实验条件的级别等。

3.实验的起止日期。

4.施加因素的名称、方法、批号、含量、效价、纯度等。

5.受试对象的名称种(品)系、年龄、体重范围、来源、级别、饲养条件和

级别等。

6.给药途径、方法、给予量、次数和时间等。

7.观察的次数、测定分析的种类和方法等。

8.各部分工作完成责任人姓名。

9.对实验过程中不可预测和影响实验结果的纠正办法。

10.数据分析的统计方法。

11.项目责任人的签名,报告日期。

12.该报告法律责任人签名。

13.质量监督人员的签名。

14.该报告的去向和份数。

第二节 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一、实验动物选择的重要性

科学实验结果的可靠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动物的选择,如果选择不当,便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更重要的是浪费了时间,甚至可能因此而失去某些重大发现。如果选择得当,可节约人力、动物和时间,以最小的代价,最大限度地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二.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

(一)标准化原则

指动物实验中选择和使用与研究内容相匹配的标准化的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具有满足科学实验的四条基本要求:即对实验处理表现出极高的敏感性;对实验处理的个体反应表现出极强的均一性;模型上的遗传稳定性;动物来源易得性。

要根据实验目的不同,选择不同等级微生物学控制的实验动物。无菌动物,可以排除普通动物带有各种微生物和寄生虫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使实验结果正确可靠,常用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的研究。悉生动物则是所带微生物完全明确,选用此种动物正确性也很高,常用于研究微生物和宿主动物之间的关系,抗体制

备研究等。无特定病原体动物适用于所有科研实验、生物制品生产与鉴定。涉及国际交流的重大课题,最好使用SPF级动物。清洁级动物是目前国内科研工作主要要求的标准实验动物,也适用于大多数科研实验。

选择何种遗传群动物,应该根据不同的课题内容而定。近交系动物由于遗传纯合度,个体差异小,特征稳定,对实验反应一致性好,实验结果精确可靠。不同的品系具有各自的独特特性,可以适合不同研究课题的需要。另外,许多突变品系动物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疾病或缺陷,如裸鼠、癫痫大鼠等具有实验模型性状显著且稳定的特征,是研究人类相关疾病的重要实验模型。

(二)相似性原则

指利用动物与人类某些机能、代谢、结构及疾病特点的相似形选择实验动物。生物医学的目的在于更准确地揭示生命活动的规律,探求人类疾病的病因、机理,寻找防治人类疾病的有效方法。

(1)选择在整体上与人类相近似的动物。从进化角度来看,灵长类与人最近似,如猴、长臂猿、猩猩、狒狒等。但这些大型灵长类动物数量少,有些还是珍稀动物,价格昂贵,不易获得,所以一般科研单位无条件选用。

(2)其次根据不同种属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针对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实验动物。这些实验动物虽然从整体上与人类并不十分相似,但某些方面却与人类非常近似。例如猪的皮肤组织结构与人类相似,其上皮再生、皮下脂肪层,烧伤后的内分泌及代谢也类似人类,故选用小型猪做烧伤研究较为理想;突变系SHR 大鼠,其自发性高血压的变化与人类相似,并伴有高血压性心血管病变,如脑血栓、梗塞、出血、肾动脉硬化等症状,是研究高血压病的最佳动物;鸡、鸽的脂质代谢与人类相似,故可用鸡、鸽研究高脂血症。

(三)差异性原则

指利用不同种系实验动物机体存在的特殊构造或某些特殊反应选择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和要求的动物。有时这种选择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恰当使用具有某些解剖生理特点实验动物,可以大大减少实验准备方面的麻烦,降低操作难度。

大鼠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发达,应激反应灵敏,且各种内分泌腺体如垂体、肾上腺、卵巢易于摘除,适于做应激反应和内分泌实验研究,适宜于研究心理疾病的机理(如惊恐伤肾的研究)。大鼠的踝关节对炎症十分敏感,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痹症) 多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但大鼠无胆囊,不能用来做胆囊

功能研究的实验。兔对体温变化十分敏感,易产生发热反应,且反应典型、恒定,适于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的研究。豚鼠易于致敏,适于作过敏性实验研究。同时由于其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 ,必须从食物中摄取,故作维生素C 缺乏症的研究非常适合。大多数实验动物,如猴、犬、大鼠、小鼠等是一定性周期排卵,而兔和猫属典型的刺激性排卵物,只有经过交配刺激才能排卵,因此兔和猫是孕药研究的常用动物。

(四)相容或相匹配原则

指在设计动物实验时,所选用的动物质量等级要与实验设计、实验条件、实验者技术与方法、试剂纯度等相匹配。但要避免应用高精仪器、先进的技术方法、高纯度的试剂与低质量、非标准化、反应性能低的动物相匹配。更应避免利用低性能的测试手段,非标准化的实验设施与高质量、高反应性能的动物相匹配,例如花费大量资金购买的无菌动物或SPF 动物饲养而在普通环境中进行实验,这无疑是一种浪费。

(五)易化性原则

在动物实验过程中,进化程度高、结构功能复杂的实验动物,有时会给实验条件控制和实验结果分析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所以,在确保研究目标的前提下,可选择结构、功能较简单的实验动物。如选择两栖类进行神经反射弧实验;利用果蝇寿命短、染色体数目少等特点,成功地进行遗传学研究等。

(六)可行性原则

在大多数情况下,研究者在进行科研选择实验动物时还必须考虑课题经费、实验场地、饲养动物的条件、实验者的技术水平、测试手段等诸多因素。不可能不顾及诸多因素的限制盲目追求高等级动物(如无菌动物),或者猴、猿、狒狒、猩猩等非人灵长类动物。相反许多啮齿类实验动物如小鼠、大鼠、豚鼠、地鼠等繁殖周期短,具有多胎性,饲养容易,遗传及微生物控制方便且这些动物的年龄、性别、体重可任意选择,量大价廉,来源充足。

(七)规格化原则

指选择与实验要求一致的动物规格。由于不同动物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存在个体差异,选择时,除了注意动物的种类及品系外,还应该考虑到动物的年龄、体重、性别、生理和健康等符合规定。

1.年龄和体重实验动物的寿命各不相同,在发育上,有的以日龄计,有的以月龄计,有的以年计龄。若对犬和小鼠均观察一年,所反映的生命过程是完

全不同的。即使同样是犬,不同的年龄段所反映的生命过程也是不同的。所以在

选择实验动物年龄时,应注意到各种实验动物与人之间的对应,以便进行分析和

比较。

2.性别实验表明,不同性别的动物对毒物的敏感性不同。如给大鼠皮下注

射0.1-0.2ml的30%乙醇溶液,雄性动物死亡84%,而雌性动物只死亡30%。有

时雌性动物的敏感性较雄性为高,如给大鼠麻醉时(戊巴比妥钠),雌性动物的

敏感性是雄性动物的2.5-3.8倍.又如雌雄小鼠对实验急性毒性与慢性毒性的敏

感性并不一致,急性毒性雌鼠较雄鼠敏感,而慢性毒性雄鼠较雌鼠敏感。一般来说,实验若对动物性别无特殊要求,则宜选雌雄各半。

3.生理状态动物的生理状态如怀孕、哺乳等对实验结果影响很大,因此实

验不宜采用处于特殊生理状态的动物进行.如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动物怀孕,则体

重及某些生理生化指标均可受到严重影响,有时应将怀孕动物剔除.

4.健康状况 动物的健康状况对实验结果正确性与否有直接的影响。健康

的动物为体型丰满、发育正常、被毛浓密有光泽且紧贴身体、眼睛明亮活泼、行

动迅速、反应灵敏、食欲良好。对于慢性实验用的动物,尤其是大动物,除了上

述一般观察外,应对每只动物做全身仔细的健康检查。一般在实验前,选好的动物

需有7-10天的预检,并可使动物适应新的饲养条件。

5.品系、等级品系和等级分别表示实验动物按遗传学控制和微生物学控

制的标准化条件。一般情况下,近交系动物的生物反应稳定性和试验重复性都较代生活力强,带有两个亲代品系的特性,虽然遗传型是杂合的,

封闭群好;F

但个体间的遗传型和表现型都是一致的,应用时能获得正确的结论。封闭群动物

和杂种动物在实验的重现性上有一定的问题。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

普通动物特点比较见表11-1。

急性实验在确信无障碍时,可选用微生物级别较低但无疾病的动物;而慢性

实验应选用级别较高的动物.移植、接种等实验,供体和受体应选用级别高、无

感染的动物。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应用不同类型动物的选择见表11-2。

第三节动物实验设计和实施

进行动物实验,首先必须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基本知识的掌握、实

验条件准备、预备实验等,然后再组织实施动物实验。首先要了解动物实验的基

础理论知识、选题立项、研究计划和方案的制订、实验方法的选择、试验数据的

表11-1无菌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和普通动物特点比较

实验项目 无菌动物 无特定病原体动物 普通动物传染病 无 无 有或可能有寄生虫 无 无 有或可能有实验结果 明确 明确 有疑问应用动物数 少数 少数 多(大量)统计价值 好 可能好 不准确长期实验 可能好 可能好 困难

自然死亡率 很低 低 高

长期实验存活率 约100%约90%约40% 实验的准确设计 可能 可能 不可能实验结果的讨论价值 很高 高 低

表11-2 生命科学各研究领域应用不同类型动物的选择

无菌动物 悉生和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无传染病和寄生虫病

研究领域 普通动物 短期实验 长期实验 短期实验 长期实验 短期实验 长期实验

老年学 — + — + — — ×

微生物学 + + + + — — ×

病理学 + + — — — ×

肿瘤学 + + + + — — ×

免疫学 + + — — — — ×

药理学 — + + + + — ×

生物化学 + + + + + + —

生理学 + + + + + ×

营养生理学 + + + + — ×

遗传学 + + +

病理学器官移植 + + + + +

实验外科学 + + + + —

注:+必须做;—不必须做;×不允许做

采集、参考文献查阅等。其次了解仪器设备的购置、药品的配制、器械准备、实

验动物的购入、实验场所消毒与器具配套等。其中在正式实验开始前一定要做好预备实验,及时发现问题和调整实验设计,节约动物资源和研究费用。

一.实验人员的素质要求

从事动物实验人员首先要了解国家、省市有关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相关法规和管理制度,依照法规实施动物实验。其次从事动物实验的相关人员必须了解实验动物学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熟悉实验动物的生物学特性和解剖生理学特点,学习掌握有关动物实验方法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掌握和领会使用标准的实验动物和规范的技术方法进行实验,研究实验过程中动物反应、表现及其发生发展规律,解决实验中的问题,获得新的知识,发现新的规律,为生命科学和人类服务。

所有参与动物实验相关人员必须获得地方省市实验动物管理部门颁发的上岗证书,从事感染试验的人员必须获得相应生物安全级别的特殊培训证书。凡取得动物实验许可证的单位,不得让未取得动物实验上岗证书的人员进入动物实验室。

二.动物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和实验方案是对动物实验进行宏观把握,指对动物实验研究中涉及的各项基本问题进行合理安排。实验设计是否周密、合理将直接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无论是有现行操作规范或标准可参照所进行的动物实验,如参照新药审批办法进行的药物毒性实验,还是无现行的规范或标准可参照的动物实验,如因科研需要进行的某些带有创新性的动物实验,都要求研究者实验前认真查阅相关资料,特别对于后一类动物实验还应查阅最新的国际、国内文献,确定选题,根据自身情况作好实验设计,制定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一个设计优良的实验方案的意义在于以较为经济的人力、物力和时间,使诸多实验因素包括在尽可能少的实验中,最大限度地获得丰富而翔实的资料;以科学、规范的数据收集和处理方法,精确地控制和估计误差的大小,得出准确而可靠的实验结果,从而才可得出科学的结论。

在实验设计中, 应明确以下内容:重点要考察哪些实验因素及各因素的哪些水平;用什么方法来控制非实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单位, 即受试对象接受处理的基本单位(如动物个体、动物的某一部位等)是什么;通过观测哪些指标来考察实验效应:如何根据指标性质来合理收集实验数据;用什么统计方法处理实验数据。由此可见实验因素、实验单位和实验效应是实验设计的三要素, 应

倍加注意。具体设计时,最好有实验动物学和统计学专家的参与, 确保实验设计的科学、节俭和高效。进行实验设计时,要严格遵从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动物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开展动物实验前,应在熟悉有关实验动物理论知识和动物实验技能的基础上,积极进行逻辑思维,结合实际条件,提出创新性课题和大胆的假说。良好的选题和周密的设计应遵守3R伦理原则、科学性、创造性和可行性的原则。

1.3R原则 目前欧洲和美国实验动物法规要求科学家从事有关脊椎动物实验时,必须考虑替代方法,动物实验按照3R原则进行设计。在满足科研需要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用实验动物、使用低等动物、组织细胞培养物或数学模型;如果动物实验必须使用脊椎动物,要尽量减少动物的痛苦、降低动物的伤害、提高动物的居住舒适度和免除疾病困扰。实验结束后使用安乐死方法结束动物生命。

2.对照性原则 要求在实验中设立可与试验组比较,用以消除各种无关因素影响的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具有同等意义,设置对照组是为了消除或减少非实验因素的干扰所造成误差的有效措施。没有对照组的实验结果往往是难以使人信服的。对照设立有两种方式,即自体对照和组间对照。自体对照是在同一个体身上观察实验处理前后某种指标的变化。自体对照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处理反应的影响。组间对照是将若干动物以随机抽样的方法,将其分成若干平行组,随机挑选一组做实验组,另一组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比较。

对照各组均应该在同一条件下,否则失去对照意义。组间对照适用于需要多次进行实验观察的实验,有利于随时观察实验条件的变化,判断试验反应强弱及显著性等。实验组与对照组例数相等时,统计效率最高。

3.重复性原则 指同一处理需要设置多个样本例数。重复的主要作用是估计误差、降低试验误差和增强代表性,提高实验结果的精确度,同时为体现结果的真实性,保证实验结果能在同一个体或不同个体中稳定地重复出来。样本数量过少,实验处理效应不能充分显示;样本数量过大,又会增加实际工作的难度。因此在进行实验前必须确定最少的样本例数。能源分析和资源平衡是确定样本大小常用的方法。一般小动物(小鼠、大鼠、鱼)每组10-30例;中等动物(豚鼠、家兔)每组8-20例;大动物(犬、猫、猪和羊)每组6-20例。

4.一致性原则 指实验组与对照组除了处理因素不同外,非处理因素基本保证均衡一致。动物实验时应该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案,以保证各干扰因素基本一致。实验过程中保证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除被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有所不同外,实验

对象、实验条件、实验环境、实验时间、药品、操作人员等力求保持一致。

5.随机化原则 按照机遇均等的原则来进行分组。其目的在于使一切干扰因素造成的实验误差尽量减少,而不受实验者主观因素或其它误差的影响。随机化的手段可用编号卡片抽签法、随机数字表或计算器随机数字键。

6.客观性原则 选择观察指标时,不用或少用带主观成分的指标。结果判断客观,更不能以主观的意愿对结果或数据做随意的改动和取舍。

(二).动物实验设计程序

设计是否周密合理,直接影响动物实验研究的结果是否准确可靠。没有动物实验设计经验的科研工作者试验前应把实验目的和计划交给统计学家,或具有统计经验的同事,请求他们的帮助。

1.良好的假设 动物实验研究的目的就是验证假说是否正确。假说是实验研究设计的前提,若没有假说,实验和观察就失去了目标。它关系到实验研究的目的性、计划性和预见性。同时对假说加以验证的过程中也应适时地对假说加以抛弃,重新建立新的假说,再加以验证,使正确的假说上升为结论、原理和学说。

2.试验对象和独立的重复 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或动物组织细胞。试验对象就是随机处理中能被复制的单位。原则上不同试验对象需要不同的处理,常常试验对象就是一个动物个体。如果试验涉及比较不同饲料营养水平,试验对象就是试验笼中整体动物。如果一个动物经过不同处理,然后分别取出淋巴细胞,在不同细胞培养板观察淋巴细胞的发育,试验的对象就是单个的细胞培养板。

3.控制变量 控制变量可以通过选择使用遗传均一性实验动物,同时保证动物没有亚临床和临床的疾病。良好饲养环境的动物比饲养环境差的动物均一性更容易实现。试验设计中尽可能考虑动物体重和年龄的均一性。所有动物处理都要达到均一性。如果测定误差在所难免,必须使用多个测定指标。

4.选择处理 保证试验组合理的处理,通常试验中设置一组或多组未处理、假处理或使用安慰剂处理作为对照组。如果试验需要重复多次,由于许多无法控制的因素如季节、采食量变化、微生物群体变化、和个人测定方法不同,无法保证同一组比较对象都一致,因此每次试验中必须设置对照组来估测时间的变化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选择设计 随机试验设计适用于大多数的动物试验,它包括一定数量的处理组,不受每组不同数量处理的影响,设计简便,结果容易分析。但是如果试验材料不同,或材料具有本身自然特点,试验设计的结果也受到影响。此时,随机

板块设计,或利用多因子设计来增加试验设计的精确性。随机板块设计适用于环境因子难以控制、试验材料非常不均一或试验对象本身具有自然的特殊结构。例如试验对象是检验一块皮肤粒对兔背部皮肤炎症的反应,试验中涉及多只兔子,因此兔子代表了试验对象块。当出现两个无法控制的变量,应当使用拉丁平方设计,例如天-天变量、分钟-分钟变量。

分离设计和重复设计用于两个不同的试验对象。主要比较对象可能是动物之间三种日粮、或药物处理A、B、C的差别。重复测定适用于某些特性在一定时间内反复观察,每次观察结果是独立的。

6.样本数量 试验中要求足够样本数量来获得较好的组间标准误差估计,但是较多的样本意味着浪费资源和动物。如果处理组较多,每个处理组中动物数量可以减少。研究工作者尽量克服每组使用6只实验动物的习惯。

7.统计分析 试验开始前研究工作者必须清醒意识如何进行数据分析。如果没有统计分析意识,整个试验可能意味不正确,或实验结果无法分析。

8.预备试验 也称预实验、初试实验,是在动物实验前对正式实验进行初步试验。一项大的试验计划中遭遇几个技术问题,预示着浪费实验动物和科学资源。因此,如果一项实验研究者涉及到技术困难、或逻辑推理困难,预备试验可以检验试验设计的可行性,可以为正式试验提供更多的设计信息和使用动物数量。目的在于检查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完善,实施方法和步骤是否可行,测试指标是否稳定可靠。初步了解实验结果与预期结果的差距,从而为正式实验提供补充、修正的意见和经验,是动物实验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预备实验可用少量的动物进行,实验方法和观测指标应和正式实验一样。但预备实验的结果不能归入正式实验的最终结果中一同分析。

9.标准操作程序 一旦试验计划确定,必须与相关参与试验的人员讨论和准备试验程序,特别需要向动物饲养室工作者介绍研究目的和操作方法。工作日记必须记录任何意外的试验现象。动物损失和损失的原因必须记录在案。最后分析试验数据,数据终点必须认真罗列出来,以鉴别结果是否可靠。

10. 结果分析 统计分析的目的就是分析不同处理的所观察的结果。结果不同不是来源于偶然性,而是由于通过估计差异的可信区间值获得的重要结论。

11.论文撰写 动物实验报告是描述动物实验过程,记录动物实验结果的材料,是表达研究成果的一种形式。

试验结果具备真实性、可重复性和可操作性。一般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材料

和方法(如完全随机、随机板块、分离设计等)、统计学方法、实验结果和实验结论。如果研究中采用非常规方法,必须列出相应的参考文献。文章的图表和图片必须清楚表达实验结果。

有时统计结果出现差异不显著,这种结果本身具有探讨价值。例如一项实验结果显示在假定的水平上,测试的化学物无毒性作用。尽管这个很重要,编辑不情愿让这篇文章发表。无显著性差异可能与确实无作用有关,或试验样本太小无法检测到生物学重要的差别。

思考题:

1. 动物实验质量管理的基本内容?

2. 动物实验中动物选择的原则?

3. 动物实验中要做预备实验的原因?

4. 动物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

(徐立新)

实验动物管理制度与操作规程

实验动物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制度 一、设施安全运行管理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设施负责人对中心内的安全生产、劳动保护工作负全面领导责任。 2、设兼职安全员,对设施的安全工作负检查、监督责任。 3、各人对所在岗位的所有仪器设备及所使用的工具、器材负直接的安全管理责 任。 4、动物饲养员必须对所饲养的动物负全部的安全管理责任。 5、所有工作人员均应严格遵守设施所规定的各项制度。 6、所有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均应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预防为 主”的方针,认真作好个人防护,严防各类事故的发生。 7、各种电器、动力设备在移动、检修之前必须切断电源。饲养室和实验室内电、 煤气设备及线路设施必须严格按照安全用电规程和设备的要求实施,不许乱接、乱拉电线,墙上电源未经允许,不得拆装、改线。 8、各饲养室和实验室的钥匙应由专人管理,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 9、发现安全隐患,均应及时处理,并记录、汇报。 10、发生火警等险情,在采取扑救措施的同时,应及时报警,并报告上级主管部 门。 11、每日下班时,工作人员都必须查看水电、煤气和门窗等,切断电源,清扫易燃的纸屑等杂物,消灭隐患。 12、为保证人身安全,防止人畜共患传染病的发生,凡是常年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人员每年必须进行1次体检。凡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实验动物工作。 13、为了保证动物种群的健康和屏障设施安全,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实验动物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4、工作中使用的酸、碱要放在指定的位臵,须有专人保管,操作时必须按规定着装。 15、高压灭菌工作必须按有关规定操作。 16、对违反规章制度造成损失的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17、普通环境的门窗及通向外面的管道附近要定期清理,做到无杂草、无异物,并且具有防止野生动物、蝇、蚊及其它昆虫混入的措施。 18、凡进入设施饲养管理人员必须更换工作服、鞋、帽,出工作区域时,必须将工作、鞋、帽存放指定的衣柜中,严禁将工作服、鞋、帽穿出工作区域。 19、非本设施工作人员严禁进入动物设施,特殊情况须经中心领导同意后更换工作服、鞋、帽后方可入内。 20、领取动物的人员,在设施下用电话与设施内联系,严禁入内。 21、饲养设施内严禁携带与饲养无关的物品,不得在设施内干私活,不准在设施内会客、抽烟,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22、设施内各种饲养用具不外借,卫生设施只提供设施内工作人员使用。 23、各饲养室,用具不得互换使用,饲养人员不得串岗。 24、上班时间,饲养人员必须在饲养室,不得擅自离开,如有特殊情况,经领导同意后方可离开。 25、更换的垫料、污物和动物尸体应存放在指定的地点,处理要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 26、保持饲养设施内安静,禁止大声喧哗,尽量减少操作过程中噪音。 二、屏障环境设施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1、清洁区的秩序和卫生管理 1.1对人员的管理:进出清洁区的所有人员都必须严格执行《人员进出动物实验设施程序》,不得在清洁区内进行无菌服、摘口罩、吐痰等破坏清洁状态的活动。 1.2对备用饲料、垫料、笼具、饮水瓶和料斗的管理:灭菌后的上述物品,应标明类别,整齐地码放于洁净物品储存间内,不得就地码放。平时要保持储存间干净整洁。储存时间最长不超过1周,超过者应重新消毒,以确保清洁。 1.3 对各种用具的管理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生物学》题库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一、名词解释 1.MPF 2.细胞周期蛋白 3.APC 4.复制起点识别复合体 5.DNA复制执照因子学说 6.G0期细胞 7.癌基因 8.长因子 9.细胞周期10.联会复合体11.抑癌基因 二、选择题 1.G1期PCC(染色体超前凝集)为( ),S期PCC为( ),G2期PCC为( )。 A.粉末状,细单线状,双线状 B.细单线状,粉末状,双线状 C.双线状,细单线状,粉末状 D.双线状,粉末状,细单线状 2.周期蛋白中有一段相当保守的含100左右氨基酸序列,称为。 A.破坏框 B.PEST序列 C.周期蛋白框 D.PSTAIRE序列 3.破坏框主要存在于周期蛋白分子中。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4.G1中序列,与G1期周期蛋白的更新有关。 A.PEST序列 B.PSTAIRE序列 C.破坏框 D.周期蛋白框 5.CDK激酶结构域中,有一段保守序列,称( ),此序列与( )结合有关。 A.信号肽,破坏框 B.信号肽,周期蛋白 C.PSTAIRE,周期蛋白 D.PSTAIRE,破坏框 6.APC活性受到监控。 A.纺锤体检验点 B.检验点 C.Mad2 D.cdc2o 7.S期起始的关键因子是。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D D.cyclinE 8.染色质在期获得DNA复制执照因子。 A.G1 B.M C.S D.G2 9.复制起点识别复合体的蛋白质为。 A.Acp B.Orc C.Mcm D.Pcc 10.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cdc基因是( ),又称( )。 A.cdc2 CDK2 B.cdc1 CDK1 C.cdc2 CDK1 D.cdc1 CDK2 11.RNA和微管蛋白的合成发生在。 A.G1期 B.S期 C.G2期 D.M期 E.G0期 12.有丝分裂器的形成是在。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13.对药物的作用相对不敏感的时期是。 A.G1期 B.S期 C.M期 D.G2期 E.G0期 14.CyclinA的合成发生在。 A.G1期向S期转变的过程中 B.S期向G2期转变的过程中 C.G2期向M期转变的过程中 D.M期向G2期转变过程中 E.S期 15.下列有关成熟促进因子(MPF)的叙述哪一条是错误的。 A.MPF是一种在G2期形成,能促进M期启动的调控因子 B.MPF广泛存在于从酵母到哺乳动物的细胞中,由P34cdc2和cyclinB两种蛋白组成 C.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在细胞从G2期进入M起起重要作用 D.MPF在整个细胞周期中表达量较为恒定 E.在G2/M期,MPF活性达到高峰 16.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是指。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C D.cyclinD E.cdkl等17.可作为MPF成分之一的是。 A.cyclinA B.cyclinB C.cyclinC D.cyclinD E.ldkl等 18.cyclinD可与cdk4、5、6结合作用于。 A.G1期向S期转变过程中 B.S期向G2期的转变过程中 C.G2期向M期转变过程中 D.M期向G1期转变的过程中 E.S期 19.在细胞同步化的实验中,秋水仙素是常用的一种试剂,其作用机制是。 A.抑制了二氢叶酸还原酶的活性 B.促进胸苷的合成 C.促进三磷酸腺苷的合成 D.抑制仿垂体微管的聚合 E.抑制中心粒的复制 20.在细胞周期中,哪一时期最适合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 E.末期 三、填空题

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草案

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草案) 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科委《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规定和国家医药管理局(91)第6号令《实验动物管理办法》的要求,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本细则适用于医药生产、科研、教学中使用或饲育实验动物的单位和个人。 第三条本细则由国家医药管理局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组织指导和监督实施。 第一章医药实验动物的质量控制 第四条实验动物按微生物控制标准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其微生物控制标准要求符合附表一、二中不得带有规定的病原体)。 实验动物病理检查要求: 一级:普通动物 外观:被毛清洁、光滑、有光泽;肌肉丰满、体态健壮、活泼;行动无异常;头脸不肿;背不穹起;四肢、尾和皮肤无缺损、无疥癣;泄殖孔清洁、正常病理解剖:各主要脏器无肉眼可见病理变化,如肿大、坏死灶或寄生虫包块等。 二级:清洁动物 符合一级动物指标,无二级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三级:无特殊病原体动物 符合一级动物指标,无二、三级动物微生物病原的病变。 四级:无菌动物 除符合一级普通动物指标外,无二、三级动物微生物病原的病变;肝、脾、淋巴结等脏器具有无菌动物的组织学结构。 第五条实验动物按遗传控制标准要求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和进行遗传控制(暂限于大、小鼠)。 一、科学管理 1.引种来源清楚,应带有系谱及生物学特性资料(如近交代数、交配方式、遗传组成、生物学特性),应符合国际公认的遗传概貌标准。 2.按国际规定的近交系动物的繁殖系统,进行种群维持和生产。 (1)基础群和血缘扩大群的生产方法 应以同窝雌雄交配方法进行。基础群的维持一定按近交系的保种方法进行,并应有谱系及个体卡。 (2)生产群 以随机交配方法进行生产,可连续繁殖3~5代,其生产群种鼠应与基础群血缘关系保持相对平行。 二、遗传质量控制 1.同系异体皮肤移植法。

生物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

:①所有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通过考核,获得上岗证书;②在开始相关工作之前,应对所从事的病原微生物和其他危险物质以及相关操作进行危险评估,根据国家对于各种微生物操作的危险等级划分和防护要求以及危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全面、细致的标准操作规程和程序文件。对于关键的危险步骤设计出可行的防护措施并对这些细节了然于胸;③熟悉各级生物安全实验室运行的一般规则,掌握各种仪器、设备、装备的操作步骤和要点,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对于各种可能的危害应非常熟悉;④应掌握各种感染性物质和其他危险物质操作的一般准则和技术要点。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技术规范,包括但不仅限于实验室运行的基本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规范、针对感染性材料、危险化学品、放射性核素等的操作规范以及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规范等。一、日常管理规范人员控制仪器设备搬入和移出防虫及防节肢动物措施清洁与消毒水电安全管理一)人员控制规范1、人员专业和安全培训、持证上岗2、禁止独自进入实验室工作3 、有禁忌症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工作4 、孕妇暂时离开实验岗5 、实习进修人员不得独自开展实验活动6 、参观、检查人员须经管理部门审批、持证进入7 、后勤保障人员应经过相关培训、持证进入8、厂商维修人员须持管理部门准入证进入。9、严禁在实验室会客。二)设备搬入和移出、摆放规范1、实验室 应为大型设备应进出留出通道(设备门)2、实验室应有足够的电 力供应设施3 、考虑设备的摆放空间4 、实验室考虑足够的承重水平5 、先前考虑设备的维修通道和位置6 、移出实验室的设备应经

过前面的消毒,消毒方法可采用擦洗表面和整体熏蒸的措施,消毒 方法不应损害设备的安全和使用性能。9、摆放的位置应符合要求三)防虫及防节肢动物措施规范1、有自动闭门系统2、有放昆虫和节肢动物的设施,如纱窗、挡板等3 、实验室门窗的密闭性能应符合要求4 、实验室送、排风管道有安全措施,防止小型动物或昆虫从管道进入实验室;四)清洁与消毒规范1、实验室应保持整洁,定期进行消毒。2、实验活动结束后及时清理实验台面,清理实验器具,并进行前面消毒。3、实验室消毒方法与消毒程序应符合规定要求。4、消毒剂应采用符合国家标准、质量合格的产品,不得使用未经验证和过期的消毒剂。5 、消毒时间应严格按照规定要求,不得随意缩短或改变。6、消毒剂应现配现用,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使用。7、消毒和灭菌方法应根据消毒对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五)水、电安全管理规范1、实验室应加强对水、电的管理2、避免常明灯、长流水等现象3 、禁止超负荷用电4 、设备使用后及时切断电源5 、对需要连续通电的设备,要定期进行巡视,特别是节假日期间更应注意巡查。6、使用电炉、灭菌器等设备时应做到全程有人监管。7、实验室发生断电、停电、停水时应及时检查,切断电源或关闭水龙头,防止发生以外。8、生物安全实验室应有可靠的电力供应,最好有双路供电或有备用电源,保证重要设备的正 常运行和实验室的安全。二、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一)完善管理体系文件1 、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定2 、制定实验设备的管理制度和操作程序3、制定实验检测规程和标准操作程序4 、制定

实验动物学理论考试题

第一章复习题 1、何谓实验动物?实验动物学的研究内容? 2、3R的含义及拼写? 3、何谓动物福利,动物的五大自由? 4、实验动物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实验动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什么? 6、我国实验动物法规建设如何? 第二章复习题 实验动物遗传学控制分类 近交系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亚系、重组近交系、同源突变近交系、同源导入近交系的定义和命名 封闭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杂交群动物实验动物的定义、特点及命名法 第三章思考题 1、普通级动物、清洁动物、SPF动物、无菌动物的概念。 2、不同等级的实验动物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2、人兽共患病、动物烈性传染病主要病原体的名称。 3、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鼠痘、狂犬病、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的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和症状表现。 第四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营养学的概念。 2、实验动物饲料含的六大营养成分。 3、体内不能合成维生素C的实验动物有哪些。 4、啮齿类、兔、犬和猴的营养需要。 5、常用的实验动物饲料消毒灭菌方法 第五章复习题 1、实验动物的环境、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概念? 2、以R=(A+B+C)×D+E说明环境控制的重要性。 3、影响实验动物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4、国标中对实验动物小鼠动物实验屏障设施的温度、湿度、噪声有哪些要求? 第六章复习题 1、屏障设施的概念? 2、屏障设施运行的四要素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常用的小型独立实验动物设备有哪些? 4、在无人协助的情况下你如何应用清洁级小鼠在实验动物屏障设施内进行动物试验? 第七章复习题 各种动物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在医学生物学中的应用 第八章复习题 1、免疫缺陷动物 2、转基因动物(Transgenic animals) 3、克隆动物(cloning animal) 1、何谓实验动物和实验用动物? 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管理规范

实验动物及动物实验室 管理规范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简介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实验动物中心位于枫林路180号中山医院内,是中山医院生物医学中心(ZS-BMC)的主要下属机构之一,主要为中山医院科研人员提供普通级和清洁级中小动物饲养和实验研究服务。 实验动物中心现有工作人员6人,其中高级职称一人,中级职称一人,本科以上学历3人。拥有一栋使用面积约600m2的独立动物饲养实验综合楼,其中有8间共15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猪,犬的中动物室,两间共40m2的可以饲养普通级兔、大鼠和豚鼠的小动物室,两间40m2的普通动物手术室,包含一间手术室约90m2的屏障系统和30m2的IVC系统,可以饲养清洁级大、小鼠和豚鼠。另有约40m2的标准细胞实验室,可以进行细胞生物学实验。最多可以同时饲养清洁级小动物1000笼,普通级小动物120笼,普通级中等动物80只。最多可以同时供8人开展清洁级动物实验和两台动物手术。另外中心还有约150m2的动物实验教室,可以同时为50名学生开展20台动物术实验。

目录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 .............. .............. .............. .............. (2) 实验动物保护、福利、伦理小组....................... .............. .............. .............. .. (3) 动物中心实验人员操作规章制度............................. .............. .............. .............. .. (4) 应急预案.... ......................................................... ................ .............. .............. .............. .............. .............. . (8) 实验动物人道处死与尸体的处理制度.......... .............. .............. .............. .. (12) 外来人员进入动物中心标准操作规程 (13) 灭菌设备标准操作规程 (14) 实验动物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5) 实验动物标记标准操作规程 (16) 饲料、垫料购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17) 人员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8) 实验用品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19) 动物进出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0) 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1) 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屏障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2) 人员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3) 实验用品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4) 动物进出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5) 动物饮用水、饲料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6) 动物笼具、垫料,无菌衣进入IVC系统标准操作规程 (28) 超净台使用标准操作规程 (29) 清洁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0) 普通级动物饲养管理标准操作规程 (31) 动物中心清扫与消毒标准操作规程 (32) 动物中心空调系统维护保养标准操作规程 (33) 附件:动物中心常用记录表格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实验动物学复习提纲 1.实验动物学:实验动物学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2.实验动物:实验动物指由人工培育,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对其携带的 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监控,用于生命科学研究、药品与生物制品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研究的动物。 3.动物实验:研究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实验动物实施各项操作,获得科研所需 的样品、数据和结果。其中包括实验技术、实验方法、实验设备、各项实验操作规程等。 4.中医实验动物学: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运用实验动物学的理论和方法,进 行中医药研究的实验学科。 5.AEIR:是进行生命科学实验研究所必需的四个基本条件。“A”即animal(实 验动物),“E”系equipment(设备),“I”为information(信息),“R”是reagent(试剂)。 6.3R:替代原则:要求尽可能采用低等实验动物或非实验动物,以替代高等实 验动物进行实验。 减少原则:要求尽可能减少实验动物的用量,甚至可以降低统计学要求。 优化原则:要求优化实验设计和操作,以减轻动物的痛苦。 7.5大自由:①应提供给动物满足生长发育和繁衍后代的营养食物和清洁的饮 水,使其免受饥渴。②应提供给动物适当的栖息之地和饲养场所,使其能休息和睡眠。③应提供预防动物疾病和患病后及时诊疗的措施,使其免受疾病和伤害的痛苦。④应提供给动物安静的饲养环境,无刺激动物发生应激和恐惧的场面和声音。⑤应提供给动物同类一起自由玩耍、表达天性的空间和自由。 8.实验动物的四大特点:遗传限定、微生物和寄生虫的监控特点、适宜环境和 均衡营养、应用于科学研究。 9.实验动物学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意义:①在生物学研究上,实验动物用于研 究生命现象的奥秘,从而揭示生命的本质。②在医学研究上,探讨人类疾病发生、发展、转归机制和治疗方法是生物医学的主要任务。而实验动物作为人的替身具有可控性强、操作简便、经济等特点,用于疾病机理及诊疗方法(包括药物、物理治疗与手术等)研究,特别是烈性传染病、放射病研究和新医疗器械的应用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10.实验动物的分类:包括动物学的分类(界、门、纲、目、科、属、种)和实 验动物学的分类(品种和品系)两部分。 11.品种:是人们根据不同需要而对动物进行改良、选择,即定向培育,并具有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动物实验室管理规定 为加强对动物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保证实验动物质量,确保实验研究和检测结果准确可靠以及安全评价符合标准,同时为了防止人畜共患病的发生及蔓延,根据我动物实验室实际情况规定如下: 1.实验动物的管理及使用必须严格按照《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广东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的有关条款执行。 2.国家对实验动物生产和使用实行许可证制度。本动物实验室(屏障环境)已获得《广东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面向广大科研工作者开放。需要开展动物实验的单位和个人,可向动物实验室提出申请,经审批通过并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即可进入实验室进行实验动物的饲养和实验操作。 3.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养培育,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对其质量实行控制,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医药、生产和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4.在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活动的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动物实验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工作人员的管理和安排。 5.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指导和监督实验动物工作,动物实验室具体负责动物实验的管理、监督和检查工作。 6.动物实验室的工作人员(包括管理人员、实验动物技术人员和饲养人员)必须经过正规的实验动物培训,并持有“广东省实验动物学会”颁发的《实验动物技术培训班结业证书》或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实验动物从业人员实行定期健康体检制度,确认无传染病(含微生物和寄生虫)和其他影响实验动物工作疾病的人员方可上岗。 7.凡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室进行动物实验操作的人员(包括研究生)必须提交相关实验动物从业人员资格证书,无证人员必须参加本动物实验室举办的岗前培训,经考核合格并取得深圳第三人民医院动物实验室颁发的《实验动物上岗培训合格证》后,方可申请进入动物实验室从事动物实验操作。 8.购买实验动物必须选择有资质的实验动物生产单位,在动物进入动物实验室的同时提交《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复印件和《实验动物质量合格证》原件。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实验动物管理规定 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常用到实验动物,因此,切实从购入、饲育、使用、环境、处理等全过程加强对实验动物的管理,确保实验教学安全、有效进行,特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一条利用实验动物从事教学、科研、生产、检定、检验和其他活动的实验室和个人,应当按照使用许可证许可范围,使用合格的实验动物。实验前应对实验动物作常规检查(体重、体温、常见病等)和观察,所用动物应符合实验条件要求。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饲育,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的,用于科学研究、教学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第三条实验动物的管理,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有利于促进实验动物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原则。 第四条实验动物的质量监督和质量合格认证制度的具体办法参照国家有关制定。 第五条实验动物遗传学、微生物学、营养学和饲育环境等方面的标准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有关规定。 第六条实验动物购入 1.根据教学计划,各实验室每学期末提交实验动物使用品种、数量等计划单,由实验中心主任审批,交材料采购供应室采购。 2.购入或领取实验动物时,实验人员应向供应部门索取所用动物相应等级的由国家主管部门所颁发的质量合格证书、动物的遗传背景资料、动物微生物检查资料及动物年龄和健康等方面的资料。 3.动物健康检查,以外观为主。主要内容包括: 皮毛:有无光泽、出血、干燥;眼:有无眼屎、流泪、白内障、角膜损伤等;耳:有无外伤、耳壳曲折、中耳炎等;四肢:有无弯曲、脱臼、外伤、关节炎;肛门:有无下痢、血便、脱肛等。 4.实验动物购入后,实验教师要负责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第七条实验动物饲养室及饲养器具准备 1.饲养室面积应根据所购入动物的数量来确定。面积太小,室内氨浓度很易超过20m g·L-1,对实验的动物疾病控制将产生较大的影响。 2.饲养动物的器具等,应在动物购入前准备好。准备的数量、规格应根据动物的品种和数量。每笼收养动物数和分组情况而定。垫料、饲料应按购入动物数量准备。各笼箱的编号及卡片、饲喂动物所用器材,如给饵器、粪便托盘、搬运车、台秤、电子天平、饲料捅、电源插板等也应准备放好。 3.笼具要求: (1)舒适和卫生:必须勤换窝,每2~3天换一次。分单养繁殖盒及群养盒两种。要求光滑、无毒、耐高温、易消毒、规格统一。 (2)坚固耐用:笼具应坚固耐用,不易被动物损坏、变形,避免动物逃逸。 (3)操作使用方便:包括笼、盒的放置、启闭、动物的投拿、添加饲料、饮水及垫料的更换等。 (4)经济使用:力求工艺简单,造价低廉,规格力求统一标准化。 (5)笼架:必须牢固、稳定,不宜过大,便于拆卸、组装。下面应有小轮,方便移动。便于清洗、消毒、不生锈。 4.动物饲养室的环境应根据所计划使用动物的微生物控制级别来进行准备,不同的实验动物级别应配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属于屏障系统的则应调整好送排风系统、空气净化系统。控制好温度、湿度、风速、噪声等环境因素。 (1)气温:目前我国对环境气温的控制要求在20~29℃范围内,可以满足大多数哺乳动物对温度的要求。其中大、小鼠的最适值为23±l℃,推荐值为23±3℃,允许范围为23±5℃ (2)空气湿度:我国规定最适湿度为50﹪±5﹪,允许湿度为40~70%; (3)气流:我国规定的气流值为0.13~0.18立方米·秒-1,换气次数为10~20次·时-1。 (4)空气洁净度:饲养清洁级以上实验动物的空气必须经过有效的过滤,S.P.F级的空气洁净度要达到1万级(即空气中>0.5微米的颗粒物应<350个·升-1),而清洁级动物的饲养室空气洁净度达到10万级。空气中最多的有害气体氨气的浓度必须在20克·立方米-1以下。

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办法

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学校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工作,保障广大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实验动物是指来源清楚和遗传背景明确,符合微生物控制指标要求,用于科学研究、教学、医疗、生产、检定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实验动物分为四级:一级,普通动物;二级,清洁动物;三级,无特定病原体动物;四级,无菌动物。 第二章实验动物安全的管理机构 第三条资产管理处负责对学校实验动物安全的各项工作进行监督指导,教务处负责组织和协调本科教学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相关管理工作,科研处负责组织和协调中心、所实验室实验动物的相关管理工作,各院级单位负责组织和协调本科教学实验室和所属研究室实验动物的具体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应高度重视实验动物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大监管力度。各院级单位在实验动物管理方面的职责: (一)贯彻落实国家实验动物管理的各项法规,制定并落实适合本单位实验动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事故应急预案; (二)负责实验动物的具体管理,重点是对实验动物的采购、饲养、实验、处置等过程进行监管。培训、指导和监督本单位各实验动物使用部门和人员的业务工作,特别是对实验动物安全的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重点监管,排除隐患,确保安全。 第三章采购、饲养和运输管理 第五条实验动物的采购 (一)凡引入普通动物时,必须在当地按检验检疫制度进行隔离检疫,并取得动物检疫部门的证明。其它级动物必须从具有《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的实验动物供应单位采购,并具有动物质量合格证明书,如有特殊情况要上报各院级单位审核通过,同时报送资产管理处备案后方可购买。 (二)采购野生动物时,应当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

实验动物学名词解释打印版

1.实验用动物:广义上来说,所有用于科学研究、检测鉴定和教学示范的动物都可以称为实验动物或实验用动物(Experimental Animals),包括野生动物、经济动物、家畜家禽、警卫动物、观赏动物和实验动物。 2.实验动物(Laboratory Animals)是指经人工饲养,对其携带微生物和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它科学实验的动物。 3.实验动物学是一门研究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综合性基础学科,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4. 比较医学是对不同种动物(包括实验动物和人)的基本生命现象,以及健康和疾病状态进行类比研究的科学。 5.动物福利是指动物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应得到人类的保护,其基本原则是要善待动物,保证动物的健康和快乐,减少动物死亡的痛苦,死后应得到妥善处理。 6.替代(Replacement):替代是指用其它实验方法替代用哺乳类动物进行实验研究。 7.减少(Reduction):减少是指某一研究必须要使用实验动物,而又没有可靠的替代方法时,应考虑把使用动物的数量减少到实验研究目的所必需的最少数量。 8.优化(Refinement):优化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利用先进仪器设备,减轻或避免给动物造成痛苦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同时,获得可靠的实验结果。 9.种(Species):是生物分类学上的基本单位,由自然选择形成。在一般情况下,同种动物能共同生活、交配、繁衍后代,而异种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即使相近种的动物交配产仔,其后代也没有繁殖能力。10.品种(stock):是种以下的非自然分类单位,由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出来的,具有某些生物学特性,能稳定遗传。 11.品系(strain):是实验动物分类学上专用名词,采用一定的交配方式繁殖且祖先明确的动物群。具有相似的外貌、独特的生物学特征和稳定的遗传特性。12.近交(inbreeding)即近亲交配。从一个动物群体中有意识地选用血缘关系比较接近的雌雄个体进行交配。近亲交配有三种形式:兄妹交配、母子交配和父女交配,最常用的形式是全同胞兄妹交配。 13.近交系(inbred strain)是指采用连续全同胞兄妹交配(brother-Sister inbreeding)20代以上而培育成的动物14.近交系的亚系分化是指一个近交系内各个分支的动物之间,已经发现或十分可能存在遗传差异的现象。 15.重组近交系(recombinant inbred strain,RI):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再经连续20代以上兄妹交配培育成的近交系,称为重组近交系。16.重组同类系(recombinant congenic strain,RC):由两个近交系杂交后,子代与两个亲代近交系中的一个近交系进行数次回交(通常回交2次),在不对特殊基因进行选择的前提下,再近亲交配14代以上而育成的近交系。 17.同源突变近交系(coisogenic inbred strain):指两个近交系除了在一个确定位点等位基因不同外,其它遗传基因全部相同。 18.同源导入近交系(Congenic inbred strain):是指通过杂交-互交和回交的方式将个体的一个基因导入到近交系中,由此形成一个新的近交系。这个新的近交系与原来的近交系只是在一个很小的染色体片段上的基因不同。 19.封闭群(closed colony)是指以非近亲交配方式进行繁殖生产的一个种群,在不从外部引入新个体的条件下,至少连续繁殖4代以上的动物群体。 20.杂交群:由两种不同的近交系杂交所繁殖的第一代杂交动物称为杂交群(Hybrid),又称为系统杂交动物,或“F1”代。 21.普通级动物(Conventional animal,简称CV动物)不带有国家标准所规定的人兽共患病病原体和动物烈性传染病病原体的动物。 22.清洁级动物(Clean animal,简称CL动物)指除普通级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对动物危害大和对科学研究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3.无特定病原体级动物(Specific pathogen free animal,简称SPF动物)指除清洁动物应排除的病原体外,不携带主要潜在感染或条件致病和对科学实验干扰大的病原体的实验动物。 24.无菌动物(Germfree animal,简称GF)指用现有的检测技术和方法在动物体内外的任何部位均无可检出一切生命体的实验动物。 25.悉生动物(Gnotobiotic animal,简称GN)又称已知菌动物,指动物体内带有明确的微生物种类的动物。 26. 哨兵动物:所谓的“哨兵动物”是指为微生物检测所设置的指示动物。哨兵动物一般采用免疫功能正常的清洁级或SPF级封闭群动物。 27.屏障环境是专门为清洁级、SPF级动物饲养和动物实验设计的环境,符合动物居住的要求。 28. 必须氨基酸:有些氨基酸动物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求,必须由饲料供给,这类氨基酸称为必须氨基酸 29. 必需脂肪酸:在不饱和脂肪酸中,亚油酸、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在动物体内不能合成,必须由饲料供给,称为必需脂肪酸。 30.全价营养配合饲料是将各种饲料原料粉碎后按一定

动物试验安全与规范

北京林业大学 动物生物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与规范 一.实验动物管理守则 1.动物实验3R原则 取代(Replace)。是指使用其它方法而不用动物所进行的试验或其他研究课题,达到某一试验目的。 减量(Reduction)。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较少量的动物获取同样多的试验数据或使用一定数量的动物能获得更多试验数据的方法。 最善对待(Refined)。是指通过改进和完善实验程序,减轻或减少给动物造成的疼痛和不安,提高动物福利的方法。2.实验动物饲养环境 (1)饲养条件:动物必须饲养于动物房中,温度控制为21 ±2 ℃,湿度60-80﹪,12小时光暗周期(8:00-20:00光周期,20:00-8:00暗周期),环境安静无虫害,每日清理保持清洁,垫料废弃物需清理、须密闭防范。 (2)饲养要求: a.给予实验动物自由摄食及饮水,换水应整瓶更换。 b.饲料应储存在18℃以下的密闭干燥处。 c.动物应有足够活动空间。 d.选择适当的动物笼架。

3.动物的麻醉与安乐死 (1)Pentobatbital类管制药品请依规定申请使用。 (2)Ether乙醚为不推荐使用药物(易溶淤血,引发的安乐死较为耗时)。 乙醚为易挥发、易燃、易爆炸、具致癌性,有眼鼻刺激性的危险物品, 其保存及使用应有适当的场所设备及标准操作程序或指示方法(如防燃的安全抽风柜,、密闭容器、抽风解剖操作台等),用于少量, 小型实验动物(体重小于125g的啮齿动物)。 4.废弃物清理与分类处理 (1)动物运输所用的纸箱属于一般垃圾,应用消毒剂处理后放入垃圾箱。 (2)动物饲养过程中废弃的饲料及垫料应用消毒剂处理后放入垃圾箱。 (3)动物尸体及沾有血迹的物品等(血液、器官、刀片、针、擦拭纸、试管、手套)应消毒后及时清除。 5.动物实验申请(符合5W) WHO:实验人员具有条件。 WHERE:实验地点符合规范。 WHY:实验目的确实有需。 WHAT:动物品系周龄适合。 HOW:方法剂量合理可行。 6.实验人员健康与安全(血液感染性病源污染的紧急处置):

实验动物管理文件

第一部分 机构与人员管理 一、管理机构及职能 1 动物实验管理机构(组织框架图)

2 动物实验中心工作职责 2.1 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法规,按照省动管办、主管院长和主管科室要求管理全院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 2.2 集中管理实验动物包括集中采购实验动物及其饲料、垫料、笼具等。主持实验动物饲养、动物实验。尽力协助各科室完成动物实验工作。 2.3 负责实验动物防疫及动物实验生物安全。 2.4 维护动物实验设施,负责清理实验室及用品,按相关规定处理实验后的动物及其废弃物。 2.5 执行上级政策规定;协调兄弟单位关系并进行业务交流。 3 实验动物设施负责人简介如下表。

4 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伦理委员会)成立文件及工作章(规)程 4.1 关于成立湖南能润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决定 为了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2号,1988),进一步加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院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 4.2关于成立公司实验动物伦理学委员会决定 为了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动物福利,贯彻落实《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398号,2006)。院委会研究决定成立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学委员会。 委员会成员名单如下: 4.3 湖南能润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工作章程 第一条为了加强对我公司实验动物工作的领导,保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质量,维护实验动物福利,保障生物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验动物管理条例》和国家科技部《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及《湖南省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湖南能润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动委会),负责全院实

实验动物福利管理规定

XXXX药业有限公司 标准管理规程(S M P) 1.目的 建立规范实验动物福利,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维护动物福利 2.范围 动物实验室从业人员 3.责任 质量保证科、劳动人事科、化验室、实验动物室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 4.制定依据 国家《实验动物条例》、《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河南省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验收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要求。 5.规程 5.1.善待实验动物是指在饲养管理和使用实验动物过程中,要采取有效措施,使实验动物免遭不必要的伤害、饥渴、不适、惊恐、折磨、疾病和疼痛,保证动物能够实现自然行为,受到良好的管理与照料,为其提供清洁、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充足的、保证健康的食物、饮水,避免或减轻疼痛和痛苦等。

5.2.工作人员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提高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维护动物福利。 文件编号:SP-DW-SMP-09-012-01 页号2-2 5.3.饲养环境应符合国家实验动物标准,饲养中应提供全价营养饲料和清洁饮水,其营养成分、微生物控制等指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实验动物笼具应定期清洗、消毒。 5.4.饲养人员不得戏弄或虐待实验动物。在抓取动物时,方法应得当,态度温和,动作轻柔,避免引起动物的不安、惊恐、疼痛和损伤。在日常管理中,应定期对动物进行观察,若发现动物行为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必要措施予以改善。 5.5.处死实验动物时,须按照人道主义原则实施安死术。处死现场,不宜有其他动物在场,确认动物死亡后,方可妥善处置尸体。 5.6.运输实验动物应遵守《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 5.7.对于违反《关于善待实验动物的指导性意见》的不良行为,根据情节轻重,给予教育或暂停工作处理。 6.变更历史

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附件 四川省实验动物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质量,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和实验动物福利,适应科学研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实验动物管理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是指经人工培育和饲养,对其携带的微生物及寄生虫实行控制,遗传背景明确或者来源清楚,应用于科学研究、教学、生产、检定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动物。 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相关产品,是指用于实验动物的饲料、垫料、笼具、饮水、专用设备等。 本办法所称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人员,是指从事与实验动物有关的生产、科研、检定、教学以及其他科学实验的单位和人员。 本办法所称实验动物从业人员,是指依法从事实验动物或动物实验相关工作的各类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研究人员、实验动物兽医人员、辅助人员、阶段性从业人员等。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实验动物工作,开展实验动物管理与监督,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条实验动物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分工、 —1—

加强监督、资源共享,有利于提高实验动物的科学研究、生产和应用的规范化,有利于促进四川省生命科学研究和生物医药等相关产业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四川省科学技术厅(以下简称“科技厅”)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的实验动物管理工作,组织实施本办法。 教育、环保、农业、卫生、药品、林业、进出口等有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实验动物管理相关工作。 科技厅联合相关省级行业主管部门成立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负责全省实验动物的宏观管理与组织协调工作。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具体事务性工作由科技厅委托省实验动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承担。 第六条全省实行实验动物许可证制度和质量监督制度。实验动物及其相关产品的质量监控,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尚未制定标准的,执行行业标准;国家、行业均未制定标准的,执行地方标准。全省从事实验动物工作的单位和人员,应当执行保障安全生产的相关标准。科技厅应当着力推进实验动物标准化工作。 第七条从事实验动物保种、繁育、生产、供应、运输,实验动物相关产品生产,实验动物有关商业性经营的单位和组织,应当取得科技厅颁发的《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以下简称“生产许可证”)。 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学研究、检定、检验和其他科学实验的,或应用实验动物为原料、载体进行生物医药等产品生产活动的单位和组织,应当取得科技厅颁发的《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以—2—

实验动物安全管理细则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 实验动物的安全管理细则 实验室具有专业性、实践性的特点,这必然会涉及到实验动物的购置、安全育养以及销毁等问题,为了防止人畜共患性疾病的发生及蔓延,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管理细则. 一、实验动物的购置 1、实验室应根据所进行实验的需要,确定所要购置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并由专人登记, 不准谎报、隐瞒。 2、实验动物必须由专门的合法单位培育,并达到医学实验的要求,不许捕获野生动物 来替代实验动物,严禁经不明、不正当的途径购置。 3、所购置的实验动物必须从实验要求出发,经过有关部门的检疫,合格后方可购置, 禁止因贪图小利而购置不合格的动物。 4、实验动物在运输中应严格遵守运输规定,由专人负责运输全程,需要长途运输时, 要处理好动物的饮食、粪便的排放等问题。 二、实验动物的育养及动物房的管理 1、所有购置的动物应安置在动物房进行育养,动物房必须配备适合动物生长的饲料、 器具等,饲料、器具应严格按照饲养的要求购买。 2、实验室要选派一名责任心强的人员负责管理动物房,动物的育养由熟知业务知识、 细致而具有育养经验的专人主管。 3、实验动物应分类饲养,同种动物可按年龄、雌雄和有无染毒等进行饲养,并按要 求做好标记。 4、在饲养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动物的健康状况,定期检查,做好记录,一旦发现动物发 病,应立即隔离,甚至进行焚烧、销毁。 5、每天清点实验动物,并定期清扫动物的粪便,保持动物房的清洁。 6、实验室应组织育养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防止人畜共患性疾病在人身上发病,如 果发现疾病,要及时进行医治。 三、实验动物的领用 1、需根据实验要求领取实验动物,由专人登记好种类、数量及用途。 2、实验人员抓取动物时要按照育养人员的要求去做,并做好安全防护措施,戴好手套 等,防止被动物抓伤、咬伤。 3、实验人员在使用实验动物的过程中,必须认真按照实验操作规程进行,要爱护、珍 惜实验动物,不准随意浪费。 四、实验动物的焚烧、销毁 1、实验结束后,实验动物的尸体要统一收集,并到指定的放置地点去焚烧,严禁随便 乱放、乱扔。 2、实验后存活的动物要按规定处死并销毁,不准私自带离实验室另作别用。 3、感染疾病的动物应视疾病的类型严格进行处置,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蔓延。 五、实验动物的后续处理 1、实验室如发现有剩余的实验动物,不得随意处理,应交回动物房进行处置。 2、对违反本细则的有关人员,由有关主管部门视情节的轻重给予处罚。 中国医科大学临床技能实践教学中心 2006年12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