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进给模块之机械部件装配一.进给传动系统图

纵向和横向进给传动系统图

二.系统图的主要构造和功用

电动机:

1. 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角位移的驱动元件。步进电动机

是一种特殊的电动机,一般电动机通电后都是连续转动的,而步进电动机则有定位与运转两种状态。当有一个电脉冲输入时,步进电动机就回转一个固定的角度,这角度称为步距角,一个步距角就是一步,所以这种电动机称为步进电动机。又由于它输入的是脉冲电流,也称作脉冲电动机。当电脉冲连续不断地输入,步进电动机便跟随脉冲一步一步地转动,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和输入的脉冲个数严格成正比例,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因此,只需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动机绕组的通电顺序,便可获得所需转角、转速和方向。在无脉冲输入时,步进电动机的转子保持原有位置,处于定位状态。步进电动机的调速范围广、惯量小、灵敏度高、输出转角能够控制,而且有一定的精度,常用作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与闭坏系统相比,它没有位置速度反馈回路,控制系统简单,成本大大降低,与机床配接容易,使用方便,因而在对精度、速度要求不十分高的中小型数控机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 直流伺服电动机

由于数控机床对进给伺服驱动装置的要求较高,而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因此在半闭坏、闭坏伺服控制系统中,得到较广泛地使用。直流进给伺服电动机就其工作原理来说,虽然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相同。然而,由于机械加工的特殊要求,一般的直流电动机是不能满足需要的。首先,一般直流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过大,而其输出转矩则相对较小。这样,它的动态特性就比较差,尤其在低速运转条件下,这个缺点就更突出。在进给伺服机构中使用的是经过改进结构,提高其特性的大功率直流伺服电动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小惯量直流电动机。主要结构特点是其转子的转动惯量尽可能小,因此在结构上与普通电动机的最大不同是转子做成细长形且光滑无槽。以此表现为转子的转动惯量小,仅为普通直流电动机的1/10左右。因此,响应特别快,机电时间常数可以小于10 ms,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相比,转矩与惯量之比要大出40~50倍。且调速范围大,运转平稳,适用于频繁起动与制动,要求有快速响应(如数控钻床、冲床等点定位)的场合。但由于其过载能力低,并且电动机的自身惯量比机床相应运动部件的惯量小,因此应用时都要经过一对中间齿轮副,才能与丝杠相连接,在某些场合也限制了它广泛地使用。

(2)大惯量直流电动机。又称宽调速直流电动机,是在小惯量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结构上和常规的直流电动机相似,其工作原理相同。当电枢线圈通过直流电流时,就会在定子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带动负载旋转的电转矩。小惯量电动机是从减小电动机转动转量来提高电动机的快速性,而大惯量电动机则是在维持一般直流电动机转动惯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转矩的方法来改善其动态特性。它既具有一般直流电动机便于调速、机械特性较好的优点,又具有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的快速响应性能。因此,可归纳为以下特点:

1)转子惯量大。这种电动机的转子具有较大的惯量,容易与机床匹配。可以和机床的进给丝杠直接连接,省掉了减速机构,故可使机床结构简单,即避免了齿轮等传动机构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又提高了加工精度。

2)低速性能好。这种电动机低速时输出转矩大,能满足数控机床经常在低速进给时进给量大、转矩输出大的特点,如能在1 r/min甚至0.1 r/min下平稳运转。

3)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好。由于大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有槽,热容量大,同时采用了冷却措施后,提高了散热能力。因此可以过载运行30分钟。另外,电动机的定子采用矫顽力很高的铁氧体永磁材料,可使电动机过载10倍而不会去磁,这就显著地提高了电动机的瞬间加速力矩,改善了动态响应,加减速特性好。

4)调速范围宽。这种电动机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的线性度好,所以调速范围宽而运转平稳。一般调速范围可达1∶10000以上。

大惯量直流电动机尽管有上述优点,但仍有不如其它驱动元件的地方,如运行调整不如步进电动机简便;快速响应性能不如小惯量电动机。这种驱动系统可直接接有高精度检测元件,如一些测量转速和转角等检测元件,实现半闭坏、闭环伺服系统的精确定位。

3. 交流伺服电动机

尽管直流伺服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调速性能,但直流电动机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点:它的电刷和换向器易磨损,需经常维护;另外换向时易产生火花,使电机的最高转速受到限制,也使应用环境受到限制。而且,直流电动机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

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控制技术及现代控制理论的发展与应用,80年代交流伺服驱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地进展,使得交流伺服电动机具备了调速范围宽、稳速、精度高、动态响应快以及其它良好的技术性能。交流电动机转子惯量较直流电动机小,动态响应更好,在一般同样体积下,交流电动机的输出功率可比直流电动机提高10%~70%,因此交流电动机可选得大一些,以达到更高的电压与转速。

交流伺服电动机采用了全封闭无刷构造,不需要定期检查与维修定子,省去了铸造件壳体,比直流电动机在外形尺寸上减少了50%,重量减轻近60%,转子惯量减至20%。定子铁芯较一般电动机开槽多且深,绝缘可靠,磁场均匀。还可对定子铁芯直接冷却,散热效果好。因而传给机械部分的热量少,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转子采用具有精密磁极形状的永久磁铁,可得到高的转矩/惯量比。因此交流伺服电动机可得到比直流伺服电动机更硬的机械性能和宽的调速范围,交流伺服以其高的性能、大容量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交流伺服电动机提高性能的关键在于解决对交流电动机的调速控制与驱动。对交流伺服电动机的调速,目前用得较多的是计算机对交流电动机磁场作矢量变换控制,其基本原理是把交流电动机等效为直流电动机,从而使交流电动机像直流电动机一样进行有效地控制。

数控进给传动结构:

在数控机床进给驱动系统中常用的机械传动装置主要有:滚珠丝杠螺母副、静压蜗杆-蜗母条、预加载荷双齿轮-齿条及双导程蜗杆等。

1. 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快速响应性能和运动精度,必须减少运动件的摩擦阻力和动静摩擦力之差。为此,在中小型数控机床中,滚珠丝杠螺母副是采用最普遍的结构。

(1)滚珠丝杠副的工作原理。滚珠丝杠副是回转运动与直线运动相互转换的新型传动装置,是在丝杠和螺母之间以滚珠为滚动体的螺旋传动元件。其结构原理示意如图,图中丝杠和螺母上都加工有弧形螺旋槽,将它们套装在一起时,这两个圆弧形的螺旋槽对合起来就形成了螺旋滚道,并在滚道内装满滚珠。当丝杠相对于螺母旋转时,滚珠则既自转又沿着滚道流动。为了防止滚珠从螺母中滚出来,在螺母的滚道两端用返回装置(又称回珠器)连接起来,使滚珠滚动数圈后离开滚道,通过返回装置返回其入口继续参加工作,如此往复循环滚动。

(2)滚珠丝杠副的特点。由以上滚珠丝杠螺母副传动的工作过程,可以明显看出滚动丝杠副的丝杠与螺母之间是通过滚珠来传递运动的,使之成为滚动摩擦,这是滚珠丝杠区别于普通滑动丝杠的关键所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传动效率高。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高达95%~98%,是普通梯形丝杠的3~4倍,功率消耗减少2/3~3/4.

2)灵敏度高、传动平稳。由于是滚动摩擦,动静摩擦系数相差极小。因此低速不易爬行,高速传动平稳。

3)定位精度高、传动刚度高。用多种方法可以消除丝杠螺母的轴向间隙,使反向无空行程,定位精度高,适当预紧后,还可以提高轴向刚度。

4)不能自锁、有可逆性。即能将旋转运动转换成直线运动,也能将直线运动转换成旋转运动。因此丝杠在垂直状态使用时,应增加制动装置或平衡块。 5)制造成本高。滚珠丝杠和螺母等元件的加工精度及表面粗糙度等要求高,制造工艺较复杂,成本高。

(3)滚珠丝杠副的循环方式。

常用的循环方式有两种:滚珠在循环反向过程中,与丝杠滚道脱离接触的称

为外循环;而在整个循环过程中,滚珠始终与丝杠各表面保持接触的称为内循环。

外循环回流方式内循环回流方式

1)、外循环

外循环是滚珠在循环过程结束后通过螺母外表的螺旋槽或插管返回丝杠螺母间重新进入循环。

如图3-7所示,外循环滚珠丝杠螺母副按滚珠循环时的返回方式主要有端盖式、插管埋入式、插管突出式和螺旋槽式。

如图3-7(a)所示为端盖式。在螺母末端加工出以纵向孔,作为滚珠的回程管道,螺母两端的盖板上开有滚珠的回程口,滚珠由此进入回程管,形成循环。

如图3-7(b)所示为插管式。它用弯管作为返回管道,在螺母外圆上装有螺旋形的插管口,其两端接入滚珠螺母工作始末两端孔中,以引导滚珠通过插管,形成滚珠的多圈循环链。这种形式结构简单,工艺性好,承载能力较高,但径向尺寸较大。目前应用最为广泛,也可用于重载传动系统中。

如图3-7(c)所示为螺旋槽式。它在螺母的外圆上铣出螺旋槽,槽的两端钻出通孔并与螺纹管道相切,形成返回通道,这种结构径向尺寸较小,但制造较复杂。

2)、内循环

如图3-8所示为内循环滚珠丝杠。内循环均采用反向器实现滚珠循环,它靠螺母上安装的反向器接通相邻两滚道,形成一个闭合的循环回路,使滚珠成单圈循环。反向器2的数目与滚珠圈数相等,一般有2—4个,且沿圆周等分分布。这种类型的结构紧凑,刚度好,滚珠流通性好,摩擦损失小效率高;适用于高灵敏、高精度的进给系统,不宜用于重载传动,且制造较困难。

反向器有两种类型:圆柱凸键反向器和扁圆镶块反向器。

如图3-8(a)所示为圆柱凸键反向器,他的圆柱部分嵌入螺母内,端部开有反向槽。反向槽靠圆柱外圆面及其上端的圆键定位,以保证对准螺纹滚道方向。

如图3-8(b)所示为扁圆镶块反向器,反向器为一般圆头平键形镶块,镶块嵌入螺母的切槽中,其端部开有反向槽,用镶块的外轮廓定位。

两种反向器比较,后者尺寸较小,从而减小了螺母的径向尺寸及缩短了轴向尺寸。但这种反向器的外轮廓和螺母上的切槽尺寸精度要求较高。

滚珠丝杠的螺旋滚道型面

螺旋滚道型面(即滚道法向截形)的形状有多种,常见的截形有单圆弧型面和双圆弧型面两种。

如图3-9所示为螺旋滚道型面的简图,图中钢球与滚道表面在接触点处的公法线与螺纹轴线的垂线间的夹角称为接触角α,理想接触角α=45°。

?

(4)滚珠丝杠副轴向间隙调整和预紧方法

滚珠丝杠副的轴向间隙,是指负载时滚珠与滚道型面接触的弹性变形所引起的螺母位移量和螺母原有间隙的总和,它直接影响其传动刚度和精度。

(5)滚珠丝杠副的使用防护。

滚珠丝杠副和其它滚动摩擦的传动元件一样,如有硬质的灰尘或切屑等脏物落进滚道,就会妨碍滚珠的运转并加速磨损,因此有效地防护密封和保持润滑油的清洁就显得十分必要。常用的防尘密封装置有密封圈和防护罩相结合,密封圈系在滚珠螺母的两端,和丝杠直接接触,其材料有毛毡圈、耐油橡皮或尼龙等,防尘效果好。但有接触压力、摩擦力矩增加的现象,所以有时采用非接触式、由聚氯乙烯等塑料制成的迷宫密封圈。

对于暴露在外面的丝杠一般采用伸缩套筒式、折叠式的塑料或人造革等形式的防护罩,以防止空气中尘埃或粘附在丝杠表面。

滚珠丝杠副和普通滑动丝杠螺母副一样,要用润滑剂来提高耐磨性及传动效率。润滑剂可分为润滑油或润滑脂两大类。润滑油可采用一般机械油或90~180号透平油或140号主轴油,经过壳体上的油孔而注入螺纹的空间内。润滑脂可采用锂基油脂,油脂则加在螺纹滚道和安装螺母的壳体空间内。

2. 其它进给传动机构

(1)静压蜗杆-蜗母条传动。蜗杆-蜗母条机构是丝杠螺母机构的一种特殊形式,蜗杆可看作长度很短的丝杠,蜗母条则可看作一个很长的螺母沿轴向剖开后的一部分。

液体静压蜗杆-蜗母条机构是在蜗杆-蜗母条的啮合齿面间注入压力油,以形成一定厚度的油膜,使两啮合面形成液体摩擦,特别适宜重型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进给伺服电动机通过联轴器与蜗杆相联,产生旋转运动。蜗母条与运动部件(工作台)相联,以获得往复直线运动。这种形式常用于龙门式铣床的工作台进给驱动。

(2)双齿轮-齿条传动。齿轮-齿条是行程较长的大型数控机床上常用的进给传动形式。适用于传动刚性要求高,传动精度不太高的场合。采用齿轮-齿条传动时,必须采取消除齿侧间隙的措施。通常采用两个齿轮2,3与齿条啮合的方法,专用的预加载机构使两齿轮以相反方向预转过微小的角度,使两齿轮分别与齿条的两侧齿面贴紧,从而消除间隙。

(3)双导程蜗杆传动。为了扩大工艺范围,提高生产效率,数控机床除了直线进给运动之外,还有圆周进给运动。可由回转工作台来实现,其进给传动一般采用蜗轮-蜗杆传动。用于这种传动的蜗轮-蜗杆除应有较高的制造精度和装配精度外,还要采取一定的措施来消除蜗轮-蜗杆副的传动间隙,通常的方法是双导程蜗杆传动。它的啮合原理与普通蜗杆-蜗轮传动无本质的差别,区别在于蜗杆的左右齿面具有不同的节距(导程),而同侧齿面的节距(导程)是相等的,各齿

中间点节距L

0(导程)也是相等的。如左侧齿面的节距为L

l

= L

-△L时,而右

侧齿面的节距为L

r = L

+△L,比左侧都大了2△L的数值,这就会造成蜗杆的

齿面从左到右逐渐变厚。与之啮合的蜗杆则和普通蜗轮一样,当蜗杆沿轴向向左移动时,啮合间隙逐渐减小直至消除。

3、进给传动导轨

导轨是伺服进给系统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对数控机床的刚度、精度与精度保持性等有着重要地影响,现代数控机床的导轨,对导向精度、精度保持性、摩擦特性、运动平稳性和灵敏度都有更高地要求,在材料和结构上起了“质”地变化,已不同于普通机床的导轨。

1. 塑料滑动导轨

为了进一步降低普通滑动导轨的摩擦系数,防止低速爬行,提高定位精度,为此在数控机床上普遍采用塑料作为滑动导轨的材料,使原来铸铁-铸铁的滑动变为铸铁-塑料或钢-塑料的滑动。

(1)塑料软带。也称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导轨材料是以聚四氟乙烯为基体,加入青铜粉、二硫化钼和石墨等填充剂混合烧结,并做成软带状,厚度约1.2mm。

塑料软带用特殊的粘结剂粘贴在短的或动导轨上,它不受导轨形状的限制,各种组合形状的滑动导轨均可粘贴;导轨各个面,包括下压板面和镶条也均可以粘贴。

由于这类导轨软带采用粘贴的方法,习惯上也称为“贴塑导轨”。

(2)塑料涂层。是以环氧树脂为基体,加入铁粉、二硫化钼和胶体石墨,加入增塑剂,混合成液膏状为一组份,与固化剂为另一组份,而组成的双组份塑料涂层。

由于这类涂层导轨采用涂刮或注入膏状塑料的方法,习惯上也称为“涂塑导轨”或“注塑导轨”。

(3)塑料导轨的特点。

1)摩擦特性好。实验表明,铸铁-淬火钢或铸铁-铸铁导轨副的动、静摩擦系数相差较大,近一倍。而金属-聚四氟乙烯导轨软带(Turcite-B、TSF)的动、静摩擦系数基本不变,而且摩擦系数很低。这种良好的摩擦特性能防止低速爬行,使机床运行平稳,以获得高的定位精度。

2)耐磨性好。除摩擦系数低外,塑料材料中含有青铜、二硫化钼和石墨,因此其本身具有自润滑作用,对润滑油的供油量要求不高,采用间歇式供油即可。另外,塑料质地较软,即使嵌入细小的金属碎屑、灰尘等,也不致于损伤金属导轨面和软带本身,可延长导轨的使用寿命。

3)减振性好。塑料的阻尼性能好,其减振消声的性能对提高摩擦副的相对运动速度有很大的意义。

4)工艺性好。可降低对塑料结合的金属基体的硬度和表面质量,而且塑料易于加工(铣、刨、磨、刮),使导轨副接触面获得良好的表面质量。

除此之外,塑料导轨还以其良好的经济性、结构简单、成本低,目前在数控机床上得到广泛地使用。

2. 滚动导轨

滚动导轨是在导轨工作面之间安装滚动体(滚珠、滚柱和滚针),与滚珠丝杠的工作原理类似,使两导轨面之间形成的摩擦为滚动摩擦。动、静摩擦系数相差极小,几乎不受运动速度变化的影响。

直线滚动导轨是目前最流行的一种新形式。直线滚动导轨主要由导轨体、滑块、滚珠、保持器、端盖等组成。生产厂把滚动导轨的预紧力调整适当,成组安装,所以这种导轨又称为单元式直线滚动导轨。使用时,导轨固定在不运动部件上,滑块固定在运动部件上。当滑块沿导轨体移动时,滚珠在导轨和滑块之间的圆弧直槽内滚动,并通过端盖内的滚道,从工作负荷区到非工作负荷区,然后再滚动到工作负荷区,不断循环,从而把导轨体和滑块之间的移动变成了滚珠的滚动。为防止灰尘和脏物进入导轨滚道,滑块两端及下部均装有塑料密封垫,滑块还有润滑油注油杯。滚动导轨的最大优点是摩擦系数小,比塑料导轨还小;运动轻便灵活,灵敏度高;低速运动平稳性好,不会产生爬行现象,定位精度高;耐磨性好,磨损小,精度保持性好;且润滑系统简单,为此滚动导轨在数控机床上得到普遍地应用。但是,滚动导轨的抗振性较差,结构复杂,对脏物较敏感,必须要有良好的防护措施。

3. 静压导轨

静压导轨是在两个相对运动的导轨面间通入压力油,使运动件浮起。工作过程中,导轨面上油腔中的油压能随着外加负载的变化自动调节,以平衡外负荷,保证导轨面始终处于纯液体摩擦状态。

静压导轨的摩擦系数极小(约为0.0005),功率消耗少,由于系统液体摩擦,故导轨不会磨损,因而导轨的精度保持性好,寿命长。油膜厚度几乎不受速度的影响,油膜承载能力大、刚性好、吸振性良好,导轨运行平稳,既无爬行,也不产生振动。但静压导轨结构复杂,并需要有一个具有良好过滤效果的液压装置,制造成本较高。目前,静压导轨较多地应用在大型、重型数控机床上。

三、数控机床对传动系统的要求

为确保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传动精度和工作平稳性等,在设计机械传动装置时,提出如下要求。

1、高传动精度与定位精度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对零件的加工精度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对采用步进电动机驱动的开环控制系统尤其如此。无论对点位、直线控制系统,还是轮廓控制系统,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都是表征数控机床性能的主要指标。设计中,通过在进给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以减小脉冲当量,预紧传动滚珠丝杠,消除齿轮、蜗轮等传动件的间隙等办法,可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目的。由此可见,机床本身的精度,尤其是伺服传动链和伺服传动机构的精度,是影响工作精度的主要因素。

2.宽的进给调速范围

伺服进给系统在承担全部工作负载的条件下,应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以适应各种工件材料、尺寸和刀具等变化的需要,工作进给速度范围可达3~6000mm/min。为了完成精密定位,伺服系统的低速趋近速度达0.1mm/min;为了缩短辅助时间,提高加工效率,快速移动速度应高达15m/min。在多坐标联动的数控机床上,合成速度维持常数,是保证表面粗糙度要求的重要条件;为保证较高的轮廓精度,各坐标方向的运动速度也要配合适当;这是对数控系统和伺服进给系统提出的共同要求。

3.响应速度要快

所谓快速响应特性是指进给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即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要满足要求;工作台应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灵敏而精确地跟踪指令,进行单步或连续移动,在运行时不出现丢步或多步现象。进给系统响应速度的大小不仅影响机床的加工效率,而且影响加工精度。设计中应使机床工作台及其传动机构的刚度、间隙、摩擦以及转动惯量尽可能达到最佳值,以提高进给系统的快速响应特性。

4.无间隙传动

进给系统的传动间隙一般指反向间隙,即反向死区误差,它存在于整个传动链的各传动副中,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应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减小反向死区误差。设计中可采用消除间隙的轴节及有消除间隙措施的传动副等

方法。

5、稳定性好、寿命长

稳定性是伺服进给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在低速进给情况下不产生爬行,并能适应外加负载的变化而不发生共振。稳定性与系统的惯性、刚性、阻尼及增益等都有关系,适当选择各项参数,并能达到最佳的工作性能,是伺服系统设计的目标。所谓进给系统的寿命,主要指其保持数控机床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时间长短,及各传动部件保持其原来制造精度的能力。设计中各传动部件应选择合适的材料及合理的加工工艺与热处理方法,对于滚珠丝杠和传动齿轮,必须具有一定的耐磨性和适宜的润滑方式,以延长其寿命。

6.大的转矩输出

机床加工大多在低速时进行重切削,则要求低速时进给驱动要有大的转矩输出。为此,需缩短进给驱动传动链,简化机械结构,增强系统刚性,提高传动精度。

7、机床可逆运行。

可逆运行要求能灵活地正反向运行。在加工过程中,机床工作台处于随机状态,根据加工轨迹的要求,随时都可能实现正向或反向运动。同时要求在方向变化时,不应有反向间隙和运动的损失。从能量角度看,应该实现能量的可逆转换,即在加工运行时,电动机从电网吸收能量变为机械能:在制动时应把电动机的机械惯性能量变为电能回馈给电网,以实现快速制动。

8、减小运动惯量

运动部件的惯量对私服机构的启动和制动特性都有影响尤其是处于高速运转的零部件,惯量的影响更大。因此在满足部件强度和刚度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运动部件的质量,减小旋转零件的直径和质量,以减小运动部件的惯量。

9、减小摩擦阻力

为了提高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快速反应性能和精度,必须减小运动部件的摩擦阻力和动、静摩擦力之差。为满足上述要求,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杆螺母副、静压丝杆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在减小摩擦阻力的同时,还必须考虑传动部件要有适度的阻尼,以保持系统的稳定性。

(9、10 :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与维修)

10.使用维护方便

数控机床属高精度自动控制机床,主要用于单件、中小批量、高精度及复杂件的生产加工,机床的开机率相应就高,因此,进给系统的结构设计应便于维护和保养,最大限度地减小维修工作量,以提高机床的利用率。

11、高谐振

为了提高进给的抗振性,应使机械构件具有较高的固有频率和合适的阻尼,一般要求进给系统的固有频率应高于伺服驱动系统的固有频率2~3倍。

四、进给系统的装配

装配的概念

装配是按规定的技术要求,将零件或部件进行配合和联系,使之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工艺过程。整机装配是生产过程中的最后一个阶段 ,它包括装配、调整、检验和试验等工作 ,且产品的最终质量由装配保证。

装配工艺配合法的确定

装配的工艺配合法和工作组织形式是根据产品的结构、零件大小、制造精度、生产规模等因素来选择的。工艺配合法与尺寸链的解算密切相关。选择工艺配合法需找出装配的全部尺寸链,结合设计要求和制造的经济性,经过合理的技术计算,把封闭环的公差值分配给各组成环,确定各环的公差和极限尺寸。装配的最终精度,从有关尺寸链的解算而获得。

工艺配合法分为四种: (1) 互换装配法; (2) 选配

法; (3) 修配法; (4) 调整法。

互换装配法

互换装配法是在装配时各配合零件不经修理、选择或调整即可达到装配精度的方法。其实质就是用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的方法来保证装配精度。军工所目前多为单件小批量生产方式,因而装配中为保证质量大多数选用互换装配法。稳定平台中关键件纵横摇的空间正交精度0. 02mm ,同轴度为0. 03mm 和0. 04mm ,就是靠加工予以保证的。重要件方位旋转关节(转动部分波导管和固定部分波导管) 中的主要精度尺寸,是经两部分波导装配后,通过精心换算工艺尺寸链,靠加工予以保证的。其中尺寸链的解算略。选配法(适用于大批量生产方式)选配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的公差放大到经济可行的程度,然后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

证规定的精度。它按形式不同可分为三类: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如屏蔽罩等。

修配法

修配法是在装配时,根据实际测量的结果,改变尺寸链中某预定的修配件(修配环) 的尺寸,使封闭环达到规定的装配精度的方法。如波导管与法兰盘、轴与轴承等的配合均采用此法。

调整法

调整法是将尺寸链中组成环在按经济加工的加工精度确定公差时,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适当尺寸的调节件(调节环) 进行调整,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这种调整件可起到补偿装配累积误差的作用,故亦称补偿件。如偏心轴承套、轴承端盖、锁紧螺母等。

一、滚珠丝杆螺母副的安装

(1)一端装推力轴承(固定——自由式)

如图a所示,这种安装方式的承载能力小,轴向刚度低,只适用于短丝杠,一般用于数控机床的调节或升降台式数控铣床的立向(垂直)坐标中。

(2)一端装推力轴承,另一端装深沟球轴承(固定—支承式)

如图b所示,这种方式可用于丝杠较长的情况。应将推力轴承远离液压马达等热源及丝杠上的常用段,以减少丝杠热变形有影响。

(3)两端装推力轴承(单推—单推式或双推—单推式)

如图c所示,把推力轴承装在滚珠丝杠的两端,并施加预紧拉力,这样做的

好处是:这样有助于提高刚度,丝杠不会因温升而伸长,从而保持丝杠的精度;减少丝杠因自重引起的弯曲变形;在推力轴承预紧力大于丝杠最大轴向载荷1/3的条件下,丝杠拉压刚度可提高四倍。但这种安装方式对丝杠的热变形较为敏感,轴承的寿命较两端装推力轴承及向心球轴承方式低。

(4)两端装推力轴承及深沟球轴承(固定—固定式)

如图d所示,为使提高丝杠的刚度,它的两端可用双重支承,即推力轴承加深沟球轴承,并施加预紧拉力。这种结构方式不能精确地预先测定预紧力,预紧力的大小是由丝杠的温度变形转化而产生的,丝杠的热变形转化为止推轴承的预紧力。但设计时要求提高推力轴承的承载能力和支架刚度。

滚珠丝杠的支撑方式

(a)仅一端装推力轴承; (b)一端装推力轴承,另一端装深沟球轴承;

(c)两端装推力轴承; (d)两端装推力轴承和深沟球轴承

近年来出现一种滚珠丝杠轴承,其结构如下图所示。这是一种能够承受很大轴向力的特殊角接触球轴承,与一般角接触球轴承相比,接触角增大到600,增加了滚珠的数目并相应减小滚珠的直径。

这种新结构的轴承比一般轴承的轴向刚度提高两倍以上,使用极为方便。产品成对出售,而且在出厂时已经选配好内外环的厚度,装配调试时只要用螺母和端盖将内环和外环压紧,就能获得出厂时已经调整好的预紧力,使用极为方便。

二、电动机与丝杆间的连接

数控机床进过传动对位置精度、快速响应性能、调速范围有较高的要求:实现进给传动的电动机主要有三种:步进电动机、直流伺服电动机和交流伺服电动机。目前,步进电动机只用于经济型数控机床,交流伺服电动机作为比较理想的执行元件正逐步替代直流伺服电动机。当采用不同的执行元件时,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会有所不同。电动机与丝杆间的联接主要有三种形式,如图所示。

1)齿轮传动方式

数控机床在进给传动装置中一般采用齿轮传动副来达到一定的降速要求,由于齿轮存在一定的齿侧间隙,会使运动造成反向传动间隙,对闭环系统来说,齿侧间隙会影响系统的稳定性。因此,齿轮传动副常采用消隙机构来尽量减小齿侧间隙。

2)同步带轮传动形式

这种联接形式的结构比较简单。同步带轮传动综合了带传动和链传动的优点,可以避免齿轮传动时引起的振动和噪声,但只能适用于低转矩特性要求的场合,安装时中心距要求严格,带宇带轮的制造工艺复杂。

3)联轴器传动型式

通常电动机轴宇丝杆之间采用锥环无键联接或高精度联轴器联接,从而使进给系统具有较高的传动精度和传动刚度,并大大简化了传动机构。在加工中心和精度较高的数控机床的进给系统传动中,普遍采用这种联接方式。

五、装配工艺过程

在装配系统图的基础上 ,划分装配工序、规定工序计划 (包括调整和检验工序) ,并按我所规定的格式编制工艺过程卡。稳定平台的装配内容主要如下

(其它按顺序装配 ,具体内容略)。

装配前的准备工作

(1)装配前进行零件的清洗 ,获得所需的清洁度。首先按图纸齐套零件后 , 领取汽油 3kgΠ台~5kgΠ台,润滑脂“201”、密封胶“601”、万能胶“801”、硅橡胶“414”等。清洗各部件 ,将齿轮、轴承等零件清洗后 ,检查轴承是否有卡滞现象 ,清洗好上润滑油待用 ,用万能胶将密封垫粘贴到相应的零件上。

(2)为达到工艺上的装配精度要求 ,对有关零件进行刮削。因为刮削可以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和形位精度 ,降低表面粗糙度和提高接触刚度等。可用涂色法检验 ,也可用相配的零件检验。经测量的零件 ,大孔要修配 ,小孔要用丝锥过孔 ,不该涂漆的需修刮。另外 ,方位传动机构经装配调整后 ,各部件及零件作好拆装标记 , 以便在平台纵横装配时拆装装配用。

(3)对装配工作台面用框式水平仪、平尺对台面的平度、直线度等进行校正校平。(4)某些部件(传动部分)应按图纸要求在装配前进行必要的运转试验 ,试验合格后 ,再投入装配。

稳定平台装配中的一些具体要求

(1)大多数零部件的装配采用的是互换装配法。基准件为底座 ,底座底面和装支架的上平面需经刮研 ,确保平面度和平行度要求 ,检测可用水平仪、平尺进行。

(2)旋转零件 ,如齿轮和啮合间隙等 ,装配时采用调整或修配法 ,齿轮副侧隙能否符合规定,在剔除齿轮加工因素以外 ,与中心距偏差密切相关。由于侧隙还会同时影响齿轮的接触精度 ,因此要求与接触精度结合起来调整(中心距)。具体有三种方法: a 修刮轴承套或轴瓦; b 利用本身的调整进行调整。如双片齿轮、偏心的轴承套等; c 用表百分表打各个部位的径跳和端跳 , 以及轴向的窜动 ,并进行调整。

(3)过盈连接件:如轴承、键、销钉等采用压入法 ,能用压力机的均使用压力机 ,决不能用榔头直接敲击轴承边缘。轴承的轴向游隙,用垫圈或锁紧螺母进行调整。

(4)根据测量误差 ,对照装配精度要求以调整法和修配法消除其偏差 ,然后复校装配精度 ,直达产品所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最后固定、打销。

(5)所有盖板在全部机构调整合格后 ,最后进行紧固、密封 ,电装在机装调整合格后进行。

(6)装配工人技术水平 ,要求象稳定平台这样复杂的装配 ,需高级工以上的技术等级 ,以确保产品的装配质量。有些装配需多人配合 ,具体见工艺卡。

(7)环境条件的要求:工作场地装配间应有防尘、防振措施。对就位精度要求高的纵横摇框架部分 ,需具有超慢速装置的吊装设备

(8)各部件在总装之间和总装之后 ,均应经过严格检验和必要的试验 ,各工序件间实行三检 ,严格工艺纪律。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 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

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按其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控制方式通常是具有位置反馈的伺服系统。根据位置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不同,闭环系统又分为半闭环系统和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具有将位置检测装置装在丝杠端头和装在电机轴端两种类型。前者把丝杠包括在位置环内,后者则完全置机械传动部件于位置环之外。全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械传动部件整个被包括在位置环之内。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比闭环系统低,但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由于影响定位精度的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惯性及间隙的存在,故开环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较差。 全闭环系统控制精度高、快速性能好,但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在控制环内,所以系统的动态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参数,而且还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刚度、阻尼特性、惯性、间隙和磨损等因素有很大关系,故必须对机电部件的结构参数进行综合考虑才能满足系统的要求。因此全闭环系统对机床的要求比较高,且造价也较昂贵。闭环系统中采用的位置检测装置有:脉冲编码器、旋转变压器、感应同步器、磁尺、光栅尺和激光干涉仪等。 数控车床的进给伺服系统中常用的驱动装置是伺服电机。伺服电机有直流伺服电机和交流伺服电机之分。交流伺服电机由于具有可靠性高、基本上不需要维护和造价低等特点而被广泛采用。 直流伺服电动机引入了机械换向装置。其成本高,故障多,维护困难,经常因碳刷产生的火花而影响生产,并对其他设备产生电磁干扰。同时机械换向器的换向能力,限制了电动机的容量和速度。电动机的电枢在转子上,使得电动机效率低,散热差。为了改善换向能力,减小电枢的漏感,转子变得短粗,影响了系统的动态性能。 交流伺服已占据了机床进给伺服的主导地位,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系统功率驱动装置中的电力电子器件不断向高频化方向发展,智能化功率模块得到普及与应用;二是基于微处理器嵌入式平台技术的成熟,将促进先进控制算法的应用;三是网络化制造模式的推广及现场总线技术的成熟,将使基于网络的伺服控制成为可能。 1.3、主要设计任务参数 车床控制精度:0.01mm(即为脉冲当量);最大进给速度:V max=5m/min。最大加工直径为D =400mm,工作台及刀架重:110㎏;最大轴,向力=160㎏;导轨静摩擦系数=0.2; max 行程=1280mm;步进电机:110BF003;步距角:0.75°;电机转动惯量:J=1.8×10-2㎏.m2。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范文

数控机创进给系统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常用伺服进给系统来工作。 伺服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进行放大以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不仅控制进给运动的速度,同时还要精确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位置和轨迹。因此,数控机床进给系统,尤其是轮廓控制系统,必须对进给运动的位置和运动的速度两方面同时实现自动控制。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的设计要求除了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之外,还应具有良好的动态响应特性,系统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稳定性要好。 一个典型的数控机床闭环控制的进给系统组成:位置比较、放大元件、驱动单元、机械传动装置和检测反馈元件等几部分。 机械传动装置:是指将驱动源旋运动变为工作台直线运动的整个机械传动链,包括减速装置、丝杠螺母副等中间传动机构。 第一节概述 一、数控机床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 1.减少摩擦阻力:在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中,普遍采用滚珠丝杠螺母副、静压丝杠螺母副,滚动导轨、静压导轨和塑料导轨。 2.减少运动惯量 3.高的传动精度与定位精度设计中,通过在进给传动链中加入减速齿轮,以减小脉冲当量(即伺服系统接收一个指令脉冲驱动工作台移动的距离),预紧传动滚珠丝杠,消除齿轮、蜗轮等传动件的间隙等办法,可达到提高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目的。 4.宽的进给调速范围:伺服进给系统在承担全部工作负载的条件下,应具有很宽的调速范围,以适应各工件材料、尺寸和刀具等变化的需要,工作进给速度范围可达3~6000mm/min(调速范围1:2000)。 5.响应速度要快:所谓快响应特性是指进给系统对指令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及瞬态过程结束的迅速程度,即跟踪指令信号的响应要快;定位速度和轮廓切削进给速度要满足要求;工作台应能在规定的速度范围内灵敏而精确地跟踪指令,进行单步或连续移动,在运行时不出现丢步或多步现象 6.无间隙传动:进给系统的传动间隙一般指反向间隙,即反向死区误差,它存在于整个传动链的各传动副中,直接影响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因此,应尽量消除传动间隙,减小反向死区误差。设计中可采用消除间隙的联轴节及有消除间隙措施的传动副等方法。 7.稳定性好、寿命长:稳定性是伺服进给系统能够正常工作的最基本的条件,特别是在低速进给情况下不产生爬行,并能适应外加负载的变化而不发生共振。所谓进给系统的寿命,主要指其保持数控机床传动精度和定位精度的时间长短,即各传动部件保持其原来制造精度的能力。 8.使用维护方便 二、联轴器 联轴器是用来连接进给机构的两根轴使之一起回转,以传递转矩和运动的一种装置。机器运转时,被连接的两轴不能分离,只有停车后,将联轴器拆开,两轴才能脱开。 联轴器的类型:有液压式、电磁式和机械式;而机械式联轴器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它借助于机械构件相互间的机械作用力来传递转矩,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和分类

机床加工,大多是低速时进行切削,即在低速时进给驱动要有大的转矩输出。 二、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 如图所示为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的组成。从图中可以看出,它是一个双闭环系统,内环是速度环,外环是位置环。位置环的输入信号是计算机给出的指令信号和位置检测装置反馈的位置信号,这个反馈是一个负反馈,即与指令信号的相位相反。指令信号是向位置环送去加数,而反馈信号向位置环送去减数。位置检测装置通常有光电编码器、旋转变压器、光栅尺、感应同步器或磁栅尺等。它们或者直接对位移进行检测,或者间接对位移 进行检测。 开环伺服系统开环伺服系统是最简单的进给伺服系统,无位置反馈环节。如图所示,这种系统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步进电动机、功率步进电动机、电液脉冲电动机等。由数控系统发出的指令脉冲,经驱动电路控制和功率放大后,使步进电动机转动,通过齿轮副 与滚珠丝杠螺母副驱动执行部件。 闭环伺服系统 闭环伺服系统原理图如图所示。系统所用的伺服驱动装置主要是直流或交流伺服电动机以及电液伺服阀—液压马达。与开环进给系统最主要的区别是:安装在执行部件上的位置检测装置,测量执行部件的实际位移量并转换成电脉冲,反馈到输入端并与输人位置指令信号进行比较,求得误差,依此构成闭环位置控制。由于采用了位置检测反馈装置,所以闭环伺服系统的位移精度主要取决于检测装置的精度。闭环伺服系统的定位精度一般可 达±0.01mm~±0.005 mm。

半闭环伺服系统 半闭环伺服系统如图所示。将检测元件安装在中间传动件上,间接测量执行部件位置的系统称为半闭环系统。闭坏系统可以消除机械传动机构的全部误差,而半闭环系统只能补偿系统环路内部分元件的误差,因此,半闭环系统的精度比闭环系统的精度要低一些, 但是它的结构与凋试都比较简单。 全数字伺服系统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经开始采用高速度、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应用数字PID算法,用PID程序来代替PID调节器的硬件,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结构 如图所示。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1.1、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0.1r /min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0.2s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1.2、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数控车床横向进给系统设计

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1.1 伺服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由伺服驱动电路、伺服驱动装置、机械传动机构和执行部件组成。它的作用是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进给速度和位移指令信号,由伺服驱动电路作转换和放大后,经伺服驱动装置(直流、交流伺服电动机,功率步进电机,电业脉冲马达等)和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主轴刀架等执行部件实现工作进给和快速移动。数控机床的伺服进给系统与一般机床的进给系统有本质的差别,他能根据指令信号精确地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与位置,以及几个执行部件按一定运动规律所合成的运动轨迹。 1.2 伺服进给系统分类 数控私服进给系统按有无位置检测和反馈进行分类,有以下三种: (1)开环伺服系统 (2)半闭环伺服系统 (3)闭环伺服系统 1.3 伺服进给系统的基本要求 (1)精度要求 (2)响应速度 (3)调速范围 (4)低速、大转矩 2、运动设计 2.1传动方案拟定 数控机床按控制方式分为开环、闭环、半闭环,由于采用直流式交流伺服电机的闭环控制方案,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调试和维修困难,造价也高。闭环控制可以达到很好的机床精度,能补偿机械传动系统中各种误差,消除间隙、干扰等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应用于要求高的数控设备中,由于数控车床加工精度不十分高,采用闭环系统的必要性不大。若采用直流或交流伺服电机的半闭环控制,精度较闭环控制的查,但是稳定性好,成本较低,调试维修较容易;但是对于经济型数控机床来说必要性不大。故在本次设计中,采用开环控制步进电机驱动。 确定设计任务后,初步拟定三种传动方案即1电机直接与丝杠相连;2电机通过同步带的传动带动丝杠转动;3电机通过齿轮传动带动丝杠转动。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

数控机床进给伺服系统类故障诊断与处理 数控机床在工作时常出现由于进给伺服系统原因造成的机床故障,此类故障出现的常见形式有爬行、抖动、伺服电动机不转、过载、工件尺寸无规律偏差等。针对这些典型故障,采用一定的机床维修技术,可以实现快速排除此类故障。 数控机床的进给伺服系统是以数控机床的各坐标为控制对象,以机床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为控制量的自动控制系统,又称位置随动系统、进给伺服机构或进给伺服单元。在数控机床中,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装置和机床本体的联系环节,它接收数控系统发出的位移、速度指令,经变换、放大后,由电动机经机械传动机构驱动机床的工作台或溜板沿某一坐标轴运动,通过轴的联动使刀具相对工件产生各种复杂的机械运动,从而加工出用户所要求的复杂形状的工件。 伺服进给系统常见故障形式 1.1爬行

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润滑状态不良、伺服系统增益过低及外 加负载过大等因素所致。尤其要注意的是,伺服和滚珠丝杠连接用的联轴器,由于连接松动或联轴器本身的缺陷,如裂纹、磨损、断裂等,造成滚珠丝杠转动或伺服电动机的转动不同步,从而使进给忽快忽慢,产生爬行现象。 1.2抖动 在进给时出现抖动现象,其可能原因有:1、接线端子接触不良,如紧固的螺钉松动;2、位置控制信号受到干扰,如屏蔽不好等;3、测速信号不稳定,如测速装置故障、测速反馈信号干扰等。如果窜动发生在正、反向运动的瞬间,则一般是由于进给传动链的反向间隙或者伺服系统增益过大引起。 1.3过载 当进给运动的负载过大、参数设定错误、频繁正、反向运动以及进给 传动链润滑状态不良时,均会引起过载的故障。此故障一般机床可以

自行诊断出来,并在CRT显示屏上显示过载、过热或过电流报警。同 时,在进给伺服模块上用指示灯或者数码管显示驱动单元过载、过电 流等报警信息。 1.4伺服电动机不转 当速度、位置控制信号未输出、或者使能信号(即伺服允许信号,一般为DC+24V继电器线圈电压)未接通以及进给驱动单元故障都会造成此故障。此时应查阅电气图纸,测量数控装置的指令输出端子的信号是否正常,通过CRT观察I/O状态,分析机床PLC梯形图,以确定进给轴的启动条件,观察如润滑、冷却等是否满足。如是进给驱动单元故障则用交换法,可判断出相应单元是否有故障。 进给伺服系统常见故障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1.故障现象:一台配套SIEMENS840系统的加工中心在自动加工过程中,Y轴有抖动现象,加工零件表面不光滑。 故障诊断与处理:为了判定故障原因,将机床操作方式置于手动方式,用手摇脉冲发生器控制Y轴进给,在JOG方式下,来回移动丫轴,发现丫

进给传动系统简述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

进给传动系统简述数控机床进给传动装置的传动精度、灵敏度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工件的加工精度,因此常采用各种不同于普通机床的进给机构,以提高传动刚性,减少摩擦阻力和运动惯量,避免伺服机构滞后和反向死区等。例如,采用线性导轨(滚动导轨)、塑料导轨或静压导轨代替普通滑动导轨;用滚珠丝杠螺母机构代替普通的滑动丝杠螺母机构,以及采用可消除间隙的齿轮传动副和键联接等。 1.作用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负责接受数控系统发出的脉冲指令,并经放大和转换后驱动机床运动执行件实现预期的运动。 2.对进给传动系统的要求为保证数控机床高的加工精度,要求其进给传动系统有高的传动精度、高的灵敏度(响应速度快)、工作稳定、有高的构件刚度及使用寿命、小的摩擦及运动惯量,并能清除传动间隙。 3.进给传动系统种类 a.步进伺服电机伺服进给系统一般用于经济型数控机床。 b.直流伺服电机伺服进给系统功率稳定,但因采用电刷,其磨损导致在使用中需进行更换。一般用于中档数控机床。c.交流伺服电机伺服进给系统 应用极为普遍,主要用于中高档数控机床。 d.直线电机伺服进给系统 无中间传动链,精度高,进给快,无长度限制;但散热差,防护要求特别高,主要用于高速机床。 二、进给传动机械部件(一)联轴器联轴器是用来连接寄给机构的两根轴使之一起回转移传递扭矩和运动的一种装置。目前联轴器的类型繁多,有液力式、电磁式和机械式。机械式联轴器的应用最为广泛。套筒联轴器构造简单,径向尺寸小,但装卸困难(轴需作轴向移动)。且要求两轴严格对中,不允许有径向或角度偏差,因此使用时受到一定限制。绕行联轴器采用锥形夹紧环传递载荷,可使动力传递没有方向间隙。凸缘式联轴器构造简单、成本的、可传递较大扭矩,常用于转速低、五种及、轴的刚性大及对中性好的场合。他的主要缺点是对两轴的对中性要求很高。若两轴间存在位移与倾斜,救在机件内引起附加载荷,使工作状况恶化。 (二)减速机构 1.齿轮传动装置 齿轮传动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机械传动,各种机床的传动装置中几乎都有齿轮传动。在数控机床伺服进给系统中采用齿轮传动装置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将高转速的转矩的伺服电机(如步进电机、直流和交流伺服电机等)的输出改变为低转速大转矩的执行件的输入;另一是使滚珠丝杠和工作台的转动惯量在系统中专有较小的比重。此外,对于开环系统还可以保证所要求的运动精度。为了尽量减小齿侧间隙对数控机床加工精度的影响,经常在结构上采取措施,以减小或消除齿轮副的空程误差。如采用双片齿轮错齿法、利用偏心套调整齿轮副中心距或采用轴向垫片调整法消除齿轮侧隙。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

数控机床进给模块之机械部件装配一.进给传动系统图 纵向和横向进给传动系统图 二.系统图的主要构造和功用 电动机: 1. 步进电动机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机械角位移的驱动元件。步进电动机

是一种特殊的电动机,一般电动机通电后都是连续转动的,而步进电动机则有定位与运转两种状态。当有一个电脉冲输入时,步进电动机就回转一个固定的角度,这角度称为步距角,一个步距角就是一步,所以这种电动机称为步进电动机。又由于它输入的是脉冲电流,也称作脉冲电动机。当电脉冲连续不断地输入,步进电动机便跟随脉冲一步一步地转动,步进电动机的角位移量和输入的脉冲个数严格成正比例,在时间上与输入脉冲同步。因此,只需控制输入脉冲的数量、频率及电动机绕组的通电顺序,便可获得所需转角、转速和方向。在无脉冲输入时,步进电动机的转子保持原有位置,处于定位状态。步进电动机的调速范围广、惯量小、灵敏度高、输出转角能够控制,而且有一定的精度,常用作开环进给伺服系统的驱动元件。与闭坏系统相比,它没有位置速度反馈回路,控制系统简单,成本大大降低,与机床配接容易,使用方便,因而在对精度、速度要求不十分高的中小型数控机床上得到了广泛地应用。 2. 直流伺服电动机 由于数控机床对进给伺服驱动装置的要求较高,而直流电动机具有良好的调速特性,因此在半闭坏、闭坏伺服控制系统中,得到较广泛地使用。直流进给伺服电动机就其工作原理来说,虽然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相同。然而,由于机械加工的特殊要求,一般的直流电动机是不能满足需要的。首先,一般直流电动机转子的转动惯量过大,而其输出转矩则相对较小。这样,它的动态特性就比较差,尤其在低速运转条件下,这个缺点就更突出。在进给伺服机构中使用的是经过改进结构,提高其特性的大功率直流伺服电动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小惯量直流电动机。主要结构特点是其转子的转动惯量尽可能小,因此在结构上与普通电动机的最大不同是转子做成细长形且光滑无槽。以此表现为转子的转动惯量小,仅为普通直流电动机的1/10左右。因此,响应特别快,机电时间常数可以小于10 ms,与普通直流电动机相比,转矩与惯量之比要大出40~50倍。且调速范围大,运转平稳,适用于频繁起动与制动,要求有快速响应(如数控钻床、冲床等点定位)的场合。但由于其过载能力低,并且电动机的自身惯量比机床相应运动部件的惯量小,因此应用时都要经过一对中间齿轮副,才能与丝杠相连接,在某些场合也限制了它广泛地使用。 (2)大惯量直流电动机。又称宽调速直流电动机,是在小惯量电动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结构上和常规的直流电动机相似,其工作原理相同。当电枢线圈通过直流电流时,就会在定子磁场的作用下,产生带动负载旋转的电转矩。小惯量电动机是从减小电动机转动转量来提高电动机的快速性,而大惯量电动机则是在维持一般直流电动机转动惯量的前提下,尽量提高转矩的方法来改善其动态特性。它既具有一般直流电动机便于调速、机械特性较好的优点,又具有小惯量直流电动机的快速响应性能。因此,可归纳为以下特点: 1)转子惯量大。这种电动机的转子具有较大的惯量,容易与机床匹配。可以和机床的进给丝杠直接连接,省掉了减速机构,故可使机床结构简单,即避免了齿轮等传动机构产生的噪声和振动,又提高了加工精度。 2)低速性能好。这种电动机低速时输出转矩大,能满足数控机床经常在低速进给时进给量大、转矩输出大的特点,如能在1 r/min甚至0.1 r/min下平稳运转。 3)过载能力强、动态响应好。由于大惯量直流电动机的转子有槽,热容量大,同时采用了冷却措施后,提高了散热能力。因此可以过载运行30分钟。另外,电动机的定子采用矫顽力很高的铁氧体永磁材料,可使电动机过载10倍而不会去磁,这就显著地提高了电动机的瞬间加速力矩,改善了动态响应,加减速特性好。 4)调速范围宽。这种电动机机械特性和调速特性的线性度好,所以调速范围宽而运转平稳。一般调速范围可达1∶10000以上。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示例

数控机床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确定和设计内容 注:下面内容中所指:横向即为X轴方向,纵向即为Y轴方向 最大加工直径为400和500mm的设计方案确定计算内容和公式与320mm的一样,把各自的参数代入即可。 总体方案设计的内容 接到一个数控装置的设计任务以后,必须首先拟订总体方案,绘制系统总体框图,才能决定各种设计参数和结构,然后再分别对机械部分和电气部分进行设计计算。 机床数控系统总体方案的拟订包括以下内容: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伺服系统的的选择,执行机构的结构及传动方式的确定,计算系统的选择等内容。 一般应根据设计任务和要求提出数个总体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和论证,最后确定一个可行的总体方案。 2.2 总体方案设计 2.2.1 设计任务 用微机数控技术改造最大加工直径为320毫米普通车床的进给系统 主要技术参数: 最大加工直径(mm):在床身上:320 在床鞍上:175 最大加工长度(mm): 750 溜板及刀架重量(N):纵向:800 横向:400 刀架快移速度(m/min):纵向:2 横向:1 最大进给速度(m/min):纵向:0.8 横向:0.4 最小分辨率(mm) : 纵向:0.01 横向:0.005 定位精度(mm) : 0.02 主电机功率(KW):3 起动加速时间(ms):25 2.2.2 总体方案确定 (1)系统的运动方式与伺服系统的选择

由于改造后的经济型数控车床应具有定位,直线插补,顺。逆圆,暂停,循环加工,公英制罗纹加工等功能,故应选择连续控制系统。考虑到属于经济型数控机床加工精度要求不高,为了简化结构,降低成本,采用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系统。 (2)数控系统 根据机床要求,采用8位微机。由于MCS-51系列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可靠性好,功能强,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等特点,决定采用MCS-51系列的80C51单片机扩展系统。 控制系统由微机部分,键盘及显示器,I/O接口,步进电机驱动器等组成,系统的加工程序和控制命令通过键盘操作实现,显示器采用液晶显示模块显示加工数据及机床状态等信息。 (3)机械传动方式 为实现机床所要求的分辨率,采用步进电机经齿轮减速再传动丝杠,为保证一定的传动精度和平稳性,尽量减少摩擦力,选用滚珠丝杠螺母副。同时,为提高刚度和消除间隙。采用有预加负荷的结构。齿轮传动也要消除齿侧间隙的结构。 综上所述,系统总体方案框图见下图。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 计 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第一章、数控机床进给系统概述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的一般结构如图图1-1所示: 图1-1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伺服 由于各种数控机床所完成的加工任务不同,它们对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但通常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可逆运行;速度范围宽;具有足够的传动刚度和高的速度稳定性;快速响应并无超调;高精度;低速大转矩。 、伺服系统对伺服电机的要求 (1)从最低速到最高速电机都能平稳运转,转矩波动要小,尤其在低速如 /min或更低速时,仍有平稳的速度而无爬行现象。 (2)电机应具有大的较长时间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一般直流伺服电机要求在数分钟内过载4-6倍而不损坏。 (3)为了满足快速响应的要求,电机应有较小的转动惯量和大的堵转转矩,并具有尽可能小的时间常数和启动电压。电机应具有耐受4000rad/s2以上的角加速度的能力,才能保证电机可在以内从静止启动到额定转速。 (4)电机应能随频繁启动、制动和反转。 随着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伺服控制技术的发展,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已开始采用高速、高精度的全数字伺服系统。使伺服控制技术从模拟方式、混合方式走向全数字方式。由位置、速度和电流构成的三环反馈全部数字化、软件处理数字PID,使用灵活,柔性好。数字伺服系统采用了许多新的控制技术和改进伺服性能的措施,使控制精度和品质大大提高。 数控车床的进给传动系统一般均采用进给伺服系统。这也是数控车床区别于普通车床的一个特殊部分。 、伺服系统的分类 数控车床的伺服系统一般由驱动控制单元、驱动元件、机械传动部件、执行件和检测反馈环节等组成。驱动控制单元和驱动元件组成伺服驱动系统。机械传动部件和执行元件组成机械传动系统。检测元件与反馈电路组成检测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按其控制方式不同可分为开环系统和闭环系统。闭环控制方式通常是具有位置反馈的伺服系统。根据位置检测装置所在位置的不同,闭环系统又分为半闭环系统和全闭环系统。半闭环系统具有将位置检测装置装在丝杠端头和装在电机轴端两种类型。前者把丝杠包括在位置环内,后者则完全置机械传动部件于位置环之外。全闭环系统的位置检测装置安装在工作台上,机械传动部件整个被包括在位置环之内。 开环系统的定位精度比闭环系统低,但它结构简单、工作可靠、造价低廉。由于影响定位精度的机械传动装置的磨损、惯性及间隙的存在,故开环系统的精度和快速性较差。全闭环系统控制精度高、快速性能好,但由于机械传动部件在控制环内,所以系统的动态性能不仅取决于驱动装置的结构和参数,而且还与机械传动部件的刚度、阻尼特性、

数控机床进给系统设计645286135

摘要 本设计是把普通数控车床改造成经济型数控车床。经济型数控车床就是指价格低廉、操作使用方便、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动化的机床。采用数控机床,可以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节省劳动力(一个人可以看管多台机床),减少工装,缩短新产品试制周期和生产周期,可对市场需求作出快速反应。在设计的时候具体进行了详细的各部件的选型和计算。比如:导轨的设计选型、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与计算。还进行了进给传动系统的刚度计算、进给传动系统的误差分析、驱动电机的选型计算、驱动电机与滚珠丝杠的联接、驱动电机与进给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分析等。 【关键词】车床、数控、传动系统

Abstract This project is to alter the common lathe into the economical lathe. The economical lathe is a advanced and roboticized lathe that has low price, convenient operation, and adapt to the situ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has installed cnc system. During the project we particularly dealt with the choice and calculation of every assembly. Such as:The choice and calculation of guideway, ballscrew nut pair and drive electromotor. Caculate the inflexibility of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Analyse the error of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Junction between drive electromotor and ballscrew. Dynamic analysis of drive electromotor and feed transmission system . 【Key words】Lathe;CNC;Transmission System

数控机床横向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

数控机床横向进给伺服系统的设计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 毕业设计的目的 1.2 毕业设计的内容 1.2.1 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1.2.2 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2.3 数控机床(直流、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分析与计算 第二章数控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2.1 毕业设计任务书 2.2 总体方案的确定 2.2.1 概述 2.2.2 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第三章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3.1 系统切削力的确定 3.2 切削力的计算 3.3滚珠丝杠螺母副的设计、计算、和选型 3.4进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3.5 伺服电机的计算和选型 第四章数控机床(直流、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分析与计算 4.1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系统组成 4.2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的选型 4.3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主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与选型第五章毕业设计体会 第六章毕业设计感言 附录 参考文献

第一章绪论 1.1毕业设计的目的 设计的目的是培养综合运用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受到本专业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训练,使工程绘图、数据处理、外文文献阅读、程序编制、使用手册等基本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培养正确的设计思想、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1.2 毕业设计的内容 1.2.1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1.系统运动方式的确定。 2. 伺服系统的选择。 3.执行机构传动方式的确定。 4. 计算机的选择。 1.2.2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计算 1.进给伺服系统机械部分设计方案的确定。 2. 确定脉冲当量。 3.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型。 4. 滚动导轨的选型。 5. 进给伺服系统传动计算。 6. 步进电机的计算和选用。 7.设计绘制进给伺服系统一个坐标轴的机械装配图。 8. 设计绘制进给伺服系统的一张或两张零件图。 1.2.3 数控机床(直流、交流)伺服控制方案分析与计算 1.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系统组成。 2.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的选型 3. 数控机床进给(直流、交流)伺服驱动器主电路及辅助电路设计与选型。 第二章数控横向进给系统总体设计方案的拟定 2.1 毕业设计任务书 1.题目: 《数控机床横向伺服进给系统的设计》 2.设计任务: (1)根据机床总体布局,分析应采用的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案,确定横向进给系统的伺服控制方案; (2)进行机械伺服机构的设计计算,绘制机械传动图及相关装配图(1—2张); (3)进行数控机床伺服驱动器的主电路及辅助电路设备的设计与选型; (4)绘制控制系统原理框图; (5)攥写设计说明书一分(8000字以上)

第三章 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装置的设计

第三章 CA6140数控化改造进给系统设计 分别对原CA6140车床的纵向、横向进给进行改造,用伺服电机带动滚珠丝杠螺母副,来代替原来各种光杠,进行数字化控制。本章的主要内容是完成纵向和横向进给的设计计算、滚珠丝杠螺母副的选择,以及相应的纵向、横向步进电机的型号选择与校核等。 3-1 滚珠丝杠螺母副的特性与工作原理 在进行CA6140卧式车床的数控化改造中进给系统横向以及纵向都采用了滚珠丝杠副,可以提高进给系统的灵敏性、定位精度和防止爬行等优点。滚珠丝杠副的传动效率高达80%~98%,是普通滑动丝杠的2~4倍,滚珠丝杠副的摩擦角小于1度,因此不会自锁。

丝杠与螺母之间填入滚珠,这使得丝杠与螺母之间的运动成为滚动。丝杠、螺母和钢珠都由轴承钢制成,经淬硬、磨削。在丝杠上有回柱器,是一个闭路循环通道,滚珠在其中循环滚动,从而实现了精确的进给过程。 3-2主运动电机的校核 由《机械设计手册》中得知: 切削功率P m : P m =103-F C V C (KW) 式中 F C --切削力(N) V C --切削速度(m/s) 主运动电机的功率P E : P E = η M P η=0.7~0.85 CA6140车削时总切削力分解为:切削力F C 、背向力F P 、进给 力F f 切削力F C : F C =C C F a P C F X f C F Y V C C nF K C F 背向力F: P F P =C P F a P P F X f P F Y V C P nF K P F 进给力F f : F f =C f F a P f F X f Ff Y V C f nF K f F 式中:a P --背吃刀量(mm)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第6章 数控机床伺服系统 进给伺服系统是数控系统主要的子系统。如果说CNC 装置是数控系统的“大脑”,是发布“命 令”的“指挥所”,那么进给伺服系统则是数控系统的“四肢”,是一种“执行机构”。它忠实地 执行由CNC 装置发来的运动命令,精确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方向,进给速度与位移量。 第一节 概述 . 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 定义:进给伺服系统(Feed Servo System)——以移动部件的位置和速度作为控制量的自动 控制系统。 一、进给伺服系统的定义及组成 组成: 进给伺服系统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位置控制单元;速度控制单元;驱动元 件(电机);检测与反馈单元;机械执行部件。 3、进给伺服驱动系统由进给伺服系统中的 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装置组成。 4、驱动电机是进给系统的动力部件,它提供执行部分运动所需的动力,在数控机床上常用 的电机有: 步进电机 直流伺服电机 交流伺服电机 直线电机。 5 、速度单元是上述驱动电机及其控制和驱动装置,通常驱动电机与速度控制单元是相 互配套供应的,其性能参数都是进行了相互匹配,这样才能获得高性能的系统指标。 6、速度控制单元主要作用:接受来自位置控制单元的速度指令信号,对其进行适当的调节 运算(目的是稳速),将其变换成电机转速的控制量(频率,电压等),再经功率放大部件将其 变换成电机的驱动电量,使驱动电机按要求运行。简言之:调节、变换、功放。 7、进给驱动系统的特点(与主运动(主轴)系统比较): ? 功率相对较小; ? 控制精度要求高; ? 控制性能要求高,尤其是动态性能。 二、NC 机床对数控进给伺服系统的要求 1.调速范围要宽且要有良好的稳定性(在调速范围内) 调速范围: 一般要求: 稳定性:指输出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调速范围: 一般要求: 2.稳定性:指输出速度的波动要少,尤其是在低速时的平稳性显得特别重要。 输出位置精度要高 静态:定位精度和重复定位精度要高,即定位误差和重复定位误差要小。(尺寸精度) 动态:跟随精度,这是动态性能指标,用跟随误差表示。 (轮廓精度) 灵敏度要高,有足够高的分辩率。 3.负载特性要硬 在系统负载范围内,当负载变化时,输出速度应基本不变。即△F 尽可能小;当负载突变 时,要求速度的恢复时间短且无振荡。即△t 尽可能短; 应有足够的过载能力,以满足低速大转矩的要求。(高速恒功率,低速恒转矩) 这是要求伺服系统有良好的静态与动态刚度。 4. 响应速度快且无超调 这是对伺服系统动态性能的要求,即在无超调的前提下,执行部件的运动速度的建立时间 tp 应尽可能短。 通常要求从 0→Fmax (Fmax →0),其时间应小于200ms ,且不能有超调, min max F F R N =min 1min 1.010000min mm F mm R N <≤>且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装置的设计

摘要 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是数控机床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本次设计的数控机床进给传动系统主要由升降台传动系统、床鞍传动系统、工作台传动系统部分三部分组成。升降台运动由伺服电机驱动,电机置于升降台内,电机通过一对圆弧齿形皮带轮及皮带传递动力。床鞍运动由伺服电机通过一对圆弧齿形皮带轮、皮带、一对消隙齿轮和滚珠丝杠副降速传动;工作台运动由伺服电机通过两个圆弧齿形皮带轮,和圆弧齿形皮带降速传动。 在本次设计的进给传动系统中,伺服电机通过同步齿形皮带和滚珠丝杠相联,编码器将工作台的实际位移信号传递给控制系统,属于开环控制。数控机床的进给传动系统是通过伺服进给系统来控制工作。伺服进给系统的作用是根据数控系统传来的指令信息,进行放大以后控制执行部件的运动,不仅控制进给运动的速度,同时还要精确控制刀具相对于工件的移动位置和轨迹。 关键词:进给系统,伺服系统,齿形皮带轮,滚珠丝杠,伺服电机 I

ABSTRACT CNC machine tool for CNC machine drive system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esign of the NC machine tool to the main transmission system from the transmission lifts, saddle-drive system, Stage three of transmission components. Movement by lifting platform servo motor, motor placed lifts, Electrical arc through a tooth belt and pulley transmission power. - On the campaign servo motor through a pair of circular tooth pulleys, belts, one pair of anti-backlash gear and ball screw deceleration drive; worktable campaign by servo motor through two circular tooth pulleys and belts velocity profile circular drive. In the current design of the feed drive system, servo motor through the synchronous belt and ball screw associates, Encoder will table the actual displacement signal transmitted to the control system is open-loop control. NC Machine Tool Feed transmission is through feed servo control system to work. Servo system of up to the role of the NC system came under the command of information, Click for control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rts after the campaign, not only controlling the feed of the speed, while precision control tool in relation to the movement of the workpiece location and trajectory. Key words : feed system, servo system, Profile Pulley, Ball Screws, Servo motor II

彭彬彬-立式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信商)

中北大学 信息商务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 学生姓名:学号: 系:机械自动化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立式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指导教师:彭彬彬职称: 副教授 刘中柱职称: 讲师 2012年12月23日

中北大学 信息商务学院 课程设计任务书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所在系:机械自动化系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生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控技术课程设计 —立式数控铣床进给传动系统设计 起迄日期:2012年12月24日~2012年12月28日课程设计地点:中北大学信息商务学院 指导教师: 系主任:祝锡晶 下达任务书日期: 2012 年12月 23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1概述 (1) 1.1技术要求 (1) 1.2总体方案设计 (1) 2 ╳╳╳╳╳╳ …… …… …… …… …… …… 课程设计总结(对课程设计进行总结,如收获或体会等) 参考文献(按任务书中参考文献的格式,写上你所用的参考文献)(目录根据需要来安排,可参考老师提供的实例) (目录部分用小4号字体,用1.5倍行距。蓝色字部分为写作内容和格式要求,在正式提交时,将蓝色字内容删掉,下同。)

正文部分 1概述1级标题:4号黑体 1.1零技术要求2级标题:小4号黑体 ╳╳╳╳╳╳╳╳╳╳╳╳╳╳╳╳╳╳╳╳╳╳╳╳╳╳╳╳╳╳╳╳╳╳╳╳╳╳╳╳╳╳╳╳╳╳————正文小4号宋体,1.5倍行距。 1.2总体方案设计 …… …… …… 如有插图、表格,按“图1、图2……表1、表2……”格式编辑,图题5号字,在图下方居中;表题也为5号字,在表格上方居中,表格中字号为5号字,。要求:1. 用Word编辑 2. A4纸,正文1.5倍间距 3. 页面设置: 上:2.5cm 下: 2.0cm 左:2.0cm 右:2.0cm 页眉:2.0cm[内容:“中北大学课程设计说明书”(5号黑体) 页脚:1.5cm 4. 插入页码: 位置:页面底端(页脚) 对齐方式:右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