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北京2002~2016 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2 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 分)登颧雀楼畅当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

2002 答案:

(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

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 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 分)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 .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

(内容)

(写法)

【2004 年北京卷】 12.读下面的诗,完成( 1)—( 2)题。( 4 分) 红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A .

B .

C .

D .

(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 .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

红梅生机难抑,烂漫开放,冰容雪姿,孤瘦高洁,自成一片春光。

D .面对百花盛开的“情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

(5 分)

林逋《梅花》诗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 “无情 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 “认桃无绿叶,辨

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2004 参考答案: 12.(1)C (2)A

13.第一问 2个要点 .(1)赞扬的理由是 ,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

精神品格、内在特点。 ( 2)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的《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 写。 第二问 3 个要点。( 1)“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 (2)“无 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 ,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 ( 3)“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仅从“绿 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

2005 年北京卷】

2003 参考答案: ( 1)BE

(2)(体裁)两首诗都是七言绝句

而触发的对人的思念;都流露出物是人非的感伤。 拿去年与今年相比。

内容)都表达了作者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 (写法)都是在第三四句点明题旨,深化意境;都

苏轼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

春的品性。 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一③题( 7 分)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释: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①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 、“猜想”的意思。 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漏声断”中“断” ,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A . B . C .

D . ](2 分) ②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 .“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B .词的上片写梦境,下片写梦醒后的情境和感想,衔接自然,结构紧凑。 C . “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D .作者通过“雪晓”、“寒灯” “漏断”、“月斜”等意象,写出了清冷的意境。 ③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 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 3 分) 相同点: 不同点: 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 2005 参考答案: ①D “漏声断”表示夜深。 ②C “清笳乱起”是现实之景; 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未酬却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 . 铁骑无声”是梦境。 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 ③ 相同点: 不同

点: a 、 b 、 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

【2006 年北京卷】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 2)题( 7 分) 移居(其二) 陶渊明 春

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 相思则披衣, 此理将不胜, 衣食当须纪, 闲暇辄相思。

言笑无厌时。 无为忽去兹。 力耕不吾欺。

注释:将:岂 纪:经营。

(1) 对这首诗的理解,恰当的两项是( 3 分)

A. 全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佳日登高赋诗的美好情景。 诗句。

C. “相思则披衣”意思是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披衣起彷徨。 活。 E.最后两句是说应该通过自己的辛勤劳作解决衣食问题。 (2) 本诗表现了诗人在田园生活中感受到的乐趣。

请具体说明表现了什么乐趣, 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 ( 4 分)

2006 答案 12.(1)D E

(2)第一问: 感受到一种美好的人际关系,

即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纯真而质朴的友情。

这种乐趣主要是通过“过门更相呼”至“言笑无厌时”六句对具体生活情景的白描表现出来的。

【2007 年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③题。

(7分)

芣 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①选自《诗经?周南》,这是妇女们采集野菜时唱的民歌。芣苢(

② 薄、言:都是语助词,无实意。③有:得到。④掇( du o )摘取、拾取。⑤捋(lu 0)成把地握取。

袺(ji e )手持衣角盛物。 ⑦襭(Xi e )把衣襟掖在腰带间装物。

① 《诗经》使用赋、比、兴手法,本诗使用的手法是 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② 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动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 ③前人读这首诗说: 反复讽咏, "自然生其气象 "。你读这首诗, 眼前出现了什么样的景象?请概括描述。 分)

2007 答案

① (1分)赋 ②(2分)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 劳动景象。

2008 年北京卷】

酬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消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释: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明末投身反宦官、权贵斗争。清兵南下,参加人民抗清起义。

B ?“有酒斟酌之”意思是与友人边饮酒边斟酌

D. “无为忽去兹”意思是不要急着离开这种生

第二问:

f 3 1 )车前(草名),可食。

(2 分)

③(4分)妇女们在田野上边采野菜边唱歌,一派欢快的

入清后,多次拒绝清廷征召,流亡北方,考察山川形势,志存恢复。 ①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是日惊秋老:是无情的日月送来秋天,催人衰老,令人震惊。

B ?相望各一涯:天各一方,遥相瞩望。

C .离怀销浊酒:离别的情怀只能借浊排遣。

D .逐客已无家:亡国之人,已无家可言。

②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中的”肝胆”和"阅”在这里各是什么意思?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 感? ( 4 分)

③ 一般认为顾炎武的诗风接近杜甫。请指出顾炎武这首诗的风格特征,并作简要分析。

肝胆:指自己的爱国之志, 或对于故国的赤胆忠心。 阅:见证。 仍然矢志不渝、坚持到底的决心。(意思接近即可)3(4分) 2)简要分析:这首诗是把深沉的爱国情怀与自己的人生遭际、眼前 的具体情境紧密结合在一起,融铸为凝练精纯的诗句,形成了沉郁、凝重的风格。

【2009 年北京卷】

12.读下面这首词,完成①一③题。

(10分)

西江月 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张孝祥①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 ,准拟 岳阳楼上。

注:①张孝祥:南宋初词人。这首词,因船行洞庭湖畔黄陵庙下为风浪所阻而作。作者与友人信中提到: “某离长沙且十日,尚在黄陵庙下,波臣风伯亦善戏矣。 ”

②波神:水神。

③准拟:准定。

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一、二句点明行船的季节,描写洞庭湖上风浪未起时的景色。

B .三、四句有主观想象色彩, “鳞鳞细浪”实际指滚滚波涛。

C ?五、六句写明日风向一转便可顺风行船,今晚露宿又有什么关系呢?

D ?七、八句写作者期盼到岳阳楼上听水下传来的《霓裳》曲。

这首词的风格与宋代哪两位词人比较接近?这种风格的词人属于哪一流派?(

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

2009 答案

4 分)

2008 答案

12. (10 分)◎( 2 分)A 笑(4 分) 出了作者虽已衰老, 且明知复国无望, 风格特征:沉郁悲怆或深沉凝重。

表 1) 3 分)

5 分)

◎ ( 2分)D 笑(3分) 迈的胸怀

第二问:波神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两句,词人不说自己的行程为大风浪所阻,而是抒写作者想象 的意象,水神怀着深情挽留他欣赏那美好的夕照景象。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面对风浪阻遏行舟 的情况,词人处之泰然。

【2010 年北京卷】

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题。

古风(其三十九 )

李 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晖①,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②栖鹓鸾③。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注:①徂晖:落日余晖。②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③鹓鸾:传说中与凤凰同类,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 食,非醴泉不饮。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前四句,写诗人登高望远,看到天高地阔、霜染万物的清秋景象,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B.

诗中荣华东流水”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古来万事东

流水”表达的意思有相似性。

C .七、八句借助于描写白日将尽、浮云变幻的景象,形象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世事人生的感受。

D .九、十句的意思是本应栖息于梧桐的鹓鸾竟巢于恶树之中,而燕雀却得以安然地宿在梧桐之上。 ②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句

剑歌行路难”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009 年北京卷答案】 ① A

②(要点)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境遇的感慨;对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对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遭际的激愤。 解析:①奠定了全诗昂扬奋发的基调 表现了诗人老大无成,决心归隐的愤懑。

② 尾句是本诗的诗眼, 诗人卒章显志, 万事皆波澜”两句是说人生亦如自然万物,荣

华易逝,有如东流河水一去不返,万事盛衰不一,有如波澜 之起伏无常”,表达了对荣华易逝、世事多舛的人生际遇的感慨。 “白日掩徂晖,浮云无定端。 ”以落日的余 晖(徂晖 )为浮云所掩蔽,比喻玄宗为谗邪所惑。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鹓鸾。 ”意谓“枳棘 (有棘刺的树木 )本 是燕雀筑巢之所,现在却委屈鸾凤去栖息;而高大的梧桐本是鹓鸾所居,而今却让燕雀作巢占据

”,来比喻

贤愚颠倒、是非不分, “小人得志,君子失所 ”,揭露了统治者亲信奸佞、压抑贤才的罪恶,表达了诗人对 黑白颠倒、小人得志的社会现实的不满,也表达了诗人对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自身际遇的激愤。

2011 年北京卷】

苏轼 辛弃疾 豪放派 第一问:达观、豪

”错。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慨朝政昏暗, 前四句景物描写为全诗奠定了沉郁压抑、 抒发人生仕途坎坷艰难的悲愤之情。

贤愚颠倒,世路艰难之情, 悲壮苍凉的感情基调。 结合诗句来分析,“荣华东流水,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2、13 题。

示秬秸① 张 耒 北邻卖饼儿,每五鼓未旦,即绕街呼卖,虽大寒烈风不废,而时

略不少差也。因为作诗,且有所警, 示秬、秸。

楼头五更声欲绝。 市楼东西人未行。 不忧衣单忧饼冷。 男儿有求安得闲。

注:①秬秸:张耒二子张秬、张秸。张耒,北宋著名文学家,曾官太常寺少卿。 12. (7 分 )

(1)

下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 )

A .诗前小序交代了本诗写作的起因和目的,凸显了诗作内容的真实性。

B .“歌一声”,是说卖饼儿沿街呼卖时有腔有调,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

C .卖饼儿衣着单薄,凛冽的寒风吹透了他的衣衫,他却担忧饼冷难卖。

D .作者在诗的最后,对两个儿子提出了谆谆告诫,点明了本诗的题旨。 (2)

这首诗的写景叙事,平实而富有韵味,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4 分)

13.这首诗是张耒为教育自己的孩子而作,请对其中的教育内容和所用的教育方式加以概括,并联系实际 谈谈自己的感受。 (不少于 200 字)(10 分)

2011 年北京卷 答案】

12.(1)B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思想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能力。“生动形象并富于童趣”有误。由“北风 吹衣射我饼,不忧衣单忧饼冷”可知卖饼儿生活之贫困与艰辛。“歌一声”的叫卖透露出的该是生活的不 易,而非“童趣”,语言平实而非“生动形象”。

(2)答案: 要点一:平实,没有华丽辞藻,明白如话,通俗浅显。举例:“捧盘出户”“市楼东西”等 等,均无任何修饰之语。 要点二:有韵味,写景、叙事,蕴涵丰富。举例:开篇两句,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描画出了清冷空 寂的景色,透露出作者对卖饼儿生活际遇的同情与关怀。其他如“人未行”的空寂街景、“忧饼冷”的心 态表露,均语浅而意深。

13. 答案: 第一问:教育内容: (要点一 )无论从事何种职业,都要意志坚定,不畏艰辛。 (要点二 )要有追求,持之以恒,勤勉而不懈怠。

教育方式: (要点一 )艺术性,以诗诫子,而不是枯燥说教。 (要点二 )形象性,以卖饼儿为榜样,激励自

己的孩子。

第二问:略 【2012 年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 10?11题。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城头月落霜如雪, 捧盘出户歌一声, 北风吹衣射我饼, 业无高卑志当坚,

柳堤

春江水正平, 十里笼晴苑, 雨香飞燕促,

[明 ]金 銮 密

树听啼莺。 千条锁故营。 风暖落花轻。

北京市各区2018年中考二模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答案].docx

北京市各区2018 年中考二模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答案 ] 古诗词鉴赏 【西城二模】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8 题。 虞美人 ?无聊 ① 无聊笑拈花枝说,处处鹃啼血。好花须映好楼台,休傍秦关蜀栈战场开。 倚楼极目深愁绪,更对东风语。好风休簸② 战旗红,早送鲥鱼如雪过江东。 【注】①陈维崧 : 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人。本词以发生在川陕地区的战争为写作背景。 ②簸:摇动。 15.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无人可以交流,只好拈花枝倾诉,其“笑”也勉强。 B.“鹃啼血”既写花红如血,又有“杜鹃啼血”之悲。 C.倚楼极目,愁绪更深,幸好有东风寄语,频传捷报。 D.“鲥鱼”有良好的寓意,与“秦关蜀栈”况味迥异。 16.下列选项中的诗句都借“旗”表达了对战争的情绪,其中与“好风休簸战旗红”表达的 情绪最相似的一项是( 3 分) A.白马绕旌旗,悲鸣相追攀。(李白《豫章行》) B.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 辛弃疾《鹧鸪天》 ) C.马蹀阏氏血,旗枭可汗头。( 岳飞《送紫岩张先生北伐》 ) D.雄风清角劲,落日大旗明。 ( 夏完淳《即事》 ) 17.同样是写春花和春风,《虞美人·无聊》与下列这首诗相比,作者的情思却有不同,请 结合相关诗句分析。( 6 分) 渡水复渡水,看花还看花。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18.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6 分) ①这首词中写到诗人“倚楼极目”,《滕王阁序》中王勃也写到登阁远望,“披绣闼,俯 雕甍,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②这首《虞美人》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深愁绪”,李煜的《虞美人》也在结尾点明愁情, “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这首词提到了战场,屈原的《国殇》里也有对战场的描写:“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 兮短兵接。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 3分) C 16. ( 3 分) A 17.( 6分) 【答案示例1】 陈词中作者对春花而有“鹃啼血”的悲伤感,并劝春花不要开在血腥的战场上,而应与好 楼台相映,这是美好的风景;又对春风说不要在战场吹动战旗,而应送鲜美的鲥鱼过 江,这是惬意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 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沉迷喜爱。 【答案示例2】 陈词中作者由春花、东风想到战场与战旗,认为美好的春花、东风与血腥的战争氛围不协调,而应该与楼台与鲥鱼一起,与美好的风景和生活相映衬。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向往。高诗中作者寻友途中沐春风看春花,春光明媚、风景优美,

诗歌鉴赏历年高考题

诗歌鉴赏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2004 江苏卷) 征人怨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2)诗题为“征人怨”,通篇虽无“怨”字,但句句有“怨情”,请作简要赏析。 答案:(1)诗句中有金河、玉关、青冢、黄河、黑山等边塞地名,写了征人的戍边生活。 (2)①怨年年岁岁频繁调动,②怨时时刻刻练兵备战,③怨气候酷寒,④怨景色单调。 解析:第16题考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能力层级为E级。 (1)解答此题,关键是写出边塞地名和征人的戍边生活,就能说明“为什么说是一首边塞诗”。 (2)解答此题,能够理解“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特点,就能把握题意。回答时要扣住“岁岁”“复”,“朝朝”“马策”“刀环”,“白雪”,“黑山”等进行思考归纳。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2005江苏卷)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1)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2)“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⑶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1)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清在阶下青苔上) 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琴上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 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 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 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 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 (2)清冷、幽静孤单、寂寞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 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 (3)"为拂绿琴埃" 析:明确知音的典故,一个弹琴,一个听琴,可以确定具体的句子。 三、请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2006江苏卷) 鹧鸪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圞夜煮茶。 【注】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⑴词的前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016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2016高考诗歌鉴赏题 (全国卷)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9.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答案】 8.答:第一问: 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 第二问: 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9.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金陵望汉江 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8.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的景象。 9. 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伟绩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人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敢,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大全

2016-2017年高考全国卷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7全国卷Ⅰ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2017全国卷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送子由使契丹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 14.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 C.从李揆的典故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告诉苏辙,作为大国使臣,切莫以家世傲人,而要展示出谦恭的君子风度。 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5.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2017全国卷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编集拙诗,成一十五卷,因题卷末,戏赠元九、李二十① 白居易 一篇长恨有风情②,十首秦吟近正声③。 每被老元偷格律,苦教短李伏歌行④。 世间富贵应无分,身后文章合有名。 莫怪气粗言语大,新排十五卷诗成。 【注】①元九、李二十:分指作者的朋友元稹、李绅,即诗中的“老元”“短李”。李绅身材矮小,时称“短李”。②长恨:指作者的长诗《长恨歌》。③秦吟:指作者的讽喻组诗《秦中吟》。正声:雅正的诗篇。④伏:服气。 14.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长恨歌》和《秦中吟》都是白居易的得意之作,能够作为其诗歌创作的代表。 B.元稹常常私下对白居易的诗歌进行模仿,这从侧面说明了白诗较高的创作水准。 C.白居易在诗中称呼李绅为“短李”,也隐含着不太认可李绅诗歌创作的意思。 D.作者坚信自己必将因文学成就而名扬后世,因此并不介意在当时是否得到认可。

北京卷诗歌鉴赏题汇编

北京卷诗歌鉴赏试题汇编 【2002年】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分) 登颧雀楼 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答: 【2003年】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分) 江楼旧感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 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 【2004年】12.读下面的诗,完成(1)—(2)题。(4分)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10. 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 (6 分) 2017 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 15—17 题。(共 12 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 【1 】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 【 1】树杪:树梢。 (15)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 A. 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 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 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 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 ) A. 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 B.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C. 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 D. 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 3 分) 王昌龄《古意》 ) 晁补之《吴松道中》 ) 张耒《感春》 ) 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 (17) 同样是描绘山峡, 《晓行巴峡》 与下列诗句相比, 在运用意象、 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6 分) 巴东三 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郦道元《水经注》 ) 杜甫 《秋兴八首》 ) 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0-11 题。(11 分)

(完整word)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推荐文档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 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10年全国卷Ⅰ)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10年全国卷Ⅱ)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

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答: (1)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路暗花迷”表现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结合注释可知这是因为仕途失意所致,“无奈”“思家”等词语则表现了无可奈何之情和渴望回家之情,故答案为:表现了①因仕途失意而对前途忧虑和无可奈何的心情;②希望脱离官场返回家乡的心情(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本诗最明显的写作特色是四个场景组合在一起,一句一个场景;夜、笛、千山月,路、百种花,这些景物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是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在修辞上使用了工整的对仗。故答案为:①一句一个场景;②以景写情,情景交融;③对仗十分工巧。(10年北京卷)13.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7分)古风(其三十九)李白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荣华东

2017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6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题及答案汇编 (课标卷1)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直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一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9、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课标卷2)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节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闾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chí: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闾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8. 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5分) 9. 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作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6分) (课标卷3)内宴奉诏作曹翰① 三十年前学六韬②,英名常得预时髦③。 曾因国难披金甲,不为家贫卖宝刀。 臂健尚嫌弓力软,眼明犹识阵云高④。 庭前昨夜秋风起,羞见盘花旧战袍。

【注】①曹翰(923~992),宋初名将,②六韬:古代兵书。③时髦:指当代俊杰。④阵云:战争中的云气,这里有站阵之意。 8.诗的颈联又作“臂弱尚嫌弓力软,眼昏犹识阵云高”,你认为哪一种比较好?为什么?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与辛弃疾的《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题材相似,但情感基调却有所不同,请指出二者的不同之处。(6分) (山东卷)水仙子?舟中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分析“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和雪缴缠”使用的两种修辞手法。(4分) (2)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的感情变化。(4分) (天津卷)登裴秀才迪小台 【唐】王维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选自《全唐诗》)(1)“满目望云山”句中“望”字一作“空”,你认为这两个字用哪个更好?请说明理由。(2分) (2)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分) (3)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3分) (北京卷)西村 陆游 乱山深处小桃源,往岁求浆忆叩门。 高柳簇桥初转马,数家临水自成村。 茂林风送幽禽语,坏壁苔侵醉墨痕。 一首清诗记今夕,细云新月耿【1】黄昏。 注释:【1】耿:微明的样子。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2018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汇编----诗歌鉴赏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北京市2020届(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鉴赏专题

古诗鉴赏专题 东城区 (二)古诗欣赏。(4分)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5.著名学者林庚先生在《唐诗综论》里说,李白在《行路难》“短短的一首诗中,感情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仿佛是从谷底到波峰,大起大落”。请结合该诗具体诗句,谈谈李白的情感是如何波澜起伏的。 答: (二)古诗欣赏(4分) 5.示例:诗人的情感经历了一个由苦闷抑郁、到失望惆怅,满含希冀却又充满矛盾、最后乐 观自信的起伏过程。比如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箸”,表现他在理想与现实 发生矛盾时内心的苦闷抑郁;黄河不可渡,太行不可登,人生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 的悲慨惆怅;然后借用姜尚和伊尹的典故表达诗人对重新被重用的希望;再反复咏 叹行路难,表现了诗人恐世路艰难的矛盾心理;最后写乘风破浪济沧海,则充满乐 观自信,表达出他伟大的理想抱负和坚定的人生信念。 评分:4分。其中,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起、落之情各2分。 海淀区 (二)阅读《游山西村》,完成8-9题。(共5分)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8.阅读这首诗,任选其中一联,具体说说你对“古风存”的理解。(3分) 答: 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你读出了哪些情感?(2分) (二) 8.示例:首联写出淳朴的民风。农家酒味虽薄,但待客情意却十分深厚,一个“足”字,表现了丰收之年农家待客倾其所有的盛情。这联诗句,表达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之意。 (共3分。选择首联、颈联、尾联其中一联,1分;说出理解,2分) 9.示例:我读出了诗人对农村风光和淳朴民风的赞美之情,从“疑无路”到“又一村”

全国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的综合高考真题分类汇总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读老杜诗集 王令 气吞风雅妙无伦,碌碌当年不见珍。 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 镌鑱物象三千首,照耀乾坤四百春。 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冢来江滨。 【注释】①镌鑱(juān chán):雕刻,刻画。②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王令认为杜甫虽然有堪与《诗经》比肩的诗才,但却平生碌碌,怀才不遇,不被时人所重。 B. 杜甫生逢乱世,国家危难使他在情感上受到巨大的触动,他的诗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 C. 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道出了“诗道”的规律。 D. “三千”与“四百”都是约数,颈联极言杜甫诗篇牵涉的内容广阔,意象丰富,成就卓异,流传久远。 (2)请从诗人“读”的角度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 (2)①杜诗“气吞风雅”,诗人对杜甫诗歌的成就作出了高度评价,表达诗人的敬佩之情。②杜诗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杜甫当年“碌碌”,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④杜甫虽然名垂后世,其诗流传千古,但毕竟是“寂寞身后事”,诗人代鸣不平。 【解析】【分析】(1)C项,“中国古代诗人的生活大多是困窘的,所以王令认为杜甫的诗是因‘穷而后工’”错误。“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时代的动乱,人民的苦难,国事的艰危,都使诗人在感情上受到巨大的触动。这就是杜诗创作力量的源泉。诗人的生活,大多是穷困的,但王令认为不能因此说他们的诗是因“穷而后工”,更不能说是“诗道可以穷人”。作者并没有认为古代诗人大多是困窘的,也没有认为写诗使人困窘。故选C。 (2)《读老杜诗集》这首七律,既对杜甫诗歌作出高度的评价,又对诗人一生悲辛的遭际,寄予真挚的同情。①“气吞风雅妙无伦”,作者赞叹杜诗的成就,是继承了《诗经》以来的优良传统,又“气吞风雅”,达到精妙无比的程度。②“自是古贤因发愤,非关诗道可穷人”,进一步表明杜甫诗歌和古代圣贤一样是因发愤而作。诗人对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流露出发自内心的崇敬。③“碌碌当年不见珍”,结合注释内容“杜甫在代宗大历五年(770年)避乱往郴州依其舅氏崔伟,行至耒(lěi)阳,因贫病交加,卒于舟中,当时草草葬于耒江边”分析可知,表达诗人对杜甫的际遇寄予真挚的同情;“寂寞有名身后事,惟余孤家来江

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 题答案解析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2013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 一、2013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蒙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8.(5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二、2013年天津卷 14.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4.(8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2013年福建卷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 【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分) (2)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分)

2016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汇编:诗歌鉴赏

【2016北京市各城区高三一模汇编】|诗歌鉴赏海淀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15题。 却说沧州牢城营里管营首告:(甲)杀死差拨、陆虞候、富安等三人,放火延烧大军草料场。州尹大惊,随即押了公文帖,仰缉捕人员…一且说(甲)与柴大官人别后,上路行了十数日,时遇暮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紧起,又见纷纷扬扬,下着满天大雪。行不到二十余里,只见满地如银。昔金完颜亮有篇词,名《百字令》,单题着大雪,壮那胸中之气: 天丁震怒,掀翻银海,散乱珠箔。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珍珠索。____。缟带沾旗脚。色映戈矛,光摇剑戟,杀气横戎幕。须拼一醉,看取碧空寥廓。谁念万里关山,征夫僵立,貔虎豪雄,偏裨英勇,共与谈兵略。 13.下列填人《百字令》(又名“念奴娇”)横线处的诗句,与整首词最相合的一项是(3分) A.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B.玉龙酣战,鳞甲满天飘落 14.按要求完成(1)(2)题。(10分) (1)上面文字出自我国古代文学名著____,作者借《百字令》一词的场景描写烘托了小说中(甲)____这一人物形象。这一手法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十分常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也以赤壁“____,____,卷起千堆雪”的壮阔景象,烘托周瑜“____,谈笑间,____”的英雄形象。(7分) (2)上面文字以《百字令》烘托出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3分)15.下面《世说新语》选段中谢朗、谢道韫的语句与上文的《百字令》都描写了“白雪纷纷”的景象,请从二谢语句中任选其一,与《百字令》中任一写雪的诗句进行比较赏析。(6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日:“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①日:“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②日:“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 【注释】①胡儿:指谢朗。②兄女:指谢道韫。 16.下列诗句以“雪”为吟咏对象的一项是(3分) A.当春天地争奢华,洛阳园苑尤纷孥。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唐·韩愈) B.怪得北风急,前庭如月辉。天人宁许巧,剪水作花飞。(唐·陆畅) C.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五代·李煜) D.沙头十日春,当日谁手种。风飘香未改,雪压枝自重。(宋·黄庭坚) 13.(3分)B 14.(10分)(1)(7分)《水浒传》或《忠义水浒传》(2分,名著1分,书名号1分)林冲(1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4分)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3分)诗歌借助壮阔的雪景以及征夫的威猛形象,衬托出林冲激愤满怀、豪气冲天、英勇无畏(不畏强暴)的英雄形象。(意思对即可)(6分)要点:(1)明确比较赏析点(2分),(2)分析描写雪景诗句的特点(2分)(3)分析诗句表达思想、情感的效果(2分)。16.(3分)B 西城一模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8题。 杂诗王赞① 朔风动秋草,边马有归心。胡宁久分析,靡靡忽至今? 王事离我志,殊隔过商参②。昔往鸧鹒③鸣,今来蟋蟀吟。

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试题+答案解析)

2013 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诗歌鉴赏、2013 年新课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 题。鹊桥仙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5 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6 分) 【参考答案】 8.(5 分)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9.(6 分)用来含蓄地表达对统治者的不 屑和愤慨之情。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让皇帝来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有稀罕你皇帝的恩赐! 二、2013 年天津卷14. 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8分)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①[宋]辛弃疾 白苎②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③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注】①秋试:科举时代秋秀举行的考试。②白苎(zhù): 用白色苎麻织成的布。③禹门: 即龙六,古时以“鱼跃龙门”喻指考试得中。 (1)“白苎新袍入嫩凉”句中的“嫩”字带给你怎样的感觉?(2分) (2)“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怎样体现了辛词的豪放特点?(3分) (3)请举一例分析本词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 14.(8 分)(1)轻微、新鲜、清爽等。 (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3)例:“白苎新袍入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进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去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三、2013 年福建卷6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6 分) 送何遁山人归蜀[宋」梅尧臣 春风入树绿,童稚望柴扉。远壑杜鹃①响,前山蜀客归。 到家逢社燕,下马浣征衣。终日自临水,应知已息机② (——选自《宋诗精华录》)【注】①杜鹃:又名子规。②息机:摆脱琐事杂务,停止世俗活动。 (1 )请简要分析首句中“绿”字的妙处。(2 分) (2 )三、四两联是怎样借助想象之景来抒发情感的?请简要赏析。(4 分)

2018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和参考答案与解析

2017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及参考答案 一、【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7题。(共12分)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1】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释:【1】树杪:树梢。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书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下列诗句采 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是( )(3分) 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 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 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 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 (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下列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 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 二、【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11分) 秋兴 陆游 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 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 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 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 [注]①迮:狭窄。 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高考各诗歌鉴赏题汇总

高考各诗歌鉴赏题汇总

————————————————————————————————作者:————————————————————————————————日期:

2014年高考各省市诗歌鉴赏及病句题汇总 (一)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6分) 京口月夕书怀(南宋)林景熙①旅夜书怀②(唐)杜甫 山风吹酒醒,秋入夜灯凉。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万事已华发,百年多异乡。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远城江气白,高树月痕苍。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忽忆凭楼处,淮天雁叫霜。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注]①作者老家在温州平阳,此诗是他转徙京口时的感怀之作,当作于宋亡之后。②这首诗是作者离开成都草堂后在渝州(今重庆)一带飘泊时所写。 1《京口月夕书怀》中的“凉”字堪称关键,全诗以山风.秋夜来写之凉,以华发.异乡写之凉. 2.请结合诗句分析《京口月夕书怀》和《旅夜书怀》两诗中作者情感的相似之处。(4分) (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8分)镜湖女(南宋)陆游 湖中居人事舟楫,家家以舟作生业。女儿妆面花样红,小伞翻翻乱荷叶。 日暮归来月色新,菱歌缥缈泛烟津。到家更约西邻女,明日湖桥看赛神。 3、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1分) A、古体诗B、近体诗C、歌行D、诗余 4、对本作品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事舟楫”写湖边的人家日常靠船为生。 B、“乱荷叶”写女子摆动的伞把荷叶搅乱。 C、“月色新”写傍晚景色,暗示时间转换。 D、“泛烟津”写若有若无的歌声随波荡漾。 5、结合作品,对作者塑造的“镜湖女”形象加以赏析。(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双调·蟾宫曲自乐 [元]孙周卿 草团标①正对山凹。山竹炊粳,山水煎茶。山芋山薯,山葱山韭,山果山花。山溜响②冰敲月牙,扫山云惊散林鸦。山色元佳,山景堪夸,山外晴霞,山下人家。 [注]①草团标:茅屋。②山溜响:山间泉流叮咚作响。溜,小股水流。 (6)本曲每句都有都有“山字”,在内容表达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分)答: (7)“扫山云惊散林鸦”与“月出惊山鸟”(王维《鸟鸣涧》)两句中“惊”的起因各是什么?有什么相同的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3分)答: (四)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望江怨送别 [清]万树 春江渺,断送扁舟过林杪。愁云清未了,布帆遥比沙鸥小。恨残照,犹有一竿红。怪人催去早。[注]杪:树梢。(1)这首词的前四句描写了怎样的送别场景?(3分) (2)怎样理解“怪人催去早”?请结合全词分析。(4分) (五)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早发罗邺 一点灯残鲁酒醒,已携孤剑事离程。 愁看飞雪闻鸡唱,独向长空背雁行。 白草近关微有路,浊河连底冻无声。 此中来往本迢递,况是驱羸客塞城。 (1)这首诗是如何表现“早发”之“早”的?请作简要分析。(5分) (2)请赏析“独向长空背雁行”中“背”字的表达效果。(3分) (六)下面四个字是由象形字“人”()变化组合而成的会意字。请根据给出的古文字义,仿照“比”、“化” 两例,用七字句描述“从”、“北”的形体结构与字义。要求:①形义描述合理;②押韵。(4分)

北京卷2002-2016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汇编汇总

北京2002~2016 年十五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 【2002 年北京卷】 16.阅读下面唐诗,完成(1)-(2)题。(6 分) 登颧雀楼畅当 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 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人的视角在前后两联发生了转换,前一联写俯视所感,后一联写纵目所望。 B. 前一联真实客观地写出了颧雀楼耸入云天、飞鸟难及的巍巍高度。 C. 后一联以天垂四野、黄河奔向远方山谷的壮阔景象,映衬出颧雀楼的雄伟气势。 D. 运用对偶,给人以工整匀称的美感,这是本诗写作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E. 全诗主旨是抒发诗人登上颧雀楼凭高四望时胸中所涌起的壮志豪情。 (2)唐代诗人王之涣曾经写下一首著名的同题诗作,与畅当的诗相比,王之涣的诗显然更胜一筹。你认为王之涣诗的优胜之处主要表现在哪里? 登鹳雀楼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答: 2002 答案: (1)BE (2)王之涣的诗不仅写出了在颧雀楼上所望见的壮阔景象,而且包含着“登高才能望远”这 一人生哲理,境界显得更加高远。 【2003 年北京卷】 17.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2)题。(6 分)江楼旧感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一二句情景交融,表达诗人登临江楼、眺望江月时内心涌动的浩渺情思。 B. 第三句说约好同来望月的朋友未能如期而至,隐隐流露出诗人的遗憾。 C?“同来”与“独上”相对照,反衬出诗人此时此刻落寞凄清的感受。 D .三四句将今年与去年观赏江月的情景关联起来,点明题旨,深化了意境。 E.全诗主要表达诗人对去年所见水天一色的江月美景的无限感怀。 (2)唐朝诗人崔护有一首著名的诗篇《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请指出这首诗与赵嘏的诗在体裁、内容和写法上的相同或相似之处。 答:(体裁) (内容) (写法)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

历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题汇编(附答案)2012-03-27 16:53来源:新东方网整理作者:寄远分享到2011届语文一轮复习最新6年高考题分类汇编:古诗词鉴赏-诗 (10年全国卷Ⅰ)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追随着蜜蜂围绕着绿色的蕙兰飞,为了躲避黄雀藏在绿叶之中,在太阳的映照之下忽然争着飞起,趁着风一起归去。在花中出没,顺着高低不同的绿叶飞翔。写了素蝶的远近高低不同方位的动作,采用细节描写,以蜂、雀、日、风、花、叶作衬托。 (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提示】托物言志,写自己徒负才华,只能追随他人,仕途起起伏伏,不能为人赏识,施展才能。 (10年全国卷Ⅱ)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梦中作① 欧阳修 夜凉吹笛千山月,路暗迷人百种花。 棋罢不知人换世②,酒阑③无奈客思家。 【注】①本诗约作于皇祐元年(1049),当时作者因支持范仲淹新政而被贬谪到颍州。②传说晋时有一人进山砍柴,见两童子在下棋,于是置斧旁观,等一盘棋结柬,斧已拦掉.回家后发现早已换了人间。③酒阑:酒尽. (1)这首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