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思考题奥数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思考题奥数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思考题奥数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思考题奥数

西师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思考题奥数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1、计算。

9999×7+1111×37 ×+× 5000-2-4-6-……-98-100 12 +14 18 116 +132

12 +22 +32 +42 +……+102

12 +16 +112 +120 +130 2、在()里填上相同的数。

(1)1( ) +1( ) +1( ) =1 (2)1( ) +1( ) =12 (3)2( ) +3( ) +7( )

=2 (3)( )9 +( )9 +( )9 =23

3、a 、b 、c 是三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且a

数,其中最大的分数是( )。

4、如果a+b=25,b+c=28,a+c=33,那么a=( ),b=( ),c=( )。

5、笑笑和乐乐都是集邮爱好者,笑笑的邮票枚数是乐乐的倍,如果笑笑给乐乐12枚,两人的邮票就同样多,笑笑和乐乐各有多少枚邮票(

列方程求解)

6、聪聪与爸爸年龄的和是48岁,再过4年,爸爸的年龄是聪聪的倍,爸爸和聪聪今年各是多少岁?

7、一个长方体,如果高减少2cm 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96cm 2,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8、将一个正方体木块外表全部涂上红油漆,然后将它锯成64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体。

(1)三面涂红油漆的正方体有多少个? (2)两面涂红油漆的正方体有多少个?

(3)一面涂红油漆的正方体有多少个? (4)没有涂红油漆的正方体有多少个?

9、在一个长50厘米,宽24厘米,水深20厘米的长方体水箱中,放入一个铁块,水面上升至25厘米,求铁块的体积。

10、用一根绳子捆扎一个礼盒(如图),如果结头处的绳子长30

厘米,求这根绳子的长度。

11、观察下列数找规律

(1)2、6、12、20、30、42、( )、( )

(2)21、26、19、24、( )、( )、15、20

12、(90循环)保留三位小数约是( )

13、a 、b 、c 是三个不等于0的自然数,且a

分数,其中最大的分数

是( )

14、在400米的环形跑道上,A 、B 两地相距100米,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点同时出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甲每秒跑5米,乙每秒跑4米。甲追上乙需( )秒。

15、在喜迎建县六十周年庆典活动中,某校排成30人一行的正方形方阵,这个方阵共有()人,最外两层共有()人。

16、图中小长方形阴影部分的面积是20平方厘米,求长方形ABCD 的面积。 2cm

4cm

17、比较:20112012 ,20122013

15cm 12cm

8cm

18、甲是乙的5倍,则甲乙的最大公因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19、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和是45,如果分母减7,这个分数就等于1,原分数是()。

20、把一个分数约分,用2约2次,用3约一次,用5约一次,得到34 ,原分数是

()。

21、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和是72,这个分数化成最简分数是27 ,原来分数是()。

22、小红的妈妈工作4天休息一天,小红的爸爸工作2天就休息1天,他们在3月2日同时休息,他们下一次同时休息在哪一天?

23、一包糖,如果平均分给8个小朋友,剩2个,如果平均分给10个小朋友,剩2个,这包糖有()个。

24、把67 化成小数,求小数点后面第100位是()。

25、盐水中,水的质量是盐的5倍,则盐是盐水的()。

26、一个分数加上它的一个分数单位是1,减去它的一个分数单位是78 ,这个分数是

()。

27、如果一个长15cm ,宽10cm ,高60cm 的长方体容器里装有4cm 深的水,现在把这个容器的右侧面作底面竖起来,那么水深多少?

28、三个质数的和是30,这三个数积最大可能是()。

29、五年级96人参加体育活动,其中64人参加短跑。48人参加广播操,两种都参加的有()人。

30、某地区的数学教师中,有35人懂英语,34人懂法语,两种语言都懂的有()人,共有()数学教师。

3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积是1716,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

32、中巴车每小时行60km ,小轿车每小时行84km ,两车同时从相距120km 的两地同方向开出,且中巴车在前,小轿车()时追上中巴车。

33、把一个长16cm ,宽9cm ,高3cm 的长方体截成尽可能大的正方体,最多可以截取()个。

34、在一个除法算式里,除数和商的积加上被除数是,被除数是()。

35、用0-4五个数组成最大的五位数与最小的五位数相差( )。

36、一个长方形纸对折成三等份后变成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是40cm ,那么原来长方形的周长是( )cm 。

37、将分数:23 、58 ,1017 从小到大排列后的顺序是:( )<( )<( ).

38、在一个长方体水箱中,长50cm 、宽24cm 、水深20cm ,放入一铁块,水面上升至25cm ,铁块的体积是( )cm 3。

39、下图是一个等边三角形,一直∠1=∠2,∠3=∠4,求∠5的度数。

40、y ×=y ÷( ) y ×=y ÷( )

14 >( )( ) >15 45 >( )( ) >710

41/

五年级下册同步分数加减法的奥数题 含答案

分数加减法的奥数题 知识点一任意一个自然数1除外作为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等于最简真分数的个数除以2。 1 2 3 4 5 6 例1 计算(1) —+—+—+—+—+— 7 7 7 7 7 7 1 3 7 9 (2) —+—+—+— 10 10 10 10 通过计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练一练(1) 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1 (2) 以—为分数单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12 知识点二两个分数单位相加减,如果它们的分母是互质数,那么所得的结果的分母是算式中两个分母的乘积,分子是算式中两个分母的和或差,运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2 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 - — = 2 3 4 7 2 3 4 7 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1 1 1 1 11 ————— = —————— = — ( ) ( ) 12 ( ) ( ) 30 1 知识点三一个分数是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作分母,形如: ——— ,可以 n×(n+1) 1 1 1 1 1 把这个分数拆成— - —— ,即: ——— = — -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 n n+1 n×(n+1) n n+1 我们计算简便。 1 1 1 1 1 1 例3 计算——+——+——+——+——+—— 1×2 2×3 3×4 4×5 5×6 6×7 1 1 1 1 1 1 练一练计算—-— - — - — - — - — 4 20 30 42 56 72 知识点四一道算式里,第一个加数是1/2,依次每个加数的分母都是前一个分母的2倍,分子都是1,这道算式的结果就是1减去最后一个分数,即计算结果的分母是最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分子比分母少1. 例4 不用通分,你能很快地算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 1 1 1 1 1 1 1 1 1 —+—+—+——+—+—+—+—+— 2 4 8 16 2 4 8 16 32 64 1 1 1 1 1 1 1 1 练一练 1-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3 3 4 4 5 1 1 1 1 从上题中你发现了什么?用你的发现计算—+—+—+—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奥数题启蒙(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奥数题启蒙(含答案)1、有大、中、小三筐苹果,小筐装的是中筐的一半,中筐比大筐少装16千克,大筐装的是小筐的4倍,大、中、小筐共有苹果多少千克。 解:设小筐装苹果X千克。 4X=2X+16 2X=16 X=8 8×2=16(千克) 8×4=32(千克) 答:小筐装苹果8千克,中筐装苹果16千克,大筐装苹果32千克。 2、参加校学生运动会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排成一个正方形队列,如果要使这个正方形队列减少一行和一列,则要减少33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有多少人? 解:设团体操原来每行X人。 2X-1=33 2X=34 X=17 17×17=289(人) 答:参加团体操表演的运动员有289人。

3、有两根绳子,长的比短的长1倍,现在把每根绳子都剪掉6分米,那么长的一根就比短的一根长两倍。问:这两根绳子原来的长各是多少? 1+1=2 1+2=3 解:设原来短绳长X分米,长绳长2X分米。 (X-6)×3=2X-6 3X-18=2X-6 X=12 2X=2×12=24 答:原来短绳长12分米,长绳长24分米。 4、甲乙两数的和是32,甲数的3倍与乙数的5倍的和是122,求甲、乙二数各是多少? 解:设甲数为X,乙数为(32-X)。 3X+(32-X)×5=122 3X+160-5X=122 2X=38 X=19 32-X=32-19=13 答:甲数是19,乙数是13。 5、30枚硬币,由2分和5分组成,共值9角9分,两种硬币各多少枚?

9角9分=99分 解:设2分硬币有X枚,5分硬币有(30-X)枚。 2X+5×(30-X)=99 2X+150-5X=99 3X=51 X=17 30-X=30-17=13 6、搬运100只玻璃瓶,规定搬一只得搬运费3分,但打碎一只不但不得搬运费,而且要赔5分,运完后共得运费2.60元,搬运中打碎了几只? 2.60元=260分 解:设搬运中打碎了X只。 3×(100-X)-5X=260 300-3X-5X=260 8X=40 X=5 答:搬运中打碎了5只。 7、弟弟有钱17元,哥哥有钱25元,哥哥给弟弟多少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倍? 解:设哥哥给弟弟X元后,弟弟的钱是哥哥的2倍。 (25-X)×2=17+X 50-2X=17+X

五年级上册数学竞赛试题-奥数经典例题一(含解析)

五年级奥数精典例题一 例1: 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两地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7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64千米。两车相遇时距全程的中点20千米。两地之间相距多少千米? 解答:20×2÷(72-64)=40÷8=5(小时)……相遇时间 (72+64)×5=136×5=680(千米) 答:两地之间相距680千米。 解析:在相同的时间内,甲的速度快,行的路程多,比全程的一半多20千米,而乙则比全程的一半少20千米,所以甲应该比乙多行20×2=40(千米)。而甲1小时比乙多行72-64=8(千米),多少小时甲比乙多行40千米呢?40÷8=5(小时),这就是他们行驶的时间,即相遇时间。 例2: 甲、乙、丙三人中,甲每分钟走50米,乙每分钟走60米,丙每分钟走70米,甲、乙两人从A地,丙从B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2分钟遇到甲,A、B两地相距多远?解答:(50+70)×2=240(米) 240÷(60一50)=24(分钟) (60+70)×24=3120(米) 答:A、B两地相距3120米。 解析:丙与乙相遇时,甲与丙还相距一段路程,这段路程甲、丙还要行2分钟相遇,说明甲、丙还相距(50+70)X2=240(米)。由于乙、丙相遇处在同一位置,所以240米也是甲、乙相距的路程,即甲、乙的路程差,根据路程差÷速度差=时间,列式240÷(60-50)=24(分),这也是乙、丙的相遇时间,就可求出全程。 例3:

3头牛和4只羊一天共吃草77千克,6头牛和5只羊一天共吃草130千克。每头牛、每只羊每天各吃草多少千克? 解答:(77×2-130)÷(4×2-5)=24÷3=8(千克) (77-8×4)÷3=45÷3=15(千克) 答:每头牛每天吃草15千克,每只羊每天吃草8千克 解析:本题中,牛的头数和羊的只数都不相同,这样比较时不能直接消去一个量。我们观察比较发现,后面条件中的6头牛是前面条件中3头牛的两倍。把前面的牛的头数和羊的只数各扩大2倍得6头牛和8只羊,吃的草也扩大2倍是154千克。这样再与后面比较就可以消去牛吃的草。 例4: 五(2)班同学去公园划船。如果租来的船每条船坐4人,则有7人不能上船;如果每条船坐5人,则多一条船。五(2)班租了多少条船?共有学生多少人? 解答:设租了x条船。 4x+7=5(x-1) 4x+7=5x-5 X=12 4×12+7=55(人) 答:五(2)班租了12条船,共有学生55人。 解析:解答这道题目,可以用盈亏问题的思路来思考,如果用列方程来解答,同样很合适。 前后两种安排座位的方法总人数是不变的。如果设租了X条船,那么总人数既可以表示为(4x+7)人,也可以表示为5(x-1)人,就可以列出方程。例5: 在平行的轨道上两列火车齐头并进。快车车长320米,每秒行25米,慢车车长280米,每秒行20米,问:以并头并进经过多少时间快车完全超过慢车?

五年级下册奥数题

五年级下册奥数题 一、填空题(只写答案即可,每题3分) 1 一个数, 减去它的20%, 再加上5, 还比原来小3。那么, 这个数是 ______________。 2. 甲数比乙数小16%, 乙数比丙数大20%, 甲、乙、丙三数中, 最小的数是 _________数。 3. 时钟上六点十分时, 分针和时针组成的钝角是______________度。 4. 一个真分数, 如乘以3, 分子比分母小16, 如除以, 分母比分子小2, 这真分数是________。 5. 11 只李子的重量等于2只苹果和1只桃子的重量, 2只李子和1只苹果的重量等于1只桃子的重量, 那么, 一只桃子的重量等于__________只李子的重量。 6. A、B两数的和是, A数的倍与B数的两倍的和是16, A数是 ______________。 7. "六一"画展所参展的画中, 14幅不是六年级的, 17幅不是五年级的, 而五、六年级共展画21幅, 那么, 其它年级参展的画是___________幅。 8. 100克15%浓度的盐水中, 放进了盐8克, 为使溶液的浓度为20%, 那么, 还得再加进水_________克。 9. 甲、乙两厂生产的产品数量相等, 甲厂产品中正品的数量是乙厂次品数的3倍, 乙厂正品的数量是甲厂次品数量的4倍, 那么, 甲、乙两厂生产的正品的数量之比是__________。

10.1000只鸽子飞进50个巢,无论怎么飞,我们都能找到含鸽子最多的巢,它里面至少有__________只鸽子。 11.试卷上有4道题,每题有3个可供选择的答案,结果对于其中任何3人都有一道题目答案互不相同。这个班有__________人。 12.悉尼与北京时差是3小时,例如:悉尼是12:00,北京就是9:00。某日当悉尼是9:15时,小明和小红分别乘机从悉尼和北京同时出发去对方的所在地,小明于北京时间19:33到达北京。小明和小红所用时间之比为7:6,那么当小红到达悉尼时,当地时间是__________。 二.应用题:(每题9分, 要求列式计算, 仅有答数不给分) 1. 两数相除的商是22, 余数是8, 被除数、除数、商数、余数的和是866, 问:被除数是多少? 2. 六一歌手大奖赛有407人参加, 女歌手未获奖人数占女歌手总数的, 男歌手16人未获奖, 而获奖男女歌手人数一样多, 问:参赛的男歌手共几人? 3. 甲从A地往B地, 乙、丙两人从B地往A地, 三人同时出发, 甲首先在途中与乙相遇, 之后15分钟又与丙相遇, 甲每分钟走70米, 乙每分钟走60米, 丙每分钟走50米, 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4. 一批拥军物资, 如用8辆大卡车装运, 3天可运完, 如用5辆小卡车装运, 8天可运完全部的75%, 现用3辆大卡车、4辆小卡车装运, 几天可以运完?

小学五年级经典奥数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小学五年级经典奥数题:列方程解应用题 1、有10分和20分的邮票共18张,总面值为2.80元,问10分和20分邮票各有多少张? 2、小兔妈妈采蘑菇,晴天每天可采16只,雨天每天只能采11只,它一共采了195只,平均每天采13只,这几天中有几天下雨?几天晴天? 3、五年一班有52人做手工,男生每人做3件,女生每人做2件,已知男生比女生多做36件,求五年一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4、学校组织暑假旅游,一共用了10辆车,大客车每辆坐10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大客车比小客车一共多坐了520人,问大小客车各几辆? 5、一架飞机飞行于两城之间顺风需要6小时30分,逆风时需要7小时,已知风速是每小时26千米,求两城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6、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经过13分钟,甲赶上乙。如两人相向而行,经过3分钟两人相遇。已知乙每分钟行25千米,问AB两地相距多少米? 7、有大、中、小卡车共42辆,每次共运货315箱,已知每辆大卡车每次能运10箱,中卡车每辆每次运8箱,小卡车每辆每次可运5箱,又知中卡车的辆数和小卡车同样多,求大卡车有多少辆? 8、蜘蛛有8只脚,晴蜓有6只脚和2双翅膀,蝉有6只脚和一对翅膀,现在有这三种小虫共16只,共有110条腿,14对翅膀,问每只小虫各有多少只?

9、学校组织新年联欢会,用于奖品的铅笔、圆珠笔、钢笔共232支,价值100元,其中铅笔的数量是圆珠笔的4倍,已知每支铅笔0.2元,每支圆珠笔0.9元,每支钢笔2.1元。三种笔各值多少元? 10、一个两位数,个位数是十位上的数的3倍,若把这个十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大54,求原两位数。 11、一个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和为10,如果把十位的数字与个位上数字对调,新数就比原数少36,求原来的两位数? 12、有一个三位数,其各位数字之和是16,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与百位数字之和,若把百位数字与个位数字对调,那么新数比原数在594,求原数?

(完整)五年级数学奥数题..

1. 有一座桥,过桥需要先上坡,再走一段平路,最后下坡,并且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相等.某人骑电动车过桥时,上坡、走平路和下坡的速度分别为11米/秒、22米/秒和33米/秒,求他过桥的平均速度. 解析:假设上坡、平路及下坡的路程均为66米,那么总时间=66÷11+66÷22+66÷33=6+3+2=11(秒),过桥的平均速度=66×3÷11=18(米/秒) 2. 从前有座山,山上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会讲故事,王先生开车去拜访这位老和尚,汽车上山以30千米/时的速度,到达山顶后以60千米/时的速度下山.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设两地距离为:[]30,6060=(千米),上山时间为:60302÷=(小时),下山时 间为:60601÷=(小时),所以该飞机的平均速度为:()6022140?÷+=(千米)。 3. 汽车以72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48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解析:想求汽车的平均速度=汽车行驶的全程÷总时间 ,在这道题目中如果我们知道汽车行驶的全程,进而就能求出总时间,那么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此我们不妨采用“特殊值”法,这是奥数里面非常重要的一种思想,在很多题目中都有应用。①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1千米,总时间为:1÷72+1÷48,平均速度=2÷(1÷72+1÷48)=57.6千米/时。 ②我们发现①中的取值在计算过程中不太方便,我们可不可以找到一个比较好计算的数呢?在此我们可以把甲、乙两地的距离视为[72,48]=144千米,这样计算时间时就好计算一些,平均速度=144×2÷(144÷72+144÷48)=57.6千米/时。 4. 一只蚂蚁沿等边三角形的三条边由A 点开始爬行一周. 在三条边上它每分钟分别爬行50cm ,20cm ,40cm (如右图).它爬行一周平均每分钟爬行多少厘米? 解析:假设每条边长为200厘米,则总时间=200÷50+200÷20+200÷40=4+10+5=19(分钟),爬行一周的平均速度=200×3÷19=113119(厘米/分钟)。 5. 赵伯伯为了锻炼身体,每天步行3小时,他先走平路,然后上山,最后又沿原路返回.假设赵伯伯在平路上每小时行4千米,上山每小时行3千米,下山每小时行6千米,在每天锻炼中,他共行走多少千米? 解析:上山3千米/小时,平路4千米/小时,下山6千米/小时。假设平路与上下山距离相等,均为12千米,则首先赵伯伯每天共行走12448?=千米,平路用时12246?÷=小时,上山用时1234÷=小时,下山用时1262÷=小时,共用时64212++=小时,是实际3小时的4倍,则假设的48千米也应为实际路程的4倍,可见实际行走距离为48412÷=千米。

西师大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倍数与因数 倍数、因数 第一课时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1、我要理解和掌握因数、倍数的概念,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2、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我能熟练地求出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是学会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难点是理解和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学法指导: 1、自学教材第1-3页,尝试完成例1、“议一议”,并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 2、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并总结规律方法。 3、针对预习中存在的疑惑点,课上小组合作学习,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学习例1): 1、观察教材第1页的主题图。 写一写从图上看到的内容:图上有()行士兵,每行()个,一共有()个。 列式:()或者() 4和9是36的()。36是4的(),也是()的倍数。 2、还可以怎样排?并填空。 36=1×() 36=2×() ×() 36=3×()()×9 我知道:36的因素有的(),36的最大因数是(),36最小因数是()。 3、观察下列算式,跟同桌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15×2=30 24×3=72 50×7=350 120×5=600

1、小组合作探:24的因数有哪些? 汇报讨论结果,并说一说求因数的方法。 24的因数有、、、、、。24的最大因数是(),24最小因数是()。也可以这样表示: 24的因数 2、完成教材第3页课堂活动“想一想、说一说”。 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发现: ①一个数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的。 ②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最大的倍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的。 三、达标测评:快乐闯关。 第一关:找因数 15的因数有(),15最小的因数是(),15最大的因数是() 15是()的倍数。 第二关:用长方形(正方形)表示16和21的因数分别有哪些? 第三关:判断 (1)2是因数,4是倍数。() (2)因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3)15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4)1是所有自然数的因数。() (5)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这个数小。() (6)5是30的因数,30是5的倍数。() 第四关:知识拓展 1、找出18的所有因数:() 2、、根据45÷5=9,我们说()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24,这个数是()。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

小学五年级下册奥数题 营业员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1元和1角的人民币,求换来的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 有一元,二元,五元的人民币共50张,总面值为116元,已知一元的比二元的多2张,问三种面值的人民币各多少张, 有3元,5元和7元的电影票400张,一共价值1920元,其中7元和5元的张数相等,三种价格的电影票各多少张, 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现在有18车货,价值3024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2520元,问:大、小汽车各有多少辆, 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平均每天运14次,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 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05元,这批西瓜只能卖250元,问:有多少千克大西瓜, 甲、乙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每次倒扣6分,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甲比乙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 某次数学竞赛共有20条题目,每答对一题得5分,错了一题不仅不得分,而且还要倒扣2分,这次竞赛小明得了86分,问:他答对了几道题, 甲乙两个仓库共有大豆138吨,若从甲仓库运走30吨,从乙仓库运走35吨,这时乙仓库比甲仓库的一半还多4吨,求两个仓库原来各有大豆多少吨, 有七个排成一列的数,它们的平均数是 30,前三个数的平均数是28,后五个数的平均数是33。求第三个数。

1、如果数A减去数B的3倍,差是51。数A加上数B的2倍,和是111,那 么数A=( ),数B=( )。 2、一次数学竞赛有10道题,做对一题得10分,做错一题倒扣2分,小明得 了76分,小明做对了( )题。 3、甲站有222辆汽车,乙站有78辆汽车,每天从甲站开往乙站22辆,从乙 站开往甲站26辆,( )天后,甲站的汽车是乙站5倍。 4、一排电线杆,原来两根之间的距离是35米,现改为45米,如果起点的一 根位置不移动,至少( )米又有一根电线杆不需要移动。 5、一列火车通过长221米的桥需要42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长172米的隧道需36秒,列车长( )米,列车的速度是( )米。 6、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是175,甲加上4,乙减去4,丙乘上4,丁除 以4后,四个数就相等了,则甲=( ),乙=( ),丙=( ),丁=( )。 7、甲买了4 千克苹果,3千克的梨,乙买了3千克苹果,2千克的梨,丙买了3千克的苹果,4千克梨,甲比乙多花了3.45元,乙比丙少花了2.9元,则甲花了( )元,乙花了( )元。 8、一个自然数被3除余1,被5除余2,被7除余3,这个自然数最小是( )。 1、在1、 2、3……499、500中,数字2在一共出现了( )次。 2、食堂有大米和面粉共351袋,如果大米增加20袋,面粉减少50袋,那么大米的袋数比面粉的袋数的3倍还多1袋,原来大米有( )袋,面粉有( )袋。 3、279是甲乙丙丁四个数的和,如果甲减少2,乙增加2,丙除以2,丁乘以2后,则四个数都相等,那么甲 是( ),乙是( ),丙是( ),丁是( )。 4、兄弟俩比年龄,哥哥说:“当我是你今年岁数的那一年,你刚5岁。”弟弟说:“当我长到你今年的岁数时,你就17岁了。”哥哥今年( )岁,弟弟今年( )岁。 5、甲对乙说:“我的年龄是你的3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总复习五年级奥数题精选及答案

新人教五年级上册总复习奥数题精选 姓名:学校:班级分数: 1、某班有40名学生,其中有15人参加数学小组,18人参加航模小组,有10人两个小组都参加。那么有多少人两个小组都不参加? 2、某班45个学生参加期末考试,成绩公布后,数学得满分的有10人,数学及语文成绩均得满分的有3人,这两科都没有得满分的有29人。那么语文成绩得满分的有多少人? 3、50名同学面向老师站成一行。老师先让大家从左至右按1,2,3, (49) 50依次报数;再让报数是4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接着又让报数是6的倍数的同学向后转。问:现在面向老师的同学还有多少名?

4、在游艺会上,有100名同学抽到了标签分别为1至100的奖券。按奖券标签号发放奖品的规则如下:(1)标签号为2的倍数,奖2支铅笔;(2)标签号为3的倍数,奖3支铅笔;(3)标签号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可重复领奖;(4)其他标签号均奖1支铅笔。那么游艺会为该项活动准备的奖品铅笔共有多少支? 5、有一根长为180厘米的绳子,从一端开始每隔3厘米作一记号,每隔4厘米也作一记号,然后将标有记号的地方剪断。问绳子共被剪成了多少段? 答案: 1,因为10人2组都参加,所以只参加数学的5人,只参加航模的8人,加上那10人就是23人,40-23=17,2个小组都不参加的17人 2,同理,数学满分10人,2科都满分的3人,于是只是数学满分的7人, 45-7-29=9,这个就是语文满分的人(如果说只是语文满分的则需要减去3) 3,50÷4取整12,50÷6取整8,但是要注意,报4倍数的同时可能是6的倍数,所以还要算出4和6的公倍数,有50÷12(4和6的最小公倍数)=4(取整),所以,应该是50-12-8+4=34 4,100÷2=50,100÷3=33(取整),还是算出2和3的公倍数100÷6=16(取整),然后找出即没不被2整除,也不被3整除的数的个数100-50-33+16=28,所以,准备铅笔为50X2+33X3+28=227 5,180÷3=60,180÷4=45,但是可能2个划线划在一起,也就是要算出他们的公倍数,180÷3÷4=15,所以应该为60+45-15=90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练习题全套 1.认真思考,对号入座 (1)在26、12和13这三个数中,( )是( )的倍数,( )是( )的因数,( )和( )是互质数. (2)一个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百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个位是最小的合数,其余数位上的数字是0,这个数写作 ( ). (3)根据要求写出三组互质数. 两个数都是质数( )和( ). 两个数都是合数( )和( ). 两个数中一个数是质数,一个数是合数( ). (4)一个数的最大因数是36 ,这个数是( ),它的所有因数有( ),这个数的最小倍数是( ). (5)a=2×3×5,b=2×5×11,a和b的最大公因数是( ),a和b的最小公倍数是( ). A=2B,A是(),()的(),2和()是()的(). (6)把210分解质因数:45=( ). (7)甲数除以乙数的商是15,甲乙两数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8)一个两位数同时能被2、5、3整除,这个两位数最大是( ),最小是( ). (9)把下面的合数写成两个质数和的形式. 15=( )+( ) 20=( )+( )=( )+( ) (10)如果2□4能被3整除,那么□里最小能填( ),最大能填( ). (11)8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2.仔细推敲、辨析正误 (1)18÷9=2,我们就说18是倍数,9是因数.( ) (2)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 (3)因为11和13是互质数,所以说11和13没有公因数.( ) (4)所有非零自然数的公因数是1.( ) (5)所有的偶数都是合数.( ) (6)两个奇数的和一定能被2整除.( ) (7)所有的奇数都是质数.() (8)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9)自然数除了偶数,就是奇数.() (10)一个非0自然数至少有两个因数,无数个倍数.() 3.反复比较、慎挑细选 (1)一个质数的因数有( )个. ① 1 ② 2 ③ 3 (2)24是4和6的( ). ①公因数②公倍数③最小公倍数 (3)在100以内,能同时被3和5整除的最大奇数是( ). ① 95 ② 90 ③ 75 (4)从323中至少减去( )才能被3整除. ①减去3 ②减去2 ③减去1 (5)20的质因数有( )个. ① 1 ② 2 ③3 (6)下面的式子,( )是分解质因数. ①54=2×3×9 ②42=2×3×7 ③15=3×5×1 4.找出下列数中的合数,并把它们分解质因数. 20 29 45 53 91 102.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五年级下册数奥试题 姓名班级得分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0.36-7.98-5.02-4.36 117.8÷2.3-4.88÷023 9.56×4.18-7.34×4.18-0.26×4.18 1、有123名小朋友,把他们分成12人一组或7人一组,恰好分完,而无剩余。又知总的组数在15组左右。那么,12人的多少组?7人的有多少组? 2、张妮5次考试的平均成绩是88.5分,每次考试的满分是100分,为了使平均成绩尽快达到92分以上,那么张妮要再考多少次满分? 3、父亲与三个儿子年龄和是108岁,若再过6年,父亲的年龄正好等于三个儿子年龄的和。问父亲现年多少岁? 4、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80个,正好按期完成任务。由于改进了生产技术,实际每天加工了100个,这样,不仅提前4天完成加工任务,而且还多加工了100个。他们实际加工零件多少个? 5、一个水池能装8吨水,水池里装有一个进水管和一个出水管,两管齐开,20分钟能把一池水放完。已知进水管每分钟往池里进水0.8吨,求出水管每分钟放水多少吨?

6、将一根电线截成15段。一部分每段长8米,另一部分每段长5米。长8米的总长度比长5米的总长度多3米。这根铁丝全长多少米? 7、把一条大鱼分成鱼头、鱼身、鱼尾三部分,鱼尾重4千克,鱼头的重量等于鱼尾的重量加鱼身一半的重量,而鱼身的重量等于鱼头的重量加上鱼尾的重量。这条大鱼重多少千克? 8、体育室买回5个足球和4个篮球需要付287元,买2个足球和3个篮球需要付154元。那么买一个足球、一个篮球各付多少元? 9、有5元的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币和10元币各多少张? 10、某人从A村翻过山顶到B村,共行30.5千米,用了7小时,他上山每小时行4千米,下山每小时行5千米。如果上下山速度不变,从B村沿原路返回A村,要用多少时间? 11、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6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甲离出发点62.4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2、乌龟与兔子赛跑,兔子每分钟跑35千米,乌龟每分钟爬10米,途中兔子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乌龟已经在自己前50米。问兔子还需要多少长时间才能追上乌龟?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五年级数学奥数题

1、三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72,这三个数分别是多少?如果是三个连续偶 数,这三个数又分别是多少? 2、五(1)班有43名同学,现派他们到4个社区参加劳动,每个社区只 能派奇数名同学,你能完成任务吗? 3、456789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4、2011年,东东和妈妈的年龄都是质数,乘积是259,2013年母子各多少 岁?年龄差是多少? 5、下面算式()里的数字各不相同,求这四个数字的积是多少? ()()×()()=546 6、300=2×2×3×5×5,则300一共有多少个不同的因数? 7、一个长方体的铁块,被截成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体。两个正方体棱长 之和比原来长方体棱长之和增加了16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8、李师傅要制作40根长方体的通风管。管口是边长30厘米的正方形, 管长1米。一共需要多少平方米的铁皮? 9、一个正方体木块,把它分成3个大小相同的长方体之后,表面积增加 了36平方厘米,这个木块原来的表面积是多少? 10、一根铁丝长120厘米,先将这根铁丝焊接成一个长方体模型,长是14 厘米,宽和高相等,这个模型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有一个长方体的铁块,底面积是32平方厘米,高是4厘米。把它锻造 成一个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截面边长4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 12、一个长方体,表面积是368平方厘米,底面积是40平方厘米,底面周 长是36厘米。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13、将一个长方体的长减少5厘米,变成了正方体,正方体表面积比原来 表面积减少了60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14、一个长方体的高如果增加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就 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5、一条长50厘米,宽40厘米,高40厘米的鱼缸中水深25厘米,放入 几条金鱼后,水面上升了3厘米。这几条金鱼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6、有一个长60厘米,宽32厘米,高22厘米的长方体箱子里,最多可 以装棱长为4厘米的正方体物品多少个? 17、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铁箱,如果把它的侧面展开,正好得到一 个边长电话20厘米的正方形,那么这个铁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8、从一个长方体上截下一个体积是72立方厘米的长方体后,剩下的部分 是一个棱长6厘米的正方体。原来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19、学校的围墙长200米,宽150米,高2米,现外墙要重新粉刷。需要 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千克涂料可粉刷4平方米,购买1 千克涂料16元,购买涂料要多少元?粉刷外墙人工费每平方米要8 元,粉刷外墙人工费和涂料费共需多少元? 20、幼儿园张阿姨买了4袋同样的糖果,每袋1.5千克。她要把这些糖果 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到多少千克糖果?每个小朋友分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 一、口算题 0.25X4= 0.45X2= 2.4X0.2= 0.125X 8= 5 x0.2x4= 0.5x0.3= 二、填空 1、0.2+0.2+0.2+0.2+0.2+0.2改用乘法算式表示(),这个乘法算式的意义是()。 2、两个因数相乘的积是3.5,如果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倍,另一个因数扩大到原来的100倍,积就扩大到原来的()倍,结果是()。 3、0.28X0.7=( )得数保留两位小数是(). 4、一个长方形花坛,长是19.6米,宽是7.5米,她的面积是()平方米。 5、一种茶叶每千克的售价是80元,买0.5千克要付()元,买2.4千克要付()元。 6、把3.95改写成与它大小相等的三位小数是()。 三、判断。(对V,错X) 1、0.4小时等于40分钟。() 2、8.2X1.78<8.2( ) 3、6.995用四舍五入法精确到百分位是7.00 () 4、5.03X3.05的积有四位小数。() 5、一个数乘以0.9一定比这个数小。() 四、选择题。 1、3.591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值是()。 A 3.59 B 3.6 C 3.60 D3.595 2、下面算式中,积等于10的是() A 12.5X0.8= B 1.25X0.8= C 2.4X5= 2.5X0.4= 3、近似值4.2是把一个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时得到的,下列各数中()不可能是这个小数。 A 4.2399 B 4.21 C 4.27 D 4.248 4、下面各式中积最小的是() A 15X1 B 5X0.5 C 5X1.5 5X0.1 五、在O里填上> <或= 4.32X0.98 O 4.32 6.09X2 O 6.09 34X0.35 O 0.35 14.8X7.5 O 7.5X14.8 6.3X7.04 O 7.04 18.9X1 O 1 756X0.9 O 756 1X0.94 O 1 5.25X1.1 O 5.25 六、用竖式计算 0.25X3.86 0.43X102 9.8X5.6X4.4

人教版【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人教版【精选】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奥数题带答案 一、拓展提优试题 1.(7分)后羿朝三个箭靶分别射了三支箭,如图:他在第一个箭靶上得了29分,第二个箭靶上得了43分.请问他在第三个箭靶上得了分. 2.有一行数:1,1,2,3,5,8,13,21,…,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问在前2007个数中,有是偶数. 3.(7分)将偶数按下图进行排列,问:2008排在第列. 2 468 16141210 18 20 22 24 32 30 28 26 … 4.(8分)小张有200支铅笔,小李有20支钢笔.每次小张给小李6支铅笔,小李还给小张1支钢笔.经过次这样的交换后,小张手中铅笔的数量是小李手中钢笔数量的11倍. 5.将100按“加15,减12,加3,加15,减12,加3,…”的顺序不断重复运算,运算26步后,得到的结果是.(1步指每“加”或“减”一个数) 6.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分别是3和135,求这两个数的差最小是. 7.(8分)6个同学约好周六上午8:00﹣11:30去体育馆打乒乓球,他们租了两个球桌进行单打比赛每段时间都有4 个人打球,另外两人当裁判,如此轮换到最后,发现每人都打了相同的时间,请问:每人打了 分钟. 8.大于0的自然数n是3的倍数,3n是5的倍数,则n的最小值是.9.(8分)彤彤和林林分别有若干张卡片:如果彤彤拿6张给林林,林林变为彤彤的3倍;如果林林给彤彤2张,则林林变为彤彤的2倍.那么,林林原有张. 10.(8分)有一个特殊的计算器,当输入一个数后,计算器先将这个数乘以3,然后将其结果是数字逆序排列,接着再加2后显示最后的结果,小明输入了

(完整版)最新五年级下册同步分数加减法的奥数题含答案(最新整理)

分数加减法的奥数题 知识点一 任意一个自然数1除外作为分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等于最简真分数的个数除以2。 1 2 3 4 5 6 例1 计算(1) —+—+—+—+—+— 7 7 7 7 7 7 1 3 7 9 (2) —+—+—+— 10 10 10 10 通过计算,你能从中发现什么规律? 练一练(1) 分母是9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1 (2) 以—为分数单位的所有最简真分数的和是( )。 12 知识点二 两个分数单位相加减,如果它们的分母是互质数,那么所得的结果的分母是算式中两个分母的乘积,分子是算式中两个分母的和或差,运用这个规律,我们可以使计算简便。 例2 计算下面各题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1 1 1 1 1 1 1 1 2 3 — 4 + 7 — = 2 3 — 4 +— = 7 — - — = — - — = 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1 1 1 1 1 11 —————= ——————= — ( ) ( ) 12 ( ) ( ) 30 1 知识点三一个分数是相邻两个自然数的积作分母,形如: ———,可以 n×(n+1) 1 1 1 1 1 把这个分数拆成—- ——,即: ———= —- ——。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n n+1 n×(n+1) n n+1 我们计算简便。 1 1 1 1 1 1 例3 计算——+——+——+——+——+—— 1×2 2×3 3×4 4×5 5×6 6×7

1 5 1 1 1 1 1 1 练一练 计算 — - — - — - — - — - — 4 20 30 42 56 72 知识点四 一道算式里,第一个加数是1/2,依次每个加数的分母都是前一个分母的2倍,分子都是1,这道算式的结果就是1减去最后一个分数,即计算结果的分母是最后一个分数的分母,分子比分母少1. 例4 不用通分,你能很快地算出下面算式的结果吗? 1 1 1 1 1 1 1 1 1 1 — + — + — + — — + — + — + — + — + — 2 4 8 16 2 4 8 16 32 64 1 1 1 1 1 1 1 1 练一练 1- — = — — - — = ( ) — - — = ( ) — - — = ( ) 2 2 2 3 3 4 4 5 1 1 1 1 从上题中你发现了什么?用你的发现计算 — + — + — + — 2 6 12 20 1. 在 36 、 72 、 24 、12 四个分数中,第二大的是 . 41 83 29 13 1 1 2. 有一个分数,分子加1可以约简为 ,分子减1可约简为 ,这个分数是 3 3. 已 知 5 A ?1 2 = B ? 90% = C ÷ 75% = D ? 4 = E ÷11 3 5 5 .把A 、B 、C 、D 、E 这五个数从小到大排列,第二个数是 . 4.所有分母小于30并且分母是质数的真分数相加,和是 . 5. 三个质数的倒数和为 a 231 ,则a = . 6. 计算,把结果写成若干个分母是质数的既约分数之和: 1 + 5 - 1 + 1 - 1 = . 9 9 19 95 1995 7.将 73 、 46 、 89 、 25 和 51 分别填入下面各( )中,使不等式成立. 84 57 100 36 62 ( )<( )<( )<( )<( ). 8.纯循环小数0.abc 写成最简分数时,分子与分母之和是58,请你写出这个循环小数 . 1 9. ( ) + ( ) + ( = 13 .(要求三个加数的分母是连续的偶数). 24 10. 下式中的五个分数都是最简真分数,要使不等式成立,这些分母的和最小是 . ( ) > ( ) > ( ) > ( ) > ( ) . 11. 我 们 把 分 子 为 1, 分 母 为 大 于 1的 自 然 数 的 分 数 称 为 单 位 分 数 .试 把 1 6 ) 1 1 2 3 4

五年级上册数学奥数试题第五讲——进位制问题 人教版

第五讲进位制问题 例题1 (1)2013=() 5=() 8 =() 12 =() 16 (2)(2012) 5=() 10 ;(3)(2012) 2 =() 10 练习1 (3A2) 12=() 10 ;(ADD) 16 =() 10 ; (2012) 5=() 12 ;(2012) 8 =() 12 例题2 (1)把三进制数12120120110110121121改写为九进制,它从左向右数第1位数字是多少? (2)(111011001) 2=() 4 =() 8 练习2 (120011221) 3=() 9 例题3 (5453) 7+(6245) 7 =() 7 练习3 (123) 5 (123) 5 =() 5

例题4 在6进制中有三位数abc,化为9进制的cba,这个三位数在十进制中是多少? 练习4 在7进制中有三位数abc,化为9进制为cba,这三位数在十进制中是多少? 挑战极限 例题五一个天平,物品必须放在左盘,砝码必须放在右盘,那么为了能称出1克到1000克,至少需要多少个砝码? 例题6 一本书共有2013页,第一天看一页书,从第二天起,每天看到的页数都是以前各天的总和。如果直到最后剩下的不足以看一次时就一次看完,共 需要多少天?

作业1、进制互化 (1)(11202) 4=() 10 ;(2)(1CA) 16 =() 10 (2)(3120) 10=() 16 ;(4)(1248) 10 =() 5 (5)(11202) 4=() 9 ;(6)(157) 9 =()16 2 、(1)(202) 4+(323) 4 =() 4 ;(2)(21) 5 (322) 5 =() 5 3 、一个十进制三位数(abc) 10 ,其中a,b,c均代表某个数码,它的二进制表达式 是一个七位数(1abcabc) 2 ,这个十进制的三位数是多少? 4 、一个自然数用三进制和四进制表示都为三位数,并且它的各位数字的排列顺序恰好相反,这个自然数用十进制表示是多少? 5 、 a,b是自然数,a进制下的数47和b进制下的数74相等,a与b的和的最小值是多少?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西师版五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第1课时小数乘整数(1)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例1及相关的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探索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感受小数乘法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和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教师:同学们暑假生活过得很愉快吧? 学生:愉快! 教师:老师这儿收到一位同学在暑假中拍的照片。(课件出示:没有对话框的主题图)说说照片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学生看图介绍略。 教师:小朋友们的暑假生活真丰富,我们先到这张照片中的菜市场去看看。 课件出示:放大稍作修改的买菜图,增加有关整数乘法能解决的问题,如:买每千克西瓜1.6元,买4千克多少钱等内容。 教师:阿姨们在买菜中遇到了这么多的数学问题,能帮他们解决吗?

学生根据情景图列出算式:1.6×4 3×2.2 1.95×41 3.45×8 0.52×86 教师:选择这些算式中会算的进行计算。 教师:看看大家都不会算的题是什么样的题? 学生:都是小数乘整数的题目。 教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问题。 (板书课题:小数乘整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算法 1 1 师:我们先来思考买西红柿的问题,“每千克4.2元的西红柿,买6 千克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能不能用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解决呢? 生独立思考后,组织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能学生会想出以下方法: 学生1:我是用加法来计算的,因为4.2×6就是6个4.2相加,即 4.2+4.2+4.2+4.2+4.2+4.2。我算出来的结果是2 5.2元。 教师:这种方法怎么样? 学生:可以。 学生2:把4.2元转化成用“角”做单位是42角,42×6等于252角,最后再把252角转化成用“元”做单位的数是25.2元。 教师:老师对这种解决方法很感兴趣,同学们分析一下,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什么?他是采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引导学生讨论出:把“元”化成“角”的目的是把4.2这个小数转化成整数,然后再计算。他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 教师:对了,这个同学采用的是转化的方法。(板书:转化)除了用“角”来计算可以把小数乘法转化为整数乘法以外,你还能想到哪些方法把这个小数乘法转化成整数乘法来做? 学生讨论后回答:把4.2扩大10倍就变成整数了。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 教师:是这个意思吗? 学生:是。 教师:转化成42×6后同学们会计算了吗?(学生:会)把这道题的结果算出来。 学生计算后,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学生的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