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5.季孙之忧

2.分崩离析

6.大动干戈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六、通假字

2.与:语助词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史记·孙膑传》妒忌

3.止:

例句出处释义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季氏将伐颛臾》停止

河曲智叟笑止之曰《愚公移山》禁止、阻止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狼》只是、仅仅

4.见:

例句出处释义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木兰诗》看见

曹刿请见《曹刿论战》召见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伐颛臾》拜见、偈见

秦诚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表被动,相当于“被”

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xiàn,出现

谡大笑曰:“汝真女子之见!” 《失街亭》见解、见识

5.过:

例句出处释义

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走过、经过

过犹不及《论语·先进》超过

以其境为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过分、过于

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错误、过失(名)

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责备

且尔言过矣《季氏将伐颛臾》错(形)

故尝与过宋将军《大铁椎传》拜访、访问

第三课《国人之于国也》

一、文学常识

1.孟子的主张、地位

2.《孟子》作品的作者、特点

3.孟子散文的特点

二、论证方法

1.类比论证:五十步笑百步

2.对比论证: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三、修辞手法

1.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排比)

2.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比喻)

四、表现方法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对比手法)

五、文言常识

(一)通假字

1:.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勿”或“毋”,不要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

4:直不百步耳“直”通“只”,只是不过有的教科书“直”是“只是”的意思,并不是通假字5: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检”通“敛”,收敛,积蓄,有的教科书认为这个字非通假字,直接解释为“约束,检点”

(完整word版)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专科起点本科(专升本)《大学语文》考试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目的 大学语文是为提高理工科专业和管理学、社会科学专业学生学习语文应用表达水平所开设的一门文化基础课。大学语文在整个专业体系中具有独特性和不可代替性。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学习者的语文应用表达水平以适应社会实际工作的需要。通过分析一般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范文学习和作文训练,提高常用文体的写作能力;掌握一定的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提高文化素养;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和现当代优秀作品,培养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健康的道德情操。 二、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 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 (一)语文知识部分 语文知识的考试内容,包括作家作品知识、语言知识和文体知识三个方面。 1、作家作品知识 作家作品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作者介绍为依据。 (1)记忆56篇课文作者的姓名及其所处时代。 (2)识记56篇课文作者在历史上的地位和主要成就。(如:孔子是春秋时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韩愈是中唐古文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华罗庚是现当代著名数学家等。) 2、语言知识 语言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的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为依据。 (1)解释教材中10篇文言散文的常见实词,主要是解释其中古今意义有所不同的词语,辨识同一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含义。 (2)理解10篇文言散文中的特殊语法现象,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用作动词以及被动句式、倒序句式等。

(3)解释24篇现代语体散文中的疑难词语(不包括科技专门术语)。 3、文体知识 文体知识的考核,以教材中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和四篇文体简介文章中的文体知识为依据。 (1)依据下列文体术语,识别56篇课文的文体属性: 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诗、词。 议论文:社论、杂文、演讲稿、文艺专论、文艺评论、语录、奏疏、书信、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 说明文:实体事物说明文、抽象事理说明文、科学小品。 记叙文:记事散文、写人散文、游记、传记、寓言。 诗词:古体诗、近体诗、五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古题、新乐府。 (2)阅读《议论文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论据类别:事实论据(包括具体事例、概括事实、统计数字)、理论论据(包括名人名言、科学定律、民间谚语); 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论证方法:归纳法、演绎法、比较法(包括类比法、对比法); 驳论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 (3)阅读《说明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整体结构:总分关系式(包括“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列关系式; 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方法:定义法、诠释法、比较法、比喻法、图表法、数据法、举例法、引用法。 (4)阅读《记叙文的阅读与写作》一文,掌握下列知识点: 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分叙; 人物描写: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小学年级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汇总

小学一至六年级得数学公式 基本公式: 1 每份数×份数=总数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2 倍数×倍数=几倍数几倍数÷倍数=1倍数 3 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 4 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5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6 加数+加数=与与-一个加数=另一个加数 7 被减数-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差+减数=被减数 8 因数×因数=积积÷一个因数=另一个因数 9 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小学数学图形计算公式: 1 正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边长×4 C=4a 面积=边长×边长S=a×a 2 正方体V:体积a:棱长 表面积=棱长×棱长×6 S表=a×a×6 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a×a 3 长方形C周长S面积a边长 周长=(长+宽)×2 C=2(a+b) 面积=长×宽S=ab 4 长方体V:体积s:面积a:长b: 宽h:高 (1)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S=2(ab+ah+bh)

(2)体积=长×宽×高V=abh 5 三角形s面积a底h高 面积=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积×2÷底三角形底=面积×2÷高 6 平行四边形s面积a底h高面积=底×高s=ah 7 梯形s面积a上底b下底h高 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 圆形S面积C周长π d=直径r=半径 (1)周长=直径×π=2×π×半径C=πd=2πr (2)面积=半径×半径×n 9 圆柱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c:底面周长 (1)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2)表面积=侧面积+底面积×2 (3)体积=底面积×高(4)体积=侧面积÷2×半径 10 圆锥体v:体积h:高s;底面积r:底面半径 体积=底面积×高÷3 与差问题得公式: 总数÷总份数=平均数 (与+差)÷2=大数(与-差)÷2=小数 与倍问题 与÷(倍数-1)=小数小数×倍数=大数 (或者与-小数=大数)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_3

12春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题(开卷) 一. 名词解释 1.《战国策》:国别体史书;西汉刘向;战国史料;纵横家思想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文运动,韩愈、柳宗元;宋代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三苏、王安石、曾巩,中国古代第二个写作散文的高潮 4.契诃夫:十九世纪,俄罗斯作家,批判现实主义,尤其以短篇小说知名,代表作举例 5.李斯:法家代表人物;秦相;谏逐客 6.莫泊桑:法国,十九世纪著名小说家,拜福楼拜为师,成名作《羊脂球》,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的杰出代表,“短篇小说之王” 二. 古文翻译。将下面这段文字译成通顺、流畅的现代汉语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如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公曰:“无庸,将自及。”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夫人将启之。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略 三. 简答题 1. 阅读分析茅盾先生的《香市》,请简析“香市”的含义是什么?作者写这篇文章想表达什么样的主题思想?写作上有什么主要特色? “香市”是庙会式的临时市场,主题思想:大革命后农村经济的凋敝及其对市镇的影响;中国经济向半殖民地半封建转变,农民的贫困。写作特色:即小见大;对比反衬;场面描写 2. 莫泊桑在著名的短篇小说《米隆老爹》中,在短篇小说写作的艺术上,有哪些重要特色?举小说中实例进行分析 一、倒叙手法;二、叙述人称富于变化(一三人称转换);三、肖像描写;四、细节描写;五、个性化的语言 3. 谈谈韩愈的生平经历和文学主张(略) 四. 阅读分析题 (一)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左右以为广名将也,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而程不识亦为长乐卫尉。程不识故与李广俱以边太守将军屯。及出击胡,而广行无部伍行陈,就善水草屯,舍止,人人自便,不击刁斗以自卫,莫府省约文书籍事。然亦远斥侯,未尝遇害。程不识正部曲行伍营陈,击刁斗,士吏治军簿至明,军不得休息,然亦未尝遇害。不识曰:“李广军极简易,然虏卒犯之,无以禁也;而其士卒亦佚乐,咸乐为之死。我军虽烦扰,然虏亦不得犯我。”是时,汉边郡李广、程不识皆为名将,然匈奴畏李广之略,士卒亦多乐从李广,而苦程不识。程不识孝景时以数直谏,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于文法。 1. 这段文字出自哪篇课文?主要在谈论什么问题? 2.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哪两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各自起到什么作用? 3. 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 (一)1.这段文字出自汉代历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史记·李将军列传》,作为一代名将,李广和程不识的对比 2.对比手法,性格、治军方法、各方面对他们俩的评价 3.把“不识曰”至“而苦程不识”一段译成现代汉语。(略) (二)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 【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红云)姐姐今日怎么不打扮?(旦云)你那知我的心里呵?(旦唱)

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9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31.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专升本大学语文课后答案及重点归纳

整xyfsky 理 1 (1)、庄子,名周,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富于浪漫色彩的哲学家,他继承并发展了老子的思想,主张顺任自然,反对人为。《庄子》三十三篇,包括《内篇》七篇,《外篇》十五和《杂篇》十一篇。《庄子》一书创作了大量的寓言故事,故有“寓言十九”之称。《庄子》一书在先秦诸子散文中最富有浪漫色彩和文学特色。 (2) 、①中心论点:掌握规律 顺其自然 ②论证方法:对比论证 从哪些方面写 a 、三年前的我与现在的我 b 、良庖、族庖与我 ③用了事实论据 (3)、①理解本文中心论点具有的普遍意义。②识记本文是以寓言故事为论据的喻证法的论证特点。 (4)、庖丁解牛:比喻技术高超,出神入化。 游刃有余:形容记忆熟练、做事轻松利落。 踌躇满志:心满意足,从容自得的样子。 (5)、课后习题: ①、“寓言十九”之称,说明《庄子》一书怎样的特点? 答:“寓言十九”是庄子对自己著作写作特点的概括,是说他的书中绝大部分内容都是运用寓言手法。这就说明他是有意识以象征、比喻、形象描写等手法来生动地表达自己的哲学思想。 ②、本文阐述了怎样的养生之道?文章用何种论据进行论证? 答:养生之道:顺任自然。论据:事实论证 ③、“庖丁解牛”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这则寓言包含了怎样的哲理? 答:人生态度是委运随化、无为而治。文章客观上给予我们这样的启示:世上的事物错综复杂,但只要掌握事物的规律,顺任事物的自然之理,就能把事情办好。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 (6)、课文字词及句式分析 养生主:主:关键 手之所触: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乃中经首之会之:的。会:音节。 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奏:进刀。莫:没有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之:虚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道:规律。进:超过。 庖丁释刀对曰 释:放下 依乎天理:即“顺应自然”。依:顺从 批大郤,道大窾,因其固然 批:击。郤:同“隙”,空隙。道:同“导”,循着。 窾:空,指牛骨节空处。因:顺着。固然:指牛身体本来的结构 岁:每年 更:换 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以:用。间:间隙。恢恢乎:宽大有余的样子。游:运转。是以:所以。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虽:虽然。然:这样。族:筋骨交错聚结之处。怵然:警惕的样子。视为止:视力因此停留在一点上。行为迟:行动因此迟缓。 提刀而立 而:表修饰 善刀而藏之 善:擦试。而:表承接 状语后置句:合于桑林之舞 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2.谏太宗十思疏 魏徵 (1)、魏徵,字玄成,唐初政治家,言论见于《贞观政要》,著有《隋书》的序论与《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主编有《群书治要》。 (2)、课文分析: ①第一段“臣闻求木……”到“必积其德义”。分析词句运用比喻、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以德义跟木、水进行比较。用比喻方式强调国君积德义的重要性。 ②课文第三段的“十思”用了排比的目的,是要极其醒目地让唐太宗有所选择又别无选择,更让这“十思”显示出不容非议,无可辩驳的理性力量。 ③理解本文三个论证层次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本文三个论证层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第一段,突出“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的中心论证,论述君主善积德义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第二段,分析国君不能居安思危,善始善终的原因和危害。第三段告诫君王“十思”以弘扬德义。确保国家长治久安。三段内容从理论观点的提出,到原因危害的分析,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思路完整,逻辑谨严。 ④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 分析“十思”之论中所包含的君应自戒自谦,民可载舟覆舟的对应关系“十思”之论,作为君主思想品德修养的方案,切实可行,文章强调居安思危,重视载舟覆舟的道理,认识到人民力量的伟大,强调君主的道德修养和人格力量对于治国安邦的意义等,都表现了作者清醒的政治头脑和深刻的思想。 ⑤本文善用于运用比喻论证和比较论证方法,对比鲜明、说理透彻,论证深刻有力。如以“固根本”与“求木长”、“浚泉源”与“水流长”的关系,比喻“积德”与“安国”的关系。又如,“善始者实繁”与“克终者盖寡”,“昔取之”与“今守之”,“在殷忧”与“既得志”等均成对比论证。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总结大全(精华版)

高中文科数学公式及知识点速记 一、函数、导数 1、函数的单调性 (1)设2121],,[x x b a x x <∈、那么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增函数; ],[)(0)()(21b a x f x f x f 在?>-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x f y =在某个区间内可导,若0)(>'x f ,则)(x f 为增函数;若0)(<'x f ,则)(x f 为减 函数. 2、函数的奇偶性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偶函数; 对于定义域内任意的x ,都有)()(x f x f -=-,则)(x f 是奇函数。 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3、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 函数)(x f y =在点0x 处的导数是曲线)(x f y =在))(,(00x f x P 处的切线的斜率)(0x f ',相应的切线方程是))((000x x x f y y -'=-. *二次函数: (1)顶点坐标为24(,)24b ac b a a --;(2)焦点的坐标为241(,)24b ac b a a -+- 4、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 ①' C 0=;②1 ' )(-=n n nx x ; ③x x cos )(sin '=;④x x sin )(cos ' -=; ⑤a a a x x ln )(' =;⑥x x e e =' )(; ⑦a x x a ln 1)(log ' = ;⑧x x 1)(ln ' = 5、导数的运算法则 (1)' ' ' ()u v u v ±=±. (2)' ' ' ()uv u v uv =+. (3)'' '2 ()(0)u u v uv v v v -=≠. 6、会用导数求单调区间、极值、最值 7、求函数()y f x =的极值的方法是:解方程()0f x '=.当()00f x '=时: (1)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大值; (2) 如果在0x 附近的左侧()0f x '<,右侧()0f x '>,那么()0f x 是极小值. 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分数指数幂 (1)m n a =0,,a m n N *>∈,且1n >). (2)1m n m n a a - = = (0,,a m n N * >∈,且1n >). 根式的性质 (1)当n a =;

普通专升本大学语文试卷

浙江普通专升本真题《大学语文》 一、选择题(在每一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居“唐宋八大家”首位的作家是:( ) A.苏轼 B.王安石 C.韩愈 D.柳宗元 2.被鲁迅喻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 A.《左传》 B.《论语》 C.《史记》 D.《战国策》 3.下列文章中不属书信体的有:( ) A.《答李翊书》 B.《谏逐客书》 C.《答司马谏议书》 D.《报刘一丈书》 4.汉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样式是:( ) A.诗 B.词 C.曲 D.赋 5.《诗经·氓》中比喻女子不可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楚辞·九歌·国殇》之“国殇”的含义是:( ) A.感伤未成年男子的早逝 B.感伤楚国将士斗志的衰败 B.鼓舞为楚国捐躯的斗士 D.祭奠为楚国捐躯的将士 7.“想佳人、妆楼颙望”中的“颙望”意思是:( ) A.远远眺望 B.举首凝望 C.低头凝思 D.抬头仰望 8.律诗中要求必须压韵的是:( ) A.首联与尾联 B.颈联与颔联 C.颈联与尾联 D.颔联与尾联 9.下列句中的“过”字不作“错误”解的有:( ) A.无乃而是过与? B.且尔言过矣 c.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矣。 D.臣闻吏议逐客,窃认为过矣。 10.以宋室南渡为界,词作的情感和风格呈现出两种不同面貌 的作家是:( ) A.辛弃疾 B.李清照 C.柳永 D.苏轼 11.在《秋水》中,庄子用以说明“人的认识受时间限制”的 是:( ) A.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 B. 夏虫不可以语于冰 C. 曲士不可以语于道 D. 小石小木之在大山 12.典故运用是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的一大特色,下列词句中不属于典故的是:( ) 文案大全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简答题 1简述唯物辨证法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1)"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忽略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不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如果只看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忽略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会陷入片面性而犯"一点论"的错误。(2)"重点论",就是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抓住它的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如果不分主次轻重,不抓重点,就会犯"均衡论"的错误。(3)"两点论"和"重点论"是相互包含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唯物辩证法是"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善于抓住重点。2怎样理解和平与发展的关系? (1)和平问题,是指在较长时期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其中也包括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和制止局部战争的问题。(2)发展问题是经济问题,首先,发展问题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其次也是发达国家的持续发展的问题,所以是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3)和平与发展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两大问题,两者之间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是一种辨证统一。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发展只有在和平环境下才能顺利实现;和平也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中国家获得了发展,和平力量才能不断地壮大,才有可能争取比较长期的和平,避免世界大战。在这两者中,发展问题是两大主题的核心问题。3简述唯物辨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和根本分歧。(1)联系的观点和孤立的观点的对立。(2)发展的观点和静止的观点的对立。(3)全面的观点和片面的观点的对立。(4)在以上三个方面的对立中,贯穿着一个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即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5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的科学内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产主义这一概念主要有三个含义:(1)是指共产主义理论,即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或思想体系。(2)是指共产主义社会,即由共产主义理论所揭示的最合理、最美好的社会制度或社会形态。(3)是指共产主义实践,即在共产主义理论指导下,以建立共产主义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的这三个方面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7如何理解知识分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1)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而且是工人阶级中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较多的、主要从事脑力劳动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特别重要的作用。(2)知识分子是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是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只有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才能加速发展科学技术,发展生产力,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3)知识分子是科学文化知识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建设高度的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必须依靠知识分子。(4)知识分子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力量,不仅是政治体制改革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实践者,而且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研究者、实践经验的总结者。8简述系统及其主要特征。(1)系统是指互相联系的要素按一定方式组成的统一整体。(2)系统的主要特征有:①整体性,指系统作为整体具有它的各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性质和功能,这是系统的最本质的特征;②结构的有序性,指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合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则;③内部结构趋向优化的特性,只系统内部各要素的结合趋向于强化和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9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2020年专升本《大学语文》文学常识汇总 张若虚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称为“吴中四士”。他的 诗仅存两首,不过就是一首《春江花月夜》让他在文学占了一席之地。《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旧题,艺术特点: 1、题材开拓、意境创新 作诗贵在创新。《春江花月夜》描写的春、江、花、月、夜的景 色以及游子思妇的题材,历代屡见不鲜。不过,张若虚却互这些传统 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它将诗情、画意、哲理融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赞美自然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 并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将他们的思念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的询问等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 美而邈远的意境,这对唐诗意境开拓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2、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 “月”是诗中情景兼融的突出意象,它象一条纽带,贯穿全诗, 情意也随着月亮的升落而起伏曲折。月在诗中经历了一夜的过程,经 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全过程。而在月光之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花林、流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 鸿雁、鱼龙,不眠的思妇和漂泊的游子,交相辉映,体现出了一幅充 满生活情趣与人生哲理的画卷,形成了完整统一的诗歌意境。 3、韵律节奏美 全诗共36句,每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并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交错使用平仄,一唱三叹,前后呼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 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随着音律节奏的变化,诗中的情感也在跌荡起伏。 这确实是一篇横绝千古的诗篇,故而有人盛赞张若虚是,“孤篇 横绝,竟成大家。”

1、王维与盛唐山水田园诗 王维不光是一个文学、书画、音乐的通才,还是一个诗歌创作的 奇才,他各体皆工,尤工五律和五七言绝句,号为“诗佛”。王维是 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山水田园诗奠定了王维在唐诗大师地位。 2、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在盛唐诗人中,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非常鲜明;甚至,在整个中国 诗歌他的诗歌的艺术特色也是的。他上承屈原,将中国诗歌的浪漫精 神推向了顶峰。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的影响。李白的自信自负、傲视富贵的个 性自由精神,是在传统政体下,儒家思想熏陶出来的知识分子仰慕不已,借以慰藉的一方心灵土壤。 2、飘逸的风俗的影响。他诗歌飘逸风格、奇特想象和清水出芙蓉 的自然美,后代诗人仰慕不已,苏轼、陆游等大家,都受其影响。 李白和杜甫同是唐代两位最杰出的诗人,后人将二人喻为中国诗 坛的双子星座。因为个性和社会经历等原因,李白诗中较为突出自我,张扬个性;其诗风是飘逸不群;而杜甫则更加注重现实,注重社会,注 重政治,注重由社会政治而来的社会苦难;其诗风是沉郁顿挫。 杜甫现存诗歌1400余首,这些诗的内容博大精深,我们能够用四 个字“民胞物与”来概括。民胞指所有的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指的 是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杜甫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广度是空前的。所以,其诗被后人称为 诗史。诗史的涵义有两个方面: (1)有史的理解价值。常被人提到的重要历史事件,在杜甫诗中均 有反映。如两京收复,杜甫有《收京三首》、《喜闻官军已临贼境二 十韵》;九节度兵败邺城,为补充兵力而沿途征兵,杜甫写了《三吏》、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讲:大同_1476

2018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精 讲:大同 【摘要】本文为大家整理了2018年成人高考语文的课文精讲,帮你更快的掌握课文中的知识点。 《大同》 《作家作品》 《礼记》成书于西汉中期,是儒家学说的经典着作。 大同:即人类的理想社会,大团结,大和谐的社会。按照儒家学说,五帝时代(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是大同社会,是“大道之行”的时代。 《主旨》 孔子对春秋末期的社会现实不满,论及“大同”“小康”理想社会,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现状的不满,对“克己复礼”,重建“大同社会”的美好憧憬。 《疑难词语解释》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孔子的概叹,是由于鲁国的缘故。 丘未之逮也,而有志焉。我没有赶上,但是有文字记载。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在大道运行的时代,天下为全民所有,推选有才能的人参加管理,讲求诚信,谋求和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所以,人们不仅亲自己的亲人,还亲别人的亲人;不仅爱护自己的子女,还爱护别人的子女;使老人有所终止,壮年人能有工作,小孩能健康成长。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在这种情况下,奸谋就不会产生,盗贼就不会发生,大门不用关闭,这就是大同社会。 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用礼来规定君臣的名分,用礼来加深父子的亲情,用礼使兄弟和睦,用礼来使夫妻和睦。 以着其义,以考其信,着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用礼来考察道义,诚信,过错,以仁爱为典范,向民众明示为人行事的常规。 《学习要点》 重点掌握大同社会与小康社会的区别。(对比手法) 大同社会 小康社会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 “天下为公” “天下为家” 人事制度 选举制“选贤举能” 世袭制。“大人世及以为礼” 精神文明 “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自然。 “讲信修睦,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圣人用“礼”约束人欲,治理天下。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 物质文明

××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docx

XX年专升本政治知识点整理之论述题 1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 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必须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社会有机统一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社会不但要有高度发达的民主政治和物质文明,而且必须要有高度发展的精神文明。只有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有高度的发展,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一方面社会主义社会同其他社会的区别,不仅表现在经济和政治方面,而且表现在思想文化方面、精神文明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互为条件,互相促进,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使我国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保证。我们所进行的现代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的现

代化建设,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不能偏离这个方向, 这就需要建设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 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加以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 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持、 智力支持。首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亿万人民群众 共同的事业,必须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最重要的是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 精神支柱。有了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才能使全国人民同心 同德,最终实现现代化的宏伟蓝图。其次,当今世界,衡量 一个国家的实力,不单看军事和经济实力,而且看包括经 济、政治、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力量在内的综合国力。加强 精神文明建设,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文化和智力 支持,可以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提供保证。 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现代化建设就无法进行。加强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提高社会 文明程度,抓好法制教育,普及科学知识,为巩固和发展现 代化建设所必需的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提供强有力的保 证。 2试述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原理,并说明它对我国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意义。 (1)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

2020年最全面的专升本大学语文重点复习资料(全国、云南适用)

4729 - 大学语文 徐中玉、陶型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寡人之于国也………………………………孟轲秋水(节选)…………………………………庄周 五代史伶官传序……………………………欧阳修 论毅力………………………………………梁启超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 容忍与自由…………………………………胡适咬文嚼字……………………………………朱光潜 吃饭…………………………………………钱钟书 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如何避免愚蠢的见识………………………罗素冯谩客孟尝君………………………………《战国策》 垓下之围……………………………………司马迁 张中丞传后叙………………………………韩愈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司马光 前赤壁赋……………………………………苏轼先蚍事略……………………………………归有光 马伶传………………………………………侯方域 西湖七月半…………………………………张岱秋夜…………………………………………鲁迅香市…………………………………………茅盾爱尔克的灯光………………………………巴金纪念傅雷……………………………………施蛰存苎小弟………………………………………宗璞都江堰………………………………………余秋雨 我与地坛……………………………………史铁生 蚂蚁大战……………………………………亨利?梭罗 诗歌 蒹葭…………………………………………《诗经》 湘夫人………………………………………屈原陌上桑………………………………………汉乐府 饮酒(其五)…………………………………陶渊明行路难(其一)………………………………李白 秋兴八首(其一)……………………………杜甫 长恨歌………………………………………白居易 早雁…………………………………………杜牧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鹧鸪天(重过阊门万事非)…………………贺铸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辛弃疾一句话………………………………………闻一多 再别康桥……………………………………徐志摩 雨巷…………………………………………戴望舒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舒婷我愿是一条急流……………………………裴多菲 小说 婴宁…………………………………………蒲松龄 宝黛吵架……………………………………曹雪芹 断魂枪………………………………………老舍哦,香雪……………………………………铁凝金鲤鱼的百裥裙……………………………林海音 苦恼…………………………………………契诃夫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二

201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课文详解二 《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部分,作家作品。本文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他是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主张施行 仁政和王道,倡导“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孟子 散文善于“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手法。善用比喻,富有感情 色彩与充沛的气势,《孟子》共七篇。 第二项,文体知识。本文是一篇以对话形式展开的论说,是一篇 论辩性议论文。 第三项,主旨。本文中心论点是“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全文表现了孟子王道,仁政的政治思想,批评统治者在灾荒年景归罪 于年成不好的态度,在一定水准上揭示出战国时期社会不平,阶级对 立的实质。 第四项,层次、段落。全文围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的问题展开论述。全文可分四个部分。 第一部为第一自然段。梁惠王提出在灾荒之年,移民移粟,但民 不加多的疑问。 第二部为二、三、四段。孟子以战为喻,说明梁惠王移民移粟的 办法,依然与邻国无本质区别,从而指出了民不加多的原因。 第三部为第五、第六自然段。孟子具体而详细地阐明了王道仁政 的主张,指出要使民加多,就要有新举措,要不违农时,发展生产,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要使民老少的衣、食、住均能受益,同时在 德教方面也受教育,这样则不王者,未之有也。民便能够加多了。 第四部为第七自然段。先揭示灾荒之年,社会贫富悬殊,阶级对 立的现状。然后以杀人为喻,指出只要梁惠王不把过失归罪于年成, 那么“斯天下之民至埃”的良好愿望就会实现。

全文到此归结到总的论点。全文的结构特色以“民不加多”为线索,展开了论述。 第五项,学习要点。 第一点、本文体现的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就是富民、爱民,以民为本的思想。 富民,就要反对战争,使民安居乐业,发展生产,正如课文中的第五段提出的要不违农史,要数罟不入夸池,要斧斤以时入山林,以达到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不可胜用也,这样的鱼粮丰收,万木繁茂的景象,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爱民,体现在第六段,就是要使民确实受益。孟子具体提出,要给民以五亩之宅,百亩之田。要使五十者能够衣帛矣,七十者能够食肉矣,数口之家,能够无饥矣,黎民不饥不寒,使民确实丰衣足食。 富民、爱民,以民为本,这样作为一国,才能受到万民的拥戴,才能做到国富民强,这是孟子王道政治的主要内容。 第六项,写作特点。 写作特点有三点: 第一点、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文章开头写梁惠王自以为治国比邻国君主尽心,孟子利用梁惠王好战的心理,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辛辣地讽刺了梁惠王的小恩小惠,这里使用了比喻的方法。逼使自矜其功的梁惠王意识到自己和邻国国君并无本质的不同。至此,孟子已掌握了论辩的主动权,梁惠王的自满情绪基本已被扫除。在论辩中已处于劣势,孟子趁胜追击,因势利导、循循善秀,提出了施行人道的具体措施。勉励他施行仁政。并为梁惠王描绘出一幅行王道的美好图景,这是应用扬的说理方法。然后以杀人怪兵器为喻,批评梁惠王没有对人民施行仁政,这是使用抑的方法,最后梁惠王只要不把责任归罪于荒年,则天下之民至焉的愿望定能实现,这又是扬。这是说理抑扬兼施、循循善诱的特点。第二个特点善用比喻生动形象,文

2018年(专升本)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

2018年成考政治必背知识点复习提纲(专升本) 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对象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的一般规律。 2.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是:坚持和发展。 3.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指: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4.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掌握分寸,防止过或不及,其关键在于:把握事物的度。 5.矛盾的基本属性是:斗争性和同一性。 6.实践的科学含义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 7.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是:真理的2种不同属性。 8.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最基本的首要的是:生产实践活动。 9.人类社会变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1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11.自由王国实际指的是:共产主义社会。 12.标志着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13.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组织形式及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二次革命论”是由谁提出来的:陈独秀。 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全国第一块农村根据地是:井冈山根据地 17.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会议是:国民党一大 18.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的地点是:江西瑞金 19.中共八大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党的中心任务是: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20.新民主主义经济的领导力量是:国营经济 21.毛泽东正式向全党全国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文章是:《论十大关系》 22.1974年2月,毛泽东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提出的重要观点是:关于三个世界的划分的观点 23.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邓小平理论 24.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党的十六大 25.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6.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执政党地位的:社会基础 28.执行社会主义宏观调控职能的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府 29.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主要体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30.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文档物超所值)

《大学语文》(专升本)重要知识点汇集 第一课天之道 1.老子是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主要主张 2.《道德经》的地位、篇章结构。 3. 本文出自《道德经·第七十七章》 4.背诵、默写全文 5.主题思想 6.全文论证方法:归纳推理论证 第二课季氏将伐颛臾 一、文学常识 1.孔子的地位、思想及其主张 2.《论语》的体裁、内容、作者 3.本文的体裁:驳论文 二、论证方法: 1.全文论证方法:驳论点 2.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演绎论证 3.危而不持,颠而不扶——类比论证 4.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类比论证 三、修辞手法: 1.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双重比喻) 2.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比喻) 3. “何以伐为?”、“则将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三处反诘) 四、成语演化: 1.既来之,则安之 2.分崩离析 3.祸起萧墙 4.开柙出虎 5.季孙之忧 6.大动干戈 7.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五、重点字词 1.过:动词,责备 2.与:语助词 六、通假字 1.来:通“徕”,招徕,使归顺 七、特殊句式 何以伐为?——以何伐为?(倒装句) 八、重点字词 1.是: 例句出处释义 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正确,与“非”相对 是社稷之臣,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这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判断词,是 2.疾: 例句出处释义 君有疾在腠理,不治恐将深《扁鹊见蔡桓公》病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季氏将伐颛臾》厌恶、痛恨 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快、急速 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西门豹治邺》疾苦、痛苦 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强

福建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专升本大学语文28篇文章解析】 《庄子?养生主》 1.论点:臣之所好者道也。论证方法:类比法 2.主旨:通过对庖丁对解牛之道的论述,阐明作者“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表达作者无为而治的思想。 3.“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表现出庖丁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的心理状态。 4.“沭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小心谨慎的心理。 5.庖丁解牛用了3处“对比论证”:1、始臣之解牛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开始解牛和现在解牛的情 况作对比);2、良庖岁更刀,割也…而刀刃若发于硎(把自己和良庖、族庖作对比);3、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把骨头间的缝隙大小和刀刃的厚度作对比) 【注释】 沭然:警惕的样子。如土委.地:散布。善.刀而藏之:擦拭。因.其固然:依照。硎:磨刀石 《谏太宗十思疏》魏徵 1.题材:议论文、奏疏 2.论点: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要想久安,就必须积聚君王的恩德和道义。) 3.背景:唐代兴盛佛教道教,大兴土木。 4.本文运用“纵贯式结构(先是隐喻立论,阐明观点,再用比较的方法凸显君王不积累德义的严重后果, 最后提出治国之道。)”——作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文理清晰。 5.论证方法:比喻论证(第一段/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和比较论证(第二段/事实论据) 6.魏徵“谏”的艺术体现在:1、运用比喻的修辞,把复杂的治国之道变得浅显易懂;2、贬低自己,抬高 对方;3、运用对比;4、最后指出治国之道。 【注释】 德不厚而思国之理.:治理。傲物:瞧不起人。黜恶:除去邪恶。简能:选择有才能的人。 亏:有损于能克.终者盖寡:完成。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大兴土木。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1.题材:书信体驳论 2.艺术风格:柔中带刚 3.论事原则:运用儒家“名实相符”的原则(司马光对新法的指责与实际情况不符)。 4.针对对方“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的论点进行反驳。(驳论方法:驳论点。/论 证方法:演绎论证/采用:事实论据) 5.新法是“受命于人主”——侵官新法是“举先王之政”——生事 新法是“为天下理财”——征利新法是“辟邪说,难壬人”——拒谏致怨——早料到的 6.盘庚迁都——(事实论据)表明变革的正确和自己的决心。 【注释】 于反复 ..不宜鲁莽:书信往来。非特:不仅仅。拳拳:专诚恳切。 《今》大钊 1.总论点:世间最可宝贵的就是‘今’,最易丧失的也是‘今’。 2.背景:五四运动前夕,作为中国未来的青年一代,有人安于现状,有人悲观厌世。 3.“投一石子于时代潮流”比喻性论据 4.第一个分论点引用耶曼所说的话,为引用论证(理论论据);第二个分论点讲宇宙大化,为演绎论证。 5.“屈原的《离骚》”和“打击林肯头颅的枪声”两个事例论据分别蕴含“忧患意识”和“牺牲精神”因为屈原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