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在人均GDP方面的应用

摘要:如何在经济分配上保持一定差异以促进竞争和经济效率,同时又要将经济分配差异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以保证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一个人口总体中,不同居民住户在收入、消费、财产水平上总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如何通过一个统计量来描述收入、消费、财产分布的差异,显示社会分配的状况?我们通过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并利用基尼系数对2011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的分布问题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一、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

测定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阶段的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主要方法是描绘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计算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或收入分配状况的统计工

具,它表示各阶层人民(从最贫困的开始)收入的累积部分占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百分比。在国民收入分配完全均等情况下,它是一条45度角直线;在国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情况下,则构成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由于任何国家实际收入分配状况都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故洛伦茨曲线一般为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其偏离45度角直线越小,表明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平等化程度越高,其偏离45度角直线越大,表明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平等化程度越低。

上图即为洛伦兹曲线,其横坐标是相对人口累计百分比,纵坐标是收入累计百分比。

如果收入是绝对均等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每1%的人口都得到1%的收入,累计99%的人口就得到累计99%的收入,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累计收入曲线就是上图中的对角线OL,图中标明是“绝对均等线”。

假如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当然这也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口均一无所有,即99%的人完全没有收入,而所有的收入都在1% 的人手中,即1%的人拥有100%的收入,累计分配曲线是由横轴和右边垂线组成的折线OAL。图中标明是“绝对不均等线”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那么相应的洛仑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AL,也不是对角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那条向横轴突出的OCL曲线。洛仑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公平。

洛伦兹曲线和对角线之间的那块月牙形区域(图中斜线区域)可以看成是贫富之间的那条沟坎。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大小,可以用来表征实际收入分配与理想境界的差距: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越大,洛伦兹曲线弯曲度越大,月牙弯得越大,它和对角线离开得越远,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严重。反之,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越小,洛伦兹曲线越平缓,月牙弯得越小,它和对角线靠得越近,说明社会收入差距越小,贫富两极分化越不明显。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基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即

G=A/A+B。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一般情况下,一国政府利用洛伦茨曲线和基尼系数,既可以观察本国的现行国民收入分配状况,成为政府制定社会收入调节政策的辅助参考依据,也可以用来检测政府所推行的特定社会收入调节政策的基本效果。

基尼系数对收入分配平均程度分类:

<0.2 高度平均

0.2-0.3 相对平均

0.3-0.4 比较合理

0.4-0.5 差异偏大

>0.5 两极分化

二、人均GDP洛伦兹曲线

鉴于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主要反映收入的分布均等问题,那么如果改变洛伦兹曲线图的横轴和纵轴,我们是否可以分析其他数据的分布问题呢?对于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的使用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领域呢?

就此猜想我们搜集了2011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的数据,是否可以按同样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从中国统计局统计年鉴中查阅了相关资料。但是这里由于对全国31个省份不方便分类,所以我们先利用人均GDP对数据进行了排序,然后再计算人口累计百分比和GDP累计百分比,经过反复尝试,得到了比较平滑的人均GDP洛伦兹曲线图。希望可以看出不同的省份之间对GDP的贡献是否均匀分布,或者通过绘图观察和计算基尼系数研究它们的分布达到怎样不平衡的程度。

(一)绘制洛伦兹曲线图

人口数人口百

分比

人口累计

百分比

GDP

GDP百

分比

GDP累计

百分比

人均

GDP

贵州省3469 2.58% 2.58% 5702 1.09% 1.09% 16413 云南省4631 3.44% 6.02% 8893 1.71% 2.80% 19265 甘肃省2564 1.90% 7.92% 5020 0.96% 3.76% 19595 西藏自治区303 0.23% 8.15% 605.8 0.12% 3.88% 20077

广西壮族自

4645 3.45% 11.60% 11721 2.25% 6.13% 25326 治区

安徽省5968 4.43% 16.03% 15301 2.93% 9.06% 25659 四川省8650 6.42% 22.45% 21027 4.03% 13.09% 26133 江西省4488 3.33% 25.79% 11703 2.24% 15.34% 26150 河南省9388 6.97% 32.76% 26931 5.16% 20.50% 28661 海南省877 0.65% 33.41% 2523 0.48% 20.99% 28898 青海省568 0.42% 33.83% 1670 0.32% 21.31% 29522 湖南省6596 4.90% 38.73% 19670 3.77% 25.08% 29880 新疆维吾尔

2209 1.64% 40.37% 6610 1.27% 26.35% 30087 自治区

山西省3593 2.67% 43.04% 11238 2.16% 28.50% 31357 黑龙江省3834 2.85% 45.89% 12582 2.41% 30.91% 32819 宁夏回族自

639 0.47% 46.36% 2102 0.40% 31.32% 33043 治区

陕西省3743 2.78% 49.14% 12512 2.40% 33.72% 33465 河北省7241 5.38% 54.52% 24516 4.70% 38.42% 33969 湖北省5758 4.28% 58.80% 19632 3.77% 42.18% 34197 重庆市2919 2.17% 60.96% 10011 1.92% 44.10% 34500 吉林省2749 2.04% 63.01% 10569 2.03% 46.13% 38460 山东省9637 7.16% 70.16% 45362 8.70% 54.83% 47335 福建省3720 2.76% 72.93% 17560 3.37% 58.20% 47377

辽宁省4383 3.26% 76.18% 22227 4.26% 62.46% 50760 广东省10505 7.80% 83.98% 53210 10.20% 72.66% 50807 内蒙古自治

2482 1.84% 85.83% 14360 2.75% 75.42% 57974 区

浙江省5463 4.06% 89.88% 32319 6.20% 81.62% 59249 江苏省7899 5.87% 95.75% 49110 9.42% 91.03% 62290 北京市2019 1.50% 97.25% 16252 3.12% 94.15% 81658 上海市2347 1.74% 98.99% 19196 3.68% 97.83% 82560 天津市1355 1.01% 100.00% 11307 2.17% 100.00% 85213

表1

根据所要研究的问题,从统计年鉴中搜集到我国31个省份的

人口、GDP数据,计算得到人口百分比、GDP百分比、人均GDP,

根据人均GDP排序得到下表:

根据表1绘制洛伦兹曲线,如下图:

洛伦兹曲线

0.00%

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

80.00%90.00%100.00%0.00%

20.00%

40.00%

60.00%

80.00%

100.00%

人口累计百分比

G D P 累计百分比

人均GDP

2011年全国各城市人均GDP 洛伦兹曲线

如图所示,整体上看,人均GDP 的洛伦兹曲线比较靠近绝对平均线,尤其是在原点附近与绝对平均线几乎重合。从局部上看,在横轴40%~80%附近洛伦兹曲线距离平均线较远,且有一点达到了最远点,在尾部出现了陡直上升的形态,结合表1我们可以看出,出现在尾部的几大城市分别为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广东,这六大城市的人均GDP 占全国总人均的比例较大,在分布上这六大城市与其他城市的人均GDP 不太平均,表明这六大城市为全国GDP 的贡献较多。 (二) 基尼系数的计算 1. 三角形面积法

设人口累计百分比为Pi ,GDP 累计百分比为Ii,则基尼系数G=∑----)1)(1(Ii Ii Pi Pi +2∑----1)1)(1(Ii Pi Pi

=0.23870 2. 弓形面积法

A

00A 2S G X -Y 2/32bh/3S ===

h=2

2||B A c BIo APo +++

将A=-1,B=1,c=0代入,得: h=

2

|

|Po Io -

|

Po -Io |2/32bh/3S A == G=2|

|3/4S A

Po Io -=

经计算得出:最远点(0.6301,0.4613) 所以,G=4/3*|0.4613-0.6301|=0.225

通过以上两种计算基尼系数的结果,可以看出每个结果都小于0.3,处于比较均等的水平。当然,基尼系数只能单一的反应一个总体结果,对于洛伦兹曲线本身所反应的很多现象都忽略了,甚至于洛伦兹曲线不同却可以得到一个基尼系数,让使用者以为数据具有相同的分布情况,这是基尼系数的一个缺陷,因此必须将基尼系数和洛伦兹曲线同时参考才能得出完整的结论。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2009-03-14 07:56:56| 分类:理财知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基尼系数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 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 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 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 额的比重;是从i=1到i的累计数,如, =Y1+Y2+Y3….+Yi。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化及原因

比较世界各国的基尼系数与中国发展过程中基尼系数的变 化及原因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 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 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 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基尼系数越 小收入分配越平均,基尼系数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通常把0.4作为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大于这一数值容易出现社会动荡。 基尼指数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 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5 。中 国国家统计局基尼公布基尼系数2013年为0.473,2012年为0.474,2010年为0.481。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教授甘犁主持,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研中心发布统计报告称2010年为0.61,已跨入收入差距悬殊行列,财富分配非常不均。但这个数据存在争论,被很多业内学者质疑。学者岳希明和李实在《华尔街日报》撰文称甘犁主持的报告称其 统计样本过小和住户收入所需信息上存在问题,所以统计值过大。甘犁随后在2013年1月24日在《华尔街日报》撰文回应相应问题。2013年2月5日岳希明和李实再次在 《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认为甘犁的回应没有很好地回答大部分的质疑,他们对西南 财经大学公开的项目数据进行再次计算,进行再质疑。国家发改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 杨宜勇认为,西财的基尼系数更像是银行金融资产的基尼系数,而不是收入的基尼系数。 北京大学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基尼系数为0.49。 瑞士:0.25–0.29 美国:0.45 中国:0.473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中国基尼系数的发展情况 (08级预防医学李琪学号:085504105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已越过0.4的警戒线,并逐年上升。1978年我国基尼系数为0.317,2006年则升至0.496。 这意味着,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突破了合理的限度,统计显示,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入人口占收入的份额仅为4.7%,而总人口中20%的最高收入人口占总收入的份额高达50%。这突出表现在收入份额差距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差距过大、高低收入群体差距悬殊等方面。2006年,城镇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25410.8元)是20%最低收入组(4567.1元)的5.6倍;农村居民中20%最高收入组(8474.8元)是20%最低收入组(1182.5元)的7.2倍。 长期以来,针对中国的基尼系数,研究者一直持不同观点。 一方面,乐观者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国际警戒线,但因城乡差距大是造成我国基尼系数较高的原因之一,因此不能照搬国际统计口径。而且,我国经济处在发展上升阶段,从总体上看,贫困人口是逐步在下降和减少,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同时,由于我国居民分布在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中,再加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和就业制度,居民很难体会到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而无论是城镇内部还是农村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仍处于合理区间内。 另一方面,也有研究者认为,近几年我国基尼系数连续上升,并都在警戒线以上,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体较之富裕地区和富裕群体差距较大,因此提醒说,若不采取相关措施,我国的贫富差距还有可能继续恶化。 “中国基尼系数最低的地方是浙江,最高的地方是贵州。浙江的老百姓创业多,民营企业多,中等收入人群庞大,而贵州个体私营经济少。贵州、甘肃、青海等地的基尼系数都高。”周天勇对本刊记者表示,中国基尼系数居高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中等收入人群太少;二是从产业结构上看,农业领域中很多的人分很少的“蛋糕”,平均收入太少,而第三产业中的服务行业发展也很不充分。“基本思路是加快将农民从农业领域中转移出来,发展中小企业,扩大中等收入人群,让更多人充分就业,这样基尼系数才可能降下来。”周天勇

政治高考备考: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解析

政治高考备考: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等解析 恩格尔系数 (1)含义: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 (2)计算公式: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家庭消费总支出金额×100%。 (3)从内涵看:恩格尔系数指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不能将投资支出(如购买股票、基金、债券、保险等)看作消费支出。 (4)从数值看:恩格尔系数是一个相对量,是一个比例数,不是绝对量。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并不意味着食品支出金额的降低,相反,恩格尔系数的降低在一般情况下伴随着食品支出金额的增加,只是在社会生产、人们生活不断进步的趋势下,食品支出金额增加量小于家庭消费总支出的增加量。 (5)我国恩格尔系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经济的不断发展,直接原因是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 (6)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食品消费属于生存资料消费,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越高,用于发展资料、享受资料消费的比例相对越低,生活水平越低,因此恩格尔系数过大,必然影响其他消费支出,限制消费层次和消费质量的提高,居民生活水平越低;恩格尔系数减小,通常表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改善。 基尼系数 在衡量居民收入差距时,有一个国际通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在1912年提出的,是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我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2003年为0.479,2008年达到最高点0.491,这之后逐年下降,2014年的基尼系数是0.469。而在20世纪80年代初,基尼系数是0.3左右。经济学家李实分析说:“接近0.5的基尼系数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世界上超过0.5的国家只有10%左右;主要发达国家的基尼系数一般都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基尼系数及计算方法 居民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是当前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收入分配差异的合理与否,一方面可以反映按劳分配原则的实现情况;另一方面是保障居民生活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条件。衡量收入差异状况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是基尼系数(即吉尼系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下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洛伦茨曲线 图中,0M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完全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M表明收入分配极度不平等,全部收入集中在1个人手中,称为绝对不平等线。介于二线之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就是洛伦茨曲线。它表明:洛伦茨曲线与绝对平等线O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平等;与绝对不平等线OPM越接近,收入分配越不平等。 实际应用中的计算公式是: 公式中:是按收入分组后各组的人口数占总人口数的比重;是按收入分组后, 各组人口所拥有的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是从i=1到i的累计数,如, =Y1+Y2+Y3….+Yi。

计算基尼系数,可以用收入分组数据计算,也可用分户数据计算。但要注意的是,无论分组还是分户计算,均应先对数据按收入从低到高排序,分组计算时,一般应使分组的组距相等。用分组数据计算的基尼系数要明显小于分户数据的计算值,特别是当分组的组数不多时,差距更大。用分户数据计算基尼系数时,采用的计算指标不同,也会出现不同的结果。一般有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方法是按户总收入排序,按户计算基尼系数,此时,为每户 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调查户数的倒数;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按每户家庭的人均收入排序,此时,为每户人口占全部人口的比例,为本户人均收入占人均收入之和的比例。这两种计算方法,结果是有差异的,按人均收入计算的基尼系数要大于按户收入计算的基尼数据。在用基尼系数时进行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收入差距比较时,应注意计算方法的一致性,不同计算方法得出的基尼系数是没有可比性的。 国际上通常用基尼系数来判定收入分配均等程度。基尼系数是界于0-1之间的数值,当基尼系数为0时,表示绝对平等;基尼系数越大,不均等程度越高;当基尼系数为1时,表示绝对不平等。市场经济国家衡量收入差距的一般标准为:基尼系数在0.2以下表示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较为合理;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 0.5以上说明收入差距悬殊。例如:依据全国城市住户调查收入分组资料,计算出的基尼系数1978年为0.16,1988年为0.23,2000年为0.32,说明1978年我国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不大,比较平均;1988年以后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已经开始拉开,到2000年城市居民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 用基尼系数分析居民收入的差异,是一种比较普遍的方法。其特点:一是方法本身具有科学性,基尼系数的计算是将社会经济现象数学化了的办法,能从整体上反映居民集团内部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二是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的差异程度精确、灵敏,可以反映差异程度细微的和连续的变化。三是在经济工作中可以作为一个综合经济参数纳入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宏观调控之中。四是基尼系数在国际上应用广泛,便于在实际工作加强横向联系比较,学习和借鉴外地区和国外的经验。 推介一个简便易用的基尼系数计算公式 近年来,我国经济生活中,在国民经济整体快速发展的同时,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个人之间的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明显拉大,引起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基尼系数也随之成为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最流行的经济学语词之一。 但是,对于如何计算基尼系数,目前国内经济学教科书鲜有介绍。就笔者手头所有的十几种经济学教科书来讲,绝大多数都只限于介绍定义,而没有具体计算公式。只有臧日宏编者《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年7月第1版)和王健、修长柏主编《西方经济学》(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10月第1版)这两种教科书给出了基尼系数的计算公式,但该公式推导过程相当复杂,理解记忆比较困难,实际计算烦琐。为此,笔者经反复思索,找到了一种简便易用的计算方法,并于笔者所著《经济学——入门与创新》(中国农业

2019年厦门中公国考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解剖

2019年厦门中公国考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解剖 一、知识点剖析 1.基尼系数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 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数值,而恩格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

二、典型例题: 1. 下列选项中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排序正确的是( )。 甲:0.3,;乙:0.5;丙:0.6;丁:0.8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C。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基尼系数的数值。基尼系数的数值为0—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接近于1越不公平。故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应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故本题答案为选C。 2.下面几个家庭中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是( )。 A.0.1 B.0.3 C.0.6 D.0.4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下,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故本题答案为选A。

基尼系数

消失12年后,官方版重出江湖基尼系数混战 作者:南方周末记者冯禹丁 发自:北京2013-02-02 08:45:32来源:南方周末 标签 基尼系数 收入分配改革 贫富分化 收入差距 统计局

中国基尼系数“打架”。(CFP/图) 衡量社会收入差距的风向标——基尼系数突然重新出现,很可能是为收入分配改革“铺路”。在没有官方版本的12年里,民间版本层出不穷,但注定都充满争议。 久违的官方基尼系数 12年了,官方版基尼系数终于再现。 2013年1月18日下午,中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就当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召开记者招待会。被问到“基尼系数”发布计划时,马建堂出人意料地公布了2003-2012年十年间的

全国居民收入基尼系数:2003年是0.479,此后波动向上,于2008年达到峰值0.491,2012年回落至0.474。 统计局基尼数据一经公布,引来一片争议。经济学家许小年质疑该数据过低,“连童话都不敢这么写”。而北京师范大学收入分配研究院执行院长李实等学者则认为统计局的数据相对可信。 但更为引人关注的,是这次官方基尼系数发布的时机——国家统计局上次公布基尼系数 还是在12年之前,因而此次公布该数据,被普遍解读为是在为即将启动的收入分配改革 “铺路”。 “政府已经承诺到2020年居民收入翻一番,若想兑现它的目标,就必须在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方面做出一些调整,这可能是一个契机。”李实告诉南方周末记者。此外,他认为统计局也受到一定的压力,一是社会公众希望知道收入差距的现状,二是一些民间研究机构发布的基尼系数越来越高,“统计局再沉默下去,就不好交待了”。 在许多国家,政府均每年发布基尼系数。根据公开资料,统计局曾公布2000年中国基尼系数是0.412。南方周末记者查询到,统计局曾在2001年第一期《中国国情国力》的期刊上,发布过1978年至1999年间历年的农村和城镇居民基尼系数:1978年的农村居民基尼系数为0.2124,城市为0.16;1995年全国居民基尼系数为0.389,1999年为0.397。但为何2001年至2012年十一年间,统计局未再公布基尼系数呢? 名词解释 基尼系数由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用以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其值在0和1之间,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趋向平均,数据越大表示收入差距越大。按国际通行标准,基尼系数小于0.2时表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达0.4以上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达0.6时表示差距悬殊。 1月18日的记者会上,马建堂提到之前国家统计局尚未建立全国统一的城乡居民住户调查体系,因此基尼系数的计算经历了从城乡分开走向全国统一、城乡可比的过程。统计局进行了近两年的准备,对全国40万户居民分城乡的、老口径的住户基础资料进行了整

什么是基尼系数

5、什么是基尼系数? 5.1洛伦斯曲线:洛伦斯曲线是用来反映社会收入分配(或财产)平均程度的线。如果把社会上的人口分为十个等级,各占人口的百分十,按他们在国民收入中所占分额的大小可以作出下表: 图中,横轴OP代表人口百分比,纵轴OI代表收入百分比,OY为45度线,在这条线上,每10%的人口得到10%的收入,表明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称为绝对平等线。OPY表示收入绝对不平等,是绝对不平等线,实际反映收入分配状况的曲线介于这两条线之间。洛伦斯曲线与OY越接近,收入分配愈平等,与OPY线越接近,收入分配愈不平等。 5.2基尼系数:反映收入分配平均程度的指标。在洛伦斯曲线图中,实际收入线与绝对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A来表示,把实际收入线与绝对不平均线之间的面积用B来表示,则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是: 基尼系数g= A/(A+B) 5.3基尼系数的经济意义:当A=0时,基尼系数等于零,这时收入绝对平均。当B=0时,基尼系数等于1,这时收入绝对不平均。实际的尼系数总是大于零,而小于1。基尼系数越小,收入分配越平均,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均。至于是大好,不是小好,要根据当时的社会经济环境来判断。一般来讲,基尼系数小于0.23为比较平均,基尼系数在0.24—0.45之间为适度平均,基尼系数在0.46—0.60之间为适度不平均,基尼系数大于0.60为比较不平均。目前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4,在亚洲国家中是最高的,但与巴西等国家相比仍不算高。 5.4基尼系数的简便算法:实际工作中运用上述公式计算基尼系数,需要掌握高等数学

知识计算洛伦斯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这无疑增加了计算难度。另外,计算者往往也只掌握一些离散的统计资料,因而计算的基尼系数只是一个近似值。 将基尼系数公式变形得: g=A/(A+B)=(1/2-B/2)/(1/2)=1-2B=1-2∫L(x)Dx 为求B的面积,将收入分配水平由低到高分为n组,对应的人口数也分为n组。当n 足够大时,就把B分成n个小梯形。求出每个小梯形的面积,然后相加即得的B的面积。公式如下: B=1/2∑Pk(∑Qj+∑Q j-1) 其中:Pk=第K组人数/总人数=人口比重 Qk=第K组收入分配额/总收入分配额=收入分配比重 g=1-0.709161=0.290838 收入分配比重Qk=6164/14360299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

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了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如右图),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该系数可在零和1之间取任何值。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如果个人所得税能使收入均等化,那么,基尼系数即会变小。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基尼系数是一个用来描述收入整体差距程度的重要指标。国际上通常认为,当它处于0.3-0.4时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过大,超过0.5则意味着出现两极分化。从现实来看,世界各国对基尼系数的运用并不完全一致。很多国家都是把它与其他因素结合起来,综合判断收入差距。在不少国家,基尼系数都有不同的标准和界线。总的来说,基尼系数只可参考,不能绝对化。 基尼系数 百科名片 相关漫画 基尼系数,或译坚尼系数,是20世纪初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劳伦茨曲线所定义的判断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是比例数值,在0和1之间,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目录 基尼系数概述 经济含义 基尼系数的计算 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中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中国基尼系数变动分析 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各国基尼系数比较 展开

基尼系数——微观经济学说课

微观经济学 授课课题:基尼系数 教学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对基尼系数的定义、经济含义等相关内容有基础性的了解,熟悉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方法,在此基 础上探讨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随即对我国基尼系数变 动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专家对基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教学重点:基尼系数的定义、经济含义 教学难点: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设计:由教师引申出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提出的基尼系数,进而引伸出洛伦兹曲线的定义、经济含义,之后再介绍其区 段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探讨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随即对我国基尼系数变动进行分析,最后介绍专家对基 尼系数现状的应对措施。 教学过程: 一、基尼系数概述 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 二、基尼系数的经济含义 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均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前者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即100%的收入被一个单位的人全部占有了;而后者则表示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绝对平均,即人与人之间收入完全平等,没有任何差异。但这两种情况只是在理论

上的绝对化形式,在实际生活中一般不会出现。因此,基尼系数的实际数值只能介于0~1之间。 目前,国际上用来分析和反映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方法和指标很多。基尼系数由于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异程度的数量界线,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监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贫富两极分化,因此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同和普遍采用。 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提出的判断分配平等程度的指标。设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和收入分配绝对平等曲线之间的面积为A,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右下方的面积为B。并以A除以(A+B)的商表示不平等程度。这个数值被称为基尼系数或称洛伦茨系数。如果A为零,基尼系数为零,表示收入分配完全平等;如果B为零则系数为1,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小,基尼系数也越小,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趋向不平等,洛伦茨曲线的弧度越大,那么基尼系数也越大。 三、基尼系数的区段划分 基尼系数,按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1.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2.0.2-0.3表示比较平均; 3.0.3-0.4表示相对合理; 4.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 5.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 经济学家们通常用基尼指数来表现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财富分配 状况。这个指数在0和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反之亦然。 通常把0.4作为收入分配差距的“警戒线”,根据黄金分割律,其准确值应为0.382。一般发达国家的基尼指数在0.24到0.36之间,美国偏高,为0.4。中国大陆基尼系数2010年超过0.5,贫富差距较大。 四、我国目前基尼系数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贫富差距逐步拉大,综合各类居民收入来看,基尼系数越过警戒线已是不争的事实。我国基尼系数已跨过0.4,达到了0.47(2004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总人口中20%的最低收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2018广东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点分析之基 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 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事业单位考试中经济部分非常重要的两种系数—基尼系数与恩格系数。这两种系数是事业单位考试的高频考点。 一、知识点剖析 1.基尼系数 (1)含义 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该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测定收入分配差距程度的指标。 (2)基尼系数的数值 基尼系数的数值在0-1之间。等于0说明收入分配绝对平均;0-0.2收入高度平 均;0.2-0.3收入比较平均;0.3-0.4相对合理;0.4-0.5收入差距较大;0.6-1收入差距悬殊;等于1说明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2.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律指出:在一个家庭或在一个国家中,食物支出在收入中所占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减少。用弹性概念来表述恩格尔定律可以是: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国家来说,富裕程度越高,则食物支出的收入弹性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恩格尔系数即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表示的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联合国根据恩格尔系数的大小,对世界各国的生活水平有一个划分标准,即一个国家平均家庭恩格尔系数大于60%为贫穷;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属于相对富裕;20%-30%为富裕;20%以下为极其富裕。 二、考点分析与例题展示 1.事业单位考试中直接考查基尼系数与恩格尔系数的含义。考查两种系数是衡量什么的数值。 【解析】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的数值,而恩格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

2. 下列选项中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排序正确的是( )。 甲:0.3,;乙:0.5;丙:0.6;丁:0.8 A.丁乙丙甲 B.丙甲乙丁 C.甲乙丙丁 D.乙丙甲丁 【解析】C。本题考查的考点是基尼系数的数值。基尼系数的数值为0—1之间。基尼系数数值越接近于0收入分配越公平,越接近于1越不公平。故收入分配从公平到不公平应该从小到大进行排序。故本题答案为选C。 3.下面几个家庭中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是( )。 A.0.1 B.0.3 C.0.6 D.0.4 【解析】A。本题考查的是恩格尔系数与家庭生活水平的关系。恩格尔系数是衡量家庭生活水平的数值。恩格尔系数越高意味着家庭生活水平越低下,反之亦然。因此家庭生活水平最好的就是恩格尔系数最低的。故本题答案为选A。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的应用与推广 ————在人均GDP方面的应用 摘要:如何在经济分配上保持一定差异以促进竞争和经济效率,同时又要将经济分配差异控制在一定限度之内,以保证社会分配的公平性,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课题。在一个人口总体中,不同居民住户在收入、消费、财产水平上总是存在差异的,那么如何通过一个统计量来描述收入、消费、财产分布的差异,显示社会分配的状况?我们通过绘制洛伦兹曲线并计算基尼系数,并利用基尼系数对2011年全国各省市人均GDP的分布问题进行了推广。 关键词: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一、基尼系数与洛伦兹曲线 测定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阶段的社会收入不平等程度,主要方法是描绘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和计算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 洛伦茨曲线(Lorenz Curve) 洛伦茨曲线是用来描述一国财富或收入分配状况的统计工

具,它表示各阶层人民(从最贫困的开始)收入的累积部分占整个国民收入中的百分比。在国民收入分配完全均等情况下,它是一条45度角直线;在国民收入分配绝对不平等情况下,则构成正方形的底边和右边。由于任何国家实际收入分配状况都介于上述两种极端情况之间,故洛伦茨曲线一般为一条向下弯曲的曲线,其偏离45度角直线越小,表明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平等化程度越高,其偏离45度角直线越大,表明该社会收入分配状况的平等化程度越低。 上图即为洛伦兹曲线,其横坐标是相对人口累计百分比,纵坐标是收入累计百分比。 如果收入是绝对均等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

每1%的人口都得到1%的收入,累计99%的人口就得到累计99%的收入,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累计收入曲线就是上图中的对角线OL,图中标明是“绝对均等线”。 假如收入分配绝对不均等(当然这也是一种设想的状态),几乎所有的人口均一无所有,即99%的人完全没有收入,而所有的收入都在1% 的人手中,即1%的人拥有100%的收入,累计分配曲线是由横轴和右边垂线组成的折线OAL。图中标明是“绝对不均等线”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那么相应的洛仑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AL,也不是对角线OL,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就是中间那条向横轴突出的OCL曲线。洛仑兹曲线的弯曲程度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它的弯曲程度反映了收入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程度越不公平。 洛伦兹曲线和对角线之间的那块月牙形区域(图中斜线区域)可以看成是贫富之间的那条沟坎。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大小,可以用来表征实际收入分配与理想境界的差距: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越大,洛伦兹曲线弯曲度越大,月牙弯得越大,它和对角线离开得越远,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贫富两极分化越严重。反之,这块月牙形区域面积S越小,洛伦兹曲线越平缓,月牙弯得越小,它和对角线靠得越近,说明社会收入差距越小,贫富两极分化越不明显。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重点

经济评论2009年第3期ECONOMIC REVIEW No.32009 中国基尼系数的估算研究 王祖祥张奎孟勇* 摘要:中国的收入不平等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公开出版物上的收入分配数据 都是分组形式的,这给收入不平等的测算带来困难。本文采用城乡收入分配统计分布的 构造方法,利用中国统计年鉴(1995-2005)的收入分配数据估算了我国的基尼系数。 结果表明,我国目前城镇与农村两部门内部的基尼系数都不大,都没有超过0.34,但从 2003年开始,我国的加总基尼系数已经超过了0.44,远远越过了警戒水平0.4。实际上, 基尼系数的分解公式说明,影响我国收入不平等程度的关键因素是目前巨大的城乡收入 差距,是这一因素决定了我国的基尼系数必然很大。 关键词:收入分配洛伦兹曲线基尼系数密度函数 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基尼系数估计值。我国每年在中国统计年鉴中都发布收入分配数据,但一般认为利用该数据难以估算基尼系数(王学力,2000),一是因为这种数据是分组形式的,城镇收入分配数据中只列出了从低到高若干个收入组的平均收入与人口份额,农村收入分配中只给出了各个收入区间及各个区间内的家庭百分数,二是城乡数据分列。实际上,寻求收入分配的统计分布是现代收入分配分析活跃的研究领域,洛伦兹曲线正是从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出发而定义的,又按定义,基尼系数是洛伦兹曲线与平等收入线之间面积的2倍,可见基尼系数的估算应建立在收入分配统计分布或洛伦兹曲线的准确测算的基础上。实际工作中,在只有分组数据可用的条件下,可以先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得到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或直接估算洛伦兹曲线,最后再估计基尼系数。国外经济理论文献中基尼系数的估算一般遵循两种途径,一是利用分户数据直接估计收入分配的密度函数从而估算基尼系数,二是利用分组数据估计洛伦兹曲线,然后再估算基尼系数。我国统计部门的城乡收入分配调查的分户数据不对外公开,因此本文考虑使用统计年鉴中的分组数据。实际上,使用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时,城镇基尼系数的估算可以使用第二种方法,而对于农村收入分配数据,由于缺少各个收入区间内的平均收入信息使得不能利用第二种方法。王祖祥(2006)提出了根据我国收入分配分组数据构造收入分配密度函数的方法,估算了我国中部六省的基尼系数。使用这种方法,只要相关部门提供信息量不高的分组数据,就可以计

常用经济分析术语解释解读-指数、相对数、不变价、同比与环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对外依存度循环经济

常用经济分析术语解释解读-指数、相对数、不变价、同比与环比、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对外依存度、循环经济 53.什么是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和平均速度? 发展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发展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比,一般用百分数表示。计算公式为:发展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00%。 增长速度是表示某一时期内某一指标增长程度的相对数。它是报告期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又称增长率。增长速度指标反映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动的情况与趋势,应用比较广泛。计算公式为:增长速度=(指标报告期数值÷指标基期数值-1)×100% 平均速度可以用平均增长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来计算。平均速度是各个时期环比速度(即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对比计算的速度)的平均数,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速度变化的平均程度。平均发展速度表示现象逐期发展的平均速度,平均增长速度则是反映现象逐年递增的平均速度。 54.指数和相对数、发展速度的区别是什么? 指数是综合反映由多种因素组成的社会经济现象在某一时间内平均变动程度的相对数,一般以基期为100表示。 运用指数可以测定不能直接相加和不能直接对比的社会经济现象的总动态;可以分析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程

度;可以研究总平均指标变动中各组标志水平和总体结构变动的作用。 指数按其反映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可分为个体指数(如个别商品的价格指数)、综合指数(如消费品价格指数);按其对比期不同,可分为定基指数、环比指数。如:在居民消费价格中,2007年11月份以上年同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为107.8,10月份以上年同月为基期的定基指数为107.4,那么11月份对10月份的环比价格指数为(107.8/107.4)×100=103.3。 而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指标的比值,它可以从数量上反映两个相互联系的现象之间的对比关系。相对数根据相互对比的指标的性质和所能发挥的作用不同,又可分为动态相对数、结构相对数、比较相对数、强度相对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数等五种。 因此,指数和一般的相对数的区别在于:一般的相对数是两个有联系的现象数值之比,而指数却是说明复杂社会现象经济的发展情况,并可分析各种构成因素的影响程度。 指数与发展速度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展速度是反映某种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报告期发展水平与基期发展水平之比。指数和发展速度的区别在于: 一是从广义上说,凡说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动的动态相对数都是指数,因此发展速度也是一种指数;相反,并非所有的指数都是发展速度,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基尼系数与社会稳定的关系

众所周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贫富差距问题日益突出。这样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诱发犯罪行为,影响社会秩序,严重威胁国家的安全。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用来综合考察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差异状况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其数值在0 与1 之间。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表示比较平均;0.3-0.4表示相对合理;0.4-0.5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5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由此看出这与贫富差距大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基尼系数越大,贫富差距也越大,人们的抵抗强度逐渐加深,他们认为这样不合理和不公平,表示十分的不满情绪。他们会有一个意识扭曲认为富人大多数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致富的。由于种种的心理原因和社会压力使得人们产生造反的意图。有的可能有一种从众心理,觉得那些商人和官员可以通过不合法的方式致富,那么他们也学会效仿,不断地勾结;有的可能会对这样卑鄙的手段感到反感,于是乎会做出违法犯罪的行为让那些他们觉得不好的人得到应有的惩罚。正因为这样不正确的想法使得如今的犯罪问题越来越严重,社会动荡不安,危害人们的财产安全。 从社会结构的类型来看,“橄榄型”社会结构是一种最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均衡合理的现代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就是生活相对富裕的中间阶层比例大、极富上层阶层和贫困下层阶层比例都小的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结构,即以中间阶层为主体的“橄榄型”社会结构。这种社会结构在财富分配上即是表现为社会总财富的分配相对公平,大多数人过着殷实体面的中间阶层生活,极少数人过着超富裕的上层阶层生活,少数人过着相对差一些但却有保障的下层阶层生活,实质上是一种相对而言的共同比较富裕的社会阶层结构。基尼系数大会生成一个失衡和不合理的社会结构——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在这种金字塔形的社会结构中,极少数上层富人占据社会财富总量的比例过高,甚至形成极少数富人占有社会绝大多数财富的寡头化上层;生活比较富裕的中间阶层人数较少,占有社会财富总量的份量较低,而生活贫穷的下层阶层人数占社会总人口的大多数甚至绝大多数,而其占有社会财富总量的份量很低甚至只占极少一部分。这样容易让人不满,对这个社会产生厌恶情绪,从而影响社会稳定。 对于这个日益严重的问题政府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而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国家应该建立科学的,合理的社会机制;对违法犯罪行为进行严厉的惩罚;加强监督,

恩格尔系数 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

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洛伦兹曲线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1857年,世界著名的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阐明了一个定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其公式表示为: 恩格尔系数(%)= 食品支出总额 /家庭或个人消费支出总额×100%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述的是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一定趋势。揭示了居民收入和食品支出之间的相关关系,用食品支出占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来说明经济发展、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程度。众所周知,吃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在收入水平较低时,其在消费支出中必然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在食物需求基本满足的情况下,消费的重心才会开始向穿、用等其他方面转移。因此,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生活越富裕,恩格尔系数就越小。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在我国运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对比时,要考虑到那些不可比因素,如消费品价格比价不同、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由社会经济制度不同所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截面比较中的不可比问题,在分析和比较时应做相应的剔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情况的变化时要注意,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的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倾向。它是在熨平短期的波动中求得长期的趋势。 什么是基尼系数? 说到贫富悬殊,就不可避免地要遇到一个概念,这就是“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根据洛伦茨曲线,于1922年提出的定量测定收入分配差异程度的指标。它的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不平均分配的百分比。 基尼系数最小等于0,表示收入分配绝对平均; 最大等于1,表示收入分配绝对不平均; 实际的基尼系数介于0和1之间。 基尼系数越大,则收入分配越不平均; 基尼系数越小,则收入分配越接近平均; 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 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 0.2-0.3表示比较平均; 0.3-0.4表示相对合理;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区别和联系

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的区别和联系 图中横轴0H表示人口(按收入由低到高分组)的累积百分 比,纵轴0M表示收入的累积百分比,弧线0L为洛伦兹曲线。 洛伦兹曲线的弯曲程度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讲,它反映了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弯曲程度越大,收入分配越不平等,反之亦然。特别是,如果所有收入都集中在一人手中,而其余人口均一无所获时,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另一方面,若任一人口百分比均等于其收入百分比,从而人口累计百分比等于收入累计百分比,则收入分配是完全平等的,洛伦兹曲线成为通过原点的45度线0L。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的收入分配,既不是完全不平等,也不是完全平等,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相应的洛伦兹曲线,既不是折线OHL,也不是45度线0L,而是像图中这样向横轴突出的弧线0L,尽管突出的程度有所不同 将洛伦兹曲线与45度线之间的部分A 叫做“不平等面积” ,当

收入分配达到完全不平等时,洛伦兹曲线成为折线OHL ,OHL 与45 度线之间的面积A+B 叫做“完全不平等面积” 。不平等面积与完全不平等面积之比,成为基尼系数,是衡量一国贫富差距的标准。基尼系数G=A/(A+B). 显然,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也不会小于零。通过络伦兹曲线,可以直观地看到一个国家收入分配平等或不平等的状况。整个的洛伦兹曲线是一个正方形,正方形的底边即横轴代表收入获得者在总人口中的百分比,正方形的左边即纵轴显示的是各个百分比人口所获得的收入的百分比。从坐标原点到正方形相应另一个顶点的对角线为均等线,即收入分配绝对平等线,这一般是不存在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即洛伦兹曲线都在均等线的右下方(如吉尼系数解释中的图)。洛伦兹曲线就是,在一个总体(国家、地区)内,以“最贫穷的人口计算起一直到最富有人口”的人口百分比对应各个人口百分比的收入百分比的点组成的曲线。

谈谈你对基尼系数的认识

谈谈你对基尼系数的认识 一、什么事基尼系数 基尼系数是意大利经济学教基尼于1922年提出的,他根据洛伦茨曲线找出来判断分配绝对平等程度的指标,或称为洛伦茨系数。基尼系数计算的是洛伦茨曲线与完全不平等线所围成的面积的比例。其经济含义是:在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所以国际上把基尼系数用来综合考虑居民内部收入分配异状的一个重要分析指标。基尼系数的数值介于0-1之间。数值越低,表明财富在社会成员之间的分配越均匀;数值越高,说明财富在社会成员见分配越不均匀,即贫富差距越大。联合国有关组织规定,基尼系数若低于0.2表示收入绝对平均,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0.3-0.4之间表示相对合理,0.4-0.5之间表示收入差距较大,0.6以上表示收入差距悬殊。国际上通常把 0.4作为收入差距的警戒线。 二、对基尼系数的认识 由于基尼系数给出了反映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程度的数量界限,所以可以较客观,直观地反映和检测居民之间的贫富差距,预报、预警和防止居民之间出现两极分化。基尼系数以一个数值反映某一地区或一国的居民收入分配的总体公平程度,便于对各国国民收入公平程度进行国际比较。基于这两点基尼系数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和普遍采用。但是,基尼系数也存在着缺陷。基尼系数是一个笼统的数据,并不能十分准确地表明某一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和居民的生活水平。基尼系数所考虑的是分配收入的集中度大,则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大,反之收入分配集中度小,则个人之间收入分配差距小。但是仅凭这最后得出的这个数字很难看出其更为详细的收入分配结构情况。这就意味着如果仅从基尼系数本身去下结论将对掉很多关于这一地区收入分配的信息,所以仅从基尼系数来反映收入分配离散程度是不尽合理的。另外,在实际的统计计算工作中计算基尼系数是不可能取得区域内所有家庭的收入数据,而往往采用抽样来取得数据,这样就使得样本数量的大小和抽样方法的选择都将影响洛伦茨曲线的形状,进而影响基尼系数的准确性。我们不仅要测度某一时点上的收入分配格局,更需掌握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动情况,而基尼系数仅仅反映一个笼统的时点变化,不能说明各个收入层次家庭收入状况在一个时期内的详细变动情况。基于基尼系数以上的缺陷我们应该尽可能的把基尼系数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运用,避免以偏概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