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四年级数学:线与角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线与角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线与角单元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数学:线与角单元教学设计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线与角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Line and corner unit teaching desig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线与角单元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

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

2、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

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

3、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

最短的。对于这个知识点的结论性语言教材并没有出示,而是通过学生在设计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这一认识。所以,在开展这一活动时,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以小组为单位,几个学生可以互相讨论,从中来发现其中的规律。

又如在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的“小鱼平移”活动(教材p17),这是一个综合性的练习。图中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需要学生在方格纸上自己摆一摆,通过摆的过程,来寻找互相平行的线段。当然,寻找的活动需要学生自主地探索,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说一说互相平行线段的特点。

课时安排:

线的认识3

平移与平行1

相交与垂直1

旋转与角4

角的度量1

画角1

练习二1

第一课时线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线的认识(教材14、15页)

二、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

中的线段。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永字母正确读出直线、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种线的读法

四、教具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电脑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一幅画面,师生谈话:这幅图的名字是“欢乐的世纪坛”。大家仔细看,你能从中找到我们学习的线段和射线吗?

学生说完后,电脑演示,抽象出不同的射线和线段。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些线。板书:线的认识

(二)探索新知

1、电脑出事“看一看”的三幅画。

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

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

第三幅图:各种城市里的灯光,灯所发出的光线又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抽象出一些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1)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拿出三张纸分别对折,请学生观察折痕。

提问:这三条折痕是直的吗?(都是直的)

拿出一张纸,在折痕中间画a.b两点,再连接ab两点。明确告诉学生,这是一条线段。

拿出第二张纸,同前一张一样,画出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沿着这条线段的a.b两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直线)

拿出第三张纸,还是先画好线段ab。然后问学生,如果只沿b点向反方向无限延伸,会得到一条什么线?(射线)

(2)比较三种线的特征。

提问: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线段、直线和射线是什么样的?

2、三种线的读法。

直线和线段都有两种读法,而射线只有一种读法,它的读法是从端点读起。

3、画直线。

(1)过一点,画直线。

体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2)过两点。画直线。

学生尝试,感悟到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质疑:过三点。可以画几条直线?

(三)课堂作业设计

1、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一题。

2、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二题。

3、教材第15页“试一试”第三题。

(四)思维训练

数一数有几条线段。

(1)

有()条

(2)

有()条

说说你是怎样数的。

(五)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三种线,都是哪三种?

这三种线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参考教案】线的认识(二)

教学内容:教材14---15线的认识

教学目标:1.经历具体---抽象---概括---表示的概念学习过程

2.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3.通过学习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特征。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直线、线段、射线。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认识与理解。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合作交流获取知识。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彩笔、线条、图钉、小电筒、直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线的认识”(板书课题),谁能说一说生活中哪里有线吗?(黑板边、书本边、铅笔盒的边……)很好,看来你们观察的非常仔细,在我们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线,刚才同学们说的这些线中,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在数学中也一样,有直的线也有弯的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直的线。

二、创设各种情境,让学生感知直线、线段和射线。

(一)认识直线

1、同学们知道孙悟空手里拿的武器叫什么吗?(金箍棒)对,谁说说金箍棒有什么本事?(能变长变大)并请学生说金箍棒是向哪个方向变长的?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金箍棒在不断变长,说一说它到底能变多长。

2、你能用最简单的线条来表示这种无限延伸的感觉吗?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并用笔画一画。

3、学生分组汇报,并说一说想法,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并介绍直线的特征:可以向两端无限

延伸,没有端点。

4、介绍直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并请学生也给自己的直线标上名字。

(二)认识线段

1、出示挂图(铁路和人行道)请学生观察,使学生感知:铁路一眼望不到头,我们说它象直线一样,而人行道上的斑马线,能看到两头。

2、请学生也用线来表示其中的一条斑马线的样子,教师巡视,注意了解学生的想法。

3、汇报时,指导要在线的两端加上“?”来限制它无限延伸,并告诉学生这两个“?”就是线段的“端点”,同时教师板书出线段和端点

4、介绍线段的表示方法和读法。

(三)认识射线

1、用小电筒射向学生,请学生仔细观察。

2、让学生独立想办法用线表示出刚才看到的现象,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

3、展示学生的作品,并在黑板上画射线。

4、让学生自己讨论:射线的表示方法及读法。教师强调:射线ab和射线ba不同。

三、进一步认识直线、线段和射线

1、请学生自己分别画出三种线,并用字母表示它们。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 课时:第 1课时 课题:小数的意义 课型:新授课 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活动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情感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学习小数知识的兴趣。 2、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学 习习惯。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交流法、主动探究法、实验操作法。 教学重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 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

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 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2、小数的读写 让学生试读,注意提醒学生小数部分的读法与整数部分不同。 3、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对照计数器写出小数,并读一读,说出各数位上的数表示什么。让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小组交流。 四、数学游戏:通过数和形的对应,加深对各数位间关系的理解。 五、作业: 第6页1-4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课时: [教学内容] 小数的意义(第2-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小数 (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让学生说说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价格用到小数外,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小数。 结合树上的例子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在每个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么,由此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小数意义的兴趣。 二、小数的意义 1、自学小数的意义(看书第3页) 2、小组交流 3、汇报:出示正方形,把这个正方形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1;把这个 正方形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数表示是0.01。 4、以1米为例结合具体的数量理解小数 把一米长的线段平均分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1米;把这条线段平均分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数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数表示是0.01米。 5、归纳小数的意义 通过学生的讨论归纳出小数的意义。 三、小数部分的数位及读写: 1、小数部分的数位及数位间的进率 先复习整数部分的数位,再介绍小数部分的数位,一位小数是十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位是十分位;两位小数是百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数是千分之几,小数点右边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计数器的各位上拨3个珠子,说一说各表示多少,体会数位间的进率。 2、小数的读写

四年级上册数学《线与角》练习题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练习题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第二单元《线与角》 1.线段有2个端点,可以测量;射线有1个端点,无法测量;直线没有端点,无法测量。线段和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 2.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和射线;过两点只能画1条直线。两点之间的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这两条直线就是相交,公共点就是交点;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垂直一定相交,但相交不一定垂直。 4.一条直线的垂线有无数条;过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只有1条。从直线外一点与这条直线所画的连线中垂线段最短。 5.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一条直线的平行线有无数条;过一点可以画1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第二部分【自我检测题】 一、填空。 1.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2.从个位起,第三位是()位,第五位是()位,第七位是()位,第八位是()位,第九位是()位。 3.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5.长方形相邻的两条边互相(),相对的两条边互相()。 6. 由3个亿, 5个百万, 2个千和8个十组成的数写作:( ),读作:( )。

7.下图中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8.两条平行线之间的垂线段的长度();从直线外一点到直线所画的线中,()最短。 9.八亿零七十万零八百写作:( ),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 10.12□780≈13万,□最大可填(),最小可填()。 11.数一数右图中,有()个锐角,有() 个钝角,有()个直角,有()个钝角。 二、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3∶30时,时针和分针成的角是直角。() 2.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3.一条射线长6厘米。()4.个位、十位、百位、千位是四个计数单位。()5.3076000≈308万。() 6.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7.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8.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9.射线是直线上的一部分,所以直线比射线长。() 10.在5和6之间添上4个0是五十万零六。() 三、选择题。 1.最大的九位数与最小的十位数相差()。

北京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线和角》检测试题(含答案)

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测试-4.线和角北京版(含答案) 一、单选题 1.线段是:() A. B. C. 2.度量一个角,角的一条边对着量角器上“180”的刻度,另一条边对着“120”的刻度,这个角是()度. A. 60 B. 120 C. 180 3.9时和3时,时钟的时针和分针所成的角度()。 A. 不同 B. 相同 C. 无法确定 4.左图里有()个直角。 A. 4 B. 5 C. 8 二、判断题 5.钝角的一半一定是锐角.() 6.亮亮画了一条长10厘米的射线。 7.判断对错. 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 8.请你当裁判 (1)所有正方形都有4个角. (2)所有直角大小都相等. (3)直角也有一个顶点和两条边.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 (5)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6)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 三、填空题 9.过一点能画出________条直线,过两点能画出________条直线。 10. 量出下面每个角的度数. ________

________ 11.从一点引出两条________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2.________能量出它的长度,________没有端点,________有一端可以无限延长。 A.线段 B.射线 C.直线 13.剪去一个角,还有________个角 四、解答题 14.用量角器量出下面每一个角的度数. 15. (1)用量角器量出下面这个角的大小。 这个角是()角。 (2)用量角 器画一个105度的角。 五、综合题 16.在下面的图中,你能找到几个直角?几个锐角?几个钝角?

(1) ________个直角,________个锐角,________个钝角。 (2) ________个直角,________个锐角,________个钝角。 六、应用题 17.图中,小于180°的角有多少个?如果∠2+∠3=∠1+∠4,那么当∠AOB等于多少度时,图中所有角的和等于360°?

最新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新教材)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改版后)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统计 营养午餐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第十单元总复习 四年级数学下学期教学计 划 一、学情分析 四(5)班上学期期末检测,平均分为85.7,合格率为97.6%,优秀率为58.7%。本班大多数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符合年龄及年级特点,具有一定的学习习惯,有良好的学习态度,学习数学的信心较强;学生分析能力有一定的提高。由于各种原因部分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同时分析问题的能力、灵活性解决问题的方面也欠缺,需要下大力量来培养训练。同时也存在个别学生学习习惯较差,家长配合不到位现象,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本班的学生能够听从老师的教导,但是自主创新的意识还是比较缺乏,针对这现象在教学中对学生要加强培养自主探究意识及能力;对那些学习基础较差、家长常于疏忽的学生,应在课内课外加以帮助,使其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尽快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同时提高学习成绩。 二、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一)教学内容包括:1.四则运算 2.观察物体(二) 3.运算定律 4.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5.三角形6.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7.图形的运动(二) 8.统计 9.数学广角——鸡兔同笼10.总复习。 (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四)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难点。 三、教材的编写特点 1. 改进四则运算的编排,降低学习的难度,促进学生的思维水平的提高。 2.认识小数的教学安排,注重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数感。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单元易错题大全 (9)

四年级数学: 《线与角》单元易错题大全 1.判断:一条直线就是平角。() 2.如果两条平行线为一组,下图中共有几组平行线?请找一找。(选 做) 3.一条( )长8厘米( )A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4.周角=()个平角=()个直角。 5.度量角的大小时,要把量角器的中心点对准角的(),零刻度 线对准角的()。 6.判断:角的大小与角的边长无关。( ) 7.一个周角等于()个平角等于()直角。 8.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就组成一个(),这点叫做(),这 两条射线叫做()。 9.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连线中()最短。 A.斜线段 B.直线段 C.垂线段 10.直角与平角度数的和比周角少( )度. 11.两条直线相交,如果其中一个角是90度,其余3个角都是(),

它两条直线一定()。 12.过p点分别画出直线AB的平行线和垂线 13.分一分,填一填。在91°、151°、4°、11°、4°、117°、4°、 90°、180°、30°、360°、158°中,锐角有:()。直角有:()。钝角有:()。平角有:()。周角有:()。 14.分别画出60°、135°、150°的角 15.下图中有几个锐角、几个直角、几个钝角、几个平角? 16.判断:线段有两个端点,能量出它的长度。() 17.认一认,读一读。 ⑴图①是( ),读作( )。⑵图②是( ),读作( )。⑶图③ 是( ),读作( )。 18.判断:用3倍的放大镜看一个15°的角。这个角被放大成45°。

() 19.4个直角=()平角=()个周角 20.打开一个圆扇(如图),这时的两边成()角;如果两边继续 打开直至重合,这时成()角。 21.判断:钟面上是12时15分时,分针和时针组成了直角。( ) 22.分别画一个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 23.判断:两条不相交的直线一定是平行线。() 24.画一个钝角,标为∠1;再画一个锐角,标为∠2。 25.判断:一条直线长50m。() 26.早上6点,钟面上时针与分针组成的角是()角。下午3时 30分,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角 27.判断:一天中,当时针和分针成直角的整时刻有4个。() 28.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和平行线,并以直线外的一点 为圆心,以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半径画圆。 29.在一条直线上有A、B、C三点,如下图.图中有( )条线段,有( ) 条射线. 30.画出下列各角: 30度 150度 180度 95度 31.请帮小鹿设计一条去小河边最近的路,并画出来。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新人教版)

金桥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2)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2) 课题:一、二级混合运算 (3) 混合运算 (4) 第四课时有关0运算 (5)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6) 第一课时位置与方向 (6) 课题:画方位图 (8) 课题: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9)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11) 加法交换律 (11) 加法结合律 (14)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第三课时) (15) 课题二:乘法分配率 (16) 课题:简便运算 (18) 简便运算(二)教学设计 (20) 《除法的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21) 课题:营养午餐 (23)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27) 课题一:小数的意义 (27) 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28) 《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及教案 (30) 第四课时小数的大小比较 (32) 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5)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35) 第五单元三角形 (37) 课题:三角形的特征 (37) 第五单元三角形的分类(第三课时) (39) 三角形的内角和(第一课时) (42) 第五单元:图形的拼组(第一课时) (44)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47) 课题: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49) 整数运算定律在小数中的运用 (51) 第七单元统计 (53)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54)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一) (54) 课题:数学广角——植树问题(二) (56)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2——5页 一、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一、二级运算单列式从左到右的运算顺序。 2、培养学生列综合算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教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发现并总结概括出没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三、教具、学具准备: 主题图练习本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冬天你最喜欢什么运动?(堆雪人、打雪仗、滑冰、滑雪)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认识有关滑冰场情况。(出示“冰雪天地”主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根据主题图和提示提出问题。 1、肯定学生的积极表现,引导学生回顾和本节内容相关的旧知识。 2、出示信息,多媒体展示问题。 (二)结合情境,探究新知。 (1)天山滑雪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雪?A:师: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下午有多少人? 生:滑雪场一共有多少人? 师:你能有什么解决办法? 师:引导学生交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B: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鼓励学生独立列算式,然后求解,师生共同总结。 C:表扬表现积极的学生,多媒体展示问题二:“冰天雪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D:请学生先进行独立思考,然后相互讨论。 E:强调算式的多样化,帮助学生理解。例如:问题二中算式987÷3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再乘以6表示6天总共接待的人数,他们的现实意义是相同的,所以两种算法都是正确的。 3、结运算规律,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4、请学生做书中的小练习。 (一)布置思考题 1、检查学生练习情况,请同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再做适当补充。 2、教师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并谈谈收获和体会。 3、布置思考题及课后作业。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全册)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第二单元认识多位数 第三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第四单元用计算器计算 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六单元运算律 第七单元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八单元确定位置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

第一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课题:图形的平移第 1 课时总第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图形的平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教学难点:能对图形平移过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教学准备:课件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5b1101122.html,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5b1101122.html, 1.课件出示生活中的一些平移现象。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生活中的平移现象。 追问:你能用手势表示平移吗? 学生动手操作。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https://www.doczj.com/doc/5b1101122.html, 2.导入新课。 在之前的学习中,我们已观察过一些生活中的平移现象,今天我们将要深入地学习有关图形平移的知识。(板书课题:图形的平移) 二、交流共享 1.课件出示教材第1页例题1图。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 (1)学生观察,感受平移。 (2)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 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1)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 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 (2)数一数。

四年级数学线与角

第二单元线与角 单元教学目标: 1. 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2. 通过动手操作的活动,认识平面上的平行线和垂线,能用三角尺画垂线;通过探索活动,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 3. 通过学具的操作活动,理解平角、周角,能区别角的大小之间的关系;会用量角器量指定度数的角与画指定度数的角。 单元教学建议: 1. 在操作活动中,认识较抽象的平面图形的概念 直线、线段、射线与平行线、垂线都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学生在感受方面也是比较薄弱的。对此,教材安排了大量的学生操作活动,目的是增强学生感受的力度,帮助学生积累一些经验,同时,也便于学生直观地认识这些概念。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精心设计学生的操作活动,每一个活动都能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的概念。 如直线、线段、射线的认识,教材安排了折纸的活动,通过学生的折纸,获得其中的折痕,应该说,这些折痕都是笔直的。然后对这些折痕作不同的处理。有两个端点的称为线段,只有一个端点的为射线,没有端点是直线。这些活动对学生建立上述三个概念,可能会起一定的作用。 又如在平行线的认识上,安排了在方格纸上平移铅笔的活动,通过对平移前后的比较,引出了平行线。接着,在练习中,又安排了“移一移”、“折一折”等活动,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平行线。“实践活动”中说一说正方体中哪几条棱是互相平行,也需要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仔细观察才能寻找到其中的答案。 同样,在垂线、平角、周角以及量角与画角中,也安排了很多动手操作的活动。对于这些活动,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让每个学生都能有积极参与的机会,以提供他们形象地认识抽象概念的平台。 2. 在实际情境中,提高数学应用的意识 在学生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问题,这些问题是学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很好题材,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让学生从身边的、常见的、能感受的现象中学习概念,是学习理解概念、应用概念的有效途径。 如学生在操作活动后逐步认识了直线、线段与射线,教材安排了“看一看”的活动,从汽车的灯光、到一条笔直的公路(教学中还可以补充类似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认识的载体,也是学生形象化地理解概念的有效方法。又如在学习认识平行线后,教材安排了“说一说”(教材P18)的活动,虽然这些图像学生经常有所接触,但在学习了平行线后,再来说一说这些图像其感受就有所不同。再如学习了垂线的认识后,教材安排的木匠测量门框的直角、瓦工用铅垂线测量墙壁的垂直情况(教材P21),都是学生进一步认识垂线的题材。这些内容既是数学知识深化的材料,也是提高学生应用意识的平台。因此,在教学中充分注意学习题材的广泛性,注意从学生的身边的事例中进行学习,是学习本单元的一个不可忽视的方式。3. 在自主探索中,培养发现数学的规律 虽然,本单元的内容基本上是一些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在理解时有一些困难。但为了提供学生自主探索的机会,教材仍安排了较多的自主探索的题材,通过学生独立、或相互交流的方式,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从而提高他们探索的能力。 如学生在认识垂线的概念后,教材安排了一个“小实验”的内容(教材P22),请学生自己在公路上设计确定一个车站的位置。这个问题的知识点是从一点到已知直线中,距离是最短

2017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 学校:虹桥小学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1)班 任课教师:唐玉琼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五单元………………………………………………………………三角形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单元测试

三升四年级数学测试题 姓名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44分) 1、直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 ),它有( )个端点;射线有( )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2、通过一点可以作( )条直线,两点之间可以作( )条线段,从一点出发可以作( )条射线。 3、把一个30度的角放在5倍的放大镜下,这个角是( )。 4、( )角大于0°小于90°,( )角等于90°,大于90°小于180°的角叫做( )角。周角是( )°,平角( )° 5、6点整时,时钟的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度是( )度,是( )角。 6、角的计量单位是( ),可以用符号( )来表示 7、一个周角=( )个平角=( )个直角。 8、数位顺序表中,从右数第五位是( ),与她相邻的是( )位和( )位。第( )位是亿位 9、∠1与30°的和是一个直角,∠1=( )度。 10、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 )最短。 11、如图所示,用两个三角板拼摆成这样,可以画出( )°的角 列式计算: 12.已知∠1+∠2=150°, ∠2=35°,那么∠1=( )。 13.按我国的计数习惯,从右边起每( )个数位是一级,分别是( )级、 ( )级、( )级…… 14、84003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读作( ) 15、十个十万是( ),十个一千万是( ) 16、直角+锐角=( )角 直角—锐角=( )角 平角—锐角=( )角 平角—钝角=( )角 17.60006000是( )位数,最高位是( )位,左边的6表示( ),右 边的6表示( )。 二、选择题(将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线中,( )是直线,( )射线,( )是线段。 A 、 C 、 D 、 2、小强画了一条( )长5厘米。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完整版)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P1~4页例1及P5做一做1、练习一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计算。 2、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知道算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重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根据算式的意思来说明运算顺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心目中认为什么样的景色是最美的?(鸟语花香、晴空万里、茫茫草原、雪景……)今天,老师带大家到冰城哈尔滨去看看。(课件出示) 美吗?(美)欣赏图片。 (二)情景延伸复习旧知 咱们一起到“冰雪天地”去看一看吧!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我们从图上可以知道:滑冰区有72人,滑水区有36人,冰雕区有180人。同学们仔细想一想,你们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并解决它吗? 2、交流、反馈 同学们真棒!根据三条信息就可提出这么多的问题,还能够解决问题。 (三)学习新知算法探究 同学们,咱们到滑冰场去看一看吧!(课件出示)下面请听滑冰场的负责人向大家介绍:小朋友们,欢迎你们来到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你们也进去看一看吧! 同学们,你们知道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在滑冰吗? 列式计算,并跟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3、反馈交流。 (1)72-44=28 (2)72-44+85=113 28+85=113 72-44表示什么?28+85又表示什么? 说说哪一种方法好?为什么?(方法(2)可以少写一个中间数,因此更简便。) 4、运用方法(2)列式。 如果老师把题目改一改,滑冰区今天上午有78人,又进来50人,下午离开37人,现在有多少人呢? 请学生自由列式计算,然后全班交流。 78+50-37 说一说每一步的意思。 5、小结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学习这两题以后我们来观察这两题的计算顺序,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吗?(有加有减,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四)巩固新知总结评价 “冰雪天地”参观得差不多了,我们该回到学校去了。路比较远,咱们就乘公交车吧! 1、(课件出示)咱们在“城南站“上车,公交车上原有乘客36人,下车12人,又上车15人,

四年级数学上册《线与角》的练习题

小厂中心小学四年级上学期《线与角》单元测试 姓名分数 一、填空。 1、直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直线上两点之间的一段叫(),它有()个端点;射线有()个端点,它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 2、经过一点可以画()条直线;经过两点可以画()条直线。 3、从()点引出两条()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4、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 5、锐角的度数小于()度;大于()度而小于()度的角叫做钝角;()度的角是直角,()度的角是平角,()度的角是周角。 > 6、角的计量单位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36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是()度的角,记作()。 8、下图中有()条线段,()条射线,()条直线。 9、右图钟面上的时刻是()时()分,时针和分针 组成()角。10分钟以后是()时()分, 时针和分针组成()角。 二、请在括号里对的画“√”,错的画“×”。 1、3∶30时,时针和分针成的角是直角。() ; 2、角的两边越长,角的度数越大。() 3、一条射线长6厘米。() 4、手电筒射出的光线可以被看成是线段。() 5、大于90°的角叫做钝角。() 6、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三、选择题。 A B: C D H G

1、下列线中,()是直线,()射线,()是线段。 % A、B、、D、 2、角的大小是由()决定的。 A、两条边的长短 B、两条边叉开的程度 C、顶点的位置 四、动手操作:画一画,量一量。 1、以O为顶点,OA为一条边,画一个125°的角。 A [ O L 2、学校要修一条水泥路到公路,怎样修最近请你在图上画出来,并说明理由。 我的理由。 3、已知下图∠1=48°,列算式求出下面各角的度数。 " 求∠2、∠3、∠4、∠5 的度数。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单元 线与角 知识点总结

二线与角 一、线的认识 1.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认识:(1)形如,两端各有一个端点,不能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有一定的长度,这样的就是线段,读作:线段AB(或BA)。(2)形如,只有一个端点,它只可以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像这样的就是射线,读作:射线AB。(3)形如,没有端点,可以向两个方向延伸,这样的就是直线,读作:直线AB(或BA)。 2. 线段、射线与直线的联系和区别: 名称端点个 数 延长情况 是否可测 量 关系 线段两个不能向两 个方向延 伸 可以测量 是射线或 直线的一 部分 射线一个可以向一 个方向延 伸 不可测量 是直线的 一部分 直线无可以向两 个方向延 伸 不可测量— 3. 线段的基本性质:两点之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 4. 两点间的距离:连接两点的线段的长度,叫作这两点之间的距离。 二、相交与垂直 1. 相交的概念:如果两条直线有一个公共点,那么这 画法提示:无论画线段、射线还是直线,所画的线必须是直的,射线必须以已知点为起点,直线必须经过已知点。 易错提示:线段可以度量,线段之间可以比较大小;射线与直线不可度量,射线之间、直线之间、射线与直线、线段与射线、线段与直线之间均不能比较大小。 要点提示:线段AB的长度就是A,B两点之间的距离。 易错提示:同一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延长线相交,即两条直线相交。 要点提示:垂直是两条直线相交的特殊形式。画垂线时,一定要标上垂直符号。

两条直线叫作相交的直线。 2. 垂直的概念: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就互相垂直。两条直线互为对方的垂线。 3. 垂直线段的性质: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所有线段中,垂直线段最短。这条垂直线段的长度叫作点到直线的距离。 4. 相交与垂直的关系图: 三、平移与平行 1. 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这两条直线叫作平行线。 2. 平行线的画法:(1)借助方格纸画平行线;(2)借助直尺画平行线;(3)用纸折出平行线;(4)利用三角尺平移画平行线。 四、旋转与角 1. 认识平角:当角的两条边旋转成一条直线时,所形成的角叫平角。 2. 认识周角:当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一周,与原来的射线重合时,所形成的角就是周角。 3. 角之间的大小关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平角=2直角,1周角=2平角=4直角。 五、角的度量 1. 度量角的单位: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1周角=360°,1平角=180°,1直角=90°。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目录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鸡兔同笼 第十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材的整体分析 教学内容包括:四则运算,运算定律,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观察物体(二),三角形,图形的运动(二),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数学广角——鸡兔同笼和综合与实践等。 全册教学目标: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理解平均数,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5.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让学生经历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7.进一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会画一个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及三角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 教学难点:图形的运动,三角形是本册的教学难点。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表: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 线与角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第二单元线与角教案 第二单元线与角第1课时:线的认识教学内容:线的认识教学 目标: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教学重、难点: 1、体会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会用字 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2、理解 三种线的特征,掌握三中线的读法。教学准备:直尺,三种不同颜色的线,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电脑出示“看一看”的三幅图。第一幅图:笔直的铁轨一眼望不到边,我们可以把它看 成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两条直线。第二幅图:马路上的白线条 是什么形状的?长方形的四条边是什么线?电脑操作,引出四条线段。第三幅图:城里的各种灯光,灯所发出的光是一种什么线,和前两种线一样吗?电脑操作,引出一些射线。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集体交流,得出结论填写表格。名称共同点不同点直线都是直的没有端点,可无限延长。线段有两个端点,有限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可无限延长。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6页的“读一读”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三、试一试(1)(课件演示)通过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课件演示)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2)通过第 二题的画与量,通过实践活动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四、看一看、量一量第1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 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第2题:两个图中的方框是正方形。板书设计:直线、线段与射线直线:射线:线段:无限长无限长有限长无端点只有一个端点有两个 端点课后反思: 第2课时:平移与平行教学内容:平移与平行教学目标: 1、借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教材第2~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减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减法的意义,对加、减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习加、减法意义及有关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加、减法之间的关系,理解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情景导入】 出示课本例1情景图。 提问:这是一个什么场景?你去过这样的地方吗? 【新课讲授】 1.揭示例1(1)一列火车从西宁经过格尔木开往拉萨,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用线段图表示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已知西宁至格尔木的铁路长和格尔木至拉萨的铁路长,求西宁至拉萨的铁路长,怎么计算? 师:能说说什么是加法吗? 师:加法算式各部分名称分别是什么? 2.请同学们把上题改编一下,把其中的一个已知条件变成问题。 学生改编后,教师集体讲解展示:(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西宁到格尔木铁路长814 km,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1956 km,其中格尔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 km,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1

教师出示两小题后,让学生列式计算。 (2)列式为:1956-814=1142(km) (3)列式为:1956-1142=814(km) 3.请同学们观察比较一下,第(2)、(3)小题与第(1)小题有什么联系,各用什么方法计算? 引导学生明确:第(1)题已知两段路的长,求全长,用加法计算。第(2)题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的长,用减法计算。第(3)题也是已知全长和其中的一段,求另一段长,用减法计算。 启发学生:第(1)题是已知两个加数,求它们的和,用加法;第(2)、(3)题都是已知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用减法; 教师小结:减法是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4.教师提问:减法与加法又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减法中已知条件和问题与加法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正好相反的,在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就变成未知,而加法中是已知的在减法却变成未知的。因此说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课堂作业】 教材第3页“做一做”。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 【课后作业】 1.教材第4页练习一第1、2题。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第1课时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教学反思】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