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 有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 有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 有答案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 有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3、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5、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

8、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与。

9、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包括、、、等四种。

10、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包括、、、等四种。

1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1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等营养元素和林木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

13、土壤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四大肥力因素。

14、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体,按其吸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5、胶粒由、两部分构成。

1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除、、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主要由土壤供给。

17、林木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其中个大量元素和个微量。

18、林木通过和完成对其所需养分的吸收。

19、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或的化学肥料。

20、我国土壤分类为多级体制,共分六级,自上而下

为、、、、和。

21、我国的漂灰土类可分为四个亚类、、和。

22、在林业生产中施肥的方法一般有、、等几种。

23、绿肥的利用方式通常有四种、、、。

24、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是、、。

25、土壤水的来源是、、和。

二、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粒密度

3、土壤孔隙度

4、田间持水量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6、土攘胶体

7、土壤盐基饱和度

8、土壤活性酸

9、土壤潜性酸

10、土壤缓冲性

11、有机肥料

12、绿肥

13、微生物肥料

14、土壤有效含水量

15、单粒

三、简答题:

1、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

2、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

3、影响土壤有机质分解的因素有哪些?

4、什么样的孔隙状况较适合植物的生长?

5、影响阳离子交换量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6、什么叫根外追肥?它有哪些特点?

7、绿肥在农林生产中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8、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林木施肥方法有哪些?并阐述其优缺点。施肥时期如何确定?

2、简述氮、磷、钾三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形态以及不同形态对植物的有效性如何?

3、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4、试述常见的地质内力作用和地形。

五、计算题:

现有500平方米的地块,耕层深度为20厘米,若土壤容重为1.33g/cm3,土粒密度(比重)为2.66 g/cm3,现土壤含水量的重量百分数为20%,

试求:

1、耕层土壤的孔隙度;

1、耕层土壤的干土重;

3、土壤含水量的体积百分数;

4、若该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为20g/kg,试计算土壤有机质的重量。

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有机质层(O)、表土层(A)、心土层或淀积层(B)、母质层(C)

2、分解过程(矿化过程)、合成过程(腐殖化过程)

3、石砾、沙粒、粉粒、粘粒

4、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5、活性酸度、潜性酸度

6、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

7、矿物质、有机质、水和空气

8、内力作用、外力作用

9、硅质岩石风化物、长石质岩石风化物、铁镁质岩石风化物、钙质岩石风化物

10、碎屑类型、钙化类型、硅铝化类型、富铝化类型

11、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12、氮、磷、钾、钙、镁、硫

13、水、气、热、肥

14、悬着水、支持水、触点水

15、胶核、双电层

16、碳、氢、氧

17、九、七

18、根部、叶部

19、三要素、只含其中任何两种元素

20、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21、腐殖质淀积漂灰土、漂灰土、棕色针叶林土、棕色暗针叶林土

22、基肥、种肥、追肥

23、直接翻耕、堆沤、作饲料、作覆盖物

24、可逆反应、等当量交换、反应受质量作用定律支配

25、大气降水、凝洁水、地下水、人工灌溉水

二、名词解释:

1、P2

2、P73

3、P71

4、P93

5、P89

6、P104

7、P11 5

8、P118 9、P120 10、P123 11、P149 12、P152 13、P14 6

14、P93 15、P65

三、简答:

1、P44

2、P2

3、P60

4、P72-73

5、P113

6、P156

7、P152-153 8、P161

四、论述题:

1、P155

2、P126-131

3、P59-61

4、P21

五、计算:

1、孔隙度=(1-1.33/2.66)*100%= 50%

2、干土重= 500*0.2*1.33 = 133 (吨)

3、体积百分数= 1.33*20% =26.6%

4、有机质的重量= 133* 20/1000 = 2.66 (吨)

土壤学复习题_解答

土壤学复习资料 资环《土壤学》复习题 答案仅供参考(By Vincent)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质地: 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2、活性酸:指的是与土壤固相处于平衡状态的土壤溶液中的H+离子。 3、毛管持水量: 毛管上升水达最大时称毛管持水量。(毛管上升水:地下水随毛管上升而保持在土壤中的水。) 4、土壤退化过程: 土壤退化过程是指因自然环境不利因素和人为开发利用不当而引起的土壤物质流失、土壤性状与土壤质量恶化以及土壤肥力下降,作物生长发育条件恶化和土壤生产力减退的过程。 5、永久电荷: 同晶置换一般形成于矿物的结晶过程,一旦晶体形成,它所具有的电荷就不受外界环境(如pH、电解质浓度等)影响,故称之为永久电荷、恒电荷或结构电荷。 6、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或土壤持水曲线是指土壤水分含量与土壤水吸力的关系曲线。(土壤水分特征曲线表示了土壤水的能量与数量的关系。) 7、富铝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是热带、亚热带地区土壤物质由于矿物的风化,形成弱碱性条件,随着可溶性盐、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盐基及硅酸的大量淋失,而造成铁铝在土体内相对富集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作用:脱硅作用(desilication)和铁铝相对富集作用。) 8、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就是指土壤中各种交换性盐基离子的总量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9、土壤有机质: 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土壤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10、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1、潜性酸: 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12、田间持水量: 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通常作为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3、土壤熟化过程: 熟化过程是在耕作条件下,通过耕作、培肥与改良,促进水肥气热诸因素不断协调,使土壤向有利于作物高产方面转化的过程。 14、矿化过程: 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15、机械组成: 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6、阳离子交换量(CEC):是指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阴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的一价离子的厘摩尔数表示,cmol(+)/kg 17、土壤肥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和质的特征,是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的能力。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 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 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科学二》学习指导 线索理论 1,填空 -主要农艺学专业 | 2011年8月 1 9 9 2和PEDOSPHERE位于()、()、()、()、和()的中心,是它们之间交换和转换物质和能量的枢纽。 3年,土壤四个肥力因子分别为()、()、()、和()4.土壤肥力根据成因可分为()和()两种。根据有效性,它可以分为()、()2.是非问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2.()土壤不断地分布在地球表面3,()在土壤肥力的四个主要因素中,养分含量是最重要的 4,()一般来说,沙土的肥力比粘性土高,所以农民更喜欢沙土

5,()在复垦土壤中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从分不出哪个是自然肥力,哪个是人工能力 3,名词解释1,土壤 2,土壤肥力 4,简答 1,土壤生产力与土壤肥力的关系 2年和18世纪以来主要的土壤学派是什么?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1,填写问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2,根据矿物的来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3.根据成因,岩石可分为三种类型4.根据硅石的含量,岩浆岩可分为() 5年,岩浆岩按其成因和产状可分为()和() 6,岩石和矿物的风化根据风化因素和特征可分为() 7,化学风化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个自然因素是()、()和时间10.一个完全发育的天然土壤剖面至少有三个层次()、()和母质层11.岩浆岩一般有()结构,沉

积岩一般有()结构,变质岩有()结构,如 3 (2)真假问题 1,()高岭石是原生矿物2.()伊利石是原生矿物3.()云母的解理是非完全解理4.()花岗岩是变质岩5.()板岩是沉积岩 6,()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有最大的暴露面积,但岩浆岩有最大的重量(质量) 7,()三种不同的风化类型,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同时存在于一个地区,只是作用强度不同。3.名词解释1。矿物: 2,原生矿物:3,次生矿物: 4,岩石:5,岩浆岩:6,沉积岩: 7,化学或化学岩石:8,变质岩: 9,风化: 10,物理风化: 11,化学风化: 2 保留过程: XXXX年龄和相对年龄: 26,土壤母质: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土壤学课后习题及答案

《土壤学II》学习指导 ——供大农学各专业用 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土壤教研室编 二零一一年八月 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创立了()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

施肥奠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圈处于()、()、()、()的中心部 位,是它们相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3、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和()。 4、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按有效性可分为 ()、()。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3、()土壤肥力的四大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4、()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土 壤。 5、()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自 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肥力 四、简答题 1、土壤生产力和土壤肥力的关系 2、18世纪以来有哪些主要土壤学派?

五、论述题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第一章土壤母质与土壤的形成 一、填空题 1、地壳中化学元素含量最高的两种元素是()和(),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是()。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两大类。 3、岩石按形成原因分为()、()和()三种类型。 4、按照二氧化硅的含量,岩浆岩可以分为()、()、()、 ()。 5、岩浆岩按成因和产状可分为()、()两类。 6、岩石矿物的风化作用按风化作用的因素和特点可分为()、 ()、()三类。 7、化学风化作用包括四种作用,它们是()、()、()、()。 8、岩石风化的三个阶段是()、()、() 9、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和时间。 10、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11、岩浆岩一般具有()构造、沉积岩一般具有()构造、变质岩一 般具有()构造。

土壤学复习题

土壤学 - 中国大学 mooc 第一讲绪论单元测验 - 绪论 1、土壤指覆盖于的疏松层。 B、地球陆地表面 B、水域底部 A、地球陆地表面和浅水域底部 D、浅水域底部 参考答案:A 2、水、肥、气、热是土壤要素 B、肥力 B、环境 A、营养 D、健康 参考答案:B 3、土壤圈处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 B、表层 B、交界面上 A、中心 D、底层 参考答案:B 学派。4、提出五大成土因素学说的是 B、农业化学土壤学 B、农业地质土壤学 A、土壤发生学 D、现代土壤学 参考答案:A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B、贮存和供应养分 B、接纳、贮存和供应水分 A、生物支撑作用 D、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参考答案:AD 6、土壤的固相由组成 B、矿物质 B、有机质 A、空气 D、水分 参考答案: 7、国际土壤年的主题是“健康土壤带来健康生活”,希望唤起全世界对土壤的关注,提高对土壤保护的认识,推进土壤管理工作,促进对土壤的可持续利用。 参考答案:正确 8、德国化学家法鲁提出了“植物矿质营养学说”,认为田间作物的产量决定于施入土壤中的矿质养料的数量。 参考答案:错误 9、2013年12月第 68届联合国大会正式通过决议,将 12月日定为“世界土壤日”, 2015年定为“国际土壤年”。 参考答案:5 10、土壤学的主要分支为、土壤化学、土壤生物与生物化学、土壤地理学。参考答 案:土壤物理##%_YZPRLFH_%## 土壤物理学 单元作业 - 绪论 1、简述土壤健康具有哪些核心指标?(30%)健康的土壤能维持哪些功能?(30%)

土壤学复习题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肥力:土壤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具有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土壤的8个特点:1.五大成土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2.土壤是个三相系统3.土壤具有巨大比表面积4.土壤具有一定的空间面积5.土壤是个多分散系统6.土壤内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迁徙和交换7.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8.土壤是个生态系统 二、简答题 花岗岩的风化特性: 园林土壤改良的常用措施:1.筛掉粗砾2.加入石灰调节pH值3.加入泥炭增大有效水范围4.施肥 沉积岩最主要的构造是层理构造。 石灰岩既是化学沉积岩又是生物沉积岩。 1.石英(SiO2)石英是最常见的矿物之一。颜色种类多,常见颜色为乳白色,硬度7,贝壳状断口,具脂肪光泽,纯石英不含养分,原生矿物,抵抗风化能力最强。 2.正长石:钾长石,肉红色,晶体为短柱状,硬度6,易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 形状鉴别:角闪石长柱状,辉石短柱状 云母:无色,片状,具弹性,硬度2~3,极完全解理。易发生物理崩解,很难发生化学分解,为土壤提供钾,原生 方解石(CaCO3)晶体菱形,乳白色,完全解理硬度3,与盐酸强烈冒泡。无色透明者称冰洲石。 条痕鉴别:褐铁矿褐色,赤铁矿樱红色,磁铁矿黑色。 沉积岩---岩石中既是化学沉积岩又是生物沉积岩的是石灰岩,遇稀盐酸有泡沸现象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白云岩。 白云岩——白云石大于50%,粉末遇稀HCl冒泡。 变质岩---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化学风化: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 同晶代换;阳离子被比它价态低的阳离子代换产生阴离子的过程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凋落物向下挖掘直到母质层所裸露的一段垂直切面。深度一般在2米以内。 土壤剖面 二、简答题 岩石风化的产物:可溶性盐、合成次生矿物、残余的碎屑 风化产物的母质类型:定积母质、运积母质(坡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第四纪沉积物(黄土、次生黄土、红土、冰碛物) 4.土壤的剖面规格:宽1.0~1.5m,长2m左右,为便于观察时上下,需挖成逐级台阶式。 剖点选择:关键是代表性,应注意以下几点:1)地面景观上具有代表性2)避免人为扰动3)自然断面可作参考,但不能作正式的土壤剖面4)山地应平行于等高线,无林地应使观察面向阳 *影响土壤形成的因素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影响土壤形成的? 气候:能量源泉

土壤学课后习题答案

土壤学 1-1土壤在农林牧、人类及生态系统中有何意义? (1)土壤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壤是地球的皮肤,在植物生长中起到营养库的作用、养分转化和循环作用、雨水涵养作用、生物的支撑作用以及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的作用;(2)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和解毒作用;具有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3)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土壤资源具有再生性,质量具有可变性,资源数量具有有限性; (4)土壤资源是可持续农业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就是资源破坏的零或负增长。 1-2什么是土壤、土壤圈?土壤有什么功能?何谓土壤肥力? 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所形成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1-3土壤与地球各圈层之间有何关系? 2-1 常见的成土母质有那些?什么叫残积母质、洪积母质、冲积母质、风积母质? (1)残积母质:岩石风化后,基本上未经动力搬运而残留原地的风化物; (2)洪积母质:山洪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山前平原的沉积物。 (3)冲击母质:风化的碎屑物质,经河流常年性流水的侵蚀、搬运、沉积在河流两岸的沉积物。沉积物具有成层性。 (4)风积母质:风积母质是风力搬运的堆积物,也是风蚀作用的产物,没有风蚀作用也就没有风积作用。 2-2岩石风化作用分那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 (1)碎屑阶段:1) 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以机械破碎为主的物理风化占优势,只有最易淋失的Cl、S发生移动;2) 风化壳中主要是粗大碎屑,产生碎屑风化壳,释放易溶于水的简单盐类,粘土矿物以水化度低的水云母为主;3)土壤类型为石质幼年土。 (2)钙沉积或饱和硅铝阶段:1) Cl、S已流失,Ca、Mg、K、Na等仍大部分保留,部分Ca游离出来,以CaCO3的形式,淀积在岩石碎屑孔隙中;2)产生碳酸盐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最多,还含有水云母、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各类型钙积土。 (3)酸性硅铝阶段:1)强烈淋溶,Ca、Mg、K、Na 均已淋失,硅酸盐与铝硅盐中分离出的硅酸也部分淋失,风化壳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和黄棕为主;2)产生硅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主,还有高岭石与绿泥石等;3)土壤类型为棕色森林土、黄棕壤及部分高山土壤。(4)富铝阶段:1)岩、矿的分解与淋溶彻底,只有氧化铁、铝残留,有鲜明的红色。2)产生富铝风化壳,粘土矿物为高岭石、赤铁矿及三水铝石及水云母等。3)土壤主要为红壤和砖红壤。

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学问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 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 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 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膨胀性小于5% 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 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μ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 (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 (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 (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 (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 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 (3)团粒结构粘结性降低。 (4)腐殖质数量;粘结力大于砂土,小于粘土。 (5)土壤含水量;由干—湿粘结力无——有——最大—小—流体 由湿—干粘结力无——有——较大—小—更大 5.简述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和有效性 答:土壤液态水的形态类型有:吸湿水、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部分膜状水和全部毛管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即由凋萎系数至田间持水量范围内水对旱田作物是有效的。 6.简述影响土壤氧化还原电位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壤通气性;决定于水和孔隙状况,是主要因素。 (2)微生物活动;使土壤空气,土壤溶液中O2减少,从而使Eh下降. (3)易分解有机质含量;耗O2,Eh低。 (4)植物根系的代谢作用;旱田植物耗O2,根系分泌物刺激微生物活动,均使Eh。 水田水稻可将O2分泌土壤中,近根Eh升高。 (5)土壤pH;理论上pH升高1单位,Eh下降59mv。 (6)土壤中氧化态和还原态物质的多少 7.简述土壤代换性阳离子的组成对土壤性状的影响 答:(1)H+,Al3+土代换离子以H+,Al3+为主,相伴离子有Ca2+、Mg2+、K+,很少,酸性,矿质养分缺乏。 (2)Ca2+土壤:土壤代换性离子以Ca2+、Mg2+为主,相伴离子有K+、Na+。 矿质养分丰富,团粒结构好。 (3)Na+土壤:土壤代换性Na+较多,pH高,物理性质差,干时刀枪不入,湿时

土壤学复习题纲与答案

第一章绪论 1.土壤在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 (1)土壤是人类农业生产的基地 ①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的重要基地 ②农业生产力与土地利用管理密切相关 (2)土壤是地球表层重要组成部分 土壤圈与 大气圈。。。土壤空气 水圈。。。。土壤溶液 岩石圈。。。土壤矿物 生物圈。。。土壤生物 人类智慧圈。土壤肥力 (3)土壤是陆地生态系统的基础 (4)土壤是珍惜的自然资源 ①再生速度缓慢 ②数量有限,质量可变和空间固定 ③退化破坏严重 2.土壤的概念 地球表面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层次,是土地的一部分 3.土壤退化 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4.土壤污染 由于人类行为造成土壤污染物超过其自身净化能力,导致肥力下降的现象。 5.三图一书 xx县土壤类型分布图 xx县土壤利用现状图 xx县土壤养分分布图 xx县土壤 6.土壤学概念 研究土壤及其土壤肥力的形成、发生,研究其发展变化规律,肥力特点,理化性质和改良利用的一门学科 7.土壤学的学科任务 (1)提高土地肥力,以获取高额农业产量 ①保持现有高产土壤的生产力,合理用地,用养结合,维持地力 ②改良中低产田 (2)防止土壤退化和土壤污染 (3)合理开垦新耕地

8.土壤学研究方法 (1)调查法 ①研究区域地形、水分、气候、地质特征对程土的影响 ②目前遥感技术、数字化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土壤信息技术、土壤数据库、精准农业中 (2)实验法(田间试验、盆栽实验、化学分析) 注重土壤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物质相界间的性质、结合方式以及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反应,主要运用现代化仪器去研究。 9.土壤学在国民经济和农业生产中的地位 (1)土壤是发展植物生产的基本条件之一 (2)土壤是发展动物生产的前提条件之一 (3)我国土地资源质量总体上不良 ①地形地貌构成比例不良 ②我国土地的利用类型比例失调 ③我国现有耕地中,坡地多,平坝地少,瘦地多,肥沃地少,望天地多,灌溉地少 (4)土地的非生产性损耗严重 ①乱占滥用耕地 ②土壤退化 ③土壤污染 第二章土壤行成过程 1.土壤形成的三个阶段 地表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成土作用)自然土壤(人类的耕种熟化作用)农业土壤 2.岩石风化作用 (1)风化作用 地标裸露的巨大坚硬岩石,在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下逐渐分解和破坏的过程。 (2)物理风化 岩石在物理因素的作用下发生的破碎分解过程 ①温度作用:层状剥落,球状分化 岩石颗粒颜色不一、吸热不一、体积膨胀不一导致岩石碎裂 ②水的作用:冰的破坏作用、流水的磨蚀作用、冰川的刨蚀作用 ③风的作用 (3)化学风化 岩石在水、CO2、O2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发生分解破坏,并且改变原来的化学成分,形成新物质的过程。 ①水的溶解作用 ②水化作用 ③氧化作用 ④水解作用,是整个风化作用中最重要的方式,只有水解作用可以将岩石矿物彻底破坏(3)生物风化 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岩石的分解和破坏作用,包括生物机械破坏和生物化学分解作用

土壤学思考题

《土壤学》思考题: 绪论 1、土壤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2、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3、土壤的物质组成有哪些?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是什么? 第一章土壤母质及矿物质 1、矿物、成土矿物、岩石、风化作用、土壤母质、土壤的机械组成、土壤质地、土壤粒级、同晶替代 2、矿物和岩石按其成因各是如何分类的。 3、举例说明岩石矿物的种类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有哪些?4、什么是土壤质地,如何对土壤质地进行改良? 5、什么样的土壤被农民称为蒙金土,这种土壤为何被农民喜欢?6、土壤质地与肥力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 土壤有机质、有机质土壤、矿质土壤、土壤有机质的矿化过程、腐殖化过程、氨化作用、硝化作用、矿化率、腐殖化系数、碳氮比1.土壤有机质来源于哪些方面? 2.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因素是什么? 3.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是什么? 4.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5.土壤腐殖质的存在形态及基本特性是什么?

6.土壤有机质矿化影响因素,秸秆还田为何施适量氮肥?7.调节有机质含量的措施是什么? 第三章土壤孔性、结构性和耕性 1、名词:土壤孔性、土壤密度、土壤容重、孔隙度、结构性、结构体、土壤耕性 2、如何利用土壤容重进行相关计算。 3、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是什么? 4、土壤孔隙通常分哪三级? 5、土壤孔隙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5、土壤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的关系如何? 6、如何判断土壤耕性的好坏? 7、土壤结构体有哪几种类型? 培育良好结构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8、计算题:某土壤样品,其湿重为500克,体积为320立方厘米,当在烘箱中烘干后,它的干土重为400克,土壤密度为2.65克/立方厘米,试计算①该土壤样品的容重;②该土壤样品的总孔度;③该土壤样品的水容%;④该土壤样品的三相比(固:液:气)第四章土壤水分、空气、热量状况 1、吸湿水、吸湿系数、膜状水、最大分子持水量、凋萎系数、田间持水量、土水势、土壤水吸力、毛管上升水、土壤入渗、土壤水再分布、土面蒸发、土壤呼吸、土壤热容量、 2、数量法研究土壤水对水分类型的划分有哪些?相对应的土

土壤学思考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土壤 土壤肥力 二思考题 1. 怎样理解土壤在地理环境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土壤和人的关系? 2. 人类应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和利用土壤? 3. 土壤和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中的有什么重要意义? 4. 试从地理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角度证明地理圈中包含着土壤圈。 5. 请亲自观察校园绿地或者附近农田林地,选择一个具体的单个土体,运用所学的知识阐述土壤是一个开放系统,并说明该土壤开放系统中的主导物质能量迁移转化过程。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土壤母质; 岩石风化; 同晶替代; 原生矿物; 次生矿物; 土壤粒级;

土壤质地; 有机质矿质化; 有机质腐殖化; 化学风化; 风化作用; 物理风化; 矿化率; 腐殖化系数 二思考题 1. 土壤的基本组成是什么?如何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 2. 结合中国土壤粒径分级系统,简述进行土壤粒径分级的意义和作用? 3. 简述土壤质地对肥力的影响,那种质地对肥力更有利? 4. 简述土壤结构类型,为什么说团粒结构是好的结构? 5. 土壤形态是怎样形成的,研究土壤形态的意义是什么? 6. 说明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概念和意义。 7. 主要次生黏土矿物有几种?有什么区别? 8. 矿物岩石的风化作用有几种类型? 9. 岩石、母质、土壤之间有何差异联系?

10. 为什么说生物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1. 人类活动对土壤形成有什么影响? 12. 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有哪些作用?怎样合理调节土壤有机质? 13. 土壤质地改良措施有哪些?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灰化过程;钙化过程;富铝化过程;潜育化过程 二思考题 1.试讨论分析土壤形成因素方程的基本原理。 2.简述土壤发生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发展过程。 3.请小组讨论六大成土因素在土壤形成过程的作用。 4.通过实地观察试发现各种成土因素与土壤之间的物质能量交换过程。 5.为什么说评价母质和土壤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困难的?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1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 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 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学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3.土壤质地:按照土壤机械组成人为地划分的若干土壤类别,就称为土壤质地。 4.土壤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 5.有机质矿质化作用:复杂的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进行彻底的分解,形成CO2和H2O 的过程。 6.有机质腐殖化作用: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作用下形成结构、成分更为复杂的腐殖质的过程 7.同晶异质替代: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岁替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8.潜性酸:指吸附在土壤胶体表面的交换性致酸离子(H+和Al3+),交换性氢和铝离子只有转移到溶液中,转变成溶液中的氢离子时,才会显示酸性,故称潜性酸。 9.土水势:把单位数量纯水可逆地等温地以无穷小量从标准大气压下规定水平的水池中移至土壤中某一点而成为土壤水所需做功的数量。 10.凋萎系数:是指植物产生永久凋萎时的土壤含水量,用它来表明植物可利用土壤水的下限。 11.土壤热容量:是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12.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所能吸附和交换的阳离子的容量,用每千克土壤所能吸附的一价离子的厘摩数表示。 13.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14.氧化还原电位:由于溶液中氧化态物质和还原态物质的浓度关系变化而产生的电位称为氧化还原电位。 15.反硝化作用:反硝化细菌在缺氧条件下,还原硝酸盐,释放出分子态氮(N2)或一氧化二氮(N2O)的过程。 16.土壤发生层:是指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的,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17.土壤剖面:是一个具体土壤的垂直断面,其深度一般达到基岩或达到地表沉积体的相当深度为止。一个完整的土壤剖面应包括土壤形成过程中所产生的发生学层次(发生层)和母质层。 18.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灌溉水量定额的最高指标。 19.激发效应:又称为起爆效应,是指外加有机物质或含氮物质而使土壤中原来有机质的分解速率改变的现象。 20.腐殖化系数:土壤中单位有机物质经过一年后所形成的腐殖物质的数量,即单位重量有机物所形成的土壤腐殖质数量的百分数,称为该物质的腐殖。该值的大小与有机物质中木质素含量呈正相关。 21.碱化度:是指土壤胶体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比。 22.土壤退化:一种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及亚湿润干旱区农田、草原、牧场、森林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和复杂性下降或丧失。 23. 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和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24. 土壤污染:当土壤中含有害物质过多,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就会引起土壤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害物质或其分解产物在土壤中逐渐积累通过“土

(完整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p):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μ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3)

土壤学复习提纲(含答案)

土壤学复习提纲 绪论、第一章地学基础 一、名词解释 土壤(生物经济学角度):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产绿色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生态上不同的植物所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不同。某种肥沃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或某些)生态要求上相同植物而言的,而非任何植物。 二、简答题 1.矿物、岩石的类型(按成因)(具体举例ABCD的不用写,填空举例可能用到) ①矿物: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 1)原生矿物:由地壳内部岩浆冷却后形成的矿物。 2)次生矿物:由原生矿物进一步风化形成的新的矿物。 ②岩石:根据岩石产生的原因,可分为: 1)岩浆岩:由熔融的岩浆上升到地壳不同深度或喷出地表冷凝结晶而成。主要有: A.深成岩:花岗岩:石英,正长石,角闪石 正长岩:正长石,角闪石 闪长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岩:斜长石,辉石 B.浅成岩:花岗斑岩:石英、正长石 正长斑岩:正长石 闪长玢岩:斜长石、角闪石 辉长玢岩:斜长石、辉石 C.喷出岩(含侵入岩):流纹岩:流纹状构造,斑状结构(石英/透长石) 粗面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正长石) 安山岩:气孔状构造,斑状结构(斜长石) 玄武岩:气孔或杏仁状构造,致密隐晶质或斑状结构(斜长石、辉石) 2)沉积岩:在地表条件下,各类岩石风化破坏后的产物,经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

A.火山碎屑岩:火山集块岩、火山角砾岩、凝灰岩 B.沉积碎屑岩:砾岩、砂岩 C.生物化学岩类:石灰岩、白云岩 3)变质岩:各类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主要有: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大理岩、石英岩。 2.具有鉴别意义的矿物物理性质有哪些? 形状、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断口、弹性、相对密度、透明度。 ①形状:片状、肾状、鲕状、菱形、立方状、板状、致密状、短柱状等。 ②颜色:矿物的颜色是最容易引起注意的。分为三种: 1)自色:矿物本身所固有的颜色 2)它色:矿物中混入杂质、带色的气泡所导致的颜色。 3)假色:由矿物表面氧化膜、光线干涉等作用引起的颜色。 ③条痕:矿物粉末的颜色。将矿物在白瓷板上刻划后留下粉末的颜色。它可以消除假色,减弱他色,保存自色,但矿物硬度一定要小于白瓷板。 ④光泽:矿物表面对光线反射所呈现出的光亮。可分为: 1)金属光泽:具有金属的光亮,如黄铜矿、黄铁矿等; 2)非金属光泽,又可细分为:脂肪光泽,如石英; 3)玻璃光泽:如方解石、正长石 4)珍珠光泽:如白云母、滑石等 ⑤硬度:矿物抵抗外力刻划的能力。 ⑥解理:矿物在外力的作用下,沿一定方向裂开,裂开后形成的光滑平面,成为解理面。可分为:极完全解理:云母;完全解理:方解石;中等解理:正长石;不完全解理:磷灰石;极不完全解理:石英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一、名词解释 物理风化:机械崩解作用,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引起,使岩石由大块变成碎块,再逐渐变成细粒,其形状、大小改变(增大接触面),为化学风化创造条件,但成分发生的变化很小。 化学风化:化学分解作用,由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等参与下进行的各种过程,包括:溶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