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品德与社会》论文(娴)

《品德与社会》论文(娴)

《品德与社会》论文(娴)
《品德与社会》论文(娴)

《品德与社会》论文:

单位:大沥镇河西小学

作者:陈淑娴

科学践行《品德与社会》的实效性

【内容摘要】《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学习实际,在教学中,只有让学生观察社会,才能使学生认识社会;只有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是由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生活实践独立自主知识技能适应能力

人教版的《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有必要安排一定的时间,根据教材的需要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必要的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使《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到真正的导向作用。实践证明,只有让学生观察社会,才能使学生认识社会;只有让学生亲身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也就是说,品德与社会课必须一靠课堂教学,二靠社会实践才能达到教学目的。因此,应注重这一重要特性,遵循小学生学习品德与社会的规律,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学习实际,在教学中科学地让小学生多进行实践活动。以下是我在教学六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的一些做法:

一、重视新课前进行生活实践

新课前实践也就是学生的自学能力,是每一个学生必备的素质之一,所谓自学就是学生独立自主地、能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知识和技能是实践的基础,而自主性、能动性则是实践的特质和动力。因此,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可避免地与自学能力的培养相联系。可以说,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过程。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社会文明大家谈》课前我布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生活周边进行随机采访,并写出采访记录。

由于课前要求学生自学实践,到讲课时,学生很自觉把自己调查到发生在学校、社区、大街上的一些不文明的现象,滔滔不绝地在小组里面汇报,他们通过汇报交流,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有所提升。如,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感到羞愧;对破坏文明氛围的人感到气愤;对不文明的做法提出批评。当师生讨论交流,共同谈自己对“一点点小事,能折射出一个人、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这句话理解的时候,学生能认识到小事不可忽视,小事也能体现公民对社会的责任,帮助学生树立公民的责任感,从而培养学生重视小事、关注小事、努力从小事做起的态度,引导学生初步懂得,每个人都应该规范自己的行为,努力做一个现代的文明人。这样在学习新课前进行实践,课堂上就不用大量的讲解,就可以让学生学到知识。那种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前就进行的讲解,缺少针对而又“咀嚼过烂”的讲解,只能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背道而驰。

又如六年级上册《科技带给我们什么?》,课前我安排学生进行小调查《科技在我家》,比如,关于洗衣机可以让学生调查和思考:奶奶年轻的时候,是手工洗衣服吗?洗衣服的同时还能做其他事情吗?观察妈妈洗衣服的同时,她还能干些什么。采访家人,并将家人的回答,整理成下表。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联系身边的生活,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感受和探究科学技术对社会物质文明生活的促进作用,让学生了解某些科技产品给人们带来的生活变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感受人们不断地运用科学技术,研制和开发人们生活所需要的产品,从而体会到这些看来普通不过的东西,都是百年来人们不断努力的成果,它们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让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注重课中实践,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实践活动是学生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智力活动是与他对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用于物体的活动。

如教学六年级上册的《男生和女生》,我根据教材活动步骤的安排:安排全班同学来做一个实践活动,首先给每位同学派发一张白纸,在上面写上自己的名字,并按性别分为两组;然后男女同学分别从异性组中抽取一张纸,按照纸上同学的名字想一想,他(她)有哪些值得称赞和欣赏的地方,写出三句称赞这个同学的话,不写自己的名字。最后将纸集中在一起,大家读一读纸上的话。由于这一项活动人人参与,带有神秘感,加上老师注意引导学生立足于自己的生活实际,并通过对现实生活的回顾和反思,所以能帮助学生提升对性别特点的认识,善于发现异性的闪光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异性差异,学会欣赏异性,能够从性别差异的角度认识、化解矛盾,学习与异性和谐相处。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如果没有主动地参与积极地思考,很难想象学生能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如果学生能主动大胆地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那么他也就具有了一定的实践能力了。我们要努力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的提问环境。

如教学六年级下册《地球变脏了》,我出示一些大气资源受到污染的图片给学生看,然后问学生有什么感想?接下来学生提出的问题就成了课堂讨论的主阵地,学生跟老师一起上网查资料,急需解决的问题有:造成灰霾天气的原因是什么?酸雨又是怎样形成的?酸雨有哪些危害性?人们饮用了受污染的河水,食用了在污水里生长的鱼虾又会怎样?总结时问:“你们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鼓励学生质疑。

三、注重课后实践,巩固知识和技能

学生把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生活,这是由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实践性特点所决定的,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必然要求。在应用过程中,一方面,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得到了巩固和提高;另一方面,学生会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为了战胜困难,他们必然要全力以赴,调动一切有利因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运用各种条件,进行实践活动。同时,在不断地成功——失败——成功的循环中,砥砺了坚强的意志,造成了勇于拼搏的进取精神。

例如教学六年级下册《我们家乡的环境》,我让学生认识到家乡的环境状况直接关系到我们的生存状况和家乡的长远发展。激发学生通过调查实践活动,关注并了解家乡的生态环境问题,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活动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教师帮助学生了解本地存在的最主要环境问题有哪些,然后确定其中的主要问题作为学生调查的主题,学生自由组合,每组选择一个调查主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上调查家乡环境问题的范例,熟悉调查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法。指导学生通过看、听、问、查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展开调查。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拍照,也可以采集实物(如采集受污染的水)。最后老师要指导学生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如果数据较多,可以用表格或柱状图加以整理。并将调查结果写成调查报告。组织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并将好的建议提供给有关部门,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河水污染的调查报告(样板)

当学生完成以上一份调查报告时,老师可及时让学生认识到当我们渴望拥有一个好的生存环境时,也需要检查一下我们的生活对环境有什么影响。课后,让学生作一个每月生活资源消耗的调查:每月使用一次性筷子双。每月用水吨。每月耗电度。每月使用塑料袋个。每月消耗纸张千克。…………。通过对家庭资源消耗问题的研讨,认识自己的日常生活和消耗会给生态环境带来负面影响,进而认识到地球环境的破坏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密切关系。

总之,《品德与社会》课除了要重视课前实践、课中实践、课后实践外,

教该科目的老师在教学中应增强学生的生活实践意识,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实践,在实践中观察分析,获得认知,培养能力,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印

[2] 《改善学习》:李克东.吉林出版社出版,2001年

[3]《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

[4]《浅谈新课程理念下“三自一导”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曾跟东. 2006年5月

2017.6苏教版四下品德与社会知识点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 《品德与社会》复习 1、在公共汽车上 1、在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 2、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主动给()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1、在不同的公共场所都有我们需要遵守的公共规则。 2、在公共汽车上,我们要主动给老、弱、病、残、孕和抱小孩的乘客让座。 2、想想他们的难处 1、我国现有残疾人()多万,残疾人包括()残疾、()残疾、( )残疾、( )残疾、( )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1、我国现有残疾人8000多万,残疾人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或其他残疾的人。 2、物理天才 ( ),撰写了《时间简史》等名著,是一个在轮椅上被禁锢了40年却拥有一颗睿智头颅的大师。 2、物理天才史蒂芬·霍金,撰写了《时间简史》等名著,是一个在轮椅上被禁锢了40年却拥有一颗睿智头颅的大师。 3、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 ( ) 他们。 4、“残疾人的( )和( )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 )、( )、( )、( )残疾人。”这段话出自 ( ) 3、残疾人和我们一样,都是社会的一个成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

4、“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禁止基于残疾的歧视。禁止侮辱、侵害残疾人。全社会应当发扬人道主义精神,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这段话出自《中华人们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 )、( )、( )。 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抚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教育。 6、中国助残日是每年月的第个星期日。国际盲人节是每年月日。国际聋人节是每年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残疾人日是每年月日。 6、中国助残日是每年5月的第3个星期日。国际盲人节是每年10月15日。国际聋人节是每年9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国际残疾人日是每年12月3日。 生死不离 1、2008年月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级特大地震,此时还涌现出()等20名“抗震救灾英雄少年”,()等30名“抗震救灾优秀少年”。 4伸出我的手 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亿名中小学生。其 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万人。 1、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调查发现,全国约有 2亿名中小学生。 其中因家庭贫困不能上学的儿童每年约有100万人。

2020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0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0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20xx年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一 一、学生情况简析。 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向独立性、反主性过度的年龄,他们已基本掌握日常礼仪,懂得尊敬师长,热爱劳动,关心集体。虽说已是五年级的学生了,但毕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阅历浅,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思想处于波动状态,极需要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因此思品课教学切忌枯燥乏味的空洞说教。所以我尝试以动情的话语,开启学生的心灵,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导学生积极主动探求知识的欲望。 二、教材分析一指导思想1、引导学生走进家庭深处,走进父母的内心世界2、引导儿童走进公共生活,探索中国公民教育的范式3、历史的人化,引导儿童走进历史1让历史人站在儿童面前,与儿童对话2呈现历史细节3历史与现实的对接二体系结构本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在下册相应编制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的权利和责任、走出深重的灾难上、下四个单元,共13课,共35课时。 三教材特色本册教材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本册教材主要呈现以下特色1、

教育性2、综合性3、参与性4、直观性三、学期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深入体会父母的难处,主动为他们分忧;懂得家庭中也会出现一些麻烦事,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中重要的成员和家庭生活的重要参与者,应该正确对待家中的烦恼,为家庭幸福尽自己的力量;学会反思与父母形成隔阂的原因,学会一些父母沟通、交流的方法;正视独生子女存在的问题,学会克服困难,成为一个对自己、家庭、国家未来负责的公民。 2、了解国家公务员的工作职责,培养参与公共事务管理的热情和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了解共和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及有关儿童权益的有关法律,增强国家观念和法律意识,培养公民意识。 3、了解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追求先进、摈弃落后、热爱祖国的情感;了解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树立奋发有为、立志为国的理想;认识中国共产党是伟大、正确的党,一切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军队的思想情感。 4、充分认识和了解日本侵略者侵华战争中犯下的滔天罪行,了解惨痛的历史事件,了解在国家面临亡国、中华民族处于危难的时刻,无数中华儿女,不分男女老少,主动勇敢地投身到抗战的前线,用生命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血肉长城,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之心,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事业做贡献的人生

品社论文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中心小学望西建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数学教学质量,已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借鉴,但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还不多见。本人接手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已有年余,所任教班级的《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有很大提高,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和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现就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个人的见解。 一.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源于现实生活,注重学生体验。 小学生品德的形成,主要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学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深处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让学生走进社会、体验生活、学会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巧妙地创设情境,让学生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领悟生活,培养他们积极的生活态度,促进他们健康、向上、积极的人格发展。 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要引领学生走进社会,探索实践。 在品社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会,去勇于探索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激发兴趣,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其实,在这些方面,品社教材已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活动。如教学《长江两岸是家乡》中的《高峡出平湖》时,我就向学校领导打报告,充分利用学校与三峡大坝毗邻而居的得天独厚的条件,将学生带至三峡大坝、坛子岭,让学生在观察与倾听中确实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气势,知道了三峡工程具有通航、防洪蓄水、发电和补水的四大作用。深入了解三峡工程的建设历程,体验三峡建设者的艰辛劳动,感知科学技术在三峡工程建设中的巨大作用,从而激发学生从小爱学习、爱科学的巨大热情和作为一个三峡人的幸福感、自豪感。这样的课外教学活动所产生的有效性,是教室内的教学所不能比拟的。 小学生道德的形成,源于儿童社会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小学生品德的形成取决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学生的共鸣。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学中,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要加强小组合作,注重讨论交流。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很诚实》教案.docx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 与法治《我很诚实》教案 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我很诚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诚实、认识诚实的重要性,做到不说谎。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说谎的原因,避免说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诚实的品质,拒绝说谎。 教学重难点: 重点:养成诚实的品质。 难点:学会分析谎言产生的原因。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亲吻小猪: (1)提问:如果你是这名校长,你会兑现你的承诺,去亲吻一头小猪吗? (2)思考:我们应该向这名校长学习哪一种重要的品质? 2.导入语:我们应该向这位校长学习诚信的品质。 二、讲授新课 我心中的诚实行为 1.播放视频《诚信歌》承上启下。 2.诚实与说谎:你赞同图中同学的做法吗?为什么? 3.我心中的诚实行为:你认为“诚实”是什么呢?

4.解释与总结:诚实是什么。 诚实的重要性 1.故事屋:明山宾卖牛。 2.我看“明山宾”:有人认为,明山宾太傻了。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3.诚实故事会: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故事吗?召开一个诚实故事会,讲一讲有关诚实的故事。 4.古今智慧:诚信值千金。 5.教师寄语: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之本。(总结诚实的重要性) 说谎的原因与危害 1.数据:英国人平均每天撒谎四次。 2.思考:我们都知道撒谎是一种非常不好的行为,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地说谎话。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3.谎言探测仪:课本18页探究。 (1)小文为什么说家里养了金鱼? (2)设想一下后面会发生什么事? (3)同学们会怎么看小文? (4)这件事给了你什么启示? 4.温馨提示:谎言就像是一个雪球,它会越滚越大。我们撒一个谎,往往就需要十个其他的谎言来弥补。我们能欺一人一时,不能欺人一世。谎言总有一天会被拆穿。(谎言的危害) 5.思考:小文很苦恼,你能帮小文解决这个问题吗? 6.试一试,出主意:请你判断一下,下面两位同学各是因为什么原因没有说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复习资料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题及部分答案 一、填空: 1、虽然我们有很多优点,但是我们并不(完美)。虽然我们有很多缺点,但是我们有能力去(克服)它。 2、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我们人人都不完美,只有真正认识(自我),不灰心,不放弃,努力去克服缺点,改变(自己),才能走近完美。每一次的改变都标志着我们离完美又(近)了一步。 3、我们要(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认识(自我),挖掘潜能,不仅向名人伟人学习,更重要向周围的普通人(学习)吸取他们的(长处)。 (1)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呢?第一步,正视缺点,平静理智的对待它们。第二步,分清楚缺点是否可以克服,如果是可以克服的缺点,就应充满自信、意志坚定地一步一步想办法改正。如果是不能克服的缺点,就应该采取扬长补短的方法来弥补自己的缺憾。 (2)我们把一个人身上不容易发现或还没有发挥出来的能力称为潜能。 4、我是自己的(主人),我要学会(独立思考),不盲目从众,不(人云亦云)。要敢与(大师)对话,要充分发挥自己(脑袋)的作用。什么是独立思考?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正确意见。

5、从众也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但是决不能(盲目从众),万事都有要问个为什么,在(独立思考)的前提下再采取行动。 (1)自我控制的行为训练:1.记下自己要改变或者建立的行为目标。2.对自己发布命令:我一定要做到……3.请父母老师和朋友当监督人。4.记录自己的行为。5.定期检查,有进步时给自己一点奖励。 6、我能(管住)我自己,我要走(自己)的路,我学会了说(不),我要机智勇敢地行使(拒绝权) 7、我心中的星是(杨利伟)、(姚明),我知道星光灿烂的背后是(勤奋)、是(汗水)是超出常人的(努力)和(拼博)。从这些星身上我学到了(刻苦耐劳)、(虚心好学)、(勤俭节约)、(孝敬长辈)、(宽容他人)等许多优秀的品质。 8、我知道要心想事成就要做到以下六点:正确认识自己——确立远大理想——制定具体目标——付诸实际行动——正确对待成败——总结经验教训。 (1)我崇拜他(她)是因为(或者是明星的背后你看到了什么):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精神和他们身上闪耀的人性光辉。2008年8月8日,北京举办奥运会。 (2)理想的实现需要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 9、未来的我是一个有(爱心)的我,一个(真诚)的我。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教学的高效与有趣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浅谈《品德与社会》中历史教学的高效与 有趣 今年通过新的《品德与社会》课中历史教学模式的学习,结合《品德与社会》历史教学内容,我发现教学中的高效与有趣共同实现有一定难度。《品德与社会》中的历史教学它侧重于对学生历史知识、分析能力和历史价值教育。在教学中要想实现这三目标,难免要加重学习任务,让学生阅读搜集大量史料,牢记历史事件。并在教学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分析、判断训练。任务如此繁重,而我们面对的又是小学生,如何实现鱼和熊掌兼得即如何实现《品德与社会》历史课的高效和有趣我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下面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首先,激发学生主动喜欢历史,了解历史、探究历史是我们实现高效和有趣的第一步。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也就有了开启学生课前主动搜集资料、记忆史实,课中积极探究,参与历史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呢? 1、让学生重视历史,使学生在思想上明确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学史使人明智",多讲一些诸如毛泽东、拿破仑等伟人或名人学史、重史、用史的故事;引用古今中外的史学迷案,如埃及金字塔之迷等激发探究兴趣.这样,学生的学史"欲望"也在这过程中逐渐滋长起来. 2、精心巧妙设疑布阵。阿西莫夫说:“科学始于好奇。”学生的求知规律也是遵循“无疑—有疑—无疑”这一原则的。历史教学中有些内容文字简洁、知识性强,引不起学生的兴趣。因而,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新奇、惊讶、新颖之感,以引起学生探索问题,寻求答案的内心需要。2、借助多媒体教学。我们可以广泛采用电教媒体提供的信息,寻找和建立情知融合点,创设学习的最佳心理状态。充分利用电教媒体把远的拉近,把抽象的变成具体,把虚的变实,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其认知兴趣和求知欲望,这时学生会精神振奋,全身心投入到教学情境中,从而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比如:在讲《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时,由于时代距离我们较遥远,学生很难体会到圆明园的壮丽、奢华及被毁后的巨大反差。那么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圆明园原状、被毁后等片段既能让学生体味到历史的残酷。 3、多鼓励学生,给学生以成就感。心理研究表明:小学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一年级上册

最新整理思想品德与社会教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校园里的号令》名师教案 小学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校园里的号令》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初步养成遵守规章制度,热爱集体,xxx 集体的意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展示交流,小组活动知道是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自己的进步与集体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班集体中,愿意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劳动成果,有集 体荣誉感。 教学重点 能分辨校园铃声不同的含义,学习根据铃声的指示进行学习生活。 教学难点 初步懂得遵循学校生活的规则与纪律的重要性,形成规则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上课铃声 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请同学们回想刚才的上课铃声,自言自语:噢这是上课铃声!我记住了! 2、上课之前老师想请小朋友们观看视频《xxx奥运会击缶长歌表演》(兴奋的观看) 3、观看了击缶长歌的表演,同学们想说点什么吗?

(他们表演的好整齐噢!他们的动作太整齐了!他们有统一的号令指挥,所以做的很整齐……) 这就是集体、个人的集体,我们的班级也是一个集体,我们每一个人都是这个班集体中的一份子,要想做到整齐划一离不开我们班级的每一个人的努力,这就需要我们服从指挥,听从号令。 4、我们的校园里也有一个神秘的“指挥家”,它的威力非常大,只要它说话,我们都听它,连老师也要听它的话,大家找一找,藏在哪里呀?(课件展示:喇叭、音响) 二、新课讲授 1、在我们的校园里有一些专属于我们的特有的声音,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校园里的号令》(板书:校园里的号令) 2、小朋友们愿意为我介绍一下我们学校的号令吗?(请小朋友们想一想我们要不要听它的话) ①升国旗仪式:在升国旗时,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老师再请大家看一段视频) 视频中的老师和同学们都是怎么做的呢? 需要学习的:升旗时要站直,不能动,眼睛看着国旗。听到升国旗的音乐响起就要立刻原地站好,不能动了。 需要改进的:不能走来走去……(引导学生发现在升国旗时视频上方有来回走动的人,表扬观察仔细的同学。) 教师总结: a、升旗时所有在场人员都要肃立、端正、起立,要面向国旗神态要庄严、肃立、致敬,少先队员行队礼,其他人员要行注目礼,一律应当脱帽。身体直立,昂首挺胸,双手下垂靠拢身体两侧,保持立正姿式,眼睛始终随国旗移动并跟唱国歌。

苏教版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复习题2

1、我们都有自己的邻居,邻居之间相处首先要从(认识)开始。 2、一个微笑,一声问候,一点帮助,都会拉近我们和邻居间的距 离。 3、见到邻居时要主动与邻居打招呼;邻居需要帮助时,要热情帮 助邻居。 4、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 5、不同的邻居,相处的情况也各不一样。 6、平时互相交往,可以增进邻居之间的友谊。 7、有事互相帮助,会使邻居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8、多为邻居着想,可以化解邻居之间的矛盾。 9、邻居之间,共同生活在一个区域里,我们不仅要和睦相处,还 要共同建立一个整洁、优美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10、美好环境靠大家,让我们共同努力,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 事做起。 11、为了让所有的邻居都自觉维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我们可以制定 一个邻里公约让大家共同遵守。 13、怎样认识新邻居? 答:要主动与邻居打招呼,要热情帮助邻居。 14、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答:亲戚虽然亲,但住得远,不如住在近处的邻居来往多,遇到事情也不如邻居能够给予及时的帮助。

15、说说你家和邻居家的关系 答:我家和邻居家关系很好,平时经常互相来往,有事互相帮助。 16、你家和邻居家之间有哪些来往? 答:过年的时候给邻居拜年,我家做什么好吃的会拿给邻居吃、我经常找邻居家的小伙伴玩,我生日的时候邻居叔叔还会送我礼物。17、你帮助邻居做过什么事情?你和被帮助的人的心情是什么?答:下雨的时候我帮邻居家收过衣服,我还带过邻居家的小朋友,帮助他们我觉得很开心,被他们帮助我觉得很幸福。 18、我们在哪些方面应该多为邻居着想? 答:不把杂物堆在楼道里,这样会给邻居带来不便;不把废渣倒进下水道,这样会堵塞下水道;不在楼上玩球、跑步,这样会影响楼下邻居学习和休息。 19、如果自己家或者邻居家装修,噪音很大,我们该怎么办? 答:应该互相体谅,尽量不要在别人休息的时候装修。 20、你家对邻居家有哪些不满的事情?是怎么解决的? 答:比如:邻居家的牛老师到我家地里吃庄稼,爸爸妈妈并没有打邻居家的牛,也没有让邻居赔钱,只是让邻居以后多注意一下就行了。邻里之间就是要互相体谅,才能化解邻居之间的矛盾。 21、“让他三尺又何妨“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答:告诉我们要建立和睦的邻里关系就要互相谦让,多考虑一下邻居的利益。 22、维护身边的环境,你也能做很多事情。你准备怎么做呢?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试卷与答案

小学五年级品德与社会 一、填空。(每空1分) 1、我们自己渴望得到赞扬,那就不要忽略()别人。 2、(),补已之短。 3、“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胸怀。”这是()的名言。 4、当别人有困难时,你会()他()们。 5、()是最好的礼物。 6、嘲笑别人,不尊重别人,实际上也是不()。 7、快乐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别人()时,能够()。 8、做好事遭到别人的误解时,我会()。 9、是非分明,一路直行;()。 10、嘲笑别人,不尊重别人,实际上也是()。 11、()犹如磁铁,可以吸引住同学。 12、快乐就是()。 13、真正的快乐是()。 14、最大的快乐是()。 15、集体的事不能()或()人说了算。 16、人人享有(),事情大家说了算。 16我们班的班干部是()产生的。 17、一位哲学家曾经说过:“最高尚的事情是()的事情。” 18、(),能赢得他人真诚的心。 19、兼听则明,()。 20、当你在发言时,你希望听众()。当别人在发言时,别人希望你()。 二、我来当小法官(10分) 1、细心倾听,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善于倾听,是提高自己的好机会。() 2、我是班长,所有的事都由我说了算。()

3、我国每年3月都要在首都北京隆重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4、人大代表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着人民的利益,对人民负责。() 5、我们可以在背后议论别人,说别人的坏话。() 6、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7、人人都有为难的时候,我们要站在自己的角度看他们。() 8、我们班只有班干部和学习好的才有发言权。() 9、别人说话时认真听,不随意打断别人的话题。() 10、我是小公民,对在社会发生的事情,我也有发言权。() 三、简答题。(略,学生说得合理即可) 1、有事大家商量,少数服从多数,有什么好处呢? 2、你怎样对待生活中的不顺心的事情呢?

品德与社会

1.《我的一家》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鄂教版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的一家》。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的快乐和幸福。 行为与习惯: 初步养成在居家生活中尊敬长辈的良好行为习惯。 知识与技能: 通过讲述家庭生活中的故事,知道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文明礼仪。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参与活动,在活动中感受父母长辈的关爱之情,体验家庭生活中的快乐和幸福。 教学难点 知道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与称呼以及家庭生活中应有的文明礼仪。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课前全面了解每个学生的

家庭情况。 2.准备《可爱的家》、《我爱我家》录音带。 学生准备:1.准备一些家庭生活的照片,最好是“全家福”。 2.学生自备做礼物的画纸、剪纸、折纸、泥塑等材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我的家人 活动一我的家人我介绍 1.课件播放《可爱的家》,学生拍手走进教室。师: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家,在我们的家里充满了浓浓的爱。从出生到现在,和你接触最多的是谁? 贴心的亲密接触,好吗?(板书:我的家人) 2.师介绍自己的家人。(教师出示自己家的“全家福”)师:孩子们请看,这就是我的一家人,这是我的妈妈,她是一位慈祥善良的老人,她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我们一家人把她亲手做的饭菜吃个精光。这是我的妻子。这个姑娘是我的女儿,今年再过几天就7岁了,现在是钢山小学的一名小学生了,她很喜欢舞蹈,在她们的舞蹈班里是最棒的一个。孩子们猜猜这位是谁?(老师)这就是我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我爱

我的家人,和他们生活在一起我感觉我很幸福也很快乐。 3.小组内互相介绍自己的家人 师:你和你的家人一定也生活得很幸福很开心。课下我让你们搜集你的全家福照片,带来的孩子举起来给老师示意一下(生举照片)。你愿意把你的家人向老师刚才这样介绍给大家吗?快快拿出你的全家福照片先在小组内介绍一下,让小伙伴们知道你的家人都有谁?他有多高?他们有什么爱好?他做什么工作?4.生展示照片,介绍家人。师:一个个多么幸福的家庭啊,家里有爱我们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有一首小诗这样写到:一棵树而开满花,树儿好像是我家。爷爷是根他最大,奶奶并肩乐哈哈。爸爸妈妈是枝干,我是枝丫一朵花。树儿树儿充满爱,关爱天天住我家。生 5 生活中的每一天,我们都在感受着他们的爱,父母长辈不辞劳苦,那是奶奶可口辛勤的双手创造了一个有利于你健康成长的环境对你们是多么的关心呀!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离不开父母的关心,爱护和精心的养育,父母长辈为我们的成长做了什么呢? 奶奶的晚餐、妈妈的拥抱、爸爸的眼光……爱,不只是一个字。说说看,在我们的生活中,家还是什么?你

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论文【品德论文 】

个人品德的重要性论文【品德论文】 思想道德论文。 。 。 。 。 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如何加强当今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教育,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教育研究者必攻的难题,到目前为止关于道德修养教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科学教育体系。 借此,教育思想大讨论之际,浅谈一个个人一点肤浅的观点。 当今的大学生独生子女很多,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孩子需要什么就给什么,大多数父母忽视了对孩子们思想道德教育,造成一部分孩子自私、狭獈、唯我独尊的习惯。 ***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深刻提出,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教育,特别要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

思想道德目标。 作为大学承担着培养四化建设所需人才的摇篮,在人才质量把关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人才质量关上起着重要意义。 高尚的道德品质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形成的。 我们在大学期间学英模、赶先进,加强道德修养是十分必要的。 [b]如何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呢?[/b]首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他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感化学生。 作为成人教育学院这一特殊的学院,招收的学生有他的特殊性。 所以对教师队伍的要求就更严格,作为教师自己都忽视首先修养,又怎样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呢?现在许多教师只管书本的教学任务,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台上教师上课时而有些学生却在下面讲话、看小说、零食等不文明行为是对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尊重的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谴责。 但学生毕竟是受教育者,如果教师不说或懒说,这是对教育的不负责任。 教师不但承担着教学任务的职责,而且也承担着育人的义务,如果学生养成了这些坏习惯,走上工作岗位上如何能肩负四化建设的重任呢?所以说应该加强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其次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思想教育体系,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开设相应的思想道德教育教材,并设立专项研究机构,根据学生状况因材施教。 我们象牙塔里的莘莘学子,走向社会就是我们伟大祖国的未来建设者。 大学阶段是我们这些大学生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阶段,我们大学生教育者承担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苏教版《品德与社会》教案五年级(上册) 第1单元《我是谁》 第1课《我更了解自己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知识;知道每个人豆油自己不错的方面,要发掘自身优点,懂得欣赏自己。 2. 情感:学习发掘自己的优点,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态度。 3. 能力:能够在老师、同学、家长等帮助下,尝试用不同方法全面认识自我,展示自身优点。 教学准备: 1. 准备能展示自己优点的作品,如手工、书画、作业等。 2. 制作与课文有关的小品和与生活相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录像导入,揭示学习内容 1、新学期的第一天,老师看见几位同学在一起聊天,可热闹了,也加入了进去。原来他们正在为自己成为五年级学生而自豪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吧。 2、录像展示根据课文拍摄的小品。 老师解说:王路同学发言后,大家也纷纷回答起来。老师还要求大家回去好好想想,把自己的优点说具体些。第二天,华震宇同学就交来了一篇自我介绍。请同学读一读华震宇自我介绍的内容。 3、分析交流:王路和华震宇是不是挺不错的?能说一说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吗? 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小结,教师帮助总结;看一个人是不是不错,除了学习成绩,我们还可以看品质、能力、性格、兴趣爱好等好多方面。 二、我挺不错的 1、同学们一定也感到自己挺不错的吧!千万别错过那么好的机会,说说你觉得自己哪些方面挺不错呢。 2、以一小组作示范,请其中一名学生说说自己的优点,小组其他成员帮忙拓宽思路,不放过细小的地方。小组成员逐一交流。 3、组内交流好后,动笔把自己的优点列出来——“自我欣赏”。 4、大声地朗读自己的优点,并针对其中的一个优点进行具体事例说明,口头阐述。三、自我展示 在组内交流的基础上,在全班面前展示,将事先准备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看。 例:毛笔字写得好的,可以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 唱歌唱得好的,可以现场演唱一首; 舞跳得好的,可以当即献舞一段; 爱劳动的、诚实的、有爱心的等,可举一个最能证明的真实事例。 四、教师小结 刚开学,我们精神振奋,今天我们认识自己的优点,每个人都是那么棒,相信这学期我们的表现会更加出色!今天的展示只是一个开头,本学期我们将有特别的班队活动,进行我们的才艺大比拼,看看谁在哪些方面是最棒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使学生能全面认识自己,既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通过努力克服它,也要明白自己的长处,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善于发挥自己的长处,对自己的将来充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论文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论文 东山中心小学吕海星 《品德与社会》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设置的一门新课程。它的设置反映了加强和改革德育课程的时代要求,也顺应了课程综合化的时代潮流。这门新课从内容到方法都不同于以往的《思想品德》课或《社会》课。为了上好这门课,我年级认真学习了《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并遵照课标的指引切切实实把每个目标落到实处。现就对这学期《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 一、明确课程性质,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本课程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定为总目标,实现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培养的内在统一,尤其关注正确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行为规范的养成,使学生既学会做事,更学会做人,在做事中学做人,在做人的指导下学做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让品德教育回归生活,突出课程的经验性。 道德不是抽象的概念,它存在于生活之中,由于社会生活中处理人们相互关系的需要才产生道德。同时,社会常识和参与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也只有在社会生活中获得。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儿时的生活经验会给人的一生带来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在上课时都特别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都以贴近儿童生活,反映儿童需要为根本。让儿童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懂得社会生活的规范,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知识和能力。如《生命多么可贵》这一课,我在教学时充分地让学生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体会政府、家庭对少年儿童的关怀和爱护;又如:《规矩与方圆》教学时,我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哪些规则,以及这些规则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在学生列举社会生活事实的基础上,我们又适当帮助学生归类,以使学生对生活中的规则有一个总体认识,并自觉遵守这些规则,不耍赖皮。 三、追求教学的有效性,打好做人的基础 新的教学目标观告诉我们,培养一个人的品德不在于告诉他遵守多少道德规范、规则,最根本的是要让学生通过这些社会知识、规范和准则形成一定的、基本的待人做事的观念和态度,以及思考问题的取向,如换位观、双赢观、依存观、分享观等等。这些都是一个具有共生性特点的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基本观点、基本态度,是他能够融入社会,立足社会,并能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获得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教学中有机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走进社会,真正学会生活、感悟生活。

浅谈我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

浅谈我对《品德与社会》的认识 泸县毗卢镇学校李春艳 每一门课程的设置,都离不开一个共同的标杆:是否有利于孩子的发展和成长。当然,《品德与社会》这一门课程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它与学生的生活也密切相关,可见其重要性。一个生活在社会群体中的人,如果他想生活得游刃有余,至少他要懂得:关注社会,懂得内省。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社会,积极投入社会,并且在日常的社会生活中做到“日三省吾身”,修身养德。我想这就是这门课程开设的初衷吧。 品德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教育。品德的内化不是凭空实现的,要以一定的内容作为载体。实践证明:教学内容越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道德观念越易被学生认同、接受。教育家赞科夫说:“如果真正的、广阔的生活冲进教室的门而来到课堂上,教室的天地就开阔了”。在教育内容的选择上,我们要真正做到不脱离课标,不拘泥教材,让德育走进社会生活,让社会生活走进课堂。以下是我就教学内容这一方面的一点拙见: 一、结合实际性 充分体现《品德与社会》教学的现实性与社会性。例如围绕热点时事新闻,进行专题讨论。在这项专题讨论活动中,我选择了大家共同关注的“美国攻打伊拉克”和“面临非典”两个问题,作为教学内容。果然,由于这两个话题是当前社会生活的焦点,学生谈兴高涨,各抒己见。我又将学生分为两组展开辩论,允许不同看法的存在,增

强了学生分析时事的能力。而作业则是就这两个问题与父母展开讨论,是课堂得到了延伸。 二、教材使用的创造性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新的教材观,强调要“用教材教”,而不能只是“教教材”。《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明辉莉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一文中提出: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综合化的过程,是课程标准、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相联系的途径,是教师智慧与学生创造力的有效结合。同时,她还指出:“理解教材内容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明确教学目标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重要保证,有效教学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出发点。”比如:交通安全现在是大家不能忽视的问题,为了让学生更早的意识到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把这一个章节的内容最先讲,达到了很好的效果。三、课堂的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与社会》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各种手段,把生活搬进课堂。 例如:教学《家长关爱我成长》一课时:课前,我先把班上一名学生婴儿时、幼儿园时、小学时的三张照片做成课件,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小时候使用过的物品以及与之相关的故事。上课时,我用课件展示三张照片,请照片中的学生谈谈成长中的感受,让鲜活的生活现实与教科书结合成一体,引出了教学主题。再让学生在小组中分别介

品德论文

把握教学目标实现有效教学 [摘要]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在小学品德教学中,只有牢牢树立目标意识,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乃至整个小学段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认真审视教材,采取比较异同点、抓住着力点、寻求突破点等策略来制定教学目标,才能使有效教学成为可能。 [关键词] 把握目标策略有效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布鲁姆指出:有效的学习始于准确的知道达到的目标是什么。由此可见,把握教学目标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与关键,它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并规定着教与学的方向。因此,在小学品德教学中,教师应树立目标意识,站在课标的高度、全册教材甚至整个小学段教材的高度俯瞰教学内容,在充分分析课标、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教学目标,并确保课堂教学的各项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 然而,随着品德新课程教学的不断深入,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把握成为最突出的实际问题,直接影响了品德课的教学效率。因为品德课程是一门综合课程,教材中仅以导语、提示语及大量图片和少量说明性文字相组合的形式出现,使得不少品德课教师一时难以适应,尤其是对教材理解深度不够,目标制定不到位等问题尤为突出。 基于教学目标在教学中的地位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笔者经过多年的品德教学实践,在如何把握教学目标上谈一点看法。 一、比较异同点——梳理每单元、每课主次目标 小学品德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同一内容在不同年段重复出现,但要求有所区别,逐步提高,不同的年段有所侧重,又有所兼顾。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读教材、分析教材,找出教材中所蕴涵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梳理出全册教材中每个单元、每课教材的主次目标,这是正确把握品德教学目标,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1、“线式”比较法 在品德课程的编排中,都是以单元主题的形式出现,有时,同一主题内容在每册教材中都有呈现,教学目标呈螺旋上升,这样的单元内容就可以采用“线式”比较法来确立“单元目标”。所谓“线式”比较法,就是梳理出小学品德教材中同一单元内容的主次目标,将这些单元的主题目标进行纵向对比,比较异同点,确立本单元的主要目标,准确把握住本单元

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如何提升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 第一部分对《品德与社会》课程的认识 一、品德和社会的含义 这个部分应该分为两个部分来阐述: 第一、思想品德是结合学生的实际,力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树立建设家乡、建设祖国的志向。学生应从小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做一个合格的小公民。它是从思想上给人一只标杆。 第二、社会实践是在建立良好的思想品德后在行动上实践和体现的。一个小学生的道德修养的好与坏都表现在他们为人处世,生活的点点滴滴。它是从行动上给人一条准则。 二、《品德与社会》课程在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 第二部分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效果是很多《品德与社会》这一课程教师的难点,在这里,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

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 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一、浅谈如何开展《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 1、趣味性的导课形式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小品导入、讲述故事、音乐渲染等等。 2、多种多样的游戏教学是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捷径 游戏是儿童极为喜爱的一种活动。瑞士教育家皮亚杰说过:游戏是认识的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缓冲地区。游戏可以使学生轻松、愉快、有效地掌握知识,发展学生思维的敏捷性,使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可以适当采用游戏教学。它是教师融合特定教学内容于游戏活动中进行的教学,要是在课堂上采用了游戏教学,学生的兴趣浓厚,学习积极性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融洽,能顺利地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游戏活动能够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很快认定目标,进行反馈,并产生感受,可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创造性,产生最高程度的快乐体验,使自我教育得以实现。因此,它能较好地满足儿童游戏的天性,又能有效地实现教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

苏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下册教案(全) 1、父母的难处第一课时教学目标: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的问题制定调查、访问、统计的计划,提高学生体验、调查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学生说说自己对父母有哪些不满。 2、当我们发出这样的抱怨时,同学们有没有考虑过我们的父母有多难?他们有多少我们不知道的辛苦和难处啊! 二、指导开展“看看父母有多难”调查活动。 1、我们要想调查了解父母的难处,可以用哪些方法呢?看看书,也可小组讨论一下。 2、学生交流,确定采用的调查方法。 3、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想要了解的实际情况分组。 4、各小组根据自己的采访调查方式,制定调查计划,教师进行指导。 5、提醒学生调查时还注意什么?(注意自己的态度,要有礼貌,不能打扰被体谅者的工作和学习等。) 6、预祝同学们的调查活动取得成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父母与自己有关的各种难处,体会到父母对自己的关心,从而使学生形成爱家长及与家长分忧的思想。教学过程: 一、小组交流汇报

1、以学习小组为单位,交流各自了解到的情况。 2、全班谈谈自己的感受。 三、全班交流 1、各组派代表将本组了解到的父母某方面难处写在黑板上。 2、引导学生将父母的维处分类:身体方面的、经济方面的、工作方面的…… 3、引导学生发现父母的难处哪是由自己引起,或与自己有关系的,记录下来。 4、讨论:父母的那些难处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5、欣赏佳作《妈妈的手》,思索交流妈妈的手变粗糙了的原因是什么。 6、老师进行总结提升。 四、课后活动双休日时与家长交换角色,做一天临时家长,然后记录自己的感受。第三课时教学目标:通过辩论、讨论、交流让学生体会到自己也能为父母解决一些难处,培养学生主动为父母分忧的思想意识并引导他们学会转化为积极的行动。让学生体会到在接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也要有回报父母的意识。教学过程: 一、小小辩论会:大人的难处我能帮着解决吗? 1、小组讨论:(1)说明你同意书中哪方的意见?为什么?(2)举一两个事例(你亲身经历或看到的、了解到的)来说明你的观点。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全册教案 1、知道讲诚信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知道诚信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2、对不诚不信的行为表现出不满和愤怒,对自己的失信感到内疚和自责。 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愿意为建造诚信社会尽力。 3、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做到说话真实,待人真诚,说到做到。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懂得做人要诚实守信。 2、让学生知道言而无信的人会给对方带来不悦,失去别人的信任。 3、通过交流,感知诚信的内涵,愿意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准备: 1、学生收集相关的故事和格言。 2、老师准备课件创设情境。 课时划分:3课时 第1课时请你相信我 一、谈话揭题待人真诚,言而有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维系现代社会的纽带。我们身边有很多很多诚信的人,这节课我们来谈谈什么样的人是信得过的人?教师板书:我信得过

二、课件演示教材提供的场景,学生观看。 看了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师小结引入下一环节:是啊,刚才你们看到的小朋友都是值得我们信任的人,那么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的人吧。 三、互动讨论,交流,理解诚信的内涵 1、说一说:回忆在自己的交往的人当中,谁是自己是信任的人?举例说说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引导学生说出信任的原因多样化:比如坦率、有借有还、说话算话、诚实、不撒谎…… 涉及的人可以是学校里的同学、老师、父母、亲朋好友等。 2、填一填:通过提供的范例和讨论,完成表格填写。 我信得过的人姓名我信任他的原因 3、小组内交流,教师参与其中。 4、全班汇报 XXXXX:相机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明白什么样的人才能成为一个值得别人信任的人。 5、小结,理解信任的内涵诚信:即诚实守信,诚实就是说话真实,待人真诚;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说到做到。 6、说说你是怎么理解诚信的内涵的? 四、自我反思 1、我是一个能得到别人信任的人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