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甘肃政法学院

本科学年论文(设计)题目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经济管理学院物流管理专业2013 级物流管理班学号: 201321070151

姓名:张丽娟

指导教师:史青涛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时间: 2015 年 12 月

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张丽娟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产生活的需求也不断增多。计算机网络的普及使得人们的信息交流渠道得以拓展,交流速度和频率均有了较大提高。而且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涌现出了一大批新兴产业,其中就有网上购物、物流业等,特别是物流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发展却特别迅速在实际的生活中,我们过多的关注正向物流,而忽视了逆向物流管理。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它是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对产品和物资进行完整的、有效的协调和高效的利用过程,通过逆向物流管理,企业可以占据领先竞争对手的地位,获得更多的市场空间。本文通过叙述逆向物流的含义,说明了逆向物流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分析了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最后就如何促进逆向物流在我国更好的发展问题,在策略和具体操作层面给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逆向物流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 economic level, people's demand for production and life has been increased. The populariz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industry, a large number of emerging industries, including online shopping, logistics, especially the logistics industry, but the development is particularly rapid in real life, we pay more attention to forward logistics, reverse logistics management. In this paper, we analyze the important role of reverse logistics, and propose some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Finally, we give some measure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reverse logistics in our countr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verse logistics, analyzes the important role and significance of reverse logistics.

Key words: Reverse logistics Status analysis Solutions

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物流也已从传统的流通业中独立出来并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法规约束力度的加大,逆向物流的经济价值也逐步显现。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时期和地区理所当然的厉行节约是首要选择,传统经济生活中的废品收购,有空桶、空瓶、空盘,废旧钢铁、纸张、衣物等的重复利用也是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生活现象,因而,服务于废品回收再用的逆向物流并不是什么新东西。另外对产品零部件的回收再用或将废弃包装回收后清洗再用都比买新的要便宜。由于过去十年中对环境保护的高度重视,逆向物流有了新的含义,如耐用产品和耐久消费包装。现在,我们要找出逆向物流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利用资源再生利用技术来降低逆向物流的成本,而且由于它能带来资源的节约就可能意味着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增加。

发展逆向物流有着极其重要且深远的意义。一,可以实现资源回收再利用。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特别是一些矿产资源,一旦被开采,在短期内无法再生。而近一百多年以来,人类社会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激增,大量的资源被开发利用,后备储量急剧减少,已经危及资源的可持续供给。二,可以减轻对环境保护的压力。对逆向物流进行有效的管理,可以降低整个物流系统对环境的压力,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三,是企业竞争的需要。产品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导致回流物品数量增加,也因此增加了逆向物流的管理成本,竞争的加剧使企业非常重视新的分销渠道的开发和利用。

本文首先通过对逆向物流的定义和作用进行了基础了解,然后通过文献资料查询对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历程全面掌握,发现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

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在策略层面,大力鼓励发展绿色物流,加速政府环境立法进程,加快宣传并建立相关的法规来树立现代逆向物流理念;在具体操作层面,进行包装回收创新,组成战略联盟,利用新兴的科学技术和现有的正向物流资源。

一. 逆向物流的概述

对我国逆向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的研究,要充分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现状、逆向物流、应对措施及主要内容,对理论知识有一个系统的了解。结合相关文献和我国逆向物流所特有的情况,对两者进行糅合。这些理论依据是提出应对措施的基础。

(一)逆向物流的定义

逆向物流是指为了重新获得退货品、回收或废弃产品的利用价值,通过对产品或包装物的回收、翻新处理、再生循环等手段,使产品、产品运输容器、包装材料以及相关物流信息,从最终客户端开始,沿着供应链从下游向上游反向流动的过程。即逆向物流包含来自于客户手中的产品及其包装品、零部件、物料等物资的流动。简而言之,逆向物流就是从客户手中回收用过的、过时的或者损坏的产品和包装开始,直至最终处理环节的过程。

(二)逆向物流的作用

1.促进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减少资源消耗,改善环境

单向的正向物流由于没有构建逆向物流,其流程是开环的。经济活动从自然生态系统获取资源开始,经过生产、流通、消费,将废弃物直接丢掉,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造成了资源消耗的浪费,逆向物流能够积极推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为废旧产品的回收和利用假设桥梁,既能节省大量的社会资源,还可以治理污染,改善环境。

2.促进企业快速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逆向物流在促使企业不断改善品质管理体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ISO9001 2000版将企业的品质管理活动概括为一个闭环式活动--计划、实施、检查、改进,逆向物流恰好处于检查和改进两个环节上,承上启下,作用于两端。[1]企业在退货中暴露出的品质问题,将透过逆向物流资讯系统不断传递到管理阶层,提高潜在事故的透明度,管理者可以在事前不断的改进品质管理,以根除产品的不良隐患。

3.提高顾客价值,增加竞争优势

在当今顾客驱动的经济环境下,顾客价值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众多企业通过逆向物流提高顾客对产品或服务的满意度,赢得顾客的信任,从而增加其竞争优势。对于最终顾客来说,逆向物流能够确保不符合订单要求的产品及时退货,有利于消除顾客的后顾之忧,增加其对企业的信任感及回头率,扩大企业的市场份额。如果一个公司要赢得顾客,它必须保证顾客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心情舒畅,而逆向物流战略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对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客户来说,上游企业采取宽松的退货策略,能够减少下游客户的经营风险,改善供需关系,促进企业间战略合作,强化整个供应链的竞争优势。特别对于过时性风险比较大的产品,退货策略所带来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6]

4.降低物料成本

减少物料耗费,提高物料利用率是企业成本管理的重点,也是企业增效的重要手段。然而,传统管理模式的物料管理仅仅局限于企业内部物料,不重视企业外部废旧产品及其物料的有效利用,造成大量可再用性资源的闲置和浪费。由于

废旧产品的回购价格低、来源充足,对这些产品回购加工可以大幅度降低企业的物料成本。[5]

5.改善环境行为,塑造企业形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高,环境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变化,顾客对环境的期望越来越高。另外,由于不可再生资源的稀缺以及对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各国都制订了许多环境保护法规,为企业的环境行为规定了一个约束性标准。企业的环境业绩已成为评价企业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为了改善企业的环境行为,提高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许多企业纷纷采取逆向物流战略,以减少产品对环境的污染及资源的消耗。

二.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现状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积累,中国物流业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大环境下有了很大改善,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已有较大的发展。但与此同时,由于地理环境和管理限制,中国物流业是未充分发展的不连贯的产业。就总体来看,我国逆向物流中心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发展不平衡,存在比较多的问题。

(一)国民对逆向物流缺乏认识和重视

居民珍惜资源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偏弱,加之又是人口大国,消费量偏大,产生的废弃物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由于缺乏国家和地方投入废旧物品回收利用行业技术十分落后。现在很多再生资源回收企业仍然以手工劳动为主,不但工艺流程落后,还造成了严重的二次污染。同时大多数企业并没有认识到逆向物流的重要性,认为逆向物流不仅不能带来经济效益,还会造成资源和时间的浪费,不重视对逆向物流的管理。[4]

(二)逆向物流缺乏规范化管理,安全隐患大

中国废旧物资回收再利用行业存在数量多而质量差的问题,废旧物资零星分散,回收经济效益差。无序的状态,缺乏统一的组织和管理,给资源回收带来不利影响。一些不法分子将废品作为原料制造假冒伪劣产品,严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其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三)回收网点设置不尽合理

目前,我国还未形成由制造商负责的废旧产品回收制度,废旧产品仍然是由社会回收网络回收,难以形成社会化、市场化、规模化的经营机制,物流成本大大增加。同时,回收网络不健全可能导致回收物进入小作坊式进行低级加工,既浪费了资源有污染了环境。[7]

(四)企业传统的退货政策对开展逆向物流的不利影响

过去,企业对产品的回收和退货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政策,对客户办理退货设置复杂的手续,这些消极的退货政策阻碍着逆向物流的有效运作,导致供应链系统中存货水平的提高和企业市场份额的下降。

(五)物流管理观念有待提升

虽然企业的经营理念比过去有所进步,但是物流观念仍有待提高。对物流管理部门的职能认识不足,不具有统一协调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管理能力。从供应链管理角度看,多数企业虽然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共同决策,但有少数企业仍在部门各自为政,即企业内部管理脱节,与大物流的管理理念相距甚远。

三.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对策

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的结合是企业实施逆向物流的总体目标,但是企业在实施逆向物流过程中存在上述诸多障碍,因而,在具体运作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才能达到环境效益与经济利益双赢的目标,发展逆向物流促进我国循环

经济体系的构建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提出几点对策和建议:

(一)在策略层面的对策

1.加强宣传并建立相关的法规树立现代逆向物流理念

使大家意识到逆向物流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全民的资源和环境意识。提高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意识。学习逆向物流知识,在以顾客为导向和绿色主义盛行的市场环境下,企业建立逆向物流系统,是提高顾客忠诚度、促进技术创新的来源之一,对企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塑造环保形象、增强显性和隐性竞争优势等具有积极意义。[3]

2.加快政府出台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激励机制和政策措施的进程

我国可通过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建立适合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水平,能够促进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激励机制。研究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促进再生资源行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有关措施。[2]

3.大力鼓励发展绿色物流

鼓励在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零件的易于拆解,致力于实质性的“变废为宝”。重视逆向物流通道建设,提高供应链整合能力。

4.抓好示范试点

引导和扶持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发展逆向物流和建立再生资源回收网络和集散市场,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逐步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提高技术和管理水平。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回收物流网络,但需要一些中心城市培育几个大回收企业,以便发挥集聚效应和发散效应。

5.促进企业物流的管理创新和技术进步

鉴于逆向物流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企业必须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营管理系统作支持,采取一系列计划控制手段和措施,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

(二)在具体操作层面的对策

1.进行包装回收创新

我国人口众多,包装废弃物总量高,利用率却很低,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却用大笔外汇进口数十万吨纸浆,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导致外汇流出。我们应不断致力于新技术、新工艺的研究开发与利用,开发研制绿色包装材料,以便在更远的将来更有力的占领市场。为了便于包装回收和重复利用,建立包装物回收参考标准。

2.新产品设计创新

目前的回收基本上通过压碎后再分类的方法进行,显然,压碎后的材料混合在一起难于分离,回收效率低,难度大。因此面向回收的设计意义重大,它包含可回收材料、可回收方法及可回收零部件的结构设计等方面。其中产品的拆卸回收分析是设计中非常关键的因素,它可以延长资源的利用时间,是实现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

3.采用外包形式

外包模式(TPC)是制造企业通过协议形式将逆向物流的回收处理业务以支付费用等方式,交由专门从事逆向物流服务的企业负责实施。业务外包是一种现代企业普遍采用的战略,在逆向物流领域,逆向物流外包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呈现日益上升的趋势。在这种逆向物流管理模式下,第三方逆向物流商代表制造企业履行延生生产者责任,管理废旧产品。[5]

4.组成战略联盟

回收公司将回收的物品进行分类再加工后,向生产企业提供各种类型的分类原料,两者组成战略联盟。这种方式的优势有:在给定区域中对更多产品负责;可以专注进口产品;适合小公司参与;会有较多种类的产品得到处理;制造商同样会关注废旧产品的回收利用,最大化再生资源;关注产品的设计,方便废旧后拆卸和循环利用。

5.从供应链的范围来建立逆向物流信息系统

现代企业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来加强对逆向物流的管理,提高其效率。有效的逆向物流系统和流程能节约成本,但逆向物流并不等于废品回收,它需要供应链上的多个节点密切配合。因而,企业实施逆向物流,不能作为一个孤立的过程考虑,必须与供应链上的其他企业合作,共享信息。[6]

6.利用条码技术和现有的正向物流资源

条码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企业在逆向物流过程中对产品运输的信息有效收集,从而快速的处理有关的回收产品。在企业现有的物流资源投入中正向物流的设施建设投入较多,虽然与逆向物流在很多具体的操作环节上是完全不同的,但在流通环节上具有很多一致性,都是在供应链上的流通。从这一点上讲,将二者充分结合运作是完全可以的。

四、结语

我国企业的逆向物流的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科学合理的逆向物流策略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增加企业的利润,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竞争优势,增强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企业逆向物流活动是一个值得所有企业关注的、蕴藏着巨大商机的领域。逆向物流正成为优秀企业的竞争利器,尤其在全球化企业的经营战略中,逆向物流的重要地位已毋庸置疑。

参考文献:

[1]辛春安,崔英会,赵京军.工程物流探索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北京:中国水运,2007.

[2]赵俊芳.公路施工企业的建设物流管理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09.

[3]王海燕,杨家其.我国逆向物流的发展与对策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704-707.

[4]朱永明.郑州施工企业物流管理的现状与问题探讨[J].物流平台,2007,10:141-142.

[5]谢玉兰,陈宇.企业逆向物流外包的风险及对策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6,(7):24-25.

[6]刘彦平.逆向物流与闭环供应链管理问题研究[J].经济学研究,2006,(5):23-24.

[7]孙学海.论逆向物流的战略价值及推进策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5):60-63.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表

刘海彬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郑州大学自考本科毕业论文专业物流管理 姓名刘海彬 准考证号 4 1 0 3 0 5 0 4 0 0 0 9 0023 论文题目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2009年3月8日 注:准考证号、姓名要规范填写并准确无误

目录 目录 (1) 摘要 (2)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3)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 (3) 1、物流基础设施规模迅速扩大 (3) 2、交通运输量、港口吞吐量大幅增长 (4) 3、物流市场潜力 (4) 4、第三方物流服务方兴未艾 (5) 5、物流技术装备水平迅速提高 (5) 6、政府部门对现代物流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 (5) 二、我国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5) 1、物流系统效率低,物流成本高 (5) 2、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物流技术装备水平低 (6) 3.标准化建设滞后 (6) 4、我国物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6) 三、加快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若干政策建议 (7) 1、加强统一领导,建立必要的政府部门间协调机制 (7) 2、实施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7) 3、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培育社会化的物流市场 (8)

4、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8) 5、充分发挥行业社团组织的作用 (8) 6、加强物流人才的培养 (8) 四、中国物流业发展趋势 (9) 1、企业物流社会化趋势 (9) 2、企业物流专业化趋势 (9) 3、物流企业规模化趋势 (9) 4、物流企业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9) 5、物流市场细分化与国际化的趋势 (10) 6、区域物流集聚与扩散的趋势 (10) 7、物流基础设施整合与建设的趋势 (10) 8、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物流优先发展的趋势 (11) 9、物流信息集成化与移动化的趋势 (11) 10物流发展政策环境更加宽松的趋势 (11) 结束语 (12) 参考文献 (13)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一个国家的物流业发展水平,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企业的竞争能力。随着物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经济增长越来越依赖于物流的发展。认清我国物流业的现状与不足,明确发展的目标和趋势,引导物流业健康、高效发展,打造强大的物流产业,进而有力推动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关键词:中国物流业现状问题建议趋势 A country's level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ment reflects it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the competitive ability of its enterprise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and growing of the logistics industry, the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录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1.1国际物流业发展概况 1.1.2物流对国民经济的重要意义 1.1.3中国物流的发展 1.2研究目的及理论创新点 1.3研究结构体系及主要内容 2.现代物流发展背景及其特征 2.1物流的基本理论 2.1.1物流的含义 2.1.2物流的基本特征 2.1.3物流的产生及发展历程 2.2第三方物流的特征与发展趋势 2.3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最新动向 3.中国物流发展现状与差距 3.1中国物流业发展阶段 3.1.1计划经济下的物流 3.1.2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下的物流 3.1.3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现代物流 3.2中国物流业基本现状 3.2.1第三方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发展迅速 3.2.2物流基础设施能力大大提高,国际物流量快速增长 3.2.3物流质量有所提高,物流效率有待改善 3.2.4客户需求多样化,物流外包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3.2.5企业间寻求合作,共同克服困难以提高服务能力 3.3中国第三方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制约因素 3.3.1物流产业发展仍然面临着较大的市场需求约束 3.3.2条块分割的物流管理和流通体制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3.3.3供应商功能单一,增值服务薄弱,缺少综合性物流服务 3.3.4物流研究相对落后和物流专业人才短缺,是物流产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4.发展我国物流业的营销对策 4.1物流营销策略转换 4.2物流营销的基本策略选择与策略组合 4.2.1物流服务市场的细分与定位策略 4.2.2物流服务创新与差异化策略 4.2.3物流服务营销渠道策略 4.2.4物流关系营销策略 4.2.5物流服务的4cs组合 4.3物流营销策略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b12112659.html,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杨银虎 来源:《商场现代化》2011年第16期 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行的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点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以及为实现这一流动而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物流业的发达程度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一、我国物流业基本现状 我国的物流业受到传统体制影响,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技术及水平、服务质量等方面发展不均,加上物流教育起步较晚、企业对物流认知不够等因素的限制,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物流总体水平不高,产业总体规模不大。我国加入WTO后,在与国际市场的交流与竞争中,为了提高竞争力、降低运营成本,生产和销售等企业不断吸收经验,对物流业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物流外包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二、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1.我国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物流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国家将物流列为我国下一步发展的主要行业之后,我国物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就物流业的总体发展规模和发展水平而言,仍不能与经济发展规模相匹配,整体物流效益低下,与先进国家水平尚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物流业务单一,规模效益低下 我国的物流业呈现多元化的物流格局,专业化流通的集约化经营优势难以发挥,规模经营、规模效率难以实现,设施利用率低,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资金严重浪费。由于利益冲突及信息不通畅等原因,造成余缺物资不能及时调剂,大量物资滞留在流通领域,造成资金沉淀,发生大量库存费用。即使发展到现在,我国物流作业企业从网络、功能、管理、服务、业绩等方面综合评估,真正实力超群的,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却寥寥无几。物流企业规模小,物流技术和装备水平低下是企业的运营成本增加,难以创造理想的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 (2)我国物流基础设施满足不了现代物流发展的要求。 我国物流的基础设施总体能力不足,设施功能不平衡,设施水平落后。仅就运输基础设施而言,运输的主要方式有铁路、公路、水路、航空和管道运输五种方式。运输功能发挥的最好方式是各种运输方式均衡发展并且在局部范围内可以相互替代。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09物流16号谢文平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部门,正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国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 一、关于物流产业的基本认识 (一)物流产业的基本特征 虽然物流活动久已存在,但在现代经济中,物流产业及其所提供的物流服务,与传统的物流活动或者生产、流通部门从事的物流活动已经有了本质上的区别。 第一,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动脉系统,它连接社会经济的各个部分并使之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现代经济中,由于社会分工的日益深化和经济结构的日趋复杂,各个产业、部门、企业之间的交换关系和相互依赖程度也愈来愈错综复杂,物流产业是维系这些复杂交换关系的纽带和血管。因此,物流产业是经济运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物流产业通过对各种物流要素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实现物流活动效率的提高和社会物流总成本的降低。当物流活动分散在不同企业和不同部门时,各种物流要素很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例如,仓储设施的闲置等。随着物流活动从生产和流通领域中分化出来,各种物流要素也逐渐成为市场资源,专业化物流企业可以根据各种物流活动的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对各种物流要素进行整体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从而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物流要素的作用,提高全社会的物流效率。 第三,物流产业可以为全社会提供更为全面、多样化的物流服务,并在物流全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实现价值增值。当物流活动从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中独立出来后,物流就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成本因素,而成为一个为生产、交易和消费提供服务的价值增值因素,其中也蕴藏着巨大的商业潜力。专业化物流企业不仅可以提供货物运输、配送、流通加工等有形服务,而且可以提供物流方案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无形服务,这是商业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等传统流通部门所难以企及的。相对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言,物流服务创造的是产品的空间价值和时间价值,是产品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物流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创造价值的产业部门,并正在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现状及主要特征 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物流产业而言,中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其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一)企业物流仍然是全社会物流活动的重点,专业化物流服务需求已初露端倪 近年来,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企业对物流领域中存在的“第三利润源泉”开始有了比较

我国物流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

■一、我国物流发展经历的阶段 我国物流的发展历程,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有直接关系,同时和我国的经济体制变革有直接关系。按照我国经济发展历程,对于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来说,物流社会化服务发展大致会经历下述几个阶段: 1、传统物流服务阶段 这一阶段中,物流服务的社会化是按照不同专业服务分门别类各自单独展开的形式存在的,它是一种最初始的物流社会化服务的供给形式。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的时期,国家的整个经济运行处于计划管理之下、资源分配和组织供应是按行政区划进行的,物流活动的主要目标是保证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指标的落实,物流的经济效益目标被放到了次要位置、物流活动仅限于对商品的储存和运输,整体效益较低。 2、现代物流社会化阶段 这是在传统物流服务阶段的社会分工细化基础上,通过产业融合而形成的一种综合性物流社会化服务的形式和阶段。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我国开始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逐步过渡,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逐步加强,我国的经济运作从产品经济逐步向商品经济过渡,国内商品流通不断扩大,物流业开始受到重视和发展。物流业已逐步打破部门、地区的界限,向社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和联合运输等系统应用形式,用系统思想对物流过程进行优化,使物流总费用最低,物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所提高。 3、全社会集成物流服务阶段 这是在现代物流社会化未来将要达到的最高阶段,此时那些为各自独立的顾客企业提供综合性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通过全面集成企业以及全社会的物流服务,努力去实现全社会物流成本最低和效果最佳,从而形成了一种全社会集成的物流服务形式和阶段。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经济建设开始进入到了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消费需求个性化趋势的加强,竞争机制的建立,我国的工商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不断提供新的物流服务,出现了一批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现代物流企业,外商独资和中外合资的物流企业也有了发展。物流按照市场规律的要求开展物流活动,物流更多地和信息技术结合使用,物流的范围和领域也不断扩大,社会效益高。 ■二、我国物流企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我国许多物流企业本身规模偏小,盲目追求多角化经营,服务质量不高。物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发展物流的重要性,因此企业应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重视供应链管理,增强自身适应市场竞争的能力。 1、各地政府和企业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 近年我国部分省市政府认识到物流对于推动经济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和提高地区经济和工商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竞争能力的重要性,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战略性问题来抓,上海市为了使地区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经济腾飞的重要措施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优化企业物流管理,改变传统物流模式,创造物流服务产业化的社会基础条件。同时培育物流企业,逐步满足工商企业对物流服务的需求。这些举措已取得了明显收益,并涌现出了一批企业物流管理先进典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改善投资环境,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的建设,工商企业开始重视物流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收效。 2、物流企业发展速度加快 随着我国社会物流需求的增加,以及对物流认识的深化,企业积极扩展经营范围,延伸物流服务项目。逐渐向多功能的现代物流方向发展。很多企业在经历了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剧痛后,重新定位,努力转变经营机制,在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中提高服务,对客户提供不同的系列化物流服务。近年来国际上一些著名物流企业普遍看好我国物流市场,在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建立物流网络及物流联盟,他们运用国际成功的物流服务经验,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综合物流服务。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电子教案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 对策

浅谈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作者:李明明 来源:《商业经济》2017年第03期 [摘要] 现代物流业作为推动市场经济深化前进的动力之一,跻身21世纪几大最具发展前景朝阳产业之列。然而其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市场需求基础受限,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落后,现有管理体制缺乏改革创新,物流专业优秀人才匮乏。因此提出构建并完善信息平台,提高服务质量与水平,重视基础设施与技术装备建设与投入,完善管理与标准化模式并注重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等合理化建议,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关键词] 现代物流业;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59.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3-0086-03 Abstract: Modern logistics industry, one of the driven force for the advancement of market economy, is one of the sunrise industries of the 21st century with development prospect. However,there are problem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dustry: limited market demand basis, poor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backward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insufficient management system,and shortage of logistic talents.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including developing information platforms, raising service quality and standard, invest more in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equipment, sound the management and standardization pattern, focus on logistics talent cultivation, so as to facilitate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logistics. Key words: modern logistics,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 一、我国现代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 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相比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二十世纪末才开始正式重视着手于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顺应贸易往来的商业发展趋势,形成了以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为主的基础物流运输设施体系。我国物流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量大,且发展势头迅猛。 由于起步较晚,我国的物流运输设施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距离,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但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在短期内还是取得了傲人的成绩,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等公共设施工程大规模的建设起来。2003年国内以万吨级为单位的沿海港口多达六百个,港口的增设极大的优化了物流业的运输线路,同时也为作业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条件。为了更好的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与之匹配的相应辅助性设施也随之涌现,物流业的主体核心设施快速的成长比如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等。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技术飞速进步,在科学技术的带动下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取得了质的飞

中国快递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本论文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为参考,以快递产业的起源、中国快递市场内各快递企业的发展情况及现状为基础,进一步分析中国邮政特快专递EMS和中国民营快递企业在过去发展中及现阶段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出影响中国各快递企业发展的因素,并以此对中国快递产业未来的发展政策提出可行的建议,同时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理性的判断和预测,为中国各快递企业今后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1、中国快递产业概述 快递在当今世界,作为一种方便快捷的运输服务方式越来越受到社会各阶层客户的普遍欢迎,并得到迅速发展。早在1993年,全球十大运输企业排名中,第二及第九位均为主要从事快递服务的公司,这一事实足以证明快递业在运输业中不可低估的地位。快递业近20年的发展,快递业在发达国家的地位更加稳固,在发展中国家,快递业必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更大的发展。 1.1快递产业的起源 快递产业的前身包裹运送服务是由邮政送信业务发展而来,1907年UPS的创始人吉姆?凯西创建了美国信使公司,主要从事西雅图市内的递送业务。随着汽车和电话的普及,191 9年自此UPS公司的业务已经由信使转移到包裹运送。二战结束以后,全球科学技术的发展带来的小物件科技产品的诞生。小物件的运送在可*性和实效性上远远不能满足人满的需求。于是市场上急需一种能够快速的,可*的递送货物的产业出现。自20世纪60年代末,UPS网点已遍布美国25个城市,1986年敦豪与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合资成立了中外运敦豪,成为了中国市场内的第一家快递公司。20世纪80年代,随着快递产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快递企业迅速增加,业务范围不断扩大,遍布地区不断延伸。在中国快递产业已走过的30年当中,市场模块以基本形成,同时也产生了中国快递市场的三大巨头即国营快递、民营快递、国际快递。随着近年我国快运快递产业的迅速发展,目前已经在我国东部地区形成部分快运速递圈。同时这些快运速递圈正在带动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发展。部分大城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分析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一)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经过建国五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2003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7.3万公里,比1978 年增加41%;公路里程达179.6万公里,比1978年增加102%,其中高速公路3万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2.2万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03年沿海港口万吨级及以上深水泊位达到近600个。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2003年,电话用户总数达5.32亿户,其中固定电话2.63亿户,移动电话2.69亿户。电话普及率达到42部/百人。互联网上网人数达7950万人,上网计算机达到3089万台,网站总数达到59.6万个,互联网的应用逐步普及。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正文)

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中国进入了WTO,面对日趋完善的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中国物流业市场进入的扩大,物流在整个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与日俱增,明确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地位,必将使中国的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物流产业跨国化、大型化和网络化的潮流之中,加之全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良好环境,中国物流业必然面临的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现在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更是对物流行业进行深入的现代物流形态的研发,本文就是根据我国国情和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发展的情况,结合大四一年的实习工作分析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方向及所面临的问题并根据我国国情提出解决我国物流业的策略。 物流业是近20年来在国外兴起的一个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定义的物流定义如下:物流(logistics)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的结合。 一、我国物流业的概况 我国物流业的发展水平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能力,在一些方面已经达到了国际的领先水平,形成了采购、运输、仓储、配送、代理等方面比较全面的物流产业体系,进一步完成了我国的国民经济体系。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之快,成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物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过去的几

十年里,我国的物流业大致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年-1954年为开始创造阶段 这个阶段,仅仅是我国物流业开始创建的阶段。无论生产领域或流通领域都根据物流业务的需要,建设一部分仓库,购置一些车辆,设立了储运科、运输队和仓库等。这个时期,由于我国交通运输还很不发达,物流业的货物运输主要依靠铁路及一部分公路汽车运输。而在广大农村地区还使用畜力车来运送货物.除一些大城市外,商物分离型、专业性的物流业较少,而多数是商物合一型、兼营的物流企业,附属于各专业公司或批发站。在生产部门,对物流问题还未提到日程上来。 第二阶段:1955年-1965年为初期发展阶段 这个阶段,是我国国民经济比较稳定地发展时期,工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增长,交通运输建设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社会商品流通量也不断扩大,因此,我国物流业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在物资、商业、供销、粮食、外贸等流通部门,相继建立了储运公司、仓储公司、中转站等“商物分离”型、专业性的物流企业;和储运部、运输队、仓库等附属于专业公司和批发站的“商物合一”型,兼营的物流企业。就其业务活动范围来说,这些物流企业担负着国家的大量物流业务,它是我国物流业的主流,这时也开始引起国家对这一行业的重视。 第三阶段:1966年-1976年为停滞阶段 这个阶段,众所周知,是十年“文革”动乱时期,中华民族的一场灾难。科学技术不被重视,经济发展遭到破坏,国家建设停滞不前。在这种形势下,物流业和其它行业一样,根本谈不上什么发展,仅仅是维持现状或陷于停滞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物流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xx区把物流业作为“四大支柱产业”(化工、造纸、酿酒、物流)来发展,取得了不凡的业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对于“1234”发展战略的实施,增加财政税收,增加为工业服务的功能。为此,该如何围绕泸州市“四个四”发展战略,加快发展xx现代物流业,使物流业成为xx经济增长的一股强劲活力和亮点,笔者就此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xx区物流业发展现状 目前,xx区有属地物流企业97家,其中,企业物流企业1家,区级物流企业73家,镇级物流企业23家,占地面积267亩,仓储面积万平方米,从业人员2050人,车辆1009辆,船9艘,总吨位万吨,自开票纳税企业11家,代开票纳税企业26家。XX年实现货物运输量XX万吨,入库税金5800万元,同比增加1900万 二、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必要性 1、现代物流发展背景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生产资料的获取与产品营销范围日趋扩大,社会生产、物资流通、商品交易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革。与此相

适应,被普遍认为企业降低物资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之外的“第三利润源”的现代物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兴起。 2、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历史和现实经验证明,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欠发达地区实现加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外资西进、东资西移的趋势明显。我区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自我发展能力弱,主动地、大规模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最重要突破口。而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必然要求健全完善的物流设施和高效便捷的物流服务,以低成本专业化的流通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必须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 3、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区域中心城市的主要特征,就是具有强大的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按照市委“四个四”发展战略,要打造川滇黔渝结合部商贸中心,就必须在提升物流、商流、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等多种要素的聚集能力方面狠下功夫。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无疑是解决这一难题的重要途径。 4、有效发挥和利用产业优势,必须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 实施工业强区战略,要有效发挥和利用我区工业产业优

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毕业论文 题目:我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 经过60年的发展,我国物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有效降低社会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成本已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焦点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并提出若干建议。最后,分析得出未来物流发展的趋势:电子商务的普及、第三方物流快速发展和转变成第四方物流的趋势。论文分为八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第二部分为“物流”概念的界定;第三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历程;第四部分为我国物流业的现状;第五部分为我国物流发展的趋势;第六部分为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障碍;第七部分为完善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相关建议,第八部分为结束语。 关键词:物流;现状趋势;第三方物流

目录 一、绪论 (1) (一)现代物流的概念 (1) (二)中国物流的发展历程 (1) 二、中国物流业的现状 (2)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处于粗放式扩张阶段 (2) (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发展初具规模 (2) (三)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类型 (3) (四)物流业促进了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 (3) 三、我国物流业发展的问题 (3) (一)我国物流企业规模偏小,缺乏竞争力 (4) (二)我国物流企业增值服务弱 (4) (三)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尚未广泛应用 (4) (四)物流观念淡薄,政府政策透明度不够 (4) (五)物流企业从业者素质不高,专业人才匮乏 (4) (六)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缺乏统一协调的管理机构 (5) 四、中国物流市场的发展趋势 (5) (一)电子物流 (5) (二)物流规模和物流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 (6) (三)第三方物流将快速发展 (7) 五、结论 (8)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业现状与发展趋势 物流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方利润增长点,成为各国争相发展与培育的新生行业,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产业升级,加速现代化进展,加快物流业的发展刻不容缓,然而在最近我国物流发展中,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情况。 一、我国物流业的现状 (一)对物流的重视程度不够 过去很长时期内,由于供给不足,难以有效满足生产、生活所需, 为弥补供需缺口,国家主要致力于如何增加生产,而对流通领域的重视程度明显不够。以投入领域为例,国内大部分资金投向了农业生产领域,进入流通领域的远远不足。对物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足已经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截至目前,我国还没有形成以物流科技创新和知识型物流人才为核心的物流教育体系,而且这些专业培养出来的人才,又大多侧重于工业产品物流,真正精通物流的却是凤毛麟角。 (二)物流主体发育尚不成熟 物流的有效运作必须依赖于多元化的物流载体。但现阶段,我国物流的运作载体比较单一,国有和集体性质的流通企业普遍背负着历史积淀的各类包袱,从执行调拨计划转向市场竞争有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缺乏竞争优势,其中己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从物流行业中退出。 因而整个物流领域运作主体竞争能力弱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供应链管理薄弱 由于物流是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物流对象是沿着整个供应链的链条流动,物流的管理过程和供应链的管理过程难以截然分开。随着物流的发展,供应链的重要性日渐显露,供应链管理水平直接影响着物流的成本高低。而现阶段,我国建立的较为完整的供应链还不多见,加工企业和一些新成立的农业合作经济组织本身实力薄弱,彳艮难成为供应链的核心主体。当前大部分的流通和交易活动都由批发市场承担,从理论上讲,这些批发市场算是供应链的核心主体。然而多数批发市场还处于较为原始的状态,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虽然有一部分早己实行了改制,但仍在相当程度上保持着本色,大量的白原材料供应到生产,再到销售,整个链条还基本被分割为两段:一是“生产一一流通”环节,即从农户到批发市场或集贸市场;二是“流通一一消费”环节,即从批发市场到消费者。在两个环节的结合处,由于各个交易主体只注重和追求个人利益,诱发了诸多问题,从而注定了供应链只能是一条断裂的链。 二、我国物流信息化现状 (一)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 有调查显示:我国大中型企业物流及第三方物流企业信息化意识普遍提高,信息化进程正在加快。大约有74%勺企业已经建立了信息管理系统,77%的企业已有白己的网站。已建管理信息系统的企业,系统是内部局域网的和广域网的各占大约一半。但企业信息化仍处于起 步阶段,企业网站的功能以基础应用为主,主要用于企业宣传(40%), 其

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理论研究 -109- 摘 要:在详细分析我国物流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我国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物流业;基础设施;效率;成本;管理机制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物流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在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是我国物流产业继续向前发展的最大阻力。因此,我们必须将其找出并找到相应的对策。 一、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基础设施落后和技术水平较低物流设施比较落后,技术不先进,管理人员经验不够成熟。我国传统物流企业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自动化信息程度低,在仓储、运输、配送各个环节仍然以手工作业为主,没有自动化信息网络,不能优化调度、有效配置。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利用和规划缺乏一定的协调性。物流集散和储运设施也较少,一些大枢纽的周转能力还有很大的欠缺。 (一)物流产业效率低、成本高 我国物流产业的运转效率低,成本高,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有较大的差距。主要反映为物流系统中各环节的衔接较差、投入相对较大。在货物途中运输时间、货物存储时间、劳动生产率等方面都可以有较大的提升。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不合理装卸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 (二)管理体制和机制的不成熟 目前,我国物流产业实际上处于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物流产业的管理权限被分割在若干个部门和地区,各部门和地区自成体系、自我管理,使得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权利和责任相互重叠,无法形成有效合作和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产业体系。由于物流业涉及到交通运输、商品包装、经贸、税务、城市管理等多个行业,而这些行业在管理方法和理念上又有很大的差异。所以造成物流管理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也直接阻碍了现代物流业的蓬勃发展。 (三)物流专业人才短缺 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落后。物流企业对人才也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从事物流的人员相应地缺乏业务知识、业务技能,从而不擅管理。物流教育水平不高,主要表现在缺乏规范的物流人才培育途径和缺乏正式的物流人才培养基地。 (四)对物流行业的认识水平及政策透明度不够 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起步晚,一直以来,物流业被单纯地认为是货物运输。其实,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业是指原材料或产品从起点至终点及相关信息有效的、有目的移动的过程。它将运输、储存、装卸、流通加工、包装、配送、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由于人们对其认识不够充分,现代物流产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制定的有关物流政策措施缺乏系统性,透明度也不够,使得物流的发展更加困难。 二、发展我国物流业的对策 (一)制定有利于物流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现代物流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政策支持。各级政府都应该 加强对现代物流的统一领导,制定相关的有利于物流发展的政策,负责研究发展现代物流的规划,并且还要协调好物流业中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为构建全国统一、高效的现代物流体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服务 随着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企业为了加强核心业务的发展,将会分工更加专门化。这将促进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第三方物流可以大大促进区域经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国际贸易和地区交流,使物流业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还可以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第三方物流将是大势所趋。 (三)抓好物流标准化体系建设 针对当前物流标准化存在的问题和国际物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应加快标准化建设步伐。对已经落后于物流发展需要的标准应予淘汰,并制定新型标准;对部分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标准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尚未制订的标准抓紧制订,以使各种相关的技术标准协调一致,与国际标准接轨。 (四)培养物流专业人才 只有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技术不断改进,经验不断积累,物流管理水平才会上到一个新台阶。国家和政府应大力鼓励高校物流人才的培养和企业专业人才的培养。同时,从事物流管理的人员还要不断创新,不断积累并且总结经验。还应该借鉴国际经验,由行业社团组织来执行现代物流产业从业人员执业资格制度,逐步建立我国物流行业从业人员职业教育、培训和从业资格认证制度及相应的认证体系。 (五)加大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 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成果,加快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尽快建立以数据交换系统为核心、具有供应链管理、业务协同和专业化服务等功能的现代化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大力推进物流电子数据交换的普及和应用,实现物流企业和客户共享资源,对物流各环节实时跟踪,有限控制与全程管理,加快物流商务与电子商务的融合,实现物流电子化。 三、小结 物流在当今社会发展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任何企业的向前发展都离不开物流。只有我们的物流体系完善了,管理水平提高了,物流成本降低了,各企业才能高效有序的运转。我国正处于发展现代物流的大好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转变,基础设施条件日益完备。加快建立现代物流体系,加强现代物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提高社会综合服务能力,构筑方便及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物流环境,是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及工作目标。 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黄 平 (611756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与物流学院 四川 成都)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国内外物流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一、国外物流的发展现状 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现状看,物流业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发展主要是物流内涵的拓展、过程的延伸、覆盖面的扩大以及物流管理的日益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 l. 物流服务的拓展 物流服务已经逐步将加工、保税、仓储、金融、保险乃至报关、通关、商检、卫检、动植检、中转等业务统—进来,把整个商贸流通过程作为—个完整的领域来进行通盘考虑和经营。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比较成本优势的驱动,产品异地加工、装配、包装、标志、分拨、配送、销售等增值服务,也逐渐涵盖进来。 2. 物流服务过程的延伸 物流服务的过程经历了“港口到港口”、“门到门”和“货架到货架”等几个阶段,其过程在逐步延伸。由于生产企业需要实行“即时供货”和“零库存”,以加速资金和货物的周转利用,物流业将生产以前的计划、供应也逐渐包括在自己的服务范围之内,使服务过程向前延伸。 3. 物流服务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交通工具、信息系统的不断创新,使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也使物流业相应地扩大了自己的覆盖面。近年来,跨国家、跨地区、跨城市的物流服务都有了较快发展。 4. 第三方物流作用日趋显著 “第三方物流”来是指为发货人(第一方)和收货人(第二方)提供专业物流服务的第三方企业。物流服务公司在货物的实际移动链中并不是一个独立的参与者,而是代表发货人或收货人来执行。之所以强调发展第三方,主要是实现物流运营的专业化、科学化,并使物流企业与物流需求者之间建立更紧密、有效的联系。 5. 电子物流发展 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迅速发展,使电子物流快速发展。企业或个人通过电子网络与外界构通,实现网上购物,这种网上直通的方式使企业能迅速、准确、全面的了解需求信息,进—步实现最优的生产模式和物流业务。这种可在线跟踪货物、在线规划物流线路、在线实施物流调度及货运检查的电子物流,是21世纪物流的发展方向。 二、国内物流业的发展及现状存在问题 与国外物流发展水平相比,我国物流业目前尚处于起步期。改革开发以来,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的投资不断加大,物流技术装备水平逐渐提高,对物流的认识水平也不断提高,这些都为提高物流效率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然而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突出地体现在以下几点: 1.接受新概念的认识不统一 由于我国长期受传统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影响,一些部门单位习惯从局部角度考虑问题,难于接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物流现状和发展趋势 麻威外运131 国际航运与业务管理 1.物流现况 1.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 2.我国不仅第三方物流服务规模较小,而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也较小。 3.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 4.物流企业信息技术水平较低。 5..物流管理体制,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完善。 6.由于各个部门规定不统一,不配套,从而使交接手续繁琐,不能保证物流的通畅运行。 所有这些都会导致物流企业成本的增加。 7.物流的技术标准尚未建立起来。 8.物流管理人才匮乏。 9.我国物流成本较高。 解决方法: 1.提高对物流业重要性的认识,要把物流业作为先导产、业和重要产业。 2. 深化物流企业改革,做大做强物流企业,并建立企业联盟。 3.建立统管物流业的政府机构和中国物流行业协会,规范物流业的运作。 4.加强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物流企业运作效率。 5.在高等院校设立物流管理专业,抓紧培养熟悉现代物流的高素质人才。 6.利用外资,重点引进跨国物流公司,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 7.尽快建立信用制度,开展商业诚信服务。 发展趋势:

随着中国市场化趋势加速和中国加入WTO,面对日趋完善的世界经济一 体化趋势,由于中国物流业市场进入的扩大,必将使中国物流产业融入全球性 物流产业跨国化、全球化和因特网经济化的潮流之中,加上全球电子产业发展 的良好趋势,中国物流产业必将面临更大的机遇和挑战。及其中意义都是值得 我们深思的。 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密切关乎人民生活水平和一 国经济的发展,对社会生存和在生产起重要作用。研究物流产业化和当今物流 的发展趋势是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所以,中国推动现代 物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综合来看,可以简略的得出9点当今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 1.移动改变物流,电子产业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其毛细血管属性、去中 心化属性将颠覆传统的物流结构,自下而上的组织变革将催生新一代的巨无霸 物流企业。 2.平台化将渗透到适合标准化规范化的所有物流环节,各具特色的平台将 依托自身的核心资源开枝散叶,而生态圈将是不约而同的目标。 3.简单业务走向平台化,而复杂的、个性化的、需要定制的业务将进一步 凸显供应链的价值,并率先在某些专业的垂直一体化的细分领域取得成功,资 源整合、虚拟物流、依托方案顾问能力的第四方物流将走向前台。 4.在跨境电商的驱动下,国际物流将蓬勃发展,各种相关物流要素进一步 完善、丰满和沉淀,多样化的模式将满足多样化的国际物流需求,2015是跨 境物流业务的定型元年。 5.钱将继续流向各种平台概念股,轻资产的、资源整合的、移动概念的各 式运营平台容易获得资本青睐,而他们拿到钱后会做2件事情,一是让自己身 子变重,二是花钱砸客户。 6.互联网金融最关键的要素---信用将大部分落在物流身上,供应链金融会反向推动 物流企业提升管理和服务,未来金融的趋势是虚拟的、线上的,而可视化的物流是唯一真实、可控和可信赖的。 7.IT技术从辅助走向核心,成为物流企业最重要的软实力、发动机,IT2.0将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深刻改变企业的组织、流程、互联互通和服务方式,而 大数据经过了几年的积累将具备初步的应用价值。 8. 各种形态的物流企业将殊途同归,从相对单一的功能性物流走向综合性物流,多元化是共同的选择,未来快递、配送、仓储、干线、多式联运、国际、电商、支付等要素会融合,大家长得越来越像了。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我国物流业现阶段的发展情况 中国现代物流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在中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物资计划分配和运输体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 我国物流业起步较晚,进入21世纪现代物流业发展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国内物流热持续升温,发展势头迅猛。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近几年中国现代物流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展。 经过建国六十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三十多年的建设,我国基本建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组成的物流运输基础设施体系。到2010年年底,全国公路网总里程达到395万公里,5年新增6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7.3万公里,五年新增3.2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基本形成;全国沿海港口通过能力达55.1亿吨,五年新增30亿吨;内河航道里程达12.3万公里,五年新增及改善航道里程5700公里。我国还建成了一批铁路、公路站场和货运枢纽、海运和内河港口、机场。2011年,中国民航运输机队总量达到1610架,是2005年的1.87,运输线路和作业设施有了较大的改善。以发展现代物流为核心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配送中心等大批涌现。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在共用通信网的规模、技术层次、服务水平方面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二)现代物流技术逐步得到应用。 为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一些大型工业企业开始重视现代物流技术的应用,以订单为中心改造现有业务流程,在生产组织、原材料采购及产品销售、配送和运输等方面实行一体化运作,降低库存,减少资金占用。商业企业则加快改制重组,发展连锁经营、统一配送和电子商务的步伐。 (三)专业化物流企业迅速发展。 近几年来,通过改造传统国有运输、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积极引进外资物流企业,以及实现生产流通企业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专业化物流企业发展迅速,逐步形成了不同所有制形式、不同经营模式和不同经营规模的专业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物流的服务功能增强,服务水平提高。 (四)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逐步降低。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整体效益的提高。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测算,2011年中国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21.4%,一批采用现代物流技术的工商企业,物流成本降低的幅度更大。 总的看,中国现代物流业还处于起步阶段,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一是物流总成本仍然偏高。一般经济发达国家全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为10%左右,而中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