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印象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影响

答:印象派又称为“外光派”,是西方绘画史中的重要艺术流派,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的法国。1874年莫奈创作的题为《印象·日出》的油画,遭到学院派的攻击,评论家们戏称这些画家们是“印象派”,印象派由此而得名。处于传统的现实主义向现代派过渡的重要转折点上。印象派在艺术观点上与传统艺术一脉相承,强调艺术的真实性原则,在技法、色彩等方面则与传统艺术背道而驰,给现代艺术以直接启示,使后来的绘画艺术在视觉与审美领域产生了重大的变化。

印象派引导了近代艺术史上,第一次对传统艺术反叛的艺术革命。他们的这种叛逆精神,刺激着传统艺术现代化的进程。印象派成了19世纪末反叛的代名词,不仅他们绘画理论的产生源于对传统的反叛,即使印象派的内部反叛精神也使得印象派更加多元化。印象派强调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印象,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把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去。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但同时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序。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

印象派画派分析

印象派画派分析 从高中学习绘画的时候,老师就叫我们临摹印象派画家莫奈,塞尚等画家的画,经过几次写生。再到现在大学,老师讲印象派,因此对印象派的了解和关注更多了。 印象派和新印象派皆是以感觉而用科学的方法作画,是一种非常客观的艺术。印象派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在阳光下的物象,从而据弃了从16世纪以来变化甚微的褐色调子,并根据画家自己眼睛的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这又让我想起,高中时期出去安徽宏村写生的时候,老师让我们一天——早中晚都选择同一个地方同一个角度画三幅画,当时还很不理解,慢慢的懂得了老师的用意。不同时间,阳光下和环境下的物象的光和影是不一样的。 印象派绘画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光与色的描绘,表现物象受光后的变化。他们这种对光和色的兴趣,使他们注重在画面上运用大面积的补色进行并置,把物体颜色与阴影画的透明,如此,印象派作品的色彩比学院派绘画的色彩更为明亮,有生命的活力。为表现光线的颤动,他们恢复点彩绘画的老技法,在这种技法中,厚重的颜色小圆点或小笔触画上画布,表现了实际的光线及其在画面上的反射。绘画的点彩形式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提香到后来的戈雅和德拉克洛瓦的作品中都 能见到。但是,印象派画家在色点中对补色的运用是重要的突破。在从一定距离看他们作品的时候,这些分散的色点便构成了画面混合的色调。 印象派强调人对外界物体的光和影的感觉和印象,在创作技法上

反对因循守旧,主张艺术的革新。绘画技巧上对光和色进行了探讨,研究出用外光描写对象的方法,并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是由光色造成的,色彩是随着观察位置,受光状态的不同和环境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同时印象派着重于描绘自然的霎那景象,使一瞬成为永恒,并将这种科学原理运用到绘画中。根据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给后来的现代美术以极大的影响。 印象派脱离了以往艺术形式对历史和宗教的依赖,艺术家们大胆地抛弃了传统的创作观念和程序。艺术家关注的焦点转移到了纯粹的视觉感受形式上,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变得不再重要,因此区别于表现主义对内心情感的表现而忽视描绘对象的外在形象。 而我最喜欢的一幅画是莫奈的——《日出·印象》。它作为一幅 海景写生画, 整个画面笼罩在稀薄的灰色调中, 笔触画得非常随意、 零乱, 展示了一种雾气交融的景象。日出时, 海上雾气迷朦, 水中反 射着天空和太阳的色.岸上景色隐隐约约, 模模糊糊看不清, 给人一 种瞬间的感受。当年莫奈和一群青年画家举办展览时,这幅《日出·印象》遭到了诽谤和奚落。有的评论家挖苦说:“毛坯的糊墙纸也比这 海景完整!”更有人按这幅画的标题,讽喻一莫奈为首的青年艺术家 们为“印象派”,于是“印象主义”也就成了这个画派的桂冠。 而后来,新印象派既是印象派的某些技法和科学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同时也是印象派(凭直觉、凭经验的写实主义)向古典主义(重法则、重理论、重秩序)的转化。此派由于从印象派方向走入极端科学、理论化,运用“色调的分割”法则,以原色细点如嵌镶的分布画

高中美术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美术课《印象主义绘画》说课稿 教材分析: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 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

印象派解析

印 象 派 简 析 161411330

李豪伟 印象派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兴盛与70、80年代,反对因循环守旧的古典主义和虚构臆造的浪漫主义,19世纪最后30年,他成为法国艺术的主流,并影响整个西方画坛。代表画家马奈、雷诺阿和莫奈等都把“光”和“色彩”作为绘画追求的主要目的,他们倡导走出画室,描绘自然景物,以迅速的手法把握瞬间的印象,使画面呈现出新鲜生动的感觉。因莫奈的《日出·印象》而得名。 在西方绘画史上印象派绘画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艺术流派,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但它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初,法国涌现出一大批印象派艺术大师,他们创作出大量至今仍令人耳熟能详的经典巨制,除了这次来华展出的著名画作外,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莫奈的《日出·印象》、·梵.高的《向日葵》等更是鼎鼎大名。 印象派画家走出画室,深入原野、乡村、街头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借用“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的,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他们的使命便是忠实地刻画在变动不居的光照条件下的景物的“真实”,这种瞬间的真实不恰恰就是一种转瞬即逝的“印象”吗?而印象派画家把这种“瞬间”永恒地记录在了画布上。 代表人物有莫奈,毕沙罗,雷诺阿等 重要成就 从展览开幕的盛况和媒体的关注程度看,法国的印象派绘画在中国极受欢迎。从20世纪初开始,中国有学者专门撰文介绍和评价印象派绘画,印象派一词也见于各种文章,他们从不同角度分析了印象派艺术的特点,印象派绘画对现代中国油画产生了深刻影响。一些学者和艺术家把印象派艺术与中国艺术作比较,认为印象派的审美趋向与中国传统绘画之间有着相互呼应的东西。徐悲鸿很重视印象派画家的写生,并对印象派画家运用色彩予以肯定,说他们的画重神韵。林风眠则从绘画革新的途径上对印象派的贡献加以肯定。黄宾虹认识到印象派风景画与中国山水画有相通之处。 印象派绘画的最重要成就,就是发现和表现户外自然光下的色彩,捕捉大自然的瞬间变化。为了捕捉瞬间的“印象”,印象派绘画在构图上往往较为随意,力求突出画面的偶然性,增加画面的生动和生活气氛,凸显对内心主观意象的表达。还或者画中的颜色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需要提醒观众特别是小观众,欣赏印象派绘画最好不要距画太近,若贴近看则会感觉色彩支离没有混合。 印象派完成了绘画中色彩造型的变革,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中,革新了传统的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彩学。还认识到艺术形式的独特审美价值,在形式方面进行了大胆的探索,为现代艺术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社会影响 印象派是19世纪中叶欧洲艺术从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印象派画家以创新的姿态登上法国画坛,其锋芒针对陈陈相因的古典画派和矫揉造作的浪漫主义。印象派画家吸收了写实主义绘画的营养,在绘画中开始对室外自然光的研究和表现。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当时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印象派画家倡导走出画室、去户外写生,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

表现主义与印象主义的区别

(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具有鲜明的理论主张和美学特征。 首先,提出艺术“不是现实,而是精神”、“是表现,不是再现”的口号。表现主义作家注重对世界主观感受的表现,特别强调内部视野,极力主张表现内在体验和心灵激情,反对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的单纯模仿和拍照式的对外部世界的客观再现。 表现主义拒绝浮面的和虚假的真实,要求表现比日常视觉所见到的更多的真实。 塞尚曾赞叹马奈:“仅仅是一只眼睛—但那是多么有力的眼睛啊!”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画家在眼睛一瞥的瞬间,摄下了最为真切的感官印象,这种未经心灵过滤和玷污的印象,就是最真实的存在。但表现主义者弗里德里希则告诫:“闭上你的眼睛!”因为只有闭上眼睛,打开心灵的窗户,才能把心灵暗箱中的东西暴露在白天的阳光之下。他们认为,明眼所见的只是表面现象、子虚乌有的东西,只有刺激、震荡了心灵世界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存在。 因此,表现主义艺术家激烈反对印象主义—自然主义的美学原则,主张突破外部的物理表象,表现内部的精神实质;主张突破纯客观的描摹,转向主观情感的表现。 在1906年的慕尼黑新美术家协会的宣言中,他们初步阐述了自己的艺术观点:“一个艺术家除了对外界自然有自己的印象外,更要不断去积累内心世界的感受。”后来,康定斯基在《论艺术的精神》中进一步明确指出:“画家是创造者,他已经不把模仿自然现象当作自己的目的,他思考并且应该追求自己内心世界的表现。”内心世界成为表现主义者关注的对象,甚至“线条和形式的涵义对我们来说存在于它对我们展示的生活意义之中。它只有通过我们充满省略的情感,才会容涵它的美,我们以某种神幻奥妙的方式向它注入这种情感”。(沃林格《抽象与移情作用》)表现主义将挖掘内心感受、表现主观激情作为创作的主旨,他们的作品往往渗透着一种充满不安、矛盾、孤独和恐惧的感受,突出地表现对战争茫然无措和惊恐不安的心情。他们声称:“世界存在着,仅仅复制世界是毫无意义的。”“人的心和一切事物紧密相连,人的心和世界一样,都是在相同的节拍中跳动。为此,就要求对艺术世界进行确确实实的再塑造。这就要创造一个崭新的世界画像。这种画像和那种靠经验而能把握的自然主义者的图像毫无共同之处,和印象派那种割裂的狭小范围也毫无共同之处,这一意象必定是单纯的、真实的,因而也是美的。”(卡·埃德施密特《论文学创作中的表现主义》)这种不再复制而是创造的崭新的世界画像,就是不再重现客观意象,而是显示人类心灵深处对外部世界的一种主观感受,纤细入微地表现人类不安的躁动和复杂的心绪。认为艺术家就是受内心需要驱遣的创造者,他们要表现的仅仅是个人的主观激情。康定斯基说,艺术家“睁大的双眼应该紧紧盯住自己的内心生活,他的耳朵应该常常倾听自己内心需要的声音……艺术家不仅应当以他的目的所必需的任何方式来处理形式,而且他必需这样做”。他还认为:“美是从内心需求中产生出来的,美是那种内心的美”。(参见R·S·弗内斯《表现主义》)表现主义注重的是通过文字的媒介讲述出来的某种内心真实,作品内容愈来愈与客观对象脱离而作为情感心绪的宣泄。卡夫卡的《变形记》以人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艺术风格及演变 印象派是西方现代派艺术的主要派别最早的发端,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在西方现代派艺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它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派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极力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2]。 起源与发展 19世纪的时候,法国巴黎是欧洲油画的中心。这个时候的风格是以学院派的新古典主义为主导的,他们每年都要举办官方的展览,叫做“沙龙”,多数人都出自于皇家美术学院,他们有着深厚的素描基础,并且精通人体解剖,画风严谨,细腻。而在这个时候,还有着另外一大批充满着理想的年轻画家,他们来自于各个阶层,大多数都是自由人,很多人对学院派的教学方式及绘画风格有着不同的看法,认为古典主义千篇一律,缺乏个人风格,他们更崇尚现实主义,并提倡户外写生。由于大家有着共同的理想和观点,他们逐渐地不约而同的来到巴黎郊外的一个小村庄,巴比松村,有的甚至长期定居于此,来描绘那里迷人的风光,“巴比松”派诞生了。“巴比松画派”就是“印象派”的前身。 这些画家当中只有极个别的被官方所接受,大部分画家的作品被拒之“沙龙”的门外。1873年,毕沙罗、莫奈、雷诺阿、塞尚和西斯莱等人的作品遭到沙龙展览评审团的拒绝,这种不公平待遇是促使他们以不寻常途径,组织与“沙龙展”相对的独立展览以便展出自己作品的直接动因。这件事的结果就是于1874年4月在摄影师纳达尔(Nadir)的工作室举行的第一次画展。他们以自称“无名画家、雕刻家和版画家协会”作为此次展览的组织者,而与沙龙文化圈对立。展览中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ImpresSion--Soleil Levant)的名称被《锡罐乐》杂志记者李洛伊(Leroy)不怀好意地引用以称呼此团体为“印象派”,认为那是一群根本就不懂绘画的画家。而这个带有讽刺意味的名称却被莫奈、雷诺阿等人接受,“印象派”这个名词也就成了标示他们独特的绘画风格和目标的代称[3]。没想到,这些挖苦的话,反而成全了这批画家,之后,至1886年这群画家先后共举办了7次画展[4],“印象派”随之诞生,而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名声响誉全世界,“巴比松”派反而慢慢被人淡忘。 代表人物

第七课 从传统走向现代

第七课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主要介绍了印象派绘画与后印象派绘画(也称为印象主义绘画与后印象主义绘画)。印象派绘画提倡户外写生,真实地描绘外光下景物的光色变化,改革了油画技法对西方油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印象派绘画的光源色、条件色、补色关系对古典油画表现物象固有色来说是科学的进步,这一点在讲课中,务必使学生们明白。根据教材内容讲清印象派的由来与印象派绘画的表现手法之间的不同,不要从字面意思上去曲解印象派。 后印象派的出现是印象派的进步。印象派绘画提倡户外写生真实地描绘外光下景物的光色变化,但它追求的是外光下色彩的瞬间变化,画起来很被动。而后印象派绘画则主要表现的是画家对物象色彩的主观感受,不受外光下物象色彩瞬间变化的制约,所以说后印象派绘画是对印象派绘画的进步。后印象派绘画还注重艺术形式的探索。后印象派绘画为西方绘画走向现代开启了大门。在印象派绘画和后印象派绘画中莫奈、塞尚、高更、凡·高是代表画家必须作重点介绍。 课业类别:鉴赏与评述 课时:一教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完本课应该让学生明确认识到印象派绘画使欧洲走出传统,后印象派绘画则开启了欧洲现代绘画的大门。 2、让学生明白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的本质。 3、重点了解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的代表画家莫奈、塞尚、高更、凡·高。 教学重点:对印象派、后印象派绘画作品的分析、讨论、评述。 教学难点:印象派绘画、后印象派绘画在绘画发展中的历史性贡献(印象派绘画改变了对物象固有色的表现手法,真实客观的表现了物象的光色变化。后印象派绘画则用色彩表现了自己对物象的主观感受。) 教学方法:讲授法、分析讨论法、交流对话法。 教学过程: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区别与联系 印象主义是19世纪后期产生于法国的一种艺术思潮和流派,印象主义画家根据光色原理对绘画色彩进行了大胆的革新,打破了传统绘画的褐色调子,彻底反对官方学院派艺术的统治,后来成为以法国为中心的欧洲美术运动的主流.早期印象派分为两派,以莫奈为代表的注重色彩,以德加为首的注重形体造型.后印象派认为绘画不应拘泥于客观自然主义的描写,强调主观理性和自我情感、个性的表现。 风格方面: 印象派:印象派画家提倡户外写生,直接描绘阳光下的景物,根据自己的眼睛观察和直接感受表现色彩的微妙变化。他们有意放松严谨的造型,笔法多样,注重光与色本身,题材成为光色的载体和附属品。代表画家有:马奈,德加,莫奈,毕沙罗,雷诺阿。 新印象派:在印象派发展的时候,法国又出现的新的用色方法,以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 新印象派的画家,在创作时不仅应用光线的分析和视觉的生理特征,以达到最高纯度和新鲜的色调,造成明亮辉映的画面。而且,在画面上更进一步表现明朗的秩序观念。 后印象派:美术史家把印象派之后出现的几位风格迥异的天才画家统称为“后印象派”,他们更集中突出的表现颜色与光影的变化。代表画家有:梵高,高更,塞尚 后印象派更加强调构成关系,认为艺术形象要异于生活的物象,

用作者的主观感情去改造客观物象,要表现出“主观化了的客观”。他们在尊重印象派光色成就的同时,不是片面追求外光,而是侧重于表现物质的具体性、稳定性和内在结构。后印象派代表画家:梵高塞尚修拉劳特累克高更 特点: 印象派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观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居的光色效果记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这种取自于直接外光写生的方式和捕捉到的种种生动印象以及其所呈现的种种风格为一切色彩皆产生于光,于是他们依据光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来调配颜色。由于光是瞬息万变的,他们认为只有捕捉瞬息间光的照耀才能揭示自然界的奥妙。因此在绘画中注重对外光的研究和表现,主张到户外去,在阳光下依据眼睛的观察和现场的直感作画,表现物象在光的照射下,色彩的微妙变化。由此印象主义绘画在阴影的处理上,一反传统绘画的黑色而改用有亮度的青、紫等色。印象派绘画用点取代了传统绘画简单的线与面,从而达到传统绘画所无法达到的对光的描绘。具体的说,当我们从近处观察印象派绘画作品时,我们看到的是许多不同的色彩凌乱的点,但是当我们从远处观察他们时,这些点就会像七色光一样汇聚起来,给人光的感觉,达到异想不到的效果。 新印象派把西方绘画史上的点彩法和分割法的因素加以发扬、光大,自成完备的体系,在历史上的功绩是不可抹煞的。新印象派的画

高中美术教案《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江苏省常熟市中学朱惬 课业类型:欣赏课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电子课件 教学过程 学生在德彪西的《月光曲》中进入教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艺术论坛上周的讨论题是:测试,你更喜欢哪一张画?很多同学都去参与了讨论。有同学在问:这是谁的作品啊?那我告诉大家,贵妇人肖像是法国罗可可艺术的代表画家布竭的作品,老人肖像是法国后后印象派画家凡高的作品。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罗可可艺术的风格特点?艳丽、精致、豪华浮华的法国宫廷艺术和我们的生活距离很大,所以从讨论结果来看,喜欢老人肖像的同学比较多。那我们为什么会喜欢它呢?有同学说“老头帅。”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上堂课我们已经抽签过自己小组的预习作业,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由来?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

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蓝色的。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马奈、毕沙罗、德加等。请介绍马奈的代表作。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看了这些作品,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每组有一张纸,纸上画了一个圆,请大家用桌上现有的彩色粉笔,在圆中混和点色点,观察混和后的颜色。教师请几个小组的成员一起回答自己小组得到的颜色。 大家可以发现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那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大家介绍一下作者的艺术风格和画派。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绘画的艺术特色 09124796 金雨佳 印象派绘画,是指发生在19世纪下半期,以法国为中心风靡欧洲并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印象主义绘画现象。印象派绘画以莫奈的《日出的印象》最初被人讥笑而得名,却在短短的一二十年中跃然成为一场世人瞩目的艺术运动。在1874年巴黎的第一届印象派画展,被认为是印象派绘画团体诞生的标志。该画展向世人宣告,这是一群画家们不懈努力所展示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摆脱了由世俗等级制度和固步自封的艺术团体强加于其上的传统桎梏的束缚,同美术史上的任何一场运动相比,印象主义及其关联的画家具有更为神秘的特性,他们起初为公众所不理解,被评论家责难,大多数作品被社会拒绝。可是,他们不气馁,并矢志不渝地朝向自己认定的目标前行。他们并不知道,正是他们开创了西方绘画史的新纪元,也正是以他们的画展为起点,“印象派”从法国开始影响整个欧洲,成为西方现代绘画的起点。 印象派的代表人物为马奈、德加、雷诺阿、毕沙罗、莫奈、西斯莱及后印象派画家凡·高、高更、塞尚和修拉等人,他们吸取了柯罗、巴比松画派以及库尔贝写实主义的经验,在19世纪现代科学(尤其是光学理论和实践)的启发下,直接描绘阳光下的物象,通过画家直接观察所带来的感受,来表现微妙的色彩变化。20世纪初期,印象派已经成为广受欢迎的艺术流派。它不仅在法国取得了最为辉煌的艺术成就,而且影响了整个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 一、印象派的构图 印象派画家几乎都强调那种偶然一瞥,力求从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对象,例如从晚会包厢里俯视舞台,从某一个角落侧视大厅,从头顶上仰视一群舞女,都是以前古典绘画里没有的。古典艺术主要关注神话、战争和历史题材,讲究构图的舞台戏剧化效果,场面宏大富有文学性。而印象派的构图突破旧的固有模式,多作架上小品,并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审美要求对画面构图进行随意剪裁。这种似乎漫不经心的构图与传统的舞台样式的构图相比,要自然生动多了。 二、印象派的造型 由于印象派画家重写生,重实践,他们大多在户外描绘外光和大自然的瞬息变化,常常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笔触奔放而果断。他们的画,不论是即兴写生还是记忆创作,都有一种一气呵成、不求甚了和随意的特点,有一种未完成的完整性。为此,在造型特征上有这样一些特点: 1.古典绘画强调造型的厚重、圆浑,而印象派注重平面化的造型。这一点在马奈的作品里是非常突出的,他精简了黑与白之间的过渡层次,在每一个形体内部,又简化了光影,与古典绘画中朦胧的多层次光影效果不同。 2.古典绘画强调轮廓线分明,印象派在处理边线轮廓时非常含蓄,甚至形体与形体之间浑然相连。这在莫奈、毕沙罗、西斯莱、雷诺阿的大量作品中就能够明显地看到,特别像德加的舞女和洗澡的裸女更是如此。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授课教师:王璇

从传统走向现代 ——印象派与后印象派 科目:美术年级:高中授课教师:王璇课时:1课时 一、教材分析: 《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之外国美术鉴赏中的第七课。本课教材分为“印象派名称的由来”、“印象派绘画追求什么”、“反印象派的后印象派”三部分。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本课印象派是欧洲传统绘画向现代绘画转变的重要过渡;而后继的后印象派则在此基础上完成了西方绘画向现代绘画的转变。 二、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过程主要强调师生的互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教师习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讲典故、说故事、聊趣闻,逗得学生哈哈大笑。但学生终究处于被动灌输的地位,他们不会主动去体会艺术作品的魅力、不能将课堂中学到的美术知识运用到生活中,一节课下来,除了大笑外,别无收获。因此本节课的基本设计思路就是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自主探究知识能力的培养,让学生保持高度的探索欲、尝试欲,并通过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更多地体验一种成就感,进一步激发他们强烈的创造欲望。本课的基本教学程序如下图: 生:初步感知——乐中体验——讨论探究——知识扩展——情感升华 互动 师:引导观察——情景创设——启发点拨——汇总归纳 三、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四、教学环境与资源 1、教学环境 ①多媒体网络教室②大屏幕投影 2、教学及学习资源 ①教材、教学设计②关于印象派与后印象派绘画的相关网站

论梵高绘画创作的风格演变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b17606762.html, 论梵高绘画创作的风格演变 作者:高天源 来源:《文艺生活·下旬刊》2017年第12期 摘要:梵高是在现代艺术早期画家中最让世人瞩目的颇具影响力的画家之一,梵高的作 品在西方艺术史中占有特殊地位,他喜欢明亮的色彩和极具表现力的厚涂笔触,梵高的创作生涯短暂,他先后受到了诸多画家和画派的艺术风格和思想的感染,本篇就是具体来讨论这位传奇画家创作演变历程。 关键词:梵高;表现主义;印象派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36-0070-01 一、绪论 在古典时代的西方美术,画家们都很注重题材的表达,他们基本上都围绕着历史叙事和宗教人物展开创作线索,作品的叙述功能始终在绘画艺术中占据着第一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鲁昂大教堂主题系列让人们看到了绘画语言形式的重要性,画家可以将内容叙事剥离开,把形式纯粹地放到绘画表现的高度上,印象派画家以直觉取代了对自然的缜密推敲,以色彩取代了素描造型,古典绘画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延续下来的依赖于明确线条的造型目的“轮廓”被生动的色彩和模糊形象替代了。形式服务于内容和主题表达的旧有秩序被颠覆,内容与题材成为了色彩表现的载体。 二、梵高早期作品中的现实主义内容 梵高的早期创作思想深受他的画友和他所游历过的地方的影响,在巴黎的旅居生活也让梵高接触到了米勒和杜米埃的现实主义作品,深受他们的作品风格理念的影响,我们从他早期的作品《吃土豆的人》(如图1所示)一画中可以看出,梵高在他的初期创作阶段还是很注重作品题材和内容的选择与表达,并且这种内容的表达基本都集中在现实主义的主题上,《吃土豆的人》描写了一个普通荷兰农民之家的穷苦生活场景,明暗光影对比手法让观众想到了17世纪荷兰另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画家伦勃朗的艺术形式,真实的场景描写和朴实的人物塑造体现了梵高早期作品中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然而,在这幅梵高早期的作品中,我们已经能够从粗狂有力的笔触与扭曲夸张的形象等这些现代主义艺术表现元素中窥见到梵高即将在他后期艺术创作阶段爆发出来的强烈的表现主义力量。 三、日本版画和印象派绘画形式对梵高的影响 梵高的作品不同于之前的印象派和点彩派,因为他并不追求客观事物表象的再现,而是通过视觉艺术表达作品内在的情感意图,因此从这一方面来看,他可以被看作是现代表现主义的先驱,在现代艺术的短暂发展历程中,有无数的艺术家受到梵高绘画艺术理念的影响。梵高深

高中美术_《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 与梵高》教学设计 课时:1课时授课年级:高二 一、教材分析:《印象派与后印象画派——色彩大师莫奈与梵高》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内容进行截取,通过创新性对比介绍色彩大师梵高与莫奈的艺术作品及艺术主张,对比的手法有利于学生掌握内容。本课也为学生们提供了了解西方艺术文化的良好渠道。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掌握了相关的西方美术 流派的相关知识及鉴赏方法,鉴于之前有学生提出过对于西方的一些艺术流派的艺术主张及艺术美感难以理解的问题,故选择第十一课《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美术》与第十二课《后印象主义美术与西方现代派美术》的部分内容进行截取,以色彩感知为出发点,既直观又深刻,故能加深学生对于印象画派及后印象画派的理解。 三、学习目标: ①_x0001_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及手法; 莫奈与梵高创作理念的不同;运用所学,能欣赏、评述莫 奈与梵高的艺术作品,体会其中的美感。 ②过程和方法目标:观察发现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交流法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感受到艺术家的情

怀,能感受到两位艺术家他们鼓足勇气去改革、创新,虽不理解却从未后退,反而越面对越勇敢,一直坚持着对艺术梦想的追求,直到被认可。感受并学习执着、勇敢、信念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印象画派的艺术风格、印象派画家莫奈与后印象 画家梵艺术风格中的不同点与相似之处; 五、教学难点:能运用所学欣赏描述莫奈与梵高的艺术作品,能区分 二人的作品;能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真实感受。 六、学法指导:自主探究法、观察发现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设计过程框架图:

印象派绘画特点

印象派绘画的特点 一是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反映印象派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在艺术精神上对立于西方古典传统绘画,强调创造新时代的艺术形态;他们对主题性地再现现实不以为然,提出应自然而随意地表现生活与客观物象;他们游离于传统艺术所关注的社会功用与教育职能,离开了艺术表现现实的情节化和戏剧性结构,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注重画家对现实情境的自我感受和自觉表现,擅长对现实情景的生命状态和存在形式进行直觉式的客观再现与描绘,将绘画从客观自然再现转向主观精神表现,以迎合新兴市民阶层的审美需求,努力反映印象派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印象派并不反对以自然为师,只是强调“不要失掉你所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印象派认为“记忆”和“想象”可以“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还提醒画家“应防止倾向于文学”,在绘画中排除叙事性的文学内容。毕沙罗的《农家女》的纯朴与率真、《牧羊女》的灵动与鲜活等,正反映了“以自然为师”,描绘了“感觉到的第一印象”。德加的《赛马》的投入与动情、《骑马散步》的闲情与潇洒、《舞台上的芭蕾舞者》的欢快与忘我等,正叠加了“记忆”和“想像”,试图“从自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塞尚《弯曲的树》的豁达与野趣、《马纳河上的桥》的静谧与清淳、《埃克斯近郊的巨松》的简练与张扬等,正依循了“色彩的逻辑”。印象派画家从具有“社会学功能”的传统艺术倾向中走出,又带着“绘画的独立性”步入当时的社会生活。马奈的杰出风俗画,如《咖啡音乐会歌手》、《咖啡馆里》、《弗利·贝杰尔酒馆》等,恰是这方面的代表作。劳特累克尽管出身贵族,却以带有讽刺意味的心情表现现实,他笔下的巴黎上流社会的夜生活,没有优雅高贵的生活情趣,却是一个堕落、污秽并充满欺诈的世界,他的《红磨坊的舞会》中喧嚣中的狂欢、《女丑角莎尤考》中人物形象的静思与无奈等,实是痛苦的呻吟。这里,也可以领悟印象派要真正反掉传统艺术中的“社会学功能”是不可能的,印象派生活在各种矛盾交杂的社会之中,即便再三强调具有绘画独立性的美学观念,其实是无法真正步入游离于“社会学功能”的“独立性”之中的。 二是注重绘画的光、色、形、意、美的融合,体现印象派的艺术与光学相结合的主要特征。印象派绘画在光与色的表现上取得了突破性成就,在光、色中求形,以光与色的讴歌表现意和美,理解了光、色、形、意、美在绘画语言中的辩证关系,把闪烁的阳光和微妙的阴影引入画面,绘画随之变得清新明丽、生机盎然。在印象派绘画作品中,光和色是基本的绘画语言、艺术要素、快速跳动的音乐旋律和慢慢流淌的文化符号,光和色是形、意、美的艺术起始点,形、意、美在光和色中成形、达意、示美。印象派画家最基本的绘画技法是竭力探索一种有效方法,以突破物体单一的、表面看来一成不变的“固有”色;他们力图捕捉物体在特定时间内自然呈现的瞬息色彩,那种受一定环境条件、空间距离和周围其他物体影响的颜色。他们从画水开始,把水波反射出来的五光十色描绘得惟妙惟肖。他们进而扩大到从建筑物到天空的光与色的表达。印象派对光与色的探索得益于19世纪初期科学家对光的本质的新发现,孕育了艺术与科学相结合而产生的文化跃迁。莫奈曾反复画不同时间的鲁昂大教堂和草垛,正是为了捕捉瞬间的光与色。这次珍品展展出的《鲁昂大教堂,从正面看到的大门,棕色的和谐》与《鲁昂大教堂,阳光的效果,傍晚时分》便是莫奈为教堂绘制的30余幅油画中的两幅。画这批画时,他曾在给妻子的信中写到,他每天都会有一些头天未曾见到的新发现,于是赶紧将其补上,但同时也会失去一些东西。 三是采用原色并列、重叠和补色手法,形成印象派新的绘画语言。为了表现物体的动态变化和光色的斑斓绚丽、光怪陆离,印象派画家采用小笔触和色调并列方法,有些颜色不再在调色板上调配,而是红、黄、蓝三原色并列,时而重叠,并把红和绿、黄和紫、蓝和橙色补互对比,使色彩在强烈视觉冲击中产生新的和谐。印象派新的“光色”技法形成了新的绘画语言,令人耳目一新。 四是“把画架搬到户外”,成为印象派的重要绘画方式。它不是简单的绘画场所位移,而是绘画方式变革,改变了西方传统绘画方式,是为了在阳光下对景写生,捕捉和描绘物体在阳光照耀下色彩的微妙效果。雷诺阿喜欢在户外林下写生模特儿,以悉心研究模特儿身上、脸上的绿色反光和灿烂的斑点效果。雷诺阿从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印象派》教案

高中美术鉴赏《从传统走向现代——印象派与后 印象派》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本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代表画家。学会如何来欣赏现代绘画。 教学重点: l、色彩和光学的关系。 2、莫奈、凡高 教学难点: 如何用心来欣赏绘画。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是否还记得我们以前讲过的现实主义艺术的风格特点? 二、新课讲授课题——印象主义绘画 现在请预习过的同学来给介绍一下:什么是印象主义?印象主义 的由来? 印象主义这个名称是由法国画家莫奈的一幅风景画《印象·日出》得来的。印象主义画家以阳光和色彩为主角,借助光与色的变幻来 表现作者从一个飞逝的瞬间所捕捉到的印象。 请学生介绍莫奈和他的作品《印象·日出》。

教师出示一张白纸,问:这是什么颜色?白色!打上红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么颜色的?红色的。打上蓝色的灯光后,问:现在是什 么颜色的?蓝色的。 大家从这个实验中,得出什么结论:在不同的光线下,物体会展现不同的颜色。 请同学回忆,曾经学过的形容阳光色彩的词句。我们来看莫奈笔下的阳光的颜色。请看系列作品《卢昂大教堂》。辨别这三张画, 大家可以讨论,它们分别是什么时间画的?黎明、中午、黄昏。 印象主义绘画的代表者,除了莫奈还有谁? 看马奈的代表作:《草地上的午餐》、《酒吧侍女》、《吹笛的男孩》。 组织学生讨论,请同学简单的来总结马奈的艺术风格。 马奈:十分善于使用黑色的。使整个画面的色彩响亮醒目而又各得其所。现在我们来看这些画,你能否分辨出莫奈的和马奈的作品。 不同的颜色经过色点的组合,就形成了新的色彩,那刚才大家用的绘画的方法就是——点彩画法。看点彩大师修拉的作品《大碗岛 的星期日下午》。 分析: 新印象主义:尝试用原色色点配置,使画面产生视觉混合的色彩效果,运用这种准确分布的各种色点来客观理性地、冷静地组成画 面艺术形象。因他们用这种科学的、严格化的色彩和笔触,代替了 印象主义画家的那种富有感情的色彩和生动潇洒的笔触,所以人们 又称它为“科学的印象主义”。 引导讨论:大家认为这种绘画方法好吗?这种绘画风格把印象主 义对光与色的追求推向了一个极端,还有一批画家在寻求另外的一 种对光和色的表现方法——后印象主义。 学生介绍后印象主义:指那些曾经追随印象主义,后来又极力反对印象主义的束缚,从而形成独特艺术风格的画家。后印象主义者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教案

音画融溶绘声绘色 一个人的流派-----德彪西印象派音乐欣赏 (选自人音社《音乐鉴赏》第11单元第21节) 设计意图: 音乐与美术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艺术门类。它们教育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创设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审美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高中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基本理念,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过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运用体验、感受、参与、探究、对比、讨论等学习方式,让他们了解世界优秀音乐作品和多元文化,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本课旨在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从音乐中想像画面、从绘画中体会音乐,通过对欧洲印象派几个绘画与音乐作品的介绍、鉴赏和比较,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分辨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使他们体验画中有乐,乐中有画的美好意境。 教学内容: 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音乐代表人物德彪西极其《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等音乐作品欣赏。 教学目的: 1、通过欣赏印象派代表性音乐作品《大海》、《月光》《亚麻色头发的少女》,引导学生初步感受、体验印象派的风格特点。 2、通过学习、鉴赏,知道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和作曲家德彪西。

3、了解、探索印象主义音乐作品和美术作品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印象派绘画的导入,使学生了解印象派音乐的特点,欣赏德彪西主要印象派作品《大海》之一《海上-从黎明到中午》,感受、体验其受特有的表现手法及作品风格,从而对印象主义音乐加深认识。 教学难点: 结合印象派绘画作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创作手法,音乐抽象中的具体,具体中的抽象。从德彪西的作品中感受音乐的飘逸、模糊,色彩的变幻等独特的美学思想。 教具:电脑、多媒体课件、电视倍投、组合音响。 教学时数:1课时(高一年级) 教学过程: ◆课前:(创设轻松愉快、印象派特点的音乐环境,暗示课题。) 课前屏幕展示本课标题“音画融溶绘声绘色”,并同时播放钢琴曲《亚麻色头发的少女》音乐。 (学生在音乐声中进音乐教室坐下,课前发一张白纸) 一、引入课题:(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1、从屏幕上看到了,今天的音乐课和什么有关? 绘画或美术。 2、老师概括: 二、导入新课:(初步感受多种音乐风格,调动学生多感官的参与和体验,为后面印象派音乐欣赏做铺垫。) 音乐常常会使人产生联想,使人产生脑中有画面或色彩的的感觉,优秀的绘画作品也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画面的色彩、线条、构图中感受到音乐的韵律和节奏。色彩、线条、图形都是构成美术作品的基本元素。比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杨传祝

《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 授课教师:杨传祝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 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 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 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 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 (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①、A.塞尚简介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②、A.高更简介B.作品赏析:《自画像》、《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往哪里去?》。 ③、A.凡高简介B.作品赏析:《凡高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 3、鉴赏三位画家的代表作,教师提问:三位画家最大绘画特点的不同是什么?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鉴赏并思考回答。

论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论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美术系2006级罗琼 指导老师:孔阳

论印象派的艺术特色 罗琼 内容摘要;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印象派绘画,是西方绘画史上划时代的艺术流派,是19世纪后半期诞生于法国的绘画流派。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其影响遍及欧洲,并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印象派画家继承了法国现实主义前辈画家库尔贝“让艺术面向当代生活”的传统,使自己的创作进一步摆脱了对历史、神话、宗教等题材的依赖,印象派画家门走出画室,深入原野和乡村、街头,把对自然清新生动的感官放到了首位,认真观察沐浴在光线中的自然景色,寻求并把握色彩的冷暖变化和相互作用,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地抓住对象的迅捷手法,把变幻不局的光色效果纪录在画布上,留下瞬间的永恒图像。 关键词;色彩;光; Abstract;Impressionism, also known as impressionism, Monet's painting was Yinkelaode ? "Sunrise ? Impression" by a reporter named ridicule. Impressionist paintings, is a landmark in the history of Western art genre paintings, the latter half of the 19th century, was born in France, painting genre. Eighty-seven years in the 19th century reached its peak, its influence throughout Europe, and gradually spread around the world. Inherited the French Impressionist painter painter Courbet realism "to bring art for modern life" tradition, so that the further out of their own creation of history, myth, religion, reliance on subject matter, impressionist painter door out of the studio, deep fields and villages, the streets, to clean the vivid feeling of nature into the top, bathed in the light of careful observation of the natural scenery, to seek and grasp the changes and the interaction of cold and warm colors to appear casual an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