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选修3课本电子版

高中生物选修3课本电子版

高中生物选修3课本电子版

高中生物选修3课本电子版是学生们学习高中生物知识的必备教材,它包括了许多重要的生物概念和原理。以下是该教材的主要列表:

1. 生物的起源与演化

高中生物选修3课本电子版第一章主要讲述了生物的起源与演化。学

生们将学习生命起源的理论和证据,以及地球上生物的进化历程。此外,他们还将了解生物分类学、生态学和进化的基本概念。

2. 遗传与进化

该教材的第二章涵盖了遗传和进化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将了解基因、DNA和细胞的分离、分离变异、基因互作和基因修饰等内容。此外,

他们还将学习天然选择和自然选择的原理、遗传变异和突变的原理、

遗传漂变、基因流和种群遗传学的基本知识。

3. 生物与环境

生物与环境是该教材的第三章。在这一章节中,学生们将探究生物在

自然系统中的角色、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此外,他们还将了解生态系统、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

4. 免疫与疾病

免疫和疾病方面的知识是该教材的第四章。在这一章中,学生们将学习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免疫应答机制以及免疫系统对疾病的防御作用。此外,他们还将了解各种疾病的病因、症状和预防措施。

5. 育种与生物技术

该教材的第五章探讨育种和生物技术方面的知识。学生们将了解农业遗传学和繁殖生物学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生物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力和解决环境问题。

总之,高中生物选修3课本电子版是学生们学习生物学的重要教材,它涵盖了许多生物学方面的知识和原理。通过对这些知识的深入学习和理解,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和管理自然资源的方法。

新课标高中生物教师用书选修三

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23】【选修123】教师用书汇总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教师教学用书 致教师 专题1基因工程 1.1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3基因工程的应用 1.4蛋白质工程的崛起 前沿动态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教学案例 专题2细胞工程 2.1植物细胞工程 2.2动物细胞工程 前沿动态 动物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教学案例 专题3胚胎工程 3.1体内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 3.2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培养 3.3胚胎工程的应用及前景 前沿动态 胚胎移植教学案例 专题4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 4.1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 4.2生物技术的伦理问题 4.3禁止生物武器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学案例 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教学设计 专题5生态工程 5.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5.2生态工程的实例和发展前景 前沿动态 教学案例 致教师 新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培养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的实施与评价,都在实验之中,需要课程工作者、教材编著者、校长和教师,还有莘莘学子的共同努力,其中,教师的辛勤耕耘,更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就课程内容的选择提出了三个原则: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根据这些原则,《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在课程设计思路中指出:“选修模块是为了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要而设计的,有助于拓展学生的生物科技视野、增进学生对生物科技与社会关系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实践和探究

能力。”在介绍“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时,进一步指出:“以专题形式介绍了现代生物科学技术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的科技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生物科学类专业奠定基础。”这是一些颇为讲究的规定性话语,特别是具体到本模块,起着教学定位的作用,大家可以细细体味。大致地说,是广阔性与有限性的统一;是基础性与发展性的统一,我们将在后面的介绍中进一步展开。 以下将分三个方面和老师们交流,这三个方面依次是:学生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本模块教学内容的设计思路和呈现方式;本模块的教学建议。 一、学习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中,对本模块的意义和价值,作了如下简明的概括。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在微观和宏观两方面都迅速发展,并产生了现代生物技术产业,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活、生产和发展。本模块以专题的形式着重介绍现代生物科学和技术中一些重要领域的研究热点、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以开拓学生视野,增强科技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和热爱生物科学的情感,为进 一步学习现代生物学奠定基础。” 本教材就是按照生物课程标准这一要求和具体内容标准、活动建议来编写的,是进一步具体地来体现其意义和价值的。 1.引导学生与时俱进 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如选择课程内容的三原则,时代性放在了首位,它既体现在必修内容之中,更体现在选修内容之中。教育要创新,要培养创新型人才,在科学教育中,首先要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现代科学技术是在创造和革新中不断前进的,而且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发展的速度都快,影响人类的生活更为深刻。20世纪50年代以来,生物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最具有代表性。教材呈现的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基本上是在微观方面反映生物科学技术的与时俱进,而生态工程和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问题,则更多地反映了在宏观方面的与时俱进。培养并树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不仅是学习本课程的需要,也是学生步入社会取得成功的需要,是对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追求。 2.正确认识科学与技术的互动 科学与技术,如同两个互动的车轮,它们的协调和飞速运转,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19世纪中叶,马克思首先作出了“生产力中也包括科学”,“社会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的精辟论断。随后,科学通过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其规模和速度与日俱增,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成为现代经济发展最主要的驱动力。邓小平同志及时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模块的教材,既重视基本的科学原理,又重视了原理如何转化为技术,技术又如何推动科学的新发展。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渗透在教材内容的选择、组织安排之中。我国的科学教育,其弱点之一是对技术教育重视不够。这有长期的闭关自守的封建统治,鄙薄技术,贬之谓“奇技淫巧”的历史原因,更因为中国迟迟未进入大规模的工业化时代。历史已经掀开了崭新的篇章,我国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航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正在推动经济的发展,迎头赶上国际水平;而其中生物技术的发展几乎和国际同步。今日的生物科学教育,理应更重视生物技术教育。在此次课程内容改革中,技术已升格为八大学习领域之一。本模块教材的内容,把技术放在了重要位置,甚至包括了若干重要的科研或生产的工艺流程,这对大多数教师都有再学习的必要。对于学生来说,并非要求他们具体掌握和应用,但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了解,会较深切地体会到技术的重要性,树立科学与技术互动的观念。 3.关注科学技术的社会应用,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的本质是促使人的社会化,为社会的发展培养人才。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科学技术内在的矛盾运动促使其前进外,更来自于社会发展的需求。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和经济活动的发展,健康的增进和疾病的防治,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国家防御能力的提高等诸多因素,都极大地促进了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并催生着许多新领域的开拓。本模块的教材,并非仅介绍纯粹的生物科学技术,而是紧密地结合着社会生活、生产和发展的现实需求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这不仅能较好地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以及对生物科学技术在社会应用中正负两方面影响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如基因工程、细胞工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二细胞工程》教学设计

专题二细胞工程 第一节植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细胞的全能性。 (2)植物细胞工程的主要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 2.态度观念方面: (1)通过介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史、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所取得的进展和尚未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索生命科学奥秘的兴趣,通过学习使学生达到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分析问题,勇于开拓、推陈出新。 (2)在植物细胞工程两在技术的学习中,渗透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和人生观。 3.能力方面: (1)合理利用录像、软件等多媒体课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应用能力和整合信息的综合能力。 (2)创设问题,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3)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和过程。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 3.植物细胞工程应用的实例。 教学难点:植物体细胞杂交 教学方法:探究法、谈话法、讲授法相结合。 具体教学思路: 1.课前布置预习; 2.温故知新,复习细胞全能性理论。 3.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提供更多的资料供学生阅读,让学生探究知识的奥秘。 4.智能训练,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课堂课件展示,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结合基因工程成果与展望的有关知识,简述“超级细菌”的培育过程。 2.如果将三种假单孢杆菌与第四种假单孢杆菌融合或将其内的细胞器移入第四种假单孢杆菌体内,使之具有分解四种烃类化合物的功能。这样的生物技术应属于何种生物工程? 学生活动:分析、讨论,归纳总结。(见课件) 学生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见课件) 一.细胞的全能性: 1.概念: 2.实例: 3.形成原因:细胞内含有本物种的整套遗传物质。 二.植物组织培养: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选修3(浙科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基因工程 一、工具酶的发现和基因工程的诞生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将一种生物的基因转移至另一种生物体中,使其产生需要的基因产物或获得新的遗传性状。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是“分子手术刀”,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并切割使其断开,具有专一性。DNA连接酶是“分子缝合针”,将具有末端碱基互补的DNA片段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载体是“分子运输车”,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能在受体细

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和重组DNA鉴 定和选择。 二、基因工程的原理和技术 基因工程的基本原理是让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和高效地表达。 为了实现基因工程,需要准备多种工具酶、目的基因、载体和宿主细胞等基本要素,并按照一定的程序进行操作:目的基因的获得、重组DNA的形成、重组DNA导入受体细胞 (宿主细胞),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基因表达。 目的基因的获得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目的基因的序列已知,可以用化学方法合成目的基因,或者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目的基因;另一种是目的基因的序列未知,需要建立一个包括目的基因在内的基因文库,从中寻找目的基因。 形成重组DNA分子的方法是使用相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 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载体DNA,然后用DNA连接酶将它 们连接在一起,形成重组DNA分子。

将重组DNA分子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使用适当的方法将形成的重组DNA分子转移到合适的受体细胞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有大肠杆菌、枯草杆菌、酵母菌和动植物细胞等。 筛选含有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需要使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因为并不是所有细胞都能接纳重组DNA分子。 最后,目的基因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能产生人们需要的功能物质。 基因工程的核心是构建重组DNA分子,而DNA的遗传信息传递方式的认定、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质粒载体的发现与应用为基因工程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 克隆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复制一个个体,繁殖方式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在基因工程中,克隆技术是指将一个细胞或者细胞核分裂成许多细胞或核,从而得到与原始细胞或核相同的基因组成分的过程。 1、修正第一段:

高中生物教材选修三知识点

选修三知识点 专题一 基因工程 一、工具 1、限制酶 (1)来源:主要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而来。 (2)作用: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切开相应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结果:产生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2、DNA 连接酶 常用类型 E ·coli DNA 连接酶 T 4DNA 连接酶 来源 大肠杆菌 T 4噬菌体 功能 连接黏性末端 连接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结果 恢复被限制酶切开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 3 常用载体:质粒 动植物病毒 λ噬菌体衍生物等 质粒⎩⎪⎨⎪⎧ 化学本质 :双链环状DNA 分子特点⎩⎪⎨⎪⎧ 能自我复制 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有特殊的标记基因 载体具备的条件 条件 适应性 稳定并能自我复制 目的基因稳定存在且数量可扩大 有一个至多个限制酶切割位点 可携带多个或多种外源基因 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如抗生素抗性基因) 便于重组DNA 的鉴定和选择 对宿主细胞无害 不影响宿主细胞的生活

二、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 (1)目的基因的 获取 方法 ⎩⎪ ⎨ ⎪⎧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 ③通过化学方法人工合成 (2)基因表达载 体构建 组成 ⎩⎪ ⎨ ⎪⎧①目的基因 ②标记基因 ③终止子 ④启动子 (3)将目的基因导 入受体细胞 方法 ⎩⎪ ⎨ ⎪⎧①植物:农杆菌转化法、基因枪法、 花粉管通道法 ②动物:显微注射技术 ③微生物:感受态细胞法 (4)目的基因的 检测与鉴定 方法 比较 项目 限制酶DNA连接酶DNA聚合酶解旋酶RNA聚合酶作用 底物 DNA分子DNA分子片段脱氧核苷酸DNA 分子核糖核苷酸作用 部位 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磷酸二酯键碱基对间的氢键磷酸二酯键 作用结果形成黏性末 端或平末端 形成重组 DNA分子 形成新的 DNA分子 形成单链 DNA分子 转录形成RNA 专题二细胞工程 (Ca2+处理) (目的基因序列未知) (知道其中的一段目的基因)(较小的,目的基因序列已知)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总结(详细)

选修3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 重组技术。 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原理:基因重组 优点:1.突破物种界限 2.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特性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在特定的切点切割,因此具有专一性。 (3)作用的化学键:切割磷酸二酯键 (4)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作用:将两个具有相同粘性末端的DNA片段连接起来,形成重组DNA (2)连接的化学键:磷酸二酯键 (3)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噬菌体、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不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的情况下采用) 2.人工合成。常用方法有:(1)反转录法(已经获得mRNA的情况下采用) (2)化学合成法(知道目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小的情况下采用)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知道目的基因两端的核苷酸序列、基因比较大的情况下采用)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第一步:变性,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高温解旋) 第二步:复性,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延伸,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汇总(背诵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汇总(背诵 版) 专题一基因工程 1. 2. 3. 4. 5. 6. 7. 8. 9. 基因工程的场所?(生物体外) 基因工程操作水平?(DNA分子水平) 基因工程利用的技术?(基因重组和转基因技术) 基因工程的原理?(基因重组) 基因工程的别名?(DNA重组技术) 基因工程的目的?(获得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

基因工程/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DNA连接酶,载体)工具酶?(限制酶,DNA连接酶) 限制酶的分布?(主要分布在原核生物中) 限制酶的作用部位?(磷酸二酯键) 10.限制酶的特异性?(限制酶只能识别特定的双链DNA 序列,并在特定的切割位点切割) 11.限制酶的专一性?(不同的限制酶识别不同的核苷酸序列) 12.限制酶作用的结果是?(形成黏性末端或平末端) 13.DNA连接酶的种类?(2类。来自大肠杆菌的 E.coliDNA连接酶(只能催化连接黏性末端),来自T4噬菌体的T4DNA连接酶(既能 催化连接黏性末端也能连接平末端)) 14.DNA连接酶的作用位点?(磷酸二酯键) 15.DNA连接酶和DNA聚合酶的区分?(DNA连接酶催化连接DNA片断,不需要模板,DNA聚合酶催化连接单个脱氧核苷酸,需要 模板)

16.载体的种类?(质粒(最常用),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17.作为载体必备的条件?(能够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自我复制,对受体细胞无害,有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具有标志基因)18.质粒?(独立于拟核之外的小型环状双链DNA 份子) 19.标志基因的作用?常用的有?(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四环素抗性基因,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 20.基因工程中使用的质粒是否是天然质粒?(不是,使用的是人工改造过的天然质粒) 2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的步骤?(4个,获取目的基因,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工程),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 的检测与鉴定) 24.PCR(多聚酶链式回响反映)技术的原理?(DNA复制) 25.PCR技术操作环境?(生物体外,在PCR扩增仪中) 26.PCR与DNA复制不同之处?(前者不需要解旋酶,高温解旋,后者要用解旋酶解旋;前者的DNA聚合酶要求热稳定性高,后者环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三全套学案

专题1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 一、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1、简述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 2、认同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学习重点:DNA重组技术所需的三种基本工具的作用。 学习难点:基因工程载体需要具备的条件。 二、学习过程 1、基因工程的概念 回答:什么是基因工程? 2、科技探索之路(基因工程是如何发展起来的?阅读课本P2—3页) 思考并回答: (1)基因工程是在哪些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哪些基础理论的突破催生了基因工程? (3)哪些技术发明促进了基因工程的实施? (4)你觉得,基因工程的诞生和发展能否离不开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分子手术刀” 思考并回答: (1)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来看,细菌等单细胞原核生物容易受到自然界外源DNA 的入侵,那么这类原核生物之所以长期进化而不绝灭,有什么保护机制?由此可知,限制酶可以从哪些生物中分离出来? (2)限制酶是如何切割DNA分子的? (3)参考课本P4图1—2,指出限制酶能破坏那个磷酸二酯键。 (4)以EcoRI为例,画出限制酶切割后形成的末端。 4、DNA连接酶——“分子缝合针” 思考并回答: (1)DNA连接酶是怎么分类的? (2)DNA连接酶与DNA聚合酶是一回事儿吗?有哪些区别? (3)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作用效果一样大吗?为什么? 5、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载体——“分子运输车” 思考并回答: (1)载体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需要载体?把单独的DNA片段导入受体细胞不行吗? (2)我们选用从霍乱弧菌中分离出来的质粒做载体,可以吗?为什么? (3)我们能不能用肉眼直接观察到载体进入受体细胞?那如何鉴定呢? (4)如果载体上没有限制酶切割位点,能否把目的基因运输进入受体细胞? 6、活动:模拟操作重组DNA分子 (分组进行;完成后小组之间进行交流) 四、当堂检测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3知识点清单

生物选修3 专题1 基因工程 1.1 DNA重组技术的基本工具-1.2 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一、与DNA分子相关的几种酶及基因工程的其他工具 1、与DNA分子相关的酶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 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2、载体 (1)条件: ①能在宿主细胞中稳定保存下来并大量复制。 ②有一个至多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 ③具有特殊的标记基因,便于筛选。 (2)种类: 质粒(常用)、γ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3)作用: ①作为运载工具,将目的基因转移到宿主细胞内;

②利用它在宿主细胞内对目的基因进行大量复制。 二、基因工程基本操作程序 1、目的基因的获取途径(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1)从基因文库中获取 (2)人工合成目的基因,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 (3)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①原理:DNA双链复制 ②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结合到互补DNA链;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互补链的合成。 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 (1)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①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②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 ③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基因。

生物人教版高中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干细胞及其分类

干细胞及其分类 干细胞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根据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和成体干细胞(somatic stem cell)。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干细胞的发育潜能分为三类:全能干细胞(totipotent stem cell,TSC)、多能干细胞(pluripotent stem cell)和单能干细胞(unipotent stem cell)。胚胎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高,是全能干细胞,而成体干细胞的发育等级较低,是多能或单能干细胞。 (一)按干细胞所处的发育阶段分类: (1)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

2004年2月12日韩国汉城国立大学公布的一张显微照片显示了新近克隆的8个人类胚胎的早期阶段。2月11日,韩国和美国科学家成功克隆出了人类早期胚胎,并从中提取出胚胎干细胞。这是科学家首次利用克隆技术获得人类胚胎干细胞。新华社发 胚胎干细胞当受精卵分裂发育成囊胚时,内层细胞团(Inner Cell Mass)的细胞即为胚胎干细胞。胚胎干细胞具有全能性,可以自我更新并具有分化为体内所有组织的能力。早在1970年Martin Evans已从小鼠中分离出胚胎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而人的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培养

直到最近才获得成功。 进一步说,胚胎干细胞是一种高度未分化细胞。它具有发育的全能性,能分化出成体动物的所有组织和器官,包括生殖细胞。研究和利用胚胎干细胞是当前生物工程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畸胎瘤干细胞的发现开始了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研究历程。 目前许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研究对象展开的,如:德美医学小组在去年成功的向试验鼠体内移植了由胚胎干细胞培养出的神经胶质细胞。此后,密苏里的研究人员通过鼠胚细胞移植技术,使瘫痪的猫恢复了部分肢体活动能力。随着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日益深入,生命科学家对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了解迈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98年末,两个研究小组成功的培养出人类胚胎干细胞,保持了胚胎干细胞分化为各种体细胞的全能性。这样就使科学家利用人类胚胎干细胞治疗各种疾病成为可能。然而,人类胚胎干细胞的研究工作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很大争议,出于社会伦理学方面的原因,有些国家甚至明令禁止进行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无论从基础研究角度来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电子版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电子版 篇一:怎么用好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浅谈怎么用好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 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每次课改中都有不同版本的教材出现,每个版本的教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只有领会教材编排的特点、各栏目的用意,才可能做到教材各栏目的合理应用。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中能合理应用教材栏目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各栏目合理应用课程改革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学,而对教学起决定作用的因素之一是教材。如何尽快开发出全新的、具有时代特点并能反映国际生物学教育发展共同趋势的生物学教材也显得尤为迫切,而对新教材的研究,进而根据教材编排的特点在教学中做到对其各栏目的合理应用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新课标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各栏目的合理应用谈一些看法。一、明确学习目标、关键词,为学习指明方向人的一生要想有所收获,首先就要确立一个目标,然后再借助自己 1 的精神、意志、毅力和努力,才能劳而有获。否则,只能是碌碌无为,抱憾终生。人生如此,其实一堂课的教学也是这样: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才能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完整有序的组织教学;学生的积极与主动、合作与探究才能真正显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算真正的体现出来。该教材在每一节题目下的旁栏都指出“学习目标与关键词”,这就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指明了方向。而且相关术语有“简述、识别、列出、列举、举例说出、指出、写出、排列”等了解水平术语;“说明、概述、区别、解释、比较”等理解水平术语;“分析、篇二: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

苏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总目录 篇三:苏教版高中生物目录 必修一 第一章生命科学和我们 1、身边的生物科学 2、生物科学的学习过程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1、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2、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第三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 2 2、细胞的类型和结构 3、物质的跨膜运输 第四章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 1、ATP和酶 2、光合作用 3、细胞呼吸 第五章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 1、细胞增殖 2、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3、关注癌症 必修二 第一章生物科学和我们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生物选择性必修三电子课本 第一章: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1 细胞的发现和研究 1.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组成 1.3 细胞内部的运动和运输 1.4 细胞体积和比表面积的关系 1.5 细胞在物质代谢中的作用 第二章:细胞的遗传物质 2.1 遗传物质的发现与研究 2.2 DNA的结构及其功能 2.3 DNA的复制 2.4 DNA的转录和翻译 2.5 突变与基因变异 第三章: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3.1 细胞生长的基本规律 3.2 细胞分裂的概念及其类型 3.3 有丝分裂的过程和规律 3.4 减数分裂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3.5 分裂后细胞的发展和分化 第四章:遗传的基本规律 4.1 美国苏氏的遗传实验 4.2 孟德尔的遗传定律 4.3 基因的概念和分类 4.4 重组的产生和遗传规律 4.5 显性和隐性基因 第五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5.1 基因表达的过程和机制 5.2 转录调控和转录因子的作用 5.3 转录后调控和中间分子的作用 5.4 RNA的功能及其调控 5.5 细胞内基因序列的“语言”和翻译机制 第六章:生物技术 6.1 基于DNA摧毁的技术和应用 6.2 基于DNA复制和扩增的技术和应用6.3 基于DNA测序的技术和应用 6.4 基于基因编辑的技术和应用 6.5 生物技术的影响和展望 第七章:免疫系统

7.1 免疫系统的发现和组成 7.2 免疫系统的功能和分类 7.3 免疫反应的机理和影响因素 7.4 免疫调控和免疫治疗 7.5 免疫技术的应用与展望 第八章:人类的疾病和预防 8.1 疾病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8.2 传染病和非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8.3 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关系 8.4 大量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和防控策略8.5 新药研发和临床试验的过程和标准

高中生物(人教2019版选修3)教材知识深挖:第4章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学生版+解析版)

第4章生物技术的安全性与伦理问题 1.(选择性必修3 P101“正文”)对微生物的基因改造是基因工程中研究最早、最广泛和取得实际应用成果最多的领域,这是因为微生物有哪些优点? 2.(选择性必修3 P102“相关信息”)在转基因研究工作中,我国科学家将来自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其原因是什么? 3.(选择性必修3 P102“相关信息”)在转基因研究工作中,我国科学家为什么将来自玉米的α-淀粉酶基因与目的基因一起转入植物中? 4.(选择性必修3 P103正文拓展)转入生长激素基因的鱼生长速度快,饵料转化率高。但鱼类易于逃逸、扩散,因此转基因鱼存在生态安全性问题,我国科学家只将三倍体的转基因鱼投入自然系统。请根据材料思考回答下列问题: (1)转基因鱼成功的物质基础是什么? (2)试从保障生态安全性方面分析只投放三倍体鱼的原因。 5.(教材选择性必修3 P105“思维训练”)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争论的焦点。有人说,一种转基因食品,只有证明它是安全的,才可以食用;有人说,一种转基因食品,如果没有证据表明它不安全,就可以食用。对某种转基因食品而言,证明它安全与证明它不安全,哪个获取所需证据的难度大?为什么? 6.(选择性必修3 P106正文拓展)生殖性克隆的原理是什么?

7.(选择性必修3 P107“思考·讨论”拓展)治疗性克隆与生殖性克隆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8.(教材选择性必修3 P107“思考·讨论”节选)克隆人与细胞核供体之间是什么关系?以血缘为纽带的人伦关系会因克隆人的到来而消亡吗? 9. (教材选择性必修3 P113“思考·讨论”节选)在战争中,为预防敌方使用生物武器,你认为参战部队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什么?请简述这一措施的原理。

生物选修三课本内容梳理

生物选修三课本内容梳理 学习生物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更要学会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生物选修三课本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选修三课本内容整理 选修3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 “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 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 “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 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

二酯键。 3. “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λ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第一步:目的基因的获取 1. 目的基因是指: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2. 原核基因采取直接分离获得,真核基因是人工合成。人工合成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有反转录法和化学合成法。 3. 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 (1)PCR的含义: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目的:获取大量的目的基因 (3)原理:DNA双链复制 (4)过程: 第一步:加热至90~95℃DNA解链为单链; 第二步:冷却到55~60℃,引物与两条单链DNA结合; 第三步:加热至70~75℃,热稳定DNA聚合酶从引物起始进行互补链的合成。 (5)特点:指数(2n)形式扩增 第二步: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1. 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并且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2. 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3选修3生物课本黑体字总结学生必背点

课本黑体字知识点 必修1 1、科学家根据细胞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两大类。 2、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根本单位。 3、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当者。 4、核酸是细胞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糖类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6、脂肪是细胞良好的储能物质。 7、每一个单体都以假设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根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8、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局部与细胞的其他物质相结合,叫做结合水。 细胞中绝大局部的水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做自由水。 9、细胞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10、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 11、细胞膜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展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12、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构造,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13、细胞核控制着细胞的代和遗传。 14、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5、细胞膜和其他生物膜都是选择透过性膜。 16、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叫做自由扩散。 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叫做协助扩散。 物质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化学反响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17、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展着许多化学反响,统称为细胞代。 18、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响的活泼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19、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20、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 21、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响一般是在比拟温和的条件下进展的。 22、ATP是细胞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23、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ATP的过程。 24、有氧呼吸是指细胞在氧的参与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25、叶绿素a和叶绿素b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26、吸收光能的四种色素就分布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27、叶绿体是进展光合作用的场所。它部的巨大膜外表上,不仅分布着许多吸收光能的色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 本篇文章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三电子课本中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教材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中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文章涉及到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化学成分。以下是对文章进行格式修正和简要概括的结果: 教材第一章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中的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主要介绍了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化学成分。 首先,文章介绍了细胞生活的环境,包括人体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单细胞动物草履虫。两者生活环境的相似之处是都是液体环境,不同之处是血细胞生活在体内的血浆中,并不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而草履虫直接生活在外界环境中。此外,血浆的理化性质更为稳定,如温度基本恒定等。 其次,文章介绍了细胞外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等概念。细胞外液是指存在于细胞外的体液,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等。它们都属于细胞外液,共同构成人体内环境,基本化学组成相同。不同点包括存在于组织液中的是体内各组织细胞,存在于血浆中的是各种血细胞,存在于淋巴中的是淋巴细胞等;所含的化学成分有差异,如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很少。 最后,文章介绍了细胞外液中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物和有机物。无机物包括水和无机盐离子,有机物包括糖类、蛋白质、脂质、氨基酸氮、尿素氮、其他非蛋白氮和乳酸等。此外,细胞外液还含有气体分子、调节生命活动的各种激素、其他有机物等。 Na和Cl含量较高的作用主要是维持血浆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血浆中的葡萄糖主要来自食物中的糖类,而经消化后,它们会被分解为葡萄糖,通过小肠绒毛吸收后进入血液,通过血液循环运输到全身各处。葡萄糖主要用于氧化分解放能,最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并排入内环境中。二氧化碳通过血液循环被运输到肺,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体外,而多余的水主要在肾脏通过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完整word版)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手打适合学生识记),推荐文档

专题1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概念: ●基因工程又名DNA重组技术或转基因技术 ●原理:基因重组 ●水平:DNA分子水平 ●操作对象:基因 ●特点: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改变生物性状 1、1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原理是基因重组。 2、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载体 3、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特点: ①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 ②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识别位点)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 ③结果:形成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3)例子:EcoRⅠ、SmaⅠ 4、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能够连接粘性末端和平末端 E.coli 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连接粘性末端 5、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载体种类:质粒、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3)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4)真正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过人工改造的。 (5)改造后的质粒结构:一个或多个酶切位点;复制原点;标记基因 1、2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1、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 ②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核心) 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④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 2、目的基因: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 3、目的基因的来源:①从自然界已有的物种中分离②人工方法合成 4、获取目的基因的常用方法: ①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基因组文库,cDNA文库) ②利用PCR技术扩增 ③人工合成(反转录法_和化学合成法。适合基因较小,序列已知) 5、PCR技术: 1)概念:PCR全称为多聚酶链式反应,是一项生物体外复制特定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 2)原理:DNA复制 3)条件:模板DNA、DNA引物、热稳定DNA聚合酶(Taq酶)、四种脱氧核苷酸 4)结果:以2n指数形式扩增 5)过程:高温变性(90~95℃)、低温退火(55~60℃)、适温延伸(70~75℃)循环重复 6、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的目的:使目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稳定存在,可以遗传至下一代,使目的基因能够表达和发挥作用。 7、重组DNA(重组质粒)的组成: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标记基因 (1)启动子: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首端,是RNA聚合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mRNA,最终获得所需的蛋白质。 (2)终止子:也是一段有特殊结构的DNA片段,位于基因的尾端。使转录停止 (3)标记基因的作用:是为了鉴定受体细胞中是否含有目的基因,从而将含有目的基因的细胞筛选出来。常用的标记基因是抗生素抗性基因。 8、转化的概念:是目的基因进入受体细胞内,并且在受体细胞内维持稳定和表达的过程。 9、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 (1)农杆菌转化法: 适用植物:双子叶植物、裸子植物 作用特点:农杆菌中的Ti质粒上的T-DNA可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上的T-DNA上,即可在受体细胞内稳定遗传和表达 (2)基因枪法(微弹轰击法):单子叶植物常用的转化方法。成本较高 (3)花粉管通道法:我国独创。成功例子:抗虫棉 10、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方法:显微注射法;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受精卵。 11、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 (1)原核生物作为受体细胞的特点:繁殖快、多为单细胞、遗传物质较少 (2)转化的关键:Ca 2+ 处理,使细胞成为感受态细胞(容易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

高中生物选修三知识点

生物选修三 专题一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的概念 基因工程是指按照人们的愿望,进行严格的设计,通过体外DNA重组和转基因技术,赋予生物以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基因工程是在DNA分子水平上进行设计和施工的,又叫做DNA重组技术。 (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1.“分子手术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限制酶) (1)来源:主要是从原核生物中分离纯化出来的。 (2)功能: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的某种特定的核苷酸序列,并且使每一条链中特定部位的两个核苷酸之间的磷酸二酯键断开,因此具有专一性。 (3)结果:经限制酶切割产生的DNA片段末端通常有两种形式:黏性末端和平末端。 2.“分子缝合针”——DNA连接酶 (1)两种DNA连接酶(E·coli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的比较: ①相同点:都缝合磷酸二酯键。 ②区别:E·coliDNA连接酶来源于大肠杆菌,只能将双链DNA片段互补的黏性末端之间的磷酸二酯键连接起来;而T4DNA连接酶来源于T4噬菌体,能缝合两种末端,但连接平末端的之间的效率较低。 (2)与DNA聚合酶作用的异同:DNA聚合酶只能将单个核苷酸加到已有的核苷酸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DNA连接酶是连接两个DNA片段的末端,形成磷酸二酯键。 3.“分子运输车”——载体 (1)载体具备的条件: ①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 ②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 ③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 (2)最常用的载体是质粒,它是一种裸露的、结构简单的、独立于细菌染色体之外,并具有自我复制能力的双链环状DNA分子。 (3)其它载体:入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