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学期末考试复习

宗教复习

一.名词解释(4个)

1.麦克斯·缪勒

英国语言学家,西方宗教学的创始人。将比较语言的方法运用到宗教研究中,创立了比较宗教学。他的众多著作中,最具有影响力的是《宗教学导论》。该书第一次提出了“宗教学”这一概念,因而被国际学术界公认为是西方宗教学的奠基性著作。

2.氏族宗教

最原始的宗教形态,根本特征在于氏族性。(从宗教信仰和宗教观念看)氏族宗教以祖先崇拜为其根本形式和中心内容。(从宗教组织同社会组织的关系看)氏族宗教的特征在于它之同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的合一。它有绝对的“集体性”或“无个体性”。绝对排他性。

3.民族宗教

一定民族成员共同信仰的宗教,是随着氏族社会向奴隶制社会过渡中由氏族宗教发展而来,具有民族性、国家化、此世性的特点,形成了比较系统化的教义体系和初步的神学思想。

4.世界宗教

世界性三大宗教为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世界宗教是迄今为止宗教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人类历史走向世界史时从民族宗教发展而成的。它突破了之前宗教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具有世界性影响。其信仰对象具有超验性和普世性,宗教具有个体性和相对独立性。

5.自然宗教

宗教的原始形式,是以自然事物和自然力为崇拜对象的宗教。人们所崇拜的是自然界中的自然物或自然力本身,是人们在感性的实践活动中所直接感知到或感受到的自然物或自然力。主要表现为“大自然崇拜”“动物崇拜”“植物崇拜”“图腾崇拜”

6.多神教

同时信仰和崇拜许多神的宗教。从逻辑上讲,多神教是由自然宗教一步步发展,人们创造的神明越来越多所导致的。历史上讲,原始人类“地域局限”逐渐突破,生存、生存活动范围日益扩大,因此产生不同地域神灵并存的局面。

7.一神教

认为只有一位人格神存在并对其崇拜的宗教。这个唯一神创造了世界和宇宙万物,他既不生育,也不被生,创造万物而又超绝万物之上。一神教包括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8.宗教观念

是宗教信仰的表现形态,包括宗教神话和宗教理论。宗教观念是宗教信仰的解释体系,是宗教信仰的系统化、条理化和规范化。

9.宗教戒律

是对宗教行为的否定性规定,是宗教禁忌的规范化和条文化,是宗教行为的理论纲要。

不同宗教有不同的戒律。

二.简答

1.简述宗教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生物进化论的产生和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形成是宗教发展观形成的理论背景。

从进化论来看:首先,生物进化论将自然界视为一个有机的、动态的、发展的过程,为近代进化观、进步观和发展观奠定了可靠的基础;其次,达尔文进化论对人类思维方式

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它推动人们的规律概念发生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变异”,使得规律概念得以扩展;最后,达尔文的进化论对人类思维方式的重大影响还表现在它拓宽了人们的“自然”概念,使之不仅涵摄无机界,而且涵摄有机界、人类及其文化。

从近现代历史进步观来看:首先,近现代历史进步观的典型形态为历史主义,它强调人类历史发展的“不间断性”和“不可重复性”。其次,另一个重要的理论要素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这些对于科学健全的宗教发展观的确立有积极影响。

2.宗教的普遍本质包括了哪些基本方面

宗教的普遍本质包括社会本质和文化本质。

宗教之具有社会本质,首先在于它本身就是一种社会群体,符合社会群体的六个要素(成员间的联系,活动的共同目标,共同的规范,角色问题,地位体系,认同感)。[中观]其次,宗教科层与社会分层相互贯通(例如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基督宗教中的教士、贵族和平民“三等级”观念)。再次,宗教改革与社会改革之间相互贯通,具有内在关联性。[微观]再次,宗教社会化是获得宗教信众、维持宗教发展的必要条件。[本体论]最后,宗教世界根源于人类社会的二重化,宗教世界与世俗世界存在“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宗教之具有文化本质,首先在于它本身是一种文化形态,宗教是文化的一个“下位”概念,因为它符合文化概念的几个层面(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其次,宗教的基本内涵与文化的基本内涵是完全一致的,它们都是人的本性的一种异化、对象化和外在化。再次,宗教是文化的“纵深维度”。最后,宗教与文化变革有着相对相关性。

3.简述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

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为:人类和自然关系的两重化,社会关系的神圣化。

人类和自然关系的两重化:“关系”的根本规定性在于它之为主体而存在的性质。而世界各地的原始宗教最初都主要地是从人对自然界的这种“关系”中产生的,人对自然的依赖感和恐惧感是宗教观念产生的重大动因。

社会关系的神圣化:人为了从事生产活动必须成为社会存在,必须同他人发生关系,产生社会联系。这样,人们在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或欲望的过程中,便不仅感到有“神化”

自然的需要,而感到有“神化”社会关系的需要。(原始人为了生存,要与他人合作,因此认可“神圣化”的氏族制度)

4.信仰的超越性与信仰的内在性

宗教最内在最核心的内容是信仰,宗教信仰对象的本质特征是“神秘”,而“神秘”的成因就是“信仰对象的超越性”。因为信仰对象的“神秘”是由“敬畏”

、“威严”和“活力”三要素构成。由这三要素而言,必须有绝对超拔信仰者自身的东西,才会有这种感受。它离开了宗教信仰对象的超越性即宗教信仰的“万能”和“绝不可抗性”无论如何是滋生不出来的。

宗教信仰实质性内容是救赎问题,人的神性是宗教的最终目的。人类强调信仰的超越性乃是为了在自己创造性的活动中消解它,把身上的“神性”充分展现出来。洞达信仰的超越性无非是洞达宗教信仰的内在性的手段。神人差异归根到底无非是人的自我分裂,若把人性实现理解为一个过程,则人性的这种分裂就是达到人性重新整合的一种手段。这就是宗教信仰的内在性。

5.简述现当代宗教对话的三种模式

宗教对话的三种模式:排他主义(具体内容介绍在P389_390)、兼容主义(①宗教兼容主义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天主教神学家卡尔·拉纳首倡的一种宗教对话模式。②其目的是为了破除本己宗教的优越感,以便缓解排他主义这一存在于宗教对话中的障碍。③为此,它明确肯定了非基督宗教的启示和救赎功能,宣布“诸宗教”都可以成为拯救的道路。④兼容主义与排他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强调了本己宗教与其它宗教的共同性,从而促进了宗教对话。⑤但是从根本上刊,它所强调的共同性还是以本己宗教作为参照系和标准的,因而它依然是一种宗教自我中心主义,依然有把宗教对话演绎成宗教兼并之嫌。)、多元主义(①宗教多元主义是当代宗教对话的三种基本模式之一,其主要理论代表是英国的约翰·希克。②宗教多元主义的根本目的是破除人们对本己宗教的优越感和宗教自我中心主义,以便为真实有效的宗教对话开辟道路。③因此,它没有像宗教兼容主义那样从某一宗教之中寻求诸宗教的共同性,而是到所有宗教中寻求这种共同性。④它把通过这种方式寻求到的存在于所有宗教之后的东西称为“神圣者”或“终极实在”,并且将其视为比诸宗教的信仰对象更实在、更本原的东西。⑤然而,由于以希克为代表的宗教多元主义者混淆了哲学理论与宗教信仰的界限,脱离了宗教的历史形态和发展,所以他们的理论具有明显的抽象性、非历史性,从而体现了明显的乌托邦性质。)

6.简述宗教组织的基本类型及其相互区别的针对性P169

(一)政教合一型

政教合一是指宗教权威与世俗权利的高度统一。在这种模式中,宗教领袖同时又是国家首脑。政教同体。宗教教义与宗教法典同时就是国家的法律,宗教利益与国家利益完全一致。国家的行政、司法、教育完全受宗教指导。宗教领袖对制定国家的内外政策拥有绝对权威,政府的一切活动都要体现宗教原则,维护宗教利益。与此同时,这种模式下的宗教是指特定的某一种受到官方认可的宗教,其余的宗教是没有同样的特权和社会地位的(梵蒂冈、伊朗、沙特等)。

(二)政教分离型

国家不支持、不禁止和歧视任何宗教。政府不干预宗教组织的事务,政府内不设管理宗教事务的行政机构。国家不征收宗教税,也不向任何宗教组织提供任何形式的财政补贴,涉及宗教的开支不得列入国家预算。宗教组织不干预国家的司法、行政、教育,也不接受政府的政治指导。政教关系完全由法律调节。这种模式下,政府与宗教的法律关系是相互平等、平行、独立的,各宗教之间也是平等的(美国)。

(三)国教型

国家以某一宗教或教派为正统信仰,其政治、社会地位高于其它宗教或教派。国家领袖不是宗教领袖,但宗教领袖在国家政治生活中享有特权地位。国家从各方面鼓励和支持享有特权地位的宗教,包括提供财政上的支持。宗教组织对政府的行政、司法、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享有监督指导权。政府设有专门负责宗教事务的机构和官员。在这种模式下,不属于国教的其它宗教或教派常常处于社会的边缘,或在政治上受到歧视。国家各项政策对国教的支持和对其它宗教的压制同样明显。这类国家与政教合一的国家的区别在于宗教与政府在组织机构上不是一套人马(英国、德国、挪威、丹麦、芬兰、瑞典、希腊及绝大多数阿拉伯伊斯兰教国家都是此类国家)。

(四)国家控制宗教型

国家权威高于宗教,政府通过行政管理机构控制宗教,宗教组织必须接受国家的政治指导,但不能干预国家的行政、司法和教育。对于不接受政府政治指导或不与政府合作的宗教、教

派,国家不承认其合法性。宗教组织的活动完全置于政府的监控之下。政府与宗教组织的关系是政治上的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在财务与人事上,宗教组织虽然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受政府监管(前苏联、东欧国家,越南、朝鲜、古巴等国家)。

从宗教同政治或政权组织的关系看,把宗教区分为政教合一型和政教分离型宗教;从宗教同社会的关系看,区分为入世宗教和出世宗教;就宗教组织的存在形态而言,分为隐形宗教和显性宗教,制度性宗教和弥散型宗教,教堂寺庙型宗教和协会型宗教。

7.如何理解恩格斯所说的人是宗教神学“斯芬克斯谜语”的“谜底”?

(一)从宗教发生学与宗教信仰的生存论维度看:马克思和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本质上是人的一种“自我异化”。这种异化源自最本质的生存论渴望和生存论恐惧。而把自己异化出去的原因是寻求生存意义上的可靠保证和根本意义。

(二)从宗教信仰与人生救赎的角度看:这种救赎无非是“人类生存”从“个人(信仰主体)

中心”向“实体(信仰中心)中心”的“转变”和神人之间的“同一”。

(三)信仰阳的内在性和人的“自我意识”看:当我们说“神是人”之后,我们还必须进而说“人是神”,如此才可以说了解了宗教的奥秘。确立神-人差异是必要的,但是我们必须进一步看到神人之间的差异性归根到底是人性的自我分裂:自然存在的人与灵性存在的人的分裂,作为实然的人与作为应然的人的分裂,日常状态的的人与理想状态的人的分裂,作为现存的人与作为未来的人的分裂。这样的分裂是为了达到人性的重新整合与提升。费尔巴哈认为人是宗教的始端,中心点和尽头。而神圣化的终点即是人化。

(四)从宗教意识的演进看:把对宗教奥秘的解读理解为“人的自我意识觉醒”理解为“向人自身的复归”,是宗教意识或宗教观念长期变革的结果。

恩格斯所言的即是说“人只需认识自身,使自己成为衡量一切生活关系的尺度,按照自己的本质去评价这些关系,根据人的本性要求,真正依照人的方式来安排世界”,这样,“他就会解开”宗教的“谜语”了。

8.简述宗教的哲学功能

宗教对形而上学(本体论)的助推功能

宗教对人学(人生哲学)的助推功能

宗教对认识论(方法论)的认识功能

三.论述(1个)

1.为什么宗教世俗化具有“自我限制特征”

所谓宗教世俗化,就是宗教同社会,宗教组织同社会组织间的一种张力结构,是宗教赋予社会组织的超越意义的褫夺,是一种非神圣化或去神圣化。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现当代社会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层面、意识层面的世俗化与宗教本身的世俗化,会引发“宗教有一天是否消失”的思考。通过考察我们认识到,世俗化不会导致宗教的消亡,反而宗教世俗化是滋生或再生宗教的土壤,因为宗教世俗化具有“自我限制特征”。

在现代经济活动中,自然界丧失了作为被崇拜对象的地位,转而变成被征服的对象。在此之前,宗教是包容整个人类生活的机构,使人类得以表述自己到达精神整体的渴望;而随着宗教这种包容机构的丧失,人类逐渐失去了精神寄托与归属感,产生孤独情绪,成为“上

帝的陌生人”。其次,理性使人类增强了支配自然的力量,社会不断进步,物质不断丰富,但新的社会矛盾也层出不穷,因此导致了战争、经济危机、政治动乱;再次,人在一个官僚化的,非个人的大众社会里,会产生更加强烈的无助感和异化感,因此需要心灵的寄托。只要这些现象存在,会使社会各阶层的宗教情绪继续存在下去,因此宗教也会继续存在。从这个意义上讲,所谓“自我限制特征”,就是说随着宗教世俗化的进行,人们的宗教情绪不会消减,反而会继续存在甚至增强,使得宗教继续发展。

另一方面,导致宗教世俗化的科学,其本身也不断体现出人类理性的不确定性与局限性。只要人摆脱不了自然和社会的奴役状态,消除自身的有限性,宗教情绪就无法消失,宗教也会一直存在下去。

2.为什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社会主义国家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教政策

首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目标在于维护公民宗教信仰的自由权利。一方面,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一种基本人权,所以国家注重维护公民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就是一件相当自然的事了。另一方面,宗教将在社会主义长期存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具有群众性,社会主义社会的信教群众与非信教群众一样,也具有历史创造性,也是社会的主人,因而要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其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坚持唯物主义立场,就该承认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长期存在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去承认信教群众的历史创造性和历史主人地位,从而承认其宗教信仰自由这一基本权利,因而要将宗教新药自由政策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教政策。再次,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来也都是主张宗教信仰自由的。最后,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国际性决定了我国更应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将其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宗教政策,由此来维护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3.试述宗教社会功能的主要表现及其复杂性

宗教的社会功能内蕴着两个层面的内容:①对整个社会的作用——维系(分为整合、控制、调适)和创建②对其他亚社会体系(政治法律、经济、道德伦理、民风民俗)的作用——解释、规范、建构功能。宗教的社会功能具有二律背反的性质。P283_390)

简述宗教的文化本质与文化功能。【第七章第四节】

吠陀教、缘起性空、五斗米道、塔纳赫、三位一体、伊玛尼

吠陀教:古印度宗教之一。西元前二千年前,由古印度西北部雅利安游牧部落之信仰演化而成。属多神教。崇拜种种神化之自然力与祖先、英雄人物等。如天界之天神伐楼拿、太阳神苏利耶;空界之雷神因陀罗、风神伐由;地界之火神阿耆尼、酒神苏摩等。上记天、空、地等三界之诸神,大多为雅利安人从波斯所引入者。至后期,渐趋一神教之发展,而有抽象神之出现,如造一切神、祈祷主神、原人等。”它虽有灵魂观念,但还没有产生灵魂轮回的思想和信仰,对以后的婆罗门教和印度教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缘起性空:缘起性空是佛教用语。所谓“缘起”,就是说:世间上没有独存性的东西,也没有常住不变的东西,一切都是因缘和合所生起。所谓“性空”,就是说:因缘和合所生起的假有,本性是空的;如果自性不空,则不能有,这就是“真空生妙有”的意义。缘起论是佛法的根本。缘起论认为世间上的事事物物(一切有为法),既非凭空而有,也不能单独存在,必须依靠种种因缘条件和合才能成立,一旦组成的因缘散失,事物本身也就归于乌有,「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的因果定律,称之为「缘起」。因、缘、果

五斗米道:早期道教的一个重要派别,于东汉时由张陵创立。顺帝时学道于鹤鸣

山(今四川)中,称得到太上老君亲授,制订了一系列宗教仪式,要求入道的人都要交五斗米,病人请医生诊治也要出五斗米,以符水为医疗手段。后人称张陵为“天师”,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被称为“系师”和“嗣师”。五斗米道的组织系统称作“治”。在巴蜀一带设立了24个“治”,这是处理道教事务和祭神的地方。仪式主要有三种:第一种是经常仪式,静室思过,让病人或教徒在静室忏悔自己的过失。第二种是请祷仪式,称“三官手书”,即在纸上写病人姓名,表示服罪的意思。第三种是祭神仪式,偶像是太上老君及九卅土地之神。主要教义思想是:“道”为“一”,“一散形为气,聚形为太上老君”,就是“道”的化身,五斗米道的尊神。创立较为系统的道教斋戒仪范,为南天师道。唐、宋以来,南北天师道与上清、灵宝等道派逐渐合流,到元代演变为“正一道”。

塔纳赫:《塔纳赫》,又称《玛加伯》、《泰纳克》或《希伯来圣经》,为犹太教第一部重要经籍,后来的基督教称之为“希伯来圣经”或“旧约圣经”,但在犹太人来说,Tanakh 显然并不是“旧的约”,而是始终如一的。希伯来文音译。三部分:《妥拉》Torah意思是教导、训诲,基督徒常常称其为律法书,一套共5卷,普遍称摩西五经、《先知书》Navim意思是“先知们”,共8卷,分上下两部分,记录了曾教导和带领犹太人的先知事迹、《圣录》意思是作品集,共11卷,,内容主要关于礼拜仪式、诗歌、文学、历史,又称为《哈吉奥格拉法》(Hagiographa)。整部《塔纳赫》共24卷,所以又称二十四书。而根据这三部分经卷名称的略语,组合了“Tanakh”(塔纳赫)作为典籍总称。

《塔木德》:,作者塔木德,流传三千三百多年的羊皮卷,一本犹太人至死研读的书籍。犹太教口传律法的汇编,仅次于《圣经》的典籍。主体部分成书于2世纪末~6世纪初,为世纪~公元5世纪间犹太教有关律法条例、传统习俗、祭祀礼仪的论著和注疏的汇集。

三位一体:基督教术语,上帝是创造并掌管宇宙万有的独一真神。上帝包括(圣父、圣子、圣灵)三者合而为一,三位一体的上帝。一位上帝,却有三个位格神是独一的,只有一位神,却有三个位格。神在圣经中是这样启示他自己的,这三个不同的位格乃是独一、真实、永恒的神。

伊玛尼:伊斯兰教义学术语。阿拉伯语音译,意为“信仰”,口头承认、内心诚信先知穆罕默德奉主命所传的一切。其内涵即《作证词》所表达的“安拉独一,穆罕默德是安拉使者”。也是伊斯兰教划分穆斯林与非穆斯林的标准,有“伊玛尼”者为穆民(Mumin,虔信者),没有者为“卡非尔”(Kafir,异教徒)。这是伟大而纯洁的象征。

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复习资料-育明考博 一、北京大学哲学系历年考博复试分数线(育明考博课程中心)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此表格不包含:国学院、儒藏、高研院、儒学院 2、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3、2016年北大哲学系,申请人提交申请材料,根据素质审核结果和当年招生计划,原则上按照3:1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 4、外语等级证明,必须提供以下至少一种证明的复印件,各种成绩证明3年内有效(以报名截止时间起算向前推算),复审时提供原件。 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考试时间等见学校通知); ②国家英语六级; ③TOEFL; ④雅思; ⑤GRE; ⑥小语种仅限于学校规定的法语、德语、日语、俄语,必须提供三年内的有效的语言水平证明。(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年份 复试分数线进入复试人数/录取人数(不含硕博连读)2013年 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92人/34人2014年 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64人/34人2015年外语45分专业课60分77人/34人

二、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考试内容分析(育明考博辅导中心) 专业招生人数初审复试内容 010107宗教学2013年4人 2014年3人 2015年8人 申请—考核制 1、笔试100分 宗教学方向:宗教学与宗教哲学 基督教方向:宗教社会学、中国基督教史 东正教、俄罗斯宗教哲学方向:东正教与俄罗斯 哲学 基督教哲学、宗教哲学方向:基督教哲学 宗教学、比较哲学方向:比较哲学与宗教学 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方向:中国佛教史与佛教 哲学 道教方向:道教史 2、面试100分 个人科研经历和成果介绍、对拟从事研究领域的 了解和看法、本人拟进行的研究工作设想及理由 等 育明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的报录比平均在8:1左右(竞争较激烈) 2、本专业有3个研究方向:01.宗教学、宗教哲学02.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03.宗教学、比较哲学04.基督教哲学、宗教学05.东正教、俄罗斯宗教哲学06.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07.道教史 3、同等学力考生须加试报考专业两门硕士专业学位课程和哲学。 4、2016年北京大学实行“申请—考核制”,没有提供雅思、托福等英语成绩等级证明的同学,需要参加“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英语水平考试”。 5、复试总成绩计算方法:笔试、面试各占50%,任意一项不合格不予录取。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针对北京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开设的辅导课程有:考博英语课程班·专业课课程班·视频班·复试保过班·高端协议班。每年专业课课程班的平均通过率都在80%以上。根植育明学校从2006年开始积累的深厚高校资源,整合利用历届育明优秀学员的成功经验与高分资料,为每一位学员构建考博成功的基础保障。 (北京大学哲学系考博资料获取、课程咨询育明教育张老师叩叩:柒柒贰陆,柒捌,伍叁柒) 三、申请制流程及打分项 申请制不同于以往的考试制,申请需要考生提交材料,其中最重要的是英语成绩等级证明和学术成果。英语成绩等级证明,可以是雅思、托福、GER、GMAT、四六级、专四专八等,也可以是在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拿过学历。这些不同形式的考试是有一个分数的限制的,具体要求各个学院是不同的。学术成果这一项,最重要的是你发表的论文、参加的学术会议以及做过的课题,没有发表论文得赶紧发表了,最好是有一篇北大和核心和两篇国家级期刊,否则很容易第一关就被刷掉。文章能自己写可

2018四川大学宗教学考研复习经验分享

研途宝考研https://www.doczj.com/doc/5b2647691.html,/zykzl?fromcode=2014大概在10月份之前我没怎么看政治,一是觉得枯燥看不下去,二是觉得不知道该如何有效复习(一直到最后我都不知道政治怎么复习好)。很少用整块的时间去复习政治,每天都是挤出一点时间看一章红宝书。大概在11月份第二遍看到一半的时候实在看不下去了,就复印了培训机构的讲义来回看了几遍。平时偶尔也做做题,毕竟要培养做题的感觉。最后一个月的时候培训机构和网上的各种冲刺讲义和预测题复印了一些,看看讲义,做做题。最后买了肖秀荣和任汝芬的最后四套题。考前一天毕老师给我们把政治大概过了一遍,重点讲了一些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就这样第二天就上考场了。 英语。第一年英语考了39让我颜面无存。一战惨败是因为死记硬背单词,没有认真做题,作文也没准备。再加上运气差碰上变态的出题老师。后来做真题发现10年之前的真题与10年的难度系数根本不在一个水平上。二战12月份之前我每天只做一篇阅读,然后看分析,通读全文,不懂的地方看中文翻译。我无法在低正确率中进行盲目的题海战术,这简直是自残。 然后每天看一篇大作文的范文,11月真题做到第二遍时,每天坚持写一篇大作文,开始很困难,写到三到四篇时,你会发现至少在写作速度上大大提高了。这样在考场上能给你节省宝贵的时间去做别的题。12月份的时候买了张剑的150篇下(提高篇)——里面题目相当之变态,难度高于真题。有些文章600+的词汇量,再加上大量的生词和长句,直接让人崩溃。我每天坚持在固定时间做完4篇。最开始正确率只有20%,甚至只有10%的正确率。我安慰自己说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坚持几天之后正确率开始上升,最高时达到70%,稳定保持在50%-60%。这给予我很大自信心,而在考场上自信以及做题感觉是很重要的。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之前的单词积累和对真题的掌握。另外到12月初看完了大部分的英文版的《哲学经典选读》,这一方面巩固了单词,习惯了老长老长的复合句,也培养了语感。 作文。不管是大作文还是小作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多看多读多写,只要能坚持两周到一个月一定会有成效的。因为你看的多了,读得多了,写得多了,沉淀的自然就多了。个人觉得光凭最后几天背模板恐怕得不了多少分。毕竟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搞定了阅读和作文,我建议多花点时间在新题型上。因为它的性价比很高,你想想,完型20个空才10分,但是新题型5个空就值10分,所以考场上宁愿多花点时间在新题型上。而且大家在完型上的得分都不高拉不开距离。完型要是有时间就好好做,没时间就朦吧,朦也能朦三四分,跟仔细做差不多。当然高手除外! 专业课。参考书籍:《大问题——简明哲学导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西方哲学史》(邓晓芒、赵林著),07年之前川大指定的张志伟的《西方哲学史》、《宗教学原理》(陈麟书、陈霞著)。资料:研途宝至善川大考研网的《2018四川大学哲学通论考研复习精编》。 专业一;哲学概论。通读了《大问题》了解了各章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然后主要看西方哲学史,邓的西哲史很薄,但是内容很全,而且你能看出每位哲学家对于先贤思想的承继。西哲史主要分希腊哲学、教父哲学、早期经验主义哲学、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唯理论哲学、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新黑格尔派,叔本华、尼采为代表的非理性哲学,以及英国实证主义哲学。

传感器技术期末考试简答题

传感器技术期末考试简 答题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四、简答题(4题,共18分) 301、试述传感器的定义、共性及组成。 答:①传感器的定义:能感受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②传感器的共性:利用物理定律和物质的物理、化学或生物特性,将非电量(如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转换为电量(电压、电流、电容、电阻等);③传感器的组成:传感器主要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302、什么是传感器动态特性和静态特性简述在什么条件下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 答:传感器的动态特性是指传感器对动态激励(输入)的响应(输出)特性,即其输出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是指它在稳态(静态或准静态)信号作用下的输入-输出关系。静态特性所描述的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式中不含有时间变量。 当输入量为常量或变化极慢时只研究静态特性就能够满足通常的需要。 304、什么叫应变效应?利用应变效应解释金属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 答:材料的电阻变化是由尺寸变化引起的,称为应变效应。 应变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当被测物理量作用在弹性元件上,弹性元件在力、力矩或压力等作用下发生形变,变换成相应的应变或位移,然后传递给与之相连的应变片,将引起应变敏感元件的电阻值发生变化,通过转换电路变成电量输出。输出的电量大小反映了被测物理量的大小。 306、在传感器测量电路中,直流电桥与交流电桥有什么不同,如何考虑应用场合用电阻应变片组成的半桥、全桥电路与单桥相比有哪些改善答:直流电桥适合供电电源是直流电的场合,交流电桥适合供电电源是交流的场合。半桥电路比单桥电路灵敏度提高一倍,全桥电路比单桥电路灵敏度提高4倍,且二者均无非线性误差。 311、根据电容式传感器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几种类型每种类型各有什么特点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答:根据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将其分为3种:变极板间距的变极距型、变极板覆盖面积的变面积型和变介质介电常数的变介质型。 变极板间距型电容式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极板间距成反比,适合测量位移量。 变极板覆盖面积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电容量与面积改变量成正比,适合测量线位移和角位移。 变介质型电容传感器的特点是利用不同介质的介电常数各不相同,通过改变介质的介电常数实现对被测量的检测,并通过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量的变化反映出来。适合于介质的介电常数发生改变的场合。 316、何谓电涡流效应怎样利用电涡流效应进行位移测量 答::电涡流效应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块状金属导体置于变化的磁场中或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力线运动时,通过导体的磁通将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该电动势在导体内产生电流,并形成闭合曲线,状似水中的涡流,通常称为电涡流。 利用电涡流效应测量位移时,可使被测物的电阻率、磁导率、线圈与被测物的尺寸因子、线圈中激磁电流的频率保持不变,而只改变线圈与导体间的距离,这样测出的传感器线圈的阻抗变化,可以反应被测物位移的变化。 317、试比较自感式传感器与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的异同。 答: (1)不同点: 1 )自感式传感器把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自感系数的变化; 2)差动变压器式传感器把被测非电量的变化转换成互感系数的变化。 (2)相同点:两者都属于电感式传感器,都可以分为气隙型、气隙截面型和螺管型。 323、什么是正压电效应什么是逆压电效应什么是纵向压电效应什么是横向压电效应 答:正压电效应就是对某些电介质沿一定方向施以外力使其变形时,其内部将产生极化现象而使其出现电荷集聚的现象。 当在片状压电材料的两个电极面上加上交流电压,那么压电片将产生机械振动,即压电片在电极方向上产生伸缩变形,压电材料的这种现象称为电致伸缩效应,也称为逆压电效应。 沿石英晶体的x轴(电轴)方向受力产生的压电效应称为"纵向压电效应"。沿石英晶体的y轴(机械轴)方向受力产生的压电效应称为"横向压电效应"。 331、简述热电偶的几个重要定律,并分别说明其实用价值。 答:1、中间导体定律;2、标准电极定律;3、连接导体定律与中间温度定律 实用价值:略。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宗教学概论》考试大纲 一、考试目的 本考试是全日制宗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入学资格考试之专业基础课,考试的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是否具备攻读该专业硕士学位所必须的基础知识、专业素质和研究潜力。 二、考试的性质与范围 本考试是测试考生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水平的尺度参照性水平考试。考试范围包括本大纲规定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理论分析能力。 三、考试基本要求 1. 掌握宗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和世界宗教的基本知识。 2. 对宗教学思想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思想和重大事件及其发展和特征有较为深入的理解。 3. 正确使用相关专业术语,清楚分析问题,具有较高宗教学知识素养和文字论述能力。 四、考试形式 本科目考试为闭卷考试,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五、考试内容 本考试包括三个部分: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总分150分。

I.名词解释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对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名词、概念、人物和现象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并给出简要的解释。 2. 题型 要求考生解释宗教学名词5个,每个名词6分,总分30分。 II. 简答题 1. 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根据宗教学理论与宗教思想史的相关知识能够简要回答问题,并合理展开必要的分析和总结。 2. 题型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各个具体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共需回答3道简答题,每题20分,总分为60分。 III. 论述题 1. 考试要求 考生应能根据所给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联系宗教学理论和宗教思想史给出有理有据的解答,并尽量展开理论分析和个人的见解,论述要具有逻辑性和合理性。 2. 题型

该部分共有2道论述题,每题30分,共计60分。 《宗教学概论》考试内容一览表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期末复习资料

信息技术包括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传感器技术,是现代信息产业的三大支柱。 1.什么是传感器? 广义:传感器是一种能把特定的信息按一定规律转换成某种可用信号输出的器件和装置。 狭义:能把外界非电信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的器件。 国家标准:定义:能够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或装置。 2.传感器由哪几个部分组成?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原件和基本电路组成。敏感元件感受被测量,转换原件将其响应的被测量转换成电参量,基本电路把电参量接入电路转换成电量。传感器的核心部分是转换原件,转换原件决定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3.传感器的总体发展趋势是什么?传感器的应用情况。 传感器正从传统的分立式朝着集成化、数字化、多功能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光机电一体化的方向发展,具有高精度、高性能、高灵敏度、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长寿命、高信噪比、宽量程和无维护等特点。未来还会有更新的材料,如纳米材料,更有利于传感器的小型化。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发展、利用新效应;开发新材料;提高传感器性能和检测范围;微型化与微功耗;集成化与多功能化;传感器的智能化;传感器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4.了解传感器的分类方法。所学的传感器分别属于哪一类? 按传感器检测的范畴分类:物理量传感器、化学量传感器、生物量传感器按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分类:模拟传感器、数字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结构分类:结构型传感器、物性型传感器、复合型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功能分类:单功能传感器、多功能传感器、智能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转换原理分类:机—电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热—电电传感器、磁—电传感器 电化学传感器 按传感器的能源分类:有源传感器、无源传感器 国标制定的传感器分类体系表将传感器分为:物理量、化学量、生物类传感器

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考博真题精华版05至

四川大学宗教学专业历年考博真题(2005—2013年) 2005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论宗教的本质(25分) 二、论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25分) 三、简说宗教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25分) 25分)四、从“神道设教”谈中国宗教的特色( 2007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论宗教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25分) 二、试论宗教与文艺的关系。(25分) 三、论宗教与邪教的原则区别。(25分) 四、你怎样理解宗教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25分) 2008年宗教学原理 一、试析宗教的本质。(25分) 二、简析宗教与封建迷信的主要区别。(25分) 三、试论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社会意义。(25分) 四、简述宗教的文化功能。(25分) 2009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题15分) 1、宗教的基本要素 2、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3、宗教的主要心理功能 4、古代原始宗教的主要表现形态 二、问答题(每题20分) 1、宗教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哪些?谈谈你的认识。 2、为什么说:“宗教是文化”?谈谈你对这一命题的理解与认识。 2010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简析宗教人造说与宗教神启论对立的思想根源。 2、简述宗教观念与宗教其它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 3、简述当代世界主要宗教发展的总体趋势及其成因。 4、如何理解“宗教的改革是社会关系的变化在宗教上的反映”? 二、论述题(每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科学与宗教在认识方法上的区别及其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 2、如何发挥宗教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积极作用?

2011年宗教学原理 一、简答题 1、简述自然宗教与人为宗教的异同; 2、为什么说宗教意识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3、简述宗教礼仪在信徒生活中的作用; 4、简述现代宗教世俗化趋势主要特征及成因; 二、论述题 1、试述宗教道德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目前我国社会生活的影响; 2、试述宗教与政治的关系; 2012年宗教学原理 一、试述宗教的文化属性。 二、试述有神论与无神论对立的认识根源。 三、试述理性与信仰的特点及其社会功能。 四、试述宗教伦理的基本特征及其现成的现实理据。 五、试述“神道设教”的内涵及其在中国古代社会中的作用。 2013年宗教学原理 1、简述宗教的基本要素(20分) 2、宗教礼仪的功能(30分) 3、请列举两种关于宗教本质的理论,并进行比较和评价(50分) 宗教学专业历年考研真题 1998年 一、试从哲学和历史的角度,分析宗教产生的根源。 二、试析宗教与道德的关系。 三、阐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 四、为什么说宗教将伴随社会主义长期存在? 如何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 1999年 本试卷共四大题,每题25 分,总分100 分 一、试论述什么是宗教。(25 分) 二、试论述宗教与迷信的关系,如何正确分析和判别合法宗教与邪教? 三、在现代文明中,宗教的意义和前景如何?(25 分) 四、试论述宗教与信仰是什么样的关系?(25 分) 2000年

宗教学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宗教:宗教是人们用幻想反映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这种力量既 包括自然力量,也包括社会力量。在宗教里,这些力量是以超人间的形式表现。对这种力量人们往往视以崇拜的仪式来与之建立对自己有利的关系。 2、人为宗教:人为宗教是相对原始的自然宗教而言的。它是指借助于有意识 的人为力量而发展起来的,具有阶级特征的神学观念性和宗教组织严密的宗教。它具有很强的人为因素。 3、图腾:图腾是每个氏族认为自己源于某一动植物。他们把该动植物视为自 己的亲属祖先。在古代,人们禁止杀食图腾动物,同一图腾的人不准结婚。 相信图腾祖先是氏族的保护者。认为现存的图腾动植物的兴衰象征氏族的兴衰,对图腾动物加以保护。 4、宗教基本命题:指使宗教得以存在和立足的一种理论观念。这些理论观念 基本上对各种不同的宗教所共同具有。 5、灵物:灵物是人们在行使巫术的过程中根据人们的神性观念把具有可以产 生某种神秘影响的某种特征的事物视为灵性之物。 6、巫术:根据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神秘联系而运用某种神秘的手段去达到控制 对象的目的或满足人们的某种愿望的操作方式。产生于旧石器时代的中晚期。 7、宗教学:以对宗教现象的研究来对宗教的性质产生发展以及与宗教有关的 问题进行理论阐明的学科,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揭示宗教的本质以及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 8、道教:是以“道”为最高信仰的中国本民族固有的传统宗教。它是在中国 原始宗教的基础上吸取了古代流传下来的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巫术,以道家黄老之学为旗帜与理论支柱。以修真悟道、羽化登仙为最终目的的一种宗教。 简答题: 1、恩格斯关于宗教的解释为什么可以作为宗教的定义。 A、世界上没有本质上不是“幻想的反映”的宗教含义 B、它揭示了宗教幻想的内容和对象乃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 量” C、它说明宗教观念采取了超人间的特殊表现形式 2、从对待宗教的态度看,宗教研究领域主要有哪几个学派? A、神学宗教学,以唯心世界观和方法论来研究社会的宗教现象,目的在于 为上帝和神明宗教和教义,信仰和虔诚的神圣性,永恒性和必要性提 供种种说明和解释 B、非神学宗教学,在研究上相对摆脱了神学宗教学家的立场,他们立足客 观的态度来研究宗教和说明宗教现象。 C、无神论宗教学,主张无神论,批判宗教,人神论。 D、马克思主义宗教学,在一切旧无神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它是无 神论的最高形式。 3、马克思主义宗教学与无神论宗教学有什么异同? A、旧无神论学派在自然观上虽然是唯物主义的,但社会观却是唯心的,

宗教学复习提及答案

宗教学纲要 一,单选题 1.宗教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在人类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B )。 A.社会地位 B.历史地位 C.文化史地位 D.历史条件 2.世界上三大教中最早创造的是:( C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佛教 D.道教 3.宗教组织作为一种社会性的群体组合,既是一种宗教性的组织,又是一种:( A )。 A.社会性的组织 B.家庭组织 C.政治性组织 D.生活性组织 4.道德的真正保证是社会的(C)关系。 A.宗教 B.社会 C.人际 D.内部 5.( A )天文学说对于神学世界观的第一次反叛。 A.哥白尼 B.欧多克斯 C.亚里士多德 D.阿波罗尼 6.宗教信条,宗教教义在本质上是一种:(C )。 A.历史观念 B.社会观念 C.宗教观念 D.没有正确答案 7.人类宗教的萌芽,发现于尼安德特人所代表的(B)时代的“智人”的墓穴遗迹之中。 A.旧石器 B.新石器 C.青铜石器 D.铁石器

8.巫术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区和各历史阶段的:( D ) A.宗教活动 B.宗教信仰 C.宗教信念 D.宗教现象 9.世界上三大教中信仰人数最多的是:(C ) A.伊斯兰教 B.印度教 C.基督教 D.佛教 E.道教 10.佛教的创始人是:( A ) A.释迦摩尼 B.凯撒 C .穆罕穆德 D.耶稣 二,多选题 1.在世界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各种各样的神灵观念,大致可以归纳为:(ABCDE) A.自然神 B.氏族神 C.职能神 D.高位神或至上神 E.绝对性一神 2.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是:(ABDEF ) A.信安拉 B.信使者 C.信自己 D.信经典 E.信天使 F.信后世 G.信前辈 3.神域世界这两个存在物彼此有何关系的问题,这种关系主要表现:(ABC) A.超神论-神超越世界之上而存在 B.泛神论-神泛同于世界而存在 C.内在神论-神内含于世界之中而存在 D.外在神论-神外含于世界之中而存在 4.获得宗教经验的途径(ABCD ) A.理论引导 B.道德的净化 C.药物的使用 D.宗教的修习 E.科学的发展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期末考试试题与答案

第一章传感器基础 l.检测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说明各部分的作用。 答:一个完整的检测系统或检测装置通常是由传感器、测量电路和显示记录装置等几部分组成,分别完成信息获取、转换、显示和处理等功能。当然其中还包括电源和传输通道等不可缺少的部分。下图给出了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检测系统的组成框图 传感器是把被测量转换成电学量的装置,显然,传感器是检测系统与被测对象直接发生联系的部件,是检测系统最重要的环节,检测系统获取信息的质量往往是由传感器的性能确定的,因为检测系统的其它环节无法添加新的检测信息并且不易消除传感器所引入的误差。 测量电路的作用是将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转换成易于测量的电压或电流信号。通常传感器输出信号是微弱的,就需要由测量电路加以放大,以满足显示记录装置的要求。根据需要测量电路还能进行阻抗匹配、微分、积分、线性化补偿等信号处理工作。 显示记录装置是检测人员和检测系统联系的主要环节,主要作用是使人们了解被测量的大小或变化的过程。 2.传感器的型号有几部分组成,各部分有何意义? 依次为主称(传感器)被测量—转换原理—序号 主称——传感器,代号C; 被测量——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2; 转换原理——用一个或两个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标记。见附录表3; 序号——用一个阿拉伯数字标记,厂家自定,用来表征产品设计特性、性能参数、产品系列等。若产品性能参数不变,仅在局部有改动或变动时,其序号可在原序号后面顺序地加注大写字母A、B、C等,(其中I、Q不用)。 例:应变式位移传感器:C WY-YB-20;光纤压力传感器:C Y-GQ-2。 3.测量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变化的情况时,应当采用何种测量方法? 如何进行? 答:测定稳压电源输出电压随负载电阻变化的情况时,最好采用微差式测量。此时输出电压认可表示为U0,U0=U+△U,其中△U是负载电阻变化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变化量,相对U来讲为一小量。如果采用偏差法测量,仪表必须有较大量程以满足U0的要求,因此对△U,这个小量造成的U0的变化就很难测准。测量原理如下图所示: 图中使用了高灵敏度电压表——毫伏表和电位差计,R r和E分别表示稳压电源的内阻和电动势,凡表示稳压电源的负载,E1、R1和R w表示电位差计的参数。在测量前调整R1使电位差计工作电流I1为标准值。然后,使稳压电源负载电阻R1为额定值。调整RP的活动触点,使毫伏表指示为零,这相当于事先用零位式测量出额定输出电压U。正式测量开始后,只需增加或减小负载电阻R L的值,负载变动所引起的稳压电源输出电压U0的微小波动值ΔU,即可由毫伏表指示出来。根据U0=U+ΔU,稳压电源输出电压在各种负载下的值都可以准确地测量出来。微差式测量法的优点是反应速度快,测量精度高,特别适合于在线控制参数的测量。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110528

传感器期末复习资料 110528 https://www.doczj.com/doc/5b2647691.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复习资料》 一、选择题 1、随着人们对各项产品技术含量的要求的不断提高,传感器也朝向智能化方面发展,其中,典型的传感器智能化结构模式是( B )。 A. 传感器+通信技术 B. 传感器+微处理器 C. 传感器+多媒体技术 D. 传感器+计算机 2、传感器的主要功能是(A )。 A. 检测和转换 B. 滤波和放大 C. 调制和解调 D. 传输和显示 3、测量者在处理误差时,下列哪一种做法是无法实现的( A ) A.消除随机误差 B.减小或消除系统误差 C.修正系统误差 D.剔除粗大误差 4、传感器的下列指标全部属于静态特性的是( C ) A.线性度、灵敏度、阻尼系数 B.幅频特性、相频特性、稳态误差C.迟滞、重复性、漂移 D.精度、时间常数、重复性 5、电阻应变片配用的测量电路中,为了克服分布电容的影响,多采用( C )。 A.直流平衡电桥 B.直流不平衡电桥 C.交流平衡电桥 D.交流不平衡电桥 6、利用相邻双臂桥检测的应变式传感器,为使其灵敏度高、非线性误差小( C )。 A.两个桥臂都应当用大电阻值工作应变片 B.两个桥臂都应当用两个工作应变片串联 C.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反的工作应变片 D.两个桥臂应当分别用应变量变化相同的工作应变片

7、差动螺线管式电感传感器配用的测量电路有( C )。 A.直流电桥 B.变压器式交流电桥 C.差动相敏检波电路 D.运算放大电路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消除零点残余电压,但不能判断衔铁的位置。 B. 差动整流电路可以判断衔铁的位置,但不能判断运动的方向。 C.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但不能判断位移的方向。 D. 相敏检波电路可以判断位移的大小,也可以判断位移的方向。 9、下列不属于电容式传感器测量电路的是( D ) A.调频测量电路 B.运算放大器电路 C.脉冲宽度调制电路 D.相敏检波电路 10、测量范围大的电容式位移传感器的类型为( D ) A.变极板面积型 B.变极距型 C.变介质型 D.容栅型 11、石英晶体在沿机械轴y方向的力作用下会( B ) A.产生纵向压电效应 B. 产生横向压电效应 C.不产生压电效应 D. 产生逆向压电效应

宗教学考博-人大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真题资料申请方式复习备考指导经验分数要求-育明考博.doc

育明考博,中国考博辅导第一品牌。由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教授于2009年创办,并有诸多高校博士加盟。专业致力于考博课程辅导,辅导学员人数及辅导成绩连续3年稳居第一。针对人民大学开设的考博辅导课程包括:人大考博英语辅导课程、人大哲学院考博专业课辅导课程、人大考博申请保过课程。 人大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资料申请方式复习备考指导经验 一、人大哲学院考博招生人数及名额分布及报考统计 年份人大内地招生总数(计划数/实际数)哲学院博士招生人数哲学院博士招生方式 及人数分布 公开招考报名人数复试人数2012年900人/873人641、普通招考(53人)2、硕博连读(11人)约357人90人2013年 850人/891人 661、普通招考(54人)2、硕博连读(12人)343人 91人 2014年900人/893人68 1、硕博连读(10人) 2、申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57) 3、骨干计划(1人) 约389人117人 (育明考博辅导课程咨询电话133.0111.9426(陈)或400-668-6978;扣扣:547063862;考博群105619820) 二、人大哲学院宗教学专业考博招生流程考试内容参考书 招生专业 招生人数综合复试人数 考试环节(流程) 综合考试科目010107宗教学 7-8人 12-14人 1、申请制考试科目:①②③“申 请-审核-复试(综合考试)”制;2、跨一级学科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①②③;④哲学理论基础;⑤哲学专业基础; 3、同等学力考生复试笔试加试科目:①②③;④哲学理论基础;⑤哲学专业基础;⑥政治理论。 1、笔试: ①专业课笔试(100 分) ②外语笔试(阅读、翻 译、写作)(50分) 2、面试: ①综合素质(100分)②听力水平和口语水平测试(50分) 1、哲学院博士招生考试不指定参考书(可参照育明考博推荐参考书) 2、专业课笔试考试范围: 方向一:宗教学原理方向二:佛教哲学方向三:基督教哲学 (考生需根据个人研究方向,选择该方向答题,不得跨专业、跨方向答题)

宗教学试题整理

宗教学试题整理(2005-2010) 2005年 宗教理论 一、概念题(40) 宗教情感宗教行为原始(自然)宗教世界宗教 二、简述题(40) 1、简述宗教的本质与特征 2、件数中国宗教的特征 三、论述题(70) 1、宗教在当代社会生活中能发挥何种作用? 2、评述下文中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 法。(爱因斯坦如何界定科学、宗教?爱因斯坦对宗教与科学关系的看法。你的评述) 科学与宗教 要我们对什么是科学得出一致的理解,实际上并不困难。科学就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努力,力图用系统的思维,把这个世界中可感知的现象尽可能彻底地联系起来。说得大胆点,它是这样一种企图:要通过构思过程,后验地来重建存在。但我要是问自已,宗教是什么,我可就不能那么容易回答了。即使我找到了一个可能在这个特殊时刻使我满意的

答案,可是我仍然相信,我决不可能在任何情况下都会使所有对这个问题作过认真考虑的人哪怕在很小程度上表示同意。 因此,我想先不去问宗教是什么,而宁愿问,一个我认为是信仰宗教的人,他的志向有哪些特征:在我看来,一个人受了宗教感化,他就是已经尽他的最大可能从自私欲望的镣铐中解放了出来,而全神贯注在那些因其超越个人的价值而为他所坚持的思想、感情和志向。我认为重要的在于这种超越个人的内涵的力量,在于对它超过一切的深远意义的信念的深度,而不在于是否曾经企图把这种内涵同神联系起来,因为要不然,佛陀和斯宾诺莎就不能算是宗教人物了。所以,说一个信仰宗教的人是虔诚的,意思是说,他并不怀疑那些超越个人的目的和目标的庄严和崇高;而这些目的和目标是既不需要也不可能有理性基础的。但是它们的存在同他自已的存在是同样必然的,是同样实实在在的。在这个意义上,宗教是人类长期的事业,它要使人类清醒地、全面地意识到这些价值和目标,并且不断地加强和扩大它们的影响。如果人们根据这些定义来理解宗教和科学,那末它们之间就显得不可能朦胧什么冲突了。因为科学只能断言"是什么",而不能

传感器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库

传感器技术期末考试试题库 一、填空题(每题3分) 1、传感器静态性是指传感器在被测量的各个值处于稳定状态时,输出量和输入量之间的关系称为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2、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线性度的定义是指。 3、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灵敏度的定义是指? 4、静态特性指标其中的精度等级的定义式是传感器的精度等级 是允许的最大绝对误差相对于其测量范围的百分数,即A =△ A/Y FS ? 100%. 5、最小检测量和分辨力的表达式是。 6、我们把叫传感器的迟滞. 7、传感器是重复性的物理含意是。 8、传感器是零点漂移是指? 9、传感器是温度漂移是指. 10、传感器对随时间变化的输入量的响应特性叫传感器动态 性. 11、动态特性中对一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时间常数. 12、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13、动态特性中对二阶传感器主要技术指标有固有频率、阻尼比.

14、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有切线法、端基法和最小二乘法3种 方法。max *100% L F S Y Y a*A=± 15、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切线法是将过实验曲线上的初始点的切线作为按惯例直线的方法. 16、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端基法是将把传感器校准数据的零点输出 的平均值a 。和满量程输出的平均值b 连成直线.a b 作为传感器特性的拟合 直线。 17、传感器确定拟合直线最小二乘法是用最小二乘法确定拟合直线的載距和斜率从而确定拟全直践方程的方法. 25、传感器的传递函数的定义是H (S) =Y (S) /X (S)。 29、幅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幅值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 律. 30、相频特性是指传递函数的相角随被测频率的变化规 律. 31、传感器中超调量是指超过稳态值的最大值A (过冲)与稳态值之

传感器期末考试复习

(填空题)1、按照传感机理,可将传感器分为结构型和物性型两种型式。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 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3、传感器的灵敏度是指稳态标准条件下,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的比值。对线性传感器来说,其灵敏度是理想曲线的斜率4、将导体或半导体置于磁场中并通入电流,若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正交,则在与磁场和电流两者都垂直的方向上会出现一个电势差,这种现象称为霍尔效应5、在应变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中为改善传感器的非线性误差和提高输出灵敏度常采用差动半桥或全桥电路。6、电涡流传感器是基于电涡流效应原理进行工作的,可以进行厚度测量、位移测量、振幅测量、转速测量和涡流探伤等应用。7、电阻应变片式传感器按制造材料可分为①金属导体材料和② 半导体材料。它们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电阻发生变化,其中①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形变形成的,而②的电阻变化主要是由压阻效应造成的,半导体材料传感器的灵敏度较大。 1、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2、温度测量方法有接触式测温和非接触式测温两大类。 3、电涡流传感器是利用电涡流效应进行工作的,主要有低频透射式和高频反射式两种类型。 4、在半导体气敏传感器中,加热是为了有助于氧化反应进程,材料中加入催化剂是为了改善传感器的选择性。 5、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两大类。光敏二极管在电路中一般处于反向工作状态,没有光照时,暗电阻很大暗电流很小;当光照射在PN 结上时,形成的电流为光电流。 6、采用差动式结构的自感传感器利用铁心线圈的参数变化带动线圈的自感变化来进行测量;差动变压器是利用线圈间的互感变化进行测量的。 7、常用电容传感器的测量电路有耦合式电感电桥、双T 二极管交流电桥、脉冲调宽电路和运算放大器电路。 1、按照传感机理,可将传感器分为物性型和结构型两种型式。 2、传感器一般由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测量电路三部分组成。 3、传感器的输入输出特性指标可分为静态和动态指标两大类,线性度和灵敏度是传感器的静态指标,而频率响应特性是传感器的动态指标。 4、导电丝材的截面尺寸发生变化后其电阻会发生变化,用这一原理可制成的传感器称为电阻应变式式传感器,利用有料具有磁致伸缩效应可制成的压磁式传感器也可用以测量力,而压电式传感器则利用了一些具有离子型晶体电介质的压电效应,它敏感的最基本的物理量也是力。 5、热电式传感器中,能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一类称为热电阻,而能将温度变化转换为电势的称为热电偶,其中热电偶式传感器在应用时需要做温度补偿(冷端补偿)。 6、旋转式编码器用以测量转轴的角位移,其中绝对编码器在任意位置都有固定的数字编码与位置对应,线数为360线的增量式编码器分辨力为1(角)度。 7、光电效应分为内光电效应和外光电效应两大类。 8、温度测量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方式。 (选择题)1、应变片温度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有(AB )。A.敏感栅的热阻效B.敏感栅与试件的热膨胀失配C.敏感栅承受应力不同 D.敏感栅与试件材料不同2、当变极距式电容传感器两极板间的初始距离增加时,将导致传感器的(AD )。A.灵敏度增加B.灵敏度减小C.非线性误差增加D.非线性误差减小3、反射式电涡流传感器的激励信号是(C )。A.直流B.工频交流C.高频交流D.低频交流4、差动式传感器产生零位误差的原因有(AC )。A.磁路不对称B.电源电压太高C.磁路工作于饱和状态 D.温度影响5、压电石英晶体表面上产生的电荷密度与(C )。A.晶体厚度成正比B.晶体面积成反比C.作用在晶片上的压力成正比D.剩余极化强度成正比6、光敏二极管工作时,其上(B )。A.加正向电压B.加反向电压 C.不需加电压D.加正向、反向电压都可以7、热电偶中产生热电动势的条件分别为(BC )。A.两电极材料相同B.两电极材料不相同C.两电极的端点温度不同D.两电极的端点温度不相同8、Pt100中100是指(A )。A.铂电阻在100oC 时的电阻值 B.铂电阻在常温25oC 时的电阻值C.铂电阻在0oC 时的电阻值 D.铂电阻的最高工作温度为100oC 9、霍尔效应中,霍尔电动势与(AC )。A.激励电流成正比B.激励电流成反比C.磁感应强度成正比D.磁感应强度成反比10、湿度传感器按信号转换方式可以分为(ABC )。A.电阻式 B.电容式C.频率式 D.磁电式 1、下列传感器中(ABD )属于物性型传感器。A.扩散硅式压力传感器B.霍尔转速传感器C.感应同步器D.热电偶 2、霍尔效应中,霍尔电动势与(AC ) A .激励电流成正比 B .激励电流成反比 C .磁感应强度成正比 D .磁感应强度成反比3、压电式传感器是一种典型的有源传感器,它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某些物质的(B )A.压阻效应B.压电效应C.压磁效应D.电磁感应4、反映传感器在正反行程过程中输入与输出特性曲线不重合程度的指标为(D )A .重复性 B.零点漂移C.温度漂移D.回差(滞后)5、电容式传感器在结构上增设等位环,目的是为消除(A )A.边缘效应B.寄生电容C.环境温度D.电磁干扰6、下列器件中,能完成转速检测任务的是(BCD )。A.电容传感器B.磁电传感器C.电涡流传感器 D.光电元件7、基于外光电效应工作的器件有(AD )。A.光电管 B.光电池 C.光敏电阻 D.光电倍增管8、n 位的二进制码盘具有(A )种不同的编码。A.2n B.2n+1 C.2n -1D.2n+1 -19、莫尔条纹的三大特点是(ABC )。A.运动的对应关系 B.误差平均作用 C.位移放大作用D.细分作用10、湿度传感器按信号转换方式可以分为(ABC )。 A.电阻式B.电容式C.频率式D.磁电式 1、传感器的A 是指传感器的输出与输入之间的线性程度。A 线性度B 灵敏度C 迟滞D 重复性 2、按照传感器的 C ,可以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A 构成原理B 能量转换情况C 工作机理D 物理原理 3、传感器无输入时,每隔一段时间进行读数,其输出偏离零值,即为B 。A 重复性B 零点漂移C 温度漂移D 迟滞 4、扩散型压阻式压力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 C 。A 应变效应B 霍尔效应C 压阻效应D 压电效应 5、当电容式传感器的电容值很小,却因环境温度较高等某些原因必须将测量电路与传感器分开时,可以采用 C 确保电容传感器正常工作。A 屏蔽技术B 接地技术C 驱动电缆技术D 集成技术 6、电感式传感器是利用线圈的BD 的变化实现非电量测量的一种装置。A 磁路磁阻B 自感C 电涡流D 互感 7、涡流的大小与导体ABCDE 等参数有关。A 电阻率ρB 磁导率μC 厚度tD 导体与线圈的距离xE 激励电流频率f 8、自感式传感器常见的有BCD 三种。A 变线圈匝数式B 螺管式C 变隙式D 变截面积式 9、光电传感器在检测与控制中应用非常广泛,它基本可以分为 AC 两类。A 模拟式传感器B 数字式传感器C 脉冲式传感器D 频率式传感器 10、光栅细分技术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有BCD 。A 间接细分B 直接细分C 电阻电桥细分法 D 电阻链细分法 (分析与计算)1.简述传感器的定义、种类、组成、工作特性、标定方法等[定义: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器件和装置。组成: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种类:工作机理:物理型、化学型、生物型等;构成原理:结构型,物性型等;能量转换:能量控制型、能量转换型;物理原理:电参量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等。工作特性:静态特性与动态特性。静态特性:线性度,灵敏度,迟滞,重复性,零点漂移,温度漂移;动态特性:瞬态响应特性;频率响应特性等。标定方法:静态标定和动态标定。静态标定: 目的是确定传感器的静态特性指标,如线性度、灵敏度、滞后和重复性等;动态标定:目的是确定传感器的动态特性参数,如频率响应、时间常数、固有频率和阻尼比等。] 2.何为准确度、精密度、精确度?并阐述其与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关系。[准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的影响程度。精密度:反映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的影响程度。精确度:反映测量结果中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综合的的影响程度,其定量特征可用测量的不确定度表示。] 3.检定2.5级(即引用误差为2.5%),量程为100V 的电压表,发现50V 刻度点的示值误差2V 为最大误差,问该电压表是否合格?[取个最大误差,跟在题中刻度点没关系。精度=(测量值-真实值)/量程*100%也就是检定的等级。那么2/100*100%=2.0%,是符合此表精度等级的。所以合格。] 4. 5.测量某物质铁的含量为:1.52、1.46、1.61、1.54、1.55、1.49、1.68、1.46、1.83、1.5、1.56(单位略),试用3σ准则检查测量值中是否有坏值? 172 15636411..i x x n = = =∑2 01202545456().x x -=∑ 2 1 01045573 ().n i i x x n σ =-==∑183156364026636 0266363....σ -=<根据3σ准则,测量数据没有坏值。

宗教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宗教学专业 毕 业 实 习 报 姓名:杜宗飞 学号:2011090118 专业:宗教学 班级:宗教学01班 指导教师:赵建明 实习时间:XXXX-X-X—XXXX-X-X 20XX年1月9日

目录 目录 (2) 前言 (3)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3) 1.1实习目的 (3) 1.2实习任务要求 (4)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4) 2.1实习单位简介 (4)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5) 三、实习内容(过程) (5)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5) 3.2适应宗教学专业岗位工作。 (5) 3.3学习岗位所需的知识。 (6) 四、实习心得体会 (6) 4.1人生角色的转变 (6) 4.2虚心请教,不断学习。 (6) 4.3摆着心态,快乐工作 (7) 五、实习总结 (7) 5.1打好基础是关键 (8) 5.2实习中积累经验 (8) 5.3专业知识掌握的不够全面。 (8) 5.4专业实践阅历远不够丰富。 (8) 本文共计5000字,是一篇各专业通用的毕业实习报告范文,属于作者原创,绝非简单复制粘贴。欢迎同学们下载,助你毕业一臂之力。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宗教学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宗教学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宗教学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宗教学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宗教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宗教学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宗教学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宗教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宗教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宗教学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宗教学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