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高一分班考试物理

新高一分班考试物理

新高一分班考试物理
新高一分班考试物理

新高一分班考试物理

一、选择题

1.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点,指改变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

2.深圳的城市建设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止鸣笛,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C.降低噪音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3.下列现象中,属于利用惯性的是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

4.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D.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5.青少年科技创新材料中有一种变光二极管,电流从其P端流入时发红光,从其Q端流入时发绿光,奥秘在于其内部封装有一红一绿两个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其符号为,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二极管能通电且发光,当电流从“﹣”极流入时二极管不能发光,则该变光二极管的内部结构可能是下图中的()

A.B.

C.D.

6.如图所示,用力击打一摞棋子中的一个,该棋子飞出而上面的棋子落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受到惯性作用

C.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击打前,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7.“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小声音的()

A.频率B.音调C.响度D.音色

8.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像如图所示。图像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所用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9.如图所示是小明在练习测量电流时连接的电路,电路的连接存在错误,下列操作及说法正确的是()

A.撤掉导线a,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

B.撤掉导线a,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1的电流

C.撤掉导线b,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

D.撤掉导线c,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

10.如图,大烧杯中放入足量的水,放在水平桌面上,小烧杯(玻璃)漂浮在水面上,让小烧杯倾斜进水后沉入水底(水均不溢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不受水的压力

B.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C.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后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变大了

D.小烧杯浸没后大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

11.小芳在科技馆用手触摸静电球时,头发丝一根根竖起,形成“怒发冲冠”的有趣现象,如图所示,竖起的头发丝所带电荷是()

A.同种电荷B.异种电荷

C.正电荷D.负电荷

12.不允许在森林里随地丢弃瓶子,因为雨水进入透明的瓶子后,在阳光照射下就可能会引发火灾,能说明此现象发生原因的选项是()

A.B.

C.D.

13.如图所示物态变化过程中,放出热量的是()

A.樟脑丸逐渐变小B.露珠的形成C.正在消融的冰凌D.夏天湿衣服晒干14.描绘纯美青春的《再别康桥》诗句中蕴含了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金柳的影子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等大的实像

C.“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D.“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了太阳光

15.关于能源、材料和粒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太阳能、风能、核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B.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存在斥力

C.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是卢瑟福根据科学猜想建立起来的

D.电饭锅用超导材料做加热器可以大大提高电能转化为内能的效率

16.如图1所示,R0为定值电阻,R是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的变大而变小。闭合开关S,改变R上压力大小,两电表示数之间的关系图像如图2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压力变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大B.电源电压为6V

C.R0的阻值为20ΩD.R0消耗的最大电功率为0.8W

17.如图所示,对于图片中所描述的物理过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A.图甲,厚玻璃筒内的空气被压缩时,筒壁发热的原因只是由于空气内能增加引起的B.图乙,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说明空气比二氧化氮的密度大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的内能减少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气体的内能增大

18.下列数据中,最接近生活实际的是()

A.一间普通教室内空气的质量大约为300g 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约为50dB

C.某初三学生百米成绩约为8s D.家用电热水器正常工作时功率约为30W 19.交通法规定,不但司机要系安全带,副驾驶也应该系安全带.假设驾驶员和副驾驶的安全带分别对应开关S1和S2,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且只有当两人都系好安全带时,才会指示灯熄灭,提示音消失.符合上述要求的正确电路图是

A.B.

C.D.

20.《舌尖上的中国2》的《心传》一集中介绍了苏式糕点,捧红了得月楼糕点传人阿苗,关于“枣泥拉糕”制作过程中所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蒸烂的红枣去皮去核碾成枣泥,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B.将糯米粉和粳米粉按一定比例混合拌匀,能够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将枣泥米糊倒入模具中上锅蒸,升腾的“热气”是由水蒸气液化而成的

D.拉糕是否蒸好以筷子插入不粘为准,但此时拉糕内部分子之间依然存在吸引力

21.如图所示,接在家庭电路中的一盏电灯,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电路中的A、B、C、D四点,只有测A点时氖管发光,若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则故障可能是

A.进户零线断路B.灯泡L断路

C.开关S断路D.导线CD断路

22.中考体育测试,小明选择了抛实心球.下列对抛球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A.捡起实心球,并缓慢举高的过程中,小明对球做了功,球的机械能增加

B.将球用力抛出后,球在上升过程中,球的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

C.将球用力抛出后,球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时,球的动能为零

D.球落地后在水平地面滚动一段距离停止,球在地面滚动阶段,球的机械能不变23.水平桌面上,甲、乙两相同的杯中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现将两相同的物块分别放入杯中,待物块静止时,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如图所示.则()

A.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大

B.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

C.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增大

D.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物块受到的浮力一直减小

24.如图是灵敏电流计的内部结构图,下列选项中与其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A.B.C.D.

25.下列特征不属于物质物理属性的是()

A.密度B.比热容C.质量D.导电性

二、实验题

26.抗击疫情时,我们都做到了“戴口罩、勤洗手,、勤消毒,少聚集。”小刚同学想知道消毒用的75%酒精的密度,于是他利用自己小实验室的器材做了“测量75%酒精的密度”的实验,进行了如下操作:

(1)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上,将游码拨在标尺左端零刻线处,此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位置,小刚接下来的操作应该是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使指针指在分度盘中央;

(2)将酒精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酒精的总质量为m1=79 g;

(3)将一部分酒精倒在量筒里,如图乙所示。则酒精的体积为V=______cm3;

(4)他再测出剩下的酒精和烧杯的质量,此时右盘中砝码和游码的刻度值如图丙所示;

(5)小刚根据测量的数据算出酒精的密度为ρ=______kg/m3。

27.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实验中,小明用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做成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如图甲所示。

(1)实验时为了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最好选择图甲中的_____(选填“大”或“小”)纸锥进行测量。

(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此时应该拿至图乙中_____(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

(3)小明和同组的成员商量后,制定了如下的方案来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

方案一:先选定一段时间,测量纸锥在这段时间内下落的距离。

方案二:先选定一段距离,测量纸锥通过这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方案三:预先不选定时间或距离,直接测定纸锥通过某段距离所用的时间。

上述方案,你认为应该采用方案_____;理由是_____。

(4)小明用频闪照相机通过每隔0.1s的时间曝光一次的方法拍摄记录下纸锥的运动过程,如

图丙所示是纸锥运动过程中其中一段的照片,小明用刻度尺测量出照片中纸锥从A到B的距离是_____cm;若图丙中所使用纸锥的实际直径为6.00cm,那么实际情景中纸锥从A到B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5)为了减小实验的误差,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纸锥下落的起始高度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保持一致。

28.小丽、小红和小霞喝桃汁饮料时,想知道桃汁的密度。她们用天平、量筒、烧杯、水、刻度尺等测量了桃汁的密度。

方法一:小丽用天平、量筒、烧杯测桃汁的密度的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天平平衡;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1;

(3)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桃汁,测出桃汁的体积V;

(4)将量筒中的桃汁全部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和桃汁的总质量m2,则桃汁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_。小红认为小丽的做法不太好,误差较大。测量值偏_______,误差较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

方法二:小霞用天平、烧杯、水、刻度尺等也测出桃汁的密度。步骤是:

(1)烧杯中盛有适量的水。用调好的天平称出烧杯和水的质毋为m;

(2)用刻度尺测出烧杯中水的高h1;

(3)将水倒出,倒入适量桃汁。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桃汁的质量,使其仍为m;

(4)用刻度尺量出_______;

(5)桃汁的密度表达式ρ=______。(水的密度为已知,用ρ水表示。)

29.小明和小红用天平(含砝码)和量筒测量牛奶的密度。主要步骤如下:

(1)把天平放在水平实验台上,调节天平平衡;

(2)把牛奶倒入空烧杯中,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84.5g;

(3)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测得牛奶的体积为_____________cm3;

(4)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____g;

(5)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______kg/m3。

[拓展]做完实验后,老师又给他们一个挑战项目:如图所示,A、B、C、D是装满了某一种材料(细盐、铁粉、米粉中的一种)的四个不透明的轻质密闭容器。要求在不打开容器的前提下,将其中装有相同材料的两个容器挑选出来。老师给增加的器材有:与密闭容器相同

的空容器各一个、适量的水。按下列步骤在空白处填上适当的内容。

(6)用天平分别测出图中四个密闭容器的质量m A、m B、m C、m D;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若满足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用测量的物理量表示),则A、C两容器中所装材料相同。

30.小组的同学们需测量一种矿石的密度。现有器材:矿石块、天平(含砝码)、量筒、一个烧杯、足量的水、细线。同学们设计了一种测量矿石密度的方案如下:

(1)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调。

(2)天平平衡后,同学们用天平测量矿石块的质量,如图乙,指出操作中的错误:_____。改正错误后,他用正确的方法测出了矿石块的质量,平衡时放在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丙所示,则矿石块的质量m0为_____g。

(3)矿石的质量已经用天平测出,在测量矿石的体积时,由于石块的体积较大,不能直接用量筒测出。

①小红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出石块体积,请你从误差角度分析,这样的操作会对实验结果产生什么影响?_____

②小东在烧杯中倒满水,称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1;将矿石块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溢

出水后,将烧杯壁外的水擦干净,称出此时烧杯及杯内矿石块的总质量 m 2。

写出矿石密度的表达式:_____(用 m 0、m 1、m 2、ρ水来表示)。

31.小亮想测量一个小木块(不吸水)的密度,他利用天平、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细针等器材,经过思考,想出了如下的实验方法;

(1)图甲是小亮在调节天平时的情景,小丽指出了他在操作上的错误,你认为错误之处是:______;

(2)小亮纠正错误后调节好天平,按照以下步骤继续实验:

①将小木块放在天平左盘,天平平衡时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____g ;

②将玻璃杯中装满水,用细针缓慢地将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利用排水法,测出溢出水的质量为30g ,则小木块的体积为____cm 3;(已知33110kg/m 水ρ=?) ③测出小木块的密度是____g /cm 3;

(3)受小亮实验的启发,小丽在实验时除了利用原有的圆柱形玻璃杯、适量的水和细针外,又找了一把刻度尺,不用天平也测出了木块的密度,请你将下列测量步骤补充完整: ①在玻璃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0;

② ______;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m ; ④小木块密度的表达式:漂浮时ρ木=______ 。(用测量的物理量和已知量的符号表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响度表示声音的大小,回答问题时声音要大点,指改变声音的响度,故A 符合题意;

B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故B 不符合题意;

C .音色是物体发声的特色,故C 不符合题意;

D .声速是声音的传播速度,故D 不符合题意。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汽车的禁鸣与绿化居住环境没有关系.故A错误.

B. 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缓解“热岛效应”无关.故B错误.

C. 禁止汽车鸣笛;安装隔音板;铺设沥青路面都是减小噪声的办法.故C正确.

D. 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这些措施与减少大气污染无关.故D错误.故选C.

【点睛】

噪声的减弱办法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人耳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逐个分析选择项的内容,找出它们的共同目的.

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坐汽车时要系好安全带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A不符合题意;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利用惯性,故B符合题意;

C.行车时要注意保持车距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C不符合题意;

D.学校路段需减速慢行是防止惯性的危害,故D不符合题意.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A.“闻其声而知其人”意思是说听见声音就知道是某人了,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错误;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意思是不高大声说话,怕影响到天上人,这里的“高”指声音的响度大,错误;

C.高速公路两侧的透明玻璃板能阻碍声音的传播,这是在传播途径中减弱噪声,错误;超声波可以粉碎结石,粉碎结石是需要能量的,说明声波具有能量,正确;所以选择D.

考点:声音的三个特征声音的应用

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当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时,二极管将电路接通;当电流从二极管的负接线柱流入时,二极管在电路中处于断开状态.

因为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当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时,二极管将电路接通;当电流从二极管的负接线柱流入时,二极管在电路中处于断开状态;根据题意可知,电流从其P端流入时发红光,从其Q端流入时发绿光,所以两二极管并联,且红发光二极管的正接线柱在P端,负接线柱在Q端,绿发光二极管的正接线柱在Q端,负接线柱在P端,所以C图正确.

【点睛】

当电流从二极管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时,二极管将电路接通;当电流从二极管的负接线柱流入时,二极管在电路中处于断开状态.

6.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棋子被击打出去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A错误;

B.击打出去的棋子能飞得很远是因为棋子具有惯性,但惯性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击打前,最上面的棋子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最下面的棋子所受的压力和支持力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且大小不相等,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错误。

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请大家安静,现在准备考试!”监考老师要求考生减少声音的响度.

故选C.

8.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物距等于像距时,均为二倍焦距,由图可知

u v f

===

220cm

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凸透镜的焦距

f=

10cm

故A不正确;

B.蜡烛处于AB间某一位置

>>

2f u f

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不正确;

C.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

>

2

u f

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C不正确;

D.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D正确。

故选D。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由图可知,电流经灯泡L1、导线回负极,电流表没有接入电路,故电流表测量的既不是总电流,也不是小灯泡L1的电流,AB选项不符合题意;

C.撤掉导线b,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分两支,一支经灯泡L1、一支经灯泡L2,然后共同经电流表回负极,即电流表测量的是电路的总电流,选项不符合题意;

D.撤掉导线c,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经灯泡L2回负极,则电流表测量的是小灯泡L2的电流,选项符合题意.

10.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小烧杯漂浮时其侧壁受到水的压力,但全力为零,故A错误;

B.小烧杯漂浮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它的重力,故B错误;

C.小烧杯沉入底部静止后,大烧杯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大烧杯重力、小烧杯重力及水的重力之和,保持不变,故C错误;

D.小烧杯浸没后,其所受浮力小于自重,相比漂浮时排出水的体积变小,故大烧杯底部受到水的压强变小了,故D正确。

故选D。

11.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在自然界中只有两种电荷,即正电荷和负电荷,且电荷间存在着相互作用规律,即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该题据上分析即可解决.当人在触摸静电球时,人身

体就会带上电荷,即人的头发上会带上同种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此时人的头发会飘起来.故A符合题意.

12.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蜡烛发出的光线经过小孔射到光屏上,是小孔成像,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与题干的原理不同,故A不符合题意;

B.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成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图示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与题干的原理相同,故B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故C不符合题意;

D.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是光的色散现象,与题干的原理不同,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樟脑丸是固态,逐渐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液态的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出热量,符合题意;

C.冰凌是固态,冰凌消融是从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过程,需要吸收热量,不符合题意;

D.湿衣服变干,是衣服上的水汽化成为水蒸气,需要吸热,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4.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影子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错误;

B.长篙在水中的倒影是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C.湖面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错误;

D.看到天上的云彩,是由于云彩反射的太阳光进入了人的眼睛,故D正确。

故选D。

1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太阳能、风能是可再生能源,核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A 错误;

B .破镜难以重圆,是因为分子间的距离很大,超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范围,分子间几乎没有作用力,故B 错误;

C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和绕核高速运动的电子构成,是卢瑟福根据科学猜想建立起来的,故C 正确;

D .当电阻为零时,不会产生电热,所以不能利用超导体用于电热器,故D 错误。 故选C 。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电路为串联电路,电压表测压敏电阻两端电压。

A .压敏电阻阻值随压力的变大而变小,所以电流增大,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原理可知,压敏电阻的电压变小,电压表读数变小,故A 不正确;

BC .由图象可知,当电路中电流I 1 = 0.2A 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 1 =4V 。当电路中电流I 2 = 0.5A 时,压敏电阻两端的电压U 2 = 1V ,根据串联电路的规律及欧姆定律,由 电源的电压不变,得

101U I R U =+

202U I R U =+

00.2A 4V U R =?+

00.5A 1V U R =?+

解得

010R =Ω

6V U

故B 正确,C 不正确;

D .根据P =I 2R 可知,当电路电流最大时,R 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当压敏电阻阻值为零时,电流表示数

06V =0.6A 10Ω

U I R == 没有超过电流表最大量程,所以R 0消耗的电功率最大为 ()2200.6A 10Ω=3.6W P I R ==?

故D不正确。

故选B。

17.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A.图甲,厚玻璃内的空气被压缩时,活塞对空气做功,瓶内空气温度升高,空气的内能增加,筒壁发热是既有活塞对侧壁做功产生的热也有活塞压缩空气做功产生的热,故A错误;

B.图乙,抽去玻璃隔板,两瓶中气体逐渐混合均匀,这是气体的扩散现象,说明了气体分子在永不停息的作无规则的运动,故B错误;

C.图丙,试管内的水蒸气推动了塞子冲出时,水蒸气对塞子做功,水蒸气的内能减少,故C正确;

D.图丁,汽缸内的气体推动活塞向下运动时(即做功冲程),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小,故D错误。

故选C。

18.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一般情况下,教室长为8m、宽为6m、高为4m,则体积为

V=8m?6m?4m=192m3

空气的质量为

m=ρV=1.29kg/m3?192m3=247.68kg

故A不符合题意;

B.人们正常交流时的响度在50dB左右,故B符合题意;

C.百米成绩的世界最好成绩也要9.58秒,故C不符合题意;

D.通常情况下电热水器的功率在1000W~2000W,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9.C

解析:C

【解析】

【详解】

系好安全带相当于闭合开关,且只有当两人都系好安全带时,才会指示灯熄灭,提示音消失.说明两开关必须串联,且两开关闭合后要将电铃和指示灯短路.故C正确.

20.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 将蒸烂的红枣去皮去核碾成枣泥,红枣在力的作用下改变了形状,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 糯米粉和粳米粉是宏观的物质,不能证明分子之间存在空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 升腾的“热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而液化形成的无数小水滴,随空气运动形成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任何物质的分子间都存在相互的引力和斥力.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21.C

解析:C

【解析】

【详解】

根据题意知道,在电路中闭合开关时,灯泡不亮,用测电笔分别测试电路中的A、B、C、D 四点,只有测A点时氖管发光,说明A点接触火线,A点左边电路正常;由于D点是零线,试电笔氖管不发光也是正常的;当闭合开关,接触B点时,氖管不发光,则说明B处没有接触到火线,即断路部分在A、B之间,又因为电路中只有一处故障,所以,可能是开关S处断路。

22.A

解析:A

【解析】

【详解】

A.小明捡起实心球,并缓慢举高的过程中,球的质量不变,球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小明对球做功,动能增大,同时高度增大,球的重力势能增加,所以球的机械能增加,故A正确;

B.小明将球抛出后,球在上升过程中,质量不变,速度变小,高度升高,即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又因为球在运动时克服摩擦做功,所以,机械能减小,故B错误;

C.抛出去的实心球在运动到最高点时,在水平方向上仍是运动的,即速度不为零,所以,球的动能不为零,故C错误;

D.球落地后在水平地面滚动一段距离停止,是因为球受到了阻力,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球的机械能减少,故D错误。

23.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A.物体在甲中下沉,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在乙中漂浮,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因此甲杯中物块受到浮力较小,故A错误;

B.物体在甲中下沉,ρ甲<ρ物,在乙中漂浮,ρ乙>ρ物,则ρ乙>ρ甲,两杯中液面恰好相平,由p=ρgh可知,乙杯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较大,故B正确;

C.若向甲杯中缓慢加盐,则甲的密度增大,当甲的密度等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悬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当甲的密度大于物块的密度时,物块漂浮,此时浮力等于其重力,因此向甲杯中缓慢加盐,物块受到的浮力不是一直增大,故C错误;

D.在乙杯中漂浮时,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重;向乙杯中缓慢加水,盐水的密度不断减小,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不断增多,当盐水密度等于物体密度时,物体悬浮,物体受到的浮力仍等于物体重力;当盐水密度小于物体密度时,物体下沉,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重;物体沉入水底后,盐水密度继续减小,物体排开盐水的重力继续减小,物体受到的浮力也继续减小.故物体受到的浮力先不变后减小,故D错误.

24.C

解析:C

【解析】

如图是灵敏电流计的内部结构图,线圈放在磁场中,当通过电流时,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转动,带动指针指示电流的大小,所以利用了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力工作.

A图为电磁继电器,是电流磁效应的应用;

B图为奥斯特实验,揭示了电流的磁效应;

C图当导体中通过电流时,导体受到磁场力的作用而运动,与灵敏电流计的原理相同;

D图线圈转动时,切割磁感线产生电流,灯会亮,研究电磁感应现象;

故选C.

点睛:注意分清楚研究电磁感应和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两个实验,两个实验从图看很相似,容易混淆,区分的方法是,有电源的是研究磁场对通电导线作用力的实验,没有电源的是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

25.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物质的属性包括硬度、弹性、磁性、塑性、状态、颜色、质量、密度、导电性、绝缘性、延展性、透光性、导热性、比热容、热值等。根据物质的物理属性类别可知,密度、比热容、导电性是物质的物理属性,质量不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故A、B、D不符合题意,C 符合题意。

故选C。

二、实验题

26.右 20 0.85×103

【解析】

【分析】

【详解】

27.大 A 二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10 1.5 必须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大纸锥下落时受到的空气阻力大,下落较慢,便于记录时间,由此可减小时间测量的误差。

(2)[2]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图乙A 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乙B 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A 的位置释放;实验中即可记录下落至地面的时间,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

(3)[3][4]方法二比较好,因为纸片下落在空中的距离不好测量,固定距离后通过测量时间就可以求速度。

(4)[5][6]已知图丙中所使用纸锥的实际直径为6.00cm ,实际测量可知,图中纸锥的直径约为1.00cm ,则比例尺为

1cm 1=6cm 6

由图可知,纸锥在A 、B 两位置间的为10cm ,则实际距离

=10cm 6=60cm s ?

由图知该过程中有4个时间间隔,则在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

60cm ===150cm /s=1.5m /s 40.1s

s v t ? (5)[7]需要进行多次测量,每次测量时,纸锥下落的起始高度必须保持一致,这样才能减小实验的误差。

28.21m m V

- 小 由于量筒壁有桃汁残留,桃汁质量变小,所以测量值比真实值相比偏小 此时烧杯中桃汁的高度是h 2 12

h h ρ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此时烧杯中桃汁的质量是

21m m m =-

其体积是V ,故其密度是

21m m V

ρ-= [2][3]在上述实验中,由于量筒壁有桃汁残留,桃汁质量变小,故在体积一定时,据公式m V

ρ=可知此时的密度偏小。 [4][5]据两杯中水的质量和桃汁的质量是相等的,故假设烧杯的底面积是S ,所以此时烧杯中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是

1m m m m gSh ρ=+=+杯水杯水

将水倒出,倒入适量桃汁,用刻度尺量出此时烧杯中水的高度是h 2,用天平称出烧杯和桃汁的质量

2m m m m gSh ρ=+=+杯杯桃汁桃汁

所以此时

12m gSh m gSh ρρ+=+杯水杯桃汁

故桃汁的密度是

1

2h h ρρ=水

29.53.0 1.05×103 用天平分别测出四个容器装满水后的质量m 'A 、m 'B 、m 'C 、m 'D C A C

A m m m m ''= 【解析】

【分析】

【详解】

(3)[1]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量筒内液体最低凹液面处为30mL ,即测得牛奶的体积为30cm 3。

(4)[2]如图乙所示,天平刻度盘上,每大格为1g ,每小格为0.2g ,读数为3.0g ,砝码为50g ,测出烧杯和剩余牛奶的总质量为

m 1=50g+3.0g=53.0g

(5)[3]牛奶的质量为

m =84.5g -53.0g =31.5g

则牛奶的密度为

33336331.5g 31.510kg 1.0510kg/m 30cm 3010m

m V ρ--?====?? (7)[4]用天平分别测出四个容器装满水后的质量m 'A 、m 'B 、m 'C 、m 'D ,即与四个容器容积相同的水的质量。

(8)[5]若A 、C 两容器中所装材料相同,根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和密度公式的变形公式

m=ρV

则有

C A A

C m m m m ='' 30.左 用手取用砝码 68 测得密度偏小 0102m m m m ρρ=

+-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 由图甲知,指针偏右,所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应向左调节,使天平平衡。

(2)[2]在加减砝码时,应用镊子,不能用手取用砝码。

[3]由图像可知矿石的质量为

m 0=50g+10g+5g+3g=68g

(3)①[4]在将矿石从烧杯中取出时,石块表面会带走一定量的水,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大,由m V

ρ=可知,测得的密度偏小。 ②[5]物体的质量为m 0,溢出水的质量为

m 1+m 0-m 2 则

102m m m V V ρ+-==

溢水

矿石的密度为 000102102m m m m m m V

m m m ρρρ===+-+-水水

31.游码未移至标尺的零刻度线处 18.6 30 0.62 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

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00

m h h h h ρ--水 【解析】

【分析】

【详解】

(1)[1]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并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该同学未将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①[2]如图乙所示,则小木块的质量是

10g 5g 3.6g 18.6g m =++=

②[3]由题意可知,木块完全浸没在水中时,木块的体积等于排开水的体积,由m V

ρ=得,排开水的体积是 3330g 30cm 1g /cm

V m V ρ==

==水水木水 ③[4]木块的密度是 3318.6g 0.62g /cm 30cm

m V ρ=

==木木木 (3)②[5]④[6]实验步骤: ①将适量的水倒入烧杯中,测出烧杯中水的深度h 0;

②将木块轻放入玻璃杯中,待它漂浮时,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

③用细针缓慢地把木块压入水中,使之完全浸没,用刻度尺测出杯中水的深度为h m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