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4部分ESB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健康服务总线

第4部分ESB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健康服务总线

第4部分ESB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健康服务总线
第4部分ESB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健康服务总线

区域医疗 SOA 解决方案

第 4 部分: ESB 在医疗行业中的应用

- 健康服务总线

健康服务总线是企业服务总线在医疗行业的实现,它使用 SOA 架构和医疗行业标准为基础,将医疗卫生机构的业务流程、应用系统和相关数据整合起来,提供统一的访问总线。本文给出了 IBM WebSphere Message Broker 为实现平台的参考架构,并详细介绍了与 IBM 其他产品进行集成以提供健康服务总线的相关功能。

背景介绍

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内多系统的整合

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网络(Regional Healthcare Information Network,RHIN)内医疗卫生机构之间共享临床与医疗健康信息的能力是当今医疗行业内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现有的医疗机构应用系统由于采用了不同标准、数据模型或者实现平台,在需要数据共享时候,常常根据某些特定需求实现了特定方式的连接,由于系统的异构性以及集成需求的变化和增加,这种点对点的信息交换模式越来越复杂而且难以维护,逐渐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数据共享和交换要求,现有的系统整合和集成需要一种统一的应用架构来解决上述挑战,从而形成一个互联互通的医疗卫生业务协作网络,实现市民在各医疗机构间(例如医院与医院之间,医院与社区中心之间,社区中心与社区中心之间)的诊疗资料的共享和交换。

健康服务总线概念

在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SOA)中,企业服务总线(Enterprise Service Bus, ESB)是一个实现系统间集成和互联互通的重要技术架构,它提供一个基于企业总线的先进应用整合理念,最大限度地减少应用系统互联所面临的复杂性,降低集成和维护成本。在区域医疗卫生信息整合环境下,构建统一的企业服务总线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网络内多系统整合的重要实现手段,在这里,我们把企业服务总线在医疗卫生行业内特定的实现称之为健康服务总线(Health Service Bus,HSB)。健康服务总线在实现企业服务总线基本特点的同时,例如消息转换、路由、协议接入等,还需要满足医疗卫生行业内的特定需求,例如病人隐私保护、医疗卫生行业标准支持等。

健康服务总线总体架构

结合 ESB 的技术特定、IBM 相关的软件支持以及医疗卫生行业的业务需求,图 1 给出了健康服务总线 HSB 的参考架构图,中间部分是以 IBM WebSphere Message Broker 为核心的总线实现平台,在该架构图中,在 HSB 上面的部分包括

?医疗卫生提供者应用:也称之为业务信息系统 POS(Point Of Service),包括 HIS, EMR,CIS,LIS 等,这些应用可以直接接入到 HSB,也可以在适配器的帮助下接入

到 HSB。

?访问渠道整合:医疗从业者、患者、管理人员等可以多种渠道访问后台系统,例如Portal、移动设备等。

?应用平台:医疗业务应用平台,例如双向转诊、远程会诊、流程和协作应用等,都可以接入到 HSB。

图 1. HSB 总体架构图

在 HSB 下面的部分包括居民主索引,EHR 数据服务,和 EHR 分析服务,在该系列的文章中有详细解释,在此不做解释。

IBM WebSphere Message Broker (WMB)产品提供了实现企业服务总线的平台,结合 WMB 提供的强大集成功能,HSB 可以提供

?路由:请求的消息可以根据消息内容自动路由到相应的后台服务,而不需要专门指定端点地址,通过集成WSRR(WebSphere Service Registry and Repository)可以实现WMB 的动态路由功能。

?转换:消息的转换功能是HSB 提供的重要能力,如果请求消息不符合目标服务的格式要求,HSB 可以使用WMB 提供的内置节点例如Compute、XSLTransform、

Mapping 实现消息的格式转换;医疗卫生行业常见的消息交换标准是HL7 消息,

通过集成转换引擎WTX (WebSphere Transformation Extender)和WTX HL7 Pack,HSB 可以实现对HL7 的解析和转换的支持,特别是HL7 V2.X 格式的消息。

?协议绑定:HL7 通常是以MLLP(Minimal Lower Layer Protocol)协议进行传输的,HSB 通过内置的TCPIP 进行配置可以支持MLLP 协议的接入,同时也支持常见的

传输协议和数据协议如SOAP,XML,HTTP 等。

?发布/ 订阅功能:发布/ 订阅是一种异步消息传输机制,它定义的应用程序模型以松耦合的方式把消息的发布者(Publisher)与消息的订阅者(Subscriber)联系在

一起。参与发布订阅模式的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定义主题(Topic),把患者的医疗事件发布到HSB,而HSB 可以将医疗事件发布给订阅了该主题的订阅者。例如,患

者在医院出院后,出院事件可以发布到HSB,而订阅了该事件的社区中心在接受到该事件后,可以安排社区医生对病人进行随访。

?服务组合:服务的请求可能会涉及到多个服务提供者,HSB 可以将多个服务提供者进行组合,实现一个短流程,从而满足一些更复杂的需求。

互联网 + 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互联网+ 医疗健康打造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 2015年7月,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提出推广在线医疗服务新模式,促进互联网技术与医疗健康服务的融合发展。在相关政策推动下,互联网医院、移动医疗、O2 O医疗服务模式等快速发展,开启了我国智慧医疗新篇章。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全面发展和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互联网+”公共卫生服务、“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互联网+”药品供应保障服务、“互联网+”医疗保障结算服务、“互联网+”医学教育和科普服务、“互联网+”人工智能应用服务等7个方面的医疗健康服务体系,清晰勾勒出基于“互联网+”的智慧医疗服务新模式。2018年7月,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发布配套文件《关于深入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的通知》,要求在全行业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活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将迎来爆发式发展,必将进一步推动智慧医疗服务模式创新,有效改善看病难问题,提升居民就医体验。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意义 “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以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为载体,将云计算、物联网、移动通信、大数据等ICT(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技术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而形成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业态的总称。“互联网+医疗健康”的业务范围极广,具体包括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移动支付、费用结算、检验检查结果等诊疗信息在线查询、远程医疗、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健康教育等多种服务形式。“互联网+医疗健康”兼具传统医疗健康服务与互联网的特性,具有便捷性、时空无关性、资源共享性等特点,对解决医改难题、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1.再造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患者就医“三长一短”现象备受诟病,在“互联网+”环境支撑下,医生和患者可通过智能终端与医院信息系统实现无缝对接,将挂号、支付、检查检验报告查询等服务由线下转移到线上,缓解传统医疗服务模式下“三长一短”的现象,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2.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 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可及性是我国医改的重要任务。互联网与医疗行业的深度融合使患者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获取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一方面,通过互联网医院,患者在家即可实现部分常见病和慢性病的复诊,极大提升就诊的便利性;另一方面,在医联体内,借助远程医疗协同服务平台,患者可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享受大型综合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服务,有效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纵向流程,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分级诊疗的实施。 3.创新服务类型,满足百姓多种健康需求 “互联网+”与医疗健康的融合发展将延伸出新的医疗健康服务类型,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医疗健康服务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的发展使贯穿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监测成为可能,大数据的发展使疾病预测和预警得以实现。此外,健康咨询、基因检测等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也开始走进人们视野。 1

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研究报告

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研究报告(修订版) 附:《中国健康服务产业研究报告》目录 详细内容可访问百研资讯(https://www.doczj.com/doc/5b8866289.html,)网站 课题说明 一、本研究课题资讯均源于《健康报》、《健康杂志》《中国生育健康杂志》、《中外妇儿健康》、《医学美容健康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当代健康报》、《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保健》、《大众卫生报》、《健康》、《保健文汇》、《卫生政策》、《Provider》、《Family Medicinal Online》、《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American Medical New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等国内外公开报刊出版物。部分资讯源自政府资助专项课题研究,课题已证实无保密限制。 二、本课题数据主要源自国家卫生部、科学技术部、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中国健康网、American Health Care Association等机构,无准确出处数据文中将予说明。部分数据不吻合处百研资讯根据自身理解给予相应调整解释。为保证数据原始真实性,在不影响分析结果的情况下,部分存在偏差数据未作调整。 三、在分析构架上,本课题对于体检服务与其它健康美容服务纳入同一需求供给框架内综合分析,为便于结构完整与理解清晰,部分分析论述观点在课题中有重复出现。 四、本课题整体分析框架基于SCP模式,企业未来发展竞争格局基本采用SWOT分析法与迈克尔.波特五大因素分析法,营销分析以4P组合营销分析模型展开,相关产业结构对应的产业关联分析采用动静态结合供给需求分析。 五、本课题报告由行业研究员王宁负责整体分析,行业研究员张波、赵春红、单莲分别执笔。课题组成员张波、赵春红、单莲、王宁一致通过本课题报告结论,无保留意见。 目录 第一章健康服务产业基本概述 1 第一节行业定义与分类 1 一、行业定义 1 二、行业分类 1 三、行业基本模式 2 第二节健康服务业特性分析 3 一、市场规模与潜力 3 二、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 4 三、行业盈利性分析 5 四、行业壁垒分析 7 五、地域性特征 7 第三节世界健康服务产业简介 8 一、世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概述 8 二、美国健康服务业 8 三、日本健康服务产业 10 四、英国健康服务产业 11 第四节我国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简述 12 一、我国健康产业发展简述 12

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

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 国内健康管理行业运营模式简析 中国“健康管理”的提出发展至今接近10年,但是健康管理在中国尚为雏形阶段,目前健康体检服务为健康管理中的主导,健康咨询、就医指导和健康教育讲座为后续的辅助支持服务,而具有真正中国特色的系统完整的健康管理机构仍未诞生~ 对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现况分类分层予以分析: (一)医院服务模式(公立医院开设的体检中心或体检科) 功能设置: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最容易被客户所接受,以及检测设备先进齐全、专业技术水平高、专家资源丰富,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为医院创收的新途径、就医便捷等因素有关。目前现状:以体检为主导,检后就医服务(专家特诊、住院、手术协调等)为辅助,少部分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干预管理服务。日前大部分医院体检中心已看准健康管理市场的发展前景,正在帷幄运筹开发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干预技术手段,处于筹划启动服务阶段。 (二)专业体检中心服务模式(民营企业创办的体检中心或门诊部、疗养院) 功能设置:与健康体检行业发展迅猛,其经营模式最成熟,最容易复制,人群需求大,利润高,现金流回收快,有利于企业加盟连锁发展、为开展健康管理服务采集健康数据提供实体平台等因素有关。 目前现状:以健康体检为主导,检后咨询指导与健康教育讲座为辅助,为了充分挖掘客户资源的消费潜力和维护客户体检的忠诚度,一部分体检中心开展了健康风险评估与专项的健康管理服务。 例:深圳民营体检中心:瑞格尔健康管理中心、第一健康医疗、、爱康国宾、慈铭体检,

民营医院类:远东医院(博爱医院集团)、阳光医院集团、仁爱医院集团等都有涉足或者想涉足这方面。 (三)社区医疗服务中心服务模式(公立综合一级医院) 功能设置:预防、保健、医疗、计划生育、健康教育、康复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 目前现状:主要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以及中老年人四种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进行疾病管理。定期开展健康宣教,如健康知识讲座深入各居委会开展卫生服务义诊活动和疾病咨询服务。 (四)第三方服务模式(公立、民营健康管理服务机构) 包括健康技术软件开发、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服务公司、健康咨询公司、健康保险公司、保健品公司、美容保健中心、养生馆、足疗、按摩中心、健身康体、健康管理、俱乐部等服务公司。 功能设置:以自身专业特点开展相关健康管理服务。 1、信息技术服务为主导:利用IT技术研发健康管理软件服务工具(健康体检系统管理软件、健康信息档案管理软件、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软件),在互联网信息平台上为体检中心、健康管理机构提供健康信息数字化管理服务;(例:深圳天方达体检软件、北京博益美华KNY系统、北京易康数字健康) 2、网络信息服务为主导:利用现代通信设施,在信息化网络平台提供健康资讯服务、就医导航服务挂号、预约专家服务;(例:国康网、导医网) 3、健康产品服务为主导:以产品使用服务为核心(保健品、功能食品、美容用品等),为特定人群开展健康咨询与保健指导服务;(传统保健品公司) 4、健康检测服务为主导:亚健康检测、基因检测技术、动脉硬化检测、电子扫描代谢分析系统、人体成分分析、心率变异分析系统-精神压力分析、红外线热成像检测等,进行相关疾病早期预测与分析评估服务;(例:联合基因“易感基因检测”)

轻资产医疗健康服务投资模式与趋势

医疗健康服务投资模式与趋势

1.当前医疗投资环境与机遇

?2015年GDP增长6.9%,创25年新低;告别经济高速增长;部分细分行业不景气;结构亟待优化 ?自2006年医改大转折以来,医疗服务行业整体增速显著高于宏观经济增长;医疗服务行业依然保持较快发展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 2

近三年医改重点内容 3 ?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六统一”?全面医保体系建设及医保支付?分级诊疗 ?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工作?药品供应保障?理顺医疗服务价格 ?构建和谐医患关系,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修订临床路径 ?启动多种形式医疗联合体?医养结合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建立出厂价可追溯机制?两票制?社会办医

?2005年至2014年期间中国医疗卫生总费用平均复合增长率为17%,2014年已接近3万亿;? 根据2013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的总规模将达到8万亿元以上。 ? 粗狂式地划分,健康服务业包括制药、医疗器械和医疗机构三大板块;其中制药和医疗器械在过去的15年(2000年以来)经历了几波高速增长,从2012年度开始则增速(加速度)有所下降,个别区域或细分领域近两年的增速只有10%上下。 基本事实 简要推算 ? 2015年-2020年期间,健康服务业需要至少保持年均15%的增长。 ?制药和医疗器械的增速面临一定压力,在2015年-2020年期间最重要的增长点之一便是医疗机构。? 由于大型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和财政投入模式的问题,随着经济下行、人口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的加剧,部分地区的医保资金更是面临穿底风险,公立医院的继续扩张缺少基础条件。 机会在哪? 4 推测结论:鉴于大型公立医院扩张受限,巨大的增长空间给了民营医院良好的发展契机;伴随着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可以初步推断:2015年-2020年期间,民营医疗机构将会迎来快速增长,而与之相关业务(或制药和医疗器械产品等)也将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的重要投资机会。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 二、项目单位 单位名称:北京科康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三、项目完成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四、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 五、项目意义及必要性概述 医疗领域关乎民众健康,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国家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西京润基智慧医疗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智慧医疗系统的推广对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 通过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规范了医院流程,从医生角度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规范了诊断内容,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管理者可以从繁重的文字工作

中解放出来,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及时将本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全院上下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各级医院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注重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医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二)改进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患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就诊及时;人们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病人将真正成为医院服务的中心。 (三)改善了医院的教研工作 通过该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查询当天病人的流量,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更加准确,病患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的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进行就 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样数字化医疗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会促进廊坊市乃至河北省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六、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七、实施基础概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租赁办公用房1栋,建筑面积5122.78平方米,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程蕾] 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一、行业的现状、规模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行业现状与规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保守估计将呈20%的年增长率发展,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 亿元。可以说,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年,美国卫生总费用支出26565亿美元,占GDP比重17.60%,日本卫生总费用支出5400亿美元,占GDP比重9.20%,德国卫生总费用支出4114亿美元,占GDP比重11.50%,英国卫生总费用支出2321亿美元,占GDP比重9.60%,中国卫生总费用支出3649亿美元,占GDP比重5%。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卫生支出占比相对较低。

世界各国的健康服务产业模式

一、世界健康服务产业发展概述 健康服务产业的发轫首先源于健康服务理念的提出。1861年英国著名医学专家 Dr.Horace.Dobell首先提出:定期的检查可以预防罹患疾病及死亡,同时强调,对于没有明显病症的市民,如果能够有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们来进行包括家族史、个人病史、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的调查,对身体器官的状态、机能及体液、分泌物做显微镜检查等,将检查结果以非口头的报告书来通知,并给予必需的建议的话,对于民众的健康是有益的。 具体的健康检查服务则发源于1908年美国士兵体检;1914年,美国保险公司全面引入推行健康检查。此后,1920年明确提出了通过专用固定设施服务健康体检。1949年,美国出现Multiphasi健检;1953年,美国Kaiser.Foundation开展了中老年健检服务;1954年,Kaiser.Permanente首创自动化健检;1970年国际健诊学会 International.Health.Evaluation.Association(IHEA)于美国成立。国际健诊学会(IHEA)分为三个区域:北美洲和南美洲为一个区域,欧洲非洲、中东为一个区域;亚洲和澳洲为一个区域;健康体检与健康服务在全球得到了广泛认可并推动了产业发展。从1960年到1997年的37年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29(现为30)个会员国平均保健医疗费用占GDP 的比例,从3.9%上升到7.6%,成长了将近一倍;其中以美国的比例最高。2004年的数据表明美国健康服务业占整体健康照护产业产值达65%。 目前全球健康服务产业仍呈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老年人口的增加,带来了强烈的药物需求。根据WHO的报告,超过65岁以上的全球老年族群,将对全球的处方药市场,带来较年轻病患多出三倍的处方药消费额。推测全球2025年会有近6.9亿的老年族群,随着老年人口的增加,也使得健康照护不论在药品、医材或是照护服务相关产业的消费量碎随之增加,预估健康照护产业将因二次大战婴儿潮之老年人口增加,促使产业显著的成长。因此专家认为国际健康照护产业将是未来十年的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国际健康服务产业商也将中国大陆市场纳入发展目标,据了解英国BUPA与日本PL都在酝酿进入中国市场。 二、美国健康服务业 美国医疗卫生体系的架构分为:基金、购买者、医疗服务提供者、消费者四个层面(见下图)。在医疗相关资金来源看,以2000年为例,总投入123239亿美元,其中政府投入占42.4%;个人占21.7%;雇主占35.8%。未来趋势是政府投入比重会下降。从风险承担的角度来看,政府占36.4%;个人占19.2%;雇主占14.3%,赔偿计划(属于保险)占8.6%;管理式医疗(属于保险)占16.1%;医疗服务提供者占5.4%。未来趋势是涉及保险部分的风险比重会加大,医疗服务提供者的风险比重会降低。 图表3 美国医疗卫生体系架构图(图)

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方案

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 促进现代化信息技术与医疗卫生服务业的深度融合,为居民提供更加便捷、精准、廉价的医疗服务;因此制定互联网+医疗健康项目相融合。 一、互联网+医疗健康总体思路 “互联网+”是指借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顺应“互联网+”发展的新趋势,以互联网为载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坚持以业务需求为导向,与传统医疗健康服务深度融合,最大限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断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形成网络化、智能化、协同化的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精准、廉价的医疗服务,造福于人民群众。 二、实行计划 1、全面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 “4”建设互联互通的国、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 “6”实现公共卫生、计划生育、医疗服务、医疗保障、药品管理、综合管理等六大业务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 “3”实现全员人口信息、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基本覆盖全省人口且信息动态更新。 “1”普及应用居民健康卡,实现就医“一卡通”。 “2”建立完善人口健康信息化标准规范体系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应当落实“20项任务”

1、实现医学影像、健康档案、检验报告、电子病历4个方面 信息共享; 2、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缴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和机构间远程医疗6项便捷医疗服务; 3、开展延伸医嘱、电子处方、基因检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疾病预防控制、基层人力培训、医疗服务满意度调查7项互联网延伸医疗服务; 4、开展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3项个性化居家养老服务。 三、重点实施 (一)人口健康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 (二)实施居民健康卡工程。 (三)启动“掌上医院”、“微信医疗服务平台”等院前就诊延伸 服务项目。 (四)利用第三方资源建立各项互联网专业会诊中心。 (五)借助第三方互联网社会资源推广智能健康设备走入家庭。 四、重点推进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放宽市场准入。 (三)促进医疗信息化建设。 (四)完善制度和规范。

健康管理师职业简介

健康管理师职业简介 职业名称: 健康管理师 职业定义: 从事对人群或个人健康和疾病的监测、分析、评估以及健康维护和健康促进的专业人员。 主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包括: (1)采集和管理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信息; (2)评估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和疾病危险性; (3)进行个人或群体的健康咨询与指导; (4)制定个人或群体的健康促进计划; (5)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维护; (6)对个人或群体进行健康教育和推广; (7)进行健康管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8)进行健康管理技术应用的成效评估。 职业概况: 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保健水平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一项重要标志。全面建小康,首先要保健康。人的身体不健康,即使物质财富再丰富,也不能算小康社会。在人口的平均寿命日益延长、慢性病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生命质量及减轻社会负担,是我们在新时期面临的重大挑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人类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

以避免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三分之一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因此,我们对健康的维护不仅仅是对疾病的治疗,更重要的是在疾病没有到来之前的“防患”。 健康管理就是基于个人健康档案基础上的个体化健康事务管理服务,它是建立在现代生物医学和信息化管理技术模式上,从社会、心理、生物的角度来对每个人进行全面的健康保障服务。它帮助、指导人们成功有效地把握与维护自身的健康。但传统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发展的健康保障服务需求,为此,健康管理师成为一个独立职业就显得很有必要。 健康管理作为一门学科及行业是最近二三十年的事,最早在欧美风行,并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行业。这个行业的兴起是由于市场的需要,特别是人的寿命延长和各类慢性疾病增加以及由此而造成的医疗费用大幅度持续上升,而寻求控制医疗费用并保证个人健康利益的需求有力地推动了健康管理的发展。 健康管理在中国刚刚起步,是一个朝阳的产业。目前在中国大陆地区仅有少数专业的健康管理机构,大部分为医院及体检中心的附属部门。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估计全国在10万人以上,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与美国70%居民能够在健康管理公司或企业接受完善的服务相去甚远。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加快,期望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的上升,对健康维护及改善的需求会日益增长。传统的医疗服务模式已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新兴的健康管理行业将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建立一支健康管理专业队伍,对于改善和提高我国国民身体素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意义。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要 一、项目名称:某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 二、项目单位 单位名称:某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三、项目完成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四、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 五、项目意义及必要性概述 医疗领域关乎民众健康,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国家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某智慧医疗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智慧医疗系统的推广对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 通过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规范了医院流程,从医生角度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规范了诊断内容,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管理者可以从繁重的文字工作中解放出来,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及时将本

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全院上下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各级医院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注重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医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二)改进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患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就诊及时;人们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病人将真正成为医院服务的中心。 (三)改善了医院的教研工作 通过该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查询当天病人的流量,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更加准确,病患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的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进行就 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样数字化医疗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会促进某市乃至河北省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六、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七、实施基础概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租赁办公用房1栋,建筑面积5122.78平方米,本次申报项目为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一期,装修改造面积为1281平方米。本项目主要用于智慧医疗健康管理软件开发及服务。智慧医疗健康管理

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

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 一、目的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精神,满足国家制定健康服务业相关政策以及加强对健康服务业宏观管理,科学界定健康服务业统计范围,建立健康服务业统计调查体系的需要,特制定本分类。本分类适用于各地区、各部门开展健康服务业统计监测。 二、定义和范围 本分类规定的健康服务业,是指以维护和促进人类身心健康为目标的各种服务活动,主要包括医疗卫生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以及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 三、编制原则 (一)以国务院有关文件为指导。本分类主要依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确定健康服务业分类范围。 (二)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为基础。本分类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为基础,是对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符合健康服务业范畴相关活动的再分类。 (三)借鉴国际分类标准。本分类借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卫生核算体系(2011)》对健康服务的定义和有关

方法,将健康服务业分类范围确定为与改善人类健康状况、预防疾病发生等紧密相关的服务业。 四、分类结构 本分类将健康服务业划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医疗卫生服务,第二部分为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第三部分为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第四部分为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前三部分是健康服务业的核心内容,包括了以维护与促进人类身体健康状况或预防健康状况恶化为主要目的的服务活动;第四部分是与健康服务相关的产业,包括了相关健康产品的批发、零售和租赁服务。各部分内容标有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小类的对应关系。 五、对有关问题的说明 本分类与《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对应的行业类别的具体范围可参见《2011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 本分类中的“*”表示该健康服务业类别仅对应《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中的部分活动,具体内容见“说明”。

健康管理运营

发展历程 1、发达国家 (1)美国 健康管理作为一个行业及学科,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 1929年,由于健康管理能有效降低医疗赔付费用,美国蓝十字和蓝盾保险公司在对教师和工人提供基本的医疗诊费的同时,也提供进行健康管理的费用,由此产生了健康管理的商业行为。 1969年,美国联邦政府出台了将健康管理纳入国家医疗保健计划的政策。尼克松政府更是将健康管理服务推向市场,从而迫使全美保险公司由原来单一的健康保险赔付担保,向较全面的健康保障体系转变。 1973年,美国政府正式通过了《健康维护法案》,特许健康管理组织设立关卡,限制医疗服务,以控制不断上升的医疗支出。如今,健康管理组织也统称为“管理医疗模式(managedcare)保险制度”,终于取代了美国部分的医疗保险。 1978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成立了健康管理研究中心,旨在研究生活方式行为及其对人一生健康、、生命活力、和医疗卫生使用情况的影响。 美国健康管理经过几十年的蓬勃发展,已成为美国医疗服务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实践证明健康管理能够有效地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明显降低医疗保险的开支。 目前,有7700万的美国人在大约650个健康管理组织中享受医疗服务,超过9000万的美国人成为PPO计划的享用者。这意味着每10个美国人就有7个享有健康管理服务。 近乎完善的市场化医疗保健体制是美国健康管理市场化的必然。尽管美国各州不同程度上都有商业保险必须为健康管理买单的立法,但分工细致的健康保险和独立的医疗卫生商业服务实体,仍需要在立法之外,通过特别的保险项目来兑现健康管理资源。 (2)日本 日本早在1959年就开始针对卫生状况和潜在公共卫生问题实施健康管理。通过“有病早治,无病早防”有效地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提高了国民的健康水平,使国家人口平均寿命从1947年的50岁上升到1992年的男性岁、女性岁。而近年平均寿命已经接近90岁,居世界第一位。原因是日本人一生都在进行健康投资。日本家庭普遍享有健康管理机构及保健医生的长期跟踪服务,包括为家庭建立,负责家庭的健康管理,卫生行政部门和保健所会共同开展健康促进活动。 (3)英国

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测试计划

重庆市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 测试计划 重庆亚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产品名称:重庆市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项目承担部门应用开发部 撰写人(签名)江丽平 完成日期2011-10-13 本文档使用部门测试实施部、应用开发部评审负责人(签名) 评审日期 版本

日期版本说明作者

目录 1 概述 (6) 1.1产品简介 (6) 1.1.1 范围 (6) 1.2限制条件 (7) 1.3参考文档 (7) 2 约定 (7) 2.1测试目标 (7) 2.2资源和工具 (8) 2.2.1 资源 (8) 2.2.2 工具 (8) 2.3编号规则 (8) 3 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9) 3.1测试种类 (9)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9) 3.2.1 功能测试 (9) 3.2.2 业务测试 (10) 4 测试风险及重点 (10) 4.1预测风险 (10)

4.2测试重点 (11) 4.2.1 功能测试 (11) 4.2.2 业务测试 (13) 5 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15) 6 测试任务和进度 (16) 7 测试提交物 (19)

1概述 1.1产品简介 远程医疗是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不受地域和时间限制、低成本高效率地共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远距离医学信息和服务,旨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改善群众看病就医途径,降低医疗费用、推进城乡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的一项新型医疗服务模式。 在国家试点项目的推动与要求下,重庆结合自身特点以及卫生信息化“十二五”规划,拟建设我市统一的远程医疗平台,以承担国家的试点项目:①以市级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节点的“基层远程会诊系统”;②以部属(管)综合医院及我市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核心的“高端远程会诊系统”,部署相应的软硬件设备,选聘相关专家建立省级医院专家库,为基层医院提供远程会诊服务。 1.1.1范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远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内容编写的测试计划,包括: 会诊评价管理 会诊设备管理 远程教育 会诊管理 收费管理 用户管理 机构设置

健康管理系统成功案例-A企业

NEC 健康管理系统成功案例-A企业 在企业社会责任(CSR)重要性日益提升的当下,员工的健康管理俨然成为经营课题之一。而A 企业3万8千名员工的健康管理,便是由一批精良的团队操手负责。这批团队是由180产业医师及60名拥有专业资格认证的健康管理中心人员所组成,其同时也负责管理其他约300间企业的员工健康。当中,拥有IT技术的NEC与上述专家们携手合作,共同打造一个健康管理资讯系统「健康管理系统」,并於2005年8月成功地导入A企业。 协助员工将个人能力发挥至极致为重要的经营课题 A企业健康管理中心的主要业务之一,便是於春秋两季定期对员工进行健康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健康指导。除此之外,则於平日对工作时间符合条件的员工进行「面谈指导」,抑或对外派员工进行健康诊断、以及对请长假的员工进行健康照护。健康管理系统最大的特点,便是涵盖许多能促进员工健康的机制。劳务人事部健康安全组经理表示:「对企业而言,员工的健康是将个人能力发挥至极致的泉源。健康管理系统不仅提升健康管理负责人员的业务效率,尚具备许多能促进员工健康的机制。因此我们在多方考虑後决定导入此系统。」 另外,某产业医师则以医师的立场表示:「个人的健康资讯包含许多牵扯到隐私的部分,因此应让本人能自由读取。健康管理系统导入後,期望每位员工能多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并改变日常生活作息、以防范文明病。」 具备技术与丰富Know-how的NEC为首选 当初在研发新系统之际,A企业将降低开发成本、业务层级与操作标准化等,故决定导入套件、并采用NEC的「admety」,同时融合医师的Know-how进行客制化。劳务人事部健康安全组主任表示:「我们深信,NEC拥有长年累积的产业保健Know-how,并具有系统开发的技术。」健康管理系统的功能包含「健康诊断计画与准备」、「健康诊断实施与诊断结果建档」、「健康诊断研判」、「受检者结果通知」、「面谈实施」、「医师之数据统计分析」。而当企业员工与职场的管理人员须进行沟通联络时,此系统也提供Web或邮件的方式来节省用纸量、并提升效率。再者,系统操作介面也做了人性化的简易设计。 而健康管理系统尚能与企业的劳务人事资料连结。对此,某医师表示:「若能事前透过健康管理系统了解受诊者的工作超时或休假状况的话,则在进行健康诊断谘询时,则可针对压力或心理健康的问题提供意见。」此外,新系统尚结合疾病编码标准化与EBM,能自动判断检查结果,藉此减轻医师的负担。 藉由新系统的作业流程,大幅提升健康检查的受诊率 自2005年10月初次使用健康管理系统後,A企业的健康检查率从原先的80%一跃成长至95%。对此,负责人表示:「健康管理系统具备替健康管理中心寄送通知,提醒员工接受健康检查的功能,而这也是受诊率提升的主因之一。」 健康管理系统自从导入後,便深受员工好评。某医师说到:「来面谈的员工表示到,系统会将过去的诊断数据以图表的方式呈现,并供使用者能随时检视。无形中,从日常生活中便开始意识到健康的重要性。」此外,系统尚能节省纸张的用量,不仅降低企业成本、更同时兼顾环保,而这也是大获佳评的优点之一。 而健康管理系统所带来的另一项重大变革,便是产业医师的业务内容。「系统导入後,医师可投注更多的心力在看诊结果及过去诊断数据的综合判断上。此外,在保健指导时,医师可依据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究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究 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究摘要:基于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已经成为了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依托于互联网基础,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可以在服务质量和服务方式以及服务快捷程度上有较大的提升,对做好医院医疗健康服务的延伸以及新的医疗服务方式的探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结合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构建实际,总结构建经验并制定具体的构建方式,对提高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应立足互联网的发展实际,深入开展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究,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研究方法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不仅可以更好地服务于大众,同时也可以为医院建立一种远程服务的模式,将医院的服务进行有效延伸,提高医院的社会服务职能和服务质量。基于对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了解,在构建过程中,我们不但要了解构建互联网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必要性,同时还要了解基于互联网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优势,并根据医院服务实际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发挥互联网的信息共享作用,更好地为大众服务。 1 构建互联网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之所以要构建新型医疗健康服务平台,主要原因是目前优质医疗服务资源都集中在规模较大的医院中,现有的医疗服务机构无法满足社会上所有的医疗服务。并且有些医疗咨询的业务完全可以通过专业的医疗咨询来解决,可以不用占

2018年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热门趋势-文档资料

2018中国医疗健康行业十大热门趋势 对于医疗消费者、医疗组织以及新兴企业而言,随着不同创新工具和服务进入新医疗经济中,2018年已经成为开拓创新的一年。以普华永道旗下的医疗研究所(HRI)所作的2018年全球医疗医药消费者调查为基础,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的专家团队结合国内行业形势,总结了2018年对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影响较大的十个趋势,并就这些趋势如何影响当前行业形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7月5日,普华永道中国医疗及医药行业团队在北京推出《2018中国医疗健康、医药及生命科学行业十大热门趋势》报告,认为,我国医疗健康行业在2018年将呈现以下十个趋势: 趋势一:社区医疗水平将提高 迫于利润压力,全球医疗系统都在思考如何进一步减少住院护理。社区医院、无病床医院和虚拟护理中心等社区扩张策略已被众多医院所考虑。 对于中国来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及扩大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是当今中国医疗卫生改革的两大重点目标,并在远期的十三五规划中被再次强调。 专业高效的分级诊疗系统将有助于提高农村地区及社区的 医疗可及性,同时并不会过度增加大型社会医院和专科医院的负担。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正确的时间和地点提供合适的

诊疗服务。 此外,我们也注意到,越来越多的地区性医院集团,以及它们在附近社区中所建立的附属健康中心也为患者提供了更多选择,增加了他们对于医疗服务的信心。我们需要利用诸如无病床医院等各种模式来提高社区医疗水平和覆盖面。趋势二:高科技数据库助力医疗发展 2018年,全球医疗产业将开始以新的高科技方式处理这些数据,即所谓的“非关联型”数据库,以充分利用海量的消费者和医疗数据。 在中国医疗行业内,越来越多具有医疗实力的大型综合型医院致力于建设基于整合型电子病历的医疗质控体系。国内医院的临床质控管理水平在多年实践检验过程中不断总结、优化提升并日趋完善,已针对终末质量控制设置了相应的控制手段,但在环节质控、信息化构架与过程监控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在“十三五规划”的政策指引下,政府提出“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新型数据库搭建起的整合电子病历系统将成为临床信息系统的核心,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亦是落实“医疗质量过程管控”的核心途径和工具。 趋势三:并购热潮持续升温 2018年,医疗及医药行业的并购活动将会继续呈现出上升的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现状研究 作者:[程蕾]???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一、行业的现状、规模以及所处的生命周期(一)行业现状与规模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人们对健康的追求越来越高,相关健康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以生物技术和生命科学为先导,涵盖医疗卫生、营养保健、健身休闲等健康服务功能的健康产业成为引导全球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产业。据统计,目前全球股票市值中,健康产业相关股票的市值约占总市值的13%左右。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健康产业已经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美国的医疗服务、医药生产、健康管理等健康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6%,加拿大、日本等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也超过10%。在我国,健康产业仅占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左右,低于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40号)规划,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健康服务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分析,中国健康管理市场保守估计将呈20%的年增长率发展,2014年中国健康管理市场预期将达1075亿元,2018年将达到2188亿元。可以说,健康服务及相关产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健康服务业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覆盖面广,产业链长。1、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卫生费用支出情况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13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你可任意修改编辑)

项目概要 一、项目名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 二、项目单位 单位名称: 注册地址: 法定代表人: 三、项目完成期限 项目建设期限为: 四、项目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为: 五、项目意义及必要性概述 医疗领域关乎民众健康,运用信息化手段改变医疗资源的物理分配不均,提高救治水平是国家发展医疗事业的主导方向。信息化和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逐步普及,为医疗领域的应用拓展提供了十分广阔的空间,西京润基智慧医疗系统正是顺应这一发展方向进行的有益尝试,智慧医疗系统的推广对医疗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改进了医院的管理及运营模式 通过对智慧医疗系统的应用推广,缩短了患者在医院的滞留时间,规范了医院流程,从医生角度来说,减少了劳动强度、规范了诊断内容,方便教学和学术交流,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医院管理者可以从繁重的文字工作

中解放出来,可以实时、准确地获取来自全院的各方面信息,从而及时将本院的各项管理调整到最佳运行状态。全院上下实现的无纸化办公及无胶片存储,大大地降低了医院的成本,提高了医院的工作效率。各级医院相互联系,资源共享,注重提高的现代化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医院将不再仅仅是一个看病的场所,而是发展成为集医疗、保健及健康咨询为一体的服务型机构。(二)改进了对大众的医疗服务 通过远程医疗会诊系统,患者无论在乡村还是城市,均可就近就医,享受到基本同质的医疗服务,保证就诊及时;人们可以省去在医院排队挂号、划价、检查及取药的时间;可以选择自己信任的专家来为自己诊治;可以在家中向医生做健康咨询;可以随时得到医生的健康提醒;病人将真正成为医院服务的中心。 (三)改善了医院的教研工作 通过该系统,医生可以及时了解和查询当天病人的流量,数据分析及决策支持系统的电子处方和电子申请单简化了医生的开单过程,利用先进的数字化诊疗设备进行的影像检查数据更加准确,病患信息通过网络及时传输到诊治医生手中,不仅对病人能做出及时的诊治,而且对复查的病人尤为有利。远程会诊及远程监护可以使医生实现足不出户进行就 医,医生的才能可以得到更大的发挥。同样数字化医疗赋予了医院日常教育和科研新的内涵,开辟了新的途径。 本项目的实施会促进廊坊市乃至河北省智慧医疗的发展,促进河北省产业结构升级。 六、项目单位财务状况 七、实施基础概述 智慧医疗健康管理平台项目租赁办公用房1栋,建筑面积5122.78平方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