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思修与法基》课程标准

《思修与法基》课程标准

《思修与法基》课程标准
《思修与法基》课程标准

《思修与法基》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90349

课程性质:公共课

学分:3.0

计划学时:48(理论课学时数:32,实践课时数:16)

适用专业:全院高职各专业

1.前言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精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结合我院教学教改要求,促进各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特制定如下课程标准。

1.1课程定位

《思修与法基》(全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以下简称05方案)确定的思想政治理论必修课之一。根据学院《关于制定2015级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试行)》的规定,将本课程设定为高职各专业的公共课。

课程设置的目的:帮助学生解决面对大学新生活而出现的思想困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为实现学院各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服务。

课程在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思修与法基》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体系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提高,职业素养的养成和高职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支持的作用。

本课程开设在第一学期,后续课程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和《形势与政策》。《思修与法基》培养大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养;《概论》课培养大学生能运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势与政策》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三门课共同构成了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它们分工不同,但又相互衔接和配合,共同完成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2设计思路

1.2.1课程设计总体思路

以中宣部、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本课程严谨的理论性、鲜明的实践性、具体的针对性的特点,从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出发,着眼于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养的提高,以“素质本位,服务专业”为理念,依据公共课教学“必须”“够用”的原则,我们确定了课程设计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总体思路。

具体通过两个结合来实现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从“知性教育”向“知行合一”的行动教学转变。

1.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实现学生的自我教育。

2.校内教学与校外实践相结合。引导学生了解社会现实,关注社会热点,为未来更好的适应社会做准备。

1.2.2课程设置的依据

根据“05方案”和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

意见》的要求,同时,根据企业对高职人才上岗需要的能力要求,以及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要求,设置了本门课程。

1.2.3课程内容确定的依据和课时安排:

根据“05方案”、社会、企业对高职人才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生基础和智能特点分析,我们确定六个理论模块和两个实践教学活动。(具体参见“课程内容与要求”相关栏目)2.课程目标

2.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把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科学的理想信念落实到职业岗位中,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法律素质和职业素养,使之成为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较强社会适应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2.2具体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质目标)

2.2.1能力目标:

初步具备自我认识、规划和发展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社会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初步具备职业实践中德行规范的意识和能力;初步具备运用法律武器解决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生活等领域中问题的能力。

2.2.2知识目标:

(1)认识大学生活的特点,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及发展趋势,明确“基础”课的性质和目的。

(2)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特征、意义,理解最高理想、共同理想;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及实现理想的条件和途经。

(3)理解中国精神、爱国主义的内涵、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新时期的爱国主义的内涵,培养爱国情操。

(4)理解人的本质、人生态度和人生目的的内涵和意义;认识人生价值的评价标准及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的人生。

(5)了解社会主义道德基本理论、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领域中的主要道德规范,掌握道德修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6)了解社会主义法律在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家庭生活等主要社会生活领域中的基本规定,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了解我国主要的法律制度,掌握社会主义法律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2.2.3素质目标:

(1)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在人际环境中约束自己,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2)提高学生的法律观念,做合格守法好公民。

(3)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素质。

3.课程内容与要求

体现以上理念和思想,具体教学内容安排见下表:

序号学习项目/

模块

教学内容学习要求

活动

设计

参考

学时

1 引领导航

专题一、认识大

1、了解高职教育的内涵及

发展趋势

2、了解“基础”课的性质、

内容、目的意义和学习

方法

活动一:讨论德育课的作

用。

活动二:师生共同分析案

例,总结德与才的关系

活动三:头脑风暴-怎么

学思政课。

4

专题二、适应大

学生活

1.了解大学生活的特点和

方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确立自己的成长目标

2.能独立生活、学习、交往

3. 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生

活态度

活动一:案例、故事或视

频导入引出大学生独立生

活能力主题

活动二看视频讨论大学里

后悔的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理想信念

专题三、树立科

学的理想信念

1、了解理想信念的含义与

特征

2、理解理想信念对大学生

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3、能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

史使命

4、能确立马克思主义科学

信仰

5、能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共同理想

活动一:歌曲导入引出理

想主题

活动二:视频播放后学生

讨论分析理想对人生的意

义,树立什么样的理想

4

专题四、在实践

中化理想为现实

1、正确理解理想与现实的

关系

2、能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

理想的统一

3、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

4、能结合专业和行业,确

立自己的学业理想和职业

理想,规划大学生活

活动一:【课前三分钟】演

讲。

活动二:讲述名人理想的

故事,请学生总结故事给

人的启示,教师总结。

活动三:请学生畅谈自己

的职业理想,如何去实现

2 爱国主义专题五、继承和

弘扬中国精神

1、理解中国精神和爱国主

义的内涵、

2、了解中华民族爱国主义

的优良传统

3、理解新时期的爱国主义

的内涵

4、培养爱国情操。

活动一:歌曲、视频或故

事导入引出爱国主义主题

活动二:讨论爱国具体爱

什么?教师总结

活动三:案例分析人为什

么要爱国

4

专题六、做忠诚的爱国者1、理解促进民族团结和祖

国统一,在新的历史条件

下,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2、形成深厚的爱国主义情

感;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与自信心。

3、能自觉承担起对国家应

尽的义务,维护国家利益。

活动一:案例分析导入经

济全球化形势下的爱国主

活动二:爱国热点事件讨

论:大学生应该如何爱国

3 人生价值专题七、树立正

确的人生观

1、理解人的本质,人生和

人生观

2、能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

态度

3、能正确认识人生矛盾

4、能抵制错误思想的影响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活动一:故事导入主题:

人的本质

活动二:播放励志视频后

学生讨论如何形成坚强乐

观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

专题八、在实践

中创造有价值的

人生

1、能正确把握评价人生价

值的标准

2、能自觉协调自我身心关

系、个人与他人、与社会、

与自然的关系。

3、能在实践中创造有价值

的人生

活动一故事导入思考人

的一生怎样才能更有意

义、更有价值?

活动二:案例分析:个人

应该如何实现人生价值

4 道德修养专题九注重道德

传承

加强道德实践

1、了解道德及其历史发展

2、理解中国传统美德的基

本精神

3、能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

4、理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

的核心和原则

5、能积极投身崇德向善的

道德实践

活动一:名言导入道德主

活动二:分析讨论如何对

待中华传统美德

活动三:学生设计改变自

身不良习惯的行动计划

2

专题十、社会公

1、了解公共生活及其特点

2、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

3、了解网络生活中的道德

规范,

4、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

5、能够自觉维护公共秩

序。

活动一:案例或视频导入

公共生活主题

活动二:讨论身边缺失公

德及我们怎么做

活动三:播放视频小品讨

论在公共生活中怎样机智

地见义勇为4

专题十一职业道

1、了解职业生活中的道德

规范

2、在职业活动中能自觉遵

守职业道德规范

3、能树立正确的择业与创

业观

活动一:视频故事或案例|

——职业楷模事迹导入职

业主题

活动二:分析讨论不同职

业的职业道德差异及共性

专题十二家庭美德与个人品德1、了解爱情与婚姻中的道

德规范

2、能处理好恋爱与学业之

间的关系,婚姻与家庭的关

系。

3、应用提高个人修养的方

法,不断提高个人的道德修

养。

活动一:视频或故事导入

爱情婚姻主题

活动二:讨论大学里的爱

情问题

活动三:师生共读《弟子

规》中个人修养内容

2

5 法律基础、专题十三学习宪

法法律建设法

治体系

1、了解法律的概念及发展

2、了解我国的宪法与法律

部门

3、理解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体系的内容

4、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格

5、能应用法律部门中关于

三大生活领域的具体法律

活动一:案例探讨分析大

学生犯罪案件导出法律主

活动二:讨论:我国法制

建设中还存在哪些问题?

如何完善

活动三:案例分析大学生

如何运用法律

2

专题十四、树立

法治观念尊重

法律权威

1、了解法治思维的含义、

特征和基本内容

2、理解尊重法律权威的意

义与基本要求

3、能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

4、能用法治思维思考问

题,能尊重法律权威

活动一:大学生犯罪案件

分析导出法制观念主题

活动二:讨论大学生如何

形成法治思维,教师总结

2

专题十五、行使

法律权利履行

法律义务

1、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

2、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具

有的法律权利和义务

3、能做到依法行使法律权

利和履行公民义务

活动一:头脑风暴我们都

享有哪些权利,应履行哪

些义务。

活动二:讨论哪些人享有

特定权利?

2

6 实践教学参观博物馆1、通过观看义和团的历史

再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2、通过参观,培养学生的

观察能力、搜集、整理信息

的能力。

3、撰写观后感,提高学生

的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

能力和写作能力。

撰写观后感8

社会调查

在参考选题中自主选择调查题目(详见实践指导

书)了解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撰

写调查报告的基本知识

能完成团队合作

具备信息搜集整理能力和

调查分析能力

撰写调查报告8

7 考核2+0 合计32+16

4.实施建议

4.1 教材选用和编写建议

4.1.1教材选用

本课程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15年修订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的优点是理论体系完整,知识点丰富,但理论性

强,缺乏有针对性的案例。因此,依据我院学生实际我们编写了校本教材,收录了我院很多

优秀毕业生案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树立了学习榜样。

4.1.2教材编写原则与要求

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原则上以国务院教育部办公厅文件规定的为主,遵循教育部印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本着结合学生实际和结合专业实际的原则

进行校本教材的编写。

4.1.3教材、教学参考资料使用建议

所用教材从学生的兴趣、能力和需要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认知发展规律。

4.2教学建议

4.2.1学科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等学科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基本方法与生活实际

相结合,让学生更容易理解,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4.2.2学科知识与服务专业相结合

理论教学中紧扣学院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从学生专业思想实际出发、在职业信念、教学案例选取,专业素质养成等方面为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4.2.3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

以正确价值观为导向,重视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运用教学方法。

4.2.4强化实践环节,丰富教学内容

积极开展社区服务、参观考察、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教学内容可从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学生关注的、有意义的题材;建立与时事政策教育、党团活动、班级活动等的互

补关系;从而使课程的实施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以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社会参与的能力。

4.2.5倡导探究性学习方式

在明确基本标准的前提下,结合相关内容,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为学生提供足够的选择空间和交流机会,能够从各自的特长和关切点出发,主动参与观察、操作、讨论、

质疑、探究的过程,敢于发表个人见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3教学考核评价建议

4.3.1考核方式与教学评价

考核量化表

考核方式项目考核点分值占总成绩比重

全程性考核平时作业作业完成情况100 25%课堂表现出勤情况

课堂表现

活动参与

承担责任

100 25%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完成情况100 25%期末考核考核成绩100 25%

得分总计

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4.4.1基本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现有课程标准、课程授课计划、教材、校本教材、电子教案、教学课件、实践指导书、案例库、视频库、教育基地等基本教学资源。同时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发新的文字与音像资源为教学服务。

4.4.2网络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思修与法基》课程为我院精品课,精品课网站中有大量可供学生自学的相关资料。同时,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加强我们的微课堂建设。

4.4.3图书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系部图书资料室,同时我们还可以开发和利用社会图书馆与书店,比如廊坊市图书馆和各级各类书店以及学生生源地市、县图书馆等资源。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生在电子技术方面入门性质的技术基础课,具有自身的体系和很强的实践性。本课程通过对常用电子器件、数字电路及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数字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为深入学习数字电子技术及其在专业中的应用打好基础。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其前导课程是《高等数学》、《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后续课程是《单片机接口技术》、《电气控制与PLC》等。 (二)课程任务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路与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方法;学会使用标准的集成电路和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掌握数字系统的基本设计方法,为进一步学习各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系统设计打下基础。 二、课程目标和能力培养 (一)总体目标

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验技能,对学生进行电子设计能力训练,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今后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在学习中认识电子技术对现代科学技术重大影响和各种应用,了解并适当涉及正在发展的学科前沿。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掌握常用计数进制和常用BCD码; ●掌握逻辑函数及其化简; ●掌握TTL门电路、CMOS门电路的特点和常用参数; ●理解常用组合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理解JK触发器和D触发器的工作原理,掌握其逻辑功能; ●理解常用时序逻辑电路的原理,掌握其功能; ●掌握555集成定时器的工作原理和逻辑功能。 2.能力目标 ●能正确使用各种类型的集成门电路,并能利用集成门电路制作 成一定功能的组合逻辑电路; ●能正确使用常用的中规模组合逻辑电路; ●会使用触发器、寄存器、移位寄存器和常用的中规模集成计数 器; ●能借助于仪器仪表,对小型数字系统的故障进行检测和维修; 3.素质目标

通信自学规划

通信组课程 课程名称: 移动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 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移动通信的相关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术,为进一步学习移动通信不同系统,了解移动通信的发展奠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有蜂窝移动通信的基本概念,如何组建蜂窝网络的原理。无线移动通信信道的特征,移动通信系统的调制技术和扩频技术,常用的抗衰落技术,移动通信中选用的语音编码技术,移动通信中的多种多址接入技术,天线的基本知识,移动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等。同时注重了工程实际和实际应用。 课程名称: 通信技术概论 先行课程: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通信技术概论》是一门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课程。 21 世纪是通信信息时代,整个社会信息量正以爆炸式的速度迅速发展,因此信息传输与交换技术将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全面地讲述了现代通信领域的基本技术及发展趋势,其中包括模拟信号数字化、交换技术、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光纤通信技术、同步数字体系、微波通信技术、卫星通信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等。 课程名称: 数字 通信原理 本课程首先介绍了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然后分析了语声信号数字化编码的几种方法,特别是对 PCM 通信系统的构成,抽样、量化、编码与解码的基本原理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继而介绍了 PCM 通信系统是如何实现时分多路复用的以及 PCM30/32 路系统的相关内容,另外本课程还探讨了图像信号数字化的问题,接着介绍了有关准同步数字体系(PDH )与同步数字体系( SDH ),最后介绍了数字信号的传输的一些细节。 课程名称: 数据通信原理 先行课程: 数字通信原理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在介绍了数据通信系统构成及有关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数据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数据传输这三种基本传输方式从理论上进行了详细的论述,然后介绍了差错控制的基本理论

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电子技术及应用》课程标准 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

目录 一、课程简介 (3) 二、课程设计思路 (3) 三、课程目标 (4) 四.课程内容和要求 (5) 五、课程实施建议 (9) 六、岗位职业能力标准 (15)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电子技术应用》 学时:90 授课对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课程性质:电子技术是一门中职学校电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内容涉及电类专业学生所学的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部分,应用性很强,因此要求学生既要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又要结合后续专业课程与顶岗实习实际,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同时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先导课程:电工技术应用 后续课程:电子CAD 二、课程设计思路 电子技术是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电力电子三方面知识为一体的一门课程,其理论性、实践性、应用性较强。为体现其特点,本课程采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分模块教学的方法,每一模块安排其对应的教学内容,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统一的专业教师授课,加大实践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以提高学习兴趣。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达到:熟悉模拟电路的基本元器件、掌握基本单元放大电路与集成电路的组成及分析方法、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应用等等。教学中着重于各种电路的应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只有通过实用电子电路的设计、制作和调试等环节才能转化为专业能力。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适应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Electronic Technique)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 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具有看懂简单数字装置逻辑图的能力,具有查阅集成电路产品手册的能力,具有分析和设计简单数字电路的能力。全面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必要的实践技能基础。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等;后续课程有:《通信原理》、《DSP原理与应用》等。 (二)基本理念 为适应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要求,《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着加强专业理论技术应用,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性环节,提高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使学生对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分析和设计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索、创新思维;通过实践性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创新应用能力。 (三)设计思路 1. 课程总体设计原则 课程教学主要按照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步骤实施,理论教学主要包括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两大部分,在组合逻辑电路中主要介绍数字电子技术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中规模集成电路的原理。时序逻辑电路中主要掌握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集成电路的原理,教会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这些集成电路设计一些简单的应用电路。实践教学主要针对理论课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实验内容,通过数字电子技术理论进行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理论知识的加深,进一步提高创新应用能力。 2. 课程内容结构、课时安排说明、学时分配 一般情况下,每周安排4课时,共64课时,其中理论教学48课时。实践教学16课时安排如下: 主要内容理论 课时 实践课时教与学的方法建议

数据通信原理(最终版)

1)数据通讯:依照通信协议,利用数据传输技术在两个功能单元之间传递数据信息,他可以实现:计算机与计算机,计算机与终端,终端与终端之间的数据信息传递。 2)数据信号的基本传输方式:基带传输,频带传输,数字传输。 3)数据通信系统:是通过数据电路将分布在远地的数据终端设备与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传输、交换、存储和处理的系统。 4)数据终端设备(DTE ):数据输入设备,数据输出设备和传输控制器组成。 5)传输信道:通信线路、通信设备(模拟通信设备、数字通信设备)。 6)通信控制器:数据电路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 7)数据通信系统中的信道(按传输方式分):物理实线传输媒介信道(双绞线电缆、同轴电缆、光纤)、电话网传输信道、数字数据传输信道。 8)传输损耗:D=10 lg 01 P P 。(P 0为发送功率,P 1为接收功率,单位dB ) 9)信噪比:(N S )dB =10 lg (s n P P )。(P s 为信号平均功率,P n 为噪声平均功率) 10)数据传输方式:?? ?? ?????? 传输顺序: 并行传输、串行传输同步方式: 异步传输、同步传输数据传输的流向和时间关系:单工、半双工、全双工 11)数据传输系统的有效性指标:调制速率,数据传信速率、数据传送速率。 12)调制速率:N Baud = ) (1s T 。(N Baud 为每秒传输信号码元的个数,又称波特率, 单位Baud ,T(s)为码元持续时间。 13)数据传信速率:每秒所传输的信息量,单位bit/s (二进制)。当信号为M 进制时,传信速率(R )与调制速率(N )的关系为R=Nlog 2M 。 14)频带利用率:η= 频带速率 符号速率(Baud/Hz ),η= 频带宽度 信息传输速率[bit/(s ·Hz)]。 15)差错率:用 误码率、误字符率、误码组率来表示。 误码率:接收出现差错的比特数/总的发送比特数。 误字符率:接收出现差错的字符(码组)数/总的发送字符(码组)数。

《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大纲

《光纤通信技术》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光纤通信技术 课程类别:核心课 学分:4学分 适用专业:通信工程专业、计算机应用专业 先修课程: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 一、课程的教学目的 《光纤通信技术》是信息与通信工程学科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课程定位为需要学习通信工程、计算机通信技术等专业,从事信息通信、计算机、网络等相关行业的学员。光纤通信系统具有低的传输损耗和宽的传输频带的特点,成为高速数据业务的理想传输通道。课程以光纤的导光原理和激光器的发光原理为基础内容,同时涵盖了各种实用光网络技术。课程以提高学生基本技能素质与新技术、新手段的应用能力为目标,培养能满足光纤网络工程的规划建设、系统调测、电信核心网络和接入网络的工程等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鉴于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教学内容既包括理论学习内容,又涵盖与之相关的实践实验活动内容,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学习本课程需要先修《数字通信原理》、《数据通信原理》等专业基础课程以及《现代交换技术》、《宽带接入技术》等相关课程;后续课程包括《光网络》、《多媒体通信》等。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要求掌握《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了解相关扩展知识。熟练进行光纤通信技术的工程分析及工程计算。 熟悉实验原理及内容,能够利用所学基本知识完成简单电路的分析和设计。 四、课程教学方法 下载教学内容导学、详解、实时辅导、教案、综合练习题等资料。 为了更好地掌握本课程的知识,每章后面均附有大量的习题,并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总结。本课程含有实验,使本课程更多地与实践接轨,为以后学习光纤通信工程新技术打下基础。

电子教案《数字电子技术》(邱寄帆)教学资源 数字电子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适用于三年制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 制订人:周兴审定人:林训超一、制订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标准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中,本课程是专业核心主干课程之一,属于基本能力训练层次(电子技术平台类)的课程,也可作为电子技术类其它专业的选修课程。本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数字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典型数字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的能力。 本课程计划教学学时为:80学时+2周(折算学时:140学时),计5.5学分。 三、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学习和训练之前,学生应已修完如下课程:《电路分析与应用》、《电工电子操作》。

四、课程的教育目标 依据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目标要求,本课程致力于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备的专门知识,具备典型电子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以作为胜任专业岗位群技术服务和技术支持的保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 1.了解相关数字电子器件的识别、检测和使用知识; 2.掌握查阅数字电子器件手册的方法; 3.掌握常用电子仪器仪表(万用表、整流电源、信号发生器、示波器、毫伏表等)、设备和工具的使用; 4.具备典型数字电路分析和初步设计的能力; 5.具备阅读数字电路原理图的能力; 6.具备基本单元电路和小型电子产品的制作、测试、调试及排除简单电路故障的能力; 7.掌握专业工具软件(电路图绘图软件、电路仿真软件)的正确使用; 8.具备电子产品说明书的阅读和写作的能力; 9.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具有一定的生产观点、经济观点及团队合作的精神,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及安全、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五、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精品课程 课程标准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数字电路 二、适用对象 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时 72 四、学分 4 五、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后续学校和工作中必须的数字电路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设计思路 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设计能力,着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塑造。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后续工作和学习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推导新知识,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为主。

七、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设计;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在分析设计过程中,可以对电路仿真,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软件使用能力,电工焊接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突出以下知识和态度的培养: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制的相互转换和常用编码; (2)熟悉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3)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4)掌握基本RS触发器和常用集成触发器的应用和工作特点; (5)熟悉计数器和寄存器的结构,工作特点和应用; (6)熟悉555集成块的机构特点和工作过程,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 (7)能够根据要求对数字应用电路进行设计和软件仿真。 2.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行业职业道德;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5)树立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爱护设备设施的责任意识;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情操; (7)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自学,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独到的见解。

数据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数据通信原理》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分类:职业基础课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原理 编者: 定稿(或修改)时间: 第一部分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 《数据通信原理》是计算机通信专业及各专业方向的职业基础课。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数据通信获得较完整的概念,并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理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计算机通信网等后续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为从事数据通信和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课程的基本内容 数据通信系统模型、信道、信源编码、数字基带传输、数字频带传输、同步技术、差错控制技术、多路复用技术、数据链路传输规程、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三、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工程数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 后续课程:计算机通信网、宽带接入技术 第二部分课程教学总体安排 一、学时及学时分配 1. 学时:参考学时为70

说明:本课程学时以70学时为主,根据各学期实际需要,学时可适当增减,。 二、推荐教材及要求 (一)推荐学生使用教材 1. 陈光军《数据通信原理及应用教材与实训》,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9 (二)教学参考书 1.达新宇《数据通信原理及技术》,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 2. 李斯伟《数据通信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年 三、教学环境,设备条件及学生基础条件的说明 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践场所。 学生应当掌握工程数学的基本知识,要熟悉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电子基本仪器的操作知识。 四、课程考核 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30%(作业、出勤占20%,实验成绩占10%), 期末考试占70%。 考核形式:考试(开卷)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 一、概论 【教学内容】 1、通信基本概念 2、计算机通信系统模型 3、数据通信系统主要性能指标的计算。 【教学要求】

数电课程标准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1060203/01060403 课程类别:专业理论+专业实训 课程学时:32+64 学分:2+4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开课单位:信息工程学院撰写人:电气自动化教研室 一、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 (一)课程定位 1、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及作用: 《数字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针对电子产品加工和生产人员所从事的电子产品加工、元器件检测、电子产品维修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电子产品开发等到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结出来其维修与调试所需求的数字电子产品生产、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等能力要求而设置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到明显的支撑作用。其目标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专业必需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学会基本数字电路元器件和基本数字单元电路的分析、计算和设计、制作和调试测试方法,具备各种数字功能电路的仿真分析、设计开发技能,具有提取问题、数字设计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与其他课程的关系(前导课程、后续课程):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各种数字器件的性能、电路及其应用,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先修课程:电路原理(电路分析、电工基础)、模拟电子技术后修课程:质量管理与认证、电子产品工艺技术、电器产品强制认证等(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单片机原理与接口、传感器技术、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等(计算机控制技术)。 (二)设计思路 课程教学应服务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坚持以职业岗位技能培养为主线、以行业导向、工学结合为主要手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电工知识的能力和职业素质。按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特点,充分利用自身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 从岗位能力标准与课程标准融合原则的贯彻,来进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以突出专业基础课程职业能力的培养。

数据通信原理附历年试题及重点题型

数据通信原理附历年试题及重点题型 别名:自考-《数据通信原理》- 毛京丽-北京邮电大学 版本:视频SWF同步音频ASF 发行时间:2007年 地区:大陆 语言:普通话 简介: 视频配套教程是毛京丽等老师编写、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的《数据通信原理》,与现行的自考教材《数据通信原理》绝大部分相同甚至有很多段落文字也是一模一样的,自考教材中的所有考点视频中都有讲到,讲解清晰易懂、完全可作为《数据通信原理》自考及数据通信类考试的首选辅导资料。 主讲教师: 毛京丽性别: 女出生年月:1960年2月 所属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专业代码:081001) 研究方向:多媒体宽带通信技术 职称: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毕业于北京邮电大学通信工程专业,现任北京邮电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专业教研中心主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多年来一直从事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近期主要参加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基于国产基础软件的多媒体网络教学及远程支持系统》项目和校级《下一代网络关键技术的研究》等项科研工作。 压缩包内目录说明:

解压后点每章节的content.htm文件即可观看视频。 自考《数据通信原理》课程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及其设置的目的和要求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在计算机通信工程专业(独立本科)的自学考试计划中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又是一门专业的数字信号传输的理论课,它是为满足计算机通信领域对计算机应用人丁的需要而设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以后学习程控交换与宽带交换、计算机通信网和计算机通信接口技术等后继课程打下必备的基础,并且为以后从事计算机通信工作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持。 (二)本课程的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考生: 1.掌握数据通信的构成原理和工作方式。 2.理解平稳随机过程的特征和处理方法。 3.掌握数据信号的传输理论:基带传输、频带传输和数字传输。 4.理解差错控制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了解常用差错控制码的构成原则。

(完整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电子技术基础》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 [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工电子专业应用性很强的的一门基础必修课程,贯彻以培养学生实践技能为重点,基础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分为两类:第一类为模拟电子技术。第二类为数字电子技术。在教学中要根据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就业岗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继续学习打下基础。 [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各种基本功能电路的组成、基本工作原理、性能特点,熟悉电子技术工艺技能和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初步具有查阅电子元器件手册,正确使用元器件的能力、读识常见电子线路图的能力、测试常用电路功能及排除故障的能力。能复述逻辑门电路的功能,并能利用逻辑门电路设计简单的组合逻辑电路,并能分析简单时序逻辑电路的功能。为后续课程学习准备必要的知识,为今后从事实际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理论联系实际,使课内与课外实验,科技活动紧密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掌握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相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能力。 充分利用实验设备,加大实验比重,使学生动手能力明显提高。 培养学生查阅科技资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参与科技活动的热情,勇于探究与日常生活有关的电学问题; 享受快乐的学习过程及学习成果,养成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 形成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具有团队精神; 关心国内外科技发展现状与趋势,有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课程基本理念] 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以理论与实验相结合,充分体会有关电子基础知识的重要性; 注重学科渗透,关注科技发展,有机结合时代的新产品; 创造团结协作的氛围,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知能力; 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 [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与要求考核要求 号 1 晶体二极1、熟悉二极管器 1.半导体的概念;二极管的单

《数字电路制作与测试》—课程标准(含章节知识点)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数字电路制作与测试》课程标准 一、适用对象 二、适用专业 三、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专业的专业知识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岗位群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在课程设置上,前导课程有《电工基础》( M01F011 )、《模拟电路设计与制作》(M01F27E10)、,后续课程有《C语言程序设计》(M01F68D10)、《单片机应用技术》( M01F66E10)。 四、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掌握逻辑代数、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可编程逻辑电路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A/D转换与D/A转换等数字逻辑电路相关知识,熟悉常用仪器仪表使用、完成数字电路与功能电路测试、学会简单数字电路设计方法。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工程实践能力、职业素质能力。 1、知识目标 1)熟悉逻辑代数基本知识。 2)掌握组合逻辑电路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3)掌握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和应用方法。 4)掌握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了解时序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5)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基本知识和应用技术。 6)掌握AD/DA变换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7)了解脉冲波形的产生和变化。 2、技能目标 1)会用各种表示方法描述数字电路逻辑功能。 2)学会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正确使用方法。 3)会分析较复杂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4)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 5)能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芯片资料的阅读,了解数字集成电路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6)能分析和排除数字逻辑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7)能熟练掌握数字电路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8) 能画出所设计的数字逻辑电路的电原理图,能列出所设计电路的元器件清单,会写所设计电路的测试说明。参与实验室的开放性实验,尊重他人劳动,遵守实验室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3、素质养成目标 教学中通过对数字集成电路的测试及应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了学生实践验证的好习惯。通过分组完成项目任务,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锻炼学生沟通交流、自我学习的能力。通过实验室实施5S管理理念,从而培养学生形成规范的操作习惯、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五、参考学时90 学分 6 六、设计思路 《数字电路制作与测试》课程的建设和开发是以高职教育的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在一起的。 1.该课程以专业知识为主线,以具体工作任务为载体,培养具有灵活应用常用数字集成电路实现逻辑功能的能力为基本目标,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在职业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该门课程涉及的工作领域和工作任务范围,但

数据通信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分配方法

《数据通信原理》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分配方法 姓名 学号 学院 专业班级

目录 绪论 (3) 1.认知无线电网络的简介 (4) 1.1认知无线电 (4) 1.1.1. 认知无线电的概述 (4) 1.1.2. 认知无线电的特性 (5) 1.2.频谱决策 (6) 1.2.1. 频谱决策的概述 (6) 1.2.2. 频谱分配的概述 (6) 1.3. 二分图最佳匹配(Kuhn-Munkras)算法 (7) 2.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7) 2.1. 系统模型 (7) 2.2. 问题描述 (7) 3. 基于Kuhn-Munkras算法的频谱分配方法 (9) 3.1.Kuhn-Munkras 算法的描述 (9) 3.2.频谱分配方法的流程 (9) 4. 仿真和性能分析 (10) 4.1. 仿真环境设置 (10) 4.2.仿真结果 (10) 4.3. Kuhn-Munkras算法与多小区动态频谱分配方法比较 (12) 4.3.1.多小区动态频谱分配方法 (12) 4.3.2.频谱分配方法比较 (12) 5.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一种认知无线电系统的频谱分配方法 摘要:认知无线电网络为移动用户重构无线架构和动态频谱接入技术提供高带宽。对于无线频谱资源的相对的稀缺,频谱分配成为认知无线电频谱资源的关键,为适应认知无线电网络的时变特性,频谱分配算法必须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二分图最佳匹配(Kuhn-Munkra)算法的认知无线电频谱分配方法。该方法利用二分图最佳匹配(Kuhn-Munkras)算法可以实现最佳匹配并且收敛速度快的特性。根据不同的用户在不同信道上所产生的效益的差异性,利用认知无线电有效地提升频谱资源的利用率,实现认知用户和信道的最佳匹配,频谱的灵活分配。 关键词:认知无线电,频谱资源,频谱分配,最佳匹配 Abstract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will provide high bandwidth to mobile users via heterogeneous wireless architectures and dynamic spectrum access techniques. Radio spectrum resources for the relative scarcity of spectrum allocation as the key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cognitive radio network to meet the time-varying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pectrum allocation algorithm must have fast convergence speed. The paper proposes a bipartite graph based on the best match (Kuhn-Munkra) algorithm cognitive radio spectrum allocation.Bipartite graph of the decision to use the best match (Kuhn-Munkras) algorithm can achieve the best match and the fast convergence characteristics.According to the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标准-11电信讲课教案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3601850 适用专业数字电子技术 编制何鹏云 审核胡亦 制定日期2011年8月20日

一、课程定位 《数字电子技术》是五年制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主干项目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训练掌握数字电路的相关理论,使学生对于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应用能力,掌握常见仪器、仪表的使用,熟悉简单电子产品的一般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本课程是《模拟电子设计与制作》的后续课程。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高职应用电子专业的专业主干项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相关职业高等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逻辑代数、门电路、组合逻辑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A/D转换与D/A转换等有关知识和常用仪器仪表使用、数字电路与功能电路测试、电路设计、电路制作与调试等技能。本课程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子CAD》、《电子产品维修》、《电子产品设计》等课程的预备课程。 学生们通过本课程学习后,应具有的以下职业能力: 1.专业能力: (1)电路识别:基本电路中各种元器件的识别,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能熟练掌握数字电路中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 (2)分析能力:会分析较复杂数字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 能分析和排除数字逻辑电路中出现的故障; (3)设计能力:能根据工作要求,完成简单数字逻辑电路的设计; 能画出所设计的数字逻辑电路的电原理图,能列出所设计电路的元 器件清单,会写所设计电路的测试说明。 2.方法能力 (1)计划能力:能根据实际需求确定设备、器件及预计损耗; 能按照网络工程的要求制定工作计划并实施; 根据需要可灵活调整计划; (2)学习能力:能对工作中设计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学习; 利用专业书籍、工具书和网络等渠道获得帮助信息; 在工作中获得工作过程只是、增长实际经验。 (3)解决问题:能解决工作工程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 (4)创新能力:根据已有的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设计; 3.社会能力 (1)情感态度:再工作中始终具有积极向上的工作和学习态度; (2)交往能力:与其他成员进行人及交往、思想沟通、获取信息;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0401006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 学时:154学时+1周综合测评 开课学期:2011-2012学年下学期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的电气自动化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作为特色专业建设进行“三位一体、以赛促学”项目的重点改革科目,课程采用“教、学、做”一体化授课方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课程以“电工基础”课程的学习为基础,通过本课程工作任务的实施,让学生掌握常用电子器件使用,理解典型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特性,了解电子电路的分析方法、设计过程,掌握电子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环节的基本技能,掌握设计说明书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为继续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及培养学生进行电气与自动控制设备技术改造、调试与维修的熟练技能打下基础。 二、课程培养目标 本课程以典型电子产品为载体,以典型电子产品单元电路的分析、制作、调试为手段,通过工作任务的实施,培养学生掌握典型数模电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掌握电路设计、制作、调试的基本技能,具备电子电路的应用能力,了解从电子电路到电子产品的设计思路,掌握电路设计制作技术报告编写、产品设计方案展示等相关知识技能,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电工技术、传感器技术等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在产品制作的过程中,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和协作能力。 (一)知识目标 数字电路部分: 1)掌握数制和码制的基本概念及相互转换的方法; 2)掌握逻辑事件的基本描述方法及各种方法的特点与作用; 3)掌握门电路和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特点以及典型组合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4)掌握触发器和时序逻辑电路基本特点及典型时序逻辑电路的工作原理、分析与设计方法; 5)掌握编/译码器、计数器、寄存器、存储器、555定时器等常用数字集成电路的特点与使用方法; 6)了解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基本原理;熟悉模-数和数-模转换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电路;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江西省井冈山应用科技学校 精品课程 《数字电路》 课程标准

《数字电路》课程标准 一、课程名称 数字电路 二、适用对象 三年制中职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 三、课时 72 四、学分 4 五、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教学与训练项目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后续学校和工作中必须的数字电路知识,培养学生解决数字电路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工作打下专业技能基础;对学生进行职业意识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增强学生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学生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 六、设计思路 该课程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分析和设计能力,着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塑造。课程实施的主要依据是根据后续工作和学习来进行教学过程设计;“以职业能力为重点”进行教学目标确定。其总体设计思路是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推导新知识,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基础能力的训练,以巩固和强化为主。

七、课程目标 本课程培养学生对于数字电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掌握;理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原理和电路的设计;掌握简单组合逻辑电路、集成逻辑门电路、触发器、时序逻辑电路、脉冲波形的产生电路。在分析设计过程中,可以对电路仿真,同时可培养学生的实用技能软件使用能力,电工焊接等技能,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实验、实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根据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突出以下知识和态度的培养: 1.知识目标 (1)掌握数制的相互转换和常用编码; (2)熟悉基本的逻辑门电路和集成逻辑门电路的应用; (3)熟悉组合逻辑电路的应用; (4)掌握基本RS触发器和常用集成触发器的应用和工作特点; (5)熟悉计数器和寄存器的结构,工作特点和应用; (6)熟悉555集成块的机构特点和工作过程,了解施密特触发器、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的特点。 (7)能够根据要求对数字应用电路进行设计和软件仿真。 2.素质目标 (1)严格遵守行业职业道德; (2)具有艰苦奋斗,自主创业、开拓创新精神; (3)掌握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应变能力; (5)树立良好的安全文明生产意识和爱护设备设施的责任意识; (6)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认真负责,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情操; (7)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运用各种多媒体进行自学,发现和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能针对具体情况提出独到的见解。

湖南科技大学学院各专业介绍

采矿工程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大学物理、工程力学、岩体力学、地质学、土力学、工程测量、工程制图、计算机及其应用、电工电子学、机械设计基础、机电设备、采矿学、地下工程、通风与安全、岩土工程、爆破工程、企业管理与技术经济分析等。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矿山、设计、科研单位及院校从事技术、设计、研究、教学和管理工作,也可到公路、铁路、地铁、水利和建筑等行业从事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安全工程 主要课程: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防火与防爆工程、人机工程学、压力容器与安全、风险管理与保险、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安全工程专业英语、安全监控原理与仪表、工业通风与除尘等课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到政府机关、工矿企业、公安、消防、保险、建筑等部门从事安全管理、监察、安全工程设计、环保风险评估、安全评价以及事故分析处理和预测预报等工作,也可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安全工程及其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主要课程:计算机理论基础、暖通CAD、建筑环境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供热学、热质交换理论与设备、流体输配管网、暖通空调、供热工程、通风工程、制冷技术、锅炉与锅炉房技术、建筑设备安装施工技术、建筑给排水、暖通空调设备自动化等课程。 就业去向:毕业生可从事高层建筑、宾馆建筑、办公建筑、体育馆建筑、电影院建筑、百货商场建筑、工业厂房等建筑的中央空调、采暖、给排水、防排烟等系统设计,设备安装与调试、运行管理、施工监理等方面工作。 工业工程 主要课程:机械设计、先进制造技术、先进制造系统、电子技术基础、运筹学、系统工程、人机工程、生产计划与控制、工作研究、企业物流工程(设施规划与物流)、系统建模与仿真、质量管理与可靠性、工程经济学、管理学原理、

信息安全专业认知

专业简介 本专业是计算机、通信、数学、物理、法律、管理等学科的交叉学科,主要研究确保信息安全的科学与技术。培养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金融等领域的信息安全高级专门人才。信息安全的概念在本世纪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90 年代以来得到了深化。进入21 世纪,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安全问题也日显突出。如何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国际上对于信息安全的研究起步较早,投入力度大,已取得了许多成果,并得以推广应用。目前国内已有一批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与技术服务工作的研究机构与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我国信息安全产业的雏形,但由于国内专门从事信息安全工作技术人才严重短缺,阻碍了我国信息安全事业的发展。信息安全专业是十分具有发展前途的专业。 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际需要的,在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信息安全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及综合应用能力;熟悉国家信息安全管理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信息安全的发展动向;具备对计算机网络及信息安全工程进行设计,实施及管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课程设置 在校期间,不仅强调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强调对其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学生除学习理工专业公共基础课外,学习的专业基础和专业课主要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计算方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与算法初步、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大学物理、集合与图论、代数与逻辑、密码学原理、编码理论、信息论基础、信息安全体系结构、软件工程、数字逻辑、计算机网络等。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 制订系部:机电工程系 制订时间:2018年2月

《电子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定位 本课程标准依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标准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以及对《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目标要求而制订,用于指导《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与课程建设。 本课程是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一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基于职业能力分析,以模拟电子电路为载体,将典型模拟电路设计、调试与应用有机融合的理论性、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电子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学习后续专业课准备必要的知识,并为从事有关实际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通过项目训练,使学生具备识别与选用元器件的能力;电路识图与绘图的能力;对电子电路进行基本分析、计算的能力;对典型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与维修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通过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先修后续课程 本课程的前导课程为:高等数学、电工技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电子元器件检测能力、电路识图绘图能力、电路设计和分析能力。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电气控制技术、PLC技术、电气设备故障与维护的学习提供知识储备和技能储备,同时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本课程的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本专业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级技术应用性人才所必须的电子设计的基本知识和灵活应用电子元器件的基本技能;为学生全面掌握电子电路设计技术和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学习的能力,为以后就业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通过项目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品德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一)知识目标 1、初步掌握常用电子器件 2、掌握放大电路基础,频率特性与多级放大器,功率放大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