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八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青春年华

一、本单元地位:

初中生正处于人生中相对急剧的变化过程:他们作为“孩子”“学生”进入中学,离开学校时他们已接近于青年,已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社会化。这种变化首先是身体的或者说是生理上的成长感觉。成长是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起点。进入八年级的中学生,面对的是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青春期。本单元安排了两课,不但介绍了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的科学知识,更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解决能否以及怎样与异性交往的问题。

青春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带来了中学生生理的急剧变化,也带来了自我意识的增强。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另一方面,对父母、老师们对自己的态度表示不理解,所以内心很矛盾。他们害怕被误解,害怕自己不如别人。

本单元抓住八年级学生步入青春的时机,一方面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的特点;另一方面让学生明确这些变化的产生是自然的、正常的,从而让学生悦纳自己的变化。通过对学生实际情况的引导,最终让学生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感悟青春、珍惜青春!

二、结构

第一课感受青春律动

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

三、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认识自我”部分

(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促进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发展(1.1.1)。

(2)知道青春期心理卫生常识,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1.1.2)。

2、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部分

(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2.1.2)。

(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2.1.3)。第一课感受青春律动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明确处于青春期的我们生理和心理上发生的一些变化,并且能够正确认识这些变化。掌握青春期的某些重要心理特征及其了解青春期的某些行为特点。

二、能力目标:

能够正确的处理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能够主动的适应生活中的某些变化,并且积极主动的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培养自己的自我调节能力,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教学重点:

青春期是人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期。

教学难点:

自己的人生要向哪些方向走和自己对青春的理解是有关系的,所以要掌握青春的方向,体验,感受青春的美好,形成珍惜青春的良好生活态度。

教学时间:

3课时(机动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青春多美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各位同学,新学期开始了,现在我们已经是八年级的学生了。请大家自己关注一下周围的同学,和上学期相比,同学们发生了哪些变化?

二、学习新课

八年级的同学正处于青春期,这一时期,人的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同时,青春期也是人生最美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的身心会产生许多变化。

1、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

(1)身高快速增长;

(2)体重迅速增加;

(3)体力增强;

(4)性特征正在逐渐突现;

(5)男生女生的性别差异越来越明显:男生:身体增高显著,喉结突出,开始变声,会逐渐长出胡须,喜欢“逞英雄”,不甘人后;女生:嗓音变得细润,身体的女性特征逐渐明显,更加在意自己体态、容貌上的的改变;

(6)还会萌生性意识。

2、青春期也是智力迅速发展的时期。

我们会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产生兴趣,用我们的经验去理解、去分析,并逐步上升到逻辑论证,从而使思维能力、智力水平逐步提高。

3、青春期还是心理走向成熟的重要时期。

开始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更加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懂得自尊,也希望得到他人的关注和尊重。

我们常常在自信和自卑之间摇摆不定。w w w .x k b 1.c o m

我们也会努力控制自己,自控能力不断增强。

4、青春期的情感、情绪十分丰富。

更加重视感情,珍惜友谊。情感和友谊的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

情绪起伏比较大,情感表达比较强烈。

5、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阶段。

它美好,是因为生命开始了全新的阶段;它美好,是因为生命正年轻。

我们充满理想与信心,最具潜在力量和创造性。

我们自我意识逐渐觉醒,梦想更多了,激情更加澎湃,开始思考着远大的抱负,对未来充满憧憬。

三、小结

四、作业:

1、看看周围的同学,与上学期相比,他们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其变化的原因是由于他们进入人生中的哪一阶段?

2、小婷爱穿奇装异服。爱模仿明星,妈妈对她提出批评,但小婷却说妈妈太老土,不懂什么是“酷”不太理解她,而且,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需要父母干涉。(1)小婷是如何理解长大的含义的?你又是如何理解的?

小婷认为一个人生理发育成熟了就算长大了。我认为一个人只有生理和心理发展成熟,才算长大。

(2)对于刚进入青春期的小婷,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的行为?

小婷的行为属于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但她对青春的含义有些误解,并不是真正长

大的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五彩青春路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最近怎么了?

妈妈总是在唠叨,爸爸太爱说“不”;

老师天天念叨学习,不再那么亲切了;

学习压力想一顶脱不去的帽子,时刻套在头上;

社会怎么是这样,到处都有不如意的事情;

我的心事也越来越多,脾气似乎也越来越大;

我越来越不愿和父母交流想法了,因为他们说的总与我想的不一样。

想一想:生活为什么发生了这么多的变化?

二、学习新课

1、五彩的青春

——红色的激情,兰色的忧郁,粉色的梦幻,灰色的迷茫,绿色的希望。

活动:我的苦恼是什么?

2、困惑是青春期的正常反应。新课标第一网

3、独立意识不断增强是青春期的行为特征。

4、尝试接触社会、理解社会是青春期的行为特点。

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

(一)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想独立自主可又不具备独立自主的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想摆脱依赖,却又不具备充分的生活自理能力;想让大人把自己当成年人对待,可许多言行举止依然带有孩子气,以至于想摆脱依赖,却离不开照料和帮助。

(二)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向家人和老师关闭自己的心灵,希望,希望有自己独立的生活和思想空间,又感到家长和老师不理解自己,渴望得到他人的理解,向他人倾吐心声。(三)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在对自己和异性的变化感到惊奇并感兴趣的同时,又会不同程度地出现不安、害羞,或者恐惧和不知所措的心理。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问题和特点,才能走好青春路。

三、小结

四、作业:青春期的三个主要心理矛盾是什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三站青春圆舞曲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青春在不知不觉间悄然到来,我们是否做好了准备,该怎样面对青春,怎样度过我的青春的?上节课:我们遇到的烦恼有很多,我们一起来讨论一下,看看该怎样处理?

二、学习新课

1、我们要主动适应生活中的变化。

面对青春期的种种困惑和难题,我们不能回避,不能畏惧。当遇到从未经历过的变化时,要沉着应对;当面临从前未曾遇到过的新问题时,要冷静分析。

我们要学习自强自立,自主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学习与同伴、朋友相处,发现自己的兴趣,

寻找自己的发展方向。

2、我们要积极寻求适当的解决方案。

对于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惑,我们要主动和老师交流,积极与父母沟通,争取从他们那里获得更多的生活经验和人生道理,同时又要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碰到自己拿不定主意的事情,不妨向成年人讨些经验,因为他们有更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智慧。我们不知所措的事情,他们也许会有好办法。还可以查阅相关的书籍、资料,从书本上获得答案。当然,我们也可以在日记里倾诉自己的情绪和想法,让日记成为自己最忠实的听众。

3、我们要学会设计自己的青春路。

人生道路十分漫长,而关键处只有几步。正确理解和把握青春期,能为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面对青春期的变化,我们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节,决不能沉溺于个人的情绪中,要在更广阔的视野中思考自己的成长,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需要积极适应社会,创造生活。只有找到个人成长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才能够更健康、更完美地走好青春之路。

三、小结

四、作业:思考,我们该怎样设计自己的青春之路?

第二课共享花季友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对比男女生在各方面表现的不同,让学生正确处理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并且能够归纳出这些差异。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逐渐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的重要。

二、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男女生怎样才算是正常交往,让学生能够清楚把握男女生之间正常、健康交往的尺度,能够学会如何与异性进行交往。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利用所学知识指导生活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让学生认识到需要与异性交往很重要,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与异性交往的原则。自然、大方、适度的交往才能在异性交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扩大自己的交往范围。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男女生之间应该进行健康正常的交往,并且掌握一些健康交往的原则。

教学难点:

让学生从感性和理性的层面都具有把握自己情感的能力,知道如何与异性交往进行健康交往。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青春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想一想:

1、你认为女(男)生性格中的优点是什么?

男女有别是千真万确的。除生理上巨大的差异外,比如性格与气质方面,男性刚强、坚毅、豁达、粗犷、豪壮激烈、暴风雨式等,女性端庄、文静、温柔;情感丰富细腻,体验敏感,易同情人等。

男性粗心、果断、有独立性、大胆决断等。

女性细心、敏捷、有耐性,易受暗示,缺乏决断等。

因此,男女交往取长补短,互相提高。比如女性善于具体形象思维,男性较擅长逻辑思维。

2、讨论:你欣赏怎样的男生(女生)?为什么?

二、新课学习:

1、我们开始懂得男女有别

①发掘女性自身的优势。

优势: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女性有交往能力优势,较强的管理能力;女性比男性更细致,遵规守纪方面做得更好等。

女性注意:转变依赖心理,娇气心理,要自尊、自爱,不断提高充实自我,找准自己在社会中适宜的位置。

②正确认识男性的社会地位。

优势:往往是一家之主,在社会上占主导地位;某方面享有特权;交往面较广,承担更多的责任,心理压力较大。

男性注意:克服“大男子主义”,不强求男人做到的女人一定能做到,有事业心,责任感,体贴别人,做生活中的强者。

③培养刚柔相济的人格。

刚柔相济的人格,既不是要求女性“男性化”,也不是要求男性“女性化”,而是强调“弹性”和“整合性”。也就是指男女应该有的特质。

这种意识从小培养,从而建立平等的两性关系。独立自主,积极进取,有责任感,有爱心,乐于为家庭付出等健康人格。

2、异性能够成为朋友

①智力上取长补短。

②心情上愉悦,互相激励前进。

中学生异性交往中对异性产生神秘、好奇、向往的心理感受,同时,也自然产生接近异性的心理倾向,因此满足这种心理,会使人增加愉快、轻松、美好、和谐的关系,使男女双方精神焕发,感受到激荡心灵的愉悦感,从而激发内在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③性格的培养与发展。

生活中,既与同性交往,又与异性交往,则这个人的性格特点便会是豁达开朗,情感体验较为丰富,个人意志较为坚强。交往对象多会有个体差异,故应取长补短,从而发展自己,提高自己。

3、异性同学间的交往是必要的。

青少年在与异性交往时,力争做到:

首先,要端正态度,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淡化对对方性别的意识。思无邪,交往自然就会落落大方。

其次,要广泛接触,避免个别接触,交往程度宜浅不宜深。广泛接触,利于我们认识、了解更好的异性,对异性总体把握,并学会辨别异性。

第三、交往关系要疏而不远,若即若离,把握两人交往的心理距离,排斥让彼此感到过于亲密和引起心绪波动的接触。

第四,要把握好“自然”与“适度”两个原则。

所谓“自然”——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做到自

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娇柔做作。

所谓“适度”——指与异性交往的程度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大多数人接受。

异性交往的行为准则:男女之间的交往,要相互尊重,明确责任感,这是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少男少女要遵循的行为准则。

三、小结

四、作业:

思考:看到男生在球场打篮球,雨欣很羡慕,想拉好朋友丹丹一起加入他们中间。丹丹皱眉说:“要去,你一个人去。还记得上次爬山吗?几个同学知道后背后议论我们。”雨欣一怔:难道男女生不可以在一起吗?

1、想一想:你认为男女生可以在一起吗?

可以,但不要经常单独和某一个男生(女生)呆在一起,要注意把握一个度,建立纯洁的友谊。

2、如果你看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单独在一起,你会在背后议论他们吗?

不会,即使他们真的超出了友谊的界限,也应该给予真诚的劝解,如果不听最好找老师帮忙,也不要在背后说三道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友情价更高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放学时。邻班那位长得很帅的男生悄悄塞给雨欣一封信,说很喜欢雨欣,希望能和她进一步交往。拿着信,雨欣可犯愁了:那是一个很优秀却很腼腆的男生,很多女生都很欣赏他,自己也一样,可并没想过要和他进一步交往啊!要怎样才能让他明白这一点又不伤害他呢?想一想:你能给雨欣想出一个好的解决办法吗?如果你喜欢上那个同学,你会怎样做?

二、学习新课

1、学会与异性相处

(1)与异性同学交往要注意把握分寸。既不能过于冷淡、拘谨,也不要太亲密、随便。还注意和对方保持适当的空间距离,这既是对他人的尊重和礼貌,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2)与异性交往时要保持自尊和自信。要注意交往的方式和态度,做到“有礼、有情、有度”,做到自然亲切、诚恳大方。这样不仅能打消对方的顾虑,而且使双方都感到轻松自如。

2、学会正确对待异性的好感。

(1)我们与异性交往、接触时,应该全面地了解和认识对方,既要看到对方的优点,还要提醒自己:欣赏对方的优点是为了让自己做得更好,向对方学习,使生活更加充实。

(2)但对方表达爱慕之情时,要学会拒绝。我们要态度坚决,但要尊重对方的情感,为对方保密。以恰当的方式提醒对方,在交往中应保持适当的距离。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与对方友好相处,正常交往。这样,既不会伤害对方的自尊心和感情,又不会影响彼此的交往和友情。

3、我们要更多地参加集体活动。

三、小结

1、怎样与异性同学相处?

2、怎样对待异性的好感?新课标第一网

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

一、本单元的地位:

交往实践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方式。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化。因此,本课程把

交往作为促使学生社会化的一个重要的课题,本单元就是要让学生在交往中养成稳定的交往品德。

就整个课程而言,七年级初步介绍了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如礼貌、平等、善意等基本要求;并让学生树立积极沟通的理念,以及学习如何在沟通中处理好交友、代沟两大难题。在此基础上,本学期更进一步,要让学生在交往实践中,通过对一定道德规则的践行来形成稳定、持久的道德人格即品德。就本册书而言,作为交往这一环节,本单元与其他三个单元有着密切联系。随着成长,学生进入青春期,交往范围逐渐扩展,交往中遇到的问题日益增多,所以形成学生稳定的交往品德就日益重要,而只有不断地塑造自己的人格,学生才可能真正遵守社会的规则,形成公民意识和责任意识。

为此,本单元设计了“诚实为本”“信任无价”“尊重他人”三课,着重培养学生诚实、信任、尊重的美德,让学生通过对这三种道德规则的践行来不断塑造思想自我、形成道德人格,将对交往规则的遵守稳定化、恒久化,从而更好地解决交往中的各种问题、完成个人的社会化过程、进一步融入到社会公共生活之中。

二、结构:

第三课诚实为本

第四课信任无价

第五课尊重他人

三、课标依据:X k b 1 . c o m

1、成长中的我

——“自尊自强”部分:理解自尊和尊重别人是获得尊重的前提(1.2.3b)

2、我与他人的关系

——“交往和沟通”部分:知道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掌握基本的交往礼仪与技能,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2.1.5)

——“交往的品德”部分:懂得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是诚实的基本要求,了解生活中诚实的复杂性,知道诚实才能得到信任,努力做诚实的人(2.2.2);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2.2.3);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2.2.4ab);体会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理解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德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2.2.5);懂得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尊重不同的文化与习俗(2.2.6)。

——“权利和义务”部分: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2.3.4ab)

第三课诚实为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诚实品德的感受和对诚实意义的教学,使学生明确诚实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在交往中应当以诚实的态度认真对待各种人和事,从而得到锻炼和成长。诚实无论对自己、对与他人交往还是对社会生活都有着巨大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养成诚实的品德,做到诚实待人。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诚实,还要理解诚实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掌握如何才能做一个诚实的人打好基础。

3、情感及价值目标:交往实践在人的成长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与人的交往离不开一定的道德规则,人正是通过在交往中不断践行一定的道德规则来形成自己稳定的道德人格即品德。所以人与人的交往也正是人的道德实践的一种重要途径。而品德的养成又能更好地促进人与人的顺利交往,使自己、他人、社会都能得到发展。在交往的品德中最首要的是诚实,

因为人离开社会便不能生存;而人际合作之所以能进行,社会之所以能存在发展,其基础是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欺骗,人们相互间的诚实行为多于欺骗行为。所以,诚实居于交往品德体系之首。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诚实以及诚实的价值意义,要让学生学会做一个诚实的人。这些既是一个理念、认识的问题,更是一个实践的问题。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诚实走向学会诚实待人,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诚实以及诚实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养成诚实的品德、做一个诚实的人。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X|k |b| 1 . c|o |m

1、重点: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诚实佛德积极意义。使学生掌握做一个诚实的人应该学会做哪些方面。

2、难点:让学生意识到“老实人并不吃亏”;履行承诺,做诚实的人也要讲究策略。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诚实最好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以《狼来了》的故事引入课题。

二、新课学习:

思想驿站:

想一想上图反映了什么共同的问题?

你怎样认识这样的问题?

1、我们应当诚实。

诚实:是指言行跟内心思想一致、不虚假,是动机在于传达真信息的行为,是自己以为真也让别人信其为真,自己以为假也让别人以为假的行为。

诚实可以分为诚与信:诚实者传达的真信息与传达者自己的主观思想及其所引发的自己的实际行动相符,与自己的思想相符叫做诚、真诚;与自己的行为相符叫做信、守信;诚表现为“心口一致”,信表现为“言行一致”。

2、诚实的意义:

(1)诚实使人心怀坦荡、人格健康;

所谓人格:是一个人的心理自我,是它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只有一个人心态平和、心怀坦荡,才能形成健康的人格,否则就可能让一个人形成不健康、甚至分裂的人格。

(2)诚实能使我们获得他人的信任和友谊;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己推人,设身处地、将心比心。

但是诚实并不意味着做一个“不设防”的人,并不意味着放弃自己的隐私权,而是要做到真实无妄、真实无欺,真实地面对自己和他人。

(3)诚实使社会生活更加健康和谐。“八荣八耻”

八荣八耻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举例:2004年的“贝佳丽奶粉”的大头娃娃事件,2008年“三鹿奶粉”婴幼儿结石事件。

三、小结新|课|标|第|一|网

四、作业:诚实的意义有哪些?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诚实待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

我们该怎样做,才能和志清一样受欢迎呢?

如果有一个人以很严厉的口气批评你,而你也知道他说的是对的,你该怎样做?

二、新课学习

1、我们要真诚待人。

诚实的人,都是以一颗真诚的心、诚恳和坦率的态度,真心实意地与周围的人交往,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认可,获得真正的友情。

诚实就是为人诚实、待人诚恳、对事业忠诚。具体说来,做一个诚实的人,就是要实事求是,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当老实人,表里如一、言行一致,不搞两面派;就要讲究信用、重诺守信;就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知错必改,绝不文过饰非。

2、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待人。

(1)做诚实的人必须履行承诺。

诚实地做人做事,就要对自己的承诺负责,答应过的事情一定努力做到。在作出承诺的时候,我们要考虑自己的能力限度和现实条件,不要轻率地允诺一些自己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在实现承诺的时候,我们就要老老实实地按自己的允诺去做,而不以各种借口推脱责任。“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2)做诚实的人要坚持实事求是。

诚实要求我们说老实话,做老实事,尊重事物的本来面目,不能违心地说假话、做错事。(3)做诚实的人就要敢于承担责任、认真改正错误。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每个人都应该正视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失误。自己犯了错误,就要坦率地承认错误,不矫饰,不逃避。只有勇于承认错误和改在错误的人,才能赢得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新|课|标|第|一|网

(4)做诚实的人,也要讲究策略。

社会是复杂的,做人做事都要面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当说真话会伤害他人或危及公共利益的时候,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讲究方式和方法。

我们应该诚实待人,但是也不能因此放松警惕,忽视了自我保护。

三、小结

四、作业:

1、我们该如何做到诚实待人?

2、讨论:善意的谎言

第四课信任无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对生活中的信任的感受和对信任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诚实与信任是密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信任是对一个人品质和能力的肯定,是人们感情和社会交往的重要纽带。要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信任的问题,并掌握如何才能做到相互信任。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信任,还要理解信任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掌握如何才能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打好基础。

3、情感及价值目标:诚实与信任是不可分的,诚实对于自我、他人和社会的意义很多要通过信任来体现。一个人能够在社会中有安全感是因为对他人的信任,而一个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很大程度体现在他人的信任上;一个社会能够存在发展,其基础就是人与人的基本关系是互相信任而非互相欺骗,人们相互间的信任行为多于欺骗行为。所以,信任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而且目前由于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各种不符合道德法律的行为大量滋生,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方式就是欺骗,这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的降低,从而造成社会各种秩序的失落,以及各种交换障碍的产生。所以信任问题在人际交往中就显得更为突出。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信任以及信任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要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这些同样既是理念、认识的问题,又是实践的问题。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信任走向学会相互信任,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信任以及信任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会相互信任,特别是努力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新-课-标-第-一-网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信任的积极意义;

(2)使学生掌握如何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2、难点:

(1)每个人都有得到他人信任的渴望。“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而谁写。”(《论语》人要在社会上立足,就离不开相互的支持、相互的信任。

(2)信任他人的问题。我们要信任那些值得信任的人,也就是言行一致、诚实待人的人。(3)信任不等于轻信。

(4)从认识到实践的转换。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反思自己的行为、改进自己的行为,并落实到行动。

三、内容结构:

第一站:信任最珍贵。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信任的意义。

第二站:相互信任。主要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相互信任。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信任最珍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如果遇到别人不信任你的情况,会有什么感受?

1、分组讨论。

2、分组表演。

二、新课学习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

诚实和信任是不可分的,只有诚实的人才能获得信任。一个人,只有诚实地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和事,别人才会信任他,才会把事情托付给他,因为他能够对别人托付的事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

2、信任的的意义

(1)每个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信任。

信任他人,可以使我们获得一种安全感;得到他人的信任,我们可以得到一种心理的满足。

信任他人是对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任是对他人的肯定,他人的信任是对自己的认可。

他人的信任,可以使自己获得荣誉感和成就感,感受到他人的尊重,得到精神上的愉悦。信任他人,可以减少自己对他人和未知情形的焦虑,使自己感受身心的放松。信任有益于我们获得他人的支持和帮助,能够激发我们的自信心。

(2)信任是人们感情的重要纽带,可以使交往更为顺利。

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有助于建立彼此的信任。相互信任可以增进人们的情感。信任能够减少猜忌,消除疑虑,降低交往成本,提高交往效率。

举例:以“冠生园”为例,说明不讲诚信必然会失去信任,就必然走向失败。

3、活动平台:主题讨论:我的承诺

(1)填空:

1、你曾经对别人承诺过什么?

2、你兑现了吗?理由是什么?

(2)分组讨论:互相谈谈感受。

(3)集中本组同学共同的感受,在全班交流。

三、小结

四、作业:

1、诚实与信任的关系是什么?

2、信任的的意义是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相互信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如果你是小华,你会把自己的日记本交给谁?能说明你的理由吗?

分组讨论,小组发言。

二、新课学习

1、在成长过程中,我们需要信任他人。

生活中会面对各种问题和困难,我们需要从别人那里获得帮助、建议甚至批评。有值得信赖的人,有可以和自己分享快乐、分担烦恼的朋友,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阳光。

古语中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就是说明信任的重要性。一个人是否值得信任,主要看这个人说的做的是不是一样,能不能说到。对一个知心朋友,只要他言行一致,说话符合事实,即使他说的话有些刺耳,我们也可以信任他。

分组讨论:

各抒己见:你遇到过别人猜忌你的情况?你有什么心理感受?你有什么心理感受?你有什么办法赢得他人的信任呢?

2、怎样得到他人的信任?

(1)要珍视他人对自己的信任。

他人对自己的信任是一种托付。在和别人交往的过程中,得到别人的信任,就证明我们我们得到了承认和认可。获得他人的信任也意味着一种责任,我们不能辜负别人的信任。

(2)要努力做一个值得信任的人。

要想赢得他人的信任,必须具有高尚的品质,还要具备一定的能力。既要敢于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要具备履行承诺的能力。

3、信任不等于轻信。

信任是珍贵的,要谨慎地付出自己的信任。信任要建立在了解的基础之上。如果对一个人不

了解而信任他,就是轻信,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挫折和损失。

分组讨论:我们怎样获得别人的信任?

每个人写出自己获得别人信任的品质,大家交流。

举例:扩展阅读:了解怎样获得信任?

三、小结

四、作业:

怎样获得别人的信任?所有的人都可以信任吗?

第五课尊重他人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的尊重品德的感受和对尊重意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尊重是公德的前提、和谐社会的基础,对于自己、与他人交往和社会都有很大的意义。要让学生理解如何正确对待尊重的问题,并掌握如何才能做到尊重他人。

2、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尊重,还要理解尊重的价值、意义,更要落实到行动中去,为让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品德打好基础。

3、情感及价值目标

人际交往中除了诚实和信任之外,还要让学生能够尊重他人。尊重是人际交往黄金法则的核心,《论语》:“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段话体现了尊重的思想。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与重视,这缘于每个人的人格平等。尊重他人是一个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人与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没有这一点,一切真正意义上的交往都不可能进行。而说到底,对他人的尊重其实也就是对自己的尊重。因此,尊重也是一种重要的交往品德。特别是处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的一些领域和一些地方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从而造成对社会和他人利益的否定,所以尊重问题在人际交往中也显得十分突出。《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要“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要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的意义,要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尊重作为一种交往的品德,其教学同样遵循知行合一、在实践上下工夫的原则,因此从内容结构上来说,本课从体会尊重走向学会尊重,教育学生正确看待何为尊重以及尊重的价值,从而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使学生如何掌握尊重。

2、教学难点:使学生认识到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尊老爱幼、关爱女孩。让学生如何三、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尊重乃公德之始

教学目标:

在于教育学生认识到什么是尊重以及尊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想一想据你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尊重他人的现象?又有哪些不尊重他人的现象?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尊重?

(1)尊重是对他人的尊敬和重视。

尊重表现为一种感情和态度。尊重意味着重视他人的权利和尊严,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的情感和感受,与人为善,真诚、平等地对待他人。

(2)尊重是对他人的人格而言的。

每一个人,无论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有什么不同,无论身体、气质、性格、能力、知识、智能有什么差别,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尊重他人首先意味着尊重他人的人格。

2、尊重有什么意义?

(1)尊重是公德的前提。

信任是对他人品质和能力的尊重,宽容是对他人习惯和特点的尊重,诚实是对善的尊重,守法是对规则的尊重。离开了尊重,公德则无从谈起。

(2)尊重是和谐社会的基础。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只有在交往中相互理解、与人为善、相互尊重,才能减少摩擦,缓解矛盾,消除隔阂,使人们心情更加舒畅,生活更加美好,社会更加和谐。

三、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材料:有的同学天资聪聪慧、成绩优异,但恃才傲物、盛气凌人。有人认为,这是他的个性,应该收到尊重;也有人认为,他不尊重别人,也不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

1、你怎样看待上述问题?

2、你与别人交往时个性是怎样表现的?

四、小结

五、作业:思考怎样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二站:学会尊重

教学目标:在于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讨论:

思想驿站:想一想你认为途中年轻人的问路方式有什么不妥?

你平时怎样问路?

二、新课教学

1、我们要尊重他人

社会生活就像一面镜子,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我们。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就要学会尊重别人。我们要时时尊重他人的尊严和权利,在一言一行中都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2、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

(1)尊重他人,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不能妨碍他人。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人的言谈举止,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与他人的生活、感受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要注意他人的存在,不能只考虑自己的感受而不顾及别人。

(2)尊重他人,需要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常用的礼貌用语,社会上通用的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形成的,是大家公认的表达尊重的方式。我们在自己的言行中也要注意礼貌。

(3)尊重他人,还应该懂得敬重老人、照顾女性、关爱儿童。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第一个…老?字是动词…赡养?、…孝敬?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老?字是名词…老人?、…长辈?的意思;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第一个…幼?字是动词…抚养?、…教育?的意思,第二及第三个…幼?字是名词…子女?、…小辈?的意思;两句中的…及?都有…推己及人?的意思。

整句话的意思是“在赡养孝敬自己的长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亲缘关系的老人。在抚养教育自己的小辈时不应忘记其他与自己没有血缘关系的小孩。”

孟子在描述他所理想的社会时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与孔子对大同之世的理解:“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4)尊重他人,还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宗教和习俗。

(5)尊重要发自内心,出自真诚。

三、小结

四、作业:

1、我们应如何尊重他人?

2、当老师偶尔出错时,该怎样对老师提出批评意见?指出老师的错误,是不是不尊重老师?

第三单元珍视公民资格

一、本单元的地位: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 伴随着生活经验的扩展,学生需要在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与国家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之上努力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就对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出了相应的要求,而培养学生公民意识的核心则在于培养学生的公民权利意识和公民义务意识。因此,教材安排了“珍视公民资格”这一单元,对学生集中进行关于公民权利与义务相关内容的教育,并且特别针对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实际情况,安排了关于保障未成年人权益的相关内容,目的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各项权利,也应当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各项义务。同时,自身作为特殊群体的未成年人,还受到我国法律的特殊保护,在其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当积极寻求法律的救助。从内容上看,本单元在第二单元“养成交往品德”和第四单元“承担社会责任”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社会交往中不仅仅需要道德规范,同时还有法律规范,而在社会交往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法律规范,就是作为一个公民所应该遵循的法律规范。而作为一个公民,就应当自觉履行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为创建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付出自己的努力。

二、结构

第六课公民的权利

第七课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第八课做守法的公民

三、课标依据

1、成长中的我——“学法用法”部分

(1)懂得法律通过规定

2、我与他人的关系——“交往与沟通”部分

(1)了解青春期闭锁心理现象及危害,积极与同学、朋友交往、养成热情、开朗的性格(2.1.2)。

(2)正确认识异性同学之间的情感,交往与友谊,学会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交往(2.1.3)。第六课公民的权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公民、国籍等基本概念以及公民资格与公民国籍之间的关系问题,了解我国宪法和法律关于公民资格取得的具体规定,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我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履行相应的基本义务。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基本权利的能力。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及相应的权利义务意识,树立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的意识和尊重他人合法权利的意识。

3、情感及价值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法律意识,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是初中思想品德课程的重要目标。而在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社会的变化发展对人的思想观念和道德品质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的今天,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公民意识,并据此依法享受和维护自身作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履行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1、教育学生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难点:1、如何使学生形成相应的公民意识,认识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视自己的公民身份,从而在日常行为中能够成为一个符合时代要求的好公民。

2、如何使学生准确把握相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内涵,如何透过这些基本权利本身,认识到这些基本权利与其作为中国公民的资格之间的关系,从而能够更加珍视自己的公民资格。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我们是公民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应当珍惜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社会生活中,讲究诚信、尊重他人,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法律也对这些方面做了相应的规范。这与我们每个人的身份和资格有关。因为我们都是公民,都享有法律规定的权利,受到法律的保护;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接受法律的约束。

思想驿站:想一想他问:“年满18周岁的人有选举权,是公民,没有选举权的人,还是公民吗?

二、新课学习

1、公民的定义:

公民通常是指具有一国国籍并受该国法律保护的人。

国籍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法律上的身份。国籍是判断一个人属于那个国家的根据。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要遵守中国的法律,同样也会受到中国法律的保护。

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具体规定了什么样的人可以成为中国公民。

2、公民取得国籍的方式:

(1)以出生的方式取得国籍,这种出生国籍也称原始国籍,也就是说一个人刚刚出生在,某国时即具有了某国法律赋予的国籍身份;

(2)继有国籍,也就是一个人以申请加入的方式取得某国的国籍。继有国籍的取得方式很多,如因近亲属关系取得,因婚姻关系取得、因经济关系取得,因收养关系取得等。

3、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范围:

无论性别、年龄、肤色、职业、健康状况、财产状况、文化程度、政治态度等如何,只要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都是中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和犯罪的人,也是中国公民。4、我们要珍视中国公民的身份。中国公民是我们在法律上的身份。我们要珍惜中国公民的身份。

三、讨论:他们是不是中国公民?

四、小结

五、作业:

1、什么是公民?

2公民怎样取得国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公民的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

在于使学生了解公民身份与公民的基本权利之间的关系,了解自己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进而形成初步的公民权利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有人说: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家长有权为我们做出决定;也有人说:法律规定我们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的决定应该服从法律。你怎么看?

二、新课学习

1、什么是宪法?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它规定和保护公民的基本权利。

2、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主要有哪些?

(1)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是公民参与国家管理、组织政权、实现人民民主的重要途径。

(2)人身自由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生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3)通信自由权

公民拥有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的权利。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除因国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机关或者检察机关依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对通信进行检查外,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4)受教育权

公民拥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受教育也是公民的义务。

根据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社会有义务使所有青少年都享受义务教育,使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5)政治自由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政治自由权利。

(6)其他权利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公民还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权利,以及各种社会经济权利。

3、如何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公民的基本义务是由宪法规定的,它与普通法律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不同。它反映的是公民和国家之间本质的关系,体现公民在国家中的地位,是公民权利和义务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其他权利和义务的基础。

三、小结

四、作业

1、公民有哪些权利?

2、如何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第七课保障未成年人权益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定义以及我国法律对于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了解作为未成年人所享有的特殊权利以及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的基本概念,了解到个人权利是有限制的,应当在充分尊重他人权利的基础上通过合法手段获得并行使自己的权利。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分析相关未成年人法律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作为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的能力。发展学生正确对待权利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的权利义务意识,以及作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树立通过合法手段获得权利的意识及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的意识。

3、情感态度及价值目标: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位学生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而与此同时,八年级的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各方面都还很不成熟,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同时,未成年人的成长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未来发展,需要国家和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因此,我国宪法和法律除规定普通公民所享有的基本权利之外,还特别对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作了具体规定,通过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人格尊严、个人隐私、财产权等方面的具体规定,以实现对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二、教学重难点:新-课-标-第-一-网

重点:

1、教育学生认识到作为未成年人,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护,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所赋予的特殊权利,家庭、学校和社会都有义务对未成年人提供保护,从而培养未成年人相应的权利意识。

2、教育学生珍视自己的公民权利,从而能够采取恰当的方式正确对待权利。

难点:

1、使学生了解自己作为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方面的特殊权利。

2、如何使学生认识到珍视自身权利的意义所在,从态度上做到珍视自己的权利,并且内化为自己的日常行为规范。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我们的权利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到自己是未成年人,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护,享有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一些特殊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新|课|标|第|一|网

看了上述图画,你有什么感受?你了解未成年人有哪些权利吗?

二、学习新课

1、什么是未成年人?

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

(1)生命健康权不受侵害。

(2)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3)个人隐私应该受到保护。

(4)财产权也要受到保护。

(5)作为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3、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

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

三、小结

四、作业:

1、未成年人权益受到哪些法律特殊保护?

2、青少年的权益应当受到哪些部门的保护?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第二站:正确对待权利

教学目标:

教育学生认识到国家法律不仅赋予了公民以各项基本权利,同时也要求公民能够正确对待权利。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讨论:(想一想:)

当你遇到以下情况时,你会怎么办?

自己的书被别人长期据为己有时;

去超市购物,售货员或保安人员要求对你进行搜查;

你的照片未经同意被展示在照相馆的橱窗里时。

二、学习新课

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权利?

1、珍视自己的权利。

2、我们应采取合法手段获得权利。

3、我们应充分尊重他人的权利。

4、我们在合法范围内采用合法的方式行使权利。

三、小结

四、作业

我们应怎样正确对待权利?

第八课做守法的公民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在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基本关系,了解我国公民的一些基本义务以及履行自己所承担的义务的必要性,在对本单元前面所学知识进行总结的基础上,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认识到应当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2、能力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发展学生全面客观分析权利义务关系的能力以及维护法律秩序,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和守法精神,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具有自觉遵守法律,按照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的意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一位公民都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但与此同时,公民权利与公民义务也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国家法律保障每一个公民都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同时也要求每一个公民能够自觉地履行公民的义务。因此教材在前面介绍了关于公民权利以及应当如何对待公民权利的内容以后,在第八课集中讲述关于做守法的公民的内容,主要是要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以及我国法律所规定的公民应当承担的基本义务,从而自觉做到认真履行公民义务。在此基础上,第二站对整个单元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教育学生应当学法懂法,了解法律的基本要求,理解法律的基本精神,自觉遵守法律,按法律的要求办事,在法律的范围内活动;能够自觉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从教学目标上来看,第八课主要是要实现教育学生做一个守法公民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因此,本课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与前面的内容相互呼应,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重点难点:

重点:

1、教育学生认识到权利和义务的相互关系,了解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从而培养学生自觉履行所承担义务的意识。

2、培养学生的守法精神,使之认识到应当把法律的外在要求变成自己的自觉行为,从而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学法懂法,自觉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敢于并善于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和公共利益。

难点:

1、如何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如何培养学生自觉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而不仅仅是使学生知道应当自觉履行义务的道理。

3、教育学生应当把法律的外在要求,转化为自身的自觉行为。

三、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第一站:认真履行义务

教学目标:

主要目标是使学生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能够做到在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的同时,自觉履行作为公民的法定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思想驿站:想一想:有些同学认为:我们是未成年人,有权利享有国家的保护,还没有能力尽义务。所以,就不必为社会尽义务了。你同意这种看法吗?理由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是什么?

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国家保障我们充分享有和行使权利,使我们认识到自己是国家的主人,更加自觉地履行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我们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为我们享有和行使权利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2、宪法规定了我国公民的哪些基本义务?

第四十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创造劳动就业条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并在发展生产的基础上,提高劳动报酬和福利待遇。劳动是一切有劳动能力的公民的光荣职责。国有企业和城乡集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都应当以国家主人翁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劳动。国家提倡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奖励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国家提倡公民从事义务劳动。

国家对就业前的公民进行必要的劳动就业训练。

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第五十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

第五十四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不得有危害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行为。X|k |b| 1 . c|o |m

第五十五条保卫祖国、抵抗侵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的神圣职责。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光荣义务。

第五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

这也是公民与国家关系的本质体现。我们不仅应当认真对待我们的权利,而且应当认真履行我们相应承担的义务。

3、我们应认真履行所承担的义务。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纯WORD版,可以任意修改) 1消息二则 1.熟悉课文内容,了解渡江战役的规模和意义,感受作者体现在消息中的情感与立场。 2.了解消息的要素和结构,分析消息的特点。 3.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层次,体会本文语言准确、简洁及情感鲜明的特点。 第1课时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一、导入新课 1949年4月21日,中国大地上打响了一场战役,这场战役影响着整个中国的未来走向,关系着中国广大劳动人民能否战胜官僚、地主等资产阶级而获得翻身的幸福。这场战役是什么呢?它具体是怎样打响的?今天,就让我们通过一篇新闻来了解这场战役的动态。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了解作者,了解渡江战役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湖南湘潭人,字润之。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同时也是优秀的诗人与书法家。 渡江战役:1949年,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结束,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订《国内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立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命令人民解放军该日凌晨发起渡江战役。 文体链接:“新闻”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新闻泛指出现在电视、广播、报纸及网络等一切传媒上的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

新闻评论、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即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价值的社会典型事实所做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目标导学二:根据新闻文体特点,把握文本内容 1.明确新闻要素: 新闻的五要素(五个W)是: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有的还加上How(如何),即“五个W加一个H”,成为新闻“六要素”。 练习:找出这则新闻的“五要素”。 明确:在这则新闻中,“五要素”分别是:何时:(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日午夜到二十一日(不到二十四小时);何地:芜湖、安庆之间的长江水面上;何人:三十万人民解放军;何事: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何故:国民党反动政府拒签和平协定,人民解放军坚决执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命令。 2.明确新闻基本结构: 新闻中最常用的文体是消息,即狭义的新闻。在结构上,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五个部分。前三者是主要部分,后二者是辅助部分。 标题:是消息的眼睛,一般包括引题、正题、副题。引题: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正题:概括与说明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副题:提示报道的事实结果,或做内容提要。 导语:一般指新闻开头(即“电头”)后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文字,它扼要地揭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部分,紧接导语之后,对导语做具体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从而写出导语所概括的内容,表现全篇消息的主题思想。 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写新闻有时要交代背景,目的在于帮助读者深刻理解新闻的内容和价值,起到衬托、深化主题的作用。 结语:一般指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新闻的结尾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等等。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3.练习:阅读课文,找出它的导语、主体和结语。 明确:导语:英勇的人民解放军二十一日已有大约三十万人渡过长江。主体:渡江战斗于二十日午夜开始,地点在芜湖、安庆之间。国民党反动派经营了三个半月的长江防线,遇着人民解放军好似摧枯拉朽,军无斗志,纷纷溃退。长江风平浪静,我军万船齐放,直取对岸,不到二十四小时,三十万人民解放军即已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现正向繁昌、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1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重点) 3.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难点) 4.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 所向披 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 神。 【课时计划】 2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

达到启发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摧枯.拉朽(kū)溃.退(kuì)荻.港(d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年4月20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日2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 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 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 (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

2018年秋最新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

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权利。 3.1844年,清政府被迫与美国、法国分别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 4.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合作探究生成能力 【探究一】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吗? 结论: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探究二】为什么说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结论:《南京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的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作文教案

八年级作文教案 【训练题目】 以“成长的滋味”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写作指导】 成长,是一个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话题。成长的感受,也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就像一棵小苗长成大树,有阳光雨露,也有风吹雨打,有欢乐甜美,也有困惑痛苦。要写好这个作文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一、先审好题,明确题眼是“滋味”,即要把滋味写出来。二、要写自己对生活的真实感受,不管这种感受是苦涩甜蜜的,还是欣喜惊奇的。三、要有典型的材料,从材料中自然生发感受,诉说自己对成长的真切体会。要善于从平凡普通的生活中,观察出对生活的认识,对成长的感受。你可以议论,表达你对成长的思考;你可以记叙,诉说你的一段成长的故事;你可抒情,抒发你对成长的感受…… 【升格示例】 成长的滋味 成长是大家共同品尝过的一种人生岁月,酸甜苦辣咸,五味皆全,仔细一品,却发现原来还有一番不同的滋味涌上心头,那就是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出生到学会说话,成长总寸步不离地跟着我。学会叫妈妈时,母亲那和谐的脸上挂着笑容;当我学会穿衣服,爸爸慈祥的脸上显视出那高兴的样子,然后说:“我的乖女儿长大了,不在需要我为她穿衣服了!”直到捧着那厚厚的字典查阅那生字生词;直到笨手笨脚把那咸不可入口的土豆丝端上饭桌,我都能听到母亲、父亲那带着喜悦的口中说出:“乖女儿,终于长大了。”我,长大了,能让日夜操劳的母亲开心的笑一笑,能让日夜奔波在外,而不能按时吃饭的父亲歇上一歇。母亲的微笑是她的幸福,也是我的幸福,父亲喘息的平缓便是我的成功。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小时候,就不愿喝牛奶,童年的想法是不愿和牛宝宝争一个好妈妈,孩提时,看见别人采摘那漂亮的花,就会心疼,天真的念头是花儿也知道疼痛;自小就不明白天上为什么会掉下小水滴,是不是它哭了,鱼儿为什么总生活在水里,而不被呛死……自小说喜欢揣摩世界上的一切一切,满脑子充满稀奇古怪的问号,于是搂着爸爸的脖子,问一大堆一大堆的为什么,缠着放学回家的小姐姐问那些为什么……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一个个问题解决了,我体会到了成长的快乐。 [升格导议] 这篇散文的整体构思还是不错的,小作者以抒情的笔调叙写了自己成长的感受。但内容不够充实,结尾也不够简洁有力。为了使文章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在文章开篇之后,用类比的方法讲述成长的快乐,结尾部分应精心设计,力求有一箭三雕之效,既要点题,呼应开头,又要深化文章的中心。 [升格佳作] 成长的滋味 成长是你品、我品、他品的人生岁月,酸甜苦辣,多滋多味,仔细品品,噢,原来别有一番滋滋哧在心头,成长是一种幸福。 羽翼渐丰的幼鹰,带着对广阔苍穹的向往,努力地,使出全身的力量——成功了,它一展稚嫩的双翼自由自在地飞翔;刚出生的小牛犊不愿再跪在柔软的草地上,带着对奔腾渴望,努力地,使出全身的力量——成功了,它稳稳地直立起小小的身子,一声奶气的:哞“是向世界宣告:我长大了!飞翔是幼鹰的幸福,腾跃是牛犊的成长。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从呱呱坠地到咿咿呀呀的学语,成长始终伴我左右。会奶声奶气地喊妈妈时,温馨的笑声荡漾在母亲的脸颊;会自己穿衣服了,爸爸舒心地说一声:“乘女儿,长大了!”直到会自己捧着厚厚的字典查阅不认识的生字,直到笨手笨脚地把咸得不可入口的土豆丝端上饭桌,我都能听到从母亲、父亲口中说出:乘女儿,长大了!我长大了,能让日夜操劳的母亲开心地笑,能让整日奔波的父亲歇一会儿了。母亲的微笑是她的幸福,父亲喘息的平缓便是的成功。于是,我说:成长是一种幸福。 自小就不愿喝牛奶,童年的理论是不愿和牛宝宝争一个好妈妈:自小看到别人摘花就心疼,天真的理论是花会疼;自小就不明白天上为什么会掉下小水点,鱼儿为什么在水里却不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

八年级上册历史教学设计教案带教学反思-(部编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1课鸦片战争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虎门销烟的过程及意义,鸦片战争的结果;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炮子谣》(节选) 清·陈澧 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 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 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 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 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同学们,这首《炮子谣》反映了鸦片输入中国后,造成民众体质下降、倾家荡产、社会风气败坏等后果,进一步说明鸦片之害甚于杀人的武器炮和火箭。那么,鸦片是如何进入中国的?又是谁把鸦片输入进来的?其目的是什么?鸦片进入中国后给社会带来哪些危害?清朝统治者态度如何?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鸦片战争。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一)鸦片走私 1.材料和图片展示: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业的技术革新开始,以瓦特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使用为标志,以19世纪三四十年代机器大生产的基本实现为完成标志。 资料图:1851年世博会展示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绩

2.问题思考:结合教材和上述材料图片试着比较这一时期的中外形势并思考,英国为什么会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5.材料引入: 材料一:(鸦片)槁人形骸,蛊人心志,丧人身家,实生民以来未有之大患,其祸烈于洪水猛兽。 ——魏源 材料二:现今直省地方,俱有食鸦片烟之人,而各衙门尤甚,约计督抚以下,文武衙门上下人等,绝无食鸦片烟者,甚属寥寥。 6.教师归纳:鸦片危害——大量白银外流,威胁到清政府的财政;摧残吸食者的体质;导致政治腐败,军队战斗力削弱。 (二)林则徐禁烟 1.材料展示:“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指出林则徐禁烟的决心) 2.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虎门销烟 虎门广场 烟枪雕塑 3.教师小结: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4.问题探究: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的过激行为引起的,如果没有林则徐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战争。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提示:不对。虎门销烟只是英国发动侵华战争的借口,这场战争的爆发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目标导学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视频链接:多媒体链接视频——鸦片战争 2.引导学生思考:鸦片战争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其实当时英国派往中国作战的士兵前后不过万人,而清朝派往南方作战的兵力超过10万人,但却打了败仗,其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 3.教师归纳:从英国和清政府两方面作答。

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教学设计

使至塞上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积累重要字词。流畅、有感情地诵读,感受诗词的音韵美; 2、整体感知这首诗,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作者生平、思想,律诗的一些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以读促悟,品味诗词凝练、含蓄的语言美; 2、抓画面感,体味诗中蕴含的丰富情感美; 3、评点、欣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所描绘的意境美。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诗人写诗背景,感受诗人前后变化,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熟读成诵,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所蕴涵的内涵,体会诗歌意境。 1、课前让学生预习课文,熟读并尝试先背诵课文; 2、准备多媒体教学。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导入: 唐代自开国以来,各方面的蕃夷部落不断侵入,唐政府不能不加强边防,以应付战事。有时也乘胜逐北,有扩张领士的意图。开元、天宝年间,有许多

诗人参加了守边高级将帅的幕府,做他们的参军、记室。这些诗人把他们在边塞上的所见所闻写成诗歌,于是边塞风光和军中生活成为盛唐诗人的新题材。这一类诗,文学史上称为“边塞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边塞诗——王维的《使至塞上》。 2、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唐代诗人,字摩诘,曾任尚书右丞等官职,世称王右丞,素有“诗佛”之称。他能诗能画,精通音乐。他的诗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为主,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出名。其中反映军旅和边塞生活的作品,写景的佳句广为流传,如《使至塞上》就极富代表性。宋代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背景介绍: 开元二十五年,王维奉唐玄宗之命,赴西北边塞慰问战胜吐蕃的河西副大使崔希逸(实际是被排挤出朝廷)。王维轻车简从,要到远在西北边塞的居延。经长途跋涉,在萧关遇到了骑兵,却没有遇到将官,(一问才知道),将官此时正在燕然前线。这首诗就是在出塞途中写的。通过作者叙述出使边塞的艰苦情况,抒发了作者漂泊天涯的悲壮情怀和孤寂之情。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播放配乐诗歌朗诵,带领学生齐读诗歌,理解诗歌大意。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答谢中书书》教案教学设计

《答谢中书书》教案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 内容来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 主题:古代自然山水 课时安排:1课时 授课对象:八年级学生 设计者:八年级语文备课组 使用者: 目标确定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正确背诵、默写经典古诗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对常用的实词、虚词分类积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7节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秀诗文。要求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进入文中情景交融的境界,并对作品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而《答谢中书书》是一篇写景的优秀短文,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来写,注意到在不同时间内(晨昏、四季)景物的变化,并且情景交融。体现了作者能够品味山水之美的自豪感。学好本课,对学习本单元的诗文能起到承前启后的效果。 2.学情分析 作为初级中学的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目标: 1、背诵并默写课文。 2、品味、积累写景的优美语言。 3、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评价目标: 1.通过默写完成目标1 2.通过讨论完成目标2、3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让学生齐背郦道元的《山峡》 2、教师充满感情的导言 同学们,我们无不为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色所陶醉。其实,莽莽神州,茫茫九派,高山大岳,千流百川,我们伟大的祖国哪儿不是神奇如画呢?不信,就请你细细品读陶弘景的写景小品文《答谢中书书》,读完后你一定会觉得江南的山水真是一幅清丽的山水画,是一首流动的山水诗呢! 3、学生交流所查到的资料,教师补充。 陶弘景――南北朝时期的思想家、医学家和文字家。又被称为“山中宰相”。他的《答谢中书书》,描绘山川秀美,清新简淡,为历代写景名作。 “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含复习教案)

1.消息二则 教学目标: 1.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并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2.了解新闻特点,复习记叙文六要素知识。 3.综合运用默读的方法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重点: 从文体上抓住新闻的特点,从题材上抓住战争的主题,从遣词造句上体会准确精练的语言。 课前准备: 1.预习生字词,查阅有关解放战争中三大战役的资料。 2.学生每人准备一份当天的报纸。 教学内容: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报道了解放战争中渡江战役的胜利战况。这是人类战争史上空前的奇观,千里江面上万船齐发,人民解放军冒着炮火奋勇挺进,冲破敌阵,横渡长江。毛泽东亲自撰写了这则新闻,给全军战士和全国人民以极大的鼓舞,今天读来依然令人回肠荡气。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由南阳的解放说到一年多来中原地区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反映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大好形势,鼓舞了解放区军民乘胜前进的斗志。 (学习这两则新闻不仅要抓住战争的主题,也要抓住新闻的特点) 教学设计: 一、导入(导入课文的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 (教师配乐朗诵毛主席所作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一诗,声情并茂地导入课文)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或让学生拿出当天的报纸浏览新闻版,简要介绍几则新闻,由新闻的标题导入) 整体感知 二、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学习目标。 三、教师检查预习字词情况,布置思考题: 1.快速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再读课文,理清记叙的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指出记叙的六要素也是新闻的要素) 3.精读课文(可分读、齐读),具体说说新闻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报道渡江情况的?按什么顺序报道,为什么? 4.学生读课文后,分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参与。 (三个思考题分别针对新闻结构的三部分:标题、导语、主体)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全)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美丽的颜色(教案) 8* 美丽的颜色(教案一) 【导学目标】 1.了解传记文学的特点,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2.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3.学习居里夫妇高贵品格,从中得到有益启示,磨炼意志,热爱科学。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曾经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的科学家居里夫人和他的丈夫是在哪里,用了多长时间,在如何艰难的环境里提取镭的,你了解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美丽的颜色》一探究竟吧!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简陋(lòu) 炽热(chì) 猝至(cù) 窒息(zhì) 吹嘘(xū) 沸腾(fèi) 咽喉(yān) 溶液(yè) 触目(chù) 踱步(duó)

2.识记重点词语的词义。 炽热:温度高,极热。 猝:突然。 窒息:因缺氧或呼吸系统障碍,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停止呼吸。 吹嘘:夸张地宣扬。 筋疲力尽:形容非常疲乏,一点力气也没有了。 和颜悦色:脸色和蔼喜悦,形容和善可亲。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3.背景介绍 玛丽·居里(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著名科学家。1867年出生在波兰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因嫁给法国科学家皮埃尔·居里,故称居里夫人。1898年在和丈夫共同努力下,发现了新元素钋,同年又发现了镭。1903年居里夫妇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1906年,皮埃尔·居里遭遇车祸不幸身亡,居里夫人接替丈夫的职位,成为巴黎大学第一位女教授和法国科学院第一个女院士。1911年,居里夫人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由于长时间接触放射性物质,1934年7月4日,这位充满了艰辛和荣誉的居里夫人最终因恶性贫血而去世。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思考本文记述了一件什么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合集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全册 1 消息二则 【导学目标】 1.学习读新闻的方法。了解不同新闻体裁的特点,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2.认真阅读课文,把握新闻的特点和结构。( 重点) 3. 能边读课文边揣摩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难点) 4. 感受人民解放军的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精神。 【课时计划】 2 课时。 第一课时学习《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 学生齐读导学目标,圈点关键词,做到对学习任务心中有数。 教法指导: 1. 自主学习,让学生围绕“自我研学”中的知识点进行自主学习。 (1) 带着导学目标,认真阅读课文及相关参考资料,捕捉课文中的关键段落、句子、词语,尽量独立 完成“自我研学”中的思考题,准备展示交流。 (2) 记录疑难问题,将自主学习没有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用于合作探究时解决。 2. 合作学习 (1)每个小组派1~2 名代表展示“自我研学”中的答案,同小组内其他成员在小组长的统一安排下合 作完成“合作探究”中的思考题。 (2)同桌之间互相讨论,有分歧不能达成一致的,小组讨论;小组内不能达成一致的,组长记录下来,以备全班讨论时交流。 (3)全班讨论时,教师不能一下子给出答案,在学生思维的火花充分碰撞后,再点拨引导,达到启发 思维的目的。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了。翻开报纸,打开电视扑面而来的就是国内外各种刚刚发 生的新闻报道。新闻便成了我们了解世界的一个窗口,可真是足不出户,尽知天下事呀!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两则新闻,它们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出自一代伟人毛泽东之手。 自我研学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芜.湖(wú) 摧枯.拉朽(k ū) 溃.退(ku ì) 荻.港(d í) 2.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溃退:因被打垮而后退。 经营:筹划、组织、管理。 摧枯拉朽:枯:指枯草,朽:指烂了的木头;枯草朽木受到摧折,比喻腐朽势力被迅速摧毁。这里指 解放军攻势凌厉,不可阻挡。 3. 背景介绍 《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军队主力已被歼灭,但蒋介石仍不甘心失败, 在美国的策划下,一面与共产党假和谈,一面部署江防,企图凭借长江天险阻止人民解放军南进,1949 年4 月20 日,国民党反动政府最后拒绝在国内和平协议上签字。21 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 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该日凌晨发起了渡江战役。22 日2 时,新华社播发了毛泽东同志撰写的 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报道了中路军万船齐发、突破敌阵,占领南岸广大地区的战况。 4. 文体知识

最新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深刻认识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努力培养和提高人的语文素质。积极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健康个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意识。语文不仅要让学生学到了语文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思想水平、文化修养、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教材编排有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几个模块。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该教材有以下突出特点:(1)立足学生实际(2)体现现代意识(3)弘扬人文精神(4)突出开放性(5)注重策略引导。 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24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新闻阅读;二单元,为人物传记;三单元,文言文单元;四单元,散文;五单元,说明文单元;六单元,文言文单元。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

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三、学情分析 学生大多爱学习,尊敬老师,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但也有少数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仍然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不能正确地理解所阅读的文章内容,不敢大胆表述自己的观点,写文章词不达意,材料成旧,抓不住要领,对语文学习兴趣不是十分浓厚。 四、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具有基本的阅读听话说话的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初步掌握精读略读的方法,培养读的习惯,提高阅读速度,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基本课文中的一些精彩片段,初步具有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了解文中出现的有关重要作家作品的常识,了解描写方法和修辞方法和词类的有关知识,熟记课文中出现的生字词的音、形、义。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健康高深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全人格。 3、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感情,培养学生社会主义的思想品质,努力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中国石拱桥》教案

17中国石拱桥 教学目标 第1课时 1.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重点) 2.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重难点)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个人,他在十岁那年,亲眼看见了家乡的文德桥倒塌而砸死淹死许多人的事故,他内心震动,立下了桥梁梦:长大后,我一定要造出最坚实的桥!伟大的梦想引领着他,他果真干出了一番大成就,他主持设计的钱塘江大桥,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公路两用桥;他参加了新中国第一座现代化的大桥——武汉长江大桥的建造。他就是中国桥梁之父——茅以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茅以升所写的说明文——《中国石拱桥》。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朗读课文,明确说明对象 提问1:默读课文,思考: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其总体特点是什么? 明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中国石拱桥”。特点: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提问2: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赵州桥、卢沟桥在哪些方面体现了上述特征。 目标导学二:整体感知,理清说明顺序 提问3:阅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本文主要写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为什么开头两自然段写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明确:开头第一自然段,一连几处以虹喻桥,写石拱桥的形式优美,可以引起读者的联

想,激发阅读兴趣。第二自然段写石拱桥的结构坚固,这是石拱桥的又一特点。这两个特点是石拱桥的一般特点,为下面写中国石拱桥做了铺垫,自然过渡到写特殊的石拱桥。这是由一般到特殊的顺序。 提问4:默读第四、五自然段,列出层次表,讨论: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赵州桥的? 明确:第四自然段写赵州桥的地理位置、建造时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修整。第五自然段首先介绍赵州桥的长度、宽度、设计施工的精巧以及古人的赞誉。接着从四个方面(结构巧妙;造型优美,用料节省;结构坚固;结构匀称,与四周景色和谐配合)来说明其特点。从这个层次可以看出作者在说明赵州桥时,是运用从概括到具体的顺序。 提问5:指名朗读第六自然段,教师强调“桥长……11个半圆形的石拱……每个石拱……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等语句,这一部分写卢沟桥是按什么顺序? 明确:由整体到局部。 提问6:要求学生在课文中依次找出所写的桥名及建成时间,并说说这是按照什么顺序说明的。 明确:旅人桥: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 赵州桥:建于公元605年左右; 卢沟桥: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 长虹大桥:建于1961年; 双曲拱桥:建于新中国成立后。 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说明的。 提问7:综观全文,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上有哪些特点? 明确:本文在安排说明顺序时,是由一般到特殊;写赵州桥是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在说明桥梁的结构时,是由整体到局部的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顺序。这样写,可以使文章层次分明,条理分明。 三、板书设计 说明对象——中国石拱桥 事物特征——形式优美、结构坚固、历史悠久 说明顺序——一般到特殊、概括到具体、整体到局部、时间先后 第2课时 1.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重点) 2.揣摩语言,把握说明效果。(难点) 3.拓展延伸,个性表达想法。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通过对中国石拱桥一般特征的回顾,引入到本次课程的学习。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细读课文,分析说明方法 提问1: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你能找出来并说说它们的作用吗?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黄鹤楼》教案教学设计

《黄鹤楼》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有感情地诵读全诗。 2、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中深切的怀古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 黄鹤楼是一个充满神奇,颇为迷人的地方。幸运者得道乘鹤升天,登临者借景抒情。当仕途失意,飘泊无依之际的崔颢登临此楼,自然会有一种吊古伤今,人去楼空的寂寞之感,加之神话传说触动,蓄积在胸中的诗情便喷涌而出,面对无限的时空唱出了一曲混然天成的浩歌,黄鹤楼题诗的绝唱。 二、整体感知: 1、作者简介:崔颢,(?—754),汴州(今河南开封)人,盛唐诗人。开元十年进士及第,曾出使河东节度使军幕,天宝时历任太仆寺丞、司勋员外郎等职。足迹遍及江南塞北,诗歌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诗名早著,影响深远。著有《崔颢集》。 2、黄鹤楼——黄鹤楼,屹立在武汉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黄鹤矶上。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雾之中,壮丽辉煌,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的三大名楼。 3、诗句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三、品味语言: 1、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古代的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剩下一座黄鹤楼。从楼的命名由来着想,借传说落笔。黄鹤楼因其在武昌黄鹤山而得名。传说古代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费文玮也登仙驾鹤于此。仙人乘鹤,本属虚无,“已乘”二字,以假为真,化虚无缥缈为真切实有。“空余”二字,令人思接千载,心生遐想。 2、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仙人驾鹤而去不回转,只剩下白云千载浮荡在空中。“一去不复返”,令人深感岁月不再,古人不可见之憾。这里又出现了一个“空”字,前面的“空余”写的是黄鹤楼,此处的“空悠悠”的“空”写的是白云,黄鹤楼与白云相映,更突出“空”的意境,仙去楼空,唯余天际白云,悠悠千载,怎不令人生发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庭中有奇树》教学设计

庭中有奇树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关于《庭中有奇树》的文学常识;落实字词,可以熟练翻译文言文;积累文言语法。 2.过程与方法:运用想象描绘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以配合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古人细腻的情感表达;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常用字字义及用法 2、能够运用想象和联想描绘诗歌画面,并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歌主旨 3、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悠长细腻真挚的情感,了解古人朴素自然的情感,从中感受诗歌的艺术魅力,学习鉴赏诗歌的一般方法 【教学方法】诵读法、图解法、提问法、小组讨论法、迁移练习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语 “观其结体散文,直而不野,婉转附物,怊怅切情,实五言之冠冕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古诗十九首》的评论,经过上节课的了解,大家已经对《古诗十九首》和《庭中有奇树》有了一定的感知,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更加深入地探究这首诗歌。

接着,全班诵读《庭中有奇树》。 二、走进诗歌 温故知新 《古诗十九首》有哪几首诗歌呢? 《古诗十九首》习惯上以句首标题,依次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会》、《西北有高楼》、《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树》、《迢迢牵牛星》、《回车驾言迈》、《东城高且长》、《驱车上东门》、《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满百》、《凛凛岁云暮》、《孟冬寒气至》、《客从远方来》、《明月何皎皎》。 《庭中有奇树》属于几言诗呢? 五言诗。 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 这首诗歌可以分成几个层次呢?怎么分? 全诗共八句,可分为两层。前四句与后四句描绘了两幅图画。 诗歌讲解 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 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PPT展示,并配图) 小组讨论,找出关键词、关键字 释词: 奇树:珍贵的树。奇:不一般。 发华滋:花开得正繁盛。华,同花。滋,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