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写意画创作技法

写意画创作技法

写意画创作技法
写意画创作技法

写意画创作技法

战中国画讲笔墨究造型,讲气质重格调,南北朝时期的画家谢赫对中国画进行了一次概论与品评,依‘六法’而论,画品并与人品,既而形成最初的品评标准。

中国画“六法”‘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

气韵生动、传移模写------是总观和总表事物形象色彩的内在美,是主要法则;应物象形、随类赋彩------是分观并分表事物形象色彩相应相随的外表美,是基本法则;骨法用笔、经营位置--------是机枢会通意象实象的内外结合美,是主要的技法。

主要法则和基本法则及主要技法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所以说‘六法’是一个完整的体系。

用笔

用笔----中国画技法术语。指国画钩线、点戳,用笔应有动物的“骨力”,以比拟用笔的功力。:“善笔力者多骨,不善笔力者多肉;多骨微肉者谓之筋书,多肉微骨者谓之墨赭;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用笔----中国古代品评人物画的标准之一。《古画品录》所举“六法”将“骨法用笔”列为第二。

骨法用笔不是指线条的平铺直叙,而是要讲求用笔的意趣、力度、气韵和趣味,它体现了画家对于线条的认知程度及对画面意境的探索。骨法用笔主要是指绘画中线条的内在精神所构成的张驰有度的韵律美及“自律性”以及线条在绘画造型中对形象结构刻划的肯定性。所以称为“骨法用笔“.正因为这样谢赫才会提出‘’应物象形”、“随类赋彩鸽基本功问题,渐次转向学画者起码的技才问题。

笔有大、中、小、长、短、肥、瘦之分。写意人物画以用大、中型笔居多,很少用小型之笔。因为写意笔性粗松,大、中型之笔容易发挥这种特性,当然各人可按自己的画风和习惯去选定适合的笔型。以毛色纯、开锋后尖毛整齐、肥瘦得体、弹性好特别是笔之回弹聚散性好等为标准。但由于画家各人习惯与画风不相同,必然对笔之要求也不一样。一支质好之笔,也许会不如一支用惯的笔那么顺手就是这个缘故。

用墨

“墨”指烘、染、破、泼、积等墨法。在理论上,强调笔为主导,墨随笔出,相互依赖映发,完美地描绘物象,表达意境,以取得形神兼备的艺术效果。

“笔墨二字,得解者鲜,至于墨,尤鲜之鲜者矣。往往见今人以淡墨水填凹处,及晦暗

之处,便谓之墨,不知此不过以墨代色而已,非即墨也。且笔不到处,安得有墨?即墨到处,而墨不能随笔以见其神采,尚谓之有笔而无墨也。”石涛在《石涛画语录》中对“笔墨”的见解是:“笔与墨会,是为絪緼,絪緼不分,是为混沌。辟混沌者,舍一画而谁耶?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乎,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是皆智者得之也。”现代黄宾虹认为:“论用笔法,必兼用墨,墨法之妙,全以笔出。”中国画强调有笔有墨,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

用水

水的使用。画写意人物画离不开用水,笔、墨、色的特色的发挥很重要的因素便是用水,“墨非水不醒,醒则清而有神”,画面要有神韵,首先必须掌握用水技巧。用水涉及笔端含水多少,纸与笔的品类,用笔的速度及接触纸面的时间长短,用笔的力度与方式,还有水本身的不同性质等等。譬如,笔端含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画面渗化的结果,而同样的含水量,在不同的用笔速度与力度情况下,又会产生不同的枯湿感。含同样水分的软毫与硬毫,因为软毫放水慢,而硬毫放水快,会产生不同的笔痕,而不同性能的纸质又会直接影响水分渗化度的大与小。同样的含水量又会因中、侧、卧、逆的不同用笔方式而产生不同效果。如中锋水顺流,侧锋与卧锋水不顺流,而逆锋又会因笔毛时紧时散而减少笔毛与纸接触面,使宣纸无法集中汲取笔端所含之水等等。而水本身的不同性质又会影响其与色与墨的调合效果,如清水、混水、矾水、胶水、酒水作为调合之用,或者单独使用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趣味。清水是最常用的,前面提到的笔、墨、色的效果,指的是清水的作用。混水可使色泽稳重,矾水可使色墨之笔痕清晰,胶水可减缓渗化速度,使部分色墨似化非化,并保持湿润之感觉,酒水可加速渗化范围,也会使有的色与墨沉淀等。不同的水如果先入纸面都会在生宣纸上形成水晕与笔痕,而这种水痕产生排它性,使后敷之彩与墨无法将其全部覆盖。从而保留住隐现程度不一的痕迹以表现某些特殊的效果。大量的清水又可以部分地冲移未干之色与墨的痕迹,或直接冲渗入色墨之中产生新的水痕。

用纸

画国画用的纸主要是宣纸,宣纸有三大类:

①生宣。是未上过胶和矾的纸,渗透性大,吃水多,易渗化涸晕,适宜画写意画。生宣中的净皮单宣较好用。在净皮单宣上再加工,叫做特种净皮单宣,其质密软,面光平,特别好用,用来画画也顺手,既见线,又见墨色。

②熟宣。在生宣纸上刷上一层白矾水便制成熟宣。矾有固定性,墨色在纸上不洇,适合

画工笔画。

③半生半熟的宣纸。是在生宣纸上加少量的矾制成。如煮硾宣,适合画半工笔半写意的画。

除宣纸外,还有高丽纸、皮纸、麻纸。皮纸产于浙江等地,物美价廉,便于出好线条,便于晕染。若用以画云,则层层晕染易制造气氛,不留痕迹,细腻美观。选用皮纸时,可以捏住画纸一角,轻轻抖动纸面,不带声响者为佳。

质优的宣纸应具备如下特色:松而不弛,紧而不实,光而不滑,润而不燥。易见浓淡干湿层次,经揉搓而无损坏。

写意画与工笔画最明显的工具区别便是用纸,用生宣纸作画是写意画发挥艺术特色很关键的因素,因此纸本身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作画效果。

生宣优劣的识别是从事写意画首先碰到的问题。现今的生宣生产以安徽为基地,红星牌生宣纸是安徽宣的名佳产品,红旗及六甲等安徽宣,质量不稳定,且假冒产品甚多,安徽宣的特点是白净、质纯、渗化性好,笔痕清晰,色墨明亮,因此是大多写意画家的主要用纸。

大家知道,宣纸和普通书画纸是天壤之别的。宣纸具有润墨性强、抗虫蛀性强,遇潮遇湿不变形,遇光遇热不褪色等特点,特别是用于书画艺术时,用墨浓而不亮、实而不死,淡而不灰。由于宣纸具有以上特征,能使艺术品珍藏数百年上千年,并且不蛀不腐,受到广大用户和收藏者珍爱。据现在科技分析,新闻纸只能保存不到50年时间,书画纸大约在200年左右就不能留存了,而宣纸超过1050年还能保持原来的用途和性能。

而书画纸一般选用龙须草或竹浆或木浆或几种混合而成的纸张,这些纸张虽然在制作工艺上(从打浆----捞纸----晒纸----剪纸流程来看)与宣纸相同,再加上近年来,人们为改善书画纸的润墨性、品相等,在书画纸纸浆中加入了一些材料,使得书画纸性能逐步接近宣纸。

假的就是假的,如何在没有仪器的情况下,鉴别宣纸与书画纸呢?我个人认为,一看,二摸,三试,就可区分开来。

一看。就是肉眼分辨法,具体办法是,拿起一张纸,对着光亮透视,你会发现,真正的宣纸纸面上密布着云朵,云朵上有一些丝状物,这些丝状物,就是檀皮纤维;还能发现燎草的筋丝(一张四尺整张的宣纸上总有10条左右,这是因为人工制作的燎草,总不可能太干净);而龙须草制作的书画纸上不仅没有,相对而言,它表现的过于洁白(宣纸中的沙田稻草是经一年的日晒雨淋逐渐漂白,带有很淡的黄色)。

二摸。从手感上说,宣纸有“软如棉”之称,触摸上去有柔软细腻的感觉,拎起在空中

抖动声音小,把宣纸揉成纸团再摊开,会皱而不破,韧而平滑,好象触摸绸缎;而书画纸则不够软,有粗糙之感,拎起在空中抖动声响大,质量不同的书画纸感觉都是不一样的。

三试。试就是用墨试。用笔把较淡、淡、较浓、浓的四种墨痕描于纸同一处,观察纸的受墨效果。如果是宣纸,它能清晰地显示笔痕与层次,而书画纸,在笔痕交叠处显得模糊。尤其吸附重、浓的墨汁后,纸张由于纤维度差,会因难以承受而断裂。当然,这种试验跟纸的品种和厚度也是有关系的。

中国画的画具还有水盂,调墨、调色之盘,镇纸,也可包括印章与印泥等,但因为这些不直接影响作画产生的艺术效果,便不——详述了。

(初中美术教案)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美术教案-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初中美术教案 中国画的笔墨情趣--写意花鸟画 南厂子弟学校 教学目的: 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学生的审美素质。 技能目标 :通过对中国画笔墨的学习认识,达到从练习、临摹、写生开始,最终进行创作的目标。 教学重点 :中国画的用笔、用墨。 教学难点 :利用传统的笔墨造型陈式进行创作。 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与示范讲解相结合。

●一、 情感目标 中国花鸟在我国民族绘画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花鸟画早在唐代便独立成科,后经五代的“徐黄异体”和宋代院体派、文人画的推陈出新,使花鸟画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明代以陈淳、徐渭为代表的一批画家,把笔线与书法结合起来,粗笔狂纵,豪放恣肆,开创了大写意画风的鲜明特色。清代的“四僧”和“扬州八怪”寄情于物,怪诞不经,强调个性化极强的个人风格,尤其是晚期的吴昌硕,他们都能熔诗、画、印为一炉,独树一帜,面目一新,影响了近百年的绘画发展。 如若每一位中学生都能把握住花鸟画的发展脉络,仔细品味浩如烟海的艺术精品,认真感受每位画家缘物寄情的思想感情,审美能力自然随之而得到提高,崇高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二、 新课导入 “画之气韵出于笔墨”。笔墨技法是中国画的核心所在,是构成中国画技法要素的基础。黄宾虹语“画重苍润,苍是笔力,润是墨彩。笔墨功深,气韵生动”。中国画是一种“线造型”为主的艺术,学习中国画首先要掌握的就是笔法与墨法。 A.笔法:中锋、侧锋、逆锋、拖锋

黄宾虹曾说“笔愈厚则神愈清。使笔要提得起,则缓处不妨愈缓,快处可更快,自然变化灵活,刚健中含有婀娜之致,劲利中带知厚之气”。 B. 墨法:“墨分五彩”-----------焦、浓、重、淡、清 “墨着缣素,笼统一片,是为死墨。浓淡分明,便是活墨,死墨无彩,活墨有光”。初学画者,最难掌握是水与墨的比例,须经长期的探索和练习数量的积累才能熟练驾驭。 学生在理解掌握了基本的笔墨陈式后,还要经过一定数量的临摹练习,方能熟练应用;造型基础的不同,将致使每位学生个体的差异,写意花鸟写画“诗、书、画、印”结合的完美形式,向每位学生的画外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三、 临摹练习 以竹、兰为素材进行组合训练。练习过程中,要求学生仔细体会笔墨的应用变化,构图的基本常识和用笔墨造型的基本规律。 ●四、 作业布置 完成以竹、兰为主要内容的写意画一幅。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1.执笔方法 食指,中指与拇指相对握住笔杆,无名指也小指相叠与后,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向外砥住笔杆,总体要求是:指实,掌虚,肩松,壁通。 2.运笔方法 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无论动作的大小,都要以腕力为主,用笔才能生动。3.用笔技法 笔法分执笔,用锋,用笔。用笔方法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慢等。 用锋的主要方法: (1)中锋:适用于勾勒,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 (2)侧锋: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等。 (3)逆锋:适用于画树干,藤蔓以及石头等粗糙的东西。 (4)顺锋: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等。 (5)散锋: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 用笔技法主要有勾,皴,擦,染,点等,是物体的常用主要表现方法。 (1)点染法:要注意的有:转折顿挫,轻重干湿快慢。 以点的各种形态塑造形象 (2)勾染法:分先勾后染,先染后勾 是以线表现物体的画法。除了造型的需要外,要要讲究线条的流畅。 (3)衬托法:在矿物性颜料周围以植物行颜料来衬托突出。 (4)立粉法:用矿物性颜料不沾水而干后突出,主要用于高光。 4.用墨技法 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 用墨技法主要有渗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四种。 (1)渗墨法:笔上含水量较大,落笔后渗化出墨晕的效果。 (2)破墨法:第一次墨未干时复加一次墨,可浓破淡,或淡破浓,产生浓淡互渗的效果。 (3)泼墨法:大面积的墨一次性同时运用与纸上,有畅快淋漓之感。 (4)积墨法:第一次墨干后,在加画第二次墨,可层层加叠,先淡后浓。 中国花鸟画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南临汝出土彩陶中的花鸟画已简洁概括地表现出独特意境,时代的衍变,花鸟画日见规范,五代、宋元之后已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特别是文人对绘画的介入,“以意为之”配之于诗文、书印,使花鸟更为完善,意境的表达、笔墨的挥写、写意的花鸟画成了一代新风,今天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写意花鸟画的分类较多,主要有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水墨写意、没骨写意等,一般在生宣纸上着色落墨,也有在生绢、熟绢、熟纸上纸画。工(一)兼工带写:是指工笔与写意之间相互和谐的作画方法,画面工整、或粗或细、或勾勒与泼墨结合,严谨中见洒脱、沉着而明快,现 代画家齐白石常用此方法。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第一章概述 一、咱们国家画得分科咱们国家画原称水墨画,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历史悠长,它是我国特别得绘画艺术形式,绘画方法特丰富。从表现信息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小写意和大写意三种。工笔画工细秀丽,造型严谨准确,大写意笔墨简练,造型概括传神,小写意笔墨方法介于它们之间,深受大家青睐,非常适合中老年人鉴赏和学习。梅兰竹菊称四君子,是保守学习咱们国家花鸟画得入门绘画题材,是基础课,因此将其归为本书得编绘信息。梅兰竹菊练好后,了解了运笔用墨得根本绘画方法,在此基础上,可举一反三再拓学其他绘画题材就容易多啦。 二、初学者应具备得工具学国画要准备部分根本得绘画工具,简称文房四宝, 具体是:1. 毛笔毛笔种类名称繁多,形有大中小之分,质有软硬兼之别。初学时,大中小笔都应有,先备大小提斗笔各一支,大笔最好买兼毫得;中型笔买一支大兰竹、一支大白云;小型笔,买一支叶筋或衣纹笔,往后可根据需要逐步添置。 2.墨过去做画先用墨锭砚墨,墨有油烟墨和松烟墨之分,当今多用墨汁,市面上有一得阁、曹素功和

中华牌等,宜书宜画,使用便利。 3.纸国画纸,有生宣和熟宣之分,生宣吸水性强,熟宣增加明矾制做不吸水。写意画要用吸水性较强得生宣纸。安徽产得“特净皮”、“净皮”最好,可价格高。初学者可用云南宣、浙江宣或四川夹江宣,价格适中。规格别太大,一尺宣便利,可以直接做画。买三尺宣和四尺宣也可以,用时可以根据做画需要自裁,如四尺对裁,或四尺裁三,四尺裁四等。 4.画毡亦称毛毡,垫在画纸下面,做画时吸收渗透得水墨初学者可以用旧毛毯、旧呢子代替,以平而有绒为好。临时做画没有机会,也可以把报纸垫在画纸下面做画。 5.笔洗内盛干净的水是洗毛笔用得,市面有售。初学者可以暂时不买,选择阔口而光滑得陶瓷大碗或杯瓶代替。 6.调色盘调墨配色用,市面售有七池型和重叠型得,初学者也可不买,可以选择中小型白色盘子代用,多少自便,通常有三、五个就可以啦。 7.色彩可买一盒12色得咱们国家画色彩,也可选购常用得铅管色彩,如锌白、曙红、胭脂、藤黄、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用量多得可以随时单买补充。

《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教案

《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教案 设计思路 本课是一节技法课,达标规程为:概念—历史—基本技法—步骤。我们的学生大部分对写意花鸟的技法不了解,因此,这节课主要采用讲授和演示的教学方法,这样的教学法学生接受起来直观,易于接受。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写意花鸟画。 2使学生对中国画的写意花鸟的绘画技法及它在居室的装饰中的作用做到基本掌握和了解,从而激发学生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的情感,进一步提高学生们的艺术素养。教学重点 中国写意花鸟的基本技法的掌握和运用。 教学难点 学会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荷表现。 教学方法 观察法、发现法,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PPT、写意水墨画作序的工具。 学生准备工具:课本、写意水墨画作序的工具、收集一些写意花鸟小品图片。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1分钟) 按常规进行。 2、师生问好后进入引导阶段:(5分钟) 师:同学们对国画都有一定的了解,谁还能记得按照题材分,中国画有哪些种类? 生:回答(略)。 师归纳:中国画“画分三科”,人物、花鸟、山水,表面上是以题材分类,其实是用艺术表现一种观念和思想。所谓“画分三科”,即概括了宇宙和人生的三个方面: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三者之合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其中写意花鸟画的表现则是今天课程的主要内容。 3、认定目标 出示课题《《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板书) 今天我们主要来学习一下花鸟画中的一种——写意花鸟小品的创作与表现。以荷花的表现为例,学习集中主要的表现技法,并进行练习。 4、导学达标(15分钟) (1)写意花鸟画的概念(板书)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 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

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和溪山相结合,一树古梅从山崖上笼罩下来,在无限广阔的水面上,远近只有一痕远山和三五野凫。这样以花卉和溪山相结合的画面,自是不同于传统折枝花的风趣,给人以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觉。 我曾于夏始登上泰山,远望一片金星闪闪,这是岩壑间遍开了野山丹和金针花的动人情景。因此,我就画了以岩石和远峰与数丛山丹相配合的画,情趣便觉不同。在黄山西海,远远望去,云烟变幻,不可言状。山花满山,泉水淙淙,鸟

写意花鸟画教案

课题:中国画——樱桃 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认识水墨画的含义。 2、学习使用转笔,完成一个球体。 教学重难点:中锋用笔和蘸水方法。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9月) 教学过程: 1、侧锋用笔:侧锋顾名思义就是将毛笔倾斜,毛笔笔尖的中心位置偏于侧面。其特点是:用笔变化丰富,有强力的用笔张力,爽快中显山露水。缺点是比中锋用笔显得单薄浅显。但侧锋在花鸟画中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同时也反映出另一种心境下的审美需要。 2、樱桃的画法步骤: 大白云笔浸水后蘸曙红色按两下,笔尖向右落笔,中锋行笔向左,慢速向下、向右转弯,画多半个圈,再从右向左画半个圆与左半圆相接并重叠一小部分,完成一个球体。 盘子外边的几个安排要有前后、左右、聚散、浓淡的变化。这就产生了构图 也就是国画中所说的经营位置。 小笔弄干,蘸浓墨,中锋勾长把,点蒂。注意笔上水分的含量,注意方向要有变化。 成堆的樱桃也要画出疏密关系,前后可遮挡。 大白云蘸淡墨勾画盘子。学生观察总结出前面的颜色深,后面的颜色淡。此时老师要学生多观察范画,加深印象,学会变化。用中锋蘸浓墨画弧线,增强立体感。 落款,教师要强调,字不要大,写工整。 3、樱桃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菊花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2、了解菊花的生长规律,掌握菊花的画法步骤,及用笔用色方法。教学重难点:侧缝表现牵牛花的画瓣。 课业类别:绘画习作课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法。 教学工具:范画、大兰竹、大、中、小白云笔。 课时:8课时。(2015年10月) 教学过程: 1、中锋用笔:其实就是将笔锋垂直的用笔方法,其要点是把笔锋裹入毫中,在笔的运行过程中,画长线条要旋转笔管,以保持笔毫挺直。中锋用笔的好处笔毫不散,线条圆润有力。中锋用笔在行笔时,要体味出一种阻力的气感,保持一种蓄势待发的状态。用笔旋转挑拨,笔笔藏锋,意意不断,气不使绝,让胸中形成回荡之气。其实中锋用笔贵在一个中字,将气、力蓄入毫中,锋用八面,适当的转折边锋,保持笔锋的挺括力。否则,必为笔所累,线墨呆板而无生气。 2、菊花的画法步骤: 先画一个椭圆,花心。 再钩花瓣,墨色不要一样,有浓有淡 用中锋画上花枝,注意中间有转折,不要一笔下来 画上两片叶子,注意两片叶子浓淡不一。 用藤黄染在花瓣上。 用藤黄加花青调成绿色点花心,完成。 3、演示菊花的绘画步骤: 课题:中国画——金鱼 教学目的:1、学习侧锋用笔的理论知识

写意花鸟的创作技法

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08-02-28http: dfshw第三讲写意花鸟画创作技法 花鸟画的继承与创新 要创作出新时代的花鸟画,使自己的作品思想新、意境新、技法新、情调美,不但要在取材内容上反映客观现实,富有思想性,还要在表现形式上,在构图、赋彩、笔墨技法方面有创新精神。要根据新的主题、题材、内容的需要,有意识地创造新的技法,为传统的表现技法输入新血液。因为,花鸟画技法的演变是随着画家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着。由于画家的思想变了,对自然界的花和鸟的感悟就会不同,艺术标准、审美观点也都跟着起变化。对旧的一套表现技巧觉得不适当和不够用时,也就会追求创造新的技法。 我在写意花鸟画创作中,时时想在内容取材和表现技法上破旧立新,努力反映时代的精神面貌。我注意深入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并努力把两者有机地联系起来,赋予自然物以人的思想感情,并努力营造传统绘画中从未有过的那种广阔、开朗、健康、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这一时代精神,在技法上我采用了几个结合的办法: 花鸟和山水相结合,写意和工笔相结合(勾勒与没骨相结合、白描与点染相结合),泼墨与重彩相结合。这些相结合的表现方法,是表达新内容、新感情、新时代精神所需要的。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轰轰烈烈、蓬蓬勃勃发展的时代,本身就是一首英勇的交响曲,绘画要想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面貌,为什么就不能用交响曲呢?古人曾反映了他们的时代,我们也一定能创造出正确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新形式来。我想,只要处理得好,这些绘画形式、手段、语言的综合运用,是能够更自由、更准确、更充分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理想的,是能够较好地适应我们这个时代要求的。 将花鸟和山水相结合的表现方法,前代画家们曾经运用过,并非是我个人的创造。宋元以来的花鸟画大家,如马远、王渊、戴进、吕纪、林良等人,在构图中经常以坡石、水口,远峰、近岸来衬托花鸟。南宋的马远运用“小中现大”的方法就十分纯熟。他喜以近景柳枝配以远岫浅水、风帆钓艇,又尝以梅花

第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赏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 一、教学路径 在中国画中,花鸟画是与人物、山水画鼎足而立的画科。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其不仅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而且在世界美术领域亦自成体系,独树一帜。作为一个独立的画种,花鸟画千年不衰,为广大的中国人民所喜闻乐见。 从黄筌的《写生珍禽图》、赵佶的《芙蓉锦鸡图》到文同的《墨竹图》、朱耷的《游鱼》,再到齐白石的《蟹篓图》……中国花鸟画的画家们在看似寻常的花鸟虫鱼中发现自然之美,运用笔墨色彩的技巧去表现大自然中的丰富和生动。他们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反映社会现实。在画家的笔下,花鸟画不仅仅表现花鸟之美,更是把花鸟作为表达特殊情感的重要媒介,这远远超出了花鸟本身。 本课以名家画作为切入口,围绕花鸟画家如何描绘自然,又如何表达情意而展开。让学生通过欣赏和评析,逐步理解中国花鸟画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 二、课时建议 2~3课时 教学内容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名家名作的欣赏,让学生们了解花鸟画用笔、用墨、用色的技巧和花鸟画家借物抒情的表现手法。

技能目标:让学生们学习多角度欣赏花鸟画作品,并能在审美感受的基础上运用语言、文字等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作品赏析,让学生们体味中国花鸟画的艺术美,感受花鸟画的独特魅力,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怀和对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花鸟画家怎样写形,如何表意。 教学难点:理解花鸟画抒情写意的独特表现形式。 三、教学准备 教师:教材、教学多媒体课件。 学生:教材,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赏析要点 本课知识点、结构 教学内容与方法 ■ 典雅中的寓意 示例作品:《芙蓉锦鸡图》 基本信息:《芙蓉锦鸡图》轴,北宋徽宗赵佶绘,绢本,设色,81.5厘米×53.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绘画内容: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眸。 构图:画幅左侧安排了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用笔:全图所用双钩法线条细劲,不仅花卉枝叶和锦鸡造型准确,芙蓉为锦鸡所压的低垂摇曳之态也能如实体现。 用色:色彩晕染得层次清晰、浓淡相宜,富丽堂皇中蕴含端庄典雅的气质。 绘画特色:“形神兼备,曲尽其妙”,借物寓意,书写情怀。 宋徽宗赵佶描绘五彩斑斓的锦鸡,目的是借锦鸡的5种自然天性颂扬儒家的5种伦理道德。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写意花鸟画主要笔墨技法 1 ?执笔方法 食指,中指与拇指相对握住笔杆,无名指也小指相叠与后,以无名指第一关节向 外砥住笔杆,总体要求是:指实,掌虚,肩松,壁通。 2. 运笔方法 主要靠指与腕的配合。无论动作的大小,都要以 腕力为主,用笔才能生动 3. 用笔技法 笔法分执笔,用锋,用笔。用笔方法有提,按,转,折,顿,挫,轻,重,快, 用锋的主要方法: 适用于勾勒,表现厚重实在的物象。 痕迹薄而快,适用于画竹叶,翅膀 等。 适用于画树干,藤蔓以及石头等粗糙的东西。 适合画草本,花卉的叶,茎 等。 适合表现蓬松的羽毛,树石等。 用笔技法主要有勾,皴,擦,染,点等,是物体的常用主要表现方法。 (1) 点染法:要注意的有:转折顿挫,轻重干湿快慢。 以点的各种形态塑造形象 (2) 勾染法:分先勾后染,先染后勾 是以线表现物体的画法。除了造型的需要外,要要讲究线条的流畅。 (3) 衬托法:在矿物性颜料周围以植物行颜料来衬托突出。 (4) 立粉法:用矿物性颜料不沾水而干后突出,主要用于 高光。 4. 用墨技法 墨分六色,焦浓重淡轻,注意“计白当黑 用墨技法主要有渗 墨法,破墨法,泼墨法,积墨法四种。 (1) 渗墨法:笔上含水量较大,落笔后渗化出墨晕的效果。 2)破墨法:第一次墨未干时复加一次墨,可浓破淡,或淡破浓,产生浓淡互 渗的效果。 (3) 泼墨法:大面积的墨一次性同时运用与纸上,有畅快淋漓之感。 (4) 积墨法:第一次墨干后,在加画第二次墨,可层层加叠,先淡后浓。 写意花鸟画浅说 (2011-05-28 07:17:47) 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写意花鸟画浅说 作者:张武之有竹斋 中国花鸟画有数千年的历史,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南临汝出土彩陶中的花鸟 画已简洁概括地表现出独特意境,时代的衍变,花鸟画日见规范,五代、宋元之 后已渐渐地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画种,特别是文人对绘画的介入, “以意为之”配 之于诗文、书印,使花鸟更为完善,意境的表达、笔墨的挥写、写意的花鸟画成 了一代新风,今天它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艺术的感染力。 写意花鸟画的分类较多,主要有兼工带写、小写意、大写意、水墨写意、没 骨写意 等,一般在生宣纸上着色落墨,也有在生绢、熟绢、熟纸上纸画。工 (1) 中锋 (2) 侧锋 (3) 逆锋 (4) 顺锋 (5) 散锋

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第一课时)

中华博览第1课《抒情与写意——中国花鸟画》教案(第一课时)本章内容及教学思路 本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进行美术学习的第一课,属于“欣赏·评述”单元。该单元由中华博览和世界之旅两部分组成,本册介绍的是中国花鸟画和外国静物画。对于刚进入初中的学生来说,如何分析美术作品,他们还没有系统的认识。教师应利用多方面资源,引导学生通过欣赏中外经典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欣赏并评述相关作品,为培养学生对艺术品形成全面的鉴赏能力奠定基础。这节课是进入初中的第一节欣赏课,主要教会学生怎样欣赏美术作品。 本章内容的课时安排总2课时 正阳中学七年级美术学科教案

提问:什么是花鸟画? 花鸟画:是以描绘花鸟、草虫等内容为题材的中国绘画形式它表现自然、歌颂生命,并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给人以丰富的启迪与联想。 二、展示图片《芙蓉锦鸡图》宋朝皇帝赵佶 1、你了解宋朝皇帝赵佶吗? 2、整幅作品的色彩有何特点? 3、画面表现了那些内容,有何寓意? 4、构图有何特点? 小结:色彩富丽堂皇、用笔工致细丽。此图是描绘金秋景色的花鸟画作。图中芙蓉盛开,随风轻轻颤动,蝴蝶翩跹,相互追逐嬉戏,引得落在枝上的锦鸡回首凝视,目不转睛。目的即借鸡的五种自然天性宣扬人的五种道德品性.画幅左侧集中着芙蓉、锦鸡,与右上轻盈飞舞的蝴蝶遥相呼应,使得错综的布局显得密中见疏,揖让有度 三、鸟类在自然界中有哪些? 展示麻雀、禅、蜜蜂等照片 提问:你想看看古代画家是怎样描绘他们的吗? 展示《写生珍禽图》五代黄筌 此图为手卷,是黄筌传世的重要作品。画家用细密的线条和浓丽的色彩描绘了大自然中的众多生灵,在尺幅不大的绢素上画了昆虫、鸟雀及龟类共24只,均以细劲的线条画出轮廓,然后赋以色彩。这些动物造型准确、严谨,特征鲜明。鸟雀或静立,或展翅,或滑翔,动作各异,生动活泼;昆虫有大有小,小的虽仅似豆粒,却刻划得十分精细,须爪毕现,双翅呈透明状,鲜活如生;两只乌龟是以侧上方俯视的角度进行描绘,前后的透视关系准确精到,显示了作者娴熟的造型能力和精湛的笔墨技巧,令人赞叹不已。 提问:看到这幅作品,你有何感受? 你能画出来吗?怎样做才能画出来? 画家黄筌注重写生,家里养了很多的鸟,长期观察写生。欣赏图片,自学 课本p1-7,说说 作品中表现了那 些内容? 讨论:什么是花 鸟画。 学生说画家画的 逼真、细致、富丽 堂皇 学生讨论其艺术 特点 学生仔细观察, 总结他们的各自 特点 学生观察、理解 作品 学生讨论、举例 逼真、细致、写 宋朝皇帝赵佶及作品背 景这位亡国皇帝政治无 能,生活穷奢,但是艺术 造诣极深,吹弹、书画、 声歌、词赋无不精工极 研,堪称一代大家。平生 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 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 图》、《池塘秋晚》、《四 禽》、《雪江归棹》等图。 有词集《宋徽词》。 黄筌及作品背景 黄筌(?-965)五代后蜀画家。 字要叔,成都(今属四川)人。 历仕前蜀、后蜀,官至检校 户部尚书兼御史大夫。唐天 复(901-903)年间,花卉画家 刁光胤入蜀,黄筌师从之。 但他善于多师广取,花卉并 取法滕昌佑,山水松石学李 升,鹤师薛稷,人物龙水学 孙位等,博取众长,自成一 家。作品多描绘宫廷内的异 卉珍禽,画鸟羽毛丰满,画 花浓丽工致。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写意花鸟结课心得 花鸟画的一种,花鸟画中的画法中有“工笔”、“写意”、“兼工带写”三种。而写意花鸟画即用简练概括的手法绘写对象一种画法。 中国花鸟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适应中国人的社会审美需要,形成了以写生为基础,以寓兴、写意为归依的传统。 所谓写生就是“移生动质”,就是“变态不穷”地传达花鸟的生命力与各不相同的特性。所谓寓兴,通过花鸟草木的描写,寄寓作者的独特感处,以类似于中国诗歌“赋、比、兴”的手段,缘物寄情,托物言志。所谓写意,就是强调以意为之的主导作用,就是追求象中国书法艺术一样淋漓尽致地抒写作者情意,就是不因对物像的描头画脚束缚思想感情的表达。 为此,中国花鸟画的立意往往关乎人事,它不是为了描花绘鸟而描花绘鸟,不是照抄自然,而是紧紧抓住动植物与人们生活遭际、思想情感的某种联系而给以强化的表现。它既重视真,要求花鸟画具有“识夫鸟兽木之名”的认识作用,又非常注意美与善的观念的表达,强调其“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的怡情作用,主张通过花鸟画的创作与欣赏影响人们的志趣、情操与精神生活,表达作者的内在思想与追求。 表现在造型上,中国花鸟画重视形似而不拘泥于形似,甚至追求“不似之似”与“似与不似之间”,借以实现对象的神采与作者的情意。 在构图上,它突出主体,善于剪裁,时画折技,讲求布局中的虚实对比与顾盼呼应,而且在写意花鸟画中,尤善于把发挥画意的诗歌题句,用与画风相协调的书法在适当的位置书写出来,辅以印章,成为一种以画为主的综合艺术形式。 在画法上,花鸟画因对象较山水画具体而微,又比人物画丰富,所以工笔设色更具写实色彩或带有一定的装饰意味,而写意花鸟画则笔墨更加简练,更具有程序性与不可更易性。 五代黄筌、徐熙并起,渐成两大系统,以后继续衍生。明代花鸟画演变成四大系统,一为边景昭、吕纪的黄氏体,二为林良、徐渭的大写意体,三为陈淳的简笔水墨淡彩小写意体,四为周之冕的勾花点叶兼工写体。《国朝画征録》卷下则把花鸟画归纳为三派,称“花鸟有三派:一为勾染,一为没骨,一为写意。勾染,黄筌法也;没骨,徐熙法也。后世多学黄筌,若元赵子昂、王若水,明吕纪,最称好手;周之冕略兼徐氏法,所谓勾花点叶是也。……其写意一派,宋时已有之,然不知始自何人。至明林良,独擅其胜,其后石田、白阳辈,略得其意,若其全体之妙,非大有力者学之必败” 学号: 141084021 姓名:郭倩 班级:绘画国画二班

中国写意花鸟画方法技巧

中国写意花鸟画方法技巧 中国写意花鸟画方法技巧 第一节花鸟画的简要概述 一、教学目的 要求通过对中国画三大画科之一花鸟画的说明,了解花鸟画涉及的范围,表现范畴,并且怎样通过花鸟画作为抒发和表达人意念的重要媒介,体会它带给人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的深厚情感。理解花鸟画家通过富于情感和生命的花鸟形象,来表达画家对自然界、客观实际,以及对社会的客观法则的体验和认识,来反映社会的情调和气氛。 另外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历史演变,按照中国美术史发展的脉略,注重学习它的形成,风格的演变,流派的生成等。 再者了解文人水墨画带给花鸟画的生机以及文人画注重情感,重墨轻色和人格化的表现特点。最后应理解花鸟画在传统继承的基础上,具有极大创新性和创造性,注重极具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表现,了解近现代花鸟画名家在近现代所作出的伟大贡献。 二、教学内容(主要了解花鸟画的形成和发展) (1)花鸟形象比人物、山水出现要早,如在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出现的花木鸟兽、虫鱼、龙凤等纹样。如长沙马王堆的帛画《人物夔凤图》等,当时还没有产生专门从事花鸟画创作的画家和理论,花鸟画也多是作为人物画的背景出现的。这些作品或是常有较多的装饰性,或是主要表现人物生活环境。 (2)唐代经济繁荣,统治者生活奢侈豪华,社会习俗与审美观念都有新的要求(此期间出现不少花鸟画高手,如画鹤的薛稷,画马专家曹霸、韩干,还有如韦偃画龙,戴嵩画牛等)。

(3)五代时期,出现了两位对后世影响极大的花鸟画家黄筌和徐熙,形成了“黄家宝贵,徐熙野逸”的两大流派,标志着花鸟画已 进入成熟阶段。黄筌:西蜀宫廷画家,重视写生,专写宫中奇珍异石,珍禽异兽,风格富丽工巧。徐熙:南唐布衣,专画山野花鸟草虫,其画法“落墨为格,杂彩副之,迹与色不相隐映”。主张笔墨 为主,设色为辅,墨迹与色彩互不相遮盖。徐黄二体的不同风格遂 形成五代以后花鸟画工整和粗放的两种风貌。 (4)进入北宋,因皇家画院独钟“黄家宝贵”之风,工笔花鸟画 在此期间得到很大发展。直到北宋中叶,崔白、吴元瑜等创造了与 黄家浓艳重彩大异其趣的“放笔墨以出胸意”的风格,才使宋初埋 没多年的徐派画风得以光大。(宋徽宗赵结是北宋花鸟画的集大成者,使工笔花鸟画达到顶峰)。自此以后,工笔花鸟画便开始走向衰落, 这与文人画出现不无关系。 (5)宋代文人画的兴起,宋代文人画的标志是水墨梅竹成为独立 的画科,其代表人物是文人画理论的倡导者文同、苏轼等。他们主 张“不专与形似,而独得于象外”,崇尚笔墨、形式的意趣,强调 寓意抒情。可以说水墨梅竹是文人画理论的实践。因此水墨梅竹一 经出现,立即被士大夫掌握,作为感事抒情的艺术形式而迅速地发 展起来。 (6)到了元代,尖锐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是发展文人画的良好 土壤,所以水墨梅竹风行一时。特别是画竹,名家之多,作品流派 之广,是任何朝代无与伦比的。元赵孟頫标新立异,主张以书入画,他的“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须八法通”的“书画同源”理论, 为其后以水墨变化为主的写意花鸟画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 元代倪瓒的“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写胸中逸气”的说法,更 是将花鸟画推向写意的航道。同时,墨法已备,艺术技巧也达到了 足以适应这种表现的要求。不再取悦于工丽,以清淡的水墨写意为主,是元代花鸟画的一个特点。 (7)明清两代是中国写意画真正确立和大发展的时期。明代沈周 的花鸟画强调笔精墨妙,擅用水墨淡色。继而有陈白阳在其水墨写 意基础上以生宣纸作画,使水墨韵味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艺术效果。

中国写意画特点及解析

中国的写意画的特点及解析 中国的写意画,以其鲜明的艺术特色自立于世界艺术之林。它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特色的形成,是集中国的哲学观念、文化素养、审美意识和思维方式之大成。纵观中国写意画的发展史,虽然在历史上出现较晚,但由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很快被人们接受并发扬光大。在写意花鸟画领域,可谓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占据着中国画坛的主导地位,在绘画技法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今天在研究借鉴传统绘画的精髓时,要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取精华,弃糟粕,有选择地去撷取,去接受。要想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对中国传统的写意花鸟画的艺术特色做全面深入的了解。 中国写意画是一个综合艺术的产物,千余年的积累、沉淀、变更与发展,使其不仅具有中国画的共性,也具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1、以形写神,以神写意。 从古到今,中国的绘画一直围绕着一个形的问题在作文章。在绘画的初萌阶段,由于造型能力差,那时的形是简单而幼稚的,是似是而非的,也可以说是“以意表形”。随着绘画经验的不断积累,写形的功能大大提高,进入了“以形写形”的阶段。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画家们并不以形似为满足,逐渐认识到了“神似”的重要性。即在造型上表现对象的内在本质精神面貌和性格特征,才算真正达到绘画的目的。 最先提出“以形写神”理论的是人物画家顾恺之。后来引伸到中国写意画领域,逐渐比为“以神写意”的意象造型观念。是中国的写意画摆脱了自然形的限制,而追求以笔墨为载体的情感宣泻。由于开拓了表现上的自由空间,画家笔下的形象既跳出了特定时空中客观物象再现的制约,又由于形的限制而避免了过于的随意性。使作品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形的观念,又有自我情感的表露,达到极完善的幻化境界。但由于画家对自然物象的感悟千差万别,审美情趣各有所好,因此中国写意画家笔下对形与神的概念便有了不同的侧重。偏重工细一路的借形以抒发自我性灵的审美需求,既强调客观物象的真实性,又具主观的表现意识,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并重的目的,如注重写实的工兼写即属此类。

国画写意花鸟画图片欣赏

国画写意花鸟画图片欣赏 篇一: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中国画写意花鸟画入门大全 第一章概述 一、中国画的分科 中国画原称水墨画,始于唐,成于宋,盛于元,历史悠久,它是我国独特的绘画艺术形式,绘画技法非常丰富。从表现内容上可以分为工笔画,小写意和大写意三种。工笔画工细秀丽,造型严谨准确,大写意笔墨简练,造型概括传神,小写意笔墨技法介于两者之间,深受人们青睐,比较适合中老年人鉴赏和学习。 梅兰竹菊称四君子,是传统学习中国花鸟画的入门绘画题材,是基础课,所以将其纳入本书的编绘内容。梅兰竹菊练好后,掌握了运笔用墨的基本绘画技法,在此基础上,可举一反三再拓学其他绘画题材就容易多啦。 二、初学者应具备的工具 学国画要准备一些基本的绘画工具,简称文房四宝,具体是: 1. 毛笔毛笔种类名称繁多,形有大中小之分,质有软硬兼之别。初学时,大中小笔都应有,先备大小提斗笔各一支,大笔最好买兼毫的;中型笔买一支大兰竹、一支大白云;小型笔,买一支叶筋或衣纹笔,以后可根据需要逐步添置。

2.墨过去作画先用墨锭砚墨,墨有油烟墨和松烟墨之分,现在多用墨汁,市场上有一得阁、曹素功和中华牌等,宜书宜画,使用方便。 3.纸国画纸,有生宣和熟宣之分,生宣吸水性强,熟宣添加明矾制作不吸水。写意画要用吸水性较强的生宣纸。安徽产的“特净皮”、“净皮”最好,但价格高。初学者可用云南宣、浙江宣或四川夹江宣,价格适中。规格不要太大,一尺宣方便,可以直接做画。买三尺宣和四尺宣也可以,用时可以根据作画需要自裁,如四尺对裁,或四尺裁三,四尺裁四等。4.画毡亦称毛毡,垫在画纸下面,作画时吸收渗透的水墨初学者可以用旧毛毯、旧呢子代替,以平而有绒为好。临时作画没有条件,也可以把报纸垫在画纸下面作画。 5.笔洗内盛清水是洗毛笔用的,市场有售。初学者可以暂时不买,选择阔口而光滑的陶瓷大碗或杯瓶代替。 6.调色盘调墨配色用,市场售有七池型和重叠型的,初学者也可不买,可以选择中小型白色盘子代用,多少自便,一般有三、五个就可以啦。 7.颜色可买一盒12色的中国画颜色,也可选购常用的铅管颜色,如锌白、曙红、胭脂、藤黄、朱砂、赭石、石青、石绿等,用量多的可以随时单买补充。 笔筒、书架、镇纸等其他备品,可根据个人条件和学习进程的需要逐步添置完善。

中国花鸟画的写生与创作方法

一、概述 (一)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 学习花鸟画要走一条理论、生活、技巧同步共进的道路。这有利于创作者全面素质的培养。对中国画的理论研究要抓住史、论两条线,并从东、西方横向的对比中加以把握。尤其要深入认识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精神,并认识和掌握传统笔墨的基本要素。花鸟画的创作也离不开对生活的认识。生活包括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两个方面。而记忆和写生是画家认识生活的重要手段。 技巧是中国画家十分重视的。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认识到,技巧是在理论的指导下应用的,也需要在生活中得到检验。 传统的中国画具有十分完美的技法程式。对此,我们不仅要继承,还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造新程式、新技法。这主要通过两种方式来完成: 一是历代画家对生活加以提炼,将自然结构变化为中国画的笔墨程式;二是画家对前人创造的笔墨程式加以改造、融合而产生新程式。 (二)临摹、写生、创作交替进行 临摹是学习古代绘画遗产的重要方法,也是继承和掌握前人表现技法的重要手段。临摹时,要多观察、多分析、多研究、多比较,要与写生、创作紧密地联系起来。临摹写意花鸟画一般采用对临、背临两种方法,而不能拓临。临摹时,要先认真分析临本,有了一些体会后再下笔。特别是要理解临本的精神气质、笔墨程式。临摹到一定程度时,可以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认识做半临摹、半创作的练习。把临摹前人技法和自己的创作结合起来,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写生是花鸟画家认识生活、搜集创作素材的主要方法。写生、速写、默写,简称为“三写”。它们是搜集创作素材的主要途径。 创作是目的,临摹、写生都是为创作做准备的。创作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它是思想、修养、笔墨技法等各种因素的综合。

初中美术:写意花鸟画教案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写意花鸟画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Freehand flower and bird painting lesson plans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写意花鸟画教案 《写意花鸟画──活泼可爱的飞雀》教案广东省韶关市第十一中学黄万辉 概要:了解中国花鸟画的特点,工具的使用。 关键词:翎毛画法;飞禽。 翎毛画法是花鸟画中飞禽表现方法的专称。麻雀是最常见的飞鸟。它头大体小,头、背、尾呈褐色,背有黑斑点,颌下有一缕黑色坠羽,两侧一黑色颌斑。胸腹灰白,活泼可爱。 鸟的造型练习: 一般鸟的身体像鸡蛋,头像枣。以此为基形,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画麻雀的步骤: 褐黑点头背,浓墨画眼嘴。淡墨勾胸腹,浓墨画翅尾。背斑趁湿点,浓墨再画腿。 画飞雀:两翅张开,翅膀的方向稍加变动,飞雀的动态也就随着变化。 一、教材分析 花鸟画是我国民族绘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以悠久的

历史和独特的风格闻名于世界,以极高的艺术价值,享誉于世界画坛。 人们对花鸟画的要求是“活色活香”,对禽鸟要求是“活泼可爱”。花鸟画要形神兼备。在本册教材中,主要介绍了中国花鸟画的特点与风格,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的方法的讲解和练习,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在本节课里,教材通过对《麻雀图》的欣赏和分析,阐述了彩墨禽鸟的基本画法,重点介绍了以麻雀为代表的鸟类的画法,其画法是,首先在纸上捕捉鸟类的形态,用铅笔轻轻匀出鸟的轮廓,把鸟的身体看成枣形和一个蛋形组成,再添上尾和爪便构成鸟的基本形态,然后再从整体出发,自背部起笔,用披蓑法以褐墨写出背部,次写翼及尾,再写胸、腹,然后画出头、嘴、眼睛,再添画爪。 花鸟画翎毛画法是本课的重点,画鸟羽毛的方法有白描和没骨两种,本课采用的是第二种,写意的方法,是采用枯润结合的笔墨方法画的,麻雀背部用润笔,尾部翅膀则用枯笔。 教材中在介绍麻雀画法时还运用了小口诀的方法,把麻雀的画法编成通俗易懂的小口诀,使学生易读、易记、易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醒学生运用笔墨时要注意墨的多少、用力的轻重、行笔的快慢,利用线的刚柔、曲直,毛笔的干湿、浓淡的变化,表现鸟的形神和画面的节奏韵律美,以达

写意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写意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写意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提要:不知其要领而为之的做法,不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画画也是如此,在写意花鸟画的学习中,明白其要素相当重要。因为中国画从工笔到写意是经过一定的发展过程的 写意花鸟画教学的几点建议 学生基础较差,给教师的教学带来许多新课题,在绘画方面,许多学生无素描基础、造型能力差、理解力较弱,致使教师在授课时事倍功半,达不到预定目标。为此,教师都在尽力探索使学生能够理解与掌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通过几年来的教学,笔者在工笔画和写意画教学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物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好工笔画和写意画。现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 一、循序渐进,水到渠成 在教学上,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先让学生从一枝花、一只鸟画起,然后再画一簇化、数只鸟,这种教学进程上的循序渐进使学生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更新,既有利于他们对技巧的把握,又增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既使他们塑造形象的基本功扎实,又相应地练习了笔墨的使用,促进他们积累技巧。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达到

一定程度后,学生便可以整幅地作画了。 二、突出重点,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画理和技巧 学虽无定法,但学毕竟有法,画画更是如此,画理和技法尤为突出。画理是在创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它包含着反复实践、除旧变新的艰苦过程,一条画理需要理解,更需要在实践中运用。若不在实践中认识画理,是很难心领神会并运用自如的。我们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这一点,要特别体现一个过程,既要让学生认识到新的,又要让学生敢于否定旧的,日积月累,逐渐丰富学生的艺术技能。 三、明确培养目标,有的放矢 因材施教是中国传统的教学经验,不仅适用于高等院校,对技术院校也十分适用。 技术际校培养人才的目标就是使他们掌握一门技术。这就要求在教学生时要着重基本功的训练,主要训练他们的画技,因此,要找到切实可行的途径或手段,提高学生的画技,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最出色的技能。所谓“熟能生巧”,要指导学生勤于动手,加强训练,只有多练,才能具有纯熟的技巧和技艺。 不仅如此,我们在注意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同时,要适当地教授理论知识,不过在这方面,它同纯美术有明显的区别。纯艺术院校的学生,不仅要学习画理、画技,训练基本功与创造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相当广泛的爱好,掌握必要

崔子范大写意花鸟画作品

崔子范大写意花鸟画作品 崔子范(1915——2011.6.15 ),山东省莱阳县(现山东省莱西市)人。学名崔尚治,读中学时更名崔子范。1935年的夏天,崔子范经同窗的介绍,认识了当时在兖州一家乡村师范教美术的张子莲先生。张是一位小写意画派的花鸟画画家,曾经向清未民初的上海大家吴昌硕学过画,又毕业于上海美专。从张子莲那里,崔子范第一次领略了中国花鸟画的妙趣。1951年秋,崔子范到琉璃厂。恰巧裱画师傅刘金涛与齐白石交谊甚笃,他便主动介绍,这样的,崔子范有幸到西城跨车胡同15号去拜见了年已87岁的齐老先生。白石大师的教诲,使崔子范终身受用不尽,1935年随张子莲学绘画。1937年参加革命。1940年至1945年,赴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和延安高级党校学习。1945年至1950年,任山东省胶东区南海专员公署副专员、专员等职。历任山东胶东东区南海专员公署专员、北京医院政委、国务院城市建设部勘察测量局局长、北京中国画院(今北京画院)副院长等职。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中国当代著名画家崔子范6月15日凌晨1时48分在山东省莱西市家中逝世,享年96岁。▲半亩方塘68x68cm 艺术思想 世界上绘画艺术可分为三种:一种是黑人的艺术,注重感情的宣泄;一种是白人的艺术,注重自然科学,讲究解剖和透

视;还有一种是黄种人的艺术,注重哲学和文学入画。 国家开放,艺术也要开放。要研究、要学习、要借鉴、要通古博今。学习要多学几家,转益多师,融会贯通,选其优点,综合提高。时代特征是指导我们作画的宗旨。我们作画要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要找到艺术发展的规律,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紧跟时代,不断发展,推向前进。一个画家水平的高低,个人风格的形成,离不开时代风格,民族风格。画家与国家、民族、时代不可分开。历代画家所以成为佼佼者,都是那个时代的需要或者是那个时代所形成的。时代、民族、个人三者紧相连贯。时代、民族的需要造就画家的风格和面貌。作画、气魄、熟练和个人特征总是受时代的影响。或早或晚,每个历史时期会找到它自己的形象化的表现方法,如果人民喜欢这一新的趋势,就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止它们。过去的理论和实践都不能代替创造,一位真正的美术家,必须是他自己时代的表现者。他必须遵循自己对艺术的法则的理解,描绘自己的生活经历。到那时才可以创造出新的作品,它才能具有更深刻持久的价值。 我们的画要有时代精神,吴昌硕画花卉,任伯年画花鸟,徐悲鸿画马,齐白石画草虫,各有他们的时代特征。我们也画这些内容,但要再提高一步,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 花鸟画也好、山水、人物画也好,面临的课题不纯是客观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