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思路与对策

一、嘉峪关市基本情况

嘉峪关市位于甘肃省西部,河西走廊中段,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冲。嘉峪关市是伴随着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酒泉钢铁(集团)公司的建设而发展起来的一座新兴工业城市,1965年设市,197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甘肃省省辖市,现辖1区3镇6个街道办事处,全市总面积2935平方公里,城区规划面积80平方公里,已建成34平方公里,总人口18万人,其中非农人口16万人。

2002年嘉峪关市国内生产总值达23.8亿元,其中:第一产业0.8亿元,第二产业18.4亿元,第三产业4.6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亿元;全市财政收入6.6亿元,其中:市级财政收入2.59亿元,财政支出2.58亿元;旅游及相关产业收入 16900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亿元。

嘉峪关市是资源型城市,铁矿、重晶石、石灰石、白云岩、造型粘土储量居全省前列。镜铁山矿为大型矿床,保有储量4.63亿吨,年设计开采能力700万吨,其中:桦树沟铁矿保有储量3.08亿吨,设计年产铁矿石500万吨;黑沟矿区地质储量1.55亿吨,设计年产铁矿石200万吨。按年采700万吨计算,可实际利用60年。石灰石矿为大型矿床,保有储量9662.5万吨,年设计开采能力160万吨,可实际利用60年。冶金用白云岩为大型矿床,保有储量6169万吨,年设计开采能力20万吨,可实际利用300年。重晶石为桦树沟铁矿伴生矿床,保有储量1743.4万吨。随桦树沟铁矿开采,可利用40年。造型粘土矿为中型矿床,保有储量939.3万吨,年设计开采能力10万吨,可实际利用85年。

二、嘉峪关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嘉峪关市是典型的工矿基地型城市,与酒钢的发展息息相关,酒钢要维持目前的发展水平,自有矿山仅能再维持40年左右,届时酒钢的生产将难以为继,嘉峪关市可持续发展是摆在面前急待解决的问题。

(一)资源面临枯竭,企业负担沉重

酒钢是我国“一五”建设的重点建设项目,是西北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现有职工4.5万人,资产总额121亿元,形成从“采、选、烧”到“铁、钢、材”完整配套的生产体系和以钢铁产品为主的多元化经营格局,已形成年产铁矿石700万吨、石灰石120万吨、焦炭140万吨、生铁220万吨、钢230万吨、钢材210万吨、自备电厂总装机容量42.2万千瓦,产品达100多个品种的综合生产能力。“九五”期间,累计生产生铁748.6万吨,钢759.3万吨、材515.2万吨,5年累计完成工业增加值56.2亿元,上缴税金20.7亿元。

镜铁山矿是酒钢自有矿山基地,为大型深采铁矿。从资源分布上来看,虽然镜铁山铁矿储量有一定的优势,但资源保证程度很低,一是储量级别较低,可采储量比重小;二是矿石品质较差,Fe平均品位36.8%,矿石破碎严重,开采成本较高;三是自有资源的保证程度低,酒钢每年需从内蒙、澳大利亚调入大量的富铁矿石,来满足酒钢的冶炼需要。镜铁山铁矿是目前全国海拔最高、开采难度最大的深部贫铁矿,采矿成本高。桦树沟铁矿开采现已进入中期阶段,按年产500万吨计算,服务年限不足25年;黑沟铁矿开采处于建设期,按年采200万吨计算,服务年限仅40年左右,届时酒钢生产将难以维持,嘉峪关市将面临矿枯城衰的严峻形势。同时,由于历史原因,酒钢目前还承担着城区80%的供水(1995

年以前嘉峪关市城区生活、生产用水100%依赖酒钢供给)、70%的供热、95%的供气、近2/3卫生清洁和垃圾清运任务;承担着部分办学校、托儿所、医院及社会治安、交通管理等工作,企业办社会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直接支出1.5亿元,企业办社会负担较重。

(二)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渠道窄,社会保障负担沉重

截止2002年底,全市共有下岗人员2.35万人,失业人员4563人,发放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5640万元,发放失业救济金456万元,发放离退休养老金6435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230万元,涉及1530户,9300多人,占全市非农业人口的5.8%。全市参加养老社会统筹的企业共185户,职工41929人,离退休人员1.11万人,覆盖面98%,其中国有企业48户,集体31户,私营企业29户,其它77户。参加失业保险统筹的单位有201户,职工5.2万人,失业保险覆盖面98.5%。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社会统筹的单位265户,人员6.45万人,其中:在职职工5.34万人,离退休人员1.11万人。酒钢在岗职工2.16万人,纳入固定养老、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大额医保等社会保障的职工4.5万人,社保覆盖率为100%。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公司家庭月人均收入低于150元的有1100户,2980人;全公司生活困难职工约1.5万人,有下岗失业职工2万多人。

嘉峪关市的各项社会保障工作虽然有了一定进展,但面临的困难很多,包袱十分沉重。一是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资金供求矛盾突出,企业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足额发放难度逐年增大。由于我市企业离退休人员在职比例较高,且退休人员逐年增多,养老金支付压力巨大。二是城乡就业形势严峻,由于近几年经济增长缓慢,城市失业率逐年攀升,酒钢已有2万多名职工下岗失业,加之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2000多人,劳动力供大于求矛盾日益尖锐,就业困难引发一些社会深层次的问题日渐突出,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因素之一。

(三)可持续发展形势严峻

近年来,嘉峪关市在经济、环境可持续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产业结构单一,结构调整任务繁重,传统产业、初级产品、高耗低值产品比重大,高新技术产业、精(深)加工产品、高附加值产品比重小。由于历史原因和生产工艺的特殊性,废气、粉尘、废渣、尾矿的排放,对大气造成污染,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入十分有限。二是由于没有后备接替资源,受地域、环境、生产要素的制约,嘉峪关市传统产业的改造严重滞后,新兴产业的发展缓慢,城市将面临矿竭城衰的严峻形势。三是受生产要素的制约和资金短缺的影响,地方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低下,发展后劲不足。四是经济效益长期被转移,自我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计划经济时期,酒钢长期处于有铁无钢的历史,效益被转移到下游产业和别的地区,资源型城市自身利益得不到应有的补偿。90年代末酒钢后续工程完成后,由于缺乏发展配套产品所需要的资金、技术、人才,无法从根本上摆脱先天不足造成高投入低产出的状况。

(四)建设资金严重短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

由于资源短缺,酒钢为了保持长期发展需要,逐年减少钢铁产量和铁矿石的开采量,致使嘉峪关市经济效益明显下滑,财政收入增幅不大,城区道路、供热、供水、供电、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由于资金短缺,建设严重滞后,制约经济发展。环城路扩建工程,计划新建扩建城市二级主干道7条,总长24.48公里,工程概算投资24569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1500万元,开工建设道路3条;污

水处理工程,工程概算投资9665.8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2200万元,资金缺口7465.8万元;集中供热工程,工程概算投资5232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2600万元,资金缺口2632万元;省级嘉峪关工业园区,工程概算投资9700万元,截止目前到位资金400万元,资金缺口9300万元,很难全面启动。嘉峪关机场改扩建项目,工程概算投资5000万元;垃圾处理场项目,工程概算投资1600万元,由于资金未落实,未能开工建设。

城区道路、供热、供水、供电、垃圾、污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将严重影响城市第二、第三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培育和招商引资;飞机场建设滞后,不利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不利于河西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经济转型。

三、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

进入新世纪,面临新形势,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随着酒钢可开采矿产资源的逐步减少,嘉峪关市面临的形势日益严峻,如何面对市场,迎接挑战,再创辉煌,走出资源型城市面对的制约和困境,是关系到嘉峪关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大课题。为此,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抢抓机遇,结合市情,按照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提出了经济转型的总体思路和发展重点。

(一)总体思路

根据嘉峪关在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甘肃段建设中的战略地位,我市确定了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依托酒钢、发展特色,立足区域、扩大开放,依靠科技、超常发展,努力把嘉峪关建设成为河西走廊最富活力的、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工业旅游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

(二)发展重点

嘉峪关市未来经济发展的重点是建设“五城三高”。五城:一是钢铁城。“十五”期间和到2010年,酒钢将坚持走“高起点、精产品、高质量、高效益”之路,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适度发展规模的同时,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装备、配套建设和改组改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换代步伐,壮大钢铁主体,发展多元产业,实现结构优化,增强整体实力。重点完成炉卷工程、冷轧板带、碳钢薄板、热电改造、不锈钢工程等项目建设,形成以板、带为主导产品的产品结构体系,到“十五”末,形成年产铁210万吨、钢260万吨、材23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销售收入、利税和人均收入在“九五”末的基础上翻一番,再造一个新酒钢;地方工业重点围绕酒钢的新产品,依靠科技、依靠多种投资,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大力发展以卷材、板材、不锈钢制品为主的产业链和企业群,使省级嘉峪关工业园区尽快形成规模,提升地方工业的总量和质量,把嘉峪关建成全省重要的冶金材料基地,建成西北未来的不锈钢城。二是旅游城。以长城文化为核心,突出景区开发与基础设施建设、精品线路与精品景点培育、全民旅游全民办“三个发展重点”,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接替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启动悬壁长城-黑山峡丝绸之路风情、“七一”冰川探险、航空滑翔览胜、大漠越野休闲、讨赖峡谷探险以及速滑、蹦极等“软探险”和猎奇旅游等旅游项目,提高旅游景点的可进入性、可参与性和可观赏性,创造新的旅游品牌,努力把嘉峪关发展成国际旅游明星城。三是商贸城。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历史优势和设施优势,坚定不移地实行名品名店经销、连锁超市经销和有规模有特色专业批发经销策略,重点培育和完善“一个商业中心、两大功能区、三条特色街、多种区域批发市场”的市场网络格局。即构筑迎宾路、新华路丁字型城市商业中心,完善批发经销市场、货运仓储加工市场两个城市功能区,培育文化娱乐休闲专业街、餐饮一条街和商业步行街三条特

色街,建设建材、机动车、家具、副食加工、蔬菜果品、电子产品、工业品、旧货再造、牛羊交易、皮毛市场和小商品批发等区域性批发市场,构筑商贸流通半径辐射河西走廊及疆东、青西、蒙西、藏北的网络格局,把嘉峪关发展成河西最具集散能力的商贸城。四是数字城。进一步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信息化进程,大力推动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网上教育等新兴服务业的发展,努力建设雄关数字城。五是戈壁明珠城。加强城市建设与管理,力争通过5—10年的努力,把嘉峪关建设成为城市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生产要素聚集、科教文化发达、各项功能健全、经济繁荣、法制健全、以人为本的现代化城市,建成西陇海兰新线经济带上的明珠城。

三高:一是大力加强地企联合、地地联合、地方和科研单位联合,积极建立共融互补的协作体制,力争用5-10年时间,建成以基础工业为支撑、优势加工工业为支柱、高新技术工业为先导的河西走廊工业能量聚集高地。二是充分发挥嘉峪关移民城市以及周边大中型企业的人才聚集优势,积极创办综合性开放式大学,进一步扩大远程教育规模效益,并争取一些知名科研院所来嘉峪关合作共建科研开发基地、科研开发工作站或者建立其分支机构,进一步把嘉峪关发展成为河西走廊的人才聚集高地。三是通过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加快生态环境建设步伐,尽快实现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和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目标,把嘉峪关建成全省的人居环境质量高地。

四、嘉峪关市经济转型的对策建议

(一)制定资源型城市优惠扶持政策,加快经济转型步伐

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固然受资源丰度和采掘程度制约,但与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同样关系密切。因此,为了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除自身加大工作力度外,还希望国家能够制定资源型城市优惠扶持政策,促进资源型城市的快速转型。

1.制定资源型城市结构调整优惠扶持政策。“十五”期间,嘉峪关市除继续全力支持酒钢的改革与发展外,要重点抓好地方工业和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发展,提高第三产业在全市经济中所占比重,尽快实现全市经济均衡发展。地方工业重点抓好省级嘉峪关工业园区的建设步伐,新上一批围绕酒钢产品上游搞配套、下游深加工的工业项目,搞好地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旅游业重点搞好“七一”冰川、悬壁长城-黑山峡、魏晋墓、滑翔基地等旅游景区开发,开展多种旅游活动;商贸业重点建设建材、机动车、家具、副食加工、蔬菜果品、电子产品、工业品、旧货再造、牛羊交易、皮毛市场和小商品批发等区域性批发市场。建议一:国家从财政和政策上对嘉峪关市地方工业、旅游、商贸重点项目给予扶持,同时,在嘉峪关市布点一至两个国家直接投资的建设项目,拉动地方经济快速转型,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2.制定资源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优惠扶持政策。嘉峪关市先有酒钢,后有市政,基础设施欠帐较多。近几年来,虽然嘉峪关市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但由于地方财政为吃饭财政,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靠贷款,积累能力弱,城市供气、供热、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道路改扩建、机场扩建等方面欠帐较多,供热、污水处理、道路改扩建等部分项目虽已开工建设,但由于资金缺口较大,建设缓慢;垃圾处理、供水扩建、供电等项目已具备开工条件,但由于资金筹集难度大,尚未开工建设;飞机场扩建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但国家未予审批,交通的限制,对经济发展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建议二:国家对嘉峪关市城市供气、供热、供水、供电、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城市道路改扩建、机场扩建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给予资金扶持,为我市经济转型提供强有力地支撑。

3.制定符合资源型城市实际的便于发展的财税政策。建议三:加大资源型城市税收地方留成比例,或将资源型城市的税收用财政转移支付办法返回用于产业经济转型。同时降低资源型企业税负,象建设东部经济特区那样对西部资源型城市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权,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和发展积蓄后劲。

(二)扶持资源型城市支柱产业转型

嘉峪关市是一个以原材料工业为主的工矿型城市,冶金工业是嘉峪关工业经济的支柱,酒钢公司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66.4%,其提供的利税占全市财政收入的比重接近70%,因此,发展壮大酒钢公司,全力解决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是关系到嘉峪关经济能否超常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大问题。酒钢公司发展中目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按照酒钢公司自备矿山目前的开采速度,矿山只能再维持40年,届时,酒钢的生产经营难以维继,我市将陷入生存困境。为避免这种被动局面的发生,酒钢只能减少现有矿山开采量,从周边地区购买矿石,延长自备矿山使用年限;二是工业增长方式还不适应市场竞争的要求。酒钢公司生产的多为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少,不能适应市场经济激烈竞争的要求。为解决上述困难和问题,提出如下建议:建议四:尽快开工建设镜铁山-天峻县铁路,把青海西部和西藏北部的铁矿、焦煤等资源运往酒钢,解决后续资源,保证酒钢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交流与合作。建议五:对酒钢产品结构调整的重点建设项目给予重点扶持。“十五”期间,酒钢将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适度发展规模的同时,通过淘汰落后工艺装备、配套建设和改组改造,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步伐,新上不锈钢、碳钢薄板、热电改造等项目,使企业产品实现由碳钢向碳钢不锈钢并重转变,以多品种、精产品、高附加值的产品赢得市场。

(三)对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建设给予资金扶持

嘉峪关市地处戈壁,北临沙漠,植被稀少,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面积达9.97万公顷,受荒漠化危害的耕地达1800公顷,占现有耕地面积的57.8%;受荒漠化危害的草场面积达3600公顷,占现有草场面积的92.4%,自然生态十分脆弱。工业污水及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能力不够、水平不高,对本市和下游地区城乡居民生活影响大。沙尘暴等自然灾害活动频繁,给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带来较大的破坏。面对恶劣的生态环境,嘉峪关人民经过不懈的努力,连续开展了8个绿化年活动,植树种草,使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由4%提高到25.6%,增长了21.6个百分点;建设广场、水库,使全市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观。然而,由于相对恶劣的自然条件的制约,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建设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为此,我市编制上报了《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提出了安远沟水库、农村节水灌溉、水源地保护、防护林、城市及冶金厂区生态环境建设、防沙治沙、天然草场治理及封育禁牧围栏、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酒钢厂区污染源综合治理等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总投资16.63亿元,由于资金落实难度大,只有安远沟水库、防护林、污水处理项目开工,其它项目尚未开工建设。建议六:对嘉峪关市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给予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破解资源瓶颈探索转型之路

高翔

资源型城市转型是公认的世界难题。最先投入矿产资源开发的西方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出现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此后的几十年中,美国油城休斯顿与洛杉矶、德国煤城鲁尔、法国煤钢城洛林、日本煤城九洲、加拿大镍矿城市萨德伯里等资源型城市都在转型的阵痛中艰难探索、前行。我国的资源型城市也同样被资源枯竭的阴影所笼罩。有着“天南铜都”美誉的云南东川市,因资源枯竭,4个铜矿全部停产,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矿竭城亡”的第一个实例。钻出了中国第一口油井的甘肃玉门市因资源枯竭在10年内有9万多人从玉门老城迁出。曾经的辉煌成为向前发展的负担,如何实现转型,这不仅仅是东川、玉门,更是所有资源枯竭城市需要面对的难题。

居安思危积极应对转型挑战

拥有6221平方公里土地、92万人口的七台河市是从资源型城市到资源枯竭型城市的一个缩影。这是一个因煤而生、缘煤而兴、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煤炭工业城市。1910年发现煤,1956年勘探煤田,1958年建矿并修通铁路。1960年建镇,1961年成立矿务局,1965年改特区,1970年设市,

1983年晋升为地级市。几十年的时间,煤炭,使一片山林荒野变为现代化的工业城市。七台河市已探明的资源有煤炭、石墨、大理石、黄金等。煤种齐全,有主焦煤、气煤、无烟煤等十多个品种,炼焦煤占总储量的82%。煤质优良,具有特低硫、低磷、高发热量、高硅含量等特点,素有工业精粉的美誉。

50多年来,为支援国家建设,七台河坦荡奉献。在“宁可汗水漂起船,不让国家缺煤炭”的响亮口号声中,5亿多吨的优质原煤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七台河也因此戴上诸多光环:国家保护性开采的三个稀有煤田之一,全国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东北地区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黑龙江省唯一的无烟煤生产基地、黑龙江四大煤城之一。

但因煤而兴,煤竭城衰,让崛起的七台河受到多重困扰。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急需调整,劳动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巨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日益增加,城市建设历史欠账多,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等,前所未有的多层面的困难挑战着这个城市的承受能力。

七台河市煤炭资源探明可采储量不足3.8亿吨,稳产年限不足10年,这些数据沉甸甸地压在全市人民的心头。资源型城市七台河转型道路将向何处延伸,成为七台河市委、市政府急需迫切解决的问题。

2009年,七台河市被国家列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这在七台河市引起巨大的震动,人们在惊愕、迷茫中思考着。然而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不回避困难、应对挑战、解决问题的态度。人们困惑的心情逐渐平复了,二次创业、投身转型成为这个城市前进的号角。

创造环境保障转型顺利实施

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涉及的部门多,担负的任务重,七台河市成立了由市领导任组长,政府有关部门及区县政府领导为成员的转型领导小组。同时,组建了经济转型办公室,在全市范围内选调掌握政策、了解市情、熟悉经济、善于研究的精干人员具体负责城市经济转型的推进工作。

2009年11月,七台河市制定了《关于加快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决定》,明确了转型方向、目标、任务。2010年3月,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的“七台河党政军企考察团”赴石嘴山、白银、萍乡和淮北四个资源枯竭城市进行资源型城市转型调研,达成了七台河不转不行的共识。充分利用媒体宣传转型工作,统一思想,提振士气,描绘远景,形成了全市人民共同参与转型的良好氛围。

至2009年底,七台河市共获得国家给予资源枯竭城市的财力转移支付资金1.99亿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国

家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的管理和使用,提出要充分发挥“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明确指出该资金不许用来还历史欠账,不许用于行政支出和社会保障,要用在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建设转型工业园区、矿山恢复和生态环境治理及完善公共基础设施等方面。通过国家财政性转移支付资金的引导,带动其他相关投资近15亿元,呈现出民间资本积极参与城市转型的态势。国家首批1亿元资源型城市专项资金,七台河市盛昌蔬菜加工项目就获得1123万元,占全部专项资金的九分之一强,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1.1亿元,即将竣工投产,届时将有1100名下岗职工重新走上就业岗位。

七台河重视城市转型的规划工作,提出“结合八大经济区规划,高标准编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规划”的要求。在《七台河市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规划》的基础上,各区(县)也编制了各自转型规划,形成推动全市科学转型的规划体系。目前,这个转型规划已首批通过国家发改委组织的专家评审。

延长产业链条争取转型时间

按照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规律,尤其对煤炭资源城市而言,至少要用50年时间,才有可能成功转型。多年来,“一煤独大”的资源格局造成了七台河对煤及相关产业的严重

依赖。怎样走出一条具有煤炭资源型城市特色的经济转型、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立足于七台河基本市情,市委、市政府提出,要大力发展煤炭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条、增加产品附加值,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几年来,七台河始终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根

本措施,不断加大推进力度,无论是单个企业的点循环,还是某个产业的线循环及工业园区内的面循环,各个层面均有较大的突破。

以宝泰隆、亿达信等公司为代表的煤焦企业,通过发展焦炉煤气制甲醇、煤焦油加氢、苯加氢等项目实现了物质合理循环、价值逐级增高、余能回收利用。昼夜燃烧的“天灯”熄灭了,污水横流的现象没有了,各产业链之间互为资源、吃配发展,基本实现了原煤“吃干榨净”和效益最大化。新兴煤焦化循环经济园区、茄子河煤电建循环经济园区,成为七台河市典型的煤炭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如今,七台河市原煤实现了全部入洗,优势焦炭、煤化工、电力、新型建材等接续产业渐具规模,煤——焦——化工、煤——电——建材、煤炭产业循环经济链条基本形成。焦炉煤气制取甲醇、煤焦油加氢、煤矸石发电和制砖已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1吨焦煤经过洗选、炼焦、制成

化工产品,与销售原煤相比,销售收入增长了1倍多,工业增加值增长了2倍多,经济效益增长了3倍多,洗选、炼焦等产业抗御市场风险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全市通过矸石发电,年消耗煤矸石、煤泥400万吨;通过发展新型建材,年消化煤矸石和粉煤灰65万立方米,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达75%;通过发展节能环保项目,年可利用矿井水回用率达70%。据测算,循环经济的发展,每年将为七台河带来8亿多元的直接经济效益,拉动当年工业增加值增长15个百分点以上。

优势再造谋划替代产业

结构性矛盾是资源型城市的主要矛盾。长期以来,七台河市主导产业仍以煤为主,煤及煤炭相关产业占全市GDP的44%、占工业增加值的90%、占全部税收的70%。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煤与非煤产业比例调整,由依赖煤炭资源为主向多元化产业综合发展,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一直是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积极探索的课题。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来看,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煤与非煤双轮驱动,促进城市经济转型”,都是七台河市转型的核心和根本出路。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发展,七台河市着眼自身基础主要发展四大产业集群。一是扩大特色木制品制造业规模,打造行业航母。通过发挥品牌优势,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开发更多

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扶持成长性好的木制品加工企业尽快做大,形成木制品加工产业集群。二是以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为重点,实现机械制造业跳跃式发展。引进国内外农业机械、矿山机械先进生产技术,加快大型农机具和矿山机械等新产品研发,建成东北地区重要的农业机械生产基地和矿山机械制造产业集群。三是依托农畜产品资源优势,做大农畜产品加工及饲料工业。发挥地处全省东部城市群中心的区域优势,利用域内及周边农业县和国营农场的农畜产品资源,引进知名企业来七台河落户,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组建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四是积极发展碳纤维等新材料,壮大高新技术产业。立足现有资源和企业基础,重点开发粉煤灰纤维、焦油沥青碳纤维、锂离子电池阴极复合材料等,使新材料产业成为非煤替代产业中的生力军。在培育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同时,七台河还在积极发展医药及医药中间体、建材业为代表的其他传统产业。

七台河市转型工作取得的初步成绩,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思想的前瞻性,得益于国家对资源型城市的关注和支持,得益于较为雄厚的民间资本。城市转型需要长期的过程,在未来十年甚至几十年的转型之路上,注定有着坎坷和崎岖,这将考验着这座城市的决策者及92万人民。相信“全市人民参与转型,转型成果由人民共享”的举措,必将促进这座城市实现顺利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思考 一、县域经济的概念及特点 (一)什么是县域经济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县级政权为调控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也就是说,首先,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它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广大农村为腹地,城乡兼容。其次,县域经济有一个较完整的市场调控主体,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且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第三,县域经济以市场为导向,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具有开放性。第四,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其活动涉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发展重点产业。 (二)我国县域经济的特点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与发展中,中国县域经济形成了农村性、地域性、层次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基本特点。 1、农村性。在中国,习惯上总是把“县”与农村和农业联系在一起,离开了农村和农业也就不称其为“县”。所以,农村性是我国县域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2、地域性。县域经济的地域性,是指县域经济在空间上具有一定的范围,在地理上具有一定的位置和相互间可分割的行政界限。县域经济的社会再生产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的经济活动,主要是在这一特定区域内进行的,县域的经济管理权限也局限在这一范围内。 3、层次性。是指一个县范围的全体经济的总和,它既有产业的总和,也有各种经济所有制的总和;既有老百姓经济,即就业与收人;也有政府经济,即财政收入和财政收支平衡。从这个意义上看,县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层次性。 4、综合性。县域经济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经济运行体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国民经济的一个缩影,具有与国民经济相对应的各个产业、领域和部门。县域经济集三次产业、集生产和非生产性活动、集经营与管理为一体,具有很强的综合性。 5、差异性。县域经济的差异性以及相关联的县域社会差异性,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点和难点。据统计比较,人均GDP最高的100个县是最低县的15.1倍。中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经济实力雄厚,其数量占全国县(市)总数的不足二十分之一,人口占全国县域总人口的不足十分之一,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标准版)

编号:YB-JH-0571 ( 工作计划)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2020年重点工作计划(标准版) Frequently formulating work plans can make people’s life, work and study more regular, and develop good habits, which is a habit necessary for success in doing things

经济发展服务中心2020年重点工作 计划(标准版) 摘要:经常制订工作计划,可以使人的生活、工作和学习比较有规律性,养成良好的习惯,因为习惯了制订工作计划,于是让人变得不拖拉、不懒惰、不推诿、不依赖,养成一种做事成功必须具备的习惯。本内容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使用。 由于整体经济呈现下行态势,工业经济发展增速趋缓,房地产经济发展遭遇较大困境,在此形势下,为了顺利开启“十三五”规的新征程,顺应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各街道全市范围找位置,谋发展的新要求,我街道经济工作将以“突出风险控制管理、突出税源企业管理、突出科技创新引领、突出服务企业质量”为工作重点,以重点区块开发为依托、税源企业招引和维护为基础、科技创新驱动为支撑、提升服务质量为保障,促进甬江城市经济新发展,努力实现街道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一)突出风险控制管理,全力维护企业稳定发展 自去年以来,部分企业因各种原因出现经营困难,个别企业仍在处置中,为此街道始终密切关注企业发展状况,成立企业危机应

企业运营转型实施计划方案

XX公司推进运营转型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公司运营转型的总体部署,借鉴兄弟企业运营转型工作经验,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按照运营转型“五步法”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运营转型总体目标 (1)突破传统的管理理念;(2)打造卓越的管理团队; (3)构建科学的管理体系;(4)实现满意的成本收益。 二、运营转型工作方式 以效益为导向:明确各项关键生产指标的基准和目标,明确具体措施,加强过程监控。 持续发展:既要注重短期效益,又要关注发展后劲,在运营转型中寻找两者的结合点。 能力培养:要着力提升运营骨干和企业全体管理人员对技术工具的运用能力,竭力改善不良的工作方式。 深入基层:通过各种渠道听取、吸收不同层次员工的意见,在具体生产实践过程中进行诊断,吸取最佳实践经验并进行提炼,注重充分发挥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加快推广进程。 三、成立公司运营转型现场工作团队(合计78人): (一)总部代表:XXX 职责:系总部针对公司运营转型工作派驻企业的特派代表,是总部运营转型外派专家团队的组长,负责外派专家团队的管理,是企业与总部运营转型工作对接的纽带和桥梁,代表总部指导本地企业运营转型工作、并给予技术方面的支

持。 (二)企业代表:XXX XXX XXX 职责:协助运营转型领导小组开展运营转型现场工作,负责企业运营转型团队的内部协调与管理工作。 (三)麦肯锡项目经理:XXX 麦肯锡项目顾问:XXX (四)成立三个现场工作组(共计72人,其中总部外派专家6人): 1、第一专业组(共39人,其中总部外派专家2人)): 组长:XXX 副组长:XXX(总部外派专家) 各工作小组及成员: (1)XX工作小组(9人): 小组长:XX 成员:…… (2)XX工作小组(9人): 小组长:XX 成员:…… (3)XX工作小组(10人): 小组长:XXX 成员:…… (4)其它成员(9人):…… 2、XX专业组(共16人,其中外派专家2人): 组长:XX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简介 甘肃省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闻名中外的丝绸之路横贯全境,成为历史上最早开展东西方经济文化和各民族间交流的开放地区,是西部地区唯一具有承东启西、南拓北展区位优势的省份,是联结亚太地区和亚欧地区的重要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省会兰州是中国西北的交通、通讯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是全国12大主干交通枢纽之一。全省土地总面积42.58万平方公里,居全国第七位。现辖12个市、2个民族自治州,总人口2600多万,有55个民族成分。其中,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是甘肃独有的少数民族。 甘肃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的省份。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黄帝相传诞生于甘肃。拥有丰厚的文化遗产、风格独特的自然景观和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古丝绸之路在甘肃境内绵延1600多公里,是著名的“黄金旅游路线”,作为中国的旅游标志的铜奔马就出土自甘肃。有敦煌莫高窟等享誉全球的著名旅游景点。甘肃是中国的资源大省,境内已探明储量的矿产有81种,其中保有储量居全国第一位的有镍、钴、硒、铂族金属等10种,居全国前五位的有34种。尤其是金川的铜镍矿,其规模仅次于加拿大的

肖特贝里硫化铜镍矿,居世界第二位。煤炭资源保有储量89.2亿吨,石油资源储量12.4亿吨,天然气探明储量67.25亿立方米。水利理论蕴藏量为1724万千瓦,水资源居全国第四位,可开发的风能装机容量近2000万千瓦,居全国第五位。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现有药材品种9500多种,是中国中药材的主产区之一,草原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一,是全国五大牧区之一。甘肃具有良好的工业基础,科技水平在西部地区处于领先地位。甘肃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化工、能源、原材料基地,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是西部的重要工业核心区,具有较强的科技研发实力,在航天技术、生物制品、精细化工、电子信息、干旱农业、草原生态和沙漠治理等方面具有全国领先水平。 去年以来,我省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出台《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的重大历史机遇,坚持省委"四抓三支撑"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入实施"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的区域发展战略,着力贯彻落实国家扩大内需各项政策措施,着力加大项目建设工作力度,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了全省经济总体平稳较快发展。呈现出投资、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各产业平稳较快增长,经济社会均衡协调发展的总体态势。去年,国务院办公厅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标志着甘肃经济发展进人了新阶段。刚刚过去的2010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和对策措施 泌阳县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思路是:调整农业,放活工业,招商引资,多方融资,龙头向外,开发市场,向内挖潜,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全面扩充经济总量,提高增长效益,为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立足这一思想,提出了近期发展的七项对策措施: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打牢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基础。一是调优农产品结构。主要是压缩市场滞销的一般粮食作物生产面积,稳定优质专用小麦和有泌阳特色的优质无公害小杂粮种植面积,积极发展优势蔬菜、瓜果、花卉、牧草、烟叶、中草药以及以香菇为主的食用菌等经济作物,重点抓好泌阳绿色系列小杂粮生产与市场开发,象河蜜枣,贾楼白云山仙桃、马谷田瓢梨及老河、陈庄板栗的生产与开发,以泌阳花菇为代表的食用菌生产与深加工,泌阳“金铜山”牌烟叶的规模种植等项目,创立泌阳优势农产品品牌,巩固和提升泌阳“牧、林、菌、矿、烟”五大支柱产业。二是调大养殖业结构。重点发展优质安全畜禽产品和蛋、奶类生产,做强做大畜牧支柱产业。在积极申报“泌阳肉牛”品牌的同时,建设好羊册、陈庄、杨家集等乡镇的规模养殖小区。以县外贸公司为龙头,加快象河、杨家集等乡镇的屠宰

加工基地建设。搞好泌阳驴的保种、提纯、扩繁、复壮和其他畜禽品种的引进与改良。实施种草养畜,强力推行动物免疫标识制度,兴办一批肉类加工、保鲜冷藏、皮革制品等深加工企业,在保持全省畜牧、黄牛养殖大县位次的基础上,全力打造泌阳绿色纯天然无公害畜禽品牌。三是调整农业布局结构。通过强龙头、壮大户、带基地,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带,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充分发挥“泌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县”的环保优势,把发展绿色食品产业放在突出位置,建设一批成规模、成系列的优质畜产品、水产品、粮食、林果、蔬菜生产和加工基地。四是调整农村就业结构。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和小城镇转移。大力发展农、林、牧、渔产品深加工企业,逐步实现农产品的就地加工、增值、转化、变现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地分工、消化。积极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扶持农民合作运销组织和农产品经营企业,在增加就业岗位的同时,努力构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与外界大市场的绿色快捷通道。提升劳务经济,在县外积极参与并建立与外省的劳动力信息收集、分析、评估和定期发布联动协作,在县内建立健全包括就业咨询、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在内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在外出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方,成立必要的机构,为我县输出人员提供各种维权服务。鼓励和支持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劳务输出经济与县内县域经济的互补与融

外向型经济工作思路和措施

外向型经济工作思路和措施 (一)大力推进利用外资转型升级。一是紧抓重大项目。对在手的重大项目实行专人跟踪服务,将德国工业园、江山并购、东方重工利润转增资、综合保税区入园项目等重大项目分配到外资审批系统每一个工作人员,实行重大项目“特别通道、特别服务”。同时,加强项目信息跟踪落实,尽快形成一批新的在手项目储备,为全年工作增加后劲。二是扩展外资嫁接。在“1153”工程调研和13年工业经济调研分析的基础上,对各镇、园区有意向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国外先进设备、嫁接国外知名品牌的企业,进行深入分析认证,细化工作方案,通过扩展外资嫁接工作,争取利用外资工作有新的突破。三是创新引资方式。利用新时代、新扬子、东方重工、亚星锚链等一批上市公司和“旗舰型”企业的知名效应大力吸引外资。充分发挥华侨资源和在外靖商的作用,积极推进“以民引外”、“以外引外”、跨国并购、海外上市等,不断拓宽招商渠道,努力走出一条特色招商之路。 (二)大力推进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一是突出品牌建设,优化出口结构,努力在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竞争力上下功夫。制定出口名牌建设发展规划。强化培育出口名牌的政策导向,形成面向更多企业的政策支撑体系。指导鼓励企业参加商务部出口名牌的评审工作,努力做好企业申报出口名牌的服务工作。二是加快综保区申报,利用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一类开放口岸这两个金字招牌,

积极加快综合保税区申报工作,尤其是在项目引进工作中,注意招引外向度高的企业入驻综保区,增强外贸进出口后劲,同时引导本土企业、外贸出口转型升级。三是依托外经打破瓶颈,实现外贸发展转型升级。鼓励锚链、纺织、一般装备制造等我市传统优势产业的生产能力向目标市场转移,将产业链的两端放在国内,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总部公司,带动出口增长。鼓励弘腾、中泰等企业承接境外承包工程时,带动国内原材料、设备等产品出口。支持具有一定实力的企业与有关国家(地区)开展能源、矿产等方面的互利合作,建立稳定的境外能源资源供应渠道,增强资源产品进口。 (三)大力推进对外合作国际化进程。针对我市大部分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不足,国际化经营人才缺乏的实际,引导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稳健地走好“走出去”这步棋。一是鼓励扶持优势企业赴境外发展,吸纳境外资金,构建国际化的研发、生产、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跨国收购有一定知名度、一定市场份额的国外品牌,不断提高跨国合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条件的企业要创境外总承包资质、争境外总承包工程。二是鼓励扶持有一定实力、正处于爬坡过坎阶段的企业,采取民外合资、借船出海、品牌代理等形式,推进国际化发展。三是鼓励扶持中小企业依托龙头企业和海外人网络,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进入全球产业链。同时,积极引导各类企业加快开放型经济人才的培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形成自己新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国际化步伐。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 (上下测试试题全)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究 (上下试题全)

————————————————————————————————作者:————————————————————————————————日期: 2

世界经济转型调整趋势及战略应对研 究 (上)试卷 [考试时限]:60分钟00 49 29 [分数]:83分 1、世界经济增速放缓将影响外需市场。 正确 错误 2、页岩气是一种储存于页岩(属于沉积岩)中的非常规天然气,成份以乙烷为主。 正确 错误 3、页岩气不会取代近年发展缓慢的可再生能源产业。 正确 错误 4、本课程认为,新兴市场国家自身存在的结构性问题滞缓了经济复苏步伐。 正确 错误 5、页岩气产业有助于美国再工业化进程,并推动经济与就业增长。

正确 错误 6、本课程认为,金融危机会改变世界经济增长趋势。 正确 错误 7、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的“新常态”是低增长,低债务。 正确 错误 8、从2009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发达经济体的这种经济低增长的态势,拖累了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 正确 错误 9、未来较长时期主要新兴市场国家经济增速缓慢也将成为常态。 正确 错误 10、中国是最早在页岩气大规模生产和应用的国家。 正确 错误 11、页岩气革命增加了全球的能源供给,对国际能源价格造成了下行的压力。作为能源进口大国,我国将有更多的能源

供应可供选择。 正确 错误 12、()是最早在页岩气这个技术上取得突破的国家。 英国 美国 伊拉克 日本 13、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爆发后,发达经济体陷入()的“新常态”。 高增长、高债务 低增长、低债务 低增长、高债务 高增长、低债务 14、世界第一出口大国是()。 印度 中国 墨西哥 日本 15、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过去历次金融危机的研究表明,危机结束后的中期内,增长速度比趋势线平均要低()。 20%

银行转型经营工作汇报:改革措施促发展_转变思路谱新章

改革措施促发展转变思路谱新章 银行转型经营工作汇报 调整营销思路,突出四个转变。按照总行快速全面实施银行改革发展转型的经营思路,通过整合零售产品进行综合营销,整体推进综合金融服务,着力调整现有业务产品结构,推动银行由单一金融向综合金融转变,由传统金融向线上线下互动金融转变,由规模增长向价值创造转变,由资源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加强产品学习,做好综合服务。做好网点柜员培训工作,共享营销经验,提高网点柜员综合营销的意识;加强对客户经理队伍培训,通过总行、支行、分支机构三层学习模式,让客户经理形成良好的营销意识,掌握各项产品的特色、优势及操作要领,做好客户综合服务工作,造就支行专业化营销队伍。 细分客户群体,提高客户黏度。一是针对公司类客户细分为:融资需求较大的客户、结算较为频繁的客户、企业员工较多的客户、原材料或产品易燃或易损毁的企业、有进出口业务的客户、财务管理有待规范的企业。二是针对个人类客户,按照授信关系、授信金额、授信用途等因素细分为9类客户:存款在50万元以上的非授信客户、存款在50万元以下的非授信客户、授信金额在5万元及以下客户、授信金额在5-30万元的消费贷款客户、授信金额在5-30万元的经营贷款客户、授信金额在30-100万元的消费贷款客户、授信金额在30-100万元的经营贷款客户、授信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消费贷款客户、授信金额在100万元以 — 1 —

上的经营贷款客户。 深化多方联动,发展普惠金融。一要加强公私联动。客户经理对外营销时要积极推介我行公司类金融产品,争取将上下游公司发展成为我行客户,同时积极拓展企业的股东、高管及员工。实现个人客户和公司客户有机结合,做到优势互补、组合营销。二要做好内外联动。客户经理在对外营销的过程中要积极做好客户拓展和产品推介,内勤柜员要提高业务操作技能和门市服务。通过内外勤的互动,传递好相关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及时为客户提供综合优质的金融服务。三要促进上下联动。支行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员工要认真梳理手中的重点客户,以客户需求为基础,把交叉销售和捆绑销售充分运用起来,优化内部流程,提高质量和效率,突出市场竞争优势。 根据客户需求,推动产品创新。根据客户提出的意愿和要求,营销人员要及时创新服务方式,提出产品设计需求,上报支行部门及总行,创新出既能满足客户所需,又能为我行带来更大价值的新产品,最终实现双赢,促进各项业务稳定、快速发展。 — 2 —

甘肃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甘肃经济发展亟需解决的几个问题 甘肃省省市主要领导干部研讨班暨省委十一届十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十二五”时期的主要奋斗目标是:全省综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生产总值增速高于“十一五”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稳定较快增长,工业万元产值能耗和污染物排放低于“十一五”水平,财政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产业实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实现新跨越,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经过五年的奋斗,把我省打造成西北地区的交通枢纽、商贸中心和人才科技高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新能源及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和特色农产品生产与加工基地,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围绕“十二五”主要奋斗目标,如何全力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经济增长速度达到两位数以上,个人认为,当前亟需重视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一、转变发展观念,淡化GDP考核政绩 甘肃省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省份,“十一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实施区域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夯实“三农”发展基础,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克服汶川大地震、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严重困难,我省生产总值保持了年均10%以上的增长速度,粮食总产量和单位面积产量实现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民生得到有效改善,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但是,就我省目前的现状来看,仍然有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困扰着我们。其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各地的干部在发展的过程中过重的倾向于GDP的增长。我们知道,发展GDP最快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出让土地,和大规模的资源开发。虽然这是个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就我省来说,如此过渡的开发容易出现很多后续的连锁问题。首先是导致耕地减少、粮食减产。大量的川地、水浇地等优质土地被用于房地产开发,表面上看有利于城市化发展,短期内GDP增长了,

(发展战略)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的几点思考

关于县域经济发展思路与措施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行政区间内或其经济空间范围内的经济。其最大的特点:一是农的成份大,整个经济与农的联系也即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非常密切。二是整个经济相对落后。三是在经济发展的相当阶段内,往往与当地的资源优势相联系。 对县域经济概念它的内涵外延,还需要理论界认真研究。因为,这对探讨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发展规律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应从县域经济与市域、省域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共性与个性,各个县的共性与个性以及当前县域经济所处的历史方位等不同方面,深入研究县域经济的特点、规律等,以此更有效地指导县域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宏观、微观政策和措施。 一、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和发展重点 对于县域经济的发展,当前各界最关注的是“三农”及相关问题,特别是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工业化和城镇化、农业劳动力转移、农业产业化经营等等,并对这些问题都有了比较丰富、比较深入的探讨。 我认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基础配套和发展的集中体现是城镇化程度的提高。其中:基本任务是加快“三农”问题的解决,即“三农”问题是制约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县域经济的整体工作要围绕着或立足于“三农”问题的解决来展开,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突破口是加快工业化进程,即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要靠工业来带动,包括农产品增值主要靠工业来转化,农业劳动力转移首先靠工业来吸纳,城镇建筑业、服务业的发展首先要工业发展来创造需求和积累资金等等。所以,县城经济发展中,工业是重中之重,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主要出路所在。基础配套和集中体现是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即一二三产业特别是二、三产业的发展需要城镇化的发展提供更好的硬件环境来配套,而城镇化水平要与一二三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需要相适应。城镇化水平滞后会制约一二三产业的发展,而太超前则不仅不会必然推动一二三产业的必然发展,还会成为无本之木,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 关于县域经济的发展思路以及发展规划,当前应特别注意要立足县情,辩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既要跳出“三农”抓“三农”,也还必须立足“三农”抓“三农”。跳出“三农”抓“三农”,从统筹城乡发展的意义看,无疑是正确的,这是我国抓“三农”思路的一个重大进步。但现在流行的一个热门话题是:跳出“三农”抓“三农”,就是“三农”要“三化”,即农村城市化、农民居民化、农业工业化。我认为,这就走向了极端,既是不可能的,对实际工作的指导也会是十分有害的。无论到什么时候,“三农”只会减少,不可能被全部“化”了。在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三农”工作的整体思路还只能只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在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立足“三农”抓“三农”的同时,不断提高农村的城市化水平,农业的工业化程度和农业劳动力向非农劳动力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 工作重点1

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争创全省藏区跨越式发展示范县的关键时期,是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加速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时期,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崛起、进位赶超的攻坚时期。我们必须以更加宽广的眼界审视发展大势,准确把握*/*县情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抓住有利条件和政策机遇,直面应对挑战和困难,全力破解难题,在新的起点上,以更加务实的态度,更加饱满的精神推进*/*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跨越发展。 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两大战略”“五大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统筹城乡融合发展为重点,以争创全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示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工业强县、特色产业富民和生态安全三大战略,着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新兴碳材生产基地、全省重要的矿业及新能源化工基地、全省重要的高原绿色农畜产品供应基地、全省最具吸引力的民俗宗教生态避暑旅游基地,全力构筑石羊河和*/*西北部生态安全屏障,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努力在跨越式发展中凝聚科

学发展力、提升经济竞争力、增强民族团结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确定的“1342”发展战略,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壮大县域经济实力,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发展后劲,经济总量保持两位数的发展速度,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实现翻番目标,特别是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等主要指标,既要高于“十一五”增速,又要高于全市“十二五”平均增速,确保经济发展水平有大的提高,基础设施条件有大的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有大的变化,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努力实现“三年一小变,五年一大变”,争创全省藏区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示范县和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示范县。 奋斗目标是:2016年生产总值达到68亿元,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60亿元,年均增长33.3%;工业增加值达到39亿元,年均增长30%;大口径财政收入达到11.6亿元,年均增长25%;一般预算收入达到4.2亿元,年均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万元,年均增长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530元,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1亿元,年均增长18%;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

机遇与挑战——万达转型战略分析

机遇与挑战 ——万达转型战略分析一、万达四次转型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2) (一)第一次转型:突破地域局限,从地方企业变成全国性企业,由区域品牌变成全国性品牌。 (2) (二)第二次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从住宅房地产转型为商业房地产。 (3) (三)第三次转型,大规模进军文化旅游产业,使万达由单一的房地产企业发展为综合性企业集团。 (5) (四)第四次转型,向跨国企业转型,从一个中国的大型企业向世界一流的大型企业转型。 (5) 二、万达目前转型存在的问题 (6) (一)经验匮乏 (7) (二)资金压力 (8) (三)竞争激烈 (8) 三、万达未来发展需考虑的问题 (8) (一)高负债问题 (8) (二)重资产问题 (9) (三)行业竞争问题 (9) (四)人才问题 (10) 参考文献 (11)

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形成商业、文化、金融三大产业集团,2015年资产6340亿元,收入2901亿元。万达商业是世界最大的不动产企业,世界最大的五星级酒店业主;万达文化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文化企业、世界最大的电影院线运营商,世界最大的体育公司;万达金融是中国最大的网络金融企业。万达集团的目标是到2020年,资产达到2000亿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收入1000亿美元,净利润100亿美元,成为世界一流跨国企业。 万达商业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不动产企业,截至2016年7月,已在全国开业142座万达广场、93家酒店,持有物业面积2831万平方米。万达商业拥有全国唯一的商业规划研究院、酒店设计研究院、全国性的商业地产建设和管理团队,形成商业地产的完整产业链和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2015年,万达商业开始向轻资产模式转型,标志着万达商业的发展进入靠品牌获取利润的崭新阶段。 一、万达四次转型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一)第一次转型:突破地域局限,从地方企业变成全国性企业,由区域品牌变成全国性品牌。 大连万达成立于1988年,成立初期发展迅速,至1992年企业收入已接近20亿元,占同期大连房地产市场份额四分之一左右,规模已相当之大。此时,万达想要进一步谋求跨区域发展,究其原因是有着想将企业持续做大的追求。万

商业银行关于经营转型的调研报告

商业银行关于经营转型的调研报告 xx支行自XXXX年X月X日成立以来,走过了XX年的发展历程,纵观这XX年的发展道路,可谓是起起伏伏而又颇为 平坦,各项业务工作均呈上升趋势,但传统业务一直在我行居主导地位,经营收入和利润主要依靠贷款利息收入来维持,一些包括中间业务、电子银行在内的新兴业务发展缓慢,面对XX年以后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市场的全面放开和目前工 商银行正在进行的改革,我行面临着如何进行顺利实现经营转型,从传统业务中解放出来,向新兴领域进军的重要课题。 日前支行党总支组织了一次高开支行经营状况的全面调查,并召开了专题行务会,对我行目前的状况进行了认真的人习和研究,从中找出了制约我行发展的问题及其根源所在,理顺了思路,制订了一些具体的措施和办法,并撰写调查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一、业务工作基本情况分析 截止XXXX年X月XX日我行各项主要经营指标: 存款计划:储蓄存款余额目前已经达到XXXXX万元,较年初增加XXXX万元;对公存款余额目前为XXXXX万元,较年 初下降XXXX万元;同业存款余额达到了XXXX万元,较年万元。XXXX初增加了.

中间业务收入计划:目前已经实现XXXX万元,同比增长了XX%。 风险控制计划:我行目前法人客户的不良贷款已经全部处置或剥离,目前仅有个人贷款有小部分不良,不良率控制在较高的水平。 财务收支计划:经营利润计划截至X月末实现XXXX万元;利息收入计划目前已经达到XXXX万元。 经营情况分析 存款:我行的储蓄存款一直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为XX%左右。自XXXX年以来我行的储蓄存款增长幅度空前高涨,XX年、XX年增幅分别是XX%和XX%,今年截止X月底余额为XXXXX万元,较上年增长达到了XXXX万元,增幅达到了前所未有的XX%强,创建行以来的最好水平。目前储蓄存款的总户数为XX万余户,其中平均余额超过XX万元的有XXXX户,占总户数的不足千分之二,余额达到XXXXX万元以上,占总余额的XX%强;20-50万元的客户有XXXX户,余额X亿元,分别占总户数和总余额的不足X%和XX%强,两项相加XXXX 户余额达到X亿余元,相对于X万户和XX亿元余额来说,那就是不到X%的客户,存款余额却达到了XX%,由此可见大客户、优质客户对我行储蓄存款的走势影响极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相对于储蓄存款我行的对公存款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弱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独特地理环境下地甘肃经济发展状况 谈一个省的经济状况,就不得不提该省所处的地理位置。区位优势,是决定一个省经济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因素之一。 而甘肃省作为我国西北省份之一,其复杂的地理状况,也决定了他与其他省份,在经济道路上所走的截然不同的路线。甘肃地处黄河上游,位于我国的地理中心,介于北纬32°31′~42°57′、东经92°13′~108°46′之间。它东接陕西,南控巴蜀青海,西倚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是古丝绸之路的锁匙之地和黄金路段,并与蒙古国接壤,它像一块瑰丽的宝玉,镶嵌在中国中部的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上,东西蜿蜒1600多公里,纵横45.37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4.72%。但其人口却只占全国人口的1.98%,所以可以用地广人稀来形容,而正是因为东西跨度过大,所以以省会兰州为界,位于甘肃东西两侧的城市的地理状况也相差较大,相应的,结合其区位优势,所能发展的经济状况也就不同,下面我们就以东西不同的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主要结合地理环境对其经济现状做以分析,并对其未来经济发展走势做出一些预测和建议。 兰州以东的城市主要有定西,陇南,天水,平凉以及庆阳,这几所城市带给我们的印象与长期在人们心目中大漠孤烟直的甘肃形象不太相符,他们大都自然资源丰富,风景秀丽,矿藏充沛,其中定西市地理环境较为不好,伴随着经济状况排在这几所城市的末端;而陇南市,毗邻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陕西省汉中市其自然风光秀丽,气候宜人,著名的九寨沟风景区也与仅其一墙之隔;天水市为甘肃第二大城市,与陇南地理环境相似,接壤陕西省宝鸡市,距离陕西省会西安只有三百多公里路程;平凉市庆阳两市地理环境较为相似,周边被陕西省以及宁夏省所包围。 定西市气候属于中温带半干旱区,降水较少,日照充足,温差较大,这一独特的自然条件造就了定西独一无二的农业发展状况,其被冠名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中国黄芪之乡;中国党参之乡等。同时定西市旅游业也有一定基础,定西历史久远,文化灿烂,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贵清山、遮阳山、莲峰山等享誉国内外。新石器时代著名的马家窑、齐家、寺洼等文化遗址,西起临洮绵延300公里的战国秦长城遗址,海内外李氏寻根敬祖的“李氏堂”和通渭温泉等极具开发价值。境内还有汉代新莽权衡、唐明皇御笔“哥舒翰记功碑”、

宁乡县经济发展思路(有摘录)

打造省会次中心,构建幸福新宁乡,建设全国一流现代经济强县”。 一是统筹兼顾发展三大主导产业,大力支撑工业跨越发展,做到兴工强县 二是加快速度打造省会和谐次中心,大力建设幸福新宁乡,做好东进融城 三是改革创新打破人才传统录用模式,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做足揽才引智 “要落实十八大精神,真正实现城乡统筹,兴工强县仍然应该是宁乡未来五到十年的首选战略。”宁乡经开区工委书记、宁乡县委书记黎春秋昨日接受专访时铿锵有力地说。 宁乡的跨越,在工业;宁乡的崛起,也在工业。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 三大主导产业支撑工业跨越发展 兴工强县一直是宁乡首选战略 “县域发展,特别是中部地区的县域发展还处在一个后发赶超的阶段和时期,支撑县域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工业产业的竞争力,支撑县域发展的核心产业还是工业。” 黎春秋认为抓住新型工业化这一龙头,将实现工业总量大跨越,积蓄工业发展加速度,打下量变到质变超深基础。 ,“宁乡初步形成了食品、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三大主导产业的支撑能够让我们的工业总产值在未来的三到五年实现较大的跨越。” 创新环境优化机制,打出“组合拳”,优化“软环境”。建立全程代办、一家收费、经济环境案件处理、效能监察“一条龙”服务体系,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今年针对宏观偏紧形势,广泛开展由县领导联系重大产业项目和工程项目的“双三十”项目帮扶活动,突破融资、用地、人才、征拆等瓶颈。 由单点突击,到多点突破,多业支撑,让战略性新型产业活力迸发,传统型产业持久不衰,“ 宁乡县将坚持把信心树立在内外形势的正确判断上,把动力激活在改革创新的加快推进上,把路径明晰在新型城镇化的强力推动上,把愿景升华在幸福新宁乡的加速构建上,大力实施兴工强县、融城兴县、农业稳县、三产活县四大战略,不断强化“双轮驱动”和深化改革两个抓手,筑牢民生民本、社会管理和党的建设三个保障,致力打造活力宁乡、美丽宁乡、幸福宁乡,朝着省会次中心,幸福新宁乡,全国一流现代经济强县宏伟目标大步迈进。

发改局全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doc

发改局全区经济工作总体思路 今年以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八个方面重要工作,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强化措施,扎实工作,全区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 一、当前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服务业内部结构明显优化。1-8月份,预计(下同)全区完成gdp1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完成工作计划的67.1%。其中完成三产增加值63亿元,增长24.5%,完成工作计划的67.5%,占gdp比重达到61.8%。实现了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破题,成功举办了xx首届国际动漫艺术节暨山东网络动漫嘉年华活动,投资5000余万元的xx动漫基地投入使用,并引进了26户数字动漫企业;总投资2亿美元的东和新城项目正式签约,加快了ibm、nec等服务外包项目引进步伐,与国内最早专业从事it 外包业务的柯莱特信息系统公司进行了实质性接触,首批服务外包人才培训工作将于10月份开始。现代服务业发展思路更加清晰,规划了金融产业服务区,进一步加大了外资银行引进力度,与新加坡大华银行和韩国国民银行进行了密切接触;加快推进了夹河东岸、幸福北部沿海、芝罘岛游艇码头、首开集团崆峒岛开发等重点旅游业项目,1-8月份接待国内外游客254.4万人,增长28%,实现旅游总收入6.52亿元,增长24%。现代物流业借助“区港联动”,与出口加工区和港务集团加强了沟通联系,探讨了一批第三方物流项目。社会消费品市场在保持基本平稳的基础上,供需两旺。今年以来我区增加了限额以上企业14家,预计1-8月份,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7亿元,增长18.1%,完成全年计划的66%。其中限额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9亿元,增长28.2%,完成工作计划的68.2%。振华、沃尔玛、百盛等10户重点调控的商贸企业实现销售收入43.5亿元,增长55%;上缴税金9972万元,增长78%,其中振华集团实现销售收入32.4亿元,增长87%;上缴税金8970万元,增长80%。销售收入过亿元的专业市场达到5家,过十亿元的达到2家。其中汽车交易广场销售汽车3.2万辆,增长42.3%;实现销售收入

(发展战略)鄂尔多斯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

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法是一种能够较客观而准确地分析和研究一个客体现实情况的方法。SWOT即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的简称,利用这种方法可以从中找出值得发扬的地方,以及应该去避开的东西,发现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办法,并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将SWOT分析法应用于经济发展研究,可以对经济体所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对其本身的优势、劣势有个清楚的了解,对其外部的机遇和威胁时刻提高警惕,有助于制定发展战略和计划,以及与之相应的发展计划或对策。文章以鄂尔多斯市经济发展为例,进行SWOT分析。 在鄂尔多斯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到底存在着什么优势和劣势,面临什么机遇和挑战?怎样才能让鄂尔多斯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在这里我们对鄂尔多斯经济发展进行SWOT 分析,对其所具备的优势和劣势及所面临的机会与威胁进行判断,并着重分析其所属的战略地位,使其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优势,较好克服劣势,及时抓住机会,有效回避威胁,使其能够更快更好的发展。 一、鄂尔多斯市经济转型的优势分析 (一)丰富的自然资源

1、水资源:黄河流经鄂尔多斯市边缘地带,是一条过境河流,在市内长度为760公里,流域面积6万多平方公里。境内具备水力发电条件的有两处,黄河万家寨水电站、无定河巴图湾水电站是鄂尔多斯市内两座大型水力发电站。全市境内共有湖泊600多个,总面积540平方公里。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有68个。 2、化工资源:鄂尔多斯市的化工资源品种齐全、蕴藏丰富,主要有天然碱、芒硝、食盐、硫磺、泥炭以及伴生物钾盐、镁盐、磷矿等。 3、能源矿产资源:鄂尔多斯市境内地下有着储量丰厚的能源矿产资源,目前,已经发现的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重要矿产资源有12类33种。 煤炭:全市已探明煤炭储量1600亿多吨,约占全国总储量的1/6,全市70%的地表下埋藏着煤。远景储量超过1亿吨,且煤质好,品种多,具有"三低一高"(低灰、低磷、低硫、高发热量)的特点,属于特低硫环保煤,煤田地质构造简单,埋藏浅,易开采,开发成本低,具备建设大型煤矿的条件。 天然气:这是近年来在鄂尔多斯发现的新型资源。这一资源主要位于境内的中西部的乌审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我国最大的世界级整装气田——苏里格气田就在鄂尔多斯境内,探明天然气储量8000亿立方米,具有极高的开发

公司管理经营发展原则和思路

公司管理经营发展原则和思路 一、企业文化原则 xx之道”企业文化是公司多年以来企业生存发展实践的积累,是企业各项工作的指导思想,各级干部员工要将企业文化贯彻落实应用于各项工作全过程,要不断地调整完善企业文化的内容,丰富、提升企业文化内涵。 按照“一业为主,产业整合,相关经营,介入多元,持续发展”和“不断地为客户、股东、员工、社会创造价值”的理念经营企业。 按照“守法经营、规范运作”,“大政府、小企业”的原则开展各项工作。 按照“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只宣传企业和产品、不宣传个人”,及时、全面、准确、有效地开展宣传工作。 按照团队管理模式,发挥团队作用,形成团队优势,强化干部当家人、决策人、最后把关人意识。 开展危机管理,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危机感,防止出现企业衰败五步曲的情况(第一步,因现有的成功而骄傲自满;第二步,听不进不同意见,无节制地追求更大;第三步,否认风险,一意孤行进入危险状态;第四步,选择错误的方式解脱;第五步,解脱不成,企业关停倒闭。)。 按照“管理是绝对的,经营是重要的,专业是相对的”处理管理与专业的关系。

按照“五湖四海、任人唯贤、亲属回避、优胜劣汰,无功就是过、无绩就是错”选拔任用干部。 按照“构架扁平化、流程简单化、优质高效”,完善管理流程和人员配置。 按照“规范化、人性化、半军事化”,“换位思考、关爱员工、尊重个人”和“大门敞开、来去自由”,开展人力资源管理。 按照“市场为导向,效益为前提,质量为根本,成本为基础”开展经营工作。 按照“高档次、高门槛、高效益”和“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技术、三流企业卖产品”,实施品牌战略,提升产品竞争力。按照社会进步和企业发展,实施管理模式、商业模式、开发模式、人才模式、产品结构和生产模式“六大”转型。 按照“资源共享、平台共用、优势互补”,开展企业之间、上下游之间、相关行业之间的协作。 按照竞合原则,加强行业内交流沟通、平衡协调、互通有无,形成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竞合关系。 按照“突破传统、打破常规”和“主动创新、群体创新、持续创新”,开展变革创新工作。 按照“安全第一、环保优先”和“源头把关、事前控制、过程处理、达标排放、稳定运行”,开展安全环保工作。 按照“科学、安全、质量、环保、效益”,开展项目技改工作。为建成一流的玻璃产业集团而努力奋斗!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带一路是我国新时期的战略规划,这一构想已经引起了国内以及相关国 家的高度關注。一带一路涉及我国的许多地区,本文对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甘肃经济发展。 關键词:一带一路甘肃机遇挑战 引言 一带一路是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想,其建设过程中涉及众多国家、众多产业,需要对各种生产元素进行调配,从宏观角度加强规划与管理。随着“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的提出,我国的经济发展战略格局发生了改变。甘肃省处于一带一路建设区域范围内,新战略的提出,为甘肃省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在新的经济形势下,甘肃省必须要加强对各种机遇的把握,并且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提高甘肃省经济发展水平。 一、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意义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对外开放战略转变的标志,这个构想的提出,引起了很多国家的关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水平提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一带一路战略满足我国对外开放区域结构转型的需要。对外开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经济特区、新区的建设,我国对外开放力度有了很大提升,但纵观当前我国的经济格局,对外开放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导致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受阻,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为了实现全面发展,必须要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开发,一带一路战略正好满足此要求。其次,一带一路战略顺应了中国要素流动转型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需要。我国改革开放初期,经济水平较低,必须要大量的资本、技术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同时也引进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和资本,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当前国内的生产技术水平已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因此可以实现要素输出。一带一路的建设正好顺应了我国生产要素流动的趋势。 二、一带一路战略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一带一路下甘肃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 在一带一路战略方针指导下,我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尤其是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沿线的省市,将面临更大的机遇。 以甘肃省为例,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省着力打造对外开放的经济平台、经贸平台和文化平台。兰州新区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第一个国家级新区,被定位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国家重要的产业基地、西部重要的增长极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