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耳鼻喉学思维导图:15咽解剖生理

耳鼻喉学思维导图:15咽解剖生理

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第一章耳鼻喉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1.鼻:由外鼻、鼻腔和鼻窦三部分构成。 2.面部静脉无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所以当挤压鼻或上唇疖肿时,可引起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临床上将鼻根部至上唇三角形区域称 为“危险三角区”。 3.鼻腔:包括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4.以中鼻甲游离缘为界,其上方鼻甲与鼻中隔之间的间隙为嗅沟或 嗅裂,此部位的鼻黏膜称为嗅区黏膜。 5.鼻腔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保护功能、嗅觉功能、共鸣作用。 6.咽自上而下可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3个部分。 7.鼻咽:位于颅底和软腭游离缘平面之间。 (1)腺样体:顶部黏膜下有丰富的淋巴组织集聚,呈桔瓣状,称腺 样体; (2)咽鼓管咽口; (3)咽鼓管圆枕:咽鼓管圆枕后上方有一凹陷区,称为咽隐窝,是 鼻咽癌的好发部位。 8.口咽:位于软腭和会厌上缘平面之间。 9.喉咽:上接口咽,下连食管入口。 会厌、杓会厌皱襞和杓状软骨,其所围成的入口称为喉入口; 在喉入口两侧各有一较深的隐窝名为梨状窝,是异物常嵌顿之处。 10.咽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吞咽功能、防御保护功能、言语形成 功能、调节中耳气压功能、扁桃体的免疫功能。 11.喉软骨:单个较大的有会厌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成对的 较小的有杓状软骨。 (1)甲状软骨:为喉部最大的软骨;甲状软骨切迹是颈部中线的标志;

(2)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第一气管环之上;此软骨是喉 气管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如果外伤或疾病引起环状软骨缺损, 常可引起喉狭窄。 12.喉肌 (1)使声门张开的肌肉:环杓后肌; (2)使声门关闭的肌肉:环杓侧肌和杓肌; (3)使声带紧张的肌肉:环甲肌; (4)使声带松弛的肌肉:甲杓肌。 13.喉腔:喉腔上界为喉入口,下界相当于环状软骨下缘。被声带分 隔为声门上区、声门区和声门下区。 14.声门裂,简称声门,为喉腔最狭窄处。 15.喉的生理功能:呼吸功能、发声功能、保护功能、屏气功能。 16.耳由外向内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 17.中耳由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四部分组成。 18.听骨:为人体最小的一组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者相 连而成听骨链。 19.小儿咽鼓管短而宽,又接近水平,故小儿咽部感染易引起中耳炎。 20.内耳又称迷路,按解剖和功能分为前庭、半规管和耳蜗三个部分。 21.耳的生理功能:听觉和平衡。 (1)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空气传导(气导)和骨传导(骨导)。(2)耳聋的分类:传导性、感音神经性、混合性耳聋。 (3)平衡功能:前庭、视觉和本体感觉维持。 22.气管 (1)气管是由软骨环、平滑肌、黏膜及结缔组织构成; 气管由10—20个马蹄形透明软骨环构成支架;

耳鼻喉往年知识点总结

耳鼻喉考试知识点总结 四炎一聋: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咽炎、喉炎、耳聋 1、鼻部解剖:各鼻窦的开口,鼻泪管的开口 2、上颌窦穿刺的部位:下鼻道外侧壁、距下鼻甲前端约1-1.5cm的下鼻甲附着处稍下的部位并发症:面颊部皮下气肿或感染、眶内气肿或感染、翼腭窝感染、气栓 4、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在普通人群的患病率为10%-40%,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为其主要特点。 5、鼻中隔(Nasal septum) :鼻中隔软骨、筛骨正中板、犁骨组成 6、鼻中隔弯曲:鼻中隔向一侧或二侧偏曲,引起鼻腔功能障碍。产生症状时诊断为鼻中隔偏曲。(症状1.鼻塞 2.鼻出血3.头痛4.临近器官症状:继发鼻窦炎症状) 7、鼻出血的处理(大题,详见书P71) 8、急性扁桃体炎的咽部体征:P131表格中的咽部所见,与白喉、白血病的区别 9、咽的分区:鼻咽、口咽、喉咽 10、鼻咽癌(重点):五大临床表现(大题)p147好发部位、常见病理类型、症状、体征 11、慢性扁桃体炎的手术适应症p133扁桃体切除术适应症前3项 12、咽部淋巴结环的构成 13、知道解剖结构:咽旁隙、咽后隙 14、急性鼻窦炎头痛特点 上颌窦炎:前额痛,晨起轻午后重,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列磨牙痛。(知道上颌窦穿刺) 筛窦炎:晨起轻午后重,可能伴有同侧颌面部痛或上列磨牙痛。 额窦炎:前额部痛具周期性,即晨起即感头痛,且逐渐加重,午后开始减轻,至晚间完全消失,次日重复。 蝶窦炎:颅底或眼球深处钝痛,可放射至头顶,耳后。亦可引起枕部痛,早晨轻、午后重。15、慢性鼻窦炎:全身症状+局部(脓涕、鼻塞、头痛、嗅觉减退、视力障碍) 检查:鼻内镜、CT 治疗: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Functional endoscopic sinus surgery(FESS) 16、OSAHS:(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堵塞引起的呼吸暂停和通气不足,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等,即成人7H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10秒以上),睡眠过程中呼吸气流强度较基础水平降低50%以上,或AHI﹥=5。 17、喉的软骨构成:甲状软骨(最大)、环状软骨(唯一完整环形)、舌骨 18、喉腔的分区:声门上、声门区、声门下 19、使声门张开:环杓后肌使声门关闭:环杓侧肌、杓肌声带紧张肌:环甲肌声带松弛肌:环杓肌(填空) 20、喉上神经与喉返神经的分布与支配的肌肉P162 21、急性会厌炎最严重的并发症:吸气性呼吸困难窒息 22、气管的组成,颈部气管有多少环,在哪些部位切开 23、喉阻塞的分度和处理原则(重点、大题) 24、声门上喉癌的临床表现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探讨 发表时间:2018-06-01T12:09:12.817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5期作者:谢川[导读] 探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谢川(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湖南益阳 413000) 摘要:目的探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两组,分别采用一般教学模式与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对比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相比常规组均明显较高,P<0.05;实验组学生在问卷调查中的肯定回答率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将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便于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 关键词:思维导图;病理生理学;教学 思维导图学说在上个世纪即已经创立,其是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组织与表征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得学习者可以较好掌握相应的知识内容,便于理清层次,并将思维过程明确显示出来,便于帮助学习者进行知识再现,便于提高学习的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创造能力等[1]。分析思维导图放射性结构可将大脑自然结构有效表现出来,并采用笔记的形式进行扩展,便于得知较为准确与清晰的图形,深刻表现出学习者的想法,体现出学习的中心主题[2]。分析病理生理学属于当今医学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可对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等进行探索,涉及的知识面较为广泛,实际教学中选择思维导图形式可作为一项教育改革策略。为了对其教学效果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详情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地区护理学专业学生2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学生均知情同意纳入本次研究。采用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n=100)。常规组:男同学10例,女同学90例,20-25岁为年龄区间,(22.63±0.48)岁为中位数年龄;实验组:男同学8例,女同学92例,20-25岁为年龄区间,(22.58±0.51)岁为中位数年龄。对比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性良好。 1.2 方法 对常规组学生选择一般的教学模式,授课教师依据教学大纲与书本上的知识进行PPT讲解。对实验组学生选择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详情如下。 A:备课:教师在日常备课中应改变以往的行为习惯,选择思维导图便于起到良好的查漏补缺的效果。将需要教学的内容采用思维导图将其基本结构描绘出来,并完善相关的知识补充,便于进行更好的层次分枝,之后依据熟悉、掌握、重点、了解、难点等内容选择不同的颜色绘制出思维导图,并进行教学设计,做好教学时间上的安排。 B:课堂:在授课时使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其中第一阶段由于学生对于该教学方式不够熟悉,可将思维导图的分支画出,等到授课结束后将会使得思维导图清晰呈现在学生面前,之后便于进行课堂小结;第二阶段选择思维导图软件对教学课件进行设计,并选择PPT 链接,依据学生的学时完成内容参考思维导图进行学习。 C:学生:在教学前期学生对于思维导图不是很熟悉,导致教师需要在课堂在进行绘制,等到学习后期学生对该教学模式逐渐熟悉后,可自行绘制出思维导图,且在课前10min时间将本课时的主要内容绘制出来,并在课堂上作为教学的进度与笔记,标记好相应的颜色。在课程完成后选择5min的时间对思维导图进行复习,加深记忆。 1.3 评价指标 对比两组学生的其中、期末考试成绩,总分为100分;展开学生问卷调查活动,对比两组学生的肯定回答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记录本次研究的相关资料,肯定回答率用百分比、率表示,X2检验比较,考试成绩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T检验比较,若组间数据差异显著以P<0.05进行表示。 2 结果 2.1 考试成绩 下表1可知,实验组学生期中、期末的考试成绩均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

耳鼻喉科名解大题。

耳鼻咽喉外科学名词解释 鼻科学 1.窦口鼻道复合体OMC:以筛隐窝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沟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等。 2. 利特尔细动脉丛: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层与筛前、后动脉的鼻中隔支、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吻合,构成丰富的动脉丛;又称为易出血区。 3. 克氏静脉丛:为鼻中隔下部静脉构成,是易出血区的血液重要来源。 4.吴氏鼻—鼻咽静脉丛:老年人下鼻道外侧壁后部近鼻咽处有表浅扩的鼻后静脉丛,称为吴氏鼻—鼻咽静脉丛。 5. 粘液毯:粘膜下层含有丰富的粘液腺和浆液腺,能产生大量分泌物,在粘膜表面形成一层随纤毛运动而不断向后移动的粘液层;是鼻粘膜的重要保护机制之一。 6. 鼻阻力:正常鼻呼吸有赖于鼻腔的适当阻力,这一阻力产生于鼻孔,对保证肺泡气体交换过程完成很重要。 7. 层流:气体向后上方呈弧形流向后鼻孔然后散开;此气流为鼻腔气流的大部分,也是肺部进行气体交换的主要部分。 8. 湍流:即气体在鼻阈后方形成不规则旋涡,是吸入气流的小部分。 9. 生理性鼻甲周期:正常人体鼻阻力呈现昼夜及左右有规律的和交替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受双侧下鼻甲充血状态的影响,约间隔2—7小时出现一个周期。 10. 鼻肺反射:鼻腔阻力增高和化学气体对鼻粘膜的刺激均可引起支气管收缩,从而影响肺通气量,这种现象称为鼻肺反射。 11. 喷嚏反射:当鼻粘膜的三叉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时,发生一系列反射动作包括:腭垂下降、舌压向软腭、声门突然鼻腔开放,仲使气体从鼻腔和口腔急速喷出,借以清除鼻腔中的异物或刺激物等。 12.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鼻腔粘膜急性炎症性疾病,俗称伤风、感冒,有传染性,四季均可发病,但冬季更为多见。 13. 慢性鼻炎:鼻腔粘膜和粘膜下层的非特殊炎症持续数月以上,或炎症反复发作,间歇期也未能恢复正常者称为慢性鼻炎;分为单纯性和肥厚性。 14. 变应性鼻炎:是发生在鼻粘膜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以鼻痒、喷嚏、鼻分泌亢进、鼻粘膜肿胀等为主要特点。 15. 鼻息肉:是鼻腔和鼻窦粘膜的常见慢性疾病,以极度水肿的鼻粘膜在中鼻道形成单发或多发息肉为临床特征。 16.鼻窦囊肿:指原发于鼻窦或来源于牙或牙根并向上颌窦发展的囊性肿物。 17.FESS:功能性鼻镜鼻窦手术。通过小围局限性手术,恢复鼻窦窦口正常通气引流及鼻腔鼻窦粘膜功能,从而解决广泛鼻窦病变。 18.鼻中隔偏曲:指鼻中隔偏向一侧或两侧,或局部有突起,并引起鼻腔功能障碍和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和头疼等。 19.中鼻甲气化又称泡状鼻甲,是鼻炎的一种,常见原因有遗传、鼻腔及鼻窦炎症、肿瘤,鼻中隔偏曲、鼻外伤等。个体之间因气化程度不同而有很大差异。中鼻甲过度气化致头痛的患者可无鼻窦及鼻腔病史。 咽科学 1. 腺样体:为鼻咽顶部丰富的粘膜淋病组织聚集,呈橘瓣状;又称咽扁桃体。 2. 咽鼓管咽口:位于下鼻甲平面后端后方1—1.5cm处,略呈三角形或喇叭形。 3. 咽隐窝:咽鼓管圆枕后上方与咽后壁之间的一处凹陷区。

第四章 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第四章耳鼻咽喉的应用解剖生理 复习咽科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情景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耳的应用解剖 耳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耳廓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 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止于鼓膜。 中耳包括鼓室、鼓窦、咽鼓管和乳突。 鼓室由外、内、前、后、顶、底六个壁组成。外壁为鼓膜, 鼓膜的标志有:光锥、锤骨柄、锤骨短突、脐部 咽鼓管的特点: 1.平时闭合,当打哈欠、吞咽时开放。 2.小儿的是宽、短、平直。 内耳包括骨迷路和膜迷路。 二、耳的生理 1.听觉生理声音通过空气传导和骨传导传入内耳,通常以空气传导为主。 2.平衡生理人类靠前庭、视觉和主体感觉三个系统的协调作用来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节鼻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鼻的解剖 鼻分三个部分:外鼻、鼻腔、鼻窦 外鼻由骨性支架和软骨支架组成。 外鼻的标志:鼻根、鼻梁、鼻尖、鼻小柱,鼻背、鼻唇沟、鼻翼、前鼻孔。 外鼻的特点:1鼻骨下端薄而宽。2鼻尖及鼻翼皮肤较厚且与皮下组织粘连紧密,含有丰富的皮脂腺、汗腺。3面部静脉缺少瓣膜。 鼻腔分鼻前庭和固有鼻腔

鼻前庭始于前鼻孔,止于鼻阈。 固有鼻腔习称鼻腔,始于鼻阈,止于后鼻孔。有顶、底、内、外四壁。 内壁即鼻中隔,前下方为易出血区。 外壁为鼻腔的重要部位,有三个鼻甲,三鼻道(有鼻窦开口、鼻泪管开口),鼻丘,鼻咽静脉丛。 总鼻道:指外侧壁和内侧壁之间的空隙。 嗅沟(嗅裂)中鼻甲游离缘与鼻中隔相对处之间的空隙。 鼻腔粘膜分为嗅区粘膜和呼吸区粘膜。 鼻窦共有四对,即额窦、筛窦(分前组、后组)、上颌窦、蝶窦。按开口的位置分前组鼻窦和后组鼻窦。 二、鼻及鼻窦的生理功能 呼吸功能(调温、调湿、清洁)嗅觉功能共鸣作用反射功能 第三节咽的应用解剖及生理 一、咽的分部 鼻咽部口咽部喉咽部 鼻咽部咽鼓管咽口咽隐窝腺样体 口咽部咽峡腭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细胞 喉咽部梨状窝会厌谷 二、咽的筋膜间隙 咽后间隙咽旁间隙扁桃体周围间隙 三、咽的淋巴组织(咽淋巴组织极其丰富,呈滤泡状、束状、团状,分布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进口处,呈团状的淋巴组织称为扁桃体。) 咽扁桃体(腺样体或增殖体) 腭扁桃体(位于舌腭弓和咽腭弓之间的扁桃体窝内) 舌扁桃体(位于舌根部,呈颗粒状积聚) 管扁桃体(位于咽鼓管咽口周围) 咽淋巴内环由咽、腭、舌、管扁桃体、咽侧索、咽后壁淋巴滤泡组成 咽淋巴外环由咽后、下颌角、下颌下、颏下淋巴结组成 四、咽的生理功能

耳鼻喉学习笔记

仅供参考,以书本为主 1.窦口鼻道复合体:以筛漏斗为中心的解剖结构,包括中鼻甲、钩突、筛泡、半月裂、以及额窦、前组筛窦和上颌窦的自然开口,成为窦口鼻道复合体 2 .利特尔区:鼻腭动脉、筛前动脉、筛后动脉、上唇动脉和腭大动脉,在鼻中隔前下部的粘膜下交互吻合,形成动脉丛。为鼻出血常见部位。此区称为:利特尔区 3 易出血区:从解剖学角度考虑,可以把颈内、颈外动脉和静脉系统在鼻中隔前下部形成的动脉和静脉血管网分别称之为Little动脉丛和Kiesselbach静脉丛,源于该区的出血很难区分动脉性或静脉血性,故临床笼统将该区称之为“易出血区” 4 击出性骨折:也称眶底爆折,是当眼部受钝器伤后,眶内压力骤增,致使眶底薄弱处骨折,骨折片、眶内软组织、眼肌等随之疝入上颌窦 5 Widal三联症:鼻息肉伴哮喘患者若同时伴有阿司匹林耐受不良,则成为阿司匹林耐受不良三联症或称为Widal三联症 6 鼻石:异物滞留时间长,炎性渗出物蒸发、浓缩分解出多种无机盐类,病逐步沉积于异物表面构成异物的外壳。这种以异物为核心的“结石”。 7 眶尖综合症:蝶窦炎引起可波及视神经孔和眶上裂,此时可出现眶周皮肤麻木、上睑下垂、眼肌麻痹、复视甚至失明等症状,称之眶尖综合症。 8 鼾症:又称打鼾、打呼噜、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是在睡觉时由于呼吸受阻舌与软腭颤动而产生的粗重的声音。(由于打呼噜使睡眠呼吸反复暂停,造成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而诱发高血压、脑心并心率失常) 9 外鼻软骨支架主要由鼻外侧软骨和大翼软骨组成 10 危险三角:将鼻根部与上唇三角形区域成为危险三角,此面部静脉无静瓣膜,血液可双向流动,鼻部皮肤感染可造成致命的海绵窦血栓性静脉炎 11面部的神经:运动神经为面神经,感觉神经为三叉神经第一支(眼神经)和第二支(上颌神经)的一些分支,既筛前神经、滑车上神经、滑车下神经、眶下神经 12 鼻腔的外侧壁由上颌骨、泪骨、鼻甲骨、筛骨、颚骨垂直板及蝶骨翼突构成 13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骨质较薄,是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部位 14 鼻腔粘膜: 嗅区粘膜:为假复层无纤毛柱状上皮,由支持细胞,基细胞及嗅细胞构成 呼吸区粘膜:鼻腔前1/3自前向后的粘膜上皮是:鳞状上皮、移行上皮和假复层柱状上皮,鼻腔后2/3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后者由纤毛细胞、柱状细胞、杯状细胞和基底细胞构成 15鼻腔的神经:包括嗅神经、感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自主神经(包括来自颈内动脉交感神经丛组成的岩深神经)副交感神经来自面神经分出的岩浅大神经,两者在翼管内组成翼管神经 16 鼻窦左右成对,共4对,分别是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思维导图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 摘要】病理生理学概念繁多凌乱,主要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以及机制,学生 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的内容较难理解与记忆,因此改进教学方式对于提高病理生 理学的教学质量及效果尤为重要。我们将思维导图这一工具运用于病理生理学理 论教学中,综合图片、文字及色彩等多种元素进而使知识条理化、具体化,提高 了学生处理信息能力,进而帮助学生理解与比较相关知识点,有助于教学水平与 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病理生理学;思维导图;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2095-1752(2015)27-0350-02 病理生理学是基础医学学科中的一门“桥梁”学科,由于其主要研究的是疾病 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机制等,因此这门学科尤为强调基础与临床的联系。这也决 定了这门学科的特点,逻辑性强,不同于形态学课程的直观性,其内容较为抽象,难以理解,依靠填塞式教学或机械性记忆是难以较透彻地理解与记忆的[1]。因此,清晰地讲授思路,条理化地记忆路线可使教师与学生更有效地互动与理解,从而 提高教学质量及学生学习效率。基于此要求,我们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尝试了运 用思维导图来达到这一目的。 思维导图是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提出的理念,后来被不断地改进与完善从 而形成的一种思维工具,近来被广泛地运用于教学中。思维导图通过运用色彩、 图像、文字与节奏等多重元素对知识点进行整理与归纳,进而建构一个较为系统 且极具条理性的知识架构,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及学习效率[2]。 1.思维导图运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基础 思维导图被广泛运用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具备较好地信息加工及整合处理优势,由于其运用了多种手段与元素来建立相关知识点的动态联接,强调围绕“中心”进 行发散性展开,因此,通过其构建的体系易于教学的开展与学生理解。 1.1 知识点的具体化 思维导图的完成过程即是思维过程外显过程,通过图形、色彩、节奏及文字 符号等表现形式将抽象、枯燥地信息以系统组织、直观、具体地方式进行呈现。 整个过程亦是发散性思维过程,充分调动左右脑工作,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增强了学生的理解性记忆[3]。 1.2 思维的条理化 思维导图注重把握知识全局,要求首先将知识点进行高度浓缩后加以组合与 排列,且排列形式基本与人脑处理知识的层级结构类似;其次思维导图强调把握 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并将其进行拓宽,形成模板化从而辅助学生对所学知识概括并 条理化,促使学生学会将枯燥的知识点转化为逻辑化、条理化地知识结构,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4]。 1.3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前所述,思维导图的知识体系形成过程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身地想象能力。如何更有效地、更直观地反映知识点的异同与联系,如何反映中心点与卫星点的 交联等均需要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来判断与建构。此外,现代教育强调培养学生 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导图尤为强调这一能力的培养,其要求通过发现、比较及总结问题来形成知识体系[5]。 2.思维导图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的体会

耳鼻喉试题库

鼻科学第一篇一、选择题 1、面静脉的解剖特点是: A 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B 静脉较粗 C 静脉较多 D 静脉较细 E 无瓣 膜 2、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是: A下鼻道外侧壁后段近下鼻甲附着处 B 下鼻道外侧壁中段近下鼻甲附着处 C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D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底部 E 以上都不是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A内侧进行 B 上方进行 C 下方进行D外侧进行E 以上都不是 4、鼻呼吸区粘膜纤毛摆动的方向主要是: A 从前向后 B 从后向前 C 从上向下 D 从下向上 E 以上都不是 5、正常人生理性鼻周期是: A随精神紧张和放松而变化 B 随运动和休息而变化 C 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 D每2-7小时交替变化一次 E 随肺扩张程度需要而变化 6、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鼻炎临床表现: A 间歇性鼻阻 B 交替性鼻阻 C 鼻阻可随体位改变 D 持续性鼻阻 E 以上都不对 7、下列哪种疾病伴有阵发性鼻阻塞: A 慢性鼻窦炎 B 慢性单纯性鼻炎 C 变应性鼻炎 D 慢性肥厚性鼻炎

E急性鼻炎 、如一患者有进行性鼻阻塞症状,并伴有鼻出血,血性鼻涕,应考虑8. A 慢性鼻窦炎 B慢性鼻炎 C鼻部恶性肿瘤 D 鼻中隔偏曲 E 全身因素所致鼻阻塞 9、鼻源性头痛的敏感部位依次为; A 鼻顶和鼻甲鼻中隔和鼻窦粘膜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 B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鼻中隔和鼻窦粘膜鼻顶和鼻甲 C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鼻顶和鼻甲鼻中隔和鼻窦粘膜 D鼻中隔和鼻窦粘膜鼻顶和鼻甲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 E鼻顶和鼻甲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鼻中隔和鼻窦粘膜 10、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嗅觉减退的原因: A 下鼻甲肥大 B 鼻中隔偏曲 C鼻腔肉芽肿 D萎缩性鼻炎E 以上都不是 11、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A 一周 B 10天 C 14天 D 三周 E 12天 12、下列哪项不是筛窦骨折之临床表现: A眼球下移 B 鼻根部扁平宽大 C 脑脊液鼻漏 D 视力减退 E Marcus-Gunn瞳孔 13、视神经管减压的适应症为: A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改善者 B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无改善者

耳鼻咽喉应用解剖学试题

一.选择题(共40分,每题2分) 1.中鼻甲解剖描述有误的是: ( E ) A 中鼻甲属筛骨结构 B 中鼻甲常见的解剖变异有中鼻甲气化和中鼻甲曲线反常 C 下、中、上鼻甲在大小上是依次递减1/3,位置上依次后退1/3 D 前后两组筛窦以中鼻甲基板为界 E 中鼻甲前端有鼻丘,后上方有翼腭窝 2.鼻腭动脉为哪一动脉的直接分支: ( D ) A 眼动脉 B 筛前动脉 C 上颌动脉 D 蝶腭动脉 E 眶下动 3. 最容易侵及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引起出血和血栓性颈内静脉炎的是D A.扁桃体周围脓肿 B.咽后脓肿急性型 C.咽后脓肿慢性型 D.咽旁脓肿 E.脓性下颌下炎

4.出生后最有可能感染的鼻窦是: A A.上颌窦及筛窦 B.筛窦及蝶窦 C.上颌窦及蝶窦 D.筛窦及额窦 E.上颌窦及额窦 5.咽淋巴内环中最大的淋巴组织是D A.腺样体 B 咽鼓管扁桃体 C 咽侧索 D 腭扁桃体 E 舌扁桃体 6.前上型扁桃体周脓肿穿刺的正确部位是A A.脓肿最隆起处 B 悬雍垂尖端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 C悬雍垂底与最后磨牙连线中点上1cm D 扁桃体上窝 E 腭舌弓上缘 7.根据鼻窦炎海口会议分型分期标准,双侧蝶窦及后组筛窦炎不伴息肉属A A.1型2期 B.1型3期

C.2型2期 D.2型3期 E.3型 8.鼻咽癌颈淋巴转移首发于D A颌下淋巴结 B 颈深淋巴结下群 C 颈深淋巴结中群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 颏下淋巴结 9.声门上区的淋巴主要汇入D A颈深淋巴结下群 B 气管前淋巴结 C 喉前淋巴结 D颈深淋巴结上群 E 颈深淋巴结中群 10.哪项不是小儿喉解剖的特点E A位置较成人高 B 软骨较成人软 C 声门较成人小 D声带较成人短 E 结缔组织较成人多,不易发生炎性肿胀 11.人体中穿过骨管最长的脑神经是B

耳鼻喉题库大全完整版

第一篇鼻科学 一、选择题 1、面静脉的解剖特点是: A 直接与海绵窦相通 B 静脉较粗 C 静脉较多 D 静脉较细 E 无瓣膜 2、上颌窦穿刺冲洗的最佳进针位置是: A下鼻道外侧壁后段近下鼻甲附着处B 下鼻道外侧壁中段近下鼻甲附着处 C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下鼻甲附着处D 下鼻道外侧壁前段近底部 E 以上都不是 3、鼻内镜手术操作一般在中鼻甲 A内侧进行B 上方进行C 下方进行D外侧进行E 以上都不是 4、鼻呼吸区粘膜纤毛摆动的方向主要是: A 从前向后 B 从后向前 C 从上向下 D 从下向上 E 以上都不是 5、正常人生理性鼻周期是: A随精神紧张和放松而变化B 随运动和休息而变化C 随昼夜时间节律而变化 D每2-7小时交替变化一次 E 随肺扩张程度需要而变化 6、下列哪项不是单纯性鼻炎临床表现: A 间歇性鼻阻 B 交替性鼻阻 C 鼻阻可随体位改变 D 持续性鼻阻 E 以上都不对 7、下列哪种疾病伴有阵发性鼻阻塞: A 慢性鼻窦炎 B 慢性单纯性鼻炎 C 变应性鼻炎 D 慢性肥厚性鼻炎E急性鼻炎 8、如一患者有进行性鼻阻塞症状,并伴有鼻出血,血性鼻涕,应考虑 A 慢性鼻窦炎B慢性鼻炎C鼻部恶性肿瘤D 鼻中隔偏曲E 全身因素所致鼻阻塞 9、鼻源性头痛的敏感部位依次为; A 鼻顶和鼻甲鼻中隔和鼻窦粘膜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 B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鼻中隔和鼻窦粘膜鼻顶和鼻甲 C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鼻顶和鼻甲鼻中隔和鼻窦粘膜 D鼻中隔和鼻窦粘膜鼻顶和鼻甲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 E鼻顶和鼻甲上颌窦自然孔和鼻额管的粘膜鼻中隔和鼻窦粘膜 10、下列哪项不是呼吸性嗅觉减退的原因: A 下鼻甲肥大 B 鼻中隔偏曲C鼻腔肉芽肿D萎缩性鼻炎E 以上都不是 11、鼻骨复位术不宜超过: A 一周 B 10天 C 14天 D 三周 E 12天 12、下列哪项不是筛窦骨折之临床表现: A眼球下移B 鼻根部扁平宽大C 脑脊液鼻漏D 视力减退E Marcus-Gunn瞳孔 13、视神经管减压的适应症为: A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改善者 B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糖皮质激素治疗12h以上,视力无改善者 C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者 D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12h内无恢复迹象者 E 筛窦外伤后视力下降12h内视力改善者 14、下述各种脑脊液鼻漏中,哪一种临床最多见: A 先天性 B 医源性 C 外伤性 D 自发性 E 高颅压性 15、确诊脑脊液鼻漏的方法为: A 鼻孔流出无色液体,干燥后不结痂 B 低头用力、压迫颈静脉流量增加 C 鼻腔血性液痕迹中心呈红色而周边清澈 D 液体行葡萄糖定量分析,含量1.7mmol/L以上 E 以上都不对 16、准确无害进行脑脊液瘘孔定位方法为: A 鼻内镜法 B 根据临床表现判断 C 粉剂冲刷法 D 影像学方法 E 椎管内注药法 17、变应性鼻炎症状的发生主要与下列细胞激活有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