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环氧丙基丁醚

2,3-环氧丙基丁醚

2,3-环氧丙基丁醚
2,3-环氧丙基丁醚

2,3-环氧丙基丁醚化学品安

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2,3-环氧丙基丁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2,3-epoxypropyl butyl ether

英文名称2:butyl glycidyl ether

技术说明书编码:1702

CAS No.:2426-8-6

分子式:C7H14O2

分子量:130.18

健康危害:本品对皮肤有刺激作用,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

燃爆危险:本品易燃,具刺激性。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或与氧化剂接触,有引起燃烧爆炸的危险。长期储存, 可生成具有潜在爆炸危险性的过氧化物。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酸类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应与氧化剂、酸类分开存放,切忌混储。不宜大量储存或久存。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中国MAC(mg/m3):未制定标准

前苏联MAC(mg/m3):未制定标准

TLVTN:ACGIH 133mg/m3

TLVWN:未制订标准

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

其他防护:工作完毕,淋浴更衣。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防止皮肤和粘膜的损害。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

主要成分:纯品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

熔点(℃):无资料

沸点(℃):164-166

相对密度(水=1):0.91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无资料

饱和蒸气压(kPa):无资料

燃烧热(kJ/mol):无资料

临界温度(℃):无资料

临界压力(MPa):无资料

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无资料

闪点(℃):55

引燃温度(℃):无资料

爆炸上限%(V/V):无资料

爆炸下限%(V/V):无资料

主要用途:用于有机合成。

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

禁配物:强氧化剂、强酸。

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

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建议用焚烧法处置。

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

危险货物编号:无资料

包装类别:Z01

包装方法:无资料。

运输注意事项: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夏季最好早晚运输。运输时所用的槽(罐)车应有接地链,槽内可设孔隔板以减少震荡产生静电。严禁与氧化剂、酸类、食用化学品等混装混运。运输途中应防曝晒、雨淋,防高温。中途停留时应远离火种、热源、高温区。装运该物品的车辆排气管必须配备阻火装置,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装卸。运输车船必须彻底清洗、消毒,否则不得装运其它物品。船运时,配装位置应远离卧室、厨房,并与机舱、电源、火源等部位隔离。公路运输时要按规定路线行驶。

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

法规信息: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 (1987年2月17日国务院发布),化学危险物品安全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化劳发[1992] 677号),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号)等法规,针对化学危险品的安全使用、生产、储存、运输、装卸等方面均作了相应规定。

这部分暂无资料

二甲基硫的来源、分布及其影响

海洋中二甲基硫的来源、分布 及其影响 二甲基硫(Dimethyl sulfide,简称DMS)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挥发性有机硫化物, 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酸化产生重要影响。DMS具有能使水转变为小液滴的作用,这样使得海洋中产生的一些物质被随之带出来并扩散到大气中,海洋生物死亡的地方往往可以找到一些细菌。这些微生物以海洋生物腐烂后的残渣为食物,将这些残渣分解,产生二甲基硫醚气体,于是造就了带有独特腥味的海洋气息。海洋中的DMS来源和去除的最主要途径是海洋DMS的生物生产和消耗,其浓度分布具有时空分布和空间分布上的不同,据研究调查,与其前体二甲基磺基丙酸(DMSP)的含量分布存在密切相关的关系。海气间存在的二甲基硫浓度梯度, 使得二甲基硫以可观的通量排放入大气, 其海-气通量约占全球天然硫排放量的50%左右, 并最终被氧化为非海盐硫酸盐, 从而对降水的天然酸性及气候产生影响。 海洋中DMS的产生主要来源是生物活动,包括浮游植物的直接排放和DMSP 的转化两个途径。一般认为浮游植物直接释放DMS是由于新陈代谢、衰老、酶促分解综合作用的结果。浮游植物的生理状态会影响DMS的释放速率,如藻类衰老阶段,海水DMS的含量通常很高。先是发现海洋大型红藻排放气中含有DMS ,后又指出,DMS主要是从二甲基磺基丙酸( DMSP)这一前体物分解产生的,但是只有10%左右的DMSP转化为DMS。许多学者陆续地发现在一些大型海藻和微型藻中(包括绿藻、双鞭甲藻、金藻等)存在DMS的前体DMSP。海水中DMS的生产速率与DMSP的浓度成正相关,后又验证得到:在没有生物参与的情况下,DMSP转化为DMS的化学转化速率可以忽略不计的,因此证实了生物生产才是DMS的最主要来源。浮游植物内的DMSP可以直接分解产生DMS ,不过速度很慢,而且由于浮游植物的种类不同,DMS 的产生速率存在有很大的差异。另外,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也是DMSP进入海洋的主要途径。浮游动物的存在可以加快DMS的释放速率。至于浮游动物的摄食加快 DMS的释放速率的机制目前还不够清楚,众说纷纭。有学者认为是由于摄食加快了浮游植物细胞的分裂过程和 DMSP 的酶促分解过程,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通过本章的学习,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命名; 2、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结构特征;掌握醚和环氧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3、掌握醚的化学性质;理解醚的波谱性质;理解醚和环氧化合物的制法; 4、了解乙醚、环氧乙烷的性质和用途; 5、了解冠醚的一般性质和在冶金中的应用。 一、醚的结构,分类和命名 1.结构 2.分类 3.命名 1) 简单醚在“醚”字前面写出两个烃基的名称。例如,乙醚、二苯醚等。 2) 混醚 是将小基排前大基排后;芳基在前烃基在后,称为某基某基醚。 例如: 1)结构复杂的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例如: 环醚多用俗名 饱和醚简单醚 混和醚 不饱和醚芳香醚环醚 大环多醚(冠醚) CH 3CH 2OCH 2CH 3CH 3OCH 2CH 3 CH 3OCH 2CH = CH 2 CH 2=CHOCH=CH 2 OCH 3 O O O O O CH 3OCH 2CH = CH 2OCH 2CH 3 甲基烯丙基醚 苯乙醚 CH 3-CHOCH 2CH 2CH 2CH 2OH CH 3 异丙氧基丁醇 4 - -1-R O R' ° 109.5sp 3杂化

二、醚的物理性质 常温下,大多数醚为易挥发、易燃烧、有香味的液体。醚分子中因无羟基而不能在分子间生成氢键,因此醚的沸点比相应的醇低得多,与分子量相近的烷烃相当。常温下,甲醚、甲乙醚、环氧乙烷等为气体,大多数醚为液体。 醚分子中的碳氧键是极性键,氧原子采用sp 3杂化,其上有两对未共用电子对,两个碳氧键之间形成一定角度,故醚的偶极矩不为零,易于与水形成氢键,所以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与相应的醇相当。甲醚、1,4-二氧六环、四氢呋喃等都可与水互溶,乙醚在水中的溶解度为每100g 水溶解约7克,其它低分子量的醚微溶于水,大多数醚不溶于水。 二、乙醚能溶于许多有机溶剂,本身也是一种良好的溶剂。乙醚有麻醉作用,极易着 火,与空气混合到一定比例能爆炸,所以使用乙醚时要十分小心。 三、醚的化学性质 醚是一类不活泼的化合物,对碱、氧化剂、还原剂都十分稳定。醚在常温下与金属Na 不起反应,可以用金属Na 来干燥。醚的稳定性仅次于烷烃。但其稳定性是相对的,由于醚键(C-O-C )的存在,它又可以发生一些特有的反应。 1. 烊盐的生成 醚的氧原子上有未共用电子对,能接受强酸中的H + 而生成烊盐。 烊盐是一种弱碱强酸盐,仅在浓酸中才稳定,遇水很快分解为原来的醚。利用此性质可以将醚从烷烃或卤代烃中分离出来。 醚还可以和路易斯酸(如BF 3、AlCl 3、RMgX )等生成烊盐。见P 299。 烊盐的生成使醚分子中C-O 键变弱,因此在酸性试剂作用下,醚链会断裂。 2.醚链的断裂 在较高温度下,强酸能使醚链断裂,使醚链断裂最有效的试剂是浓的氢碘酸(HI )。 R-O-R R-O-R + HCl + H 2SO 4 H R O R H + Cl + HSO 4 R O R R-O-R + BF 3 R O R B H H H

二甲基硫醚C2H6S气体探测系统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https://www.doczj.com/doc/5d10514092.html, NE Sensor 二甲基硫醚C2H6S气体报警器 产品描述 二甲基硫醚C2H6S气体报警器适用于各种工业环境和特殊环境中的二甲基硫醚C2H6S浓度连续在线检测,仪器采用进口电化学传感器和微控制器技术, 具有信号稳定,精度高、重复性好等优点,防爆接线方式适用于各种危险场所。 仪器兼容各种控制报警器、PLC、DCS等控制系统,可以实现远程监视,远程控 制,远程报警,计算机数据存储、分析等功能。 特点

?现场气体浓度液晶显示; ?高精度、长寿命的电化学、红外进口传感器; ?强大的软件设置支持,满足客户1.0000-99999之间的任意量程和所有气体检测需求; ?可通过控制器或遥控器,免开盖对探测器进行报警点调整、零点调整和目标点标定; ?适用于几十种气体检测,可选择显示几十种常见气体名称; ?气体单位名称PPM、%LEL、%VOL,可任意设定; ?程序运算采用了三位浮点数技术,保证了运算的精度; ?在全量程范围内任意设置上、下限报警点; ?RS485总线通讯,布线简单方便; ?4~20mA电流输出信号,可校正、全隔离,产品抗干扰能力强; ?2组常开无源触点输出,用于控制风机或电磁阀的交流接触器; ?精巧的电源设计、精湛的防雷设计、纯SMT元件贴片工艺,使得产品性能稳定;?巧妙的结构设计,探测器接线免上螺丝,安装极为简便; 产品名称二甲基硫醚C2H6S报警器C2H6S/NE-301 检测气体二甲基硫醚C2H6S 检测原理电化学原理 检测范围0-50ppm、0-100ppm、0-200ppm 分辨率0.1ppm、0.1ppm、0.1ppm 检测方式扩散式、泵吸式可选 显示方式液晶显示 输出信号用户可根据实际要求而定,最远可传输2000米(单芯1mm2屏蔽电缆) ①两线制4-20mA电流信号输出(三线制可选)

二甲硫醚的性质

二甲硫醚的性质 二甲硫醚是最简单的硫醚,甲醚的硫类似物。为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化学式:C2H6S。摩尔质量:62.14,熔点:-83.2℃,沸点:38℃。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作用与用途:二甲硫醚规定为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主要用于配制玉米、番茄、土豆、奶制品、菠萝和橘子类果香及清香型香精。 同时二甲硫醚可作为溶剂,是生产二甲基亚砜、蛋氨酸及农药的中间体。可以用作有机合成,聚合反应和氰化反应的溶剂。用作分析试剂,聚丙烯腈和其他合成纤维纺丝及液压油方面。还可用作城市煤气的赋臭剂、工业净化剂、涂料脱膜剂、电池低温防腐剂、农药渗透剂等。局部用于血液药品、植物病理学和营养物中。 使用注意事项 危险性概述 健康危害:蒸气对鼻、喉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持续或高浓度吸入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液体或雾对眼睛有刺激性,可引起皮炎。 燃爆危害:本品极度易燃,具有刺激性。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的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硫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果呼吸困难,给输氧,如果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二甲基二硫 分子式:CH3SSCH3 分子量:94.20 CAS:624-92-0 性质:淡黄色透明液体。熔点-85℃,沸点109.7℃,比重:1.065(20℃),折射率 1.5250 。 能溶解于醇、醚,不溶于水。

外观(Appearance):淡黄色透明液体。有恶臭。 含量(Purity):99% ,比重:1.062-1.065,水分<0.1%,化学结合硫(H2S-CH3SH)<=0.05% 来源:硫酸二甲酯和硫化钠反应,反应产物经过蒸馏、静置分层、去 废碱液、蒸馏得到成品 用途(Useage) 用作溶剂和农药中间体,也是甲基磺酰氯及甲基磺酸产品的主要原料,以及催化剂硫化,钝化剂 储运条件:一级易燃液体,储存于阴凉通风处,与火种及氧化剂隔离。 包装:聚乙烯桶或铝桶。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二甲硫醚)

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 危险性类别 腐 蚀 品名、英文名及分子式、CC 码及CAS 号 硫酸 Sulfuric acid H 2SO 4 CAS 号:7664-93-9 危险性标志 危险性理化数据 熔点(℃):10.5 沸点(℃):330 相对密度(水=1):1.83 饱和蒸气压(kPa ):0.13(145.8℃) 危险特性 遇水爆溅;遇H 发泡剂会引起燃烧;遇易燃物;有机物会引起燃烧;遇氰化物会产生剧毒气体;遇有强腐蚀性;有毒或其蒸气有毒;有吸湿性;有强氧化性 。 接触后表现 对皮肤 、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 、全眼炎以至失明 。 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 、慢性支气管炎 、肺气肿和肺硬化 。 现场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所污染的衣服,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上;就医 。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 吸入:迅速转移到空气新鲜处,给输氧,就医 。 食入:误服者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 。就医 。 身体防护措施 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泵转移到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理。 浓度 MAC (mg/m 3):2[皮]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名称 当地应急救援单位电话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课件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 命名下列化合物: (1)异丙基仲丁基醚 (2)2-甲基-5-甲氧基己完烷 (3)4-甲基-4’-硝基二苯醚 (4)对硝基苯基叔丁基醚 2.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CH CH=CH 2 O CH 2CHO OH C 2H 5I + (4) (5) O OH O CH + CH 2OH CH CH 3OC 6H 5CH 2 OC 6H 5CH CH 3 OH O CH CH 3CH 3 + 3(CH 3)2CH OCH 3CH CH 3OH (CH 3)2CH OH CH CH 3OCH 3 (6) (8) O CH C 6H 5 C 6H 5CH CH CH 3 OH Cl C 6H 5CH OH CH CH 3NH 2 (7)O OR (9)C 2 CH + HO 2 OH 2H 2OH C 2H CH H 2O H + H + 3. CH 3OCH=CH CH 3O CH CH 3+ CH 3O=CH CH + CH 3O CH CH 3 OH 2 + CH 3O CH CH 3O H + H CH 3CHO CH 3OH 4. 因为CH 2=CHCH 2OH 能形成很稳定的碳正离子CH 2=CHCH 2+。 H + O 5. + O H OH

6. 解释下列事实: H + + +(CH 3)3C O CH HI (CH 3)3C O -CH 3I (CH 3)3C OH +(CH 3)3C O CH HI (CH 3)3C CH 3O -(CH 3)3CI 无水 水溶液CH 3OH SN1 SN2 7. 写出下列反应的可能过程: H + H + (1) + + C 6H 5C 6H 5 RCO 3H O C 6H 5C 6H 5 O C 6H 5 C 6H 5H C 6H 5C 6H 5 OH C 6H 5C 6H 5OH + C 6H 5C 6H 5O (2) CH CH CH 2Cl O OH - CH CH CH 2Cl O -O CH CH CH 2OH Cl - 8. (1)他得到的化合物为: O CH 3 OH CH 3 OH OH OH 和 (2)正确的合成路线如下: + O CH 3 OH CH 3 OH OH CH 3 O O O CH 3 3H + /H 2O 9. 以环氧乙烷为原料合成下列化合物: (1)+ CH 3CH 2CH 3CH 2OCH 2CH 2CH 3CH 2OCH 2CH 2OCH 2CH 2OH O O H + 2(2) + HOCH 2CH 2OH HOCH 2CH 2OCH 2CH 2OH O O H +

论啤酒中二甲基硫

论啤酒中二甲基硫 1 二甲基硫(DMS)性质 二甲基硫属硫醚类化合物,沸点较低。在水中溶解度低于 300 mM。通常情况下硫醚类化合物呈油状,具有一种特殊的,但令人不愉快的气味。但 DMS 的适量存在赋予许多食品重要而有益香味和风味。如茶、牛奶、葡萄酒、老姆酒及多种饮料等。DMS 是很多生物、特别是海栖类生物的代谢产物,类似于贝类特殊香味。海藻中含有丰富的 DMS。 2 DMS 来源 啤酒中 DMS 主要来源于其前驱物质SMM(S-甲基蛋氨酸)热分解和DMSO的(二甲基砜)还原。而SMM和DMSO主要来源于麦芽。 2.1 SMM热分解 许多植物包括发芽大麦、小麦、燕麦都含有SMM。SMM遇热分解,释放出 DMS。煮熟的白菜中大量 DMS同样来自SMM。 2.2 DMSO还原 DMSO是一种食品天然成分。DMSO在类核和核微生物催化下还原生成 DMS。 3 工艺条件对啤酒中 DMS 含量的影响 3.1大麦品种与大麦发芽 原料大麦中不含SMM,随着在大麦发芽SMM 随之产生并逐步增加。SMM可能是S-腺苷蛋氨酸(SAM)和蛋氨酸合成的产物。而制成麦芽中 DMS 含量受大麦品种,制麦工艺条件的影响。相同工艺条件下,不同大麦品种,绿麦芽所生成的SMM 浓度相差很大。大麦的氮含量越高,发芽时生成的SMM 越多。制麦前的大麦贮存时间越长,发芽时SMM 生成越多。 在制麦期间凡是加速大麦发芽的工艺措施均会增加SMM 生成量。如高浸麦度、高温发芽、大麦脱皮、添加赤霉酸(GA)等。发芽时限制根芽生长(根芽中含有浓度很高的SMM)或抑制形成SMM 酶活性均能减少SMM生成。如溴化钾处理绿麦芽。 3.2 麦芽烘干 绿麦芽中SMM 是啤酒中 DMS 的主要来源。SMM不稳定,绿麦芽烘干时受热,SMM 会分解释放出 DMS。其中大部分随废气一起散失。65℃时干燥SMM 易分解、释放,40 %的 DMS 留在麦芽中。干麦芽中的 DMS比绿麦芽的稳定性差,分解速度加快。但干麦芽中的DMS 总量

二甲基硫醚双氧水氧化法制取二甲基亚砜实验方案

二甲基硫醚双氧水氧化法制取二甲基亚砜 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部分 1、主要仪器和试剂 二甲基硫醚:99.5%,AR ;双氧水:30%;丙酮:AR 气相色谱仪;色谱数据处理器。 2、反应原理 O H SOCH CH O H SCH CH 2332233+→+丙酮 3、实验步骤 (1)在1000mL 三颈烧瓶中加入一定量的二甲基硫醚和丙酮,装上温度计。 (2)用恒压滴液漏斗以合适的速度滴入双氧水,在磁力搅拌和三颈烧瓶用水浴锅的水冷却下,控制一定的反应温度和时间,进行反应。 (3)当双氧水滴加完毕,继续搅拌直至反应温度降到10℃以下时停止搅拌。 (4)将得到的反应液移入1000mL 单口烧瓶中进行简单蒸馏(用毛细管代替沸石来防止暴沸现象),用自来水冷凝回流,将35?40℃的馏分(为二甲基硫醚)收集起来回到原反应容器中氧化,收集55?60℃的馏分(为回收丙酮)循环使用,将98?102℃的水馏分蒸出,得出粘稠的油状透明液体。 (5)将此液体冷却后,在真空状态下进行减压蒸馏,收集100?105℃/0.084MPa 的馏分,为粗品二甲基亚砜,最后加入一定量的氧化钙进行减压抽滤,制得二甲基亚砜,并进行分析。 4、产品的分析鉴定 色谱法: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反应温度的影响 取二甲基硫醚200mL和丙酮180mL混合于烧瓶中,取180mL双氧水于恒压滴液漏斗中,且按2.0 mL/min速度滴加双氧水,反应时间为 3.5h, 在此条件下,考察反应温度对二甲基亚砜收率的影响。 2、H202滴加速度的影响 取二甲基硫醚200mL和丙酮180mL混合于烧瓶中,取180mL双氧水于恒压滴液漏斗中,反应温度为35℃,反应时间为 3.5h,在此条件下,考察双氧水滴加速度对二甲基亚砜收率的影响。 3、原料配比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35℃,双氧水流量为1.5mL/min,反应时间为3.5h的条件下,考察原料配比对二甲基亚砜收率的影响。 4、反应时间的影响 在反应温度为35℃,双氧水流量为1.5mL/min, 二甲基硫醚、双氧水和丙酮的配比0.6 :1.0:1.0(体积比)的条件下,按实验步骤所述进行操作,考察反应时间对二甲基亚砜收率的影响。 5、铁屑对反应的影响 由于双氧水在Fe2+存在时分解速度较快,在生产中大多数使用铁制容器和管线,很容易在反应液中混有铁屑,因此,试验温度在25?30℃的范围内,将定量的双氧水滴加到等摩尔的含有铁屑的甲硫醚中,反应4.5h,看反应现象,分析铁屑对反应的影响。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华南农业大学有机化学课件第十章醚和环氧化合物

————————————————————————————————作者:————————————————————————————————日期:

第十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 命名下列化合物: (1)异丙基仲丁基醚 (2)2-甲基-5-甲氧基己完烷 (3)4-甲基-4’-硝基二苯醚 (4)对硝基苯基叔丁基醚 2. 完成下列反应式: (1) (2) (3) CH CH=CH 2 O CH 2CHO OH C 2H 5I + (4) (5) O OH O CH 3 C 6H 5OH,H + C 6H 5OH NaOH CH 2OH CH CH 3OC 6H 5CH 2 OC 6H 5CH CH 3 OH O CH 3CH 3CH 3 CH 3OH,H + CH 3ONa CH 3OH (CH 3)2CH OCH 3CH CH 3OH (CH 3)2CH OH CH CH 3OCH 3 (6) (8) O CH 3 C 6H 5 C 6H 5CH CH CH 3 OH Cl C 6H 5CH OH CH CH 3NH 2 (7)HCl NH 3 O OR (9)C 2H 5 O CH 3 H 2O/H + H 2O/OH -HO C CH 2OH C 2H 5CH 3HO C CH 2OH C 2H 5CH 3 H 2O H + H + 3. CH 3OCH=CH 2 CH 3O CH CH 3+ CH 3O=CH CH 3 + CH 3O CH CH 3 OH 2 + CH 3O CH CH 3O H + H CH 3CHO CH 3OH 4. 因为CH 2=CHCH 2OH 能形成很稳定的碳正离子CH 2=CHCH 2+。 H + +H O 5. + O H O H OH

HSE管理的二甲基硫醚中试装置工程建设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4752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HSE管理的二甲基硫醚中试装置工程建设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HSE管理的二甲基硫醚中试装置工 程建设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是二甲基亚砜装置的一期工程。罐区、凉水塔、框架和管廊支架基础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高空、交叉作业频繁,参与作业人员多。装置北临加氢装置罐区,东临已搬迁的液化气站旧址,西临南北大街,南面与球罐区、火炬隔公路相临,在建装置位于火炬北偏东方向,处于季风的下风向。亚砜工程分3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地下工程基础和框架以及平台施工阶段;第二阶段:大型设备、机泵、电缆、仪表线路的安装,管线安装、管线防腐和保温。第三阶段:电气、精密仪表安装、校验、装置开工保运阶

段。 二、装置建设及开工保运阶段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 危害识别和环境因素识别是HSE管理体系的核心,也是实现事前管理的手段。通过对工程建设中3个阶段危险源的识别,并针对危害因素采取了具体的措施,保证了装置建设安全、圆满完成。危害因素识别图见图1。 图1 危害因素识别图 三、建设特点给现场HSE管理带来的问题 (1)装置集群式建设造成场地阶段性狭小,给设备材料运输、车辆行驶、结构件预制和设备安装、带来不便。 (2)施工任务重,工期要求紧,外援人员多,

二甲硫醚

二甲硫醚化学品安全技术说 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二甲硫醚 化学品英文名称:dimethyl sulfide 中文名称2:二甲基硫 技术说明书编码:273CAS No.: 75-18-3 分子式: C 2H 6S 分子量:62.13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蒸气对鼻、喉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持续或高浓度吸入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液体或雾对眼有刺激性。可引起皮炎。 燃爆危险:本品极度易燃,具刺激性。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水、水蒸气、酸类反应产生有毒和易燃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有害燃烧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用水灭火无效。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 有害物成分 含量 CAS No.: 二甲硫醚 ≥99.0% 75-18-3

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静电工作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全面通风。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耐油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氧化剂、碱类、氨接触。尤其要注意避免与水接触。灌装时应控制流速,且有接地装置,防止静电积聚。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包装要求密封,不可与空气接触。应与氧化剂、碱类、氨分开存放,切忌混储。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 AC (m g /m3):未制定标准前苏联M AC (m g /m3):50TLVT N:未制定标准TLVW N:未制定标准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完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第九部分:理化特性主要成分:含量≥99.0%。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

二甲硫醚

二甲硫醚安全技术说明书 1.物质的理化常数: 国标编号31033 CAS号75-18-3 中文名称甲硫醚 英文名称dimethyl sulfide 别名二甲硫;二甲硫醚;二甲基硫 分子式C2H6S;(CH3)2S 外观与性状无色液体,有不愉快的气味 分子量62.13 蒸汽压64.64kPa/25℃闪点:-36℃ 熔点-83.2℃沸点:3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密度相对密度(水=1)0.85;相对密度(空气=1)2.14 稳定性稳定 危险标记7(低闪点易燃液体) 主要用途用作多数无机物的溶剂、催化剂 2.对环境的影响: 一、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蒸气对鼻、喉有刺激性,引起咳嗽和胸部不适。持续或高浓度吸入出现头痛、恶心和呕吐。液体或雾对眼有刺激性。可引起皮炎。 二、毒理学资料及环境行为 急性毒性:LD50535mg/kg(大鼠经口);LC50102235mg/m3(大鼠吸入) 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硫化物烟气。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与水、水蒸气、酸类反应产生有毒和易燃气体。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硫化物。 3.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气体检测管法;便携式气相色谱法 气体速测管(德国德尔格公司产品) 4.实验室监测方法: 气相色谱法(GB/T14678-93,空气) 5.环境标准: 前苏联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最高容许浓度50mg/m3

前苏联(1978) 居民区大气中最高容许浓度0.08mg/m3(最大值) 前东德(1977) 大气质量标准0.03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厂界标准一级:0.03 mg/m3 二级:0.07~0.15mg/m3 三级:0.55~1.10mg/m3 中国(GB14554-93)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0.33~5.2kg/h 前苏联(1975) 生活饮用水中有害物质最高允许浓度0.01mg/L 6.应急处理处置方法: 一、泄漏应急处理 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活性炭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不燃性分散剂制成的乳液刷洗,洗液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 二、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建议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 手防护:戴乳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三、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C 2H 5OCH 2CH 2OCH 2CH 2OH HOCH 2CH 2OCH 2CH 2OH HOCH 2CH 2NHCH 2CH 2OH C 6H 5OCH 2CH 2OH 第八章 醚和环氧化合物 1.用控制量的无水HBr 断裂有旋光性的甲基仲丁基醚时,生成溴甲烷和仲丁醇;仲丁醇的构型与原料相同,为什么? 2.写出2-乙基环氧乙烷与下列试剂反应的方程式: (1)甲醇和硫酸 (2)甲醇和甲醇钠 (3)苯胺 3.命名下列化合物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式 (1)苯甲醚(茴香醚) (2)1-氯-3-乙氧基-2-丁醇 (3)间-硝基苯异丙醚 (4)甲基叔丁基醚 (5)对-甲氧基苯酚 (6)2,3-二甲基环氧乙烷 5.完成下列反应 6.用化学方法鉴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茴香醚和甲苯 (2)正丁醚和正丁醇 (3)乙烯基醚和乙醚 7.某化合物A 的分子式为C 7H 8O ,A 与金属钠不发生反应,与浓氢碘酸反应生成两个化合物B 和C ,B 能溶于NaOH ,并与FeCl 3作用呈紫色,C 与硝酸银溶液作用,生成黄色沉淀。试写出A 、B 、C 的结构及主要反应式。 8.以环氧乙烷为原料制备下列化合物 (1) (2) (3) (4) 9.分离下列各组化合物 (1)乙醚中混有少量乙醇 (2)苯甲醚中混有对-甲酚 11.为什么苯甲醚与热的氢碘酸反应,得到的是碘甲烷和苯酚,而不是得到甲醇和碘苯? 12.(R)-2-辛醇及其乙基醚都是左旋的。试预测由此醇通过下列反应所制得的乙基醚的构型。 (1)与Na 作用,然后再与C 2H 5Br 作用。 (2)在一种低介电常数的溶剂中与浓HBr 作用,然后再与C 2H 5ONa 作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