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煤矿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煤矿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煤矿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煤矿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万峰煤矿职业健康培训

为了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根据宪法,制定本法。本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的职业病防治活动。本法所称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三条指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下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劳动者在已订立劳动合同期间因工作岗位或者工作内容变更,从事与所订立劳动合同中未告知的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时,用人单位应当依照前款规定,向劳动者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并协商变更原劳动合同相关条款。用人单位违反前两款规定的,劳动者有权拒绝从事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用人单位不得因此解除与劳动者所订立的劳动合同。

劳动者有进行学习职业健康培训的义务。第三十四条里表明

用人单位应当对劳动者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卫生培训和在岗期间的定期职业卫生培训,普及职业卫生知识,督促劳动者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指导劳动者正确使用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劳动者应当学习和掌握相关的职业卫生知识,增强职业病防范意识,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规章和操作规程,正确使用、维护职业病防护设备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发现职业病危害事故隐患应当及时报告。劳动者不履行前款规定义务的,用人单位应当对其进行教育。

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劳动者必须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防治法》第三十五条明文规定对从事接触

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书面告知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对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有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健康损害的劳动者,应当调离原工作岗位,并妥善安置;对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不得解除或者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职业健康检查应当由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的规范管理,具体管理办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

当劳动者发生或者可能发生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时第三十七条指出用人单位应当立即采取应急救援和控制措施,并及时报告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和有关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当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组织调查处理;必要时,可以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对遭受或者可能遭受急性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及时组织救治、进行健康检查和医学观察,所需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对本人和胎儿、婴儿有危害的作业。

劳动者享有职业卫生保护权利。第三十九条明确指出劳动者享有下列职业卫生保护权利:

(一)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

(二)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

(三)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四)要求用人单位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要求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改善工作条件;

(五)对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以及危及生命健康的行为提出批评、检举和控告;

(六)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进行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七)参与用人单位职业卫生工作的民主管理,对职业病防治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用人单位应当保障劳动者行使前款所列权利。因劳动者依法行使正当权利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终止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的,其行为无效。

煤矿从业人员培训考试试卷

煤矿从业人员培训考试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80分及格)姓名:身份证号: 工作单位:得分: 一、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小题1分,共60分) 1、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需要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2、煤矿企业为从业人员配备的劳动防护用品、用具,可适当向从业人员收取一定的费用。() 3、煤矿企业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业人员劳动安全、防止职业危害的事项,以及依法为从业人员办理工伤社会保险的事项。() 4、煤矿企业可以与从业人员订立协议,免除其对从业人员因生产安全事故伤亡依法应承担的责任。() 5、从业人员无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 6、从业人员有权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7、从业人员有权拒绝违章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8、煤矿企业不得因从业人员对本企业安全生产工作提出批评、检举、控告或者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而降低其工资、福利等待遇或者解除与其订立的劳动合同。() 9、从业人员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要留部分人员采取措施,不得擅自撤离作业场所。() 10、因生产安全事故受到损害的从业人员,除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外,依照有关民事法律,有权向本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11、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 12、从业人员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13、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14、从业人员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15、煤矿企业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或者操作规程的,由煤矿企业给予批评教育,依照有关规章制度给予处分。() 16、煤矿企业应当向从业人员告知职业危害因素及应急处理方案。() 17、煤矿企业可以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的劳动者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18、从业人员享有获得职业卫生教育、培训的权利。() 19、从业人员享有获得职业健康检查、职业病诊疗、康复等职业病防治服务的权利。() 20、从业人员不需要了解工作场所产生或者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危害后果和应当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 21、从业人员离开用人单位时,有权索取本人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复印件,用人单位应当如实、无偿提供,并在所提供的复印件上签章。() 22、从业人员无权拒绝没有职业病防护措施的作业。() 23、煤矿企业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的从业人员,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 24、煤矿企业应当保障职业病病人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25、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不变。() 26、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27、煤矿企业从业人员在工作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因素而引起的疾病属于职业病。() 28、工伤保险待遇包括工伤医疗待遇、伤残待遇、工亡待遇和职业健康监护待遇。() 29、煤矿企业对检查出的职业病患者,必须按国家规定及时给以治疗、疗养和调离有害作业岗位,并做好健康监护及职业病报告工作。() 30、从业人员必须在高噪声的条件下工作时,佩戴个人防护用品是保护听觉器官的有效措施。() 31、粉尘不是煤矿作业场所常见职业病危害因素。() 32、接触粉尘时间长短和煤矿从业人员的尘肺发病无关。() 33、是否进行个体防护和煤矿从业人员的尘肺发病无关。() 34、职业病是可以预防的。()

职业健康培训教材

目录 一.概念及名词解释 (2) 二.我国法定职业病的类别 (3) 三.粉尘的危害及防护措施 (4) 四.噪声的分类、危害及防护措施 (5) 五.职业禁忌症 (7) 六.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8) 七.怎样识别压力、如何调节压力 (17) 附:职业健康试题及答案 (18)

一、概念及名词解释 (一)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构成《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要件: 1、患病主体必须是企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营组织的劳动者; 2、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3、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其中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性同位素或射线装置发出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电离辐射; 4、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在上述四个要件中,缺少任何一个要件,都不属于本法所称的职业病。 (二)、什么是职业病危害 职业病危害是指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三)、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那些 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 (四)、职业病是如何发生的 劳动者接触到职业病危害因素,并不一定就会发生职业病。造成职业病发生必须具备一定的作用条件,同时受一定的个体危险因素的影响。其中作用条件包括: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和接触的强度;个体危险因素包括:遗传因素、年龄和性别的差异、营养缺乏、其他疾病和精神因素、文化水平和生活方式或个人习惯。 (五)、职业有害因素的来源 生产工艺过程、劳动过程和工作环境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对职业人群的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可能造成不良影响的一切条件或要素,统称为职业有害因素。职业有害因素是导致职业性损害的致病原,其对健康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有害因素的性质和接触强度等。职业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1.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性有害因素:包括生产性毒物和生产性粉尘; (2)物理性有害因素:包括异常气象条件(高温、高湿、低温、高低气压等),噪声、振动、非电离辐射(可见光、紫外线、红外线、射频辐射、激光等)、电离辐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中子射线等); (3)生物性有害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真菌、寄生虫及某些植物性花粉等。 2.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不合理的劳动组织和作息制度、劳动强度过大或生产定额不当、职业心理紧张、体内个别器官或系统紧张、长时间处于不良体位、姿势或使用不合理的工具等。3.工作环境中有害因素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教材 二?一六年一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 (1) 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2) 作业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 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 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6) 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7) 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 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1. 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 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的“两为”方针,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2. 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其中,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与劳动过程

《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培训试卷(带答案)

2018年度《煤矿安全培训规定》培训考核试卷 一、填空题(每小空2分,共计36分) 1、《煤矿安全培训规定》中所称煤矿企业从业人员,是指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和其他从业人员。 2、煤矿企业是安全培训的责任主体,应当依法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能力。 3、煤矿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安全培训档案,实行一人一档。5、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考试不合格的,可以补考 考试。安全生产知识考试合格后,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考试。 10、煤矿企业新上岗的井下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合格后,应当在有经验的 后,方可独立工作。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 1、煤矿企业(A)对本企业从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全面负责。 A. 主要负责人 B. 安全矿长 C.安全培训科长 D.培训教师 2、煤矿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负责人应当具备煤矿相关专业中专及以上学历,具有( B )年以上煤矿安全生产相关工作经历。

A. 一 B..二 C.三 D.五 3、《煤矿安全培训规定》自( B )起开始实施。 A. 2017年12月1日 B.2018年3月1日 C.2018年5月1日 D.2018年6月1日 4、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考核合格证,有效期为(C)年。 A. 一 B..二 C.三 D.六 5、自2018年6月1日起新上岗的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应当具备( D )及以上文化程度。 A. 本科 B..初中 C.大专 D.高中 6、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合格,由省级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颁发特种作业( C )后,方可上岗作业。 A. 培训合格证 B.资格证 C.操作证 D.考核合格证 7、离开特种作业岗位( B )以上、但特种作业操作证仍在有效期内的特种作业人员,需要重新从事原特种作业的,应当重新进行实际操作能力考试,经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A. 3个月 B. 6个月 C. 1年 D.3年 8、煤矿其他从业人员应当具备(c )及以上文化程度。 A. 本科 B..小学 C.初中 D.高中 三、多项选择(每小题4分,共计12分) 1.煤矿企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煤矿安全培训主管部门或者煤矿安全监察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可以处五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整顿,并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ABCD)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培训内容

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教育的主要培训内容 一、全体人员职业健康基本知识培训的主要内容 1.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 2.公司职业健康规章制度; 3.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基础及专业技术知识; 4.本公司和本车间(装置)生产特点、无聊特性、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5.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 6.安全、卫生、环保、消防设施和防护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知识; 7.典型事故案例、预防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8.卫生保健、自救、互救和职业病预防常识。 二、新入厂员工三级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内容 1.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标准; 2.本公司职业健康规章制度; 3.职业健康专业技术知识及本车间职业健康管理制度; 4.本公司生产特点、物料特性、主要危险危害因素; 5.本车间生产概况,本岗位(装置)生产流程及职业健康注意事项,本岗位(工种)安全操作规程; 6.职业健康设施和防护器材及劳动防护用品的使用知识; 7.典型事故案例、预防事故及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8.卫生保健、自救、互救和职业病预防常识。 新入厂员工必须经过三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培训并考核合格,方可分配工作。凡考核不合格者须重新进行培训考核。 三、各级管理负责人和职业健康专业管理人员的职业卫生培训内容 企业管理负责人应该统一参加上级部门组织的职业健康管理知识的培训,经考试合格后取得相应的资质。 各级管理人员培训的内容包括: 1.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知识; 2.职业卫生管理知识; 3.职业危害防护基本知识; 4.职业危害事故等。 四、特种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培训内容 按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执行。 五、外来人员的职业健康主要培训内容 1.国家和地方有关职业健康法律、法规和本公司有关职业健康制度、规定及安全注意事项;

煤矿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卷(答案)教学提纲

煤矿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卷(答案)

德隆煤业2017年度职业卫生健康培训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 单位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煤矿企业必须加强职业危害的防治与管理,做好作业场所的 和 工作。 2、国家规定每年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3、作业场所特殊保护可分为劳动保护和劳动保护。 4、定点呼吸性粉尘监测每月测定次。 5、煤矿行业标准的劳动保护用品包括、、、防尘口罩、护膝、安全靴(鞋)、安全带等。 6、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职工交纳保险费。 二、选择题(每题5分,共30分) 1、职业病指()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D、工人在职业活动中引起的疾病 2、《职业病防治法》于( )起正式施行。 A、2001年11月1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5月12日 3、职业病防治的法定责任者是() A、单位负责人 B、劳动者 C、医疗机构 D、国家 4、用人单位应当在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岗位的醒目位置,设置( )和中文警示说明。 A、公告栏; B、警示标识; C、安全标语 5、纯采煤工种每()年拍片检查1次。

A、半年 B、一年 C、2~3年 D、4~5年 6、听力护具:耳塞、耳罩、帽盔等用于预防()以上噪声。 A、70分贝; B、80分贝; C、85分贝; D、95分贝 三、判断题(每题3分,共30分)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用人单位应当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 3、用人单位应当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防护用品,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 4、劳动者有权利拒绝没有职业危害防护的作业。 () 5、用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劳动者可以不接受职业卫生培训。 () 6、井下防尘的主要措施是湿式作业,并加强通风。 () 7、煤矿企业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职工交纳工伤保险费。 () 8、对离岗工人不用进行离岗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 9、人身安全劳动保护,就是在特殊作业环境下所采取的特殊保护措施。 () 10、因公患尘肺病除依法享受工伤保险外,职工无权向用人单位提出赔偿要求。 () 四、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 1、职业健康检查包括() A、上岗前 B、在岗期间 C、离岗时 D、应急的健康检查 2、用人单位不得安排()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作业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正式版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 1、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其病

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 发生。 2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3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发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三、职业病危害的防护 1、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主要有两个方

面,一是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二是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 2、使用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用品。 2)使用人员要接受了解使用防护的目的、意义、性能方面的教育。 3)应急防护用品要定期检查接近点摆放及时可用。 4)要熟悉各种防护用品的性能的使用、维护和保养。 5)有组织、有制度、正确、合理地发放防护用品。 3、毒物进入人体的三个途径 生产性毒物可通过呼吸道、皮肤、消化道三条途径进入人体。经呼吸道吸入并

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意识培训教材 一.标准产生的背景 1.职业健康安全发展历史和背景 职业健康安全(OHSAS)管理一直是企业全面管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会向外部环境排放污染物,造成环境污染问题,也会带来职业健康安全危害,因此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与质量管理、环境管理、过程管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英国Health and safety Executive的研究报告显示,工厂伤害、职业病和可被防止的非伤害性的意外事故所造成的损失,约占英国企业获利的5%-10%。世界发达国家对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令规定日趋严格,日益强调对人员安全的保护。对企业而言,职业健康安全是应尽的社会道义和法律责任。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一直努力在使OHSAS管理体系发展成为与ISO9000和ISO14000类似的规模,1996年9月组织召开了OHSAS标准研讨会。由于职业健康安全问题较复杂,涉及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劳工权益、国家利益和主权等问题,各国意见不一。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在世界率先制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南,并先后与爱尔兰标准局、南非标准局、挪威船级社等13个组织联合制定了OHSAS(OHSAS18001:1999、OHSAS18002:2000)。 1999年4月巴西召开的15届世界国际劳工组织大会上,国际劳工组织(ILO)的一位负责人指出:国际劳工组织将象贯彻ISO9000和ISO14000一样,依照ILO的155号公约和161号公约推行企业安全、卫生评价和规范化的管理体系。2001年4月国际劳工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研讨会,颁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导则》(ILO-OSH2001),帮助国际主管机构、组织、顾主、员工和其他相关方建立、实施和完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我国2001年12月18日颁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该标准的技术内容与OHSAS18001:1999保持一致,同时国家经贸委也颁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审核规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指导意见》。 2.我国职业健康安全现状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一直保持世人瞩目的增长速度,但职业健康安全工

2018煤矿职业健康培训试卷

1 山西大土河煤炭职工培训有限公司 2018年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试题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答案写于答题纸上。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 煤矿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的职业危害健康培训时间 2. 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针。 3. ___________ 是煤矿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 健康工作全面负责。 4. 国家规定每年 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 传周。 5.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6.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 _________ 治理。 7. ____________ 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 8. ____________ 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 承担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26分) 1、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保管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专业机构 D.企业主管部门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 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 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3、 对于煤矿工人,下列疾病中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是 ()。 A.肺癌 B.噪声聋 C.慢性气管炎 4、 《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十类()种。 A.110 B.120 C.100 D.115 5、 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 及某些全身症状。 A.咳嗽咯痰胸痛 B. 咳嗽咯痰胃痛呼吸困难 C.咳嗽咯痰头痛呼吸困难 D.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 6、 《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7、 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 ()。 A.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B.解除劳动合同 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8、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 () 。 A.不变B.终止C.与下一个工作单位协商解决 9、 职工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 保障由() 承担。 A.用人单位 B. 工伤保险基金 C.本人 10、 被确诊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 不少于 学时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正式版)

文件编号:TP-AR-L1664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正式 版)

编订人:某某某 审批人:某某某 职业卫生培训教材(正式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 1、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2、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二、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

制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 发生。 2所接触的危害因素病因通常是可以检测的只有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才能使人得职业病。 3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工人中 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很少只出现个别病人。 4大部分的职业病目前无特效药或治疗方法,早期发现较易恢复,发现越晚疗效越差。 三、职业病危害的防护 1、职业病危害的防护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业场所防护设施的防护,二是个人防护用品的防护。 2、使用防护用品的注意事项 1)正确选择符合要求的用品。 2)使用人员要接受了解使用防护的目的、意义、性能方面的教育。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记要

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记要 培训地点:二公司龙厦铁路项目部会议室 培训时间:2007年8月15日 培训人员:指挥部各级部门主管、技术人员、安全员、施工员 培训内容:相关管理体系文件有关内容学习 主要内容: 一、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共用规定 (一)方针目标管理规定 目的:为保证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针、目标符合公司生产经营和产品活动过程、服务的需要,公司制定《方针、目标管理规定》,以实现遵守法律法规、满足顾客的要求,预防污染、防范事故、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持续改进的承诺,达到增强顾客满意度、改善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绩效的目的。 1、制订方针的依据:a、依据公司的宗旨、产品、活动或服务的特点、规模及质量水平、环境因素及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等;b、对满足顾客、相关法律、法规的承诺;c、对坚持预防为主和持续改进的承诺;d、制定和评审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的框架。 2、制订目标的依据:a、根据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方针给定的框架;b、顾客的要求和期望;c、重要环境因素;d、重大危险源和风险;e、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f、相关方的意见;g、财务、运行和经营上可行性;h、可选择的技术方案。 3、方针的内容要求,目标的内容要求应予保持一致。 4、方针、目标制定 5、方针、目标的传达和实施:各单位应组织对公司方针、目标的宣传,使全体员工理解并自觉实施。各单位应认真组织实施本单位的目标,确保目标按期全部得到实现。各级领导是保证提供完成方针、目标所需的资源。 6、监督、检查:各职能部门,公司项目部每半年应对本单位的目标及管理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自查,按《不符合、纠正

和预防措施程序》做好记录,对检查发现的不符合或未完成,应予以纠正或改进。 (二)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计划》管理规定 目的:为保证产品实现全过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在受控状态下进行,对产品、项目和合同的实现过程中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进行策划。 1、职责:项目经理是项目工程施工的全面负责人,负责组建精于高效的项目管理班子,严格履行企业与本项目的承包合同,确保工程项目各施工阶段认真执行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规定要求,配备充足的人、财、物等资源,满足对业主承诺,达到预定目标,符合验收评定规范标准。项目总工程师具体负责施工全过程的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管理,传递有关文件给各职能部门,负责处理施工中存在的问题及实施纠正措施。项目工程管理部具体负责编制施工过程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管理计划》,呈报公司工程管理部。 (三)劳务管理规定 目的:选择具有满足承包工程各项要求和能力的劳务供方,保证合同要求。 1、劳务供方的资审、选择项目:a、公司所属项目部在开工前,对前来报名的劳务供方进行资审,包括营业执照、资质证书(三级以上)、安全施工许可证、法人证明书或法人委托书、资信能力、技术水平、装备能力和近三年以来的工程业绩,填制《劳务供方考核录用表》和《施工单位劳务供方名册》报成管理部。b、公司各项目部根据合同的要求和工程特点,在资审合格的劳务供方中,选择适合本项工程施工的劳务供方,安排在合适的单项工程上。 2、劳务供方的试用、评议、录用:a、公司属项目部对选择安排后的劳务供方进行试用,试用期为一个月,在试用期满后,由项目部组织各相关部门对劳务供方进行评价,评价的内容有:组织机构、质量、安全、工期、管理,由项目部领导签认后报成本管理部。合格者录用,不合格者清退。 3、环境保护对劳务供方的要求:a、劳务供方在提供生产服务的过程中,不满足组织规定的有关保护环境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具体内容有:劳务供方在组织规定的区域以内完成

2018煤矿职业健康培训试卷

题 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 分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 1. 煤矿从业人员上岗前接受的职业危害健康培训时间 不少于 学时。 2.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方针。 3. 是煤矿企业职业健康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职业健康工作全面负责。 4. 国家规定每年 月的最后一周是职业病防治宣传周。 5. 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 。 6. 我国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原则是:“分类管理、 治理。 7. 粉尘作业时必须佩戴 。 8.职业病诊断、鉴定费用由 承担。 二、单选题(每空2分,共26分) 1、职工的职业健康检查档案由( )保管。 A.用人单位 B.职工个人 C.专业机构 D.企业主管部门 2、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 )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D.职业病病名 3、对于煤矿工人,下列疾病中属于法定职业病的是( )。 A.肺癌 B.噪声聋 C.慢性气管炎 4、《职业病目录》将职业病分为十类( )种。 A.110 B.120 C.100 D.115 5、尘肺病人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症状,此外一些病人可有喘息、咯血以及某些全身症状。 A.咳嗽咯痰胸痛 B.咳嗽咯痰胃痛呼吸困难 C.咳嗽咯痰头痛呼吸困难 D.咳嗽咯痰胸痛呼吸困难 6、《职业病防治法》规定( )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 A.单位职工 B.用人单位 C.劳动者 7、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 )。 A.安排下岗,并给予一次性补贴 B.解除劳动合同 C.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8. 职业病病人变动工作单位,其依法享有的待遇( )。 A.不变 B.终止 C.与下一个工作单位协商解决 9. 职工被诊断患有职业病,但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的,其医疗和生活保障由( )承担。 A.用人单位 B.工伤保险基金 C.本人 10. 被确诊职业病的职工,职业病诊断机构应发给其《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并享受国家规定的( )。 A.医疗保险待遇 B.工伤保险待遇 C.商业保险待遇 得 分 评卷人 得 分 评卷人 山西大土河煤炭职工培训有限公司 2018年煤矿从业人员职业健康培训试题卷 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60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答案写于答题纸上。

公司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公司职业卫生培训教材 一、职业卫生法律法规与标准 职业病防治法 2011年12月3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以保护广大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宗旨,规定了我国在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中的各种法律制度。该法律确定的职业病防治法律关系主体有:政府卫生及相关行政部门,产生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劳动者以及承担职业卫生检测、体检和职业病诊断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单位等四方。法律明确了上述四方之间的行政和民事法律关系,并分别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法律地位、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确立了我国职业病防止所采取的“控制职业病危害源头、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管理、综合治理”的策略;明确了用人单位在职业病防治中的职责和义务;突出了劳动者健康权益受到法律保护;规定了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在职业病防治监管中的职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的职能以及各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职业病防治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职业病防治法》的颁布,是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步骤,也是我国政府在职业卫生和安全管理方面,履行与国际劳工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所签署的公约或承诺的重要体现。

其他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与规章 为使《职业病防治法》规范地施行,《职业病防治法》正式颁布后,卫生部相继发布了一系列与《职业病防治法》相关的配套卫生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其中包括《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管理办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等都是职业病防治法律体系的组成部分,同时具有法律效力。 公司员工应当接受职业卫生培训,遵守职业病防治法律、法规,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二、职业病危害与职业病基本概念 1、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2、职业病危害是指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3、职业病危害因素包括: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它职业有害因素。 4、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三、职业病的特点 1)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因素,是人为的,如果这些因素得到消除或控制,就可以防止或减少职业病的发生。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教材

职业卫生健康培训教材

二〇一六年一月 职业卫生知识培训讲义 第一部分职业卫生知识的基本概念 (1)职业卫生是一门研究劳动作业环境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或危害程度,从而提出如何改善劳动作业环境、防止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侵袭,预防发生职业病的学科。 (2)作业场所是指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的全部地点。 (3)职业病: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所称的定义,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4)职业病危害是指可能导致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发生职业病的各种危害。 (5)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劳动过程中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危害劳动者健康的有害因素。 (6)职业病危害事故是指在职业活动中因职业病危害因素引起的急、慢性职业病及死亡的事件。

(7)职业健康监护是指对职业人群实行的预防职业病危害,提高员工健康水平为目的的健康监护。 第二部分职业卫生知识 一职业卫生知识概述 1.职业卫生工作方针与工作内容 职业卫生工作是为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和增进劳动者健康,提高工作生命质量,依法采取的一切卫生技术或者管理措施。它的首要任务是识别、评价和控制不良的劳动条件,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目前,国家职业卫生工作遵循“为人民健康服务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两为”方针,在业务管理上实行“预防为主,分类管理、防治结合,综合治理”原则。基本工作有三个层面,即:①职业性有害因素监测评价;②接触有害因素作业工人健康监护;③职业病患者诊断和治疗。 2.职业有害因素与职业病 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多种对人体健康有害的因素,可以分为五大类:化学因素、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生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统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其中,与生产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化学因素、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与劳动过程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生理因素,与作业场所环境有关的职业性有害因素是环境因素。 在一定条件下,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作用于人体,损害健康,所引起的疾病,被称为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种类较多,所引起的疾病各不相同,因而职业病并不仅限某一种疾病,而是许多疾病的总称。按照国际惯例,凡是经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明文规定的职业病,称为法定职业病。法定职业病患者依法享有特定的补偿待遇。法定职业病划定范围的大小,世界各国并不完全一致。各个国家主要依据本国经济条件、技术水平和对职业病的认识来确定。目前我国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4.职业病预防原则与基本措施 职业病的预防遵循三级预防原则,即:①一级预防,从根本上着手,使劳动者尽可能不接触职业性有害因素,或控制作业场所有害因素水平在卫生标准允许限度内。②二级预防,对作业工人实施健康监护、早期发现职业损害,及时处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 系培训教材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要求及使用指南,旨在使组织能够提供健康安全的工作条件以预防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 害,同时主动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绩效。这包括考虑适用的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并制定和实施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 本标准适用于任何有下列愿望的组织: a) 建立、实施和保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以提高职业健康安全,消除或尽可能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包括体系缺陷),利用职业健 康安全机遇,应对与组织活动相关的职业健康安全体系不符合; b) 持续改进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和目标的实现程度; c) 确保组织自身符合其所阐明的职业健康安全方针; d) 证实符合本标准的要求。

本标准旨在适用于不同规模、各种类型和活动的组织,并适用于组织控制下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该风险考虑了组织运行所处的环境以及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本标准未提出具体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准则,也未规定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结构。 本标准使组织能够通过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健康和安全的其他方面,比如员工健康/福利。 本标准未涉及除给员工及其他相关方造成的风险以外的其他问题,比如产品安全、财产损失或环境影响等风险。 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但是, 只有本标准的所有要求都被包含在了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中且全部得以满足,组织才能声明符合本标准。 注:有关本标准要求的意图的更多指南,请见附录 A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无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煤矿职业卫生考试机考试题库

煤矿职业卫生考试试题库 一、判断题 1.用人单位必须采用有效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为劳动者提供符合职业病防治要求的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 2.用人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在必要时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评价。()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如实告知劳动者。() 5.建设项目在竣工验收前,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其职业病防护设施经卫生行政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生产和使用。() 6.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医学观察期间的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7.用人单位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可以先安排其上岗,然后在适当的时候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8.用人单位对不适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安置。() 9.煤矿应当加强粉尘的监测和防治工作,制定职业危害防治措施。() 10.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劳动者个人承担。() 11.我国《职业病防治法》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职业卫生保护的权利。() 12.煤尘爆炸事故的受害者中的大多数是由于二氧化碳中毒造成的。() 13.抽放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采空区瓦斯时,必须经常检查一氧化碳浓度和气体温度等有关参数的变化,发现有自然发火征兆时,应立即采取措施。() 14.生产矿井采掘工作面空气温度不得超过26℃,机电设备陋室的空气温度不得超30℃;当空气温度超过时,必须缩短超温地点工作人员的工作时间,并给予高温保健待遇。()

职业健康安全培训教材

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实施至今,职业卫生相关工作的开展也在积极的推动中,最近几年,从张海超开胸验肺事件到施秉恒盛公司发生的建国以来最大的职业病群发事件,凸显出职业卫生工作仍存在较多的问题,明显没有跟上国家发展的步伐。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在此时接手职业卫生监督管理工作,应该说也是临危受命。如何做好职业卫生工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劳动者的健康,安全监督部门、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企业业主均肩负着国家的期望和人民的期待。 第一部分:我国职业病现状 2010年4月28日,卫生部向社会公布了《2009年全国职业病报告情况》:2009年新发各类职业病18128例。职业病病例数列前3位的行业依次为煤炭、有色金属和冶金,分别占总病例数的41.38%、9.33%和6.99%。 2009年共报告尘肺病新病例1.4万例,死亡病例748例。在尘肺病新病例中,煤工尘肺和矽肺占91.89%。目前尘肺病仍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2009年报告尘肺病例数占职业病报告总例数的79.96%;尘肺病发病工龄缩短,群发性尘肺病时有发生;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超过半数的尘肺病分布在中、小型企业。 职业中毒方面,2009年共报告各类急性中毒272起,中毒552例,死亡21例。引起急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近50种,引起中毒例数最多的物质为一氧化碳,主要分布在冶金、煤炭、建设和建材行业。66.74%的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发生在小型企业。 2009年全国共报告慢性职业中毒1912例。引起慢性职业中毒的化学物质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铅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化合物,只要分布在冶金、有色金属和机械行业。 新中国成立以来至2009年底,累计报告职业病722730例。 有专家指出,由于现在发布的职业病新发病例数是从覆盖率仅达10%左右的职业健康监护中发现的,因此实际病例远远高于有关报告数字。 一、职业性有害因素来源及其分类 职业性有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下列三类: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二)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 (三)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一)生产工艺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因素 1.化学因素 (1)有毒物质:如铅、汞、锰、苯、一氧化碳、硫化氢、有机磷农药等; (2)生产性粉尘:如矽尘、石棉尘、煤尘、水泥尘、有机粉尘等。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如高温、高湿、低温; (2)异常气压:如高气压、低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如紫外线、红外线、激光等; (5)电离辐射:如X射线、r射线等。 3.生物因素 如附着于皮毛上的炭疽杆菌、甘蔗渣上的真菌、医务工作者可能接触到的生物性传染病源物。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培训教材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OHSMS 培训教材 北京大成这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2005年5月

一、事故致因模型 美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局(OSHA)认为,事故通常是复杂的,一个事故可能有10个或更多的前导事件。细致的事故分析应当揭示三个原因层次。最低一级——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或物接收了超过允许限度的能量或危险源性物质;而这是由于一种或多种不安全行动或不安全状态或两者的组合而造成的――这是间接原因或“征兆”;间接原因是由基本原因—— 间接原因 (征兆) 直接原因 图1 OSHA事故致因模型 日本劳动省认为事故是由于物与人之间发生了不希望的接触所致,之所以发生这种接触,是因为存在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而物的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动是安全管理的缺陷造成的。 图2是基本模型,它表明伤害是物、人相接触的结果。图中水平的虚线框代表物的运动序列,竖直的虚线框代表人的运动序列。由于起因物存在不安全状态、人有不安全行动,导致加害物与人体发生了接触,使人受到伤害。之所以会有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动,是因为安全管理存在缺陷。 起因物是由于存在不安全状态引起事故或使事故能发生的物体或物质。 不安全状态是使事故能发生的不安全的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 不安全行动是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原则,使事故有可能或有机会发生的行动。 加害物是与人体接触(直接接触或人体暴露于其中)使人受到伤害的物体或物质。 例如,由于脚手架(起因物)没有护栏(不安全状态)、作业人员工作时不系安全带(不 安全行动)

图3与图2的不同之处是:由于起因物存在不安全状态而导致事故,事故又导致加害物与人体的接触。例如,锅炉(起因物)因憋压运行(不安全状态)而爆炸,作业人员无防护(不安全行动),烫水或高温蒸汽或金属碎片(加害物)使人受伤。 安全管理的缺陷 都是由于安全管理上存在缺陷。 还有两种复杂模型,与两种简单模型相对应,分别反映伤害连续和事故连续的情况。 上述模型是从大量事故经历中总结出来的。例如日本劳动省调查了50万件事故,详细分析了1969年制造业的一万多起事故,才得到了反应绝大多数事故共性规律的致因模型。 美、日两种模型基本上是一致的。日本劳动省模型中的“伤害”(接触)即OSHA模型中的“意外能量释放和/或危险源性物质”。美、日的模型都认为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上的缺陷是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 这和我国关于事故的认识是一致的。 二、GB/T 28001—2001有关定义 3.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