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读《收获幸福的教育》有感

清明节期间,有幸拜读了美国瑞克·玻斯纳的《收获幸福的教育——一所从

不考试的公立学校》一书,该书向我们介绍了美国科罗拉多州杰弗森郡开明学校这所与众不同的公立学校。在这所学校里,没有考试,没有学分,提倡自主学习,学生被鼓励去做、去追求他们喜爱且热衷的事情,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规

范化标准考试而做准备。他们的办学目标是: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寻觅生活

的意义;适应时下社会,迎候或然社会,创建合理社会。在这样的办学目标下,他们思考的是如何为学生提供一些可以选择的教育?从而告诉我们,开明学校,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孩子在个人素养、社会交往、智能学识这三大领域的成长,

在40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批全面发展的、有能力的、富有同情心的学子,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奉献着自己的爱心和聪明才智。

一、开明学校有其独特之处

首先,他们致力于建设一个支持学生成长的学习社区,每个人都是学校的

主人翁。鼓励学生参与民主社会,提醒着大家牢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努力去

做一个负责人的人,培养他们成为积极主动的公民。

其次,学校侧重体验式的学习(无论小学、初中还是高中)。每个人都是

学习和探索者,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个体成长环境的不同,他的好奇心和兴

奋点也和别人有很大的不同。在开明学校,这都不是问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

兴趣爱好,来确定自己在学校里的大部分课程,让学习从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环

境开始,在逐渐拓展到更大的范围之内。当然,所有的课程,都是以促进学生

在个人素养、社会交往、智能学识这三个领域的成长为基础的。

第三,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建议指导系统。在开明学校,每一位学生都有一

名辅导员,他会一直给学生提供帮助,这种帮助不仅在个人和社交方面,也包

括学业方面。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矛盾,这些东西

在孩子们的脑海中积累多了,会有很多的负面效应,非常需要有一个安全的环

境和倾诉的渠道,辅导员在其中就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四,自我评价与终极成就报告。开明学校没有分数,也没有学分。每一

个学生要想在这所学校里毕业,必须要针对个人素养、社会交往、智能学识这

三个领域提供一系列的自我评价。比如在个人素养领域,其中之一就是要有能

力对对自己的情绪、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估,并为此负责。对每一个积

极参与生活的人来说,都需要不断地对目标、策略及优先做的事情进行重新评估,因此要学习不断地观察自己的处境以及前进的目的地。当辅导师和更大的

学校社区认同某一个学生的评价结果,学生就可以撰写自己的终极成就报告

(个人成长传记)。

二、学校的五项基本目标

(1):重新发现学习的乐趣。在开明学校,好学生的概念,就是那些一直

充满好奇心的孩子,一直努力想办法解决问题的孩子。当孩子自己有了学习的

乐趣之后,学习自然就发生了。

(2):寻觅生活的意义。开明学校的哲学理念是:“未经仔细探究的生活

根本不值得去过!”很多事情,只有深入进去有了深入的探究和实践,才会产

生体验和感悟,也才会对这件事情有真切的认识。寻找生命的意义不是一件容

易的事情,需要建立在信心和自立的基础上。辅导师对学生充分的信任,会让

学生逐渐开始相信自己,并在完成一个个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自身的价值,获得真正的成就感。这样的学习历程也会给学生提供强大的内心动力,激励他

们一步步走向自我发现之旅。

(3):适应时下社会。我们的孩子一直都在真实的世界中度日,但我们并

没有很好地帮助他们适应时下社会。很多学校和家长,想尽各种办法来延缓孩

子融入世界的进程。比如说不让孩子上网、审查孩子的社会交往等。开明学校

的做法恰恰相反,把学生们抛入现实世界的洪流中,让他们浑身上下浸透各种

真实的经验和技能。使他们能够领悟到,生活在真实世界中,常常精彩而充实。学生投身现实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从自我意识和信

心的树立开始,然后,将其拓展到探究世界、充分地与世界进行互动的层次。

(4):迎候或然社会。知道如何学习、重新学习、甚至于如何不学。在开

明学校可学到如下技能,即兴应变的技能、会建立自己的后援团、能利用各种

资源、专注于做事的过程、好提问题、探索的主动态度、敢拍板做决定、善与

人打交道、善于多个任务一起做、还能应付晦涩不定的情形。为他们迎候或然

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创建合理社会。有效的教育所成就的成年人,应该是全身心地投入

到一个民主社会的建设中,乃至成为领导者,对家庭、工作和社区里其他成员

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只有认识了自己才有可能改变世界,这是开明学校的师

生们一致的观点。在对自己的强项、弱点和目标没有清晰认识之前,是无法开

始思考如何给世界带来变革的。

三、人际关系的重要价值

建立强有力的人际关系,其核心部分在于信任。如果孩子们连安全和信任

的需求都还没有满足,你就很难接近他们。信任给予人们成为他自己的理由,

允许他们对他人怀有同情心,而无需害怕引火上身。而一旦他们对自己更有信心,他们就更会用积极和诚实的方式对待他人。

书中作者在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教育充分解读的基础上直言不讳地告诉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与我们在本书中所谈及的开明学校模式有深刻的关联。然而,我想到,开明学校的模式被普遍认为是非传统的。但我们的回应是:开明学校

实际上是相当传统的,它只不过不符合现今的常规罢了。”读到这里,我似乎

理解了我原本不理解的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印在封面上的“回归教育的本真,

展现另类教育的魅力”这些文字,在看上去有些搞笑的推荐语背后,是一份真

诚的用心。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传统与现代,很多时候并不是决然对立的,尤其

是教育!这就是<收获幸福的教育>这本书给予大家的启示。

做幸福教师心得体会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有感 陶老师在报告中常说:?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作为教育者的陶老师,足迹遍及大江南北,他用自己的所见之事所闻之人告诉听众:教师的生命成长靠读书,教师的终生幸福靠读书。他在报告里讲了全国各地的老师们的故事,取例之广,让每一个听众都能产生共鸣:无论你是大学教授还是小学老师,无论你身处繁华闹市还是偏僻乡村,无论你是语文老师还是数理化老师,你都能从这些人物身上找到自己的榜样,让每一个听众产生?心向往之?的怦然心动:?如果我也能象他们一样读书写作,是否也能体验到‘教学如有神’的快乐??是的,陶老师说,任何一个老师,只要你愿意摒弃浮躁之气,静心读书,你就能触摸到?幸福?,与?幸福?亲密接触。 知识和文化修养是感受和创造幸福的关键,教师是培养祖国人才的核心力量,因此学习就显得更为重要,诸如现在所倡导的?把终身学习看作是生存的需要和实现幸福的重要途径。?有人说,当老师太没劲了,也确实,人生大部分时间呆在学校里,就捧着几本书教来教去,活得无色无味。但我觉得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职业就应该去感受它的快乐与幸福,并创造幸福,虽然教材不变,但是孩子却是每天都在改变,每一届的学生都不同,都在渐渐的成长,和孩子们在一起本身就是一种幸福。 我们教师要每天坚持理论学习,不断给自己充电,很好地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我们不要把学习看成一种负担,而应把它当成一种乐趣。久而久之,你便会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自然就会在学习中感到幸福。应该把学习视为一项重要的工作,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幸福,才能用知识创造出更高层次的幸福。通过学习才能形成一种积极的、向上的、对人类生活充满爱的心态。现在我周末经常去书店或图书馆阅读书刊,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我现在感觉自己精神上,知识上都是充实的。 教师的幸福是一种通融、豁达、敞亮、满足和感激,是智慧之上的智慧。教师的教育生命便是满足和宽容、感恩与和谐。相对安静、安宁、安心才能打开心障,体察自我,寻找和发现教育的幸福。幸福既在心灵深处,也在我 们眼前手边,所以我们要满足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感激生活中的每一点理解、宽容、信任,甚至是压力、埋怨和怨愤。 带着幸福感做教师,正如揣着理想上路,不仅在做的过程中使幸福变成目的,而且必然会带来一个副产品,使教育教学变得精彩。为了祖国的下一代,为了民族的未来,我就要勇担责任,就要去感动自己,感动学生,感动社会,就要去体验教育的快乐,感受教育的幸福,就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才是教师的人生的至高境界!这才是教师完美的人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是拥有爱心的教师,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也是师魂!读懂了这种爱,我们便能更好地诠释我身边平凡事例中那炽热的爱心,做一名幸福的教师,必定肩负着无限责任,充满着坚定的信念。文人们歌颂: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确实,教师是引领孩子们成长的导师,有着绝对的主导作用。但是同样,教师为人师表的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一个没有责任心的人不论其职位高低,是无法在其所处的岗位上敬业奉献的。有了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责任感也就成为了优秀教师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责任感源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及愿意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唯有这样的坚定信念,才能为我们的内心带来满足与幸福。尼采曾说过一句话:?假如上帝不给我欢乐,我就为自己创造欢乐。?尼采为自己执着追求的哲学理念献出了近乎完整的一生,他是个孤独的盗火者,他的行为不是人人能够效仿得了的,但是,他的这样的执着的追求快乐与幸福的精神却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相信纵使平凡的我们也能凭着这样的信念和追求抵达幸福的彼岸。篇二:幸福教育心得体会 幸福教育心得体会

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学会对文中内容做注释,养成翻阅工具书的习惯。 2.掌握并学会运用整体通读、专心精读、比照联读、扩展阅读等阅读方法。 3.能联系各自的阅读经历和读书体会,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的内涵,从而热爱读书、积极阅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开展小调查 1.你读书的感受: A.苦B.苦中有乐C.乐D.乐中有苦 教师引导选择A或B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或D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2.你读书的目的: A.考出好成绩B.让家长高兴C.获取知识D.不知道 教师引导选择A或B或D的:你是个诚实的孩子 选择C的:你是个幸福的孩子 谢冕说:“读书是幸福,读书人是幸福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谢冕的幸福生活…….(课件展示) 本文是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谢冕有关读书的一篇随笔,抒发了对北京大学的热爱之情。这种热爱源于北大所给予每一个“北大人”的文明滋养,也包括对北大图书馆的爱和对所有读书人的交流、交往的幸福回忆。可以说,作者对读书的幸福主要是在北京大学这样的文明圣地感觉到的,那么,读书人为什么是世间的幸福人? 二、讲授新课 板书:读书人为什么是幸福人 (一)(泛读)学生整体感知全文。 1.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引导学生从找各段的中心句入手去感知) 第1自然段: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第2自然段:阅读能增广见识,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 第3自然段: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 第4自然段:与好书结缘能使人“向善”、“避恶”。 最后一自然段是:读书人是幸福人。(也是全篇主旨) 2.理清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注意文章的开头结尾) 教师引导:全文各自然段之间是总——分——总的结构关系。作者的思路是先总说“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根本原因,再分述读书能增广知识、陶冶精神,与好书结缘能“向善”、“避恶”,最后再重申主旨,与开篇呼应,用“所以——”句完成因果论证。即课文最后一段:“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这个结论句,是逐层深入论述的,是全文主旨,与开头呼应。(提醒学生体会作者思维的严密和逻辑的清晰) (二)(精读)品读课文,结合学生阅读经历理解“读书人是幸福人”。 1.学习第1、2自然段。 ①学生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 ②教师提问:作者为什么说读书人是幸福人?请找出其中理由。 (引导学生用自然段1、2文中语句来说明)

《通往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42)

耐心与爱,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读《通往幸福的教育》有感 这个暑期我阅读了三川玲、白滔滔夫妇所作的《通往幸福的教育》一书,因为是学校下发的,我原以为这里的教育专指学校教育。又在阅读之前,听同事说这本书很有参考意义,尤其是孩子还小的,或者即将出生的,我想原来这里的教育是指家庭教育。直至自己翻开书页,阅读目录,才发现作者在书中是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结合起来述说的。细细想来,确实如此。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前都是不能缺席的,而只有当它们都是美好的,它们才是通往幸福的。 此处,我想说,我对作者的“通往幸福的”这一说辞深表赞同,因为几乎所有家长的心愿,就是孩子未来能幸福。除此之外,作者在文中多次出现“成功”这一字眼。幸福和成功不是一回事,成功等同于胜利,大多数我们生活中所说的成功是偏向于物质层面的。而幸福则是精神层面的,是一种持续时间较长的对生活的满足和感到生活有巨大乐趣并自然而然地希望持续久远的愉快心情。我们都知道成功不一定意味着幸福。记得几年前有一篇高考作文标题是《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人人都应该想成为被鼓掌的人,但是不可能人人都成功,所以做一个在路边鼓掌的人有时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我相信这个在路边鼓掌的人给我们的感觉并不是郁闷的、颓废的,而是淡定的、甚至是幸福的。所以幸福和成功不是一回事。但是作者并没有避开却经常用到这样的字眼,也在说明家长的愿望自然是孩子能做物质上和精神上的双重强者。这样的一种愿望更需要我们付出精力去实现它。恰巧,我正处在一个很适合看这本书的时期,那就是我既是一个老师,也是一个孩子刚上小学的家长,所以看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要让这两大教育是美好的,通往幸福的,那么它们必然是要先充满了耐心和爱的。 本书中,作者把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杂糅到一处,是因为它们无法真正壁垒分明地分成两块,尤其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但是,作者的笔触更多的是偏向家庭教育的,显然作者心中非常明确,家庭教育才是教育的起始和根本。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更是终身的教师。家庭是人的第一课堂,也是终身的课堂。一个家庭是成功孩子的港湾和出生地,而家长是孩子走向成功的导师和助手。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家长既要负责孩子的身体发育,又要教会孩子如何做人。很明显,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高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但是,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往往被省略成了家教,有的甚至演化成了辅导孩子的学业。问题是在学校教育中,为了教育好学生,首先会教育好老师。但是在家庭教育中,却没有系统的教育家长如何成为好家长的方法。没有提升家长的素养,就想提升孩子的素养,这确实是本末倒置了。所以,我们需要有好的渠道来提升作为家长的自己,我想这本书应该可以作为借鉴。 看了本书,我发现作者用了很多的问句来作为章节的标题,比如“不打不骂的养育可以吗”“要不要给孩子立规矩”“怎样与孩子谈论死亡和生命”等等,我相信这也是很多家长心中的疑惑,我们可以在书中按图索骥。在寻找答案的时候,我发现了很多诸如:“作为家长,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父母不是投资人、生产商和牺牲品。”“对孩子成长更重要的教育资源,是各自家庭的文化背景、价值观的言传身教和视野的潜移默化。”“父母的好,是努力工作,是享受自己的生活;孩子的好,是开心地上学和回家,是被父母尊重与赞赏。”等有趣的观点。我还发现,耐心和爱才是解决问题和疑惑的最佳方法和答案。要寻找孩子独一无二的生命价值需要家长付出无比的耐心和等待,因为这个生命价值是被别人需要的价值,是伴随终身的,可不是一找就能找到的;要做到对孩子不打不骂,就意味着允许孩子犯错误,允许孩子挑战家长的权威,允许孩子在短时间内不

享受教育收获幸福演讲稿

享受教育,收获幸福 我总认为当社会上大力提倡某种东西的时候正是它缺失的时候,比如我们说要关爱农民工,那是因为农民工的生活确实很悲惨,而我们只享受着他们的劳动成果却从没有真正从内心关注过他们;我们说要提高妇女地位,那是因为妇女的地位长期以来确实低于男性。我们说我们要享受教育,那可能是我们一直以来都在忍受教育。 为了求证我的想法,我开始上网搜索“中学教育、中学教师、享受教育、幸福感”等关键词。结果我得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一种观点的核心词是“倦怠、压力、疲劳、无奈、应付”,据2008年教育部中小学教师健康课题组的调查,70.06%的教师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属于不幸福的一类。另外一种观点的核心词是“享受教育、理想、诗意、满足感、幸福”,很多教育家的话可以作为代表,比如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就说“做教师站在课堂上就是生命在闪光,非常愉快。”魏书生老师说“教育是一项可以给人以双倍精神幸福的劳动。”“教师收获的是双倍的、乃至更多于其他劳动倍数的幸福。”李镇西老师说“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只要我们用心去做教育,那么你的心一定会波澜壮阔。”由此可见,如果我们想收获幸福我们就一定要不断努力,追求卓越,否则我们就会跌入不幸的大多数。 首先几乎所有的教育家都是理想主义者。这是因为幸福是一种内心的感受,他与一个人的思想深度和精神境界有着最直接的关系。陶行知先生在献身教育的时候说“教育是立国之本。”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工作有重大意义的时候,我们就不会随意地去对待它,我们就会觉得从事这项工作让自己有了价值。特级教师王栋生在他的著作《不跪着教书》的扉页上写道:“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词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李镇西老师的书中写道“当我还是默默无闻的年轻班主任的时候,那时不但没有什么名,反而还因为经常犯错误而挨批评,工资也不高,可是我照样和我的孩子们穿行在细雨蒙蒙的原始森林,或奔跑在阳光灿烂的绿色原野上,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 3篇

《做幸福的教师》读书心得3篇 《做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多,要求教师要终身学习,适应时代的潮流;要能把学生教育好,培养国之栋梁;要求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一旦有违背师德的教师出现,就把整个教师群体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受社会舆论的谴责。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背景下,我们真的能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吗?心中不免有些疑惑,带着这些疑惑我拜读了王南老师给大家推荐的陶继新老师的《做幸福的教师》这本书。 随着时间的推移,读书的深入,我才深深的理解,更为陶老师的理论而折服。这本书一共有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读书与教师生命成长;第二部分是打点幸福人生;第三部分是孔子的精神境界。这其中第一部分另我感受颇深,收获很大,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本次的读书心得。 一、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心态和状态 教师的职业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幸福是一种心态,当你桃李满天下的时候,那种幸福感溢于言表,这时候很难用金钱,社会地位去衡量我们所创造的价值。因为我们培养的是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培养一个人才需要很长的时间,是个长久之计,十分不容易。我们深知其中的不易,当学生成功时,成就感就油然而生,那我们自然会感到幸福,当我们青丝变为白发时,一届届的学生返回母校看望恩师时,你就会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幸福也是一种状态,只有感到幸福的人,人生才是快乐和阳光的。对于我们来说只有自身感到幸福了,才能给学生带来阳光。试想一个整天愁眉苦脸的老师给学生上课,能让学生幸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为了影响学生,我们要懂得享受我们平常的工作,高高兴兴是一天,愁眉苦脸也是一天,干嘛不让自己高高兴兴去工作呢?所以我们要享受我们所上的每一节课;享受我们所教的每一个有特征的学生,享受和同事们为研究某个热点问题而争论的热火朝天;享受每一分每一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阅读理解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的阅读理解答案 读书人是幸福人,大家是否已经阅读完毕了呢,它是由作家谢 冕所写的。读书人是幸福人的阅读理解答案,欢迎借鉴。 读书人是幸福人 谢冕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 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

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尔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11.读完全文,你认为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观点是什么?(3分) 12.文章第一段的结尾说“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结合上下文,谈谈“精神的不平等”体指的是哪些内容。(4分)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三篇

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读后感 (一) 假期的这段时间,只要有空闲,我就拿起《创造一间幸福教室》这本书细细研读,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看,而是发自内心地被吸引,看着这间教室里的故事,我被他们的幸福所感染。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做一个有教育情怀的老师,那就是幸福!其实,我觉得我有很多地方跟李老师有些像,但我做的没有李老师细致、到位。今天有幸读到此书,也能让我好好向名师学习。 一、走在创新路上 拼音教学一直是起始阶段的难点,我教一年级的时候,为了让孩子记住那些拼音,我是煞费苦心,每天的讲、练,记,累哑了我的嗓子,累坏了学生的小手,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我一直在琢磨怎样才能又省事又省力,还能让孩子记住。为此,我查过许多资料,也得到了很多值得借鉴的方法:编儿歌、每天检测、竞赛等等。但是,今天读完了《哄霞拼音律动教学法》和《两周学完汉语拼音》这两节的内容,我不仅又新学了一招,而且对于我的教学理念有了更深的触动,那就是:教育要创新,我们不能被教学大纲束手束脚,适合自己的适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原本教无定法,为什们我们非得给它定个法呢?我们所缺少的不正是李虹霞老师的这种创新精神吗?要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必须付出不懈地努力,不怕失败,不怕受累。 二、利用网络来促进教学。 家庭与学校理应是合作的、目标一致的教育源。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李老师用博客带动学生学习,我也写博客。但李老师做的要更到位,更有效。 我每次把班级博客发上就完事了,上不上是你的事,我无能为力。而李老师却恨不得手把手教家长如何上,保证每位学生的家长都能利用这个渠道跟老师沟通、联系,充分发挥网络的功能,让老师的教育思想及时传达给家长,也影响着家长们与学校的教育步调一致,家校统一。正是因为创建多样化的沟通技术手段,促进了家校良性互动。 建立了博客还不算完,李老师充分利用博客的功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吸引家长参与。她会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她会利用博客与学生联系,在外出开会学习的时候进行指导。李老师首先充分地利用了网络的功能。 三、统合语文教学 统合语文教学,首先是改变索然无味的课程内容和耗时低效的线性教学,尝试将分散在学科内外但联系密切的内容进行统合,从而改变课堂结构和重塑教学流程。李老师目前从三个维度进行了统合:横向统合;纵向统合;时空统合。这种统合的结果是,孩子们综合素质提

《幸福教育的样子》读后感 田丹

温暖、勇敢的“四月天” ------读《幸福教育的样子》有感 享堂南街小学田丹在这个燥热的暑假,我又一次捧起杨九俊老师撰写的《幸福教育的样子》这本书,内容不多,却让人回味无穷,为我的暑期平添了一份宁静与思考。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给了我一种新的启示。 轻轻的合上书页,我反复的问自己,“幸福”到底是什么?老师的幸福又是什么?教育的幸福是什么? 是啊,作为一名一线的教师已经六年了。在这六年里,我似乎都没有认真的思考过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意义是什么,但是在这个假期里,我恍然大悟。我是一个“板凳甘做十年冷”的教师,我大概可以预设各种各样的课堂,可我不能预见到我的学生的未来。因为他们是无可厚非的生命。两袖清风的教师,何时脸上才能有幸福的微笑?是学生考出好成绩为老师争光?是学生拿回奖杯为校争光?是学生功成名就之后对老师的一份感激?是老师桃李满天下之后那份荣耀? 在我看来这一切不全都是,老师幸福是上课时,站在讲台上“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的神采;老师的幸福是下课后,和学生围着谈天说地的眉开眼笑;老师的幸福是劳累时,学生的一句“ 老师,您辛苦了” :老师的幸福是每逢佳节,天南海角飞来的祝福与思念;老师的幸福是,走在路上听学生认真的向亲友介绍自己…… 幸福是一种感觉,无法言语,只有细细感受。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不能为任何不相干的利益而牺牲这种幸福,这一点当然是毋庸置疑的。”所以,要让学生感到幸福,教师自己先得体会到幸福。 首先:我特别喜欢美国诗人爱默生笔下的人类的生活方式:“诗意的栖居”。我觉得幸福的教师是“诗意的存在”。 教师的日常工作是辛苦、琐碎的,但也可以从中获得种种丰富的阅历与幸福体验,因而又是快乐、充满诗意的幸福收获者。正因为如此,对教师来说,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实际上,教师在奉献的同时也造就了自我,在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教师也是一个有生活感、生命感、价值感的人,而不只是一个掌握知识、传播知识的机器。在我们的生活里,时时会吟诵的两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教师这个职业,是一种悲苦性的职业。可是,有一位教师说得很好:我不想做成灰泪始干的蜡烛,我是一个灯泡,给我电就可以发出光芒,比蜡烛明亮,比蜡烛快乐,比蜡烛长寿。诗意的存在吧,让您的学生也身临其境的感受着学习的乐趣,幸福便是如此。 其次:将这一份工作看作是“爱的诉说”。我国著名的文化家,儿童作家冰心说过:“情在左,爱在右,走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我以真诚的爱心,去打开每个学生的心扉,孩子们回报我的必定是心驰神往。因为我知道,每一扇门的后面,都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宇宙,每一扇门的开启,都是一个无法预测的未来。尤其是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一名班主任,当孩子们在不经意的时候叫你妈妈的瞬间,我热泪盈眶。是啊,他们把你当成了给予自己生命的母亲,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幸福的感觉从心底里升华。孩子的回眸一笑,便是我们在相互诉说的幸福。

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

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做幸福的老师读后感(一) 有幸拜读了《做一个幸福的教师》,翻看了几页,就被陶老师平实却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所深深吸引,不觉看至深夜,还不忍将书放下。一本好书的确能启迪人的心智。与陶老师平静如水的心境相比,我感觉到自己的浮躁,与陶老师的“取法乎上”对比,我意识到自己的渺小。我第一次意识到教师是幸福的,也从中读懂了怎样做一名幸福的教师。 一、感恩生活,享受幸福教育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过:“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以前我曾抱怨过教师职业的无聊乏味,曾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乐趣。其实幸福是一种心态,我们要用感恩的心态对待教学生活,在平凡、琐碎中,寻找快乐的种子。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我们就会觉得有这样一个岗位是幸福的:当我们坐在舒适宽敞的办公室里工作时,我们应该想到还有多少人为了生计正在不辞辛苦的劳作着;当我们抱怨福利待遇差的时候,我们要想着,还有多少人在为找不到工作而愁眉苦脸。在这样一个被誉为天底下最光荣的岗位上工作,我们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培养出无数有用的人才,这是我们莫大的荣耀,我们

应该知足常乐。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来工作,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少一些抱怨,少一些消极,学会享受生活,享受课堂,享受学生带给我们的快乐。拥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我们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收获更多幸福! 回想在教学的生涯里有多少次这样的情景出现:感冒咳嗽时,学生将含片递到我的手中,“老师您嗓子不好,含着它会舒服很多的。”因为批改作业这肩膀不舒服,“老师,我给你捏捏肩膀吧。”多少次,刚准备到处翻找红油笔,给学生批批作业,一只红笔已经出现在我眼前,“老师,给你用!不用再找了。”这样的事例真的是举不胜举,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我们不能因为工作的重复而淡漠了激情。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只有懂得感受教育事业的幸福的教师才是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 二、取法乎上,提升精神质量 陶继新老师特别注重读书,注重读书的质量,“取法乎上”四个字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仔细想想这话多么精辟,以前我也很喜欢看书,可更多的是把书当成一种休闲方式,我喜欢看《知音》《女友》《小小说》之类的书籍,而对于《论语》《压根就从来没想过去读,觉得那样的书籍太枯燥无味了。在陶继新看来,读书是人类生存的必须,是获取文化最关键的途径之一,正像人需要吃饭、休息一样,这是必须且必要的事情。最让我感动的一句话就是“在49岁的时候,我从《论语》选出85%以上的篇章背诵。”多么聪明好学的陶老

读书人是幸福人教案

十三读书人是幸福人 【教学目标】 1、品味文章语言,培养判断中心句的能力; 2、把握文章运用分论点的形式,层层深入,从而证明中心论点的论证方法; 3、培养夹叙夹议综合表达方式的运用能力; 4、准确把握“读书”与“幸福”之间关系的深刻含义,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修养的重要性,从而初步养成勤于阅读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学习运用分论点证明中心论点的方法; 2、品味文章语言,理解部分句子的含义; 3、领会阅读求知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围绕中心论点提出若干分论点的方法; 2、培养学生勤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教师点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归纳要点,掌握方法; 2、通过课堂交流讨论,感悟读书对人生幸福的重要意义。 【课时安排】 一课时(据教学大纲应安排二个课时,现根据试讲要求进行一课时的教学)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课前预习情况 1、文通字顺(注音、释义) 2、第一印象(领悟、疑惑) 拓展: 语文素养:1.语文综合知识 2. 情感意志 3.听说读写能力 二、导入新课

1.提问:读书于你是幸福的事吗?为什么? 2.老师自身感悟:改变命运——痴迷执著——实现价值——终身受益。 假设当年不曾读书,眼界、思想、灵魂的禁锢即如故乡那个一辈子终老于山村的老妪! 三、作者简介 谢冕,1932年1月6日生,福建省福州市人。曾用笔名谢鱼梁。1945—1949年在福州中学就学。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1960年毕业留校任教至今。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1948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中央日报》、《星闽日报》、《福建日报》等报刊发表诗和散文。著有学术专著《湖岸诗评》、《共和国的星光》、《文学的绿色革命》、《新世纪的太阳》、《大转型——后新时期文化研究》(合著)、等十余种,以及散文随笔集《世纪留言》、《永远的校园》、《流向远方的水》、《心中风景》等。专著《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获得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优秀成果奖。 四、逐段分层赏析(提问与拓展) (一)第一部分(第1段):读书幸福 1.本段中心句是哪句?请找出作者展开论述的关键词来。体会本段正反论证的手法。 中心句是:“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 2.拓展:我们无法选择出生家庭的穷富、外貌的高矮美丑、遭遇的逆境顺境、别人目光的青睐白眼,但上苍赋予了每一个人的大脑积累都从零开始。脑海里装下了什么,全由自己决定! 所以说文字的发明,是世界文明的里程碑,书籍改变了个人和世界的命运! 古有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吸引一代一代读书人勤奋好学以成就博学多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的英雄。著名成语有“凿壁借光”(匡衡)、“悬梁刺股”(苏秦)、汗牛充栋、学富五车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与幸福生活》读后感 教育是一盅浓浓的老酒,让我醉在其中;教育是一份沉沉的责任,让我自觉担当;教育是一首深情的诗,让我品味无穷;教育是一曲激昂的歌,让我纵情欢唱;教育是一艘破浪的船,让我扬帆起舵。有过喜悦,有过痛苦;有过激情,有过彷徨;有过期盼,有过失望。一路走来,辛酸和苦涩磨砺着我的意志;成功和快乐鼓舞着我的理想。 常常有人会问:“究竟什么是幸福?”其实生活中的每时每刻都萦绕着关于幸福的字句,自己觉得幸福,是因为满足。那些容易满足的人,便常常看见幸福。当我们以快乐的态度读书时,读书会带给我们更多的快乐。读书能够为我们答疑解惑。我在读过《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后,体会到怨天尤人不会带给你幸福,碌碌无为也不会带给你幸福。只有懂得去寻找阳光普照的地方,懂得放弃忧伤的人才会自己创造幸福。读书能够让我们心境平和。如同泛舟于静静的湖面,周围绿色相伴。在喧闹的大街中,在重重的压力下,一杯茶,一本书,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教育在我看来有时是枯燥的、有时的烦恼的、有时是开心的、有时是充实的、有时是疲惫的、有时是无奈的,这其中的百般滋味有时真的让我头晕脑胀。而王君老师的《教育与幸福生活》,它告诉我们教育是幸福的。 当我读到此书的主编李镇西老师在总序中写到:“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是呀,要达到这个境界,我们必须带着一颗思考的大脑从事每天平凡的工作。《教育与幸福生活》一书就告诉了我们教师要对自己的教育行为乃至教育细节作追问、审视、推敲、质疑、批判、肯定、否定…… 原本以为,这本书和其他有关教育的书一样,全都是一大堆专业术语与专业理论,可没想到,这本书是一本温情脉脉的日记,记载的是王君老师与与她任教的IB班的同学们从初一到初三的一些故事。没有一点儿生硬的词语,有的,只是一个老师和她的学生们共同创作出的青春的华丽乐章,记载着老师的教育生活,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 《教育与幸福生活》展示了王君老师普通而鲜活的生命在讲坛上欢快流淌的情景。上课,备课,谈心,读书,反思,写作……有欢笑、有泪水、有豪迈、有细腻……一切都是那么平淡,但决不平庸。她把自己的生命从容不迫地融进了课堂,更融进了学生的生命。学生的生命在此获得了生长的力量。王君老师的生命由此而永远青春焕发。王君老师诠释的教育真的是幸福而快乐的。她是怀着对朴素而简单的幸福生活的愿望,朴实而平凡地过着每一天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到第一辑《天使素描》和第二辑《激情岁月》时,闪现在我脑海的是年轻,激情与浪漫……里面记录了近20个故事,如丑柑,少年人的爱情也可以如此美丽。通过微小的细节来说明每天的生活都是简单、快乐、幸福的。 当我读到第三辑《呵护心灵》时,我似乎看到了今天的我——教学追求的不再仅仅是学生的所获得分数,所带班级所取得的名次,而是学生的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教育只是一个朴素的追求,这个追求就是——过一种完整而幸福的教育生活。 当我读完《爱如潮水》、《教而不思则罔》、《源头活水》等篇章后,我对“教育”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即“教育”首先是一个内心成长的过程。教育是对人的精神的延伸和拓展。而以前的片面追求知识教育、技能教育其实都只是停留在教育最初级的层面上。这时,我好像又看到了明天的我——她感到和孩子们交往是一种快乐,她相信每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因为爱孩子尊重孩子,所以她对美、对真、对善具有非凡的观察力和感受力。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 导读:本文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走在教育的路上读后感(一) ——学会享受教育的幸福 有缘聆听 听说朱永新教授的大名已经是很多年的事了,真正聆听朱教授的讲座是在2011年,朱教授莅临泰安一中的泰山大讲堂给泰安的教育同行们做的一堂精彩的讲座。当时最大的收获是他的新教育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铁律是“底线+榜样”。在实验管理上,“底线+榜样”,其实就是“课题管理+榜样引领”。想想看,如果没有榜样的言说,新教育会怎么样?新教育的发展,某种意义上不取决于研究中心出多少学术成果,而取决于新教育能够出现多少榜样,其中走得最快的榜样能达到怎样的高度?――榜样的高度,代表了新教育在实践领域的高度,因为榜样是相对而言比较完美地实践研究成果的人或团队。“一朵具体的花,远胜过一千种真理。”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关于本书 《走在教育的路上》一书,共分“边走边吟”、“教育风景”、“书香世界”、“携手圆梦”、“行者心语”五个部分。“边走边吟”部分收录了作者近年来的十多首教育诗。这是作者表达教育思想的一种特殊的话语方式。“教育风景”部分详细记录了作者作为一个学教

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教育市长”,到各地考察、调研、访问、讲学和宣传新教育实验的感受。同时,还收录了作者2003年南美之行期间的16篇“教育游记”,读者不但可以从中领略到异国他乡的教育风光,更可以从中体悟到一个“教育市长”的赤子之情和强烈的教育责任感。“书香世界”这部分收录了作者阅读教育名著、朋友和自己的著作后的感受、序言或后记。 吾爱吾师 很是为朱教授的新教育所感动,买了朱教授的一些书,可直到这个寒假才真正的捧起来认真拜读了一下,收获颇丰。真正最能打动我的是其中一篇诗歌《享受教育的幸福》。 教育现实 现实工作中,受到自身和外界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很容易就产生职业倦怠,教师职业倦怠,所谓“职业倦怠”现象,是指一个人在社会期望值、个体内在的期望值过高而客观实际又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情况下所产生的失望的情绪、疲惫的心态的一种心理现象。它的心理特征表现为生活的乏味感、事业的失望感、精神的疲惫感、认知的冲突感等,是一种心理的内在需要与客观实际情况相矛盾的产物,也是一种对现实的消极反抗而求得心理平衡的心理反应。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人内外冲突矛盾运动的结果:即渴望快乐与感受平淡的矛盾、渴望成功与感受平凡的矛盾、渴望激情与感受平庸的矛盾,总之一句话,是内外不和谐的结果。教师的职业倦怠定义为由于教师长期工作在压力的情境下,工作中持续的疲劳及在与他人相处中各种矛盾,冲

读书人是幸福人_初三作文

读书人是幸福人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领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领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盛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想,那些失去或不能浏览的人是如许的不幸,它们的丢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财富的不平等,权利的不平等,而浏览能力的领有或丢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领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兴许再加上他亲自感知的那一些关于本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浏览,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别人的世界。这样,具有浏览能力的人,无形间取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浏览不仅使他认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将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人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实验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实验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实验中学得庄重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1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得人格的刚烈,从马克思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固执。歌德的诗句刻写出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时机领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结缘,极大可能是注定了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络的人。说“极大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劣和奸诈,况且,并不是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不是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反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良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到读书幸福,是从喜欢读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癖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祟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成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泛爱,或温情,或抗争,大致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妙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浏览好书的影响下,好像烤在火上一样慢慢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供参考 2

老师读书笔记收获幸福的教育读后感

老师读书笔记《收获幸福的教育》读 后感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收获幸福的教育》,从书柜中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施教者,我幸福吗?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我也不太确定自己内心是怎样定义它的,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施教者。 在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读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里面提到了一种“自给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当中,你因为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制作了一个送给朋友的小礼物比完成一项工作获得他人的赞赏更开心,这样的心里特质成为自给自足式幸福,这样的人也更容易获得幸福感。我所理解的自给自足是满足、知足,作为施教者的角色,怎样去获得更多的幸福感呢,就是要满足于学生的细微进步:小高早上的一声问好、慧慧午休安静的片刻、璇璇课堂上积极地回答、小菲抬头与人交流的自信感、小航在接受奖励时知道了等待、小全课堂上的听话、小轩在一堂课上不发出怪声、小展能够帮助弱小同学,从他们身上的微小变化中获得幸福,当然也要把这种感受幸福的模式传递给家长。

获得的幸福感多了,才能更卖劲的工作,在工作中应有的态度是怎样的呢?在这本书的导读中我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答案,荀子的一句话: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知。学至于行而止矣。行知,明也。作为一名新老师,不要总是惧怕接受新事物,对于听到的、见到的、知道的,符合学校发展趋势的东西,应该尽力去尝试,试一试才会知道它到底是什么样的,毕竟时间才是检验经验的唯一标准。 最后想发表一句本周的感想,教师不能脱离一线教学岗,没有了观察的对象,就没有了经验可言,认真做好教师的本职工作,才是这个行业幸福的根本之处。 本周阅读的书籍是《收获幸福的教育》,从书柜中看见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作为施教者,我幸福吗?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一样,我也不太确定自己内心是怎样定义它的,所以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幸福的施教者。 在这本书的序言和导读部分我找到了一部分答案,这里面提到了一种“自给自足”式幸福,比如一天当中,你因为自己做了一顿美味的饭菜、制作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读后感 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做一名幸福的教师》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幸福是现代人的生活主色调,幸福指数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最近有幸读到陶老师的《做一个幸福的教师》。我一直不是个爱读书的人,但自从读了这本书,我像着了魔,天天晚上抱书不愿放手,直到困得倒在枕头上。只有感到幸福的人才是快乐和阳光的,追求幸福是每个人的毕生所求所愿,无可非议。世界上每一个人、每天都在寻求幸福的人生,但是,并非人人都能在追求中得到幸福。原因是对幸福缺乏认识、感悟和理解,还记得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中就有对幸福的阐述,它非常生动而具体地告诉人们:幸福是夏日的井水;是雨后的朝阳;是雪中送炭;是为他人忘了自己;是给别人带来快乐。可从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幸福在哪里? 教师的职业幸福是一种感受,它是教师个人价值观的体现。在物欲横流的世界,教师追求职业幸福的脚步当朝着精神“行走”。或许大学生的人生价值和理想是为了西部的贫困孩子受到教育,为了西部的开发、发展,他很苦但奉献着、快乐着、幸福着。教师这个职业的

本身就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有了这种蜡烛、春蚕般的价值观、人生观、幸福观,就能“一意孤行”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就会真心对学生,走进“激情燃烧的岁月”;就会用心灵点燃心灵;就会固守这份职业,坚守这份信念,并绽放出许多精彩与豪迈。 教师职业的劳心劳力、社会地位、劳动报酬确实很难轻言幸福,也感觉不到幸福,但这并不意味着就没有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事实上很多教师在享受着教育、体验着幸福,他们以多元、多姿、多态的幸福观诠释着什么是教师的幸福,怎样才能在平凡、清贫、烦琐中不断汲取幸福和快乐的元素。其实对于教师对说,是否能时时处处感到幸福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仅影响着其人生是否快乐,更影响着学生,只有教师幸福,学生才会感到幸福。那么教师如何去感受幸福呢? 要懂得享受课堂。课堂是教师生命最重要的舞台,一个懂得享受上课的人,课堂便自然会成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营造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和学生一起痛苦、一起欢乐,你就会少了许多教学的焦虑和烦恼。 要懂得享受学生。教师职业幸福感最重要的源泉一定是学生的成功和他们对你的真情回报,影响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许多不利因素都可以从学生对教师的尊重、理解、感激中得到弥补。但要让学生感恩你,你就必须学会感恩学生、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真正做到这点并不容易,但如果你只知道权威,那也许你会离幸福更远。 在我要享受生活。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也许手头钱是有点紧,但还

读书人是幸福人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d12443822.html, 读书人是幸福人 作者:谢冕 来源:《求知导刊》2016年第02期 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因为他除了拥有现实的世界之外,还拥有另一个更为浩瀚也更为丰富的世界。现实的世界是人人都有的,而后一个世界却为读书人所独有。由此我又想,那些失去或不能阅读的人是多么的不幸,他们的丧失是不可补偿的。世间有诸多的不平等,如财富的不平等,权力的不平等,而阅读能力的拥有或丧失却体现为精神的不平等。 一个人的一生,只能经历自己拥有的那一份欣悦,那一份苦难,也许再加上他亲自闻知的那一些关于自身以外的经历和经验。然而,人们通过阅读,却能进入不同时空的诸多他人的世界。这样,具有阅读能力的人,无形间获得了超越有限生命的无限可能性。阅读不仅使他多识了草木虫鱼之名,而且可以上溯远古下及未来,饱览存在的与非存在的奇风异俗。 更为重要的是,读书加惠于人们的不仅是知识的增广,而且还在于精神的感化与陶冶。人们从读书学做人,从那些往哲先贤以及当代才俊的著述中学得他们的人格。人们从《论语》中学得智慧的思考,从《史记》中学得严肃的历史精神,从《正气歌》学得奋斗的执著,从马克思处学得人世的激情,从鲁迅学得批判精神,从列夫·托尔斯泰学得道德的执著。歌德的诗句刻写着睿智的人生,拜伦的诗句呼唤着奋斗的热情。一个读书人,是一个有机会拥有超乎个人生命体验的幸运人。 一个人一旦与书本结缘,极大的可能是注定与崇高追求和高尚情趣相联系的人。说“极大的可能”,指的是不排除读书人中也有卑鄙和奸诈,况且,并非凡书皆好,在流传的书籍中,并非全是劝善之作,也有无价值的甚而起负面效果的。但我们所指读书,总是以其优好品质得以流传一类,这类书对人的影响总是良性的。我之所以常感读书幸福,是从喜爱文学书的亲身感受而发。一旦与此种嗜好结缘,人多半因而向往于崇高一类,对暴力的厌恶和对弱者的同情,使人心灵纯净而富正义感,人往往变得情趣高雅而趋避凡俗。或博爱、或温情、或抗争,大抵总引导人从幼年到成人,一步一步向着人间的美好境界前行。笛卡儿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这就是读书使人向善;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所以,我说,读书人是幸福人。 (选自《永远的校园》,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