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HappyNewYear!教学设计苏教版

HappyNewYear!教学设计苏教版

HappyNewYear!教学设计苏教版
HappyNewYear!教学设计苏教版

HappyNewYear!教学设计苏教版Happy New Year

HappyNewYear!教学设计苏教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英语作为在许多国际组织或者会议上都是必需语言,几乎所有学校

选择英语作为其主要或唯一的外语必修课。英语教学涉及多种专业理论知识,包括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词汇学、句法学、文体学、语料库理论、认知心理学等内容。本教案根据

英语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

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

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happy new year !教学设计苏教版

教学内容

unit8 happy new year !

课型

新授课

执教者

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1.能熟练地会听、说、读并拼写单词:a doll, a ball, a cd, a car, a robot

2.能熟练地听懂、会读、会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拓展in english,并会用it’s a 来回答。

3.会说“happy birthday”,并知道用“thank you”来回答

4.明白cartoon time的幽默之处

教学重点

1.能熟练地听懂、会读、会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 (拓展in english),并会用it’s a 来回答。

2.会说“happy birthday”,并知道用“thank you”来回答

教学难点

能熟练地听懂、会读、会运用句型:what’s this/that? (拓展in english/chinese),并会用it’s a 来回答。

教学疑点

在这一课时拓展in english学生能否掌握?

教学准备

挂图,卡片,ppt

教学过程

三备

step 1 greeting.

1.课前准备:sing songs and say rhymes

let’s learn. a bottle numbers

t:now let’s start our english lesson.

2.free talk

a.复习单词,句子接龙

出示单词,学生利用单词造句:

例如:a doll

i have a doll. i can see a doll. i like dolls.

there is a doll. this is a doll…

b. read story time

(1)read after the tape.

(2)read it together.

(3)try to read by yourself(注意语音语调)

c. listen and judge

ppt播放图音

例如what’s this ? it’s a robot.

s:yes. you are right.

what’s that? it’s a ball.

s: no. it’s a doll.

教师出示句型what’s this in english?

in english: 用英语

提示学生回答:it’s a …

what’s that in english?

it’s a …

step 2 presentation

1.sing a song :happy new year!

a.出示歌词,读歌词

虽然一年级学过了,但是学生会唱但是单词却对不上号,所以熟悉单词是有必要的。

happy new year to you all.祝福大家新年好。

(英语字面解释是新年快乐,但是中国的本土文化中多数是

说新年好)

we are singing. we are dancing.我们唱歌。我们跳舞。

b. sing the song together

2.cartoon time

a.出示图片,教授单词birthday,讲解人物

t: i’m happy, now. look, they are our friends. they are happy, too. they are having a birthday party.

出示单词:birthday

ir?/?:/ birthday

bird shirt skirt t-shirt

t:i can see a mouse. what can you see.

s: i can see a dog/cat/monkey.

(出示单词,虽然学过了,但是有必要复习一下。)

b. watch the cartoon

t: now, let’s watch the cartoon together. try to answer my questions.

(1)the monkey gives(给)

a to bobby .

出示词组: a toy car 一辆玩具小汽车

t: what can you say?

s:i can say a toy…

(让学生说说可以组哪些词,复习二年级所学的内容)

(2)the gives bobby a funny clown(搞怪小丑).(how –low –clow-clown)

c. 让学生说说这个故事的幽默点是什么?

d. read cartoon time

t: try to read it after the tape.

分角色朗读

happy birthday to you.回答thank you.

这篇对话,很简单,没有什么生词。

e. retell the story.

it’s

bobby’s.bobby’s give him (他)some (礼物).the monkey gives him

a .sam gives him a

gift,too.bobby is very scare(惊吓)after he opens the box.

不要求学生熟读,只要理清思路。

step 3 consolidation

1.发挥想象力,看图猜猜他们说什么?

(1)(2)(3)

(1)happy birthday to you. sing a song.

(2)this star is for you. thank you.

what’s this in english ? it’s a star.

(3) happy new year.

2.try to write them down.

不会写的用中文代替,尽量用英语。

step 4 homework

1.read cartoon time

2.write the dialogues after class.(根据最后三幅图写对话)

作业:

1.read cartoon time

2.write the dialogues after class.(根据最后三幅图写对话)

教学板书内容

unit 8 happy new year!

what’s this in english/chinese? it’s a …

that

happy

birthday! tha nk you.

-------- Designed By JinTai College ---------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 小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优质课认识角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题目:《认识角》教学设计 学校:张桥镇中心学校 姓名:宛青青 联系电话:

<<认识角>> 一﹑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84至85页 二﹑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节。本节课教学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使学生联系生活中一些常见的物体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的角,能在平面图形 中辨认出角。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到角是有大小的,能够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3.情感态度:使学生在认识角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会画角 难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能直观区分角的大小 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具:三角尺纸三角形、一张长方形纸圆形纸片信封红领巾 七﹑设计理念: 角是“空间与图形”领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性知识,通过本节的学习学生的空间观念将得到进一步发展,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主要是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学生的空间观念还不强,所以我本着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动手做中发现数学的理念来教学。 八﹑教学流程: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自主学习,探索新知 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引导质疑,升华新知 九﹑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出示两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长方形和圆形,各自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图形。 师: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

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 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 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今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举办了哪两件大事吗? (指名口答,表扬学生关心国家事业) 在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十运会也在 奥体中心顺利的展开。我们还知道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还成 功的发射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你们知道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有哪些区别吗? 二、发散练习,定向复习 1、出示神六和神五的比较表 我想比较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在飞行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呢?你 能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21÷119 119÷21) 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做 2、出示神州六号飞行速度的内容 神州六号大约5400秒绕行地球一周,地球一周的长度大约是 42660公里。 你能求出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吗? (指名扣答,师板书:42660÷5400)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呢? 3、下面我们来看看十运会的情况(出示赛况奖牌榜) 东队的几倍吗?怎样列式? (指名扣答,师板书:113.5÷101.5) 4、谈话:大概了解了神州六号和十运会的情况之后,我们能深 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进步和江苏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而这 些都是我们从以上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的。 三、比的意义 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看这些算式,我们都是在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呢? (指名分别口答) 2、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有一个字频繁的出现了,是哪个字? 板书:比 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例如:根据第一道算式,我们可以说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时间的比是21比119,板书:21比119 你能照样子说其他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扣答,师依次板书) 到底什么叫做比呢?请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来说呢?(同桌相互讨论,再指名扣答) 板书:两个数想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3、你能根据这个十运会的奖牌榜说说哪两个量的比是几比几 吗?(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开火车说) 四、比的读法、写法及名称 1、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符号和字母表示的写法,比也不 例外,21比119就可以写作21:119,板书21:119 你知道“:”叫什么名称吗?这个式子怎么读吗? 打开书53页,自学第一小段和下面的算式,看看你还能知道什么?(学生自学2分钟,指名扣答,师相应板书: 21 : 119 = 21÷119=3/17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生齐读一遍) 2、你能用符号法来写出这三个比吗? (生写在随堂本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你对他比的写法还有什么建议吗?

iuv教学设计

i、u、ü教学设计 吕琴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 3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掌握i、u、ü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重点、难点: 1.i、u、ü的发音方法和带调读韵母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读好带调韵母的第二声和第三声是难点。 教具准备:i、u、ü及带声调i、u、ü的字母卡片;画有四线格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αoe 师:1、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认识了拼音王国里的3个单韵母朋友,大声地喊出它们的名字。 2、你看αoe戴上帽子开着小火车从拼音王国里出来了,一起读一读它们吧! 二、学习的iuü发音 (一)看图说话引出 师:1、今天吕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幅漂亮的图画,你看,空气清新的早晨,嫩嫩的草,绿绿的树,一条小溪欢快地流着,谁能接下去说说,图上都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2、同学们,其实这幅图里面藏着我们今天要学习的3个新的单韵母朋友。看看哪个同学们的眼睛最尖,最亮,能够最快找出这3个韵母朋友。 跟老师来读一遍iuü。 3、那吕老师又要来问一问,同学们是怎么找到这个“i”的。 三、学习iuü的发音 (一)学习i的发音 师:1、同学们看得真仔细,很快就找到了iuü。那就让我们和iuü来交交朋友吧。同学们,“衣服”的“衣”就是单韵母“i”的读音。跟吕老师来读一读它“i i i”,看老师的口形,听老师的发音。念“i”的时候,嘴角要向两边拉开,笑眯眯的,牙齿要对齐。 2、吕老师编了句顺口溜来记“i”,牙齿对齐“i i i”,一起来,哪位同学也学着老师的样子来编一句顺口溜记记“i”? (齐读—开火车)

3、我们编顺口溜记住了“i”,那么这个“u”又该怎么念呢。其实,乌鸦的“u”就是u的发音,念u的时候嘴唇要收成一个圆形,中间留一个小孔,跟着老师念一念,u,u,u。XX你来,念得响亮些(指名)。 师:嘴巴突出“u u u”。一起念。谁也想到了顺口溜来记“u”。 4、认识了u,再来读读“ü”吧。小鱼的鱼就是“ü”的读音,念“ü”的时候就像在吹笛子,看老师的口形“ü ü ü”。指读 师:孩子们发现了吗刚才这个ü和u有什么联系。 S:ü就是u上面加上两点。 读顺口溜:u上加点ü ü ü。 小鱼吐泡“üüü”。 四、课中操 T:同学们,我们认识了i u ü,吴老师还把它们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想来学一学吗?起立,吕老师唱一句,你们跟一句。 5 3 1 3 | 5 5 | 5 – 1 阿姨你好 i i i 3 2 1 2 | 3 3 | 3 – 1 乌鸦唱歌 u u u 5 6 5 6 | 5 3 | 1 – 1 鱼儿吐泡ü ü ü 五、学习“i u ü”的四声 1、学习“i”的四声 师:同学们,我们跟i u ü交上了朋友,它们心里可高兴了,小i就想给大家表演一个魔术。小眼睛看仔细了,变,变,变,小i变完魔术后你还认识它吗?谁来读读它?指读,齐读 同学们,刚才你们发现了吗?小i戴上四声帽子的时候跟αoe戴帽子的时候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读顺口溜:小i有礼貌,标调就摘帽。一起念。 分组练习四声。教师范读:ī这件衣服真好看!í咦!我的铅笔在哪儿?ǐ拿把椅子您请坐。ì你的意思我明白。 2、学习“u”的四声 师:小u看见了小i变出了四顶漂亮的帽子,他也开始变魔术了。 指读,齐读,开火车读。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说课讲解

新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定稿)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 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10的组成 教学难点:10的组成记忆方法指导 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读图、读题。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天,0-9这些数字娃娃出去郊游,9知道它最大了,它对1----8各数字说:“你们谁都没有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0听了可伤心了。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这时9没话可说了。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2、提问:师出示1和0两个数字卡片。小朋友们,数字娃娃“1和0”站在一起是几呢?“1”说他和“0”组合起来比9还大了,是不是这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10”这个数字宝宝。《10的认识》。(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活动中感悟。 (一)学习10的含义 1、学习主题图:老师这里有一副图,小朋友们认真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分别是几呢?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师:出示主题图多媒体课件,看上面的图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小朋友与鸽子 师:你用小手指着数数图中有多少人,数数图中鸽子的只数。让学生打开课本59页, 生:用小手点着去数 师:数的结果是多少?跟你同桌的小朋友说一说。 生:10个 师:谁数的结果与你的不一样?不一样的同学与老师一起数一数。 师:我们在数人物、鸽子,时都用到哪个数字? 2、师:谁能在黑板摆出10个学具?老师请男生女生来比赛,看谁摆得又对又准确,男生跟着男生数,女生跟着女生摆的数。 师:黑板上摆的水果可以用数字10表示吗?小棒了? 师:不管形状、大小,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只要它们的数量是10,就可以用10来表示。 (二)10的数序。 1、从左往右数谁能把第10支小棒换成红色。怎么做?为什么不是把10只小 棒都换成红色呢?(第10只只需要换一只) 2、举例:小朋友们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很多的事物是与10有关的,你能 用10来说一句话吗? 3、同学们都说得很对,看看,我们的手指也是10个的哦。。。 1、数字宝宝在公园里发现了计算器,他们想用计数器来数数珠子,我们一起帮帮他数一数。 生:先拨9颗。

苏教版认识角1教学设计

苏教版认识角1教学设计 《认识角1》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64—66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角、知道角,初步认识角。 2、动手画角、做角,加深对角的认识,并能比较角的大小。 3、在认识角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 兴趣;在探索角的大小比较过程中学会方法。 教学重、难点: 、能从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 1 2、能正确地进行角的大小比较。 教具、学具准备: 小棒、硬纸条、三角板、毛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星期天,小明和小红两个小朋友可忙了,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它。(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引导探究、学习新知 (一)引导观察、初步感知。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有一个尖尖的头,有两条直直的线。) 1、角的名称 师:我们把这个尖尖的点,给它起个名字叫做顶点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板书: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直的)。齐读 2、摸角 刚才我们认识了角,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我们的桌上哪里有角,在我们的 学具三角板上也有角,(师指着角)用手掌心靠近这个地方,有什么感觉,(尖尖的)师示范摸:顺着这个点,向一边摸一摸,有什么感觉,向另一边摸一摸呢,你能摸摸其他角吗, 摸一摸数学书上的角。 3、刚才我们摸了摸角。你能选择合适的材料搭出一个角吗, 你能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吗?(指名上台实物投影演示,并指出角的顶点和边。) 4、画角 刚才我们摸了摸角,那你们想不想画角呢, 师示范画:先画出这个尖尖的点,再画出两条直直的线。 通常我们还在两条边之间用一条小弧线作为角的标记。(板画) 师生共同小结:角一个顶点,两条边(直直的)。 (二)多层练评、内化新知。 1(辨角。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 生说说理由。 2(数角。下面的图形各有几个角,做上标记,然后数一数,填在括号里。实物投影展示。 (三)动手操作,感知角的大小。

(最新苏教版优质课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

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30~32页的例题、“试一试”和“练一练”。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安排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许多自然数的知识之后,系统地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之前,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自然数的认识,了解自然数之间存在的倍数与因数关系,体会非零自然数都有因数,而且不同自然数因数的个数可能是不同的,但倍数的个数则是无限的。学生通过学习,一方面可进一步丰富对整数的认识,增强根据数的特征灵活进行计算和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知识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1.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情趣。 创设鳄鱼和牙签鸟故事情境,让学生感悟到自然界中这两种动物之间互相依存的共生现象,与数学中的因数、倍数关系间的巧妙联系,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 2.操作体验感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本节课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线,让学生操作体验感悟,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经历找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过程,并内化成有效的方法,最后归纳出一个数因数与倍数的特点。 3.渗透数学文化,感悟数学思想。 本节课将“完美数”引入课堂,以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另外,有效渗透数形结合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无穷魅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某些特征。 2.在经历探索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使学生在探索过程中体会数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渗透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特征,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学会有序地进行思考。

汉语拼音iuv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iuv教学设计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 汉语拼音iuv教学设计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声调。 3.学会使用四线格。 重点 教会学生读准iuü三个单韵母的音。 难点 学会iuü的四声,读好二、三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i、u、ü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 2.掌握i、u、ü的四个声调。 一、指导复习单韵母a、o、e 出示卡片,齐读 今天我们来学习汉语拼音第2课 二、学习i、u、ü的读音及四声 1.教学单韵母i (l)(出示第一幅图)问:你发现了什么?(一件衣服)(出示i的卡片)问:你会读吗?正音、指名读。

(2)掌握i的四声 出示i的四声,问:谁想试着读一读?正音,指名读,齐读。 2.教学单韵母u (1)(出示第二幅图)问:你知道了什么?(一只乌鸦,u和乌鸦的乌发音一样) 指导读,指名读。 (2)学习u的四声 分小组试读,指读。 3.教学单韵母{ (出示第三幅图及{的四声}问:你想到了什么? 范读、齐读、领读。 三、复习iu{的四声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齐读iu{的卡片,指读iu{的四声。 二、指导学习iu{的笔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四线格中的iu{ 问:它们各占在什么格?(i、{占中格和上格,u占中格} 2.教师示范书写:iu{ 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三遍。注意{的笔顺:先写u,再对着两个竖右弯的竖写两点。 3.让学生再练习三遍i、u、{

三、总结 我们学习了汉语拼音的第二课,掌握了iu{三个单韵母的音、形及书写。 四、布置作业 1.将iu{的四声在家庭作业本书写一遍 2.朗读课后短文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10的认识_教案教学设计_1

10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数量是10的人和物的个数,会读,会写数字10. (二)使学生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及10的组成和分解. (三)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10的分解和组成. 难点:10的书写. 课前准备 (一)教具:主题图,星星图,点子图,贴绒小棒,10支铅笔,1~10的数字卡片. (二)学具:小棒,1~10的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填数: 2.口答: 3.卡片口算: 9以内的加减法. (二)学习新课 揭示课题: 出示贴绒图,事先在绒板上不规则地摆出10颗小星星.

师问:谁能很快数出绒板上有几颗小星星 质疑:有几个同学数得快,但大部分数得都比较慢,为什么呢(让学生说出小星星摆得太乱,不好数) 师说:你们说得对,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既正确又快地数出来呢(排列整齐就数得清) 指名到前面将绒板上的星星重新排出: 全班一起数:12345 (10) 师问:一共有几颗小星星(10颗) 师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的认识.(板书课题:10的认识) 1.学习数数. (1)出示主题图: 师问:这幅图上画的是什么 师说:国庆节快到了,各族小朋友正在载歌载舞欢庆节日. 数一数:有多少个小朋友有多少个气球 师说:通过数数,我们知道了图上有10个小朋友,10个气球. (2)指名在计数器上拨珠: 先拨出9个,(边拨边数)再拨出1个.一共拨了几个9添上1是几 (3)数手指: 师说:请同学们伸出左手,数数左手有几个手指,再数数右手有几个手指,两只手一共有几个手指 (4)你们谁还能说出数量是10的物体吗 小结刚才我们数的这些人和物的数量都是10,就可用数字10来

苏教版认识角教案与反思

角的初步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 教学教材分析:《认识角》是苏教版第四册第七单元的起始课。本节课是学生在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一些基本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结合情境,引导学生从观察生活中的实物开始,逐步抽象出角的几何图形,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加深他们对角的认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这部分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角的有关知识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对于学生来说,在认识角之前,已经具备了有关角的感性经验。但是,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较低。这部分内容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接受起来较为困难。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角,形成角的表象。我设计了一系列的数学活动,让孩子在实践活动中经过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去认识角。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尺子画角,通过动手制作感知角的大小。 2,通过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和创造意识。 3,在合作、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数学交流能力,使学生在积极参与、探索角的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角的大小概念,引导掌握画角的方法,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感知角的大小与张口的大小有关,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具:三角尺、直尺、毛线、长方形纸、正方形纸、吸管、小棒、长方形硬纸条、图钉等。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手工制作吗?(喜欢)小明也非常热爱手工呢!瞧!他的手工袋里有这么多材料,这些材料上面有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你能找出来吗?(能) PPT出示手工袋,并提问:这是什么图形?(生齐答长方形);出示三角板并提问:这个呢?(生齐答三角形);PPT出示闹钟(生齐答圆)。 师追问:这个为什么叫做三角形呢?指生回答。 生:因为它有三个角。 师:老师找到了其中一个角并把它描了出来。(PPT出示先描出一个点,再沿边描)。长方形有角吗?你能上来描一描,指一指吗?指生上台边指边说。圆有角吗?(没有)那闹钟上面有角吗?指生说。生:闹钟上的分针和时针形成了角。 师:你真是一个善于发现的孩子。 2,揭示课题:老师让这些描出来的角从平面图形上走下来(PPT演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认识角教案

认识角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84—85页的例题以及“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要求】 (1)知识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正确找出(指出)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中的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材料来做角。 (2)能力目标:操作活动中体验感知角有大小。 (3)情感目标:创造性使用工具和材料来制作一个角和比较角的大小的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在直观感知中抽象出角的形状,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体验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程度有关。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仪,多媒体课件,一些实物或图形。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回忆上学期我们认识的图形有哪些?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的名字叫角,角喜欢和我们玩捉迷藏,这节课我们就把他找出来。(板书课题:认识角)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师:出示例题图,小明和小红他们在忙什么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他们在干什么?(做手工)手中和桌面上有哪些物体? 师:这些物体上有没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生说,师课件闪现) 师:这些物体上不但有我们认识过的图形,还藏着我们的新朋友——角

呢,想知道角的样子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物体的角藏在哪里?(课件出示剪刀、三角形纸片、闹钟) 师:这些物体中都有角,我们把角请下来,好吗? 师:(电脑说)这些图形都是角,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现在我们伸出手指画一画角,好吗? 师:出示三角形上的角和钟面上的角让学生上台来指一指。 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这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这就是角的标记。(二)画角 现在我们认识了角,你们想不想画一个角呢?老师也想画一个角,谁来给老师指挥一下。 边 顶点 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 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三)搭角 师:同学们想不想搭一个角呢?(四人小组搭角并说说各部分名称) 师:汇报,搭角时你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四)辨角 师:我们现在都认识了角,那老师就要考考同学们,这些图形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用手势表示),是的用“√”表示。

认识比苏教版教学设计

《认识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P68、P69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读法、写法,知道比的各部分名称,会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3、使学生在观察、思考和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对比的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比 课件出示例1图。问:图上有什么?(2杯果汁,3杯牛奶) 想一想:可以怎样表示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课件呈现: 牛奶比果汁多1杯;果汁比牛奶少1杯; 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32;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 3; 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板书:2÷3=32 3÷2=2 3 谈话: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我们既可以用减法来它们之间的相差关系,也可以用除法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 其实,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还可以用比来表示。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比的知识——认识比。(板书) 二、自主探究,认识比 1、用两个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师: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 32,也可以表示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 想一想: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2 3,也可以表示为什么? (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

比较两种说法的不同,渗透‘比是有序的’。 (2)知道了这两个数量间的关系可以用比来表示,那么你们知道在数学中该如何记吗?请大家打开书本看68页例1部分,尝试了解比。 (3)介绍比。根据回答板书(前项比号后项)并讲解比的读、写。 师小结:两个比是有顺序的,在用比表示两个数量的关系时,一定要按照叙述顺序,正确表达是哪个数量与哪个数量的比,不能颠倒位置。 【评析】继引入环节中的两个数量相比较,进而根据“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比3”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比2”,从二者内在的联系中揭示比的关系。在这样一个清晰的前提条件下引导学生认识比,使学生体会到:比是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另一种数学方法,比是一个有序的概念。这样的教学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显得层次清晰、条理有序。 (5)课件出示“班级情况简介:63人,男生40人,女生23人”,请同桌用比的知识互说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 (6)完成试一试。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请大家来看下面的几幅图,说说你都发现了哪些比?都是哪个量和哪个量的比? A、讨论: ①指图中的1:8问:这里白色部分和蓝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4表示什么吗? ②把每种溶液里的洗洁液看作1份,水分别可以看作几份? ③还可以怎样表示每种溶液里洗洁液和水体积之间的关系? B、交流。 C、再认识:如果现在要清洗油渍比较重的物品,你建议选择第几瓶?为什么? 【评析】通过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洗洁液与水体积之间关系的表示方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既利于后面教学比、分数、除法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比的意义的认识。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过渡语:刚才我们研究了人数与人数、体积与体积之间同类量之间的比,其实比还可以表示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你们看: (1)电脑出示例2 读题的同时明确已知的是路程和时间,根据这两个数量,我们可以求出谁?(速度)方法是什么?(路程÷时间=速度)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汇报,择机板书除法算式。 (2)交流:我们也可以用比来表示两者关系,谁能说一说:小军和小伟路程与时间的比

拼音iuv教学设计

i、u、v、y、w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学会i、u、ü3个单韵母和y、w两个声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学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3.掌握i、u、ü、yi、wu、yu的四声,能直接读出它们带调的音。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i、u、ü、y、w 区分声母和韵母,读出i、u、ü、yi、wu、yu的四声 【教学难点】 韵母i u ü能够读准音,认清形,并能正确书写 会整体认读音节yi、wu、yu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激趣导入 复习a、o、e 2.出示情境图 (1)今天,陈老师带来了一幅有趣的图,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图上画的是一个村庄的小河边。)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图上画了蚂蚁、乌龟、鲤鱼)蚂蚁为什么坐在乌龟背上?小鱼见了会说什么? (2)老师把图上的故事编成了一首儿歌,请跟我读。(小蚂蚁,要过河,乌龟伯伯把它驮,鱼儿见了笑呵呵。)(相机在图片上出示i、u、ü) (3)揭题:三个小动物的名字中包含了今天要学习的三个单韵母i、u、ü。(出示课题2、i、u、ü) 三、学习韵母i、u、ü的读音。 1、学习u的读音。 这三个小动物中我们应该向谁学习呢?为什么?(我应该向乌龟伯伯学习,因为他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主动帮助别人)(出示乌龟图) ①今天我们要学的单韵母u,读音就象乌龟的乌。(出示u) ②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的口型,认真听,教师范读u ③请跟我读u,u,u, 嘴巴小圆uuu(两遍) ④开火车读 ⑤u的读音象乌龟的乌,老师编了句口诀,一只乌龟uuu。(跟读) u的形状象茶杯,老师又编了句口诀,一只茶杯uuu。(跟读) 你能象老师一样根据u的读音、形状自己编个口诀吗?(火车开了uuu,一只乌鸦uuu) 2、学习i的读音。 图上的三个小动物中你还喜欢谁?为什么?(小蚂蚁,勤劳)(出示蚂蚁图) ①蚂蚁的“蚁”是第三声,如果把它改为第一声,读音就有点像单韵母i了。(出示i) ②请同学仔细看老师的口型,认真听,教师范读i ③请跟我读i,i,i, 牙齿对齐iii(两遍) ④开火车读 ⑤你能根据i的读音、形状自己编个口诀吗?(一件衣服iii, 一位医生iii,) 3、学习ü的读音。

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说明

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能够识记和理解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不同的方法做出角,能识别角有大小,学画、能识记理解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感知―表象―抽象概括”的过程,初步体验空间与图形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自己学习的精神,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 经历活动,形成角的正确表象,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 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关系,学画角。 【教具和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长方形图片、三角尺。 一、生活,引入新知 (一)板书“角” 师:大家认识这个字吗?读一读,说说你是怎样

理解的?或者说说生活中你在哪里看到过角? (二)出示实物图:(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 指角:指一指你认为的角在哪里?有什么感觉? 画角:能画出你心目中的角吗?说说你画的角是怎样的? 二、联系生活,感知探索 (一)感知角 今天,老师也带来了三件物品,你能在上面找到角吗?(出示剪刀、三角形、钟面三个图片)。让学生指一指。 接着出示三角尺。 师:这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三角尺,找到角了吗?(生找)在大家的努力下,学生很快在三角尺上找到了三个角。 生活中的角往往穿着漂亮的外衣,那么数学上的角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数学上的角。(板书课题:认识角) 师:让我们把生活中的角,脱掉漂亮的外衣,看看它的样子。(课件演示) 师:这些图形都是角,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同桌交流交流。

师:拿出你的三角板,咱们感觉感觉,咱们用小手心摸摸这儿,咱们顺着点往这儿摸,再顺着点往这儿摸,谁来说说有什么感觉?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角描下来好吗? 师:下面我们听听角怎么介绍自己?电脑说这尖尖的点叫做角的顶点,直直的两条线叫做角的边。为了说明这个角两条边开的大小,我们通常会在角上做一个记号,从角的一条边画一条弧线画到角的另一条边。 师:咱们看看黑板也来说说,这尖尖的点是角的?这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角就在这儿)教师比画。 师:角有几个顶点和几条边?谁来说说,全班一起说说好吗?(教师板书) (二)找角 师:角其实就在我们身边,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你身边哪些物体的表面有角,指一指,并说给同桌听。 师:你找到角了吗? 师:看来角真是无处不在,只要小朋友有一双数学的眼睛,还会发现更多的角。 (三)辨角 师:听说我们认识角,课堂上来了一些客人,都争说自己是角,到底是不是呢?请小朋友们来当裁判

(最新苏教版优质课教学设计)和的奇偶性

和的奇偶性 教学内容:五年级下册第50~51页的活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了解两个或几个自然数和的奇偶性,初步发现其中蕴含的数学规律。 2.使学生经历举例、观察、猜想、验证、归纳、总结等数学活动过程,感受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探索发现方法,进一步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增进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探究和的奇偶性与算式中奇数与偶数个数之间的关系。 2.积累探索规律的经验,了解探索规律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卡片,双面磁铁,学习材料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思,明确探究方向 1.提问:还记得奇数与偶数吗?奇数和偶数各有什么特点? 2.出示课题:和的奇偶性。 提问:看到课题,你想知道什么?和的奇偶性有什么规律呢?我们该怎么研究? 明确:举例子,从简单的入手,先研究2个数相加。 【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开门见山。把目光聚焦在“要研究什么问题?”

以及“该怎么研究?”这两个大问题上,构建开放的探究课堂,启发学生智慧,渗透数学探究方法。】 二、自主探索,体悟探究过程 1.探究两个加数和的奇偶性。 (1)举例填表。 学生独立完成学习材料。 要求:任意选两个不是0的自然数,求出它们的和,再看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 (2)观察发现。 提出要求:观察填好的表格,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 全班交流: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例子充分表达,经历逐步抽象的过程。得出结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交流完善:同奇同偶和是偶数,一奇一偶和是奇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结合所举的例子说明自己的发现,进行充分的表达,经历逐步抽象出结论的过程,符合他们的学习需要,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也发展了学生思维。对发现的三个结论进行再加工和完善,更加有助于学生的理解。】 (3)验证归纳。 提问:刚才的发现到底对不对呢?你想怎样验证? 学生活动,充分验证。 追问:这样的例子能写完吗?刚才举例验证的过程中,有没有找到反例呢?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10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 教材第59、第60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10的认识的编排与前面8、9的认识基本相同,先显示一副主题图供学生数数并抽象出数10,再认识10、10以内数的顺序,比较相邻两个数的大小,最后学习10的组成和写数。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与8、9的认识主要有两点不同:一是没有安排10的序数意义,这主要是考虑到学生对自然数的序数意义已比较熟悉了,没有像前面那样具体介绍。二是将10的组成提前到写数前面,而将写10安排在认识数的最后,这样安排既有利于在教学中利用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比较去更好地突出10的组成,同时也有助于学生集中练习10的书写。 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结束幼儿园生活,进入学校,对课堂学习还不适应,容易疲劳,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因此,老师应从 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学习数字的兴趣。所以,对于本节课 的开展,我始终会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氛围,在故事、游戏和 欢声笑语中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目标 1、学会10的数数、认数、写数和组成,获得对10的全面认 识和掌握。 2、通过各种情景创设,使学生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 识和掌握。 3、结合数的概念的学习,感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和热爱科 学的教育;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的认识和掌握 难点:掌握10的组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手折星星、电子白板 教学策略1、创设生动活泼有趣的情境,巧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法,增强学生数学交 流意识。 3、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培养。 教学课时本课应用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情境激趣,导入新知 1、讲故事——夜深了,数字宝宝们都还没有睡觉,反而非常兴奋,因为 明天他们要带队来和同学们交朋友。可是,总得选个班长吧!还没有 等其他宝宝开口,数字9就迫不及待的从被窝里跳了出来,大声说; “这个班长理所应当我来胜任,谁让我最大呢!”他得意极了,并且 指着数字0说“你啊,长得没头没脑的,还最小,干脆不要去了”。 这时,数字1跳了出来拉着数字0的手说:“我们两个站在一起,就

苏教版《长江之歌》教学设计

1、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反复吟诵,联系上下文细细玩味,尤其是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 领悟文中两次出现的诗句“我们赞美长江,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有母亲的情怀”的深刻含义。 教具准备:地图录像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首赞美长江的诗歌。(板书:长江之歌)《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歌歌词。 2、出示地图,指出长江的位置和所流经的地方。 3、你们对长江有什么了解呢?请同学们自由说说看。 4、放录音:《长江之歌》歌词豪放,歌声雄浑,我们一起来欣赏。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自由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描红田字格中的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丰采依恋荡涤尘埃磅礴灌溉 2、检查处学效果。 (1)出示词语: 乳汁哺育挽起荡涤尘埃灌溉奔去各奔东西 (2)指名逐词读,指点学生从平翘舌音、前后鼻音、一字多音等方面区分加点字读音的异同。 (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丰采:美好的仪表举止。依恋:留恋,舍不得离开。荡涤:洗涤。尘埃:尘土。磅礴:气势盛大。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4、四人小组自由读课文,讨论:哪些地方读懂了?互相交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 课时目标:通过理解诗歌的语言和吟诵诗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培养审美情趣。 教学进程: 一、精读训练第一节第一部分 1、观看系列片《话说长江》片断,听《长江之歌》。 《话说长江》这部系列片让我们感受到了长江那宏伟、壮观的气势,作者说—— 2、出示:我们赞美长江, 你是无穷的源泉;我们依恋长江,你人母亲的情怀。 引读。 3、自由读。说说读了这句诗想了解什么。 4、交流:为什么说长江是无穷的源泉?“情怀”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长江有母亲的情怀?、 5、精读第1节: 自由读,四人小组讨论:从哪些地方看出长江是无穷的源泉?交流。 二、精读训练第一节第二部分 1、出示: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丰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

部编版iuv教案

部编版i u v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2.iuü 执教:谢小焜【学习内容】: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 【学习目标】: 1.学会单韵母iuü,能够读准音,认情形,并能正确书写。 2.能够正确读出iuü的四声。 3.复习巩固六个单韵母。 【学习重点、难点】: 1.读准三个韵母的音,认清字形,正确书写。 2.准确读出单韵母的四个声调。 【课时安排】:共两课时 【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反馈,导入新课 1.出示“aoe”字母卡片请同学读。 2.读“aoe”的四声。 二、整体感知,欣赏图片 1.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你们喜欢这个地方吗能说说你的想法吗(学生讨论、交流) 2.谈话导入:这小院真美。你看屋前有一条清澈的小河,小朋友正趴在河边看小鱼吐泡泡。河里还有一只小乌龟悠闲地爬着。院子的周围种着许多树,院子中间还晾着一件衣服。多么温馨的小院! 三、学习单韵母

(一)学习单韵母i 1.观察“i”的图 (1)图上画的是什么 (2)这个字母怎么读借助衣服的“衣”读“i”的音, (3)教师范读讲发音要领:发“i”的音时,口开得很小,上下牙齿对齐,舌面前部抬高,嘴角稍往两侧咧。 (4)学生自己练习读,体会发音要领。 (5)同桌同学互读,相互纠正。 (6)开火车读。 2.学习“i”的形 (1)你们仔细观察这幅图,看看有什么好办法记住“i”的形呀! (2)学习记忆小儿歌:牙齿对齐“iii” 3.学习“i”的四声 (1)出示单韵母“i”,问:你们知道“i”怎么标声调吗,可以看看书。谁愿意说一说(2)师强调:给韵母“i”标声调时,要去掉“i”头上的小点。教师板书:“īíǐì”。 (3)自己试着读一读i的四声。 (4)教师范读,学生随读(顺读) (5)同桌同学互相读(顺读) (6)指名读。教师纠正二声三声的读音。 (7)问: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可以借助哪些字的读音读“i”的四声呀! (8)同桌同学打乱四声顺序读。直呼带调韵母“īíǐì” (9)指名读四声。 (二)学习单韵母u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