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教师角色的新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素质教育理念的确立、新课程的及时推出,社会对教师的教学、教师的角色又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新时期、新形式下,教师还应当扮演的角色有:a 学生学习的促进者b 学生探究的合作者c 学生发展的引导者d 个性化教学的创新者等。

素质教育强调,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奠定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个性特长,了解他们的兴趣爱好,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知道他们想要什么、不想要什么;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克服学习上的困难,让他们甩掉思想包袱、消除后顾之忧,把更多的精力用在学习上,以便更好地提高学业成绩;在学生的学习探究活动中,教师常常是以智者长者的身份、以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以自己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在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指导、提供帮助、提供服务,扮演着指导者和服务者的双重角色。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要放下架子,摆正位置,摒弃“我只有教你才会”的思想和牵着学生走的教学路子,使学生能自主地学习,有不懂的问题时能够畅所欲言,进行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提出问题之后,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这样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而不是形式上的。

数学课程在教学方式上,强调教师要通过情景等手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活动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想法,有针对性的进行引导,并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与交流,得出有关结论。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结合学生实际进行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掌握好教材的使用,以此实现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能力。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角色定位

论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师角色定位 教育部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呼唤着教师从传统的教育角色中摆脱出来,进入新的角色。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提出:教学生学习任何科目,决不是对学生心灵灌输固定的知识,而是启发学生主动去求取知识。教师不能把学生教成一个活的书橱,而是教他如何去思维,教他学习如何像历史学家研究分析史料那样,从求知过程中去组织属于他自己的知识。从中,我们应该知道,学习应该是一种主体性的活动。而传统教学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是学生的控制者与管理者。新课程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也要求教师的角色从原有的传道授业者向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转变。当代社会是个信息化的社会,随着出版业的发达、互联网的普及,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教师作为学生唯一信息源的地位已经动摇。教师的职责不再只是传授现成教科书的知识,而是要指导学生懂得如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掌握获取知识的工具以及学会如何根据认识的需要去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二、课堂教学的研究者 传统的教学活动和研究活动是彼此分离的。教师的任务只是教学,研究被认为是专家们“专利”,教师不仅鲜有从事教学研究的机会,而且即使有机会参与,也只能处在铺助的地位,配合专家、学者进行实验。这种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弊端,一方面,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并不一定为教学实际所需要;另一方面,教师的教学如果没有以研究为依托的提高和深化,就容易因循守旧,陷入僵化。这种教学与研究的脱节,对教师的发展和教学的发展的是极其不利的,它不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所蕴涵的新理念、新方法以及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都是过去的经验和理论都难于解释和应付的,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着别人把研究成果送上门来,再不加思索地把这些成果应用到教学中去。教师自己就应该是一个研究者,教师即研究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这实际上也就是国外多年来所一直倡导的“行动研究”,即不脱离教师的教学实际而是为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而进行的研究。可以说“行动研究”把教学与研究有机地融为一体,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教育家”的前提条件,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是创造性实施新课程的保证。 三、学校课程的开发者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学与课程是彼此分离的。教师是按照教科书、教学参考资料、考试试卷和标准答案去教;而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是由国家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规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和考试试卷是由专家或教研部门编写和提供的,教师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各项规定的机械执行者。有专家尖锐地指出,现在有不少教师离开教科书,就不知道教什么;离开参考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 位

新形势下教师角色的定位 英语组潘文姬 首先,教师应是教育型的管理者 教师首先是一个管理者,这个我们老师都明白,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教师的管理能力比教学能力和知识水平还重要。一位教师的管理能力差,他有十分的知识也许只能教给学生三分,另一位教师管理能力强,有七分的知识能教给学生五分,从教学效果看,后者显然比前者好。然而,管理学生并不简单,它是一门学问。认为管理学生就是紧盯不放,就是让学生怕老师,或是哄得学生听话,都是不正确的。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使学生就范,而是使他们受到教育。看一个教师是不是善于管理学生,不是看他是否管住了孩子,而是看他“管”中有多少的教育因素。瞪眼、怒喝也能管住学生,但这样的管理并没有多少教育因素。说到底,学生只是惧怕你才“听”你,并不是他真正受到了教育。长此下去,学生就会成为一个看脸色行事的人,哪个老师凶一点,他就多听点;一旦遇到一个好说话的老师,他就很可能会发泄出来。因此,我们每一位老师应该从一个单纯的管理者变成一个教育型的管理者,真正以人为本、真正替学生的成长发展着想,而这是需要我们每一位老师努力的。 其次,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况,几个教师聚在一起聊学生,大多数的时候,我们会提出疑问,为什么现在的孩子怎么难教育?为什么现在的孩子会有这么多毛病?说着说着,我们会感叹:哎!我们以前哪会这样呀!以前的我们是多么

听老师的话啊!是呀,现在教书的确越来越难教,为什么?因为时代在变化,因为教师的“知识垄断”地位被打破了。在过去,知识还是掌握在少数人的手里,学生觉得老师就是一本“百科全书”,老师的脑子里有所有我们不知道的知识。因此,学生崇拜老师,尊敬老师,视老师的话为权威。而如今,是一个知识爆炸的社会,学生有很多的途径可以学到知识,甚至有些知识学生知道而我们老师却不知道。这些大众媒体给学生带来丰富知识的同时,也夺走了学生相当一部分的注意力。因此,教师讲的课再生动,也不不上赵本山、小沈阳的幽默;你的内容再丰富,也比不上电视的专题记录片;材料再新鲜,也比不上声音色彩俱佳的电视画面。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维持自己在知识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维持威信,就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不能再简单地当“知识传播者”和“教书匠”,而应成为学生的“学习指导者”,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创设各种情境让更多的学生找到学习成功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感觉,让学生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不然,我们老师的课只会是越来越难教的。 第三,教师应是学习者、研究者 教师这一职业最大的毛病是让教师习惯于教训别人而不是提高自己,不断强化“教育者”的身份而淡化“学习者”的身份,最后使“活到老,学到老”成为一句空话。但是,教师的成长,他必定要经历学习与反思的阶段。每一位教师,要学会理性反思,对自己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分析和总结,掌握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自我反思的过程实际上是使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地体现双重角色:既是引导者又是评论者: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这样才能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克服被动性、盲目性。自我反思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一个反思型的教师首先先应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一、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的反思 丰子恺先生有一幅漫画:“一双大手把着一人形木模,将一个学童模样的孩子,往木模里按压,使之中规中矩,孩子痛苦得泪雨滂沱。”曾有人将这种“千人一面、削足适履”的教育方式称之为传统教育。一时间,传统教育的痼疾逐一彰显出来了,传统教育也因此被打入了冷宫。新课程改革顺应时代而生,人们为之振臂高呼,教师悦纳了与之相随的新课程理念,都沉浸在诸如“教师不仅是‘经师’,更是‘人师’”、“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是学生‘平等中的首席’”等新理念中,教师的心灵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碰撞和震撼;然而,随着新课程的实施和新理念的应用,教师中虽然不乏游刃有余者,但更多的教师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新课改下教师角色缺失了。 困惑一:某年轻教师在公开课中看到评课者手捏跑表,专注地为自已“卡时”量化,便思忖着告诫自已:“教师讲解不能超过20分钟,一定要让学生自主学习,绝不能被圈入‘满堂灌’、‘一言堂’”。就这样,教师在一节课中几乎不讲解,学生自学、自读、自练成了课堂主线。课后,评课者意见纷纷,莫衷一是,有人说,现在的课就是要这样上,学生的自学能力就是这样培养出来的。有人说,这样的课,学生能学到知识?不可思议。上课者彷徨了,听课者也迷茫了。 困惑二:“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改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成了教育的价值取向,学生主体被凸显出来。教师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自我实现,保护天性,弘扬个性,课堂上,面对学生随意讲话,不认真听课,教师只能听之任之,否则,随时都会被冠以“变相体罚”之名。都说“玉不琢,不成器”。面对学生一张张幼稚的脸庞,这些未曾雕琢的“天然璞玉”,教师只能将她们小心翼翼地包裹好,精心地呵护着,生怕稍一疏忽又把她们刻划成“千人一面”。 困惑三:新课改要求教师角色转变,教师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风险。角色转变意味着冒险,然而,现实中偏爱“顺从”的“领导文化”弱化了教师的冒险精神。教师偶有突发奇想,也不敢付诸于行动,忌讳让领导看不惯,旁人说“出风头”。 困惑四:教师是实现学生主体价值的使者,是学生良好的情感、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者,然而,教师的情感态度却被忽视了。现实中,教师工作的生态环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教师的角色定位 【摘要】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教育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教育教师角色定位 科学的发展观是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也是实现“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根本要求。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现代发展模式,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科学的发展观在教育事业中体现为坚持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建立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学习机制、教育机制、成长机制。促进学生、老师、学校及教育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源自教育资源的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在所有的教育资源中,教师无疑是最根本、最重要、最具决定作用的资源。所以,要把教育纳入科学的现代发展体系,教师这种资源的挖掘与利用就是最关键的突破口。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对传统教师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学生很少能够从其它渠道获得知识,教师是知识、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权威,师生关系单一,教师角色也单一。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是教书匠和讲解员,其角色定位是把自己知道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因而,只要熟悉教材,教案得当,逻辑结构清晰,语言表达通达,就算尽到了教师的责任,如果再能讲得诙谐风趣和深入浅出,使学生爱听,就是一个好教师。在传统教学中,双向交流可有可无,简言之,教师可以无视学生的存在。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进行,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它渠道获取知识,甚至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得多,教师已有的教学思想、习惯了的工作方式,甚至权威地位受到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因此,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的角色,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笔者认为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角色定位: 一、明确教师的双重身份 1.教师自身是传播科学发展观的受众 科学的发展观这样一种理念,既是自下而上的归纳,又是自上而下的演绎。作为受众,教师在接受科学的教育发展观时是要面对一些传统理念的挑战的,这些传统的东西通过各种形式灌输到教师的思想意识里,根基是比较牢固的,这也正是禁锢教师的思想、吸纳新事物的主要原因。作为受众,教师要结合教育实践,将科学

论文:浅谈新教师正确角色定位

浅谈新教师正确角色定位 【摘要】“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教师”是教师职业生涯中的里程碑,是步入教师职业发展的第一步,应该如何树立好这个里程碑呢?我认为必须快速地进行角色定位。本文主要从新教师刚由学生转变为教师的角色的现状分析出发,探讨了新教师在成长路上所担任的角色及需要具备的主要专业能力,从而成为一个具有专业水准的优秀教师。 【关键词】新教师;角色定位 一、如何正确理解新教师的角色定位 角色:可理解为一个人在社会群体中的身份以及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行为规范。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属于一定的团体。在团体里,每个人都有一种身份,处于某一位置,或分担一份责任。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幼儿教师专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幼儿教师”已不再是一个简单的职业,而是一个技术性很强的专业,它不仅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一定的专业素养与技能。所以教师必须紧跟时代,不断学习、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充实自己,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和教育的需要。作为一名新教师,更需要发奋努力,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虽然,在职业学校学习期间已经学习并掌握了大量的相关的理论专业知识,但心理学告诉我们,知识和能力的形成并不是同步的,知识掌握在先,能力在实践中形成,把这些理论知识与教育教学实践结合起来转变为一种技能、能力则需要—定的时间。 在幼儿园中,领导、教师、幼儿也各有其不同的身份与责任,各自承担着不同的角色。新教师是刚由学生转换为教师的一种角色。这个角色转换的最大特点是将从一位被别人监督、照顾、服从别人的安排转换成一名监督别人、照顾别人和安排别人的人。从学生到教师身份的转变对于新教师来说在心理上是一次大的跳跃。面对新的环境,新的群体,新教师常常处于一种迷茫状态,不清楚自己在干什么,要干什么,该从哪个方面着手。这个时候新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分析,在分析的基础上再做出新的定位。 我个人认为新教师的角色中包含了学习者、组织者、合作者,这三种角色。 二、如何提升自身的专业发展,扮演好自身的角色

现代的新教师角色

新课程下的教师角色 [摘要]传统教育教学下的学生角色形象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信息的容器,是学习上孤独的苦行僧。而在现代新课程教育中,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参与者,成为愉快的合作者和学习者。而要促成这种转变,关键还在于教师。如果教师的观念不变,角色职能不变,学生就不可能完成其角色的转变。[关键词]传统教育和传统教师学会观察平等尊重合作学习共同成长反思教师的多重角色 新课程作为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改革,在给教师的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的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全新挑战,反思与重塑教师的自我角色,已成为教师的重要目标。新课程目标向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教师在积极地参与这场课程改革之中的同时,应及时地对教育观念、教学过程进行反思,重新审视自身的教师角色,以适应新课程目标的要求。 一、对传统教师角色的反思 (一)教师是神父 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传授者,是学术的权威,真理的化身,对于答案有着绝对的权威,即“真理只有一个”。学生只是教师的信徒,只能以教材为中心,以答案为标准,难以翻身。 (二)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 教师的一个核心任务是传授人类长期积累下来的知识。在教育活动中,各种课程的实施者主要是教师。所以在“社会文化—教师—学生”之间关系的定位上,人们一直坚持认为“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组织、指导和评价学生学习的专家。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之一便是“知识的传授者”。 (三)教师是教育环境的设计师和规定者 技术主义认为,教育是有机体塑造其控制环境行为的过程,课程是被塑造的工具使用行为的顺序,学生是能塑造其环境的有机体。相对于学习者来说,社会便是环境中作为潜在工具或刺激源泉的他物。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就是学习环境的“设计师和规定者”。 (四)教师是学生行为的塑造者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的本质是环境刺激与学习者有机体反应之间条件反射的形成。在教育过程中,围绕这种“塑造”,行为主义认为,课程是被塑造行为的序列,学生是被塑造的对象,教师则是“学生行为的塑造者”。 二、教师工作的特殊性 作为一种培养人和塑造人的精神活动,教师的工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一)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长期性 教师的劳动“产品”是特殊的“精神产品”,教师劳动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且必须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一个合格的人才,需要教师不断的努力和长期的艰辛劳动。正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二)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 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具有个体主观能动性、有感情、有思想和独特品质的人,他们来自不同家庭,有着千差万别的个性特点,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

新型教师角色定位MicrosoftWord文档

新型教师角色定位 江苏省射阳县实验小学周洋洋 新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新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具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他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 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新的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的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

教师职业角色的定位

教师角色的定位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角色也相对应的重新定位。它要求教师要成为学习型教师,在学习中不断实践,反思,总结,提炼。在学习中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科学知识和能力结构,要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根据教育的社会职能来看,教师角色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定性。 (一)社会义务 首先,教师是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在学生学习中,教师更大程度上是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与学生共同探讨各种问题,交流想法和启发学生。其次,优化知识结构,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提升。教师不能前篇一律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而是要以一种变化发展的观点研究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的工作对象,工作内容和各种教育活动,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实践,不断发现新的特点和问题,以使自己的工作适应不断的变化形式,并且有所创新。再次,要由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由重视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在以往灌输为主的教学中,学生被认为是不成熟的个体,不具备发现知识和创新知识的能力。而在新课程标准下,则是主张信任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有能力去主动探究世界;主张学生可以选择学习内容,确立学习方法,安排并实施学习计划,评价学习结果。最后,从课程复制者向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转化。新课程要求作为课程结构的建构者,组织者的教师应具备创设校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和开发校本资源的能力。由此,也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新的要求。比如要具备良好的观察能力,

表达能力,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假设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必然引发教师职业角色的一系列转变,促成其从原来的课程复制者向建构者,组织者的角色转变;从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变;包括作为学生的合作者,交流者和指导者的新角色定位。教师要不断学习,丰富和完善自身的素养,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我们教师应该认清在新课程标准的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积极作好角色转变。这将有利于我们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新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当然也有利于未来将作为年轻教师的我最终站稳讲台,扮演好新时期新教师的角色。 在新课程背景下,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评价方式标准、知识观,成才观等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与之相应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所扮演的角色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每一位教师应该重新审视并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更好地教书育人。 新课程目标向我们教师提出了基础教育下全面素质教育的实质性内容和具体要求。目标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会学习,促成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为目的。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参与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作为教师的我们在积极地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2)

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的十大转变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生长点是“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的核心是“探究性学习”。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由被动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转变。要实现这一转变,除了教学评价方式的转变外,还必须推动教师角色的转变。从传统中走出来,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逐步实现下列转变: 1、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我们应该允许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为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由“一桶水”向“生生不息的奔河”转变 我们曾经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已经到来,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成为“生生不息的奔河”,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即挖掘探寻,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教师职业理想与角色定位浅谈

教师职业理想与角色定位浅谈 对于今天绝大多数教师而言,爱岗已经很容易做到了,关键的问题则是如何敬业。现在的学生难教,现在的职校生更难教,这几乎是所有教师的共识。于是,有人调侃说今天的教师是八字好命苦。“八字好”,是说今天的教师欣逢盛世,正享受着前所未有的尊严和光荣;“命苦”,是说今天的教师所面临的责任和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我是一位很普通又很幸运的老师,先后在普通高中、职业高中、高职院校工作过。在长期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我体会和感触最深的一点就是,作为教师,应该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力的人。这也是当今每一个教师必须首先明确的职业理想与角色定位问题。在此,我想侧重从教育的视角通过自己的一些亲身经历来谈谈个人的认识。 认识一:一个好教师应该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任 现在的学生工作难做,职业院校的学生工作更难做。难就难在:他们一般比较注重实际,对“假、大、空”的说教不买帐;他们大多善于独立思考,对“防、堵、压”的手段不服气;他们普遍喜欢自我表现,对“冷、硬、死”的方法很反感。这就要求教育者在认真分析学生特点的基础上,从真正、全面关心学生,对学生一生的幸福负责任的高度,心平气和地站到学生之中去做学生的工作。职业院校培养的是从事第一线生产和工作的劳动者,他们在毕业步入社会时都会面临人才市场的激烈竞争的考验。身为职业院校的教师,必须努力培养他们对毕业前途的危机感,树立严肃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激发其强烈的进取心和事业心。 对于一个教师来说,爱学生是理所当然的,爱一个好学生也是很自然和容易的,而要真心爱一个差生,却是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很难的事。我们说,爱学生,就是要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就是要尽可能让所有学生都成才,就是要教师奉献出全部才情。对于优等生,教师要因势引导,尽可能使其“锦上添花”;对于差生也要一视同仁,“雪中送炭”,努力使其告别“阴暗面”,拨亮其“闪光点”,为他们提供获取自信心和成就感的表演舞台,通过促进其某一方面个性特长的成功展示,进而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辐射效应。我在担任班主任工作的时候,就特别注重通过“两个结合”来对学生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一是正面诱导与反面警示结合。既要向学生讲“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只要是有真才实学的“英雄”,自然会有“用武之地”,而且现实生活中成功的职校生不计其数;也要对学生讲“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优胜劣汰,竞争无情,没有一技之长的职校生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是很难有“立足之地”的,甚至还会四处碰壁,焦头烂额。只有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的前途既光明又艰难,从而自觉地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健康、高尚而又符合个人实际的理想前途,并能为理想目标的实现作出积极而不懈的努力。二是长远目标与眼前打算结合。一般来说,职校生尽管大多学习基础较差,但仍然是希望自己能成才的,只是一时不能正确地认识到自身的优势和潜力,从而实事求是地设计好个人的奋斗目标。这就需要班主任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优势,为其参谋设计一条最佳成才途径,既考虑长远目标,又兼顾眼前利益,循循善诱,步步升华。把蕴藏在学生身上的各具特色的智慧与潜力挖掘出来,拓展开来,并及时地、经常地鼓励、鞭策他们为实现理想而锲而不舍,最终达到理想的彼岸。 认识二:一个好教师自身应该成为学生最好的教科书 俗话说,“什么样的老师,会带出什么样的学生”。这是说,教师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导向性。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光要会“说”,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更要能“做”,以身作则,行为示范。教师应该象一面镜子,学生从中可以找到行为的准则;象一面旗帜,学生由此可以找到前进的方向;象一本教科书,学生从中可以学到做人的道理。事实证明,有理想的人讲理想,有道德的人讲道德,有文化的人讲文化,守纪律的人讲纪律,才是最有说服力、感染力的。正如夸美纽斯所说,“教师的任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来诱导学生”。 教师的人格力量来源于学识水平、智慧能力与道德情操的完美统一。平日我们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我认为,教师就应该有做“足赤”和“完人”的勇气和理想,而且即便在一些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上也应该尽力做到完美。因为,在学生们的眼里,教师绝对是一切美好的化身和可资效仿的榜样。 比如,我们经常说对学生要进行说服教育,可是这“说”本身就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而且完全可以体现出一个教师的学识、智慧与情操。几年前,有一次我所带班级的一名班干部为一件事和同学吵起来了,事后我批评他没注意工作方法,劝他对同学要多说服教育。谁知他马上就反问一句:老师,说服教育到底如何说啊?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新时期教师角色定位的转变 1. 由“权威”向“非权威”转变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破了教师对知识的垄断,我们应允许教师在某些知识领域有不懂的问题而不是绝对的权威。教师可以向学生学习,可以向学生承认自己不懂的问题,可以请学生帮助老师解决教学中的疑难,让学生消除学习的“神秘感”。教师不应该以“知识的权威”自居,而应该与学生建立一种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是一种享受,是一种生命的呼唤。 2.由“指导者”向“促进者”转变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不仅仅是指导者,要变“牵着学生走”为“推着学生走”,要变“给学生压力”为“给学生动力”,用鞭策、激励、赏识等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 3. 由“导师'向“学友”转变 我们倡导专家型教师,但不提倡教师站在专家的高度去要求学生。教师要有甘当小学生的勇气,与学生共建课堂,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快乐一起分享、一起成长。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学友。 4. 由“灵魂工程师”向“精神教练”转变 长期以来,人们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其实教师不应该作学生灵魂的设计者,而应该作学生灵魂的铸造者、净化者。教师要成为学生“心智的激励唤醒者”而不是“灵魂的预设者”,要成为学生的“精神教练”。 5. 由“信息源”向“信息平台”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成了学生取之不尽的“知识源泉”。缺乏师生互动,更缺乏生生互动。在新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输出信息,而且要交换信息,更要接受学生输出的信息。教师要促成课堂中信息的双向或多向交流,因而教师要成为课堂中信息交换的平台。 6. 由“一桶水”向“长流水”转变 我们曾认可教师要教给学生一碗水自己就必须要有一桶水的观点。然而随着时代的变化,教师原来的一桶水可能已经过时,这就需要教师的知识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的更新,需要教师具有取之不尽的“长流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挖泉”,以寻到知识的甘泉。 7. 由“挑战者”向“应战者”转变 实施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因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便是对教师的挑战。开放的课堂中教师随时可能接受学生的挑战,而成为应战者。 8. 由“蜡烛”向“果树”转变 中国的传统文化把教师比作“春蚕”、“蜡烛”,不管是春蚕还是蜡烛总是在奉献给客体的同时而毁灭掉主体。新时代的教师不能再作“春蚕”或“蜡烛”而应该在向社会奉献的同时不断的补充营养,成为常青的“果树”,而不是在照亮了世界或吐尽了芳丝后就毁灭掉自己。

一个好教师必须有的十个角色

学校荐文 一个好教师必须有的十个角色 做一个老师很容易,但做一个好老师呢?老师这个角色他应该具有的不单单是老师的这个一个角色,还是学生的引导师、服务者、情绪的调动者,这些您都有吗?想成为一个好老师吗,您必须具备这十个条件,加油哦! 1、教学资源整合者:整合时间,整合空间,整合教材,整合学生 整合时间:对于每节课时间都是一样的,原来的教学教师讲学生听,不论学生什么层次都听一样的内容,高效课堂采取小组学习方式,只学那些自己不会的,而且是同时学习,这样时间的利用率就提高了。实质就等于延长了时间。 整合空间:我们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就等于把学生放在了不同的空间里,对空间进行了分割,实现了没有围墙的几个小班,这样对空间的整合,等于把空间扩容了,提高了课堂效率。 整合教材:教材是国家给我们提供的原材料,需要我们教师对教材进行进一步整合,我们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我们要根据知识的逻辑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教材进行整合,打破顺序,打破学时的固定框架。 整合学生:学生是课堂教学的最大资源,我们要根据不同成绩,不同性别,不同性格等等差异把学生按照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整合分组。 2、学生情感点燃者:点燃激情,点燃自尊,点燃欲望,点燃好奇 点燃激情:有激情才能主动去探索,才能有创造力,才能克服学习过程中的阻力,才能把学习变成学生自己的事情,所以点燃激情是教师的重要职责。 点燃自尊:每个学生都有很强烈的自尊心,我们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他们在乎什么即发现自尊,如何保护自尊,如何让学生获得自尊。 点燃欲望:表现欲是人的天性,更是学生的天性,如何给学生提供展示平台是学生获得能力和自信心的重要途径。 点燃好奇:好奇心是儿童的重要天性,如果我们点燃了学生的好奇心,学习就会真正发生在学生身上,学习就会按照儿童的方式进行。 3、学生学习点拨者:点拨学法,点拨结构,点拨难点,点拨航向 点拨学法:教是为学服务,教是为了不教,每个学科都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师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本学科的学习方法。 点拨结构:只有掌握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真正掌握知识和形成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把知识的点、线、面连接起来,使知识形成相互关联的网状立体结构。 点拨难点: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过程中会有一些不能够解决的难点问题,这就需要教师提过精讲的方式进行适时点拨,让学生冲破学习过程中难关。 点拨航向:学生在展示过程中,往往会偏离本节课的主线,把问题拉的很远,使教学进度受到影响,这时就需要教师通过追问等方式拨正课堂学习的航向。 4、学生学习服务者:以学定教,以学评教,以学促教,教为不教 以学定教:不是填鸭式的满堂灌,而是根据学情和知识发展的逻辑规律以及学生的认知规律。编制导学案,在课堂上提过学情调查确定讲的内容,把大多数的时间和空间交给学生。 以学评教:教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会学、乐学,而不是看教师的表演艺术,所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的唯一标准是学生学习的效果。 以学促教:教师要想真正提升自我,必须是不断破解新的问题,没有问题的课堂,教师很难成长,所以一旦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课堂就会生成有价值的问题,就会实现教学相长。 教为不教:教师的教是外因,学才是真正的内因,教是学的重要条件,教是为学服务的,所以必须坚持少教多学,先学后教,生生互学,师生互学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学习。 5、学生学习引导者:评价引导,流程引导,追问引导,拓展引导 评价引导:科学的评价体系是高效课堂的关键,评价要及时有效,一方面要做好个人的即时评价,激发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要做好小组评价,让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和别人对他们的认同感。 流程引导:高效课堂的基本流程是预习、展示、反馈。那么,每个环节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教师事先应该有个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

教师在建构主义理论下的角色定位 摘要: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而诞生的,它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支持,教师必须主动调整自己,适应时代对教育改革和教师角色定位的要求,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建构主义;信息技术;教师角色 一、引言 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为信息时代的到来拉开了序幕,传统教育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美国电脑教育家Bork曾于1978年预测:“到21世纪初,学校里各门学科的主要学习方式,将是通过电脑的互动学习来进行。”今天,这一预言已成现实。2000年12月,美国教育部向国会递交“国家教育技术计划”,提出用“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作为提高年青一代“21世纪能力素质”的根本措施。2006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强调:建立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课程体系,优化课程设置,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师资水平,改善教学效果,推广新型教学模式,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结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技术的发展为教育理论的进步创造了条件。近十几年来,把学生看作是对外部刺激作出被动反应、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逐步让位于强调认知主体的内部心理过程,并把学生作为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即建构主义理论。计算机技术和Internet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为建构主义理论的应用提供了学习环境。 二、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也译作建构论或结构主义,是学习理论中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是与素质教育相吻合的、西方教育心理学的最新教学理论。最早由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后来许多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如奥苏贝尔、维果茨基、布鲁纳等又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人类社会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影响以及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等方面予以丰富和发展,进而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为其应用于教学创造了条件。 1. “同化”与“顺应”是学生认知结构的基本组成 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也就是学生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其中主要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世界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学生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学生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的过程逐步建构起来,从而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与发展。 2. “情景”、“协作”、“监控”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教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情景:学习环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设,真实环境的创设和模拟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它既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也包括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及教师、学生、社会之间的协作。监控:学生对现有知识和新学到的知识进行监控和整合,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学习计划,交流彼此的意见与学习成果,每个学生的思维成果(智

新入职教师的角色适应及关键能力培养

新入职教师的角色适应及关键能力培养 华师一附中马晶 一、新教师角色适应的重要性及意义 新教师满怀热情,精神抖擞地投入教育教学第一线,为教师队伍增添了新的血液和活力,但由于对学校情况不完全的了解,对学生和教材的陌生,使新教师在教育理想和现实之间表现出的是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怀疑和对未来的困惑。一方面,面对高考改革的趋势,教师不但要承受高考的压力,还必须迅速适应新课程,贯彻素质教育的精神。另一方面,高中生处于身体和心理渐趋成熟的阶段,如何对其正确引导,帮助其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以及对今后人生发展做出科学的规划,将关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教师对学生身心和学习的影响不言而喻,新老师必须在短时间内实现由学生向老师的角色转换,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影响。再者,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将是我校未来素质教育道路上的重中之重,那么新教师自身是否具备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是否能够融入关键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其紧迫。最后,因此,如何让新入职教师快速融入教学坏境,实现角色转换,尽快跟上教学节奏,把握教育管理的准则,并具备4C+ICT的关键能力是新入职教师及校方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对新入职教师在教育及教学方面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分析与总结,为新教师尽快提高教学能力、实现角色转换提供科学、可行的策略,促进新教师对其入职经历的深刻认识,培养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反思教学的能力,既为他们的顺利入职提供建议和参照,并为其未来将经历的教师在职培训打好基础。同时为学校的新教师入职培训构建了理论及实例参考,在管理、评价制度和课程资源建设方面提供指导。 二、基本概念介绍 1. “新教师”的定义。 新教师又可称为初任教师。根据麦克唐纳的观点,新教师是一个已完成了所有职前训练课程,包括实习阶段的教学实践;她已被授予临时证书,并受雇于某个学区;她富有的责任通常与那些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所必须富有的责任在种类和程度上是相同的;同时,她或他正处于从事这个职业或服务于某个学区的第一年。这个定语是根据美国的情况给出的。而有些专家学者认为新教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参加工作的年限在0-5年的教师都可以称为新教师还有人认为新教师还包括那些刚调入某所学校工作的教师。本文所指的新教师是指参加工作0-3年的教师。 2、什么是“角色适应”。 社会化持续人的一生,佛洛依德把认同看作是关键的社会化过程,而皮亚杰则把同化-顺应看作是基本的社会化过程,乔治·赫伯特·米德考虑到整个成年期的重大变化,提出角色学习是继续社会化中的一个关键过程。所有这些论述都或多或少地隐含着这样一个概念:社会角色的获得是相互矛盾的地位和角色,角色数目的增多会一直持续到老年,因此连续不断的新旧角色的过渡成为成人社会化的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说,角色学习、角色获得与角色过渡是联系在一起的。由于新旧角色被宰要求的不一致,必然有些过渡是顺利的,容易被个体接受的,有些则给个体发展带来障碍。个体调整自己适应新角色的要求、或者是已有的角色发展变化了的新要求,表现出符合社会期望的角色行为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宁化县第二实验幼儿园:罗文斌论文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靠幼儿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去实现、去完善,而新课改中教师的观念及行为也应转变。本文从更新观念,转变角色;细心观察,善于引导;尊重幼儿,积极支持这三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新课改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使新课程体系在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在已有的课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幼儿的管理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在新课程里,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是自主活动环境的创设者。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旧的课程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转变角色,找准定位。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纲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 二、细心观察,善于引导 新《纲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