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退火

1.去应力退火为了消除铸件的残余应力,稳定其几何尺寸,减少或消除切削加工后产生的畸变,需要对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温度的确定,必须考虑铸铁的化学成分。普通灰铸铁当温度起过550℃时,即可能发生部分渗碳体的石墨化和粒化,使强度和硬度降低。当含有合金元素时,渗碳体开始分解的温度可提高到650℃左右。

通常,普通灰铸铁去应力退火温度以550℃为宜,低合金灰铸铁为600℃,高合金灰铸铁是可提高到650℃,加热速度一般选用60~120℃/h.保温时间决定于加热温度、铸件的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对消除应力程度的要求。铸件去应力退火的冷却速度必须缓慢,以免产生二次残余内应力,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h,冷却到200~150℃以下,可出炉空冷。

一些灰铸铁件的去应力退火规范示于表1.

2.石墨化退火灰铸铁件进行石墨化退火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铸铁的塑性和韧性。

若铸件中不存在共晶渗碳体或其数量不多时,可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当铸件中共晶渗碳体数量较多时,须进行高温石墨化退火。

(1)低温石墨化退火,铸铁低温退火时会出现共析渗碳体石墨化与粒化,从而使铸件硬度降低,塑性增加。

灰铸铁低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稍低于Ac1下限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共析渗碳体分解,然后随炉冷却。

(2)高温石墨化退火,高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至高于Ac1上限以上的温度,使铸铁中的自由渗碳体分解为奥氏体和石墨,保温一段时间后根据所要求的基体组织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冷却。

正火

灰铸铁正火的目的是提高铸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或作为表面淬火的预备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一般的正火是将铸件加热到Ac上限+30~50℃,使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空冷。形状复杂的或较重要的铸件正火处理后需再进行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如铸铁原始组织中存在过量的自由渗碳体,则必须先加热到Ac1上限+50~100℃的温度,先进行高温石墨化以消除自由渗碳体在正火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硬度也愈高。因此,要求正火后的铸铁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时,可选择加热温度的上限。

正火后冷却速度影响铁素体的析出量,从而对硬度产生影响。冷速愈大,析出的铁素体数量愈少,硬度愈高。因此可采用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空冷、风冷、雾冷),达到调整铸铁硬度的目的。

淬火与回火

1.淬火铸铁淬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Ac1上限+30~50℃的温度,一般取850~900℃,使组织转变成奥氏体,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以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然后进行淬火,通常采用油淬。

对于形状复杂或大型铸件应缓慢加热,必要时可在500~650℃预热,以避免不均匀加热而造成开裂。

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淬火后的硬度越高,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不但增加铸铁变形和开裂的危险,并产生较多的残留奥氏体,使硬度下降。

灰铸铁的淬透性与石墨大小、形状、分布、化学成分以及奥氏体晶粒度有关。

石墨使铸铁的导热性降低,从而使它的淬透性下降,石墨越粗大,越多,这种影响越大。

2.回火 为了避免石墨化,回火温度一般应低于550℃,回火保温时间按t=[铸件厚度(mm )/25]+1(h )计算。

3.等温淬火 为了减小淬火变形,提高铸件综合力学性能,凸轮、齿轮、缸套等零件常采用等温淬火。

等温淬火的加热温度和保温时间与常规淬火工艺相同。

复习前课

铸铁的分类(P 89~90)

§4-6工程铸铁

一、 铸铁的石墨化

1.概述

铸铁是碳的质量分数W C >2.11%的铁碳合金。它是以Fe 、C 、Si 为主要组成元

素,并比钢含有较高的S 和P 等杂质。碳在铸铁中,主要以石墨的形式存在。

石墨化:铸铁中的碳以石墨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石墨化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在冷却

过程中,可以从液体和奥氏体中直接析

出石墨;另一种是在一定条件下由亚稳

定性的Fe 3C 分解出铁素体和稳定的石

墨。

双重相图:实践证明,铸铁在冷却

时,冷速越缓,析出石墨的可能性越大,

用Fe-G 相图说明;冷速赶快,则析出

渗碳体的可能性越大,用Fe-Fe 3C 相图说明。为便于比较和应用,习惯上把这两个相图合画在一起,称之为铁-

碳合金双相

图4-11 Fe -G 与Fe -Fe 3C 双重相图

图。如图4-11所示。其中虚线表示稳定态(Fe-G )相图,实线表示亚稳定态(Fe -Fe 3C )相图,虚线与实线重合的线用实线画出。石墨化以哪一种方式进行,主要取决于铸铁的成分与保温冷却条件。

2.石墨化过程

按照Fe-G 相图,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石墨化 ①对于过共晶成分合金而言,铸铁液相冷至C'D'线时,结晶

出的一次石墨;②各成分铸铁,在1154℃(E'C'F'线)通过共晶反应形成的共晶石墨。即

共晶℃G A E 1154+??→?'C L

第二阶段石墨化 在1154~738℃温度范围内,奥氏体沿E'S'线析出二次石墨。

即ⅡG

第三阶段石墨化 在738℃(P'S'K'线),通过共析转变析出共析石墨。即

共析℃G F A P 738S +??→?'

3.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

(1)化学成分 按对石墨化的作用,可分为促进石墨化的元素(C 、Si 、Al 、Cu 、

Ni 、Co 、P 等)和阻碍石墨化的元素(Cr 、W 、Mo 、V 、Mn 、S 等)两大类。

·C 和Si 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S 是强烈阻碍石墨化的元素,而且还降低铁

液的流动性和促进高温铸件开裂;

·适量的Mn 既有利于珠光体基体形成,又能消除S 的有害作用;

·P 是一个促进石墨化不太强的元素,能提高铁液的流动性,但当其质量分数超

过奥氏体或铁素铁的溶解度时,会形成硬而脆的磷共晶,使铸铁强度降低,脆性增大。

总之,生产中,C 、Si 、Mn 为调节组织元素,P 是控制使用元素,S 属于限制元

素。

(2)石墨化温度 石墨化过程需要碳、铁原子的扩散,石墨化温度越低,原子

扩散越困难,因而石墨化进程越慢,或停止。尤其是第三阶段石墨化的温度较低,常常石墨化不充分。

(3)冷却速度 一定成分的铸铁,石墨化程度取决于冷却速度。冷速越慢,越利

于碳原子的扩散,促使石墨化进行。冷速越快,析出渗碳体的可能性就越大。这是由于渗碳体的W C(6.69%)比石墨(100%)更接近于合金的W C(2.5%~4.0%)影响冷却的因素主要有浇注温度、铸件壁厚、铸型材料等。当其它条件相同时,提高浇注温度,可使铸型温度升高,冷速减慢;铸件壁厚越大,冷速越慢;铸型材料导热性越差,冷速越慢。

二、铸铁的组织与性能

1.铸铁的组织通常铸铁的组织可以认为是由钢的基体与不同形状、数量、大小及分布的石墨组成的。石墨化程度不同,所得到的铸铁类型和组织也不同。

表4-23铸铁经不同程度石墨化后所得到的组织

2.铸铁的性能铸铁基体组织的类型和石墨的数量、形状、大小和分布状态决定了铸铁的性能。

(1)石墨的影响

石墨是碳的一种结晶形态,其碳的质量分数W C≈100%,具有简单六方晶格。

由于石墨的硬度为3~5HBS,σb约为20MPa,塑性和韧性极低,伸长率δ接近于零,从而导致铸铁的力学性能如抗拉强度、塑性、韧性等均不如钢。并且石墨数量越多,尺寸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对力学性能的削弱就越严重。其中·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削弱作用和引起应力集中的程度最大;

·球状石墨对基体的割裂作用最小;

·团絮状石墨的作用居于二者之中。

但石墨的存在,使铸铁具有优异的切削加工性能、良好的铸造性能和润滑作用、

很好的耐磨性能和抗振性能,大量石墨的割裂作用,使铸铁对缺口不敏感。

(2)基体组织的影响

对同一类铸铁来说,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铁素体相的数量越多,塑性越好;珠光体的数量越多,则抗拉强度和硬度越高。由于片状石墨对基体的强烈作用,所以只有当石墨为团絮状、蠕虫状或球状时,改变铸铁基体组织才能显示出对性能的影响。

三、常用铸铁材料

1.普通灰铸铁

普通灰铸铁俗称灰铸铁,简称灰铁。其生产工艺简单,铸造性能优良,在生产中应用最为广泛,约占铸铁总量的80%。

(1)灰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

一般铸铁含W C=2.7%~3.6%,W Si=1.0~2.2%,W Mn=0.5%~1.3%,W S<0.15%,W P<0.3%。其组织有:铁素体灰铸铁(在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珠光体+铁素体灰铸铁(在珠光体+铁素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的石墨);珠光体灰铸铁(在珠光体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的石墨)如图4-13(a)、(b)、(c)所示。

图4-13三种基体的灰铸铁

灰铸铁组织相当于在钢的基体上分布着片状石墨,因此,其基体的强度和硬度不低于相应的钢。石墨的强度、塑性、韧性极低,在铸铁中相当于裂缝和孔洞,破坏了基体金属的连续性,同时很容易造成应力集中。因此,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及韧性都明显低于碳钢。石墨片的数量越多、尺寸越大、分布越不均匀,对基体的割裂作用越严重。但是石墨片很细,尤其相互连接时,也会使承载面积显著下降。因此,石

墨片长度应以0.03~0.25mm为宜。石墨的存在,使灰铸铁的铸造性能、减摩性、减振性和切削加工性都高于碳钢,缺口敏感性也较低。灰铸铁的硬度和抗压强度主要取决于基体组织,而与石墨的存在基本无关。因此,灰铸铁的抗压强度约为抗拉强度3~4倍。

(2)灰铸铁的牌号及用途

灰铸铁的牌号由“HT+数字”组成。其中“HT”是“灰铁”二字汉语拼音字首,数字表示φ30mm试棒的最低抗拉强度值(MPa)。常用灰铸铁的牌号、力学性能及用途见表4-24。

从表中可以看出,灰铸铁的强度与铸件的壁厚有关,铸件壁厚增加则强度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壁厚增加使冷却速度降低,造成基体组织中铁素体增多而珠光体减少的缘故。

(3)灰铸铁的孕育处理

浇注时向铁液中加入少量孕育剂(如硅铁、硅钙合金等),改变铁液的结晶条件,以得到细小、均匀分布的片状石墨和细小的珠光体组织的方法,称为孕育处理。

孕育处理时,孕育剂及它们的氧化物使石墨片均匀细化,并使铸铁的结晶过程几乎在全部铁液中同时进行,避免铸件边缘及薄壁处出现白口组织,使铸铁各个部位截面上的组织与性能均匀一致,提高了铸铁的强度、塑性和韧性,同时也降低了灰铸铁的断面敏感性。经孕育处理后的铸铁称为孕育铸铁,表4-24中,HT250、HT300、HT350即属于孕育铸铁,常用于制造力学性能要求较高,截面尺寸变化较大的大型铸件,如汽缸、曲轴、凸轮、机床床身等。

(4)灰铸铁的热处理

由于热处理仅能改变灰铸铁的基本组织,改变不了石墨形态,因此,用热处理来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的效果不大。灰铸铁的热处理常用于消除铸件的内应力和稳定尺寸,消除铸件的白口组织、改善切削加工性,提高铸件表面的硬度及耐磨性。

①时效处理

形状复杂、厚薄不均的铸件在冷却过程中,由于各部位冷却速度不同,形成内应力,即削弱了铸件的强度,又使得在随后的切削加工中,因应力的重新分布而引起变

形,甚至开裂。因此,铸件在成形后都需要进行时效处理,尤其对一些大型、复杂或加工精度较高的铸件(如机床床身、柴油机汽缸等),在铸造后、切削加工前,甚至在粗加工后都要进行一次时效退火。

传统的时效处理一般有自然时效和人工时效。自然时效是将铸件长期放置在室温下以消除其内应力的方法;人工时效是将铸件重新加热到530~620℃,经长时间保温(2~6h)后在炉内缓慢冷却至200℃以下出炉空冷的方法。经时效退火后可消除90%以上的内应力。时效退火温度越高,铸件残余应力消除越显著,铸件尺寸稳定性越好,但随着时效温度的提高,时效后铸件力学性能会有所下降。

振动时效是目前生产中用来消除内应力的一种新方法。它是用振动时效设备,按照振动时效技术国家标准,使金属工件在半小时内,进行近十万次较大振幅的低频亚共振振动,使之产生微观塑性变形,从而降低和均化残余应力,防止工件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由于振动时效所需时间短(半小时),成本低(一度电和几元钱),效果好,而且能随时随地多次进行,既不降低硬度和强度,又无烟尘环境污染和氧化皮,所以广泛用于铸件、焊件和机加工件的时效处理,被誉为理想的无成本时效技术。

②石墨化退火

石墨化退火一般是将铸件以70~100℃/h的速度加热至850~900℃,保温2~5h (取决于铸件壁厚),然后炉冷至400~500℃后空冷。目的是消除灰铸铁件表层和薄壁处在浇注时产生的白口组织。

③表面热处理

有些铸件,如机床导轨、缸体内壁等,表面需要高的硬度和耐磨性,可进行表面淬火处理,如高频表面淬火,火焰表面淬火和激光加热表面淬火等。淬火前铸件需进行正火处理,以保证获得大于65%以上的珠光体组织,淬火后表面硬度可达50~55HRC。

2.球墨铸铁

球墨铸铁是石墨呈球状的灰铸铁。它是在浇注前向砂灰铸铁液中加入球化剂和孕育剂,而获得具有球状石墨的铸铁。

球化剂:能使石墨结晶成球状的物质。

常用球化剂:镁、稀土和稀土镁合金。

孕育剂:硅铁合金。

孕育处理的目的:首先是促进石墨化,其次是改善石墨的结晶条件,使石墨球径变小,数量增多,形状圆整、分布均匀,显著改善了其力学性能。

(1)球墨铸铁的成分、组织和性能(自阅回答问题)

球墨铸铁的成分中,C、Si的质量分数较高,Mn的质量分数较低,S、P质量分数限制很严,同时含有一定量的Mg和稀土元素。球墨铸铁常见的基体组织有铁素体、铁素体+珠光体和珠光体三种。通过合金化和热处理后,还可获得下贝氏体、马氏体、托氏体、索氏体和奥氏体等基体组织的球墨铸铁。

在石墨球的数量、形状、大小及分布一定的条件下,珠光体球墨铸铁的抗拉强度比铁素体球墨铸铁高50%以上,而铁素体球墨铸铁的伸长率是珠光体球墨铸铁的3~5倍。铁素体+珠光体基体的球墨铸铁性能介于二者之间。经热处理后以马氏体为基的球墨铸铁具有高硬度、高强度,但韧性很低;以下贝氏体为基的球墨铸铁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石墨球越细小,分布越均匀,越能充分发挥基体组织的作用。

球墨铸铁的金属基体强度的利用率可以高达70%~90%,而普通灰铸铁仅为30%~50%。同其它铸铁相比,球墨铸铁强度、塑性、韧性高,屈服强度也很高。屈强比可达0.7~0.8,比钢约高一倍,疲劳强度可接近一般中碳钢,耐磨性优于非合金钢,铸造性能优于铸钢,加工性能几乎可与灰铸铁媲美。因此,球墨铸铁在工农业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其熔炼工艺和铸造工艺要求较高,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2)球墨铸铁的牌号及用途

球墨铸铁的牌号由“QT+数字-数字”组成。其中“QT”是“球铁”二字汉语拼音字首,其后的第一组数字表示最低抗拉强度(MPa),第二组数字表示最小断后伸长率(%)。球墨铸铁的牌号、力学性能和用途举例见表4-25。

灰铸铁件石墨化退火工艺守则

灰铸铁件石墨化退火工艺守则 1热处理设备 1.1采用电阻加热炉,炉温均匀性及炉温精度满足工艺要求。 1.2加热和冷却的测温、控温和自动记录装置完好。 1.3热电偶和炉温仪表每年定期校验,并保存有关记录。 2热处理前准备 2.1检测热处理铸件外观、形状尺寸,不得有影响性能的气孔、缩孔、裂纹等缺陷。 2.2根据热处理铸件的化学成分、牌号、原始组织和技术要求确定采用高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或低温石墨化退火工艺。当铸件中共晶渗碳体不多时,石墨化的目的是使共析渗碳体分解,此时可选用低温石墨化退火。当铸件中含有自由渗碳体或共晶渗碳体时,石墨化的目的是消除自由渗碳体和共晶渗碳体,此时进行高温石墨化退火。 2.3检查加热、起重、机械、电器等完好情况,如发现故障,应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3装炉 3.1热处理铸件装在有效加热区内,试棒随同炉铸件放在规定位置。 3.2同炉热处理铸件牌号、壁厚相近,将薄件、小件或复杂的件装在离热源较远处。 3.3装炉不要过载。 4工艺规范 4.1升温速度

以铸件厚薄和结构复杂程度选择升温速度,结构复杂铸件升温速度慢些,一般实体或形状简单铸件升温速度快些。 4.2加热温度 根据铸件牌号、铸态组织、铸件形状尺寸和工艺方法等因素确定加热温度。高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温度900℃-950℃,保温2h-4h。低温石墨化退火温度650℃-750℃,保温2h-4h。炉温精度控制高温石墨化退火±20℃,低温石墨化退火±15℃。 4.3保温时间 必须保证铸件各部分均匀加热到所需温度,使组织均匀化,保温时间根据铸件的配合、壁厚、装炉量确定。 4.4冷却速度 退火冷却速度根据铸件精度、装炉量和基体组织确定。高精度铸件慢冷,厚壁铸件冷速较快。 5出炉 5.1退火出炉温度在180℃-250℃以下,复杂件出炉温度低些,出炉铸件未降到室温之前不得受雨、雪及水浸淋。出炉后铸件应摆放平稳,小铸件可以堆放。 5.2热处理后铸件,必要时抛丸处理,去除氧化皮。 6记录 记录热处理过程中的设备故障异常、工艺执行异常等,并保存备查。 7热处理铸件质量检验

铸铁的分类及特性

铸铁的分类及特性 从铁碳相图中知道,含碳量大于 2.06%的铁碳合金称为铸铁 尽管铸铁强度、塑性、韧性较差,不能进行锻造,但它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减摩性、切削加工等一系列性能特点;另外其生产设备和工艺简单、价格低廉,因此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铸铁的分类 铸铁的常用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按石墨化程度;二是按石墨结晶形态。 按石墨化程度可分为: ①灰口铸铁:即在第一和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中都得到了充分石墨化的铸铁,其断口呈暗灰色。 ②白口铸铁:即第一、二和三阶段的石墨化全部被抑制,完全按Fe—Fe s C相图进行结晶而得到的铸铁。 ③麻口铸铁:即在第一阶段的石墨化过程中便未得到充分石墨 化的铸 铁。 按石墨结晶形态分: ①灰口铸铁:铸铁组织中的石墨形态呈片状结晶。 ②可锻铸铁:铸铁组织中的石墨形态呈固絮状。 ③球墨铸铁:铸铁组织中的石墨形态呈球状。 2.铸铁的编号基本性能及用途

(1)灰口铸铁:根据GB976 —67所规定的编号、牌号用“HT 表示灰口铸铁,后面两项数字分别表示其抗拉和抗弯强度的最低值。女口HT20 —40表示抗拉强度和抗弯强度最低值为200MN/m2 和 400MN/m2。 灰口铸铁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切削加工性,优良的减摩性。 良好的消震性和缺口敏感性,故而灰口铸铁主要用于制造各种承受压力和要求消震性的床身、机架、复杂的箱体、壳体和经受磨擦的导轨、罐体等。 (2)可锻铸铁:按GB978 —67规定牌号以“ KT”和 “ KTZ ” 表示可锻铸铁,其中“ KT”表示铁素体可铸铸铁, “ KTZ ”表示珠光体可锻铸铁,牌号中的两项数字表示其最低抗拉强度和延伸率。 可锻铸铁的机械性能,特别是冲击韧性普遍较灰口铸铁高,但由于其成本高,故而应用不是很广泛,主要用于制造一些小型铸铁。 (3)球墨铸铁:按GB1348—78规定,球墨铸铁以“ QT” 表示,后面数字同可锻铸铁一样。 球墨铸铁不仅具有远远超过灰铁的机械性能,而且同样也具有灰铁的优点,如良好的减摩性、切削加工性及低的缺口敏感性,甚至可与锻钢媲美,如疲劳强度大致与中碳钢相近,耐磨性优于表面淬火钢等。此外,球墨铸铁还可适应各种热处理,使其机械性能提高到更高的水平。 球铁主要用来代替钢,如铁素体球墨铁可代替35、40#钢,珠 35CrMo、40CrMnMo 及20CrMnTi。 光体铸铁可代替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退火 1.去应力退火为了消除铸件的残余应力,稳定其几何尺寸,减少或消除切削加工后产生的畸变,需要对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温度的确定,必须考虑铸铁的化学成分。普通灰铸铁当温度起过550℃时,即可能发生部分渗碳体的石墨化和粒化,使强度和硬度降低。当含有合金元素时,渗碳体开始分解的温度可提高到650℃左右。 通常,普通灰铸铁去应力退火温度以550℃为宜,低合金灰铸铁为600℃,高合金灰铸铁是可提高到650℃,加热速度一般选用60~120℃/h.保温时间决定于加热温度、铸件的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对消除应力程度的要求。铸件去应力退火的冷却速度必须缓慢,以免产生二次残余内应力,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h,冷却到200~150℃以下,可出炉空冷。 一些灰铸铁件的去应力退火规范示于表1. 2.石墨化退火灰铸铁件进行石墨化退火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铸铁的塑性和韧性。 若铸件中不存在共晶渗碳体或其数量不多时,可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当铸件中共晶渗碳体数量较多时,须进行高温石墨化退火。 (1)低温石墨化退火,铸铁低温退火时会出现共析渗碳体石墨化与粒化,从而使铸件硬度降低,塑性增加。 灰铸铁低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稍低于Ac1下限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共析渗碳体分解,然后随炉冷却。

(2)高温石墨化退火,高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至高于Ac1上限以上的温度,使铸铁中的自由渗碳体分解为奥氏体和石墨,保温一段时间后根据所要求的基体组织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冷却。 正火 灰铸铁正火的目的是提高铸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或作为表面淬火的预备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一般的正火是将铸件加热到Ac上限+30~50℃,使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空冷。形状复杂的或较重要的铸件正火处理后需再进行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如铸铁原始组织中存在过量的自由渗碳体,则必须先加热到Ac1上限+50~100℃的温度,先进行高温石墨化以消除自由渗碳体在正火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硬度也愈高。因此,要求正火后的铸铁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时,可选择加热温度的上限。 正火后冷却速度影响铁素体的析出量,从而对硬度产生影响。冷速愈大,析出的铁素体数量愈少,硬度愈高。因此可采用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空冷、风冷、雾冷),达到调整铸铁硬度的目的。 淬火与回火 1.淬火铸铁淬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Ac1上限+30~50℃的温度,一般取850~900℃,使组织转变成奥氏体,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以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然后进行淬火,通常采用油淬。 对于形状复杂或大型铸件应缓慢加热,必要时可在500~650℃预热,以避免不均匀加热而造成开裂。 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淬火后的硬度越高,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不但增加铸铁变形和开裂的危险,并产生较多的残留奥氏体,使硬度下降。 灰铸铁的淬透性与石墨大小、形状、分布、化学成分以及奥氏体晶粒度有关。

球墨铸铁化学成分

球墨铸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硅、锰、硫、磷五大常见元素。对于一些对组织及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铸件,还包括少量的合金元素。同普通灰铸铁不同的是,为保证石墨球化,球墨铸铁中还须含有微量的残留球化元素。? 1、碳及碳当量的选择原则:? 碳是球墨铸铁的基本元素,碳高有助于石墨化。由于石墨呈球状后石墨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已减小到最低程度,球墨铸铁的含碳量一般较高,在~%之间,碳当量在~%之间。铸件壁薄、球化元素残留量大或孕育不充分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将碳当量选择在共晶点附近不仅可以改善铁液的流动性,对于球墨铸铁而言,碳当量的提高还会由于提高了铸铁凝固时的石墨化膨胀提高铁液的自补缩能力。但是,碳含量过高,会引起石墨漂浮。因此,球墨铸铁中碳当量的上限以不出现石墨漂浮为原则。? 2、硅的选择原则:? 硅是强石墨化元素。在球墨铸铁中,硅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白口倾向,增加铁素体量,而且具有细化共晶团,提高石墨球圆整度的作用。但是,硅提高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图1),降低冲击韧性,因此硅含量不宜过高,尤其是当铸铁中锰和磷含量较高时,更需要严格控制硅的含量。球墨铸铁中终硅量一般在—%。选定碳当量后,一般采取高碳低硅强化孕育的原则。硅的下限以不出现自由渗碳体为原则。? 球墨铸铁中碳硅含量确定以后,可用图2进行检验。如果碳硅含量在图中的阴影区,则成分设计基本合适。如果高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石墨漂浮现象。如果低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缩松缺陷和自由碳化物。 3、锰的选择原则:? 由于球墨铸铁中硫的含量已经很低,不需要过多的锰来中和硫,球墨铸铁中锰的作用就主要表现在增加珠光体的稳定性,促进形成(Fe、Mn)3C。这些碳化物偏析于晶界,对球墨铸铁的韧性影响很大。锰也会提高铁素体球墨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锰含量每增加%,脆性转变温度提高10~12℃。因此,球墨铸铁中锰含量一般是愈低愈好,即使珠光体球墨铸铁,锰含量也不宜超过~%。只有以提高耐磨性为目的的中锰球铁和贝氏体球铁例外。? 4、磷的选择原则:? 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在铸铁中溶解度极低,当其含量小于%时,固溶于基体中,对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当含量大于%时,磷极易偏析于共晶团边界,形成二元、三元或复合磷共晶,降低铸铁的韧性。磷提高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含磷量每增加%,韧脆性转变温度提高4~℃。因此,球墨铸铁中磷的含量愈低愈好,一般情况下应低于%。对于比较重要的铸件,磷含量应低于%。????球墨铸铁中碳硅含量确定以后,可用图2进行检验。如果碳硅含量在图中的阴影区,则成分设计基本合适。如果高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石墨漂浮现象。如果低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缩松缺陷和自由碳化物。? ?5、硫的选择原则:? 硫是一种反球化元素,它与镁、稀土等球化元素有很强的亲合力,硫的存在会大量消耗铁液中的球化元素,形成镁和稀土的硫化物,引起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球墨铸铁中硫的含量一般要求小于%。

球墨铸铁热处理方法之探讨

球墨铸铁热处理方法之探讨 陆卫倩:(上海电机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上海200240)中国铸造装备与技术4/2010 高级工程师,原任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磨床研究所高级工程师,现任上海电机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零件失效分析和金属材料热处理 本文详细介绍了球墨铸铁件的各种热处理工艺,并简单介绍了纳米技术在球墨铸铁件表面处理中的应用。从文献资料来看,经纳米技术表面处理后的球墨铸铁件具有良好的自润性、良好的耐磨性、良好的耐蚀性,因此是一种非常有前途的表面处理。 众所周知:热处理是一项改进金属材料品质的方法,借助热处理可以改变或影响铸铁的组织及性质,同时还可获得更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等。铸铁热处理的种类繁多,但基本上可分成两大类:第一类是组织构造不会由热处理而发生变化或者也不应该发生改变的,第二类则是基本的组织结构发生变化者。第一种热处理主要是用于消除内应力,热处理后组织、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质等没有因热处理而发生明显变化。第二种热处理能使基体组织发生明显的变化,这种热处理大致分为五类:①退火:其目的主要在于分解碳化物,降低铸铁的硬度,提高加工性能;②正火:其目的主要用于改进铸铁组织、获得均匀分布的力学性能;③淬火:其目的主要是为了获得比较高的硬度和表面耐磨性;④表面硬化处理:其目的主要是获得表面硬化层,同时得到较高的表面耐磨性;⑤析出硬化处理:其目的主要是为获得更高强度。 铸铁种类繁多,有灰口铸铁、白口铸铁、蠕墨铸铁、球墨铸铁等等,它们的组织结构也各不相同。一般根据凝固过程中的析出物———共晶石墨或共晶碳化物来分类:基体内主要含片状石墨者称之为灰铸铁,主要含碳化物者称之为白口铸铁。事实上白口铸铁由于具有很高的硬度与脆性用途较少;而灰铸铁的性质主要是由共晶石墨的形状与大小而定,这些析出的石墨无法经由热处理予以改进,因此具有非常低的强度及硬度。但若铁液添加镁及稀土金属能使石墨在凝固过程中以球状析出成为球墨铸铁,那么情况就有所不同。由于球墨铸铁其性质与基体相同的钢接近,故通过热处理可使强度、硬度明显提高,弹性模数、伸长率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不同的热处理对球墨铸铁的作用完全不同,在工程上用的比较多的是退火、正火和析出硬化处理;事实上球墨铸铁同样可以通过调质、等温淬火处理以及渗氮、渗硼和低温气体碳氮共渗来改善其力学性能。下面就球墨铸铁的热处理方法予以探讨。 【1】球墨铸铁的常规热处理 1.1退火处理 若要提高球墨铸铁的韧性可采用退火处理。球墨铸铁在铸造过程中比普通灰口铸铁的白口倾向大,内应力也较大,球墨铸铁件很难得到纯粹的铁素体或珠光体基体。为提高球墨铸铁件的延性或韧性,可将球墨铸铁件重新加热到900~950℃并保温足够时间进行高温退火,再炉冷到600℃出炉变冷。在此过程中基体中的渗碳体会分解出石墨,奥氏体中会析出石墨,这些石墨集聚于原球状石墨周围,基体则全转换为铁素体,从而提高球墨铸铁的韧性。若铸态组织由(铁素体+珠光体)为基体+球状石墨组成,那么只需将球墨铸铁件重新加热到700~760℃的共析温度上下经保温后炉冷至600℃出炉变冷,就能将珠光体中渗碳体分解转换为铁素体及球状石墨来提高其韧性。 1.2正火处理

铸铁的分类及其性能特点

铸铁的分类及其性能特点 一、铸铁的分类 铸铁是含碳量大于2.11%的铁碳合金。工业用铸铁是以铁、碳、硅为主要组成元素并含有锰、磷、硫等杂质的多元合金。普通铸铁的成分大致为2.0~4.0%C、0.6~3.0%Si、0.2~1.2%Mn\0.1~1.2%P、0.08~0.15%S。有时为了进一步提高铸铁的性能或得到某种特殊性能,还加入Cr、Mo、V、Al等合金元素或提高Si、Mn、P等元素含量,这种铸铁称作合金铸铁。 碳在铸铁中,除少量溶于基体外,绝大部分是以石墨或碳化物的形式存在于铸铁中。根据碳的存在形式不同,可将铸铁区分为白口铸铁和灰口铸铁两大类。 1.白口铸铁碳全部以渗碳体形式存在的铸铁称白口铸铁,断口呈银白色。这种铸铁组织中含有大量渗碳体和莱氏体共晶,因而其性能既硬又脆,所以不宜用作结构材料,一般都用作炼钢原料。 2.灰口铸铁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石墨形式存在的铸铁,称作灰口铸铁,其断口呈灰暗色。生产中多用来铸造各种机械零件。 按石墨的形态不同,灰口铸铁又可分为普通灰口铸铁,可锻铸铁及球墨铸铁。 (1)普通灰口铸铁其中碳大部分或全部以片状形式的石墨存在于铸铁中它也常简称为灰铸铁。一般情况下,其石墨片都比较粗大。但若在铁水浇注前,向铁水中加入一些能起形核作用的所谓孕育剂(通常是加入硅铁),将增加并加快石墨的形核,从而使石墨细化并且分布均匀。这种处理称作孕育处理,经过这种处理的灰口铸铁即称孕育铸铁。 (2)可锻铸铁它是由一定成分的白口铸铁经石墨化退火后形成。其中的碳全部或大部以团絮状石墨形式存在于铸铁中。它又称韧性铸铁或马铁。可锻铸铁实际上并不可锻,只不过具有一定塑而已。 (3)球墨铸铁简称球铁,其中的碳全部或大部分以球状石墨形式存在于铸铁中。它是灰口铸铁中机械性能最好的一种。 二、灰口铸铁的组织及性能特点 1.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在铸铁的冷凝过程中,原则上碳既可以渗碳体的形式析出,形成白口铸铁;也可以石墨的形式析出,形成灰口铸铁。析出石墨碳的过程,即称为石墨化。 至于碳究竟以哪种形式析出,主要取决于铸铁的化学成分及冷却速度。铝、碳及硅是最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而铬、硫及锰等是阻碍石墨化的元素。铸铁冷凝时,冷却速度愈慢,则愈易石墨化,反之愈易形成渗碳体。 一般的铁碳合金结晶时,照例是不易析出石墨的,但当含有足量的碳及硅时,在合金结晶时,就可能从液相中直接析出石墨碳(称为初生石墨)。合金在共晶线与共析线之间冷却时,既可以从奥氏体中直接析出石墨附着在初生石墨上,使之长大;也可能先析出渗碳体,而这渗碳体在缓慢的冷却过程中或恒温保温下,分解成铁素体和石墨。在这温度范围内的石墨化,常称作第一阶段石墨化。同理,在共析线以下冷却时,既可以由奥氏体直接共析分解为石墨和铁素体,也可以先形成珠光体,然后珠光体中的渗碳体再在保温过程中分解为石墨和铁素体,这称之为第二阶段石墨化。 石墨化过程有赖于碳原子的扩散,所以第一阶段石墨化由于温度较高,扩散条件较好,容易进行得比较完全。而第二阶段石墨化则由于温度角度,扩散条件较差,往往不能充分进行。在冷速较大时,只能部分石墨化或根本不能进行。

灰铸铁力学性能测试(长安大学)

综合实验:灰铸铁力学性能测试 一、实验目的: 目的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独立动脑分析问题,独立动手解决问题,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独立完成实验全过程,独立总结实验过程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初步的创新能力。 二、实验内容 我们小组拿到的是灰铸铁试样,由小组8人进行不同的热处理工艺,如表所示:工艺编号 1 2 3 4 5 6 7 8 正火℃无860 无无无无无无 淬火℃无无860 (水) 860 (水) 860 (油) 860 (油) 860 (油) 860 (油) 回火℃无无无560 无560 460 260 我选择的工艺是第7组. 二、实验步骤: 2.对灰铸铁进行淬火,温度860℃,保温10分钟,淬火介质为油。 3.测试淬火后试样的硬度值(洛氏硬度试验机)。 4.对试样进行回火处理,温度460℃,保温60分钟,取出后空冷。 5.测试回火后的试样硬度值(洛氏硬度试验机)。 6.通过打磨、研磨、抛光、侵蚀,在金相显微镜下观察试样经过处理后的金相组织,观察后拍照。 三、实验结果: 1.试样硬度表(HRC) 试 样编号 次数 1 2 3 4 5 6 7 8 120.9 11.6 42.7 -10.0 —-5.5 8.9 28 221.0 13.3 41.9 0.0 —-6.3 4.7 31.2 319.6 11.1 40.6 -8.5 —-4.7 8.8 26.1 422.9 10.0 35 -20.0 —-3.7 7.0 30.9 521.7 10.3 54.6 -11.3 —-6.5 8.0 31.5

平均21.22 11.26 42.96 -9.96 23.01-5.34 7.48 29.54 45#2—15.0 60.0 21.0 26.0 16.0 —— 1、此数据为我的式样测得的平均值; 2、45钢的硬度数据综合了其他组同学的数据; 3、一般资料上面对于铸铁硬度的表示采用的是布氏硬度,但由于布氏硬度测量麻烦,故我们采用洛氏硬度表示,必要时可进行硬度换算。 四、实验分析: 灰口铸铁是指含有片状石墨组织的铸铁,这种铸铁因其断面呈灰黑色而得名,其基体组织则分为三种类型:铁素体、珠光体及铁素体+珠光体,从组织可以看出灰口铸铁中的碳大部或全部以片状石墨形式存在(如图8),片状石墨单晶体是由许多薄片晶层叠集而成,薄片晶之间存在着许多亚结构,普通铸铁的石墨晶体中,总是存在许多晶体缺陷。灰口铸铁中的石墨与钢的基体相比,可以把灰铸铁的组织看做是“钢的基体”加上片状石墨的夹杂,石墨的力学性能几乎可以看做为“0” ,而片状石墨的存在相当于基体中许多小的裂纹,破坏了材料的连续性和整体性,减少了基体受力的有效面积,而且很容易在石墨片的尖端形成应力集中,是材料形成脆性断裂,所以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比钢低得多,石墨片的量愈多,尺寸愈大,其其影响也愈大。石墨虽然降低了铸铁的力学性能,但使铸铁获得了许多钢没有的优良性能。 灰铸铁的金属基体与碳钢基本相似,但由于灰铸铁内的硅、锰含量与碳钢相比较高,它们能溶解于铁素体中使铁素体得到强化。因此,铸铁中就金属基体而言,其本身的强度比碳钢要高。例如,碳钢中铁素体的硬度约为80HBS,而灰铸铁中铁素体的硬度约为100HBS,一般情况下铁素体灰口铸铁的硬度在143~229HBS(<0.9~22.5HRC)[布氏硬度值数据来自参考资料6,175页表7-1]。灰铸铁通常测定布氏硬度,因为布氏硬度试验范围适合测定铸铁,而且压痕面积大,能够覆盖较多显微组织,反映多相组织硬度综合值。但是由于实验室设备有限,以及我们操作能力不足,故而测定的是灰铸铁的洛氏硬度HRC,在必要条件下可通过查表换算出其大概的布氏硬度。有教材上说[7] ,灰口铸铁的布氏硬度值与同样基体的正火钢相近,这在上面硬度表中似乎得到说明。 基于以上原因老师指导我们按照45钢的热处理工艺处理灰铸铁,我们首先对灰铸铁试样进行了分析,在做金相分析后确定我们拿到的试样是铁素体基灰铸铁,如图1。我的试样按照预先设定的实验步骤进行处理。最后打硬度平均值为7.48,相当与布氏硬度170左右,属于143~229HBS范围之内,拍金相照片得到图6。 以下是不同工艺后拍的金相图片:

铸铁材料的分类

铸铁材料的分类、石墨的结构和特点二 第二节灰铸铁 一、灰铸铁的成分、组织与性能特点 1.灰铸铁的化学成分 铸铁中碳、硅、锰是调节组织的元素,磷是控制使用的元素,硫是应限制的元素目前生产中,灰铸铁的化学成分范围一般为:wC=2.7%~3.6%,wSi=1.0%~2.5%,wMn=0.5%~1.3%,wP≤0.3%,wS≤0.15% 2.灰铸铁的组织 灰铸铁是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石墨化过程都能充分进行时形成的铸铁 它的显微组织特征是片状石墨分布在各种基体组织上 由于第三阶段石墨化程度的不同,可以获得三种不同基体组织的灰铸铁 a)铁索体灰铸铁b)珠光体灰铸铁 c)铁索体珠光体灰铸铁 图7.4 灰铸铁的显微组织 3.灰铸铁的性能特点 (1)力学性能:灰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韧性和弹性模量远比相应基体的钢低石墨片的数量愈多,尺寸愈粗大 分布愈不均匀,对基体的割裂作用和应力集中现象愈严重,则铸铁的强度、塑性与韧性就愈低 由于灰铸铁的抗压强度σbc、硬度与耐磨性主要取决于基体,石墨的存在对其影响不大,故灰铸铁的抗压强度一般是其抗拉强度的3~4倍同时,珠光体基体比其它两种基体的灰铸铁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与耐磨性 (2)其它性能石墨虽然会降低铸铁的抗拉强度、塑性和韧性,但也正是由于石墨的存在,使铸铁具有一系列其它优良性能 ①铸造性能良好由于灰铸铁的碳当量接近共晶成分,故与钢相比,不仅熔点低,流动性好,而且铸铁在凝固过程中要析出比容较大的石墨,部分地补偿了基体的收缩,从而减小了灰铸铁的收缩率,所以灰铸铁能浇铸形状复杂与壁薄的铸件 ②减摩性好减摩性是指减少对偶件被磨损的性能灰铸铁中石墨本身具有润滑作用,而且当它从铸铁表面掉落后,所遗留下的孔隙具有吸附和储存润滑油的能力,使摩擦面上的油膜易于保持而具有良好的减摩性所以承受摩擦的机床导轨、汽缸体等零件可用灰铸铁制造 ③减振性强铸铁在受震动时 石墨能阻止震动的传播 起缓冲作用,并把震动能量转变为热能,灰铸铁减振能力约比钢大10倍,故常用作承受压力和震动的机床底座、机架、机床床身和箱体等零件, ④切削加工性良好由于石墨割裂了基体的连续性 使铸铁切削时容易断屑和排屑 且石墨对刀具具有一定润滑作用,故可使刀具磨损减少 ⑤缺口敏感性小钢常因表面有缺口(如油孔、键槽、刀痕等)造成应力集中,使力学性能显著降低,故钢的缺口敏感性大灰铸铁中石墨本身已使金属基体形成了大量缺口,致使外加缺口的作用相对减弱,所以灰铸铁具有小的缺口敏感性 由于灰铸铁具有以上一系列的优良性能,而且价廉 易于获得,故在目前工业生产中,它仍然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材料之一 二、灰铸铁的孕育处理 灰铸铁组织中石墨片比较粗大,因而它的力学性能较低为了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球墨铸铁化学成分完整版

球墨铸铁化学成分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球墨铸铁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碳、硅、锰、硫、磷五大常见元素。对于一些对组织及性能有特殊要求的铸件,还包括少量的合金元素。同普通灰铸铁不同的是,为保证石墨球化,球墨铸铁中还须含有微量的残留球化元素。 1、碳及碳当量的选择原则: 碳是球墨铸铁的基本元素,碳高有助于石墨化。由于石墨呈球状后石墨对机械性能的影响已减小到最低程度,球墨铸铁的含碳量一般较高,在3.5~3.9%之间,碳当量在4.1~4.7%之间。铸件壁薄、球化元素残留量大或孕育不充分时取上限;反之,取下限。将碳当量选择在共晶点附近不仅可以改善铁液的流动性,对于球墨铸铁而言,碳当量的提高还会由于提高了铸铁凝固时的石墨化膨胀提高铁液的自补缩能力。但是,碳含量过高,会引起石墨漂浮。因此,球墨铸铁中碳当量的上限以不出现石墨漂浮为原则。 2、硅的选择原则: 硅是强石墨化元素。在球墨铸铁中,硅不仅可以有效地减小白口倾向,增加铁素体量,而且具有细化共晶团,提高石墨球圆整度的作用。但是,硅提高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图1),降低冲击韧性,因此硅含量不宜过高,尤其是当铸铁中锰和磷含量较高时,更需要严格控制硅的含量。球墨铸铁中终硅量一般在1.4—3.0%。选定碳当量后,一般采取高碳低硅强化孕育的原则。硅的下限以不出现自由渗碳体为原则。 球墨铸铁中碳硅含量确定以后,可用图2进行检验。如果碳硅含量在图中的阴影区,则成分设计基本合适。如果高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石墨漂浮现象。如果低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缩松缺陷和自由碳化物。 3、锰的选择原则: 由于球墨铸铁中硫的含量已经很低,不需要过多的锰来中和硫,球墨铸铁中锰的作用就主要表现在增加珠光体的稳定性,促进形成(Fe、Mn)3C。这些碳化物偏析于晶界,对球墨铸铁的韧性影响很大。锰也会提高铁素体球墨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锰含量每增加0.1%,脆性转变温度提高10~12℃。因此,球墨铸铁中锰含量一般是愈低愈好,即使珠光体球墨铸铁,锰含量也不宜超过0.4~0.6%。只有以提高耐磨性为目的的中锰球铁和贝氏体球铁例外。 4、磷的选择原则: 磷是一种有害元素。它在铸铁中溶解度极低,当其含量小于0.05%时,固溶于基体中,对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当含量大于0.05%时,磷极易偏析于共晶团边界,形成二元、三元或复合磷共晶,降低铸铁的韧性。磷提高铸铁的韧脆性转变温度,含磷量每增加0.01%,韧脆性转变温度提高4~4.5℃。因此,球墨铸铁中磷的含量愈低愈好,一般情况下应低于0.08%。对于比较重要的铸件,磷含量应低于0.05%。球墨铸铁中碳硅含量确定以后,可用图2进行检验。如果碳硅含量在图中的阴影区,则成分设计基本合适。如果高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石墨漂浮现象。如果低于最佳区域,则容易出现缩松缺陷和自由碳化物。 5、硫的选择原则: 硫是一种反球化元素,它与镁、稀土等球化元素有很强的亲合力,硫的存在会大量消耗铁液中的球化元素,形成镁和稀土的硫化物,引起夹渣、气孔等铸造缺陷。球墨铸铁中硫的含量一般要求小于0.06%。

铸铁热处理

铸铁热处理 按工艺目的不同,铸铁热处理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去应力退火热处理;(2)石墨化热处理;(3)改变基体组织热处理。本章简要介绍上述热处理工艺的理论基础和工艺特点。 第一节去应力退火热处理 去应力退火就是将铸件在一定的温度下保温,然后缓慢冷却,以消除铸件中的铸造残留应力。对于灰口铸铁,去应力退火可以稳定铸件几何尺寸,减小切削加工后的变形。对于白口铸铁,去应力退火可以避免铸件在存放、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受到振动或环境发生变化时产生变形甚至自行开裂。 一、铸造残留应力的产生 铸件在凝固和以后的冷却过程中要发生体积收缩或膨胀,这种体积变化往往受到外界和铸件各部分之间的约束而不能自由地进行,于是便产生了铸造应力。如果产生应力的原因消除后,铸造应力随之消除,这种应力叫做临时铸造应力。如果产生应力的原因消除后铸造应力仍然存在,这种应力叫做铸造残留应力。 铸件在凝固和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由于壁厚不同,冷却条件不同,其各部分的温度和相变程度都会有所不同,因而造成铸件各部分体积变化量不同。如果此时铸造合金已经处于弹性状态,铸件各部分之间便会产生相互制约。铸造残留应力往往是这种由于温度不同和相变程度不同而产生的应力。 二、去应力退火的理论基础 研究表明,铸造残留应力与铸件冷却过程中各部分的温差及铸造合金的弹性模量成正比。过去很长的时期里,人们认为铸造合金在冷却过程中存在着弹塑性转变温度,并认为铸铁的弹塑性转变温度为400℃左右。基于这种认识,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应是400℃。但是,实践证明这个加热温度并不理想。近期的研究表明,合金材料不存在弹塑性转变温度,即使处于固液共存状态的合金仍具有弹性。 为了正确选择去应力退火的加热温度,首先让我们看看铸铁在冷却过程中应力的变化情况。图1是用应力框测定的灰铸铁冷却过程中粗杆内应力的变化曲线。 图1 灰铸铁应力变化曲线

灰铸铁五大元素的作用和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灰铸铁五大元素的作用和对机械性能的影响 产品机械性能是各国检验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产品使用性能直接相关,为提高灰铸铁的性能,常采用的措施:选择合理的化学成分,改变炉料组成,孕育处理,铁液合金化等措施或几种措施结合,但是化学成分一般作为生产行为,标准中一般不做强制要求,要想得到一定的性能有多种配料方法。 灰铸铁中主要有五大元素碳、硅、锰、硫、磷,化学成分合理的选配是上述措施最重要和最经济的方法。 碳、硅及碳当量:碳、硅是铸铁的主要组成元素,又都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一般情况下碳和硅含量越高,越有利于石墨化。为了简化和避免使用多元合金相图,可以将碳、硅等元素,按照其对共晶点实际碳量的影响,将这些元素的量折算成对碳量的增减,谓之碳当量,以CE表示,为简化计算一般只考虑硅、磷的影响,因此简化公式:CE%=C%+1/3(Si+P)%。因此碳当量的变化对机械性能有最直接影响,碳当量提高,促使石墨片变粗,数量增多,强度和硬度下降,碳当量降低,石墨数量减少,石墨片细化,由于增加初析奥氏体枝晶量,从而是提高铸件力学性能的措施,但同时导致铸件铸造性能降低,铸件断面敏感性增大,铸件内应力增加,硬度上升增加加工困难。一般碳的质量分数大多2.6%-3.6%,硅的质量分数大多1.2%-3.0%。 锰、硫本身是稳定碳化物、阻碍石墨化的元素。但两者共同存在时,会结合成MnS 及S化合物,以颗粒状分布于基体中,这些化合物的熔点在1600°C以上,不仅无阻碍石墨化的元素,而且还可作为石墨化的非自

发性晶核。一般硫的质量分数大多0.06%-0.15%,锰的质量分数大多0.4%-1.2%。 磷使铸铁的共晶点左移,作用程度与硅相似,但磷在铸铁中形成低熔点二元、三元磷共晶,虽然提高耐磨性,但随磷量增加铸件脆性增加致密性降低,磷的质量分数大多小于0.2%。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球墨铸铁的热处理 目前球墨铸铁所采用的热出库工艺有: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高温石墨化退火;低温石墨化退火;正火与回火;淬火与回火;等温淬火等。球墨铸铁的表面淬火正在扩大应用。对球墨铸铁的化学热处理也在研究应用。 1 球墨铸铁消除内应力的低温退火 球墨铸铁与灰口铸铁比较,容易产生较高的内应力,一般高1-2倍,与白口铸铁的内应力差不多。 消除内应力低温退火的工艺过程是:将铸铁加热到Ac1以下某一温度,保温一段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使铸铁完全过渡到稳性温度范围,至200-250℃即出炉空冷。 球墨铸铁消除内应力的倾向性与金属基体有关,珠光体球墨铸铁比铁素体基体为小。例如当退火温度为600℃时,对于珠光体+铁素体和铁素体基体的球墨铸铁保温15小时后可完全消除内应力。而对于珠光体基体的球墨铸铁,要完全消除内应力保温时间长达63小时。但都比钢的消除倾向大。 在保温的前2-3小时内消除内应力的效果最为显著。退火温度愈高,则内应力消除的愈快,愈安全。 目前工厂一般按下述工艺进行:加热速度控制在60-120℃/小时的范围内。避免产生新的内应力。加热温度一般控制在550-650℃之间。对于珠光体基体的球墨铸铁,考虑到当加热温度超过600℃后,可能发生共析渗碳体的石墨化和粒化。所以加热温度适当降低为550-620℃为宜。保温时间为2-8小时。然后随炉缓冷(冷却速度为30-60℃/小时)至200-250℃出炉空冷。采用该工艺退火,可消除铸件中残余应力之90-95%。 2球墨铸铁的高温石墨化退火

球墨铸铁具有较大的向心倾向性。在生产过程中常常由于化学成分选择不当,球化剂加入量过多或孕育剂量不足而造成铸件中出项大量的奥氏体或自由渗碳体;有时由于球墨铸铁中磷量过高或磷的严重偏析倾向,甚至在含磷量为0.05%时就会出现磷共晶。当自由渗碳体和磷共晶总量超过3%时,就使铸件的机械性能变坏,加工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采用高温石墨化的方法来予以消除。球墨铸铁高温石墨化退火的工艺是:将铸铁件加热至Ac3+(30-50℃),保温一段时间进行第一阶段石墨化,然后根据对球墨铸铁基体要求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冷却方式。加热温度一般为900-960℃。保温时间一般为1-4小时。 高温石墨化以后的冷却,则是根据对球墨铸铁基体的组织要求而定。如果要求获得高韧性的铁素体基体,则在高温保温待第一阶段石墨化完成后,随炉冷却到720-760℃保温进行第二阶段石墨化,以后再炉冷至600℃出炉空冷;也可以直接从高温缓慢冷却通过共析转变温度范围至600℃时出炉空冷,使奥氏体在缓慢冷却过程中直接分解为铁素体及石墨。这时球墨铸铁组织为铁素体+球状石墨。如果要求基体为珠光体,则高温保温后即出炉进行空冷。这时铸铁组织为索氏体型珠光体+少量片状铁素体〔<10%〕+球状石墨。

灰铸铁中各元素作用

灰铸铁中各元素作用 1、碳、硅 碳、硅都是强烈地促进石墨化的元素,可用碳当量来说明他们对灰铸铁金相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提高碳当量促使石墨片变粗、数量增加,强度硬度下降。相反降低碳当量可减少石墨数量、细化石墨、增加初析奥氏体枝晶数量,从而提高灰铸铁的力学性能。 但是降低碳当量会导致铸造性能下降。 2、锰:锰本身是稳定碳化物、阻碍石墨化的元素,在灰铸铁中具有 稳定和细化珠光体作用,在 Mn=0.5%~1%范围内,增加锰量,有利于强度、硬度的提高。 3、磷:铸铁中含磷量超过0.02%,就有可能出现晶间磷共晶。磷在奥 氏体中的溶解度很小,铸铁凝固时,磷基本上都留在液体中。共晶凝固接近完成时,共晶团之间剩余的液相成分接近三元共晶成(Fe-2%、C-7%、P)。此液相约在955℃凝固。 铸铁凝固时,钼、铬、钨和钒都偏析于富磷的液相中,使磷共晶的量增多。铸铁中含磷量高时,除磷共晶本身的有害作用外,还会使金属基体中所含的合金元素减少,从而减弱合金元素的作用。 磷共晶液体在凝固长大的共晶团周围呈糊状,凝固收缩很难得到补给,铸件出现缩松的倾向较大。 4、硫:降低铁液流动性,增加铸件热裂倾向,是铸件中的有害元素。 很多人认为硫含量越低越好,实则不然,当硫含量≤0.05%时,此种铸铁对我们使用的普通孕育剂来说不起作用,原因是孕育衰

退的很快,常常在铸件中产生白口。 5、铜:铜是生产灰铸铁最常加入的合金元素,主要原因是由于铜熔 点低(1083℃),易熔解,合金化效果好,铜的石墨化能力约为硅的1/5,因此能降低铸铁的白口倾向,同时铜也能降低奥氏体转变的临界温度,因此铜能促进珠光体的形成,增加珠光体的含量,同时能细化珠光体和强化珠光体及其中的铁素体,因而增加铸铁的硬度及强度。但是并非铜量越高越好,铜的适宜加入量为0.2%~0.4%当大量地加铜时,同时又加入锡和铬的做法对切削性能是有害的,它会促使基体组织中产生大量的索氏体组织。 6、铬:铬的合金化效果是非常强烈的,主要是因为加铬使铁水白口 倾向增大,铸件易收缩,产生废品。所以,应对铬量加以控制。 一方面希望铁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铬,以提高铸件的强度和硬度; 另一方面又将铬严格控制在下限,以防止铸件收缩而造成废品率增加。传统的经验认为,原铁水铬量超过0.35%时,将对铸件产生致命的影响。 7、钼:钼是典型的化合物形成元素,是很强的珠光体稳定元素,它 能细化石墨,在ωMo<0.8%时,钼能细化珠光体,同时能强化珠光体中的铁素体,从而能有效地提高铸铁的强度和硬度。

HT250灰铸铁

灰铸铁性能分析 材料名称:灰铸铁 牌号:HT250 标准:GB 9439-88 ●特性及适用范围: 为珠光体类型的灰铸铁。其强度、耐磨性、耐热性均较好,减振性良好,铸造性能较优,需进行人工时效处理。可用于要求高强度和一定耐蚀能力的泵壳、容器、塔器、法兰、填料箱本体及压盖、碳化塔、硝化塔等;还可制作机床床身、立柱、气缸、齿轮以及需经表面淬火的零件 ●化学成份: 碳 C :~ 硅 Si:~ 锰 Mn:~ 硫 S :~ 磷 P :~ ●力学性能: 抗拉强度σb (MPa):250 硬度:(RH=1时)209HB 试样尺寸:试棒直径:30mm ●热处理规范及金相组织: 热处理规范:(由供方定,以下为某试样的热处理规范,供参考)铸态 金相组织:片状石墨+珠光体 生产HT200 HT250 灰铸铁,灰铸铁性能用途及。铸铁可分为 ①灰口铸铁。含碳量较高(%~%),碳主要以片状石墨形态存在,断口呈灰色,简称灰铁。熔点低(1145~1250℃),凝固时收缩量小,抗压强度和硬度接近碳素钢,减震性好。用 于制造机床床身、汽缸、箱体等结构件。 ②白口铸铁。碳、硅含量较低,碳主要以渗碳体形态存在,断口呈银白色。凝固时收缩大,易产生缩孔、裂纹。硬度高,脆性大,不能承受冲击载荷。多用作可锻铸铁的坯件和制作耐 磨损的零部件。 ③可锻铸铁。由白口铸铁退火处理后获得,石墨呈团絮状分布,简称韧铁。其组织性能均匀, 耐磨损,有良好的塑性和韧性。用于制造形状复杂、能承受强动载荷的零件。 ④球墨铸铁。将灰口铸铁铁水经球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球状,简称球铁。比普通灰 口铸铁有较高强度、较好韧性和塑性。用于制造内燃机、汽车零部件及农机具等。 ⑤蠕墨铸铁。将灰口铸铁铁水经蠕化处理后获得,析出的石墨呈蠕虫状。力学性能与球墨铸 铁相近,铸造性能介于灰口铸铁与球墨铸铁之间。用于制造汽车的零部件。 ⑥合金铸铁。普通铸铁加入适量合金元素(如硅、锰、磷、镍、铬、钼、铜、铝、硼、钒、锡等)获得。合金元素使铸铁的基体组织发生变化,从而具有相应的耐热、耐磨、耐蚀、耐低温或无磁等特性。用于制造矿山、化工机械和仪器、仪表等的零部件。 铸铁的分类 分类方法分类名称说明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灰铸铁的热处理 退火 1.去应力退火为了消除铸件的残余应力,稳定其几何尺寸,减少或消除切削加工后产生的畸变,需要对铸件进行去应力退火。 去应力退火温度的确定,必须考虑铸铁的化学成分。普通灰铸铁当温度起过550℃时,即可能发生部分渗碳体的石墨化和粒化,使强度和硬度降低。当含有合金元素时,渗碳体开始分解的温度可提高到650℃左右。 通常,普通灰铸铁去应力退火温度以550℃为宜,低合金灰铸铁为600℃,高合金灰铸铁是可提高到650℃,加热速度一般选用60~120℃/h.保温时间决定于加热温度、铸件的大小和结构复杂程度以及对消除应力程度的要求。铸件去应力退火的冷却速度必须缓慢,以免产生二次残余内应力,冷却速度一般控制在20~40℃/h,冷却到200~150℃以下,可出炉空冷。 一些灰铸铁件的去应力退火规范示于表1. 2.石墨化退火灰铸铁件进行石墨化退火是为了降低硬度,改善加工性能,提高铸铁的塑性和韧性。 若铸件中不存在共晶渗碳体或其数量不多时,可进行低温石墨化退火;当铸件中共晶渗碳体数量较多时,须进行高温石墨化退火。 (1)低温石墨化退火,铸铁低温退火时会出现共析渗碳体石墨化与粒化,从而使铸件硬度降低,塑性增加。 灰铸铁低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稍低于Ac1下限温度,保温一段时间使共析渗碳体分解,然后随炉冷却。

(2)高温石墨化退火,高温石墨化退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至高于Ac1上限以上的温度,使铸铁中的自由渗碳体分解为奥氏体和石墨,保温一段时间后根据所要求的基体组织按不同的方式进行冷却。 正火 灰铸铁正火的目的是提高铸件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或作为表面淬火的预备热处理,改善基体组织。一般的正火是将铸件加热到Ac上限+30~50℃,使原始组织转变为奥氏体,保温一段时间后出炉空冷。形状复杂的或较重要的铸件正火处理后需再进行消除内应力的退火。如铸铁原始组织中存在过量的自由渗碳体,则必须先加热到Ac1上限+50~100℃的温度,先进行高温石墨化以消除自由渗碳体在正火温度范围内,温度愈高,硬度也愈高。因此,要求正火后的铸铁具有较高硬度和耐磨性时,可选择加热温度的上限。 正火后冷却速度影响铁素体的析出量,从而对硬度产生影响。冷速愈大,析出的铁素体数量愈少,硬度愈高。因此可采用控制冷却速度的方法)(空冷、风冷、雾冷),达到调整铸铁硬度的目的。 淬火与回火 1.淬火铸铁淬火工艺是将铸件加热到Ac1上限+30~50℃的温度,一般取850~900℃,使组织转变成奥氏体,并在此温度下保温,以增加碳在奥氏体中的溶解度,然后进行淬火,通常采用油淬。 对于形状复杂或大型铸件应缓慢加热,必要时可在500~650℃预热,以避免不均匀加热而造成开裂。 随奥氏体化温度升高,淬火后的硬度越高,但过高的奥氏体化温度,不但增加铸铁变形和开裂的危险,并产生较多的残留奥氏体,使硬度下降。 灰铸铁的淬透性与石墨大小、形状、分布、化学成分以及奥氏体晶粒度有关。

铸件硬度灰铸铁硬度简介

铸件硬度灰铸铁硬度简介 灰铸铁基本上是由铁、碳和硅组成的共晶型合金,其中,碳主要以石墨的形态存在。生产优质铸件,控制铸铁凝固时形成的石墨的形态和基体金属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孕育处理是生产工艺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良好的孕育处理可使灰铸铁具有符合要求的显微组织,从而保证铸件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 在液态铸铁中加入孕育剂,可以形成大量亚显微核心,促使共晶团在液相中生成。接近共晶凝固温度时,生核处首先形成细小的石墨片,并由此成长为共晶团。每一个共晶团的形成,都会向周围的液相释放少量的热,形成的共晶团越多,铸铁的凝固速率就越低。凝固速率的降低,就有助于按铁-石墨稳定系统凝固,而且能得到A型石墨组织。 一孕育处理的作用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显微组织。未经孕育处理的灰铸铁,显微组织不稳定、力学性能低下、铸件的薄壁处易出现白口。为保证铸件品质的一致性,孕育处理是必不可少的。 铸铁孕育处理所用的孕育剂,加入量很少,对铸铁的化学成分影响甚小,对其显微组织的影响却很大,因而能改善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对其物理性能也有明显的影响。良好的孕育处理有以下作用: ◆消除或减轻白口倾向; ◆避免出现过冷组织; ◆减轻铸铁件的壁厚敏感性,使铸件薄、厚截面处显微组织的差别小,硬度差别也小; ◆有利于共晶团生核,使共晶团数增多; ◆使铸铁中石墨的形态主要是细小而且均匀分布的A型石墨,从而改善铸铁的力学性能。孕育良好的铸铁流动性较好,铸件的收缩减少、加工性能改善、残留应力减少。 二.灰铸铁的显微组织 灰铸铁的力学性能决定于其基体组织和片状石墨的分布状况。灰铸铁的力学性能主要取决于其基体组织,为了得到高强度,希望基体组织以珠光体为主、尽量减少铁素体含量。如果铁素体量过多,不仅导致铸铁的强度低,而且加工时会使刀具过热,显著降低刀具的寿命。与球墨铸铁不同,对灰铸铁不可能有延性和韧性的要求,只要求其强度,所以一般都以珠光体含量高为好。 灰铸铁中的石墨片,有切割金属基体、破坏其连续性、使其强度降低的作用。从强度考虑,应避免产生长而薄的石墨片和粗大的石墨片,具明显方向性的石墨片影响尤大。控制石墨片的分布状况,是保证灰铸铁性能的关键。 A型石墨是在铸铁的石墨生核能力较强、冷却速率较低、在过冷度很小的条件下发生共晶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