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乳品工艺学思考题

乳品工艺学思考题

乳品工艺学思考题
乳品工艺学思考题

乳品工艺学复习题:

一、概念

1.原料乳的标准化:

2.牛奶的总酸度:

3.吉尔涅尔度(oT):

4.固有酸度或发酵酸度:

5.乳酸度(乳酸%)

6.巴氏杀菌乳:

7.超高温瞬间灭菌乳:

8.酸乳:

9.乳粉:

10.炼乳:

11.冰淇淋:

12.干酪:

二、思考题

1.请用结构图表示牛乳的组成及含量?

2.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

3.超高温灭菌乳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4.酸奶的分类,发酵剂的概念与种类;

5.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工艺;

6.搅拌型酸奶的加工工艺;

7.凝固型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控制?

8.搅拌型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控制?

9.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0.甜炼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1.甜炼奶生产中加糖方法有哪几种?

12.请写出淡炼奶生产工艺流程?

13.请写出乳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4.乳粉加工中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三、乳标准化的计算(略,见课堂讲解内容)

以下为乳品工艺学中需掌握重要知识点

90.牛乳的基本成分,牛乳的酸度如何表示?

乳品工业中酸度是指以标准碱液用滴定法测定的滴定酸度,有多种测定方法和表示形式。我国滴定酸度用吉尔涅尔度简称“oT”(TepHep)或乳酸度(乳酸%)来表示

91.影响牛乳成分的因素有哪些?牛乳成分中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影响泌乳量及其成分的因素品种、泌乳期、年龄、饲养管理、挤乳操作、环境温度、疾病与药物

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蛋白质,乳糖及灰分则比较稳定。

92.异常乳包括那些?

异常乳包括:生理异常乳,化学异常乳,微生物污染乳,病理异常乳

93.液态乳包括哪些品种?

根据组成分类:普通乳,强化乳,花色乳

杀菌方式: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94.写出LTLT和HTST的含义及其具体的杀菌时间和温度范围。

LTLT:低温长时杀菌法。杀菌条件为62~65℃、30min

HTST:高温短时杀菌法。杀菌条件为72~75℃、15s或80~85℃、10~15s

95.分别写出灭菌乳和UHT乳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说出其不同之处。

灭菌乳生产工艺:原料乳预处理→超高温灭菌→均质→冷却→无菌平衡贮罐→无菌灌装UHT产品:是指物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经135℃以上不少于1s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以完全破坏其中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微量透气的无菌包装容器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物理、化学及感官上的变化的产品。

保持灭菌乳:对加工工艺过程的定义物料在密闭容器内被加热到至少110℃,保持15~40min,经冷却后而制成的产品。

对成品的定义(同时适用于保持灭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要求产品达到商业无菌状态(而非绝对无菌),即:①不含危害公共健康的致病菌和毒素;

②不含任何在产品贮存运输及销售期间能繁殖的微生物;

③在有效期内保持质量稳定和良好的商业价值,不变质。

96.稀奶油中和后的pH范围是什么?

酸度(以乳酸表示)(%)≤0.162

97.牛奶的标准化是怎样计算?

若设:

F——原料乳中的含脂率(%);

SNF——原料乳中无脂干物质含量(%);

F1——标准化后乳中的含脂率(%);

SNF1——标准化后乳中无脂干物质含量(%);

F2——乳制品中的含脂率(%);

SNF2——乳制品中无脂干物质含量(%)。

则:液态乳与乳粉的标准化:在生产上通常用比较简便的皮尔逊法进行计算,其原理是设原料中的含脂率为F%,脱脂乳或稀奶油的含脂率为q%,按比例混合后乳(标准化乳)的含脂率为F1%,原料乳的数量为X,脱脂乳或稀奶油量Y时,对脂肪进行物料衡算,则形成下列关系式:即:原料乳和稀奶油(或脱脂乳)的脂肪总量等于混合乳的脂肪总量。

98. 写出稀奶油发酵的目的和常见菌种。

酸性奶油用的纯发酵剂是产生乳酸和产生芳香风味的菌类之混合菌种。

乳链球菌

乳脂链球菌

温度调到18~20℃后添加相当于稀奶油量5%的工作发酵剂,添加时进行搅拌,徐徐添加,使其混合均匀。

99. 奶油生产工艺流程并说明生产控制点是什么?

(一)稀奶油的分离

一般分离机的分离钵,直径越大分离效果越好。量这也与分离机的质量有关。

分离机的转速越高,分离效率越好。但实际进行分离时,其转速不要超过各种分离机设计所规定的转速。

分离时,掌握在比分离机所规定的流量稍低些为宜。

分离时乳要加温以35~40℃,冬季可适当提高此温度。

乳要保证清洁。

(二)稀奶油的杀菌

杀灭稀奶油中的病原菌及其他有害菌。破坏脂肪酶。

一般是直接用滴定法,测得稀奶油的酸度后,再按下式计算其乳浆的酸度。

稀奶油的酸度

稀奶油含脂率

(三)稀奶油的发酵

甜性奶油时,则不经过发酵过程,在稀奶油杀菌后立即进行冷却和物理成熟。先进行发酵,然后才进行物理成熟。

1、发酵的目的。

2、发酵用菌种

酸性奶油用的纯发酵剂是产生乳酸和产生芳香风味的菌类之混合菌种。

乳链球菌

乳脂链球菌

温度调到18~20℃后添加相当于稀奶油量5%的工作发酵剂,添加时进行搅拌,徐徐添加,使其混合均匀。

(四)稀奶油的物理成熟

经过杀菌的稀奶油或者发酵的稀奶油必须进行冷却。

(五)稀奶油的搅拌和洗涤

搅拌是奶同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使脂肪球互相聚结而形成奶油粒,分出酪乳,

奶油粒形成彻底。

如搅拌机中装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延长搅拌时间。30%~35%,电动搅伴机装入50%为适宜。搅拌的转速。稀奶油在非连线操作的滚筒式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时,一般采用40r/min左右的转速。

视镜观察直到奶油粒为2~4mm的大小时,即可停止搅拌。羟丁酮即有大部分被氧化变为丁二酮。灭菌蒸馏水则更佳。

(六)奶油的加盐及压炼

1、加盐

加盐是为了增加风味并控制微生物繁殖,提高其保存性。总量的2%。

2、压炼

奶油进行压炼油是为了调节水分含量,并使水滴及盐分布均匀,奶油粒变为组织细密一致的奶油大团。

(七)奶油的包装与防

100. 稀奶油生产中最关键的两个过程是什么?

搅拌是奶同制造中的一个重要工序,其目的是使脂肪球互相聚结而形成奶油粒,分出酪乳,奶油粒形成彻底。如搅拌机中装量过多或过少,均会延长搅拌时间。30%~35%,电动搅伴机装入50%为适宜。搅拌的转速。稀奶油在非连线操作的滚筒式搅拌机中进行搅拌时,一般采用40r/min左右的转速。

101. 稀奶油的分类法有哪几种?

甜性和酸性奶油

102. 写出冰淇淋的概念与分类。

冰淇淋是以饮用水、牛奶、奶粉、奶油(或植物油脂)、食糖等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食品添加剂,经混合、灭菌、均质、老化、凝冻、硬化等工艺而制成的体积膨胀的冷冻产品。冰淇淋含脂率在14-16%,总固形物在38-42%;(高级奶油冰淇淋)

冰淇淋含脂率在10-12%,总固形物在35-39%;(奶油冰淇淋)

冰淇淋含脂率在8%左右,总固形物在34-37% ;(牛奶冰淇淋)

冰淇淋含脂率在3%左右,总固形物在32-33%。(果味冰淇淋)

103.简述冰淇淋的主要原辅料名称及性能。

甜味剂: 甜味料具有提高甜味、充当固形物、降低冰点、防止冰的再结晶等作用,对产品的色泽、香气、滋味、形态、质构和保藏起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并易在水与油的界面形成吸附层的表面活性剂,可使一相很好地分散于另一相中而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1)使脂肪呈微细乳浊状态,并使之稳定化。

(2)分散脂肪球以外的粒子并使之稳定化。

(3)增强了其抗融性和抗收缩性。

(4)控制粗大冰晶形成,使产品组织细腻

稳定剂: 具有亲水性,因此能提高料液的粘度及乳品冷饮的膨胀率,防止大冰结晶的产生,减少粗糙的感觉,对乳品冷饮产品融化作用的抵抗力亦强,使制品不易融化和再结晶,在生产中能起到改善组织状态的作用。

香味剂: 香味剂能赋予乳品冷饮产品以醇和的香味,增进其食用价值。

着色剂: 协调的色泽,能改善乳品冷饮的感官品质,大大增进人们的食欲。

104. 写出冰淇淋的生产工艺流程。

设计产品→配方设计→原料准备→混合→均质→杀菌→冷却老化→凝冻→成型硬化

105. 冰淇淋稳定剂的特性及作用是什么?

稳定剂: 具有亲水性,因此能提高料液的粘度及乳品冷饮的膨胀率,防止大冰结晶的产生,减少粗糙的感觉,对乳品冷饮产品融化作用的抵抗力亦强,使制品不易融化和再结晶,在生产中能起到改善组织状态的作用。

106. 冰淇淋乳化剂的特性及作用是什么?

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并易在水与油的界面形成吸附层的表面活性剂,可使一相很好地分散于另一相中而形成稳定的乳化液。

(1)使脂肪呈微细乳浊状态,并使之稳定化。

(2)分散脂肪球以外的粒子并使之稳定化。

(3)增强了其抗融性和抗收缩性。

(4)控制粗大冰晶形成,使产品组织细腻

107. 简述老化作用。

老化期间的物理变化导致在以后的凝冻操作使搅打出的液体脂肪增加,随着脂肪的附聚和凝聚促进了空气的混入,并使搅入的空气泡稳定,从而使冰淇淋具有细致、均匀的空气泡分散,赋予了冰淇淋细腻的质构,增加了冰淇淋的融化阻力,提高了冰淇淋的贮藏的稳定性。

108.写出冰淇淋膨胀率的计算及影响冰淇淋膨胀率的因素。

影响冰淇淋膨胀率的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

(1)原料方面

①乳脂肪含量越高,混合料的粘度越大,有利膨胀,但乳脂肪含量过高时,则效果反之。一般乳脂肪含量以6%~12%为好,此时膨胀率最好。②非脂肪乳固体:非脂肪乳固体含量高,能提高膨胀率,一般为10%。③含糖量高,冰点降低,会降低膨胀率,一般以13%~15%为宜。④适量的稳定剂,能提高膨胀率;但用量过多则粘度过高,空气不易进入而降低膨胀率,一般不宜超过0.5%。⑤无机盐对膨胀率有影响。如钠盐能增加膨胀率,而钙盐则会降低膨胀率。

(2)操作方面

①均质适度,能提高混合料粘度,空气易于进入,使膨胀率提高;但均质过度则粘度高、空气难以进入,膨胀率反而下降。②在混合料不冻结的情况下,老化温度越低,膨胀率越高。

③采用瞬间高温杀菌比低温巴氏杀菌法混合料变性少,膨胀率高。④空气吸入量合适能得到较佳的膨胀率,应注意控制。⑤若凝冻压力过高则空气难以混入,膨胀率则下降。

109. 酸奶常用菌种有哪些?

酸乳中的特征菌为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110. 乳酸菌生长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1. 乳酸菌纯培养物

即一级菌种,一般多接种在脱脂乳、乳清、肉汁等培养基中,或者用升华法制成冻

干粉状菌苗(能较长时间保存并维持活力)。

当生产单位取到菌种后,即可将其移植于灭菌脱脂乳中,恢复活力以供生产需要。实际上一级菌种的培养就是纯乳酸菌种转种培养、恢复活力的一种手段。

2. 母发酵剂

即一级菌种的扩大再培养,是生产发酵剂的基础。母发酵剂的质量优劣直接关系到生产发酵剂的质量。

3. 生产发酵剂

母发酵剂的扩大再培养,是直接用于实际生产的发酵剂。

111. 酸奶的分类,分别写出其生产工艺流程。

1.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

①凝固型酸乳其发酵过程在包装容器中进行,从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其凝乳状态。

②搅拌型酸乳成品先发酵后灌装而得。发酵后的凝乳已在灌装前和灌装过程中搅碎而成粘稠状组织状态(因此得其名)。

112. 简述酸奶的功能性。

1 酸乳制品营养丰富,它具有原料乳所提供的所有营养价值,而且优于原料乳。

2 调节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

3 降低胆固醇水平,大量进食酸乳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

4 合成某些抗菌素,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5 缓解“乳糖不耐受症”。

6 常饮酸乳还有美容、润肤、明目、固齿等作用。

113. 目前常见的浓缩设备的种类有哪两种?简述其工作原理。

浓缩是蒸发乳中的水分,提高乳固体含量,使其达到所要求浓度的过程,浓缩方法很多,减压加热浓缩,真空浓缩,超滤和反渗透浓缩。

水平盘管式直空浓缩罐是最普通的浓缩设备,设备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便于加糖操作与成品浓度的控制。

降膜蒸发器:液面在下降的过程中受热产生蒸汽从而又隔离了和上面一层的空间,导致不断产生液膜,而液面受重力作用下降,然后会有一个专门的分离室来气液分离,也就是上层抽走蒸汽,下层抽走液体。原料液又加热管顶部加入,溶液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管内壁呈膜状下流,并被蒸发浓缩。汽-液混合物由加热管底部进入分离室,经汽-液分离后的浓缩完成液由分离器的底部排出。为使溶液在管内壁均匀成膜,在每根加热管的顶部均安装液体布膜器。

114. 简述乳糖的结晶原理,乳糖的结晶分为几种?

乳糖结晶与组织状态的关系。乳糖形成微细的结晶,并悬浮于炼乳中,组织柔润细腻,如果结晶晶粒较大。

乳糖的溶解度较低,室温下约为18%,含蔗糖62%的水溶液中只有15%。含量约为12%,水分约为26.5%。这相当于100g水中约含有45.3g乳糖,一经冷却,必然有乳糖结晶析出。其自然结晶,则晶体颗粒少、晶粒大,会影响成品的感官质量。因此,结晶过程就要创造适当条件,形成多而细的结晶。

115. 如何制备晶种,晶种的添加量为多少?

乳糖晶种应为用—乳糖无水物制备的颗粒,粒径在5μm以下。100~105℃下烘干2~3h,

超微粉碎机粉碎,烘干1h,2~3次粉碎就可。0.02%~0.03%。

116. 简述喷雾干燥分为哪两个阶段?第二阶段又可分为哪几个连续过程?

喷雾干燥分两段进行,

第一阶段预处理奶被蒸发浓缩到干物质含量为45~55%;

第二阶段浓缩物被泵送到干燥塔最后干燥,后者的过程分三个步骤:

●浓缩物分散为细小液滴

●将细小分散的浓缩液与热空气混合,在其中水分快速蒸发

●将干粉颗粒与干燥空气分离

117. 简述两种喷雾干燥工艺参数。

将乳粉称量、装罐、预封后送入回转式

通过纯度为99%的氮气,达到6.8~20.58kPa,保质期可达2年以上。

118. 写出乳粉系列产品的种类。

分类:根据所用原料、原料处理及加工方法不同,分为:

(1)全脂乳粉鲜乳直接加工

(2)脱脂乳粉脱脂乳,分无脂、低脂及中脂乳粉等。

(3)加糖乳粉添加一定比例的蔗糖或乳糖

(4)配制乳粉配以各种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5)速溶乳粉在乳粉干燥工序上调整工艺参数或用特殊干燥法加工而成。

(6)乳油粉在鲜乳中添加一定比例的稀奶油

(7)酪乳粉利用制造奶油时副产品酪乳制造的乳粉。

(8)乳清粉乳清制造而成的乳粉。

(9)麦精乳粉添加麦芽、可可、蛋类、饴糖、乳制品

(10)冰淇淋粉配以香料、蔗糖、稳定剂及部分脂肪等

119. 简述速溶的定义和速溶奶粉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乳粉颗粒大小及其颗粒分布对冲调性能有直接影响。冲调性和溶解度都是乳粉复原性能指标,但溶解度表示乳粉的最终溶解程度,冲调性则表示乳粉的溶解速度。冲调性随乳粉颗粒平均直径的增大而提高。

120. 写出乳粉生产工艺流程图。

化糖、糖浆

乳的收购与验收→乳的预处理与标准化→杀菌与均质→浓缩→喷雾干燥出粉→冷却→筛粉→晾粉→检验→包装→成品

121. 简述发酵剂的特性,发酵剂的形态和优缺点。

(1)混合发酵剂

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按1:1或1:2的比例混合的酸乳发酵剂,且两种菌比例的改变越小越好。

(2)单一发酵剂

将每一种菌株单独活化,生产时再将各菌株混合在一起.

(3)补充发酵剂

为增加酸乳的粘稠度、风味或增强产品的保健目的,可以选择以下菌种,一般可单独培养或混合培养后加入乳中。

①产粘发酵剂为防止产粘菌过度增殖,应将其与保加利亚乳杆菌或嗜热链球菌分开培养。

②产香发酵剂当生产的天然纯酸乳的香味不足时,可考虑加入特殊产香的保加利亚乳杆菌菌株或嗜热链球菌丁二酮产香菌株。

③加入干酪乳杆菌日本非常有名的发酵乳Yakult的发酵剂就是由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和双歧乳杆菌组合发酵而成的。

122. 乳酸菌生长过程分为几个时期?

乳酸菌纯培养物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

123. 酸奶是怎样分类?

1.按成品的组织状态分类

①凝固型酸乳其发酵过程在包装容器中进行,从而使成品因发酵而保留其凝乳状态。

②搅拌型酸乳成品先发酵后灌装而得。发酵后的凝乳已在灌装前和灌装过程中搅碎而成粘稠状组织状态(因此得其名)。

2.按成品口味分类

①浓缩酸乳这是一种将正常酸乳中的部分乳清除去而得到的浓缩产品。

②冷冻酸乳这是一类在酸乳中加入果料、增稠剂或乳化剂,然后进行凝冻处理而得到的产品。

③充气酸乳发酵后,在酸乳中加入部分稳定剂和起泡剂(通常是碳酸盐),经均质处理即得这类产品。这类产品通常是以充CO2的酸乳碳酸饮料形式存在。

④酸乳粉通常使用冷冻干燥法或喷雾干燥法将酸乳中约95%的水分除去而制成酸乳粉。

3.按菌种种类分类

①酸乳通常仅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发酵而得的产品。

②双歧杆菌酸乳酸乳菌种中含有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如法国的“Bio”,日本的“Mil-Mil”。

③嗜酸乳杆菌酸乳酸乳菌种中含有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④干酪乳杆菌酸乳酸乳菌种中含有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124. 分别写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的工艺流程和工艺参数。

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及质量控制

工艺流程

原料乳预处理→标准化→配料→预热→均质→杀菌→冷却→加发酵剂→装瓶→发酵→冷却→后熟→冷藏↑

乳酸菌纯培养物→母发酵剂→生产发酵剂

操作要点

1.调味、包装香精可以在牛乳包装以前连续地按比例加入。如果需要添加带颗粒的果料或添加剂,应该在灌装接种的牛乳以前先定量地加到包装容器中,然而必须注意,低pH值的添加剂会对发酵产生影响。

2.培养和冷却灌装后,产品装入箱中,然后运到发酵室中进行发酵,在发酵终了后冷却。

①培养

灌装后的包装容器放入敞口的箱子里,互相之间留有空隙,使培养室的热气和冷却室的冷气能到达每一个容器。箱子堆放在托盘上送进培养室。在准确控制温度的基础上,能够保证质量的均匀一致。

②冷却

当酸奶发酵至最适pH值(典型的为4.5)时,开始冷却,正常情况下降温到18~20℃,这时的关键是要立刻阻止细菌的进一步生长,也就是说在30min内温度应降至35℃左右,在接着的30~40min内把温度降至18~20℃,最后在冷库把温度降至5℃,产品贮存至发送。最终,凝固型酸奶在冷库里要冷却至5℃左右。

3.冷藏后熟

冷藏温度一般在2~7℃,冷藏过程的24h内,风味物质继续产生,而且多种风味物质相互平衡形成酸乳的特征风味,通常把这个阶段称为后成熟期。一般2~7℃下酸乳的贮藏期为7~14d。

搅拌型酸乳的加工及质量控制

加工工艺

蔗糖、添加剂等

原料乳验收→过滤→配料搅拌→预热(53~60℃)→均质(25Mpa)→杀菌(90℃、5min)→冷却(45℃)→接种(3%~5%)←生产发酵剂←母发酵剂←乳酸菌纯培养物

发酵(41~44℃、2.5~4.0h)→冷却→搅拌混合→灌装→冷却后熟(5~8℃)

操作要点

①发酵42~43℃,2.5~3h。

为了获得最佳产品,当pH值达到理想的值时,必须终止细菌发酵,产品的温度应在30min 内从42~43℃冷却至15~22℃。

②凝块的冷却在培养的最后阶段,已达到所需的酸度时(pH4.2~4.5),酸奶必须迅速降温至15~22℃,这样可以暂时阻止酸度的进一步增加。同时为确保成品具有理想的粘稠度,对凝块的机械处理必须柔和。冷却是在具有特殊板片的板式热交换器中进行,这样可以保证产品不受强烈的机械搅动。

③搅拌通过机械力破碎凝胶体,使凝胶体的粒子直径达到0.01~0.4mm,并使酸乳的硬度和粘度及组织状态发生变化。搅拌过程中应注意既不可速度过快,又不可时间过长。

④调味冷却到15~22℃以后,酸奶就准备包装。果料和香料可在酸奶从缓冲罐到包装机的输送过程中加入,

对带固体颗粒的果料或整个浆果进行充分的巴氏杀菌时,可以使用刮板式热交换器或带刮板装置的罐。杀菌温度应能钝化所有有活性的微生物,而不影响水果的味道和结构。热处理后的果料在无菌条件下灌入灭菌的容器中是十分重要的,发酵乳制品经常由于果料没有足够的热处理引起再污染而导致产品腐败。

⑤包装包装酸奶的包装机类型很多,包装材料也五花八门。市场上的产品包装体积也各不相同,生产要求包装能力与巴氏杀菌容量要匹配,以使整个车间获得最佳的生产条件。

125. 酸奶的功能有哪些?

酸乳制品营养丰富,它具有原料乳所提供的所有营养价值,而且优于原料乳。

(1)调节人体肠道中的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肠道有害菌生长。

(2)降低胆固醇水平,大量进食酸乳可以降低人体胆固醇水平。

(3)合成某些抗菌素,提高人体抗病能力。

(4)缓解“乳糖不耐受症”。

(5)常饮酸乳还有美容、润肤、明目、固齿等作用

126.怎样了解酸奶新品?

酸奶新品瞄准功能型:有的宣称可以平衡和改善胃肠功能,有的宣称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有的宣称能排除毒素,有的宣称能预防龋齿,还有的被国家批准为正规保健食品,在酸奶包装上打上了“健”字号。

127. 干酪的定义是什么?怎样干酪按水分含量的分类品种及水分含量是多少?

干酪是在乳(或脱脂乳、稀奶油)中加入适量的发酵剂和凝乳酶,使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块状而缺成的产品。未经发酵的称新鲜干酪,经长时间发酵成熟而制成的产品称成熟干酪,天然干酪。干酪的营养价值很高。

128. 干酪生产对原料乳的要求有哪些?干酪生产中加入乳酸菌发酵剂的作用是什么?

发酵剂可分为细菌发酵剂与霉菌发酵剂两大类。干酪选择特定的菌种。制造技术上特别重要。即成同一菌种,由于菌的系统不同,以乳酸菌为主体,目的在于生酸。乳酸菌发酵剂可区分为两种细菌,是发酵乳糖变为乳酸,另一种是发酵柠檬酸变为种种化合物。乳酸发酵的目的,是促进凝乳酶作用形成凝块,使凝块收缩容易排除乳清。

乳酸菌有乳酪链球菌、嗜热链球菌、双乙酰球菌、蚀橙明串珠菌等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瑞干乳杆菌、干酪乳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杆菌。

酪青霉、干酪青霉、娄地青霉等。

发酵剂的添加量,各种干酪不同,为1%~3%。

129. 凝乳酶的种类有有哪些?有怎样的特性?

胃的皱胃酶凝固牛乳。

(一)皱胃酶

皱胃酶的等电点pH4.45~4.65。

1、皱胃酶的活力测定

是指皱胃酶在35℃温度下,使牛乳40min凝固,能凝固的牛乳的倍数。例如1g20000单位的粉末。

(二)代用皱胃酶

酶的有动物性凝乳酶如胃蛋白酶,植物性凝乳酶如无花果蛋白酶,微生物凝乳酶和微小毛霉凝乳酶。

乳品复习题答案

乳制品工艺学试题6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砂状炼乳:优质炼乳的结晶在10μm以下,超过10μm将有砂状的感觉。 2、稀奶油:乳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的含脂肪30-35%的部分。 3、冷却结晶:通过冷却可使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乳糖形成细微的结晶,保证炼乳产品具有细腻的感官特性。 4、酒精阳性乳: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做酒精试验,即用浓度68%或70%的酒精与等量的乳进行混合,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 5、均质指数:把均质后的奶样在4℃和6℃的温度下保持48h。然后测定在上层(容量的1/10)和下层(容量的9/10)中的含脂率。上层与下层含脂率的百分比差数,除以上层含脂率数即为均质指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乳粉生产中真空浓缩的温度应是45-60℃,浓缩终点以31.71~32.5°Be 最为合适 2、高级冰淇淋的脂肪含量14%~16%、总干物质含量8%~42% 。 3、全乳进行分离时最适宜的乳的温度为32-35℃。 4、乳的酸度达到20゜T情况下,酒精实验即产生凝固 5、以天然干酪为原料,经过再粉碎、加热调制而制成的产品称为再制干酪。 6、原料乳的标准化一般是指对脂肪和无脂干物质进行比例调配。 7、乳品生产中常用的杀菌方法有高温短时、低温长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 8、干酪素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点是点胶、造粒。 9、脱脂乳粉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耐保藏。 10.增加原料乳中乳干物质可提高酸凝乳的粘度,并减少乳清析出。 三、判断题(√或×)并将错句改正过来(每题2分,共20分) 1、乳粉生产中尽量使水分全部去除,这样才更有利于保存产品不变质。( ×) 2、因为牛乳冷冻后细菌不会繁殖,乳则不易酸败,所以冬季冷冻是保存牛乳的 最好办法。( √ ) 3、乳中掺水后密度降低,冰点上升。(√) 4、发酵剂中菌种的活力主要受乳中乳糖的影响。(×) 5、影响乳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时间和流量。(√) 6、搅拌型酸乳的加工特点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的搅拌。(×) 7、乳品加工中由于加热产生了凝固沉淀现象,说明是初乳或是酸败乳、乳房炎乳等。( ×) 8、正常乳的pH值7.0,呈中性。( ×) 9、稀奶油经过搅拌后可产生少部分含磷脂较多的酪乳。( √ ) 10、牛乳加热时牛乳的无机成分不受影响。(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原料乳预处理中主要包括哪几项工序?各有什么要求? ①过滤:常用纱布或过滤器进行。(1分) ②净化:用离心净乳机将微小的机械杂质和细菌细胞除去。(1分)

乳品复习题标准答案

乳品复习题答案

————————————————————————————————作者:————————————————————————————————日期:

乳制品工艺学试题6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砂状炼乳:优质炼乳的结晶在10μm以下,超过10μm将有砂状的感觉。 2、稀奶油:乳经离心分离后得到的含脂肪30-35%的部分。 3、冷却结晶:通过冷却可使处于过饱和状态的乳糖形成细微的结晶,保证炼乳产品具有细腻的感官特性。 4、酒精阳性乳: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做酒精试验,即用浓度68%或70%的酒精与等量的乳进行混合,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 5、均质指数:把均质后的奶样在4℃和6℃的温度下保持48h。然后测定在上层(容量的1/10)和下层(容量的9/10)中的含脂率。上层与下层含脂率的百分比差数,除以上层含脂率数即为均质指数。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乳粉生产中真空浓缩的温度应是45-60℃,浓缩终点以31.71~32.5°Be 最为合适 2、高级冰淇淋的脂肪含量14%~16%、总干物质含量8%~42% 。 3、全乳进行分离时最适宜的乳的温度为32-35℃。 4、乳的酸度达到20゜T情况下,酒精实验即产生凝固 5、以天然干酪为原料,经过再粉碎、加热调制而制成的产品称为再制干酪。 6、原料乳的标准化一般是指对脂肪和无脂干物质进行比例调配。 7、乳品生产中常用的杀菌方法有高温短时、低温长时、巴氏杀菌和超高温瞬时。 8、干酪素生产中的关键工艺点是点胶、造粒。 9、脱脂乳粉中蛋白质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耐保藏。 10.增加原料乳中乳干物质可提高酸凝乳的粘度,并减少乳清析出。 三、判断题(√或×)并将错句改正过来(每题2分,共20分) 1、乳粉生产中尽量使水分全部去除,这样才更有利于保存产品不变质。( ×) 2、因为牛乳冷冻后细菌不会繁殖,乳则不易酸败,所以冬季冷冻是保存牛乳的 最好办法。( √ ) 3、乳中掺水后密度降低,冰点上升。(√) 4、发酵剂中菌种的活力主要受乳中乳糖的影响。(×) 5、影响乳分离效率的因素主要是温度、时间和流量。(√) 6、搅拌型酸乳的加工特点是在发酵过程中不断的搅拌。(×) 7、乳品加工中由于加热产生了凝固沉淀现象,说明是初乳或是酸败乳、乳房炎乳等。( ×) 8、正常乳的pH值7.0,呈中性。( ×) 9、稀奶油经过搅拌后可产生少部分含磷脂较多的酪乳。( √ ) 10、牛乳加热时牛乳的无机成分不受影响。( √ )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原料乳预处理中主要包括哪几项工序?各有什么要求? ①过滤:常用纱布或过滤器进行。(1分) ②净化:用离心净乳机将微小的机械杂质和细菌细胞除去。(1分)

智慧树知到 《乳品工艺学》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乳品工艺学》章节测试答案 绪论 1、针对学生可以添加二十二碳六烯酸(DHA)、花生四烯酸(ARA)、胆碱、牛磺酸等营养因子,达到益智功效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2、1864年,法国微生物学家路易· 巴斯德发明巴氏消毒法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3、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分泌多,完全消化分解母乳或牛乳中乳糖所引起的非感染性腹泻。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4、肠道益生菌,主要包括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以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的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目前,我国乳制品产品结构特点:主要集中在液态奶、乳粉等产品,液态奶以常温奶为主,酸奶中的常温酸奶、乳酸菌饮料近年来发展迅猛。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第一章 1、乳糖属于()。 A:单糖 B:双糖 C:多糖 正确答案:双糖 2、乳的成分十分复杂,已知至少含有上百种化学成分,主要包括()等。A:水分 B:脂肪 C:蛋白质 D:乳糖 E:盐类 F:维生素 正确答案:水分,脂肪,蛋白质,乳糖,盐类,维生素 3、酪蛋白属于两性电解质。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4、乳糖酶能使乳糖分解生成单糖,再由酵母的作用生成酒精。 A:对

B:错 正确答案:对 5、原料乳中去除了在pH4.8等电点处沉淀的酪蛋白之外,留下的蛋白质统称为乳清蛋白。 A:对 B:错 正确答案:错 第二章 1、对原料乳进行滴定酸度测定时,一般用0.1 mol/L 的()滴定,计算乳的酸度。 A:KOH B:NaOH C:纯碱 正确答案:NaOH 2、我国规定生乳的收购国家标准(GB19301-2010)包括()。 A:感官要求 B:理化指标 C:微生物限量指标 D:收购日期 正确答案: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微生物限量指标 3、酒精检验是为观察鲜乳的抗热性而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法。 A:对 B:错

乳制品工艺学B及答案

东北农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考试题签 乳制品工艺学(A)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1、中性含乳饮料: 2、干酪: 3、酪蛋白: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乳就是复杂得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 )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 )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得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C、还原酶试验D、磷酸盐试验 3、乳中得( )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D、VB1与VC 4、牛乳中得( )就是人乳得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来表示乳得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得变化情况就是( )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得菌种常用() A、乳酸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与假丝酵母 8、酸乳得形成机理( ) A、酸凝固 B、酶凝固C、盐析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得原料乳必须( ) A.酒精试验阴性B、抗生素检验阴性 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 D、酶失活10、在干酪得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得形成需添加( ) A、石灰乳 B、氯化钙 C、稳定剂 D、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得调剂原则().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D、脱盐 12 ( )得副产物—乳清可以综合利用。 A、干酪B、奶油C、干酪素D、稀奶油 13、影响冰淇淋组织状态得因素有()。 A、乳化剂 B、稳定剂 C、老化与凝冻 D、均质 14、从初乳中提取得免疫球蛋白时要采用( )进行杀菌. A、低温 B、高温 C、超高温 D、冷冻 15、CPP得功能( ) A、免疫作用 B、降血压C、抗血栓 D、促进钙、铁吸收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

乳品工艺学作业题

乳品工艺学作业题-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乳品工艺学作业题 1. 我国“十二五”期间乳品行业和产品的发展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指出:(1)乳制品行业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乳制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3)推动乳制品工业结构升级。 规划要求:(1)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改变以液体乳为主的单一产品类型局面,(2)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产品,积极发展脱脂乳粉、乳清粉、干酪等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品质乳制品,(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乳蛋白、乳糖等产品,延长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2. 初乳、末乳在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上与正常乳有何不同为什么不能作为普通加工用原料乳 答:初乳的特征:(1)色泽黄而浓厚,甚至混有血红色,具有特殊的气味;(2)乳固体含量较常乳高,其中球蛋白、白蛋白和无机盐类含量特别高;(3)维生素A效价特别高,而乳糖含量却较常乳低;(4)热稳定性差,初乳加热至60℃即开始出现凝固。 末乳的特征:(1)非脂乳固体含量高,而脂肪含量随产期临近逐渐升高,但波动较大;(2)带有微咸味和苦味;(3)解脂酶增多,常常有油脂氧化味。 原因:根据初乳和末乳的特殊性状,它们属于异常乳范围。乳制品质量标准规定,严禁适用初乳和末乳。同时,初乳的酸度比较高,不能经受巴氏杀菌,所以不能作为加工用原料乳。 3. 什么是乳为什么说牛乳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分散体系 答:乳是具有胶体特性的液体,它含有幼小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是最易消化吸收的完全食物。乳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乳中各种物质相互组成分散体系,其中分散剂是水,分散质有乳糖、盐类、蛋白质、脂肪等。由于分散质种类繁多,分散度差异甚大,所以乳并不是简单的分散体系,而是包含着真溶液、高分子溶液、胶体悬浮液、乳浊液及其过度状态的复杂的分散体系。 4. 怎样对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进行分类? 答:根据等电点不同将其分类:(1)酪蛋白是牛乳脱脂后加酸调整ph至4.6-4.7时沉淀下来的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80%左右,根据电泳,发现酪蛋白的组成:α-酪蛋白(75%)-酪蛋白(22%)γ-酪蛋白(3%);(2)乳清蛋白质为酪蛋白凝结沉淀后剩下的蛋白质,约为总蛋白质的20%含有血清白蛋白质,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月示-胨。

乳品工艺学试题+答案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名词解释。(5×3分=15分) 1、乳酸度:100ml的牛乳所消耗的0.1mol NaOH的毫升数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3、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 4、中性含乳饮料: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液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5、干酪: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选择题。(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5×2=30) 1、乳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A B )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A)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还原酶试验 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B )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 D、VB1和VC 4、牛乳中的(B )是人乳的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A )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是(C )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C ) A、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和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A ) A、酸凝固 B、酶凝固 C、盐析 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B ) 酒精试验阴性B、抗生素检验阴性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D、酶失活 10、在干酪的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的形成需添加(C D ) A、石灰乳 B、氯化钙 C、稳定剂 D、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的调剂原则(ABCD)。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D、脱盐 12 (A B)的副产物-乳清可以综合利用。

食品工艺学1(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库

食品工艺学1(食品加工原理)试题库 1.高温对微生物菌群有何影响?详细叙述影响微生物耐热性的5个因素。 2.D值,F值,Z值分别指的是什么,如何计算? 3.简述连续式高温短时(HTST)巴氏杀菌系统的组成。 4.冷藏过程中食品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和生化反应? 5.蒸发器常见类型有哪几种?蒸发浓缩与冷冻浓缩相比,各有哪些优缺点? 6.干燥对食品质量的影响有哪些? 7.绘出食品在干燥过程中水分减少的典型曲线。 8.食品冷冻方式有哪几种?其中直接接触冷冻方式有可以分为哪几类?请分别简单介绍。 9.什么叫商业杀菌?商业杀菌后对食品质量有何影响? 食品工艺学2(软饮料工艺学)试题库 一.填空题 1.软饮料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软饮料用水的水质要求硬度小于_____度,即_____mg Cao/L。 2.明矾作为混凝剂,产生混凝作用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滤料的级配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滤料层的孔隙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石灰软化法软化水时,每降低1吨水中暂时硬度1度,需加纯CaO _____g,每降低1吨水中CO2浓度1mg/L,需加纯CaO _____g。 5.钠型离子交换树脂软化钙硬度,镁硬度的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离子交换水处理装置的组合方式中,_________床需排在________床前面,否则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电渗析器脱盐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组成,电渗析器中最简单的脱盐单元是__________,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8. 反渗透法对水脱盐时,反渗透条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9.氯消毒法对水消毒时,我国水质标准规定管网末端自由性余氯保持在______mg/L。自由性氯又称______________,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氯消毒中加氯量可分为两部分: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调味糖浆的配合过程中,__________和__________应在加________之前加入,否则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二氧化碳在碳酸饮料中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碳酸饮料灌装时,灌装机常保持一个______Kg/cm2的过压力。过压力的形成可通过

粮油加工工艺学作业题(2010级)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

《粮油加工学》课程作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2. 简论我国粮油加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6分) 3. 粮食的籽粒结构与营养成分的关系(8分)

西南大学课程考核(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 源。) —————————————— 密———————————— 封———————————— 线——————————————4. 简述稻谷的分类方法。试述稻谷品种与加工、营养、食用品质的关系(6分) 5. 粮食中的蛋白质是如何按溶解性分类,稻米蛋白有何性质,分离稻米中的淀粉与蛋白质,可以有哪些方法?(8分) 粮食中的蛋白质习惯上根据其溶解性分成4类: 清蛋白:溶于水中,等电点为pH4.5-5.5 球蛋白:不溶于纯水而溶于中性盐稀溶液的一类 醇溶蛋白:不溶于水和中性盐溶液,可溶于70-90%乙醇溶液中,也可溶于稀酸及稀碱溶液,该蛋白质仅存在与谷物籽粒中,如小麦醇溶蛋白、玉米醇溶蛋白和大麦胶蛋白 谷蛋白:不溶于水、中性盐及乙醇溶液中,但溶于稀酸、稀碱溶液,也仅存在于谷物籽粒中,

《粮油加工学》课程作业错误!未找到引用源。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常与醇溶蛋白分布在一起,如小麦谷蛋白。 稻米蛋白体在米粒内部的分布是不均匀的,胚内多于胚乳,糊粉层和糊粉亚层多于胚乳内部。稻米蛋白体集中于稻米籽粒四周,腹部多于背部。 一般用0.1mol/L NaOH溶解稻米蛋白质,其他溶剂如亚硫酸盐或巯基乙醇效果都较差。稻米蛋白质中至少有80%是碱溶性蛋白质,工业生产中采用NaOH来抽提蛋白质和纯化稻米淀粉。 6. 何谓面筋蛋白?小麦的贮藏蛋白?小麦面筋蛋白在组成和性能上有何特点(8分) 小麦面筋蛋白(又称谷朊粉)指的是用水冲洗生面团,去除淀粉和水溶性蛋白之后剩下的复杂粘性蛋白;其蛋白质含量达75%以上,此外还含有少量淀粉、纤维、糖、脂肪、类脂和矿物质等。面筋中蛋白质主要以单体或通过二硫键形成的寡聚体、多聚体形式存在 贮藏蛋白占小麦籽粒重量的8%-20%由谷蛋白和醇溶蛋白组成二者共同决定了面团的粘弹性根据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 提取的湿面筋主要由不溶于水的麦胶蛋白、麦谷蛋白组成的络合物,呈胶状,脱水后为乳白色粉末,为小麦面筋粉,与水混合后表现出小麦面筋特有的吸水性、粘弹性、抗延伸性等功能性质。是小麦面筋的价值所在。 麦胶蛋白分子呈球状,分子量较小(25k~100k),具有较好的延伸性; 麦谷蛋白分子为纤维状,分子量较大(100k)以上,具有较强的弹性。 小麦面筋与其它一切食用蛋白的最大区别:即使水分过剩仍然具有粘弹性。这种特异性是由于小麦

乳制品工艺学 名词解释讲课讲稿

乳制品工艺学名词解 释

第二章乳的性质 1.乳:是乳畜在产犊后由乳腺分泌出的一种具有胶体特性的生物学液体。 2.游离水:是牛乳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分散介质。 结合水:与乳中蛋白质、乳糖以及某些盐类结合存在的水。 结晶水:以分子形式组成成分,并按一定数量比例与乳中物质结合的水。 3.乳糖的热塑性:在干燥乳清或其他乳糖浓度很高的溶液中,如果不采取一定措施,半干的热乳粉就会黏在干 燥器内壁上,形成沉淀的这种现象。 4.乳糖的初溶解度:将乳糖加入水中振荡,部分乳糖即溶解于水,形成饱和溶液,此时的溶解度称为。 过溶解度:溶液长时间保持过饱和状态时的溶解度。 5.乳糖不适症:饮用牛乳后会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应症。(利用乳糖酶将乳中的乳糖分解为葡萄糖和 半乳糖,或利用乳酸菌将乳糖转化为乳酸,不仅可预防该症,还能提高乳糖的消化吸收率,改善制品口味。) 6.稀奶油层:乳脂肪的相对密度为0.93,将牛乳放在容器中静止一段时间后,乳脂肪球逐渐上浮,形成一个脂 肪层。 7.脂肪球膜: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乳脂肪球为圆形或椭圆形,表面被一层5~10nm厚的膜所覆盖,称为。 8.比重: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与同温同体积质量之比。 9.乳的比重:15℃单位体积乳的重量与同温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正常乳平均为1.032。 10.乳的密度:20℃单位体积乳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正常乳密度1.030。 11.固有酸度、自然酸度:刚挤出的新鲜乳的酸度。 12.发酵酸度、发生酸度:由于发酵产酸而升高的这部分酸度。 13.总酸度:固有酸度和发酵酸度之和。 14.牛乳的比热容:为其所含各成分之比热容的总和。 第三章原料乳 1.常乳:指产犊3d以后至干乳期开始之前一周健康奶牛所产生的乳。 2.异常乳:指组成、特性等与常乳不同的乳。由于奶牛生理、病理的原因以及其他包含人为的原因,造成牛乳 的成分和性质与常乳相异。 1)生理异常乳 ?初乳:奶牛在产犊3d后所分泌的乳。 ?末乳:奶牛干乳期前一周左右所分泌的乳。 ?营养不良乳:饲料不足,营养不良的乳牛产生的乳,对皱胃酶几乎不凝固。 2)病理性异常乳 ?乳房炎乳: ?其他病牛乳:患口蹄疫、布氏杆菌病等的奶牛所产的乳。 3)化学异常乳 ?低成分乳:由于受奶牛品种、饲养管理、营养素配比和高温多湿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的 乳固体含量过低的牛乳。 ?低酸度酒精阳性乳:酸度虽正常,但发生了酒精凝固的异常乳。 ?冻结乳:由于乳化体系破坏,导致脂肪分离,蛋白质沉淀,解冻后亦易发生氧化。 ?风味异常乳 ◆脂肪分解味乳:由于乳脂肪被脂酶水解,脂肪中含有较多的低级挥发性脂肪酸而引起。 ◆氧化味乳:由于乳脂肪氧化而产生的不良风味。 ◆日光味乳:由于乳清蛋白受阳光照射而产生。

乳品工艺学作业题

乳品工艺学作业题 1. 我国“十二五”期间乳品行业和产品的发展重点有哪些 答:规划指出:(1)乳制品行业要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企业通过跨地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生产能力,(2)培育技术先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改变乳制品工业企业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严重的局面,(3)推动乳制品工业结构升级。 规划要求:(1)调整优化产品结构,逐步改变以液体乳为主的单一产品类型局面,(2)鼓励发展适合不同消费者需求的特色乳制品和功能性产品,积极发展脱脂乳粉、乳清粉、干酪等市场需求量大的高品质乳制品,(3)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乳蛋白、乳糖等产品,延长乳制品加工产业链。 2. 初乳、末乳在组成成分和理化性质上与正常乳有何不同为什么不能作为普通加工用原料乳 答:初乳的特征:(1)色泽黄而浓厚,甚至混有血红色,具有特殊的气味;(2)乳固体含量较常乳高,其中球蛋白、白蛋白和无机盐类含量特别高;(3)维生素A效价特别高,而乳糖含量却较常乳低;(4)热稳定性差,初乳加热至60℃即开始出现凝固。 末乳的特征:(1)非脂乳固体含量高,而脂肪含量随产期临近逐渐升高,但波动较大;(2)带有微咸味和苦味;(3)解脂酶增多,常常有油脂氧化味。 原因:根据初乳和末乳的特殊性状,它们属于异常乳范围。乳制品质量标准规定,严禁适用初乳和末乳。同时,初乳的酸度比较高,不能经受巴氏杀菌,所以不能作为加工用原料乳。 3. 什么是乳为什么说牛乳是一种复杂的胶体分散体系 答:乳是具有胶体特性的液体,它含有幼小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而且是最易消化吸收的完全食物。乳是多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乳中各种物质相互组成分散体系,其中分散剂是水,分散质有乳糖、盐类、蛋白质、脂肪等。由于分散质种类繁多,分散度差异甚大,所以乳并不是简单的分散体系,而是包含着真溶液、高分子溶液、胶体悬浮液、乳浊液及其过度状态的复杂的分散体系。4. 怎样对酪蛋白和乳清蛋白进行分类 答:根据等电点不同将其分类:(1)酪蛋白是牛乳脱脂后加酸调整ph至时沉淀下来的蛋白质,占总蛋白质的80%左右,根据电泳,发现酪蛋白的组成:α-酪蛋白(75%)-酪蛋白(22%)γ-酪蛋白(3%);(2)乳清蛋白质为酪蛋白凝结沉淀后剩下的蛋白质,约为总蛋白质的20%含有血清白蛋白质,β-乳球蛋白,α-乳白蛋白,免疫球蛋白,月示-胨。 5. 试从结构上分析酪蛋白的分子特性。 答:(1)疏水性与双亲媒性:所谓双亲媒性,就是指在蛋白质分子内部同时存在

乳制品复习题

乳制品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乳— 2、异常乳——所谓异常乳,是由于生理、病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成分和性质上与常乳不同的乳,这种乳一般来说不能作为加工原料。 3、滴定酸度——取一定量的牛乳,以酚酞做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碱液进行滴定,以消耗碱液的毫升数来表示的酸度。或称取10 g样品,置于150 mL 锥形瓶中, 用20 mL 滴3滴酚酞指示剂, 然后用 mol/L的NaOH溶液滴定, 至微红, 并在30 s内红色不消失, 所用NaOH溶液的毫升数×10即为该样品的酸度值( °T) ,. 4、乳的比重—— 5、离心喷雾干燥—— 6、乳酸菌制剂——所谓乳酸菌制剂,即将乳酸菌培养后,再用适当的方法制成带活菌的粉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直接是液态形式等制品。 7、老化—— 8、炼乳———— 9、巴氏杀菌乳—— 10、婴儿配方乳粉—— 11、乳的密度—— 14、消毒乳—— 15、无菌包装——灭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灭菌的包装容器内的一种包装技术。 17、发酵剂——是指生产干酪、奶油、酸乳制品及乳酸菌制剂时所用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18、均质——是指物料的料液在挤压,强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从而使物料能更均匀的相互混合的一项工艺操作。 19、初乳——- 20、吉尔涅尔度—— 21、再制奶——所谓再制奶,就是把几种乳成分,主要是脱脂乳和无水黄油以及水经混合加工制成的液态奶制品。 22、发酵乳—— 23. 凝乳酶——哺乳动物胃液中有凝乳酶,能使乳中蛋白质凝聚成乳酪,乳酪易为各种蛋白质酶所消化。 24 稀奶油——。 25、乳粉——

26、灭菌乳——是指牛乳在密闭系统连续流动中,受135~150 ℃的高温及不少于1s的灭菌处理,杀灭乳中所有的微生物,然后在无菌条件下包装制得的乳制品。 27、淡炼乳—— 28、乳酸菌制剂——所谓乳酸菌制剂,即将乳酸菌培养后,再用适当的方法制成的带活菌的粉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直接是液态形式的一种制剂。 29 嗜冷菌——凡在0~20℃下能够生长的细菌统称低温菌,而7℃以下能生长繁殖的细菌称为低温菌;在20℃以下能繁殖的称为嗜冷菌。 30 乳标准化—— 31、流化床干燥—— 32、冷却结晶---- 33酒精阳性乳: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做酒精试验,即用浓度68%或70%的酒精与等量的乳进行混合,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 34.稀奶油-- 35、干物质——将乳干燥到恒重时所得到的剩余物叫做干物质。 36、冰淇淋的膨胀率—— 37、 ESL乳—— 38、发酵乳饮料——一种是具有活性的乳酸菌饮料,简称活性乳,就是在乳酸菌饮料中含有活的乳酸菌。按要求,每毫升活性乳中活乳酸菌的数量不应少于100万个。这种饮料要求在2~10℃下贮存和销售,密封包装的活性乳保质期为15天。 39 益生菌——源于希腊语“对生命有益”,他们是定植于人体肠道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的活的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40、多级干燥——喷雾干燥室乳粉含水量在10%,再经内置式流化床干燥室乳粉含水量在6%,再经外置式振动流化床将乳粉干燥至所需含水量。 41、奶油—— 45、砂状炼乳:。 42、稀奶油物理成熟: 43、酪蛋白—— 44、末乳——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牛乳中酪蛋白的等电点是( C )。

乳品工艺学思考题

乳品工艺学复习题: 一、概念 1.原料乳的标准化: 2.牛奶的总酸度: 3.吉尔涅尔度(oT): 4.固有酸度或发酵酸度: 5.乳酸度(乳酸%) 6.巴氏杀菌乳: 7.超高温瞬间灭菌乳: 8.酸乳: 9.乳粉: 10.炼乳: 11.冰淇淋: 12.干酪: 二、思考题 1.请用结构图表示牛乳的组成及含量? 2.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 3.超高温灭菌乳加工的基本工艺流程; 4.酸奶的分类,发酵剂的概念与种类; 5.凝固型酸乳的加工工艺; 6.搅拌型酸奶的加工工艺; 7.凝固型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控制? 8.搅拌型酸奶在加工过程中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应如何控制? 9.乳酸菌饮料的加工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0.甜炼奶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1.甜炼奶生产中加糖方法有哪几种? 12.请写出淡炼奶生产工艺流程? 13.请写出乳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其工艺要点; 14.乳粉加工中喷雾干燥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三、乳标准化的计算(略,见课堂讲解内容)

以下为乳品工艺学中需掌握重要知识点 90.牛乳的基本成分,牛乳的酸度如何表示? 乳品工业中酸度是指以标准碱液用滴定法测定的滴定酸度,有多种测定方法和表示形式。我国滴定酸度用吉尔涅尔度简称“oT”(TepHep)或乳酸度(乳酸%)来表示 91.影响牛乳成分的因素有哪些?牛乳成分中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影响泌乳量及其成分的因素品种、泌乳期、年龄、饲养管理、挤乳操作、环境温度、疾病与药物 变化最大的是乳脂肪,其次是蛋白质,乳糖及灰分则比较稳定。 92.异常乳包括那些? 异常乳包括:生理异常乳,化学异常乳,微生物污染乳,病理异常乳 93.液态乳包括哪些品种? 根据组成分类:普通乳,强化乳,花色乳 杀菌方式:巴氏杀菌乳,灭菌乳, 94.写出LTLT和HTST的含义及其具体的杀菌时间和温度范围。 LTLT:低温长时杀菌法。杀菌条件为62~65℃、30min HTST:高温短时杀菌法。杀菌条件为72~75℃、15s或80~85℃、10~15s 95.分别写出灭菌乳和UHT乳的生产工艺流程并说出其不同之处。 灭菌乳生产工艺:原料乳预处理→超高温灭菌→均质→冷却→无菌平衡贮罐→无菌灌装UHT产品:是指物料在连续流动的状态下,经135℃以上不少于1s的超高温瞬时灭菌(以完全破坏其中可以生长的微生物和芽孢),然后在无菌状态下包装于微量透气的无菌包装容器中,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产品在物理、化学及感官上的变化的产品。 保持灭菌乳:对加工工艺过程的定义物料在密闭容器内被加热到至少110℃,保持15~40min,经冷却后而制成的产品。 对成品的定义(同时适用于保持灭菌乳和超高温灭菌乳)要求产品达到商业无菌状态(而非绝对无菌),即:①不含危害公共健康的致病菌和毒素; ②不含任何在产品贮存运输及销售期间能繁殖的微生物; ③在有效期内保持质量稳定和良好的商业价值,不变质。 96.稀奶油中和后的pH范围是什么? 酸度(以乳酸表示)(%)≤0.162 97.牛奶的标准化是怎样计算? 若设: F——原料乳中的含脂率(%);

乳制品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乳制品工艺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1、乳—它是哺乳动物分娩后由乳腺分泌的一种白色或微黄色的不透明液体。 2、异常乳——所谓异常乳,是由于生理、病理等因素的影响,在成分和性质上与常乳不同的乳,这种乳一般来说不能作为加工原料。 3、滴定酸度——取一定量的牛乳,以酚酞做指示剂,用一定浓度的碱液进行滴定,以消耗碱液的毫升数来表示的酸度。或称取10g样品,置于150mL锥形瓶中,用20mL滴3滴酚酞指示剂,然后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并在30s 内红色不消失,所用NaOH溶液的毫升数×10即为该样品的酸度值(°T),. 4、乳的比重——15℃单位体积乳的重量与同温同体积纯水重量之比。 5、离心喷雾干燥—— 6、乳酸菌制剂——所谓乳酸菌制剂,即将乳酸菌培养后,再用适当的方法制成带活菌的粉剂、片剂、丸剂、胶囊剂或直接是液态形式等制品。 7、老化——老化是将经均质、冷却后的混合料置于老化缸中,在2~4℃的低温下使混合料在物理上成熟的过程,亦称为“成熟”或“熟化”。 8、炼乳————炼乳系原料乳经真空浓缩除去大部分水分后制

成的产品。主要为淡炼乳及甜炼乳。 9、巴氏杀菌乳——以新鲜牛乳(羊乳)为原料,经净化、均质、巴氏杀菌、冷却后直接供消费者饮用的液体产品。 10、婴儿配方乳粉——以牛乳(或羊乳)为主要原料,通过调整成分模拟母乳的婴幼儿配方食品。 11、乳的密度——20℃单位体积乳的质量与4℃同体积纯水的质量之比。 14、消毒乳—— 15、无菌包装——灭菌后的牛乳在无菌条件下装入事先灭菌的包装容器内的一种包装技术。 17、发酵剂——是指生产干酪、奶油、酸乳制品及乳酸菌制剂时所用的特定微生物培养物。 18、均质——是指物料的料液在挤压,强冲击与失压膨胀的三重作用下使物料细化,从而使物料能更均匀的相互混合的一项工艺操作。 19、初乳——-初乳呈黄褐色、有异臭、苦味、粘度大,乳清蛋白质含量高,乳糖含量低,灰分含量高。 20、吉尔涅尔度——取10mL乳样,用20ml蒸馏水稀释,以0.5%的酒精酚酞液作指示剂(5滴),用0.1mol/L的NaOH溶液滴定至微红色,并在1min内不褪色,以消耗的NaOH溶液的毫升数乘以10,即为中和100ml牛乳所需的0.1mol/L的NaOH的毫升数。消耗1mL即为10T。

乳制品工艺学(内容清晰)

第六章乳的成分和性质 第三节乳的物理性质 一、色泽 新鲜的牛乳是不透明的青白色或稍带淡黄色液体。乳白色是乳的基本色调,这是由于牛乳中的脂肪球、酪蛋白酸钙、磷酸钙等的微粒子和微细的脂肪球对光线不规则的反射和折射的结果。白色以外的颜色是牛乳中胡萝卜素、叶黄素和核黄素等所构成。 乳制品如奶油和奶酪的颜色,是由于其中含有脂溶性色素,特别是胡萝卜素所致,该维生素不是牛体合成,而是从饲料获得的。饲料对乳脂肪的颜色影响很大,喂青草的牛所产乳的脂肪与饲喂干草和精料相比颜色要黄,不同个体和品种对胡萝卜素的代谢是不同的。 二、滋味与气味 乳中的挥发性脂肪酸与其他挥发性物质,是构成牛乳滋味气味的主要成分。牛乳加热后,这种牛乳特有的香味强烈,冷却后减弱。 牛乳容易受到外界各种气味的侵蚀,从而产生异常风味。 1.正常风味 正常的牛乳具有奶香味且有特殊的风味,这些属于正常味道。 正常风味的乳含有适量的甲硫醚、丙酮、醛类、酪酸以及微量的游离脂肪酸。据分析,新鲜乳中挥发性脂肪酸中以乙醛与甲酸含量较多,而丙酸、酪酸、戊酸、癸酸、辛酸含量较少。 新鲜纯净的乳稍带甜味,是由于乳中含有乳糖的缘故,此外因其含氯离子还稍带咸味。常乳中的咸味因受乳糖、脂肪、蛋白质的影响,不易察觉,而异常乳中因氯的含量较高,故有较强烈的咸味,如乳房炎乳。乳中的苦味主要来自Ca、Mg等离子,而酸味主要是柠檬酸及磷酸产生的。 2.异常风味 (1)生理异常风味 ①过度牛乳味。由于脂肪没有完全代谢,是牛乳中的胴体类物质过分增加而引起。 ②饲料味。主要是由人工饲养时的各种青贮料、芜菁、卷心菜和甜菜等饲料产生。 ③杂草味。主要由大蒜、韭菜、苦艾、猪杂草、毛莨、甘菊产生。 (2)脂肪分解味 脂肪被脂酶水解后,其中的低级挥发性脂肪酸(如丁酸)或偶碳数的脂肪酸被分离出来而产生。 比如限制性乳脂肪水解而产生的游离脂肪酸是产生干酪特征风味的必需物质,但过度的脂肪水解却可导致不良风味的出现,通常原料乳中嗜冷菌菌数在107~108cfu/mL时即可产生该缺陷。 (3)氧化味 乳脂肪氧化产生的不良风味。主要影响因素有:重金属、抗坏血酸、光线、氧、贮藏温度以及饲料、牛乳处理方法和季节等。 其中以铜的影响最大,为防止氧化味,可加入乙二胺四乙酸的钠盐使其与铜螯合;将坏血酸增加3倍或全部破坏,也可防止氧化。 (4)日光味 牛乳在日光照射下10min后,可检出阳光味,类似焦臭味和羽毛烧焦味。是由于乳清蛋白受阳光照射后,其中的VB2和色氨酸被破坏。 (5)蒸煮味 主要是乳清蛋白的β-乳球蛋白加热后产生巯基所致。 (6)苦味 牛乳长期冷藏后会产生苦味,是由于嗜冷菌使牛乳产生肽化合物,或者解脂酶是牛乳产生游离脂肪酸所致。 由污染嗜冷菌严重的原料乳生产的酸牛乳和发酵制品也会出现不良风味、苦味、不洁或水果味等质量、风味的缺陷。 (7)酸败味

乳品工艺学试题+答案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名词解释。(5X 3分=15分) 1、乳酸度:100ml的牛乳所消耗的O.lmol NaOH的毫升数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 3、酪蛋白:在温度20C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 4、中性含乳饮料: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液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5、干酪: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选择题。(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5 X 2=30) 1、乳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A B )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 、真溶液C、复合胶体D、乳浊液 2、(A)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 、还原酶试验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B )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B 、乳清蛋白C、乳糖D、VB1和VC 4、牛乳中的(B )是人乳的3- 4倍。 A、铁B 、钙C、铜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A )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B 、pH C、密度D 、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是( C ) A、不变T增加T减少T增加 B不变T增加T减少T无 C不变T增加T减少 D不变T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C ) A、乳酸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和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A ) A、酸凝固B 、酶凝固C、盐析D 、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 B ) 酒精试验阴性 B 、抗生素检验阴性 C 、美兰还原试验阴性D、酶失活 10、在干酪的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的形成需添加( C D ) A、石灰乳B 、氯化钙C、稳定剂D 、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的调剂原则(ABCD)。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乳品工艺学考试试题+答案

乳制品工艺学课程试卷1 名词解释。(5×3分=15分) 1、乳酸度:100ml的牛乳所消耗的0、1mol NaOH的毫升数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以及其她各种因素的影响,乳的成分与性质发生变化。 3、酪蛋白:在温度20℃时调节脱脂乳的pH至 4、6时沉淀的一类蛋白质称为酪蛋白。 4、中性含乳饮料:以鲜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原料,加入饮用水、糖,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提取液等其它辅料,配制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5、干酪:在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酵剂与凝乳酶使乳蛋白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的产品。 二、选择题。(本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15×2=30) 1、乳就是复杂的分散体系,其蛋白质以( A B )形式存在。 A、胶体悬浮液 B、真溶液 C、复合胶体 D、乳浊液 2、( A)可用以判断牛乳热处理的程度。 A、过氧化酶试验 B、酒精试验 C、还原酶试验 D、磷酸盐试验 3、乳中的( B )成分对热比较敏感。 A、酪蛋白 B、乳清蛋白 C、乳糖 D、VB1与VC 4、牛乳中的( B )就是人乳的3-4倍。 A、铁 B、钙 C、铜 D、锌 5、乳品工业中常用( A )来表示乳的新鲜度。 A、酸度 B、pH C、密度 D、冰点 6、鲜乳常温存放期间细菌的变化情况就是( C ) A、不变→增加→减少→增加 B、不变→增加→减少→无 C、不变→增加→减少 D、不变→增加 7、酸奶的菌种常用( C ) A、乳酸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B、嗜热乳杆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C、嗜热链球菌与保加利亚乳杆菌 D、脆皮酵母与假丝酵母 8、酸乳的形成机理( A ) A、酸凝固 B、酶凝固 C、盐析 D、热凝固 9生产发酵性乳制品的原料乳必须( B ) 酒精试验阴性B、抗生素检验阴性C、美兰还原试验阴性D、酶失活 10、在干酪的生产中为了促进凝块的形成需添加( C D ) A、石灰乳 B、氯化钙 C、稳定剂 D、凝乳酶 11、婴儿配方乳粉的调剂原则( ABCD)。 A、各成分应尽量接近母乳 B、调低酪蛋白比例 C、用植物油替换乳脂肪 D、脱盐 12 (A B)的副产物-乳清可以综合利用。

2012 乳品工艺学 自学思考题

2012年乳品工艺学自学思考题 1. 乳中主要成分的平均含量、存在状态及特点 2. 简述影响乳成分变化的因素 3. 异常乳的概念、种类及特点 4. 乳中蛋白质的种类和特点 5. 酪蛋白凝固方式有哪些?各依据什么原理?各应用在哪些乳制品的加工中? 6. 乳中的酶类对乳品加工有什么意义? 7. 乳糖的溶解度(包括初溶解度、终溶解度、过溶解度) 8. 乳脂肪酸组成有什么特点? 9. 乳的密度、相对密度、酸度、冰点 10. 乳中微生物的主要来源 11. 什么是嗜冷菌? 12. 影响原料乳中微生物的因素有哪些? 13. 乳中微生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室温和冷藏) 14. 如何提高原料乳的微生物质量 15. 牛乳的脱气、净化、冷却、贮存的设备 16. 什么是标准化?请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乳的标准化 17. 举例说明乳品工业中有哪些热处理方法 18. 牛乳分离的原理 19. 牛乳均质的原理 20. 解释概念:浓缩、蒸发、闪蒸、单效蒸发、多效蒸发、升膜蒸发、降膜蒸发、MVR、TVR 21. 简述喷雾干燥的原理和流程 22. 什么是流化床干燥和多级干燥? 23. 什么是CIP清洗? 24. 什么是巴氏杀菌乳、UHT乳、二次灭菌乳、ESL乳 25. 巴氏杀菌乳的生产工艺及其控制要点 26. UHT乳在货架期容易出现的主要问题 27. 什么是发酵乳?有哪些种类? 28. 如何选择发酵剂的菌种 29. 发酵剂制备的一般过程 30. 什么是发酵剂活力?简述影响发酵剂活力的主要因素 31. 什么是乳酸菌噬菌体?简述其类型、来源、危害和防治措施 32. 什么是酸奶?有哪些类型? 33. 写出凝固型酸奶和搅拌型酸奶的一般工艺流程,并说说它们在工艺上的主要区别 34. 什么是益生菌?选择益生菌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35. 什么是淡炼乳、甜炼乳,两者在保藏原理上有何区别? 36. 简述甜炼乳的工艺流程及操作要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