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一、印刷机种类

一般而言,承印物不同,采取的印刷方式也不同,承印物材料有下列几类:

1、纸张:这是最常见的印刷,新纪元印务就是在纸张或和纸张相类的材质上印刷。

2、塑料印刷:多见于包装袋的印刷。

3、特种材料:指在玻璃、金属、木材等材料上的印刷。

印刷机种类有:

1、胶印印刷机:一般采用平版印刷,多用于四色纸张印刷。胶印印刷还用于铁皮等薄板材质上的印刷,这种机器称为印铁机。

2、凹版印刷:指用凹版(一般指钢版)印刷,多用于塑料印刷。

3、柔性版印刷:指用柔性材料版(一般指树脂版等)印刷,这实际上是凸版印刷,多用于大批量不干胶商标印刷。

4、丝网印刷:可以在各种材料上(尤其是非平面材质上)印刷,多用于礼品、容器等印刷。

二、单张纸胶印机结构及原理

如此众多印刷机,除了胶印机外,其它机器本人也只是泛泛了解。胶印机又分单张纸胶印机和轮转机。

单张纸胶印机是指印刷纸张是一张张、平铺进入机器印刷的。

轮转机是指纸张是用卷筒纸进行印刷的一种大型印刷机械,多用于大批量书刊、报纸的印刷。

这两种印刷机都是胶印机,其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输纸、传递、收纸方式不同罢了。所以,下面我以单张纸四色胶印机为例,讲讲胶印机的结构及原理。

下图(图一)是海德堡GTO四色胶印机侧剖面图。印刷机型号不同,机器结构不同,但基本构造大同小异,原理是一样的。

1、传动部分所谓传动,就是把印刷机原动机的运动,通过皮带、齿轮、链条等传输到印刷机各工作部分,使各个工作机件能按照工作要求,作周期性的、紧密协调的、准确的机械运动,以完成印刷动作的机构。它相当于我们人的骨骼和关节。

在上图中,我们看不到印刷机的传动部分。印刷机的传动部分在印刷机底部、下部和印刷机侧面机墙内。

印刷机的原动机就是电动机,传动方式一般有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三种方式。其中带传动(用皮带传动)精度最低,一般印刷机的原动机(马达)和下一个从动轮之间,采用带传动;齿轮传动精度最高,在印刷机侧面机墙内,使纸张传递、墨辊组、水辊组、滚筒运行的,一般采用齿轮传动;链传动(链条传动)用于精度要求较高,但又不方便使用齿轮传动的部分,一般用于输纸部分和收纸部分。

我们知道,印刷精度要求极高,我们要求印刷品上图文误差在几丝(1丝=0.01毫米),而决定印刷

品误差的,就是印刷机的传动部分的精度,而传动部分的精度,取决于机械加工精度和金属材质。仅仅加工精度高还不行,许多印刷机,新机器时还差强人意,但使用一段时间就不行了,那是因为金属材质的缘故。在当今世界,印刷机制造业是一个国家机械制造业水平的标尺。我们国家到目前为止,进口著名品牌印刷机仍然是免税的,但即使免税,价格依然很昂贵,就是因为我们国家机械制造业水平问题,这常使业内人士痛心疾首。2、输纸、传递及收纸部分

下图(图二)上的红线是纸张在印刷机内通过的路

线。

待印纸张放在印刷机前端纸台上(俗称输纸台,图二中注1),印刷机自动将纸张分离成单张,逐张将它输送到规矩部件处(图二中注5),这部分叫输纸部分(海德堡称之为飞达);纸张到规矩部件处被定位,纸张在这里要“停顿”一下(这是在瞬间完成,新纪元印务所使用的海德堡印刷机,印刷速度达15200张/小时,相当于4.22张/秒),然后由叼牙抓住纸张前端纸边,送入印刷机内部,经过结构相同(油墨不同)的四个色组印刷,这过程叫纸张传递过程。纸张传递过程实际上是由相互配合的一个个滚筒上的一排排叼牙相互转接的过程。最后,已经印刷过的纸张被整齐地平放在收纸台上,这部分叫收纸部分。

所谓叼牙,就是在印刷机滚筒或链条上横放的一排排周期性张开、闭合的钢牙,当然它的张开和闭合是需要非常准确的。

海德堡印刷机,纸张从被分离成单张开始,一直到最后印刷完成放到收纸台上,除被压印外,整个过程中是“飘浮”着的(靠吹气等机构),不会和机器内部其它机构产生摩擦,这样来避免印刷品蹭脏,这是一般印刷机不能做到的。

3、规矩部分

——规矩、出血、咬口、前规、侧规(靠身、靠外),

版芯尺寸、大套、自翻、大滚翻即使没有从事过印刷,但搞过印刷品设计的人,都知道印刷品设计时要考虑规矩线。

规矩线形式如图(图三),一个完整规矩线,有内规矩线和外规矩线。我们以内规矩线裁切(见图四井字线),得到的印刷品成品上就没有规矩线了,我们就得到一张干净的印刷品。

但是,我们设计的印刷文件上的图文不能只作到内规矩线,因为我们印刷后的裁切是有误差的(这里包含裁切时刀的误差,和纸张因为印刷而抽涨产生的误差),我们难以保证一刀切下去,正好在图文边上,如果一刀切在图文外,就会留下一条白线,损害了印刷品的美观。所以我们要把图文(一般只是图)做到与外规矩线相齐,超出内规矩线的部分叫出血。习惯上,出血是3mm,所以内规矩线和外规矩线之间相距一般也是3mm。

规矩线的作用不仅仅是为了裁切,主要作用还是印刷时的对版。在彩印中,蓝(C)、红(M)、黄(Y)、黑(K)四块版上都有规矩线,我们要让这四个色的规矩线完全重合在一起,这样的印刷品才会是鲜亮、合格的,这就是印刷的“套准”。前面我们讲到,一张纸,被飞达送入机器,是经过很多次转接,被印刷上四色图文,所以这种转接的精度要求就很高。许多印刷设备本身误差较大,它们的校正也很麻烦,如果印刷人员缺乏责任心的话,误差更大。用户拿到的印刷品是成品,看不到规矩线,另外,由于人的裸眼视觉辨别精度有限,你不会觉得图文没有套准。但是,套合不准的印刷品,会给人一种虚的、雾蒙蒙的感觉,当然,一些印刷品把单眼皮的人印刷成双眼皮了,那就不是虚的、雾蒙蒙的感觉了,对于新纪元印务来说,那就是废品,不过,对于我们的印刷机而言,即使挂版后的第一张样张,也不会有这样的情况。

纸张被飞达送到规矩部件处,将被定位,纸张在这里要“停顿”一下,然后由叼牙抓住纸张前端纸边,送入印刷机内部。纸张为什么要在这里定位呢?这是为了使纸张以同一状态进入机器被印刷,使前后印刷出来的印张,图文是在纸张的一个固定位置上。试想,即使印刷机传递纸张很准确,我们得到了一张张清晰的印刷品,但前后印张上图文不在一个位置,我们裁切是一沓沓裁切的,这样参差不齐的印刷品,切出来岂不乱套?

规矩机构由一个前规、左右两个侧规组成。机器运行时,前规和一个侧规动作,另一个侧规得关闭。前规是在第一排叼牙前的一排扇动的金属挡片,纸张到达前规,被挡住,这时开启的一个侧规动作,将纸张向左(或向右)拉动纸张,使纸张到达一个固定的位置,至此纸张定位完成。

我们站在印刷机进纸正前方,面对机器,就发现,机器的常用操作按钮和操作手柄,大部分在机器左侧,操作人员一般在机器的左侧活动,所以左边叫靠身,左边规矩叫靠身规矩,反之,另一边叫靠外、靠外规矩。纸张被前规挡住、将被叼牙叼的边叫咬口。(靠身规矩、靠外规矩常让一些朋友犯晕,我们将纸张正放,咬口在上,左边为靠身,右边为靠外。)

一张单面印刷品印刷时,我们随便选用靠身规矩还是靠外规矩都可以,只要印后,裁切人员把印张按咬口和侧规整齐后再裁切,我们就能得到满意的印刷品了。但要双面印刷时,就得在印刷第二面时,变换侧规。这是因为我们在印刷前,把原纸裁切成我们要的印刷用开面(俗称下料)时,会有误差。

譬如,我们要印刷一张商店用横挂的挂旗,成品尺寸是420×570mm,这是一个大4开,大4K原纸尺寸是440×592mm,印刷品成品尺寸应该比原纸尺寸小。因为我们前面已经讲到,印刷机需要咬口和规矩线,印刷后需要光边,海德堡咬口一般需要9mm,末梢光边需要3mm,所以上下应该留9mm+3mm=12mm;左右规矩线各6mm,所以左右也应该留下6mm×2=12mm。所以,当你在“纸张常用开法一览表”(陕西新纪元印务有限公司提供印刷好的“纸张常用开法一览表”,欢迎前来索取)中查到纸张开数尺寸后,你设计的印刷品拼版后内规矩线内的尺寸(俗称版芯尺寸)应该比原纸尺寸左右、上下各小12mm以上。

这样一张4K挂旗,我们用天作咬口(印刷品正放,上边叫“天”,下边叫“地”),印刷正面时,假如我们以靠身(左)为规矩,那么,不管我们下料误差多大,我们得到的所有印张,正面图文离咬口边和纸左边缘的距离始终是一致的,印刷背面时,我们将纸张左右翻身,依然用天作为咬口,原来正面的左边就到了背面的右边了,为了让正背规矩线对准,我们就得用背面的右边(靠外)作为规矩。

一件印刷品,要印刷双面,我们用两套版来分别印刷正背面,这叫做大套。印刷品成品只有一个,要印刷正背,大套很容易理解,当有多个成品,拼在一个版上印刷,就要考虑好各印刷品正背对应关系(如图五所示),尤其不要出现印刷出来的成品正背图文颠倒。

有的印刷品,版面较小,我们可以在一个印张版面上拼下它的正背面,只要我们拼版符合要求,我们可以用一套版来印刷正背面,这叫自翻版(见图六)。当我们印刷了第一遍后,将纸张左右翻身,改变侧规,我们再印刷一遍,印后中间裁开,我们就得到了两张成品。

如果是多个印刷品拼在一套版上自翻印刷,也要注意各印刷品正背对应关系(如图八所示)。

还有一种情况是印刷品成品是窄长形的,我们不能做成左右自翻,那么我们拼成前后自翻(如图九)。

大滚翻(俗称驴打滚),大滚翻是自翻的一种形式,也有肩并肩、尾对尾、头对头几种形式。

我们前面讲到,海德堡咬口需要9mm,由于纸张前后两次都要作为咬口,所以大滚翻版芯尺寸上下要比印刷纸张小18mm以上,考虑到裁切,一般要超过20mm。

4、输水部分

——什么叫水大、油墨乳化、脏版、水杠?我们在前一讲讲到,平版印刷是利用PS版的亲水、亲油和水油相斥原理,下图(图十一)是印刷机的一个色组,我用灰色圆表示水辊组,红色表示墨辊组。PS版滚筒是如图运转的,可以看出,水是被半浸在水槽里的辊子(叫给水辊)带出,一直传递到压在印版滚筒上的

辊子上(这根辊子称为水辊靠版辊),水辊靠版辊首先在PS版上铺上一层水,然后印版滚筒再到达墨辊组,铺

上油墨……

这里需要说明的有:

第一:这里的水,不是一般意义的水,它是洁净的水添加了润版液的水,所谓润版液,是一种特制的化学溶液,根据原水水质,添加合适的量,用以调节水的PH值、电导率、硬度等等。一般印刷企业不使用润版液(因为润版液昂贵),更不会去检测PH值、电导率、硬度,而是使用立德粉或比较便宜的润版液。陕西新纪元印务采用海德堡公司指定润版液。

第二:水辊组之所以要有这么多辊子,并且质地不同,不仅仅是为了传递水,中间需要这些水辊来研磨水(中间一部分辊子在左右窜动),使到达靠版辊的水颗粒极小。

第三:海德堡印刷机的水,被泵抽到一个箱柜里进行循环,然后打回水槽。这箱柜里有压缩机和过滤装置,主要有两个作用:冷却和过滤。印刷机高速运转,水辊和水辊间、墨辊和墨辊间、水辊墨辊和印版滚筒上的PS版间,依靠摩擦、研磨来工作,所以必然产生大量热量,这热量,相当一部分靠冷却水来带走。

第四:了解印刷机的人都知道,一般印刷机的水辊靠版辊是一个橡胶辊上套一个水胶绒套,为的是吸

附水和到达PS版的水较为均匀。海德堡现在销售的印刷机不用水胶绒套,而是一根特殊质地橡胶制成的胶辊,

称为免水胶绒润版。没有水胶绒,有两大好处:一、更加准确给水;二、印刷版面更干净。用水胶绒布,尤其是刚换的新水绒套,会掉毛,尤其印刷实地时,我们常会看到实地上有一丝丝白线,这就是水胶绒掉下的绒毛沾到PS版上引起的。

以上可以看出,胶印用水、输水系统是极其讲究的,让水的PH值、电导率、硬度保持在最佳范围内,水颗粒极小,保持合适温度,都是为了让到达PS版的水尽可能地少,又达到上墨后版面洁净的目的(水墨平衡)。我们在许多印刷厂,看到正在运行的印刷机上的PS版泛亮、反光,说明水大了,水大印刷的印刷品图文会让人感到是虚的,雾蒙蒙的。水大,还会引起纸张过份抽涨甚至变形。由于水大,多余的水会被PS版带到墨辊上,我们知道印刷机是高速运转的,这部分水会和油墨交溶,这就是油墨的乳化,如果水温控制不好(许多印刷机没有水循环系统,有的设备循环系统很简易),油墨更易乳化。油墨乳化后,印刷出来的东西也是虚的、雾蒙蒙的感觉。如果印刷一般的书刊、黑白活,水略大无妨,但印刷精美活件是万万不能的。

也许你会说,既然水大,那就关小一点么。这就要看印刷机的品质了。许多印刷机,水一开就水大,关小一点点水就太小,水墨难以平衡。水小,PS版空白处就会沾染油墨,有图文的地方网点会被放大,这叫做脏版。

在印刷实地和平网时,我们常会发现,在离咬口一定距离的地方,有一道横杠,这道横杠比上下版面的颜色略浅,这就是水杠。水杠是由于印刷机的水辊和印版滚筒是一周一周、周期性运转的,PS版在印版滚筒上并不是360度完整包裹的(见图十一),还有一部分缺口,所以产生的水杠会在印张的一个固定位置,并且四个色都在同一位置。印刷一个单色样张时,水杠也许并不明显,但当四个色叠加到一起时,水杠就比较明显。当印刷多色叠加的实地或平网时,水杠在所难免,但海德堡印刷机的水杠是很轻微的。印刷中三色叠加情况常会遇到,但很少有四色叠加的实地和平网(因为四色叠加常常没有意义,设计中也应该避免,用其它较少色的相近色相来代替,小块实地和平网对于海德堡即使四色也无妨),两色叠加,对于海德堡印刷机来讲不是问题,但对于大部分印刷机来讲,即使单色实地或平网都是麻烦。

5、输墨部分

——什么叫糊版、窜色、鬼影、墨杠?为什么偏色?从图十一我们看到,油墨从墨槽中被第一根辊子给出(这根辊子叫给墨辊),经过传递、研磨,最后到达墨辊靠版辊,由墨辊靠版辊将油墨铺到PS版上。印刷机的墨辊靠版辊一般有1~4根,海德堡印刷机是4根。墨辊和墨辊靠版辊数量多,为的是油墨被很好研磨,同时储墨量也大,保证印刷需要大量油墨的实地时,有足够油墨,使得印刷品色泽饱和。

印刷中的一大要务是使得给墨辊给出的墨量和印刷纸张带走的墨量相等,产生平衡。所以给墨控制至关重要。海德堡印刷机的给墨辊下有一套输墨控制装置,它是自动化的,在控制中心控制。如果你到过印刷厂,你常会看到一些印刷厂的印刷人员在机器上爬上爬下调整墨量,那是因为他们的印刷机的给墨控制是手动的,靠经验来调节。给墨量过小,印刷品会虚,叫着墨不足(引起着墨不足的原因还有PS版质量、制版质量等)。给墨量过大,网点会扩大,甚至空白处也会带墨,这叫糊版。

有的印刷机,第一色组的油墨,会由纸张带到第二色组,第二色组油墨会带到第三色组……从而使后面色组混有前面色组颜色,这叫窜色。窜色会使印刷品色彩失真。窜色和油墨质量、纸张质量也有关系。

当印刷下图(图十二)一样的印刷品时,你会发现在许多印刷厂印出来的东西会有图十三的情况,就是印刷品中间的图的下面会有一个和图对应的影子,这叫做鬼影。产生鬼影的原因是,原来设计的印刷品中间有一个淡颜色的“窗口”,版面其它部分又是用墨量很大的实地,靠版辊在压过“窗口”时,会有油墨被剩余,这样被剩余的油墨就在这“窗口”下面留下了一个影子。海德堡印刷机有消除鬼影机构(选购件),新纪元印务配备了这机构。

在印刷实地和平网时,我们常会发现,在离咬口一定距离的地方,有一道横杠,这道横杠比上下版面的颜色略深,这就是墨杠。墨杠的产生和水杠相仿,也是由于印刷机的墨辊和印版滚筒是一周一周、周期性运转的,PS版在印版滚筒上并不是360度完整包裹的,还有一部分缺口,所以产生的墨杠会在印张的一个固定位置,并且四个色都在同一位置(但一般和水杠位置有一定距离)。印刷一个单色样张时,墨杠也并不明显(海德堡印刷机看不到),但当四个色叠加到一起时,墨杠就比较明显。当印刷多色叠加的实地或平网时,墨杠在所难免,但海德堡印刷机的墨杠也是很轻微的。

当我们看到一张印刷品的颜色失真,如果不是当初图片校色的疏忽,那就是偏色了。譬如照片上的人像,脸色过份泛红……

偏色的原因是:

第一,给墨不准确。一般印刷机的给墨是手动的,全凭经验和手感,输墨装置也很简单,所以很难把握。

第二,拼版印刷引起的。印刷机的输墨装置,实际上是把给墨辊分成许多区域(海德堡SM74分23个区域),再根据PS版上对应区域的图文情况确定给墨量,如果我们在一套版上拼版印刷下图(图十四)一样的印张,由于在6~12墨区上部红、黄色比较重,所以红、黄两色组在这个区域墨量较大,而下面的照片也在同一墨区,所以照片的红、黄难免要偏大。由于在油墨传递的过程中,还被窜墨辊左右研磨,所以5、4、3墨区和13、14、15墨区的红、黄也会受到影响。示意图中,右下角的人物图片是正常色,6~12墨区的人物图片偏色最严重,12~17墨区的人物图片略有偏色。当然,这张示意图是我特意制作的,为了说明问题有意夸大了偏色现象,实际印刷时是不会有这么大偏色的(其它印刷厂我不敢断言)。这版面就是我们公司宣传册上的版面,我们公司的宣传册的印刷效果即是明证。

因此,如果印刷品色彩要求很高,拼版时就得注意。如果是画册,一般内页的色彩、格调会比较接近,但封面、封底往往会运用大面积实地,有时,由于P数等原因,为了节省印刷费用,客户会要求把封面和几个内页拼在一套版上印刷,这时,这些内页就会受到封面、封底颜色的影响。6、滚筒部分

——为什么叫胶印?从下图(图十五)我们看到,水、墨首先到达PS版上,这固定PS版的滚筒叫印版滚筒;印版滚筒下面的叫橡皮滚筒,橡皮滚筒是在滚筒上包裹一块胶皮而得名的;橡皮滚筒下面的叫压印滚筒。纸张是通过橡皮滚筒和压印滚筒之间被印刷的。

也就是说,PS版首先将图文印在橡皮滚筒的胶皮上,胶皮再依靠它和压印滚筒之间的压力,把图文印刷在通过他们之间的纸张上。这里胶皮起了转移图文的作用。因为是由胶皮来转移印刷的,所以叫胶印,也叫转移印刷。我们知道,在PS版上图文是正的,印到胶皮上就是反的,胶皮印刷到纸张上又变成正的。

为什么要用胶皮来转移呢?这里利用了胶皮的弹性。大概在上个世纪上半叶,那时的平板印刷机是没有橡皮滚筒,印版直接和纸张接触,把图文印刷在纸张上的。美国的一位工程师,为了让图文印刷得清楚些,便在压印滚筒上绑了块胶皮作为衬垫,他在印刷时,机器空走了一圈(没有进纸),但后面一张纸又过去了,他发现压在纸张背面的图文比正面更清楚,于是,他发明了胶印机。

当然,现在的胶印机的滚筒是极其精密的,不可能让印刷人员随便绑块胶皮。象新纪元印务,即使是橡皮滚筒上的胶皮的选用也是极其讲究的。

一般胶印机,其胶皮底下还需垫呢子(和呢子大衣的呢子相似,但有区别,印刷用呢子厚薄比较均匀),这叫软包衬。软包衬的缺点是印刷网点会变形(因为相对较软,弹性大),作用是能够弥补印刷机精度不高的缺陷。海德堡印刷机的胶皮是直接包在橡皮滚筒上的,没有衬垫,这叫硬包衬。

7、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是计算机飞速发展,和机械制造完美结合的机电一体化成果。如果说前面所说的是印刷机的躯体的话,控制中心就是印刷机的大脑。一般印刷机没有控制中心,也就没有大脑——它的大脑是操作人员。

陕西新纪元印务有限公司拥有的海德堡SM74-4印刷机的控制中心是CP2000智能化印刷控制系统(见图十六、十七)。在控制中心,就能控制印刷机的输墨、输水系统,PS版的调整、对准,规矩调整和对准,以及印刷活件的存储、保存……

三、印刷人员工作流程

当制版车间将一套晒制完成,并打好孔的PS版交给印刷车间后,印刷车间将做以下工作:

第一步,机长操作:将PS版放到控制中心台上的固定位置,控制中心根据PS版上图文,确定各色组上各墨区的给墨量。这一步一般印刷厂没有,而是在PS版挂到机器上后,由机长手动在墨槽调节墨量。

第二步,挂版:助手将PS版分别插到对应色组的版槽上,海德堡印刷机自动将PS版挂到印版滚筒上,并前后夹紧。这一步,一般印刷厂由助手用扳子打开版夹,手工将PS版挂上、夹紧。一个助手挂版同时,另一个助手在印刷机输纸端将纸张放到输纸台上,俗称上纸。

第三步,印刷出样张。

第四步,将样张放到控制台上,根据样张,微调规矩和输墨、输水。一般印刷厂,如果规矩不准,需要用扳子将PS版取下,重新挂版;输墨、输水调整,须爬上机器。

第五步,重复第三、第四步,如果客户跟机看样,则作出判断,告诉机长,机长作出回答或调整,直到印出满意样张。

第六步,正式印刷

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研究?设计] 收稿日期:2005208215作者简介:彭文华(1972-),男,江西永新人,学士学位,讲师,主要从事涂布机、分切机等印刷包装机械的设计工作和机制工艺 方面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已发表论文9篇,获实用新型专利1项(喷涂式热熔胶涂布机)。 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与核心技术 彭文华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摘 要:介绍了凹版印刷机的生产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并对凹版印刷机的牵引、干燥、对版、刮墨等技术进行了分析,可供广大设计人员和操作工艺人员参考。关 键 词:凹版印刷机;工作原理;核心技术 中图分类号:T S 8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22895(2006)022******* 1-双工位放卷部分;2-气液纠偏机构;3-凹版印刷部分;4-烘箱干燥部分;5-套印对版部分;6-导辊;7-动力牵引机构;8-双工位收卷部分 图1 六色凹版印刷机总结构示意图 0 引 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凹版印刷技术在国内发展极其迅速,凹版印刷机在国内的制造技术和水平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由于凹版印刷比柔性版印 刷质量高,所以柔性版印刷技术的推广在国内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凹版印 刷机与胶印机相比具有独特的优点, 其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适用于 多色印刷,可用于对玻璃纸、BO PP 、 PET 、PE 、PV C 、 铝箔等卷筒状材料进行多色连续印刷,是许多彩印厂必备的印刷生产线,具有广阔的应用价值。了解和掌握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技术,对提高该设备的设计制造水平及操作技巧具有重要的作用。这里作者根据自己对凹版印刷机的开发设计经验,向大家介绍凹版印刷机的工作原理和主要技术。1 凹版印刷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目前在凹版印刷中应用最广的是六色凹版印刷机。该设备的总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主要由双工位放卷部分、动力牵引部分、气液纠偏部分、凹版印刷部分、烘箱干燥部分、套印对版部分和双工位收卷部分等组成。其实物外观图见图2。六色凹版印刷机的生产流程如图3所示。印刷时首先按图1所示的走线方向,将卷筒基材穿好,然后慢速启动电机,放卷卷筒基材在动力牵引机构的连续牵引下,利用气液纠偏机构控制基材的横向偏移,然后基材就进入第一色印刷组进行印刷,印刷后利用电热烘箱产生的热风对其印刷表面进行干燥, 使印刷油墨中的溶剂图2 六色凹版印刷机外观图充分挥发后再依次进入其它印刷色组进行印刷和干燥,最后利用收卷装置对印刷成品进行收卷即完成了卷筒基材的多色印刷加工工序。可以通过调节前后2个动力 牵引机构对基材的牵引速差和控制收卷装置的离合器张力及放卷装置的制动器阻力,使卷筒纸在牵引过程中形成一定的张力;通过调节调偏辊使卷筒基材运行平整、不起皱;通过调节套印机构,改变2印刷组之间基材的长度来纵向对版;通过调节版辊的轴向移动量来横向对版,实现对卷筒基材的多色套印,从而达到所需的印   第24卷第2期2006年6月   轻工机械 L ight I ndustry M achi nery   V o l .24,N o.2. June .,2006

海德堡印刷机操作手册

xxxx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 印刷车间 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操作指导书 文件编号: 文件版本: 发放号码: 受控状态: 生效日期: 编制: 审核: 批准:

目录 一、目的 二、适用范围 三、应作文件 四、生产设备 五、胶印简单流程图 六、技术参数 七、劳动安全及生产要求 八、设备操作与保养 1、目的

本操作指导书为设备操作人员操作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进行相关的质量检验提供工作指导。 2、适用范围 本操作指导书适用于xxxxxxxxxxxxx股份有限公司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胶印设备。 3、应用的文件 《海德堡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使用说明书》 4、生产设备 德国海德堡机械有限公司所生产四开五色平版印刷机 介质 电压:380V 额定电流:30A 频率:50HZ 气压:≥6kg/c㎡ 温度: 18oC—25oC; 相对温度:45%—65% 5、胶印简单生产流程图

6、技术参数 6.1印刷材料: 最大纸张尺寸:600*740mm (尺寸F)530*740mm(尺寸C) 最小纸张尺寸:210*350mm 最大纸张厚度:0.8mm 6.2油墨/上光: 6.2.1 只能够使用单张纸胶印机专用印刷油墨和上光材料。 6.2.2 上光装置中只允许使用水基分散上光液,在使用紫外线上光液时,则 需要使用专手型印刷机型。 6.3 自动清洗装置使用清洗液 只允许使用具有下列特性的清洗液: 闪点至少达到55℃。 苯含量要低于0.1% 二甲苯和混合二甲苯的仿量小于1% 芳香烃物质含量(>Cg)小于1% 清洗剂中不得带有氯化烃,氯化氟代烃,共同点烯,h-已烷,二胺和酰胺。 6.4 清洗剂和溶剂:

水性印刷机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

水性印刷机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课程小结 一、水性印刷机的种类 1、水性印刷机的组成:主要由送纸单元、印刷单元、开槽单元、模切单元、堆叠单元组成。 2、水性印刷机的种类:低档型、中档型、高档型。 二、水性印刷机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中档上印带开槽模切机构造原理图 1、工作原理: 此类型机是采用后踢式送纸(或前缘吸附滚轮摩擦方式),利用每个机组单元的带纸压轮传送瓦楞纸板;在纸板传送过程中,纸板的面纸与印刷滚筒上的印版相接触,通过压印辊和印版的压力印刷出图文后,进入压线开槽和模切单元作业,最终成纸箱未接合形状。 2、送纸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送纸单元主要由:前、后、左、右挡板,推板,吸风装置,除尘毛刷和上、下送纸胶辊构成。 3、印刷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印刷单元主要由:胶辊、网纹辊、印刷辊、底压辊、带纸压轮和输墨装置构成。 4、开槽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开槽单元主要由:预压线轮、压线轮和开槽刀轮构成。 5、模切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模切单元主要由:模版辊、砧垫辊、修磨装置和带纸压轮构成。 6、堆叠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堆叠单元主要由:接纸臂、输送台和收纸台构成。 ◆高档下印带开槽模切机构造原理图 1、工作原理: 此类机型是采用前缘吸附滚轮摩擦方式送纸,利用每个印刷单元的真空吸附系统,将所要生产的瓦楞纸板背面平整的吸附在传送小轮上,在纸板传送过程中,纸板的面纸与印刷滚筒上的印版相接触,通过压印辊和印版的压力印刷出图文后进入干燥单元,干燥单元配有的干燥装置将对纸板表面的水墨进行干燥,最后进入压线开槽和模切单元作业成纸箱未接合形状。 2、送纸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送纸单元主要由:前、后、左、右挡板,前缘送纸机构,吸风装置,除尘毛刷和上、下送纸胶辊构成。 3、印刷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印刷单元主要由:腔式刮刀(或胶辊)、网纹辊、印刷辊、压印辊、真空吸附机构、传送小轮和输墨装置构成。 4、干燥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干燥单元主要由:真空吸附机构、传送小轮和干燥装置(热风装置、红外线装置等)构成。 5、开槽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开槽单元主要由:预压线轮、压线轮和开槽刀轮构成。 6、模切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模切单元主要由:模版辊、砧垫辊、修磨装置和带纸压轮构成。 7、堆叠单元各部位名称及功能: 堆叠单元主要由:震动接纸臂、输送台和收纸台构成。 三、揭开网纹辊的神秘面纱 1、网纹辊的作用:定量均匀的向印版传递油墨。 2、网纹辊分为“金属网纹辊”和“陶瓷网纹辊”两大类。 3、金属网纹辊的特点: ①制造成本低;②适合印刷普通文字、线条和实地;③加工速度慢,加工精度低;④网墙宽阔,网孔形状一般为菱形;⑤网穴排列角度为45°;⑥网纹辊线数较低;⑦耐磨性差、使用寿命短。 4、陶瓷网纹辊的特点: ①陶瓷层化学稳定性好,辊面耐腐蚀性佳,使用寿命长;②网穴平滑,载墨量大,传墨性好;③蜂巢形网穴排布,且网穴墙壁薄细坚硬,可获得较均匀的水墨墨层,图文色调再现性好;④能加工成高网线数,改善印刷精美度,并可抑制网点扩大现象。 5、网纹辊网穴的形状: 网穴(也称网孔)是指在网纹辊辊体表面上,雕刻出形状一致、分部均匀的细小凹孔。其形状有斜齿形、四棱锥形、六棱锥形、四棱台型和六棱台型等。目前被广泛采用的网穴形状多是六棱台形的。 6、网纹辊网穴结构: ◆单个网穴的结构: 网穴开口:表示网纹辊表面单个细小网孔的宽度; 网穴深度:表示网纹辊表面单个细小网孔的深度; 网墙:表示相邻两个网孔之间的隔离距离。 7、载墨量:网纹辊网穴储存水墨的能力,单位为BCM/in2。 8、传墨量:水墨自网纹辊网穴中转移到印版的能力,单位为BCM/in2。 9、网纹辊的线数与传墨性能的关系:网纹辊的线数是指单位长度里的网线的线数,单位为线/英寸(LPI 或Lin)或线/厘米(LPCM或L/cm)。网纹辊的线数决定着:传墨量的大小;传墨量的均匀性。 10、网纹辊的日常保养技巧 ◆要注重的细节 ①保持设备的清洁干净;②使用干净的水性油墨;③保证擦版布的干净;④注意原纸的质量;⑤严禁对网纹辊进行刮、碰、撞。 ◆做好网纹辊的清洁工作 1)、日常清洗 ①要有足够的清洗时间;②用铜刷(金属网纹辊)或钢刷(陶瓷网纹辊)进行清洗;③用洗机水或专用网纹辊清洗液清洗。 2)、定期清洗 ①使用网纹辊专用清洗液进行清洗;②低压喷射清洗法;③超声波清洗法;④化学溶剂浸泡法。3)、其他方面 ①使用干净的水清洗网纹辊;②定期清洁夹持刮刀的金属板;③防止网纹辊靠近热源。 11、网纹辊的检查方法:①外观检查②用放大镜检查网穴

印刷机结构与工作原理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印刷機結構: ?視覺定位系統 ?擦拭系統; ?錫膏填塗系統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視覺定位系統 CAMERA的結構: ?兩個鏡頭,STENCIL+PCB ?一個PCB STOP SENSOR 可作錫膏覆蓋率檢查: ?用CAMERA的PCB鏡頭 ?可設定覆蓋率參數,不合格的機器會自動提示 視覺定位系統 PCB STOP SENSOR感應到PCB后.PCB 停 CAMERA的兩個鏡頭分別識別stencil和PCB上的MARK,以識別的圖像完全重合為基准,來完成定位精准度,在校對位置時,PCB不動,只有STENCIL可移動調整.(分X.Y. )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真空擦拭杆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溶劑棒 導紙杆輔動軸 真空擦拭杆 擦拭系統 1.擦拭時由氣缸將擦拭杆頂起,使擦拭紙與鋼板接觸. 2.濕擦時的溶劑量要控制在濕擦完畢時,濕的擦拭紙正好被用完. 3.溶劑的噴量可通過調整溶劑泵的頻及沖程來進行控制.

印刷機結構與工作原理 ; 錫膏填塗系統 1.刮刀采用鋼刮刀.角度標準45~60度,現用60度. 2.印刷時錫膏在鋼板上是滾動,一般滾動的直徑為1~1.5cm 3.刮刀的壓力一般為0.5+0.1 kg/inch 锡膏印刷现在被认为是,表面贴装技术中控制最终焊锡节点品质的关键的过程步骤。印刷是一個建立在流體力學下的制程,它可多次重復地保持,將定量的物料(錫膏或黏膠)涂覆在PCB的表面,一般來講,印刷制程是非常簡單的,PCB的上面與絲網或鋼板保持一定距離(非接觸式)或完全貼住(接觸式),錫膏或黏膠在刮刀的作用下流過絲網或鋼板的表面,并將其上的切口填滿,于是錫膏或黏膠便貼在PCB的表面,最后,絲網或鋼板與PCB分離,于是便留下由錫膏或黏膠組成的圖像在PCB上. 在印刷锡膏的过程中,基板放在工作台上,机械地或真空夹紧定位,用定位销或视觉来对准。或者丝网(screen)或者模板(stencil)用于锡膏印刷。在手工或半自动印刷机中,锡膏是手工地放在模板/丝网上,这时印刷刮刀(squeegee)处于模板的另一端。在自动印刷机中,锡膏是自动分配的。在印刷过程中,印刷刮刀向下压在模板上,使模板底面接触到电路板顶面。当刮刀走过所腐蚀的整个图形区域长度时,锡膏通过模板/丝网上的开孔印刷到焊盘上。 在锡膏已经沉积之后,丝网在刮刀之后马上脱开(snap off),回到原地。这个间隔或脱开距离是设备设计所定的,大约0.020"~0.040"。脱开距离与刮刀压力是两个达到良好印刷品质的与设备有关的重要变量。 如果没有脱开,这个过程叫接触(on-contact)印刷。当使用全金属模板和刮刀时,使用接触印刷。非接触(off-contact)印刷用于柔性的金属丝网。 手工印刷機(MANNAL PRINTERS) 手工印刷機是最簡單而且最便宜的印刷系統, PCB放置及取出均需人工完成,其刮刀可用手把或附在機台上,印刷動作亦需人手完成,PCB與鋼板平行度對準或以板邊緣保証位置度均需依靠作業者的技巧,如此將導致每印一塊PCB,印刷的參數均需進行調整變化。 半自動印刷機(SEMIANTOMATIC PRINTERS)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印刷制版工艺原理 第一章图像数字化与图文处理方法1 第一节数字图像1 一、图像和数字图像1 二、数字图像函数4 三、数字图像的主要优点5 四、数字图像的颜色模式和色域空间5 五、数字图像的文件格式8 六、图像扫描仪的基本性能和工作原理12 七、色位深度及其对图像的影响15 第二节扫描前的准备工作15 一、扫描仪的选择16 二、扫描原稿的审稿16 第三节图像扫描的定标原则17 一、全阶调定标法17 二、黑白场定标18 第四节扫描参数的计算与调整21 一、扫描参数的设定21 二、扫描分辨率的设定22 第五节彩色桌面出版系统24 一、彩色桌面出版系统的组成24

二、页面描述语言的基本概念24 三、彩色桌面出版系统使用的设备26 四、彩色桌面出版系统图文复制工艺流程26 第二章数字图像的调节与校正28 第一节数字图像基础28 一、数字图像的基本参数28 二、控制图像分辨率、图像大小和文件大小的方法30 第二节图像调整的基础知识33 一、颜色的基础知识33 二、图像调节的内容37 第三节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层次的调节37 一、层次调节的必要性37 二、Photoshop中重要层次调节工具的性能及用途38 三、层次校正41 第四节颜色校正44 一、颜色校正的必要性44 二、在Photoshop中的颜色校正45 三、颜色校正方法51 四、层次调节和颜色调节是否会有相互影响53 第五节图像清晰度强调53 一、清晰度强调的必要性54 二、清晰度强调原理54

三、在Photoshop中图像清晰度的强调56 四、去网处理58 第六节在Photoshop中使用专色通道创建印刷用专色色版58 一、创建专色通道59 二、输出专色色版61 三、将专色与印刷四色相混合61 第三章数字印刷工艺62 第一节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和成像原理62 一、数字印刷的工艺流程62 二、数字印刷成像原理62 第二节数字印刷的特点和功能部件65 一、数字印刷的特点65 二、数字印刷的功能部件66 三、数字印刷系统的颜色合成方式67 中篇 第四章图像的色彩复制68 第一节图像色彩复制原理68 一、有关图像复制的基本概念68 二、色彩的分解与合成68 三、色差的产生71 四、颜色复制误差的校正74 第二节灰平衡77

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

凹版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概述 凹版印刷起源于中世纪的雕刻凹版画,它与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孔版印刷一样,是印刷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印刷中的一种主要印刷方法。 一、凹版印刷及其特点 凹版印刷因其版面特征而得名。凹印版的图文部分低于版面,它以不同的深度凹入印版来表现原稿图像的不同层次,空白部分处于同一版面上。印刷时,先将油墨填涂于印版上,然后用刮墨刀把印版表面的油墨刮掉,再通过压力的作用,使存留在印版凹陷部分(即图文部分)的油墨与纸(或其它承印物)接触,将该部分油墨转印到纸张(或其它承印物)上,则得到所需的印刷品。 凹版印刷与复印的区别是,它通常以高速度进行批量生产,而复印只从原稿直接制作少数复印件。印刷产品有书籍、报纸、杂志、课本、图片、画册、地图、招贴、商品目录、表格票据、有价证券、包装材料和各种日用印刷品等。凹版印刷与平、凸版印刷相比较,其突出的优点是印刷质量好,通过不同深浅程度的油墨层,能将连续性色调原稿丰富的层次较完整地表现出来,墨色厚实,色彩鲜艳,富于立体感,它的墨层比平印产品厚5倍之多,比凸印产品厚2倍以上。由于凹印具有能在各种大幅面的高级纸张、粗糙纸张、塑料薄膜和金属箔纸等承印物上印刷并能达到很高质量的优点,在现代印刷中常用来印刷各种精美的画册、画报,尤其在包装装潢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如各种造型的商标、折叠纸盒、软包装材料(玻璃纸和各种薄膜材料)、礼品装材料、各种类型的包装纸和其他商品的包装、装潢材料的印刷等均可采用凹版印刷。又由于凹版印刷的印版耐印力高,在大批量印刷中优势最为明显,经济效益很好。 总之,凹版印刷具有墨层厚、色彩鲜艳、耐印力高、适用范围广、适合连续绵延的图案的印刷。现已广泛应用于塑料包装印刷、纸制包装印刷、装饰印刷、转移印花、出版印刷等领域。 二、凹版制版工艺的发展 凹版制版是凹版印刷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随着技术的发展,凹版制版工艺也发生了变化。 从凹印工艺本身来讲,随着工艺技术的变化,凹印工艺也经历了其兴衰变化的历史。 在15世纪中叶,凹印版的制作首先是用手工的方式完成的。手工用刻刀在铜版或钢板上挖割。 17世纪初,化学腐蚀法被用于凹印版的制作。具体做法是:先在铜层表面涂一层耐酸性的防腐蚀蜡层,然后用锐利的钢针在蜡层面上描绘,经描绘的线条的蜡层被破坏,使得下面的铜面外露,并在下一步的腐蚀过程中与酸性溶液接触,从而形成下凹的痕迹。 18~19世纪期间多项技术的发明和应用,给凹版制版工艺的巨大变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包括:1782年发现重铬酸钾具有感光性;1839年照相技术的发明;1839年发现重铬酸钾曝光前后物理性能的不同;1864年碳素纸转移法等;1878年照相凹版技术诞生,并于1890年在维也纳正式投入生产。照相凹版法采用照相技术制作胶片,利用碳素纸作为中间体,从而彻底代替了手工雕刻,极大地提高了制版的质量和速度,但由于工艺特点的限制,使得当时的凹版印刷仍然只能印刷较低档次的印件,而随后出现的布美兰制版法也未能从根本上提高凹印的质量。 直到出现了电子雕刻凹版工艺,从而使凹印版上不再单纯依靠一维变化来反应浓淡深

凹版印刷机工作原理与应用

第一章概论 凹版印刷作为印刷工艺的一种,以其印制品墨层厚实,颜色鲜艳、饱和度高、印版耐印率高、印品质量稳定、印刷速度快等优点在印刷包装及图文出版领域内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1.1凹版印刷原理及特点 1.1.1 凹版印刷的原理 凹版印刷从其名称上就可以得知:它的文字图像是凹入版面的。也就是说凹版的空白部分都在同一平面上(版面),而图文部分位于空白部分之下,并以不同深度凹入版面来表现原稿图像的浓谈层次。这样的印版称之为凹版。用凹版复制图像的印刷称为凹版印刷。 原稿上的暗调层次在凹版上相应的印刷部分,其低凹的深度大;反之,原稿上最明亮的层次在凹版上相应印刷的部分,其低凹的深度就浅。因此,凹版的印刷部分是根据其凹下去的深浅程度所含的油墨的不同来表现印刷图像的深浅层次。 1.1.2 凹版印刷的特点 凹版印刷与凸版、平版相比较,凹版保存并传递油墨的载体是网穴。由于网穴的油墨容积可以各不相同,所以传递的油墨量也就各异,因此,凹版印刷的印品与平、凸、丝网印刷相比,具有墨层厚实、色彩鲜艳、层次清晰丰富和真实感强等特点。

(1)墨层厚实。一般来说,印刷的油墨层厚度乎印约2ym,凸印约7严m,而凹印可达9—20Pm,仅次于丝网印刷,墨层的厚实可产生许多特殊效果,如立体感强,能在大幅面的粗质纸、塑料薄膜和金属箔上印刷的优点。 (2)墨层干燥快,不需要喷粉,可以进入下一工序。 (3)凹版印刷属于干式叠印,无润版液干扰,图像质量和纸张尺寸比较稳定。 (4)承印材料适应广。 (5)耐印率高,适合大批量印刷。 目前,凹版印刷的印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纸包装,如烟盒、酒盒、酒标、香皂盒、药盒等等。 塑料软包装,如食品包装、化妆品、医药包装、种子包装、工业品包装等。 有价证券印刷,如钞票、邮票等。 第二章凹版印刷的分类 按承印物形状,凹版印刷可分为单张印刷和卷筒印刷。按制版的方式不同,凹版又可分为腐蚀凹版和雕刻凹版两大类。腐蚀凹版又包括照相凹版和照相加网凹版。雕刻凹版包括电子雕刻凹版、激光雕刻凹版、机械雕刻凹版和手工雕刻凹版。 2.1 雕刻凹版 雕刻凹版是用刻刀直接在印版滚筒的表面刻出与原稿图文相对应凹版印刷凹版印刷的凹坑,按刻刀的控制方法可分为手工雕刻凹版,机械雕刻凹版及电子雕刻凹版。 2.1.1 手工雕刻凹版 手工雕刻凹版是技术人员用刻刀在印版滚筒的表面按照原稿图文进行手工雕刻制成的,印版材料可用铜板或钢板。手工劳动繁重,制版费用大,周期长。但是手工雕刻的凹版线条清晰,印刷品层次感强,难以伪造。大多用于制作有价证券及高质量艺术品的印刷凹版。 2.1.2 机械雕刻凹版 机械雕刻凹版是用机械控制刻刀在印版滚筒的表面进行雕刻制作的,它减轻了手工雕刻的繁重劳作,制版速度快,周期较短,制版费用也较低。主要用于制作有价证券的印刷凹版。 由于手工和机械雕刻制版的费用较高,制版周期长,所以使用范围受到限制。但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就防伪包装来说,手工雕刻凹版也许就是最好的制版方法。因

平台印刷机的设计

目录 一、工作原理 (2) 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3) (一)设计数据 (3) (二)设计基本要求 (3) (三)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3) (四)方案比较及组合 (8) (五)运动循环图 (9) 三、平台打印机机构系统——凸轮从动件的设计 (10) 四、机器运动简图 (12) 五、机械设计总结与感想 ...................................................... 一、工作原理 平台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复印原理,即将铅板上凸出的痕迹借 助于油墨压印到纸张上。平台印刷机一般由输纸、着墨(即将油墨均 匀涂抹在嵌于版台上的铅板上)、压印、收纸等四部分组成。如图 6-9所示,平台印刷机的压印动作是在卷有纸张的卷筒与嵌有铅板的 版台之间进行的。整部机器中各机构的运动均由同一电动机驱动。运 动由电动机经过减速装置i后分成两路,一路经传动机构Ⅰ带动版台 作往复直移运动,另一路经传动机构Ⅱ带动滚筒作回转运动。当版台 与滚筒接触时,在纸张上压印出字迹或图形。版台工作行程中有三个 区段。在第一区段中,送纸、着墨机构相继完成输纸、着墨作业;在

第二区段中,滚筒和版台完成压印动作;在第三区段中,收纸机构进 行收纸作业。 图--1 二、机器的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一)设计数据 (1)要求构思合适的机构方案实现平台印刷机的主运动:版台作往复直移运动,滚筒作连续间歇转动 (2)为了保证印刷质量,要求在压印过程中,滚筒与版台之间无相对滑动,即在压印区段,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与版台移动速度相等。(3)为保证整个幅面上的印痕浓淡一致,要求版台在压印区内的速度变化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应尽可能小); (4)要求机构传动性能良好,结构紧凑,制造方便。 (三)主传动运动方案分析及选择 根据前述设计要求,我们选用低速型,版台应作往复移动,行程较大,且尽可能使工作行程中有一段匀速运动(压印区段),并有急回特性;滚筒作间歇(滚停式)或连续(有匀速段)转动。这些运动要求不一定都能得到满足。但一定要保证版台和滚筒在压印段内保持纯滚动关系,即滚筒表面点的线速度和版台速度相等,这可在运动链中加 入运动补偿机构,使两者运动达到良好的配合。由此出发构思方案。 (1)版台传动机构方案

凹版印刷机结构与输墨原理

凹版印刷机结构与输墨原理(图解) 发表于:2010-02-26 来源:我的耗材网发布人:李法华频道:资讯导购分类:印刷基础知 识 【我的耗材网| https://www.doczj.com/doc/5d17424025.html,】凹版印刷,采用直接印刷方式,印刷机的结构比平版印刷机简单,自动化程度高,印刷速度快,印版耐印力可达100万印以上,是其它印刷方法无法相比的。 凹版印刷机,按照印刷幅面,分为单张纸凹印机和卷筒纸凹印机。现在使用最多的是卷筒纸的凹版印刷机。 凹版印刷机,根据印刷品的用途,常常配备一些辅助设备、提高印刷及印后加工的能力。例如,作为书刊用的凹印机,在收纸部分附设有折页装置;作为纸容器的凹印机,附设有进行冲轧纸盒的印后加工设备。无论哪一种凹版印刷机,都由输纸部分、着墨部分、印刷部分、干燥部分、收纸部分组成。其中着墨机构、印刷机构、干燥系统具有特色。 (一)着墨机构 凹版印刷机的着置机构由输墨装置和刮墨装置两部分组成。输墨的方式直接和间接两种。 直接着墨方式是把印版滚筒的1/3或1/4部分,浸入墨槽中,涂满油墨的滚筒转到刮墨刀处,空白部分的油墨被刮掉,如图5-19(A)。 间接着墨的方式是由一个传递油墨的胶辊,将油墨涂布在印版滚筒表面,胶辊直接浸渍在墨槽里。如图5-19(B)。 图5-19输墨方式

刮刀装置由刀架、刮墨刀片和压板组成。刮墨刀片的厚度、刀刃角度以及刮墨刀与印版滚筒之间的角度可以调整。 (二)印刷机构 由印版滚筒和压印滚筒组成。凹印是直接印刷,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把印版网穴中的油墨转移到承印物上,因此,压印滚筒表面包复有橡皮布,用以调节压力。 (三)干燥系统 用于凹版印刷机的干燥系统,可以采用红外线干燥、蒸气干燥以及空气干燥等。油墨干燥的速度应与印刷速度相匹配。

第八章CTP制版原理及其工艺

第七章计算机直接制版原理及工艺 第一节计算机直接制版概述 一、计算机直接制版概念 所谓计算机直接制版(Computer to plate,简称CTP)就是用计算机把原稿文字图像经数字化处理和排版编辑,直接在印版上进行扫描成像,然后通过显影、定影等后处理工序或免后处理制成印版。与传统的胶片晒版工艺相比具有工序简单、无需出片、晒版且制版周期短等优点。 二、计算机直接制版的发展 CTP(Computer-to-plate)技术出现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这个时期是直接制版技术研究的初期阶段。所以在此期间,无论是技术方面还是制版质量方面,都不很成熟。到了九十年代,设备制造厂商与印刷厂家密切配合,加速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开发步伐,并在此期间达到了成熟和工业化应用的程度。于是,在1995年Drupa印刷展览会上,展出了42种CTP 系统。 这一举措立刻引起印刷业对这项技术的极力关注。在1995-1997年之间,就有许多大型印刷公司采用了CTP系统,实现直接制版工艺,但是由于直接制版机在此期间仍十分昂贵,所以限制了这项技术在各中小型企业的使用和推广。1997年-1998年期间,直接制版机的价位大幅度下降,并且直接制版版材开始成熟和发展,所以大量中小型印刷厂开始接受并使用CTP技术。针对印刷厂的情况,开发的机器幅面包括对开,8开,16开不等。据统计,美国到1997年,已有65%的大型印刷厂(员工在100个以上)使用了CTP技术。据美国印刷技术权威机构GATF的调查,从1995-2000年期间,全世界已安装及预计安装CTP系统的数目如下(含报纸印刷业使用的CTP系统,包括8开,对开,全开机总计): 表7-1 1995-2000年CTP应用情况 从这组数据看来,CTP的应用普及速度以每年一倍以上的速度增长着。从1995年到1998年的3年期间,增长的速度竟高达10倍。 CTP系统之所以可以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用户群中普及,除了它有良好的制版性能和取消了软片应用的优点外,CTP技术适用范围的扩大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的直接制版机可以适合大幅面,小幅面的印刷尺寸,单双色印刷和四色彩印,报纸印刷和商业印刷等多种情况的需要。所以,使用起来十分灵活。 而且,近些年来,版材的开发和改进速度也十分迅速。CTP设备价格在五年内大幅度的下降促进了市场的上升与开发。 1998年6月美国报协主办的NEXPO98展览会上,共有11家厂商展出了各自的CTP系统。但没有一家有影响的厂商推出新的激光照排机及相关技术。这充分显示各厂家对CTP技术已不再犹豫,已进入实用阶段。 三、计算机直接制版特点 1.计算机直接制版标志着印前工作流程的完全数字化 印版既是印前处理的最终效果,也是划分印前和印刷的分界线。计算机直接制版之前的印前技术,仅仅实现了印前工作流程部分的数字化。而计算机直接制版实现了数字页面向印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

印刷机原理与结构 名词解释: 1.印刷: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 上的工艺技术。 2.印刷机的共轴传动:共轴传动技术是指印刷机中部分或全部机 组的动力来源于同一电机驱动的机械长轴,通过齿轮传动机构 等把运动和功率传到这些机组,这些机组之间并没有传动关系,即这些机组的动力来源于同一机械机械长轴,共用同一根轴, 简称工轴传动 3.印刷机的无轴传动:无轴传动是指印刷机中每个机组,甚至是 每个滚筒或辊子的动力都是相互独立,分别采用单独的伺服电 动机按照运动控制器发出的程序指令进行驱动从而保证各机 组同步运转的传动方式。 4.压纸吹嘴机构功能:1.在分纸吹嘴吹起纸堆最上面的一张纸时, 压纸吹嘴立即向下压住纸堆,以免送纸吹嘴将下面的纸张带着; 2.在压纸吹嘴压住纸堆后便吹气,使分纸吹嘴分离出来的纸张 完全与纸堆分离,以便输送;3.探测纸堆高度 5.承印物定位原理:定位沿两个方向同时进行,通过前规进行上 下方向的定位,通过测规进行来去方向的定位。 6.超越递纸式递纸装置:当承印物在输纸板前经过前规预定位及 侧规定位后,通过加速机构使承印物加速到略大于压印滚筒的 表面速度,把承印物牢靠地推到压印滚筒上的前规进行定位,

再由压印滚筒的咬纸牙排咬住承印物进行印刷。 7.组合上摆式前规的特点:定位时间长,不利于高速度,高质量 印刷。 8.组合下摆式前规的特点:定位时间长,定位精度较高,有利于 高速度,高质量印刷。 9.采用两倍径或三倍经压印滚筒的特点如下:○1有利于将油墨转 移到承印物上,便于下一色组油墨的叠加与套印○2可以减少印刷过程中承印物的交接次数,消除了多次交接时所产生的交接误差,从而保证了套印的精准,确保印刷质量的稳定○3有利于保持承印物的平整度,特别适合厚的承印物或硬的承印物的印刷○4有利于保证套印准确性和减轻印迹蹭胀○5由于压印滚筒直径大,承印物在印刷是弯曲的力度小,承印物托稍在与橡皮布分离时,反弹力小,反弹到橡皮布滚筒的可能性就小,这样承印物被蹭胀和橡皮布受损的可能性就减小 10.传纸形式的特点:○1压印滚筒咬牙传纸○2链条咬牙传纸○3传纸 滚筒咬牙传纸 11.离让值:和压状态下两滚筒中心矩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 12.同时离合压:橡皮布滚筒与印版滚筒,压印滚筒同时合压或离 压 13.顺序离合压:橡皮布滚筒先与印版滚筒合压,转过一个角度后, 再与压印滚筒离压合压 14.轴制动:制动力施加在与纸卷芯部相固连的轴(或制动环)上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版原理与工艺》课程标准 制定人:陈春霞审核人:侯旋核准时间:2018.8.26 一、课程标准定位 1.课程名称 《制版原理与工艺》 2.修订版本 2017级第2版 3.教学对象: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二年级 4.学时学分 学时:56 学分:3.5 5.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开设的专业能力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从事印刷、制版企业生产一线工作所需要的印刷工艺设计和制定能力,设备操作能力,是学生顶岗实习前的必修课程。 6.先修课程和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印刷技术基础》 后续课程:《印刷原理与工艺》、《印刷质量检测与控制》 7.参考教材 《制版工艺》郝晓秀主编文化发展出版社 2015.07 8.课程开设依据 (1)《制版原理与工艺》的内容是主要针对传统印刷整个生产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环节----制版开设的一门课程,是多门课程的前导性课程,也是保证从业人员知识和技能连续的重要一个组成部分。 (2)是传统印刷、制版企业从事制版工、印刷操作工等岗位所必须掌握的印版设备操作、制版工艺原理与流程控制、印版检测等知识及技能的主要支撑课程。 (3)学生未来发展需要,也可作为学生今后创业的重要参考内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四大印刷方式印版类型、特点及应用。 2.掌握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的制版工艺流程; 3.熟悉平版、凹版、柔版及丝网版制版设备。 4.掌握胶印、凹印、柔印和丝网印刷制版的工艺参数。 (二)技术目标 1.会鉴别胶片和PS版的正反面和色别。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胶印、柔印、凹印印刷品的制版工艺流程制定。 3.会配备显影液比例、曝光时间、抽真空时间、感光胶配方、显影时间等工艺参数。 (三)素养目标 1.人文素养 (1)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能力。 (3)具备一定逻辑思维。 (3)具备一定的分析总结归纳能力。 (4)具备一定的书面表达能力。 2.职业素养 (1)具备印刷企业制版工岗位应具备的严谨、协作等方面的职业素养。 (2)具备“7S”意识。 3.技能素养 (1)熟练操作PS版晒版机、丝网版制版设备、氧化锌制版设备等。 (2)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定印品印版的胶片输出、制版操作。 (3)能灵活选用2种不同类型的丝网印刷油墨完成手工丝网印刷作业,并在印(4)会分析和排除制版过程中的故障。 三、教学内容及设计

印刷原理与工艺

《印刷原理与工艺》实习总结报告 学校: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班级:艺术设计09-4班 指导老师:李庆云 学生姓名:范馨尹 学号:80907403

一、实习时间 2011年6月27日至2011年6月30日 二、指导老师 李庆云 三、实习地点 1、桂林印刷厂 2、广西师大出版社 3、桂林建设印刷厂 四、实习计划 四、实习目的 此次实习是印刷工程专业的专业见习,是帮助学习《印刷原理与工艺》这一专业入门课程的必要手段。通过实习,应对印刷行业有一个感性认识,对凸版、平版、凹版、丝网版等印刷方式的设备、材料、工艺有一个基本了解,对书本知识有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 所以,本次实习不但增加了我们的学习兴趣,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掌握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同时,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感性认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在各类包装与印刷企业、商品生产和流通等部门从事包装结构、销售包装、包装印刷等方面工作,在实习中能够合理选用包装材料、制作工艺及设备、制定包装工艺规程、进行产品质量检测、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实际生产技能,从而使包装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科学研究与解决实际生产工作能力的高等工程技术人才,以及了解本专业发展前沿,涉猎相关学科知识,具备较强实践能力与创新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五、实习单位概况及学习心得 这次能有机会去印 刷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 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 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 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 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 感觉到受益匪浅。 在这短短的一个星 期里,老师带领我们参观 考究了三个实习基地,以 下是我的实习过程以及 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 老师教导我们这次实习对我们专业是至关重要的,同时,学习这些知识对以后进入社会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打下了坚实有力的基础。 (一)桂林印刷厂 桂林市印刷厂是一家专业从事印刷的中小型企业,6月27号,是我第一次来到厂区,在负责人和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厂区。 走进厂区,只见到处都是一片繁忙的景象,但在这繁忙之中又是那么井然有序。在我的想象中小型的印刷厂里总不免会有些纸屑飞扬。机器轰鸣的嘈杂。可是当我来到机印车间时,那一阵阵有节奏的机器声混合着淡淡的机油味却不那么让人反感,反而是一种和谐的感觉。仿佛来到了另一个世界。看着工人们熟练地操作着那些笨拙的机器好像自己也跟着灵活起来。然而来到制版室,却也是另一番景象,不但没有机器的喧闹,更有一种宁静的感觉。 接着,我们来到装订车间,这里虽然没有机印车间的热闹但也不像制版室般的安静,又是另一种和谐的情景,师傅们将手上印刷好的包装熟练地翻折后码整齐,用刷子涂上涂料,最后整齐摆放,那一系列的动作是那么流畅,不是还会看到她们你一句我一句的聊着天。让人感觉这并不是在工作而是在休闲,彼此就像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印刷工艺流程及设备简介 传统印刷领域一般分为四类:平版印刷、凸版印刷、凹版印刷、丝网印刷。印刷工艺流程可简单分为:制版→印刷→装订三个步骤。目前在纸制品印刷领域平版胶印占主导地位,以下详细介绍平版胶印工艺流程及设备。 一、制版流程及设备 设计→排版→分色→发片→(拼)晒版 设计排版现在进入数码时代,通过电脑、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利用Photoshop、Pagemake、方正飞腾等设计组版软件完成原稿的输入及排版。排版完成后进行电脑加网分色,将彩色图像分成印刷用原色图像,通过输出设备(激光照排机)发出软片。根据工艺设计不同有些软片会需要手工拼接处理。最后利用软片通过晒版机晒制印刷用PS版。 另外,现在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机)的出现,简化晒版流程,电脑组版后直接连接CTP制作出印版。 二、印刷流程及设备 印前准备→装版试印→正式印刷→印后处理 印前准备工作包括纸张裁切处理、油墨准备、印刷机

规矩调整、印版检查等,然后上纸、安装印版、开机调试(调整输纸机构、水墨量大小、印刷压力、规矩尺寸等等),达到要求后开始计数正式印刷。印刷过程中要随时检查印刷品质量,及时调整印刷机。印刷结束后进行印刷机清洗保养以及印版纸张的处理。 印刷设备现在彩色印刷一般使用四色胶印机,五色胶印机,八色胶印机(双面印刷机),还有单色胶印机、双色胶印机。印刷机品牌进口的有:德国海德堡、高宝,日本小森、秋山,美国高斯等等,国产品牌北京北人、富士,上海亚华,营口冠华等等。 三、装订流程及设备 装订形式多样,工序繁多。一般书刊装订形式分三种:骑马订装、胶订装、精装。 一般流程:折页→配帖→上封面→装订→裁切→检查→包装 精装产品根据不同设计还会有锁线、糊壳、拿圆、套合等多种工序。 折页:将印刷好的页子折成书刊尺寸大小。常用设备全栅栏折页机、混合式折页机。 配帖:将折好的书帖按顺序配成完整书芯。一般用配帖机,个别产品需手工配帖。 上封面装订:骑订产品直接套封面订铁丝订,胶订产

印刷制版工艺实验报告内容 doc

湖南工业大学 包设1106 专业共页第页 实验报告 2013年月 实验者徐晶欣年级 1 1级 一、实验名称 印刷工艺及机械的了解(实验一) 二、实验目的 1、全面了解印刷各工序和制版工艺; 2、了解印刷的最新发展动态,了解各种印刷方式的最新研究和应用,了解印刷包装企业生产的全过程; 3、认识从原稿到印刷品所需要经过的工艺流程,了解并熟悉各工序和不同工艺的实际操作技能。 4、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印刷机械的各种功能装置结构及其功能。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各种印刷设备及各种印刷器材。 四、实验内容 1、认识印刷各种类型原稿、分色片、成品、半成品实物; 2、了解各种类型的承印物如纸张、油墨、塑料的性能、特点、分类、使用范围,印刷工艺的选择; 3、了解印版的分类、特点,了解四大印刷工艺流程及操作规程。 五、实验步骤 1、彩色图像的颜色分解的了解 根据色光加色法和色料减色法将彩色图像原稿进行颜色分解,使其分解成为适合印刷复制的黄、品、青、黑四个单色分量的制版原版(通常称作菲林)。 完成以上色分解过程的设备有照相分色机、电子分色机和桌面出版系统。

2、印版制作的了解 不同的印刷方式印版的制作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平版印刷方式,主要是阳图型PS 版的 晒制。它的制作步骤是:曝光→显影→水冲洗→除脏→拷版→擦显影墨→涂保护胶。 凹版印版的制作方法也有很多,有腐蚀制版法、雕刻制版法、复制制版法。其中腐蚀制 版法中的影写法的制作步骤是:碳素纸敏化处理→晒网线→晒阳图→过版→显影→填版→腐 蚀→去胶膜和保护墨→镀铬。 丝网制版法有手工制版法、感光制版法。其中感光制版法中的直接制版方法的步骤是: 绷网→丝网前处理→涂布感光胶→晒版→显影→晾干、全面曝光→修边处理。 柔性印版材料不同,制作方法也不同,其中使用较广泛的是固体硬化型感光树脂版,它 的制作步骤是:曝光(包括主曝光、背面曝光)→冲洗→干燥→后处理→后曝光→防粘处理。 3、印刷材料的了解 (1)了解各种印刷承印物的用途、尺寸规格,及各种印刷用纸的印刷适性,如纸张的 平滑度、吸墨性、含水量、丝缕方向、表面强度、白度、尺寸稳定性等等。 (2)了解印刷油墨的组成、用途及其印刷适性,如流动性、粘度、触变性、屈服值、 墨丝长度、干燥性能等等。 4、印刷过程的了解 (1)了解和掌握平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 平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是:印刷准备(包括印刷用纸、油墨、润版液、水绒辊的准备、印 版质量的检查、色序的安排、装版、印刷压力的调整等)→试印刷→正式印刷。 (2)了解和掌握凹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 凹版印刷的工艺过程是:原材料的准备(包括承印物、油墨)→印版滚筒的安装→刮墨 刀的安装与调节→试印刷→正式印刷。 (3)了解和掌握柔性版印刷的原理和特点。 白青品黄蓝绿红黑 Y 印版 原稿 滤色片 Y 阴片 Y 阳片 M C 彩色原稿分解原理图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胶印印刷机原理及其它 一、印刷机种类 一般而言,承印物不同,采取的印刷方式也不同,承印物材料有下列几类: 1、纸张:这是最常见的印刷,新纪元印务就是在纸张或和纸张相类的材质上印刷。 2、塑料印刷:多见于包装袋的印刷。 3、特种材料:指在玻璃、金属、木材等材料上的印刷。 印刷机种类有: 1、胶印印刷机:一般采用平版印刷,多用于四色纸张印刷。胶印印刷还用于铁皮等薄板材质上的印刷,这种机器称为印铁机。 2、凹版印刷:指用凹版(一般指钢版)印刷,多用于塑料印刷。 3、柔性版印刷:指用柔性材料版(一般指树脂版等)印刷,这实际上是凸版印刷,多用于大批量不干胶商标印刷。 4、丝网印刷:可以在各种材料上(尤其是非平面材质上)印刷,多用于礼品、容器等印刷。 二、单张纸胶印机结构及原理 如此众多印刷机,除了胶印机外,其它机器本人也只是泛泛了解。胶印机又分单张纸胶印机和轮转机。 单张纸胶印机是指印刷纸张是一张张、平铺进入机器印刷的。 轮转机是指纸张是用卷筒纸进行印刷的一种大型印刷机械,多用于大批量书刊、报纸的印刷。 这两种印刷机都是胶印机,其原理是一样的,只是输纸、传递、收纸方式不同罢了。所以,下面我以单张纸四色胶印机为例,讲讲胶印机的结构及原理。 下图(图一)是海德堡GTO四色胶印机侧剖面图。印刷机型号不同,机器结构不同,但基本构造大同小异,原理是一样的。

1、传动部分所谓传动,就是把印刷机原动机的运动,通过皮带、齿轮、链条等传输到印刷机各工作部分,使各个工作机件能按照工作要求,作周期性的、紧密协调的、准确的机械运动,以完成印刷动作的机构。它相当于我们人的骨骼和关节。 在上图中,我们看不到印刷机的传动部分。印刷机的传动部分在印刷机底部、下部和印刷机侧面机墙内。 印刷机的原动机就是电动机,传动方式一般有带传动、齿轮传动、链传动三种方式。其中带传动(用皮带传动)精度最低,一般印刷机的原动机(马达)和下一个从动轮之间,采用带传动;齿轮传动精度最高,在印刷机侧面机墙内,使纸张传递、墨辊组、水辊组、滚筒运行的,一般采用齿轮传动;链传动(链条传动)用于精度要求较高,但又不方便使用齿轮传动的部分,一般用于输纸部分和收纸部分。 我们知道,印刷精度要求极高,我们要求印刷品上图文误差在几丝(1丝=0.01毫米),而决定印刷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3D模拟视频)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3D模拟视频)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3D模拟视频) 据了解印刷文字和图像的机器。现代印刷机一般由装版、涂墨、压印、输纸(包括折叠)等机构组成。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是:先将要印刷的文字和图像制成印版,装在印刷机上,然后由人工或印刷机把墨涂敷于印版上有文字和图像的地方,再直接或间接地转印到纸或其他承印物(如纺织品、金属板、塑胶、皮革、木板、玻璃和陶瓷)上,从而复制出与印版相同的印刷品。印刷机的发明和发展,对于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 印刷机的工作原理3D模拟视频 1、丝网印刷机工作原理 以常用的手形网版平面丝印机为例,可对丝网印刷机的工作原理作如下描述:经传动机构传递动力,让刮墨板在运动中挤压油墨和丝网印版,使丝网印版与承印物形成一条压印线,由于丝网具有张力N1和N2,对刮墨板产生力F2,回弹力使丝网印版除压印线外都不与承印物相接触,油墨在刮墨板的挤压力F1作用下,通过网孔,从运动着的压印线漏印到承印物上。 在印刷过程中,丝网印版与刮墨板进行相对运动,挤压力F1和回弹力F2也随之同步移动,丝网在回弹力作用下,及时回位与承印物脱离接触,以免把印迹蹭脏。即丝网在印刷行程中,不断处于变形和回弹之中。 刮墨板在完成单向印刷后与丝网印版一起脱离承印物,同时进行返程回墨,即完成一个印刷循环。回墨后承印物的上面与丝网印版反面的距离称为同版距或网距,一般应为2~5mm。手工印刷时,操作工人的手法与熟练程度直接影响压印线的形成。在实践中丝印工作者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具体可归纳为六点,即保证刮墨板运动中的直线性、匀速性、等角性、均压件、居中性和垂边性。也就是说,印刷时刮墨板应直线前进,不能左右晃动;不能前慢后快,前快后慢或忽慢忽快;到墨板的倾斜角应保持不变,特别要注意克服倾斜角逐渐增大的通病;印刷压力要保持均匀一致;保持刮墨板与网框内侧两边的距离相等;到墨板与边框保持垂直。 2、平网曲面丝网印刷机工作原理 平网曲面丝网印刷是指在圆柱形或圆锥形曲面上用平网进行丝网印刷。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对椭圆面、鼓形面、弧面等曲面进行丝网印刷。干网曲面丝网印刷机就是采用平形网版对上述曲面进行印刷的机器。 平同曲面丝印机工作原理:a-滚轮支座b-轴会支座c-镶嵌支座。印刷时,平面丝网印版与承印物运动,而刮墨板静止。平面丝网印版夹持在网框上由平网曲面丝网印刷机带动作匀速平移,由于网版的摩擦便放置在支承装置上的承印物随之转动。在压印线处曲面承印物的线速度与平面丝网印版移动速度一致,实现刮墨印刷。 理论上压印线应在曲面承印物最高一条母线处,以利于加大离网角,保证印刷质量。为调整方便,刮墨板一般采用60°±15°顶角,要求能作垂直程度与上下尺寸的调整。调整成垂直是为保证进行上下调整时刃口线不产生横向移位,始终对准最高一条母线A;采用顶角60°±15°的刮墨板是为保证垂直安装后形成刮墨板倾角α。在实际调整中,为了保证平面丝网印版与曲面承印物及时脱离,压印线可以适当偏前少许,尤其是承印物直径较大时,压印线必须偏前,曲面印刷的支承装置是各种形式的专用装置,由用户根据产品要求自行设计制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