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大考博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汇总

地大考博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汇总

地大考博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汇总
地大考博沉积岩石学名词解释汇总

名词解释1沉积岩与沉积矿产

2.元素的风化分异及其影响因素

3.牵引流与重力流

4.尤尔斯特隆图解及含义

5缝合线及成因

6成分成熟度与结构成熟度

7.杂基与胶结物

8核形石与团块

9.鲍马层序

10玻屑凝灰岩

11.后生白云岩化作用

12.沉积型铝土矿

13.成岩作用

14.硅质岩

15.沉积环境

16.陆表海

17.白云岩化作用

18.层理构造

19.沉积岩的物质来源

20.粘土岩中常见的粘土矿物

21.沉积期后阶段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22.潮坪分类

23.滨岸相带划分的类型

24.长石砂岩

25. 沉积相

26. 生物礁

27. 风化作用

28. 表生作用

29成岩后生作用

30结构组分

31底砾岩

32鸟眼构造

33内碎屑

34冲积扇

35沉积物重力流包括

36沉积分异作用分为

37火山碎屑岩按组分的物态分为

38泥质岩的显微构造

39沉积期后影响因子

比较题

1.无障壁海岸与有障壁海岸

2.平行层理和水平层理

3.杂基与胶结物。

4. 比较边滩与心滩的沉积特征

问答题

1试述泥质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地质意义。

2试述曲流河沉积特征和砂体形态特点。

3试述威尔逊碳酸盐沉积综合模式及其各相带的特点。

4.以典型内陆湖泊相沉积特征为例,论述机械沉积分异作用和化学沉积分异作用。

5试述砂岩的成分成因分类和砂岩的成岩后生变化,并举例说明其研究意义。

6简述碳酸盐岩的分类原则,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分类方案。

7简述砂岩的分类原则,提出一个你认为更合理的分类方案。

8简述白云岩化的机理与模式(简述白云岩的成因模式)。

9三角洲沉积的相带划分、沉积特征及鉴别标志。

11评述石灰岩的分类原则,任举一例加以说明。

12简述碳酸盐岩的颗粒类型及研究意义13简述长石砂岩的主要特征及研究意义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文选 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在我国全面推行公文分段和新式标点的时间是()A.1911年B.1933年 C.1949年D.1951年 2.战国时由于频繁运用上于君主这一特点用途的书,渐成分支文种,称() A.奏B.表 C.上书D.章 3.《奏孝子刘敦儒状》的作者是() A.狄仁杰B.权德舆 C.陆贽D.王守仁 4.“行一事,天下所瞻;出一言,天下所听。动静不可以不慎,进退不可以不思”。语出自 () A.《出师表》B.《请均田疏》 C.《上东宫启》D.《上书正文体》 5.在我国古代,改命为制、令为诏的是在() A.秦代B.汉代

C.唐代D.宋代 6.在我国古代,皇帝派密使交付重臣的秘密诏书,称为()A.手诏B.亲诏 C.密诏D.诏板 7.唐代,正式规定官文书状的用途是() A.上于皇帝B.上于地方官 C.上于皇太子D.上于近臣 8.我国古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的文种,但其方向已向限定于平行转化,这一转化时期是在() A.秦代B.汉代 C.唐代D.明代 9.在我国古代,用刺作审讯笔录的时期是() A.周代B.秦代 C.汉代D.南北朝时期 10.在我国封建社会,由王侯、长官训诲僚属的下行文种是() A.令B.符 C.谕D.教 11.我国古代用于对神明宣誓定盟的文书是() A.宣头B.盟书 C.誓书D.露布 12.清代《胡昆山控张现武藉占祖茔状》所属文种是()

A.状上B.状 C.禀D.禀状 13.布告始设于民国时期,它取代的文种是() A.示B.通电 C.饬D.通告 14.根据上级的布置,专门要求或询问事项所作的报告称为() A.专门报告B.专用报告 C.上复报告D.送审报告 15.与批准性复函的作用大体相同的是() A.指示B.意见 C.批复D.批示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文面款式是公文文字的书面位置安排,主要包括()A.行款B.各程式结构部分的先后 C.载体规格D.位置安排 E.行文制度 17.公文格式包括() A.结构程式B.公文特定用语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导论(1--2 章)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 1、文艺学:研究文学的发展过程、相关知识、文学的基本规律、文学活动中的个案的学科。 2、文学活动:由文学创作活动、文学接受活动组成的一个循环运动,它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 者四个要素。 3、文学理论:研究文学活动的基本规律、基本原理、范畴、文学研究的方法的一门学科。 4、文学批评:以文学作品为中心,对作家、作品、读者、文学思潮作理性的分析、研究的一门学科。 5、文学史:以历时方法,记载文学活动的过程,并对重要的现象作必要的阐释的一门学科。 6、文学哲学:用哲学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原理、认识论、方法论来指导研究文学活动与社会生活关 系、作家的创作、读者的阅读性质、机制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7、文学心理学:文学活动中的基本环节文学创作、作品、接受过程,是作者心理、读者心理不断转 换过程,采用心理学的视角(精神分析学、投射理论)如研究文学活动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8、文学符号学:运用语言学、符号学的研究原理,对文学文本进行信息译码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9、文学社会学:把文学活动作为子系统放在社会大系统中研究,从社会文化、政治、经济、道德、 伦理、宗教等多重角度,研究作家、作品、读者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重点是作品与社会历史的对应关 系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0、文学价值学:研究文学活动中的文化价值的形成、转移、增值、变化的过程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11、文学文化学:把文学活动研究的各种理论、视角、方法综合起来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文学理论 的发展历史存在一个倾向,由古老的文学文化学,到后来的各种形态的兴起分化,到现在又向文学文化学回归。 12、文学信息学:文学语言作为一种符号系统,负载传播信息,由编码到译码,是一个信息的生成与 转换过程,由这种研究方法构成的一种文学理论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 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它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原著中所阐述的文艺学思想的核心,列宁斯大林毛泽 东周恩来邓小平等革命领袖思想中所包涵的文学理论为主体,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所论述的理论为补充的文学理论体系。 2、文学活动论:文学活动是人的活动的大系统中的子系统,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一种途径,是 人的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能促成人的全面的发展。 3、本质力量对象化:是人的活动的特性。人的劳动实践,不同于动物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 劳动之前就有了蓝图,人按照预先的设计有目的、有计划的加工改造对象,使对象打上主体的烙印,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 总称(<0、1㎜)。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 变异、生态分布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就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 物。 4.细菌就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 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就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原核生 物的细胞质就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就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就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其化学成分就是大型 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就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 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 的子细胞。(Most) 16.芽殖指在母细胞表面先形成一个小突起,待长到与母细胞相仿后再相互分离并独立生活 的繁殖方式。 17.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的子细胞群。 18.菌苔,很多菌落连成一片。 19.克隆,由一个细菌繁殖而来的菌落。 20.放线菌就是一类呈丝状生长、以孢子繁殖的G+细菌。 21.基内菌丝(营养菌丝、基质菌丝),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不断伸长、分枝并以放 射状向基质表面与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与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体。无分隔,直径与细菌相仿,可产生色素。 22.营养菌丝(二级菌丝),基内菌丝体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支菌 丝。 23.孢子丝,在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气生菌丝上分化出可形成孢子的菌丝,称为孢子丝。 24.静息孢子,就是一种着生于丝状体细胞链中间或末端的形大、色深、壁厚的休眠细胞,富 含贮藏物,能抵御干旱或冷淡。 25.链丝段,又叫连锁体或藻殖段,就是由长细胞链断裂而成的短链段,具有繁殖功能。 26.支原体就是一类缺少细胞壁的真细菌,能离开活细胞独立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微生物。植 物支原体—类支原体。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文学专业考研文学理论名词解释 以下内容需要回复才能看到 文艺学:研究文学的科学统称,包括文学发展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 文学理论:以社会历史现实为研究对象,以哲学方法论为总指导,研究和阐明文学性质、特点和一般规律的科学。 文学观念: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文学:具有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结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交流的语言艺术。 文学四要素:世界、作家、作品和记者。文学的必备要素,体现人与客体的以象性,体现人的本质力量。 表演艺术:通过表演来展现艺术形象的艺术。 造形艺术:运用一定的材质在空间塑造立体或平面形象的艺术。 语言艺术:以语言为媒介构成艺术形象的艺术。 视界融合:同一对象,人们视界与历史已有视界交融。 文化:人类的符号思维和符号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及其显示的意义的总和。广义、狭义、符号学。 文学文化:揭示人的自生存境遇和状况;叩问人生的意义;沟通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憧憬人类的未来。 品质阅读:从关注文本中的用字、比兴、平仄到关注情景、人物和情节。 价值阅读:发现文本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的阅读。 物理境:事物纯然的客观存在。 心理场:事物在人的心目中的存在。 审美:处于活跃的主体,在特定的心境、时空中,在有历史文化渗透下,对客体的美的观照、感悟、判断。

审美意识形态:集团倾向性与人类共同性的、认识与情感的、无功利性与有功利性的、假定性与真实性的统一。 文学的认识性:以社会的认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文学的情感性:文学认识总是以情感评价方式表现出来。 文学的假定性:文学的虚拟性。 文学的真实性:艺术形象的合情合理的性质。 经验:个人见闻和经历及所获得的知识与技能。 体验:把自己置身于价值世界去寻求、体味、创造生活的意义和诗意。 诗言志:诗是抒发人的思想感情的。 诗缘情:诗歌是抒发人的感情的。 教化:诗歌为政治教化服务的文学思想。 文艺复兴:14~16世纪,以复兴古希腊、古罗马文化为目标。 启蒙主义:18世纪,高扬“自由平等博爱”旗帜,反封建、反传统、反教会,唤醒民众的文学思想主张。 俄国形式主义:文学是特殊的语言建构,是艺术手法,主张“陌生化”。 结构主义:由结构主义方法论所联系起来的文学思潮,功能层、行动层、叙述层。 新批评:文本主义,认为批评应着力于文本的字义、结构的分析。 西方现象学:以现象学哲学为基础,一方面否认审美对象的初始实在性和审美价值的最终理智判断;一方面强调感觉 和知觉的直观性和审美经验在各价段的决定作用。 接受美学:建立某种“召唤结构”,有待读者响应,从而构成对话关系。 召唤结构:文学作品具有意义空白和含义不确定,召唤读者去填充和确定。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名词解释 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的形 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 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 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 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 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 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 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 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7.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 核。(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 8.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9.荚膜: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 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0.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具 有运动功能) 11.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 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2.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 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不具繁殖功能。 13.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 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4.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 态、大小和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15.菌落: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以母细胞为 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具有一定形态、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 团。 16.放线菌:是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和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 原核生物。(属革兰氏阳性菌) 17.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革兰氏染色阴性、无鞭毛、含叶绿 素a、能进行产氧性光合作用的大型原核生物。(旧名蓝藻或蓝 绿藻) 18.支原体:是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和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 最小型原核生物。 19.立克次氏体:是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ˉ原核生物。20.衣原体:是一类在真核细胞内营专性能量寄生的小型Gˉ原核生 物。 21.真核生物:是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 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器的生物。 22.酵母菌: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3.霉菌:会引起物品霉变的真菌,通常指那些菌丝体较发达又不产 生大型肉质子实体结构的真菌。(丝状真菌的一个俗称) 24.菌丝体:当霉菌孢子落在适宜的基质上后,就发芽生长并产生菌 丝,由许多菌丝相互交织而成的菌丝集团。 25.养菌丝:匍匐生长于培养基内,吸收营养的菌丝。(也称基内菌 丝,较细、色浅) 26.气生菌丝:营养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伸向空间形成气生菌丝, 较粗、色深。 27.孢子丝:气生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其上可分化出形成孢子的菌 丝. 28.蕈菌:指那些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又称伞菌) 29.病毒:超显微的,无细胞结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活细胞外具 有一般化学大分子特征,一旦进入宿主细胞又具有生命特征。 30.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烈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 31.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 DNA复制而复制,此时细胞中找不到形态上可见的噬菌体。32.烈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 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33.噬菌斑: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透亮不长菌的小圆 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34.溶源性细胞:细胞中含有以原噬菌体状存在的温和噬菌体基因组 的细菌细胞。 35.亚病毒:凡在核酸和蛋白质两种成分中,只含其中之一的分子病 原体。 36.类病毒:一类只含RNA一种成分、专性寄生在活细胞内的分子病 原体。 37.拟病毒:一类包裹在真病毒粒中的有缺陷的类病毒。(也称类类 病毒、壳内类病毒或病毒卫星) 38.朊病毒: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又称“普利昂” 或蛋白侵染子) 39.生长因子:是一类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但不能用简单的 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有机物。 40.营养类型:指根据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要素即能源和碳 源的不同,而划分的微生物类型。 41.光能无机营养型:是一类能以CO?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以无机 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并利用光能进行生 长的微生物。(如藻类、蓝细菌和光合细菌)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完美整理版)分析

微生物名词解释 A 氨基酸异养型微生物:能利用非氨基酸类简单氮源自行合成自身所需的一切氨基酸的微生物 艾姆氏试验:利用细菌营养缺陷型的回复突变来检测环境或食品中是否存在化学致癌物的方法。 ADCC: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是指表达IgGFc受体的NK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通过与已结合在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等靶细胞表面的IgG抗体的Fc段结合,而杀伤这些靶细胞的作用。 氨化作用:是指含氮有机物经微生物的分解而产生氨的作用。 B 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在细胞内形成的一种菱形或双椎形碱溶性蛋白晶体。伴胞晶体对昆虫尤其是鳞翅目昆虫的幼虫有毒杀作用。 疵壁菌:嗜盐菌、产甲烷菌等古生菌的细胞壁中不含有典型的肽聚糖成分,被称为疵壁菌。 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 包涵体:某些病毒感染宿主后,在宿主细胞内形成的一种光镜下可见、形态大小和数量不等的小体。 病毒:是一类只含一种类型核酸、专性活细胞内寄生、在离体条件下能以无生命的化学大分子状态长期存在并保持其活性的超显微非细胞结构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结构完整的、具有感染性的病毒个体。 巴斯德效应:酵母菌酒精发酵时通入氧气,发酵减慢,停止产生乙醇,葡萄糖消耗速率下降。氧对发酵的这种抑制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半合成培养基:是一类主要以化学试剂配制,同时还加有某种或某些天然成份的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指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的凝固剂而制成的半固体状态培养基。 表型:是指某一生物体所具有的一切外表特征及内在特性的总和,是遗传型在合适环境下的具体体现。变异:是生物体在某种内因和外因的作用下所起的遗传物质结构和数量的改变。 半抗原:即不完全抗原。指只具备免疫反应性而无免疫原性的抗原。 巴斯德消毒:用于牛奶、啤酒、果酱和酱油等不能进行高温灭菌、而又不影响食品风味的、但能杀死其中的无芽孢病原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的一种低温消毒方法。 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20℃下,1L污水中所含的有机物在进行微生物氧化时,5日内所消耗分子氧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补充培养基:凡只能满足相应地营养缺陷型突变株生长需要的组合或半组合培养基称为补充培养基。 B细胞:即B淋巴细胞,一种在细胞膜表面带有自己和合成的免疫球蛋白的淋巴细胞。 被动免疫:从胎盘或初乳中获得的或者注射抗体、细胞免疫制剂后获得的免疫。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体或动物体血清中的、在抗原抗体反应中有补充抗体作用的一组非特异性血清蛋白。补体是一类酶原,能被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所激活。 补体结合试验:是一种有补体参与,并以绵羊红细胞和溶血素是否发生溶血反应作指示的一种高灵敏度的抗原与抗体结合反应。 C 传染:是指寄生物与宿主间发生相互关系的一个过程。即当外源或内源的少量寄生物突破其宿主的“三道防线”后,在宿主的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的过程。 出发菌株:用于诱变育种的原始菌株。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与其相对应的抗体在合适的条件下反应,并出现肉眼可见的沉淀物现象,称为沉淀反应。 初次应答:指首次用适量抗原注射动物后,须经一段较长的潜伏期即待免疫活性细胞进行增值分化后,才能在血流中检出抗体,这种抗体多为IgM,滴度低,维持时间短,且很快会下降。 转染:噬菌体感染细菌并将其DNA注入细菌体内,并导致宿主细胞遗传性状改变的过程称为转染。 COD:化学需氧量。是使用强氧化剂使1L污水中的有机物质迅速进行化学氧化时所消耗的毫克数。反映水体总的有机物污染程度。 超敏反应:是致敏机体接触相同抗原时产生的一种异常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表现为机体的组织损伤

地大宝石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第一章绪论 宝石:是一些可作为装饰用的矿物和物质,它是自然作用和人类劳动的共同产物。 天然宝石:指自然界产出的矿物单晶,具有美丽、耐久、稀有三大属性。 族:指化学组成类似、晶体结构相同的一组类质同象系列宝石。如石榴子石族、辉石族等。 种:指化学组成和晶体结构相同,外观相近的宝石。 亚种:是种的进一步细分。指同一个种的宝石,因化学组成中的微量组分不同,从而在外观上有较明显的变化者。如蓝宝石中的黄色蓝宝石。 天然玉石:自然界产出的具有美观、耐久、稀少性和工艺价值的矿物集合体及少数非晶质体(天然玻璃)统称为天然玉石,简称玉。 天然有机宝石:指自然界生物成因的宝石,它们部分或全部由有机物质组成,其中的一些品种本身就是生物体的一部分,如象牙、玳瑁。人工养殖珍珠,由于其养殖过程的仿自然性及产品的仿真性,也划分在天然有机宝石中。 合成宝石:全部或部分由人工生产的无机岩矿材料,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原子结构,本质上与相对应的天然宝石相同,如合成红宝石、合成祖母绿等。 人造宝石:人造的无机岩矿材料,通常在外观上与某种宝石相象(与所仿宝石),但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均不相同,没有天然对应物,如钇铝榴石、钆镓榴石。 拼合宝石:指两种或两种以上材料经人工方法拼合在一起,在外形上给人以整体琢磨印象的宝石,称为拼合宝石。 再造宝石:将一些天然宝石的碎块、碎屑经人工熔结后制成。常见的有再造琥珀、再造绿松石。 仿制宝石:完全或者全部由人工生产的材料,它们模仿天然宝石或者人造宝石的效应、颜色和外观,但不具有所仿宝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以及晶体结构,如玻璃和塑料。 第二章宝石的形成和资源 宝石矿床:是指在各种地质作用下,如岩浆活动、火山活动、热液活动、地下水活动、风化、淋滤、搬运、沉积及变质作用等,在地壳表层和内部形成的并在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其质和量符合开采利用要求的有用矿物质的集合体。 围岩:是指位于矿床周围的岩石或紧靠矿体两侧的岩石。 成矿母岩:是指对一个矿床的形成提供成矿物质来源或与成矿作用直接有关的岩石。 矿石:是指在现有的技术和经济条件下,能够从中提取有用组分(元素、化合物或矿物)的自然矿物集合体。 脉石:是指矿床中与矿石相伴生的非矿石部分,如矿体中所含的围岩角砾或低矿化的围岩残余等。 矿石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含量,矿种不同,矿石品位的表示方法也不同。 内生宝石矿床:是指它的能源来自地球内部,与岩浆活动有关,是在地球不同深度的压力和温度作用下完成的。 外生宝石矿床:也称为表生作用,是由于太阳、水、空气和生物作用、风化作用及沉积作用,进而形成的风化-淋滤型、砂矿型、生物成因等矿床。

文学理论名词解释大全

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的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的结合点。 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的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的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的新问题。必须面对世纪西方文论的挑战。随着科学的发展,世纪出现了许多新的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 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的活动系统的总称。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的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 文学活动的“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 文学活动的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的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的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的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的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的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的社会的和审美的本质属性。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的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的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的世界和作者。 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的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的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的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的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的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的形式。 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总是同步的。有时甚至是反方向的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的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的阶段随生产力的发展,它的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的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 文学的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的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的含义是变化发展的。 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的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的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的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 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的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的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绪论 微生物分类学microbial tasonomy 研究微生物分类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学科称为微生物分类学。 分类classification 分类是根据一定的原则(表型特征相似性或系统发育相关性)对微生物进行分群归类,根据相似性或相关性水平排列成系统,并对各个分类群的特征进行描述,以便查考和对未被分类的微生物进行鉴定。 命名nomenclature 命名是根据命名法规,给每一个分类群一个专有的名称。 鉴定identification 指借助于现有的微生物分类系统,通过特征测定,确定未知的、新发现的或未明确分类地位微生物所应归属分类群的过程。 分类单元taxon, 复数taxa 是指具体的分类群,如原核生物界(Procaryotae)、肠杆菌科(Enterobacteriaceae)、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等都分别代表一个分类单元。 种species 种是生物分类中基本的分类单元和分类等级。微生物的种可以看作是:具有高度特征相似性的菌株群,这个菌株群与其他类群的菌株有很明显的区别。 属g enus 是介于种(或亚种)与科之间的分类等级,也是生物分类中的基本分类单元。通常是把具有某些共同特征或密切相关的种归为一个高一级的分类单元,称之属。 .居群population 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每一个物种早自然界中的存在,都有一定的空间结构,在其分散的、不连续的居住场所或分布区域内,形成不同的群体单元,这些群体单元就称居群。 亚种subspecies, subsp., ssp. 当某一工人种内的不同菌株存在少数明显而稳定的变异特征或遗传性状而又不足以区分成新种时,可以将这些菌株细分成两个或更多的小的分类单元称为亚种。亚种是正式分类单元中地位最低的分类等级。 变种variety 变种是亚种的同义词。在《国际细菌命名法规》(1976年修订本)发表以前,变种是种的亚等级,因“变种”一词易引起词义上的混淆,1976年后,细菌种的亚等级一律采用亚种,而不再使用变种。 新种species nova, sp. nov, nov sp. 新种是指权威性的分类、鉴定手册中从未记载过的一种新分离并鉴定过的微生物。 型type 常指亚种以下的细分。当同种或同亚种不同菌株之间的性状差异,不足以分为新的亚种时,可以细分为不同的型。 菌株strain 从自然界中分离得到的任何一种微生物的纯培养物都可以称为微生物的一个菌株;用实验方法(如通过诱变)所获得的某一菌株的变异型,也可以称为一个新的菌株,以便与原来的菌株相区别。菌株是微生物分类和研究工作中最基础的操作实体。 菌型form 曾用做菌株的同义词,现已废除,仅作若干变异型的后缀。如噬菌体变异型Phagovar、血清变异型Serovar、生物变异型Biovar、形态变异型Morphovar、致病变异型Pathovar。 菌群group 指两种微生物及介于它们之间的一些过度类型的菌种,具有某些共同性状。如大肠菌群包括大肠杆菌、产气肠杆菌及它们之间的过度类型。 俗名common name俗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使用的普通名称。其优点是在一定的区域内通俗易懂便于记忆,但局限性是不便于国际间的交流。

公文选读试题1

全国200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A.公文形式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 C.联用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 C.镶嵌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 A.太后B.皇帝 C.太子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句,“”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排比 C.联用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A.秦B.汉 C.唐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 A.上行B.平行 C.下行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A.致送B.质问 C.记载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 A.令B.教 C.符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文字义 C.修辞义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A.皇帝颁发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A.详B.禀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瞧不见或瞧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学:就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形态、构造、生 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类与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与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就是发掘、利用、改善与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磷壁酸:就是结合在G+细菌细胞壁上的一种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甘油磷酸或 核酸醇磷酸。 4、原核微生物: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核区的裸露 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 胞壁合成后,所得到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6、细菌:就是一类细胞细短(直径约0、5um,长度约0、5~5um),结构简单、胞 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与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7、固质空间: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约12~15nm),其 中存在着多种固质蛋白,包括水解酶类、合成酶类与运输蛋白等。 8、 L-型细菌:在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 损菌株。 9、球状体:又称原生质球。指还残留了部分细胞壁(尤其就是G-细菌外膜层)的 原生质体。 10、外膜:就是G-细菌细胞壁所特有的结构,位于壁的最外层,化学成分为脂多糖。 11、脂多糖(LPS):就是位于G-细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8~10nm)的类脂多 糖类物质,由类脂A-核心多糖与D-特异侧链等部分组成。 12、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 形或不规则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 13、放线菌:一类主要呈菌丝状生长与以孢子繁殖的陆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14、间体:由细胞膜内褶形成的囊状构造,其内充满着层状或管状泡囊。多见于 G+菌。 1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 含水量低,挑选性强的休眠结构。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形成一个芽孢,故并无繁殖功能。 16、支原体:一类无细胞壁,介于独立生活与细胞内寄生生活间的最小型原核生 物。 17、蓝细菌:一类进化历史悠久,G-,无鞭毛,含叶绿素a,能进行产氧光合作用的 大型原核生物。 18、菌落: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 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 19、立克次氏体:一类专性寄生于真核细胞内的G-原核生物。 20、衣原体:一类在真核细胞内专性能寄生的小型G-原核生物。 1、真核微生物:一大类细胞核具有核膜包裹,能进行有丝分裂。细胞质中存在线粒体或同时存在叶绿体等多种细胞的生物,叫真核生物。真菌、显微藻类与原生动物等就是属于真核生物类的微生物,故称为真核微生物。 2、酵母菌:一般泛指能发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真题解析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宝石学考研真题解析 名词解释一共五个 完全类质同象翠性 填空题知识点很多 象牙和珍珠成分、石榴石四射星光六射星光分别是什么方向、祖母绿内一型水和二型水分别与c轴的关系、珊瑚碳酸质和黑珊瑚的表面特征、韧性最大的宝石和硬度最大的宝石、翡翠的桔皮效应是因为硬玉的什么引起的、琥珀内有细小的什么导致透明度不好、用什么处理可以提高透明度、龟甲的颜色是由什么组成、 选择分单选和多项选择 多选五道,有一个人造钛酸锶的特征、软玉的产地 大题 长石宝石有哪些、举出它们的宝石学特征和特殊光学效应 试述翡翠的颜色形成因素,C货翡翠与天然翡翠的鉴别分光镜的原理和结构类型,分别举出两种红色蓝色绿色无色典型光谱的宝石及致色元素 HTHP合成钻石的原理和方法、举出HTHP合成钻石的合成特征、分析合成钻石与天然钻石的类型因素、并根据HTHP合成钻石和天然钻石在阴极发光仪下数据特点进行分

析 宝石包体分类,并写出分析包体你会选哪种测试技术并说明原因 2015年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珠宝学院考研复习指导 1.设计艺术学考什么?请问珠宝学院的设计艺术学考什么?考是理论笔试还是手绘呢?如果手绘是素描色彩之类还是珠宝的设计手绘图呢?本人艺术类专业并未有珠宝设计类学习经验,比较喜欢想跨考,现在准备是否有机会?另此专业的竞争压力如何?就业前景及去向呢? 才思教育答:设计艺术学考的就是英语、政治、中外工艺美术史和首饰设计与首饰制作,既有理论又有手绘,手绘一般是设计首饰款式,艺术类学生在画图方面一般没什么问题~~~很多之前没有学过美术 的也能过初试呢,所以要对自己有信心,加油~ 2.宝石设计2011的报考率以及录取率,外校的有多少? 才思教育答:17个人面试,最后收了10个人。有外校的,具体是多少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认识的地大本校的已经有六七个了。 3.考宝石设计怎么样? 才思教育答:要是考设计那边的研究生,竞争挺激烈的。话说艺术类

文学理论期末考试试题库整理

1、什么是文艺学? 2、什么是文学理论?(学科归属、研究对象、品格) 3、文学理论的对象和任务? 4、艾布拉姆斯《镜与灯》中的“镜”与“灯”各指什么? 5、文学活动的构成?例:什么是模仿论/表现论等?(四要素即四种理论视角) 6、文学活动的发生与发展?例:巫术发生说等概念?哪一种最合理?为什么?文学活动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的原因? 7、文学的含义?(三种含义) 8、什么是审美?审美指什么? 9、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的属性? 10、怎么理解文学是一般意识形态/审美意识形态? 11、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的表现? 1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的表现? 13、文学语言的主要特征? 14、什么是话语蕴藉? 15、什么是精神/物质生产?关系? 16、文学创造与科学、宗教活动的区别? 17、文学创造的客体与主体? 名词解释 1.话语:文学是一种话语。话语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的具体言语行为, 即一定的说话人和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的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的沟通活动,包含说话人,受话人,文本沟通,语境等要素。 2.陌生化(P142):以不常见的称谓来描写事物,而以作者或任务似乎从未见过此事物。 而不得不以陌生化的眼光把事物原原本本的具体的描写出来。从而使艺术描写不落俗套,产生一种奇特的新鲜感。 3.有意味的形式(P176):由英国文艺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提出,认为艺术的本质在于“有 意味的形式”。“意味”是指形式背后表现或隐藏的艺术家的独特的审美情感,情感是意味的唯一来源。艺术是艺术家创造的,能激发观赏者审美情感的纯形式,是美的形式,即“有意味的形式”。 4.艺术真实(P153):作家在假定性情境中,以主观性感知与诗意性创造,达到对社会生 活的内蕴,特别是那些规律性的东西的把握,体现着作家的认识和感悟(这是一种特殊真实,是主体把自己的“内在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儿创造出来的审美化真实。) 5.熟悉的陌生人:别林斯基认为,每一个典型对于读者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熟悉”是因 为它来自生活,使读者能从这一典型形象联想到某些类似的人物。“陌生”是因为有这样个性特征的人似乎从来没有过,是寄托作家审美理想的新生命,指文学典型具有独特的个性,文学典型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有个性又有共性,是古今唯一的独创,是一个读者熟悉的陌生人。 6.艺术发现(P127):作家在内心积累了相当多的感性材料的基础上,无意识地依据自己 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领悟。 7.期待视野P324:在文学阅读之先河阅读过程中,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基于个人与社会 的复杂原因,心理上往往会有即成的思维指向与观念结构。读者这种据以阅读文本的既定心理图示,叫做阅读经验期待视野,简称期待视野。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微生物

10.温和噬菌体: 噬菌体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且不裂解细菌,但是菌体DNA能随细菌DNA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传代。 11.前噬菌体: 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中的噬菌体基因组。 12、溶原性转换: 溶原性细菌因前噬菌体的整合而产生新的性状。 13.接合: 细菌通过性菌毛相互连接,将遗传物质(主要是质粒DNA)从供体菌转给受体菌的方式。 14.转化: 供体菌裂解释放的游离DNA片段被受体菌直接摄取,使受体菌获得新性状的过程。 15.转导: 由噬菌体介导,将供体菌的DNA片段转移到受体菌内,使后者获得前者的部分遗传性状,这种基因转移方式称转导。 16.基因转座: 通过转座元件等的作用使一段DNA从基因组的一个部位转移到另一个部位的现象。 17.条件致病菌: 有些细菌在正常情况下并不致病,但在某些条件改变的特殊情况下可以致病,这类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18.菌群失调: 也称菌群比例失调,指宿主体内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超出正常范围的状态,特别是原籍菌的数量和密度下降,外籍菌和环境菌的数量和密度升高。可引起菌群失调症。 19.定位转移: 是指正常菌群由原籍生境转移到外籍生境或本来无菌生存部位的现象,正常菌群定位转移后可成为致病菌。

20.毒血症: 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引起特殊的临床症状。 21.败血症: 致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产生毒性产物造成机体严重损害,出现全身性中毒症状。 22.脓毒血症: 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并大量繁殖,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其它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 23.带菌状态: 有时宿主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致病菌并未立即消失,而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时间,与机体免疫出于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24.医院感染: 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医院接受诊断、治疗、护理及其它医疗保健过程中或在医院逗留期间获得的一切感染。 25.交叉感染: 由医院内患者、病原携带者、医务人员直接或或间接传播引起的感染。26.医源性感染: 在治疗、诊断和预防过程中,由于所用器械消毒不严而造成的感染。27.ASO试验: 又称抗O试验,即抗链球菌溶素O试验,是一种传统的体外毒素抗毒素中和实验,是用已知的链球菌溶素O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相应链球菌O抗体的中和试验,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 2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 是旅游者和婴幼儿腹泻的常见病因,热带尤为常见,由食入污染食物或水而致病,一般不侵入细胞内。

2020年4月全国自考公文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自学考试公文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052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文若干组成部分的整体结构方式及某些特定结构部分的固定要素、特殊用语之组合规定,称为() A.公文形式B.公文格式 C.公文程式D.公文结构 2.《群臣劝魏王曹丕受禅表》一文中,“鸠民而立长,筑宫而置吏”一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是() A.对偶B.排比 C.联用D.比喻 3.《上东宫启》一文中,“所见者唯端士正人”一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联用 C.镶嵌D.同异 4.我国封建社会中,“策”是用于重大人事安排的君命文种,它的使用者仅限于()A.太后B.皇帝 C.太子D.宰相 5.《徐州刺史陶谦等上朱俊奏记》中有“凡百君子,靡不”句,“”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排比 C.联用D.对偶 6.状,是古代下级对上级、民众对官府陈述事实的上行文种,始设于() A.秦B.汉 C.唐D.宋 7.汉代用于政事的“移书”虽未纯化为单独文种,但其行文方向已转化为()A.上行B.平行 C.下行D.准下行 8.刺,作为古代公文文种,其最初的含义是指() A.致送B.质问 1

C.记载D.商量 9.在我国古代最早使用的重要下行文中,唯一由先秦沿用至今的公文文种是()A.令B.教 C.符D.谕 10.根据行文对象、指称事物、讲话场合或前后文意等,经补足或选择后所确定的词义,称() A.词汇义B.文字义 C.修辞义D.语境义 11.宣头,又称头子。其中“头”的含义是指() A.皇帝颁发B.事情重大 C.先行通知D.篇幅短小 12.1914年,袁世凯政府规定,“呈”专门用于职官对大总统,而民众对官署之陈请,则用 ()A.详B.禀 C.状D.签呈 13.《众议员罗永庆等对政府质问书》一文中,“剖判玄黄、震裂天地”一语,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同异B.叠字 C.比喻D.对偶 14.《唐继尧、蔡锷等护国讨袁通电》一文中,“同申义愤,相应鼓桴”一语,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A.叠字B.同异 C.对偶D.借代 15.《沪分处为调查日推行军用票情形复四联总处代电》一文中,“奉1230渝秘文印合字5392电”中的“1230”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一种文书制度,它是() A.干支纪年B.干支纪月 C.干支纪日D.电码代日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 16.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商周以来使用的君命文书“命”、“令”分别改为()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