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毒理学教程第三版周宗灿课件

毒理学教程第三版周宗灿课件

毒理学基础知识点

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个体中发生的量反应强度之间的关系。曲线基本类型是S形曲线。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物质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反应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替代法又称“3R”法:优化试验方法和技术,减少受试动物的数量和痛苦,取代整体动物实验的方法。 毒效应谱:①机体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②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③亚临床改变;④临床中毒;⑤甚至死亡。毒作用的类型:①速发性或迟发性作用; ②局部或全身作用;③可逆或不可逆作用;④超敏反应⑤特异质反应。 急性毒作用带:为半数致死剂量与急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ac=LD50/Limac。Zac值小,说明化学物质从产生轻微损害到导致急性死亡的剂量范围窄,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引起死亡的危险性小。 慢性毒作用带:为急性阈剂量与慢性阈剂量的比值,表示为:Zch= Limac /Limch。Zch值大,说明Limac 与Limch之间的剂量范围大,由极轻微的毒效应到较为明显的中毒表现之间发生发展的过程较为隐匿,易被忽视,故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大;反之,则说明发生慢性中毒的危险性小。 选择性毒性:水平:可发生在物种之间、个体内(易感器官为靶器官)和群体内(易感人群为高危人群三个水平。原因:①物种和细胞学差异;②不同生物或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生物转化过程的差异;③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亲和力的差异;④不同组织器官对化学物质所致损害的修复能力的差异。 毒性和毒效应的区别:毒性是化学物固有的生物学性质,我们不能改变化学物的毒性。毒效应是化学物毒性在某些条件下引起机体健康有害作用的表现,改变条件就可能影响毒效应。 ADME过程:吸收:是外源化学物从机体的接触部位透过生物膜屏障进入血液的过程。分布:是指外源化学物吸收后随血液或淋巴液分散到全身组织器官的过程。代谢。排泄:外源性化学物及代谢产物由机体向外转运的过程,是机体中物质代谢过程中最后一个重要环节。 毒理学研究方法的优缺点:①流行病学研究:优:真实的暴露条件;在各化学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测定在人群的作用;表示全部的人敏感性。缺:耗资、耗时多;无健康保护;难以确定暴露,有混杂暴露问题;可检测的危险性增加必需达到2倍以上;测定指标较粗。②受控的临床研究:优:规定的限定暴露条件;在人群中测定反应;对某组人群(如哮喘)的研究是有力的;能测定效应的强度。缺:耗资多;较低浓度和较短时间的暴露;限于较少量的人群(一般<50);限于暂时、微小、可逆的效应;一般不适于研究最敏感的人群。③体内试验:优:易于控制暴露条件;能测定多种效应;能评价宿主持征的作用;能评价机制。缺:动物暴露与人暴露相关的不确定性;受控的饲养条件与人的实际情况不一致;暴露的浓度和时间的模式显著地不同于人群的暴露。④体外试验:优:影响因素少,易于控制;可进行某些深入的研究;人力物力花费较少。缺:不能全面反映毒作用,不能作为毒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价的最后依据;难以观察慢性毒作用。 药物引起呼吸系统毒性的机制并举例:吗啡:引起呼吸中枢抑制;箭毒生物碱:引起呼吸肌麻痹;呋喃妥因:介导的氧化损伤;多柔比星:细胞毒药物对肺泡的直接损害;胺碘酮:细胞内磷脂的沉积;紫杉醇:介导P物质的释放;环磷酰胺:致癌变作用。 常用的致突变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交换试验SCE、果蝇伴性隐性致死试验、显性致死试验、程序外DNA合成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

毒理学

毒理学飞升神卷 一.名词解释 1.毒物 在一定条件下,以较小剂量进入机体就能干扰正常的生化过程或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或永久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 2.毒性 外源化学物在一定条件下造成机体损害的能力 3.接触生物学标志物 测定组织、体液或排泄物中吸收的外源化学物、其代谢物或与内源性物质的反应产物 4.LD0 指一组受试实验动物中,不引起动物死亡的最大剂量或浓度 二.填空题 1.经生物转化大部分外源化合物的代谢产物,毒性降低,易于排出体外,此现象称

为代谢排毒,经生物转化其毒性增强的显现称为活化。 2.实验动物染毒方法主要包括经口染毒,经呼吸道染毒,经皮肤涂抹染毒和注射染毒四种。 3.毒理学主要分为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管理毒理学三个研究领域。 4.有些有机溶剂的LD50值相似,即其绝对毒性相当,但由于其各自的挥发度不同,所以实际毒性可以相差很大,将物质的挥发度考虑在内的毒性称为相对毒性。该毒性指数对有机溶剂来说,更能反映化合物经呼吸道途径吸收的危害程度。 5.非整倍体指细胞丢失或增加一条或几条染色体。缺失一条染色体时称为单倍体,增加一条染色体时称为三倍体。 6.外源化合物可以直接发挥毒作用的器官就称为该物质的靶器官。 7.引起一组受试实验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称为绝对致死剂量或浓度。 8.外源化学物在体内的吸收,代谢,排泄过程称为生物转运。 9.I 相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还原和水解反应。 10.毒作用带是表示化学物质和毒作用特点的重要参数之一,分为急性毒作用带与慢性毒作用带。 11.经呼吸道染毒包括人工染毒和自行吸入染毒,其中自行吸入染毒又分为静式吸入和动式吸入两种形式。

毒理学实验设计

毒理学实验设计 ——镉对肾脏的急性损害作用 设计者:余擎3100304094 李敏3100304091 一、实验背景及依据: 镉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有毒重金属元素之一,镉污染及危害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医学问题。 在日本,人中毒事件主要是由于镉引起的,如一种“itai-itai”病的中毒,即是由镉中毒引起的。研究发现在镉污染地区的人们的骨头、肝、肾中都富集有大量的镉,尤其是肾在长期的职业性接触中会受到严重的损害。 肾脏是急性镉暴露的重要靶器官,会引起在临床上表现为管状功能紊乱的氨基酸尿、蛋白尿和糖尿病,以及肾肿胀、肾小管有管型和上皮细胞脱落、肾小球毛细血管从坏死。 目前,对镉致急性肾损害的机制上不明确,但根据有关资料报道:镉可损害肾小管而干扰肾对蛋白质的排出和再吸收等作用,并影响近端肾小管功能,出现糖尿病,使尿钙和尿酸增加。 二、实验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镉的急性损害作用,镉对肾脏毒性的蓄积作用 意义:通过了解镉的急性作用,掌握镉的危害,同时积极预防镉的污染。掌握随机分组方法,以及实验数据的统计。 三、实验内容与方法: 1、实验动物:健康昆明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体重18~25g,,由实验中心提供。 2、主要试剂:氯化镉(CdCl2) 3、分组与染毒:30只小鼠按体重随机分组为5组,每组6只,CdCl2染毒剂量分别为0mg/kg、1.5mg/kg、3.5mg/kg、5.5mg/kg、7.5mg/kg,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灌胃1次。第2天处死动物。 (注:查相关资料得:实验动物为小白鼠,CdCl2经口染毒的LD50为150mg/kg,参照LD50值得的1/20~1/100设置四组剂量组,剂量间距为2。) 四、样本采集与处理: 1.使用代谢笼收集小鼠尿液 2.小鼠处死后,立即取肾脏,准确称取1份0.2g肾组织,置于消化液中消化,用于测定肾脏消化液中的镉浓度。 3.另取一份肾组织,制作肾脏病理切片。用于观察肾组织有无变化。 五、观察指标:

动物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毒理学 课程编号:0371005 课程性质:非独立设课课程属性:必修课 学时学分:课程总学时45,课程总学分2实验学时10 应开实验学期:三年级厶学期 适用专业:药物制剂 先修课程:动物生理学、兽医药理学 大纲主撰人:潘玉善大纲审核人:胡功政张玉龙张书松 一、动物毒理学实验课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该课程是随药理学的发展而分化出来的一门重要的应用基础性学科,在食品安全,药物开发等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动物毒理学是研究外源化学物对动物体的损害作用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新兴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兽药、药物添加剂及饲料中有毒有害化学物的检测及其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和动物性食品中药物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动物毒理学是毒理学的分支之一,是供动物医学、动植物检疫专业选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亦可供动物科学、食品科学等专业选修。 动物实验是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验课,主要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观察与分析能力,独立思考与工作能力,使其能掌握毒理学研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奠定毒理学基础。 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讲授动物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掌握外源化学物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熟悉评价程序中的试验项目和评价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掌握经口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掌握毒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概念;掌握局部刺激实验的方法;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实验的基本操作。了解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实验和大鼠肝微粒体制备及有关酶活性的测定。 三、动物毒理学实验项目名称及学时分配

四、实验方式与基本要求 因课堂不能完成全部内容,所以采用课堂与课外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有的 课堂操作、课外观察,有的课外给药,课堂采样、观察,实验结束后,撰写实验 报告。 五、 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由课堂操作考核40%和实验报告60%成绩组成,实验教学部分 按20%记 入总成绩。 六、 参考书目 [1] 沈建忠?动物毒理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2] 张桥?卫生毒理学基础?第三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 [3] 李俊锁等?兽药残留分析?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4] 楼宜嘉?药物毒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七、 实验内容安排 实验一 基本操作技术 一、 实验学时:2学时 二、 实验目的 学习毒理学实验中有关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 三、 实验内容 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实验动物的编号与分组,染毒途径,被毛去除法、生物材料的采 集和制备、实 验动物的处死方法等 四、 实验要求:基础必做 五、 实验所需试材和仪器设备 大鼠、小鼠、家兔、灌胃器、毛剪、苦味酸酒精饱和液 实验二 、实验学时:2学时 、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外源化学物急性毒性实验的设计原则和求算 三、实验内容 经口急性毒性实验 LD 50的方法。

毒理学基础实验设计.

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生化系食品082 200800602052 黄瑞锦 引言:在进行某一种受试物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前要先认识和了解其有关知识。所以,要进行四氯化碳毒理学的基础实验设计先认识和了解有关性质。 一、理化性质 四氯化碳 (carbon tetrachloride,CCl 4),化学式CCl 4 ,又称四氯甲烷 (tetrachloromethane)。是一种比水重,无色、易挥发、不易燃,易流动的液体。 具氯仿的微甜气味,并具有一种令人愉快的气味。相对分子量153.84,相对密度1.595g/cm3(20/4℃),沸点76.74℃,熔点-22.8℃,蒸气压15.27kPa(25℃),蒸气密度5.3g/L。四氯化碳的蒸气有毒,它的麻醉性较氯仿为低,但毒性较高。吸入人体2~4ml就可使人死亡。四氯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且遇湿气及光即逐渐分解生成盐酸。易溶于各种有机溶剂,能与醇、醚、氯仿、苯等任意混合。对于脂肪、油类及多种有机化合物为一极优良的溶剂。四氯化碳用作灭火剂时,不能灭活泼金属的火,因为活泼金属可以与之反应。也会在高温下与水反应生成有毒物质。遇火或炽热物可分解为二氧化碳、氯化氢、光气和氯气等。 二.污染来源 四氯化碳(CCl 4 )是较常用的有机溶剂。在工业生产中用作萃取剂、清洗剂、脱脂剂、制冷剂、灭火剂和驱虫剂等。在医学上用作麻药剂。在日常生活中,用作衣服的洗涤及去脂等。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四氯化碳可释入空气而污染环境。 近年来,美国对供水系统中CCl 4 的检测结果发现,约2000万人饮用的水源被 CCl 4污染。据估计美国有近400万人在生产中暴露于CCl 4 中。 三.毒性作用 CCl 4 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进入机体。吸入量的20%~35%可被人 及动物机体吸收。CCl 4 在血液中的浓度与脑中的含量接近,脂肪组织蓄积的 量为血液中的2~8倍。部分CCl 4 在肝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的催化作用下, 通过脱卤素和氧化作用,解离成Cl·和CCl 3 ·自由基,后者能使生物膜脂质过氧化,扰乱干细胞脂质代谢,引起干细胞坏死。 CCl 4 是典型的肝脏毒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均可引起肝脏的严重损伤,如中心小叶坏死及脂肪变性。同时受损的还有肾脏、肺泡膜及肺血管。肾脏及肺的损伤不及肝脏,通常发生于肝脏损害之后,因全身代谢失调而发生。吸入四氯化碳蒸气时若饮酒、冷冻或提高空气中的含氧量,均可加重毒性作用。另外,四氯化碳可增加心肌对肾上腺素的敏感性,引起严重心律失常。人对四氯化碳的个体易感性差异较大,有报道口服3~5ml 即可中毒,29.5ml即可致死。在160~2OOmg/m3浓度下可发生中毒。但也有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毒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作者:王心如主编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2-1 ?字数:302000 ?版次:1 ?页数:203 ?印刷时间:2006-2-1 ?开本: ?印次: ?纸张:胶版纸 ?I S B N :9787117056618 ?包装:平装 所属分类:图书>> 医学>> 医药卫生教材 第一章毒理学实验基础 第一节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在描述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1.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基本假设为:①人是最敏感的动物物种;②人和实验动物的生物学过程包括化学物的代谢,与体重(或体表面积)相关。这两个假设也是全部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的前提。以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在人产生毒作用的剂量和实验动物通常相近似。而以体重计算则人通常比实验动物敏感,差别可能达10倍。因此可以利用安全系数来计算人的相对安全剂量。已知人致癌物都对某种实验动物具有致癌性。实验动物致癌物是否都对人有致癌性,还不清楚,但此已作为动物致癌试验的基础。一般认为,如果某一化学物对几个物种实验动物的毒性是相伺的,则人的反应也可能是相似的。 2.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和可靠的方法。此原则是根据质反应的概念,随剂量或暴露增加,群体中效应发生率增加。毒理学试验中,一般要设3个或3个以上剂量组,以观察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确定受试化学物引起的毒效应及其毒性参数。毒性试验的设计并不是为了证明化学品的安全性,而是为了了解化学品可能产生的毒作用。仅仅检测受试化学物在人的暴露剂量是否引起毒效应是不够的,尽管此剂量已超过人可能的暴露剂量。当引起毒效应的最低剂量(LOAEL)与人的暴露剂量接近时,说明该化学物不安全。当该剂量与人的暴露剂量有很大的距离(几十倍,几百倍或以上),才认为具有一定安全性,此距离越大,安全性越可靠。如果在研究中所用的一系列的剂量不能引起毒性效应,则认为所用剂量还不足够高,应增加剂量,以确定受试化学晶的毒性。但如果在试验的最高剂量组的剂量与人可能的暴露剂量有足够的安全界限,则对于安全性评价来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研究是可以接受的。在毒理学试验中实验模型所需的动物总是远少于处于危险中的人群。为了在少量动物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可靠的结果,需要应用相对较高的剂量,以使效应发生的频率足以被检测到。例如,低达0.01%的癌症发生率,这意味着在100万人群中有100人发生癌症,此发生率太高,不能为公众接受。在实验动物直接检测如此低发生率将至少需要30000只动物。因此,在毒理学试验中,对相对较少的实验动物必须以较高剂量进行试验,然后根据毒理学原则外推估计低剂量的危险性。 3.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是为了使实验结果具有代表性和可重复性。以成年的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实验动物作为一般人群的代表性实验模型,而将幼年和老年动物、妊娠的雌性动物、疾病状态作为特殊情况另作研究。这样可降低实验对象的多样性,减少实验误差。毒理学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取决于受试物处理引起毒效应强度和实验误差两个因素,处理引起的毒效应强,实验误差小,则实验结果的敏感性增加,反映受试物处理的真实效应,反之亦然。实验设计是要规定实验条件,严格控制可能影响毒效应的各种因素,保证实施质量,降低实验误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重现性。外源化学物从不同途径染毒实验动物所表现的毒性可有很大差异,这是由于染毒部位解剖生理特点不同,外源化学物吸收进入血液的速度和量也不同,首先到达的器官和组织也不同。因此,毒理学试验中染毒途径的选择,应尽可能模拟人接触该受试物的方式。历史上,环境污染物及某些药物所引起的中毒和死亡多次发生,引起各国的重视,推动了毒理学的发展,各国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和多次修订了有关药品

环境毒理学实验教案

青海大学生态环境工 程学院 环境毒理学实验报告 科目:环境毒理学 姓名:田成龙 学号:1200602036

实验一动物试验的一般操作技术 一、目的与要求 毒理学的许多试验研究,主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而实验过程中技术及生物材料的收集是否恰当,直接影响实验结果的质量。因此,毒理学实验工作者必须正确地掌握动物实验中的一般操作技术,这是保证试验工作成功的基本条件之一。本实验要求掌握动物的捉拿、固定、麻醉、编号、采血、处死方法和解剖检查。 二、实验内容和方法 (一)实验动物的捉拿和固定方法 1、小鼠:捉拿时先用右手将鼠尾抓住提起,放在较粗糙的台面或鼠笼上,在其向前爬行时,右手向后拉尾,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抓住小鼠的两耳和头颈部皮肤,将其固定于左手手心中,拉直四肢并用左手无名指压紧尾和后肢,右手即可作注射或其他实验操作。取尾血及尾静脉注射时,可将小鼠固定在金属或木制的固定器上。 2、大鼠:大鼠抓取方法基本同小鼠,抓大鼠时若操作者不熟练,或者大鼠特别凶猛,操作者最好戴上防护手套(帆布或硬皮质均可)。如若是灌胃、腹腔注射、肌肉和皮下注射时,可采用与小鼠相同的手法,即拇、食指捏住鼠的耳朵及头颈皮肤,余下三指紧捏住背部皮肤,置于掌心中,调整大鼠在手中的姿势后即可操作。 3、豚鼠:豚鼠性情温和,胆小易惊,一般不易伤人,抓取时,先用手掌扣住豚鼠背部,抓住其肩胛上方,拇、食指环握颈部,另一

只手托住臀部。如果在实验时豚鼠频繁挣扎,不宜采用此方法,因为操作者的拇、食指会随动物的挣扎越抓越紧而引起豚鼠窒息。另外,有时可用纱布将豚鼠头部轻轻盖住,操作人员轻扶住其背部或者让其头部钻到实验人员的臂下,然后进行实验操作。 4、家兔:一手抓住兔颈部的被毛与皮肤,另一手托其臀部或腹部,使其躯干的重量大部分集中在手上。 (二)实验动物的编号、标记和去毛方法 1、编号和标记方法:在动物实验中,为了使实验动物个体间或组间区别开来,便于对每个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进行观察,必须对实验动物进行编号、标记。标记的方法很多,但基本原则是:号码清楚、耐久、简便、易认和适用。 (1)临时性标记: 染色法:染色法是用化学剂在动物身体明显部位如被毛、四肢等处进行涂染,或用不同颜色等来区别各组动物,是实验室最常用、最容易掌握的方法。常用的标记溶液有:①3%-5%苦味酸溶液(黄色); ②0.5%中性红或品红溶液(红色);③2%硝酸银溶液,(咖啡色,涂后需光照10min);④煤焦油酒精溶液(黑色);⑤龙胆紫溶液(紫色)。 涂漆或贴胶布:用油漆在动物角或体表涂漆进行标记,或用胶布贴在动物腿或翅上进行标记,也都是效果较好的临时性标记方法。 (2)半永久性标记: 挂牌法:挂牌法可用来标记多种动物,并多数将塑料、铝或钢片制成的牌固定在实验动物耳朵内侧面上作为标记。一般用于兔、豚鼠

生态毒理学实验设计

姓名:刘金鑫学号:201428006037073 培养单位:地理所 生态毒理学实验设计 一.【实验题目】: 砷对两种淡水藻类的毒性作用。 二.【实验设计思想】: 砷在环境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污染物,它来源于人为源和自然源的释放,通过一定的途径进入地表、土壤和饮用水体中。通过目前的研究已经发现进入水体的砷对水中的生物存在影响,我们有必要研究水体中砷对水生生物的毒性作用,在这些研究中要数藻类的研究较多。我准备通过使用72小时生长速率——一种抑制生物检测方法,来判定五价砷和三价砷对两种在无外来干扰的热带的淡水藻类(绿藻和单针藻)的毒性。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看砷对藻类的毒害作用是否很强,如果藻类对于砷的耐性较强,可以指导后面的藻类用于砷污染水体修复的研究。 三.【实验目的】: 1、掌握藻类的室内无菌培养。 2、学会藻类生长速率测定的方法。 3、掌握72小时生长速率的检测方法。 4、判定砷对两种藻类的毒害作用。 四.【实验原理】: 1、藻类的选取:由于不同种类的藻对砷毒性的反应不同,有的藻对砷比较敏感,而有的对砷的耐性较好,所以我选择了一种敏感性的单

针藻和一种耐性较好的绿藻。 2、培养液的选择:为了排除自然水体和纯净水体的影响,我用人工合成的软水(内部成分以及含量都是已知的)来进行实验。 3、培养瓶的选择:为了防止砷在普通瓶体上的吸附,我选择250ml 的硼硅酸盐的锥形瓶。 4、检测前处理:将处于指数生长阶段(5-6天)的细胞通过离心(2500rpm,7min),超纯水洗涤三次确保培养液除去后,再用于生物检测。 5、培养条件:将培养瓶放在培养架上进行培养。培养架周围的环境条件:27±1℃、12:12h的光照和无光、每天用手摇晃两次锥形瓶使其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 6、通过多功能计数仪测定结果。 7、数据分析:通过线性插值法计算72hIC50。 8、藻对砷和磷的吸收具有竞争性。 五.【实验材料】: 绿藻、单针藻、玻璃烧杯、天平、硼硅酸盐锥形瓶、镊子、酒精灯、量筒、真空过滤器、滤膜、试管、无菌操作台、吸管、多功能计数器、移液枪、PH试纸(PH5.4—9)、牛角匙、牛皮纸、棉花、纱绳、高压蒸汽灭菌锅、培养架、温度计、恒温室、冷光源、NaHCO3、CaSO4·2H2O、MgSO4、KCl、CaCO3、10%HNO3、超纯水、Na2AsO4·7H2O、NaAsO2、NaNO3、KH2PO4等。 六.【实验步骤】:

《毒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毒理学实验》课程大纲 课程代码: 课程学分:2 课程总学时:2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专业 一、课程概述 1.课程性质 毒理学是利用医学实验动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免疫学、细胞学以及病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技术,从预防医学的角度,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生物学作用,特别是损害作用及其机理,为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做出安全性评价、为科学管理提供指导的一门应用科学。 2.课程背景 在环境污染和环境安全问题日趋严重的今天,毒理学已经也应该作为一门人类的生存常识课程开设了。外源化学物几乎在时时刻刻、方方面面威胁、损害着我们的身体。尽早尽快地了解毒理学知识,是认识、预防、治疗外源化学物损伤的前提,是做好管理和正确使用的基础,是保证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的必要条件。 3.课程价值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了解身边的有害物质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方式,掌握毒理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初步熟悉毒理学的原理,概念和应用,并对毒理学的国内外新成就和发展有所了解,为学生预防身边有害物质的侵害提供方法,为政府制定防治措施和制定使用标准提供科学依据,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学科打下毒理学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

1.设计理念 毒理学是研究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能接触的外源化学物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的科学。本课程是为保护人类健康而设计,它可以为预防和治疗现代频发高发的人类疾病提供基本的思路和方法。2.开发思路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突出学生主体,尊重个体差异;倡导目标驱动,强调体验实践;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开发课程资源,拓展学用渠道。 三、课程目标 (一)课程的总体目标 为获得保护自己、他人乃至全人类的健康的知识和技能的需要和进一步增强和增加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行动而使学生较全面地理解和掌握毒理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在学习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命、保护环境的道德理念,使学生能够认清潜伏在我们身边环境中、甚至日常生活和每天饮食中能经常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培养学生增强自我保护同时也珍爱他人,免受身边有毒有害物质伤害的能力,并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学会使用自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自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培养学生掌握毒理学及实验的基础知识。 (2)使学生能够认识和掌握潜伏在我们身边环境中、甚至日常生活和每天饮食中能经常伤害到我们身体的有毒有害物质。 (3)培养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对世界范围内特别是我国癌症、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频发予以合理的解释并能给出一些预防方法的建议。 (4)培养学生能了解本课程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动态。

毒理学基础实验指导.

卫生毒理学实验指导 编写:陈秉符古雅 2009年3月

目录 实验一毒理学实验设计 (1) 实验二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技术 (10) 实验三灭多威经口急性毒性试验 (20) 实验四苯经呼吸道急性毒性试验 (24) 实验五蓄积毒性试验 (27) 实验六亚慢性和慢性毒性试验 (29) 实验七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 (33) 实验八小鼠精子畸形试验 (37) 实验九骨髓细胞染色体畸变分析 (40) 实验十鼠伤寒沙门菌回复突变试验 (42) 实验十一致畸试验及胚胎胎仔检查方法 (47) 实验十二网织红细胞计数 (53) 附录:动物实验报告的撰写及注意事项 (54)

实验一毒理学实验设计 一、目的和意义 毒理学的很多研究工作需要通过动物实验来进行。使用实验动物进行科研的优点是花费人力、物力较少,时间短,易发现单因素与结果的关系,能提供大量有价值的可与人类生命活动现象相类比的资料。在毒理学实验研究中,健康的实验动物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和获得正确可靠的研究结果的重要条件。 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于机体(特别是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机制。毒理学研究的主要手段是动物实验。体内试验是以实验动物为模型,最终目的是通过外源化学物对实验动物的毒性反应,向人(原型)外推,以期评估外源化学物对人的危害及危险性。体外实验主要用于筛选和预测急性毒性和机制研究;人体实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则可进一步深化和证实在动物实验中所得到的资料。实际上,毒理学作为一门实验科学是以动物实验为中心的,毒理学动物实验的设计、实施、结果观察和评价是毒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通过本次讨论,要求学生基本掌握毒理学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二、内容 (一)毒理学实验的原则和局限性 1、毒理学实验的原则 在毒理学的试验中,有三个基本的原则。 第一个原则,化学物在实验动物产生的作用,可以外推于人。 第二个原则,实验动物必须暴露于高剂量,这是发现对人潜在危害的必需的和可靠的方法。 第三个原则,成年健康(雄性和雌性未孕) 的实验动物和人可能的暴露途径是基本的选择。 2、毒理学实验的局限性 用实验动物的毒理学实验资料外推到人群接触的安全性时,会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二)毒理学常规毒性试验的基本目的 毒性评价或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基本目的包括以下几点: 1. 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2. 剂量-反应(效应)研究。 3. 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4. 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毒理学研究还可能有其他的目的和要求,例如毒作用的敏感检测指标和生物学标志、毒作用机制研究、受试物的毒物动力学和代谢研究、中毒的解救措施等。对这些要求,应扩展常规试验的设计以包括有关的项目,或者另外设计和进行靶器官毒理学研究及机制毒理学研究。 (三)实验动物的选择 毒理学的动物实验是以实验动物作为研究对象的,为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先决条件是正确地选用实验动物。 1、实验动物物种的选择 对实验动物物种选择的基本原则是:选择对受试物在代谢、生物化学和毒理学特征与人最接近的物种;自然寿命不太长的物种;易于饲养和实验操作的物种;经济并易于获得的物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毒理学 课程编码:1002527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 所属学科:预防医学 实验总学时:28学时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 吉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卫生毒理学》课程,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进行简单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又要掌握实验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同时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方法,如:大、小鼠的性别判定,捉拿,固定,灌胃等毒 理学常用技术。 2.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结果判定。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D50。 3.掌握Ames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4.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标本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微核标本分析 技术,能对畸变类型进行判定。 5.掌握精子标本制备及畸变类型分析技术 6.掌握皮肤刺激实验操作技术及判定标准 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0学时,其中实验课学时数为28学时,占总学时的48%。 教学文件:《卫生毒理学》第三版课后实验指导。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及操作方法,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强调,并明确注意事项,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由学生自行完成,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试验课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操作及出勤情况,经综合评定后给出。对缺实验课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毒理学水生毒性试验设计

某化合物A,在水中溶解度10%,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100%,不挥发.在pH<6时易水解. (1)设计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实验 (2)如果测定含A物质的废水急性毒性,应该如何进行. 毒理学设计性实验 由于化合物A在生产和使用的过程中随着工业废水,农药径流流入水体,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潜在的危害.容易造成水质,土壤,植被的污染.如果人们不慎饮用或是食用含有残余化合物A的污染水体或鱼类,将严重威胁人体健康.因此,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实验中,研究该类化合物A在水体中的毒性机理具有必要性. 鱼是水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主要的食物来源,所以,鱼类的急性毒理资料是常用的评价有毒化学物质和工业废水对水生生物危害的资料.在我国鱼类毒性实验中经常使用的有白鲢(Hypophthalmichthysmolitrix,),金鱼(Gold fish)、鲤鱼Cyprinus carpio、鲫鱼Carassius auratus等。由于这些材料体型较大,饲养起来不是很方便,而且受到繁殖季节的限制难以常年获得。而斑马鱼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实验鱼种,其个体较小,性成熟期短,繁殖能力强,价格便宜。被广泛的应用于生命科学的研究,也是实验室标准毒理学检验最常用的实验动物。 1 实验方法与材料 1.1 实验材料 受试污染物:化合物A。 1.2 实验仪器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pH计(PHS-3B),溶解氧测定仪(JYD-1A),水硬度计,温度计,电子分析天平,烧杯(25,50ml)、移液管(1,10ml)、量筒等。 1.3 实验用水 由于该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为10%,而在丙酮中的溶解度为100%,故采用丙酮作为助溶剂,丙酮助溶剂含量不超过0.1mg/L。再加入10%的吐温-80乳化剂配成母液,实验用水为经活性炭过滤后强制充氧48h以上的自来水,溶解氧>5.4mg/L,pH值为6.4-7.0,水温(22±2)℃。总硬度125~250mg/L(以CaCO3计)。自然光照,实验周期96h,实验方式采用静水式,96h之内不更换试液。 1.4 实验生物 受试斑马鱼购于上海市杨浦区花鸟虫鱼市场,体长为(30.00±0.75)mm,体重量为(0.20±0.01)g.行为活泼,反应灵敏,无畸形,逆水性强。鱼苗经w=5%食盐水消毒后进入实验室,用曝气48h的自然脱氮自来水在实验室经过驯养7~10d后方可实验,驯养期间死亡率应小于3%。实验前24h停止喂饲,实验期间不喂食,每天清除粪便及食物残渣,保证每天实验期间光照12h。 2 实验方法 先做预实验,以确定化合物A对斑马鱼24h100%致死的最低浓度和96h不引起死亡的最高浓度。实验在2L的烧杯中进行,设置间隔较大的浓度梯度,尽可能使LC50在设置的浓度范围内,每个浓度设平行。实验开始后每隔一段时间观察记录,整理24h、48h,72h,96h观察记录,需要统计各容器试验鱼的存活情

毒理学实验方案

5-甲基水杨酸和水杨酸毒理性质研究实验方案 一、鱼类急性毒性实验—半数致死浓度(LC50)的测定 按照《GB/T 21281-2007 危险化学品鱼类急性毒性分级试验方法》进行 1.1实验鱼的选择和驯养 1.1.1实验鱼的选择 斑马鱼:斑马鱼是一种常见的热带淡水鱼,体型小,在较小空间内就可饲养大量斑马鱼(2L的鱼缸中就可饲养10条左右)。斑马鱼世代周期短,繁殖率高,饲养管理廉价方便,饲养成本低,对水质的要求不高。因此斑马鱼长期以来被广泛用于胚胎学、发育生物学、毒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等研究,被喻为理想的分子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脊椎动物模型,是四大模式生物之一,也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使用的标准化鱼类毒性实验动物和我国国家环保部、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准则指定的鱼类毒性实验鱼种之一。 拟从较近的位于沪闵路的闵行悠闲水族购得斑马鱼150条。同批、同种、同龄,大小均匀,体质健壮,个体全长以1.0~6.0 cm为宜,最大个体不可大于最小个体的50%。 1.1.2实验鱼的驯养 实验鱼用于试验之前,在与实验用水质、温度和光照相同的水中驯养7 d,以使鱼类适应实验室的生活环境,如水温、水质和光线等,且便于对实验鱼进行健康选择。 驯养期间,应每天换水、喂食1~2次,实验开始前24h停止喂食。密切检查鱼的健康状况,发现受伤、体色异常、消瘦、离群游泳、行动呆滞和拒食等现象,应及时除去。驯养开始48 h 后记录死亡率,死亡率小于5%方可用于实验。 1.2实验条件 实验用水(稀释水):自来水,人工曝气或放置3 d以上脱氯。水的总硬度为10~250 mg/L(以CaCO3计),pH值为6.0~8.5。 实验容器:其他实验室的鱼缸三个,以及2L的烧杯四个,洗净后用曝气后的自来水涮洗。 1.3实验步骤 1.3.1方案一:进行预实验后再进行正式实验 1.3.1.1预实验:预备实验用于确定正式实验浓度的大致范围,了解实验溶液浓度的稳定性,以及实验过程中pH、溶解氧等变动情况。如果能从同系物毒性或文献资料估计被测试化学物质或工业废水的大致毒性,可直接进行正式实验。 实验内容:选择1 000,100,10,1,0.1,0 mg/L,5个浓度梯度每个浓度组放入5条鱼,用静水式进行,不设平行组。实验持续24~96 h,每日至少记录2次各容器内的死鱼数,并及时清除死鱼。求出24 h100%死亡浓度(24 h LC100)和96 h无死亡浓度(96 hLC0)。 1.3.1.2正式实验: 根据预实验结果,按等对数间距设置5个实验浓度组,包括使鱼24h全部死亡或接近全部死亡的最低浓度(24hLC100)和96h使鱼全部存活或接近全部存活的最高浓度(96hLC0)。每组设一个平行,设置空白对照和助溶剂对照组,助溶剂浓度与各实验组中最高助溶剂浓度相同。每个实验容器投放10尾鱼,染毒96h。给鱼分组限制在30分钟内。在1.5h、3h、6h、12h、24h、48h、72h和96h,分别检查受试鱼的状况。观察并纪录死鱼数目后,将死鱼从容器中取出,以免影响水质。纪录实验鱼的异常行为,如鱼体侧翻、失去平衡、游泳能力和呼吸功能减弱以及色素沉积等。 实验采用静态换液法,每天更换1/2试液,实验前24h停止给实验鱼喂食,整个实验期间亦不喂食。以丙酮为助溶剂进行四种化合物对斑马鱼的单一急性毒性实验,以死亡率作为观察指标,参照改进寇氏法,计算相应时间的LC50。所有数据由2组平行实验得到。 半致死浓度的计算公式为改进寇氏法: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汇总

卫生毒理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卫生毒理学课程编码:1002527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所属学科:预防医学实验总学时:28 学时 一、制订教学大纲的依据 吉林大学本科培养方案 二、本课程实验教学在培养实验能力中的地位和作用 《卫生毒理学》课程,在预防医学的教学计划中占重要地位,既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又是一门综合性的实践课。 教学的目的在于使预防医学专业的学生掌握卫生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的实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能进行简单的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教学中要求学生既要掌握理论课的基本内容,又要掌握实验课的基本原理和技术操作。同时在实验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独立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 1.掌握实验动物的一般操作方法,如:大、小鼠的性别判定,捉拿,固定,灌胃等毒理学常 用技术。 2.掌握急性毒性实验设计,操作方法,结果判定。能较熟练地计算出LD 50。 3.掌握Ames 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实验的全过程。 4.掌握小鼠骨髓细胞微核标本及染色体标本的制备技术;掌握染色体、微核标本分析技术, 能对畸变类型进行判定。 5.掌握精子标本制备及畸变类型分析技术 6.掌握皮肤刺激实验操作技术及判定标准 四、学时、教学文件及教学形式 学时:本课程总学时为60 学时,其中实验课学时数为28 学时,占总学时的48%。 教学文件:《卫生毒理学》第三版课后实验指导。 教学形式:学生实验前预习实验指导。指导教师概述实验基本原理,实验设计及操作方 法,对实验中的关键环节进行重点强调,并明确注意事项,具体实验步骤及数据处理由学生自行完成,写出实验报告。 五、实验成绩评定 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总成绩的20% 。试验课成绩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课堂操作及出勤情况,经综合评定后给出。对缺实验课成绩者,本课程不予通过。

对毒理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的认识及改进-论文

对毒理学实验教学常见问题的认识及改进 吕元明余红平谭盛葵欧超燕韦莹珏 (桂林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广西桂林541004) 摘要文章通过毒理学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探讨今后毒理学实验教学中需要改进的地方,培养学生对实验毒理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性思维和实验动手能力、观察与独立思考能力、处理实验数据及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并加深学生对毒理学理论知识的理解,促进毒理学的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预防医学毒理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文献标识码:A Under standing and Improvement on the Common Problems of Toxicological Exper iment Teaching LV Y uanming,YU Hongping,TAN Shengkui,OU Chaoyan,WEI Yingjue (School of Public Health,Guilin Medical University,Guilin,Guangxi541004) Abs tra ct This paper through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problems found during teaching practice,and explore the future tox-icological experiment teaching areas for improvement,train students'interest in experimental toxicology,improve stude nts'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practical ability,observation and ability to think independently,experimental data and the ability to write lab reports,toxicology and deepen students'understanding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experimental toxicology. Ke y words preventive medicine;toxicology;experimental teaching;reform 作为毒理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重要补充,既能巩固课堂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又能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团队合作的科学精神,提高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多以先讲解概念,再原理,最后讲授实验方法的程序,容易出现老师台上讲,学生被动接受,师生互动不足等缺点。本文就毒理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提高毒理学实验课教学效果的实践方法进行探讨。 1毒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薄弱环节 (1)实验课程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毒理学实验教学主要为验证性试验,如精子畸形实验、骨髓微核试验等。即教师对实验先行讲解实验原理、方法等,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实验手册进行操作,运用的教学手段仅仅是示教与讲解的结合,造成学生动手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由于教学方法的单调呆板,造成部分学生对实验课不太重视,还有部分学生认为现在所学内容和以后工作关系不大,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2)实验内容的单一。随着目前基础医学研究方法的发展,传统的毒理学实验内容组成也过于单一,已经无法适应目前医学研究发展,比如目前毒理学多数实验内容仍然由传统的“急慢性毒性、三致试验”等组成,对目前一些先进的分子生物学、蛋白质化学实验内容结合比较有限,这也造成了教学脱离形势发展需要、学生缺乏相应的学习兴趣等不良后果。 (3)实验过程的重视不够。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对实验的重视程度都远低于理论课程,实验内容设置的单一、不实用等问题,这也造成部分学生对毒理学实验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如实验课有些学生不愿意自己动手,只是作为旁观者观摩其他同学的操作,然后完成实验报告。 (4)实验课任课教师、实验考核。目前传统的毒理实验课的担当教师基本是公卫专业的毕业生,对现代生命科学、医学实验技术的理解和实践不足,自身业务素质有待提高。另外实验课的考核的成绩评定多以学生的实验报告为基准,对学生实验技能掌握、实验原理的理解等考核较少,实验课的成绩考核机制比较不完善,无法真实全面衡量学生的成绩和能力,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 2毒理学实验教学的改进 (1)以实验为中心的毒理学教学方法。改进的毒理学教学以实验课为先行,改变传统毒理学教学顺序。首先进行实验课的内容。实验课应以自主性实验为主,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习惯,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手操作,比如实验前实验器具的选择、准备。实验课前布置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预习及文献的查阅,学生将实验的原理、步骤、可能的实验结果等内容撰写成报告提纲交给实验课讨论,再由教师讲解其中的问题等。在实验中采取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和老师示教相结合,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使学生对将要进行的实验由一定的亲身体会和认识,实验过程中教师重点在规范学生基本实验操作,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现象进行思考。实验结果的讨论要加强师生互动,同样以学生为主,最后由教师对实验进行讲评等。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也同样重要,要求所有同学共同对所进行的实验进行讨论总结分析,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态度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 课程教学 111 2014年1月(下)科教导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