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武汉轻工大学数据库1508090003实验4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数据库1508090003实验4报告

武汉轻工大学

经济与管理学院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起止日期至实验指导教师程红莉

实验学生姓名郑万芳学生班级学号物流管理1501 1508090003

实验

评分

教师

签名

年月日

实验项目名称数据完整性实验日期

学生姓名郑万芳班级学号1508090003

一、预习报告(请阐述本次实验的目的及意义)

1.熟悉通过SQL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

2.完成书本上习题的上机练习。

二、实验方案(请说明本次实验的步骤和进程)

1.用Constraint和Check建立完整性约束条件

教材164页例[7]

Student表的ssex 只允许取‘男’或‘女’

create table student1

(sno char(9) primary key,

sname char(8) not null,

sex char(2) check(sex in('男','女')),

sage smallint,

sdept char(20)

);

教材164页例[8]

create table sc1

(sno char(9),

cno char(4),

grade smallint check(grade>=0 and grade<=100),

primary key(sno,cno),

foreign key(sno)references student1(sno),

foreign key(cno)references course(cno)

);

教材164页例[7]、例[8](给学生表的性别增加约束条件,即只允许“男”或“女”。可用语句: alter table student add constraint course1 check(sex in('男','女'))

alter table sc add constraint course2 check (score>=0 and score<=100)

go

2.建立规则,并绑定到表的字段上

①建立规则gender,该规则限定变量值(如性别)只能取“男”或“女”,然后绑定到student表的sex 字段上

create rule gender as @value in('男','女')

sp_bindrule gender,'student.sex';

②建立规则r_score,该规则规定变量值(如分数)在0到100之间,并将该规则绑定到SC表的score 字段上。

Create rule r_score as @score》=0 and @score<=100

sp_bindrule r_score,'sc.score'

3.建立触发器

建立一个“班级信息表”,该表有“班级编号”,“班级人数”“所属系别”“班主任”等列,并在“学生表”中增加一列“班级编号”,利用触发器使学生表中某班级增加一名学生时,“班级信息表”中该班级的“班级人数”自动增加1。

create table 班级信息

(班级编号 char(4),

班级人数 smallint,

所属系别 char(20),

班主任 char (12))

create trigger T_addnum on student for insert

as update 班级信息 set 班级人数=班级人数+1

where 班级编号=(select 班级编号 from inserted);

三、实验结果分析、改进建议

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问题:写触发器的时候按照书本的SQL语句来写出现错误。

解决方案:因为书上用的数据库软件和我们现在用的软件不一样所以按老师上课教的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运行了

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了解了数据的三类完整性约束(包括实体、参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学会了利用SQL语句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掌握了触发器的使用。实验中遇到了一些问题,但都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顺利的解决了,以后要多多练习,争取更熟练的使用SQL SERVER 进行各种操作。

(1)关于规则,需要知道:规则是作为单独的对象创建,然后绑定到列上。一个列只能应用一个规则,但可以应用多个CHECK 约束。

(2)建好表后先把标识列设置了,以免后续出现问题。

(3)使用TSQL语句时,要注意函数中指定的返回表的列中列数据类型和后面SELECT中的数据类型要保持一样,不然会造成某个字段的长度比要插入给该字段的值的长度短。

(4)学会使用触发器

(5)知道了如何分别用菜单命令法和T-SQL语句法来定义主键约束、唯一键约束、检查约束以及外键约束。

(6)学会了如何创建、删除默认值约束,创建、册除规则。

这次实验练习的是数据库完整性,由于有了之前T-SQL语言的学习经验,理解起来好很多,在老师的演示下,我对数据库的完整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对约束、默认值、规则的相关定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数据库完整性的目的:确保数据库中的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并能较熟练的使用T-SQL语句进行有关方面的操作。

通过该实验,对于触发器的实现不是很熟悉,对数据库数据完整性验证有了比较熟悉的了解。虽然mssql语法好多和书上不同,但通过查阅资料还是能解决问题。

学生签名:

年月日

山东大学数据库第四次实验实验报告

實驗4 視圖操作 實驗目の:掌握創建、刪除視圖のSQL語句の用法,掌握使用企業管理器創建、視圖の方法。 實驗准備: 1)了解創建視圖方法。 2)了解修改視圖のSQL 語句の語法格式。 實驗內容: 1)使用企業管理器創建視圖 a)在pubs數據庫中以authors表為基礎,建立一個名為CA_authorの視圖, 使用該視圖時,將顯示所有state為CAの作者の基本信息。 2)使用SQL語句創建視圖 a)在查詢分析器中利用author表建立一個每個作者のID,lname,fname, phone,addressの視圖S_author。 b)建立一個employee_date視圖,利用employee表中信息,顯示1991年 1月1日之後雇傭の雇員のid,name,minit,job_id。 3)刪除視圖 a)使用企業管理器S_author視圖 b)使用SQL語句刪除CA_author、employee_date視圖 實驗要求: 用不同の方法創建視圖。 實驗步驟如下: 一、使用企業管理器創建視圖 a )在pubs數據庫中以authors表為基礎,建立一個名為CA_author の視圖,使用該視圖時,將顯示所有state為CAの作者の基本信息。

①右鍵點擊pubs數據庫文件下の視圖,選擇“新建視圖”,在彈出來の“添加表”中添加表authors。 ②在“添加表”一欄中添加表authors後點擊“關閉”,並全選author表中所有項目。 ③點擊保存,從彈出來の“選擇名稱”框中輸入視圖名稱“CA_author”。

④添加名為CA_author の視圖成功。 ⑤顯示所有state為CAの作者の基本信息。

北邮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四) 姓名:学号:班级: 1.简单查询: (1) 查询“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的学分; SQL语句: select 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_name='SQL Server数据库开发技术'; 或者模糊查询: select credit from course where course_name like'%数据库开发技术'; 执行结果: (2) 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4”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并将成绩按降序输出;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ourse_id='dep04_s003' order by grade desc; 执行结果:

(3) 查询学号为“g9940205”的学生选修的课程编号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course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_id='g9940205'; 执行结果: (4) 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1”且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的学号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_id,grade from student_course where course_id='dep04_s001'and grade>'85'; 执行结果:

2.在多表连接的查询实验中,用Transact SQL语句完成以下查询操作: (1)查询选修了课程编号为“dep04_s002”且成绩高于85分的学生的学号、姓名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name,grade from student,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course.student_id and student_course.course_id='dep04_s002' and student_course.grade>'85'; 执行结果: (2)查询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称和成绩; SQL语句: select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name,course_name,grade from student,course,student_course where student.student_id=student_course.student_id and student_course.course_id=course.course_id; 执行结果:

数据库实验报告 (4)

一实验题目 .索引的建立和删除操作 .视图的创建、修改、更新和查询操作 二实验目的 .掌握数据库索引建立与删除操作,掌握数据库索引的分类,并了解建立数据库索引的意义、作用。 .掌握视图的创建和查询操作,理解视图的使用,理解实图在数据库安全性中的作用。 三实验内容 1.索引的建立和删除操作 (1)在表中,建立按照升序的惟一性索引。 (2)在表中,建立按照学号升序和课程号降序的唯一性索引。 (3)在表中,按照生日建立一个非聚簇索引。 (4)在表中,建立一个按照课程名升序的聚簇索引。 (5)删除索引。 2.视图的创建、修改、更新和查询操作 (1)建立一个关于所有女生信息的视图。 (2)将各系学生人数,平均年龄定义为视图 (3)建立一个视图反映学生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情况。 (4)建立一个所有学生课程成绩的视图,包括基本学生信息,课程信息和成绩。 (5)在视图基础之上,建立一个两门课以上成绩不及格的学生情况视图。 (6)建立一个至少选修了门课及门课以上的学生信息的视图。 (7)修改视图,要求只显示年以前出生的女生信息。 (8)在视图查询不及格超过门课的学生信息。 (9)删除视图。 (10)通过视图,将“王丹”的名字修改为“汪丹”,并查询结果。 (11)通过视图,新增一个学生信息(“刘兰兰”,“女”,“计算机学院”,),并查询结果。 (12)通过视图,删除年出生的女生信息,并查询结果。 (13)通过视图,将“汪丹”的名字修改为“王丹”,是否可以实现,请说明原因。 (14)通过视图,将“”学生的平均分改为分,是否可以实现,请说明原因。 四实验要求 .要求掌握索引的类型,以及创建索引时的注意事项,例如每个表只能创建一个聚集索引,可以创建非聚集索引最多为个,等等。 .理解创建视图的目的和意义。掌握创建视图时需要考虑的原则:只能在当前数据库中创建视图、视图名不得与该用户的表名相同、可在视图上建立视图、定义视图不能包括等关键字、不能建立临时视图,等等。 .报告中由同学写明具体的操作意图(文字描述)、操作命令(语句)、和执行结果(文字描述适当截图)。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 (以上由学生填写)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2017年12月8日 实验成绩记载 课程Array实验报告一 一、实验题目:Win7得基本操作、文件管理与控制面板得使用 二、实验目得: 1.掌握“计算机"(资源管理器)得使用。 2.掌握文件与文件夹得基本操作。 3.了解显示属性得相关内容,掌握显示属性得设置。 4.掌握鼠标、键盘得属性设置。 5.掌握应用程序得添加/删除功能。 6.掌握输入法得设置方法.

7.掌握系统属性得设置方法。 8.掌握计算机名或域得查瞧及更改方法。 三、实验主要内容及过程(实验主要内容得介绍、主要得操作步骤) (列出实验主要内容通过截屏显示出操作过程以及实验结果) (一)文件与文件夹得管理 1、双击桌面上“计算机"→选择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重命名 文件夹→改名为“windows练习”→双击“windows练习"→右击空白处分别新建三个文件夹为“LX1”、“LX2”、“LX3”. 2、双击“C盘”打开→搜索框搜索“*、wmf”单击搜索按钮→选择任 意三个图片文件→右击→选择“复制”→粘贴至“LX1"文件夹中→并对三个文件分别重命名为“图片1、wmf”、“图片2、wmf”、“图片3、wmf”。 3、打开“LX1”文件夹→右击图片“1、wmf”→剪切→打开“LX2” 文件夹→右击空白处点击“粘贴”→选中剩下得两个文件→复制→打开“LX3”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右击“LX2”选择“剪切” →打开“LX1”文件夹→右击选择“粘贴”

4、右击“LX3”文件夹→选择“属性”→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隐 藏”→右击“LX2"文件夹→选择“常规"属性卡→勾选“已读"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4

数据库上机实验报告 4 学号:姓名:日期:年月日 实验目的:(1)练习连接查询;(2)练习视图的创建与使用;(3)学习使用ODBC的方法;(4)体验T-SQL的功能;体验存储过程的功能;体验表值函数、标量值函数的作用;体验ranking等功能。 1 练习视图及连接查询。 (1)创建一个视图,视图名为viNF,视图内容为select id,count(*) as nf from friends group by id。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 (2)基于viNF视图,查找拥有最多好友的用户、最少好友的用户。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 (3)基于users表和viNF视图进行连接查询。分别进行内连接、全外连接、左外连接、右外连接四种操作。执行成功后,将SQL语句复制到下方,并回答:四种结果表,哪两个的结果是一致的,为什么? (4)将题(3)中全外连接保存为一个新的视图viUAF。 2 通过ODBC用Excel打开users表。 3 体验T-SQL。 回顾实验2中的题目: 定义最低价格为成本价;依据此成本价做如下计算: 连接Goods,Goods_Extent,Sellers表,按照总利润,输出前10名;要求输出表的格式为(商品名称,卖家名称,商品价格,运费,卖家信誉,卖家好评率,历史销量,历史利润,期内销量,期内利润,总销量,总利润) 利用如下语句进行查询,体会和之前有什么不同。如感兴趣,自己可以仿照写一个变量定义、赋值及应用的例子。 declare @cost as float; select @cost=min(good_price)from goods; select top 10 good_name as商品名称, goods.seller_name as卖家名称, good_price as商品价格, good_shipping as运费,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 实验报告手册 \ 实验教师(签字) 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 计算机基础教育系 年月日

一、实验说明 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 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 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 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 实验目的: 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 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 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 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 实验目的: 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 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 实验任务: 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 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

数据库实验报告4

数据库实验报告4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四视图与索引学号姓名班级日期Xxxx Xx xxxxx 2016.10.20 一. 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1.在Student数据库中,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一个选修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并且是 1986年出生的学生的视图,视图中包括学号,性别,成绩三个信息。 2.用两种不同的SQL语句创建第五版教材第三章第9题中要求的视图(视图名:V_SPJ) 方法一: create view V_SP as select sno,pno,qty from spj where spj.jno in (select jno from j where j.jname='

三建') 方法二: create view V_SPJ as select sno,pno,qty from spj,j where j.jno=spj.jno and j.jname='三建'

INTO V_SPJ(SNO,PNO,QTY) VALUES( 's5','p3',900) 提示: -SPJ表中JNO允许为空时,数据可以插入基本表,此时JNO为NULL,由 于JNO为NULL,所以视图中没有该 条数据。 -SPJ表中JNO不能为空时,可以使用instead of触发器实现。 (1)修改视图V_SPJ中的任意一条数据的供 应数量。 update V_SPJ set qty=111 where sno='s1' and pno='p1'

(2)删除视图V_SPJ中的任意一条数据(注意 所创建视图可以视图消解时,才能正常删除,否则会删除失败;也可以考虑用 instead of触发器实现)。 DELETE V_SPJ where sno='s1' and pno='p1' and qty=111 用instead of触发器实现 CREATE TRIGGER trdV_SPJ ON V_SPJ INSTEAD OF DELETE AS BEGIN Delete from V_SPJ WHERE sno='s1' and pno='p1' and qty=111 END

数据库实验报告4

数据库-实验报告4 学号:11122604 姓名:陆亮 第4周(第四章:数据更新、视图、嵌入式SQL部分自学) 一、实验课: 1.建立计算机学院总评不及格成绩学生的视图,包括学生学号、姓名、性别、手机、所选 课程和成绩。 2.在E表中插入记录,把每个学生没学过的课程都插入到E表中,使得每个学生都选修每 门课。 3.求年龄大于所有女同学年龄的男学生姓名和年龄。 4.在E表中修改08305001课程的平时成绩,若成绩小于等于75分时提高5%,若成绩大于 75分时提高4%。 5.删除没有开课的学院。//删除记录而不是表。删除表要用其他。 6.查询优、良、中、及格、不及格学生人数 二,代码: create view student_fail(xh,xm,xb,sjhm,kh,zpcj)as(select distinct S.xh,S.xm,S.xb,S.sjhm,E.kh,E.zpcj from S,E where S.xh=E.xh and E.zpcj<'60'); insert into E select distinct S.xh,O.xq,O.kh,O.gh ,null,null,null from S,O where not exists(select*from E where E.xh =S.xh and E.kh =O.kh ); select S.xm,S.csrq from S where S.csrq<(select min(csrq)from S group by S.xb having xb ='女') update E set pscj = pscj*1.04 where pscj>75; update E set pscj = pscj*1.05 where pscj<75; delete from D where yxh not in(select yxh from T ,O where T.gh = O.gh)

大学生计算机实验报告(完整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3.1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经贸1103 姓名——- 学号201118910315 指导教师:———完成时间:2011.10 一、实验题目 文件和文件夹的管理 二、实验目的 1.熟悉Windows XP的文件系统。 2.掌握资源管理器的使用方法。 3.熟练掌握在Windows XP资源管理器下,对文件(夹)的选择、新建、移动、复制、删除、重命名的操作方法。 三、实验内容 1.启动资源管理器并利用资源管理器浏览文件。 2.在D盘创建文件夹 3.在所创建文件夹中创建Word文件。 4.对所创建文件或文件夹执行复制、移动、重命名、删除、恢复、创建快捷方式及设置共享等操作。 四、实验步骤 (一)文件与文件夹管理 1.展开与折叠文件夹。右击开始,打开资源管理器,在左窗格中点击“+”展开,点击“—”折叠 2.改变文件显示方式。打开资源管理器/查看,选择缩略、列表,排列图标等

3.建立树状目录。在D盘空白处右击,选择新建/文件夹,输入经济贸易学院,依次在新建文件夹中建立经济类1103班/王帅、王鹏 4..创建Word并保存。打开开始/程序/word,输入内容。选择文件/另存为,查找D盘/经济贸易学院/1103班/王帅,单击保存 5.复制、移动文件夹 6.重命名、删除、恢复。右击文件夹,选择重命名,输入新名字;选择删除,删除文件 7.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右击王帅文件夹,选择发送到/桌面快捷方式

8.设置共享文件。右击王帅,选择属性/共享/在网络上共享这个文件/确定 9.显示扩展名。打开资源管理器/工具/文件夹选项/查看/高级设置,撤销隐藏已知文件的扩展名 (二)控制面板的设置。 1.设置显示属性。右击打开显示属性/桌面、屏幕保护程序 2.设置鼠标。打开控制面板/鼠标/按钮(调整滑块,感受速度)、指针 3.设置键盘。打开控制面板/键盘/速度(调整滑块,感受速度)、硬件 4.设置日期和时间打开控制面板/日期和时间 5.设置输入法。打开控制面板/区域与语言选项/详细信息/文字服务与输入语言

数据库4实验报告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1)了解SQL Serer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完整性控制的基本方法 (2)熟练掌握常用CREATE 或ALTER 在创建或修改表时设置约束 (3)了解触发器的机制和使用 (4)验证数据库系统数据完整性控制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结合school 数据库中的各个表,设置相关的约束,要求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唯一约束、检查约束、非空约束等,掌握各约束的定义方法。设置一个触发器,实现学生选课总学分的完整性控制,了解触发器的工作机制。设计一些示例数据,验证完整性检查机制。 3.1要求包括如下方面的内容: 使用 SQL 语句设置约束 使用 CREATE 或 ALTER 语句完成如下的操作,包括: 1.设置各表的主键约束 2.设置相关表的外键 3.设置相关属性的非空约束、默认值约束、唯一约束 4.设置相关属性的 CHECK 约束 3.2使用触发器 创建一个触发器,实现如下的完整性约束: (1)当向 SC 表中插入一行数据时,自动将学分累加到总学分中。 (2)记录修改学分的操作。 3.3检查约束和触发器 分别向相关表插入若干条记录,检查你设置的完整性约束是否有效: 1.插入若干条包含正确数据的记录,检查插入情况 2.分别针对设置的各个约束,插入违反约束的数据,检查操作能否进行 3.向 SC 表插入若干行数据,检查触发器能否实现其数据一致性功能。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HP6460 SQL SERVER2008 四、方法与实验步骤(可选) 一、声明完整性约束 创建学生选课数据库 TEST,包括三个基本表,其中 Student 表保存学生基本信息,Course 表保存课程信息,SC 表保存学生选课信息,其结构如下表: 表 1. Student 表结构 表 2. Course 表结构 表 3. SC 表结构

数据库实验三实验报告

数据库___课程实验报告实验名称:交互式SQL(二)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台 编号 同组学生 实验课表现出勤、表现得分25% 实验报告 得分50% 实验总分操作结果得分25% 实验目的: 1.学会熟练使用INSERT语句对数据表进行数据插入操作。 2.学会使用UPDATE语句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修改操作。 3.学会使用DELETE语句对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删除操作。 4.了解使用视图的目的与好处,掌握视图与基本表的关系,掌握如何使用SQL语句创建、修改、删除和查询视图。 实验内容: 一、数据的插入、删除和修改 创建表XS1(包括学号、姓名、性别和出生日期字段,各个字段属性自定),然后使用SELECT子句向表XS1中插入多行数据(专业为“电子”的学生数据)。 create view xs1() as select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from xs where专业='电子'; 修改XS1表的结构,增加1个“平均成绩”字段,并根据XS_KC表修改每个学生的“平均成绩”。 alter table xs1 add平均成绩int; update xs1 set平均成绩=( select avg(成绩)from xs_kc where xs_kc.学号=xs1.学号group by学号); 将XS表中计算机专业的学生的总学分增加10分。 update xs set总学分=总学分+10 where专业='计算机'; 将XS表中学号为“4102101”的同学的总学分增加4分,备注改为“提前修完一门课程”。 update xs set总学分=总学分+4,备注='提前修完一门课程' where学号='4102101'; 将XS_KC表中学号为“4102101”的同学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成绩增加10分。 update xs_kc set成绩=成绩+10 where学号='4102101'and课程号= (select课程号from kc where kc.课程名='计算机基础'); 修改XS1表的结构,增加1个“总学分”字段,并使其值为该学生所学各门功课的学分之和。 alter table xs1 add总学分tinyint; update xs1 set总学分= (select sum(学分)from kc,xs_kc where xs_kc.学号=xs1.学号and xs_kc.课程号= kc.课程号

《大学计算机基础》上机实验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 上机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学号: 授课教师: 日期:年月日

目录 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 - 1 - 二、Word文字处理基本操作 ................................ - 4 - 三、Excel电子表格基本操作 ............................... - 6 - 四、PowerPoint幻灯片基本操作 ............................ - 8 - 五、网页设计基本操作..................................... - 9 - 六、Access数据库基本操作 ............................... - 10 - 上机实验作业要求: ○1在实验报告纸上手写并粘贴实验结果; ○2每人将所有作业装订在一起(要包封面); ○3全部上机实验结束后全班统一上交; ○4作业内容不得重复、输入的数据需要有差别。

实验名称一、Windows操作系统基本操作 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操作方法。 2、学会使用“画图”和PrntScr快捷键。 3、学会使用“计算器”和Word基本操作。 实验内容 1、日历标注 利用“画图”和Word软件,截取计算机上日历的图片并用文字、颜色、图框等标注出近期的节假日及其名称,并将结果显示保存在下面(参考下面样图)。 运行结果是: 主要操作步骤是: 2、科学计算 利用“计算器”和Word软件,计算下列题目,并将结果截图保存在下面(参考样图)。 ○1使用科学型计算器,求8!、sin(8)、90、74、20、67、39、400、50.23、ln(785)的平均值、和值,并用科学计数法显示。 运行结果是: ②将以下十、八、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894.8125)10、(37.5)8、(2C.4B)16 运行结果是:(需要下载使用“唯美计算器”) ○3计算下列二进制数的加法与乘法:101.1+11.11;1101*1011 运行结果是:(参考样图) 写出主要操作步骤: 3、实验心得体会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四(有答案)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四查询设计实验 所在院(系):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1.实验目的 (1)了解查询的目的,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的表示方法。 (2)掌握数据排序和数据联接查询的方法。 (3)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要求 (1)针对“TM”数据库,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以下单表查询 操作,并将将调试成功的T-SQL命令,填入实验报告中。 a)查询所有课程的详细情况。 b)查询来自江苏或山东的学生学号和姓名,并以中文名称显示输出的列名。 c)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一人选了多门课程的话,学号只显示一次)。 d)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7253001的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降 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升序排列。 e)查询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 f)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7253001的成绩在85-95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 将成绩乘以0.7输出。 g)查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DEPT_ID为07)或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DEPT_ID为09)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h)查询所有核心课程(课程名中带*的)的情况。 i)查询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查询结果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2)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下列数据联接查询操作: a)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她)所选修的课程。 b)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c)查询选修C语言程序设计且成绩为85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姓名及成绩。 d)查询和学生柏文楠是同一个民族的学生(用自身联接实现)。 e)分别用等值联接和内联接查询有授课记录的老师的姓名。 f)用外联接查询所有老师的授课情况,输出老师的工号、姓名、职称、院 系、担任的课程号和授课的学期,结果按院系和职称升序排列。如果该 老师没有授课历史,在课程号和授课的学期中显示空值 (3)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新建查询,完成以上查询命令的同时,熟悉SQL编 辑器工具栏中各快捷按钮的作用。 (4)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四-视图与索引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题目:实验四视图与索引学号班级日期 2016.10.20 一、实验内容、步骤以及结果 1.在Student数据库中,利用图形用户界面,创建一个选修了“数据库原理”课程并且是1996年出生的学生的视图,视图中包括学号,性别,成绩三个信息。(5分) 2.用两种不同的SQL语句创建第五版教材第三章第9题中要求的视图(视图名:V_SPJ)(10分,每种方法5分)。 --第一种方法 CREATEVIEW V_SPJ AS SELECT sno,pno,qty FROM SPJ WHERE jno=( SELECT jno FROM J WHERE jname ='' ); GO --删除建好的视图 DROPVIEW V_SPJ;

GO --第二种方法 CREATEVIEW V_SPJ AS SELECT sno,pno,qty FROM SPJ,J WHERE J.jno=SPJ.jno AND J.jname=''; 3.用SQL语句完成第五版教材第三章第11题中的视图查询(10分,每小题5分)。 11.请为三建工程项目建立一个供应情况的视图,包括供应商代码(SNO)、零件代码 (PNO)、供应数量(QTY)。 针对该视图VSP完成下列查询: (1)找出三建工程项目使用的各种零件代码及其数量。 (2)找出供应商S1的供应情况。

4.用SQL语句完成视图的数据更新。(15分,每题5分) (1)给视图V_SPJ中增加一条数据。 提示: -SPJ表中JNO允许为空时,数据可以插入基本表,此时JNO为NULL,由于JNO 为NULL,所以视图中没有该条数据。 -SPJ表中JNO不能为空时,可以使用instead of触发器实现。 (2)修改视图V_SPJ中的任意一条数据的供应数量。

数据库实验报告1

1.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rename)将视图“V_SPJ”更名为“V_SPJ_三建”。(5分) exec sp_rename v_spj, v_spj_三建; 2.针对SPJ数据库,创建并执行如下的存储过程:(共计35分) (1)创建一个带参数的存储过程—jsearch。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任意输入一个工 程代号时,将返回供应该工程零件的供应商的名称(SNAME)和零件的名称(PNAME) 以及工程的名称(JNAME)。执行jsearch存储过程,查询“J1”对应的信息。(10 分) create proc jsearch @jno char(2) as select sname, pname, jname from s,p,j,spj where s.sno=spj.sno and p.pno=spj.pno and j.jno=spj.jno and spj.jno=@jno; 执行: exec jsearch 'J1'

(2)使用S表,为其创建一个加密的存储过程—jmsearch。该存储过程的作用是:当执 行该存储过程时,将返回北京供应商的所有信息。(10分) 创建加密存储过程: create proc jmsearch with encryption as select * from s where s.city='北京'; sp_helptext jmsearch; (3)使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jsearch, jmsearch的文本信息。(5分) 用系统存储过程sp_helptext查看jsearch: exec sp_help jsearch; exec sp_helptext jsearch;

数据库实验报告

实验一 SQL Server基本使用与数据定义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服务管理器”、“企业管理器”及“查询分析器”基本使用方法;2.熟悉数据库建模及E/R图的画法; 3.掌握SQL Server 中数据库、及数据表的建立与管理方法; 4.掌握数据的导入/导出及数据库备份/还原方法。 二.实验内容 一、SQL Server 基本使用 1.启动SQL SERVER。 2.注册服务器 3.企业管理器属性 4.查询分析器介绍 5.查看数据库及浏览表中记录 二、数据库的建立与管理 1.数据库建模 2.启动、并打开SQL Server 3.使用图形界面创建数据库和表 4.使用查询分析器创建表 5.数据库的备份与还原

实验二 SQL查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SQL语言中SELECT语句的多种查询方式。 2.掌握对表建立与删除索引的方法。 3.掌握聚焦函数的使用方法。 4.掌握集合查询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建立与删除[索引]的方法。 在各表中,分别按代理商编号、客户编号、产品编号及订单编号建立索引。 CREATE INDEX 代理商No ON 代理商(代理商编号) CREATE INDEX 客户No ON 客户(客户编号) CREATEINDEX产品No ON产品(产品编号) CREATEINDEX订单No ON订单(订单编号) 2.单表查询, ①从产品表中查询现有产品的库存量。 SELECT COUNT(*) FROM产品 ②从客户表中查询“王五”的地址及代理商编号。 SELECT地址,代理商编号 FROM客户 WHERE姓名='王五' ③从代理商表中查询代理商“惠普”的提成金额。 SELECT提成金额 FROM代理商 WHERE姓名='惠普' ④从订货项目表中查询编号为“444”的订单所订购的商品编号及数量。 SELECT产品编号,订购数量 FROM订货项目 WHERE订单编号='444' ⑤分别求代理商和客户的总数。 SELECT COUNT(*)代理商数 FROM代理商 SELECT COUNT(*)客户数 FROM客户 ⑥从订货项目表中,查询编号为0033的产品定货总数量。 SELECT COUNT(*)订货总数量 FROM订货项目 WHERE订单编号='0033' 3.多表查询 ①查询编号为300的客户通过的代理商的姓名和地址。 SELECT代理商.姓名,代理商.地址

数据库实验报告

数据库实验报告 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904 学号:0909091627 姓名:惠苗壮 指导教师:陈再良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要求 (1) 三.实验内容 (1) 四.运行结果 (6) 五.实验总结 (20)

一.实验目的 1.了解DBMS的工作环境和系统框架; 2.通过SQL语言对数据库进行操作; 3.熟悉SQL语句。 二.实验要求 1.所有的SQL语句和源代码; 2.要求有适当的注释; 3.性约束实施、实验三、实验四和实验五要求给出相应的测试用例。 三.实验内容 实验一:创建表、更新表和实施数据完整性 1.运行给定的SQL Script,建立数据库GlobalToyz。 2.创建所有表的关系图。 3.列出所有表中出现的约束(包括Primary key, Foreign key, check constraint, default, unique) 4.对Recipient表和Country表中的cCountryId属性定义一个用户自定义数据类型,并将该属性的类型定义为这个自定义数 据类型。 5.把价格在$20以上的所有玩具的材料拷贝到称为PremiumToys

的新表中。 6.对表Toys实施下面数据完整性规则:(1)玩具的现有数量应在0到200之间;(2)玩具适宜的最低年龄缺省为1。 7.不修改已创建的Toys表,利用规则实现以下数据完整性:(1)玩具的价格应大于0;(2)玩具的重量应缺省为1。 8.给id为‘000001’玩具的价格增加$1。 实验二:查询数据库 1.显示属于California和Illinoi州的顾客的名、姓和emailID。 2.显示定单号码、商店ID,定单的总价值,并以定单的总价值 的升序排列。 3.显示在orderDetail表中vMessage为空值的行。 4.显示玩具名字中有“Racer”字样的所有玩具的材料。 5.根据2000年的玩具销售总数,显示“Pick of the Month”玩 具的前五名玩具的ID。 6.根据OrderDetail表,显示玩具总价值大于¥50的定单的号 码和玩具总价值。 7.显示一份包含所有装运信息的报表,包括:Order Number, Shipment Date, Actual Delivery Date, Days in Transit. (提 示:Days in Transit = Actual Delivery Date – Shipment Date) 8.显示所有玩具的名称、商标和种类(Toy Name, Brand,

数据库实验报告7

假设学校允许学生将银行卡和校园卡进行绑定,在 student 数据库中有如下的基本表,其中校园卡编号 cardid 即为学生的学号: icbc_card(studcardid,icbcid,balance) // 校园卡 ID,工行卡 ID,银行卡余额 campus_card(studcardid,balance) //校园卡 ID,校园卡余额数据创建的代码:

1.编写一个事务处理(begin tran)实现如下的操作:某学号为20150032的学生要从银 行卡中转账200元到校园卡中,若中间出现故障则进行rollback。(15分) 修改后的结果: 2.针对本题的数据库和表,分别用具体的例子展现四种数据不一致问题:丢失修改、 读脏数据、不可重复读和幻读(删除和插入)。(40分,每种数据不一致10分)丢失修改: --事务一: begin tran declare @balance decimal(10,2) select @balance=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waitfor delay'00:00:05' set @balance=@balance-10 update campus_card set balance=@balance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commit tran go select 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事务二: begin tran declare @balance1 decimal(10,2) select @balance1=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set @balance1=@balance1-20 update campus_card set balance=@balance1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commit tran go select 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3' 【事务 1】更改了数据,结果为 60,但是没有被读到。最终【事务 2】的结果 50 覆盖了【事务 1】的更改值,结果不是期望值 40 读脏数据 --事务一: begin tran declare @balance decimal(10,2) select @balance=balance from campus_card where studcardid='20150032' update campus_card set balance=@balance+100 where studcardid='20150032' waitfor delay'00:00:05' rollback tran--回滚

数据库实验4实验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数据库原理及应用》 题目:T-SQL高级应用 班级:软件132 学号:2013122907 姓名:孙莹莹 评语: 成绩:指导教师: 批阅时间:年月日

一.目的与要求 1.掌握复杂查询的使用方法; 2.掌握多表连接的方法; 3.掌握SELECT语句在多表查询中的应用。 4.掌握数据汇总、外连接查询的使用方法; 5.掌握事务定义的一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给出教材14-16的程序运行结果。 2.编写程序,查询“1033”班的最高分的学生的学号、姓名、班号、课程号和分数。 3.编写程序,创建一个新表,包含所有学生的姓名、课程名和分数,并以姓名排序。 4.编写程序,输出每个班最高分的课程名和分数。 5.在上次实验建立的factory数据库的基础上,完成如下各题: ●删除factory数据库上各个表之间建立的关系; ●显示各职工的工资记录和相应的工资小计。 ●按性别和部门名的所有组合方式列出相应的平均工资。 ●在worker表中使用以下语句插入一个职工记录:insert into worker values(20,’ 陈立’,‘女’,’55/03/08’,1,’75/10/10’,4),在depart表中使用以下语句 插入一个部门记录:insert into depart values(5,’设备处’)。再对worker和 depart表进行全外连接显示职工的职工号,姓名和部门名。然后删除这两个插入的记 录。 ●显示最高工资的职工的职工号、姓名、部门名、工资发放日期和工资。 ●显示最高工资的职工所在的部门名。 ●显示所有平均工资低于全部职工平均工资的职工的职工号和姓名。 ●先显示worker表中的职工人数,开始一个事务,插入一个职工记录,再显示worker 表中的职工人数,回滚该事务,最后显示worker表中的职工人数。 三.实验步骤 删除factory数据库上各个表之间建立的关系的操作步骤如下: ①启动SQL Server管理控制器。 ②在“对象资源管理器”中展开LCB-PC服务器节点。 ③展开“数据库”节点。 ④选中,将其展开。 ⑤展开“数据库关系图”节点。 ⑥选中dbo.Diagram_1,右击,在出现的快捷菜单中选择“修改”命令,如图5.1所示。 ⑦在数据库关系图中,选择表示要从关系图中删除的关系的连接线(对于两条连线均进行⑦~⑨的操作)。 ⑧右击关系线,从快捷菜单中选择“从数据库中删除关系”命令。 ⑨出现一个消息框,提示确认删除。单击“是”按钮。 ⑩在出现的对话框中单击“是”按钮保存所做的修改。 这样就将worker表和depart表以及worker表和salary表之间的关系删除了。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4)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4)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四查询设计实验 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13软件工程转本1班 学号:13131151 姓名:薛伟

1.实验目的 (1)了解查询的目的,掌握SELECT语句的基本语法和查询条件的表示方法。 (2)掌握数据排序和数据联接查询的方法。 (3)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 2.实验要求 (1)针对“TM”数据库,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以下单表查询操作,并将将调试成功的T-SQL命令,填入实验报告中。 a)查询所有课程的详细情况。 b)查询来自江苏或山东的学生学号和姓名,并以中文名称显示输出的列 名。 c)查询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一人选了多门课程的话,学号只显示一 次)。 d)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7253001的学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 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则按学号升序排列。 e)查询所有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年龄。 f)查询选修课程号为07253001的成绩在85-95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 并将成绩乘以0.7输出。 g)查询数学与信息技术学院(DEPT_ID为07)或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DEPT_ID为09)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h)查询所有核心课程(课程名中带*的)的情况。 i)查询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查询结果按课程号升序排列。 (2)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下列数据联接查询操作:

a)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她)所选修的课程。 b)查询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名及成绩。 c)查询选修C语言程序设计且成绩为85分以上的学生学号、姓名及成绩。 d)查询和学生柏文楠是同一个民族的学生(用自身联接实现)。 e)分别用等值联接和内联接查询有授课记录的老师的姓名。 f)用外联接查询所有老师的授课情况,输出老师的工号、姓名、职称、院 系、担任的课程号和授课的学期,结果按院系和职称升序排列。如果该 老师没有授课历史,在课程号和授课的学期中显示空值 (3)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新建查询,完成以上查询命令的同时,熟悉SQL 编辑器工具栏中各快捷按钮的作用。 (4)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将调试成功的T-SQL语句写在下方(标明题号)。 一、针对“TM”数据库,在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中,用T-SQL语句实现以下单表查询操作,并将将调试成功的T-SQL命令,填入实验报告中。 (a)查询所有课程的详细情况: select*from Course (b)查询来自江苏或山东的学生学号和姓名,并以中文名称显示输出的列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