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题1化学计量、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专题1化学计量、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三化学自由复习专题1

——化学计量、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一、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一)、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行相关计算。

3.了解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实行相关计算。

5.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重点、难点剖析】

一、阿伏加德罗常数

相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试题,涵盖的知识面广,灵活性强,可与气体摩尔体积、微粒数、化学键、电子转移、盐类水解、同位素等问题联系在一起,主要以选择题的形式实行考查。解决此类问题首先需要仔细审题,注意选项的研究对象是哪种微观粒子,是原子、分子、离子还是电子、质子等;其次要注意题目所给条件及该条件下物质的状态、结构特点、电子的转移数目等,同时注意特殊值如22.4 L·mol-1的应用,就能轻松作答此类试题。

考查方向注意问题

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

若题中出现物质的体积,先考虑是否是气体,如是气体再需考虑条件是否为标准状况

物质的聚集状态

在标准状况下是液体或固体的物质,如CCl4、H2O、SO3、己烷、苯、酒精、CHCl3等

物质的微观结构①某些物质分子中的原子个数,如Ne、O3、P4等;②特殊物质的摩尔质量或分子中的中子数,如D2O、T2O、18O2、H37Cl等;③一些物质中的化学键数目,如SiO2、Si、CH4、P4、CO2、C60、烃中碳碳键数等

电解质的电离与水解

弱电解质的电离及某些离子的水解,如1 mol CH3COOH或1 mol FeCl3溶于水时,溶液中CH3COO-或Fe3+的物质的量均小于1 mol

氧化还原反应中的电子转移

如Na2O2、NO2与H2O反应,电解AgNO3溶液,Fe、Cu 与S反应,Cl2与H2O、NaOH,Fe与稀HNO3等反应

分散系中的微粒数目

FeCl3溶液转化为Fe(OH)3胶体,因为胶体微粒是分子的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隐含的可逆反应可逆反应不能实行到底。如2NO2N2O4,Cl2+H2O HClO+HCl,合成氨等

三、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1.溶液配制时的易错点

(1)称量固体时物码颠倒,腐蚀性固体应放在玻璃器皿中;(2)容量瓶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不能溶解、稀释和贮存液体;

(3)定容时要平视刻度线,仰视体积大浓度小、俯视体积小浓度大。

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方法技巧】误差分析点击

分析依据c =n

V =m MV

,以配制NaOH 溶液为例,在实行误差分析时,根据实验操作弄清是“m ”能引起误差的

一些操作

因变量 c /(mo l·L -1) m V 砝码与物品颠倒

(使用游码)

偏 低 减小 — 称量时间过长

减小 — 用滤纸称NaOH

减小 — 向容量瓶注液时少量溅出

减小 — 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

减小 — 定容时,水多用滴管吸出

减小 — 定容摇匀后液面

下降再加水

— 增大 定容时仰视刻度线

— 增大 砝码沾有其他

偏 高 物质或已生锈

增大 — 未冷却至室温就注入容量瓶定容

— 减小 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减小 称量前小烧杯内有水

— — 不 变

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液面下降 — — 【题型示例】

题型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综合应用

例1.(2016·课标全国Ⅰ,8)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下列相关叙述准确的是( )

A .14 g 乙烯和丙烯混合气体中的氢原子数为2N A

B .1 mol N 2与4 mol H 2反应生成的NH 3分子数为2N A

C .1 mol Fe 溶于过量硝酸,电子转移数为2N A

D .标准状况下,2.24 L CCl 4含有的共价键数为0.4N A

【答案】 A

【变式探究1】(2015·课标全国卷Ⅰ)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 .18 g D 2O 和18 g H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

B .2 L 0.5 mol·L -1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 +离子数为2N A

C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 mol 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NO 与1 mol O 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

【变式探究2】(2015·课标全国卷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 .60 g 丙醇中存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

B .1 L 0.1mol ·L -1的NaHCO 3溶液中HCO -3和CO 2-3的离子数之和为0. 1N A

C .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 g 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

D .235 g 核素235 92U 发生裂变反应:235 92U +10n ――→裂变9038Sr +136 54Xe +1010n ,净产生的中子(10n)数为10N A

【变式探究3】(2015·四川理综,5,6分)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

A .2.0 g H 182O 与D 2O 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

B .常温常压下,4.4 g 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7N A

C .标准状况下,5.6 L CO 2与足量Na 2O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5N A

D .50 mL 12 mol/L 盐酸与足量MnO 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为0.3N A

题型二、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例2.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是一个重要的定量实验,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 )

A .容量瓶用蒸馏水洗净后,可不经干燥直接用于配制溶液

B .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稀盐酸时,用量筒量取9.82 mL 浓盐酸

C .配制1 L 0.1 mol·L -1的NaCl 溶液时,用托盘天平称量5.85 g NaCl 固体

D .定容时,为防止液滴飞溅,胶头滴管紧贴容量瓶内壁

【解析】量筒只能精确到0.1 mL ,B 错误。托盘天平只能精确到0.1 g ,C 错误。用胶头滴管定容时,滴管不能紧贴容量瓶内壁,以防蒸馏水附着在容量瓶刻度线以上的部分,引起误差,故D 错误。 【答案】A

【变式探究4】需要配制500 mL 0.5 mol·L -1氢氧化钠溶液,经测定实际所配氢氧化钠溶液的浓

度为0.45 mol·L -1。可能原因是( )

A .定容时溶液没有冷却至室温

B .容量瓶没有烘干

C .称量氢氧化钠固体时砝码放反了

D .定容时仰视读数

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一)、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含义;初步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了解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5.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6.熟记并准确书写常见元素的名称、符号、离子符号。

7.熟悉常见元素的化合价,能根据化合价准确书写化学式(分子式),并能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

8.掌握电子式、原子结构示意图、分子式、结构式和结构简式的表示方法。

9.了解胶体的概念及其重要性质的应用。

【重点、难点剖析】

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相互转化

1.原子、分子和离子都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物质的分类

(1)分类是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分类的依据有多种,同一种物质可能属于多个类别,例如:Na2CO3能够是钠盐、碳酸盐、强碱弱酸盐等。

(2)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2O2是过氧化物,Al2O3是两性氧化物,Mn2O7是酸性氧化物。

(3)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NO、NO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4)并不是所有的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都能与水直接化合,例如Fe2O3、CuO等与水不能直接化合生成碱,SiO2不能直接与水化合生成H2SiO3。

(5)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2和O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6)能电离出H+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4;能电离出OH-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7)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MnO等。

(8)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所指的一定是化合物,混合物和单质则不属于研究的范围。如盐酸,虽然它们能导电,但它们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故它们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铜虽能导电,但属于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区别微观无新分子生成、无化学键变化有新分子生成、有化学键变化

宏观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

特征物质的形状、状态改变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产生沉淀变化范围

汽化、液化、凝固、蒸发、升

华及体积、形状等变化

分解、化合等基本反应,有机反应

如金属受热发光。

(2)化学变化中一定存有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但存有化学键断裂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NaOH溶于水、熔融NaCl电离等。

(3)原子的裂变、聚变虽有新物质生成,但它不属于化学意义上的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物质的组成、分类中常见的理解误区

1.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例如:Na 2O 2是过氧化物,Al 2O 3是两性氧化物,Mn 2O 7是酸性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例如:CO 、NO 、NO 2等不是酸性氧化物。

3.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也可能属于混合物,如O 2和O 3的混合气体是混合物,只有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才属于单质。

4.能电离出H +的物质不一定是酸,如NaHSO 4;能电离出OH -的物质不一定是碱,如Mg(OH)Cl ;

盐的构成并不一定仅有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如铵盐。

5.非金属元素可形成阳离子,如NH +4;金属元素也可形成阴离子,如AlO -2、MnO -4等。

6.无水乙醇属于混合物,冰醋酸属于纯净物,油脂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二、胶体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区别,胶体的性质和应用是高考命题的热点,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胶体存有固、液、气三种状态。

2.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 nm 之间,这是胶体的本质特征,也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3.“纳米材料”并不是胶体,只有将其分散到某分散剂中才能形成胶体。

4.胶体的丁达尔效应属于物理变化。

5.“胶体带有电荷”的说法是错误的,胶体是一个体系,与溶液一样呈电中性,胶体粒子可能带有电荷。

6.胶粒并不是都带电荷,如淀粉胶粒,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若使之聚沉可采用加热法。

7.胶体和溶液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如淀粉溶液、肥皂水、蛋白质溶液既是溶液又属于胶体。

【特别提醒】相关胶体的命题角度

1.制备Fe(OH)3胶体的反应不能写成FeCl 3+3H 2O Fe(OH)3↓+3HCl ,也不能写成FeCl 3+3H 2O=Fe(OH)3↓+3HCl 。因为FeCl 3在沸水中完全水解,反应不可逆,生成Fe(OH)3胶体而不是

Fe(OH)3沉淀。准确应写为FeCl 3+3H 2O=====△Fe(OH)3(胶体)+3HCl 。

2.胶体分散系稳定存有的原因:在胶体中,分散质粒子持续地实行无规则地运动;胶体粒子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不易聚沉,后者是主要原因。

3.胶体粒子带电荷,但不能说胶体带电荷,整个胶体是电中性的;并不是所有胶体粒子都带电荷,如淀粉胶体无电泳现象,遇电解质溶液不发生聚沉。

4.有些胶体遇足量强酸,先聚沉生成沉淀,最后沉淀溶解形成溶液。如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稀H 2SO 4,先生成红褐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变为棕黄色溶液。

5.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丁达尔效应应用于鉴别溶液和胶体;电泳现象判断胶体胶粒带何种电荷;渗析应用于胶体的分离提纯。

三、化学用语

1.化学用语正误的判断方法

2.化学用语使用的误区 (1)电子式:离子(或根)带电荷,基团不显电性。如OH -为··O ······H]-,—OH 为·O ····

··H 。 (2)结构简式需保留官能团,如CH 2=CH 2,不能写成CH 2CH 2,还要注意有机物中原子的连接情况,如,不能写成。

(3)各“式”切勿张冠李戴:名称还是化学式,分子式还是实验式,结构式还是结构简式,原子还是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方程式还是离子方程式等。

(4)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要遵守质量守恒,化学计量数要最简,注明反应条件并注意“↑”、“↓”、“”、“===”“→”符号的使用。

(5)书写化合物的电子式时首先要准确判断是离子化合物还是共价化合物。

1.物质变化过程中的“三馏”“四色”“五解”“十九化”

变化

项目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三馏①蒸馏②分馏干馏

四色焰色反应①显色反应②颜色反应③指示剂变色反应

五解潮解①水解②电解③水解④裂解

十九化

①熔化②汽化③液

化④酸化⑤升华

①氢化②氧化③水化④风化⑤炭化⑥钝

化⑦催化⑧皂化⑨歧化⑩卤化?硝化?

酯化?裂化?油脂的硬化

题型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例1.(2016·上海化学,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A.HBO2B.H2BO3C.H3BO3D.H2B4O7

【答案】 B

【变式探究1】(2015·广东)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

题型二物质的性质、变化及用途

例2.(2016·课标全国Ⅰ,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用灼烧的方法能够区分蚕丝和人造纤维B.食用油反复加热会产生稠环芳烃等有害物质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蛋白质受热变性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95% 【解析】A项,蚕丝属于蛋白质,灼烧时具有烧焦羽毛的气味,人造纤维是以天然纤维为原料经过溶解、纺丝加工制得的化学纤维,灼烧时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准确;B项,食用油经过反复加热,可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不但使食用油的营养价值降低,还会产生对人们身体有毒害作用的不饱和脂肪酸聚合物、杂环胺和稠环芳烃等物质,准确;C项,病毒由遗传物质核酸和蛋白质外壳组成,加热可使蛋白质变性杀死病毒,准确;D项,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5%,错误。【答案】 D

【变式探究2】(2016·四川)化学与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氯气作水的杀菌消毒剂B.硅胶作袋装食品的干燥剂

C.二氧化硫作纸浆的漂白剂D.肥皂水作蚊虫叮咬处的清洗剂

【变式探究3】(2016·江苏化学,3)下列相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SO2具有氧化性,可用于漂白纸浆B.NH4HCO3受热易分解,可用作氮肥

C .Fe 2(SO 4)3易溶于水,可用作净水剂

D .Al 2O 3熔点高,可用作耐高温材料

题型三 分散系、胶体

例3.(2015·安徽理综,9,6分)下列相关说法准确的是( )

A .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Na 2CO 3、NaHCO 3固体都能发生分解

B .Fe(OH)3胶体无色、透明,能发生丁达尔现象

C .H 2、SO 2、CO 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

D .SiO 2既能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解析】 A 项,Na 2CO 3固体在酒精灯加热条件下,不分解,错误;B 项,Fe(OH)3胶体呈红褐色,错误;C 项,H 2、SO 2、CO 2三种气体都可用浓硫酸干燥,准确;D 项,因为SiO 2与氢氟酸反应不能生成盐,所以SiO 2是酸性氧化物而不是碱性氧化物,错误。【答案】C

【变式探究4】(2014·福建理综,8,6分)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

A .只滴加氨水鉴别NaCl 、AlCl 3、MgCl 2、Na 2SO 4四种溶液

B .将NH 4Cl 溶液蒸干制备NH 4Cl 固体

C .用萃取分液的方法除去酒精中的水

D .用可见光束照射以区别溶液和胶体

【变式探究5】(2014·重庆理综,3,6分)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

A .浓氨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 .CH 3COONa 溶液中滴加少量浓盐酸后c (CH 3COO -)增大

C .Ca(HCO 3)2溶液与过量NaOH 溶液反应可得到Ca(OH)2

D .25 ℃时Cu(OH)2在水中的溶解度大于其在Cu(NO 3)2溶液中的溶解度

题型四 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与应用

例4.(2016·江苏化学,2)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示准确的是( )

A .中子数为10的氧原子:10 8O

B .Mg 2+的结构示意图:

C .硫化钠的电子式:

D .甲酸甲酯的结构简式:C 2H 4O 2

【答案】 B

【变式探究6】下列相关化学用语表示准确的是( )

A .NaClO 的电子式:Na ∶O ··

··∶Cl ····∶ B .质子数为81,中子数为124的铊(Tl)原子:205 81Tl

C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D .乙醇分子的球棍模型:

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一)、2017年高考考试说明

2.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了解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3.能准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并能实行相关计算。

【重点、难点剖析】

一、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辨析及规律应用

1.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及应用

2.准确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八个“不一定”

(1)含最高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有强氧化性,如H3PO4、Na+;而含低价态元素的化合物也可能有强氧化性,如氧化性HClO>HClO2>HClO3>HClO4。

(2)在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元素被氧化,不一定有另一种元素被还原,如Cl2+H2O HCl+HClO。

(3)得电子难的物质不一定易失电子,如ⅣA族的碳(C)和稀有气体。

(4)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不一定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5)氧化还原反应中一种反应物不一定只表现出一种性质,如Cl2+2NaOH===NaCl+NaClO+H2O中的Cl2既表现氧化性又表现还原性。

(6)物质的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只取决于得失电子的难易,与得失电子的多少无关。如Na、Mg、Al的还原性强弱依次为Na>Mg>Al。

(7)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此方法不适用于歧化反应和电解反应。

(8)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SO2具有还原性,但二者并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二、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1.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方法

2.书写离子方程式时的注意要点

(1)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要臆造。

(2)多元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拆开写。如NaHSO3应拆分为Na+和HSO-3。

(3)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易忽视符号“===”与“”、“↑”与“↓”的准确使用。

(4)注意几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如少量SO2通入Ca(ClO)2溶液中,产物为CaSO4而不是CaSO3;向Fe(OH)3悬浊液中加入稀碘化氢溶液中,产物中的Fe元素应为Fe2+而不是Fe3+。

(5)注意“量”的条件,如漂白粉溶液通入少量CO2:Ca2++2ClO-+CO2+H2O===CaCO3↓+2HClO;通入足量CO2:ClO-+CO2+H2O===HClO+HCO-3。

(6)注意反应环境,不在溶液中实行的离子反应不能写离子方程式,如实验室用NH4Cl固体和Ca(OH)2固体反应制取NH3的反应。

(7)注意操作顺序,操作顺序不同,离子方程式有时也不同。如AlCl3溶液逐滴加入到NaOH溶液和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AlCl3溶液中的反应。

(8)注意是否漏掉了离子反应,如Ba(OH)2溶液与NaHCO3溶液反应,既要写出OH-与HCO-3生

成CO2-3的反应,又不能漏掉Ba2+与CO2-3生成BaCO3的反应。

(9)看是否遵循守恒规律,离子方程式中一定符合两个守恒、电荷守恒、质量(原子)守恒,如是氧化还原反应则还要遵循得失电子守恒。

【方法技巧】有限定条件的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过量型

书写程序:①按照化学式组成比例写出不足量物质参加反应的离子形式及比例。如Ca(HCO3)2溶液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中不足量物质Ca(HCO3)2中Ca2+与HCO-3的比例一定是1∶2。②过量物质的离子满足不足量离子的需要,如上述反应中OH-的化学计量数为2,满足2HCO-3。综合起来可得离子方程式:Ca2++2HCO-3+2OH-===CaCO3↓+CO2-3+2H2O。

2.定量型

书写的关键是参加反应的离子严格按照给定的量之间的关系实行,如等物质的量的Ba(OH)2溶液与明矾溶液的反应,Al3+、SO2-4、Ba2+和OH-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1∶2,显然OH-不足量,然后按照以少定多的方法写出离子方程式:2Al3++3SO2-4+3Ba2++6OH-===2Al(OH)3↓+3BaSO4↓。

3.目标型

先写出能达到目标的主要离子方程式,然后用设“1”的方法使其完善。如向NaHSO4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写出溶液呈中性时的离子方程式:先写出H++OH-===H2O,再设两物质各为1 mol,因NaHSO4===Na++H++SO2-4,Ba(OH)2===2OH-+Ba2+,所以当溶液中的H+被完全中和时,加入的Ba(OH)2只有0.5 mol,故离子反应方程式为SO2-4+H++OH-+Ba2+===BaSO4↓+H2O。

4.条件限定型

在书写离子反应方程式时,有不同的限定条件,一类是生成物的形态不同,如NH+4与OH-反应,不加热时生成NH3·H2O,而加热时有NH3产生;再如反应时使用澄清石灰水与使用石灰乳,书写时所用的符号不同,前者用离子符号表示,后者则用化学式表示。

三、离子共存

条件类型高考中的常见表述误点点拨

常见的限制条件

“无色”有色离子不能大量存有

“pH=1”或“pH=13”溶液显酸性或碱性

“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共存”

只能是氧化性离子和还原性离子

不共存,不是其他离子反应类型

常见的易错点“透明”“透明”也可“有色”“不能共存”易看成“能共存”

常见的隐含条件

“与Al反应放出H2”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由水电离出c(H+)=1×10-12mol·L-1”溶液既可能显酸性也可能显碱性“通入足量的NH3”与NH3·H2O反应的离子不能存有

常见题干要求(1)“一定大量共存”

审清关键字

(2)“可能大量共存”

(3)“不能大量共存”

题型一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例1.(2016·北京理综,10)K2Cr2O7溶液中存有平衡:Cr2O2-7(橙色)+H2O2CrO2-4(黄色)+2H+。用K2Cr2O7溶液实行下列实验:

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准确的是()

A.①中溶液橙色加深,③中溶液变黄B.②中Cr2O2-7被C2H5OH还原

C.对比②和④可知K2Cr2O7酸性溶液氧化性强

D.若向④中加入70%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变为橙色

【解析】A项,①中在平衡体系中滴加70%H2SO4溶液,平衡向左移动,c(Cr2O2-7)增大,橙色加深,③中滴加30%NaOH溶液,平衡向右移动,c(CrO2-4)增大,溶液变黄,准确;B项,②中重铬酸钾氧化乙醇,反应中重铬酸钾被乙醇还原,准确;C项,②是酸性溶液,④是碱性溶液,酸性溶液中能氧化乙醇,而碱性溶液中不能氧化乙醇,说明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性强,准确;D 项,若向④溶液中加入70%的H2SO4溶液至过量,溶液由碱性变为酸性,K2Cr2O7在酸性溶液中氧化性强,能够氧化乙醇,溶液变绿色,错误。【答案】 D

题型二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例2.(2016·上海)O2F2能够发生反应:H2S+4O2F2―→SF6+2HF+4O2,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氧气是氧化产物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若生成4.48 L HF,则转移0.8 mol电子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答案】 D

操作及现象结论

A 向AgCl悬浊液中加入NaI溶液时出现黄色沉淀K sp(AgCl)

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加入KSCN溶液,溶

液呈红色

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向NaBr溶液中滴入少量氯水和苯,振荡、静置,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

Br-还原性强于Cl-

D

加热盛有NH4Cl固体的试管,试管底部固体消

失,试管口有晶体凝结

NH4Cl固体能够升华

第1步:根据氧化还原顺序规律确定氧化性最强的为氧化剂,还原性最强的为还原剂;根据化合价规律及题给信息和已知元素化合物性质确定相对应的还原产物、氧化产物;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守恒规律确定氧化剂、还原剂、还原产物、氧化产物的相对应化学计量数。

第2步:根据溶液的酸碱性,通过在反应方程式的两端添加H+或OH-的形式使方程式两端的电荷守恒。

第3步:根据原子守恒,通过在反应方程式两端添加H2O(或其他小分子)使方程式两端的原子守恒。

题型三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及相关计算

例3.(2015·浙江理综,27,18分)Ⅰ.(6分)请回答:

(1)H2O2的电子式________。

(2)镁燃烧不能用CO2灭火,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AgCl沉淀中加入KBr溶液,白色沉淀转化为淡黄色沉淀,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以下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MnO-4+()C2O2-4+________===()Mn2++()CO2↑+________

Ⅱ.(12分)化合物甲和NaAlH4都是重要的还原剂。一定条件下金属钠和H2反应生成甲。甲与水反应可产生H2,甲与AlCl3反应可得到NaAlH4。将4.80 g甲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金属钠和2.24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的H2。

请推测并回答:

(1)甲的化学式________。

(2)甲与AlCl3反应得到NaAlH4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NaAlH4与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甲在无水条件下可作为某些钢铁制品的脱锈剂(铁锈的成分表示为Fe2O3),脱锈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同学认为:用惰性气体赶尽反应体系中的空气,将铁和盐酸反应后的气体经浓硫酸干燥,再与金属钠反应,得到的固体物质即为纯净的甲;取该固体物质与水反应,若能产生H2,即可证明得到的甲一定是纯净的。

判断该同学设想的制备和验纯方法的合理性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题型四离子大量共存问题

对于离子共存题目的准确作答,审题是关键,首先要注意题干要求,审清关键词,如“能不能”“一定、可能、一定不能”“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等;其次对“无色透明”的理解,“无色”对应“有色”,应掌握常见有色离子,“透明”对应“浑浊”,应掌握常见的沉淀反应,另外还需特别注重一些限定或隐含条件,特别是一些酸、碱性的变相说法。

例4.(2016·四川理综,3)下列关于离子共存或离子反应的说法准确的是()

A.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有H+、Cl-、MnO-4

B.pH=2的溶液中可能大量存有Na+、NH+4、SiO2-3

C.Fe2+与H2O2在酸性溶液中的反应:2Fe2++H2O2+2H+===2Fe3++2H2O

D.稀硫酸和Ba(OH)2溶液反应:H++SO2-4+Ba2++OH-===BaSO4↓+H2O

【答案】 C

【变式探究2】(2016·江苏化学,12)制备(NH4)2Fe(SO4)2·6H2O的实验中,需对过滤出产品的母液(pH<1)实行处理。室温下,分别取母液并向其中加入指定物质,反应后的溶液中主要存有的一组离子准确的是()

A.通入过量Cl2:Fe2+、H+、NH+4、Cl-、SO2-4

B.加入少量NaClO溶液:NH+4、Fe2+、H+、SO2-4、ClO-

C.加入过量NaOH溶液:Na+、Fe2+、NH+4、SO2-4、OH-

D.加入过量NaClO和NaOH的混合溶液:Na+、SO2-4、Cl-、ClO-、OH-

【变式探究3】(2015·江苏)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在指定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A.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中:Na+、Al3+、SO2-4、Cl-

B.K w

c(H+)

=1×10-13 mol·L-1的溶液中:NH+4、Ca2+、Cl-、NO-3

C.与Al反应能放出H2的溶液中:Fe2+、K+、NO-3、SO2-4

D.水电离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Na+、AlO-2、CO2-3

题型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在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中,学生往往忽略相对量的影响,命题者往往设置“离子方程式准确,但不符合相对量”的陷阱。突破这个陷阱的方法一是审准“相对量”的多少,二是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该量。另外还常设置物质是否能拆分的陷阱,氧化物、弱电解质、沉淀、酸式酸根(HSO-4除外)在离子方程式中都不能拆分,所以对于这类题目,一方面要落实好课本上的常规反应,另外由课本反应向外延伸时,注意性质不同带来的不同反应如SO2通入Ca(ClO)2时,和通CO2相比,SO2有较强的还原性,不再发生复分解反应,那么再按照和CO2反应的形式来写就是错误的。

例5.(2016·海南化学,3)下列反应可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B.NH4Cl溶液与Ca(OH)2溶液混合

C.HNO3溶液与KOH溶液混合D.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

【解析】A项,NaHSO4溶液与Ba(OH)2溶液混合,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可能为:H++SO2-4+Ba2++OH-===H2O+BaSO4↓Ba(OH)过量]、2H++SO2-4+Ba2++2OH-===2H2O+BaSO4↓(NaHSO4过量);B项,NH4Cl溶液和Ca(OH)2溶液混合,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H+4+OH-===NH3·H2O;C项,HNO3是强酸,KOH是强碱,二者在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OH -===H2O;D项,Na2HPO4溶液与NaOH溶液混合,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PO2-4+OH-===H2O

+PO3-4。【答案】 C

【变式探究4】(2016·江苏化学,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准确的是()

A.将铜丝插入稀硝酸中:Cu+4H++2NO-3===Cu2++2NO2↑+H2O

B.向Fe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铁粉:Fe3++Fe===2Fe2+

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NH3·H2O===Al(OH)3↓+3NH+4

D.向Na2SiO3溶液中滴加稀盐酸:Na2SiO3+2H+===H2SiO3↓+2Na+

【变式探究5】(2015·江苏化学,9,2分)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准确的是()

A.氯气溶于水:Cl2+H2O===2H++Cl-+ClO-

B.Na2CO3溶液中CO2-3的水解:CO2-3+H2O===HCO-3+OH-

C.酸性溶液中KIO3与KI反应生成I2:IO-3+I-+6H+===I2+3H2O

D.NaHCO3溶液中加足量Ba(OH)2溶液:HCO-3+Ba2++OH-===BaCO3↓+H2O

题型六离子的检验及推断

离子推断是难点,推断过程中,应注意推断前后的关联性,下面精选一道错题整理,展示一下推断思维过程。

思维展示

下面是一些常见离子,可能处于同一澄清溶液中,判断离子的存有情况:

NH+4、K+、Na+、Mg2+、Al3+、Ba2+、Fe3+、I-、NO-3、CO2-3、SO2-4。

(1)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结论:一定含有H+,一定不含有CO2-3。

(2)取出部分溶液,加入少量CCl4及数滴新制的氯水,经振荡、静置后CCl4层呈紫红色。结论:一定含有I-,一定不含有Fe3+、NO-3。

(3)另取部分溶液,向其中加入NaOH溶液,使溶液从酸性逐渐变为碱性,在滴加过程中及滴加完毕后,均无沉淀产生。结论:一定不含有Mg2+、Al3+。

(4)取(3)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加热,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结论:一定含有NH+4。

(5)另取(3)中的部分碱性溶液,向其中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一定含有Ba2+,一定不含有SO2-4。

通过以上实验过程还不能确定是否存有的离子K+、Na+需补充实验焰色反应(写实验名称)。

例6.(2016·课标全国Ⅱ,12)某白色粉末由两种物质组成,为鉴别其成分实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水仍有部分固体未溶解;再加入足量稀盐酸,有气泡产生,固体全部溶解;②取少量样品加入足量稀硫酸有气泡产生,振荡后仍有固体存有。

该白色粉末可能为()

A.NaHCO3、Al(OH)3 B.AgCl、NaHCO3C.Na2SO3、BaCO3D.Na2CO3、CuSO4

【答案】 C

【变式探究6,双选】(2016·上海化学,19)已知:SO2-3+I2+H2O―→SO2-4+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2-3、SO2-4,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准确的是(双选)() A.肯定不含I-B.肯定不含SO2-4C.肯定含有SO2-3D.肯定含有NH+4

() 实验目的实验操作.

A NaOH固体先在托盘上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 g砝码,左盘上添加NaOH固体

B 配制FeCl3溶液将FeCl3固体溶于适量蒸馏水

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NH+4取少量试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并加热,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产生的气体

D 验证铁的吸氧腐蚀将铁钉放入试管中,用盐酸浸没

确认其成分,取部分制剂作为试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控制溶液pH=4时,Fe(OH)3沉淀完全,Ca2+、Mg2+不沉淀。

该同学得出的结论准确的是()

A.根据现象1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Na+

B.根据现象2可推出该试液中并不含有葡萄糖酸根

C.根据现象3和4可推出该试液中含有Ca2+,但没有Mg2+

D.根据现象5可推出该试液中一定含有Fe2+

高三化学自由复习专题1参考答案

一、阿伏伽德罗常数(N A)

【变式探究1】【答案】 C

【变式探究2】【答案】C【解析】A项,60 g丙醇的物质的量是1 mol,根据其结构式可知,1 mol丙醇分子中存有的共价键总数为11N A,错误;B项,根据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可知,1 L 0.1 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CO2-3和H2CO3粒子数之和为0.1N A,错误;C项,在氧化物中,钠元素的化合价只有+1价,所以23 g Na即1 mol Na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准确;D项,235 g核素235 92U即1 mol 235 92U,发生裂变反应时净产生的中子数为9N A,错误。

【变式探究3】【答案】A【解析】A项,H182O和D2O的摩尔质量都为20 g·mol-1,且一个分子中的中子数都是10个,故2.0 gH182O与D2O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N A,准确;B项,一个乙醛分子中含有6个σ键,4.4 g乙醛的物质的量为0.1 mol,故4.4 g乙醛所含σ键数目为0.6N A,错误;C项,标准状况下,5.6 L CO2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根据CO2和Na2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可知,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5N A,错误;D项,随着反应的实行浓盐酸变成稀盐酸,不再和MnO2反应,故50 mL12 mol/L的盐酸与足量的MnO2共热转移的电子数小于0.3N A,错误。

【变式探究4】【答案】D【解析】溶液未冷却至室温导致所配溶液体积偏小,则浓度偏高,A错误;容量瓶没有烘干,对所配溶液的浓度没有影响,B错误;本实验需称量10.0 g氢氧化钠固体,不用游码,砝码放反对结果没有影响,C错误;定容时仰视读数,读数小于实际体积,即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小,D准确。

二、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变式探究1】【答案】 B

【变式探究2】【答案】B【解析】A项,Cl2与水反应生成具有强氧化性的HClO,杀菌消毒,有化学变化;B项,硅胶的内部为纳米级微孔结构,其表面存有大量羟基,通过度子间的相互引力,羟基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亲和,从而实现吸水,无化学变化;C项,SO2与有色物质化合生成无色物质,达到漂白作用,化学变化;D项,蚊虫叮咬时在人的皮肤内分泌出蚁酸,肥皂水呈碱性,能够和蚁酸反应,能够中和蚁酸,化学变化。

【变式探究3】【答案】 D

【变式探究4】【答案】 D

【变式探究5】【答案】 D 【解析】 A 项,浓氨水中滴加FeCl 3饱和溶液会生成Fe(OH)3沉淀,

不能得到Fe(OH)3胶体,A 项错误;B 项,加少量浓盐酸后发生反应:CH 3COO -+H +===CH 3COOH ,

c (CH 3COO -)减小,B 项错误;C 项,NaOH 过量时发生反应:Ca(HCO 3)2+2NaOH===CaCO 3↓+

Na 2CO 3+2H 2O ,无Ca(OH)2生成,C 项错误;D 项,Cu(OH)2(s) Cu 2+(aq)+2OH -(aq),Cu(NO 3)2

溶液中c (Cu 2+)较大,会使平衡逆向移动,Cu(OH)2的溶解度减小,D 项准确。

【变式探究6】【答案】B 【解析】NaClO 是离子化合物,其电子式为,A 项错误;质子数为81,中子数为124,则质量数为205,B 项准确;氯离子的电子数为18,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C 项错误;D 项给出的是乙醇分子的比例模型,D 项错误。

三、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变式探究1】【答案】 C 【解析】 A 项,出现黄色沉淀说明AgCl 沉淀转化为AgI 沉淀,

故K sp (AgCl)> K sp (AgI),错误;B 项,原溶液中可能含有Fe 3+或Fe 2+ 或Fe 3+ 、Fe 2+ ,错误;C 项,

溶液上层呈橙红色,说明发生了反应Cl 2 +2NaBr===Br 2 +2NaCl ,则Br -还原性强于Cl -,准确;

D 项,加热时NH 4Cl 在试管底部分解生成NH 3 和HCl ,在试管口NH 3 与HCl 又重新生成NH 4Cl ,这不是升华而是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错误。

例3.【答案】 Ⅰ.(1) (2)2Mg +CO 2=====高温2MgO +C

(3)AgCl(s)+Br -(aq)===AgBr(s)+Cl -(aq) (4)2MnO -4+5C 2O 2-4+16H +===2Mn 2++10CO 2↑+

8H 2O Ⅱ.(1)NaH (2)4NaH +AlCl 3===NaAlH 4+3NaCl (3)NaAlH 4+2H 2O===NaAlO 2+4H 2↑

(4)3NaH +Fe 2O 3===2Fe +3NaOH (5)制备过程不合理,因为盐酸易挥发,H 2中混有HCl ,导致产物中有NaCl 验纯方法不合理,如果有Na 残留,Na 与水反应也产生H 2;没有考虑混入的NaCl

【变式探究2】【答案】D【解析】Cl2过量,Fe2+不能大量存有:2Fe2++Cl2===2Fe3++2Cl -,A错误;NaClO具有强氧化性,Fe2+不能大量存有,同时H+与ClO-生成弱电解质HClO,B错误;Fe2+、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

【变式探究3】【答案】B【解析】A项,使酚酞变红色的溶液呈碱性,OH-与Al3+不能大

量共存。B项,c(OH-)=K w

c(H+)

=1×10-13 mol/L,c(H+)=0.1 mol/L溶液呈酸性,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C项,与铝反应放出氢气的溶液可能呈酸性也可能呈碱性,若呈酸性,NO-3不能大量存有,一是因为HNO3与Al反应不能生成H2,二是酸性条件下NO-3与Fe2+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若呈碱性,Fe2+因生成Fe(OH)2沉淀而不能大量存有。D项,由水电离的c(H+)=1×10-13的溶液中水的电离受到抑制,可能是因为外加酸或碱,若为碱溶液,四种离子能够大量共存,若为酸溶液,AlO-2、CO2-3不能大量存有。

【变式探究4】【答案】C【解析】稀HNO3被铜还原为NO:3Cu+8H++2NO-3===3Cu2++2NO↑+4H2O,A错误;Fe2(SO4)3与Fe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B错误;氨水是弱碱,Al(OH)3不溶于弱碱,C准确;Na2SiO3能拆分:2H++SiO2-3===H2SiO3↓,D错误。

【变式探究5】【答案】D【解析】A项,HClO是弱酸,不能拆成离子的形式,准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l2+H2O H++Cl-+HClO;B项,CO2-3的水解是可逆反应,要用可逆符号,准确的离子方程式为CO2-3+H2O HCO-3+OH-;C项,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电子转移也不守恒,准确的离子方程式为IO-3+5I-+6H+===3I2+3H2O,错误;D项,NaHCO3少量,HCO-3完全参加反应,所给离子方程式准确。

【变式探究6】【答案】BC【解析】溶液本身无色,说明没有Fe2+。加入溴水仍然无色,说明溴水发生了反应,且产物无色,I-和SO2-3均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此时反应后溶液无色,说明没有I2,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2-3。因为SO2-3的还原性比I-强,故I-是否存有无法判断。因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SO2-4肯定没有。故选BC。

【变式探究7】【答案】 C

【变式探究8】【答案】C【解析】因开始时在试液中加入了Na2CO3,所以现象1无法说明试液中含有Na+,A错误;现象2只能说明试剂中的物质不含醛基,况且葡萄糖酸根中根本就不存有醛基,B错误;现象5无法确定试液中是存有Fe2+还是Fe3+,或是两者都存有,D错误。

高考化学专题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第一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2 g 金刚石中含有化学键的数目为4N A B .18 g 的D 2O 中含有的质子数为10 C .28 g 的乙烯和环已烷混合气体中所含原子总数为6N A D .1 L 1mol·Lˉ1的NH 4Cl 溶液中NH 4+和Cl ?的数目均为1N A 7.[2017浙江11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含0.2 mol H 2SO 4 的浓硫酸和足量的镁反应,转移电子数大于0.2 N A B .25 ℃时,pH=3的醋酸溶液1L ,溶液中含H +的数目小于0.001 N A C .任意条件下,1 mol 苯中含有C —H 键的数目一定为6 N A D .a mol 的R 2+(R 的核内中子数为N ,质量数为A )的核外电子数为a (A-N-2)N A 8.[2017浙江4月选考]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N A B .1 L 0.1 mol·L -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N A C .0.1 mol KI 与0.1 mol FeCl 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D .0.1 mol 乙烯与乙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所消耗的氧分子数为0.3N A

高中化学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高考化学复习资料(专题讲解+训练)专题一物质的组成、分类及变化 [考纲要求]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和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 2.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4.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6.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7.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把握分类标准理清物质类别 依据“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题组一理解概念,准确判断 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强碱一定是离子化合物,盐也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4)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5)能电离出H+的一定是酸,溶液呈碱性的一定是碱(×) (6)在酸中有几个H原子就一定是几元酸(×) (7)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不含离子键(√) (8)能导电的一定是电解质,不导电的一定是非电解质(×) (9)强电解质的导电性一定大于弱电解质的导电性(×) (10)盐中一定含金属元素(×) 题组二高考试题概念判断汇编 2.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SiO2既能和NaOH溶液反应又能和氢氟酸反应,所以是两性氧化物(×) (2015·安徽理综,9D) (2)金刚石、白磷都属于单质(√)

(2014·四川理综,2A) (3)漂白粉、石英都属于纯净物(×) (2014·四川理综,2B) (4)葡萄糖、蛋白质都属于高分子化合物(×) (2014·四川理综,2D) (5)黑火药由硫黄、硝石、木炭三种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制成(√) (2013·新课标全国卷Ⅰ,7D) (6)SO2、SiO2、CO均为酸性氧化物(×) (2013·四川理综,2A) (7)福尔马林、水玻璃、氨水均为混合物(√) (2013·四川理综,2D) (8)BaSO4的水溶液不易导电,故BaSO4是弱电解质(×) (2013·天津理综,1D) 识记常见混合物的成分与俗名 (1)水煤气:CO、H2 (2)天然气(沼气):主要成分是CH4 (3)液化石油气:以C3H8、C4H10为主 (4)裂解气:以乙烯、丙烯、甲烷为主 (5)水玻璃:Na2SiO3的水溶液 (6)王水:浓盐酸与浓硝酸的混合物(体积比3∶1)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专题练习

化学计量与化学计算 专题练习 1.[2019新课标Ⅱ] 已知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3 g 3He 含有的中子数为1N A B .1 L 0.1 mol·L ?1磷酸钠溶液含有的34PO - 数目为0.1N A C .1 mol K 2Cr 2O 7被还原为Cr 3+转移的电子数为6N A D .48 g 正丁烷和10 g 异丁烷的混合物中共价键数目为13N A 2.[2019新课标Ⅲ] 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值。关于常温下pH=2的H 3PO 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每升溶液中的H +数目为0.02N A B .c (H +)= c (42H PO -)+2c (24HPO -)+3c (34PO - )+ c (OH ?) C .加水稀释使电离度增大,溶液pH 减小 D .加入NaH 2PO 4固体,溶液酸性增强 3.[2018新课标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24 g 镁与27 g 铝中,含有相同的质子数 B .同等质量的氧气和臭氧中,电子数相同 C .1 mol 重水与1 mol 水中,中子数比为2∶1 D .1 mol 乙烷和1 mol 乙烯中,化学键数相同 4.[2018新课标Ⅱ]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常压下,124 g P 4中所含P —P 键数目为4N A B .100 mL 1mol·L ?1FeCl 3溶液中所含Fe 3+的数目为0.1N A C .标准状况下,11.2 L 甲烷和乙烯混合物中含氢原子数目为2N A D .密闭容器中,2 mol SO 2和1 mol O 2催化反应后分子总数为2N A 5.[2018新课标Ⅰ]N A 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6.25 g FeCl 3水解形成的Fe(OH)3胶体粒子数为0.1 N A B .22.4 L (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 C .92.0 g 甘油(丙三醇)中含有羟基数为1.0N A D .1.0 mol CH 4与Cl 2在光照下反应生成的CH 3Cl 分子数为1.0N A 6.[2018海南]N A 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2018中考复习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专题

关于物质的化学变化的复习 物质的化学变化主要包括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类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以及质量守恒定律和化学反应的表示方法等内容。教学要紧密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发生的化学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的规律,初步了解研究化学变化的科学方法;通过生动、具体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逐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一、考点细目及考试要求 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⑴.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⑵.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 ⑶.认识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⑷.初步形成“物质是变化的”的观点。 2、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⑴.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能用于解释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现象。 ⑵.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 ⑶.了解人们如何利用化学反应改善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 3、质量守恒定律 ⑴.认识质量守恒定律,能说明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 ⑵.能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进行简单的计算。 ⑶.认识定量研究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 二、考点(热点)及考题分析 1、与语文知识的结合。历年较多从化学现象、生活实际问题所蕴涵的化学原理来考查“双基”知识。 例1.下列生活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衣服晾干 B.雪糕融化 C.轮胎爆裂 D.牛奶变酸 这些内容都是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它们都是通过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常识和现象进行呈现,就在学生的身边,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知识交叉,具有测试、区分的功能,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这些题目我们也叫送分题,得分率在90%以上,但05年题目又有所改革,变成了与成语、诗句结合起来。 例2.下列描写中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 B.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练习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级别A级(基础) 1~71314 B级(能力) 8~121516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生物学家借助新的显微技术,成功观察到小于200纳米的微粒。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微粒直径最小的是() A.雾B.蛋白质溶液C.石灰乳D.KNO3溶液 2.日常生活中常用到下列物质,其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降温用的冰水共存物B.做饭用的不锈钢锅C.餐饮用的可口可乐D.消毒用的碘酒 3.在实验中手不慎被玻璃划破,可用FeCl3溶液应急止血,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FeCl3溶液有杀菌消毒作用B.FeCl3溶液能使血液聚集沉降 C.FeCl3溶液能产生Fe(OH)3沉淀堵住伤口D.FeCl3能使血液发生化学反应 4.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B)与混合物(A)属于包含关系B.化合物(B)与氧化物(A)属于包含关系 C.单质及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D.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5.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分类依次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灰石B.氢硫酸、烧碱、绿矾 C.石炭酸、熟石膏、醋酸钠D.磷酸、乙醇钠、苛性钾 6.“纳米材料”是粒子直径为几纳米至几十纳米的材料,纳米碳就是其中一种。若将纳米碳均匀地分散到蒸馏水中,所形成的物质() ①是溶液②是胶体③能产生丁达尔效应④能透过滤纸⑤不能透过滤纸⑥静置后会析出黑色沉淀 A.①④⑤B.②③④C.②③⑤D.①③④⑥ 7.分类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图是某反应在密闭容器中反应前后的分子状况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对此反应的分类一定不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B.氧化还原反应C.可逆反应D.置换反应

【考前三个月】2015届高考化学(安徽专用)考前专题复习学案: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

学案2常用化学计量 最新考纲展示 1.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2.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3.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5.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6.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基础回扣 1.有关物质的量与各物理量之间的转化关系 若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标准状况下有3.36 L NH3 (1)该气体的物质的量为0.15_mol,质量为2.55_g,所含氨气分子数为0.15N A。 (2)若将该气体溶于水配成50 mL溶液,密度为0.9 g·cm-3,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67%,物质的量浓度为3_mol·L-1。 (3)若将上述所得溶液取出10 mL,其质量分数为5.67%,再加水稀释到50 mL,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_mol·L-1。 2.物质的量在化学方程式中的应用 将15.6 g Na2O2固体加入足量的水中,制成200 mL溶液 (1)收集到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24_L。 (2)反应过程中转移电子总数为0.2N A或1.204×1023。 (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2_mol·L-1。 题型1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广泛应用 1.(2014·广东理综,10)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 mol甲苯含有6n A个C—H键 B.18 g H2O含有10n 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 L氨水含有n A个NH3分子 D.56 g铁片投入足量浓H2SO4中生成n A个SO2分子 答案 B 解析解有关阿伏加德罗常数的题一般分为三步,第一步为宏观量之间的转换,即将质量和体积转化为物质的量;第二步为微观量之间的转换,即判断1分子该物质所含的微粒数;第三步为宏观量和微观量的对应,即一定物质的量的该物质含有的微粒数。A项,第一步,题目中直接给出物质的量,所以不用转换;第二步,甲苯的分子式为C7H8,因此1分子甲苯中含有8个C—H键;第三步,1 mol甲苯中含有8n A个C—H键,错误。B项,第一步,18 g水的物质的量为1 mol;第二步,1个水分子中含有10个质子;第三步,1 mol水分子中含有10n A个质子,正确。C项,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1---常用化学计量(精)

高三化学复习专题一物质的量 【考纲要求】 了解定量研究的方法是化学发展为一门科学的重要标志,掌握化学常用计量方法。 1.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并能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2.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3.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4.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过程方法】要注意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要注意物质的状态、要注意物质的组成形式、要注意晶体的结构、要注意微粒的种类、要注意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与元素价态的变化、要注意可逆过程或化学平衡等等。【重点知识整合】【考点1】关于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各化学量的相互关系

特别提醒: 1.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计算需注意的问题(1 “一个中心”:以物质的量为中心。 (2 “两个前提”:在应用V m =22.4 L·mol -1时,一定要有“标准状况”和“气体及其状态”两个前提条件(混合气体也适用 。(3 “三个关系”: ①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与间接构成物质的粒子(原子、电子等间的关系; ②摩尔质量与相对分子质量间的关系;

③“强、弱、非”电解质与溶质粒子(分子或离子数之间的关系。 (4“四个无关”:物质的量、质量、粒子数的多少均与温度、压强的高低无关;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与所取该溶液的体积多少无关(但溶质粒子数的多少与溶液体积有关。 1、(上海卷工业上将氨气和空气的混合气体通过铂-铑合金网发生氨氧化反应,若有标准状况下VL 氨气完全反应,并转移n 个电子,则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可表示为【】 A . 5V 11.2n B .11.2n 5V C .5n 22.4V D .5V 22.4n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 2、(广东卷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常温下,4g CH 4含N A 个C —H 共价键 B .常温常压下,22.4L 的NO 2和CO 2混合气体含有2N A 个O 原子 C .1 mol Fe 与足量稀HNO 3反应,转移个2N A 个电子 D .1L 0.1 mol/L NaHCO 3溶液中含有0.1N A 个HCO 3—

2020备战中考专题复习(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020备战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专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选择题 1.【2018年四川省达州市】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混合施用 2.【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3.【2018年四川省巴中市】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4.【2018年湖南省邵阳市】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燃烧 D.蜡烛融化 5.【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6.【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7.【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或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的结晶④盐酸的酸性和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8.【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9.【2018年山东省威海市】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②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是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10.【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关于物质的用途不正确的是() A.铜-做导线 B.小苏打-治疗胃酸过多 C.碳酸钡-用于钡餐透视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1.【2018年山东省青岛市】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12.【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 13.【2018年山东省聊城市】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 14.【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15.【2018年山东省德州市】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用盐酸除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16.【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17.【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2015年人教版高三专题二 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1.(2012·高考课标全国卷)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分子总数为N A的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28 g乙烯和环丁烷(C4H8)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为2N A C.常温常压下,92 g的NO2和N2O4混合气体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D.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2.(2012·高考山东卷)下列与含氯化合物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HClO是弱酸,所以NaClO是弱电解质 B.向沸水中逐滴加入少量饱和FeCl3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C.HCl溶液和NaCl溶液均通过离子导电,所以HCl和NaCl均是离子化合物 D.电解NaCl溶液得到22.4 L H2(标准状况),理论上需要转移N A个电子(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3.(2012·高考广东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下,4 g CH4含有n A个C—H共价键 B.1 mol Fe与足量的稀HNO3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 C.1 L 0.1 mol·L-1NaHCO3溶液中含有0.1n A个HCO-3 D.常温常压下,22.4 L的NO2和CO2混合气体含有2n A个O原子 4.(2012·高考江苏卷)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0.1 mol Cl2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目为0.1N A B.常温常压下,18 g H2O中含有的原子总数为3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CH3CH2OH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0.5N A D.常温常压下,2.24 L CO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1N A 5.(2012·高考福建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5 mol O3与11.2 L O2所含的分子数一定相等 B.25 ℃与60 ℃时,水的pH相等 C.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消耗的n(NaOH)相等 D.2SO2(g)+O2(g)2SO3(g)和4SO2(g)+2O2(g)4SO3(g)的ΔH相等 6.(2012·高考四川卷)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33.6 L氟化氢中含有氟原子的数目为1.5N A B.常温常压下,7.0 g乙烯与丙烯的混合物中含有氢原子的数目为N A C.50 mL 18.4 mol/L浓硫酸与足量铜微热反应,生成SO2分子的数目为0.46N A D.某密闭容器盛有0.1 mol N2和0.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0.6N A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1.【解析】选D.A项:NO2和CO2中都含相同数目的氧原子,故N A个NO2和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2N A. B项:乙烯和环丁烷的最简式为CH2,所以28 g乙烯和环丁烷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碳原子的物质 的量为28 g 14 g/mol=2 mol,碳原子数目为2N A. C项:等质量的NO2与N2O4所含原子数目相等, 则92 g混合气体所含原子数目为: 92 g 46 g/mol×3=6 mol,数目为6N A. D项:当应用V m=22.4 L/mol时,应指明气体所在的状况为标准状况,而题目所给状况为常温常压,故不能应用V m=22.4 L/mol. 2.【解析】选B.NaClO属于盐为强电解质,A项错误;加热可促进Fe3+的水解,所以向沸水中滴入饱和氯化铁溶液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B项正确;HCl属于共价化合物,C项错误;电解氯化钠溶液时,H+在阴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e-====H2↑,生成1 mol氢气转移2N A个电子,D项错误. 3.【解析】选A.A项,1 mol CH4中含4 mol C—H键,4 g CH4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含C—H 键的物质的量为0.25 mol×4=1 mol,共n A个,故A正确.B项,HNO3过量时,铁被氧化为+3价,1 mol Fe转移3n A个电子,B项错误;C项,HCO-3在水溶液中既发生电离又发生水解,以水解为主,故c(HCO-3)<0.1 mol/L,HCO-3的个数小于0.1n A,C项错误;D项,气体所处的状态不是标准状况,故D错误. 4.【解析】选B.A项,由于Cl2溶于水存在平衡体系Cl2+H2O HCl+HClO,0.1 mol Cl2不可能全部与H2O反应,因此转移的电子数目无法计算.B项,18 g水为1 mol,含有3N A个原子,B项正确.C项,标准状况下CH3CH2OH为液态,D项气体不是在标准状况下,故C、D两选项均错误. 5.【解析】选C.A项中没有标明标准状况,11.2 L O2不一定是0.5 mol O2,故错误;不同温度下,水的电离程度不同,水中c(H+)不同,pH不同,B项错;等体积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相等,所消耗的n(NaOH)相等,C项正确;D项ΔH与化学计量数有关,D项错误. 6.【解析】选B.标准状况下HF为液态,33.6 L不是1.5 mol,故A项错误.乙烯、丙烯的混合物分子通式为(CH2)n, 7.0 g烯烃混合物中CH2原子团为0.5 mol,故氢原子数目为N A,B项正确.C 项中只有浓H2SO4才与Cu加热反应,当反应一段时间浓H2SO4变稀后与Cu的反应停止,SO2的分子数目一定小于0.46N A,故C项错误.0.1 mol N2与0.3 mol H2在容器中存在化学平衡,故转移电子数目一定小于0.6N A,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化学人教版二轮专题强化练之化学基本概念与理论:专题强化训练(1)化学计量计算(含答案)

专题强化训练(1)化学计量计算 1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 Cl2完全溶于水后,所得氯水中HClO、Cl-、ClO-粒子数之和为2N A B.标准状况下,2.24L 14N18O和3.1g 13C18O气体中含有的中子数均为1.5N A C.将1.4mol Na和5.4g Al同时投入到足量水中,产生的气体中所含原子数目为2N A D.在1L 0.5mol/L H2SO4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目为2N A 2、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8g分子式为C4H10的有机物中,所含有的甲基数一定为2N A B.N A个CH4和N A个Cl2光照下充分反应,被取代的氢原子数为2N A C.密闭容器中1mol PCl3与1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D.4.6g Na与足量氧气反应时转移电子的数目一定为0.2N A 3、若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1mol Fe与高温水蒸气完全反应,转移电子的数目为3N A B.标准状况下,4.48L HF中含有的极性键数目为0.27N A C.25℃时,1L pH=12的Na2CO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H+的数目为0.01N A D.1L 0.1mol/L的Na2S的溶液中HS-、S2-的离子数目之和为0.1N A 4、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30g的C2H6含有的共价键数为6N A B.28g N2、CO和C2H4的混合气体分子总数为N A C.标准状况下,22.4L单质溴所含原子数为2N A D.25℃时,pH=1的H2SO4溶液中的H+数目为0.2N A 5、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专题 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题及答案.doc

专题物质的化学变化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共19题) 1.我们生活在千变万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中,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的是 () A.爆竹爆炸B.木炭燃烧C.钢水浇铸D.葡萄酿酒 【答案】D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液化气做燃料B.铝材做高压锅C.干冰人工降雨D.钢材制铁轨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3.下列变化中,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食物的腐烂 C.实验室制取氧气D.红磷燃烧 【答案】B 难度:容易知识点:氧气 4.物质下列性质不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物质的还原性B.物质的熔点C.物质的挥发性D.物质的硬度 【答案】A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某反应涉及的三种分子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消耗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2:1 B.甲中元素存在形态为游离态 C.该反应涉及三种氧化物 D.反应前后分子总数不变 评卷人得分

【答案】A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6.日常生活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瓷碗破碎B.石蜡熔化C.食物变质D.酒精挥发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AgNO3__________________见光或受热易分解,故用棕色试剂瓶保存。AgNO3受热分解,放出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能是() A.B.C.D.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8.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棉花纺成线B.棉线织成布C.棉布制成衣D.棉衣着了火 【答案】C 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9.植物光合作用可表示为CO2+H2O淀粉+O2,下列关于说法中正确的是() A.淀粉中一定含C、H两种元素 B.淀粉中一定只含C、H两种元素 C.淀粉中可能含有三种以上的元素 D.淀粉可能是一种单质或一种化合物 【答案】D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0.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相关的是() A.铜作导线B.氧气用于炼钢C.铁制炊具D.黄金压成金箔 【答案】A 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1.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CO+4H2═X+H2O.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X与CO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16B.X中只含C、H元素 C.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置换反应D.X中C、H元素质量比为4:1 【答案】B 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 12.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的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如下表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一、第二章知识结构梳理 1、物质的分类 (1) 以分散质粒子大小对分散系分类 (2) 以组成为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2、物质的化学变化

二、本章重难点概括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1)电解质应该是化合物; (2)电解质的导电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3)电解质导电必须是化合物本身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不是发生化学反应的生成物(如CO2、SO2、SO3、NH3溶于水形成的水溶液可以导电,但是本身为非电解质)。【注意】 (1)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 (2)(纯净的)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大多金属氧化物、水; 非电解质包括:大多数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氨。 (3)电解质本身不一定能导电{NaCl晶体}, 能导电的不一定是电解质{石墨、金属单质、混合物}。 (4)熔融状态下,一般的盐和强碱能导电,酸不能导电{分子构成}。 (5)液氨、液态HCl、HCl、酒精是纯净物,氨水、盐酸是混合物。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可拆:强酸、强碱、可溶盐; 不可拆:弱酸、弱碱、不溶盐、单质、气体、氧化物。

(2)HCO 3-不可拆、HSO 4-要拆开。 3、H + + OH -= H 2O 虽然能表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但只能表示强酸和强碱反应生 成可溶性盐的酸碱中和反应。 4、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原子个数不守恒。 (2)弱酸、弱碱、难溶盐、气体、氧化物没写成化学式。 (3)反应不符合客观事实。 5、离子共存 (1)无色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有颜色离子:Cu 2+(蓝色)、Fe 3+(棕黄色)、Fe 2+(浅绿色)、MnO 4-(紫 色),但有颜色离子可大量存在于澄清透明溶液中。 (2)强酸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OH -、CO 32-、HCO 3-。 (3)强碱性溶液中不能大量存在以下离子:H +、NH 4+、Al 3+、Fe 3+、Mg 2+。 (4)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6、氧化还原反应 (1)概念:化学反应过程中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叫做氧化还原反应。 (2)特征:化合价发生变化。 (3)本质:电子发生转移。 (4)失去电子的物质是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得到氧化产物。 (5)得到电子的物质是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得到还原产物。 (6)氧化剂表现出氧化性。 (7)还原剂表现出还原性。 注意点:氧化剂与还原剂都是指反应物。 (2)单、双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失电子总数=得电子总数) C+2CuO △2Cu+CO 2 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得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知识点精编

专题一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考点一物质的量与阿伏加德罗常数 1、物质的量 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符号为n。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简称摩,符号mol。1mol粒子集体所含的粒子数与0.012kg C中所含的碳原子数相同,约为6.02×10。 2、阿伏加德罗常数 1mol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叫作阿伏加德罗常数,通常用6.02×10表示,符号为N,即N 6.02×10。 3、粒子数 粒子数符号为N,物质的量(n)、粒子数(N)、阿伏加德罗常数(N)之 间的计算公式为n= 注释: (1)粒子指微观粒子,一般包括分子、原子、原子团、粒子、质子、中子、电子等。1mol任何粒子的粒子数等于阿伏加德罗常数,由此得N=n×N。 (2)物质的量是计量微观粒子的物理量,指适用于微观粒子,不适于宏观粒子。 4、摩尔质量 (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叫做摩尔质量,符号为M,常用的单位是g/mol(或g·mol)。摩尔质量、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计算关系为M=。(2)数值:当摩尔质量以g/mol为单位时,在数值上等于该粒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

注释: (1)混合物的平均摩尔质量,当以g·mol (2)质量的符号是m,单位是kg或g;摩尔质量的符号是M,单位是g·mol 考点二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 单位物质的量的气体所占的体积叫做气体摩尔体积,符号为Vm,常用的单位有L/mol(或L·mol)、m/mol(或m·mol)。 2、数值 在标准状况下(0°C、101kPa)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22.4L/mol(或L·mol )。 3、计算关系 物质的量、气体体积、气体摩尔体积之间的关系为n=。 4、影响因素 气体摩尔体积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在非标准状况的条件下,其数值可能不等于22.4。 考点三阿伏加德罗定律及其推论 1、阿伏加德罗定律 在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任何气体都含有相同数目的分子,人们将这一结

2020高考化学二轮题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专题二化学常用计量 一、选择题 1.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转移0.2N A个电子使Na完全转化为Na2O2,需要氧气的体积为2.24 L B.生成6N A个N—H键同时消耗3N A个H—H键,即标志着反应N2+3H22NH3达到平衡状态 C.常温常压下,1.42 g Na 2SO 4 中含有的Na+数为0.02N A D.1 mol苯理论上可以与3 mol H 2 发生加成反应,所以1 mol苯分子中含有3N A个碳碳双键 答案 C A项,Na完全转化为Na 2O 2 ,氧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为0→-1,转移0.2N A个电子,需要 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2.24 L,但题中未指明气体所处状况,无法确定体积,错误;B项,生成6N A个N—H键(即2 mol NH3)的同时消耗3N A个H—H键(即3 mol H2),体现的都是正反应 速率,与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无关,错误;C项,Na 2SO 4 为离子晶体,常温常压下为固体,1.42 g(即0.01 mol)Na 2SO 4 中含有的Na+数为0.02N A,正确;D项,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错误。 2.(2019湖北黄冈中学模拟)含硫酸钾、硫酸铝和硫酸的混合溶液,其中c(H+)=0.1mol·L-1, c(Al3+)=0.4 mol·L-1,c(S O42-)=0.8 mol·L-1,则c(K+)为( ) A.0.15 mol·L-1 B.0.2 mol·L-1 C.0.3 mol·L-1 D.0.4 mol·L-1 答案 C 因溶液呈电中性,故存在:3c(Al3+)+c(K+)+c(H+)=2c(S O42-)+c(OH-),而溶液中c(OH-)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则有3c(Al3+)+c(K+)+c(H+)=2c(S O42-),所以c(K+)=2c(S O42-)-3c(Al3+)- c(H+)=2×0.8 mol·L-1-3×0.4 mol·L-1-0.1 mol·L-1=0.3 mol·L-1。 3.(2019河南开封调研)如图是氨气与氯化氢反应的装置。抽走玻璃片充分反应,反应中有关物理量的描述正确的是(设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 A.气体反应物的总体积为0.224 L B.生成物的分子个数为0.005N A C.产物中的N—H键个数为0.02N A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

2017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专题1 常用化学计量(必修1) Ⅰ—阿伏伽德罗常数和物质的量 1.(2017?新课标Ⅱ-8)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L0.1mol?L﹣1NH4CL溶液中,NH4+的数量为0.1N A B.2.4gMg与H2SO4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N A C.标准状况下,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N A D.0.1mol H2和0.1mol I2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其分子总数为0.2N A 【答案】D 【解析】A.铵根易水解,所含NH4+数小于0.1N A,故A错误; B.n(Mg)=0.1mol,Mg与H2SO4反应生成Mg2+,则1molMg参与反应转移2mol电子,故0.1molMg参与反应转移0.2mol电子,即0.2N A,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所含的分子数为1mol,故2.24L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1mol,即0.1N A,故C错误; D.H2+I22HI这是一个反应前后分子物质的量不变的反应,故反应后分子总数仍为0.2N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气体摩尔体积指的是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为22.4L. 2.(2017?新课标Ⅲ-10) 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 mol 的11B中,含有0.6N A个中子 B.pH=1的H3PO4溶液中,含有0.1N A个H+ C.2.24L(标准状况)苯在O2中完全燃烧,得到0.6N A个CO2分子 D.密闭容器中1 mol PCl3与1 mol Cl2反应制备PCl5(g),增加2N A个P﹣Cl键 【答案】A 【解析】A.11B中含有中子数=11﹣5=6,0.1 mol 的11B中含有0.6mol中子,含有0.6N A 个中子,故A正确;B.没有告诉pH=1的H3PO4溶液的体积,无法计算溶液中含有氢离子的物质的量就数目,故B错误; C.标准状况下苯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标况下的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故C错误; D.PCl3与Cl2生成PCl5的反应为可逆反应,则生成PCl5的物质的量小于1mol,增加的P ﹣Cl键小于2N A,故D错误; 【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弱电解质的电离;化学计量;物质结构。 【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 【点评】本题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的计算与判断,题目难度不大,明确标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的使用条件为解答关键,注意掌握物质的量与其它物理量之间的关系,B为易错点,注意缺少溶液体积。 3.(2017?浙江-22)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碳氢键的数目为0.5 N A B.1 L 0.1 mol?L﹣1硫酸钠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4 N A C.0.1 mol KI与0.1 mol FeCl3在溶液中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2019年中考真题化学分类汇编(山东地区)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解析版) 专题一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考点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019威海中考)下列制取物质的过程均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 B. 海水制“碱”、海水淡化 C. 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 D. 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制碳酸饮料 【答案】C 【解析】解:A、工业制氧气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B、海水淡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C、以石英砂等物质为原料制玻璃、制高纯硅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故正确。 D、利用二氧化碳制干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错误。 故选:C。 2.(2019临沂中考)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瓷碗破碎 B. 酒精挥发 C. 石蜡熔化 D. 菜刀生锈 【答案】D 【解析】解: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菜刀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2019聊城中考)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B.酒精挥发 C.煤气燃烧D.水果榨汁 【答案】C 【解答】解:A、分离液态空气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酒精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煤气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D、水果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19滨州中考)“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央视的《中国诗词大会)带动全民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下列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赋得古原草送别》 B.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 C.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答案】B 【解析】解: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5.(2019东营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甘蔗榨汁 B. 自行车胎爆裂 C. 炭包吸附异味 D. 鲜奶制成酸奶 【答案】D 【解析】解:A、甘蔗榨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自行车胎爆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炭包吸附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鲜奶制成酸奶,生成乳酸,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6.(2019菏泽中考)“一带一路”是跨越时空的宏伟构想,赋予了古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下列通过古丝绸之路传到国外的发明和技术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使用火药 B. 指南针指引航海 C. 用泥土烧制陶瓷 D. 冶炼金属 【答案】B 【解析】解:A、使用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