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

通信对抗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通信对抗实验仪完成数字通信、通信侦察和通信干扰实验;(2)通过实验帮助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调制、解调过程和性能评价方法;

(3)进一步加深通信侦察及其截获、调制识别等信号处理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4)通过实验理解通信干扰及其效果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原理

通信对抗实验仪是由微机、通信和通信对抗实验仪及示波器组成。通信对抗实验仪可以完成20 个以上的数字通信和通信干扰实验,帮助使用者理解数字通信系统的截获、调制识别、解调过程和性能评价方法及通信干扰及其效果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通信对抗实验仪的使用操作,分别进行两类实验,获得实验结果并对误码率、识别率曲线图进行比较分析。

三、实验仪器

通信对抗实验系统包括:计算机;示波器;通信对抗实验仪。

通信对抗实验仪是采用软件无线电原理构建的通用、多功能数字处理设备,它包括发射模块、接收处理模块和通信接口等。该实验仪的机箱结构和板卡设计如图1.1 所示:

通信对抗实验仪机箱外壳安装多种信号的测试端口,从左向右测试端口依次为发射信号(接收板接收的信号)、通信信号(无干扰无噪声的理想信号)、噪声/干扰信号、基带信号(发射板基带码元信号)、恢复基带(信号解调后恢复码元信号)和同步信号。

四、实验内容及步骤

(一)通信对抗实验内容:

实验一:通信对抗原理与实验的关系

(1)了解通信原理、通信对抗原理的基本知识;

(2)了解通信对抗实验的模型,仪及与以上两者之间的关系。

实验二:通信对抗实验仪器和软件的使用

(1)学会使用双踪示波器、通信对抗实验仪、通信对抗实验软件的工作原理;

(2)了解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中简单的C++语言编程与调试方法。

实验三:数字通信调制样式的认识

(1)掌握双踪示波器子啊通信信号参数测量中的使用方法;

(2)进一步在动手实践中认识数字通信调制方法、载波、码速率、信号带宽、信号频谱等通信信号的关键特点。通信信号调制类

型包括2ASK、2FSK、8FSK、2PSK、2DPSK、QPSK、QDPSK 等。实验四:数字通信实验

(1)从实验二中的调制类型中挑选几种调制样式,设置不同的调制参数,观测数字通信误码率与信噪比、调制参数之间的关系;(2)期间监视通信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实验六:通信干扰实验

(1)从实验二中的调制类型中挑选几种调制样式,设置干扰类型、干扰参数,包括:噪声干扰、局部频带干扰、相干干扰、梳状干扰等方式;

(2)通过实验观察进一步熟悉不同样式、不同幅度的干扰对不同调制类型、不同参数的通信信号的干扰效果。

(3)期间监视通信信号、干扰信号的时域和频域波形。

(二)通信对抗实验步骤:

该实验系统能够通过双踪示波器来观察输入输出信号波形,需要在参数设置时选择0、1 码元类型,以便通过测试端口对信号进行稳定的观察。以同步信号为基准来观察发射信号、通信信号和噪声/干扰信号。其中,解调恢复信号必须以基带信号为基准进行观察。

在开始试验之前,首先要打开通信对抗实验仪上位机软件,并在

打开实验仪界面显示“实验设备已经连接到PC”;若连接不正常,要检测USB 连接线是否与PC 正常连接;如果PC提示有发现新硬件但上位机软件检测不到,则需要更新通信对抗实验仪器的驱动安装。当实验设备已经连接到PC 后,我们就可以开始进行实验。

五、实验结果

1.数字通信实验结果及分析

按照上一节数字通信实验的使用操作,设置信号类型,信噪比上限为20dB,信噪比下限为-10dB,信噪比步长为2dB,码元类型为随机码,码元速率为500B 的条件下,完成数字通信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通过双踪示波器来观察调制出的通信信号波形,在参数设置时选择0、1 码元类型,以便对信号进行稳定的观察。这里我们给出了2ASK、2FSK、2PSK 和2DPSK 的观察波形,如下图所示:

(a)2ASK 信号频域图

(b)2ASK 信号时域图

(c)2DPSK 信号频域图

(d)2DPSK 信号时域图

(e)2FSK 信号频域图

(f)2FSK 信号时域图

(g)2PSK 信号频域图

(h)2PSK 信号时域图

当信号类型分别为2ASK、2FSK、2PSK、2DPSK 时,每种信号的误码率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a)2A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b)2F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c)2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d)2D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由上述图像分析可知,每种通信信号的误码率曲线都是随着信噪比的变化而变化的。信噪比越小(负值),则信号越弱噪声越强,由于噪声太强所以出现误码率的几率就很大,由图可看出误码率趋向于1;信噪比越大(正值),则信号越强,噪声越弱,此时噪声的影响

非常小所以出现误码的几率几乎为0,由图可看出误码率为0。随着

码元速率的增加,即在同一实验中码元个数的增加,误码率的值越来越精确,曲线也越来越平滑。

2.通信干扰实验结果及分析

按照通信干扰实验的使用操作,设置通信信号类型和干扰信号类型,信噪比,干信比上限为20dB,干信比下限为-10dB,干信比步长为2dB,码元类型为随机码,码元速率为4000B的条件下,完成通信干扰实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说明。这里,我们只介绍在噪声干扰和梳状干扰情况下的实验结果。

(1).当干扰信号类型为噪声干扰,信噪比为18dB 时,通信信号2ASK、2FSK、8FSK、2PSK、2DPSK 和QPSK 的误码率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a)2A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b)2F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c)8F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d)2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e)2D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f)Q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2).当干扰信号类型为梳状信号,信噪比为15dB 时,通信信号2ASK、2FSK、2PSK、2DPSK、QPSK 和QDPSK 的误码率曲线图如下图所示:

(a)2A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b)2F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c)2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e)

Q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f)QDPSK 信号误码率曲线图

由以上图像分析可知,每种通信信号的误码率都是随着干信比的变化而变化的。干信比越小(负值),则干扰越弱信号越强,由于干扰很弱所以出现误码的几率就很小,由图可看出误码率趋向于0;干信比越大(正值),则干扰越强信号越弱,此时干扰的影响很大,所

以出现误码的几率就非常大,由图可看出误码率逐渐趋近于1。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系统基础知识 卫星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地球上(包括地面和低层大气中)的无线电通信站间利用卫星作为中继而进行的通信。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和地球站两部分组成。卫星通信的特点是:通信范围大;只要在卫星发射的电波所覆盖的范围内,从任何两点之间都可进行通信;不易受陆地灾害的影响(可靠性高);只要设置地球站电路即可开通(开通电路迅速);同时可在多处接收,能经济地实现广播、多址通信(多址特点);电路设置非常灵活,可随时分散过于集中的话务量;同一信道可用于不同方向或不同区间(多址联接)。 1、卫星通信系统基本概念 1.1系统组成 卫星通信系统由卫星端、地面端、用户端三部分组成。卫星端在空中起中继站的作用,即把地面站发上来的电磁波放大后再返送回另一地面站,卫星星体又包括两大子系统:星载设备和卫星母体。地面站则是卫星系统与地面公众网的接口,地面用户也可以通过地面站出入卫星系统形成链路,地面站还包括地面卫星控制中心, 及其跟踪、遥测和指令站。用户段即是各种用户终端。 叮搬迅地球』占 1.2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 点对点:两个卫星站之间互通;小站间信息的传输无需中央站转接;组网方式简单。

星状网:外围各边远站仅与中心站直接发生联系,各边远站之间不能通过卫星直接相互通信(必要时,经中心站转接才能建立联系)。 网状网:网络中的各站,彼此可经卫星直接沟通。 混合网:星状网和网状网的混合形式 星状网网状网混合网 1.3卫星通信的应用范围 长途电话、传真 电视广播、娱乐 计算机联网 电视会议、电话会议 交互型远程教育 医疗数据 应急业务、新闻广播交通信息、船舶、飞机的航行数据及军事通信等 1.4卫星通信使用频率 电波应能穿过电离层,传输损耗和外部附加噪声应尽可能小 有较宽的可用频带,尽可能增大通信容量 较合理的使用无线电频谱,防止各宇宙通信业务之间及与其它地面通信业务之间产生相 互干扰

数据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DONGFANG COLLEGE,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UNIVERSITY 课程名称:数据通信原理 系别:计算机系 年级专业: 2010级电子信息工程 学号: 1050302103 姓名:廖少兵 任课教师:詹仕华成绩: 2012 年12 月25 日

实验项目列表 序号课程名称成绩指导教师 1 模拟信号源实验詹仕华 2 接收滤波器与功放实验詹仕华 3 基带信号的常见码型变换实验詹仕华 4 AMI/HDB3编译码实验詹仕华 5 FSK(ASK)调制解调实验詹仕华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实验一模拟信号源实验 实验室名称:_______ 实验设备号:实验时间: 成绩: 模拟信号源实验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本模块中函数信号产生芯片的技术参数; 2.了解本模块在后续实验系统中的作用; 3.熟悉本模块产生的几种模拟信号的波形和参数调节方法。 2、实验原理 本模块主要功能是产生频率、幅度连续可调的正弦波、三角波、方波等函数信号(非同步函数信号),另外还提供与系统主时钟同源的2KHZ正弦波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和模拟电话接口。在实验系统中,可利用它定性地观察通信话路的频率特性,同时用做PAM、PCM、ADPCM、CVSD( M)等实验的音频信号源。本模块位于底板的左边。 3、主要仪器设备 1.非同步函数信号、同步正弦波信号、模拟电话输入电路 2.时钟与基带数据发生模块,位号:G 3.频率计1台 4.20M双踪示波器1台 5.小电话单机1部 1.非同步函数信号(实物图片如下)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 实验报告 (移动通信系统和网络协议部分) 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实验一:主被叫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移动台主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2、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号码为空号时的信令流程。 3、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关机或处于忙状态时的信令流程。 4、了解移动台主叫时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的信令流程。 5、掌握移动台被叫正常接续时的信令流程。 6、掌握通话结束呼叫释放时的信令流程。 7、了解被叫用户振铃后长时间不接听时移动台被叫的信令流程。 二、实验仪器 1、移动通信实验箱一台; 2、台式计算机一台; 3、小交换机一台: 三、实验原理 处于开机空闲状态的移动台要建立与另一用户的通信,在用户看来只要输入被叫号码,再按发送键,移动台就开始启动程序直到电话拨通。实际上,移动台和网络要经许多步骤才能将呼叫建立起来。以移动台和移动台进行通信为例,就包括主叫移动台和主叫MSC建立信令链接、主叫MSC通过被叫电话号码对被叫用户进行选路,即寻找被叫所处的MSC、被叫MSC寻呼被叫MS并建立信令连接过程等三个过程。本实验主要是让学生掌握移动通信中移动台主叫时MS和MSC之间的信令过程、以及为了完成通话连接,主叫MSC和被叫MSC之间的信令过程(即七号信令中的部分消息)。 四、实验内容 1、记录正常呼叫的过程中,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2、记录被叫关机时,移动台主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3、记录被叫振铃后无应答时,移动台主叫部分和被叫部分的信令流程 4、记录被叫号码无效时,移动台主叫的信令流程 5、记录通话结束后,呼叫链路释放的信令流程 五、实验步骤 主叫实验: 1、通过串行口将实验箱和电脑连接,给实验箱上电。将与实验箱相连的电脑上的学生平台程序打开。在主界面上双击“主叫实验”图标,进入此实验界面。 2、点击“初始化”键,看到消息框中出现“初始化”完成。再点击“开机”键,从而使移动台处于开机状态。

杭电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报告实验报告

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XX:田昕煜 学号:13081405 班级:通信四班 班级号:13083414 基于FSK调制的PC机通信电路设计

一、目的、容与要求 目的: 掌握用FSK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通信的方法,掌握FSK调制和解调电路中相关模块的设计方法。初步体验从事通信产品研发的过程. 课程设计任务:设计并制作能实现全双工FSK调制解调器电路,掌握用Orcad Pspice、Protel99se进行系统设计及电路仿真。 要求:合理设计各个电路,尽量使仿真时的频率响应和其他参数达到设计要求。尽量选择符合标称值的元器件构成电路,正确完成电路调试。 二、总体方案设计 信号调制过程如下: 调制数据由信号发生器产生(电平为TTL,波特率不超过9600Baud),送入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电平的变换,再经过锁相环(CD4046),产生两个频率信号分别为30kHz和40kHz(发“1”时产生30kHz方波,发“0”时产生40kHz方波),再经过低通滤波器2,变成平滑的正弦波,最后通过线圈实现单端到差分信号的转换。

信号的解调过程如下: 首先经过带通滤波器1,滤除带外噪声,实现信号的提取。在本设计中FSK 信号的解调方式是过零检测法。所以还要经过比较器使正弦信号变成方波,再经过微分、整流电路和低通滤波器1实现信号的解调,最后经过比较器使解调信号成为TTL电平。在示波器上会看到接收数据和发送数据是一致的。 各主要电路模块作用: 电平/幅度调整电路:完成TTL电平到VCO控制电压的调整; VCO电路:在控制电压作用下,产生30KHz和40KHz方波; 低通2:把30KHz、40KHz方波滤成正弦波; 线圈:完成单端信号和差分信号的相互转换; 带通1: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限放电路:正弦波整形成方波,同时保留了过零点的信息; 微分、整流、脉冲形成电路:完成信号过零点的提取; 低通1:提取基带信号,实现初步解调; 比较器:把初步解调后的信号转换成TTL电平 三、单元电路设计原理与仿真分析 (1)带通1(4阶带通)-- 接收滤波器(对带外信号抑制,完成带信号的提取) 要求通带:26KHz—46KHz,通带波动3dB; 阻带截止频率:fc=75KHz时,要求衰减大于10dB。经分析,二级四阶巴特沃斯带通滤波器来提取信号。 具体数值和电路见图1仿真结果见图2。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 (程控交换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 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 2. 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 3. 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1.学习ZXJ10 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 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 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 分配到ASLC 板 卡的0~23 端口,并用7000000 拨打7000001 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 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 局信息配置 局容量数据配置 交换局配置 物理配置 号码管理、号码分析 三、实验仪器 程控交换机 1 套 维护终端若干 电话机若干四、实验步骤 (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 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 (二)、启动操作维护台 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 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 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 打开“系统维护(C)”---- “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 1 ,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 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 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 2 ,MP内存128 ,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 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六)、物理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物理配置]: 1. 新增模块 点击【新增模块】,填完模块号,选中紧凑型外围交换模块,点击确定,返回开始的对话 框。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doc

卫星通信基础知识 第一节电磁波常识 一、电磁波 振动的电场和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叫做电磁波。 由收音机收到的无线电广播信号,由电视机收到的高频电视信号, 医院里物理治疗用的红外线,消毒和杀菌用的紫外线,透视照相用的X射线,以及各种可见光,都属于电磁波。 二、电磁波的频率、波长 人们用频率、波长和波速来描述电磁波的性质。 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电场强度矢量E (或磁场强度矢量H)进行完全振动的次数,通常用f表示。波长是指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相邻两个振动完全相同点之间的距离,通常用入表示。波速是指电磁波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通常用v表示。频率f,波长入,和波速v 之间满足如下关系: v=Xf 如果一电磁波在一秒内振动一次,该电磁波的频率就是1Hz , 在国际单位制中,波速的单位是m/s(米/秒),波长的单位是m(米), 频率的单位是Hz. 对于无线电信号,它属于电磁波,它的传播速度为光速,即每秒约前进30万公里。 例如:对于一个频率为98MHz的调频广播节目,其波长为 300,000,000 米除98,000,000Hz,等于3.06 米。 不同的频率的(或不同波长)电磁波具有不同的性质用途。人们按照其频

率或波长的不同把电磁波分为不同的种类,频率在300GHz(lGHz=109Hz)以下的波称为无线电波,主要用于广播,电视 或其他通讯。频率在3 X1011HZ-4X 1014Hz之间的波称为红外线, 它的显著特点是给人以“热”的感觉,常用于医学上的物理治疗或红外线加热,探测等,频率在3.84X 1014HZ-7.69X 1014Hz之间的波为 1417可见光,它能引起人们的视觉,频率在8X10Hz-3X10Hz 之间的 波称为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常用于杀菌,消毒,频率在3X1017 Hz-5X 1019Hz之间的波称为X射线(或伦琴射线)它的穿透能力很强,常用于金属探测,人体透视等,在原子核物理中还有频率为1018Hz-1022Hz以上的射线,其穿透能力就更强了。三、波段与频道 由于利用频率可以计算出波长,一个频率范围将对应一个波长范围,所以频段与波段具有同样的意思。两个叫法是对应的,也是通用的,在电视广播领域中,更多使用波段。 微波是指波长在微米级的无线电信号。 按照波长和用途不同,人们把无线电波又分成许多波段,如表所示。 表无线电波波段的划分 频道是指传送一个信号源节目所使用的频率(或波长)范围。通常一个频段(或波段)能够再分成多个频道。 四、极化方式 当电磁波在空间传播时,其电场强度矢量E的方向具有确定的规律,这种现象称为电磁波的极化。在均匀无限空间中传播的电磁波是一种横波,其电场

数字通信系统设计实验报告

实验1:用 Verilog HDL 程序实现乘法器 1实验要求: (1) 编写乘法器的 Veirlog HDL 程序. (2) 编写配套的测试基准. (3) 通过 QuartusII 编译下载到目标 FPGA器件中进行验证 (4) 注意乘法逻辑电路的设计. 2 试验程序: Module multiplier(input rst,input clk,input [3:0]multiplicand, input [3:0]multiplier,input start_sig,output done_sig,output [7:0]result); reg [3:0]i; reg [7:0]r_result; reg r_done_sig; reg [7:0]intermediate;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 !rst ) begin i<=4'b0; r_result<=8'b0; end else if(start_sig) begin case(i) 0: begin intermediate<={4'b0,multiplicand}; r_result<=8'b0; i<=i+1; end 1,2,3,4: begin if(multiplier[i-1]) begin r_result<=r_result+intermediate; end intermediate<={intermediate[6:0],1'b0}; i<=i+1; end 5: begin r_done_sig<=1'b1;

i<=i+1; end 6: begin r_done_sig<=1'b0; i<=1'b0; end endcase end assign result=r_done_sig?r_result:8'bz; assign done_sig=r_done_sig; endmodule3 测试基准: `timescale 1 ps/ 1 ps module multiplier_simulation(); reg clk; reg rst; reg [3:0]multiplicand; reg [3:0]multiplier; reg start_sig; wire done_sig; wire [7:0]result; /***********************************/ initial begin rst = 0; #10; rst = 1; clk = 1; forever #10 clk = ~clk; end /***********************************/ multiplier U1 ( .clk(clk), .rst(rst), .multiplicand(multiplicand), .multiplier(multiplier), .result(result), .done_sig(done_sig), .start_sig(start_sig) ); reg [3:0]i; always @ ( posedge clk or negedge rst ) if( !rst )

网络与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网络与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指导老师:李艳 姓名:胡嘉懿(1110200302) 周敏(1110200311)

实验1 网络协议分析Ethereal 1.ARP帧解析 ·帧1(线路上传输60字节,俘获60字节) 到达时间:2004年5月7日00:35:13.802398000 与上一帧的时间差:0.000000000秒 与第一帧的时间差:0.000000000秒 帧序号:1 数据包长度:60字节 俘获长度:60字节 ·以太网Ⅱ,源地址:00:0d:87:f8:4c:f9,目的地址:ff:ff:ff:ff:ff:ff(MAC地址) 目的地址:ff:ff:ff:ff:ff:ff(广播) 源地址:00:0d:87:f8:4c:f9(192.168.0.44) 类型:地址转换协议ARP(Ox0806) 尾部:000000000

·地址转换协议 ·硬件类型(Hardware type):16位,定义ARP实现在何种类型的网络上,以太网的硬件类型值为Ox0001,图中为以太网Ox0001 ·协议类型(Protocol type):16位,定义使用ARP/RARP的协议类型,IPv4类型值为Ox0800,图中为IP Ox0800 ·硬件地址长度(Hardware size):1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物理地址的长度,图中为6 ·协议地址长度(Protocol size):1字节,以字节为单位定义协议地址的长度,图中为4 ·操作类型(Opcode):16位,定义报文类型,1为ARP请求,2为ARP应答,3为RARP 请求,4为RARP应答,图中为请求(Ox0001) ·发送方MAC地址(Sender MAC address):6字节,发送方的MAC地址,图中为00:0d:87:f8:4c:f9 ·发送方IP地址(Sender IP address):4字节,发送方的IP地址,RARP请求中不填此字段图中为192.168.0.44 ·目的MAC地址(Target MAC address):6字节,ARP请求中不填此字段(待解析),图中为00:00:00:00:00:00 ·目的协议地址(Target IP address):4字节,长度取决于协议地址长度,长度一共28字节,图中为192.168.80.1

通信技术综合实验报告

综合实验报告 ( 2010-- 2011年度第二学期) 名称:通信技术综合实验题目:SDH技术综合实验院系:电子与通信工程系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设计周数:两周 成绩: 日期:2011年 6 月

A C B D S1 P1S1 P1 主用 备用 AC AC 环形保护组网配置实验 一、实验的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了解2M 业务在环形组网方式时候的配置。 2、实验要求: 在SDH1、SDH2、SDH3配置成环网,开通SDH2到SDH3两个节点间的2M 业务,并提供环网保护机制。 1)掌握二纤单向保护环的保护机理及OptiX 设备的通道保护机理。 2)掌握环形通道保护业务配置方法。采用环形组网方式时,提供3套SDH 设备,要求配置成虚拟单向通道保护环。 3)了解SDH 的原理、命令行有比较深刻,在做实验之前应画出详细的实际网络连接图,提交实验预习报告,要设计出实验实现方案、验证方法及具体的步骤。 4)利用实验平台自行编辑命令行并运行验证实验方案,进行测试实验是否成功。 二、实验正文 1.实验原理 单向通道保护环通常由两根光纤来实现,一根光纤用于传业务信号,称S 光纤;另一根光纤传相同的信号用于保护,称P 光纤。单向通道保护环使用“首端桥接,末端倒换”结构如下图所示: 业务信号和保护信号分别由光纤S1和P1携带。例如,在节点A ,进入环以节点C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AC )同时馈入发送方向光纤S1和P1。其中,S1光纤按ABC 方向将业务信号送至节点C ,P1光纤按ADC 方向将同样的信号作为保护信号送至分路节点C 。接收端分路节点C 同时收到两个方向支路信号,按照分路通道信号的优劣决定选其中一路作为分路信号,即所谓末端选收。正常情况下,以S1光纤送来信号为主信号。同时,从C 点插入环以节点A 为目的地的支路信号(CA)按上述同样方法送至节点A 。

通信原理 数字基带传输实验报告

基带传输系统实验报告 一、 实验目的 1、 提高独立学习的能力; 2、 培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习matlab 的使用; 4、 掌握基带数字传输系统的仿真方法; 5、 熟悉基带传输系统的基本结构; 6、 掌握带限信道的仿真以及性能分析; 7、 通过观察眼图和星座图判断信号的传输质量。 二、 实验原理 在数字通信中,有些场合可以不经载波调制和解调过程而直接传输基带信号,这种直接传输基带信号的系统称为基带传输系统。 基带传输系统方框图如下: 基带脉冲输入 噪声 基带传输系统模型如下: 信道信号 形成器 信道 接收 滤波器 抽样 判决器 同步 提取 基带脉冲

各方框的功能如下: (1)信道信号形成器(发送滤波器):产生适合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因为其输入一般是经过码型编码器产生的传输码,相应的基本波形通常是矩形脉 冲,其频谱很宽,不利于传输。发送滤波器用于压缩输入信号频带,把传输 码变换成适宜于信道传输的基带信号波形。 (2)信道:是基带信号传输的媒介,通常为有限信道,如双绞线、同轴电缆等。信道的传输特性一般不满足无失真传输条件,因此会引起传输波形的失真。另 外信道还会引入噪声n(t),一般认为它是均值为零的高斯白噪声。 (3)接收滤波器:接受信号,尽可能滤除信道噪声和其他干扰,对信道特性进行均衡,使输出的基带波形有利于抽样判决。 (4)抽样判决器:在传输特性不理想及噪声背景下,在规定时刻(由位定时脉冲控制)对接收滤波器的输出波形进行抽样判决,以恢复或再生基带信号。 (5)定时脉冲和同步提取:用来抽样的位定时脉冲依靠同步提取电路从接收信号中提取。 三、实验内容 1采用窗函数法和频率抽样法设计线性相位的升余弦滚讲的基带系统(不调用滤波器设计函数,自己编写程序) 设滤波器长度为N=31,时域抽样频率错误!未找到引用源。o为4 /Ts,滚降系数分别取为0.1、0.5、1, (1)如果采用非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2)如果采用匹配滤波器形式设计升余弦滚降的基带系统,计算并画出此发送滤波器的时域波形和频率特性,计算第一零点带宽和第一旁瓣衰减。 (1)非匹配滤波器 窗函数法: 子函数程序: function[Hf,hn,Hw,w]=umfw(N,Ts,a)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报告

.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 (程控交换系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 指导老师 年月日

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 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 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 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 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 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 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 局信息配置 局容量数据配置 交换局配置 物理配置 号码管理、号码分析 三、实验仪器 程控交换机1套 维护终端若干 电话机若干 四、实验步骤 (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 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 (二)、启动操作维护台 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 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1,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 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 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2,MP内存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六)、物理配置 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物理配置]:

通信工程综合实验报告

通信工程专业综合实验实验报 (计算机网络部分)姓名: 学号: 班级: 指导教师:

实验一路由器基本操作 一、实验内容 1、通过Console 方式对路由器或交换机进行管理操作。 2、完成Telnet 方式对路由器或交换机访问操作。 3、利用tftp server 实现计算机和设备(交换机和路由器)之间的数据备份。 二、实验组网图 三、实验步骤 1用每台PC提供的Console连线和网线,选择一台路由器或者交换机连接好。 2、网线连接时,注意选择正确的接口(区分两种不同的以太网接口)。 3、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各项试验内容。 4、完成试验后,备份你试验中形成的配置文件,用U盘考走,用于写试验报告。 四、路由器的配置文件内 容 # version , Release 1809P01 # sysname H3C % # super password level 3 simple test 码为test 明文 # domain default enable system # telnet server enable 更改系统名为H3C % 用户级别切换到level 3 的密% 域名系统默认启用 %telnet 服务启用 #

dar p2p signature-file flash:/ # port-security enable # vlan 1 domain system access-limit disable state active idle-cut disable self-service-url disable 端口安全启用虚拟局域网 1 默认系统配置 user-group system # local-user admin password cipher .]@USE=B,53Q=AQ'MAF4<1!! authorization-attribute level 3 % service-type telnet % local-user test % password cipher =W6JJ'N_LBKQ=A Q'MAF4<1!! % service-type telnet # interface Aux0 用户群系统 本地用户admin 密码显示为密文显示设置权限为level 3 服务方式为远程登录本地用户名改为test 密码显示为密文显示服务方式为远程登录 设置Aux0 async mode flow link-protocol ppp # interface Cellular0/0 配置Cellular0/0 async mode protocol link-protocol ppp # interface Ethernet0/0 配置Ethernet0/0 port link-mode route ip address %ip # 地址为24 interface Serial0/0 link-protocol ppp # interface NULL0 interface Vlan- interface1 ip address # 设置ip 及掩码interface Ethernet0/1 port link-mode bridge

数字通信原理实验报告

《数字通信原理与技术》实验报告 学院: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

实验一熟悉MATLAB环境 一、实验目的 (1)熟悉MATLAB的主要操作命令。 (2)掌握简单的绘图命令。 (3)用MATLAB编程并学会创建函数。 (4)观察离散系统的频率响应。 二、实验内容 (1)数组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输入A=【1 2 3 4】,B=【3 4 5 6】,求C=A+B,D=A-B,E=A.*B,F=A./B,G=A.^B并用stem语句画出A、B、C、D、E、F、G。 (2)用MATLAB实现下列序列: a)x(n)=0.8n 0≦n≦15 b)x(n)=e(0.2+0.3j) 0≦n≦15 c)x(n)=3cos(0.125πn+0.2π)+0.2sin(0.25πn+0.1π) 0≦n≦15 d) 将c)中的x(n)扩展成以16为周期的函数x16(n)=x(n+16),绘出四个周期。 e) 将c)中的x(n)扩展成以10为周期的函数x10(n)=x(n+10),绘出四个周期。 (3) 绘出下列时间函数图形,对x轴、y轴以及图形上方均须加上适当的标注: a)x (t )=sin(2πt) 0≦n≦10s b) x (t)=cos(100πt)sin(πt) 0≦n≦14s 三、程序和实验结果 (1)实验结果: 1、A=[1,2,3,4] B=[3,4,5,6] C=A+B D=A-B E=A.*B F=A./B G=A.^B A =1 2 3 4 B =3 4 5 6 C =4 6 8 10 D =-2 -2 -2 -2 E =3 8 15 24 F =0.3333 0.5000 0.6000 0.6667 G =1 16 243 4096 >> stem(A) >> stem(B) >> stem(C) >> stem(D) >> stem(E) >> stem(F)

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电子科技大学 实验报告 实验一 NS2的基础使用 NS2是一种提供虚拟环境进行网络模拟仿真,能验证网络性能的正确性和进行相关性能测试的软件。 一、实验环境: Ubuntu 12.04/kernel 3.5 GCC 4.6.3 NS-2.33 二、网络拓扑: 实验共有6个节点,每个节点的连接情况如图所示。其中节点N0、N2和节点N1、N2连接,N3、N4和N4、N5连接,N2和N3连接。从0号节点到2号节点,带宽为2Mb,延时为10ms。 三、实践步骤: 切换到用户根目录下cd ~ 建立自己的文件夹mkdir your_document_name 进入刚刚新建的文件夹cd your_document_name 新建一个TCL 脚本文件gedit your_TCL_file_name.tcl #Here is the beginning of this code file set val(stop) 5.0 ;# 模拟器结束时间 #新建一个NS 模拟对象 set ns [new Simulator] #打开NS 追踪文件 set tracefile [open out.tr w] $ns trace-all $tracefile

#打开NAM 追踪文件 set namfile [open out.nam w] $ns namtrace-all $namfile #新建6 个节点 set n0 [$ns node] set n1 [$ns node] set n2 [$ns node] set n3 [$ns node] set n4 [$ns node] set n5 [$ns node] #建立节点之间的链路,格式解释如下 #duplex-link 双向链路可选选项(duplex-link,simple-link 单向链路) #$n0 $n2 表明从0 号节点到2 号节点 #2.0Mb 申明链路传输速率,可使用Mb,Kb,b #10ms 申明链路传输延迟 #DropTail 队列类型 $ns duplex-link $n0 $n2 2.0Mb 10ms DropTail #申明链路队列长度 $ns queue-limit $n0 $n2 10 $ns duplex-link $n1 $n2 2.0Mb 1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1 $n2 10 $ns duplex-link $n4 $n3 2.0Mb 1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4 $n3 10 $ns duplex-link $n3 $n2 1.0Mb 2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3 $n2 10 $ns duplex-link $n3 $n5 2.0Mb 10ms DropTail $ns queue-limit $n3 $n5 10 #为NAM 创建节点位置描述,以第一个为例,2 号节点在0 号节点的右下方 $ns duplex-link-op $n0 $n2 orient right-down $ns duplex-link-op $n1 $n2 orient right-up $ns duplex-link-op $n4 $n3 orient left-down $ns duplex-link-op $n3 $n2 orient left $ns duplex-link-op $n3 $n5 orient right-down #新建一个UDP 连接 set udp0 [new Agent/UDP] #将0 号节点Agent/UDP 绑定,以下类似 $ns attach-agent $n0 $udp0 set null2 [new Agent/Null] $ns attach-agent $n4 $null2 #将Agent/UDP 及Agent/Null 节点进行连接 $ns connect $udp0 $null2 #设置Agent/UDP 包大小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WLAN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按照上面介绍的无线AP和连接计算机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 用无线网卡接入(注意输入密钥),连接后,使用ping 192.168.0.1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如果网络连通,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DNS,记录相关信息。使用tracert 192.168.0.1命令查看路由,并分析该路由。 图1 (配置界面图)

数字通信实验报告

Digital Communication Project 姓名:王志卓 学号:514104001502

在PSK调制时,载波的相位随调制信号状态不同而改变。如果两个频率相同的载波同时开始振荡,这两个频率同时达到正最大值,同时达到零值,同时达到负最大值,此时它们就处于―同相‖状态;如果一个达到正最大值时,另一个达到负最大值,则称为―反相‖。把信号振荡一次(一周)作为360度。如果一个波比另一个波相差半个周期,两个波的相位差180度,也就是反相。当传输数字信号时,―1‖码控制发0度相位,―0‖码控制发180度相位。 PSK相移键控调制技术在数据传输中,尤其是在中速和中高速的数传机(2400bit/s~4800bit/s)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相移键控有很好的抗干扰性,? 在有衰落的信道中也能获得很好的效果。主要讨论二相和四相调相,在实际应用中还有八相及十六相调相。 PSK也可分为二进制PSK(2PSK或BIT/SK)和多进制PSK(MPSK)。在这种调制技术中,载波相位只有0和π两种取值,分别对应于调制信号的―0‖和―1‖。传―1―信号时,发起始相位为π的载波;当传―0‖信号时,发起始相位为0的载波。由―0‖和―1‖表示的二进制调制信号通过电平转换后,变成由―–1‖和―1‖表示的双极性NRZ(不归零)信号,然后与载波相乘,即可形成2PSK信号,在MPSK中,最常用的是四相相移键控,即QPSK (QuadraturePhaseShiftKeying),在卫星信道中传送数字电视信号时采用的就是QPSK调制方式。可以看成是由两个2PSK调制器构成的。输入的串行二进制信息序列经串—并变换后分成两路速率减半的序列,由电平转换器分别产生双极性二电平信号I(t)和Q(t),然后对载波Acos2πfct和Asin2πfct进行调制,相加后即可得到QPSK信号。 PSK信号也可以用矢量图表示,矢量图中通常以零度载波相位作为参考相位。四相相移调制是利用载波的四种不同相位差来表征输入的数字信息,是四进制移相键控。QPSK是在M=4时的调相技术,它规定了四种载波相位,分别为45°,135°,225°,315°。调制器输入的数据是二进制数字序列,为了能和四进制的载波相位配合起来,则需要把二进制数据变换为四进制数据,这就是说需要把二进制数字序列中每两比特分成一组,共有四种组合,即00,01,10,11,其中每一组称为双比特码元。每一个双比特码元是由两位二进制信息比特组成的,它们分别代表四进制四个符号中的一个符号。QPSK中每次调制可传输2

无线传感器数据通信实验报告

实验二:无线传感器数据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在无线传感器节点的单片机驱动代码的基础上,编写无线通信程序,实现多个传感器节点之间的双向数据传输。 二、实验原理: 温湿度传感器和单片机采用的是类似IIC的串行通信,和单片机相连如图1-8所示 VDD和GND是传感器供电引脚。 SCK是时钟引脚,在通信这个过程中,SCK信号都是有单片机控制的。 DATA是数据线,和单片机IO口相连。用于向传感器发送指令和从单片机读走数据。数据在时钟的上升沿生效在时钟是高电平时保持不变。在时钟是低电平时准备数据。接口如图所示。 图1-8 温湿度接口 单片机先向传感器发送开始命令,然后开始通信,开始命令时序图如图所示。在SCK高电平时,将数据线拉低,在下一个时钟高电平期间,将数据线拉高。开始信号发送完毕。 图1-9 开始信号

再开始信号后是命令信号,命令信号包含3位地址位(只支持000)和5位命令位组成。传感器在接收到1byte数据时(即第八个时钟下降沿)将数据线拉低,表示数据正确接收。在九个下降沿被释放。命令如下表。 单片机在发送完命令信号后,等待温湿度传感器测量完成。传感器在转换完成后将数据线拉低。单片机产生时钟信号,从温湿度传感器读数据。数据包含2bytes的测量结果和1bytes的校验。单片机在收到每字节数据都要将数据线拉低给出应答信号。数据高位在前,低位在后。传感器在测量结束和通信完毕后自动进入休眠。具体操作见数据手册。时序图如图1-10所示。 图1-10 传感器工作时序图 8、 计算公式 温度计算公式:

湿度计算公式: 三、实验设备: ZIGBEE无线空气温湿度传感器一个、装有实验软件的计算机。 四、实验内容: 1、建立开发工程; 用MDK打开工程模板。 2、把similar_i2C.c和similar_i2C.h加入到工程。 将similar_i2c文件夹拷贝到工程模板目录中。 调用similar_i2C.c中函数,编写温度采集和湿度采集代码 在工程模板根目录下建立sht1xx_sensor,在里面新建sht1xx.c和sht1xx.h空文件,将c加入到工程,将h文件加入到工程设置中编写main()调用温度采集和湿度采集函数,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 在原有的程序的基础上,添加代码使程序能够根据数据计算出湿度,并显示出来。

通信实训心得体会

通信实训心得体会 篇一:通信实训总结 通信实训总结 这次学校组织的实训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周时间,但是我以100%的学习心态来对待。在这次的实训过程中,我们感性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也对我将来的学习和研究方向的确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这次实训丰富了理论知识,增强了操作能力,开阔了视野,并使我对以后的工作有了定性的认识,真是让我收获颇多。现将本次实训就实训内容和实训收获进行简单的阐述。 一、通信工作概述 通信行业产业链分类: 设备商、设计院、施工队、优公司、代维公司、软、硬件提供商、增值业务公司、终端厂商。运营商之所以是通信业的龙头老大,最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给了它络经营权。用户之所以是运营商的上帝,不仅仅是用户本身使用,还有用户可以自由选择运营商。 二、通信工程设计基础 1、通信络构成及专业划分 通信指人们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感观,感知世界而

获 得信息,并通过通信来传递信息。通信的基本形式是在信源(始端)与信宿(末端)之间建立一个传输(转移)信息的通道(信道)。通信是通信系统的一种形式。通信系统特指使用光信号或电信号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通信是由一定数量的节点(包括 终端节点、交换节点)和连接这些节点的传输系统有机地组织在一起,按约定的信令或协议完成任意用户间的信息交换的通信体制。在通信上,信息的交换可以在用户间进行,在两个计算机之间进行,还可以在一个用户和设备间进行。 现代通信的功能结构:(1)业务:负责向用户提供各种通信业务。(2)传送:负责向各节点之间提供信息的透明传输通道。(3)支撑:负责为业务和传送提供运行所必须的信令、同步、络管理等功能。 通信工程设计专业划分:动力(通信电源)设计专业、交换通信设计专业、传输通信设计专业、数据通信设计专业、无线通信设计专业、线路及管道工程设计专业、小区接入设计专业、无线室分系统设计专业、络规划与研究专业、建筑设计专业。 2、通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