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经典案例-干扰专题优化总结报告

经典案例-干扰专题优化总结报告

经典案例-干扰专题优化总结报告
经典案例-干扰专题优化总结报告

干扰专题总结报告

目录

1、概述 (1)

2、干扰评估指标 (1)

2.1干扰指标 (1)

2.2指标提取 (1)

2.3现网干扰情况 (2)

2.3.1干扰小区情况汇总 (2)

2.3.2干扰小区KPI 指标分析 (3)

2.3.3干扰小区地理特性分析 (4)

2.3.4干扰小区时间特性分析 (5)

2.3.5干扰小区频域特性分析 (5)

3、干扰小区排查 (7)

3.1 干扰小区排查结果 (7)

3.2 干扰问题跟踪表 (7)

4、干扰分析思路和流程 (7)

4.1干扰排查思路 (7)

4.2干扰排查流程 (8)

4.3后台辅助排查 (10)

5、干扰特征库 (11)

5.1 DCS1800 互调干扰 (11)

5.2 DSC1800 阻塞干扰 (12)

5.3 DCS1800 杂散干扰 (13)

5.4无绳电话干扰 (13)

6、常见干扰解决手段 (14)

6.1 DCS1800阻塞干扰规避 (14)

6.2 DCS1800杂散干扰规避 (14)

6.3金属屏蔽网 (14)

6.4多点定位外部干扰 (14)

6.5施工工艺和无源器件干扰排查 (14)

7、干扰类劣化小区处理方案 (15)

7.1 PRB随机化方案 (15)

8、典型干扰排查案例 (19)

8.1工艺器件原因—鸿源酒店干扰排查 (19)

8.2二次谐波—棠乐路基站干扰排查 (21)

8.3外部干扰—槎龙机楼南基站干扰排查 (23)

8.4外部干扰—美晨集团基站干扰排查 (25)

9、总结及建议 (28)

1、概述

为了提升网络指标,改善客户感知。我们针对广州电信FDD-LTE网络的干扰情况进行梳理排查,研究FDD-LTE干扰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建立完善广州电信FDD-LTE干排查流程和特征库。通过本次干扰排查,梳理FDD-LTE干扰排查思路和方法,指导后续干扰排查工作。

通过本次干扰排查专题的开展,我们明晰了现网的干扰情况:现网干扰小区基本上集中在室外1.8G频段,从地理维度分析,基本上集中在白云区、海珠区等无线环境复杂区域。在干扰排查方面,我们梳理了干扰排查的流程和思路,通过网管的频谱扫面等总结了干扰排查的方法。建立完善了FDD LTE干扰特征库,总结了常见干扰的解决手段,为后续干扰排查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另外,对与暂时无法规避和解决的干扰,可以通过PRB随机化等参数调整,优化资源调度,对存在干扰的PRB 进行合理的规避,改善网络性能指标,提升客户感知。

2、干扰评估指标

2.1干扰指标

●RSSI: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反向接收信号强度指示)

接收信号强度指示(RSSI)定义为:接收宽带功率,包括在接收机脉冲成形滤波器定义的带宽内的热噪声和接收机产生的噪声。测量的参考点为UE的天线端口。即RSSI是在这个接收到Symbol 内的所有信号(包括导频信号和数据信号,邻区干扰信号,噪音信号等)功率的平均值。因RSSI包含有用信号,受本小区负荷影响,4G小区用户间没有干扰,该指标非4G干扰分析常用指标。

●NI: noise Interference(反向干扰噪声)

系统上行每个PRB上检测到的干扰噪声,相对RSSI指标,NI指标是通过检测每个PRB上的具体干扰噪声,能够更准确反映小区上行干扰状况。在主设备网管监测体系中,主要通过RB级干扰噪声,平均每RB干扰噪声等指标体现,超过-110dBm认为异常,超过-100dBm认为存在严重问题。该指标为4G分析最常用指标。

由于目前是商用网络,RSSI不能准确的反映反向干扰情况,评估干扰时RSSI仅做为参考指标,评估干扰主要以每RB的反向噪声干扰(NI)为依据。

2.2指标提取

4G网优平台:

4G网优平台可方便的提取各设备厂家的主要干扰指标,并可自定义时段、网元,目前主要包含5项指标:

中兴网管平台:

在中兴网管提取:RBx(x=0,1,…,99)的干扰噪声(CounterID:C373586800,C373586801,…,C373586899)、载波平均噪声干扰(counterID:C373414597)和载频最大噪声干扰(C313414596)。

在筛选干扰小区过程,我们同时参考电信4G网优化平台和中兴网管指标,确保数据的准确性。

2.3现网干扰情况

2.3.1干扰小区情况汇总

我们提取了全网小区连续7天的平均噪声干扰(分贝毫瓦),对其中出现次数大于三天,且NI 大于-110的我们则认为存在干扰。对于NI大于-100,我们认为存在严重干扰。

为了确保数据来源的可靠性,我们对4G网优平台和中兴网管的干扰数据进行对比,两者提取的干扰小区数量和小区基本保持一致。

本次评估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兴网管平台,统计时段1连续7天的数据,统计出干扰小区543个。

从统计结果来看,91.34%干扰集中在室外宏站,室内干扰较少。统计如下表:

由于广州电信FDD-LTE目前室外采用的是1.8G和2.1G混合组网,把干扰小区按照1.8G和2.1G分开统计,可以看出90%以上的干扰小区是1.8G。如下:

从行政区域来看,存在干扰小区最多的是白云区,其次是海珠区。一方面是因为白云区、海珠区的陈中村加多,另外一方面这两个区室外1.8G站点较多。各区干扰小区统计如下:

2.3.2干扰小区KPI 指标分析

我们对干扰小区的接入、移动性和保持性指标进行监控,且全网的KPI指标进行对比。从下表的对比可以看出,干扰小区的指标明显落后于全网的KPI指标,说明干扰小区严重影响全网的KPI 指标。

2.3.3干扰小区地理特性分析

我们对广州电信中兴区域小区提取干扰噪声(NI),筛选出存在干扰的小区(543个)。

时间选择:时段2的数据。

筛选原则:一天之内平均每PRB干扰噪声平均值大于-110dBm,即将该小区视为中等干扰小区,一天之内的平均每PRB干扰噪声大于-100dBm,我们则认为是存在严重干扰。

从地理分布看,干扰小区主要分布在白云、海珠几个城中村较多的区域。

广州电信FDD LTE上行干扰站点地理分布图

2.3.4干扰小区时间特性分析

我们对受干扰小区的时域特性进行分析,全天分为三个时间段,早忙时(8:00~12:00),晚忙时16:00~22:00),闲时(22:00~08:00,12:00~16:00)。统计结果如下:

从上面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543个小区中,500个小区每PRB的平均噪声干扰是全天都存在的,随着话务和时间不发生变化,6个小区干扰出现在闲时,37个小区的干扰随着话务发生变化。说明广州电信FDD LTE干扰小区非大话务原因引起的干扰,本章节就不对大话务原因引起的干扰进行分析。

2.3.5干扰小区频域特性分析

我们对连续7天的各个小区个RB上的干扰噪声进行分析,由于频段上的差异,我们把1.8G和2.1G站点分开进行讨论。

1.8G频域特性分析

1.8GHz站点对应的上行频段为1765MHZ~1780MHZ,下行频段为1860~1875MHZ,

对于整个带宽频段,我们关注的是突变值对应的频谱位置,即判断干扰导致噪声的提升对应的具体频域。

我们15MHZ带宽划分成三部分,5MHZ为一部分;20MHZ带宽为4部分,同样也是5MHZ为一部分。倘若低频段5MHZ高于邻近5MHZ噪声干扰5dBm,则判断为低频段干扰。倘若高频段5MHZ 噪声干扰高于邻近5MHZ带宽的平均每RB噪声干扰5dBm,则定义为高频段干扰。倘若中间5MHZ 带宽高于邻近5MZ带宽的平均每RB的噪声干扰5dBm,则定义为中间频段干扰。

对筛选出来的493个1.8GHZ的小区进行统计,其结果如下,从统计结果来看,全频段存在干扰的小区占多数,其次是干扰集中在低频段区域的小区。

2.1G频域特性分析

统计连续7天每个RB的噪声干扰,其中50个2.1G小区符合出现天数和平均PRB上噪声干扰大于-110dbm.广州电信2.1G使用的带宽有15MHZ,也有20MHZ,其上行频段是:1920~1940MHZ,下行频段是2120~2140MHZ。

我们按照5MHZ带宽进行划分,按照5MHZ带宽每RB平均噪声相差3dBm判断其为低频、中频、高频或者平坦干扰。统计结果如下,可以看出和1.8G频段的干扰趋势一致,趋势平坦的小区数较多。

3、干扰小区排查

3.1 干扰小区排查结果

鉴于全网的干扰小区数量较多,在有效的时间内无法对每一个干扰小区进行上站排查。为此,我们从干扰小区的覆盖场景、占用的频段、带宽及其干扰频域的趋势。筛选出16个小区进行上站排查,排查结果如下:

3.2 干扰问题跟踪表

我们在现场排查了16个小区,其余的小区均通过后台频谱扫描对其干扰出现频域,强度进行分析了,具体下表:

干扰排查.xlsx

4、干扰分析思路和流程

4.1干扰排查思路

1、FDD-LTE系统的干扰排查应首先排查系统内的干扰,其次考虑系统外的干扰;

2、无线通信系统间的干扰应先考虑工作频谱邻近FDD-LTE频谱的已知通信系统的干扰,后再

排查工作频谱远离FDD-LTE频谱的通信系统;最后到未知的电器设备产生的干扰。了解所用系统频段邻近的频谱规划,了解该频谱过往被干扰的排查过程,以便借鉴;

3、先排查受到较强干扰,且干扰持续存在的小区,最后排查干扰较弱,干扰不持续的小区;

尽可能掌握干扰小区的多种特性,便于定位干扰源;

4、获取被干扰基站的工程设计图纸,检查被干扰基站天线安装是否符合隔离度标准;

5、获取被干扰基站周边的地理状况,检查是否水面,峡谷等特殊环境;

4.2干扰排查流程

干扰排查流程详述:

提取EMS噪声KPI,如果某小区75RB NI持续大于门限值,即可启动干扰排查。一般采取以下排查步骤:

1、检查被干扰小区底噪数据,分析干扰特点

(1)分析15M带宽内受干扰的频域特性。查看是否部分RB被干扰,还是整个带宽内存在干扰。可以通过频谱扫描,即时查询100个RB的NI噪声值,将存在干扰的RB换算为频率,利于频率相关特性寻找干扰来源。

如果75RBNI值都显示15M带宽内都受到干扰,则很有可能为系统内干扰。

如果NI噪声噪声显示75RB前半部分受干扰,且LTE带宽为(1920-1935)频段,则有可能为TDS1900杂散或者阻塞干扰。

如果NI噪声噪声显示75RB后半部分受干扰,且LTE带宽为(1920-1935)频段,则有可能为UMTS杂散干扰。

(2)分析受干扰小区时间周期特性。是否固定时刻出现干扰,还是时间连续性干扰,干扰强度是否随通常定义的话务忙闲时变化,白天与夜间的干扰程度是否存在变化。

(3)分析受干扰小区存在个别小区还是多个小区出现。如果多个小区存在干扰,可对比受干扰小区的NI噪声,与随时间变化关系,确认是否受同一干扰源。

2、检查被干扰小区、基站的工作状态

排查受干扰小区是否存在设备故障,排除设备问题引起底噪数据异常。通过EMS网管查询各类告警:RRU故障,GPS告警,天线通道告警等。寻找干扰严重的小区,排查天馈是否异常。

3、区分系统内干扰与系统外干扰

关闭本FDD-LTE系统的部分站点,单独开启受干扰小区,在小区空载状况下,检查底噪情况,如果底噪恢复正常,可确定为系统内干扰。如果仍存在底噪升高的情况,则判定为系统外干扰。如果无法关闭本系统LTE小区,噪声NI分析,大致判断是否系统内干扰。

4、系统内干扰排查方法

检查是否有GPS时钟异常基站,排查设备故障引起的底噪偏高。

如果不好确定施扰基站,则需要逐个关闭干扰来源方向上的基站,寻找具体的施扰基站。5、系统外干扰排查方法

系统外干扰的排查主要结合排除干扰源与扫频定位干扰源的方法,从单站排查干扰源开始,逐渐扩大排查区域

关闭FDD-LTE小区的下行功率,使用扫频仪连接8木天线,扫频带宽设定为系统带宽的上下扩展15MHZ内,观察系统带宽内外的噪声分布,查看有无邻频的大信号(可能带来阻塞干扰)。利用8木天线的定向接收特性,多个角度进行扫频,寻找最大干扰源方向。多个小区逐点扫频,定位干扰来源。

6、采用排除法,在找到疑似干扰后,对干扰源进行消除确认。提请当地运营商,协调关闭干扰

源,通常需要关闭干扰源电源,以查验FDD-LTE系统干扰是否消除。如果不便于直接关闭干扰源,则可采用屏蔽物的方法,将干扰源使用电磁屏蔽材料遮盖。或将干扰源传播途径阻挡起来,检验干扰程度是否降低,直至确认干扰源

7、对干扰成因定性排查,搞清楚干扰类型,如阻塞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等,制定相应的

解决方案。

4.3后台辅助排查

通过后台的频谱扫描,可以快速的定位干扰在频域的位置,相当于在现场进行扫频测试。根据相同覆盖区域小区的受干扰程度,可以大致的外部干扰所在的位置,配合前方快速定位干扰源。

频谱扫描在网管的位置:

配置—网元管理—统一数据跟踪—系统工具—频谱扫描

创建扫描任务,选择需要进行频谱扫描的小区,选择单板,设置扫频模式,这里扫描模式有四种,FDD LTE 用到的扫描模式一般有两种,全部模式和全带宽模式,固定模式和轮询模式适用于TDD LTE小区的扫频。一般情况下我们全部模式,全带宽模式扫描RRU硬件支持频段范围。

创建完任务且进行同步,之后我们在数据展现页面也可以看到扫描的数据,通过频谱扫描绘图工具,我们可以将其结果以图的形式进行展现。

扫描结果以RB形式或者频率的形式呈现,其取值为噪声干扰(NI),其值反映了在配置带宽范围内,其噪声干扰的强度,其干扰趋势和出现的位置和通过现场扫频的结果一致。

主要注意的是,使用全带宽模式进行频谱扫描,影响FDD LTE小区的业务,需要慎重使用。

5、干扰特征库

5.1 DCS1800 互调干扰

对于FDD-LTE频段下行1860-1875MHZ,上行1765-1780MHZ来说,五阶互调主要来源于DCS1800的下行频率。

FDD-LTE 上行1765-1780频段受到互调干扰,主要来源是移动DCS1800的下行频点,因此如果天线互调指标不合格时,会产生三阶互调和五阶互调干扰。

三阶互调的NI曲线表现为尖峰突起。互调落点可以通过DCS1800配置的频点由互调公式推算得到。

图中cell1尖峰突起为互调落点。Cell同时受到阻塞干扰,杂散干扰。Cell2只有杂散干扰。

目前中国移动DCS1800的频段:1710-1725/1805-1820MHz,其下行的五阶互调噪声刚好落入我们的上行频段,造成干扰。

移动DCS 1800三阶、五阶互调干扰计算表:

移动DCS

1800三阶、五阶互调干

5.2 DSC1800 阻塞干扰

由于强度较大的干扰信号在接收机的相邻频段注入,使受害接收机链路的非线性器件产生失真,甚至饱和,造成受害接收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将无法正常接收有用信号,称之为阻塞干扰。

1、DSC1800 可能使用到1850左右的频点,容易对FDD-LTE上行产生阻塞干扰;

2、因此对于FDD-LTE频段下行1860-1880,上行1765-1780来说,干扰非常严重;

5.3 DCS1800 杂散干扰

FDD-LTE频段下行1865-1880,上行1765-1780频段受到杂散干扰,是因为DCS1800配置了1785-1805MHZ的频点,GSM设备杂散指标不合格,且隔离度不够时产生杂散干扰。

典型特征为前端RB底噪较高,后端RB底噪较低;

5.4无绳电话干扰

目前国内市场主流的无声电话采用的是2.4GHZ频段,但也存在一些早期、欧美的无声电话,这些电话采用的是1.8GHZ或者1.9GHZ频段,这些频段刚好落在中国电信FDD LTE上行频段(1765~1780MHZ、1920~1930MHZ),对FDD LTE造成干扰。目前发现松下DECT6.0数字无绳电话机KX-TG6431其工作频段是1920~1930MHZ,刚好对中国电信FDD LTE上行造成干扰。

6、常见干扰解决手段

6.1 DCS1800阻塞干扰规避

解决阻塞干扰的常用办法有退掉产生阻塞的DCS1800干扰频点、加接收滤波器、增加空间隔离的手段。其中退干扰频点,实现成本低,可以优先采用。

6.2 DCS1800杂散干扰规避

1、DCS1800主设备上加装杂散抑制滤波器

2、更换杂散抑制能力好的DCS1800基站设备,需要依据DCS1800的不同厂家的设备分析6.3金属屏蔽网

用作屏蔽的工具有屏蔽服、金属板、锡纸和金属丝网等,这些物品表面的碳丝或金属,对于干扰信号的传播起到良好的阻碍作用,屏蔽服更具有折叠方便、衰减作用明显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在干扰排查之中。金属丝网的孔径应该小于干扰信号波长的1/5,即对DCS1800系统的干扰,孔径应小于 3.3cm。在干扰的排查中,屏蔽物主要作用是对被怀疑的干扰源分别进行屏蔽,从而确认真正的干扰源

6.4多点定位外部干扰

如果不是因为共址基站带来的干扰,应使用频谱仪多点定位,查找外部干扰源。

另外,如果是外部干扰,一般影响的范围也比较大,周边其他站点也具有相应的干扰特性,可以借助后台频谱扫描协助判断。

6.5施工工艺和无源器件干扰排查

施工工艺或者无缘器件引起的干扰,具有如下的特点:

1、工艺或器件引起的干扰,在时域上呈现出24小时均存在,不随着时间的波动而波动,时间

相关性较差;

2、器件或工艺引起的干扰,在频域上一般出现在某一固定区域,且干扰强度较为平稳,不会随

着时间或者话务大小出现跳变;

3、另外,工艺或器件引起的干扰,在空间不存在共性,周边其它站点或者其它小区不会相同频

域位置的干扰;

对于器件或工艺引起的干扰,排查可以采用如下方法:

1、器件或工艺引起的干扰,发射信号强度相关,一般可以通过增大/减小功率、关闭小区功放

等手段来观察噪声干扰的变化,若底噪存在变化,则说明干扰和工艺、器件有关;

2、器件引起的干扰,一般来自系统内部。上站调整天线方位角,后台进行实施频谱扫描,观察

噪声干扰的变化趋势,倘不发生变化,则说明干扰来自系统内部。在排查告警、参数设置等原因之后,可以确定是施工工艺或无缘器件引起的干扰,则重点检查RRU和馈线的连接是否存在松动、馈线和天线的连接是否正常;

3、对于室分站点,涉及的器件和网络节点较多。在排除外部干扰、参数、告警和其他原因之后,

我们可以采用结点中断法排查施工工艺和无缘器件引起的干扰。

7、干扰类劣化小区处理方案

7.1 PRB随机化方案

目前现网上行PRB采用随机化分配方式,分配模式采用三段分配模式,通过设置不同的随机化偏置,改变UE上行调度过程中优先使用的PRB资源,在一定程度的规避受干扰频率,改善关键性能指标。

上行PRB随机化分配方式(三段分配模式),是将整个上行带宽划分为三部分,具体优先使用那一部分由CellType决定:CellType=0/1/2优先分配的RB。CellType由PCI和PRB两个参数共同决定,CellType=MOD3{MOD3(PCI)+PRB随机化偏置,网管默认的PRB随机化偏置为0,这样的话一个基站的三个扇区(PCI模3不相同)的CellType则为0/1/2,如下图,MOD3(PCI)=0的小区,则从低位开始分配RB,MOD3(PCI)=1的小区重中间开始分配RB资源;MOD3(PCI)=2的小区重高位开始分配RB资源。

对于低位或者高位存在干扰的小区,我们可以修改PRB随机化偏置,调整上行分配RB的起始位置,改善感知,提升KPI指标。

我们对482269(彭边东胜)基站进行验证,验证前通过后台的频谱扫描,确认其存在杂散干扰,且干扰集中在低频位置,如下图:

观察连续4天的KPI指标,如下图,从中可以看出48/49小区的E-RAB掉话率明显比50小区要差。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50小区的CellType=2,说明RB资源优先从高位开始分配,所以其E-RAB 掉话率相对其它两个小区较好。

为了进一步验证PRB随机化偏置的作用,减低干扰,提升性能指标,我们对482269(彭边东胜)三个小区的PRB随机化偏置进行了调整,调整如下。调整后三个小区的CellType均为2,都优先从高位开始调度。

观察修改前后的KPI指标,如下图。可以看出,调整PRB随机偏置后,三个小区均是从高位开始进行PRB资源调度,E-RAB指标改善较为明显。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材料-碰撞与动量守恒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 碰撞与动量守恒 班级: : 学号: 日期:

碰撞和动量守恒 实验简介 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在物理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力学中的运动定理和守恒定律最初是冲牛顿定律导出来的,在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领域中存在很多牛顿定律不适用的情况,例如高速运动物体或微观领域中粒子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等,但是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有效。因此,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了比牛顿定律更为普遍适用的定律。 本实验的目的是利用气垫导轨研究一维碰撞的三种情况,验证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定律。定量研究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在工程技术中有重要意义。同时通过实验还可提高误差分析的能力。 实验原理 如果一个力学系统所受合外力为零或在某方向上的合外力为零,则该力学系统总动量守恒或在某方向上守恒,即 (1) 实验中用两个质量分别为m1、m2的滑块来碰撞(图4.1.2-1),若忽略气流阻力,根据动量守恒有 (2) 对于完全弹性碰撞,要求两个滑行器的碰撞面有用弹性良好的弹簧组成的缓冲器,我们可用钢圈作完全弹性碰撞器;对于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面可用尼龙搭扣、橡皮泥或油灰;一般非弹性碰撞用一般金属如合金、铁等,无论哪种碰撞面,必须保证是对心碰撞。 当两滑块在水平的导轨上作对心碰撞时,忽略气流阻力,且不受他任何水平方向外力的影响,因此这两个滑块组成的力学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由于滑块作一维运动,

式(2)中矢量v可改成标量,的方向由正负号决定,若与所选取的坐标轴方向相同则取正号,反之,则取负号。 1.完全弹性碰撞 完全弹性碰撞的标志是碰撞前后动量守恒,动能也守恒,即 (3) (4) 由(3)、(4)两式可解得碰撞后的速度为 (5) (6) 如果v20=0,则有 (7) (8) 动量损失率为 (9) 能量损失率为 (10) 理论上,动量损失和能量损失都为零,但在实验中,由于空气阻力和气垫导轨本身的原因,不可能完全为零,但在一定误差围可认为是守恒的。 2.完全非弹性碰撞 碰撞后,二滑块粘在一起以10同一速度运动,即为完全非弹性碰撞。在完全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量守恒,动能不守恒。 (11) 在实验中,让v20=0,则有 (12) (13) 动量损失率 (14) 动能损失率 (15) 3.一般非弹性碰撞

仿真实验报告

上海电力学院 本科课程设计 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院系:电力工程学院 专业年级(班级):电力工程与管理2011192 班 学生姓名:学号: 201129 指导教师:杨尔滨、杨欢红 成绩: 2013年07 月 06 日教师评语:

目录仿真实验一 仿真实验二仿真实验三仿真实验四仿真实验五仿真实验六仿真实验七仿真实验八仿真实验九节点电压法分析直流稳态电路..........................1 戴维宁定理的仿真设计................................5 叠加定理的验证.. (8) 正弦交流电路——谐振电路的仿真......................11 两表法测量三相电路的功率............................14 含受控源的RL 电路响应的研究........................18含有耦合互感的电路的仿真实验........................21 二阶电路零输入响应的三种状态轨迹....................27 二端口电路的设计与分析 (32)

实验一节点电压法分析电路 一、电路课程设计目的 ( 1)通过较简易的电路设计初步接触熟悉Multisim11.0 。 (2)学会用 Multisim11.0 获取某电路元件的某个参数。 (3)通过仿真实验加深对节点分析法的理解及应用。 二、实验原理及实例 节点分析法是在电路中任意选择一个节点为非独立节点,称此节点为参考点。其它独立节点与参考点之间的电压,称为该节点的节点电压。 节点分析法是以节点电压为求解电路的未知量,利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和欧姆定律导出(n – 1)个独立节点电压为未知量的方程,联立求解,得出各节点电压。然后进一步求出 各待求量。 下图所示是具有三个节点的电路,下面以该图为例说明用节点分析法进行的电路分析方 法和求解步骤,导出节点电压方程式的一般形式。 图1— 1 首先选择节点③为参考节点,则u3 = 0 。设节点①的电压为u1、节点②的电压为u2,各支 路电流及参考方向见图中的标示。应用基尔霍夫电流定律,对节点①、节点②分别列出节点电 流方程: 节点①i S1i S2i1i 20 节点②i S2i S 3i 2i30 用节点电压表示支路电流: u1 i1G1u1 R 1 u1u2 i 2R G 2(u1u2 ) 2 u2 i3G 3u2 R 3

无领导小组讨论群面的经典题目

组讨论的经典面试题目 沙漠求生记 一、内容 1、在炎热的八月,你乘坐的小型飞机在撒哈拉沙漠失事,机身严重撞毁,将会着火焚烧。 2、飞机燃烧前,你们只有十五分钟时间,从飞机中领取物品。 3、问题:在飞机失事中,如果你们只能从十五项物品中,挑选五项。在考虑沙漠的情况后,按物品的重要性,你们会怎样选择呢?请解释原因。 二、沙漠情况 1、飞机的位置不能确定,只知道最近的城镇是附近七十公里的煤矿小城。 2、沙漠日间温度是40度,夜间温度随时骤降至5度。 三、假设 1、飞机上生还人数与你的小组人数相同。你们装束轻便,只穿着短袖T恤、牛仔裤、运动裤和运动鞋,每人都有一条手帕。 2、全组人都希望一起共同进退。 3、机上所有物品性能良好。 四、物品清单 请从以下十五项物品中,挑选最重要的五项: 1、一支闪光信号灯(内置四个电池) 2、一把军刀 3、一张该沙漠区的飞行地图 4、七件大号塑料雨衣 5、一个指南针 6、一个小型量器箱(内有温度计、气压计、雨量计等) 7、一把45口径手枪(已有子弹) 8、三个降落伞(有红白相间图案) 9、一瓶维他命丸(100粒装) 10、十加仑饮用水 11、化妆镜 12、七副太阳眼镜 13、两加仑伏特加酒 14、七件厚衣服 15、一本《沙漠动物》百科全书 专家解题: 一位專家在沙漠研究求生問題,搜集了無數事件和生還者資料,得出以下結論: 1.化妝鏡: 在各項物品中,鏡子是獲救的關鍵.鏡子在太陽下可產生相等於七萬支燭光;如反射

太陽光線,地平線另一端也可看見.只要有一面鏡,獲救機會有80% 2.外套1件: 人體內有40%是水份,流汗和呼吸會使水份消失,保持鎮定可減低脫水速度.穿外套能減低皮膚表面的水份蒸發.如沒有外套,維持生命的時間便減少一日. 3.四公升水: 如有以上兩項物品,可生存三天.水有助減低脫水速度.口渴時,飲水可使頭腦清醒. 但身體開始脫水時,飲水也沒有多大作用了. 4.手電筒: 電筒是在晚上最快最可靠的工具.有了化妝鏡和手電筒,24小時都可發出訊號;而且可用電筒作反光鏡和玻璃做訊號,亦可作引火點燃之用. 5.降落傘: 可用作遮蔭和發出訊號,用仙人掌做營桿,降落傘做營頂,可減低20度. 6.大摺刀: 可切碎仙人掌或切割營桿,也有其他用途,可排於較前位置. 7.膠雨衣: 可做(集水器),在地上掘一個洞,用雨衣蓋在上面,再在中間放一小石塊,使之成漏斗形.日夜溫度差距可使空氣的水份附在雨衣上:將雨衣上的水滴在電筒中儲存.這樣做一天可提取500毫升的水,但也可消耗兩倍可收集的水份. 8.手槍: 第二天之後,說話和行動已很困難.彈藥有時要做起火之用,而國際求救訊號是連續三個短的符號.無數事件是因為求生者不能作聲而沒有給發現.還有槍柄可作槌仔用. 9.太陽眼鏡: 在猛烈陽光下會有光盲症.用降落傘遮蔭可避免眼睛受損,但用太陽眼鏡更舒適. 10.紗布一箱: 沙漠濕度低,是最少傳染病的地方.,但身體脫水會使血液凝結. 有事例紀錄,有一男子身體內失去水份,而身上的衣服已撕破,倒在仙人掌和石上. 滿身傷口但無流血.後來獲救,飲水後傷口再度流血,紗布可當繩子或包紮保護之用. 11.指南針: 除用其反射面作發訊外,它並無用處,反而引誘了人離開失事地點的危機. 12.航空圖: 可用作起火或廁紙用,亦會引誘人走出沙漠. 13.書一本: 最大問題是脫水而非饑餓,打獵所得相等於失去水份,沙漠中也沒什麼動物可見.進食亦需要大量的水以幫助消化. 14.伏特加酒:劇烈的酒精會吸去人體水份,更可致命,它只能用作暫時降低體溫之用. 15.鹽片千片:人們過分高估鹽的用途.如血液內鹽份增加,同時也需要大量的水以降低身體內的含鹽量. 月球求生记 背景资料

大物实验模拟仿真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结构实验实验名称:利用单摆测量重力加速度 系别:实验日期: 专业班级:实验报告日期: 姓名:学号: 第 1页 / 共3页 一、实验简介 单摆实验是个经典实验,许多著名的物理学家都对单摆实验进行过细致的研究。本实验的目的是学习进行简单设计性实验的基本方法,根据已知条件和测量精度的要求,学会应用误差均分原则选用适当的仪器和测量方法,学习累积放大法的原理和应用,分析基本误差的来源及进行修正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单摆的结构参考图1单摆仪,一级近似的周期公式为 由此通过测量周期摆长求重力加速度。 三、实验内容 1、设计要求: (1) 根据误差均分原理,自行设计试验方案,合理选择测量仪器和方法. (2) 写出详细的推导过程,试验步骤. (3) 用自制的单摆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测量精度要求△g/g < 1%. 2、可提供的器材及参数: 游标卡尺、米尺、千分尺、电子秒表、支架、细线(尼龙线)、钢球、摆幅测量标尺(提供硬白纸板自制)、天平(公用).

假设摆长l≈70.00cm;摆球直径D≈2.00cm;摆动周期T≈1.700s; 米尺精度△米≈ 0.05cm;卡尺精度△卡≈0.002cm;千分尺精度△千≈0.001cm;秒表精度△秒≈0.01s;根据统计分析,实验人员开或停秒表反应时间为0.1s左右,所以实验人员开,停秒表总的反应时间近似为△人≈0.2s. 3、对重力加速度g的测量结果进行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检验实验结果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4、自拟实验步骤研究单摆周期与摆长,摆角,悬线的质量和弹性系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关系,试分析各项误差的大小. 5、自拟试验步骤用单摆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四、实验仪器 单摆仪,摆幅测量标尺,钢球,游标卡尺 五、实验操作 1. 用米尺测量摆线长度; 2. 用游标卡尺测量小球直径; 3. 把摆线偏移中心不超过5度,释放单摆,开始计时,单摆摆过50个周期后停止计时,记录所用时间; 六、实验结果

仿真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李文海 2014141223024 实验目的: 1)熟悉和掌握实现常用信号的产生方法;; 2)理解系统的单位冲激响应的概念,LTI 系统的卷积表达式及其物理意义,卷积的计算方法; 3)理解典型信号的频谱特征; 4)理解系统的频率响应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理解具有不同频率响应特性的滤波器对信号的滤波作用; 5)学会利用编程实现卷积以求解系统响应,并绘制相应曲线; 6)学会利用编程实现一些典型信号的频谱分析,并绘制相应曲线。 实验内容: 1) 编程产生以下三个正弦信号,并画出波形图。 1122312[]cos(2), []cos(2), [][] +[], x n f n x n f n x n x n x n ππ=== 其中f1=1/8,f2=5/8; 用matlab 编程如下: n= [0:15]; x1=cos(2*pi*0.125*n); x2=cos(2*pi*0.625*n); x3=x1+x2; figure(1); subplot(3,1,1); stem(n,x1); subplot(3,1,2); stem(n,x2); subplot(3,1,3); stem(n,x3); 运行结果:(由上到下依次是x1,x2,x3)

2)编程计算下面卷积: 已知h1[n]={0.0031,0.0044, -0.0031, -0.0272,-0.0346,0.0374, 0.1921, 0.3279 0.3279,0.1921,0.0374,-0.0346,-0.0272,-0.0031, 0.0044,0.0031 },n=0,1, (15) a、当h [n]=h1[n]时,输入分别为x1[n], x2[n]和x3[n]时系统的输出y[n],并画出 波形图。 Matlab编程如下: h1=[ 0.0031 0.0044 -0.0031 -0.0272 -0.0346 0.0374 0.1921 0.3279 0.3279 0.1921 0.0374 -0.0346 -0.0272 -0.0031 0.0044 0.0031]; h2=[-0.0238 0.0562 -0.0575 -0.1302 0.5252 -0.6842 -0.3129 5.6197 5.6197 -0.3129 0.6842 0.5252 -0.1302 -0.0575 0.0562 -0.0238]; n1=[0:30]; y11=conv(x1,h1); y12=conv(x2,h1); y13=conv(x3,h1); figure(2); subplot(3,1,1); stem(n1,y11); subplot(3,1,2); stem(n1,y12); subplot(3,1,3); stem(n1,y13); 运行结果:

群面经典案例总结陈词

经典案例:海上救援 总结陈词: 考官您好!下面由我代表全体组员,向您陈述我们小组的最终意见。 在讨论之后,我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授,大学生,经理人,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外科医生,将军,最后是运动员。根据您给的时间,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安排:4 分钟的标准订立,10 分钟的分类讨论,最后是 1 分钟的确定答案。 在标准订立方面,小组成员的意见中没有太大的分歧,我们将“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生命无轻重之分,能够对营救次序起决定作用的,是被救人员所可以提供给整个社会的贡献的多少。仅仅确定这个标准是不全面的,因次我们还考虑了被救人员的自救能力,因为自救能力的高低,对营救次序的决定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所给的资料,我们在最后也把年龄以及性别归为考虑的因素,以求合理。 标准订立之后,我们有 10 分钟的分类讨论。首先我们把八名游客大致地分成四类,分别是:科技、经济、教育、医学、其他。在上面的标准下,我们把科技放在第一位,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宏观上讲,发展先进的科技有助于我们发展经济教育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随后是经济,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搞好经济方能发展社会;接着是教育,国家要发展,还需要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第四位是医学,提高医学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我们把不能明显分成一类的归在其他部分。 在分类解决之后,我们根据标准对所给的人物进行排序。科技类里面有教授和大学生。我们选择先救教授,第一是他正主持一个科学项目研究,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第二是年纪比较大,自救能力相对较差;而大学生虽有潜力,但他正值壮年,自救能力应该较强。经济类只有经理人,他擅长管理而且有成功的经验,这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方面,有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师,必须先救女教师,因为优秀的教师比校长对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良性促进作用,况且是中学教师是女性,自救能力较差,应当先救。由于医生属于医学类,在我们的大标准下,她是第六个被救的人。最后还剩下将军和运动员。由于将军年老,而拿过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自救能力强,因此将军第七,运动员第八。 最后我将再次重复我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授,大学生,经理人,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外科医生,将军,最后是运动员。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谢谢!

仿真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仿真实验报告一一塞曼效应 一、实验简介 塞曼效应是物理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实验。荷兰物理学家塞曼(Zeeman)在1896年发现把产生光谱的光源置于足够强的磁场中,磁场作用于发光体,使光谱发生变化,一条谱线即会分裂成几条偏振化的谱线,这种现象称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是法拉第磁致旋光效应之后发现的又一个磁光效应。这个现象的发现是对光的 电磁理论的有力支持,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空间取向量子化,使人们对物质光谱、原子、分子有更多了解。 塞曼效应另一引人注目的发现是由谱线的变化来确定离子的荷质比的大小、符号。根据 洛仑兹(H.A?Lorentz)的电子论,测得光谱的波长,谱线的增宽及外加磁场强度,即可称得离子的荷质比。由塞曼效应和洛仑兹的电子论计算得到的这个结果极为重要,因为它发表在J、 J汤姆逊(J、J ThomSOn)宣布电子发现之前几个月,J、J汤姆逊正是借助于塞曼效应由洛仑 兹的理论算得的荷质比,与他自己所测得的阴极射线的荷质比进行比较具有相同的数量级,从而得到确实的证据,证明电子的存在。 塞曼效应被誉为继X射线之后物理学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02年,塞曼与洛仑兹因这一发现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以表彰他们研究磁场对光的效应所作的特殊贡献)。至今,塞曼效应依然是研究原子内部能级结构的重要方法。 本实验通过观察并拍摄Hg(546.1 nm)谱线在磁场中的分裂情况,研究塞曼分裂谱的特征,学习应用塞曼效应测量电子的荷质比和研究原子能级结构的方法。 二、实验目的 1?学习观察塞曼效应的方法观察汞灯发出谱线的塞曼分裂; 2?观察分裂谱线的偏振情况以及裂距与磁场强度的关系; 3?利用塞曼分裂的裂距,计算电子的荷质比 e m e数值。 三、实验原理 1、谱线在磁场中的能级分裂 设原子在无外磁场时的某个能级的能量为E0,相应的总角动量量子数、轨道量子数、 自旋量子数分别为J、L、S。当原子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外磁场中时,这一原子能级将 分裂为2J 1层。各层能量为 E = E o MgJ B B(1) 其中M为磁量子数,它的取值为J , J -1 ,…,-J共2J 1个;g为朗德因子;J B为 hc 玻尔磁矩(A B= );B为磁感应强度。 4兀m 对于L-S耦合

经典群面13个案例,包括自己整理答案(精品)

经典案例一:海上救援(世界500强LGD面试题) 现在发生海难,一游艇上有八名游客等待救援,但是现在直升飞机每次只能够救一个人。游艇已坏,不停漏水。寒冷的冬天,刺骨的海水。游客情况: 1.将军,男,69岁,身经百战; 2.外科医生,女,41岁,医术高明,医德高尚; 3.大学生,男,19岁,家境贫寒,参加国际奥数获奖; 4.大学教授,50岁,正主持一个科学领域的项目研究; 5.运动员,女,23岁,奥运金牌获得者; 6.经理人,35岁,擅长管理,曾将一大型企业扭亏为盈; 7.小学校长,53岁,男,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 8.中学教师,女,47岁,桃李满天下,教学经验丰富。 请将这八名游客按照营救的先后顺序排序。 (3分钟阅题时间,1分钟自我观点陈述,15分钟小组讨论,1分钟总结陈词) 新进行一次总结陈词: 面试官你好(面带微笑,有诚意滴看看面试官)。下面将由我代表我们的组员,向您陈述我们小组的最终意见。在讨论之后,我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授,大学生,经理人,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外科医生,将军,最后是运动员。根据您给的时间,我们进行了以下的安排:4分钟的标准订立,10分钟的分类讨论,最后是1分钟的确定答案。在标准订立方面,小组成员的意见中没有太大的分歧,我们将“对社会的贡献程度”作为最重要的标准。生命无轻重之分,能够对营救次序起决定作用的,是被救人员所可以提供给整个社会的贡献的多少。仅仅确定这个标准是不全面的,因次我们还考虑了被救人员的自救能力,因为自救能力的高低,对营救次序的决定也起着关键的作用。根据所给的资料,我们在最后也把年龄以及性别归为考虑的因素,以求合理。 标准订立之后,我们有10分钟的分类讨论。首先我们把八名游客按照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大致地分成四类,分别是:科技、经济、教育、医学、其他。(在上面的标准下,我们把科技放在第一位,因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从宏观上讲,发展先进的科技有助于我们发展经济教育等社会的各个方面。随后是经济,经济是上层建筑的基础,打好经济方能发展社会;接着是教育,国家要发展,还需要培养新一代的接班人;第四位是医学,提高医学水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最后我们把不能明显分成一类归在其他部分。) 在分类解决之后,我们根据所给的人物进行排序。科技类里面有教授和大学生。我们选择先救教授,第一是他正主持一个科学项目研究,对人类有较大贡献,第二是年纪比较大,自救能力相对较差;而大学生虽有潜力,但他正值壮年,自救能力应该较强。经济类只有经理人,他擅长管理而且有成功的经验,这是我们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教育方面,有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师,必须先救女教师,因为优秀的教师比校长对教育有着更为直接的良性促进作用,况且是中学教师是女性,自救能力较差,应当先救。由于医生属于医学类,在我们的大标准下,她是第六个被救的人。最后还剩下将军和运动员。由于将军年老,而拿过奥运金牌的运动员在身体素质方面具有较明显的优势,自救能力强,因此将军第七,运动员第八。最后我将再次重复我们的排序,依次是:大学教授,大学生,经理人,中学教师,小学校长,外科医生,将军,最后是运动员。以上就是我们小组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谢谢。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1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1

物理仿真实验报告 受迫振动 班级应物01 姓名赵锦文 学号10093020

一、实验简介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研究弹簧重物振动系统的运动。在这里,振动中系统除受弹性力和阻尼力作用外,另外还受到一个作正弦变化的力的作用。这种运动是一类广泛的实际运动,即一个振动着的力学体系还受到一个作周期变化的力的作用时的运动的一种简化模型。如我们将会看到的,可以使这个体系按照与施加力相同的频率振动,共振幅既取决于力的大小也取决于力的频率。当力的频率接近体系的固有振动频率时,“受迫振动”的振幅可以变得非常大,这种现象称为共振。共振现象是重要的,它普遍地存在于自然界,工程技术和物理学各领域中.共振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具体问题中共振是“利”还是“害”,再相应地进行趋利避害的处理。 两个相互耦合的简谐振子称为耦合振子,耦合振子乃是晶体中原子在其平衡位置附近振动的理想模型。 本实验目的在于研究阻尼振动和受迫振动的特性,要求学生测量弹簧重物振动系统的阻尼常数,共振频率。 二、实验原理 1.受迫振动 砝码和挂钩 弹簧 弹簧 振荡器 图13.1 受迫振动 质量M 的重物按图1放置在两个弹簧中间。静止平衡时,重物收到的合外力为0。当重物被偏离平衡位置时,系统开始振动。由于阻尼衰减(例如摩擦力),最终系统会停止振动。振动频率较低时,可以近似认为阻力与振动频率成线性关系。作用在重物上的合力: x M x Kx x x k x k F 21=--=---=ββ 其中k1, k2是弹簧的倔强系数。

K = k1+ k2是系统的等效倔强系数。 x 是重物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 β 是阻尼系数。 因此重物的运动方程可表示为: 22 0=++x x x ωγ 其中 γβ=M and ω02 =K M 。 在欠阻尼状态时(ωγ0>),方程解为: ) cos(22 0 φγωγ+-=-t Ae x t A, φ 由系统初始态决定。方程的解是一个幅度衰减的谐振动,如图2所示。 T 图13.2 衰减振动 振动频率是: f T = =-11202 2π ωγ (13.1) 如果重物下面的弹簧1k 由一个幅度为a 的振荡器驱动,那么这个弹簧作用于重物的力是) cos (1x t a k -ω。此时重物的运动方程为: M t a k x x x cos 212 0ωωγ= ++ . 方程的稳态解为: ) cos(4)(2 2 2 22 1θωω γωω-+-= t M a k x (13.2) 其中 )2(tan 2 201 ωωγω θ-=-。图13.3显示振动的幅度与频率的关系。

物流仿真实验报告

《物流仿真实验》 实验报告书 实验报告题目: 物流仿真实验学院名称: 管理学院 专业: 物流管理 班级: 物流1303 姓名: 孟颖颖 学号: 2 成绩: 2016年7月 实验报告 一、实验名称 物流仿真实验 二、实验要求 ⑴根据模型描述与模型数据对配送中心进行建模;

⑵分析仿真实验结果,进行利润分析,找出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三、实验目的 1、掌握仿真软件Flexsim的操作与应用,熟悉通过软件进行物流仿真建模。 2、记录Flexsim软件仿真模拟的过程,得出仿真的结果。 3、总结Flexsim仿真软件学习过程中的感受与收获。 三、实验设备 (1)硬件及其网络环境 服务器一台:PII400/10、3G/128M以上配置、客户机100台、局域网或广域网。 (2)软件及其运行环境 Flexsim,Windows 2000 Server、SQL Server 7、0以上版本、IIS 5、0、SQL Server 数据库自动配置、IIS 虚拟目录自动配置 四、实验步骤 1 概念模型 1个Sink到操作区,如图:

第二步:连接端口 根据配送流程,对模型进行适宜的连接,所有端口连接均用A连接,如图: 第三步:Source的参数设置 为使Source产生实体不影响后面Processor的生产,尽可能的将时间间隔设置尽可能的小,并对三个Source做出同样的设定。 打开Source参数设置窗口,将时间到达间隔设置为常数1,同时为对三个实体进行区别,进行设置产品颜色,点击触发器,打开离开触发的下拉菜单,点击设置临时实体类型,设置不同实体类型,颜色自然发生变化。并对另外两个Source 进行同样的设置,如图: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例分析报告

深圳市城市更新问题总结及典型案 例分析报告 2016-11-16

目录 一、深圳城市更新问题梳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价值导向:忽略了对城市更新本质的思考,缺乏人文关怀..错误!未定义书签。 1、当前城市更新处于“见物不见人”的状态...............错误!未定义书签。 2、以大拆大建为主导的城市更新建设对历史记忆与文化遗传传承重视不够错误! 未定义书签。 3、市场与政府的关系定位不清晰,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管理机制:职能配置不清,政策设计滞后................错误!未定义书签。 1、职能配置:纵向职责定位不清,横向权责边界模糊.......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设计:制度零碎、缺失、缺乏有效协同.............错误!未定义书签。 3、操作流程:现行零散、复杂的操作流程给城市更新项目实施增添压力错误!未 定义书签。 二、深圳城市更新典型模式及评价................................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特区内城中村改造模式—拆除重建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蔡屋围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岗厦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3、渔农村改造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4、大冲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5、鹿丹村旧改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6、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原集体经济组自改模式——传统旧改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工改商更新改造模式——功能改变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集体合法用地的旧改:西乡劳动村.....................错误!未定义书签。 2、制度边界上的预期:未经批准改变功能.................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旧工业区升级改造模式——综合整治类..................错误!未定义书签。 1、沙浦国际艺展中心模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2、笋岗艺展中心综合整治...............................错误!未定义书签。 3、华侨城创意文化园三期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4、葵涌鸿华印染厂综合整治项目.........................错误!未定义书签。 5、模式特征总结.......................................错误!未定义书签。

西安交大物理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 第 1 页(共10 页)课程:_____大学物理实验____ 实验日期 : 2014 年 11月 30日 专业班号______组别__无___ 交报告日期: 2012 年 12 月 4 日 姓名___ 学号______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 同组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审批签字: 实验名称:超声波测声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超声波的产生、发射、和接收方法; 2.用驻波法、相位比较法测量声速。 二、实验仪器: SV—DH系列声速测试仪,示波器,声速测试仪信号源. 三、实验原理: 由波动理论可知,波速与波长、频率有如下关系:v = f λ,只要知道频率 和波长就可以求出波速.本实验通过低频信号发生器控制换能器,信号发生器的 输出频率就是声波频率。声波的波长用驻波法(共振干涉法)和行波法(相位比 较法)测量.下图是超声波测声速实验装置图.

1。驻波法测波长 由声源发出的平面波经前方的平面反射后,入射波与发射波叠加,它们波动方程分别是: 叠加后合成波为: 振幅最大的各点称为波腹,其对应位置: 振幅最小的各点称为波节,其对应位置: 因此只要测得相邻两波腹(或波节)的位置Xn、Xn—1即可得波长. 2。相位比较法测波长

从换能器S1发出的超声波到达接收器S2,所以在同一时刻S1与S2处的波有一相位差:。因为x改变一个波长时,相位差就改变2π。利用李萨如图形就可以测得超声波的波长. 四、实验内容 1.接线 2.调整仪器 (1)示波器的使用与调整 使用示波器时候,请先调整好示波器的聚焦.然后鼠标单击示波器的输入信号的接口,把信号输入示波器.接着调节通道1,2的幅度微调,扫描信号的时基微调。最后选择合适的垂直方式选择开关,触发源选择开关,内触发源选择开关,Auto-Norm-X—Y开关,在示波器上显示出需要观察的信号波形。输入信道的信号是由实验线路的连接决定的。 (2)信号发生器的调整 根据实验的要求调整信号发生器,产生频率大概在35KHz左右,幅度为5V 的一个正弦信号。由于本实验测声速的方法需要通过换能器(压电陶瓷)共振把电信号转为声信号,然后再转为电信号进行的,所以在开始测量前需要调节信号的频率为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在寻找共振频率时,通过调节信号发生器的微调旋钮,观察示波器上信号幅度是否为最大来逐步寻找的。 (3)超声速测定仪的使用 在超声速测定仪中,左边的换能器是固定的,右边的换能器是与游标卡尺的滑动部分连接在一起的。这样,左右换能器间的距离就可以通过游标卡尺来测量出来,在上图的下半部分是一个放大的游标卡尺的读数图. 3.实验内容 寻找到超声波的频率(就是换能器的共振频率)后,只要测量到信号的波长就可以求得声速.我们采用驻波法和相位比较法来测量信号波长: (1)驻波法 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通过超声速测定仪后,会在两个换能器件之间产生驻波。改变换能器之间的距离(移动右边的换能器)时,在接收端(把声信号转为电信号的换能器)的信号振幅会相应改变。当换能器之间的距离为信号波长的一

虚拟现实与仿真实验报告

合肥工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虚拟现实与仿真技术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1-2班 学号: 姓名:谢云飞 实验一 一.实验名称

从3Dmax8中导出mesh并添加mesh到场景。 二.实验过程或实验程序(增加的代码及代码注解) 启动3Dmax 1.在安装有3Dmax8的计算机上,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启动3Dmax8: (1)在桌面上双击“3Dmax8”图标 (2)点击“开始”菜单,在“程序”中的选择“3Dmax8” 2.观察3Dmax8主窗口的布局。3Dmax8主要由若干元素组成:菜单栏、工具栏、以及停靠在右边的命令面板和底部的各种工具窗口 使用3Dmax8建模并导出mesh 导出mesh的步骤如下: 1.启动3Dmax8 2.在停靠在右边的命令面板中,点击几何体按钮 3.选择标准几何体 4.在对象类型中选择对象(如:长方体),在“前”视口中,通过单击鼠标左键,创建出模型 5.在工具栏中单击“材质编辑器”按钮,通过上步操作,可开启“材质编辑器”对话框 6.在“材质编辑器”对话框中,点击漫反射旁方形按钮,进入到“材质/贴图浏览器” 7.在“材质/贴图浏览器”中选择位图,鼠标左键双击位图 8.弹出选择位图图像文件对话框,从本地电脑中选择一张图片 9.选择好图片,在材质编辑器对话框中,点击将材质指令给选定对象 10.点击菜单栏上的oFusion按钮,在弹出的菜单栏中选择Export Scene 11.选择文件夹并输入文件名qiu,点击保存,在弹出的对话框中勾选Copy Textures,点击Export按钮,此时mesh文件已成功导出 导出的mesh文件放入到指定位置 1.找到mesh文件,把mesh文件放到当前电脑的OgreSDK的models中,以我的电脑为例,OgerSDK放在C盘中 2.打开C盘,找到OgreSDK,打开OgreSDK,找到media,打开media文件夹,找到models,打开models文件夹,将mesh文件复制到此文件夹中 3.将导出mesh文件附带的材质文件放到OgreSDK的scripts (C:\OgreSDK\media\materials\scripts)中 4.将导出mesn文件时同时导出的图片放到OgreSDK的textures (C:\OgreSDK\media\materials\textures)中

经典群面13个案例_包括自己整理答案(精品)

假设你是某面包公司的业务员。现在公司派你去偏远地区销毁一卡车的过期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在行进的途中,刚好遇到一群饥饿的难民堵住了去路,因为他们坚信你所坐的卡车里有能吃的东西。这时报到难民动向的记者也刚好赶来。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对于你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现在要求你既要解决难民的饥饿问题,让他们吃这些过期的面包(不会致命的,无损于身体健康),以便销毁这些面包,又要不让记者报到过期面包的这一事实?请问你将如何处理? 说明: 1、面包不会致命。 2、不能贿赂记者。 3、不能损害公司形象。 案例分析: 1、案例角色: 业务员、记者、一群难民、可口可乐公司 2、利益分析: 单方利益分析: 1)对于难民来说,他们肯定要解决饥饿问题,绝不会放过这辆卡车上的食品;2)对于记者来说,他是要报道事实的,寻求新闻价值最大化的; 3)对于业务员来说,你是要销毁面包的;同时要维护公司信誉形象的。 双方利益分析 1)难民与业务员:

难民吃掉一卡车面包,不仅解决了自己的饥饿问题,也帮助业务员完成了销毁过期面包这个任务,因此在难民与消费者之间不存在利益冲突。 2)难民与记者: 记者寻求的是新闻价值最大化,而难民一直是记者挖掘新闻的素材;难民呢,也希望通过新闻媒体的报道,能够引起社会的关注,能够得到一些人道援助。 3)业务员与记者: 前面分析过了,难民是不会轻易放过这辆卡车的。业务员与记者的最大利益冲突在于,如果难民吃了过期面包,那么事实的报道将有损于公司的形象。 应试者xx: (1)用3分钟时间拟写讨论提纲; (2)每人限2分钟阐述自己的基本观点; (3)用20分钟时间进行自由交叉辩论并得出最后结论。在辩论过程中,应试者可更改自己原始的观点,但对新观点必须明确说明。 解决方案: 1)业务员不能主动给难民过期食品,而应僵持下去,让他们自动哄抢食品。在难民哄抢食品并开始吃的时候,业务员应大声疾呼,果断“伪叫”,假装阻止难民哄抢过期面包,同时大喊记者过来一起制止,这样可以向记者表明,业务员的本意即他根本就没有打算让难民吃过期的面包。 2)业务员应及时打电话回总部,叫总部运来一车新鲜的面包,以解决难民的饥饿问题。并向总部解释发生的事情以及自己的解决方法。在这个过程中,难民由于饥饿难忍会“消费掉”一些过期面包。 3)待总部新面包送来之际,应及时和记者沟通,做好企业公关。比如记者对此次事件的报道,会采访业务员,业务员就应该利用这个机会大打企业公关

大物仿真实验实验报告

学院数统学院专业信计21 姓名倪皓洋学号 2120602015 实验名称:刚体的转动惯量 一实验简介: 在研究摆的中心升降问题时,惠更斯发现了物体系的重心与后来欧勒称之为转动惯量的量。转动惯量是表征刚体转动惯性大小的物理量,它与刚体的质量、质量相对于转轴的分布有关。 二实验目的: 1.用实验方法验证转动惯量,并求转动惯量。 2.观察转动惯量与质量的分布关系。 3.学习作图的曲线改直法,并由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三实验原理: 1. 刚体的转动定律 具有确定转轴的刚体,在外力矩作用下,将获得较加速度β,其值与外力矩成正比,与刚体的转动惯量成反比即有刚体的转动定律: M=Iβ 利用转动定律,通过实验的方法,可求得难以用计算方法得到的转动惯量。 2.应用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如图所示,待测刚体由塔轮,伸杆及杆上的配重物组成。刚体将在砝码的拖动下绕竖直轴转动 设细线不可伸长,砝码受到重力和细线的张力作用,从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下落,其运动方程为mg-t=ma,在t时间内下落的高度为h=at2/2。刚体收到张力的力矩为T r和轴摩擦力力矩M f。由转动定律可得到刚体的转动运动方程:T r--M f=I β。绳与塔轮间无相对滑动时有a =rβ,上述四个方程得到: m(g - a)r - Mf = 2hI/rt2 (2) M f与张力矩相比可以忽略,砝码质量m比刚体的质量小的多时有a<

的方法求得转动惯量I。 3.验证转动定律,求转动惯量 从(3)出发,考虑用以下两种方法: A.作m – 1/t2图法:伸杆上配重物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固定力臂r 和砝码下落高度h,(3)式变为: M = K1/ t2 (4) 式中K1 =2hI/ gr2为常量。上式表明:所用砝码的质量与下落时间t的平方成反比。实验中选用一系列的砝码质量,可测得一组m与1/t2的数据,将其在直角坐标系上作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的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m – 1/t2图中测得斜率K1,并用已知的h、r、g值,由K1 =2hI/gr2求得刚体的I。 B.作r – 1/t图法:配重物的位置不变,即选定一个刚体,取砝码m和下落高度h为固定值。将式(3)写为: r = K2/ t (5) 式中K2 = (2hI/ mg)1/2是常量。上式表明r与1/t成正比关系。实验中换用不同的塔轮半径r,测得同一质量的砝码下落时间t,用所得一组数据作r-1/t图,应是直线。即若所作图是直线,便验证了转动定律。 从r-1/t图上测得斜率,并用已知的m、h、g值,由K2 = (2hI/ mg)1/2求出刚体的I。 四实验仪器: 刚体转动仪,滑轮,秒表,砝码 其中刚体转动仪包括: A.、塔轮,由五个不同半径的圆盘组成。上面绕有挂小砝码的细线,由它对刚体施加外力矩。 B、对称形的细长伸杆,上有圆柱形配重物,调节其在杆上位置即可改变转动惯量。与A和配重物构成一个刚体。 C.、底座调节螺钉,用于调节底座水平,使转动轴垂直于水平面。 此外还有转向定滑轮,起始点标志,滑轮高度调节螺钉等部分 。 双击刚体转动仪底座下方的旋钮,会弹出底座放大窗口和底座调节窗口,在底座调节窗口的旋钮上点击鼠标左、右键,可以调整底座水平。在底座放大窗口上单击右键可以转换视角。(如下图)

仿真实验报告经典案例概述

XXXXX 实验报告 学院(部)XX学院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实验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2012年9月10日

《生产系统仿真》实验报告 年月日 学院年级、专业、班实验时间9月10日成绩 课程名称生产系统仿真 实训项目 名称 系统仿真软件的基础应 用 指导 教师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Flesim软件进一步的学习,建立模型,运用Flesim软件仿真该系统,观察并分析运行结果,找出所建模型的问题并进行改进,再次运行循环往复,直到找出构建该系统更为合理的模型。 二、实验内容 1、建立生产模型。 该模型生产三种产品,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暂存器的最大容量为25个;检测器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带上可容纳的最大货件数为10个。 2、运行生产模型。 3、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提出改进方案在运行,直到找到更为合理的模型。 三、实验报告主要内容 1、根据已有数据建立生产模型。 将生产系统中所需实体按组装流程进行有序的排列,并进行连接如图1所示

图1 2、分别对发生器、暂存器、检验台和传送带进行参数设置。 (1)发生器的产品到达速率服从均值为20、方差为2的正态分布。如图2所示。 (2)暂存器的最大容量设置为25件。如图3所示。 (3)设置检验台的检测时间服从均值为30s的指数分布,预制时间为10s.如图4所示。 (4)传送带的传送速率为1m/s,最大容量为10件。如图5所示 图2 图3 图4 图5 3、对发生器及暂存器进一步设置。 (1)发生器在生成产品时设置三种不同类型的产品,通过颜色区分。如图6所示。 (2)暂存器在输出端口通过设置特定函数以使不同颜色的产品在不同的检验台检验。如图7所示。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城市设计经典案例分析及启发 ——以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为例2013级住建厅研究生班城市建设与规划专业张蕾 摘要: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为城市滨水区设计经典案例,我们将通过对巴尔的摩内港区改造案例的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到对于城市滨水区设计新的启发。 关键:巴尔的摩内港区城市设计滨水区分析启发 1.项目背景 巴尔的摩是美国大西洋沿岸重要的海港城市,它位于切萨皮克湾顶端的西侧,离美国首都华盛顿仅有60多公里,港区就在帕塔帕斯科河的出海口附近。从这里经过海湾出海到辽阔的大西洋还有250公里的航程,但由于港口附近自然条件优越,切萨皮克湾又宽广,航道很深,万吨级远洋轮可直接驶入巴尔的摩港区。这个港口属于马里兰州,向来是美国五大湖区、中央盆地与大西洋上联系的一个重要出海口。 巴尔的摩现在是美国经济发达的东北区的著名海港之一,港区的自然、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它有纵深的港湾、口袋形的入口、很长的码头和适中的地理位置,港湾内潮差小,港区水深15米,航道深达20米,冬季最冷时也因受大西洋暖流影响从不结冰,不影响船只出入港口。目前港内已建成多处现代化防波堤和凸堤码头及深水泊位,密集的铁路线和公路线深入到港区,现代化、机械化作业水平相当高。

港区北面靠近巴尔的摩市中心区一带有一些高大的烟囱直耸云霄,这里有火力发电厂、化工厂和冶炼厂,港区南部和西南部是造船、军火、机械工业和铁路站场集中的地区。铁路干线将工厂区与码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为工业生产和国际贸易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运输条件。 巴尔的摩市中心和内港区地图 2.历史沿革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由于经济结构转型,重工业衰退,巴尔的摩市中心逐渐衰落。巴尔的摩港区日益萧条,码头仓库空闲,城区的楼宇空置,街道上呈现出颓败的景象。 从20世纪50年代到现在,巴尔的摩内港区一直不断地进行改建和重建,内港区的面貌也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成为整个美国、乃至全世界的榜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