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报任安书(节选)》情境默写

《报任安书(节选)》情境默写

《报任安书(节选)》情境默写

《报任安书(节选)》

1.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屈原的例子来论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为后文解释自己忍辱负重、著书立说作铺垫的句子是:“,。”

2.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举韩非子的例子来说明自己人生失意,可以通过著书立说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这一观点的句子是:“,。”

3.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认为《诗经》大部分都是一些圣贤们为抒发愤懑而写作的句子是:“,。”

4.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解释自己收集史料、分门别类编撰《史记》的初衷是:“,,。”

5.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向任安透露自己忍辱负重坚持完成《史记》是希望有朝一日这部书能够“,,”,这样自己也没有什么遗憾了。6.在《报任安书(节选)》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

【参考答案】1.屈原放逐乃赋《离骚》2.韩非囚秦《说难》《孤愤》3.《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4.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5.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6.上计轩辕下至于兹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2020新教材]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自言与司马光交情很好,但在政治上却常有不同意见的 句子是: ,。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生事” 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征利” 罪名加以反驳的两句是:,。 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拒谏” 罪名加以反驳的三句是:,,。 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对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之以“侵官” 罪名加以反驳的四句是:,, ,。 6.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说,和司马光议事每不合,主要是政见和方法不同的原 因,因此简略地写回信,不再辩解,但是又因为“,,”,希望司马光原谅他。 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有学识的读书人所争论的内容是:, ,,。 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认为司马光指责自己的主要问题的句子是: ,,。 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自己辩护,他说受命于人主,为朝廷定法度,不能 算是侵夺官员的职权,然后他又接着说,“,,”,否定了“生事”之说。 1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中揭示众官对他汹汹然的原因的句子是: ,,。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举例说明先王做事也会招致百姓反对,不只是朝廷士大夫反对的句子是: , , 。 1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 ”这一句概括了司马光来信中指责王安石变法的话。

1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 不满的句子是: , 。1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从“,”可看出王安石对变法招来的怨诽早有预料。 15.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的两句是:是: , 。 16.在《答司马谏议书》中,“ , ”,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7.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在文章最后正面表明态度: , , 。”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对方要害。 18.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用“,, ”三句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 19.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举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件,面对群起怨恨的百姓盘庚是如 何做的:,,。 20.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达虽无缘见面,但对司马光充满了仰慕之情的两句是: ,。 2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认为如果对方指责自己在位时间长,却不能帮助君王福 泽百姓,这种失误他是承认的句子是:,,,。 2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强调自己虽想解释,但对方终究不会考虑自己建议的 句子是:,。 2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表明只想简单写回信,不再辩解的句子是:, 。 24.在《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用“受——议——授”来说明变法并未侵夺官吏们职权 的句子是:,,。

《谏太宗十思疏》情境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 1.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海纳百川”的道理来告诫唐太宗不要骄傲自满的句子是:“”,用“网开一面”的典故告诫唐太宗要有好生之德,不要过度狩猎的句子是“”。 2.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唐太宗能全面做到“十思”的要求和弘扬“九德”,并且在用人和从谏方面做到“,”,那么管理好这个国家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了。 3.在中国古代,君王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常常根据个人喜恶而奖罚臣民,针对这一点,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向唐太宗建议要赏罚得当:君王在向臣民施恩时应做到“”;而在动用惩罚时应做到“”。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作比喻告诉唐太宗要以民为本的句子是:“,”。 5.在《谏太宗十思疏》中,文章一开篇,魏征就用生活中的木与水作类比,其目的是为了向唐太宗说明“,”。 6.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一国之君如果不能做到居安思危、戒奢以俭,不能保持宽厚,不能克制欲望,就好比“,”,是不可能永远保持政权的和平美好的。 7.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直接指出古代很多帝王不能做到善始善终的句子是:“,”。 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的原因的句子是:“,”。 9.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用“,”指出古代很多帝王守江山难的原因。 10.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在总结历史规律时指出,统治一个国家,如果光靠严刑和威慑的手段来对待老百姓,老百姓会“,”,不利于国家的稳定。【参考答案】 1.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 2.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3.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 4.载舟覆舟所宜深慎 5.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6.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者也 7.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8.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 9.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10.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

高考语文高中古诗文情景式默写

高中要求背诵的篇目情景式默写汇编 (五十一).《劝学》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篇中的学不可以已这句话印证了这句话。 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观点相同。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 《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的句子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差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7. 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是: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8.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并在后来形成一句常用成语的句子是:“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五十二).《逍遥游》 .1.在《逍遥游》中描绘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恃的句子是: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 作者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对比,形象地说明任何事物都有所凭借的句子是: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 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通过舟的浮动对水的依赖性,从而得出结论来说明大鹏鸟的飞翔对风的依赖性的句子是: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的并列句了三类人的句子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面对高远蔚蓝的天空,作者不仅想到如果大鹏鸟飞到九万里的高空向下看会是什么样的呢?会不会也像我们看天空一样呢?文中对天空的颜色成因进行了探寻,并发出了疑问的两句是: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文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当看到大鹏经过一系列的准备才能“图南”之后,蜩与学鸠通过形象地描述自己在林中飞行和休息的样子来嘲笑大鹏鸟的句子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五十三)《师说》 1.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

初中古诗词默写大全

七年级上册古代诗词曲测试 1、《观沧海》中的千古名句 , ; , 。 2、《观沧海》中描写静态景物的诗句 , 。描写动态景物的诗句 , 。 3、《观沧海》中表现诗人博大胸怀的诗句 , ; , 。 4、《观沧海》中虚写的诗句 , ; , 。想像的诗句 , ; , 。 5、写出《观沧海》中实写景物的任意两句 , 。 6、《次北固山下》中的千古名句是 , 。 7、《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新旧更替、时光流逝的名句是 , 。 8、《次北固山下》中表现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 。 9、写出《次北固山下》中的颔联 , 。10、《钱塘湖春行》中动物争春的诗句 , 。11、《钱塘湖春行》中对仗工整的诗句 , 。12、《钱塘湖春行》中点明中心的诗 , 。13、《钱塘湖春行》中直抒胸臆的诗句 , 。14、《钱塘湖春行》中的颈联是 , 。15、《西江月》中表现丰收景象的诗句 , 。16、《西江月》中描写作者雨中喜悦心情的诗句 , 。17、《天净沙·秋思》中的中心句 , 。18、《天净沙·秋思》中表明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 。19、《龟虽寿》中的千古名句是 , 。 , 。20、“生命是有限的”,《龟虽寿》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的诗句是 ,。(或者 , 。)21、《龟虽寿》中谈及养生之道的诗句 , ; , 。22、《过故人庄》中写农村优美风光的诗句是 , 。表现农家劳动生活的诗句是 , 。写主人热情好客的诗句是, 。写“我”恋恋不舍的诗句是 , 。2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表现诗人对朋友担心之情的诗句是 ,。24、《夜雨寄北》中写今日离情的诗句是 , 。 、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 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完整版)答司马谏议书情景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理解默写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作者举了盘庚迁都的历史事例,面对群起而怨恨的老百姓盘庚是如何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最后作者却欲擒故纵,先让开一步,说如果对方是责备自己在位日久,没有能帮助皇帝干出一番大事,施惠于民,那么自己是知罪的。这虽非本篇正意,却是由衷之言。紧接着又反转过去,正面表明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委婉的口吻中蕴含着锐利的锋芒,一语点破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思想实质,直刺要害,使其无言以对。【参考答案】 1.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 2.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 3.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4、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 7、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 8、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9、“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可以说是王安石的行事准则,也是历史上一切改革家刚决精神的一种概括。 10、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1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 2.《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所谓取天下易守天下难的缘由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 ,.德不厚而思国之安。 4.《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用“求木”“欲流”引出“,”的结论。 5.《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 ,”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论点“,”。 6.《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 。 8.《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两句是:, 。 9.《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知足的的两句是: ,。 10.《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句是:, 。 11.《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的的两句是: ,。 12.《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句是:, 。 13.《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是:, 。 14.《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 ,;,。15.《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两句是:

,。 16.《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句是:, 。 1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取守天下不同是因为做法不同的句子是:, ;,。 18.《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句子:, ,,。 19.《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是:, 。 20.《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务的两句是: ,,, 2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王有重大权利和地位的两句是:, 。 22.《谏太宗十思疏》用设喻来说明不居安思危、戒奢行俭,就做不到积累德义的句子: ,,德不处其厚。 23.《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 ,。 24.《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帝王要总结“十思”、弘扬九德的句子是: ,。 2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以自谦的口吻,强调明智之人(帝王)比自己更懂得不积德义不可能安定国家的句子是:,,而况于明哲乎26.《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 ,。 27.《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道德不宽厚,不能克服欲望,就如同挖根求木茂,堵源求泉流远的句子:,。 28.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认为如果君王按照十思去做,人们会各尽其才的句子是: ,,,。 29.《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 ;,。 30.《谏太宗十思疏》中用“,”说明人们开始都

七上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带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理解性默写 班级:姓名:成绩: 一、古诗理解性默写: 《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写望海的初得景象,描写大海神奇壮观的语句是“”。2.《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3.《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4.《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 5.《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 6.《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 7.曹操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英雄,他有广阔的胸襟和伟大的抱负,在《观沧海》中他用 四句诗勾画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雄伟景象。 8.《观沧海》中描写大海雄伟壮阔的诗句是: 9. 《观沧海》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作者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明月带给远方寂寞朋 友的诗句是: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借物以抒发自己悲苦哀怨之情的诗句是: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把明月人格化,表达对友人不幸遭贬的深切同情与关怀的名句是: 《次北固山下》王湾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托大雁传书,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 2.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中描绘昼夜和冬春更替、蕴含着生活哲理的诗句是: 3.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是: 5.《次北固山下》表现作者无限乡思的诗句是: 6.《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写景,又是诗眼的句子是: 7.《次北固山下》立意新颖,构思巧妙,富有哲理,“状难写之景如在眼前,含不尽之见于言外”,留传千古的名句是: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道出天涯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摄取九种景物来表现秋天的句子是: 3.《天净沙?秋思》中描写景物的氛围是萧条、冷落、凄凉的,其中是哪两句: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题汇编 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初中古诗文背诵默写题汇编答案 七年级(上)理解性背诵默写 (一)《观沧海》(曹操) 1.《观沧海》中,最能表达作者博大胸襟的句子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3.《观沧海》一诗中写大海水波动荡,山岛高耸突兀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4.《观沧海》一诗中对景物作总写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5.《观沧海》一诗中详细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6.《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7.《观沧海》一诗的主要表达方式是描写,但是也有两句诗是叙事的,这两句诗是: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二)《次北固山下》(王湾) 1.王湾在《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游子思乡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三)《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四)《西江月》(辛弃疾)

1.辛弃疾的《西江月》中,以动衬静,使用对偶手法,描绘乡村夏夜恬静之美的句子是: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2.《西江月》中,作者通过侧面烘托表现农村丰收景象和人们喜悦心情的诗句是: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3.《西江月》中与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相同: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五)《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天净沙·秋思》中写农村晚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渲染萧条.冷落.凄凉气氛的写景的句子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3.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是: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4.该曲的主旨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龟虽寿》(曹操) 1.人们常引用曹操《龟虽寿》中的诗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来比喻人虽老了却仍有雄心壮志。 2.曹操的《龟虽寿》中表达诗人积极奋发的精神和伟大抱负的诗句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七)《过故人庄》(孟浩然) 1.孟浩然《过故人庄》中描写农村优美风光的句子是: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2.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对朋友,对乡村的依恋之情的句子是: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3.陆游在游山西村后与友人相约:“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异曲同工,孟浩然与故人“把酒话桑麻”后约定: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4.孟浩然《过故人庄》中表现恬静的农家生活: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答司马谏议书理解性默写

《谏太宗十思疏》 1.文章一开始,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组比喻,从而引出了中心 论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又以三个“不” 字的排比句从反面来说明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3.这篇奏章意在劝太宗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文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作者肯定人民力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概括历代君王能创业不能收业的普遍规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十思的内容是: 8.君王按十思去做,会有怎样的结果: 9.作者认为的天下的君王为何失天下: 《答司马谏议书》 1.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安石对司马光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4.王安石驳斥保守派主张的论证立足点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王安石表明自己不为怨诽之多而改变决心的坚定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在王安石的诗文中,“苟且”是因循保守的同义语;而“俗”与“众”则是为保守思想所浸染的一股强大的社会政治势力。本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揭示出了俗众们的精神面貌和思想实质。 2

谏太宗十思疏理解性默写(精编版及答案)

1.《谏太宗十思疏》这篇奏章意在劝太宗:,。 2.《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 3.《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 4.在《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一针见血地指出古代很多帝王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的原因的句子是:,;,。 5.《谏太宗十思疏》中,作者说“臣虽下愚,知其不可”中的“其”指代的内容是:,,。 6.《谏太宗十思疏》开篇作者运用了排喻的手法,首先举出“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7.《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以三个“不”字的排比句从反 ,, 从而进一步强调了自己的政治意图。 8.《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期望达到的理想政治境界 9.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兴建要适可而止的 10.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对自己喜好之物要

,。 11.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谦虚有修养的两 ,。 12.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有海纳百川的胸 ,。 13.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游乐要有限度的两 ,。 14.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慎始慎终的两句 ,。 15.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 ,;,。 16.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要虚心接受他人意 ,。 17. 《谏太宗十思疏》“十思”中告诫君王远离奸佞小人的两 18. 《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无法让百姓心服的 ,,,。19. 《谏太宗十思疏》指出帝王是承受上天使命的两句 20. 《谏太宗十思疏》用反问语句指出帝王不必代替百官职 ,,,。

部编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2017年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理解性默写(完整版) (一)《三峡》(郦道元) 1、从视觉角度描写两岸连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三峡》中极尽夸张,从侧面烘托出三峡 3、《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洪大凶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三峡》中描写三峡夏水湍急、行船极快的句子是: 5、《三峡》中用夸张、侧面烘托江水流速极快的句子是:_。 6?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使我们想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有一句话把三峡春冬季节山水草木的秀丽景色概括无遗,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三峡》中描写春冬之景时,采用动静结合的写法,先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静景,然后写了“二”的动景。 9?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成功实现“蓄水315米”,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晨现在世人面前,郦道元描述的昔日“渔 者歌曰”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二)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1、统领全文,充当本文引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现山水相映之美) 3、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 4、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5、找出文中的议论句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 (三)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庭院月下美 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点明主旨,抒发作者感慨表达作者旷达情怀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记承天寺夜游》中表露作者复杂而又旷达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与朱元思书(吴均) 1、文中从侧面表现江水清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文中与“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比喻、夸张)句 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文中描述作者乘船自富阳至桐庐沿途所见,历历如画,令人有同行亲见之感。同时,也表现出他沉湎于山水的生活 情趣。以简练传神的笔法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描写了富春江的异水。水色、水深、水清、水急都突出了“异”的特点 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文中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的无穷生命力的四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表达作者对富春江奇山异水的赞美、留恋以及鄙弃功名、淡泊名利的思想感情的句子是:_ 6、文中抒发了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五)野望(王绩) 1、点明时间地点和事件,并表现诗人百无聊赖的彷徨心情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野望》中运用对偶手法描写傍晚时分,遥望山野,满目浓浓秋意的对偶句(写景句): ___________

《答司马谏议书》高考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答司马谏议书》高考理解性默写 《答司马谏议书》 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生事”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征利”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对司马光在来信中给自己因推行变法而冠以“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点明二人政治上不投合的原因所在。 5、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将新法从决策、制定到推行的全过程置于完全名正言顺、合理合法的基础上,“侵官”之说便不攻自破。 7、作者对“怨诽”的来历作了一针见血的分析: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答案doc资料

高考必背古诗文64篇情景默写混合练习答案 1、“雨”是古诗中一个重要的意象,常常成为诗人抒发情感的载体。如韩愈《早春》中的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早春时节雨的细柔与草的若有若无;李商隐《夜雨寄北》中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表达作者思亲难归的忧愁;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表达历史的沧桑与无常;杜甫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表达处境的艰难。 2、古诗文以“月”为意象烘托意境或表情达意,如曹操《短歌行》“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白居易《琵琶行》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渲染分别时的凄凉,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衬托琵琶女演奏技艺高超,乐曲结束,听者还沉浸在其中。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衬托琵琶女婚后的孤寂,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用乐景衬托白居易身居贬谪之地的孤独,李煜《虞美人》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写出了又一个春天来到,而往事却不堪回首的无奈。 3、面对浩浩长江和滔滔黄河,古代文人曾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如李白《将进酒》中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杜甫《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赤壁赋》中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古诗词里有很多诗句读起来既脍炙人口,又给人以激励。如李白《行路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出虽然苦闷但不失去信心,相信总有一天会实现理想施展抱负;杜甫《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传达出作者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李商隐《无题》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本比喻情深谊长至死不渝,现在多指鞠躬尽瘁至死方休的奉献精神;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启示我们只有站得高才能望得远,才不会被眼前琐事所牵绊。 5、古诗词中,“眼泪”与“悲愁”总是结合在一起,如《诗经·氓》不见复关,泣涕涟涟。写出女主人共见不到心上人的愁苦;白居易《琵琶行》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写琵琶女梦到少年事的伤感;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写出重闻琵琶曲,司马青衫最伤心的情形;李商隐《锦瑟》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虽然它所渲染的意境是那样的可望而不及,但它却真的写出了诗人的悲哀。 6、愁,是人类一种特定的情绪,但在古代诗人的笔下,这种愁情愁绪却异彩纷呈。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7、古代文人善于借“秋”表情达意或烘托意境,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渲染出他凄苦的身世遭遇,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烘托出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伤感。 8、古典诗词善以“杜鹃(子规)”表达悲切之意,如白居易《琵琶行》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李商隐《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白《蜀道难》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9、长江水系漫长,水域宽阔,水流舒缓,自然容易滋生出无数诗情画意来。譬如,青年才俊王勃,在江西南昌精美壮丽的滕王阁上,挥毫写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滕王阁序》)的漂亮诗句;白居易登临浔阳江头,抒写了一个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琵琶行》)的凄美故事;而杜甫呢,则在《登高》中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的诗句,对长江之景作了另一种注解。 10、古代诗文中,有许多描绘音乐的名句,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写出了音乐由快速到缓慢、到细弱、到无声,到突然而起的疾风暴雨,再到最后一刻,戛然而止的过程;苏轼《赤壁赋》中的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写出了洞箫声的凄婉和对人的感染之深。 11、古代文人擅长借“梦”寄托情思,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12、我国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展现秋天不同景象的名句,如杜甫《登高》中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描写了萧瑟的景物营造了深远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壮志难酬的感慨之情和悲凉心境;郦道元《三峡》中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描写出了三峡秋景的神韵。 13、古诗词中有很多以“自”、“空”营造意境氛围的,如白居易《琵琶行》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渲染了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孤寂;李白《蜀道难》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渲染了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14、古诗词中经常使用倒装的手法为整首诗词的大放异彩增添亮点,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15、古诗词中善于运用典故来表情达意,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6、同一事物在不同诗人的笔下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色彩。如同样是描写长江,杜甫在《登高》中写道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勾画则是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17、古代诗词中,作者常常用联想的方式来描写事物,表达思想感情。联想的方式多种多样: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李煜《虞美人》中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一句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18、古代文人善于借助历史人物抒发自己的感慨,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借周瑜的意气风发衬托自己的落魄失意;李白的《行路难》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借姜太公和商朝开国

部编新人教版初中古诗文默写汇编

初中语文古诗文复习提 纲(2019.4.13第一次修订)—制作 七年级上册 一、古诗 1、观沧海 【汉末】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4、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6、江南逢李龟年 【唐】李白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7、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唐】岑参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8、夜上受降城闻笛 【唐】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9、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0、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2、潼关 【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二、古文1、《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诫子书 【汉】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七年级下册 一、古诗 1、竹里馆 [ 唐 ]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春夜洛城闻笛 【唐】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4、晚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