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

提高家长教育素质加强和改进家庭教育(家教讲稿)

当前,我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农村劳动力大流动、大转移。留守儿童逐年增多,隔代监护、教育和管理的现象普遍,这是家庭教育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隔代教育有优势也有弱点。

优势是:

1、人伦本能,爱幼情深,有带好孙辈的责任感。

2、阅历广泛,经验丰富,有带好孙辈的优越条件。

3、时间充裕,老有所为,有带好孙辈的广阔时空和望孙辈成人成才的迫切愿望。

4、创业持家,儿孙敬重,有带好孙辈的威望优势。

缺点是:

1、隔代情深,溺爱孙辈,偏重感情,容易护短,不利于被监护人健康成长。

2、知识更新慢,教育观念陈旧,隔代监护人的许多观念、知识和经验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其教育不易被监护人接受。

3、有的隔代监护人繁琐唠叨,容易引起孙辈反感,不利于解决问题。(未成年人最不能容忍的就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唠叨,未成年人对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唠叨是深恶痛绝的。)

4、有的隔代监护人喜闲爱静,缺乏科学培养孙辈的技巧和耐心;有的过分看管,容易导致孙辈产生逆反心理。

5、有的隔代监护人教育能力低(包括了解孩子的能力、评价孩子的能力、自我约束能力、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保护孩子的能力、指导孩子的能力)重养不重教,不利于孙辈健康成长。(特别是广大农村,文盲、半文盲和小学文

化的隔代监护人占的比例大,又很少学习,教育素质低,重养不重教,不利于孙辈健康成长。)

6、有的隔代监护人年迈体弱,已无监护能力代为监护。(法律规定:

“父母因外出务工或者其他原因不能履行对未成年人监护职责

的,应当委托有监护能力的其他成年人代为监护。”)

那么,如何搞好隔代家庭教育呢?科学的办法就是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提高监护人的教育素质。教育素质是父母特定角色的“专业素质”,体现在父母的教育行动中,直接对孩子的心理、行为和亲子关系产生影响。其中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是父母的教育素质的基本内涵。这些方面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了父母教育素质的统一体。为此,我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教子的知识和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教育者首先要受教育。在新形势下,监护人需要加强学习,不断增长新知识,树立新理念。比如,人才观、儿童观、教子观及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尊重和保护儿童权利的理念等。还有学习能力是孩子最本质的竞争力的观念,情商是决定孩子未来能否成功的关键的观念,教育的核心不只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孩子学会做人的观念,良好的习惯主宰孩子的人生的观念等等。要学习一些必要的社会学、儿童心理学、教育学和其他综合基础知识,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掌握相关的行为规范基本知识和法律法规基本知识,让被监护人“亲其师、信其道、效其行”。

二、构建和谐的家庭环境,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家庭、学校、社会在未成年人教育成长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家庭与社会环境相辅相成,对未成年人的心理、性格和人格的影响是决定性的,他们的心理和行为往往带着家庭的影子。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家庭生活方式等三个方面。其中,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包括:

⑴ 树立良好的家风,以家风育人打基础(良好家风应以德为本——以德立身、以德治家、以德育人,以孝为美,以诚信处事,以和为贵,以贤为范、以贤思齐,以助人为乐,以礼待人,以高远为志,以知识为富。把家庭营造成具

有高尚思想道德修养的摇篮,为把被监护人熏陶成“四有”新人打基础。)⑵严格规范的生活制度。⑶ 勤劳节约的生活作风。⑷干净整洁的家居环

境。

三、家庭教育是子女成才的摇篮。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其他监护

人自觉地、有意识地根据社会需要和子女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的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在家庭教育中:

⑴ 关注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⑵ 以健康的思想、良好的品行;⑶ 采取适当的方法教育和影响未成年人。比如:

环境熏陶法、说服教育法、模仿榜样法、行为训练法、鼓励启示法、表彰奖励法、社会实践法等。

家庭教育应当遵循养育子女的基本原则:

⑴全面发展,品德为先的原则。在教育孩子长大成人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五育缺一不可,每一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都有着其他各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德为人之本,智为人之能,体为人之基(健全的体魄是完成学业、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重要基础;在社会竞争中发挥能力、展现才华的根本)、美能美化人生、劳能服务和锤炼人生。“劳动不仅是一些实际技能和技巧,而且首先是一种智力发展,是一种思维和语言修

养。”日本人教育孩子的格言是:

“除了阳光和空气是大自然赐予的,其他一切都要通过劳动获得。”缺少劳动教育和劳动锻炼机会,许多学生不愿吃苦,也不愿用付出劳动的办法,换取自己的生活需要。一所学校的38 名贫困生寒假到麦当劳打工,因吃不下苦,只有10人坚持下来,其他都打“退堂鼓”,宁肯受穷也不愿吃苦。结果大人辛辛苦苦培养的孩子,脑力与体力失衡,智力发展和人格的发展失衡,而且造成劳动意识差,抗挫能力差,依耐性强,懦弱、没有毅力等缺憾。所以,在家庭教育中,要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品德为先的原则。现在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道德”纳入了健康的范畴,强调健康的人或者希望自己健康的人,要注意自己的道德品质的修养,要注意自己的精神品质的升华。这是应该引起家长注意的。

⑵因材施教的原则。家教应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孩子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挥。⑶ 严格要求与真诚关爱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要求与真诚关爱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爱中需要寓有严格,否则我们的关爱就会变成溺爱;严格中同样也要有关爱,否则我们就失去了激励的作用,就会变得无情无理,刻板僵硬,就不容易为孩子所接受。所以家教要把关爱和严格要求统一起来。

⑷尊重信任、平等相待的原则。只有尊重孩子,才能培养孩子的自尊精神、主体意识,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只有平等对待孩子,不压抑孩子的天性、观念,才能使自己的教育能够起到真正的作用,才能把思想工作做到孩子的心坎上。从教育态度角度讲,孩子需要了解、尊重、信任和理解。从教育行为角度讲,孩子成长需要激励、宽容、提醒、唤醒。

⑸以身作则,榜样示范的原则。家庭教育不是说教,也不是单纯的讲理或单纯知识化教育,是榜样教育、真情实感教育、滋润渗透教育。把教育融合在每时每刻、一言一行和待人接物之中,所以,教育者要先正自己,以日常行为榜样教育影响孩子。

⑹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作为孩子的教育者,父母之间,父母与祖父母、外祖父母之间,一定要相互配合、协调一致。

同时,对孩子教育的内容和要求要前后一致,具有连续性。家庭教育如果缺乏一致性,孩子就无所适从;家庭教育如果缺乏连续性,前后要求不一,孩子就不认真履行要求,不利于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

家教内容:

依据法律规定,家庭教育虽然涉及理想、道德、文化、纪律和法制教育,涉及做人做事,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但以德育人是根本,首先是思想道德教育。

⑴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

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⑵ 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⑶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最基础的习惯最重要,培养孩子以爱心为基础的待人接物的做人习惯、

以创新为核心的学习习惯、以规则为核心的做事习惯,这些都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所必备的基础。如果能让中华民族的勤学、勤劳、勇敢、简朴、善良、助人为乐等传统美德都转化为习惯,那么,就意味着你的未来成功了一半。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文明礼仪教育必须从小抓起。

⑷ 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还包括智育、体育和劳动教育及家庭生活安全教育等。

四、家庭应保障子女受教育权利的实现。受教育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要求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学习来发展个性、才能和身心能力,以获得平等地生存和发展机会的基本权利。受教育权包括:

⑴学习机会权(入学机会权、受教育选择权、学生身份权〈学籍〉);学习条件权;⑶学习成果权。

家庭父母对其适龄的被监护人的义务教育权利的保障负有基本义务:

一是为入学提供保障;二是为完成学业提供保障。

父母要时刻关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指出的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九种不良行为、九种严重不良行为以及其他失当行为(流浪、迷网)的发生。

五、家校结合,形成教育活力。培养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是家庭和学校共同的责任,监护人要主动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校表现情况,配合学校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尤其是受教育者权利、义务的教育(教育法第

42、"43 条),使其懂得权利和义务。引导被监护人在家做个主动学习,劳俭朴,孝敬父母,敬老爱幼的好孩子;在学校是个自尊自爱,遵规守纪,勤奋学习,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的好学生;在社会是一个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待人有礼貌,做事守规矩,行为讲文明的好公民。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学校、家庭、社会三教结合,三风育人,形成家风育人打基础,校风育人强素质,社风育人助成长,关爱未来建和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