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3Module6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全英文说课稿

必修3Module6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全英文说课稿

必修3Module6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全英文说课稿
必修3Module6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全英文说课稿

Module6 Old and New

Period3 grammar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Part1. The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material:

In the passage The Three Gorges Dam, the writer use the infinitives to express his ideas, so I think this module aims to help the students grasp how to use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s we know,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grammars, and it is also one of the most difficult grammars. To help the students grasp this grammar, I should make the students interested in the class first.

Part2. Analysis of the students:

The students have learnt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in module 5 on page 47, and they often meet attributive clauses in reading materials, so the grammar is not strange to them.

Most of our students lack confidence and are shy to express their ideas in English, so some interesting and easy work to try to involve all the students to take part in the class activities are necessary.

Part3. Teaching aims:

Knowledge aims:

1. Learn about the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2. Mast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bility aims:

1.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through group discussion

2.Improve students? analyzing and resolving abilities throu gh group cooperation. Emotional aims:

1. To ari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English.

2.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be active in class.

Part4. Teaching key points

1. Work together to sum up the grammatical rules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2. Mast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Teaching difficult points

Different forms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how to use them.

Teaching Aids:

1. Projector

2. Tape recorder

3. Multimedia

4. The blackboard

Part5. Teaching theories

When I dealing with the lesson, I?ll do my best to carry out the methods, such as: situational teaching and communicative teaching; task-based teaching; inquiry teaching;

making the students the real masters while the teacher acts as a director and helper. I’ll try to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learn by discussion, cooperation and free talk.

In addition, I?ll make the best of multimedia to make the class more lovely, interesting and high-effective.

Part6. Teaching Procedures 45’

Step1 Lead in 12’

1. Lead in the lesson of the unit by showing some sentences which they learnt on page

47 about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on screen. Ask students read the sentences and answer

what clauses they are.

(1) Su Song was an eleventh-century monk who(m) very little is known about.

(2) For example, it is the country which silk was first invented in.

2 review the relative pronouns and relative adverbs which usually used in attributive

clauses.

(1) Relative pronouns

as,which,who,whom,whose, that

(2) Relative adverbs

when, where, why

(Purpose: review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which students learnt on module 5.)

3. Ask students read above sentences and do exercise1?s sentences on page 54, then

check the answer and find out the comm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these sentences.

(Purpose: lead in the topic: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Step2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20’

1.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sum up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by themselves

In a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

(1) The information given is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and make it clear

which person or thing you are talking about in a sentence.

(2) You don?t need a comma

In a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1) The information is not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but it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2) Punctuation is important, common are used to separate the clause from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3) …That? canno t be used in a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

2. The definition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

When a attributive clause merely describes an object without having the function of defining or identifying to which object the speaker or writer is referring, the clause must be placed between commas. Such a clause can be called a non-defining or non-limiting relative clause, i.e., a non-defining relative clause gives extra information about a noun or noun phrase and has commas at both ends.

(Purpose: this part is designed to make the students understand the definition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t the same time lead to the next part.)

Step3 Practice 8’

Get the students to finish excercise2 and 3 on page 54, and then check the answer. I?ll divide the students into 2 groups, and then ask them to finish the tasks by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f anyone answers the question correctly, his or her group will get 1 point, and the group which gets the most points is the winner.

(Purpose: To consolidate the usage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t the same time increas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their studies)

Step4 Summary 4’

First, ask the students to d iscuss “What have you learnt this class?”

Then give the summary: This class we learn the grammatical items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We know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nd 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are common and the information given is essential or not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Step 5Homework 1’

Revise the use of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Part 7 Blackboard design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1) Relative pronouns : as,which,who,whom,whose, that

(2) Relative adverbs: when, where, why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s

(1) The information is not essential to understand the sentence, but it provides additional information.

(2) Punctuation is important, common are used to separate the clause from the rest of the sentence.

(3) …That? cannot be used in a non-defining attributive clause.

(Purpose: the blackboard design can reflect the teacher?s ability of mastering the text and leading the students to master the text easily. It also tells the students that this is the important points in this class.)

Above is my teaching plan of this lesson.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2012年版本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

2012年版本地理七年级下册中国地图出版社 第四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 第一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p4—p11 一水是重要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人类直接从自然界获得、用于生活和生产的物质和能量,叫做自然资源。 2、主要包括: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气候资源、生物资源和海洋资源。 3、分类①可再生资源:可以持续利用,利用后还能循环再生、或者不断更新。(阳关、空气、土地、水、生物等)②非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就少一点,不能更新,也不能再生,越用越少。(煤炭资源) 4、淡水资源的存在形式:江河及淡水湖泊中的水、高山积雪、冰川以及地下水等。(地球上水量的97.5%为咸水,淡水只占2.5%,而且68.7%的淡水以冰川形式存在) 5、淡水资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 降落在地面的水,一部分沿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水资源的多少,主要以径流量的多少来衡量。径流量又随降水的变化而变化。 一般来说,降水多的地区,淡水资源丰富;降水少的地区,淡水资源贫乏。 二、我国水资源的时空分布 1、中国的水资源总量占世界第六位,人均占有量只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空间分布不平衡。 在时间上,河川径流夏秋季节丰沛,春冬季节水量减少。影响:水旱灾害。降水过于集中,夏季洪灾,春季旱灾;降水的年际变化大,造成径流年际变化大,连续几年的丰水或连续几年的枯水。 在空间上,分布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总体呈现南方多水、北方少水的状态。 影响:北方平原广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加剧北方缺水的状况。 3、水污染原因:工农业发展,部分地区的工厂、乡镇企业把未经处理的污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北方地区水资源缺乏,水污染更为严重。淮河、海河和辽河是我国受污染最重的河流。 三、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 1、供水紧张原因:利用率低、浪费严重、水污染也降低了水资源的利用价值。解决方法:合理利用和节约用水。(喷灌技术是农业节水及增产的重要措施。) 2、改变水资源区域分配不均(空间):调水工程。(引黄济青工程、引滦入津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等。) 3、解决时间分配不均的问题:修建水库。丰水期蓄水,枯水期防水,保持下游较稳定的流量。功能:防洪、灌溉、发电、城市供水、航运等。 4、防治水污染。

最新八级下地理复习提纲(中国地图出版社)只是分享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下地理复习知识点(复习时先看书,再看练习册,最后背提纲) 亚洲 1、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洲。 2、亚洲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太平洋西岸)、北临北冰洋、南临印度洋,西面与欧洲相接,西南以苏伊士 运河与非洲相邻,东隔白令海峡与北美洲相望。 3、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北亚和中亚六个地区。(识记每个分区里主要国家,书上6页) 4、亚洲地形以山地和高原为主。亚洲地势特征:中间高、四周低。(世界第二高,南极洲地势最高)。“屋脊”(青藏高 原和帕米尔高原)位于亚洲中南部。 5、河流特点:河流众多(亚洲世界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大都发源于中部高原和山地,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 汇入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冰洋。亚洲第一长河(长江);亚洲流经国家最多(湄公河) 6、气候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2)季风气候显著(亚洲地处世界最大的大陆东部,濒临世界最大的大洋,使 得亚洲东部和南部是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地区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的影响)(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特点:冬季严寒,夏季暖热,春秋季短,气候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多读书上9页内容以及11页复习3)7、亚洲世界之最:世界陆地最低点,盐度最大的咸水湖(死海);世界最深,蓄水最大淡水湖(贝加尔湖);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湖泊(里海);世界雨极(乞拉朋齐)降水来自印度洋。 8、亚洲的人口最多。世界人口过亿国家有(亚洲6个)中国、印度、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印度尼西亚;(欧 洲)俄罗斯;(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南美洲)巴西;(非洲)尼日利亚。 9、亚洲人口稠密地区有南亚、东南亚、东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群岛)。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 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人烟稀少有自然环境恶劣的原始林区、内陆高原高山沙漠等。 10亚洲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地区南亚、西亚(都是白色人种);其余主要是黄色人种。(非洲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欧洲最低)。亚洲是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发源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等发源地。 11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古巴比伦;印度河谷地:古印度;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中国 12、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是亚洲最发达国家;(韩国(造船业发达)、新加坡(港口)是新兴工业化国家,推行“以 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西亚波斯湾地区一些国家(如沙特阿拉伯)出口“黑色金子”石油成为高收入国家,尼泊尔、阿富汗等贫困。 东南亚 1、东南亚位于亚洲东南部,由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组成。(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连接处, 火山频繁)2、东南亚北连东亚、南临大洋州,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是世界航海运输的枢纽,有“十字路口”的称号。 3、马六甲海峡位于苏门答腊岛和马来半岛之间,是欧洲、非洲、西亚和南亚通达东亚和东南亚最便捷通道,是世界海 上运输的咽喉。(21页图C,重点识记) 4、中南半岛位于我国南部,地形特点:山河相间,纵列分布。(陈毅元帅“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山山皆向北, 条条南流水”指中南半岛。)湄公河发源于中国(澜沧江),是东南亚最长河流。5、世界最大群岛国家(印度尼西亚)。 6、东南亚大部分位于热带,以热带气候为主。马来群岛属于热带雨林气候,中南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 7、东南亚人口稠密,主要集中在湄公河三角洲、伊洛瓦底江三角洲、红河三角洲、印尼爪哇岛。 8、东南亚以黄色人种为主。东南亚(又称“南洋”)是世界上华人最集中地区,华人主要来自广东、福建、海南。 9、东南亚是主要热带农业作物区:天然橡胶—泰国;棕油—马来西亚;椰子出口国—菲律宾;椰子生产国——印度尼 西亚;世界最大产锡国——马来西亚10经济发展不平衡:较快(新加坡、马来西亚、文莱);最不发达(缅甸、柬埔寨、老挝) 中东 1、中东是一个政治地理概念,源于西方殖民主义“欧洲中心论”。指地中海东岸到伊朗的广大区域 2、中东“五海三洲”之地:地中海、黑海、里海(湖泊)、红海、阿拉伯海。亚洲;非洲;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 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 3、影响中东自然资源主要是(石油和水)。中东石油集中在波斯湾沿岸,称为“地下油海”。石油资源分布差异,贫富

中图版高一信息技术必修教案

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一年级信息技术必修 第三单元科学管理信息第一节2课时 第一节探讨信息管理 设计思想:学生普遍基础不好,学校的网络速度问题(网络打开比较慢,有时候一节课都没能把内容打开),没有让学生上网,同时也考虑到上网会影响教学课堂的效果,因为学生普遍很少上网,所以上网后大多没有目的性,所以注重要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信息管理软件,让学生学有所得,看到学习效果,慢慢的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现在是主要采取传教师下载好的网页给他们看,提供好素材让学生练习,注重在技术中渗透信息素养,在教学中学生能力能完成的尽量发挥他们的自主能力,提供思考和实践的空间. 教学准备:准备数据库素材,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数据库应用系统,"迷你通讯录"软件,做好的通讯录表格,中国国家图书馆页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讯录表格的建立;了解信息资源管理的目的与方法,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资源管理;通过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的使用,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应用方法和使用价值;掌握共享文件夹的操作,体验共享资源优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身边不同信息的管理及共享资源的查找,发现身边无所不在的数据库技术,体会数据库技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及处理大量信息资源的强大优势.能够根据实际问题发现寻找适宜的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工具,并有效管理身边的信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主动探究常见的数据库应用系统,乐于探究数据库应用的方方面面.通过对数据库技术管理信息和高效检索的重要性和优势的积极体验,认识信息技术对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日常生活学习的影响,形成主动学习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教学重点: 表格底纹和边框的设置;利用资源管理器进行资源管理;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的使用;实现资源共享 教学难点: 边框的设置,感受数据库—[中国地图]两重排序的应用 教学环境:苏亚星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学软件PowerPoint 教学方法:讲授法,引导法,学生自主实践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以提问讨论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资源管理的重要性. 提问:同学们家里面是不是都有电话啊(回答:有.)如何保存你的亲朋好友的联系方式(答:用通讯本保存联系方法.) 新授: 给学生提供数据库的文件夹素材,发送在桌面 展示做好的通讯录如书上图3-3-1,讲授Word中表格的操作步骤,尤其提出:格式菜单下的"边框和底纹". 通讯录管理示例 通讯录 分类 姓名 E-mail 住宅电话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必修一)汇总

高中语文(苏教版)教材分析(必修一) 我省我市从今年秋季开始,高中进入新课程改革,高一语文使用的是苏教版的教材。对于这套新教材,不少教师还较陌生。如何使用好这套教材,贯彻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又能切实保证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是我们广大语文教师的一大课题。本人学习了《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照人教版语文教材,对苏教版教材进行了分析,就如何从宏观整体和微观具体认识、分析、使用好这套教材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的基本理念”和“课程目标”,并以此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贯穿落实在每一个教学环节。 三大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2、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3、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五方面目标: 积累·整合----知识、能力的积累与融会贯通,是学好语文的基础。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根据自己的特点,扬长补短,逐步形成富有个性的语文学习方式。了解学习方法的多样性,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能根据需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解决阅读、交流中的问题。通过对语文知识、能力、学习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要素的融会整合,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感受·鉴赏------建立在知识基础上整合而形成的语文基本能力。 “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思考·领悟----感受鉴赏基础上的深层次提升、吸收和内化(人文与知识)。 “根据自己的学习目标,选读经典名著和其他优秀读物,与文本展开对话。通过阅读和思考,领悟其丰富的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以利于逐步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 应用·拓展------实现在实际生活中的语文应用目的。 “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在语文学习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方面有所发展。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优秀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注重跨领域学习,拓展语文学习的范围,通过广泛的实践,提高语文综合应用能力。” 发现·创新----更高层次上的目标(学习语文的终极目标)。 “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现代文词语解释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现代文词语解释 1.独立:独自站立。立:站。 2.寒秋:即深秋,深秋已有寒意。 3.湘江:源出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南的海洋山,长817千米,流经长沙,向北流入洞庭 湖。 4.北:名词作状语,向北。 5.橘子洲:又名水陆洲,在长沙西面的湘江中。 6.万山:指湘江西岸的岳麓上和附近许多山峰。万:表示多。 7.红遍:指岳麓山区枫林茂密,秋来经霜,山山变红。 8.漫江:满江。 9.碧透:江水碧绿,清澈见底。透:极,与“遍”互文,都是副词。 10.舸:大船。这里泛指船只。 11.争流:争着行驶。 12.击:搏击,这里形容飞得矫健有力。 13.长空:广阔的天空。 14.翔:本指鸟盘旋飞翔,这里形容鱼游得轻快自由。 15.浅底:水清澈见底,显得钱,不是真的浅。 16.万类:万物。 17.霜天:秋天。 18.竞:争着。 19.怅:原意是失意,这里用来表达由深思而引发激昂慷慨的心绪。 20.寥廓:之宇宙的广阔。 21.苍茫:旷远迷茫。 22.主:主宰。 23.沉浮:同“升沉”(上升和没落)意思相近,这里指盛衰。 24.携来:携:同,来:助词。 25.百侣:很多的伴侣。侣:这里指同学。 26.峥嵘:原是形容山势高峻,这里是不平凡、不寻常的意思。 27.稠:多。 28.恰:当,正当。 29.意气:意志和气概。 30.挥斥:奔放。 31.遒:强劲有力。 32.指点:评论。 33.江山:指国家。 34.激扬: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清明的。 35.文字:即变革。 36.粪土:作动词用,视……如粪土。 37.万户侯:汉代封建统治者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万户:指侯爵封地内的户口,他们要向 受封者交租税,服劳役。这里指大军阀、大官僚。 38.中流: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39.击水:指游泳。 40.遏:阻止。 41.飞舟:飞快前进的船只。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上册复习要点 第1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①地球是一个球体。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水平着的,以赤道为分界线,分为北、南半球。)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 表示。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西到160°E 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①地球运动:自转/公转绕什么转:地轴/太阳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周期: 约24小时/一年产生的自然现象: 昼夜交替/形成四季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高中生物目录(中国地图出版社)

高中生物学(中国地图出版社) 必修一分子与细胞 第一单元有机体中的细胞 第一章细胞概述 第一节人类对细胞的认识 第二节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课外阅读列文虎克——他看到了一个奇妙的世界 第二章细胞的构成 第一节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二节细胞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 课外阅读细胞骨架 第二单元细胞的自我保障 第一章细胞中的蛋白质 第一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蛋白质的合成与运输 课外阅读疯牛病与朊病毒 第二章细胞中的核酸 第一节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第二节核酸与细胞核 课外阅读为什么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分子? 第三单元细胞的新陈代谢 第一章细胞的物质交换 第一节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二节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课外阅读载体蛋白和转运蛋白 第二章细胞能量的来源与转变 第一节细胞中的能源物质 第二节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第三节光能的捕获 第四节从化学能到生物能 课外阅读“红肌”与“白肌” 第四单元细胞的生命周期 第一章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第一节细胞的增殖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第三节恶性肿瘤的发生与防治 课外阅读食物、营养与癌症的预防 第二章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第一节细胞衰老 第二节细胞凋亡 课外阅读小“线虫”与诺贝尔奖 必修二遗传与进化 第一单元遗传与变异的细胞学基础 第一章染色体在有性生殖中的变化 第一节减数分裂与配子形成 第二节受精作用 课外阅读蜜蜂家族揭秘 第二章染色体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第一节染色体数目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第二节染色体结构变异对性状的影响 课外阅读羊膜穿刺与染色体变异 第二单元遗传的基本规律 第一章基因的分离规律 第一节孟德尔遗传试验的科学方法 第二节分离规律试验 第三节分离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第四节伴性遗传 课外阅读孟德尔规律的重新发现 第二章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 第一节自由组合规律试验 第二节自由组合规律在实践中的应用 课外阅读显赫家族的“突变基因” 第三单元遗传与变异的分子基础 第一章遗传的物质基础 第一节遗传物质的发现 第二节DNA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DNA的复制 课外阅读双螺旋结构背后的故事 第二章基因对性状的控制 第一节认识基因 第二节基因的表达 第三节基因与性状 第四节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 第五节人类基因组计划 第六节人类遗传病 课外阅读遗传密码的破译

高一地理新课标练习(中国地图版

高一地理新课标练习(中国地图版) 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第一章) 基础知识强化 1.宇宙中的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 2.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状独特的外貌。哈雷彗星公转周期 为年。 3.八大行星中体积和质量最大的是星,最小的是星;自转周期最长的是星,最短的是星;公转周期最长的是星,最短的是_____星;距离太阳最远的行星是星。 4.“天体系统”是由天体之间的相互和相互而形成的。 5.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它占太阳系总质量的。 6.即天文学上把系和现在所能观测到的星系合起来称为。 7.宇宙中的天体多种多样,晴朗的夜晚,用肉眼或借助望远镜,可以看见的天体有、、、、、、、。 8.宇宙中的天体形成时间,而且各自都有其、、的历史。 素质优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过程说法错误的是( ) A.宇宙是指天地万物的总称,古代“宇”为空间,“宙”为时间 B.哥白尼倡导的“日心说”,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意味着宇宙实际上就是银河系 C.18世纪天文学家引进“星系”一词,在一定意义上是宇宙的同义词 D.宇宙是物质世界,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发展之中 2.目前,人类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为( ) A.太阳系 B.银河系 C.总星系 D.星系 3.下列有关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组成物质是氢 B.流星体是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当它陨落到地表后,仍称为天体 C.彗星是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质量较小的天体 D.土星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它没有美丽的光环 4.下列各组行星,均属类地行星的是( ) A.水星、金星、火星 B.水星、木星、土星 C.地球、天王星、木星 D.水星、金星、冥王星 5.关于太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九大行星绕日运动方向不同 B.太阳系是太阳与九大行星构成的天体系统 C.太阳是太阳系的质量中心 D.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加长 6.下列各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且距日由近及远排序正确的是( ) A.土星、木星、天王星、海王星 B.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C.天王星、木星、火星、地球 D.金星、水星、火星、木星 7.下列有关地球上存在生命物质条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与太阳距离适中 B.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 C.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绕日公转方向一致,且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 D.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抑制了地球生命物质形成的进程 二、综合题 9.填写天体系统层次图 创新深化: 1.地球上自有生命以来,其宇宙环境稳定的原因有: ( ) A.太阳较稳定 B.九大行星及小行星的公转方向不同 C.地球与太阳的距离适中 D.九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2.下列关于天体或天体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太阳系中质量与体积最大的天体是木星 B.总星系是离地球最远的天体 C.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 D.星云是轮廓模糊、质量极小的天体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星系的半径约为200亿光年 B.银河系是宇宙中最高一级的天体系统 C.光年是一个时间单位 D.地球上能看到的最明亮的自然天体是月亮 4.下列对宇宙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宇宙是物质的,但物质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B.宇宙是由物质组成的,任何物质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和绕转的关系 C.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但物质运动没有规律可循 D.宇宙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的运动和联系是有规律和层次的 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基础知识强化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一至必修五_背诵总复习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 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

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 舟? (默写)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

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_______________, 而见者远;顺风而呼,_______________,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

心备焉。故不积跬步,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心躁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________________。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______________,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_____。 嗟乎!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_必修1(中国地图出版社)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必修1复习提纲 第一章 1、(1)天体系统的级别:『填空』 (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远日行星);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是目前已知的宇宙中唯一有生物,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光照条件、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质量和体积适宜(有大气层),有液态水(有原始的海洋) 2、(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黑子和耀斑,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光球层和色球层,活动周期为11年。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①影响地球气候:黑子的数量变化与降水的年际变化有相关性、②扰乱地球电离层,无线电短波通信受阻、③干扰地球磁场,产生磁暴和两极的极光。 3、 )晨昏线: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0度。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90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进入昼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晨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昼半球进入夜半球所经过的晨昏线部分为昏线。 (3)时间计算:东加西减。(加减)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4min 。 时区: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经度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 相邻时区相差1小时。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左偏,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 (5)黄赤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66°34′, (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完整版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 必背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必修五)高考名句默写必背 1.今由与求也相夫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_________________。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___________________ 4.弟子,入则孝,____________,谨而信,________________。 5.志士仁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 7.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不复也。 8.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博我以文,___________,欲罢不能。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__________,咏而归。 11.故木受绳则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2.问之,则曰:________________,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______________。,而不知其所止;_________________,羽化而登仙。 14.驾一叶之扁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 ,用之不竭,___________________,而吾与子之所共食。” ,可谓智力孤危,_____________,诚不得已。 17.有如此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趋于亡。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____________ 19.使六国各爱其人,_____________;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21.故国神游,___________,早生华发。人间如梦,________________。 22.可堪回首,_____________,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___________

高中中学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学生打印加教师答案

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一理解性情境默写 说明:加▲的为高考背诵篇目或教材要求背诵的内容,可作复习备考重点。 (一)▲▲《氓》(《诗经·卫风》)(高考篇目) 1.开篇“ , . 两句表现了男子求婚时的敦厚。 2.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3.表现女子绵绵情意,涉水渡河将氓送走的句子是: , 。。 4.点明女子无奈拖延婚期的原因的句子是: , 。。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 , 。。 6.写女子因为思念而眺望男子的句子是: , 。。 7.表现女子未见心上人而伤心难过的语句是: , 。。 8.表现女子见到心上人后又说又笑的语句是: , 。。 9.表现女子对男子思念及深情的诗句是: , 。 , . 。 10.表明女子和氓顺利成婚的句子是: , 。 , .。 11.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 , 。 12.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 . 13.诗中直接表现她已不再相信爱情,并劝告天下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 , . 14.女子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沉痛地总结出一条爱情的教训,男子也许会移情别恋,劝解女子不要太

痴情的句子是: , 。 , . 15.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遗弃的句子是: , . 16.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一直过着艰难困苦生活的语句是: , . 17.以淇水的水波浩荡,打湿布幔来反衬女子婚姻的不幸、内心伤痛的句子 是: , . 18.集中体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有二心的对比句 是: , .。 19.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 . 20.女主人公自豪地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而以无比怨愤的心情,痛斥那个男子的负义行为的句子是: , 。 , .。 21.女主人公自从嫁给氓后,多年来家务繁重的语句是: , .。 22.女子自诉忙于家务而起早贪黑的句子是: , .。 23.表现女子勤劳贤惠持家的诗句 是: , . , .。 24.写出男子心满意足之后就凶暴起来的句子是: , . 25.写女子兄弟不理解自己的处境反而嘲笑自己的句子是: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26.女子反思这段无望的婚姻,发出自我嗟叹的感伤的句子是: , . 27.写女子不愿同氓终老的句子是: , . 28.以“淇”和“隰”的有界比喻凡事都有边际,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 , . 29.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 .。 30.写男子当年海誓山盟,如今却违背誓言的句子是: , .。 31.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她清醒、刚烈的性格的语句是: , . 32.《氓》多处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寓意,借物言情,其中“ , . “ , ”四句,借叶子由鲜嫩而至枯黄的景物变化来比喻出女主人公由青春貌美到年长色衰以及感情生活的变化。

中国地图出版社高一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章第四节伴性遗传

《伴性遗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举例说出性别决定的方式,概述伴性遗传。 (2)概述伴性遗传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得出结论的能力。 (2)通过对遗传图解进行观察、推理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综合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伴性遗传的规律。 2、难点:人类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和伴性遗传的规律。 三、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课件、微视频、启发式教学、层层递进问题引导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练习法、讲授法等。 四、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设置问题情境,“为什么动物分雌雄”“人为什么分男女”“为什么十只黄猫九只雄?”教师提出问题,暂不作解释,也不让学生回答,而是师生带着这些问题去探索。这样的设计,唤起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渐入“佳境”。并引出了本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伴性遗传,同时板书标题。第四节伴性遗传 (二)本节主要包括“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两部分内容。 第一部分:一、性别决定 主要介绍了1、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两种情况:XY型和ZW型。 先让学生观察人体细胞内46条染色体的形态,复习男性和女性性染色体的不同,并板书。后通过引导学生完成人类XY型性别决定图解来分析:性别决定的时间?生男还是生女决定于精子还是卵细胞?帮助学生理解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的关系;通过学生观察ZW型性别决定图解,引导学生区分XY型和ZW型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区别,并板书。

简单介绍2、其他性别决定方式 通过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分析蜜蜂的性别决定:受精与否 展示图片,白化病男女患病几率均等,与性别无关,通过色觉小测试,让学生观察色盲检查图,问学生这几张图里画的是什么?引出色盲。通过学生观看微视频,了解道尔顿发现红绿色盲的故事,从而引出红绿色盲病。展示社会调查:我国男性色盲患病率约 7 % ,而女性只有0.5 % ,由男女比例为什么不一致,引出伴性遗传,并板书。 第二部分:二、伴性遗传 结合图片分析XY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特点,引出 伴性遗传的概念。(此种方法符合当今建构主义的学 习观点,即从老的知识结构中生长出新的知识,形成 新的知识结构) 通过层层递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红绿色盲系谱图,已知Ⅰ-2为纯合体。 问题1: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 问题2:红绿色盲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X染色体上,还是位于Y染色体上? (针对以上的提问,学生可以先思考,后由学生代表回答、分析,可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和良好的合作态度和精神,最后由老师补充、完善即可。) 从而得出结论:红绿色盲病是伴X 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由学生讨论总结出:色盲是1、伴X隐性遗传,并板书。 让学生尝试写出男女色觉表现型和所对应的基因型,引导学生注意基因型的书写和表现型的描述。 女性男性基因型X B X B X B X b X b X b X B Y X b Y

(完整版)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_知识点整理最新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整理 第一专题知识整理 一、字词 1、读准下列加点的字。 沁(qìn)园春橘(jú)子百舸(g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 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开天辟(pì)地吝啬(lìn)(sè)嬉(xī)游澄(chéng)清召(zhào)唤凄(qī)厉不驯(xùn)明澈(chè)灰烬(jìn)脊(jǐ)骨不屈不挠(náo)摇曳(yè)睫(jié)毛瞳(tóng)孔曙(shǔ)光轻蔑(miè)惆怅(chóu)(chàng)给(jǐ)予 叮咛(níng)迂(yū)回眺(tiào)望撩(liáo)起喧(xuān)响坐标轴(zhóu)噼噼(pī)啪(pā)啪絮絮(xù)叨(dāo)叨狂妄(wàng)自信迷惘(wǎng )炫(xuàn)耀晨曦(xī)沉湎(miǎn)面面相觑(qù)宠(chǒng)爱溺(nì)爱怪癖(pǐ) 粘(nián)着你粘(zhān)贴抹煞(shā)摭(zhí)拾诧(chà)异横(hèng)蛮祈祷(qí)(dǎo)磕(kē)绊(bàn)颤(chàn)抖冰雹(báo)夭(yāo)折碾(niǎn)成引吭(háng)试啼自艾(yì)自怜焦灼(zhuó)干瘪(biě) 入不敷(fū)出藐(miǎo)视刻薄(bó)薄(báo)片啮噬(niè)(shì)吮(shǔn)吸恪(kè)守赐(cì)予钦(qīn)佩 教诲(huì)兢兢(jīng)刹(chà)那犄(jī)角擂(léi)鼓纤(xiān)巧瞠(chēng)目结舌商榷(què)忐忑(tǎn)(tè) 雏(chú)形斟酌(zhēn)(zhuó)甄(zhēn)别思忖(cǔn)妥帖(tiē)2、正确书写下列加点的字。 沁园春怅寥廓瞳孔遒曙光轻蔑沉湎晨曦摭拾急躁惆怅怙恶不悛翱翔磕绊淘汰蒙蔽恪守啮噬 斟酌甄别商榷思忖妥帖瞠目结舌犄角面面相觑干瘪残骸 3、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漫江:满江。百舸:大船。怅寥廓:由深思而激昂慷慨的心绪。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激扬文字:激浊扬清,抨击恶浊的,褒扬善良的。 粪土:名词用作动词,视……如粪土。到中流击水:江心水深流急的地方。

中国地图出版社地理七年级下册期中测试卷

地理考试卷 一、选择题(30分) 1.下列商品粮基地中以产小麦为主的是 6.我国的某山脉,山北以旱地为主,山南以水田为主,山北的耕作制度是两年三熟,山南是一年两熟,这条山脉是 A、天山 B、阴山 C、秦岭 D、南岭 9. 下列有关北京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按地形区分,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南部 B. 按干湿地区划分,北京属于湿润地区 C. 按温度带划分,北京属于暖温带 D. 按城市职能划分,北京主要是一个重工业城市 10. 我国稻米的集中产区是: A.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B.华北平原和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和珠江三角洲地区 D.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11. 下列铁矿产地中,距离沪宁杭工业基地最近的是: A、大冶 B、马鞍山 C、迁安 D、攀枝花 12. 香港地区的主要经济支柱是 A、加工工业 B、农业 C、对外贸易 D、旅游业 13. 青藏高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 A、有丰富的冰雪融水作灌溉水源 B、面积广大,土层深厚丰富 C、晴天多,日照长,太阳能丰富 D、湖泊星罗棋布 1.北京位于()平原的北部边缘。北京附近的长城是沿()山修筑的。 2.我国广大的北方地区能种植棉花、水稻等喜温作物,其原因是

7?台湾岛上最长的河流是(),最大的湖泊是()。。 8. 被人们誉为黄金水道”的是我国的();被人们称为天然鱼仓”的是我国的()海。 9. 辽阳是()工业基地中的工业中心,顺德是()工业基地的工业中心。 四、填表题(10分) 1?填表比较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6分) 地区温度带耕地类型主要粮食作物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 2填出下表中,我国三个地理界线之最”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 界线第二、三级阶梯 界线湿润、半湿润区 界线 五、乡土地理(10分) 一、选择题(共6分)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字词整理

高中语文必修一 字词整理 专题 一 沁(qìn)园春 橘(jú)子百舸(gě)争流怅寥廓(liáo)(kuò)峥嵘(zhēng)(róng)挥斥方遒(qiú)浪遏(è)飞舟开天辟(pì)地吝啬(lìn)(sè)嬉(xī)游澄(chéng)清召(zhào)唤凄(qī)厉不驯(xùn)明澈(chè)灰烬(jìn) 脊(jǐ)骨不屈不挠(náo)摇曳(yè)睫(jié)毛 瞳(tóng)孔曙(shǔ)光轻蔑(miè)惆怅(chóu)(chàng)给(jǐ)予叮咛(níng)眺(tiào)望迂(yū)回 撩(liáo)起喧(xuān)响坐标轴(zhóu)噼噼(pī)啪啪(pā)絮絮(xù)叨叨(dāo)狂妄(wàng)自信迷惘(wǎng)炫(xuàn)耀晨曦(xī)沉湎(miǎn)面面相觑(qù)宠(chǒng)爱 溺(nì)爱怪癖(pǐ)粘(nián)着你粘(zhān)贴 抹煞(shā)摭(zhí)拾诧(chà)异横(hèng)蛮祈祷(qí)(dǎo)磕(kē)绊(bàn)颤(chàn)抖冰雹(báo)夭(yāo)折碾(niǎn)成引吭(háng)试啼 自艾(yì)自怜焦灼(zhuó)干瘪(biě)入不敷(fū)出藐(miǎo)视刻薄(bó)薄(báo)片啮噬(niè)(shì)吮(shǔn)吸恪(kè)守赐(cì)予钦(qīn)佩 教诲(huì)兢兢(jīng)刹(chà)那犄(jī)角 擂(léi)鼓纤(xiān)巧瞠(chēng)目结舌商榷(què)忐忑(tǎn)(tè)雏(chú)形斟酌(zhēn)(zhuó)甄(zhēn)别思忖(cǔn)妥帖(tiē) 专题二 跋涉(báshè) 闲暇(xiá) 斑斓(lán) 狭隘(ài) 慰藉(jiè) 麻痹(bì) 钥(yào) 戕害(qiāng) 符箓(lù) 时髦(máo) 恢(huī)宏木直中(zhòng)绳槁暴(pù) 参省(xǐng) 骐骥(qíjì) 跬(kuǐ)步舟楫(jí) 锲(qiè)而不舍契(qì)约强弩(nǔ) 君子生(xìng)非异也镂(lòu) 句读(dòu) 官盛则近谀(yú) 郯子(tán) 老聃(dān) 蟠(pán) 以贻(yí)之 苌弘(cháng hóng) 真知灼(zhuó)见卓(zhuó)越炽(chì)热疑窦(dòu) 器皿(mǐn) 谄(chǎn)媚焚膏继晷(guǐ) 熟稔(rěn) 心无旁骛(wù) 城垣(yuán) 专题三岁亦莫(mù)止玁狁(xiǎn)(yǔn) 不遑(huáng) 载(zài)饥载(zài)渴靡盬(mǐ)(gǔ) 忧心孔疚(jiù) 我行不来(lài) 骙骙(kuí) 小人所腓(féi) 象弭(mǐ) 雨(yù)雪霏霏喧嚣(xiāo) 筏船(fá) 寰宇(huán) 肴馔(yáo)(zhuàn) 神裔(yì) 宅邸(dǐ) 眷念(juàn) 绮窗(qǐ) 魂牵梦萦(yíng)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名句默写背诵完整

高一名篇名句默写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背诵全诗)毛泽东 1、看万山红遍,,漫江碧透,。 鹰击长空,,万类霜天。 2、,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3、携来百侣曾游,。 4、恰同学少年,,书生意气,。 5、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6、曾记否,到中流击水,。 ★雨巷(背诵全诗)戴望舒 1、撑着油纸伞,独自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姑娘。 2、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忧愁, ,。 3、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4、在雨的哀曲里,,,消散了, 甚至她的,。 ★再别康桥(背诵全诗)徐志摩 1、寻梦?,, 满载一船星辉,。 2、但我不能放歌,;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3、,;,不带走一片云彩。4、,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5、,油油的在水底招摇;,!6、,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烛之武退秦师(背诵全文) 1、,不仁;,;,不武。★记念刘和珍君(背诵二、四节)鲁迅 1、真的猛士,,。 2、惨象,;流言,。 3、沉默呵,沉默呵!,就在沉默中灭亡。 4、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

★荆轲刺秦王(背诵易水送别) 又前而为歌曰:“,!” ★鸿门宴《项羽本纪》 1、所以遣将守关者,。 2、今者项庄拔剑舞,。 3、,大礼不辞小让。,,?★其它 1、,后事之师。 2、,行而不远。 必修二 ★荷塘月色(背诵四至六段)朱自清 1、叶子出水很高,。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2、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峭愣愣如鬼一般;,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1、,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不见复关,。既见复关,。 3、桑之未落,。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桑之落矣,。 5、女也不爽,。士也罔极,。 6、三岁为妇,靡室劳矣;,靡有朝矣。 7、总角之宴,。,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采薇(背诵末章)《诗经》 1、昔我往矣,。今我来思,。行道迟迟,。,! ★离骚(背诵全文)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2、亦余心之所善兮,。,终不察夫民心。,。 3、忳郁邑余侘傺兮,。,余不忍为此态也。4、制芰荷以为衣兮,。不吾知其亦已兮,。5、民生各有所乐兮,。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孔雀东南飞(背诵九至十二段,二十四至二十六段)《玉台新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