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亚非文学名家作品

亚非文学名家作品

亚非文学名家作品
亚非文学名家作品

亚非文学名家作品

1泰戈尔

泰戈尔,印度诗人、哲学家,1913 年凭借《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见解,代表著作《新月集》(初中)《吉檀迦利》(初中)《飞鸟集》。

(1)泰戈尔诗歌创作的特色(小学、高中)

第一,将抽象的思想观念、深邃的哲理意识和无形的精神活动变成生动可感的、具体有形的艺术形象。善于通过拟人化和形象化的艺术手段表达自己的思想意图。如《吉檀迦利》是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这是一部典型的宗教性的文学作品,它是献给神的歌,是一部充满了哲学思想的颂神色彩的抒情诗。

第二,融抽象的哲理性和浓郁的抒情性于一体。泰戈尔的诗歌流传最为广泛的是他的抒情诗,这些饱含激情的抒情诗中往往充满了深邃的哲理但同时又漫溢着浓厚的抒情性。

第三,由于泰戈尔的诗歌创作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因此他的诗歌突破了浪漫主义直抒胸臆和现实主义客观白描的惯用手法,往往用象征主义的手法将抽象的意念和内心世界的变化借具体物象来暗示或显现。

第四,诗人还喜欢用短小的诗句表达深远的思想和哲理,并且也喜用寓言来传达思想,这也是印度传统文学的表现形式之一,是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2)《新月集》

诗集中,诗人生动描绘了儿童们的游戏,巧妙地表现了孩子们的心理以及他们活泼的想象,把人们带到了一个纯洁美丽的儿童世界,勾起了人们对于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和向往。

(3)《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亚洲第一诗人”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其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2.马尔克斯

马尔克斯,生于哥伦比亚的阿拉卡塔卡,小说家。马尔克斯将现实主义与幻想结合起来,创造了一部风云变幻的哥伦比亚和整个南美大陆的神话般的历史。著有《恶时辰》《百年孤独》等。

《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被誉为“再现拉丁美洲历史社会图景的鸿篇巨著”,描写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反映了拉丁美洲一个世纪以来风云变幻的历史。作品融入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了现实与虚幻,展现出一个瑰丽的想象世界,成为20 世纪最重要的经典文学巨著之一。

小说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其一,现实主义和现代主义相结合。作家把现实和神话、传说、梦幻

杂糅在奇谲多变的情节发展之中,打破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人间与鬼域的界限,置人物于更广阔的天地中,使人物、事件具有跨时空的更大容量。

其二,象征、暗示手法的大量运用。如全村得健忘症,为了生活,人们不得不在各种物品上贴上标签。作家这样写的目的是暗示大家要牢记容易被人遗忘的历史。

3.海勒

约瑟夫?海勒,美国小说家,成名作长篇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长篇小说有《出了毛病》等。海勒是美国“黑色幽默”的代表作家,《第二十二条军规》是一部轰动欧美文坛的小说,西方评论家誉之为“60 年代最好的一部小说”。

《第二十二条军规》内容梗概: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一支空军中队的内部的专横、残暴、贪婪和人们受到迫害,反映了现代社会各种权势的利欲的争夺。尤索林是一个正直、爱国的军人,因作战勇敢升为上尉。不久他发现周围的那些长官只为自己争权、发财,不惜牺牲士兵的生命;他们之间在名、利、权的争夺中互相拼命,其优胜者,是那些自私、狡猾、狠心的坏蛋。由这批人形成的官僚体制却用“正义、爱国、为公众服务”的字眼美化自己。尤索林决定退出这场战争。根据第二十二条军规:疯子可以停止飞行,只要自己提出要求就行。但同时又规定:如果本人感到作战有危险,提出停止飞行的,就证明不是疯子,还得飞行。这不仅置人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而且预示着一旦卷进这种生存环境,就别想轻易出来。

作品通过超现实的描写,以存在主义的观点,写出了一幅喻指人类世界疯狂、混乱的图画,并对这个世界的荒谬报以嘲笑和无可奈何的态度。海勒开辟了欧美讽刺小说的新写法,采用超现实的角度,用夸张的手法将现实漫画化,并把幽默、荒诞、无可奈何的讽刺综合在一起,影响了一批作家,成为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黑色幽默文学流派的代表人物。而“第二十二条军规”这个语汇,作为“无法摆脱的困境”的代名词,已为美国人在日常口语中广泛运用。

4.紫式部

紫式部,日本平安时代著名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出身贵族文人世家,父兄皆善汉诗、和歌。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源氏物语》(初中),作品描写人物心理细腻,文字典雅,情节曲折,被认为是世界最早的长篇小说,对往后日本文学之影响极大。

《源氏物语》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在日本开启了“物哀”的时代。小说描写了平安时期日本的风貌,揭露人性与宫廷斗争,反映了平安时代的宫廷生活。

5.川端康成

川端康成,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只鹤》等。1968 年凭借《雪国》《古都》《千只鹤》三部作品获诺贝尔文学奖。

(1)《伊豆的舞女》的艺术特色(小学、高中)

《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早期的代表作,也是川端康成自传性的短篇小说。

第一,《伊豆的舞女》塑造了单纯的青年学生形象,他善良,未受到世俗的坏影响,表现在对艺人没有轻视只有好感上,对舞女也是纯洁的。女方天真无邪,在与男主人公相处中得到表现。这是一篇青春颂歌,它讴歌了男女主人公纯真美好的交往和感情,表现作者对青春和生活的热爱。

第二,《伊豆的舞女》是川端康成将他自己在旅途中与舞女产生恋情的自身经历进行艺术加工写就的,小说采用的是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与聚焦者相重合的叙述方式,即固定式内聚焦。在第一人称人物聚焦者讲述的故事中,许多是以回忆过去的方式进行的,包括回忆多年以前发生的往事。

第三,在作品中,作者善于用洗练的笔调来描绘自然的清新、恬静与纯美,并通过自然色调与气氛来映衬人物的活动与心理。作品没有大段的景色描写,而是在展开故事的同时,描绘了远离闹市的伊豆那重叠的山峦、原始森林、深邃的幽谷、蜿蜒曲折的山路以及供人们憩息的茶馆,这就给这个纯朴的故事设置了一个最适宜的环境,使自然的纯静与20 岁的“我”和14 岁的“舞女”之间那种纯真之恋造成对应。

(2)《雪国》的艺术特色(小学、高中)

强调表现感受,把感受融入诗一样的意境中。具体表现为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继承日本古典文学重视人物心理的传统,在细腻描写人物心理活动方面,有其独到之处。在

《雪国》中巧妙运用自由联想这种独特的心理描写法,把驹子的形象放到岛村的脑海里去,让岛村在遐想中强化和美化驹子的形象,从而也就细腻地反映了岛村本人的性格和品质。

第二,在结构上借鉴西方“意识流”的创作手法,突破时空的连贯性,主要以人物思想感情的发展或作者创作的需求作为线索,展开叙述。《雪国》在总体上基本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在某些局部又通过岛村的自由联想展开故事和推动情节,从而适当地冲破了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形成内容上的一定跳跃,使作品波澜起伏。

第三,作品鲜明地体现了“新感觉派”所主张的以纯粹的个人官能感觉作为出发点,依靠直觉来把握事物的特点。比如《雪国》结尾描写叶子在蚕房火灾中为救出孩子而献出生命的一段情节,依靠直觉写得既悲且美。

6.塞缪尔?贝克特

塞缪尔?贝克特,二十世纪法国作家,荒诞派戏剧的重要代表人物。小说以惊人的诙谐和幽默表现了人生的荒诞、无意义和难以捉摸,其中的《马洛伊》三部曲最受评论界重视,被称为二十世纪的杰作。1969 年因“以一种新的小说与戏剧的形式,以崇高的艺术表现人类的苦恼”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代表作《等待戈多》。

《等待戈多》是戏剧史上真正的革新,也是第一部演出成功的荒诞派戏剧。贝克特以戏剧化的荒诞手法,揭示了世界的荒谬丑恶、混乱无序的现实,写出了在这样一个可怕的生存环境中,人生的痛苦与不幸。它是一部反传统、反理性的两幕剧。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非理性

的世界。剧本通过两个流浪汉永无休止而又毫无希望的等待,揭示了世界的荒谬和人生的痛苦,表现了现代西方人希望改变自己的生活处境但又难以实现的绝望心理。

7.迦梨陀娑

迦梨陀娑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印度古代最著名的诗人和剧作家,代表作诗剧《沙恭达罗》(初中)。

《沙恭达罗》描述的是一位国王豆扇陀和净修女沙恭达罗之间感人而热烈、幸福美好而曲折离奇的爱情故事。作者用戏剧的语言把它变成舞台艺术,使之成为古印度梵文古典文学最重要的作品和世界古代文学最高的成就之一,深受世界各国读者的喜爱。

戏剧热情地赞扬了自由、真挚、浪漫的爱情,给了我们许多美的艺术享受。尽管如此,爱情并不是艺术的全部,戏剧在向我们描述故事的时候也或暗或明地向我们展示了其他许多非艺术但却有重要的东西。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