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VOI管理模型

VOI管理模型

VOI管理模型
VOI管理模型

VOI管理模型

VOI(Vendor Owned Inventory,供应商拥有的库存)

VOI基本概念解析

VOI,即Vendor Owned Inventory,供应商拥有的库存,是企业实现供应零库存的一种常见模式。其基本实现形式为:供应商按照一定的计划组织备货,并把物料补充到企业可直接取用的仓库中。此时,对应物料的所有权仍然属于原供应商,还不算是企业的资产。但企业可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时领用,并在领用出库时实现物权转移。最后,企业按约定的结算期限与供应商按实际领用量进行结算。

由此可见,在VOI模式的核心在于交易双方对往来商务模型的变更,并由此引申出物流模式的变化。从整个实现阶段看,是双方先有计划型的商务模式协同,然后实现物流运动,最后在实际耗用时实现商流运做。在VOI管理模式下,物料的所有权虽然还属于供应商,但使用控制权在于用户,而且这部分库存也要参与用户企业的物料计划运算。这种管理模式,对供应商而言,相当于是销售渠道管理中的寄售;对企业而言,这些库存是供应商委托的库存,是VOI。这样,实际运用中,企业可同时与上游供应商做VOI协同,并与下游客户做寄售管理。

VOI管理模式,对用户企业而言实现了物料的零财务库存和零提前期供应,粗看之下,供应商是处于完全不利的地位。但是,通过企业和供应商的计划信息的有效协同,供应商可更有序地组织自己的生产和供货,从而控制生产和物流成本。在一定的模式下,还可进一步降低自己的仓储管理费用。

VOI管理模型实现的关键

VOI的管理模型,其实现的关键在于企业和供应商的计划信息协同(前提是二者的商务协同),企业,也就是需求方要按一定的形式把自己的需求发布给供应商,供应商按计划主动补货。计划的发布一般有两种常见的形式:

1、产品计划与BOM模式

企业通过自己的网络系统,定期或不定期发布产品的需求计划。供应商通过需求方开放的网络客户端登录系统,自己选择产品计划,并根据BOM运算MRP,产生即时的物料需求计划。供应商可下载或同步该需求计划到自己的信息系统,并按该需求计划的近期需求补货,按中长期需求组织备货。

这种模式在使用中有一定的条件和限制:运算中不考虑物料的当前库存和半成品的库存,以及相关的预计入库及出库;一个物料在某一个具体BOM中只有一个VOI供应商,计划展开后每个供应商只看到自己的需求;或者,用户企业对这类物料定义一个供应商BOM,每个供应商都按自己的供应商BOM展开需求计算。无论是标准BOM还是供应商BOM,默认对供应商都是透明的,供应商直接选择产品计划运算即可;

因此,该模型比较适用于企业的BOM结构简单(层次少,或中间件全部虚拟,或中间件不考虑实际库存),而且对产品计划的更新有一定的要求。同时,虽然BOM做了供应商化和透明化处理,仍然存在泄露公司机密的风险,因此,特别适用于集团内部公司自己往来的情况。

2、采购计划模式

企业通过需求方自己的网络系统,定期或不定义发布对各个供应商的物料需求计划,或者说是采购计划。供应商通过需求方开放的网络客户端登录系统查询企业对自己的采购计划,然后按该需求计划的近期需求补货,按中长期寻求组织自己的备货生产计划。当然,在企业的信息系统不能提供有效支持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网站下载文件或直接以邮件形式发送的模式。企业间如果能通过数据借口甚至EAI模式实现应用数据互连,则更能促进该模式的实施。

采用这种模式,企业,也就是需求方需要自己先运算出物料的需求计划,然后按一定规则进行对各个供应商的需求计划分配,最后发布针对各个供应商的采购计划。供应商登录后,只能看到与自己相关的计划。

这种模式,因为隐藏了需求方自己的很多管理细节,应用比较普遍,特别在大型的制造业企业中。

VOI管理模型的模式选择

在VOI管理模型中,作为一个仓库管理模式,可以从一个相对阶段来看,是先有物流,再有商流。对物流中的仓库管理,在实际业务中可有以下几种主要的模式选择:

1、供应商直接使用企业自有的仓库,企业直接负责仓库的收发,供应商不需要明确库存存储和管理的细节,也不需要向企业支付仓库管理费和租金;这也是供应商最能够接受的一种VOI实现;

2、供应商直接使用企业自有的仓库,企业直接负责仓库的收发,供应商不需要明确库存存储和管理的细节,但需要向企业支付仓库管理费和租金;

3、供应商在企业附近租赁或自建仓库,自己负责仓库收发管理,自己承担库存保持费用,但收发记录必须同步用户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

4、供应商租用其它专业物流公司的仓库,委托其做全局物流管理,由物流公司全权负责对应物料的运输、仓储、配送、包装、装卸、流通加工等物流活动。在当今第三方物流管理和企业零仓库思潮下,这种模式越来越常见。这就需要供应商、用户企业和物流公司实现有效数据共享和同步。

目前,在集团型企业管理中,逐渐出现由一个物流公司统一物料的运输、仓储、配送等物流管理,同时为多个制造公司提供物流服务的模式。供应商直接把物料委托物流公司进行管理,物流公司向供应商和制造公司收取物流费用,这也是集团VOI一种实现形式;

[编辑]

VOI模型对信息系统的主要影响

除去前面的信息发布和同步外,VOI模型对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其它影响主要在存货管理和应付结算上。

1、存货管理

传统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仓库中的物料都是企业自己的存货,或是企业在检待转的物料。在这种模式中,信息系统不需要区分哪些库存是供应商的,哪些是企业自己的。而VOI模式对这一假设进行了颠覆,即此时仓库中的物料,有的是供应商的,有的是自己的,而且同一物料的供应商允许有多个。信息系统必须做出一定的调整来适应这个管理变革,主要的调整思路包括以下几种:

①在库存中增加所有者属性

所有者为企业自己或相关供应商。这个思路最彻底,但改动也最大,几乎涉及到了所有的库存交易、库存报表和财务相关报表,一般还要增加专门用于物权转移的委托订单,不推荐使用。

②对每个供应商在仓库中设置逻辑库位

在仓库的库位上做区分,在仓库中为每个做VOI管理的供应商设置逻辑库位,库位的编码设置为供应商编码,同时可设置库位的属性为VOI。此方案的改动比较小,但限制了库位的使用用途;同时要求系统能提供分仓、分库位的库存核算功能;

③在批号中设置供应商编码或采购计划号的方式

类似把库位设置为所有者编码的形式,但是在物料的批号上做区分。简单的方式是在批号上只记录所有者编码,复杂的方式是在批号上记录采购计划号或所有者编码的同时,还同时记录物料的自有批号。这种模式限制了VOI物料一定要做批号管理,但处理上也最灵活,但也要求系统具备分仓分批的核算功能;

④对进行VOI管理的物料直接使用仓库进行区分

在逻辑上,把领用前的物料设置在单独的HUB类型(中枢类型)的仓库,实际领用时再转移到正式的仓库。这种模式一般限制一个物料只有一个VOI供应商。当然,如果配合批号的设置,可进行灵活扩展。

2、结算模式

在VOI模式下,由于是企业实际领用后才实现物权的转移,所以对进行VOI管理的物料的出入库,要做一定的业务类型区分,即要区分哪些是补货入库/退货出库,哪些是实际的消耗,哪些是消耗回冲(如生产退料)等。当消耗/回冲类型的库存事务发生后,实现物料的物权转移,产生/回冲对供应商的业务应付。这方面也存在两种处理AP的模式:

①PO入库模式

按结算期限和条款,定期(如按月)提前创建一张对具体VOI供应商的空白采购订单。

在每笔领用的交易发生后,按交易数量在计划入库单(PO)中增加一条对应的PO分录,再按PO执行收货入库(最好是自动),最后根据入库单形成应付帐款和相关帐龄。这种模式最能反映企业的财务习惯,但需要信息系统至少能提供分仓核算支持,即分开VOI管理的仓库和PO正式入库的仓库。使用PO是为了促使实际运做中的商流、信息和资金流顺畅清晰,实际物流可从补货仓库直达生产线。

②直接开票模式

对实际的库存领用消耗,统一开具内部采购发票,根据发票形成应付帐款,计算帐龄。这个模式看似简单,但对存货而言,如果只根据出库消耗开发票结算就等同于只有发出没有收入。按此推理,就需要对企业的存货收发报表做特殊处理,而且需要财务报表做特殊处理,或者对这类业务直接修改财务记帐的科目模版设置及库存交易设置,以满足收入发出的标准过程。

组织管理措施

1.项目组织管理方式 建立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共同参与,责、权、利明确的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本项目的组织单位是山东北方民爆器材有限公司,课题承担单位包括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技术研发单位。在项目组织单位的统一领导下,课题承担单位各行其责,共同开展项目的研究、示范工作。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项目建议的整体框架,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总体规划要求,落实项目各项任务,提供项目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课题验收。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的需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对开展课题的研究、示范工作,提供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织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报告课题执行情况,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2.项目管理协调机制 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充分调动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项目将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专家组,构建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管理协调组织体系。(1)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项目组织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和课题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数据资料汇总,依据任务书的要求对各参加单位承担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2)专家组专家组由项目所在领域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等组成,对项目的研究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等提供咨询。 3.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绩效考评制度和系统开发的质量控制等制度,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实施定期召开项目协商会议,确定项目的总体规划、技术方案;对项目实施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由项目组织单位进行协调,在征求专家组意见的基础上,及时组织提出问题的解决方案,并督促相关单位纠正、改进。对项目系统开发过程中产生的技术文件(如技术报告、考察报告、程序源代码、调试与排错过程、测试方案、率定和验证报告、验收鉴定报告等)建立技术档案,保证系统研发过程的可追溯性;系统研发将严格遵循详细设计报告→模块编程→构件测试→构件耦合→系统率定→系统验证→系统试运行等步骤要求,邀请主要用户进行构件测试,保障系统的可应用性。 2.产学研联合机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需要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企业多方的共同参与。科研院所、高校和企业在技术、人才、市场和资金等方面各有优势。产学研结合有利于发挥几方面各自的优势,提高技术创新的效率和速度,最终将产品及成果成功推向市场。该项目采用以公司为主导、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产研合作模式。制造企业积极开发、测试,与科研机构和高校联合开展技术创新、软件研发、支撑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各项工作,发挥集群竞争合作优势,并通过示范单位充分合作,推动人才、技术、资本和市场的有效结合,形成行业主管领导,应用单位拉动,“产—学—研”联合创新机制。 3.知识产权与成果管理及权益分配 (1)按照国家科技成果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科技成果登记办法》,实行国家科技计划重大成果报告制度,项目实施过程中取得重大成果时,及时,向科技部的计划管理机构报告。并根据科技成果特点,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适时选择申请专利、进行著作权登记等适当方式予以保护。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编号:SM-ZD-96562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 法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1范围 1.1为了指导、规范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和日常系统操作管理,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水平,规范化操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办法适用公司信息大区所有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IX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及HP UNIX系统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企业新管理模式分析 一、引言管理与人类几乎同时产生,它产生于人类社会的共同劳动和集体协作。作为整合、优化资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产力,特别是在当今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网络经济、知识经济作用凸显的年代,管理显得尤为重要。由于企业经营环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纪以来,有三种因素对企业的经营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其一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新经济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其三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网络经济的出现。在这三种因素的作用下,企业外部环境日趋开放,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如何加强管理,应对新经济环境下的激烈竞争,这既向我国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更为企业提供了实现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本文将对这三种因素给企业管理带来的机遇、挑战及应对措施进行分析研究。二、企业管理面临知识管理的挑战世界经济的发展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它的发展直接依赖于知识的创新、传播和应用。随着知识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也日益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环境的变化将对企业管理产生巨大影响,从而推动着企业管理的不断创新。1.知识经济将使企业的管理基础向知识资本转变。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形态的转换,企业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迄今为止,企业管理经历了以经验管理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学管理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为管理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现代管理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识管理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知识管

理咨询公司的认为知识管理包括强调技术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识管理和更多考虑人力资源和过程主动性的第二代知识管理。)企业知识管理就是将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分析企业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运行规律,以知识资源和知识资本当作提高其他资源和资本使用效率的枢纽,以实现各种类型资本同时增值的管理思想、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就一个企业而言,知识有内部知识和外部知识两种形态,企业可以借助现代的信息技术和手段,建立公司外部知识网络和企业内部网络,以建立递增收益网络;并通过设立知识仓库、建立专家系统、建立决策支持系统和建立知识联盟,有效地管理、利用现有的和潜在的知识资源,增强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提高其竞争力。由于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基础的,知识在增加产品或服务的附加值方面所起的作用正在成为企业最为关注的,也是决定企业生存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从而对企业知识资源的管理即知识管理已上升为企业管理新的重心。而知识管理是以网络化、数字化、信息化、知识化为基础,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干,以知识创新为核心的一种全新管理模式。2.知识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知识经济发展的主导要素是人才,人对知识的掌握和驾驭以及由此而带来的企业管理创新,使人在经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变得更加突出和重要,把人当作一种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特殊资源来最大限度地发掘、科学地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管理的一项重大使命。这些变化表明:知识经济条件下,以人为本,个人与企业共同发展是企业管理的新理念,

房地产公司多项目开发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分析

房地产公司多项目开发最有效的管理模式分析 [日期:2007-04-11] 喜欢中国地产商,请向您的朋友推荐,谢谢[字体:大中小] 2007房地产策划方案大全--《房地产策划方案1000例》 在新的市场政策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很难再通过土地储备而“坐享”土地增值收益,企业投资收益越来越依赖于房产开发。项目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率越来越低,将是市场主要特征之一。这意味着,要想持续、快速、稳健发展,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追求规模效益。因此,实施多项目开发并最大可能地提高项目附加值和利润率成为开发企业的必然选择。 根据兰德企管研究室2006年10月的市场调查结果,在随机选取的300家各类典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中有84%的企业在同时进行多项目开发,有15%的企业同时开发的项目数量在5个(含)以上;其中,73家房地产上市全部进行多项目开发,资质一、二级企业中90%进行多项目开发。可以说,多项目开发是当前房地产市场的最主要特征,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 “多项目开发综合症” 多项目开发下,特别是多项目开发初期,许多企业都存在一些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公司与项目部(项目公司)之间职权分工不明确,工作接口关系不清晰; ◎公司本部的支持和管理职能不能有效发挥,难以对项目部实施有效考核; ◎项目部(项目公司)受项目经理的“人治”影响较大,或者过于依赖公司,或者不愿服从公司管理; ◎项目部(项目公司)的执行力较差,计划、方案、指令等的执行结果往往有较大偏差; ◎与股东、供方等合作单位的公共关系不融洽; ◎人力资源、资金供应紧张,既有资源又不能实现共享; ◎对企业品牌建设贡献不大,等等。 这些问题是“多项目开发综合症”的主要特征,所导致的结果往往是:工作效率低,目标偏差率大(特别是计划成本、利润目标)。 一家上海著名开发企业的董事长说:“公司正在运作的项目有八个,其中六个在外地,即使是每月每个项目去一趟,二十天就没了,公司一大堆事也要处理,还要跑地、跑钱、跑关

第一章 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及职责

第一章服务体系组织架构及职责 一、目的 规范五菱工业公司服务体系各部门职责,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五菱工业公司的售前、售中及售后服务所设置的服务部门。 三、术语 无 四、引用文件 无 五、业务结构

六、职责 6.1服务网络科 负责服务商的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经理及服务商评价及整改实施。下辖服务网络、配件管理、结算索赔、客户关系等模块。 6.1.1客户关系模块职责

●负责受理用户咨询(产品性能、特点、标准和价格),为用户提供支持; ●负责受理用户求助和投诉,及时传递至相关部门处理并监督实施; ●负责组织收集、整理产品投诉案例; ●负责建立用户信息,并归类管理,进行跟踪回访服务。 6.1.2服务网络管理模块职责 ●负责服务网络的规划、开发与管理; ●负责服务商的整改推进; ●负责组织与实施对服务商的考评; ●负责对服务商提供业务支持; ●负责服务商的培训工作指导。 6.1.3索赔结算管理模块职责 ●负责服务商质量保证服务费用审核及结算管理; ●负责三包故障件回收、验证及索赔管理; ●负责三包旧件库管理。 6.1.4配件供应管理模块职责; ●负责服务商的配件供应; ●制定和实施配件销售政策和管理政策; ●不断优化配件物流方案,提升配件响应速度。 6.2服务保障科 负责提供服务经理及服务商技术支持,培训。下辖技术质量、售后工程等模块。 6.2.1技术质量模块职责 ●负责服务商的维修技术支持; ●质量信息的收集及反馈; ●组织与协调对产品特殊事件进行技术分析和鉴定; ●组织、协调对典型维修技术案例和技术难题的分析;

●现场解决维修技术疑难问题、技术鉴定处理。 6.2.2售后工程管理模块职责 ●售后三册的改进意见收集、维护、更新和发布; ●售后技术服务措施的备案管理和发布。 6.3服务经理 ●负责辖区内服务网络的规划建议及实施; ●负责对辖区内服务商的管理,并提出考核建议; ●负责辖区内客户、服务商的培训; ●负责辖区内质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反馈。 6.4服务商 ●按照委托授权的范围开展服务工作; ●享受优惠价格购买我公司专用配件; ●有权获取我公司产品资料、技术资料及服务资料,接受我公司技术培训; ●按照要求开展服务工作,满足客户服务需求; ●完善自身建设,为辖区客户提供主动、及时、有效的服务; ●负责客户资料的建档并开展回访; ●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并及时反馈; ●负责服务旧件的分类、包装及发运; ●配合我公司开展的各项市场服务活动,维护我公司及产品的形象。

研发组织管理制度

北京惠能达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组织管理制度 第一条目的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有效进行“技术创新”工作,实施公司“科技兴企”的重要政策,根据公司具体情况同,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促进企业高新技术产业生产的研发项目。 第三条职责 公司的研发部负责公司产品的研发工作,新产品的研究,技术管理,以及公司的技术发展的总体把握。管理公司产品整体技术的发展轨迹,以及产品的研发进度,同时对研发的成本进行控制。 一、管理权限:受总经理委托,行使对公司技术引进、新产品开发研究、新 技术推广就用、技术指导与监督等全过程听管理权限,并承担执行公司规章制度、管理规程及工作指令的义务。 二、管理职能:负责对公司产品实行技术指导、规范工艺流程、制定技术标 准、抓好技术管理、实施技术监督和协调的专职管理部门,对所承担的工作负责。 第四条立项程序 一、原则 产品研发是企业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实现“生产

一代、试制一代、研发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企业产品发展方向,产品优势、开拓新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等方向能否顺利实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加强对公司新产品开发和产品改进工作的管理,加快公司技术积累、打好技术基础、加快产品研发速度、完善指导产品研发工作,既要讲求经济效益,又要讲求社会效益和资源环保效益。 二、程序 1、研发部根据公司长期发展规划,调查国内外市场和重要用户的技术现状 和改进要求,为满足市场需求研发的不同于公司现已生产的产品和在公 司已批量生产的某种产品基础上,在每一季度初发布提出研究方向和重 点任务。 2、各相关部门根据《产品研究重点》结合本公司生产经营需要,再通过市 场评估、设备评估、生产力评估、产品检验能力评估、产品的技术发展 方向和动向、市场动态及发展产品具备的技术优势,向研发部提出《科 技研究开发项目申请表》和项目开发可行性分析报告。 3、研发部根据公司当年生产情况组织专家对申报项目进行评议和筛选,根 据其重要性和创新性分为A、B、C三类: A类:在公司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引再创新的项目,其实 施技术难度大,开发创新(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技术)内容较 多的项目,总体技术水平达到部分国际领先水平以上。 B类:在引进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创新,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先 进水平。 C类:为公司改进创新项目,创新技术在公司内部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配置管理计划-xxxxxx系统

. 配置管理计划******系统

修订页版本控制

目录 目录 ........................................................................................................................................... - 3 -1.引言............................................................................................................................................ - 4 - 1.1编写目的 (4) 1.2适用范围 (4) 1.3参考资料 (4) 1.4术语表 (4) 2.配置管理人员与责任 ................................................................................................................. - 5 - 3.用于配置管理的软硬件资源...................................................................................................... - 6 - 4.配置库结构与权限 ..................................................................................................................... - 6 - 4.1配置库列表 (6) 4.2配置库结构 (6) 4.3配置库操作权限 (6) 5.配置项计划 ................................................................................................................................ - 7 - 6.基线计划 .................................................................................................................................... - 7 - 7.配置库备份计划......................................................................................................................... - 7 -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发表时间:2018-11-26T16:09:26.697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月中作者:赵亮 [导读]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 (深圳巴士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 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全新企业管理模式与旧模式的区别 2.1 企业本质改革 2.1.1 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 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 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 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 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 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 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 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组织管理措施方案

1.组织管理措施 本项目在认真执行《XXXXXXX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1.项目组织管理方式建立项目牵头组织单位和课题承担单位共同参与,责、权、利明确的项目组织管理形式。本项目的组织单位是中国农业大学,课题承担单位包括研究院所、高等院校和企业等技术研发单位。在项目组织单位的统一领导下,课题承担单位各行其责,共同开展项目的研究、示范工作。组织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项目建议的整体框架,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总体规划要求,落实项目各项任务,提供项目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课题验收。课题承担单位的主要职责是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的需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对开展课题的研究、示范工作,提供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织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报告课题执行情况,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2.项目管理协调机制面向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的区域物流信息共享服务技术研发与示范涉及大量的企业,必须建立有效的管理协调机制,才能充分调动各参与单位的积极性。项目将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和专家组,构建职责分明、运行高效的管理协调组织体系。(1)项目管理办公室项目管理办公室由项目组织单位有关管理人员和课题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项目执行过程管理,数据资料汇总,依据任务书的要求对各参加单位承担的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2)专家组专家组由项目所在领域的技术专家、经济专家、管理专家等组成,对项目的研究方案和重大技术问题等提供咨询。3.建立有效的协商机制、绩效考评制度和系统开发的质量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示例 作者:赵文锋计划名CADCSC软件配置管理计划 项目名中国控制系统CAD工程化软件系统 项目委托单位 代表签名年月日 项目承办单位 代表签名年月日 1 引言 1.1 目的 本计划的目的在于对所开发的CADCSC软件规定各种必要的配置管理条款,以保证所交付的CADCSC软件能够满足项目委托书中规定的各种原则需求,能够满足本项目总体组制定的且经领导小组批准的软件系统需求规格说明书中规定的各项具体需求。 软件开发单位在开发本项目所属的各子系统(其中包括为本项目研制或选用的各种支持软件)时,都应该执行本计划中的有关规定,但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对本计划作适当的剪裁,以满足特定的配置管理需求。剪裁后的计划必须经总体组批准。 1.2 定义 本计划中用到的一些术语的定义按GB/T 11457 和GB/T 12504。 1.3 参考资料 ◆GB/T 11457 软件工程术语 ◆GB 8566 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 ◆GB 8567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 ◆GB/T 12504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 ◆GB/T 12505 计算机软件配置管理计划规范 ◆CADCSC 软件质量保证计划 2 管理

2.1 机构 在本软件系统整个开发期间,必须成立软件配置管理小组负责配置管理工作。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属项目总体组领导,由总体组代表、软件工程小组代表、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项目的专职质量保证人员以及各个子系统软件配置管理人员等方面的人员组成,由总体组代表任组长。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在业务上受软件配置管理小组领导,在行政上受子系统负责人领导。软件配置管理小组和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必须检查和督促本计划的实施。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有权直接向软件配置管理小组报告子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情况。各子系统的软件配置管理人员应该根据对子项目的具体要求,制订必要的规程和规定,以确保完全遵守本计划规定的所有要求。 2.2 任务 在软件工程化生产的各个阶段中,与本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全部信息在软件开发库存放,与前面各个阶段的阶段产品有关的信息则在软件受控库存放。在研制与开发阶段的阶段产品的过程中,开发者和开发小组长有权对本阶段的阶段产品作必要的修改;但是如果开发者或开发小组长认为有必要个性前面有关阶段的阶段产品时,就必须通过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办理正规的审批手续。因此,软件开发库属开发这个阶段产品的开发者管理,而软件受控库由项目的配置管理小组管理。软件经过组装与系统测试后,应该送入软件产品库,如欲对其修改,必须经软件配置管理小组研究同意,然后报项目总体组组长批准。关于软件配置要进行修改时的具体审批手续,将在第条中详细规定。 2.3 职责 在软件配置管理小组中,各类人员要互相配合、分工协作,共同担负起整个项目的软件配置管理工作。其中各类人员的分工如下: A.组长是总体组代表,他对有关软件配置管理的各项工作全面负责,特别要对更改建议的审批和评审负责; B.软件工程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在软件配置管理工作中认真执行软件工程规范; C.项目的专职配置管理人员检查在作配置更改时的质量保证措施; D.各子系统的配置管理人员具体负责实施各自的配置管理工作,并参与各子系统的功能配置检查和物理配置检查;

全面社会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全面社会新的企业管理模式 发表时间:2019-02-18T14:50:13.77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6期作者:胡琨 [导读]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 身份证号码:32058319910224XXXX 江苏昆山 215300 摘要: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指的是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妥善处理企业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实现企业、社会与环境的共同发展。随着社会发展的速度日益加快,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也随之上升,在这种情况下,一种新的企业管理模式应运而生——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与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相比,全面社会责任管理具有更加鲜明的优势:管理内容的全面性、管理定位的全局性、管理体系的融合性以及管理范围的覆盖性等。这一模式的应用,将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更加和谐。本文将主要针对企业的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进行深入的分析,以期能促进企业管理模式的进步。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模式;意义 1 引言 企业既是社会成员重要的一部分,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展的脚步加快,一方面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也使得企业面临的社会环境更加复杂,竞争压力日益上升。以往的企业管理模式是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做为主要的生产目的,在这种模式的指导下,企业的责任意识越来越淡薄,在发展的过程中忽视对资源环境的保护,这既不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也降低了公众对企业的认可程度。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的企业管理模式,将有效弥补传统模式的不足,提高企业的责任意识,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2 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模式介绍 2.1 企业本质改革 2.1.1 在过去的企业发展中,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是企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忽视社会责任的承担,因此出现了许多问题:环境问题、社会问题、企业与公众矛盾等等,这既破坏了社会环境,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在这背景下,全面社会责任管理这一新型管理模式开始崭露头角,并得到公众、企业和社会的普遍认可。全面社会责任模式下,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重新塑造企业的发展价值观,摆脱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这一传统模式的束缚,将目光投向发展的持续性、和谐性,将重心放在服务社会、承担责任方面,在提升企业利益的同时也保证了人民公众的利益。 2.1.2 为了与价值观的重塑相配合,企业发展的战略也需重订。以往的发展战略并不利于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企业需将自身重新置于社会责任管理中,调整发展战略,将保护环境、服务社会等因素纳入发展的考虑重点,积极响应我国科学发展观的号召,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效益的可持续发展。 2.1.3 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能够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活动的开展,同时也能够对企业责任意识进行及时的管理与监督。在不同国家,责任组织管理体系也不尽相同,日本的企业以总经理直接管理体系为主,而欧美多数企业以董事会直接监管的体系为主,这些管理体系对我国企业建立和完善有效的责任组织管理体系都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但也必须立足于我国的发展策略、企业的自身需求,综合分析不同责任组织管理体系的优缺点,以便选择出适合自身的企业管理体系。 2.2 企业员工参与 为了更好地实现企业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仅依靠管理层的努力是不够的。企业各个部门、各岗位的员工都需要参与其中,积极履行全面社会责任的要求,并将其付诸行动,这样,从领导阶层到普通员工都能够对社会责任管理的意义有更加充分的了解。同时,企业还应该将实现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理念传递给企业利益的相关方,相互携手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共同推动全面社会责任管理的建立与普及。 2.2.1 领导重视。作为企业的核心阶层,上级领导决定着一个企业的工作重心和发展战略,因此更要意识到社会责任管理模式的意义和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推动这一模式的建立。并且,上级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也是有效推动企业员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动力。为此,领导阶级应该树立长远的眼光,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公开向社会承诺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推进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建立。并且领导阶层应该以身示范、言行一致,切实成为基层员工践行社会责任的模范,成为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的榜样。 2.2.2 员工了解。基层员工是一个企业的根本,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离不开这些员工的参与。因此,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模式必须加强对基层员工责任意识的培养,转变企业员工的思维模式。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企业可以通过上级领导带头、加强内外部交流、实施全面培训等方式来帮助全员树立长远利益观、系统思考观、环境保护意识等,强化全员的社会责任意识。在社会责任识的指引下,员工才能更好的将社会责任服务作为工作的重心。 2.2.3 提高社会责任能力。领导阶层的重视、基层员工的了解,更加确定了全面社会责任管理体系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企业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与此同时,只有具备了履行责任的能力,才能将履行责任的意愿转化为实际行动,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社会责任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社会责任意识的指导下,履行社会责任能力的提高能够充分激发全员工作的积极性。 2.3 产品质量体现社会责任。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除了掌握最新的技术外,产品的质量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一个企业产品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信誉,关系到企业的生命力,直接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 2.3.1 企业产品原料的选择。产品原料的选择是影响产品质量的直接因素,好的材料能够使产品的质量得到提高。产品原料采购的这一环节,必须得到企业的重视与监督,在采购过程中,不能仅将采购的成本作为唯一关注的重点,而是应该将质量放在第一位,将是否能够对环境,对社会起到积极作用纳入重点考虑之中,充分体现企业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思想。 2.3.2 产品结构。企业生产产品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在产品的结构设计方面,企业技术人员应当将眼光投向社会群众,切实了解社会群众对产品的需求,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设计出优质量的产品满足社会群众的要求,既能够实现了企业的经济效益,又能够达到服务群众的要求。 2.3.3 产品售后服务保障。企业建立全面的社会责任管理体系,就是为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社会。因此,企业必须完善产品的售

软件开发管理模式

软件开发管理新模式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是以技术为主、以管理为辅,项目经理多数来自于技术开发人员,既要负责整个项目的推进,又要负责技术研发工作。尽管他是项目组中的技术权威,但他的管理能力不一定行,这样往往会使项目在管理方面陷入泥潭。 在实践了多个软件开发项目后,我们采用了一种新的软件项目开发管理模式—在项目组同时设立了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 项目经理负责总控,管理项目日常事务,包括客户需求调研、项目组内部(公司部门之间)的组织与协调、人员管理、项目计划、风险管理、文档管理及评审等。 技术经理(也有的称之为构架设计师)则专职负责技术研发的管理和指导,包括需求分析、设计、编码和测试等工作。 采用这种模式,软件项目组按照既定的规范进行开发,不仅确保了产品的技术质量,还保证了项目组文档的完整性。 本篇文章将展示一个软件开发的部分流程,并通过这一流程,说明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如何在项目开发过程中相互配合。该流程是一个比较通用和规范的开发流程。 一个基本的软件开发流程,通常包括项目立项、计划、需求获取与分系、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软件发布和软件维护阶段,如图所示。 在实际开发过程中,许多活动是并行或迭代的,在某一个时间段可能同时进行多项活动,或者是某一活动可能会要求返回到上一个阶段再次进行(精化)。 基于以上流程,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在各个开发阶段的具体活动(本过程覆盖大多数而非全部的软件生命周期,且不包括维护阶段)的职责各有不同,需要相互协调和相互补充。 1、项目立项

此阶段工作以项目经理为主,技术经理为辅。 项目经理:全面规划项目工作的内容,确定目标市场、技术指标和应用要求,划定项目工作范围和交付成果,明确项目实现的总体设想和实施方案;明确项目需要用到的各种资源,与技术经理共同预估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提交《项目任务书》,报公司上级领导审批,进行立项评审。 技术经理:负责确定项目中的新技术的可行性;协助项目经理明确项目需要用到的各种资源,协助预估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 2、项目计划 立项通过的项目才能进入正式的开发工作,此阶段工作同样以项目经理为主,技术经理为辅。 项目经理:召集关键技术人员(可以是其他项目组的成员),详细估算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明确各阶段的活动内容,以及各阶段需要完成的软件工作产品,制定《工作拆分表(WBS)》,作为项目开展工作和详细计划的基础;对项目进行一系列的风险评估,进行详细进度计划安排,落实时间进度、资源(人员、设备)、技术、资金等,完成《软件开发计划》及进度表;组织项目组成员和高层对此阶段完成的文档进行评审。 技术经理:参与详细估算项目的工作量和成本;协助项目经理完成《软件开发计划》及《进度表》;参与评审本阶段提交的文档。 3、需求获取与分析 从这一阶段开始,项目开发管理的重心开始转移,一直到测试任务完成以前,项目开发的工作都是以技术经理为主导,项目经理只是辅助监督技术经理按照流程的标准和要求完成任务。 需求的获取是一个不断反复、不断深化的过程,可能需要多次,并一直到软件开发活动结束为止。为使需求调研更有效果、针对性更强,此阶段开始前,建议由项目经理和技术经理共同准备一份《需求调研问卷》,将需要调研的问题详细罗列在问卷中,并根据问卷展开调研。问卷中的问题最初以客户的高层需求为主,随着设计与开发的深入,问题逐渐细化为系统实现的技术细节。 技术经理:与项目经理共同准备《需求调研问卷》,审核问卷中的问题;参与需求调研;调研结束后,根据项目需求报告界定的工作范围和应用方案的设计思路,进一步深入细化应用方案,描述将要开发的系统中包含的业务流程、约定、数据源、报表格式等,整理成《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或《软件用例说明书》;指导测试组完成《系统测试用例》;参与评审本阶段提交的需求文档。 项目经理:参与准备《需求调研问卷》,审核问卷中的问题;参与需求调研;协助技术经理整理《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书》;指导测试组完成《软件测试计划》;组织项目组成员对完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管理办法(新版)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795

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管理办法(新版)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发电总厂(以下简称“总厂”)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的编制原则及范围,内容与要求,审批程序及执行,检查考核。 本办法适用于总厂设备检修改造工作。 2引用标准及政策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事故调查规程(修订版)》、《电力检修安全

协调管理暂行办法》、《电力生产管理暂行办法》 3管理职能 3.1生产技术部负责技术措施的审核和归口管理。 3.2安全监察部负责安全组织措施的审核和归口管理。 4编制要求 4.1总体原则 4.1.1根据生产工作实际,为避免发生不安全情况或设备及人身事故,应认真制定并落实安全组织技术措施,安全有效地组织工作。 4.1.2在编制措施前,应组织有关作业班组员工讨论,广泛认真地听取意见,群策群力,力求完整。 4.2安全组织技术措施编制范围 4.2.1大坝机电设备、溢流门、冲沙底孔、压力钢管及尾水门机的大修或事故性抢修。 4.2.2主机、主变的大修以及自动、保护、励磁、电调、监控等装置的更新改造。4.2.3电气一次配电设备的大修或更换。 4.2.4开关站、计算机监控机房、中控室、保护室、6kV开关室

配置管理系统

配置管理系统(北大软件 010 - 61137666) 配置管理系统,采用基于构件等先进思想和技术,支持软件全生命周期的资源管理需求,确保软件工作产品的完整性、可追溯性。 配置管理系统支持对软件的配置标识、变更控制、状态纪实、配置审核、产品发布管理等功能,实现核心知识产权的积累和开发成果的复用。 1.1.1 组成结构(北大软件 010 - 61137666) 配置管理系统支持建立和维护三库:开发库、受控库、产品库。 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策略设定分级控制方式,支持建立多级库,并建立相关控制关系;每级可设置若干个库;配置库可集中部署或分布式部署,即多库可以部署在一台服务器上,也可以部署在单独的多个服务器上。 1. 典型的三库管理,支持独立设置产品库、受控库、开发库,如下图所示。 图表1三库结构 2. 典型的四库管理,支持独立设置部门开发库、部门受控库、所级受控库、所级产品库等,如下图所示。

图表2四级库结构配置管理各库功能描述如下:

以“三库”结构为例,系统覆盖配置管理计划、配置标识、基线建立、入库、产品交付、配置变更、配置审核等环节,其演进及控制关系如下图。 图表3 配置管理工作流程 1.1.2主要特点(北大软件010 - 61137666) 3.独立灵活的多级库配置 支持国军标要求的独立设置产品库、受控库、开发库的要求,满足对配置资源的分级控制要求,支持软件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三库的独立管理,实现对受控库和产品库的入库、出库、变更控制和版本管理。

系统具有三库无限级联合与分布部署特性,可根据企业管理策略建立多控制级别的配置库,设定每级配置库的数量和上下级库间的控制关系,并支持开发库、受控库和产品库的统一管理。 4.产品生存全过程管理 支持软件配置管理全研发过程的活动和产品控制,即支持“用户严格按照配置管理计划实施配置管理—基于配置库的实际状况客观报告配置状态”的全过程的活动。 5.灵活的流程定制 可根据用户实际情况定制流程及表单。 6.支持线上线下审批方式 支持配置控制表单的网上在线审批(网上流转审批)和网下脱机审批两种工作模式,两种模式可以在同一项目中由配置管理人员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 7.文档管理功能 实现软件文档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创建、审签、归档、发布、打印、作废等,能够按照项目策划的软件文档清单和归档计划实施自动检查,并产生定期报表。 8.丰富的统计查询功能,支持过程的测量和监控 支持相关人员对配置管理状态的查询和追溯。能够为领导层的管理和决策提供准确一致的决策支持信息,包括配置项和基线提交偏差情况、基线状态、一致性关系、产品出入库状况、变更状况、问题追踪、配置记实、配置审核的等重要信息; 9.配置库资源的安全控制 1)系统采用三员管理机制,分权管理系统的用户管理、权限分配、系统操 作日志管理。 2)系统基于角色的授权机制,支持权限最小化的策略; 3)系统可采用多种数据备份机制,提高系统的数据的抗毁性。 10.支持并行开发 系统采用文件共享锁机制实现多人对相同配置资源的并行开发控制。在系统共享文件修改控制机制的基础上,采用三种配置资源锁以实现对并行开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