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建设原则 (1)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1)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1)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1)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1)

第二章总体框架 (2)

第三章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3)

1.系统建设分布 (3)

2.技术选型 (4)

3.系统结构 (5)

4.系统功能 (6)

5.系统关键设备技术指标 (8)

第一章建设原则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涉及政府、企业多个层面,必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使各单位遵照统一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充分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开发,确保交通智能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ITS 建设项目要根据交通运营与管理的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行业信息的要求,加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讲求实效,以应用促发展。项目建设要突出重点、分层建设、各负其责、共同发展、稳步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交通运行系统的全局出发进行ITS 建设,对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统一管理资源,避免交通行业内部资源分隔、各自为政,进而理顺各交通部门间信息交互关系,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智能交通信息化工程为推手,以支撑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宗旨,以需求、效果并重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信息服务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建立丰富实用、经济便捷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使交通信息真正服务于民。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以信息化覆盖智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加速推进深化应用,促使智能交通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智能交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第二章总体框架

通过路段设置的流量检测设备、号牌识别设备、视频监控设备和路口的车辆检测采集的数据,进行有效融合,经处理分析形成交通诱导信息后,再通过路侧的LED 显示屏、交通电台、电视等手段向公众发布,形成集采集、处理、发布为一体的交通信息系统,建成全新的智能交通管理系统。该系统还能充分利用现有交通卡口、交通违法抓拍系统、视频监控等信息资源,建立车辆号牌识别、车辆运行轨迹监测功能模块,为交通肇事逃逸和治安逃逸的查处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系统结构图如下:

图1系统总体架构

第三章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交通信息包括道路状况信息、交通状况信息、气象信息等。本方案中的交通信息采集主要是指交通状况信息,主要包括交通流量、车道占有率、平均车速等交通特性、交通事件和拥挤程度信息。这些信息是智能交通信息系统的重要信息来源,通过与云计算技术结合的交通信息采集为指挥调度、交通信号控制、交通诱导等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建立路网动态交通流量采集系统,通过云计算技术融合视频、微波等多种检测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城区路网的运行全貌,并通过云计算技术对数据进行分析,指引交通管理工作方向,从而为交通信息分析和交通诱导等服务提供必要的数据依据;同时可以提高指挥中心对城市动态交通异常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

1.系统建设分布

本次项目建设的流量检测系统将覆盖市区所有主干道路,同时考虑到今年的发展需求,将同时覆盖新城区的主要道路。具体点位分布如下图所示。

图 2流量检测系统点位分布图

具体的流量监测点位如下表所示。

2. 技术选型

从国内、外的应用来看,目前对交通数据检测的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侵入式方法和非侵入式方法,侵入式方法需要进行破路施工,

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地感线

圈,这种方法检测精度较高,但容易损坏,在进行维护和安装过程中需封闭道路,对已建成的流量较大的道路应用起来较困难。

非侵入式方法对于交通流的干扰小,安装方便,检测设备主要包括红外、电磁、微波、脉冲超声波、视频等。其中视频检测器可同时完成多车道的交通参数采集,还具有采集视频图像的功能,安装设置灵活,检测区域面积大,维护简单,但其检测精度受到天气等环境影响较大;微波检测器具有检测精度高、可检测多车道信息及不受天气影响等优点,但道路上存在金属分隔带或周围存在较高建筑物时,其检测精度会受到影响;超声波检测器采用悬挂式安装,不需破坏路面,也不受路面变形的影响,但其检测效果易受环境影响;红外检测器的检测精度也容易受到风、雨、雪等自然环境的影响。

综上所述,各种交通检测器的性能各有千秋,对应用环境的适应性也不同。根据道路施工难度大、交通流干扰小等特点,同时结合建造成本等方面考虑,本次选择视频检测方法进行交通流采集,同时为了全面掌握城区道路交通状况,以交通信号控制系统、智能治安卡口系统采集的交通信息作为补充,各种交通信息采集方式在信息采集中互为补充,相互融合,既提高了交通信息采集覆盖面,又提高了交通信息采集效率。项目建设中依托于交通信号控制系统等其他系统的交通信息采集将与上述系统的建设同步。

3.系统结构

交通流量采集系统由交通信息采集层和交通信息处理层组成。信息采集层主要指前端专用交通信息采集设备,如微波车辆检测器、视频车辆检测器、地磁车辆检测器和线圈车辆检测器等,本期工程根据城市道路特点,前端道路设备采用微波车辆检测器进行交通事件、交通流量信息的采集。交通信息处理层指部署于智能交通指挥中心机房的中心管理系统。

交通信号服务器交通集成平台服务器

服务器

图3交通流量采集系统结构图

4.系统功能

4.1.1.1交通流数据采集

按照约定的采样周期提交流量、占有率、平均车速、车头时距等交通数据。系统将数据按照系统规则进行预处理后存入指挥中心交通流量数据库中。

4.1.1.2数据预分析处理

数据处理首先将各类检测器采集的异样数据进行过滤,去掉非法、无效的数据,将有效、合法的数据按照标准进行格式化处理,以保证采集到的数据安全性、可靠性、有效性。然后对于缺失的数据进行拟合、填补,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然后将数据换算为统一格式的有效数据,并进行存储。

系统定时(如5分钟、15分钟、1小时)进行数据的分析计算,将目前流量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换算成小时流量写入流量历史记录表,以供查询、统计、分析使用,并对目前流量数据表中的已处理的数据进行删除清理。

4.1.1.3检测设备管理

指挥中心用户对系统中用于流量检测的设备进行管理。用户可添加、删除系统中的检测设备,在指挥中心PGIS地图中显示检测点的分布。并可以对检测设备的基本信息进行查看、修改和保存。

检测设备的信息包括:检测设备编号、设备类型、设备名称、设备型号、设备状态、检测器类型、通道数、端口、通信参数、通信速度、采集时间间隔和安装地点等。

4.1.1.4云存储数据

完成每日的系统数据备份及重要文件的存档,并带有时间记录,以便在需要时可以复制每日数据或调出历史数据进行各种分析。

数据要求

交通流量、阻塞程度、平均速度、饱和度、延误、占有率等,以上这些数据需要做长期存储。

五分钟、十五分钟统计流量存储一年,一小时流量存储五年。

一日、一月、一季度流量统计存储十年。

阻塞程度、平均速度、饱和度、占有率一小时统计存储五年。

日以上时间统计数据要求存储十年。

针对存储的数据的海量特性,根据后期的业务发展,需要高扩展性,高并发,以及实时处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因此采用业界成熟先进的云平台架构思想,利用软件实现对大量普通商用服务器存储空间资源进行虚拟化整合,实现软硬件故障高度容错,将系统控制流与数据流分离,同时使得数据在逻辑上集中、物理上分散,每台服务器同时对外提供服务,以达到多并发高吞吐量的性能要求,采用自注册机制、故障自动屏蔽、自动冗余重建技术实现系统自我维护和平滑扩展,系统服务7×24小时不间断。系统采用先进的编解码容错技术,可根据数据可靠性要求设置适当的冗余编解码策略进行系统部署,可以以极小的磁盘和硬件冗余度,实现高度的可靠性数据容错。

4.1.1.5综合统计查询

系统可以根据时间范围、查询周期(周、日、60分钟、10分钟、5分钟、1分钟)进行查询统计;

推算参数查询,包括车辆折算当量、密度、饱和度或占有率。

统计、报表分析,根据流量历史数据库,可以浏览任意检测点的日、周报表,

能够进行任意检测点任意时段的车道流量、车型、平均车速等多种条件组合的数据查询,可同时选取多个检测点进行比较,并能生成报表,提供多种显示方式显示上述分析结果,提供报表存盘、打印功能。报表形式为统计图表、统计表格或柱状图。

可导入人工流量调查的流量、车型等数据。

自动统计评价全市路网的通行水平功能,定期对阻塞频率较高的路段,通过对周边路网的流量分析后提出调整交通组织的预选方案。

系统自检功能,对检测点的硬件或传输故障,系统能自检并产生报警信息通知系统值班员。

4.1.1.6故障监测

系统有自检功能,可以自动对前端检测设备、电源、通信链路等以及中心系统设备和软件的工作状态与故障情况进行全面监测、自诊断,在指挥中心可以显示系统和设备的状态,不能正常工作可以发出报警或提示。所有故障信息及其它操作错误或事件发生可记录在系统日志中。

4.1.1.7系统管理

系统管理包括用户管理、身份认证管理、资料管理、角色管理、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管理、日志管理等。

●用户管理

如添加删除维护用户资料、角色分配、给使用用户分配权限,可以添加或删除该用户操作的权限,以及对操作人员的查看权限、控制权限、维护权限或无操作权限。具体内容详见集成系统的系统管理部分内容。

●日志管理

用户查询和删除对系统进行操作的日志。

5.系统关键设备技术指标

1、事件检测:

停车/慢行:检测率>99%

交通堵塞:检测率>98%

低速车辆或超速车辆:检测率>98%

行人:检测率>95%

逆行车辆:检测率>98%

火灾检测检测率>98%

事件平均检测时间<10s

误报率:<0.025(次/摄像机/天)2、交通参数采集:

交通流量检测精度>95%

平均车速检测精度>95%

占有率检测精度>95%

数据上传周期:20s(可调整)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项目内容

附件2: 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招标要求 一、项目内容 南充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含一个指挥中心、一个顶层应用平台、两个基础支撑平台和十一个子系统以及通信网络等配套系统建设。包括内场、外场两部分。外场涵盖范围包括顺庆、高坪、嘉陵三区,内场涵盖信息网络机房、南充公安交通警察支队7楼指挥中心,详见下表,具体建设内容详见《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采购清单与技术参数(功能)配臵及要求》和《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警务资源管理系统新建1套 机房及配套工程市公安局14楼新建机房,包括模块化UPS1套、机房精密空调3套、33个机柜、走线架、200KW后备柴油发电机1台。 二、项目要求 1.本项目必须按专家评审及财政评审部门审定的技术方案实施建设,详见《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项目采购清单与技术参数(功能)配臵及要求》和《市辖城区智能交通管理系统一期工程初步设计》。 2.投标现场须由投标人指派的本项目的项目经理对投标文件进行讲解,讲解时间15-20分钟。 3.鉴于本系统后期将与智能交通相关系统进行对接,与市级智能交通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因此,投标人须无条件承诺:系统平台应设臵完善的用户权限、访问控制策略,同时,系统硬件平台、软件平台、网络等接口协议须采用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协议,具有开放性、可扩展性,能够与其他系统实现互联互通,确保系统平滑扩容或升级。平台为其他平台、社会资源或后期项目开放接口,需接入时无需支付接入费,平台厂商不得限制其他厂商接入。 4.系统在全市公安视频专网内运行,不允许与其它任何网络有直接物理连接,非南充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授权,不允许为其它任何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提供接入,不得将视频、图片、数据资源用于其它商业目的。 5.系统的传输网络限于裸光纤、MSTP、PON三种方式。 6.指挥中心LED大屏、交通诱导屏、信号控制机、交通视频采集设备、雷达测速设备、精密空调、UPS电源、服务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智能交通建设系统总体设计 1.1 总体设计原则 在本次系统的总体设计中,要求在总结同类型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统筹规划,将遵循以下总体设计原则。 ?标准性 本系统与其它应用系统和数据库之间存着大量的数据交互,因此强调信息系统的标准化,系统应保证与现行业务系统实现有效的衔接,实现信息的共享和集成。在系统建设中将遵循各类业界标准,从数据结构、技术架构、数据库存储等多个方面标准化建设。 ?先进性 采用当前成熟且先进的技术,保持系统硬件、软件、技术方法和数据管理的先进性,保证系统建成后在技术层次上3~5年内不落后。同时具有较强的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在将来能迅速采用最新技术,以长期保持系统的先进性。 ?可靠性 一是以可靠的硬件、成熟的软件产品为基础,结合具体需求进行配置、定制和二次开发的方式进行实施,保证有效缩短项目实施时间,降低项目实施的风险。 二是系统应能够支持较大并发用户同时进行浏览、操作等与数据库的交互式的操作,并且相对占用较少的硬件资源。当意外事件发生时,能通过快速的应急处理,实现故障

修复,保证数据的完整性,避免丢失重要数据。 三是系统应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容错能力,确保系统在运行时反应快速、安全可靠。 ?安全性 一是保证系统的安全性。首先,选择先进、可靠的主流硬件产品和成熟、领先的软件产品构建系统,为系统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必须考虑到各种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机制和备份机制,以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完整性以及灾难恢复;再次,严格管理制度,为系统安全性提供制度保证。 二是完整的权限控制机制、考虑充分的系统保密措施也是保证安全的重要因素。需依据信息访问权限,向用户提供授权查询,有效避免越权使用。 系统后台用户分层次管理,并且具有可灵活调整、可细分的权限控制。可对信息内容进行严格的角色权限管理,保证每个用户能够看到且只能看到自己权限范围内的所有信息。对系统的管理操作有详实的历史记录。 ?扩展性 系统真正符合多层浏览器/服务器体系结构,不仅基于当前的需求,而且应保证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不需做较大改变的前提下,实现今后的平滑升级。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数据的扩展:可以利用可视化的工作界面,进行数据的添加,或通过数据库管理工具,创建新的数据库、词典。 应用的扩展:考虑到和其它信息系统的连接,系统应具有良好的外接接口,将来随着业务的不断扩充,整个系统中应能够方便地添加新的业务模块;利用开放标准的应用开发接口可以进行更加个性化的二次应用开发。 ?易用性 系统应具有一致的、友好的客户化界面,易于使用和推广,并具有实际可操作性,使用户能够快速地掌握系统的使用。除特殊的、必须的应用外,用户终端全部采用浏览器方

基于大数据的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技术方案

1、项目背景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机动车辆、驾驶员数量迅速增长,交通管理工作日益繁重,压力与日俱增。为了提高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缓解警力不足,加强和保障道路交通的安全、有序和畅通,减少道路交通违法和事故的发生,全国各地建设和使用了大量的“电子警察”、“高清卡口”、“固定式测速”、“区间测速”、“便携式测速”、“视频监控”、“预警系统”、“能见度天气监测系统”、“LED 信息发布系统”等交通监控系统设备。尽管修建了大量的交通设施,增加了诸多前端监控设备,但交通拥挤阻塞、交通安全状况仍然十分严重。 由于道路上交通监测设备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数据采集和交换标准,无法对所有的设备、数据进行统一、高效的管理和应用,造成各种设备和管理软件混用的局面,给使用单位带来了很多不便,使得国家大量的基础建设投资未达到预期的效果。 各交警支队的设备大都采用本地的分布式管理,交警总队无法看到各支队的监测设备及监测信息,严重影响对全省交通监测的宏观管理;目前网络状况为设备专网、互联网、公安网并存的复杂情况,需要充分考虑公安网的安全性,同时要保证数据的集中式管理;监控数据需要与“六合一”平台、全国机动车稽查布控系统等的数据对接,迫切需要一个全盘考虑面向交警交通行业的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系统。 2、项目目标 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的精神为指导,以建立科学的交通管理体系、逐步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程度为宗旨,以维护公路通行秩序、保障公路畅通、有效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为目标,以科技信息化建设应用为支撑,安徽超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始研发面向公安交警行业的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系统。 智能交通管控指挥平台建成后,达到了以下效果目标:

智慧交通平台技术解决方案

智慧交通平台技术方案

目录 一、系统架构 (3) 二、综合管理平台 (9) 2.1综合运输监管系统 (9) 2.2行业监督管理系统 (16) 2.3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22) 2.4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25) 2.5电子监察系统 (26) 2.6行政执法系统 (31) 三、公众服务平台 (33) 3.1智能手机交通信息服务 (33) 3.2出行服务系统 (33) 3.3在线呼叫系统 (35) 3.4联网售票系统 (38) 3.5停车场诱导系统 (40) 3.6物流信息系统 (41) 四、智能监控平台 (44) 4.1视频监控系统 (45) 4.2卫星定位监控系统 (52) 4.3交通流量监控系统 (53) 4.4可变情报板 (54) 4.5移动执法装备 (55) 五、三大保障体系 (56) 5.1安全保障体系 (56) 5.2标准规范保障体系 (56) 5.3运维保障体系 (57)

一、系统架构 金华“智慧交通”建设应紧紧围绕“智慧交通”的建设思路,结合行业部门针对智慧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交通局“智慧交通”。将整个智慧交通划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为感知体层,其主要负责信息采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卫星定位设备、交通流量监测设备、船舶动态管理系统、隧道监控设备; 第二层为传输层,其主要负责各体系之间数据及视频信息的传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交通专网、视频光纤通道和CDMA/GPRS/3G 无线通信网络。 第三层为基础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计算、转发。主要建设

内容包括机房、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及安全设备、基础软件、指挥中心场所。 第四层为支撑层,主要负责为应用层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身份及权限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第五层为应用层,是本期“智慧交通”的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共四个平台。 1.1短信系统 实现短信的收发;通过统一的短信服务代码对公众提供短信类信息服务,实现与公众的交流;实现对各个短信应用系统的配置维护;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提供直观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对平台,对各个短信应用有效性的监控。 系统支持通知类和交互类两大类短信内容。允许部署的各应用系统通过本短信应用支撑平台的相关接口进行短信收发的操作,也允许通过短信应用支撑平台使各应用系统与短信发起人之间进行问答式的交互过程并将最终结果反馈给短信发起人的过程。具体功能如下:1)应用系统的短信发送和接收提供支撑服务。 (1)提供标准简捷的接口与已有IT系统连接,方便进行各种应用的二次开发,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2)支持发送和接收。支持群发、定时发送功能。支持短信接收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随着经济建设的日新月异,经济的迅猛发展,现有的机动车和驾驶员增长快速与城市道路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相对滞后,造成了现有的交通管理模式与急剧增长的交通需求不相适应,给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建设智能交通信息化系统,为城市的经济发展增添后劲,切实解决城市的投资环境,制定城市现代化交通管理规划,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科学管理已成为城市交通管理建设的当务之急。 目录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1.智能交通系统的目标 智能交通系统(ITS)应用在城市交通中主要体现在微观的交通信

息采集、交通控制和诱导等方面,通过提高对交通信息的使用和管理来提高交通系统的效率,主要是由信息采集输入、策略控制、输出执行、各子系统间数据传输与通信等子系统组成。信息采集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车辆和路面信息,策略控制子系统根据设定的目标运用计算方法(例如模糊控制、遗传算法等)计算出较好的方案,并输出控制信号给执行子系统(一般是交通信号控制器),以引导和控制车辆的通行,达到预设的目标。所谓智能交通,主要是通过综合手段,对城市道路通行进行智能化管理,包括根据通行情况实时指挥车辆通行顺序、疏导道路拥堵的智能化交通拥堵解决方案。 2.智能交通系统案例展示 “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升级改造”项目,是基于英唐众创

方案公司研发的地图数据,整合多源交通出行信息数据、路网运行信息、高速公路运行信息、气象信息等各类动态信息,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汇聚。全国公路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成,将满足公众的出行信息服务需求;全国公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将提供权威的电子地图服务;多源交通信息数据自动接入的实现,将完成全国城际与主要城市交通流信息的汇聚。 3.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 智能交通系统在充分整合、简化公安交警现有业务流程基础上,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综合运用于地面交通管理,建设面向交警业务,具备交通管理数据采集与分析、交通控制、交通管理辅助决策等功能的智能交通系统,

智能交通完整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解决方案 第1章概述 1.1 方案背景 1.1.1 物联网产业分析 物联网(无线传感网)是集计算机、通信、网络、智能机算、传感器、嵌入式系统、微电子等多个领域综合交叉的新兴学科,它将大量多种类传感器组成自治的网络,实现对物理世界的动态协同感知,它将成为继计算机及通讯网络之后推动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 据国家重大专项专家组对传感器网络的行业应用市场调查,其国内行业市场在数千亿的规模,潜在市场巨大,更具有极大的产业集群带动效应。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江苏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研发中心并作重要指示:“要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在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中,加快推进传感网发展,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 2009年11月,温家宝总理在《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中将物联网列为我国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并指示,“我相信一定能够创造出‘感知中国’,在传感世界中拥有中国人自己的一席之地。 我们要着力突破传感网、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早部署后IP时代相关技术研发,使信息网络产业成为推动产业升级、迈向信息社会的‘发动机’”。全国各地纷纷行动都在积极推进物联网的发展。 2010年3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今年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对物联网的重视,被认为将对产业发展带来积极影响,物联网的研发应用有望踏上快车道。 1.1.2 智慧交通行业分析 一、智慧交通系统产业发展阶段分析 目前,物联网民用上除RFID等少数领域,鲜有大规模成熟应用。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交通系统运营更是行业空白。智能交通系统产业目前处于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根本特征是技术手段落后、部署规划匮乏、商业模式缺位。

指挥中心与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计划方案与项目管理

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1工程实施方案及项目管理 遵循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P)提出的现代项目管理理念,为了确保项目目标顺利实现,我公司将委派具有丰富项目管理经验以及相关行业从业资历的专职项目经理,对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进行科学、严格、规的管理,根据项目建设任务的要求,编制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设定科学的、可测量的阶段性目标,对项目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控,并且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质量管理与控制。同时,对监理提出的建议和意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重视,理解并配合监理方的工作,确保在合同规定的时间,高质量的完成项目。 1.1编制依据 本项目采购招标文件。 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施工规,技术标准及验收标准。 现场位置,交通条件,工程材料。 我公司的技术力量、资金能力、机械设备,施工管理水平等综合项目实施能力。 1.2编制目的 贯彻国家工程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管理程序。 遵守设计和施工规的原则,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 科学组织施工,合理安排进度,确保高质、高效、按时完本项目。 严格的安全保证措施和管理体系,确保实现项目实施安全目标。 使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提高施工水平和工程质量。 加强环境保护和文明施工管理。 向采购人提供优质的服务与支持。

1.3项目目标 1.3.1项目总体目标 在合同规定的期限完成xx市指挥中心及智能交通系统项目的安装、部署和试运行;完成项目的培训。 1.3.2主要阶段性目标 针对项目的总体目标要求,我们计划在合同签订后一个月交货、安装验收完毕。为了便于管理和控制,我们将总体目标划分成如下的主要阶段性目标:1.3.2.1系统设备供货 完成系统设备的供货,进行到货验收,签署到货验收报告。 1.3. 2.2硬件设备安装 完成系统设备的安装与调试。 1.3. 2.3系统联调 完成软件应用系统的安装与调试,提交系统调试报告及试运行申请。 1.3. 2.4系统试运行 试运行结束时提交系统试运行报告。 1.3. 2.5人员培训 试运行期间完成人员培训工作,提交培训记录。 1.3. 2.6系统终验 终验工作主要包括:系统设备(含软件)的验收、项目文档验收、系统运行效果评价、系统运行效果定性和定量分析。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史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发展史 交通信号是汽车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产物,凡在道路上用以传达具有法定意义、指挥交通行、止、左、右的手势、声响、灯光等都是交通信号。但目前使用的最为普遍、效果最好的是灯光交通信号。 色灯交通信号控制技术的发展是随着现代科学与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数量增长,路口冲突矛盾激化,人们为了安全、迅速通过,不得不将最新的科技成果用以解决路口的交通阻塞问题,从而推动了自动控制技术在交通领域的迅速发展。 1886年伦敦的威斯敏斯特教堂安装了一台红绿两色煤气照明灯,用以指挥路口马车的通行,不幸发生意外爆炸,遭到人们反对而夭折。 1917年美国盐湖城开始使用联动式信号系统,将六个路口作为一个系统,用人工手动方式加以控制。 1918年初纽约街头出现了新的人工手动红黄绿三色信号灯,同现在的信号机基本相似。 1922年美国休斯顿建立了一个同步控制系统,以一个岗亭为中心控制几个路口。 1926年英国伦敦成立了第一台自动交通信号机在大街上使用,可以说是城市交通自动控制信号机的开始。 1928年人们在上述各种信号机的基础上,制成“灵活步进式”适时系统。由于其构造简单、可靠、价廉,很快得到推广普及,以后经不断改进、更新、完善,发展成现在的交通协调控制系统。 在计算机应用方面的发展也很快,先是模拟式电子计算机,1952年美国丹佛市首先安装,经过改进成为“PR”(program register),在美国发展很快,至1962年已经安装了100多个“PR”系统。以后数字计算机也进入了交通控制领域,1963年多伦多市第一个完成了以数字计算机为核心的城市交通控制系统(UTC系统)。接着西欧、北美、日本很快也建立了改进式的UTC系统。 在软件开发方面,1967年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实验室的专家们研制了“TRANSYT”(TRAFFIC NETWORK STUDY TOOL)。它是一个脱机仿真优化的配时程序,应用很广,效果很好。 TRANSYT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仿真模型,其目的使用数学方法模拟车流在交通网上的运行状态,研究交通网配时参数的改变对车流运行的影响,能够对不同配时方案控制下的车流运行参数作出可靠地估算;另一部分为优化,将仿真所得到的性能指标送入优化

智能交通施工方案

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章工程概况及施工组织机构 1.1 编制依据 本实施组织计划根据三山区安全监督局的需求以及施工现场目前道路设计状况的调查资料,结合以往我公司相似类型工程的施工经验及有关的施工规范进行编制。 1.2 工程概况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的现代化管理需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将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控制集成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中。在社会交通里,安全是首要需保障的问题。利用现有的监控保安设备,可有效的加强对车辆的管理,直观及时的反映重要地点的现场情况,增强安全保障措施。是社会现代化管理的有力工具。 在系统设计中,我们本着网络化、数字化结合实际情况的指导思想。建立一个连接监控中心的支持ADSL传输的网络来传输图像、声音,控制信号和数据等。用户可通过远程控制室来观看、监督现场情况等相关操作。 现代化管理体现在办公管理自动化,监控管理自动化等方面,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及设备,以解决部分人员不足,过多暂用人力资源等诸多问题。 1.2.1 工程位置及规模 现场位于三山区区政府旁边二个路口,本次工程主要是对路口区域进行集中安防监控。 现场主要分2个路口的设备,一个路口的视频监控,另一个路口的视频监控、电子警察。要求实现施工布线美观大方,所有线路全部埋地,本地监控无死角,以及全天候红外夜视监控等功能需求。 1.3 施工组织机构我公司针对该项目成立专门项目组,并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确定项目负责人1人,全面协调该项目一切事宜,对该项目范围内发生的一切事宜有决定权和否决权。 第二章施工总体部署及布置 2.1 施工总体部署 本工程的施工要做到不影响道路的正常通行及相关工作人员工作。本工程的施工可以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隐蔽工程的实施,管槽的制作及管材的安装; 第二部分:线缆的敷设与测试; 第三部分:所有网络(摄像头,视频,机柜)系统设备的安装调试;

交通安全系统设施技术方案设计

海南省省道S301嘉龙线、S302黄屯线改建工程 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省道 S301 嘉龙线:起点位于琼海市嘉积镇,接 G223 国道海榆东线,终点位于定安县龙门镇,起点桩号 K0+000,终点桩号 K38+743,路线全长38.743 公里。公路等级:三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30Km/h,双车道+硬化土路肩,一般路段整体式路基宽9.0m、7.5米、8.5米。 省道 S302 黄屯线:项目起点位于定安县黄竹镇,起点桩号为 K0+000,经定安县黄竹镇、龙门镇、龙河镇,终点位于屯昌县屯城镇,终点桩号 K41+886,路线全长 41.886 公里。项目按双向二车道二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 60 公里/小时(4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 8.5 米、10米、12 米,路面 8 米和9 米,沥青混凝土路面。 本项目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的C级标准,结合沿线各路段的实际情况,对交通安全设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升级改造。 二、编制依据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道路交通管理条例》 (3)《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4)《道路交通标志板及支撑件》(GB/T23827-2009) (5)《路面标线涂料》(JT/T 280-2004) (6)《路面标线玻璃珠》(JT/T 446-2001) (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三、主要工程量 四、施工组织机构 为优质、高效地完成本标段的施工任务,将根据该工程项目特点及施工的具体要求,组织富有交通安全设施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及技术骨干组成精干高效的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由项目经理、副经理、总工等组成领导集体,项目经理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全面工作。项目部设立经理室、副经理室、总工室、工程部、机安部、财务部、综合办等职能部门。项目部下辖四个施工队和加工厂,分别为标志基础施工队、标志现场安装施工队、护栏施工队、标线施工队和标志加工制作厂。为使各施工队能独立完成项目经理部下达的各项施工任务,各施工队将配备齐全所需的机械设备、现场管理技术人员、各种施工人员。

智慧交通设计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技术方案

目录 一、系统架构 (3) 二、综合管理平台 (9) 2.1综合运输监管系统 (9) 2.2行业监督管理系统 (16) 2.3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22) 2.4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25) 2.5电子监察系统 (26) 2.6行政执法系统 (31) 三、公众服务平台 (33) 3.1智能手机交通信息服务 (33) 3.2出行服务系统 (33) 3.3在线呼叫系统 (35) 3.4联网售票系统 (38) 3.5停车场诱导系统 (40) 3.6物流信息系统 (41) 四、智能监控平台 (44) 4.1视频监控系统 (45) 4.2卫星定位监控系统 (52) 4.3交通流量监控系统 (54) 4.4可变情报板 (54) 4.5移动执法装备 (55) 五、三大保障体系 (56) 5.1安全保障体系 (56) 5.2标准规保障体系 (56) 5.3运维保障体系 (57)

一、系统架构 “智慧交通”建设应紧紧围绕“智慧交通”的建设思路,结合行业部门针对智慧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交通局“智慧交通”。将整个智慧交通划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为感知体层,其主要负责信息采集,主要建设容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卫星定位设备、交通流量监测设备、船舶动态管理系统、隧道监控设备; 第二层为传输层,其主要负责各体系之间数据及视频信息的传输,主要建设容包括智慧交通专网、视频光纤通道和CDMA/GPRS/3G无线通信网络。 第三层为基础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计算、转发。主要建设

容包括机房、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及安全设备、基础软件、指挥中心场所。 第四层为支撑层,主要负责为应用层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主要建设容包括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身份及权限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第五层为应用层,是本期“智慧交通”的主要建设容,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共四个平台。 1.1短信系统 实现短信的收发;通过统一的短信服务代码对公众提供短信类信息服务,实现与公众的交流;实现对各个短信应用系统的配置维护;通过简单的配置实现与业务系统的对接;提供直观有效的监控手段,实现对平台,对各个短信应用有效性的监控。 系统支持通知类和交互类两大类短信容。允许部署的各应用系统通过本短信应用支撑平台的相关接口进行短信收发的操作,也允许通过短信应用支撑平台使各应用系统与短信发起人之间进行问答式的交互过程并将最终结果反馈给短信发起人的过程。具体功能如下:1)应用系统的短信发送和接收提供支撑服务。 (1)提供标准简捷的接口与已有IT系统连接,方便进行各种应用的二次开发,充分满足客户的不同需要。 (2)支持发送和接收。支持群发、定时发送功能。支持短信接

2020智慧交通总体技术方案

2020智慧交通总体技术方案 目录 一、系统架构 (3) 二、综合管理平台 (7) 2.1综合运输监管系统 (7) 2.2行业监督管理系统 (12) 2.3安全生产监管系统 (15) 2.4固定资产管理系统 (18) 2.5电子监察系统 (18) 2.6行政执法系统 (22) 三、公众服务平台 (23) 3.1智能手机交通信息服务 (23) 3.2出行服务系统 (23) 3.3在线呼叫系统 (25) 3.4联网售票系统 (26) 3.5停车场诱导系统 (28) 3.6物流信息系统 (29) 四、智能监控平台 (31) 4.1视频监控系统 (31) 4.2卫星定位监控系统 (36) 4.3交通流量监控系统 (37)

4.4可变情报板 (37) 4.5移动执法装备 (38) 五、三大保障体系 (39) 5.1安全保障体系 (39) 5.2标准规范保障体系 (39) 5.3运维保障体系 (39)

一、系统架构 ***“智慧交通”建设应紧紧围绕“智慧交通”的建设思路,结合行业部门针对智慧交通发展的指导性意见,构建交通局“智慧交通”。将整个智慧交通划分为5个层次。 第一层为感知体层,其主要负责信息采集,主要建设内容包括视频监控摄像头、卫星定位设备、交通流量监测设备、船舶动态管理系统、隧道监控设备; 第二层为传输层,其主要负责各体系之间数据及视频信息的传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智慧交通专网、视频光纤通道和CDMA/GPRS/3G无线通信网络。 第三层为基础层,主要负责数据的存储、计算、转发。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机房、主机及存储系统、网络及安全设备、基础软件、指挥中心场所。 第四层为支撑层,主要负责为应用层提供基础的服务支撑能力。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交通地理信息系统、身份及权限管理系统、数据交换系统。 第五层为应用层,是本期“智慧交通”的主要建设内容,主要包括综合管理平台、公众服务平台、智能监控平台、应急指挥平台共四个平台。

红绿灯系统设计方案

目录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2) 2系统设计思想 (2) 3系统结构 (3) 4系统功能 (3) 5技术规范 (4) 5.1交通信号相位组织及阶段安排 (4) 5.2交通信号机 (5) 5.3设备箱 (7) 5.4信号灯 (7) 5.5信号灯杆及基础.....................................................错误!未定义书签。 5.6防雷.........................................................................错误!未定义书签。 5.7接地.........................................................................错误!未定义书签。 5.8外场管线设计及施工规范 (7) 5.9交通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8)

1设计依据及参照规范 路口城市道路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一期工程设计是依据下列文件及设计方案并参考相关文件和信息控制管理系统建设规范编制的。 《路口道路网络与交通设施规划蓝图》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法规》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试行); 《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GBJIO-87;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J3-88; 《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14886-94; 《给排水工程结构设计规范》GBJ69-84 ; 《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1999; 《地下通信电缆敷设》国家标准图集94X102; 《电器安装技术规范》GB;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2系统设计思想 实用性——充分利用成熟的先进技术,避免盲目追求最新技术,同时又要防止系统处理能力不够。应用软件符合管理需要,界面友好,易于维护,整个系统易用、实用。 可靠性——系统建设尽量采用标准化优质产品,并且在系统集成过程中对硬件设备安装、操作系统应用、网络连接、数据库设计将尽可能完善的做出故障检测、诊断及处理策略,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经济性——在充分满足系统运行技术与性能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性能/价格比高的产品与技术,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本着励行节约的原则,精打细算,以保证项目建设的合理开销。 先进性——充分发挥项目建设各单位的优势,通过系统的引进、二次开发和整体集成,使建成后的系统在国内同行居于先进水平,并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建

智能交通系统完整解决规划方案.docx

智能交通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一、概述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二、智能交通系统总体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必要性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目标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智能交通系统整体架构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智能交通系统应用架构图 .........................................错误 !未定义书签。 三、主要子系统应用设计 ...........................................错误 !未定义书签。 1.高清卡口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2.高清电子警察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3.道路监控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4.信号灯控制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5.交通诱导和信息发布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6.智能公交系统 ...................................................错误 !未定义书签。

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控制解决方案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6) 2系统功能 (7) 3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系统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路口需求 10 3.3系统特点 10 3.4系统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1系统硬件拓扑结构 10 3.4.2PL-20-CM系统软件构成 11 3.4.3路口感应控制模式 12 3.4.4行人过街控制 16 3.4.5公车优先感应控制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6绿波控制模式 16 3.4.7区域协调控制模式 20 3.4.8特勤控制 22 3.5智能交通信号控制管理软件系统 错误!未定义书签。 3.5.1系统软件的主要功能 22 3.6PL-5D 智能交通信号控制主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1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2控制主机视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3技术特点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4技术指标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1主机箱外形尺寸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2性能及功能说明.........................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3一般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4启动时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5信号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6控制方式转换......................... 错误!未定义书签。 3.6. 4.7性能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智慧交通超速抓拍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超速抓拍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建设原则 (1)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1)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1)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1)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1) 第二章总体框架 (2) 第三章超速违法抓拍系统 (3) 1.系统建设分布 (3) 2.技术选型 (3) 3.系统结构 (4) 4.系统功能 (4) 5.系统关键技术指标 (6)

第一章建设原则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涉及政府、企业多个层面,必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使各单位遵照统一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充分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开发,确保交通智能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ITS 建设项目要根据交通运营与管理的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行业信息的要求,加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讲求实效,以应用促发展。项目建设要突出重点、分层建设、各负其责、共同发展、稳步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交通运行系统的全局出发进行ITS 建设,对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统一管理资源,避免交通行业内部资源分隔、各自为政,进而理顺各交通部门间信息交互关系,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智能交通信息化工程为推手,以支撑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宗旨,以需求、效果并重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信息服务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建立丰富实用、经济便捷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使交通信息真正服务于民。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以信息化覆盖智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加速推进深化应用,促使智能交通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智能交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样本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智能交通-高速公路监控系统设计方案 /7/22 11:00:11 背景概述: 高速公路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民大众工作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高效、科学的管理高速公路是摆在高速公路监控管理部门面前的重要议题。 传统的高速公路监控系统主要关注在收费站、服务区、隧道、大桥等。完成车辆收费、车牌记录、重点地段监控等基本功能。当前国内国外的轨道、隧道、高速交通中都实施了很严密的视频监控系统,经过架设大量各种各样的摄像机来监控各个场合,配合其它的安全措施,以避免意外事件的发生。可是现有的、传统的CCTV监控系统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大量的摄像机都需要大量的显示器来显示其所监控到的画面,而监控室或监控中心中的空间有限,所能安装的显示器也非常有限,因而只能经过轮换画面来监视所有的场景。同时,根据IMS Research的研究,“在传统的闭路电视监控模式下,保安人员需要监视太多的视频画面,远远超出人类的接受能力,导致实际监控效果降低。实验结果表明,在盯着视频画面仅仅22分钟之后,人眼将对视频画面里95%以上的活动信息视而不见。”因而,监视这些摄像机也为

我们带来了两个挑战。第一,由于人类本身的弱点,7x24小时的实时监控更是一件不可能的工作,因而只起到了事后取证的作用。第二,当一个事件发生后,要想快速、准确地在这些海量存储的视频中搜寻这个事件的视频是一件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但随着高速公路基础建设的不断完善。对整个高速公路的总体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 需求描述 当前高速公路监控已经具备了基本的电视监控系统。入侵报警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建设标准及业主的要求,并贯彻国家已颁布实施的有关“规范”和“标准”,考虑到节约成本,需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并综合运用电子信息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安全防范技术等,构成先进、可靠、经济适用的安全防范体系。 从安全防范角度来说,高速公路监控自身具有交警等“人防”体系,加上智能视觉监控系统的“技防”体系,“人防”与“技防”密切结合,发挥各自优点。建立较完善的保安监控体系。 根据客户需求,严密监控区域的前端系统的核心是“发现可

XX市智能交通系统设计方案

XX智能交通项目设计方案

目录

第1章项目总论 1.1项目建设背景 随着XX市经济的飞速发展,近年来城市地区人口和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长,城市安全管理、交通供需矛盾逐渐突出,因此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减轻城市的交通拥堵现象、降低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有效地进行交通视频监控、及时准确地进行非现场执法,XX交警部门积极地利用当今先进适用的技术,规划对中心平台系统、电子警察、卡口、监控等各子系统进行建设以实现技术强警的各项具体目标。 我方根据XX市综合治理、科技强警的需求,以及现场实际情况对城市治安监控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建设项目进行设计,严格遵照国家、公安部以及XX市的相关技术标准、规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计算机网络、视频监控等领域的前沿技术进行制定,充分考虑到系统建成后在使用、维护保养及系统扩展等方面的方便性、经济性等要求,最终的工程将达到一方建设、多方受益、灵活扩展的目的。 通过本期项目的建设可以从政治上、经济上符XX市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符合政府职能的转变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实践证明,要缓解日益增长的交通管理压力,维护人民群众安定平和的出行和治安环境,快速接警处警,应对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提高管理和服务效率,仅靠增加警力的数量扩张是远远不行的,必须走质量扩张即科技强警之路,实现管理模式由体能型向智能型、管理方式由经验型向科技型、管理手段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和飞跃,才能与政府职能的转变保持同步,更加密切把握住社会进步的脉搏。通过此项目的成功建设,对于发掘呼伦贝尔市潜在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升城市形象和地位,将产生难以估量的正面影响和积极意义。 1.2项目现状 1.2.1平台部分 基于上千路的外场子系统点位建设的基础上,平台的中心设备显示出宇视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智能交通管理系统 计算机101 徐瑶遥 2012-4-25

目录 1:背景 (2) 2:系统架构 (4) 2.1 业务流程 (5) 3:系统模块 (6) 3.1 系统模块组成 (6) 3.2子模块UI设计 (7) 4:总结 (7)

1:背景 介绍: 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 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智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简称ITS)是未来交通系统的发展方向,它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ITS可以有效地利用现有交通设施、减少交通负荷和环境污染、保证交通安全、提高运输效率,因而,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21世纪将是公路交通智能化的世纪,人们将要采用的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在该系统中,车辆靠自己的智能在道路上自由行驶,公路靠自身的智能将交通流量调整至最佳状态,借助于这个系统,管理人员对道路、车辆的行踪将掌握得一清二楚。 编辑本段智能交通的特点: 智能交通系统具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着眼于交通信息的广泛应用与服务,二是着眼于提高既有交通设施的运行效率。与一般技术系统相比。智能交通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整体性要求更加严格.这种整体性体现在: (1)跨行业特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涉及众多行业领域,是社会广泛参与的复杂巨型系统工程,从而造成复杂的行业间协调问题。 (2)技术领域特点。智能交通系统综合了交通工程、信息工程,通信技术、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众多科学领域的成果,需要众多领域的技术人员共同协作。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技术方案

智慧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技术方案

目录 第一章建设原则 (1)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1)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1)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1)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1)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1) 第二章总体框架 (2) 第三章交通流量管控系统 (3) 1.系统建设分布 (3) 2.技术选型 (4) 3.系统结构 (5) 4.系统功能 (6) 5.系统关键设备技术指标 (8)

第一章建设原则 (一)加强指导、统筹规划 智能交通系统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具有多元化、层次化、多学科交叉的特点,具有很强的广泛性和综合性,涉及政府、企业多个层面,必须在统一领导下进行统筹规划建设,使各单位遵照统一的规范建设,充分发挥整体作用和整体效益,充分运用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同时避免重复建设和开发,确保交通智能化建设的顺利实施。 (二)面向需求、重点突出 ITS 建设项目要根据交通运营与管理的需要,满足社会公众对交通行业信息的要求,加强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特别是公共交通相关信息系统的开发利用,讲求实效,以应用促发展。项目建设要突出重点、分层建设、各负其责、共同发展、稳步推进,要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分步实施。 (三)互联互通、资源共享 把握“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从交通运行系统的全局出发进行ITS 建设,对各部门现有的基础资源加以整合,统一管理资源,避免交通行业内部资源分隔、各自为政,进而理顺各交通部门间信息交互关系,实现交通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四)求实勿虚、提升服务 坚持以人为本,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行业特点的交通信息服务为重点,以智能交通信息化工程为推手,以支撑解决行业发展中的重大经济社会问题为宗旨,以需求、效果并重为导向,加快推进交通信息服务规范化、产业化发展,推动建立丰富实用、经济便捷的综合交通信息服务体系,使交通信息真正服务于民。 (五)覆盖全局,深化应用 以信息化覆盖智能交通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实现信息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运行监测、管理与服务领域的深度渗透与融合,加速推进深化应用,促使智能交通信息化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中发挥更重要的牵引和支撑作用,有效提高智能交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