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讲稿之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讲稿之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讲稿之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心理学讲稿之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情绪情感的表达,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情绪情感的概念以及与认识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与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情绪情感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

课时:3

具体内容: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正因为情绪、情感的普遍存在,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就为学者们所关注,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众多的学者逐步澄清了情绪情感的有关问题。这里,本章将讲述以下问题: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情感的种类

三、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与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当外界事物和人的需要相一致时,人们就会接纳该事物,并会对其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体和我们的需要不相一致时,就会对其产生否定的或消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但不能把这种关系简单化,由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人的需要不同。因此,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内心体验。同时,人们的信念、认知水平、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相同的事物也会引起不同的内心体验。情绪和个性的关系密切,人人都由有喜怒哀惧之情,这说明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共性之中又有差异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民族传统、阶级利益、生活遭遇、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情绪情感也往往是不同的。人的情绪

情感不仅受个性倾向性的制约,而且稳定的情绪和情感特点也表现为个性差异。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情绪情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却存在着一些差异。

(一)从需要的角度看差异

情绪更多地是与人的物质或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态度体验。情感更多地与人的精神或社会需要相联系。

(二)从发生早晚的角度看差异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情绪发生早,情感产生晚,情绪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而情感是人所特有的,它是随着人的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起来的。

(三)从反映特点看差异

情绪与情感的反映特点不同。情绪具有情境性、激动性、暂时性、表浅性与外显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持久性、深刻性、内隐性。

情绪和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总是彼此依存,相互交融在一起。稳定的情感是在情绪的基础上形成起来的,同时又通过情绪反应得以表达,因此离开情绪的情感是不存在的。而情绪的变化的强度也往往反映了情感的深度,而且在情绪变化的过程中,常常饱含着情感。

三、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

(一)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区别

1.反映的内容不同。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活动是反映事物或事物的属性及其联系和关系,情绪不是反映活动,情绪是人对反映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具有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并且总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映。认知是对事物逼真的反映,情绪则不同,它他是主观体验,其主观感受是喜、怒、哀、惧。

2.机体的变化不同。一般说来,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不会产生机体内部的变化,也没有明显的机体外部表现,而且还有着明显的机体外部表现。

3.随意性不同。认识过程的随意性较强,人能够较为容易地发动或停止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活动。情绪情感过程的随意性较差,对于它们的出现和消失以及出现时的强弱程度,人较难以控制。只有通过认识过程的参与,情绪情感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

(二)情绪情感与认识的联系

1.认识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没有认识就没有情绪情感,认识不同,情绪情感就不同,认知在情绪情感中起着重要决定的作用。

2.情绪情感对认识的影响

与认识活动无关的情绪情感对认识活动有明显的干扰作用,不同性质的情绪情感状态对认识过程也会有明显的影响。

四、情绪情感的表达

情绪的构成包括三种层面。众多的情绪研究者们大都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和定义情绪:在认知层面上的主观体验,在生理层面上的生理唤醒,在表达层面上的外部行为。当情绪产生时,这三种层面共同活动,构成一个完整的情绪体验过程。

情绪的外部表现通过表情来实现的,表情可以分为三类,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语调表情。面部表情既有泛文化性(生物性),也有社会性。

第二节情绪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分类

(一)按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需求关系分类

现代心理学则认为情绪有四种基本形式,它们是人类具有的四种基本的情绪:快乐、愤怒、恐惧和悲哀。

在以上四种基本情绪之上,可以派生出众多的复杂情绪,人类其它许多情绪多是在这些基本情绪的基上,通过它们不同的组合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按情绪状态分类

依据情绪发生的强度、速度、紧张度、持续性等指标,可将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1.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较长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的特点,无特定对象,无指向性它往往不是针对某一具体事物所产生的特定情绪体验。人在某种心境下从事的活动都会染上一定的情绪色彩,因此,心境就象生活的一种基调。平稳的心境可持续几个小时、几周或几个月,甚至一年以上。

引起心境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其一,强烈的情绪或情感可以引起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心境状态,此种心境的形成也可以说是强烈情绪或情感的后效作用。其二带有明显情绪色彩的表象的再现也影响着人的心境状态的形成。其三,人的生理节律,身体健康状况,以及一些自然环境因素也能够影响一个人的心境状态的形成。在影响人的心境的因素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人在实践中形成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它不仅可以战胜由重大挫折带来的消极情绪,也可以使人战胜生理因素和自然环境对人的情绪所造成的影响。

心境对人的工作、学习和生活都有重要的影响。良好的心境不仅使人的活动

效率较高,而且使人生活得更快乐,促进人的身体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心境,学会做自己心境的主人,使自己经常处于良好的心境状态之中。

2.激情

激情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它具有情境性和爆发性,使是在某种具体情境中猛烈发作而产生的,引起激情的主要因素是社会生活中与个体需要有直接联系的重要事件。

在这样的激情状态下,人的外部行为表现比较明显,生理的唤醒程度较高,会出现“意识狭窄”现象,即激情发生时,人往往很少考虑到事情的结果,以及行为时的适当合理的方法,表现为“感情用事”。激情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人处在激情状态下,常会扰乱肌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从而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激情,特别是控制消极的激情。控制激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加强思想修养和意志力的锻炼,养成处理问题时冷静、理智的习惯。其二,在激情发生时,用合理的释放、升华、转移注意等方法控制和缓和激情的爆发。

3.应激

应激是指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所引起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紧张性,以及与之相联系的恐惧性。在情绪发生时的强度和持续时间方面,应激和激情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它们都具有爆发性,持续时间一般较短,应激与激情的区别在于,一方面激情的爆发有一个酝酿的过程,而应激则是在突然情况下瞬间暴发出来的;另一方面,激情中既有肯定的激情,又有否定的激情,而应激多是否定性的情绪体验。

产生应激状态的原因有:一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面临事件提出的新要求不一致,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参考,需要进入应激状态。二是已有经验不足以应付当前的境遇而使人产生无能为力的失助感和紧张感。

应激状态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其积极作用表现在,在应激中,人的精力特别旺盛,思想特别迅速、灵活、精确,动作特别机敏、准确,从而使人能够更为有效地应付紧急情况,化险为夷,转危为安。应激的消极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于极度紧张和机体被高度激活,一些人出现明显的“意识狭窄”现象。表现为思维混乱,失去理智,动作的准确性大为降低。第二,无论何种应激状态,都能破坏机体的生物化学保护机制,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受病菌侵袭。由应激引起的强大的机体能量如果不能够发泄出去,就会对机体造成一种内部伤害。所以在强烈的或经常的应激状态之中,人很容易患上严重疾病,甚至死亡。

因此,我们应该学会控制应激状态的消极作用,在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下,做到临危不惧,忙而不乱。一个人的知识经验、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的认识、经受的锻炼以及个性特点情况等都会对应激状态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二、情感的种类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体的社会性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是高级的主观体验。与人类认识相结合的社会需要从内容上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类,即人对真、善、美的需要,与此相应,情感从社会内容上来分,包括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三类。

(一)理智感

理智感是在认知活动中,人们认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包括好奇心、求知欲、认识兴趣和对真理的热爱等。理智感是在认识过程中产生的情绪体验,反过来它又对认识过程产生强有力的影响。其中,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理智感的低级形式,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一个人获得知识、积累经验的基本动力。认识兴趣是一种比较高级的理智感,它使人的认识活动更为稳定和深入,因而是促进认识活动有效进行的重要因素。对真理的热爱是理智感的最高形式,它是人努力追求真理和捍卫真理的强大动力。

总之理智感在认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于,它能够使人专心致志于认识活动之中,不为外在的名利得失所干扰,从而全身心地、忘我地投入于对客观规律的认识,这无疑是已能够发现规律和进行创造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培养自己的理智感。

(二)道德感

道德感是根据一定社会的道德标准,对人的思想、行为做出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当自己或他人的思想言行符合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肯定的道德感;反之,当自己或他人的言行不符合道德规范时,就会产生否定的道德感。

道德感是一个人进行道德行为的重要的内在力量。道德感有低级和高级两种水平。

(三)美感

美感是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美感具有明显的两个特征:一是具有愉悦的体验。这种体验比快感要丰富得多、深刻得多、高超得多。二是具有倾向性的体验。美感会使人对引起美感的事物趋向于继续欣赏和体验,甚至会使人着迷、沉醉于美好的事物之中。

引起美感的事物有三类:一是自然界中美的事物,如一望无际的蓝色海洋,巍峨俊俏的高山,匀称健美的体形等。二是优秀的艺术作品,如优秀的文学绘画、雕塑、音乐、建筑等作品。三是高尚的社会行为,如具有忠诚、宽厚、光明磊落

等高尚品质的行为。在由高尚行为引起的美感中,融入了道德感的成分。引起美感的事物是形式美和内容美的统一体,并且是内容美起决定作用。

美感不仅使人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更加热爱生活,而且还能使人精力旺盛,朝气蓬勃,充满生机,更积极地投身于工作和学习。因此,我们应当努力培养自己的美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学会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

第三节情绪健康和情绪调节

一、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

情绪在人的心理生活中处于一个特殊的位置,它与人的心理健康息息相关。情绪的异常变化往往使心理疾病的先兆,有人认为,情绪在心理疾病中处于核心地位。而在瞬息万变的时代,快节奏、高风险和高压力给人们带来的不仅是成功和机遇,更多的是无法回避的心理重负和挑战。其实,从1948年开始,人们即已认识到:“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症状,而是一种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上的完全安宁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1989年又添加了道德健康的内容)。

大多数心理学家倾向于以下特性作为心理健康的衡量标准:一是对现实的充分感知;二是健全的自我意识;三是自我控制能力;四是稳定而愉快的情绪;五是自尊和认可;六是和谐的人际关系。

对学生情绪的识别:健康心理和良好情绪的标志:第一,能正确地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第二,反应的强度与引起情绪的刺激强度相适应;第三,情绪反应的时间应随着客观情境的转移而有所变化;第四,情绪反应的特点应与年龄阶段相适应。

二、不良情绪的调节

不良情绪有两大类:一类是那些过分强烈的情绪,另一类不良情绪是持续性的消极情绪。

(一)解决问题法

首先要清楚地认识到造成不良情绪的直接原因,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其次,对症下药,着手解决具体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以勇敢的精神来面对眼前的困境,用理智的态度去分析问题、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解决问题时不怕失败,一次不成功,就再重来,直到解决问题为止。

(二)转移注意法

在引起不良情绪的问题中,有些是一时难以解决的,或者根本无法解决,应该运用转移注意法来调节不良情绪。在转移注意中,要运用意志努力,使自己尽

量远离不良情绪的情境,将注意转向能引起良好情绪的事物上,在转移注意时,新事物与原刺激情境的差别愈大,不良情绪愈容易得到调节。

(三)合理渲泄法

不良情绪会造成机体的高度紧张,合理的渲泄则能释放出机体内所积聚的能量,使机体如释重负,重新获得平衡,从而起到调节不良情绪的作用。合理的渲泄有多种途径:其一,针对引起不良情绪的刺激进行渲泄;其二,通过倾诉进行渲泄;其三,通过活动进行渲泄。

(四)语言调节法

语言既可以引起某种情绪反应,也能抑制某种情绪反应,所以在遇到不良情绪时,有意识地进行自我语言提示对调节不良情绪有一定作用。

三、情绪智力与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略)

本章思考题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完整情绪的构成。

二、情绪情感的种类,心境、激情、应激、理智感、道德感和美感的含义。

三、不良情绪的调节。

推荐阅读书目

1.斯托曼(张燕云译).情绪心理学[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6.

2.石秀印.情绪在儿童品德形成中的作用,学生品德形成新探[C].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

3.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艾森克(阎巩固译).心理学-一条整合的途径(下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Strongman(王力主译).情绪心理学-从日常生活到理论(第五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

6.

6.戈尔曼(耿文秀等译).EQ:情感智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

7.

第八章 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习题答案

第八章学前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发展 一、名词解释 1.情绪情感:情绪与情感是指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2.道德感:道德感是用一定的道德标准去评价自己、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理智感:是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情感体验,与人的求知欲、认识兴趣、解决问题的需要等满足与否相联系。 二、填空题 2.新生入园,班里有一个孩子哭,其他孩子也会莫名其妙地跟着哭,是因为 三、选择题 1. 在学前儿童身上常常见到破涕为笑,脸上挂着泪水又笑起来的情况,这 A.学前儿童的情绪还是由生理需要控制的 B.学前儿童的意志力差 C.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还未形成 D.学前儿童的情绪是不稳定的 2.学前儿童从5岁左右开始特别喜欢提问,对回答结果十分关心,并由此相应产生愉快、满足或失望、不满等情绪。这表明此时期的学前儿童已明显出现了____C___。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自我效能感 3.(2013年真题)中班学前儿童告状现象频繁,这主要是因为学前儿童( A )。 A.道德感的发展

B.羞愧感的发展 C.美感的发展 D.理智感的发展 四、判断题 1.幼儿是无忧无虑的。(×) 2.情绪产生的前提是需要的满足。(×) 3.学前儿童智力操作的最佳情绪背景是特别高兴的状态。(×) 4.学前儿童不存在情绪健康问题。(×) 5.学前儿童告状是孩子道德感发展的表现。(√) 6.拆卸玩具行为是学前儿童求知欲的表现。(√) 7.学前儿童很会掩饰自己的情绪。(×) 8.幼儿园的精神环境指的是游戏室的布置。(×) 9.新生儿期就有了各种情绪。(×) 五、案例分析 14.材料: 李老师第一次带班,她发现中班幼儿比小班幼儿更喜欢告状,教研活动时,大班教师告诉她说中班幼儿确实更喜欢告状,但到了大班,告状行为就会明显减少。 (1)请分析中班幼儿喜欢告状的可能原因。(10分) (2)请分析打扮幼儿行为告状减少的可能原因。(10分) (1)中班幼儿由于道德感发展、希望引起教师关注、语言发展不完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等原因,导致经常出现“告状”行为。①道德感是幼儿评价自己或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标准时所产生的内心体验,幼儿“告状”行为最主要的原因即中班幼儿道德感发展,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班幼儿已经能够比较明显地掌握了一些概括化的道德标准,中班幼儿会因为自己在活动中遵守老师的要求而产生快乐。此阶段幼儿关心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同时也开始关注其他幼儿的行为是否符合道德标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情感。当幼儿认为同伴的行为不符合道德标准时,即会出现材料中所述的“告状”行为。 ②中班幼儿爱告状也有可能是为了引起教师的关注,吸引教师的注意力;在幼儿园里,幼儿向教师传达信息的渠道,一般都是通过告状,从而在告状中引起老师

最新第八章 情绪、情感资料

第八章情绪、情感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导入:我有一条黑狗,它的名字叫抑郁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和特征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情绪和情感,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显著的身体、生理变化和外部表情行为。 (二)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

医学心理学情绪和情感教案

情绪和情感的过程 一、设计思路 通过英国科学家法拉第的“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的故事来导入今天上课的主题“情绪”,进而介绍情绪的含义。再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了解情绪和的外部表现。最后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二、教学目的 1.知识层面:了解情绪的含义、知道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和功能。 2.能力层面:加深学生对情绪、情感的了解和把握,能觉察和分析自己的情绪,认识情绪对我们的影响。 3.情感层面:引导学生明确情绪、情感是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正常表现。学会正确认识和评价情绪,树立正确的情绪态度。 三、课型 新授课 四、课时 20分钟 五、教学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学习情绪的基本知识,通过对生活中小事的分析认识到什么是情绪,切实理解情绪的含义。 六、教学难点 本课难点是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案例中切实理解情绪的功能。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情景表演法。 八、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利用故事:“一个小丑进城,胜过一打医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小丑可以治好法拉第的病? (二)讲解情绪的基本内涵 引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来让学生感受情绪的变化,并提问大家我们的情绪是如何产生的。引导学生来回答。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对比下雨这件事引出情绪是和自我认识相联系的,相同的事会引出不同的情绪。强调自我需要在情绪中的作用。 (三)开展教学互动,调动学生积极性 情绪表演:出示词语卡片(手舞足蹈、泪流满面、咬牙切齿、心

惊肉跳),请学生上台做情绪表演,其他同学猜猜他表演的是什么情绪。让学生讨论下大家是通过什么猜到的学生表演的是什么情绪。引导学生分析情绪的外部表现,然后总结情绪的外部表现。 (四)进行案例分析,引发学生思考。 1.此时无声胜有声 心理学家在对英语国家人们的交往状况进行研究后发现,在日常生活中,55%的信息是靠非语言表情传递的,38%的信息是靠言语表情传递的,只有7%的信息才是靠言语传递的。特别是在言语信息不清时,表情往往具有补充作用,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准确而微妙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也可以通过表情去辨认对方的态度和内心世界。表情作为情感交流的一种方式,被视为人机关系的纽带,很多时候我们用情绪的表露代替了语言的表达。 通过这个研究我们可以分析出情绪情感的第一个功能--信号功能。 2.哪只猴子死了 两只猴子同时关在笼子里,一只被捆住,不能动;一只可以在笼子里活动。实验者每隔20秒对猴子进行一次电击,每次放电前5秒,笼里的红灯就会亮起。笼里有一个开关,每当红灯亮起,只要按动开关就可以逃出笼子。可以活动的那只猴子发现了这个开关。实验进行二十多天后,结果有一只猴子死了。 引导学生回答,最后总结学生的回答。分析正确答案,死掉的猴子是会动的那只。因为这只猴子一直处于焦虑和恐惧的负性情绪下。而焦虑会引发消化道类的疾病。 3.羊羔之死 有人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两只同窝生的羊羔放在两个不同的地方,给它们相同的养料,相同的水分,相同的阳光....几乎什么都相同,但只有一个条件不同,就是在某只羊羔旁边拴了一只狼。没有拴狼的羊羔正常地发育起来,而旁边拴了狼的羊羔在惊恐万状中,不思饮食而死。这个实验生动地说明了情绪对动物生长有着不可思议的作用。同样,对人来说,良好的情绪是健康的基础,不良的情绪是产生疾病的原因之一。 4.嫉妒的力量 医学心理学家用狗做嫉妒情绪实验:把一只饥饿的狗关在一个铁 笼子里,让笼子外面另一只狗当着它的面吃肉骨头,笼内的狗在急躁、气愤和嫉妒的负性情绪状态下,产生了神经症性的病态反应。 5.生气水实验。 把人在不同情绪状态下呼出的“气体”分别进行采样。然后,将这些气水混合物依次放人实验基样中,进行技术性处理,结果表明:

心理学讲稿之第八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主要内容:本章主要学习情绪和情感的概念、相互关系以及情绪情感与认识的关系,情绪情感的表达,掌握情绪和情感的分类,了解情绪健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掌握调节情绪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情绪情感的概念以及与认识的关系,情绪情感的分类,情绪与心理健康 教学难点:情绪情感的概念和分类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实验、练习 课时:3 具体内容: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并对认知过程产生重大影响,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反映形式。正因为情绪、情感的普遍存在,早在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时代就为学者们所关注,在人类发展的漫漫长河中,众多的学者逐步澄清了情绪情感的有关问题。这里,本章将讲述以下问题: 一、情绪情感的概述 二、情绪情感的种类 三、情绪健康与情绪调节 第一节情绪和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称之为情绪情感。 情绪与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当外界事物和人的需要相一致时,人们就会接纳该事物,并会对其产生肯定的情绪和情感,当客体和我们的需要不相一致时,就会对其产生否定的或消极的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反映的是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但不能把这种关系简单化,由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人的需要不同。因此,相同的事物,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可能会引起人们不同的内心体验。同时,人们的信念、认知水平、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相同的事物也会引起不同的内心体验。情绪和个性的关系密切,人人都由有喜怒哀惧之情,这说明人类的情绪情感具有共性,但共性之中又有差异由于人与人之间在民族传统、阶级利益、生活遭遇、价值观、个性特征以及特定的心理状态等方面的不同,人们的情绪情感也往往是不同的。人的情绪

【人力资源】基础心理学2情绪情感资料

一、单选题: 1、按情绪状态可把情绪分为()。(5.0分)(回答错误) A、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 B、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 C、心境、激情、应激 D、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解析:按情绪状态,就是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的长短,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 2、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是对()的分类。(5.0分)(回答错误) A、情绪 B、基本情绪 C、情感 D、情绪状态 解析:人的高级情感包括很多种,主要的有道德感,美感和理智感。此外还有宗教情感,母爱等等。 3、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调节和促进活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则可破坏和瓦解活动,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5.0分)(回答正确) A、动机功能 B、组织功能 C、适应功能 D、信号功能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功能有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4、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5.0分)(回答正确) A、双重趋避式冲突

B、双趋式冲突 C、趋避式冲突 D、双避式冲突 5、表情包括()。(5.0分)(回答正确) A、外部表情和内部表情 B、面部表情、动作表情和言语表情 C、音调表情、节奏表情和速度表情 D、面部表情、身段表情和言语表情 解析:情绪和情感的外部表现模式——表情,包括:面部、身段和言语。 6、表情的产生()。(5.0分)(回答正确) A、是先天遗传的结果 B、既有先天的,又有后天学习模仿的成分 C、是后天学习得来的 D、是在人身上建立条件反射的结果 7、()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5.0分)(回答正确) A、人格 B、情绪和情感 C、动机 D、需要 解析: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外界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外界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8、意志行为的基本阶段分为()。(5.0分)(回答正确) A、初始阶段和结果阶段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2. 情绪的种类 3. 挫折 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 3. 挫折心理与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可以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一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心理学 动机与情绪情感

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现象,无法直接观察,只能从观察表面行为的变化来推测背后的动机。 动机作为行为过程中的一个中介变量,在行为产生前就已存在,并以隐蔽内在方式支配着行为的方向性和强度。 动机的功能: 1.激活功能:动机会推动人们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转化为活动状态。动机的驱使下,个体会产生某种行为,并维持一定的行为强度。 2.指向功能:动机使个体进入活动状态之后,还能引个体的行为指向一定的方向。动机不同,有机体行为的目标也不同,这就是动机的方向性在起作用。 3.调节与维持功能:动机会决定行为的强度,动机愈强烈,行为随之强烈。动机也决定个体行为的久暂性,在没达到目标之前,行为会一直存在。有时行为看似不在了,但只要动机仍存在,行为就不会完全避免,只是以别的形式存在。 动机的产生:受内外两种因素的共同影响。 1.个体内在的某种需要是动机产生的根本原因。 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和源泉。 需要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刺激,人的行为动机就是在这种刺激下产生的。内在的生理需求是行为的直接推动力量。 2.外在环境则作为诱因,引导个体趋向于特定的目标。 环境刺激是动机产生的诱因。诱因: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有时,即使有机体没有特别强烈的内在需要,外在诱因也可能成为动机产生的一个条件。 动机中,需要与诱因紧密相连。需要比较内在、隐蔽,是支配人们行动的内部原因。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朝向性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并使活动朝向外界的诱因,从而使活动具有目的性和方向性。当人们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诱因吸引力降低,动机的强度随之减弱或消失。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普通心理学》: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一、情绪和情感的区别 我们一直将情绪和情感作为一个统一的心理过程来讨论,但从产生的基础和特征表现上来看,二者有所区别。 首先,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情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其次,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情绪常由身旁的事物所引起,又常随着场合的改变和人、事的转换而变化。所以,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情感可以说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最后,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隐。人在情绪左右下常常不能自控,高兴时手舞足蹈,郁闷时垂头丧气,愤怒时又暴跳如雷。情感更多的是内心的体验,深沉而且久远,不轻易流露出来。

二、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和情感虽然不尽相同,但却是不可分割的。因此,人们时常把情绪和情感通用。一般来说,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反过来,情绪的表现和变化又受已形成的情感的制约。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体验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反过来,在他们对工作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之后,会因工作的出色完成而欣喜,也会因为工作中的疏漏而伤心。由此可以说,情绪是情感的基础和外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深化和本质内容。 【《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一、单项选择题 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 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 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 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 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 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 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 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 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 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 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 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 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 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 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 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 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A.愤怒 B.恐惧 C.应激 D.激情 17.小杨在月考中进步了,这段时间他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这种情绪状态是()。 A.应激 B.激情 C.狂喜 D.心境 18.“捧腹大笑”、“手舞足蹈”体现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 19.“乐极生悲”、“破涕为笑”、“喜极而泣”等成语说明了人的情绪的两极()。 A.不可调和性B.因一定条件而相互转化C.具有社会性,可相互调节和控制D.可以找到平衡点20.“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 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 21.高兴时手舞足蹈、恐惧时手足无措的情绪表达方式是()。

教育心理学情绪与情感总结

教育心理学情绪与情感知识点总结 心境、激情、应激、焦虑概念与区分 根据情绪发生的强弱、速度、紧张感、持续性区分。 情绪状态可以分为:心境、激情、应激、焦虑 心境:持续、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这类情绪状态有两个主要的特点,即弥散性和长期性。弥散性指当人具有了某种心境时,这种心境表现出的态度体验会朝向周围的一切事物,如我们比较熟悉的诗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体现的就是这个特点。另外一个特点是长期性,指的是心境产生后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主导人的情绪,如高考成功后很长一段时间还很开心,就是一种心境。(持续性,无紧张慌乱的感觉,不是爆发式也就不是短暂的,感情教平和)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具有明显的生理反应和外部行为表现。【激愤、暴怒、恐惧、狂喜、剧烈的悲痛、绝望】是一种爆发强烈而持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多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和外部动作。如我们看世界杯比赛,自己支持的队伍获胜时狂喜的状态即是激情状态。(来去匆匆,强度大,无紧张感,短暂时间。多有外部表现,如大喜大悲) 应激是在意料之外的紧急情况下产生的极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它往往是由外在压力造成的,如新教师上讲台的慌乱;学生课上突然被点名起来回答问题时的情绪状态都是应激。这里需要注意,激情和应激都是比较短暂的状态,但是应激会强调紧张的状态,而应激不强调这个特征。(紧张,慌乱之感,意外,强度中等,面对的是实实在在的事,持续短) 焦虑是一种伴随着某种不祥预感而产生的令人不愉快的一种复杂的情绪状态。(看到的未知的事,事情不解决,焦虑消除困难。) 情感与情绪的联系与区分

一个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的体验叫情感与情绪。 联系 情感与情绪都伴随着认知过程而产生。又反过来影响认知与活动。 它们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另一种反映形式,即人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 它们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体验。 它们产生或触发的原因在客观事物本身,而不是主观需要。但是它反映的是主客体之间的关系,不是只有客体。 情绪依赖于情感,情感也依赖于情绪,即人的情感需要通过不断变化的情绪所表现。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区分 情绪是与人的生理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的心理活动; 情绪与低级的心理过程(感觉、知觉)相联系; 情绪是动物和人都具有的。但人即使最简单的情绪都与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因为人的生理需要受到社会生产及生活条件的制约。人的情绪活动具有社会性。 情感是人独有的。情感同社会性的需要,人的意识(包括愿望、期待、目标)紧密相连。具有社会历史性。 情感可以多种体验交织,也有不同的情绪。 情绪的表现一般是不稳定,带有情境性。 情感比较稳定,是比较本质的东西,是人对客观事物比较稳定的态度。

心理学基础说课稿情绪与情感部分

心理学基础说课稿情绪 与情感部分 Document number【SA80SAB-SAA9SYT-SAATC-SA6UT-SA18】

尊敬的各位专家,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情绪情感概述》,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对本节课进行说明。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所用教材《心理学基础》是全国卫生职业院校规划教材,心理学基础是现代护理学的一门重要课程,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开展临床医疗、护理工作以及个体心理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以及意志过程,本节课处于整个教材的第二章第二节,是在学习了认知过程之后进一步深入学习心理过程的章节,并为之后的心理健康及评估等章节做出铺垫,同时情绪情感也是学生对自我认识的窗口。 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分别为:重点是情绪、情感的概念理解以及情绪状态的三大分类;难点是情绪与情感的区别;情绪状态中对应激概念的理解。 3.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认识并理解情绪情感的相关概念;了解情绪情感产生的原理;能够辨识人的基本情绪及基本的情绪状态;②能力目标:能准确的体会自身的情绪变化;能初步识别他人的基本情绪及情绪的变化;提高对客观道德情境的情感体验能力;通过对他人情绪情感的解读提升共感能力,③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促使学生更好的开展医疗工作、维护与改善医患关系;促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加清晰准确的认识自身的心理状态。

二、说教法 学情分析:中职学生多数处于15、16---17、18的年龄阶段,即是由少年到青年的过度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的情绪和心境呈现出动态的发展趋势,诸多不良习惯与行为的原因与未正确认识情绪情感有关,但同时,他们有很强的学习热情,一旦教师教学内容、方式、方法能贴近他们的日常生活,就能最大的调动学习主动性。 基于本节课的教材内容和中职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情况,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方法进行教学。 1.讲授法:主要针对情绪情感的概念、区别与联系等教学内容进行讲授,讲授法可以简明扼要清晰的讲解清楚重要的概念与理论知识。 2.情境案例教学法:主要通过情境示例的展示,对本节课的难点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述,使得学生能通过情境的体验提升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可以激发学生的热情,引起兴趣。 通过以上两种方式方法,可以掌握重点、理解难点。通过讲授、情境,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学会自己探索学习,避免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也完全的参与进来。 三、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教会学生学习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本节课所用的学法如下: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_1

---------------------------------------------------------------最新资料推荐------------------------------------------------------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二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主要包括以下 5 种: 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转移调控。 4、激励调控。 5、合理宣泄。 三、消极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一)排除抑郁 1、铲除抑郁根源。 2、改变认知角度。 3、适当释放情绪。 4、改变行为方式。 5、调换环境。 6、休息。 (二)学会制怒 1、拓宽心理容量。 2、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 (三)克服自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 (四)消除紧张与焦虑 1、积极的认知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想一想事情最坏会到什么程度。 (2)排除极端的想法,不随意夸大生活状态。 (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世界。 1 / 12

(4)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 (5)理智的面对冲突,权衡自己所冒的风险。 2、积极的行动方式积极的行动方式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1)赶快行动起来。 (2)融洽社会关系,运用社会支持。 (3)学会宣泄和倾诉。 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行动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的个性,有了健康的个性,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许多。 第六章情绪与情感本章主要内容: 如何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生理变化及表情动作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 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感: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的主观体验。 二、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一)区别3、外显性情绪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多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4、发展时间情绪发生在先,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

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得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与种类,把握挫折产生的缘故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阻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 情绪与情感的含义 2. 情绪的种类 3. 挫折 教学难点:1. 情绪、情感的关系 3. 挫折心理与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情感的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一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一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与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与情感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1. 区别 (1)情绪与生理需要相联系,人与动物共有。情感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形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固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并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进展中,情绪显现在前,情感表现在后。

2. 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亮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一种情绪。 (2)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能够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错在一起,专门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一)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这要紧表现在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安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快乐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慨时每分钟呼吸40次,惧怕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中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惭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确实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快乐兴奋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惭愧时汗流满面;惧怕时出一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一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因此情绪和情感与人的健康紧密相关。乐观爽朗、心情舒服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抗击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兴奋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躯体内部器官有一定变化,而且躯体各部位的动作、姿势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要紧表现在三个方面: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情感最全版

(情绪管理)第八章情绪与 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情绪、情感、,了解情绪、情感的关系、功能和种类,掌握挫折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人心理的积极、消极影响,使学生学会如何正确面对挫折、如何进行心理调试。 教学重点:1.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2.情绪的种类 3.挫折 教学难点:1.情绪、情感的关系 3.挫折心理和调控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辩论法等 课时安排:6 第壹节情绪、情感概述 壹、情绪、情感的概念 (壹)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观点而产生的内心体验。 情绪、情感作为壹种主观体验,也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它所反映的不是客观事物本身,而是具有壹定需要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在主客体关系中不是任何客观事物都能引起人的情绪、情感体验,只有当它和我们的需要、愿望、观点联系起来的时候,才能引起情绪、情感反映。 (二)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 (1)情绪和生理需要相联系,人和动物共有。情感和社会需要相联系,人所特有。 (2)情绪常用于表达感情的表现形式,具有较大的情景性、短暂性。情感具有稳定性、深刻性 (3)情绪带有更多的冲动性和外显的表现,且伴有机体的变化。情感比较深沉、内隐,始终在意识支配的范围内进行。 (4)在儿童情感发展中,情绪出当下前,情感表当下后。 2.联系 (1)人所具有的高级情感可能以鲜明的爆发形式表现出来,表现为壹种情绪。 (2)和生理需要相联系的情绪,由于社会内容的改变而改变了它原始表现形式上升为情感。 情绪和情感是能够区分的,它们各自有特定的含义,但这种区分是相对的,在

现实具体人身上常常交织在壹起,很难严格区分。 二、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 (壹)情绪情感的生理变化 随着情绪情感的发生,有机体会产生壹系列的生理变化,这主要表当下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腺体活动的变化上。这些变化可作为情绪状态变化的客观指标。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呼吸的频率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人平静时平均每分钟呼吸20次,高兴时每分钟呼吸17次,悲伤时每分钟呼吸9次,愤怒时每分钟呼吸40次,恐惧时每分钟呼吸高达64次。心血管系统在不同情绪状态下也会发生壹系列变化。人在愉快和满意时,心跳正常,血管舒张;惊恐时,心跳加速加强,血输出量增加,收缩压升高。人在羞愧时面红耳赤,气愤时脸色铁青,就是由于面部血管的舒张和收缩造成的。消化系统的活动也会随情绪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人在愉快时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会加强,消化系统的功能会提高;人在悲伤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消化液分泌减少,造成食欲减退。不同情绪也会引起泪腺、汗腺分泌的改变,如高兴激动或悲伤时禁不住流泪;羞愧时汗流满面;恐惧时出壹身冷汗。 由于情绪和情感发生时,总要引起壹系列人体生理机能的变化,所以情绪和情感和人的健康密切相关。乐观开朗、心情舒畅能促使各种内脏功能正常运转,增强对疾病的抵抗能力,有利于保持身心健康。而不良情绪情感状态,则会损害人的身心健康,使人得病或病情加重。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证明:极度紧张和过分激动的情绪对人身心健康十分有害,甚至可危及人的生命。 (二)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 当情绪情感发生时,不仅身体内部器官有壹定变化,而且身体各部位的动作、姿态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种变化称为表情,即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表当下三个方面: 1.面部表情:是指由面部肌肉和五官的变化所表示的情绪状态。如愉快时面肌横伸,面孔较短;不愉快时面肌纵伸,面孔较长。眉也是表现面部表情的主要部位,展眉表示欢欣;皱眉表示愁苦;扬眉表示得意;竖眉表示愤怒;低眉表示慈悲。嘴也参和表情动作,哭和笑是面部表情最明显的表现,哭和笑都离不开嘴的动作。在面部表情中,最值得注意的是目光的运用。俗话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谓“眉目传情”、“暗送秋波”、“瞠目结舌”、“怒目而视”都是说不同的目光所表达的不同情感。 2.姿态表情:是指借助全身姿态和四肢活动来表达情绪和情感。例如常常用扬头表示高傲;点头表示赞同;摇头表示反对;垂头表示丧气。从全身姿态见,高兴时手舞足蹈;愤怒时暴跳如雷;恐惧时不寒而栗;悔恨时捶胸顿足;惊慌时

心理学复习与练习第7章情绪与情感

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教学要求: 1、了解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与情感、情绪情感与认知 的关系;表情的分类;情绪和情感的种类;情感的品质。 2、掌握焦虑对学习的影响;青少年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学中学生情绪的调节;青少年良 好情感品质的培养。 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一)什么是情绪情感 思考:人为什么会产生喜、乐?而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怒和哀? 情绪情感是指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情绪情感概念的关键词:客观事物、是否符合、需要、态度体验) 思考:什么是幸福?(根据情绪情感概念谈一谈对幸福的理解。) (二)情绪与情感的关系 1、区别: ①情绪是与机体的生理或物质性需要能否满足相联系的体验,较低级,人和动 物共有;情感是与人的社会性或精神需要相联系的体验,较高级,人所特有。 ②情绪可由对事物单纯的感觉或知觉所直接引起,易随情景变化,不稳定;情 感则是由于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不易随情景变化,较稳定。 ③情绪易冲动,外显性强;情感不易冲动,较深沉而含蓄。

思考:愤怒——恨喜欢——爱 分别属于哪种心理现象? 2、联系: 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和内容,而情绪是情感的表现形式。 举例说明。 (三)情绪情感与认知 没有认识,情绪与情感就无从产生;反过来,情绪与情感又影响人的认识活动。 (四)表情 情绪与情感发生时有其外部表现,这就是表情。人的表情极其丰富,主要分为三种: 1、面部表情 2、身体姿势或动作表情 3、言语表情 通过观察人的表情,了解人的心理活动。 二、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一)情绪的种类基本情绪:快乐悲伤愤怒恐惧 1.心境 一种强度较小,持续时间长的情绪状态。 喜、怒、哀、惧各种情绪都以心境的形式表现。其具有弥散性。 2.激情 一种强度较大,持续时间短、有明显外部表现的情绪状态。 狂喜、暴怒、激烈的悲痛、极度的恐惧都是激情状态。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

二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情绪情感的调控途径主要包括以下5种: 1、自我意识调控。 2、理智调控。 3、转移调控。 4、激励调控。 5、合理宣泄。三、消极情绪情感的调节与控制(一)排除抑郁 1、铲除抑郁根源。 2、改变认知角度。 3、适当释放情绪。 4、改变行为方式。 5、调换环境。 6、休息。(二)学会制怒 1、拓宽心理容量。 2、要有一定的防怒措施。(三)克服自卑积极的心理暗示是克服自卑的良好手段。(四)消除紧张与焦虑 1、积极的认知方式(1)勇敢面对焦虑与紧张,想一想事情最坏会到什么程度。(2)排除极端的想法,不随意夸大生活状态。(3)用欣赏的态度看待世界。(4)承认自己的局限,接受自己的不足之处。(5)理智的面对冲突,权衡自己所冒的风险。 2、积极的行动方式积极的行动方式表现在以下个方面:(1)赶快行动起来。(2)融洽社会关系,运用社会支持。(3)学会宣泄和倾诉。培养积极的认知方式和行动策略就是培养健康的个性,有了健康的个性,消极的情绪就会减少许多。第六章 情绪与情感本章主要内容:如何理解情绪、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生理变化及表情动作情绪、情感的种类情绪:是人对待认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态度,它包含情绪体验、情绪行为、情绪唤醒和对情绪刺激的认知等复杂成分。第一节情绪情感概述一、什么是情绪、情感?情感:是情的感受方面,即情绪的主观体验。二、情绪与情感的主要区别与联系 1、需要及所属不同情绪是与生理需要相联系的,为人和动物所共有;情感则与社会需要相联系,为人所独有。 2、稳定性不同情绪具有较大的情境性,激动性和暂时性;情感则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一)区别3、外显性情绪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表现,情感则多以内心体验的形式存在4、发展时间情绪发生在先,情感发生在后(二)联系 1、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1)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情感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2、情绪离不开情感,是情感的具体表现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到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三、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1、极性上:肯定与否定2、强度上:强与弱3、紧张度:紧张与松弛4、复杂度:单纯与复杂5、快感度:愉快与不愉快四、情感过程与认识过程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前者是对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而后者则是 对客观事物本身的反映。2、联系:情感在认识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同时又影响着认识过程。五、情绪的功能(一)动机作用 1、情绪是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的;在某些情况下,情绪情感本身就具有动机的作用。 2、情绪情感的动机作用有正反两方面: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三)组织功能积极的情绪如快乐、兴趣、喜悦等的作用具体体现以下方面: 1、促成知觉选择。 2、监视信息的移动。 3、影响工作记忆。 4、影响思维活动。(四)信号作用情绪和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着信号作用,是人际交流的重要手段,尤其是情绪情感的外显形式――表情。(五)感染作用情绪情感的感染功能是指某个人情绪情感的表现具有对他人情绪情感的影响功能。(六)迁移作用一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对象上的效能。第二节、情绪的生理变化及表情动作一、情绪的生理变化 1、呼吸系统 2、循环系统 3、消化系统 4、

第8章 情绪和情感

第八章情绪和情感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情绪和情感是人对需要的一种反映形式; (2)人们的积极或消极情绪和情感,是和态度密切相关的; (3)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事物都可以使人产生情绪和情感。 2.情绪的特征: (1)情绪的两极性特征 (2)情绪的瞬时性特征 (3)情绪的非理性特征 3.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1)适应功能 (2)动机功能 (3)调节认知活动功能 (4)信号功能 4.▲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1)区别: 情绪情感 人和动物皆有人独有 先天遗传因素,发展在先后天习得因素,发展在后 外显性、生理反应明显内隐性、生理反应不明显 多与生理需要相联系多与社会需要相联系 不稳定、短暂而激烈稳定、持久而平缓 (2)联系: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绪离不开情感。 5.情绪与情感的分类 中国文化,“七情说”:喜、怒、哀、惧、爱、恶、欲。 法国笛卡尔,人有六种原始情绪:惊奇、爱悦、憎恶、欲望、欢乐、悲哀。 斯宾诺莎,人有三种基本情感:喜、悲、愿望。 普拉切克,情绪由三个维度决定:强度、相似性、两极性;可表示八种基本情绪:狂喜、悲痛、警惕、惊奇、狂怒、恐惧、接受和憎恨。 美国心理学家伊扎德,提出了包括九种情绪的“情绪分类表”:兴奋、喜悦、惊奇、悲痛、憎恶、愤怒、羞耻、恐惧和傲慢。 (1)基本情绪:有明显的遗传性,不学就会 ①快乐:指在所盼望的目的达到后紧张解除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②愤怒:是由于愿望无法达到或愿望一再受阻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 ③恐惧:是人企图摆脱、逃避某种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 ④悲哀:是在人失去某种他重视或追求的东西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其强度取决于失去的东西对主体的价值大小;强度可分为:遗憾、失望、悲伤和哀痛。 (2)复合情绪:是在原始基本情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情绪体验 ①与接近事物有关的情绪:惊奇和兴趣、厌恶和讨厌(未对个体造成威胁) ②与自我评价有关的情绪:害羞、骄傲、自责 ③与他人有关的情绪:爱、恨 6.情绪的分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