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

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

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
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历程和研究

摘要

在21 世纪初的今天,古典音乐依然占据重要地位,美声唱法作为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科学发声方法以及全世界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声乐演唱方法之一,仍然受到音乐受众的喜爱与尊崇。然而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伴随着音乐表现风格的变化、旋律材料来源的多样化、音乐制作形式的不同,音乐风格也随之转变,现代流行音乐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追捧,许多新视听开始出现。国际大环境时下流行的“跨界演唱”融合了古典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演唱技巧和演唱风格,音乐剧这一20 世纪新兴的舞台综合艺术也吸收了古典美声演唱与现代通俗唱法的精华创作出了许多新式音乐视听作品,美声唱法与现代摇滚音乐的结合也成为一股新的流行之风在欧美地区展开博大的势力冲击,“跨界演唱”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正展示它旺盛的生命力。我国声乐演唱方法也呈现了多元化发展的盛世场景,像美声唱法与通俗唱法结合的演唱、音乐剧形式的演唱方式在我国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此外,我国还有本民族特色的声乐演唱形式的结合。如我国民族声乐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民族唱法与通俗唱法的结合、我国戏曲音乐演唱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我国戏曲音乐演唱在民族声乐作品中的应用等等。

关键词:欧洲,声乐,艺术,发展研究;

Abstract

In the early twenty-first Century today, classical music still occupy an important position, the bel canto as the world recognized sound scientific methods and the whole world of the art of vocal music in the most important vocal methods one, is still the subject of music audience's love and respect. Howev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people's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ulture of continuous improvement, accompanied by a music performance changes in style, melodic material diversification of sources, the different forms of

music making, music style change, modern pop music has also been popular and sought after, many of the new audio-visual began to appear. The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 of the popular " cross-boundary singing" the integration of classical music and modern pop music singing skills and singing style, musical this twentieth Century emerging comprehensive stage art also absorbed the bel canto singing classical and modern popular singing essence created many new music works, Bel Canto and modern rock music combination has become a new fashion in Europe and the United States launched a broad impact forces," cross-border singing" become a kind of trend, it showed its exuberant vitality. China s vocal music singing method also presents the diversified development of the prosperous scene, like Bel Canto and popular singing with singing, musical form of singing style in our country have different levels of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our country and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ocal form combination. As our national vocal singing and bel canto, canto and popular singing style combined 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opera, music and popular music, combining Chinese drama music concert in national vocal music works in the application.

Key words: Europe, music, art, development research;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1)

目录 (2)

引言 (3)

一、简述国际大氛围下声乐发展的新趋势 (4)

1.1、美声唱法的发展现状及跨界歌手的出现 (4)

1.2、音乐剧 (5)

二、现代流行音乐对美声音乐的影响 (6)

2.1、现代流行音乐的界定 (6)

2.2、美通唱法的艺术魅力....................................................................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欧洲声乐史.............................................................................................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单音音乐时期的声乐艺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1、古希腊时期的声乐艺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2、古罗马时期的声乐艺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复调音乐及合唱艺术....................................................................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1 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2 合唱及声部划分...................................................................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3迪斯康特及其音乐体裁........................................................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4 14世纪的世俗性合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5、16世纪的无伴奏合唱........................................................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6、16世纪其他多声部声乐体裁............................................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歌剧及美声唱法.....................................................................................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欧洲第一部歌剧的诞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宣叙调的发明和美声唱法的诞生................................................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美声学派的美学原则....................................................................... 错误!未定义书签。

4.4、美声唱法产生于意大利原因探究................................................ 错误!未定义书签。

4.5、美声的演唱风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论 .. (6)

参考文献 (6)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精神文化的不断提升,伴随着音乐表现风格的变化、旋律材料来源的多样化、音乐制作形式的不同,音乐风格也随之转变,现代流行音乐也受到了大家的欢迎与追捧。声乐演唱方式为迎合新的作品风格、特点也随之出现融合、跨界等现象,各种各样的演唱形式引发的新视听形成了空前的声乐视听盛宴。现在都出现了哪些形式的演唱作品?演唱特点是什么?这些演唱形式给人们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有什么意义?本论文就是将这些新兴的演唱方法的融合现象进行记录、剖析,并总结其现象所带来的一系列利害关系以及对我国声乐艺术发展前景带来的启示意义。在现有的著作与文章里,关于跨界话题的有杨澜的《跨界天后月光女神--莎拉·布莱曼的跨界演唱风格研究》、硕士学位论文焦亦慧的《“古典”与“现代”的融合--试论莎拉·布莱曼音乐剧演唱对声乐教学的借鉴》等。对当下跨界代表人物沙拉·布莱曼与安德烈·波切利演唱方法与演唱风格的剖析已有部分文章,对东西方音乐剧的总结与介绍也已较完整,但是对我国民族声乐新兴的跨界演唱元素涉及的还不是很细致。本论文笔者在这三个方面都有自己不同角度、不同作品的分析,此外,美声演唱与摇滚音乐的结合在国内是还没有专属文章来分析,我国戏曲音乐与现代流行音乐的作品在互联网上已有相关视频,但是也没有相关的文章对这一

现象进行专业、细致的分析。我国新兴的拥有自己特色的演唱团体融美声、摇滚与现代流行音乐于一体的OT 组合,对于她们作品风格的剖析、为弘扬民乐融入现在流行音乐而制作的电影《恋爱通告》中的音乐元素的应用等其他音乐现象,笔者依据自身的声乐技能知识与专业音乐知识功底多方面阅读相关文章,以一个年轻人对待最新流行事物的视角对时下流行的、出现的各种声乐演唱方法融合的现象进行记录、分类、并对其现在做或多或少的专业性文字剖析希望能尽自己一点绵薄之力。

一、简述国际大氛围下声乐发展的新趋势

1.1、美声唱法的发展现状及跨界歌手的出现

Bel canto:译为美声唱法。原意为美丽的歌唱,美丽的歌,此词概括了18世纪和19 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唱家卓越的演唱质量,也显示出其表演风格是抒情的,用声音表现内容,而不是慷慨激昂的。发声的轻盈、灵活、音质的美丽、乐句的连贯圆滑以及技巧的完美无瑕是其要素。1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产生于16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至今经过了几个世纪,通过各国歌唱家的传播和不断完善,已形成了一套歌唱艺术体系,是目前世界各国公认的科学发声方法也是全世界声乐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美声唱法的演出形式有以艺术歌曲为主的小型室内乐、以歌剧为主的歌剧院大型演出、清唱剧、康塔塔等,其中歌剧艺术尤为一颗明珠发展的最为璀璨。由于现代物质文化的丰富,伴随着音乐表现风格的变化、旋律材料来源的多样化、音乐制作形式的不同,音乐风格也随之转变,许多新视听开始出现。“跨界歌手”作为一个新名词展现在世人面前。所谓“跨界演唱”概念的产生,首先基于声乐演唱流派唱法技术的人为划定,表现为歌唱者对声乐流派唱法技术、演唱风格和演唱观念的突破,是对声乐流派艺术风格的融会、交叉、渗透、改造或颠覆。到目前为止,其定义还不甚清晰,就形式而言大多为古典与流行的互相串联:如用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古典音乐,或用古典音乐的表现方法演绎流行音乐,或自创一些融合古典与流行乐调的曲子。一言以道之,跨界音乐融贯古今,比流行音乐内敛一些,较之古典音乐却20 世纪后被媒体誉为“月亮女神”的英国歌手莎拉·布莱曼被誉为是跨越古典与流行的标志性人物

之一。沙拉不仅具有深厚的美声演唱功底,跻身于现代世界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之列,更用她极具天赋的天籁嗓音开融合了美声与通俗唱法于一炉的声乐演唱方法开创了跨界演唱的先河。通透明澈的自然嗓音与恢弘的美声演唱衔接的毫无罅隙、自然天成,达到了“雅俗共赏”的境遇。沙拉的演唱新风开拓了新颖活泼的演唱形式,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又弥补了通俗唱法所无法达到的辉煌与大气。此外,成立于芬兰1996 年的芬兰交响力量金属团Nightwish(夜愿)的演唱风格则是集聚了北欧的淳厚的古典音乐和重金属的浓烈氛围与美声演唱的完美结合。雅尼和他的乐队、肯尼基和他的乐队、挪威的神秘园乐队等越来越多的音乐艺人将更多的音乐种类和元素融合在一起,探寻新的音乐视听,形成各自独特的风格特点,他们带给观众的是清新别致的、更容易被观众接受的音乐形式。音乐剧是也20 世纪出现的一门新兴的综合舞台艺术,集歌、舞、剧为一体,广泛地采用了高科技的舞美技术,不断追求视觉效果和听觉效果的完美结合。音乐剧的演唱不仅吸纳了美声、通俗唱法近年来爵士音乐也融入到音乐剧中。音乐剧起源可以追溯到十九世纪的轻歌剧(Operetta)、喜剧(Comedy)和黑人剧(Minstrel Shows)。和歌剧的区别是,音乐剧经常运用一些不同类型的现代流行音乐以及现代流行音乐的乐器编制;在音乐剧里面可以容许出现没有音乐伴奏的对白;而音乐剧里面亦没有运用歌剧的一些传统,例如没有了宣叙调和咏叹调的区分,歌唱的方法也不一定是美声唱法,音乐剧里戏剧、舞蹈的成份更重要。

1.2、音乐剧

音乐剧不再注重歌曲的炫技色彩而是更加注重歌曲的旋律线条和抒情元素是人们感情的一种注入与宣泄方式。在生活节奏加快、压力不断增大的今天,音乐剧这种新兴的大型音乐形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在科学技术和经济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物质生活更加丰富,精神需要也变的多姿多彩,人们不再满足于一成不变的“权威”(这里指美声唱法及歌剧等声乐艺术形式)而是开始尝试不同音乐元素、演唱方法之间的碰撞与融合,像跨界演唱的出现,古典与流行的结合、美声唱法与重金属音乐的结合、古典音乐与新兴的电声乐器的新尝试、音乐形式的改变等等。新的影音出现,新的视听开始冲击着大众的音乐神经,这些新鲜事物的出现在膨胀在蔓延,蔓延到全球的每一个角落,蔓延到你我的身边。多

年来在音乐界一直存在着“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之间审美价值的议论。作为古典艺术,从歌剧与艺术歌曲的形成和相应的艺术表现技巧已非常完了艺术、娱乐新视听,不仅容纳了更多的听众而且抹掉了在音乐欣赏这个层面的阶级界限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二、现代流行音乐对美声音乐的影响

2.1、现代流行音乐的界定

结论

声乐的多元化发展,各种演唱方法之间的融合使得高雅音乐不再遥不可及而是以新的演唱形式或演唱风格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之中。这些新的演唱形式抹杀了古典与现代音乐的对立界线,在音乐美学的角度来讲,更加注重音乐的本体,拓宽人类音乐思维的同时,取消了音乐上的阶级界线,使得高雅音乐更加贴近现实生活、贴近普通人的生活,更易让普通人接受,使得流行音乐更上一个台阶,达到雅俗共赏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2017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音乐剧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1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系所名称歌剧研究院 招生总数8人。 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4人。 招生专业及人数 系所名称 歌剧研究院招生总数 8人。系所说明其中拟接收推荐免试生4人。 招生专业:戏剧(歌剧艺术)(135102)人数:8 研究方向01.歌剧表演 02.歌剧史论 03.音乐剧表演 04.歌剧制作与管理 考试科目本专业为歌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详情请见《北京大学 2015年歌剧表演艺术硕士专业学位招生简章》。 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4英语二 3691戏剧概论 4 941歌剧史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22017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参考书 【育明教育独家推荐】 《戏剧剖析》 《论戏剧性》 《戏剧理论史稿》 《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中国歌剧论坛》 《中国歌剧故事集》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通史》 《欧洲声乐发展史》 《育明教育北大歌剧研究院考研独家内部资料》含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参考书重点总结、考点笔记资料汇编、必看歌剧剧目、内部试题库冲刺押题卷。育明教育全国独家专注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连续3年成功帮助5名学员圆梦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32017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重点笔记资料:

育明教育独家专注北京电影学院考研专业课辅导 4二、关于戏剧冲突 9.冲突——并非只是“正面交锋” 提出问题:怎样处理戏剧冲突才可以出戏呢? 某些剧本把冲突双方一起推到前场进行“正面交锋”,如《李尔王》《威尼斯商人》《玩偶之家》《人民公敌》多是正面较量出戏。 反例: 1.在易卜生的《群鬼》中。剧中确实到处晃动着“群鬼”的阴影,它毁掉了阿尔文太太,毁掉了这个家庭,毁掉了出场的每一个人物可是,作家并没有让出场人物和“群鬼”代表者正面交锋。他既没“正面”写阿尔文太太和丈夫的冲突,也没有把曼德牧师作为她“对立”人物——他们虽然多次交往,却也不是冲突双方的对立斗争。 2.《日出》中,“黑势力”的代表是金八。这个人物象个幽灵,在戏剧冲突开展的进程中时隐时现,几乎每一个出场人物的命运都和他直接联系着,剧中前场开展的冲突也多半牵涉着这个人物,但是,他并没有出场。 3.在有些剧本中,冲突双方都是前场人物,可是,在某些场面中,作家却不让他们“正面交锋”,同样有很强的戏剧性。如《北京人》里的江泰和曾思懿。两个人之间的冲突是尖锐的,但冲突展幵的方式,并不是“正面交锋”。 4.《老妇还乡》克莱尔报复伊尔的方式。

西方音乐发展史及其代表人物

爵士乐 一、爵士乐的起源爵士乐(Jazz)以其极具动感的切分节奏、个性十足的爵士音阶和不失章法的即兴演奏(或演唱)赢得了广大听众的喜爱,同时也得到了音乐领域各界人士的认可。它以布鲁斯和拉格泰姆为源头,经过整整一个世纪的发展,如今已是异彩纷呈、百花齐放。自从1917年第一张爵士唱片诞生以来,它便显示出了巨大的发展潜力。20世纪初的新奥尔良爵士乐、30 年代大乐队演奏的摇摆乐、40年代的比博普爵士、40 年代末的冷爵士、50年代的硬博普、60 年代的自由爵士、70 年代以后的摇滚爵士,而后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爵士放克...... 一张张不同风格的爵士唱片汇成了一部爵士乐发展史。 1、爵士乐的来源--布鲁斯和拉格泰姆 布鲁斯(Blues) 布鲁斯是南北战争后,黑人民间产生的一种演唱形式...... 拉格泰姆(Ragtime) 拉格泰姆是美国流行音乐中第一次出现真正有全国影响的音乐形式。它最初 是一种钢琴音乐,盛行于19世纪90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2、爵士乐的发源地 新奥尔良(New Orleans) 爵士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的南部城市新奥尔良...... 二、早期爵士乐(19世纪末~20世纪30年代中期) 1、新奥尔良爵士乐 一般认为,新奥尔良爵士乐出现在19世纪90年代。但是历史上的第一张爵士 唱片问世于1917年,是由"正宗迪克西兰爵士乐队"(Original Dixieland Jazz Band)在新奥尔良录制的...... 2、芝加哥爵士乐 三、摇摆乐 20世纪30年代,一种由大乐队(Big Band)演奏的带有黑人风格,并极具舞蹈性的爵士乐--摇摆乐(Swing,例7)开始在纽约发展起来...... 四、比博普 ......比博普的旋律很不连贯,有时却又连续不断地往外迸射;节奏是支离破碎的;拍子是含

意大利古典歌曲的演唱

意大利古典歌曲的演唱研究 【摘要】意大利古典歌曲是世界声乐作品中的一支奇葩,它在欧洲声乐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意大利歌曲包含各种声乐技术课题,在训练声音的音质、统一、灵活性和连贯性等方面都是极好曲目。它们属于不同声乐体裁,但大多数来自当时的古典歌剧。不管是音乐风格、演唱特点还是语言特点,对于声乐教学都有极高的价值。 【关键词】意大利歌曲;古典歌曲;演唱研究 一、演唱意大利古典歌曲常见问题 (一)语言的掌握 1.元音纯正。学习意大利语,要牢记意大利语元音的特点,不能简单用相对应的汉字来代替意大利语的元音。意大利语音有五个元音,其中元音o、e,在中国的汉字里面是没有这两个元音的,这样很多人往往会把o读成[?藜u],把e读成[i],受到英语的干扰。有的会把e读成[?藜],受到汉语拼音的干扰。 2.清浊辅音。意大利语的清音要读的清脆亮丽,发清音时声带松弛,声门敞开,只是在清辅音后方的元音位置上,才因声带振动而发响。意大利语的浊音要读得浑厚深沉,发浊音时声带在气流冲出时构成了一定的阻碍,因声带振动而这个辅音本身发响。 3.双辅音。两个相同的辅音在一起,就叫双辅音,是意大利语所特有的。发音时,一定要提前阻气,有一个“引而不发”的感觉。

例如单词sebben,是“尽管”的意思,有两个音节seb-ben,国际音标应该为[seb-ben],第一个辅音b不归属se的发音,双辅音bb 前的元音[se]发的短促一些,然后瞬间提前阻气,再发出双辅音和它后面连的元音[ben]。 4.读法问题。意大利语的发音属于“组合发音”,一个单词可以由一个或者多个音节构成,一个元音或一个双元音均只构成一个音节,发音时按照音节组合在一起依次读出来。例如单词mai,“从来不”的意思,意大利语读的时候先读ma,然后从元音a自然过渡到i。 (二)演唱风格的把握 1.音量的控制。演唱意大利古典歌曲,不能用戏剧性的大音量的声音,而是要中等音量。中声区的音量不能唱满,要轻松自然的基础下,做到富有穿透力。声音的控制不仅容易表现出音乐的层次感和旋律的美感,更重要的是使声音在有余地的条件下发出。 2.声音的连贯性。学习意大利古典艺术歌曲,最难做到的就是声音的连贯性。演唱时,不能一个母音是一个声音的状态,声音满嘴都是,到处跑。必须把每个元音唱得非常连贯,就像一串珠子,一个接一个。要做到声音连贯性,不仅要有良好气息支持,还需要正确而稳定的歌唱状态。 3.仔细读谱,不可随意加滑音或装饰音。意大利古典歌曲不比现代音乐的直白和奔放,而是显得安静和简单。在演唱中不能矫揉造

声乐发展史

声乐发展史 圣咏音乐是美声唱法的萌芽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的产生不仅与欧洲音乐的发展过程有着密切联系,而且作为人类文化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它同样也是社会、时代发展的产物。13世纪前的欧洲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其中,古希腊的声乐也以单声部为主,并受到严格的诗歌韵律的支配,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出色的作品,它们是由盲人诗作者荷马创作并以说唱的方式演唱的。可以说这就是比较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随着古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欧洲进入了长期的教会统治的时期,在历史上被称之为“中世纪”,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一切思想意识领域,歌唱同样成为各种宗教的附属品。古罗马帝国扩张不仅带来了领土的扩大,也为音乐世界带来了许多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的优秀艺人及丰富的音乐文化,他们聚集到罗马并使之成为当时欧洲最大的音乐中心。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这就成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教堂中用拉丁文演唱与宗教相关的内容即为被称咏的音乐形式。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选编、修订了配合教仪的《唱经本》,即著名的《格里高利圣咏》,实际上相当于规定了教堂中演唱教义的歌调。圣咏是欧洲声乐艺术的萌芽,它要求庄严、肃穆的演唱配合教堂的氛围。虽然圣咏有

宣叙性和旋律性两种歌调,但由于它只是单旋律音乐,使人乏味。随着发展,演唱者将它作了一些华丽、流畅的“再创造”,形成了新的、更好的演唱方法。 在圣咏音乐流行的时期,从11世纪起出现了一些促进音乐艺术的发展、丰富声乐艺术内容的音乐形式。由于当时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发展,城市开始出现了针对宗教音乐的世俗音乐,它要求人们用音乐反映生活和世俗的情感。此后,又相继出现了游吟歌手、恋诗歌手、民歌手等专业的歌唱者,他们虽无法完全摆脱宗教的浓厚色彩,但已可堪称为对宗教音乐的大胆突破。 阉人歌手促使歌唱技巧的发展 13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演唱也为多声部合唱形式,分别由女高音(soprano)和女低音(Alto)担任,圣咏旋律则由男高音(Tenor)担任,后来又加入了男低音声部(Bass)。由于圣经的古训规定“妇女在教堂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均由男童声代替。这些男童是被阉割的男童声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被称作“阉人歌手”。他们的出现曾为欧洲声乐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歌剧的产生与发展,他们盛极的时代同时也带来了美声唱法的黄金时代。早在4世纪,意大利就建立了专门训练童声演唱圣咏的歌唱学校,他们遵循古训,严禁妇女在唱诗班演唱,由于童声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音色的变化,而不能唱出符合圣咏需要的优美自然的歌声,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舒伯特艺术歌曲特点分析论文 关键词:舒伯特;艺术歌曲;诗歌;伴奏;体裁;风格 艺术歌曲是音乐艺术宝库中的一朵奇葩。19世纪在奥地利和德 国兴起的以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以及沃尔夫、马勒等作曲家为 代表的艺术歌曲的高潮,成为这一时期与教堂音乐平分秋色的重要 音乐体裁,是其确立、发展、繁荣的时代。而歌德、席勒、海涅等 伟大的文学家所创作的无数优美的诗歌,为艺术歌曲的产生、发展 奠定了基础。歌德的《纺车旁的玛格丽特》、《野玫瑰》、《魔王》、《山峦沉寂》、《图勒的国王》、《欢乐的痛苦》,海涅的《乘着歌声的翅膀》、《我的影子》、《离别》、《莲花》、《罗 雷莱》,席勒的《渔童》,雨果的《当我入梦》,缪勒的《紫罗兰》、《报春花》等等,都成为了日后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德奥的“艺术歌曲”最初受到法国歌曲的影响,到18世纪下半 叶和19世纪初,来自英国的浪漫诗人华慈华斯?柯尔律治的抒情短诗,以及罗伯特?彭斯的苏格兰民间歌谣和叙事诗歌,均给德奥艺 术歌曲这种体裁的创作以很大的促进。此外,德国作曲家勒韦作的 叙事歌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1818年 他根据赫尔德翻译的苏格兰叙事诗歌《爱德华》所写的歌曲,采用 节拍、调性、德语表情符号以及钢琴织体的对置手法,将爱德华弑 父后与母亲的对话描绘出来,这种音乐与传奇相结合并体现出其中 强烈的戏剧性,正是当时德奥浪漫主义者所热衷的。而舒伯特将艺 术歌曲的潜能充分挖掘,最终使其成为极富表现力的完美形式,因 此可以说,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以及理查德?施特劳斯和马勒,甚至包括瓦格纳的歌曲,都是沿着舒伯特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前的。 一、诗歌与音乐的完善结合 二、丰富的钢琴伴奏及其表现力

西方声乐发展历程

一圣咏音乐是美声唱法的萌芽 美声唱法起源于欧洲,它是时代发展的产物.13世纪前的欧洲音乐均为单声部音乐,主要以独唱,齐唱,领唱,说唱和吟唱为歌唱形式。在这一时期产生了诸如《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这样出色的产品,他们是有盲人诗作者荷马创作并以说唱的方式演唱。只是比较初期的声乐表现形式。进入“中世纪”教会教义几乎垄断了一切思想意识领域,歌唱同样也为各种宗教的附属品。当时的教会演唱圣诗和朗诵《圣经》。这就成为了最早的合唱形式。公元590年,罗马教皇格里高利一世选编,修订配合教义的《唱经本》。圣咏是欧洲声乐的萌芽,他要求庄严肃穆的演唱配合教学的氛围。 在圣咏音乐流行时期,从11世纪出现了世俗音乐,此后又相继出现游吟歌手,恋诗歌手,名歌手的专业的歌唱者。他们虽无法完全摆脱浓厚的宗教色彩,但已可堪称对宗教韵的大胆突破。 二阉人歌手促使歌唱技巧发展 14世纪中期的欧洲音乐逐步突破单声部,开始进入复调音乐时期,声乐演唱也为多声部合唱方式,出于圣经的古训规定“妇女在教学中应保持缄默”,因此,演唱中的女声部均游男童声代替。这些男童声是被阉割的男童歌手,在声乐发展史上被称作“阉人歌手”。他们的出现曾为欧洲声乐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并奠定了“美声唱法”的基础。他们的声带及喉头不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阉人歌手具有女声的声带,同时又具备男子的体魄,他们华丽、轻巧,明亮的声音,宽广的音域能令听众激动不已。不容置疑,他们将欧洲的声乐水平推进到一个较高的境界。18世纪末,阉人歌手开始走向衰落。 三歌剧和美声唱法的产生 美声的发展与歌剧的诞生有密切的关系,歌剧诞生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极大影响中。当时,佩里、卡契尼、蒙特威尔第等作曲家,在歌剧中为了效仿希腊悲剧的朗诵调,他们使旋律与歌词内容,情绪变化以及语音的起伏紧密结合,在歌剧中主要起着展开情节的作用。他们突破了传统和保守的束缚,创造了采用自然声音,由各角色演唱自己的段落的宣叙调演唱方式。为了是宣叙调的演唱更具有古希腊在广场上演悲剧朗诵的那种声音效果,就不能采用声音微弱的童声和假声,而需要采用有足够气息支持,有丰厚声音共鸣,丰满洪亮而咬字清晰、真切并具有穿透力的声音。于是就在前人演唱方式基础上,发展出了美声唱法。卡契尼提出了要以洪亮致远的声音演唱歌剧的要求,蒙特威尔第则进一步是歌剧音乐戏剧化,写出了歌唱性的宣叙调和具有强烈感染力的咏叹调,这些都使歌唱家们感到提高自己的演唱能力和技艺是良好表现音乐作品的基本保障。同时,蒙特威尔第在威尼斯建造了世界第一座歌剧院,使歌剧从最初的宫廷和柜子的厅堂走入了正规的歌剧院,也为社会各阶层的观众提供了良好的欣赏场所。这样,随着观众层次的扩大,欣赏要求不断提高必然的促使歌唱家们开始研究训练完善他们的歌唱技术,以便自己的演唱能力能达到卡契尼、蒙特威尔第所提出的洪亮致远且富于喜剧的美声要求。于是许多卓越的歌唱家以他们高超的演唱技巧,华丽的嗓音,穿过庞大的乐队音墙,清晰地吧歌声送达剧场的每个角落啊,征服观众。使歌唱艺术达到新的高峰。所以可以说美声随着歌剧二得到极大发展,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在音乐上的表现。他不仅是一种歌唱技术和一种演唱网络。而且还是一定美学原则和艺术思想的体现。透过17世纪欧洲诸多音乐学派中最具影响力的四大歌剧乐派佛罗伦萨乐派、威尼斯乐派,罗马乐派、那波里乐派对演唱风格的要求,我们不难看出他们对美声发展有重大意义。 四美声唱法发展的新时期 进入19世纪,阉人歌手这种不人道的现象逐渐被禁止。歌剧舞台上逐步改变了由阉人歌唱家担任女角的演唱方式。奠定了男唱男角,女唱女角的新演唱的方式。这是欧洲歌剧的重大转折。为了实现男高音演唱技巧的飞跃,以配合不断发展繁荣的歌剧舞台,经过两百多年的教学和长期实践探索,19世纪随着“掩蔽”出现是男声获得稳定的高音,它标志着男高音

声乐艺术发展史专题

《声乐发展史专题研究》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中文):声乐发展史专题研究 课程编号:040102147 教学对象:研究生 预修课程: 课程总学时:54 课程总学分:3 开课单位:鲁迅艺术学院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声乐艺术发展史从声乐发展史的角度,对西方声乐和中国声乐的历史经验进行了全面的论述,使我们从中了解到,无论是西方国家还是中国,对各种唱法都进行过认真的艺术实践。 2、千百年来中外声乐发展的历史,就是和各种唱法彼此竞赛、互相取长补短的艺术实践过程,任何一种唱法都要经受历史的检验,进而得到声乐家和声乐爱好者的认同。 3、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方声乐史及中国声乐史的发展历程,来认识并把握欧洲声乐教育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规律,探究美声传统教育理念之精髓及蕴含的深层次理论内涵和人文特质,明晰声乐教育在音乐文化传承过程中的地位及对人类文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4、中国近现代发展史通过十三章节的内容,以声乐学科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产生、传播、演变、发展及其作用和影响,论证了中国声乐艺术在声乐史上的地位。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的传统民族声乐、戏曲、曲艺、三种唱法及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程。 5、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民族声乐,继承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歌、戏曲、曲艺艺术精华,同时认真学习、研究和吸取西方声乐艺术中的经验,使我们的民族声乐得到更快发展,早日屹立于世界音乐艺术之林,担当我们的责任。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将欧洲声乐史及中国声乐史为研究对象,根据声乐艺术的发展状况及声乐教育的目的、内容、载体、方式、功能、理念等因素的变迁所呈现的差异,将欧洲声乐教育史及中国声乐史依据各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各阶段的划分依据、基本特征、教育理念、培养方式、理论文献、代表人物及相互间传承关系进行深入探讨,通过归纳西方声乐史上涌现出的著名演唱家、教育家、教育学派及相关的理论和方法,为当代教育者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史学资料和理论依据,期望对中国美声教育的发展会有所启示和帮助,但不可否认由于歌唱较注重具体实践和个人体悟,因而在其本质特征中有超理论化的倾向,最原始的经验主义教育模式与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沿用至今,并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性作用,它致使声乐教育的主观性与崇技性相当鲜明,因此需将音乐史学、声乐学、教育学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 三、学习方式:(标题为宋体小四号、加粗,正文为宋体五号) 1、讲授:54 学时 2、讨论:学时 3、自学:学时 4、实验:学时

【盛世清北】2021北大歌剧研究院考研备考指南及高分经验分享

【盛世清北】2021北大歌剧研究院考研备考指南及高分经验分享 以下内容由盛世清北搜集整理,主要针对北大歌剧研究院考研进行说明。 北大歌剧研究院,招生专业为戏剧(歌剧艺术)。 初试时间安排 2021届北大考研初试将于2020年12月26日-28日进行,具体时间安排如下:12月26日上午8:30-11:30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12月26日下午14:00-17:00外国语 12月27日上午8:30-11:30业务课一 12月27日下午14:00-17:00业务课二 12月28日考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上午8:30开始,不超过14:30结束 研究方向及初试内容 135102戏剧(歌剧艺术) 方向:01. 歌剧表演;02. 歌剧史论;03. 歌剧制作与管理;04. 音乐剧表演科目: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② 204 英语二③ 661 戏剧概论④ 874 歌剧史 近3年招生人数 PS:北大歌剧研究院专业招生人数近三年来没有任何变化。 2020年分数线 参考书目 661 戏剧概论 《戏剧剖析》中国戏剧出版社(英国)马丁.艾思林 《论戏剧性》谭霈生北京大学出版社 《戏剧理论史稿》余秋雨上海文艺出版社 《大百科全书戏剧卷》中国大百科全书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874 歌剧史

《中国歌剧论坛文集》王祖皆,金曼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歌剧故事集》李刚文化艺术出版社 《西方音乐史》朱秋华北京大学出版社 《西方音乐通史》于润洋上海音乐出版社 《欧洲声乐发展史》尚家骧华乐出版社 复试形式及安排 一、复试时间和平台: 时间:2020年5月18日(周一)下午13:00-18:00 平台:北大桌面视频会议(Cisco Webex Meetings),腾讯会议作为备用。 联络方式:考生报考时系统内填报的邮箱及手机号,除此之外不采用其他任何联络方式。 二、资格审查 因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此次复试暂定先接收电子版材料。请考生将以下电子版材料按顺序扫描为一个PDF格式的文件,将此PDF文件命名为“姓名+报考方向+复试审核材料”提交至指定电子邮箱。 (1)《报考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已在北大研招网(https://https://www.doczj.com/doc/5e14416672.html,)注册的考生访问网站后,进入【网上报名】模块登录,选择【硕士研究生】,点击左侧“复试表格”即可下载并打印。尚未在北大研招网注册考生即日起可按以下步骤完成注册(已注册考生无须重复注册):第一步账户注册:访问北大研招网,点击【网上报名】注册账号;第二步信息关联:注册完毕后登录,选择【硕士研究生】,填写本人身份证号(18 位)和中国研招网报名号(9 位)后点击保存。完成注册绑定操作的考生,登录后选择【硕士研究生】,点击左侧“复试表格”,即可下载并打印。 (2)个人陈述; 考生可登录北大研招网后访问【硕士研究生】-【复试表格】中下载并打印,也可直接访问北大研招网,在招生信息->硕士招生->普通招考栏目下载统一表格按要求填写。 (3)有效身份证件扫描件(正反面); (4)学历学位证书原件扫描件(应届生提供学生证原件扫描件); (5)本科学校正式成绩单原件扫描件; (6)可以反映考生科研能力和潜质的其他材料扫描件(包括但不限于本科毕业论文、科研成果、专家推荐信、攻读硕士学位阶段的研究计划等);

北大歌剧院(歌剧表演方向)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内部复习资料、经验分享

北京大学歌剧院考研复习必备资料-育明考研考博 一、北大歌剧院考研常见问题 1、北大歌剧院难考吗?? 答:难。(大家不要再问这个问题了,很难回答的) 2、北大歌剧院跨专业能考吗? 答:能考啊,造汽车的都能考,但是很难考上,初试倒还好,复试不管是歌剧表演还是歌剧史都是很难的,如果连谱都不会读,那基本就告别这个专业吧。 3、北大歌剧院有黑幕吗? 答:这个问题最起码比前两个专业一些。有黑幕,如果老师看重出身的话。没有老师不喜欢本科学校好的,学习好的,这是老师的共性。值得一提的是,北大歌剧院和大部分学院一样,复试比重高达50%,就算是你考第一,也不一定就稳了,当然我相信你有能力考初试第一,复试应该不会表现太差。 4、初试考几门科目? 答:看官网,拒绝伸手党。 5、什么时间准备较好? 答:除了大一大二,越早越好。 二、北京大学歌剧院考研招生报考统计 专业招生人数初试科目复试科目 歌剧院 年份录取人数复试人数 ①101思想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692戏剧概论 ④928歌剧史 英语测试 面试或面试+笔试2015年11人17人 2016年5人10人 2017年8人13人 年份政治英语戏剧概论歌剧史总分 2015年40分40分90分90分300分 2016年40分40分90分90分335分 2017年40分40分90分90分335分 北大考研辅导点击咨询张老师 育明考研考博辅导中心张老师解析: 1、北京大学歌剧院考研的报录比平均在5-8:1左右(竞争较激烈) 2、北大歌剧院戏剧(歌剧艺术)有4个方向01.(全日制)歌剧表演02.(全日制)歌剧史论03.(全日制)音乐剧表演04.(全日制)歌剧制作与管理 3、2017年北大歌剧院专业课题型有很大的变动,以前题型有名词解释、简单、论述,17年专业课一

20世纪西方音乐及其发展-2019年文档

20世纪西方音乐及其发展 20世纪初,浪漫主义音乐进入最后的收尾阶段,由此西方音乐大转折,跨步迈进了一个崭新的音乐时代。20世纪的西方音乐,与传统音乐体系迥然不同,不仅有所突破,还对固若金汤的作曲技法有所创新,审美视角、表情风格和作曲理念由此焕然一新。 一、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初步认识 以20世纪为分界线,之前的音乐特色更多的表现人民的愿望、生活色彩、思想感情、艺术手法和社会生活等方面。作曲技法与创新上也无突破,比如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作曲技法遵循的是理性为先,稳重而严肃、严谨和谐、曲风淳朴;浪漫主义时期音乐作曲技法在很多时候还保留和继承着古典主义音乐的手法,注重来自民间的曲风素材并加以升华,但在整体上还是没有挣脱结构严谨的束缚。然而,随着20世纪的到来,音乐在形成各种流派的同时,出现了形式各样的音乐语言和风格。作曲家们也百花齐放,为自己的独树一帜和新异技法而废寝忘食。 1909年8月是西方音乐发展的一个重要分水岭,随着勋伯格的第一首无调性作品《钢琴曲三首》创作定音,音乐正式迈入一个崭新的辉煌时代。人们的耳朵也随之享受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音乐洗礼。 一个世纪的时间让人们应接不暇的是各种各样奇特怪异的

音响、技法、谱式、观点、理论与创新想法。比如说电子音乐、表现主义音乐、计算机音乐、新古典主义音乐、偶然音乐、序列音乐等。不可否认的是这些让人惊异的新事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是过去几百年音乐发展的必然走势。经历每一个音乐巅峰时,总会适时出现新的音乐模式将其取代并把音乐发展延续下去。从巴洛克时期到古典主义时期的过渡,然后发展到了浪漫主义时期,继而在浪漫主义的后期阶段当时固有的音乐形式、语言和风格都发展到了顶峰。此时出现的音乐作品如斯克里亚宾的神秘和弦与德彪西模糊的调性,它们让当时的音乐创作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音响的效果更加丰满并复杂化,调性此时也面临着土崩瓦解。这些就成为了新音乐即将诞生的明显预兆。 二、20世纪西方音乐发展的两次高潮 不断标新立异的20世纪音乐发展中,经历过两次巅峰期。 20世纪一二十年代引发了第一次高潮,第一次世界大战让新的音乐创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但还是出现了像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这样让人惊艳的音乐作品。奥地利作曲家勋伯格在1909年的第一首无调性钢琴作品之后3年里,又完成了《五首管弦乐曲》在伦敦进行首演,这是第一首用无调性技法完成的管弦乐作品。 它是进入现代音乐最早的流派,同印象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立,重点强调艺术家应具有自我体验与感受。表现主义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使用了创新的音乐组织方法,逐步放弃了研究的调性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概要

歌唱颤音的认知与实践 内容摘要:颤音是歌唱艺术的重要技术之一,文章从颤音的起源与作用、定义、速率、幅度、运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旨在探索歌唱颤音的教学的实践规律。 关键词:歌唱颤音搏动速率波动幅度 在歌唱艺术领域里,颤音(vibrato)是个很容易引起争论的问题。尽管歌唱颤音是音乐表演艺术颤音的起源和典范,但在认知和实践上还存在着片面性和随意性。由于缺少有效的学习途径和学术交流,众说纷纭的歌唱颤音给声乐教学带来颇多困惑和神秘色彩。因此,笔者就歌唱颤音的若干问题,谈谈个人的观点。 一、颤音的起源与作用 根据心理学理论分析,当人们的内心感到激动与兴奋、忧愁与悲痛、喜悦或愤怒时,其说话的声音总会带有不同程度的颤抖,这是由于内心强烈的情感激动所至。这种颤抖的声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的内心情感。《礼记·乐记》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这说明了人们的内心活动受到外物影响而激动起来,然后通过声音表达出来。《诗·大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人的思想情感表达从语言到歌唱乃至舞蹈的递进过程。可以想象,人的情绪随着表达形式的发展而高涨,内心波动不已的情绪导致声音的颤抖,从而出现在言语、嗟叹和歌唱的情感表达之中。著名萨克斯演奏家拉里·蒂尔说:“尽管歌者从歌唱之初大概就采用了颤音,但在器乐演奏领域里,颤音得到人们的认可却是个缓慢的过程。”①这既是对歌唱颤音产生运用于“歌之初”的一种推理,也说明了器乐颤音的发展过程。虽然在诸多的音乐文献与著作中,关于运用歌唱颤音的时间也无明确定论,但是我们根据语言与歌唱的关系来推理,结合歌唱心理与情感表现的原理来分析,歌唱颤音源自于内心,初始于语言,形成于歌唱,发展于器乐,其为音乐艺术颤音的起源和典范是毋庸置疑的。 在音乐表演艺术范畴里,尽管声乐颤音与器乐颤音的技术不尽相同,但对颤音的定义基本相仿。尤其对颤音在音乐表现和情感表达上的观点,十分相似与一致。拉里·蒂尔认为,萨克斯基本上是一种抒情乐器,它的声音和使用让人们联想到人声。由于人们通常认可颤音为声乐修饰和润音,所以从逻辑上

莫扎特歌剧的特征

莫扎特歌剧的特征 摘要:莫扎特作为欧洲歌剧创作的代表人物,他善于把德奥民间音调和意大利抒情风格融汇在一起,创造莫扎特式的富有歌唱性的、洋溢着诗意的美妙旋律。莫扎特的歌剧音乐优美轻快,形象丰富多样。喜用比较淳朴的德国民谣作为歌唱的旋律基础,剧情的发展用管弦乐队恰当的加以烘托,并伴有人声歌唱,这些特征使得他的歌剧生命力朝气蓬勃。 关键词:莫扎特;歌剧;民间曲调;重唱 莫扎特是18世纪末叶欧洲维也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古典乐派作曲家中,他的歌剧创作占有重要的地位,歌剧创作成为莫扎特音乐思维的灵魂。他的歌剧选材,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并赋予人物以深刻的思想,在淳朴与自然中寻求情感的表现;在音乐上具有强烈的音乐感染力,广泛的吸收了意大利的诙谐歌剧、德奥唱剧、法国喜剧和英国民谣等诸多因素,注重宣叙调和咏叹调的结合与布局,并把重唱作为喜剧中戏剧冲突的重头戏,推动着剧情的发展,揭示矛盾冲突。因此,他的歌剧无论是从题材还是音乐方面,都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个人色彩。 一、选材在莫扎特歌剧中的特点 莫扎特在歌剧选材上,都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和见解。他的题材大多源于现实,或是富有现实意义的民间传说或神话。从《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等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中就能体现出来。 《费加罗的婚礼》的脚本是根据当时在奥地利被禁播的话剧改编的,此剧在法国曾被视为是革命的先驱,莫扎特即使对博马舍本人的革命观念没有很深刻的理解,但他自身的经历也使他领悟到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对立,而且受到了狂飙运动和启蒙思想的影响,选择这样的题材反映了他渴望消除社会传统惯例的思想。 《唐璜》虽然取材于一个民间传说,但莫扎特把社会现实夹杂进了进去,使其反映了18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德奥知识界对伦理道德问题的兴趣和关心,成为了一部具有现实伦理道德意义的歌剧。 《魔笛》虽然是神话题材,但莫扎特将共济会的那种博爱、公平、崇尚美德的精神隐喻其中,表达出自己追求自由和光明的理想。当他的《魔笛》公演后,便成为德国歌剧市场的一剂强心针,并为德国民族歌剧奠定了基础,逐步将德国歌剧推向高峰。

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 欧洲古典的创作背景一般可分为四个时期。 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 这个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巴赫也称音乐之父,主要作品《十二平均律》、《托卡塔及赋格》;也称清唱剧大师,主要作品《水上音乐》、《皇家烟火》等;的维瓦尔弟(小提琴),主要作品《四季》等,这个时期的音乐风格旋律优美、柔和。 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有、莫扎特、等,这三人一起被后人称为“”。这个时期的音乐特征主题鲜明、有一定的冲突性。而在这一时期贝多芬是最著名的代表。他在音乐上的成就非常之大;是古典乐派的终结者和浪漫乐派的开拓者。主要的代表著有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第六《》、第九《》最为著名),此外还有《月光奏鸣曲》、《悲怆奏鸣曲》、歌剧《》等大量作品。 第三个时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 代表人物有德彪西、舒伯特、、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等,这个时期的音乐背景比较复杂,特征主要是作曲形式多样化,有了一定改革,音乐表现有些委婉、抽象,且有号召力,有鲜明的民族风格。 第四个时期近代主义乐派 代表人物有斯特莱文斯基、格什温、等,作品特征和声配器丰富,旋律性不太强,内涵深,有的还带有风味,这个时期的作品较难理解,其方法必须多次反复欣赏,多阅读相关资料;掌握演奏者的再创作,必须要了解世界上著名的、演奏家、著名乐团的基本情况和风格,如:指挥家、伯恩思坦、、小择震尔等,著名乐团、、维也纳爱乐乐团等,他们的指挥与演奏风格。有选择性地购置录音带、CD,要选择著名唱片公司、著名指挥家和乐团的作品,而且多了解他们再创作过程背景和个性。欣赏者自身的理解是根据自身的文化层次对音乐的理解,音乐不同于其它学科,它反映的东西是比较模糊的,也比较抽象的,因此,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例如,在欣赏柴可夫斯基《》的场景时,可以想象一群长着翅膀如少女在宁静的湖面上翩翩起舞、若影若现,也可想象一群天鹅在湖面上轻轻地、慢慢地游荡。总之发挥自己的想象,将三元素有机联系起来,多听著名作品,感觉是美的东西就去欣赏、去思考,就会进入欧洲古典音乐欣赏最高层次。

西方声乐发展史

19世纪西方声乐流派及其学说的总结与归纳摘要:19世纪随着启蒙运动的蓬勃展开,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反封建、追求科学成了当时的潮流,法国在这方面走在最前头,巴黎也就成了当时声乐教学、声乐理论研究和歌剧演唱的中心。所以尽管意大利在19世纪涌现了不少杰出的歌唱家及优秀的声乐教师,但19世纪美声学派的代表性人物却大多出现在巴黎。当时的声乐研究在生理学、物理学、声乐理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 一、从生理学方面对声乐研究 (一)嗓音研究的先驱者 17至18世纪由于科学不发达,人们缺乏生理学或物理学的知识。当时,有极少数追求真理的医生,了更好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就不的不冒着触犯法律的危险,半夜盗尸来作解剖。就这样,逐渐地积累了一些生理学方面的知识,开始了对嗓音胜利的初步探究。早在1703年,法国医生杜达(Dodart)就发表了《发声原理的研究报告》(Memorires sur la Cause de la Voix)一书,提出了“漩涡”(Vortex)理论。他认为。 当气息经过真假声带之间的喉室时,会产生气流的漩涡,因之,使喉部像吹哨子似的发出声音。他的这种说法实际上否定了声带振动的发声的作用,把声带仅看做是吹笛、吹口哨时嘴唇作小孔吹气那样的作用。 这种假说,早在公元2世纪加伦(Galen)就曾提出过。 1741年,另一位外科医生弗兰(Ferrein)从死尸身上切除下来的喉器下面安上供气的设备,吹气做发音实验,证明了声带振动是人体发声的根本原因,从而否定了“漩涡”理论。他所著的《论人声的形成》(Formation de la Voix de l’Homme)一书是最早描写声带振动的著作。 (二)加尔西亚发明喉镜 1854年,马努艾尔·加尔西亚发明了喉镜,这是声乐史上和医学史上一件划时代的大事。这位声乐教师所发明的这面小小的镜子,至今仍为世界耳鼻喉科医生所使用。喉镜的发明促进了人们对嗓音生理学的研究,同时也开创了以人体发生机理作指导的新的教学方法(机理教学法)。喉镜发明后,尽管用肉眼观察只能看到自己的声带的表面,即只能看到声带的长度和宽度,而不看不到声带的厚度在发声过程中的变化,但任然能证实“声门冲击”的理论。他认为歌唱发声中呼吸是基础,声门是关键。不过由于当时的科技条件的限制,他未能作更深一步的研究。加尔西亚是世界公认的美声学派声乐教学和声乐理论的权威。他的“声门冲击”学说,从生理的角度证明了古典意大利美声学派的发声、起音的正确性,并从理论上对美声唱法予以总结,从而使后人可以更加有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练习正确的发声起音。 (三)“掩盖的胸声“ 1840年,法国医生第德(Diday)和佩特莱坎(Petrequin)写了一份《关于一种新的歌声的研究报告》,大力推荐当年红极一时的著名法国男高音歌唱家杜普雷的“掩盖”唱法。他们是最早从生理学角度来,描述“掩盖”唱法的学者,他们明确地提出降下喉头,用“掩盖的胸声”来歌唱。 (四)横膈膜呼吸法的提倡 1876年,德国医生曼德尔发表了生理学权威著作《嗓音卫生学》(Die Gesundheitslehre der Stimme),首先提出了横膈膜在歌唱呼吸中的作用及其适用方法,极大地影响了19世纪的声乐界。兰佩尔蒂也对之甚为信服,在他的声乐著作中也引用了曼德尔的话。另一位生理学权威,英国的马肯齐爵士也于1887年发表了《发声器官卫生学》一书,大力提倡用横膈膜呼吸法来歌唱。 (五)对于人体发声功能的各种研究 1878年,英国的查尔斯·伦出版《声音的哲学》一书,从主观求证的角度出发,企图以生理解剖学来证明“声音位置靠前”的正确性,企图得出“音越高,声音位置越靠前”的结论。他甚至还主观地提出“假声是从假声带发出”的错误见解。1880年,外科医生班克发表《人声的发声机能》,从生理学上详尽研究了人体发声机能。1890年,他又与布朗合作写了《声音、歌曲和语言》一书,书中指出了窦体和假声带之上、会厌尖之下的喉前庭以及会厌在歌唱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对于发声机能作了进一步的研究。他还指出声带活动有“厚”、“薄”、“小”三种机能状态,因之,产生三个声区。1886年,霍华德出版《艺术性歌唱的生理学》。书中详细论述了人体发声器官的机能,并证实只能发出两种

2019年央音声歌系艺术嗓音及嗓音医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2019年央音声歌系艺术嗓音及嗓音医学考研复试时间复试内容 复试流程复试资料及经验 随着考研大军不断壮大,每年毕业的研究生也越来越多,竞争也越来越大。对于准备复试的同学来说,其实还有很多小问题并不了解,例如复试考什么?复试怎么考?复试考察的是什么?复试什么时间?复试如何准备等等。今天启道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复试相关内容,让大家了解复试,减少一点对于复试的未知感以及恐惧感。准备复试的小伙伴们一定要认真阅读,对你的复试很有帮助啊! 专业介绍 是一门交叉学科,涉及喉科学、言语病理学、声乐学、声学、语言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等学科,其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以各种科学手段观察、测量、分析人作艺术发音时的各种因素,来帮助解决合理的艺术嗓音的选材、嗓音训练方法的评价、方法改进以及嗓音疾病的诊断治疗等。 复试时间 现场确认时间: 2018年11月8日上午9:30——11:30,下午14:00——16:00; 复试内容(科目) 复试分数线 艺术嗓音及嗓音医学

1. 政治(100分制):不低于当年国家分数线; 2. 外语(100分制):不低于当年国家分数线; 3. 业务课一即欧洲声乐发展史(150分制):不低于90分; 4. 业务课二即专业英语文献翻译(150分制):不低于90分; 5. 初试总分(政治、外语、业务课一、业务课二之和):不低于当年国家分数线; 在达到上述成绩要求的基础上,参照“拟录取名额分配方案”分配方式按初试总分高低排名,约按1:1.3比例确定入复试名单,若最后一名总分并列,则并列者一并进入复试。 复试流程 1. 考生在我院教学楼一楼“现场确认取号处”拿号、签署《诚信承诺书》; 2. 考生按上文“需要携带的材料”中的要求,持研招网报名号、本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学历证书等至教学楼五楼,由工作人员查验; 3.采集考生本人图像信息; 4.工作人员打印“报名情况登记表”,考生确认本人信息并签字后交到指定地点。 *考生本人要对研招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经考生确认的报名信息在考试、复试及录取阶段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本人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考生依靠提供虚假材料获得考试资格和考试成绩属于作弊行为。 复试资料 1. 研招网报名号 2. 第二代居民身份证 3. 学历证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校学历教育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未按要求提供学生证、相关证明或学历证书的考生不予确认,报名无效。 注:a. 报名时未通过网上学历(学籍)校验的考生,在现场确认时应提供学历(学籍)认证报告,以供校验。(学籍学历认证报告的申请方式详见 https://www.doczj.com/doc/5e14416672.html,/xlcx/rhsq.jsp); b. 因更改姓名或身份证号码导致学历(学籍)校验未通过的考生,还须提供具有更改记录的户口本(簿)或公安机关开具的相关证明及复印件,用以报考点审核备案;c. 在校研究生须提供在读招生单位研究生管理部门同意其报考硕士生的证明,否则不予确认;d. 持海外教育机构学历的,应到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提交认证书原件。

2020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历年真题及笔记资料

2020年【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历年真题及笔记资料 大家好 我是育明506马老师 2019年北大歌剧院考情解析: 19年报考人数达到77人,缺考人数10人;进入复试人数8人;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5人;报录比基本在1:10-1:11之间;2018年北大歌剧院考情解析: 18年报考人数达到76人,缺考人数11人;18复试分数线4590 345,进入复试人数11人;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6人;报录比基本在1:10-1:11之间; 2017年北大歌剧院考情解析: 2017年报考人数达到64人,其中缺考人数24人;实际参加考试人数40人;进入复试阶段人数13人,录取人数8人;实际报录比是在1:5-1:8左右; 招生目录: 分数线: 2019年、公共课55、专业课90、总分350 2018年、公共课45、专业课90、总分345 2017年、公共课40、专业课90、总分335

推荐参考书: 《戏剧剖析》 《戏剧理论史稿》 《论戏剧性》 《大百科全书戏剧卷》 《中国歌剧论坛》 《中国歌剧故事集》 《西方音乐史》 《西方音乐通史》 《欧洲声乐发展史》 《北大歌剧研究院考研独家内部资料》含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考研历年真题及答案解析、参考书重点总结、考点笔记资料汇编、必看歌剧剧目、内部试题库冲刺押题卷。 以上2014年真题,还有2015-2019真题关注公众号“研究生巴士”回复“歌剧院真题”获得全部真题 复试内容与要求: A歌剧制作与管理方向:复试成绩占总成绩50%,评分采用百分制,分为四个部分: 1、面试(50分):考生在题库中随机抽取试题回答; 2、笔试(30分):面试结束后,考生在监考教室进行闭卷考试(1个小时);

欧洲音乐发展史

欧洲音乐发展史 前言 欧洲音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希腊神话时代。从那个时代到巴洛克时期之间,大致可划分为:古希腊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三个阶段。 古希腊罗马时期 古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摇篮,西方文明的哲学、美学及各种艺术形式从这里开始,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是从这里开始。这个时期最早出现过基于口头传唱的希腊长诗,如《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揭示了音乐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公元前4世纪前后,古希腊悲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著名的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既是戏剧家也是音乐家,在他们的戏剧中,音乐发挥了奇妙的作用。此时期音乐的特点是:第一,音乐的含义比现在的更为宽广;第二,音乐与其他艺术尚未分离,并且音乐被认为是与其他科学门类如:天文、数学等有密切联系;第三,音乐是单音音乐,且音域较狭窄;第四,已经出现多样的音乐体裁及音阶调式。古罗马的音乐是从古希腊借鉴过来的,罗马人在古希腊音乐的原有基础上扩大了音乐的演奏规模,使音乐在古罗马时期又有了一定的发展。 中世纪时期 中世纪的音乐文化是指公元5世纪至13世纪这段历史时期内的欧洲音乐文化。在中世纪最大的音乐文化中心罗马出现了以罗马教皇格里哥利一世的名字命名的格里哥利圣咏。在这之后出现了带花腔的“散文诗”,“填词”圣咏调。从11世纪开始,西欧文化发展重心转移到了城市,教会音乐因此有了新发展——产生了复调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是指14世纪至16世纪发生在欧洲各国的一场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实际上反映了资产阶级新的人生哲学和价值观,即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追求自由、解放、平等、博爱等要求。这些主张主要反映在建筑、雕塑、绘画及文学中,并扩展到了这两百年间的音乐文化中。于是,复调音乐迎来了第三个发展高峰,世俗音乐中更多的反映了现实生活,音乐文化呈现出越来越世俗、明朗和感情化的倾向。 巴洛克时期 欧洲音乐史中的17世纪初叶至18世纪中叶的这段时期被称为“巴洛克时期”。更准确的说是始于1600年而结束于巴赫逝世的1750年。这是欧洲音乐发展史中的第一个伟大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