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临床试验分期

临床试验分期

临床试验分期
临床试验分期

临床试验(一般3-7年)

人体试验共分三期:

?Ⅰ期临床 20-100例,正常人,主要进行安全性评价。

?Ⅱ期临床 100-300例,病人,主要进行有效性评价。

?Ⅲ期临床 300-5000例,病人,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评价。因为Ⅰ-Ⅲ期临床在整个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重要,我们重点讲一下这部分。

传统意义上,新药的临床研究分为I/II/III期,后来 II 期又分成 IIa 和 IIb(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肿瘤药物研究),接着出现了 0 期研究的概念(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肿瘤药物的研发)。然后又有人提出,0/I 期为早期临床研究,IIa 为中期临床研究,IIb 和 III 期为晚期临床研究。

这种分类,其实我觉得在两个方面对我们进行临床研究设计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

1. 分期是和研究目的相关的,不同的目的,可以分到不同时期/阶段的。

2. 不同时期/阶段的临床研究,往往对应于一定的研究框架设计(交叉研究,平行对照,单臂,终点选择等等)。

所以,理解不同时期/阶段的临床研究,其意义已经超出了知道有这样的分法本身。

分期的一头是研究目的,另一头是对应的设计框架(当然也只是粗略的框架,很多问题,要根据疾病、药物等来确定),理解分

期,有助于我们了解,一个研究目的,大体上有哪些设计方法和思路,大体上可以如何去处理;为什么该如此进行,各种设计的优缺点在哪里。

所以,我们先看一下不同阶段的研究目的。

1.0 期

目的是在满足一定的统计学要求的前提下,在有限的样本量(通常不超过20)、有限的时间内(每个患者的治疗期常不超过数周),初步判断一个研究药物是否有效、某个剂量是否有效,是否应继续开发下去,附带看一下某些疗效判断方法是否可行。

从目的角度,0 期研究也是初步判断药物的效果,类似 II 期(尤其是IIa),所以 0 期的设计,在某些方面类似 IIa 的单臂研究,但是由于样本量小、又要满足一定的统计学要求,所以也有其特点,设计起来其实可能更为复杂。

2.I 期

通常是摸索剂量(dose finding, dose-ranging),药代(PK)和药动(PD),样本量也不大(一般不超过20,或者20左右)。尤其是PD,通常会使用交叉研究,因为交叉研究有其特点,适合此类设计目的。

交叉研究中,每个患者都是其自己的对照(在不同阶段,分别扮演研究组和对照组的角色),而且交叉研究的变量一般小于平行对照,所以在利用样本方面,交叉研究的效率远高于平行对照,

交叉研究如果纳入 20 例患者,平行对照 50 例都不一定能获得相似的结果。

但是交叉对照也有很多限制,例如脱落和失访对交叉研究的影响远大于平行对照研究;同一个人,不同时期接受不同治疗、中间隔以洗脱期,导致后遗效应,以及治疗-时间相互作用等等。所

以在后期临床研发中,很少看到有用交叉对照的(有,但远少于平行对照)。

3.II 期

II 期是初步判断疗效的和安全性的(其实安全性贯穿研发始终),所以一般称为safety & activity研究(SA研究)。有多种做法,根据不同的临床疾病环境,以及既往数据等,可以采取单臂,平行对照的 RCT 等,终点一般选择 surrogate,而不是

clinical outcome。如果分 IIa 和 IIb,则 IIa 往往是单臂,样本量一般不会过百;IIb 则往往是平行 RCT。

4.III 期

III 期是严格的验证药物效果的验证性临床研究。很多会议上介绍临床研究,往往以此类研究为模版进行介绍,在假设检验的框架下进行介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